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24|回复: 3

[佛经摘录] 阿赖耶识、如来藏义——佛经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3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阿赖耶识、如来藏义——佛经汇总
  《入楞伽經》卷3〈3 集一切佛法品〉:「空、實際、涅槃、不生不滅、無相無願等文辭章句。說名如來藏。」
  《大般涅槃经》:“佛性者即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中道。中道者即名为佛。佛者名为涅槃。”
  《大宝积经》:“一切法无住。灭一切阿梨耶故。一切法无求。离此彼亲爱故。一切法无着。离一切烦恼境界故”
  《说无垢称经》:“法供养者。谓于诸法如法调伏。及于诸法如法修行。随顺缘起离诸邪见。修习无生不起法忍。悟入无我及无有情。于诸因缘无违无诤不起异议。离我我所无所摄受。依趣于义不依于文。依趣于智不依于识。依趣了义所说契经。终不依于不了义说。世俗经典而生执着。依趣法性终不依于补特伽罗见有所得。如其性相悟解诸法。入无藏摄灭阿赖耶。息除无明乃至老死。息除愁叹忧苦热恼。观察如是十二缘起。无尽引发常所引发。愿诸有情舍诸见趣。如是名为上法供养。”
  《本事经》:“诸法门中。涅盘最胜。诸离憍慢。息诸渴爱。灭阿赖耶。断诸径路。爱尽离欲。寂静涅盘。”
  《大乘密严经》:“藏识亦如是  习气之所缠三昧净除已  定者常明见。”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依此分别说菩萨摩诃萨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以分别说妄想自性故则能善知。周遍观察人法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超越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诸禅定乐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行境界。”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以是因缘菩萨摩诃萨。于四威仪断除妄想善摄其心”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赖耶妄熏习  隐覆如来藏   修习纯熟时  正智方明了
  《佛性海藏智慧解脱破心相经》
  我观三界有  冥寂尽无形  起灭如水泡
  水泡本不二  水若不动时  泡体本不现
  泡现还复灭  与水本无异  佛性如虚空
  因空如生有  因水如生泡  泡体是空有
  空有无二形  水泡不一二  现泡则二形
  泡没还归一  有心则有身  空有不二一
  无心则不二  全心则不一  身有生有心
  历劫不同一  有心万象应  象应则放逸
  淫欲从此生  四毒因斯有  弥轮相惑中
  闇中波浪走  以是因缘故  不能离诸有
  我今为汝说  会当除阴垢  阴垢既得尽
  诸垢不名有  有体因有身  是名诸有垢
  有垢无相空  空者体是有  有空有无一
  故能无一二  虚空无碍故  应作无量形
  无心名菩萨  有心名众生  无心亦是心
  有心亦是心  有心不见心  无心是泥洹
  有心即见心  不名泥洹心  无心见无心
  无心是有心  有心有心故  是名非无心
  无心无心故  不名为无心  不见有无心
  不住不有无  不住不来去  不离于来去
  无心非无心  有心非有心  住是如如心
  四毒则无病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十:【如来清净藏,永离诸分别,体具恒沙德,诸佛之法身;住真无漏界,清净解脱身,寂灭等虚空。法性无来去,佛现三界中,不生亦不灭;此界及他方,湛然常不动,平等真法界;佛与众生如,非断亦非常,大悲恒不尽。】
  《大乘密严经》:『金刚藏﹗如来常住恒不变易,是修念佛观行之境,名如来藏。犹如虚空,不可坏灭,名涅盘界,亦名法界。』」
  《大日经》法离于分别,及一切妄想;若净除妄想,心思诸起作,我成最正觉,究竟如虚空
  《大方等如来藏经》:“【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一切众生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但彼众生烦恼覆故。】以善【方便】随应说法。灭除烦恼开佛知见。普为世间施作佛事。
  众生如来藏  犹如岩树蜜
  结使尘劳缠  如群蜂守护
  我为诸众生  方便说正法”

