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6|回复: 0

南师讲述《如何静坐》和《如何修得念佛三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1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南师讲述《如何静坐》和《如何修得念佛三昧》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宝塔经久化微尘,一念清静成正觉。

《南怀瑾老师亲自传授七支坐法》

  静坐的意义:
  1、减少压力。

  2、集中注意力。

  3、培养毅力。

  4、开发智慧。

  5、培养三心:平等心、平常心、自信心。

  6、觉悟成佛。
                          

静坐前的准备

1、静坐最好能另觅静室,假使条件不许可,那末可就在卧室中。窗门宜开,使空气流通,但有风处不宜坐,门能闭更好,以免别人的骚扰。

2、坐时或另备坐凳或就在床上,但总以平坦为宜,座上需铺被褥或垫子,务使较厚,以便于久坐。

3、在入坐之前,应宽松衣带,使筋肉不受拘束,气机不致阻滞,但在秋冬等寒冷时,两腿必须盖好,以免膝盖受风。
   
  静坐的步骤有三:调身、调息、调心。
  一、调身
  静坐时身心要完全放松,应将项链、手表、眼镜等物除下。穿宽松衣服,腰带要放松。

  1、八种坐姿:如意吉祥坐,不动金刚坐,单盘半跏坐,交脚坐,跨鹤坐,天神坐,如意自在坐,正襟危坐。

  坐好之后,用一条毛巾覆盖住膝盖和腿部。

  2、头部运动:头向下低,再往后仰(三次);头向右倾,再向左倾(三次);头顺时针转圈,再逆时针转圈(三次)。

  3、正式静坐:
  背:背脊竖直——挺直腰杆,头顶天垂直,下颚内收;
  手:手接法界定印——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拇指相接,平置于丹田处;
  肩:放松两肩;
  舌:舌尖微抵上颚;
  嘴:闭口——只有鼻息,不可张口呼吸;
  眼:眼微张——闭八分,开二分,视线投置于身前二三尺的地上。
  做好以上步骤之后,连续做三次深呼吸,使体内浊气排出,吸入新鲜的空气。
   
  二、调息
  观察呼吸。心情与呼吸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是调心的基础。
  身、心、息三者密切相关。
  在平静、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清清楚楚地觉察自己呼吸的出入、长短。
  1、观察呼吸
  呼吸有四种情况:
  风——坐时鼻中呼吸出入觉有声。(不调状态)
  喘——坐时呼吸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不调状态)
  气——坐时呼吸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微。(不调状态)
  息——不声不结,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最佳状态)
   
  2、数息
  为了达到心无二用,使心专注一处,宜采取数呼吸的方法。随个人情况,或数出息或数入息。
  以平常自然的呼吸,从一数到十,然后回到一再数到十。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地数。
  如果生起妄念,无论中途数到多少,都要重新回到一开始,也不得超过十。
  数息对初学较难,不是数不到十,就是数过了头。因心念纷飞,而难专注于一处。
  数息的目的不是在数息,其要旨在于心的专注。
  只有当心念专注时,才能发挥出生命的潜力与功能。
   
  三、调心
  1、静坐杂虑多时,气往下走,沉于丹田。眼观鼻,鼻观心。
  2、昏沉时可以睁开眼,意念往上提。
   
  四、起坐注意的事项
     
  1、起坐前心先要动,身体随后动。
  2、搓热两掌,轻按眼眶,手掌敷压眼球。眼球顺时针转九圈,逆时针转九圈。
     
  3、再用双掌按摩脸、额、颈、两耳、双肩、胸部、腹部、腰部、腿部、关节。
     
  根据各人的情况,每天可抽空练习静坐数次。
  每次5分钟、10分钟、30分钟不等,以一次45分钟为宜。
  当静坐训练习惯成自然后,静坐就是一种超值的受用了。

应该注意的几点事项

1、静坐的时间,静坐功夫到极深处,本本应在日常、行、住、坐、卧间,都能寂然凝静方可,但初学习时不能不规定时间。静坐的时间,不论早晨、白昼和晚上,都可以的;不过有工作的人当以早晨起床后和晚上就寝前各坐一次为宜。假使每日只能坐一次的人,那么以早晨静坐最好。每次的时间,固然越长越好。但也不必有意求长,当根据自己的情况,循序渐进。假使能每次三十分钟,逐渐延长到四十分钟乃至一小时,每日继续不断,那么收效便已不小。总之,可以晨坐为主,晚坐为副。早起先在床上抚摩上下腹,根据前述练习呼吸的方法,来调整呼吸,其次通大小便,前漱,然后静坐。但假使早晨不能大便,也可随各人的习惯。

