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245|回复: 23

[其它] 净公上人讲真诚集锦202102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8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真诚集锦


净公上人讲真诚集第一卷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人天导师佛陀在观经中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又说:“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尊敬的净公上人说:“三福这三条,佛说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那一个科系,这三条叫作“共同科目”;无量法门里面,这三条是大家必修的课程,非常重要。像盖房子一样,无论你盖的是那一种样式,这是打基础打地基,一定要很稳固、很坚牢,这个大厦你才能建成,所以这三条我们要特别重视。”“三种净业是什么?就是《观经》三福,对我们修行人来说很重要。十六观我们不用这个方法,我们用持名念佛,但是三种净业很要紧,我们必须要修。第一种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一定要孝顺父母,要尊重师长,要养慈悲心,慈心不杀。我们现在中国佛教徒都能吃长素,这个很好,但是修十善业不多,我们要修十善业。十善业:身不杀、不盗、不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不贪、不瞋、不痴。这种净业修成,人天福报,不堕三恶道。三种净业,三个层次。第二种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比前面高,这是小乘法,超越世间。受持三皈,受是你要接受,持是保持,三皈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要持戒,这是声闻、缘觉的境界。第三种净业,这是大乘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不发菩提心与西方净土不相应,因为西方净土是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菩提心是真诚,待人接物要用真诚之心,这就是菩提心。决定不能有虚妄,不能有虚伪,要以真诚心待人接物,我们在佛法才能入门。诸位要晓得,多少学佛的人乃至於出家,到了七十、八十、九十,佛法没有入得进去,原因在哪里?就是没有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诚心,这是菩提心的本体。真诚起作用,对自己是清净心,自受用,清凉自在;对别人是大慈大悲。至诚心它起的作用就是这个,这个不要学的,这是性德,真如本性里头本来具有的;自己一定清净,对人一定慈悲。自己心地不清净,对人不慈悲,你自己就要觉悟,菩提心没发出来。菩提心没发出来是什么心?凡夫心,凡夫心你就不能出六道。菩提心才能出六道,才能明心见性,才能往生西方。”“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来帮助我们。这个十愿,目的是成就一切众生,这个成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证得圆满的佛果,这叫成就。用什么方法?用供养一切诸佛。诸位要记住,前面讲的一切众生就是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就是一切众生,这个意思听懂了吗?帮助众生是把他当作佛来看待,才真正能做到。为什么?恭敬心真实,唯有真实的恭敬心你才能感动众生,跟众生一接触,众生就回头了。为什么佛度众生效果那么殊胜、那么快,法身菩萨度众生,再顽劣的众生,听他一教,都回头,都觉悟,什么原因?真诚。什么叫真诚?你能把众生看到他是佛,心就诚了。现在一般人教化众生为什么收不到效果?他是凡夫,他的根性很差,这种念头,你怎么能把他教好?佛能把众生教好没有别的,就是佛心中‘那是佛,他迷了’。那个人是好人,他喝酒,酒醉了,发酒疯,他不是坏人,赶快帮助他清醒过来不就好了吗?从这个地方你去体会到佛菩萨本事在哪里,原来这个本事我们都有,可惜我们没用上,所以我们教化众生的功力不如他,问题在此地。佛菩萨用的这些方法、这些手腕,我们要细心观摩、要学习。他的秘诀是自己谦虚、尊重别人,所以人容易受感化。”“净宗叫横超,不是竖出,横超,从人道直捷就到极乐世界去了,省事。前面莲池大师讲七天就成功,多省事。这个竖超要多少年?无量劫!所以不要断烦恼,烦恼不要断,业障不要消,这个太不可思议了!为什么?念佛,念这句佛号,声声断烦恼、声声消业障,我们自己不知道。你要念到真有功夫,什么叫功夫?真诚心念。什么叫真诚心?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叫真诚。”“真正觉悟了,用觉悟的心来闻法、来读诵,怎么没有悟处?当然有悟处。可是我们心里头有疑,有疑,他什么?他心妄念多、杂念多,他想的事情很多,这就把信心破坏了、把真诚心破坏了。什么叫真诚心?这个地方举《金刚经》所说的无相智慧,那是真诚心。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这是真诚心现出来了,这就是无相智慧。名词说得好多,是一桩事情,就是涅盘的意思,就是寂灭的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圆寂的意思。你把这许多名词合起来一起看,大概就可以了解。”有感于此,笔者敬集净公上人讲演中关于“真诚”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25日



...。蚂蚁到这儿来,牠也是来找东西吃,出来觅食、谋生的,牠没有犯死罪,我们为什麽要杀牠?决定不可以。我们用什麽方法来对待牠?慈悲心对牠,我们要布施供养牠,牠找东西吃,我们给一点东西放在门外院子裡面,牠慢慢就到那边去了,以后牠就不会再来干扰了。不需要杀牠,不需要防范,不需要用杀虫剂,什麽都不需要,我们可以跟牠沟通,牠有灵性。凡是有灵性,你杀牠,难道牠没有报复的心理吗?将来牠得人身,我们变蚂蚁,他又来杀我们,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所以这个事情决定不能干。

  偷盗是最容易犯的,凡是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都是属于偷盗。有些人说,不损人如何能利己?这个观念就是错误,就是迷惑,他不知道利人才是真正利己,真诚心去利益众生。佛教给我们「广修供养」,广是广大,没有边际,对一切众生我们尽心尽力供养他、布施他,果报不可思议。我们布施这一个国家的人民,你要是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来生的果报一定是在这个国家作国王。为什麽?你对他有恩惠。你要是布施全世界,你就作轮王,佛经裡面讲的统治全世界的大王,世界的盟主,许多国家都情愿听你的教诲,都服从你的号令,从布施得来的。你今天有钱,赚了很多钱,你前世修的财布施;你今天有智慧,你过去生中修的法布施;你得健康长寿,是你修的无畏布施。修什麽因,得什麽果。没有修因,今天想尽方法去得果报,得不到!没有这回事情。

  所以干哪一个行业能赚钱,我不相信!哪一个行业都不能...(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集)  2000/4/2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02》)


...侍中何尚之曰,六经本是济俗。】

  《六经》是儒家的,儒家全部的典籍,大家都知道《十三经》,它一共有十三部。《六经》实际上也就是指《十三经》,它的宗旨,教学的宗旨是『济俗』;换句话说,端正社会风气,它目的在此地。

  【若性灵真要,则以佛经为指南。】

  讲到心性之学,佛经是第一,也就是说宇宙人生的真相,佛经讲得非常透彻。佛经的内容,用今天学术界的科目来说,无所不包,真正是经典裡面常讲的大圆满。宋文帝他懂。

  【如率土之民,皆淳此化,则吾坐致太平矣。】

  推崇佛教。『率土之民』,用现在的话说,是举国的人民、全国人民,都能够学习佛法,都够接受佛陀的教育。『淳』是真诚的心,『此』就是讲的佛教,都能够以淳朴的心、真诚的心,接受佛陀的教诲。宋文帝说,那我就『坐致太平』,天下无事,作太平天子,什麽心都不必操。

  这是从前国家领导人对于三教的认知,雍正能够举出这几句话,当然他认知,他赞同这个说法,他欣赏这个说法,我们也就晓得他当然学习这种作法。至于他做到多少,与他的领悟有关係;他做不到的部分,与他的习染有关係。习染是烦恼习气,功夫愈深,烦恼习气就愈澹薄。真正契入境界,皇帝不做了,清朝顺治皇帝就出家了。释迦牟尼佛通达这个,王位不要了,一心一意从事于教学的工作,这比做皇帝快乐,这是大乐,比做皇帝还要富贵。那必须真正通了的人才行,没有完全通达,还是不行。雍正算是很不错,雍正为他的儿子奠定了根基,所以乾隆是清朝...(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集)  2000/04/2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04》)


...感觉到失望无救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我们自己要认真努力修学。他们做不善,我们行善,要有耐心,时间久了必定能够感化这些人。我们看上古时代,中国历史裡头记载的舜王,他的父母、兄弟都是很恶劣的,时时刻刻要置他于死地。他能够尽孝,真的像六祖能大师所说的,「不见世间过」,只看到别人的好处,而不看别人的缺点。父母对我不好,他总是反省「我做得不如法,我做得不好,才让他生气」,天天在反省,天天在改过,这样三、五年下来,全家被感动了。这一家和睦之后,就感动他的邻里乡党,最后感动到国王,是尧王,尧王听到这个事情,特地来访问他。所以中国讲孝,舜摆在第一个。尧王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把王位让给他,孝感天地!一个人积行,以真诚心积集一切善行,能感动一家,感动一乡,感动一国。这在佛法裡面叫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以我们不要看到社会风气不好,自己就灰心,就退转了,这个错误的,要更积极捨己为人,做社会、做大众的好榜样。

  佛家的教学,它的根本跟儒家讲的完全相同,在「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这三句就落实在十善业道。如果没有十善,这三句是口号,是空洞的,用十善来落实孝亲尊师。在佛家裡面,这个意思讲得更深更广,「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佛家讲的孝顺是孝顺一切众生。谁做到了?在中国历史上舜做到了,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不是没有人做到,不是没有效果。佛菩萨做到了,在经典裡面的记载,那总是外国。舜做到了,舜是...(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集)  2000/04/2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05》)


...问问你们从街上来的时候,你们看到哪些人,你还记得吗?你听到街上的人在说话,你记得他说什麽?不落印象,所落的印象全是好的印象,这不是心想异故吗?「一切法从心想生」,物质环境裡面她也记得好的环境,绝对没有看到恶劣的环境。她这种理念、见解、行为,岂不是蕅益大师所讲的「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跟外面物质,说实在话没有好坏,没有善恶,也没有是非;所有一切是非、善恶、好坏,是从自己心裡头生起来的。自己心是纯善,我们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自己心不善,极乐世界也是浊恶世界。所以佛这一句话我们要牢牢记住,『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果报就不同。

