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一真界

[施食交流] 施食四天的感受,有一个新麻烦出现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3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施食开始几天都会有点反应,都是从这过来的,有人说是消业障的表现。我施食有一年半了,开始也有头痛乏力等感觉,几天后就好了。
发表于 2013-11-23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1-23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2-1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念佛的力量度化回向冤亲众往生净土么
发表于 2013-12-7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有证的的同修的话说(有灵异功能的),恭喜您,有效果了,很大很大效果。施食是行菩萨行,诸天鬼神护法共同赞叹的。能附你体的不是一般的人,基本肯定和您十分十分亲,比如去世的最爱的人。求一点享受抽抽烟,别人缘分稍远一点的,护法都不会让他近一点您的身,也不会想要近您的身。但是还是不要着相,好比念佛,妄想不要有,老实听话真干,去做就是。利益境界自然而然你自己就会懂得,无法用言语说出来的。《楞严经》讲的很清楚,若作圣解,即为着魔。全球学佛很多,很多年轻人,喜欢着神通,求感应,执着感应,得精神病的很多,去求宣化上人,或者其他高僧大德,都没办法,佛菩萨来了都没办法。佛是不妄语者,说什么没有夸大,没有缩小,老实去做一定得大利益。因为,妄想分别执着都舍弃了才是佛陀,想法都没有,还说什么假话?佛当年从王子,修行到菩提树下成道,成佛。凡夫看不到,不懂以为再打坐,天人看到了来请法,佛默许了。如果不是天人看到了来请佛转法论,今天就没有佛法了,因为,成佛没有意思了没有想法了,有人请就转法轮,没人请就走了,这个道理。阿弥陀佛。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3-12-10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冒上火也是那个症状,吃点午时茶,或感冒清胶囊、牛黄解毒片就会好!千万不要着相!不要牵强附会,一切有相皆是虚妄!
发表于 2013-12-11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2-14 11: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3-12-16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2-30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发表于 2014-12-7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 這是不是傳說中的消業障?
发表于 2014-12-7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真界 发表于 2013-11-16 23:37
呵呵!多谢师兄!20年前,为了此世修成正果,我有一魂魄已被勾魂使者黑无常据走,是我饱受三劫之苦,其中缘 ...

心念不对,要纯信佛的愿力。不靠自力,债不了不能这样的,要去。
发表于 2014-12-7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真界 发表于 2013-11-18 20:24
多谢各位师兄指点!!!我会努力改正。呵呵!只不过万事万物皆在因果之中。“缘起缘灭一切因果皆有定数”! ...

不该这么思维,应想临终十念都可成功,我努力多年比他强太多更能往生。此努力一词,要努力在信顺佛智慧(弘誓愿力,也就是跟众生之间的约定。)平等救助众生的叵测,不是努力自己的努力。
发表于 2014-12-30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我是特地注册 然后来发表评论的。。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只是跳出三界六道轮回 进入极乐世界后听佛讲法然后修行。当然了 这个时候就已经很爽歪歪 了。往生 是第一步 听佛讲法 然后修证成就菩萨果位或者究极佛果 这中间还需要努力。。 这是念佛的次第。

现在谈下楼主的修行。楼主的修行路径是跳开往生到西方然后听佛讲法这一关,而是直接从佛经中悟 佛法 根器很好。然后在人世间修证(这是另一种修行路径)楼主经历的种种磨难 都是在考验楼主的,就像玉不雕不成器一样,也和唐僧西天取经一样经历81磨难。当楼主顿悟后就会感谢这些磨难 让你成道。逆境是成才的黄埔军校。当修行的 不论顺逆 磨难境界现前 能心很清静的时候就可以证菩萨果位了,然后广修六度万行。。好了 不能多说了,刚发现这是念佛论坛。多说容易产生诽谤。愿楼主加紧修行。  
   因果不虚。。这是佛教的基石。  神通不敌业力,这让佛菩萨也无力。
你现在所经历的种种因果都是让你成道的垫脚石,要勇敢的接纳他们,感恩他们。
最后,随喜 赞叹。。
发表于 2014-12-30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现在 需要多参悟 楞严经和法华经。。
:xianhu
我去看 玄幻小说了 8
发表于 2015-2-6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念佛功夫看来很高,志向也高远旷达,但对净土法门的深意理解有重大偏差,注意下面的F项I项和M项对于您的看法说的一针见血,要提高警惕啊,改正看法,不然那么好的功夫此生不往生成就,岂不太可惜乎?
[印光大师] 发表时间: 2014-07-26 09:53:58 点击:22放大字体正常缩小关闭
无为居士整理

