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16|回复: 5

[其它] 回向功德时,要放下小聪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5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问:做功德回向时,应该回向给法界一切父母众生。但我还是希望自己的父母健康,孩子考试顺利。请问大恩上师,应该如何回向才能使亲人得到益处呢?
  
达真堪布解答:回向给一切众生,这其中已经包括了你的父母和儿女了。这比单独回向给他们,所得到的功德、善根更大。能做到回向给一切众生是最好的,如果实在做不到,心里实在放不下,就先回向给一切众生,再单独回向给父母、儿女,这样也可以。
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呢?很多人还是没有真正明白这个道理。若是明白了,你的功德、善根、福德就都变得不可思议了,对父母、对儿女就更有利益了。

==================================================

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

那么,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

就如某人以十元钱来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钱一样。

但是,善根却不是这样的,越是回向给众生,善根就越增长

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减少。

善根在此方面的特点,是与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

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回向

----------------------------------------------------


回向即是回转善根,有所趣向,把所造善根力集中加于某目的,使之尽快得以实现。所以,为了达到某特定目的去行善,可以陈述或心中忆念所求之事而回向,同时以广大无私的发心把这些功德回向给其他目的甚或法界众生,还可以令自己的善根增长广大,乃至无量无边。最好按印光大师的开示,先将善根回向法界一切如母众生(暂时离苦得乐,究竟往生西方,同成正觉),然后再进行别的回向


================================

回向殊胜——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建议有心人细看几遍,若能掌握这一方法,则日后修行必定事半功倍,因正果圆。后面提供了电子书下载方式)

  回向的含义是什么呢?譬如,有十个人,其中只有一人有食物,而其他九人却没有,现有的食物本来可以被拥有者独享,但他却舍不得,而愿与其他九个人共同分享。回向的含义也与此类似。人们在行善时所造的善根,能够获得善报,但大乘的修行人却不愿独自享受此善果,而是将它分给普天下所有的众生,这就是回向的内涵。


  回向有两种,一是有毒的回向,二是无毒的回向。所谓“有毒的回向”,就是有执着的回向。《般若波罗密多经》里讲过,凡是有执着的善根,就象有毒的食品。虽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时候,也许还会感觉味道鲜美可口,但当毒发之时,就会痛苦异常。同样,有执着的、不是三轮体空的善根,虽然也会带来一些临时性的善报,但因为是有漏之法,所以不但不能最终脱离轮回的痛苦,反而会引发众多苦受。

  无毒的回向是指无执着的回向、无缘的回向,也即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无毒的回向又分为两种:一是真实的无毒回向,二是相似的无毒回向。所谓“真实的无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萨在无缘禅定中的回向,这是薄地凡夫所无法做到的。我们现在只能做相似的无毒回向,这种回向不是指以中观的逻辑来抉择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忏悔文》里所讲的方法,真心诚意地进行观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如何回向其善根,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这种回向,就是相似的无毒回向


  很多经书上说过,这虽然不是真实的无毒回向,却可以代替无毒回向。例如,在放生过程中所造的善业,该如何回向呢?我们应一心一意地想: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如何回向他们的善业,我也如此回向我的善业,这就是无毒的回向。当然,我们也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多殊胜的回向。如果不会念或没有时间念其全文,就可以念诵从“文殊师利勇猛智”至“为得普贤殊胜行”的八句两个偈颂。龙树菩萨说过:这八句两偈是整个《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以,仅念这八句就等于念诵了全部的《普贤行愿品》。这种回向不但简单易行,同时又是相似的、清净的无毒回向


  做了善事以后,一定要如理回向。因为善业在没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到损坏。什么情况会毁坏善业呢?