  诸佛菩萨这是真正大修行人,心地「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所以他的境界是美好的。美好的境界要自己去求、自己去修,不是别人给你的,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今天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世间芸芸众生,众生心想不善。怎麽不善?专门看别人的缺点,专门记别人的过失,这个糟糕了,「世间没有一个是好人,世间没有一桩是好事」,堕落在这个裡面,人间的恶道。

  为什麽今天离婚率这麽高?诸位要晓得离婚率高,社会就动乱。整个社会的结构是什麽?家庭。你看看儒家讲的,儒家讲的是大道理,不能变更的,是真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是天下得到公平、得到和平,是这个意思。「平天下」就是我们今天所...(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二集)  2000/06/0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2》)


...如果感觉得我们这个身体气味,衣服换下来的气味很难闻,我们没有功夫。真正有功夫的人,这种难闻的气味,一定是一年比一年澹,一月比一月澹,这是证明我们自己功夫有了进步。一个星期不洗澡,身上虽然有污垢,但是它不难闻,真有功夫的人并不染着。这都是佛菩萨为我们现身说法,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要认真努力修学,绝对不是给人看的,是自受用。真正得自受用,才能够利益别人。自己都得不到受用,如何谈到他受用?他受用必定是先自受用。

  诸佛菩萨教诲我们一句话,「要真干」!这些年来,我们将佛法做了一个总归结,归结二十个字,我们写了一副对联,大家都熟知,都能记得很清楚,念念不忘,依教奉行。我们修什麽?修真诚心,真就不假,诚就不虚伪;清淨就不污染,平等就没有高下,正觉就不迷,慈悲就决定没有自私自利。这是佛心,这是菩提心,我们要如是存心。落实在生活,要看破放下。看破是什麽?一切通达明瞭,这叫看破;放下是一尘不染,丝毫不染着。表现在外面,就是此地讲的「光明显曜,蔽诸大众」,是什麽?自在、随缘。末后结归到念佛,前面九句十八个字统统是念佛,以念佛做归结裡面的总归结,这个样子我们一生当中就圆满成就。起心动念都要如是修、如是学,自自然然做社会大众的榜样,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念念都是为利益一切众生。

  下面这是假设的话,为我们做个比喻,假设『无量亿自在梵王』,这不是一个,无量亿,这是多。大自在天王坐在...(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九集)  2000/06/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9》)


...同类身。所以在我们人间,释迦牟尼佛示现一定是在人道,这就现同类身,示现成佛。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果报,果必有因。譬如经上跟我们讲佛的「广长舌相」,是生生世世不妄语的果报。佛说一个人如果三世不妄语,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尖,三世不妄语。我们今天舌头伸出来舔不到,就说明我们还是常常打妄语。佛的示现,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住,说明生生世世不妄语。由此可知,虽然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讲这麽多,它的基础都是十善业。如果真正把十善业道修好了,「妙色严淨」是自自然然现前。

  「庄严清淨」这四个字裡面,最重要是「淨」,淨是清淨心。诸位要晓得,说一个「淨」,我们归纳佛陀的教诲,真诚,你要不真诚决定不会清淨;你要不平等,你也不会清淨;你要迷惑、没有智慧,你也不会清淨;你心地不慈悲,你也不会清淨。所以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有一条必定五个都具足,大家要懂这个道理。任何一条,你说真诚,心很真诚但不清淨,不清淨决定不真诚,不平等决定不真诚,不慈悲决定不真诚。任何一条,有一条必定是五条圆满具足,所以色相才庄严。

  色相称之为「妙」,妙在哪裡?妙在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妙了。换句话说,着相就不妙了。再说得清楚明白一点,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起心动念就不妙了。诸佛菩萨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人家的本事就在这裡。他们能够做得到,我们为什麽做不到?见色闻声为什麽会起心动念?这个起心动念,当然是你受外面境界的引诱。合自己意思的,实在讲什麽叫「合自己意思」?随顺自己的烦恼,随顺自己喜爱就起了贪心,随顺自己的厌恶就起了瞋恚心,这是凡夫,这叫造业,你所感的果报当然不殊胜。诸佛菩萨的色相是随顺性德,性德是善的。...(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集)  2000/06/1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0》)


...世间法没有例外的。说穿了就是因果的转变,所以它不是常见,也不是断见,因果的循环、因果的相续,这是世出世间、虚空世界一切众生的真相,我们要明瞭。

  明瞭之后,底下说『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敬是尊敬,养是供养。种种福田,「田」是比喻,田地能够生长五穀杂粮,这个田能够生福就叫做福田。「福田」,在佛经裡面通常讲有三种:第一种是「敬田」,所谓是「敬人者人恆敬之」,我们对别人尊敬,别人对我们就尊敬。敬田主要的代表是三宝,我们对三宝恭敬。但是要晓得,必须把对三宝的恭敬,用在一切众生身上,我对佛如何恭敬,我对于一切众生同样的恭敬,这就对了,你这个作法叫普贤行。普贤行跟一般菩萨行不相同的地方,普贤行是用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没有高下。看佛跟众生是一律平等,一味恭敬,得的果报不可思议,这叫敬田。

  第二种是「恩田」,恩田是以父母为代表,父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知恩报恩。将报答父母之恩的心行,用在一切众生身上。佛门的同修,不管你是修哪一个宗、哪一个法门,天天念迴向偈,迴向偈裡面,「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有没有报恩这个心?心尚且没有,哪有报恩的行为?我们用什麽报恩?用善心、善念、善行。一生努力修善,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用这个行为报答亲恩,报答老师之恩,报答一切众生提供我们一切生活条件之恩,这是恩田。

  第三种是「悲田」,世间一切苦难众生,我们要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们...(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四集)  2000/6/2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4》)


...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行,那才能度众生。不到这个境界怎麽行?

  昨天中午,德教的主席请我吃饭,请我跟李木源居士、傅居士我们三个人,他们有七个人,这一餐饭从十二点吃到三点钟,谈了许许多多现在社会上的现实问题,我们彼此交换意见,虽然是吃饭,实际上是在研究讨论。德教是属于道教的一个支派,他们的主席前一个星期在「居士林」介绍《道德经》,他本身是个律师,非常难得,也很好学。怎样把中国固有文化提倡起来?要想挽救下一个世纪的灾难,英国汤恩比说得好:「只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我跟他们在一起交谈,我特别强调专修专弘。

  回来我还跟李木源居士谈这个问题,在居士林,悟道法师也在。道业、德行的成就,真诚、慈悲的显示,跟凡夫行不一样。前几天有人告诉我,他说茗山老法师讲过,他说:「净公上人法师一生专门讲经,他才讲得好。我又要作会长,又要作方丈,许许多多的杂事,不能专心。」这个话的用意很深很深。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就明白这个道理。我有两个好榜样在前面:一个是方东美先生,一生教学,不搞行政事务;另外一个是我的同学傅乐成居士,图书馆也有不少老同修跟他见过面,台湾大学博士班的教授,一生教书。当中有一度好像是台南成功大学请他作文学院院长,做了一个学期辞职回头,我们在一起吃饭,告诉我:「简直不是人干的事情,要应付很多人跟事,心都乱掉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佛法有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一生立志当教员...(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五集)  2000/06/2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5》)


...。我有两个好榜样在前面:一个是方东美先生,一生教学,不搞行政事务;另外一个是我的同学傅乐成居士,图书馆也有不少老同修跟他见过面,台湾大学博士班的教授,一生教书。当中有一度好像是台南成功大学请他作文学院院长,做了一个学期辞职回头,我们在一起吃饭,告诉我:「简直不是人干的事情,要应付很多人跟事,心都乱掉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佛法有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一生立志当教员,我就是讲经、就是教学,除这个之外,一切事情不闻不问,你走向成功之道,你确确实实能断烦恼、能开智慧,你能得清淨心,你这一生当中决定超越六道轮迴。另外一种是护法,出家人是内护,作住持、作当家、作寺院的执事,是内护。内护心地要真诚,心地要公平,心地要清淨,建立道场,管理道场,请法师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过去韩馆长做内护,在此地李木源居士做内护,全部精神管理道场,应付方方面面,让讲经的人、学道的人心安理得,这是修福,这个会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谚语常讲「福至心灵」,以这个功德迴向求生淨土,决定得生。

  韩馆长有什麽功德?我今天的成就就是她的功德,没有她的护持,我们早就完了。三十多年前那个环境,我那个时候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个还俗,一个去赶经忏佛事,哪有今天?怎麽可能在此地讲《华严经》?不可能的。所以管理道场、建道场,所有一切都归她,她来护持,无量无边的功德。她往生的时候,那是福报现前,我们同学们都看到的,她生...(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五集)  2000/06/2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5》)


...来了,我们招牠,牠走近,把牠腿上的带子鬆开,除得乾乾淨淨,牠懂得了。到第二天牠又引来两三隻,都是这样绑着,牠来找我们帮助牠。所以牠懂得,牠有灵性,牠知道我们会帮助牠,牠自己没办法,不知道是什麽人把牠拴着很细的线,绑得很紧,皮肤都受伤。这是布施无畏,只要我们永远断除肉食,绝没有伤害众生的意念,我们身上的杀气就完全没有了。杀气没有了,杀气就转变成慈光,慈悲的光明,小动物看到欢喜接近你。这是第一条,这个功德在佛法裡面就不可思议,果报是得健康长寿,无畏布施得长寿的果报。

