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81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10-7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摄万法,即此音声体具万德万法。具有无上功德力,无边法力,
故能扫尽分别散乱种种虚妄而无剩余。声入自耳,流入自心,如珠发光,还照珠
体。心光佛声,相融相摄,互为增上,直趋究竟。
「句句念能真,决定出娑婆」。这两句中,须解释的只是一个「真」字。所念句
句都「真」,决定出离娑婆,往生极乐。怎样叫做「真」?现从最平常处解释,
若要念得真,只要真的念。不是伪装欺人,不是走走形式,不是另有目的,不是
妄求非份,不是形存实亡(所谓扛空枪)。恳恳切切,老老实实信愿持名,就是
真念。再简单一点,这一句你自己清清楚楚全部听到了,就是真的念了。
以上《净语》三则,全显莲宗妙谛,末后再恭录其中《直念去》一则,净、密、
禅之奥妙,均在其中,念祖不再画蛇足,敬请自参。
直念去
弥陀教我念弥陀 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 原来弥陀念弥陀
一九九一年四月于北京莲舍
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根圆通章举要
以一九八七年于北京居士林录音为基础
诸位大居士发起无上菩提之心,建立道场共修忏法,持诵观世音菩萨大悲真言,
功德实是不可思议。法界众生同蒙利益。所以我除了随喜赞叹之外,仅以自己对
观音耳根圆通法门的一点体会,向大家汇报,供养观音大士以及在位的每一位大
居士。
今天观音道场,大家持咒共修,皆得不可思议功德。先师夏老常说:「理明、信
深、愿切、行专、功纯、业净、妄消、真显。」我们若能明白观音的发心是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所得之果是上与十方诸佛同一心,下和六道众生同一体,所以
感应道交,普门示现,我们的信就深哪,我们愿就切,行就专哪。所以我们对于
观音大士的成就,有所闻,有所信,有所解,能够悟入,那就大大的不一样了。
一点都不明白的人,你修啊,修一劫。你要真能入了观音耳根法门,那就是圆修
啊。你修一天等于不明白的人修一劫,所以日劫相倍,大家实修是肯定的,但是
我们还须读诵大乘,希望能解第一义谛。要能解悟的话,你就成为圆人,你圆修
一天等于其它的人修一劫。这也就是我愿意来作一些供养的基本原因。
观音耳根圆通章在《首楞严经》,这个经的全名叫《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
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大家称《楞严》过简了。应该称《首楞严》。《首楞严》
是一个名辞,不能拆开的。)《首楞严经》是经中之王,我国隋代最突出的大德
智者大师,他听到印度有此经,他就在天台山国清寺,修建一座拜经台(圆瑛法
师说此台仍在),每天向西拜求共十八年,仍是没有见到。可见此经多么难遇。
此经题深奥,古德解释不一。今依明代大德憨山大师《楞严通议》。大师证入首
楞严三昧,所议均从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大师自叙云:「一夕于海湛空澄,雪
月交光之际,恍然大悟。忽身心世界当下平沈。如空华影落。是夜秉烛述《楞严
悬镜》一卷。」后因弟子请益,直笔成书,名为《通议》。近代三大高僧之首,
谛闲老法师说:当听到有此书后「铭心五内,从斯历十余年莫不念念于是书也。
」可见此书是何等希有的法宝。
《通议》说:「此题虽十九字,而独重在首楞严三字而已。……『首楞严』此云
『一切事究竟坚固』(在《涅盘经》中,佛自释如是)大定之总名也。乃一心之
异称。」首楞严之义为一切事究竟坚固,乃世尊金口所宣,不容疑惑。大师又曰
此即一心之异称。所以首楞严即一心,一心生万法,而「一切无如心真实」(布
袋和尚禅语),于是一切事即一切法,即是一心,自然就究竟坚固矣。古德谓为
「彻法底源,无动无摇」,也正是此义。
又《通议》解释其余十六字曰:「此一心具有体相用三大义故。一者体大,二者
相大,三者用大。」什么叫做大?「大者,谓此心体,广博包含,极法界量,大
而无外,体绝名言,强名大也。」就是说心的本体,广大无边,包含全法界,除
了本身,不更有外部,无法安名,不能描述,勉强叫做大。「佛顶」,约喻「以
明相大也」。佛卅二相之第一相名为无见顶相。佛初生时,乳母捧佛注视,看不
见佛顶。又佛成道后,东方应持菩萨,欲见到佛顶,他上升了恒河沙数那样多的
佛土,仍然看不到佛顶。为什么看不到?《通议》说得好:「以此至极无相之顶
,以喻广大无外之心,无相而不可以见见,故为相大也。」佛是至极之圣,顶是
人身最尊无上之部。但此顶相不可见,乃以此最尊最上无相之顶相来比喻广大无
外的一心。有相则可见,但此心无相,故不可以见来见到。所以是「相大」。
此外从「如来……万行」都表用大。「一切诸佛乘此一心以跻(达到)极果,究
竟无余,故云了义。一切菩萨乘此一心到如来地,故云万行。以此一心具上三义
(体大相大用大)故为大定之总名。」
首楞严即一心。以一心为乘,到如来地,圆证极果。「若以此一心而照万法,则
法法全真。故云一切事究竟坚固。若了一题则全经之旨,思过半矣。」
经中佛告阿难:「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
妙庄严路。」故于经中,二十五圣各各宣说悟入三摩提之法门。观音自述耳根圆
通法门,居二十五人之末,但文殊评选则居二十五圣之首。至于「三摩地」我们
翻「三昧」、「正定」等等。但此经的三摩地,不是普通所说的正定。一般打坐
,修观,如果是正法修行,正的知见,都可以入正定。也叫三摩地。但是楞严的
三摩地超出这些。称为首楞严大定。大定就没有什么叫出定,没有什么叫入定。
大定无出入。这个大定有两个殊胜之义。一、圆定。不是一般只是自心不动,而
是统摄万法,成一定体。「日月经天而不动,江河竞注而不流」乃成「一切事究
竟坚固」之大定。成与坏,生与灭,无不究竟坚固才是圆定。二、妙定。本性自
具,不假修成。纵在迷位,其体如故。故称妙定。所以于心性外,另用工夫所得
之定,都不是妙定。如合以上圆妙两义,就是首楞严王三昧,也称首楞严大定。
也即是经中所说的「三摩地」。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