2、要调匀饮食  我们既有这个身体,饮食的滋养是不可缺少的。饮食入胃,经消化之后,便变成麋粥状,入到小肠再变成乳状,经血管吸收后,变成血液滋养全身,可见饮食与生命关系的重大。但若食得过多,胃中不能尽量消化,反须将不消化的东西排泄到体外,这样便加重了胃肠的工作,结果必将气急身满,坐时不得安定。假使食得过少,又将发生营养不足、身体衰弱的缺点,对静坐也是不相宜的。所以饮食必须调匀,我们一般习惯,大概病在多食,所以在进食时,若觉得胃中微有饱感,即宜停止,古人主张“食欲常少”,是有道理的,此外食物不宜浓厚,若能素食最好。静坐在早晨空腹时,最为相宜,食物约过一小时方可入坐。

3、要调和睡眠  我们在日间劳力劳心之后,必须休息,来回复体力。睡眠是一种最长时的休息,睡眠以八小时为宜,过多容易使心神昏昧,对于静坐极为不利。假使过少,那末体力不得回复,心神必将虚恍,也是不相宜的。所以睡眠要有定时,有节制,便可使神气清明。一般说来,每晚九时至十时间宜入坐,十时以后入睡,六时以后再起坐。如果能常常节欲独宿,这对静坐的帮助就更大,因为淫欲不但易使身体疲劳和最易造成心识的昏散闷塞,而且是生死苦患的根本,凡习定修慧的人必须注意禁戒。静坐程序渐深的人,在半夜醒后,便可起坐,坐后能不再睡,固然最好,如果感到不足,再假寐一下,也是可以的。假使静坐的功假加浓,坐时加久,那么睡眠的时间,便可渐渐减少,所以有终年以坐代睡的人。但这并不是可勉强学步的,总以调和睡眠,使不过多过少,最为合理。

4、要持之以恒,初学静坐时,往往心中反觉苦闷,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视同穿衣吃饭的不可缺少。无论如何困难,必须加以克服,不可畏难而退;无论如何忙碌,必须继续行持,不可一曝十寒,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静坐的大效。

5、要不求速效  静坐时不可求速效,一切要掌握“自然”两字的原则。譬如静坐本来可以消除疾病增进健康,但这种要求除病和健康的念头,在静坐时它宜摒弃勿想,一切听其自然,不要急于求成;因为静坐必须日积月累,才能达到身心变化的功效,正和食物的营养相同,一旦过分暴食,反致伤胃,而且心念有所执着,气血也便不得流畅。所以必须如长途旅行,耐心缓步,终有到达的一日。

6、要一切勿理  静坐时要万缘放下,一心学习,虽杂念纷飞,只不去理会它,也不去厌舍它,一味做我的调息或调心功夫,杂念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自能逐步定静。又在静坐时,两目合闭,尚可使不见外物,但外界的音响,刺激两耳,心中便生妄念,最难处置。这时宜收视返听,不问不闻,只管自己用功,要久久练习,养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概才好。

7、要痛改习气  学习静坐的人,应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痛改自己的习气。当贪欲、嗔恚、愚痴、骄慢等烦恼发动时,要和它们奋斗,逐步克服。只有这样,才能使静坐功夫,获得不断的进展。至于常常依止善知道,具足佛法的三归五戒,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知正见,并进一步的做到离欲清净,更是修正禅定、发实智慧的必要条件。