  第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这是真的,你不忍心伤害众生,你对于一切众生决定有爱心,不但对动物,对植物,对所有一切生物都会起真诚的爱心。只要遇到了,众生需要帮忙,你决定去帮助他,欢喜去帮助他。大乘戒经裡面佛教出家弟子,「清淨比丘,不踏生草」。你看那草坪的草长得那麽好,长得那麽美,你怎麽忍心去踏它,从它上面走过?可是佛有开缘,除非你必须要经过这个道路,这个地方没有路,这个时候可以从生草踏过。如果有路的话,不可以抄捷径。路是这麽迂迴的,走这裡很近,草地很近,不可以,除非有急事赶时间。如果没有急事,决定不能够踏生草,再迂迴的路也要走。这是离恼法,长养自己的慈悲心,修学自己的忍辱度,要有耐心。

  第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瞋恚」果报在地狱。人在世间,古人常说:「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为什麽会有这麽多不如意事情?...(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三十二集)  2000/07/0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32》)


...报。这个病很麻烦,医药不能治,调解也调不好,佛教给我们忏悔,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裡面讲的「忏除业障」。从哪裡忏?从心地上忏,断恶修善,改过自新。行!这个病就有转机,转危为安。后面这两种病,断恶修善都非常有效果。尤其一个人真的回头,知道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错了,彻底改过自新,不但是业障病没有了、消除了,就是冤家债主也不会再找你的麻烦。

  善人念念为社会,念念为众生,所以「非人」也得福,他们不但不害你,他们来守护你。所以我们同学当中,有念佛、有诵经的时候,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纯善的心是本性。

  我们今天这个...(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十三集)  2000/07/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43》)


...要去控诉他,把他这个事情揭露。但是又想想,这个事情可能破坏佛教的形象,让许多学佛的人退了心,这个因果怎麽办?他还不错,还能相信因果。所以我就跟他讲,我说你自己好好的去衡量,最好还是不要管,他是他的事情,我是我的事情。他为非作歹将来堕三途,我如果要揭穿,要让许许多多信众对佛教丧失了信心,我要堕阿鼻地狱,这裡头业因果报、利害得失要明瞭。

  在这个时代,南北朝昙鸾法师注解《往生论》,裡面就有预言,说我们末法时期,修罗、罗刹当家,跟世尊在《愣严经》的悬记完全相同。《愣严经》裡面佛说我们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恆河沙」,我们要有智慧抉择,更重要的要有智慧保护自己,要护法。保护自己护什麽?护自己的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心,护自己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的菩萨行。

  昨天晚上我跟印度驻新加坡大使在一起吃饭,他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也谈到这一方面,护法最重要的是护持自己的佛性,护持自己的善心,决定不被外境影响,这是禅定。他昨天问我「三摩地」,印度教也修三摩地,《愣严经》裡面讲的「奢摩他、三摩地、禅那」,这三种都是禅定的名词。奢摩他偏重在止,我们中国人讲止观,偏重在止;禅那是止、观都重视。止就是不受外境影响,人事的环境、物质的环境,不受它的影响。你听到了,你见到了,你有智慧拣别,在这裡面断恶修善。

  恶怎麽断?看到恶人,看到恶事,绝不放在心上,恶就断了,是这样断法的。怎麽修善...(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十三集)  2000/07/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43》)


净公上人讲真诚集第二卷





...。这个老狐狸过去答覆的是没有,这个答覆错误了。百丈大师是说不昧因果;因果有,清楚,一点不迷惑。

  我们知道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所累积的业习种子,善、恶都是无量无边。所以成佛,佛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也遇到很多悖逆之事。那是什麽?过去生中的不善业因现行。现行,佛很清楚、很明白。不像我们,我们遇到挫折,不知道原因是什麽。他们遇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这是什麽时候的一笔帐,好,现在勾掉了,销了,报掉了。所以不昧,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修行人应该怎样做?从今之后不再造恶业了,这是真正回头,转恶修善。顺境裡面,绝不生贪恋之心;逆境裡头,决定没有瞋恚的心;顺、逆境缘,都要以平常心,以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来处事待人接物,这就对了。挫折、冤枉决定是有,不要说没有,释迦牟尼佛都有,「佛中之王」阿弥陀佛也有。所以真正觉悟的人,对于因果非常慎重。我们从这个道理省悟过来,我们对于人生宇宙的看法就转变了,这就是《法华经》上所说的「入佛知见」,佛是圆满大觉。

  人与人之间要和睦,人与事、人与物,再发展到家与家、国与国、族群与族群,不要竞争,竞争不好,要合作。要和睦、要合作。合作大家都有福,竞争到最后就变成斗争。竞争的发展,不可能不斗争,斗争是非常悽惨的,这是极重的罪业。所以真正觉悟了,就跟冤家债主,我们那种怨恨,也要把它化解。他对我们不和睦,我们对他一定是和睦的,他对我们的心不...(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十五集)  2000/7/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45》)


...能自讚毁他,说「别人不如我,我什麽都行」,这种善知识古时候没有,现在很多,现在都是讚歎自己,都是毁谤别人。我们要晓得,凡是自讚毁他决定不是善知识。善知识都非常谦虚,处处都忍让,绝对不会说是任何场合站在别人前面,要争着出风头,没这回事情,他们决定不会干这个事情。真正修道人,说老实话,他们的态度是「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他们的生活环境是极清淨的。所以只有我们凡夫去找他,他也很慈悲,他不能不教导我们;我们不找他,他再不会找我们。所以学,自古以来世出世间法,大家都听说「求学」,学是我们要去求的,他不会主动来教你,没有这个道理。

  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是尊师重道,你才能求得到。求的态度要真诚、要恭敬、要谦虚,这三个是必须具备的条件。没有这三个条件,诸佛菩萨来教导你,你也得不到利益,这个是一定道理。可是真正善知识,无论是世法佛法,决定是仁慈的,你只要具备真诚、恭敬、谦虚的条件,你去求他,绝对不会拒绝的。他要拒绝你,一定是这三个条件当中缺一个,他会拒绝你;三个条件统统具足,没有拒绝的理由,他会很认真的帮助你、成就你。

  我在年轻的时候,曾经亲近很多善知识,没有一个拒绝的。我们有作学生的良好态度,真正想学,得到善知识特别的教诲。一九四九年我到台湾,常常想着人间的苦难:如何帮助自己,如何帮助别人?想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到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都是人的关係。古人讲得好:「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于是我才真正体会到制度是次要的。很多人问我:「法师,你到底赞成君主,还是赞成民主?」君主、民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麽?好人。这个领导人是好人,君主也好、民主也好,...(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七集)  2000/08/0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47》)


...师对唐先生也非常爱护,也常常跟我们提起。所以,我们自己本身要具足求学的条件,就是做学生的道理你要懂。你是个好学生,自自然然佛菩萨、上天就会跟你安排个好老师;你不是个好学生,你遇到好老师也枉然,你也得不到利益。

  以后我接触佛法了,我亲近章嘉大师,亲近李炳南老居士,都得到特别的照顾。由此可知,我们自己能不能有成就,得不得到善知识、善友的帮助,全靠自己。自己要有真因,外面才有好的助缘。因、缘都具足,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大陆只有五...(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二集)  2000/8/1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2》)


...现代人所接受。佛弟子广学多闻,尤其是出家,肩负起教化众生的使命,对于众生的机宜不能够不知道,你弘法利生才真正能做到契机契理。

  好在这一次我们邀请每个宗教来传道,这是个长期性的,不是短期的。每一次我们都留着有录像带,英语的部分,希望我们这边能够用中文做成字幕,我们要很用心的来学习。在不同宗教裡面找到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大家所公认的真理。佛陀的本意是智慧、是觉悟;他们说真理、说大能,跟佛家讲的大智大觉是同一个意义、同一个道理。可是宗教教育,宗教如何真正利益世人?必须将这个真理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

  真理所表现在外面的就是仁慈博爱。我们今天将佛法的中心理念拈出来,五句十个字: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这不仅是佛法的精义,也可以说是世间所有宗教的精华之所在。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佛菩萨大慈大悲。佛、菩萨、神、上帝是什麽?在哪裡?就是当人自性本具的真诚、清淨、平等、正觉。它的大用就是慈悲,就是博爱;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仁民爱物。不但要爱人,一般宗教裡面只是说爱人,佛经讲的范围就更大了,《华严》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就是说明连植物、矿物,我们对它都充满了爱心善意,何况对有情众生?如果我们自己果然对于情与无情充满了真诚、清淨、平等的善意与爱心,这个人在佛法裡面就称之为「佛陀」、称之为「菩萨」。如果还夹杂着不善,夹杂着恶意。什麽叫「恶意」?不善就是恶。佛跟我们说的标准,十善业道;犹太教的标准,摩西十诫。十诫的内容跟十善是相同的,所以十善业道是所有宗教典籍裡面都是明文教诫,信徒们一定要知道遵守。离开这个基本教学,我们就不善了,就造作恶业,变现出三途苦报。

  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学佛从哪裡学?从根本修。根本是什麽?念头;念头要善,念头要清淨,念头要平等。我在大众当中,觉得我自己身分特殊,觉得我地位跟别人不一样,这是不善,这不是善。我们看看世出世间的圣哲,中国人是讲世间法,重视世间法,孔老夫子是个代表...(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三集)  2000/08/1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3》)