  第一、发瞋恨心。在大乘佛教里,所有烦恼中最严重的就是瞋恨心。生起严重的瞋心,立即就可以毁坏一百个大劫所积累的善业;

  第二、自诩功德。例如,某人在念了一亿文殊心咒以后,故意在他人面前卖弄自己的功德,炫耀自己的修行,夸夸其谈地宣传自己如何了不起,这样也会毁坏自己的善业;


  第三、于善生悔。例如,某人如理如法地放了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生起后悔心:“我当时的放生是在浪费钱财,是不应该做的。”像这样的后悔,就会立即毁坏以前所做的一切放生善业;

  第四、颠倒回向。例如,某人在行善之后,如果这样回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人,从而消灭我的怨敌某某人。”这就是颠倒回向。凡是以贪瞋痴为根本的回向,都叫颠倒回向。这样回向以后,虽然有可能成熟其所发的恶愿,但在此果成熟以后,就再也不会产生其它的善报。

  如果我们不及时如法地回向,在以上这些情况下,即使再多、再殊胜的善根,都会被毁于一旦在这些毁坏善业的因素当中,最容易出现的是瞋恨心,它能毁坏难以计数的善业,对凡夫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善之后必须立刻回向

  如理回向之后,善业是否便不会被毁坏呢?如法的回向,特别是在为菩提而回向之后,在一般情况下,善根是不会被毁坏的。这就像在计算机中保存文件一样,在文档保存好以后,通常是不会丢失的。

  此外,回向应当与发心相应。我们的发心如果是为一切众生而行善,最后也要为一切众生而回向。前后不应该是矛盾的,如果发的是菩提心,回向却是为自己就不合理。按照大乘佛教的思想,我们既不能为这一世的圆满——自己的健康、长寿、发财而回向;也不能为了获得声闻、缘觉的果位而回向;而是要为证得菩提、获得佛陀的果位而回向这是最殊胜的回向这样回向后,善根生生世世也不会穷尽,其善果虽然一次又一次地成熟,却永无完结之时。因为善根已经回向了菩提,所以在未证得菩提之前,它们是不会消失的。

  回向和发愿有何差别呢?在行善(如放生)时,造了善业,以此善业为前提,于行善后所发之愿,即是回向。平时,不以所造善业为依托的发愿,即是普通的发愿。如看到佛像、佛塔时,于其前发愿“祝愿我生生世世……”,这就不是回向而是发愿。回向和发愿的差别在于有无行善,有无所回向的善业。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5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还有一些需要强调、值得注意的事项:


  第一、作为一位大乘修行人,无论在发愿或回向时,首先应当发誓:“祝愿我在从今乃至菩提间的生生世世中,即使为了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也不伤害任何一个有情的性命,即使众生的一根毫毛也决不损坏。”当然,因为誓言一定要做到,如果这种发誓暂时无法完全做到的话,做为大乘佛子,最低限度也要这样发誓:“祝愿我在从今乃至菩提间的生生世世中,即使为了自己的身体乃至生命,也决不故意伤害众生的生命。”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修学大乘佛法就无从谈起。不仅如此,我们还应当让自己尽早发起并实现前一种无上、伟大的誓愿,并将其作为目前的修行目标与奋斗方向。


  第二、佛经中记载:每当我们回向时,无论所做善业是大、是小,决不能发“祝愿我依靠此善根,从而获得转轮王的果位或者健康、长寿……”等人天、声闻乘之愿;而是应该发愿:“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生生世世成为众生的怙主(怙主指救度众生的人),成为度化众生的人。”这样专心致志地发愿回向,就是大乘菩萨的回向。

  有关回向的比喻,是一个人舍不得将食物独自享用,而将它与众人分享。那么,在回向之后,自己的善业是否也随之而减少了呢?就如某人以十元钱来用于十人共分,此人只能得一元钱一样。但是,善根却不是这样的,越是回向给众生,善根就越增长;越是舍不得回向,善根就有可能越减少。善根在此方面的特点,是与世俗事物恰好相反的。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回向。

  回向时,如果想简单,就可以念诵《普贤行愿品》中的那八句二偈;如果想广繁,也可以选择其他较长的回向文。如《入菩萨行论》的最后一品是回向品,其中的内容都是大乘菩萨的回向,念诵这一品的颂词也很殊胜。


  但值得注意的是,发愿文、回向文有无加持力,与其作者有极大关系。像我们这样的凡夫能否写回向文呢?如果自己发心清净,此清净心可能有一些能力,但是,我们写的回向文本身却没有任何加持,即使念上一千遍、一万遍,也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回向文的作者最好是登地菩萨,至少也应该是加行道高层次的证悟者,只有他们的语言才会有加持力,平时我们也应念诵这种回向发愿文。
哪些颂词适合作回向文?可自编回向颂吗?怎样作回向才圆满?