  《大方广如来藏经》自性清净方便说  令证清净如来智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以种种智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五:“无明自性本是无  藉众缘力和合有”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五:“真如不可说故。是诸凡愚。若见若闻。行非行法。如是思惟。便生执着。谓以为实。于第一义。不能了知诸法真如是不可说。是诸圣人。若见若闻。行非行法。随其力能不生执着以为实有。了知一切无实行法。无实非行法。但妄思量行非行相。唯有名字无有实体。是诸圣人随世俗说。为欲令他知真实义如是。梵王。是诸圣人。以圣智见。了法真如不可说故。行非行法亦复如是。令他证知故。说种种世俗名言。”
  《说无垢称经》虽乐观察无阿赖耶。而不弃舍清白法藏
  《维摩诘所说经》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无量功德智慧生。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生。从慈悲喜舍生。从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进禅定解脱三昧多闻智慧诸波罗蜜生。从方便生。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十九:「舍利子!欲利乐诸有情故乘于大乘。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观察真如但有假名施设言说,真如不可得故。」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六十七:「舍利子!如真如名,唯客所摄。于十方三世无所从来,无所至去,亦无所住。真如中无名,名中无真如;非合非离,但假施设。」

  《金刚三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
  《大乘入楞伽经》剎那品第六如是说:「大慧!所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如是说:「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
  《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一》:“复次修观行者,以阿赖耶识是一切戏论所摄诸行境界故,略彼诸行、于阿赖耶识中总为一团、一积、一聚;为一聚已,由缘真如境智修习、多修习故而得转依;转依无间,当言已断阿赖耶识,由此断故当言已断一切杂染。当知转依由相违故,能永对治阿赖耶识。”
  《大乘入楞伽经》:“我说如来藏者。为诸外道执着于我。摄取彼故说如来藏。令彼外道离于神我妄想见心执着之处。入三解脱门。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五下 天台智者大师说:“理者。即是道前真如。随者即是观真如。慧随顺于境。得者一切行愿熏习。熏无分别智。契无分别境。与真如相应。此三意一往乃同于三轨。而前后未融。何者九识是道后真如。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缘真如境圣道,方能转依故。”
  《宗镜录》卷第二十九:“楞伽经第九颂云。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此依无相论同性经中。彼取真如为第九识。真一俗八二合说故。今取净位第八本识。以为第九。染净本识各别论故。所依本故。第九复名阿末罗识故。第八染净别说。以为九也。如是所说。诸识差别。一往而论。依成唯识论云。八识自性。不可言定异。因果性故。无定性故。如水波故。亦非定一。行相所依缘。相应异故。起灭异故。熏习异故。楞伽经颂云。心意识八种。俗故相有别。真故相无别。相所相无故。如是一切识类差别。名为唯识。”
  《新华严经论》长者李通玄撰:“第四解深密经为不空不有为宗者。如来说于有教空教之后。说此一部之教。和会有无二见为不空不有教。说九识为纯净无染识。”
  《解深密经》:方便安立第九识。为纯净识。云八识以净识为依止故。即欲直为说第八种子识为如来藏者。
  《解深密经》:
  如是菩萨虽由法住智。为依止为建立故。于心意识秘密善巧。
  然诸如来不齐于此施设,彼为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
  广慧。若诸菩萨于内各别如实:
  不见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识。不见积集不见心。
  不见眼色及眼识。不见耳声及耳识。
  不见鼻香及鼻识。不见舌味及舌识。
  不见身触及身识。不见意法及意识。
  是名胜义善巧菩萨。如来施设彼为胜义善巧菩萨。
  广慧。齐此名为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九:“尚于我爱阿赖耶  不知无依计为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七十六:“诸有情类本来皆有。诸佛妙法一切已有。无退佛智故。诸有情咸可安立。于佛妙法觉慧无动知法性空。无名无相无依无住。无取无执无碍无着犹如虚空。无阿赖耶无尼延底。无上寂静最极寂静。无生无灭无染无净。无成无坏非有非无。由此于中成甚深忍。常不远离诸佛妙法。”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文殊师利言善男子。无所行句是名为得。无所行者不于三界中行三界。言说所不能说。何以故。正法无阿赖耶。亦无所行。故不能言说。”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无了别界无所住故。无阿赖耶界无染污故”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诸佛甚奇特  权智不思议  无阿赖耶慧  含藏说诸法  若解无所得  诸法之法相”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无阿赖耶平等。心本性故。如是真谛平等。三世性故。解脱平等。无明有爱本体性故。涅盘平等。生死轮转本体性故。如是一切诸平等法如来正觉。
....无相。是一切法真实印故。无开。法界平等无能所故。无异。体同虚空离二相故。无阿赖耶。超过一切所依处故。知众生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着不坏假名论》:“如来藏者。即是空性实际涅盘。不生不灭无相无愿。如是等义。如来为欲止息愚人无我怖畏。说无分别无虚妄境如来藏门。大慧。现在未来诸菩萨摩诃萨。不应于此计着生于我见。乃至广说。须菩提为欲阐明妙身大身是空性义。经曰。如来说人身妙大即是非身。非身者。谓以色身依实义说。无生性故。说无生性为妙大身。非色身也。”
  《大宝积经》:“如来藏者。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独觉所行。于如来藏说圣谛义。此如来藏甚深微妙。所说圣谛亦复深妙。难见难了不可分别。非思量境。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唯有如来应正等觉之所能知..................如来藏者。即是如来空性之智。如来藏者。一切声闻独觉所未曾见。亦未曾得。唯佛了知及能作证。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复次如有经言。世尊。即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涅盘界。即此涅盘界名如来法身。世尊。无异如来无异法身。言如来者即法身也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应知。此亦不异苦灭谛。是故经言。非以苦坏名苦灭谛。言苦灭者。以从本已来无作无起。无生无灭。无尽离尽。常恒不变无有断绝。自性清净。远离一切烦恼藏。具足过恒河沙不离不脱智不思议诸佛法。是故说名如来法身世尊。即此如来法身。未离烦恼藏。说名如来藏。世尊。如来藏智。是如来空智。世尊。如来藏者。一切声闻独觉。本所不见本所不证。唯佛世尊。永坏一切烦恼藏。具修一切苦灭道之所证得。是故当知。佛与涅盘无有差别。譬如冷触不异于水。复次应知。唯有一乘道若不尔者。异此应有余涅盘故。同一法界岂有下劣涅盘胜妙涅盘耶。亦不可言由下中上胜劣诸因而得一果。以现见因差别果亦差别故。是故经言。世尊。实无胜劣差别法证得涅盘世尊。平等诸法证于涅盘。世尊。平等智。平等解脱。平等解脱见。证得涅盘。是故世尊。涅盘界者名为一味。所谓平等味解脱味也。”