...是相同的,所以十善业道是所有宗教典籍裡面都是明文教诫,信徒们一定要知道遵守。离开这个基本教学,我们就不善了,就造作恶业,变现出三途苦报。

  自古以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学佛从哪裡学?从根本修。根本是什麽?念头;念头要善,念头要清淨,念头要平等。我在大众当中,觉得我自己身分特殊,觉得我地位跟别人不一样,这是不善,这不是善。我们看看世出世间的圣哲,中国人是讲世间法,重视世间法,孔老夫子是个代表。夫子一生的行谊,处世待人的态度是自卑而尊人,圣人给我们做出的模样。我觉得比别人高一等,你是凡夫。这比人高一等的念头、行为,在佛法裡面讲,深重的业障习气。谁知道?佛晓得。做佛的弟子,就要把佛法裡面所讲的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做出来给大家看,这是教化众生。你自己真正做到了,这是你的自受用,给别人看是化他。要认真去做,努力的去做。

  各个宗教的信徒,也跟佛法一样,要通达、深明经典的「义趣」;义是道理、义理;趣是方向、目标。明瞭之后,要把这些大道理落实,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为社会造福,给众生做好样子,远离名闻利养,捨弃五欲六尘;一般宗教裡头说,这个人才得救。谁救你?自己救自己;大乘佛法裡面,自己度自己。诸佛菩萨、一切神圣给你做自救、自度的增上缘,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人生苦短!昨天中国有个同修打电话告诉我,他说他到美国去了一趟,去了一两个月回来了。朋友...(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三集)  2000/08/1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3》)


...说梦!六道裡面决定没有长久的,佛告诉我们的真相,「刹那变化」,告诉你世间是无常的。有智慧的人他聪明,掌握现在。现在这一刹那,他掌握住了他就成功;忽略现在,那就一定堕落。佛家讲「常乐我淨」,常乐我淨从自性裡面才见到。确实自性是无形无相的,横遍十方三际;这裡头有真常、有真我,具足常乐我淨这四种淨德。现相裡头决定没有,相是虚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能把这一点看清楚、看明白了,相可以受用绝无执着,不但没有执着,不可分别;远离分别执着,你就见到诸法实相。见到诸法实相的人,在佛法裡面称他为「佛陀」,称他「如来」。

  所以我们学佛要知道从哪裡学,从哪裡下手,怎麽样成就。日常生活裡面,充满了真诚、清淨、平等;处事待人接物,充满了大慈大悲。这个人乐!真正离苦得乐了。苦是什麽?妄想分别执着;他离开了,他没有了。他乐的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真诚、清淨、平等的总体。这个理念、这个受用,无时不圆满,无处不圆满,得大圆满,得大自在。这是真的,除这个之外都是虚妄的。所以学佛学什麽?我们这样圆满周遍的爱心;佛家讲慈悲,大慈大悲。显现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皆是大圆满,点点滴滴你的受用都是大自在。佛法裡面能得这个受用,所有宗教教学,如果能够如理如法的修学,都能达到同样的境界。所以佛在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门」不侷限于佛教的法门,旁通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这正是大乘所说的,「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圆悟、圆修、圆证。这个在一切法裡面,确实大乘讲得透彻、讲得明显,我们要在这裡下功夫。

  下功夫不仅仅是在研教,要落实,解行要相应...(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三集)  2000/08/1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3》)


...。以近代来看,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已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大战,恐怕将来还会有第三次大战,所以和平的希望太淼茫了。为什麽会有这些不幸的现象?

  中国古代的圣贤,虽然也祈求上苍、祈求神祇,但并不完全依靠,而是依靠圣贤人的教诲。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在中国是儒教、佛教、道教三教鼎立。可是讲「教」,并不是现在人观念当中的宗教,而是教学、教育。换句话说,这是三大学派,各有千秋。就如同雍正皇帝在《十善业道经》前面的上谕所说的一样,「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这三种教育都是教导人民觉悟的,「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雍正皇帝的话不错,完全正确。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宗教,可以说理都是出于一源。什麽理?真诚、清淨、平等、慈悲。我们现在总结佛的教诲,就是十个字:「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理,同出于一源。道并行而不悖,「道」是什麽?爱人。新加坡的许哲居士,李木源居士问她:「什麽是宗教?」她说:「宗教就是爱。」

  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说「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佛教裡面说佛菩萨一片慈悲。此地大多数人民信仰伊斯兰教,邻近的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也都是回教国家。回教的经典展开,每一段的头一句话就是「阿拉确实是仁慈的」(他们称上帝为「阿拉」)。所以世间宗教再多,它的根本是一个,都是真诚、清淨、平等,智慧、仁慈、博爱,这是根本。宗教教学的目标也相同,教人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它不分国家、不分族类。任何宗教在传教的时候,都没有限制一定要同一国家、同一族的人,才可以信仰他的教,没有。每一个宗教都传遍全世界,它们确实是平等的。唯有教育才能够达到和平。

  宗教原本都是教学,用现代话来说,都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诸位仔细去看所有宗教的经典,你就会明瞭了。宗教心胸都是广大的,佛家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任何宗教都如是。为什麽现在宗教人士心量变得这麽窄小,只有自己,贬抑别人?那不是神的意思,不是宗教教义裡所说的,而是个人造成的。

  我们不讲其他宗教,单单讲佛教,我...(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四集)  2000/8/1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4》)


...。这是武装保护和平。

  我们向全世界推行和平的理念,和平如何达到?教育。教育裡面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这是根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被破坏,社会就完了。家庭的核心是夫妇,夫妻不和,天下大乱。所以,中国儒释道都重视家庭教育。佛家教人,最根本的理念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一部《十善业道经》,就是讲这四句话。儒家教的五伦八德,都是从家庭做起。家庭教育要是败坏,其他全部都完了。好像四层大楼,家庭教育是第一层,没有第一层,哪来第二层?第二层是学校教育,第三层是社会教育,第四层是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精神的教育,教导你超凡入圣,将你的仁慈博爱发挥到极处,爱护世出世间一切众生。真诚的爱心,用宗教教育把它扩大了。这四种教育落实了,世界就有永久的和平安定,人与人之间就懂得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助合作,真的是共存共荣。如果没有这四种教育做基础,这些好听的话都是口号,决定不能落实。

  但是我们看今天的世间,家庭教育没有了,子女不听父母的话。学校教育也没有了,学生不听老师的话。至于社会教育,大家每天看的报纸、杂志、电视、电影,都是教人杀盗淫妄。宗教也完全流于形式,只有宗教仪式,没有宗教教育,经典会读,不懂意思。意思都不懂,怎麽能落实?四种教育都没有了,天下焉能不乱?今天世界上的志士仁人,要想挽救世间的劫运,没有别的,必须要恢复这四大教育。

  有没有再建立新宗教...(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四集)  2000/8/1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4》)


...们一定要细心去参究。

  所以学佛从哪裡下手?从「善护口业」下手,其次再「善护身业」、「善护意业」;这是中下根性的人循序渐进,这是渐教。如果是顿教的话,它就不是这个顺序。顿教第一个是「善护意业」,这个就顿了。意清淨了,身口哪有不清淨的?所以顿教是从意业下手,渐教是从口业下手,这是佛教化众生的方法,我们要能体会。我们体会得,也就懂得怎样去帮助别人。

  佛法如是,世法又何尝不如是?中国古圣先贤,像司马光,自己修学跟帮助别人;人家问:「学问德行从哪裡开始」?他跟人家讲「从不妄语始」。这跟佛的意思完全相同。要知道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接触的大众、群众,决定是中下根性的人多。德行的成就没有别的,真诚。真诚就是佛;离开真诚,你就离开佛了。不是说我每天跟在佛身边,每天围绕着佛像,那算不算亲近佛?不算亲近。远离佛,根本不跟佛在一起,内心真诚,你就实际上天天跟佛在一起,时时刻刻没离开,这个道理要懂。

  今天这一科,『绮语』。什麽叫「绮语」?这是从比喻上说的。「绮」,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绫罗绸缎这一类的,非常华丽,人见人爱。由此可知,绮语就是花言巧语,大众很喜欢听,可是内容不善。如果我们用现前社会的一些比喻,大家就了解。电影每一个人都喜欢看,电视每一个人都喜欢看,歌舞、音乐、绘画,今天讲的文艺,绮语是包括整个的文艺。哪个不爱?但是这裡面的内容不善,内容教人贪瞋痴慢,教人杀盗淫妄,内容跟十善完全是相背的,表达,用现在的话来说,高度的文艺。这还得了?

  今天整个世界,这个社会是绮语的社会。这个影响的面,太大了;影响的力,太...(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六集)  2000/8/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6》)


...你说个两句我就不准你说了。我们永远记住别人对我们的好处,这个好,与人为善,我们自己多麽自在、多麽安乐、多麽幸福,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师在《文钞》说得很多,「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两分诚敬,得两分利益。」善财童子是具足圆满的诚敬,所以他得圆满利益。祖师讲得多麽简单!

  再...(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0集)  2000/09/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0》)


...住,境界一直往上提升,没有一点挫折。什麽原因?做学生的态度好。这个事情,印光大师在《文钞》说得很多,「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两分诚敬,得两分利益。」善财童子是具足圆满的诚敬,所以他得圆满利益。祖师讲得多麽简单!