一、念佛人忌不了解净土法门修持方法,盲修瞎练。《印光大师文钞》中摘录净土行人当学习经典如下:

《印光大师文钞》中摘录净土行人当学习经典如下:

1、净土五经:《阿弥陀佛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

2、《印光大师文钞》(弘化社新版共七本,增广上下册、续编上下册、三编上下册、三编补)、《净土十要》、 《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即《净土十要》第一要)、《安士全书》、《龙舒净土文》、《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太上感应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阴騭文》、《寿康宝鉴》、《临终须知》、《法苑珠林》、《净土圣贤录》及其它净宗祖师语录等!

二、念佛人对研教,参禅,修密的态度:

A:禅律密净皆是了生死之大法,然末世众生分上论,则非修净土法门,决难现生了脱。以余法门皆仗自力,净土法门,兼仗佛力,佛力自力奚啻天渊悬殊。不知此义,妄效大力量人之修法,殊难得真实益。西方极乐世界为一切上圣下凡,修佛道者之归宿处也。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尽华藏世界海诸法身大士,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况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者乎!

B:禅宗功夫,虽到大彻大悟地位,以烦惑未断,犹不能即生了脱!

C:密宗虽云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

D: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时节因缘,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亦如冬葛夏裘,饥饮渴食,非为无益,而又害之!

E:但能通达经论,悟明心性,而烦惑未断,依旧轮回!

G:“末世凡夫,欲证圣果,不依净土,皆属狂妄”!

F:佛法浩瀚,博地凡夫欲于现生了生脱死者,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外,别无有能满其所愿者。 世有多少聪明特达之士,专以研究大乘经论为志事,而于此最简便最圆顿之法,反浅近视之,而不肯修。盖其平素注意深妙之理性,而不详思佛力之叵测,以故弃佛 力仗自力。自负为大通家,罕得其实。反逊愚夫愚妇无知无识者横超三界,高登九莲,至自己仍在生死苦海中沉沦莫出,岂不大可衰哉。此世间学佛者大多数之通 病。若学此学彼,纵将三藏十二部读得烂熟,仍于生死无关!净土一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成效速。若欲即生了办,舍此未由。末世众生,根机浅薄,欲于教义禅宗,得真利益,甚难甚难。唯净土法门,方可依怙!

G:菩萨大士,于千百年前,早已为吾遍研藏教,特地拣出此不断惑业,得预补处,即此一生,定出樊笼,至圆至顿,至简至易,统摄禅教律而高出禅教律,即浅即深,即权即实,殊特超越天然妙法也。

H:净土法门,决无口传心授之事,任人于经教著述中自行领会,无不得者。

I:博地凡夫障深慧浅,善根微薄,寿命短促,欲仗自力竖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沉。若以数万斤大石装于船中,石虽重大,因有船载,可以不沉,可见自力佛力难易!

J:以禅为净,以净为禅。俾念佛者不致力于信愿,而致力于参究,纵有所悟,由无信愿,不能仗佛力往生西方,由未断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脱死。

K:古德多皆主持名,以下手易,而成功高也。净土法门,若果信得及,守得定,随已所乐,诸大乘经论,皆当读诵。倘此道尚未究明,一涉博览,或恐舍此取彼。则欲了生死,难之又难矣!

L:有谓光禁人读大乘经者,此乃不知利害,妄充通家之所说耳!若不先将净土法门之所以,彻底明了,其于种善根,明教理,则或有之,于即生了生脱死,或恐无有希望。以注重读诵研究,以期开悟而自证。不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事也,不知凡夫具足惑业,欲仗自力,于现生中了生脱死,甚难甚于登天!

M: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门,俱应研究。而智识浅鲜,世务纷繁之人,何能兼顾。欲学余宗,必须净土已得大通,了无疑惑,方可。若净宗不通,一学余宗,稍有所得,便将净土置之度外。将来所得之益,只可作将来得度之因,决不能即生便出生死也!今之学佛者,多半皆属好高务胜,欲于大众前作大通家,并非为了生死而学佛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4: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