  《大乘入楞伽经》:“大慧。我为胜鬘夫人及余深妙净智菩萨。说如来藏名藏识与七识俱起。令诸声闻见法无我。大慧。为胜鬘夫人说佛境界。非是外道二乘境界。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是佛境界。与汝等比净智菩萨随顺义者所行之处。非是一切执着文字外道二乘之所行处。是故汝及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藏识。当勤观察。莫但闻已便生足想。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甚深如来藏  而与七识俱
  执着二种生   了知则远离
  无始习所熏   如像现于心
  若能如实观   境相悉无有
  如愚见指月   观指不观月
  计着文字者   不见我真实
  心如工伎儿   意如和伎者
  五识为伴侣   妄想观伎众

《大乘起信论》:“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为二?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

  [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何以故?本觉义者,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即同本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

  《成唯识论》:“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实有。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

  《解深密经》:“阿陀那识甚深细  我于凡愚不开演  一切种子如瀑流  恐彼分别执为我”

  《佛说宝雨经》:“菩萨成就十种法。于世俗中而得善巧。何等为十。一者于世俗谛施设有色。胜义谛中色不可得亦无执着。于世俗中施设受想行识。胜义谛中乃至于识皆不可得亦无执着。二者于世俗中施设地界。于胜义中地不可得亦无执着。虽于世俗施设水火风界及空识界。于胜义中乃至识界俱不可得亦无执着。三者虽于世俗施设眼处。于胜义中眼处不可得亦无执着。虽于世俗施设耳处乃至意处。于胜义中乃至意处皆不可得亦无执着。”

  《瑜伽师地论》卷51:「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

  《成唯识论》卷3:「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

  《瑜伽师地论》卷51:「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以阿赖耶识相杂染故,无常所摄;以阿赖耶识体性契真如故,常法所摄。此所以《起信论》言生灭、不生灭和合,名阿赖耶识也。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眼识乃至第八识此名识界”

  《大乘密严经》 (卷3) :“阿赖耶识有能取所取。二种相生如蛇有二头。所乐同往此亦如是。与色相俱世间之人取之为色。或计我我所若有若无。能作世间于世自在。诸仁者。阿赖耶识虽种种变现而性甚深。无智之人不能觉了譬如幻师幻作诸兽。或行或走。相似众生都无定实。阿赖耶识亦复如是。幻作种种世间众生而无实事。凡愚不了妄生取着。起微尘胜性自在丈夫有无等见。”