  再跟诸位说,做起来也就这麽简单,你不肯做就没有法子。为什麽不肯做?我们自己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太重。烦恼裡面最大的烦恼,对修行人来说,是贡高我慢;总觉得我比别人高一等,别人都不如我,我慢高山,把自己菩提道上造成障碍。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才造成许许多多的障碍。你能把这个东西排除,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决定不沾名闻利养,真正的离开贪瞋痴慢,我们就跟善财童子一样,对人对事对物真诚恭敬,普贤行落实了。「礼敬诸佛」,哪是诸佛?一切众生是诸佛,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诸佛,至诚恭敬,没有一丝毫怠慢的态度;「称讚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菩提道上哪裡会有障碍?所以《华严经》好,末后善财跟五十三位,那是佛陀,那是善知识,是诸佛如来示现的;示现的不管是顺境、逆境,善人、恶人,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

  世尊在一代时教裡面,通途法门的修学,一生成佛的只有两部经:《华严》善财表演给我们看,一生成就;《法华经》裡面龙女八岁成佛。这是做出来给我们看,告诉我们,这个世间的人一生成佛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你只要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真正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就能成就...(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0集)  2000/09/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0》)


...切法,都能够觉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就得大自在。神通不是自受用,神通是他受用。自受用是「自在」,他受用是「神通」,你有能力教化一切众生。这是一个大段落。明天这一段,佛在此地很慈悲,举一个例子,修行十善,把十善落实到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才圆满。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一集)  2000/09/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1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二面第一行: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佛语真诚,乐在能信。」现在人对于佛的言语多半存着半信半疑,这是学佛的人;不学佛的人总认为这是佛家劝善的话,决定不是真实的,所以很难接受。导致这个原因,实实在在说,出家人有很大的责任。世间人为什麽不能接受佛语?出家人的形象让他们看轻了,「佛的话这麽好,你们都是出家人,来宣扬佛教的,可是你自己所思、所行的,与佛所讲的完全不相应,可见得你们自己都不相信。你们不相信,劝我们相信,怎麽可能?」我们细细去想想这个道理,我们对于佛的话为什麽相信?我们知道通过戒定慧的修学,真的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对于世出世间一切现象通达明瞭。这是我们不能跟佛菩萨比的,人家看得清楚,我们迷惑颠倒。

  世间人在迷,绝不承认...(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一集)  2000/09/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1》)


净公上人讲真诚集第四卷





...恶业的人都是愚昧无知,他的思想、见解、行为,你仔细去观察,都是与十恶相应,他不与十善相应。十善修行到相当的层次,佛前面讲的「不容毫分不善间杂」,那是高层次,在这个层次裡面就直接修菩萨法,所以佛在此地把菩萨法摆在第一个段落。如果还有丝毫不善夹杂,我们的善就不纯了,佛这样教人,儒家也是这样教人,儒家讲的没有佛讲得这麽详细。儒家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知止」,知的是什麽止?至善,止于至善。在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儒家是劝人「立志」,佛法劝人「发心」。我们要发什麽心?至善之心。至善的心对自己,是菩提心裡面的深心;至善的心处事待人接物,是菩提心裡面的大悲心;从至善可以见性,性是真诚心,《观经》裡面讲的至诚心。儒劝人这样立志,那是立志作圣人。佛教我们发心,是教我们发心要作佛,这才是真正止于至善。

  所以,决定不能有一丝毫伤害别人的心,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佛菩萨度众生不急在一时,无量劫又无量劫,总是给一切众生种善根。经中讲得很好,诸佛菩萨名号「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有机会见到佛像、听到佛名,善根就种下去了,这一生不能成就,或者在来生,或者在后生,或者在多劫以后,遇到缘成熟了,必定得度。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知道十善业道的重要,认真努力的修学,成就自己,也成就别人,自他两利。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这一段。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一集)  2000/09/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1》)


...说决定没有感情起作用。他处事待人接物是真实智慧,决定不是感情;还有情,这是业报身,随业流转。佛家法相宗的「转识成智」,「识」就是情识。所以说转八识成四智,四智菩提,这是乘愿再来人;没有能够把心心所转变成四智菩提,他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福报再大,做到摩醯首罗天王,福享尽了,还要往下堕落;换句话说,决定逃不出轮迴。

  所以我们冷静的观察,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比不上须陀洹;须陀洹虽然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决定脱离六道轮迴,诸天天王没有办法超越轮迴。我们修行在哪裡修?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裡面,如何把情识转变成菩提,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智菩提转阿赖耶为大圆镜。「大圆镜」是什麽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把佛陀的教诲总结成这十句: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大圆镜。真诚心包太虚、遍法界,清淨心包太虚、周法界,乃至于自在包太虚、周法界,随缘也是包太虚、周法界,这是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这个「智」的量都是包太虚、周法界。

  我们在什麽地方转?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做一个大转变,决定不起自私自利;顺境决定不起贪爱,逆境决定不起瞋恚,我们就止于至善。与一切众生接触,起心动念无不是善,决定跟十善业相应,果报是称性的,所以『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称性的财宝什麽人能够侵犯,什麽人能够夺取?人家要来要,都给他了,这裡去了,那裡就来了,永远不会断掉,所以说愈施愈多。

  我们看到现在这个世间,众生生活得这麽...(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二集)  2000/09/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2》)


...道理,我懂。他说:「你在外面去讲经,你打了很多广告,招来很多听众。头一天不错,大家上了当,被你骗来了;这一听,听到你讲得不怎麽样,明天人就少了一半,后天又少了,你不就洩气了?你自己信心就没有了。」这很有道理。不撒广告,我头一天讲经三个人听,第二天讲经四个人听,第三天讲经五个人听,你的听众天天在增长,增长把我们的气就鼓起来了,这是李老师教导我的。所以决定不可以搞广告,搞广告,你顶多是讲一次,你不能讲第二次,讲第二次、第三次,你听众会逐渐下降;除非你真的讲得好,真的讲得好也不搞这一套。

  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样,佛教是师道,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绝不拉听众,听众是自己仰慕而来的。他有真诚心,这就是印祖讲的「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他真能得利益;拉得来的,感情或者不得已勉强来的,没有恭敬心,不得利益。这真正是过来人才懂得,才把这个道理传给我们。到处去招揽信徒的,这都是外国人的思想,不是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三集)  2000/9/3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3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二面,倒数第四行:

  【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直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

  佛在这部经上教导我们,为我们开示,将十善业落实在菩萨...(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二集)  2000/09/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2》)


...是好人?具足十善业的,这个人是好人、善人。如果心裡念念还是搞十恶,对待一切众生还有怨恨的意思,还有伤害的念头,你不善;还想佔别人的便宜,这是盗心,你不善;还有淫欲的念头起来,你不善;你要想得好果报,到哪裡去得到?不但是六道,十法界都没有例外的,业因果报都是自己造作,自己去承受。你造善业必定得善果,经上所讲的是好的果报,你一定得到;你造作不善,经上虽然没有说,后面蕅益大师《节要》裡面附说十恶的果报。十善反过来就是十恶,我们自己能够想像得到的,可是蕅益大师还是很慈悲,明显的跟我们提醒。底下一段:

  【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

  这是总说。『离虚诳语』就是不妄语,以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诚实,古今中外真的是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都讚歎、都欢喜。它的别报,底下这四句:

  【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

  妄语、两舌是佛法裡面的大戒。我过去跟李老师多年,李老师常常警惕我们,古今多少修行人,修积的功德不能成就,为什麽?从妄语、两舌裡面漏失了。烦恼在佛经裡面也称为「有漏」,把你的功德法财漏掉了,你所修的功德不见了、漏掉了;漏洞很多,妄语、两舌的漏洞最大。两舌是挑拨是非,你常常不以真诚心待人,你说的话没有人相信,一定会遭受别人的议论、毁谤。你能够真诚不妄语而行布施,你得的果报是『离众毁谤』,没有人能毁谤你。

  在我们佛门当中,得到广大群众讚歎而没有毁谤的,近百年当中大概只有一位,印光大师,没有听别人对他有毁谤的,其馀大德都不能够避免。这一生修得再好,过去生中造的业。愈是有这个果报,我们自己愈要警惕。毁谤来的时候,过去的恶业报掉了,别人毁谤我,我们决定不可以毁谤人,我们的帐到此地结了。别人侮辱我,我们决定不能动报复的念头,侮辱也好、陷害也好,逆来顺受,知道这是过去生中,或者是未学佛之前,或者是学了佛之后还不明道理,造作许许多多的恶业,应该感受的果报。哪有造恶业不受恶报的道理?造恶业要没有恶报,你修善也没有善果,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所以...(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三集)  2000/9/3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3》)


...等对待」。如果我们的心不平等,和睦就休想,决定不可能实现的。在佛法裡面,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太多太多了,佛是什麽心?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六度心是菩萨,四谛心是声闻,因缘心是缘觉,佛在经上讲得太多了、太清楚了。「平等」两个字重要!

  我们对于一切众生没有高下,人心到平等了,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能用平等心。平等心是什麽?离妄想、分别、执着就平等。有妄想、分别、执着,哪裡来的平等?平等才能够和睦相处。哪一个圣贤人不教人和睦相处?所以我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摄持正法」。

  『如其誓愿,所作必果』,每一个人希求的不一样,有人求作佛,有人求人天富贵,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得的。只要你认真用真诚心去修十善业道,你就有愿必果。好,今天时间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就讲到这裡。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四集)  2000/10/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4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三面第一行:

  【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恆无乖诤。】

  这是离两舌所得的殊胜果报。我们看十善业道的真实功德,这一条尤其是重要。我们知道世出世法基础都在家庭,家庭不和,不要说是出世间你的道业不能成就,你在家庭、事业也不能成就,纵然有成就,都属于昙花一现;看到好像一时的辉煌,这是你过去生中所修积的善业,如果家庭不和,这...(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三集)  2000/9/3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3》)


...九一集)  2000/10/1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1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五面第一行:

  【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

  这是讲十善业落实到菩萨行精进一门,他所得的殊胜功德。前面在持戒这一条,经文叫着「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我们把这一句套在这前面,意思就完整了,以『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前面一句贯下面每一句。「进」是求进步,进步一定要「精」,世人都知道求进步,但是疏忽了这个字,所以变成杂进,说得不好听是乱进。这样不但不能成就佛法,佛法是真实智慧、真实觉悟之法,心要一杂、一乱,清淨心决定不能现前,真诚心必然被破坏;人要没有真诚,心不清淨,魔怨必然是乘机而入。

  「魔怨」是讲烦恼,佛在《八大人觉经》裡面跟我们讲了四种魔: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这个地方用两个字全部包括了。六道众生无量劫来跟一切众生结下的恩恩怨怨无量无边,所以菩提道上为什麽这麽难走,古往今来多少人修行想成就,最后都被魔怨障碍了。佛在此地提醒我们,障碍因素非常之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心行不善,起心动念都落在十恶上;再不懂得精进,魔当然就障了道,你怎麽会成就?

