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772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24-8-11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兵革起则失天下)。它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论证了实行法治的重要。其中特别强调了(不法法)的危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战国以来,多数国家都公布了成文法,当时的问题已经不在于是否实行法治,而在于有了法是否能依法行事。当时(不法法)的情况是复杂的,如有(民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或有官吏不(忠正奉法),(暴虐残贼,败法乱刑);或有(法政阿宗族),执法屈从于权贵者等等,而以最高统治者的(不法法)危害最大,因为君主(爱专制而擅令),常(以私善害公法),从而导致亡国的危险。《六韬》主张不论君臣上下,贫富贵贱,都要以(公法)为准绳。(贤君治国不以私害公,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法不废于仇雠,不避于所爱,不因怒以诛,不因喜以赏。)反对君主以个人的喜怒爱恶破坏公法。
《六韬》认为,推行法治的重要手段是行赏罚,(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全在于诚信,(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这样便可达到(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的目的。它还提出了一条(杀贵大、赏贵小)的原则。所谓大,系指权贵而言,因为法之不行,主要受挠于权贵,(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只有这样,才能(杀一人而三军震);所谓小,系指社会的最底层,当他们有功当赏时,由于社会地位低下,遭到忽视,因此要(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只有这样,才能(赏一人而万人悦)。显然这里,《六韬》吸取了先秦时期法家的思想,如(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不过《六韬》用(杀贵大,赏贵小)这样有强烈反差的语言,突出了赏罚的重点之所在,这对于推行法治是有重大意义的。历史证明,凡是真正按照这一原则做的,法治就能得以贯彻。后人曾称赞诸葛亮说:(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孔明所以能令贤愚佥忘其身也)。(《武经七书汇解·赏罚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诸葛亮之所以重视《六韬》的原因了。
《六韬》在主张以法治国的同时,又不排斥儒家的仁义思想,并把(爱民)视为实行法治的前提,主张(害民者有罪),这样就把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种思想协调在一起。汉以后曾实行过王霸并用、外儒内法的政策,固然是对秦王朝灭亡的教训的总结,但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六韬》已经提出了这样的主张,《六韬》受到汉唐盛世的重视,绝非偶然,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真是充满着辩证法的《老人言》!
用人的标准及如何考察和识别(贤与不肖)
《六韬》重视尚贤、举贤,认为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政权存亡的关键问题,不能不给予高度的重视。(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何谓(不慎所与)?宋人解释说:(此章『不慎所与』一句最重,诸葛武侯曰:『亲君子,远小人,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后汉之所以倾颓也』。世有与非其人而国不失者乎?)有国则有守,欲守国必先求得与我守国之人,这即(所与)的问题。如果能够(上贤下不肖)、(修德以下贤),则能(王天下);反之,(不慎所与),用人失当,(贤人逃隐于山林,小人任大职,无功而爵,无德而贵,专恣倡乐,男女昏乱,不恤万民,违阴阳之气,忠谏不听,信用邪佞,此亡国之君治国也)。必定失掉人民和国家。所以《六韬》论述的重点不在举贤的重要性,而是用人标准以及如何考察识别的问题。
关于用人标准问题。(文王问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太公曰: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太公作了原则地回答,重在去奸锄恶,因为在社会动乱时期,鱼目混杂,(下不肖)的问题便显得更加迫切。《六韬》用人的着眼点放在有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十分注意道德思想质量和作风,这不仅在当时,而且对后世直到现在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于如何考察和识别(贤与不肖)。(文王问太公曰:君务举贤,而不获其功,世乱愈甚,以致危亡者,何也?太公曰: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文王曰:其失安在?太公曰:其失在君好用世俗之所誉,而不得真贤也)。之所以有举贤之名而无举贤之实,是因为不能正确区别(贤与不肖)。它特别强调,不能以世俗之毁誉为标准去选拔人才,因为(以世俗之所誉者为贤,以世俗之所毁者为不肖,则多党者进,少党者退,若是则群邪比周而蔽贤,忠臣死于无罪,奸臣以虚誉取爵位,是以世乱愈甚,而国不免于危亡)。因此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和考察的手段。譬如:(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按名督实,选才考能,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则得举贤之道也)。(举贤之道)的要点是(按名督实)。(名)指官职以及这官职的职能、任务,(按名)就是根据官职规定的任务去选拔人才,而被选中担任某种官职的人及其工作情况,被称为(实)。考察其名实是否相符,就是(按名督实),这一套办法主要是为了解决(举贤之道),即解决选拔和考察人才,这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老人言》!
(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老人言》内容丰富而精辟,除《六韬》外,还包容了《孟子》、《荀子》、《礼记》、《易经》、《易传》、《管子》以及佛经等,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一些治国理念、社会管理经验与智慧,现在读起来,真是发聋振聩,震撼人心,扣人心弦,发人深省。
当代著名的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说:(自从人类在大自然中心地位处于优势以来,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再危险的时代了,不道德程度已近似悲剧,而且社会管理也很糟糕。)他认为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展望二十一世纪︱︱汤恩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公司一九八五年版)
西方七十五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一九八八年在巴黎集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最精彩的是汉内斯·阿尔文博士(瑞典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