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去行善,比如为了某上师长久住世而放生或者为了某人的健康而诵经,应该怎样回向?可以把这些功德同时回向给别的目的,甚或法界众生吗?
  谢谢!8、2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5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圆勒法师答:

佛经中或圣者菩萨所造的颂词适合作回向文。因为大乘圣者已经现见无我法界真谛,断除了无义我见,以他们的智悲,能够真实利益众生,而如果以虚妄分别心自编回向文,则不一定对众生有利益。
  由于大乘的修行是以大悲下化众生,大智上求菩提,而且远离众生相和菩提相的缘故,所以需要回向三处——众生、菩提和实际。最为殊胜圆满的是安住于三轮(能回向者、所回向的善根、回向之处)体空中回向,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修行人,可以这样发愿:过去诸佛如何回向,未来诸佛如何回向,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我亦如是普作回向。然后一心一意念诵回向文,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入菩萨行论•回向品》等。以普贤大愿的普皆回向,可以遣除狭劣的障碍,相应自己平等广大的心性,即使微小的善根也能无有穷尽、周遍法界。如《慧海请问经》说:“水滴落入大海中,海未干涸其不尽,回向菩提善亦然,未得菩提其不尽。”相反,如果没有以大乘发心而回向,善根就会以我执之力成为狭小,而且中间还会被嗔心、邪见等违品摧坏。即使未被摧坏,也只是一种世间善根,获得一次、数次善果就会彻底穷尽;或是小乘善根,极果也仅能获得阿罗汉的果位。

  回向即是回转善根,有所趣向,把所造善根力集中加于某目的,使之尽快得以实现。所以,为了达到某特定目的去行善,可以陈述或心中忆念所求之事而回向,同时以广大无私的发心把这些功德回向给其他目的甚或法界众生,还可以令自己的善根增长广大,乃至无量无边。最好按印光大师的开示,先将善根回向法界一切如母众生(暂时离苦得乐,究竟往生西方,同成正觉),然后再进行别的回向。

并不是回向到某处,就不能再回向到另一处(打比方说,并不是回向了法界,就不能再单独回向给自己的上师、父母等),为什么呢?这个善根不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因为我们的心性都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没有时方和方分的边涯,只要以广大的发心摄持,将心量放开,善根就能无有穷尽。
念诵祈祷回向的时候最好要依仪轨,不宜自己编一套

达真堪布



发菩提心一定要通过发心仪轨,如果没有仪轨的话,发菩提心不一定如法。我们为什么要按照仪轨?仪轨是从佛那里一直传到现在,历代祖师们都是通过这些方法才发出来菩提心,才解脱成就的。我们一定要按照仪轨来发菩提心,发愿,回向,这样才能达到圆满。


现在人都愿意自己“创作”,早晚课也是自己随便定, 一会儿念阿弥陀佛,一会儿念《大悲咒》,一会儿念《金刚经》,一会儿念《楞严咒》,这样不可能有任何的加持和成就。在藏地也是,那些老人没有什么文化,长 的仪轨不会念,上师如意宝为了方便这些人,也传承了很简单的四句发心和四句回向的仪轨。但是有的老人还是不念,自己发愿,说了很多,始终也没有到位。回向的时候也是,回向给这个,回向给那个,“我杀的什么什么,欠的什么什么……”这都不是清净的因缘,也不是清净的心。  




尤其是藏地那些老太太,特别愿意绕佛、绕塔、转转经轮,天天绕,也知道要发心、回向, 但是她们不懂佛理,所以始终说不到位,做不到位,这都不如法。我来到汉地一看,也有这种情况。我问很多人:“你上的早课是什么?是寺院里的吗?还是师父、 上师给你安排的?”他们说:“没有,我自己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早课先念《心经》《大悲咒》,然后念这个念那个,但是始终没有到位。




早课也好,晚课也好,每个修法都有前行、正行和后行。但是很多人做的时候没有前行的修法,没有正行的修法,也没有后行的修法,都混杂在一起,这不是盲修瞎练吗?