  世间人没有智慧,看问题看得很浅、看得很短,只图眼前的小利,而伤害了永恆真实的大利。唯有有真实智慧的人他看得清楚,他知道眼前的小利决定不是利益,那是祸害,祸害就得要远离。大...(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一集)  2000/10/1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1》)


...是我们要记住,佛法裡面又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佛确实不捨一人,为什麽又说:「不度无缘之人」?「无缘」是什麽意思?无缘是众生不接受,佛对他没有办法。这个「不度」是暂时不度,看到他什麽时候愿意接受,佛就来了;感应道交,感应现前,绝不失时。你什麽时候想佛帮助你,佛就来了;佛帮助你,你不能够接受,你拒绝、你排斥,佛就走了。佛来,是慈悲;佛走,也是慈悲。为什麽说他不来也是慈悲?因为缘不成熟,来了你不但不接受,你还要毁谤、还要侮辱,毁谤圣贤罪过很重,所以他不来,是避免你的毁谤、侮辱,不让你造罪业,这是慈悲,我们一定要懂得。

  我们天天盼望佛来帮助我们,佛为什麽不来?说实在话,我们这个盼望的心不是真诚心,我们自己不晓得,佛晓得。你盼望,果然佛来了,来了你都不相信,来了你也没有把他放在眼裡,你一定会起这种烦恼,所以佛有真实智慧,什麽时候该来,什麽时候不来。虽然不来,佛还是天天看着我们的行为,他完全瞭如指掌,看着我们造罪业,看着我们堕三途,看着我们受苦报。这个时候为什麽不来救我们?救不了;不是不救,是没有办法救。所以等到三途恶报受尽了,苦头吃尽了,这才想心裡向善了,这个时候佛就现前。所以一定要明瞭,诸佛如来、法身大士绝对没有离开我们,实在讲就在我们的周边,一切处、一切时无处不在,只是他隐而不现,我们看不到他、听不到他,六根接触不到,但是他确实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他对我们的了解太清楚...(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五集)  2000/10/1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5》)


...用一点时间来研究讨论有好处。四摄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关係,这个关係要是能处好,什麽问题都解决了,这个关係要是处不好,不但是造成许多的困难,还必然会引起许多的灾害。天灾人祸是从什麽地方生起来的?我们真的明瞭之后就晓得,四摄法能够消除一切灾难,所以这一条我们不能不重视。

  佛在此地教导我们,能将十善业道落实在四摄法裡面,就能够消除世间许多的天灾人祸。四摄头一条是「布施」,昨天跟诸位说过了,今天我们从佛教的教义裡,更深入一层去体会它。佛在经典裡教菩萨,布施裡又有四种遍施,佛学的名词叫「四悉檀」。「四」是数字,「悉」这一个字是中国字,「檀」是檀那、是布施,四种悉布施,「悉」是普遍。换句话说,完全用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去修这四种布施。这就讲得深入而且透彻。

  第一、「世界悉檀」。「世界」两个字怎麽讲法?「世」是讲时间,「界」是讲空间,世界是我们今天一般人所讲的宇宙,是佛法裡面所说的尽虚空遍法界。你看佛教菩萨的心量多大!你能够把心量圆满的拓开,真正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修这种布施,你得的利益是欢喜,佛家常讲的「常生欢喜心」。欢喜心从哪裡生出来?一般我们在经论裡常看到「法喜充满」,这个充满是充满宇宙,充满虚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一片祥和,法喜(欢喜心)是这样布施成就的效果,我们要学习。这个效果,在佛教化众生裡面,就是普遍接引众生,佛经常讲「普度众生」。你没有这个心量,怎麽...(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九集)  2000/10/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9》)


...。智慧为基础,你才能观机。你帮助别人、劝导别人,用什麽方法劝导?在什麽时候劝导?劝导到什麽程度他能接受?你都能明瞭,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造罪业!所以这三个条件非常重要,心地要真诚恳切,要断利养,要戒除怠慢、成见。

  【如是敬佛尊法事师亲友,方获感通。须知诚敬为佛门之祕钥,此印祖屡以告诫学人者也。】

  印光大师《文钞》裡头多次教导别人,怎样入佛门?诚敬;至诚恭敬,你才能得到佛法。

  【予学佛十有五载,始深体会诚言祕要,斯为研经修道之必具态度也。】

  我对这点很强调,我们的道业能不能成就,我们的经能不能学好、能不能讲好,十分之九决定在态度,方法不过十分之一而已。有良好的态度,不懂方法,讲得也头头是道,也都没有过失。我为什麽写了方法?当年这篇文字是天乙法师启请的,她问的是方法,问我讲经的方法。所以我一开端先告诉她,态度比方法更重要。

...(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二集)  2001/1/1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2》)


...佛教的衰弱!我们过去在台湾,也听一些老法师很感慨的跟我说:「我这个徒弟刚刚出家,没有上佛学院,还很好,很乖,教他干什麽都行,很听话。佛学院去了几年,回来的时候不认识师父了,眼睛长在头顶上,瞧不起人了。」以后感叹着:「你的徒弟不要送佛学院,送佛学院就完了。」你说教人听了多难过!这是佛学院的失败,不是成功。常识丰富了,眼睛慢慢就向上长了,成什麽话!实在讲,傲慢习气养成之后,到什麽地方都不受人欢迎,你瞧不起别人,别人瞧不起你。「敬人者,人恆敬之。」佛为什麽受广大群众欢迎?佛没有傲慢,佛比任何一个人都谦虚、都恭敬,对贫穷的乞丐都是那样的谦虚恭敬,所以他得到一切众生的爱戴,不管跟什麽人都能和睦相处,都以真诚心相处。

  我们跟其他宗教往来,为什麽我们能够赢得不同宗教、不同族群的尊敬?我们先尊敬他们,就这麽一个浅显的道理。我们爱护他们,我们帮助他们,绝不可以以为我们佛教比你们其他宗教都要高一等,那就完了,你变成孤家寡人,孤立了,你就没有朋友。我跟他们往来,我说:「佛教是第一,基督教也是第一,回教也是第一,个个都是第一。」他听了欢喜,平等!真的是如此。

  我举比喻说,我说:「我们佛教像眼睛,基督教像耳朵,回教像鼻子,我样样都第一,身体健康。」如果是佛教第一,我眼睛第一,耳朵不行、鼻子也不行,你人不就生病了吗?全身只有一个第一,其他都不行,这人快要死了,活不成了。个个第一,我们的社会...(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三集)  2001/1/2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3》)


...前面举的这几条,你都要有充分准备。否则的话,你上台,你讲经文的时候,如果有行家在座,他一桩一桩你的过失都给你指出来。所以说毛病百出,自己并不晓得,行家一听:「毛病百出。」这个话绝不过分,从前李老师跟我们开玩笑,我体会到这个意思,我才跟老师讲:「怎麽是毛病百出?譬如这部经讲十天,一天讲一个钟点,十天讲完。一天给你挑十个毛病,不止十个毛病,一天给你挑二、三十个毛病,十天的时候,两、三百毛病。这不是毛病百出吗?」一点不错!

  所以我们初学要很小心、很谨慎、很谦虚,要向人请教,我们是来学讲经的,台上是学生,台下是老师,把台下都看作老师,都看作我们的监学,我们上台是来做心得报告的。报告完之后,要真诚、谦虚向听众请教,请求批评指导。听到人家的批评,一定要诚恳接受,千万不可以表面上:「请你指教。」人家提出批评的时候,心裡就不高兴,面孔就显得很难看,以后还有什麽人批评你?没有人批评,你永远不会有进步。所以一定要真诚。他批评错误,错误也接受。为什麽?其他人才真肯批评你。他批评错了,不接受,下一次可能有一大半的人不敢批评你。错误的批评都接受,成就自己的大德大行!

  我们在《贞观政要》裡面看到唐太宗,这是个了不起的帝王,一个领导人,他是非常欢喜接受人批评的。有批评错误的,唐太宗也非常欢喜,旁边的人讲:「他讲的话不对。」唐太宗说:「如果我要是驳斥他,以后谁还敢给我建议?」这了不起的人,虽然是帝王之尊,只要看到他本人的过失、国家的过失的时候,都可以随便在他面前讲,他绝对不会怪罪你,说错了都不会怪罪你,「贞观之治」得来不容易!一个不接受批评的人就完了,他没有不造罪业的,他所有的过失他自己不知道,所谓是「当局...(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三集)  2001/1/2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3》)


...今年我们特别提出「爱的教育」,念念爱护众生,决定不能有一念伤害众生。别人伤害我,可以。为什麽?他不学佛,他还在迷。我学佛,我已经觉悟了,我不再迷了,纵然别人伤害我,我也不能有丝毫报复的念头。我有这个念头,依旧要搞轮迴,只有轮迴裡面才有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脱离轮迴,伤害一切众生的念头不能够生。

  不要说对人,对一隻蚂蚁、对一隻蚊虫都不可以,牠也是一条命,牠也是一个众生,造作罪业比我们重,投胎投到这些动物。杀一隻蚂蚁跟杀一个人没有两样,在佛法裡面讲,完全相同。对于这些小动物的骚扰,不可以有厌恶心,要知道,牠今天来骚扰我,我们过去也骚扰牠,冤冤相报,理所当然。怎麽改进?用真诚心跟牠沟通,诚就灵了;真诚心跟牠沟通,真诚心是一个妄念都没有,跟牠沟通,我们跟牠说话,牠懂。人真正在行道,小动物都会感动,牠也会护法,牠就不来干扰你了。我们各人有各人生活的空间,我们帮助牠,牠也帮助我们。不但这些小动物,连我们居住附近的花草树木统统都护法,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共存共荣。花草长得特别茂盛,让我们接触到的时候心开意解,看到这些花草好像它都在笑,我们心境多舒畅!