8、可能发生的现象  静坐日久,身上往往会发生颤动和发热的感觉,脑部也常常会有霹雳般的震动现象;心理方面,有时也可能影现种处幻境。这些现象,因各人的体持几心境而有不同,都同于自然,不可强求,也不可遏抑,也有静坐多年,身心方面已得利益,而不发生这些现象的。同时,这些现象的发生,并没有什么神秘可说,不过是由于静极而定以后,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反应的缘故。学坐的人要知身心本空,定中的一切境界,都如幻如化,了无实性,当不取不舍,一心寂定,切勿执着,否则将会误入歧途,而障碍正定的修持。

9、要注意定慧修持与气功的区别  随着时代的进展,气功似已成为当前热门的话题。也有人把佛教的禅定功夫,看作高级气功。实际上,一般气功的吐纳引导和佛教的定慧修持,原是二回事,大体说来,气功和佛教的坐禅,前者着重于保健益寿和调动人体潜能,后者着重于明心见性,断惑证真。因为佛教认为“四大苦空、五阴无我”,如果一味执著于肉身、躯壳、最终不但会落空,而且会增长我见和身执,不能完成戒、定、慧、三无漏学的修持。虽然佛教在修习禅定和在藏密无上瑜伽各层次的修持过程中,有一些调身、调息的方法,不仅有防止禅病发生,促使长寿健康的作用,而且有发生种种特异功能的效应,但这不过是修习禅、密功夫的初级阶段和副产品,只有止观并运,理事双修,断除我法二执,开发本具智能,解脱生死流转,成就无上觉道,才是学佛的真正目的。

调息念佛的坐法

我们平时的心念,顷刻千里,最难降伏,因此修心的人,每每苦于无从下手,以致流而忘返,痛苦浩然。而佛法中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实是收摄万念,最易下手,最为稳妥的一种方法。这一法门,以深信、切愿来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为纲要,不但下手简易。随时随地提起就是,便于任何人的学习,而且即浅即深,能圆摄一切法门。若能致诚恳切,蓦直念去,不管妄想纷飞,我只全身靠倒,一念提起则一念觉,念念提起则念念觉,久久纯熟,自能使烦恼妄想,潜移默化。所以彻悟禅师说:“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假使我们能这样念得一句弥陀佛,自然生时远离烦恼,死后迳生安养,不离当念,得大法乐,真是我们生死凡夫,迷途的良导,苦海的明灯!所以大乘经典随处赞扬,祖师大德苦心提倡。

念佛功夫本来要在一切时一切处,抖擞精神,念兹在兹,假使悠悠忽忽,实难得念佛的实益。为了使念力容易纯熟,在坐中调息念佛,实是一个善巧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静坐时,心中跟随自己鼻端的呼吸,来默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可在吸时念“阿弥”吸时念“陀佛”;或呼时念“阿弥”,吸时念“陀佛”。念时的快慢,可随呼吸的长短,总以不急不缓,听其自然为宜。这样在坐中万缘放下,安心默念,由呼吸出入的自然规律,佛号也就随之而念念不断,心息相依,经过持久练习,心相愈来愈静,气息也若存若亡,而一句佛号仍绵绵密密,不散乱,不昏沉,渐渐证入无念、无不念的境地。所以《坐禅三昧经》说:“菩萨坐禅,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首楞严经》也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样的静坐念佛,不但能使妄想消落,正智现前,同时,因调息之故,又能使气血流畅,体力轻健。此外,若用数息念佛的方法(即一呼一吸,念佛号一句,随默数一,这样连续数至十,再从一数起;或连续数至一百,再从头数起)也是可以的,可随各人的情况相宜而行。

净土宗有十念法门,即连声念佛,尽一口气为一念,正是借气束心的作用。唐飞锡法师在《念佛三昧宝王论》中,对随息念佛,更有明确的说明。他说:“世上之人,多以宝玉、水精、金刚、菩提、森琲为数珠矣,吾则以出入息为念珠焉,称佛名号,随之于息,有大恃怙,安惧于息不还属后世者哉!余行住坐卧,常用此珠,纵令昏寐,含佛而寝,觉即续之。”这正是调息念佛的宝贵指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6 12: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