修行有两个关键。第一,你修的必须是正法,如果趋入邪道,下场只有一个——下地狱。第二,一定要有完整的仪轨和修持方法,否则念得再多也不会成就,白白地浪费了解脱的机会。




我们一定要按照仪轨来发心。发心的内容里有皈依,皈 依了就受皈依戒了;通过仪轨发菩提心,就受菩萨戒了,发菩提心和受菩萨戒是一个过程。无论受什么戒都一样,有皈依的基础,才能得到戒体。我们受八关斋戒也 是,首先是皈依、发心,然后才受戒,我们的仪轨都是这样的。显宗《俱舍论》里也有这样的说法:谁都可以受戒,谁都能得到戒体,但是没有皈依的人,受戒不能 得到戒体。所以在这一点上,显宗、密宗是相同的。




发愿文也有很多种,我们主要念的是《普贤行愿品》和《大圆满愿文》。诸佛菩萨的愿望都包含在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里,普贤菩萨的愿就是《普贤行愿品》的内容,没有普贤菩萨的愿不能解脱,不能成佛。想修持大圆满法,就要用心念诵《大圆满愿文》,这样才能证得大圆满法的真理。




如果发心、发愿、修正行的时候做不到清静圆满,那么 永远也修不成清净圆满,因为方法有问题。尤其是有些爱耍小聪明的人,自以为很有智慧、很有见识,自己编造课诵、仪轨,这样做不但没有功德,反而还有罪过。 你已经违背了佛法,破坏了法身,这个罪过不是一般的罪过,这叫诽谤佛法、破坏法身,你要承担因果的。




仪轨是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发心、发愿。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要有方法,如果方法不正确,做什么也不会成功。发心、回向都要通过方法才能达到圆满,自己认为发心、回向了,实际上没有到位,就等于什么都没做。




如果你真的成就了,真的成佛了,你是个大成就者,是 个佛菩萨,那你完全可以自己说了,也可以自己编。这样你说的和佛说的也没有什么区别了,你说的是真言,编的也是经文了。如果你没有成就的话,你说的只是一 般的语言、不清净的语言。佛说的是金刚语,叫真言,里面有我们看不到、想不到的东西——加持力。就象表面同样的两杯水,但一个是白水,一个是甘露,白水喝 了只能解渴。甘露看起来也是白水,但喝甘露不仅能解渴,还能消除业障、增长智慧,因为其中有佛菩萨的力量。




任何人都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这是一般的语 言,里边没有力量。金刚语、真言是佛菩萨、大成就者说的,有消业、增长智慧的力量。一个是语言,一个是真言,这两者完全不同。真言是从真心里流露出来的。 语言实际上是假的,因为不是从真心里流露出来的。假言就是假药,吃假药就不能治病;真言才是真药,吃真正的药才能治病、才有意义。



一定要按照经论续 部里的仪轨和方法来做(显宗里是经,密宗里是续,显宗里是方法,密宗里是仪轨)。我为什么强调这些?因为现在这个问题很严重,很多人都自己定、自己创作。 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不懂佛法、不懂佛理。想做你就要按照仪轨、按佛说的真言去做。佛以前怎么说的,你也那么说;上师们怎么说的,你也那么说,一个字不 落,一个字不加。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5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注:时间充足,最好念《普贤行愿品》颂词全文作回向。
否则以《普贤行愿品》中的精华八句也非常殊胜。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如果不会念或没有时间念其全文,就可以念诵从“文殊师利勇猛智”至“为得普贤殊胜行”的八句两个偈颂。龙树菩萨说过:这八句两偈是整个《普贤行愿品》的精华。所以,仅念这八句就等于念颂了全部的《普贤行愿品》。这种回向不但简单易行,同时又是相似的、清净的无毒回向。  

====================================

请教法师:关于回向之前先作随喜的问题。  

益西彭措堪布在《金刚萨垛修法如意宝珠讲记》里开示,回向之前先要作随喜。请法师再详细开解一下,这样作的必要以及具体的行持方法。谢谢!