  如果我们不修善,天天在造恶,小动物骚扰的很多。你看那个花草树木,你仔细去看,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集)  2009/2/9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09》)


...界”。所以六波罗蜜跟普贤十愿要是一相应、一圆融,那就是“达此理趣而修万行,庄严佛果”,那叫修普贤行。所以普贤行十愿里面,每一愿里面都有十波罗蜜。这一定要懂得。

  后面我们再看一段,《华严经探玄记》里面所说的,《探玄记》第十七就是第十七卷。它先说“释名”,解释这个名相,“以因行华严成果相,令显著故”,显是明显,因地上是修《华严》,华严三昧,前面所说的成佛的果相。第二讲体性,“体性者,法界行门心海为体,以等持广大无限量故”。这里头几句话很重要,一切行总名称都叫法界行门,为什么?你没有离开法界。像我们这些年来,特别提倡《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都是法界行门,怎样修?你得用真心,用真诚心、用清净心、用正觉心、用慈悲心去修。如果没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与法界就不相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大菩提心。菩提心是我们的真心,用这个心去修,修布施、修礼敬、修持戒、修赞叹,你把文殊的十行,这十个行门的纲领,普贤菩萨的十愿,你把它合起来,愿里头有行,行里头有愿,都是圆满的。这个一心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五种,五种就叫一心,真诚,真诚里面就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慈悲心里面一定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样修才如法。以等持广大无限量故,等是平等,持是永续,大行大愿,与自性的性体、性德圆满的相应。

  第三跟我们讲业用,“业用者有二:一依此显说华严法,故无量寿经叹菩萨德中,言得佛华严三昧宣说诸佛经典”。这是起用,你看看,依体起用就有这样殊胜的德用。《华严》在中国,可以说所有宗派里面都肯定、都承认,这部经是一切经的根本,叫根本珐輪,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根本,一切经是枝叶,都离不开《华严》。《华严》的确太大,讲一遍不容易,历代祖师大德讲经,历史上没有记载,唯独讲《华严》,那要大书特书。由此可知,世世代代人对这部经...(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集)  2009/4/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0》)


...什么?佛果是自性,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这叫供养。在这个地方,‘今则托事表彰’,事是什么?事是花,用花来表彰自己的行德,我们真正依教奉行。

  学佛,首先要肯定我们自己不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人不必学,老师一句二句他就大彻大悟,就见性成佛,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示现的,在中国惠能大师一流的人物为我们示现的,是上上根人;上中下根人都必须要学习。所以世尊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为我们示现是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从事教学。学佛从哪里学起?学佛一定是从读诵听教,从这里学起。所以你一定要想到释迦牟尼佛在世,四十九年他做的什么?天天为一切众生表演示范,做出来,这是花。为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做真诚的榜样,做觉悟的榜样,做修善积德的榜样。所以佛教化众生,对于下根人教什么?总的教学宗旨、纲要,教他断恶修善,这是下根人,他没有意思脱离六道轮回,没有这个觉悟,教他断恶修善。断恶不堕三恶道,修善来生在三善道。中等根性的人悟性强一点,六道太苦了,我不想在六道,我希望来生能脱离六道,那佛就教他破迷开悟。六道从哪来的?迷了,迷失自性,自性才变现出六道;觉悟了,他就能永脱六道轮回,那是上根人。

  十法界不究竟,为什么?十法界里面虽然证得菩萨、佛的地位,没见性。所以这种佛,天台大师称他作“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相似,很像佛,不是真佛,为什么?他的心是阿赖耶,不是真心,法相宗里面讲转识成智,他没...(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一集)  2009/4/8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1》)


...百八十兆个生灭,你怎么能觉察得出来?每一个生灭里面有成住坏空四相,那么短的里面它还有四个现象:成住坏空。这在理上是高等哲学,在事上讲是高等科学,科学跟哲学都讲到登峰造极,都讲到究竟圆满。所以世尊用华严来做比喻,华就是花,用植物来比喻花是因,花开得好,果实一定结得好;用严来代表果,严是庄严美好。这就是说明因果,因果跟宇宙起源是同时发生的,好因就有好果。懂得这个道理,如果能落实在我们实际生活当中,利益就太大!为什么?落实在自己是健康长寿、幸福美满;落实在家庭,你一家幸福;落实在你公司行号,你公司是无比兴旺;落实在社会,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为什么?人没有恶念,人没有恶的行为,人起心动念都是一片慈悲,真诚的爱心。《华严》才告诉我们,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不是一家,一家还太远了,一个身体。

  我这次到高雄来,我来看刘医生,他给我治牙周病。第一天来他给我检查,在牙齿缝里面挑了一点,我们讲脏的东西,牙垢里头挑出来,多大呢?针尖那么大,很小很小一点,从牙周里头挑出来。他用放大镜放了之后显示在电视荧幕上给我看,看了好可怕,细菌有长的、有圆的都在动,都在那里活动。我问他:你放大多少倍?他告诉我:三千六百倍。放大三千六百倍显示在电视荧幕上,我就看到了。那是什么?针尖那么一点大。佛说:一滴水八万四千虫。针尖大的一点不到一滴水,一滴水比它大,一滴水至少比它大二、三十倍,它只有一滴水的三十分之一的样子...(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二集)  2009/4/14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2》)


净公上人讲真诚集第七卷





...我:三千六百倍。放大三千六百倍显示在电视荧幕上,我就看到了。那是什么?针尖那么一点大。佛说:一滴水八万四千虫。针尖大的一点不到一滴水,一滴水比它大,一滴水至少比它大二、三十倍,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它只有一滴水的三十分之一的样子,那么小那一点点东西里面有那么多。我悟到个什么?我悟到就是《华严经》讲的,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这些细菌无量无边,跟我们身体是一体。我为什么会有牙周病?牙周病,刘大夫跟我讲很严重,可是我自己没有感觉,他也觉得很奇怪,我没感觉。我跟这些细菌没处好,我不知道,疏忽了,不知道它们存在,我要天天为它们祈祷,天天跟它沟通,我们好好的互助合作,这病不就没有了吗?就跟我们跟这个世界一切众生相处一样,我们用真诚心,要爱心,要常常互相沟通,不能把它们忘记。我对牙周里面这些众生疏忽了,没好好的照顾它们这个族群,其他的我是照顾到,像五脏六腑我都照顾到,我晓得这是一体,可是牙周里面这个的确是疏忽。我才晓得点点滴滴都不能够疏忽,为什么?它跟我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它跟我们是一个自性,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里头变现出来的。

  怎么变现的?还不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吗?离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都没有了。妄想执着还没有完全舍尽,我们要积功累德,我们要好好的跟大家相处,跟自身里面所有一切细菌。现在我们知道,就是一个细胞里面那个细菌都不晓得有多少,在高度显微镜之下都能看到,它会动,它里头有活动,所以它是有机的,...(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二集)  2009/4/14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2》)


...他接着成佛,他们两个位次颠倒了,他提前了。忍辱仙人对他的感激有道理,帮助他提前成就。我们能不能体会这个意思?体会到这个意思,你遇到逆境恶缘,你不会有一点怨恨心,你会有欢喜心。为什么?我提前成就的机会到了,他给我的,他来考我,我这一关通过了,没有怨恨心。

  所以说经上讲的,“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这两句话特别用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诸位知道,天灾人祸异常的频繁,居住在地球上的众生苦不堪言,我们遇到了,多少人在这个环境里面被淘汰了。真正修行人遇到这个环境,好环境,这是什么?大考,不是小考,大考。你能关关通过,你不是提前成就了吗?所以说“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问题我们要以真诚的心待人接物,要以清净心、平等心、智慧心、慈悲心学诸佛如来永恒不变。无论是在善缘、是在恶缘,是顺境还是逆境,决定要保守,真正能做,决定得三宝威神加持,再困难的难关你也会通过。苦是要受的,应当要受,以苦为师。现前这个世界上有严重灾难,经济的危机现在没结束,科学家为我们提出警告,接着会有粮食危机、能源危机,接着还有淡水的危机,麻烦可多了。也很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瘟疫,这是非常恐怖的。人为的灾难,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个东西爆发了,就是佛在经上讲的“小三灾”,小三灾是讲核武战争、生化战争,遇到这么一个环境。对我们修行人来讲,我们应该怎么应对?真正修行人看看四周的环境不对,怎么办?加紧念佛,求生西方极...(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2009/5/8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4》)