  《妙法莲华经玄赞》 (卷3):“胜鬘经云有二种如来藏空智。谓若离若脱。若断若异。一切烦恼藏不离不脱。不断不异。不思议如来藏烦恼有漏虚妄不实。能覆真如。名空如来藏。涅盘无漏体是无为非虚妄法。由近善缘断诸烦恼。渐次智起方便显证。名为涅盘。体性非空因空所显。空之性故。烦恼覆位名不空如来藏。藏是覆隐因性义故。故在烦恼缠裹之位名如来藏。出烦恼时名为法身。即此法身因空所显。空本性故。亦名空如来藏。”

  《大乘起信论别记》 (卷2):“阿赖耶亦是法执者。如解深密经说。八地已上。一切烦恼。皆不现行。唯有所知障。为依止故。而此位中。余七识惑。皆不现行。唯有阿赖耶识现行。故知。此识是所知障。”

  《菩萨处胎经》:“尔时世尊。将欲示现识所趣向。道识。俗识。有为识。无为识。有漏识。无漏识。华识。果识。报识。无报识。天识。龙识。鬼神。阿修罗。迦楼那紧那罗。摩[目*侯]罗伽。人非人识。上至二十八天识。下至无救地狱识。尔时世尊即于胎中。现勾锁骨。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云云)。佛告弥勒。汝观勾锁骸骨。令一切众知识所趣。分别决了令无疑滞。尔时弥勒菩萨即从座起。手执金刚七宝神杖。搅勾锁骨听彼骨声。即白佛言。此人命终嗔恚结多。识堕龙中。次复搅骨。此人前身十戒行具。得生天上。次复搅骨。此人前身破戒犯律。生地辩中。如是搅骨。有漏无漏。有为无为。从二十八天。至无救地狱。知识所趣善恶果报白黑行报。有一全身舍利。无有缺减。尔时弥勒。以杖搅之推寻此识。了不知处。如是三搅。前白佛言。此人神识。了不可知。”

《大般涅盘经》:“云何菩萨观于性空。是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本性皆空。谓阴界入常无常苦乐净不净我无我。观如是等一切诸法不见本性。观如是等一切诸法不见本性。是名菩萨摩诃萨观于性空。”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九:“论。虚妄分别为自性故。述曰。若有漏心有如无漏不起执者。即不应言虚妄分别。若不执心名妄分别。即无漏心应名虚妄分别之心。即以此理明有漏心皆能遍计。楞伽.中边等文。皆言八识是妄分别。”

  《宗镜录》卷4:「然第八识无别自【体】。但是真心。以不觉故。与诸妄想。有和合不和合义。【和合义者。能含染净。目为藏识】。不和合者。【体】常不变。目为真如。」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1:「又实义门。虽有八识。然随机门。但有六识。六七八识。同第六摄。」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1:「实义门。虽有八识。然随机门。但有六识。」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5:「八识是识蕴性!」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4:「八识是识蕴!」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5:「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唯摄心法八种。(以上五蕴)总摄九十四法。唯除六无为。」

  《广五蕴论》云:“云何识蕴?谓于所缘了别为性,亦名心,能采集故;亦名意,意所摄故;若最胜心,即阿赖耶识,能采集诸行种子故。八识心王,总名识蕴。”(八识执持全身,若无八识见分映在诸根,则前七识,皆无了别功能。在小乘宗中唯明眼等六识,大乘宗中则明八识)。”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以不执句。如是言生。无阿梨耶句。如是言生。以不取句。如是言生。”

  《五千五百佛名除障灭罪神呪经》:“南无无阿梨耶如来。”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识乃至第八识此名识界.”

  《大乘密严经》 (卷3):“阿赖耶识有能取所取。二种相生如蛇有二头。所乐同往此亦如是。与色相俱世间之人取之为色。或计我我所若有若无。能作世间于世自在。诸仁者。阿赖耶识虽种种变现而性甚深。无智之人不能觉了譬如幻师幻作诸兽。或行或走。相似众生都无定实。阿赖耶识亦复如是。幻作种种世间众生而无实事。凡愚不了妄生取着。起微尘胜性自在丈夫有无等见。”

  《摄大乘论本》 (卷1):“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如彼增壹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说正法时恭敬摄耳。”

  《大乘起信论别记》 (卷2):“阿赖耶亦是法执者。如解深密经说。八地已上。一切烦恼。皆不现行。唯有所知障。为依止故。而此位中。余七识惑。皆不现行。唯有阿赖耶识现行。故知。此识是所知障。”