圆勒法师答:
回向之 前为什么先要作随喜呢?我们知道,一切善业都有对治恶业现行的功能,随喜这一善业,亦不例外,当心中生起随喜心时,它的功用是很自然地已对治嫉妒恶业的现 行。并且,随喜是一种令善根无尽增长的善巧方便,如果对于自他所造的一切善业,不作随喜,可能会依靠嫉妒的恶业而障碍了善法的功德,或者因为不起随喜心, 善根无法增长广大。

随喜是一个极为善巧之法门,不需要你费力去做,只要把心 量打开,见他人作善法功德,随之心生欢喜,就很容易获得殊胜广大的资粮,如《大智度论》中说:“随喜福德者,不劳与口业作诸功德,但以心方便见他修福,随 而欢喜作是念:一切众生中,能修福行道者最为殊胜。”《大品经·随喜品》中亦以比喻说明了随喜善根的殊胜:“复次,憍尸迦!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海水,取一发 破为百分,以一分发滴取海水,可知滴数,是随喜福,终不可数知。”


为了苏醒自己心相续中的同类善根,就要在平时多串习修随 喜,当我们见到他人所作的功德善事时,马上生起欢喜心,好象是自己做的那样,并且尽力地去助他成功,这就是“随他修习善因,喜他得成善果”的随喜修法。对 于五种补特伽罗(十方三世一切的六道众生、声闻、缘觉、菩萨和佛)所作的一切善利,诚恳地随念他们的功德,真切地修习清净的欢喜心。在《供养瑜伽》第四十 四卷中对于随喜的修法举例作了引导“又诸菩萨,若无自力所集财宝,亦无从他求得财宝,及无菩萨所获众具自在财宝可设供养,然于所有或赡部洲、或四大洲或千 世界、二千世界、或复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下中上品供养如来一切供具,菩萨于彼,以净信俱,胜解俱心,周遍思维,一切随喜。如是菩 萨,少用功力,而兴无边广大供养,摄受菩提资粮,菩萨于此,恒常无间,起真善心,起欢喜心,当勤修学。”