  《成唯识论》卷三:“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 `而随义别立种种名 ` 谓或名心 ` 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 ` 或名阿陀那 ` 执持种子及诸根令不坏故 ` 或名所知依 ` 能与染净诸法为依止故 ` 或名种子识 ` 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 ` 此等诸名通一切位。或名阿赖耶 ` 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 ` 我见爱等执藏以为内自我故 ` 此名在异生有学 `非无学位不退菩萨 ` 有杂染法执藏义故。或名异熟识 ` 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 ` 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 ` 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 或名无垢识 ` 最极清净无漏诸法所依止故 ` 此名唯在如地有 ` 菩萨二乘及异生持有漏种可受熏习 ` 未得善净第八识故 ` 如契经说:如来无垢藏 ` 是净无漏界 ` 解脱一切障 ` 圆镜智相应。”

  《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 (卷16):“经云。音声者即语表也。此音演偈略有二偈。初偈云 “奇哉一切佛。方便不思议。于无藏性中。以慧令为藏。 ”此偈叹佛之意。见上示现不思议事故。叹佛之功德甚为奇特也。叹一毘卢遮那。即是叹一切如来。故云一切佛也。是故当知如来所现奇特之相。即是如来大慧及方便中生。此不思议业也。云何不思议耶。谓住无藏性而能作有藏也。藏者梵云阿赖耶。此翻为藏。或云宫室舍宅之义。如世间舍宅。一切众生各随己分安住其中。既有此窟宅。即有善恶含藏不能自出。如来已离如是阿赖耶窟宅。故云无藏性也。”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 (卷65):“云何无为阿罗汉果。谓贪瞋痴永断。及一切烦恼永断。越一切趣断一切路。灭三种火渡四瀑流。摧诸傲慢离诸渴爱。破阿赖耶。无上究竟无上寂静无上安乐。及诸爱尽离灭涅盘。是名无为阿罗汉果。”

  《显扬圣教论卷》第五 无着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识蕴建立有三种。一种类差别。二依差别。三杂染清净差别。种类差别者有二种。一阿赖耶识。二转识。依差别者。谓六识身。问阿赖耶识于六识中何识所摄。答通六识所摄。藏彼种故由此识密记摄故。薄伽梵不为一切说。若善巧者。即由此随解。杂染清净差别者。如经中说。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离贪心。如是有瞋离瞋。有痴离痴。乃至广说。”

  《大毗婆沙论》:“云何无为阿罗汉果。谓贪嗔痴永断。及一切烦恼永断。越一切趣断一切路。灭三种火渡四瀑流。摧诸傲慢离诸渴爱。破阿赖耶。”

  《本事经》:“诸法门中。涅槃最胜。诸离憍慢。息诸渴爱。灭阿赖耶。断诸径路。爱尽离欲。寂静涅槃。”

  《大乘密严经》:“阿赖耶识在于世间亦复如是。无始习气犹如瀑流。为境界风之所飘动。起诸识浪恒无断绝。仁主。是八种心虽无如是若干体异。而随缘渐起或一时生。心生之时取诸境界。亦有如是渐顿差别。若于屋宅及诸星宿。军众山林枝叶花果如是等处。多是一时或次第取。若在眠梦见昔所更。或想念初生至于老死。及算数众物寻思句义。观异文彩受好饮食。于是境界次第了知。或有一时顿取之者。仁主。心性本净不可思议。是诸如来微妙之藏如金在矿。”