这里所说的随喜支是以普贤行愿力的推动,为了利他的缘故,至心随喜一切时方当中,一切凡夫圣者所具有的功德,等起是普贤行愿的甚深信解力,对境是十方三世一切凡夫乃至佛陀的所有功德,由于能所两个方面都很广大,所以一次观修的福德也是无尽广大。
点灯的功德让人瞠目结舌,实在太殊胜,别错过
藏语「囊萨」,「囊」是指眼睛所能见到的事物,「萨」是说即便眼前有阻隔之物仍可清楚地见到〈如墙壁后的东西不受墙壁阻挡而清楚看见〉,「囊萨」的意思是无论有无黑暗、屏障皆可清楚明白的看见,如同明灯照亮一般。
  为什么要点灯呢?众生从现世至成佛的这段时间,皆被五毒〈贪、嗔、痴、慢、疑〉所覆盖,无法明心见性,以至轮回生死,永无出期,在临终往生之时身体出现四大〈地、水、火、风〉变化,五毒将会把亡者带往三恶道。
   贪 心之人则会见到许多不好的情境〈如刀山、饿(恶)鬼、野兽等‧‧‧〉,那么点灯的功德会让亡者远离恶业而转往净土。嗔心重的人会去到地狱中承受刀山、油锅 之刑罚,因为生前点灯的功德而不受这些刑罚之苦。如愚痴之人,身体会往下沉沦,一片黑暗,点灯的功德会使此时眼前便如同手电筒照亮道路般地清楚,远离危险 不会堕落。骄慢之人会听到野兽般的怒吼或是鬼怪邪魔之声而生气堕落,点灯的力量便会保护亡者无法听到这些不善之音。疑心之人往生时会遭受到兵器伤害〈如 刀、剑、长矛等‧‧‧〉,但是却看不到这些利器在何处,这时生前点灯的功德利益会使亡者身在光明之中,避开这些兵刃的种种加害。
   这些五毒的伤害,往生时,因为生前点灯的功德力量,将会保护着亡者而破除种种伤害,离开恶道。
  佛教菩萨乘十地必须从一地至十地渐渐进修而到达十一地〈等觉〉,却因为点灯的功德而不须经过这些阶段,直接便可达到十一地,为什么呢?这是由于点灯的缘故。在我们身体的前方有男众菩萨带领,左右方有女众菩萨扶持,男、女相忿怒本尊则在身后推动,以便能快速到达十一地;西藏人说︰十地菩萨尚会有退转之时,却因为点灯功德而永不退转直至成佛。
  点灯祈愿时必须观想灯火如须弥山般的高,灯身如大海般无边,更须观想回向给受苦的众生〈身体残缺者、眼睛失明者、身心痛苦者、贫穷饥寒者‧‧‧〉远离痛苦烦恼,恢复健康、财富无缺、智慧增长,而不是观想给佛、菩萨。
宗萨钦哲仁波切说:“在金刚乘中,特别是金刚乘的大圆满 传承中,灯或灯所象征的意义非常重要。在所有象征性的供养或可以看得见的供养里,灯被认为是最吉祥的物质,因为它代表心。事实上心和灯有着非常相似的地 方。黑暗中没有灯,我们就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没有灯的同时,我们也看不到灯。所以灯做了两件事:它照亮自己,也照亮其它东西。当它照亮自己时,用的是自我 照亮的方法。你找不到灯的黑暗面,找不到灯的黑暗面需要灯的光明面去照亮的情况。同样地,我们的心也是像这样:没有心,我们无法瞭解事情;但没有心,心也 不知道它自己。所以心有自知、自证、或说是自我照亮的本性。当灯照亮自己的时候,并没有灯的黑暗面需要灯来照亮,灯本身就是光亮,也就是说我们的心即是佛 性。所以当我们供灯时,我们供养的是心。”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5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向功德时,要放下小聪明!(转载)

本帖最后由 新悔 于 2013-12-15 13:28 编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4f18960101604e.html
大圆满的教法中说道︰点灯的功德力量和我们众生的心光是相等无差别的,如果不明白点灯的意义,是无法了解大圆满的教法,我们必须使内心如同点灯功德般的清净明亮
和广大无边。
   【一】点灯的利益有两种︰
一、出世间的利益可得真智慧,远离修行上的障碍,去除五毒恶业的牵引,断除轮回。
二、世间的福报,身体健康,相貌庄严,眼睛明亮,众人喜爱,不受人欺,心想如愿,财富具足。
   【二】藏传佛教记载点灯功德:
    1、肉眼清净。
    2、获得天眼:
    3、离于三毒;
    4、得诸善法;
    5、聪明智慧;
    6、远离愚痴;
    7、不堕黑暗三途;
    8、尊贵自在;
    9、往生诸天;
    10、速证涅盘。
    11、照世明灯。
    12、随所生处,肉眼不坏。
    13、除灭大暗。
    14、得智慧名。
    15、见大福报。
    16、流转世间,常不在黑暗之中。
点灯的功德让人瞠目结舌,实在太殊胜,别错过


为什么要受持殊胜的僧伽吒经,请延伸阅读:《转发此文,能让你轻松获得如佛的功德,还不快转发》



痘痘告诉你身体哪里有病... <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超实用,不容错过)

痘痘告诉你身体哪里有病... <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超实用,不容错过)天祥菩提精舍空间里精彩纷呈,不要急于离开啊痘痘告诉你身体哪里有病... <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超实用,不容错过)


感恩您转载

发表于 2013-12-16 18:1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14: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