  《大般涅盘经》卷七: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

  《大方等如来藏经》:“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加趺坐,俨然不动。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增不减经》:“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不增不减经》:“众生界中,示三种法,皆真实如,不异不差。何谓三法﹖一者、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二者、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不清净法;三者、如来藏未来际平等恒及有法。...... 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者。此法如实、不虚妄、不离不脱、智慧清净、真如法界、不思议法。无始本际来,有此清净相应法体。舍利弗!我依此清净真如法界,为众生故,说为不可思议法自性清净心。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净法者。此本际来离脱、不相应烦恼所缠不清净法,唯有如来菩提智之所能断。舍利弗!我依此烦恼所缠不相应、不思议法界,为众生故,说为客尘、烦恼所染自性清净心、不可思议法。如来藏未来际平等恒及有法者。即是一切诸法根本,备一切法、具一切法,于世法中,不离、不脱、真实一切法,住持一切法、摄一切法。舍利弗!我依此不生不灭、常恒清凉、不变归依︰不可思议清净法界,说名众生。所以者何﹖言众生者︰即是不生不灭、常恒清凉、不变归依、不可思议、清净法界等异名。以是义故,我依彼法,说名众生。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如来性品第四之四:“若有说言我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有佛性故。有佛性者必定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缘我今已得成就菩提。当知是人则名为犯波罗夷罪。何以故。虽有佛性以未修习诸善方便。是故未见。以未见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说言如来生时于十方面各行七步不可信者是魔所说。若复有说如来出世于十方面各行七步。此是如来方便示现。是名如来所说经律。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所说者。即是菩萨。佛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善男子。众生佛性亦复如是。一切众生不能得见。如彼宝藏贫人不知。善男子。我今普示一切众生所有佛性。为诸烦恼之所覆蔽。如彼贫人有真金藏不能得见。
《大般泥洹经》如来性品第十三:“如是迦叶。当知菩萨成无畏者之所归依如来法性。彼性我性皆同一味。于是迦叶菩萨。即说偈言:‘我今归三宝  甚深如来性  自身如来藏  佛法僧是三’..........佛告迦叶。如是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当作是念。正使不善无知积聚。应作是知我有佛性。如彼健士斗战之时。当知我为军中之将。为一切众所依怙者。譬如王子为太子时。应当自知我为一切王子之上。当绍王位为诸王子作真实依。终不生心作下劣想。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立金刚志超彼三法。如彼王子成就无畏。于三法中离种种想。如来最上犹如顶相最为第一。非佛非法非比丘僧。种种差别如梯橙也。为世间依度世间故。于真实法示现种种。而为三法诱化童蒙无知众生。令入大乘深利智慧。迦叶菩萨。复说偈言

 知此真实义  而问于如来

 欲显发菩萨  勇猛离垢故

 善哉世尊说  菩萨之所行

......

 我为众生说  一切法无我

 凡愚不能知  谓佛说无我

 慧者了自性  我非我无二

 无量无数佛  说是如来藏

 我亦说一切  功德积聚经

 我非我不二  汝等善受持 

 大乘深利智  如练金刚慧

 善哉世尊说  安立诸菩萨

 如来善显示  我今亦当然

 一切众生类  悉应自观察

 自身如来藏  皆是三归依

 一切众生类  信受此经者

 若已离烦恼  及诸未离欲

 皆当归自身  如来微妙藏

 唯是正归依  无二亦无三

 所以然者何  世尊广分别

 各各自身有  如来微妙藏

 以知此义故  不复归于三

 我已为一切  世间真实依

 法及比丘僧  一切摄受故

 声闻辟支佛  皆悉当敬礼

 以是诸菩萨  正向大乘道

 如是如来性  为不可思议

 具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故 

 如是归依者  是名最上依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赖耶妄熏习  隐覆如来藏

 修习纯熟时  正智方明了

 诸识随缘转  不见本觉心

 自觉智现前  真性常不动

 犹如金在矿  处石不堪用

 销练得真金  作众庄严具

 赖耶性清净  妄识所熏习

 圆镜智相应  如日出云翳

 若有修空者  顺空而取空

 观空与色殊  不名真观者

 观色即是空  色空不可得

 此即胜义空  是真解脱者

 客尘无自性  无明妄分别

 实相非有无  众生虚妄见

 犹如日月明  流光能普照

 如来清净藏  具足诸功德

 真妄互相熏  犹如二象斗

 弱者去无回  妄尽无来去

 莲花性无染  出水离淤泥

 菡蓞开敷时  见者皆欢喜

 如来无垢识  永断诸习气

 清净智圆明  贤圣所归趣

 犹如最胜宝  无复诸瑕翳

 轮王为宝冠  常置于顶上

 如来清净藏  永离诸分别

 体具恒沙德  诸佛之法身

 住真无漏界  清净解脱身

 寂灭等虚空  法性无来去

 佛现三界中  不生亦不灭

 此界及他方  湛然常不动

 平等真法界  佛与众生如

 非断亦非常  大悲恒不尽

 诸佛法性身  本觉自然智

 是真胜义谛  唯佛方证知

 自性体无生  牟尼本寂静

 流转诸三有  毕竟归依处

 法无来去相  三世常寂然

 住真三昧者  见彼法界身

 清净不思议  恒沙众德备

  经同上,归依三宝品:

  烦恼犹如众蜜蜂  其蜜即喻如来藏  此蜜众蜂共围绕  智者护身能取蜜  无相六度为方便  而能证彼法界身


  《大般泥洹经》卷第三:“真解脱者入如来藏。离诸虚伪断一切有。解脱如是。其解脱者即是如来。入佛正法。”

  《大般泥洹经》文字品第十四:“下贱烦恼悉除灭已名为如来。”


发表于 2013-11-14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30 21: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