...能成就,依旧搞六道轮回,一定要知道。这个什么?这一点使我们想到宋朝的莹珂法师,他是个出家人,戒律不干净,破戒的比丘,不守清规。他有一个长处,他有自知之明,自己晓得习气太重,禁不起环境的诱惑,他知道他自己死了以后会堕地狱,一想到地狱他害怕。所以他请教他的同参道友,你们有没有办法救我一把?我怎样才能不堕地狱?同参们也很慈悲,送他一本《往生传》。他看了之后很感动,只有念佛能救自己,其他的法门不行,他的业障太重。这个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带业往生。就依照经上讲的方法,《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到若七日,他就发了一个狠心,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念了三天三夜,不但不吃饭、不睡觉,连水都不喝。所以人真正有真诚心,感动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了,告诉他:“你真正忏悔,业障消除,你的寿命还有十年,还有十年阳寿,等你十年寿命终了的时候”,阿弥陀佛说“我来接引你。”他听了这个话之后就向佛恳求,他说:阿弥陀佛,我十年寿命不要,我现在跟你去。佛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恶习气太重,十年我不知道又要造多少业?我自己没法子控制自己,我想现在就跟你走。”阿弥陀佛好慈悲就答应,他说“好!三天之后我来接你。”这他很开心,他把寮房门一打开,告诉大家三天之后他往生。寺庙里没有人相信,你这个造业障的业障鬼,关起门三天三夜没出来,现在忽然出来说是三天之后会往生,好在三天时间不长,我们就等着看,看你三天往不往生?到第三天,真的,跟佛...(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五集)  2009/5/9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5》)


...们一个信息,这些信息说实在话全都属于良性的。譬如给我们讲这些灾难的预言,我们晓得某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灾难,我们如何化解?用心念去化解,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让我们的心善、言善、行善,无一不善,一切不善的业因没有了,不善的果报就不会现前。

  所以方法,一定要采取大乘教里面所教给我们的方法去化解,化解里面特别是人事,为什么?人的念头最强,我们要化解世间的灾难,就先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误会,能把这些东西化开,灾难自然就没有了。能不能化解?连动物、植物我们都能跟它沟通,都能相应,人哪有不能化解的?不能化解是怨恨太深了,我们要有耐心,这就要有定功,不能着急。我们始终以真诚心来相待,时间久了自然有感应。也许要十年,也许要二十年,也许三、四十年,到他临终的时候他才省悟过来,“某人是个好人,我错怪他了”。真有,不是没有。人有良心,什么时候发现?他自己的业障也消了才能发现,他的业障没有消的话,就很不容易发现。所以我们要在旁边帮助他消业障,我们每天念佛、诵经、拜佛都回向给他,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他业障早一天消除,他就能觉悟,他就能回头是岸,这是佛陀教导我们的。

  所以定,定里头有虑,就是有观。禅定也翻作止观,止是止息,观就是觉观。他在定中,定中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那个定里头是无明,那里头没有观,就是没有慧。所以他是定慧等学,定慧双修。这个...(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六集)  2009/5/10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6》)


...,真正成就的人,真正成就是什么?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们示现在世间,跟《还源观》里面所讲的四德完全相应,四德我们还没有学到,在后面。第一个“随缘妙用”,第二个“威仪有则”。随缘妙用是我刚才讲的,形象上跟大家完全相同,内里头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妙用。我们修净宗,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绝不放在心上,就是妙用。“威仪有则”,这一句写出来了,“威仪住持有则德”,威仪是什么?行住坐卧完全跟戒律相应,严持戒律。我们今天讲与《弟子规》相应、与《十善业道》相应、与《感应篇》相应,给一般大众做出最好的榜样,来做示范的,这是身教。“柔和质直”,柔和是表现在外面,外面要柔和,内里面,质直就是真诚,内心要真诚,摄受一切众生,接引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最后一条,代众生苦,“普代众生受苦德”。我们受苦是什么?给人看的,给众生看的,就是把世尊最后的遗言“以苦为师”表现出来。“威仪有则”就是持戒,佛最后涅槃的时候留这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可见得这两条是性德里面的两种。以苦为师是普代众生受苦德,做样子给他看。我们以清净心、以真诚心,苦不苦?不苦,苦里头有乐,是真乐。你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大乘教里面常讲“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苦里头有法喜充满,这里头意思深。所以念佛法门决定不能够轻视,是《华严》、《法华》最后的归宿,是无上的法门。我们一定要懂得专心、守一,这一生就决定成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七集)  2009/5/11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文,第五页最后一行:

  【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前面一句我们学过了,今天从‘智慧’开始,六度里面的般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六集)  2009/5/10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6》)


...的技巧、方法都公开告诉大家,劝人不要赌博。他这一回头,我们就称他赌王菩萨,这值得赞叹。他前半段不可以赞叹,他这一回头就是菩萨,拯救这些好赌博的人,你看这一回头就是菩萨。他救了不少人,以前是害人,现在回过头来救人,不敢再做坏事。人真的叫回头是岸,浪子回头,那就是菩萨再来。所以我赞叹他,那是菩萨来示现的,做样子给我们看的,教我们从这上回头。哪一个行业都如此,真正回头之后,好人当中的好人,先是害社会、扰乱社会,一回头,拯救社会、救助社会,这是无量的功德。所以佛菩萨教给我们,一切不善不放在心上,心上都没有,口上当然就没有,行为上不会表现。所以礼敬是很可爱的,不善的人接受你的礼敬他也很欢喜,为什么?你是真诚心。

  第三是“广修供养”,供养是布施,用恭敬心来布施就是供养。所以普贤菩萨高,他是平等看一切众生,我对佛是供养,对所有众生也都是供养,没有差别的。大乘菩萨还有差别,上面供养诸佛,下面布施众生,他有分别。普贤菩萨没有,修普贤行的人没有,修普贤行的都叫做普贤菩萨,用平等心、恭敬心。而供养里面,所有大乘经里面佛讲得好,法供养为最,最大的功德是什么供养?法供养。为什么?财供养固然能帮助人解决问题,是解决你现前生活上一点问题,不能解决你了生死出三界的问题,更不能帮助你成佛作祖的问题,这个做不到,法供养可以做到。法供养一时做不到,但是阿赖耶里面你已经种了佛法的善根,这就很可贵。我们今天聚集在...(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九集)  2009/5/13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9》)


...不是父母他们带来的,那是什么?那是你造的不善业。

  刘善人讲的,十二岁以前,你的身体受父母影响,十二岁以后,你自己造的业影响你自己。所以他说小孩得病,老人的心行不善,他感染的,所谓“儿女的身,父母的心”,他真有感应。父母的心地善良,儿女健康;父母的心不善,十二岁以下的小孩往往他得病的病因是在父母。十二岁以后他造的业,他是自己要负责。连这一点我们都能看出来,现在这个身,我们这个念头在主宰。我们的心清净,身就清净;心染污,身就染污。心善,身体就好,心不善它就得病,病不是从外头来的。像现在这个传染病,瘟疫,是有传染,如果心地善良,就等于说你有很强的免疫能力,它传不到你身上来,你有一层保护膜,真诚、清净、慈悲,这是好的保护,不会受传染。如果心思不正,自私自利,贪瞋痴慢,那就很容易感染,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不能够不知道。

  现在我们想找一个好老师,到哪里去找?古人说得很好,学生找个好老师可遇不可求,这个东西要靠感应。善与善相感,我们真的想学道,真的想学好,上天不负苦心人,你会遇到好老师。如果没有这种恳切的愿望,你一生遇不到,纵然遇到,你也不得利益,遇到怎么样?对他怀疑,对他没有足够的信心,你不会成就。我年轻的时候,在台湾,遇到三个好老师。可是这三个好老师不是教我一个人的,他有很多学生。方老师的学生多,章嘉大师就更多,李老师的学生也不少,我在台中住了十年,我估计至少超过五十万跟...(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集)  2009/5/14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0》)


...花草、包括山河大地,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那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我们怎么能疏忽?

  今天我们读到“请佛住世”,是好事情,往往我们意思看狭、看窄,都认为请佛、请善知识,没有想到请自己。自己要真正发心,可以不必改变身分,不必改变我的行业,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知道,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佛、都是菩萨。可是在世间代表的是出家法师,在家有专门从事于弘扬佛教的这些居士,他也放下世间的行业专门来护持,跟出家人没有两样。民国初年我们所看到的江味农居士,夏莲居也是居士,梅光羲也是居士。在台湾早年,我们看到李炳南是居士,在佛光山我看到方伦居士、唐一玄居士,都是佛门大德,自己修得很好,佛学院教学,弘法利生。成就的秘诀是真诚心、忏悔心,成功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我们对佛要有信心,对经教有信心,这是远的;近的,对老师有信心。印光大师在《文钞》里说得好,说得很多,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成就,二分诚敬得二分成就,十分诚敬得十分成就”。师生关系要懂这个道理。老师纵然成就不大,真正学习的学生超过老师,中国人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是老师,青是学生,学生是老师教的,学生超过老师。什么原因?学生的诚敬心超过老师,所以他成就就卓著。如果学生轻视老师,学生就一无所成,老师高明你学不到东西,老师不高明你更学不到东西。老师不高明,你对老师十分诚敬,你还是十分成就,这个道理深!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老师看学生看什么?他...(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一集)  2009/5/16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1》)


...诚敬得一分成就,二分诚敬得二分成就,十分诚敬得十分成就”。师生关系要懂这个道理。老师纵然成就不大,真正学习的学生超过老师,中国人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是老师,青是学生,学生是老师教的,学生超过老师。什么原因?学生的诚敬心超过老师,所以他成就就卓著。如果学生轻视老师,学生就一无所成,老师高明你学不到东西,老师不高明你更学不到东西。老师不高明,你对老师十分诚敬,你还是十分成就,这个道理深!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老师看学生看什么?他没有神通,他不知道你将来有什么样成就,但是他能看出你诚敬的心态。你诚敬的心态真具足,老师心里有数,这个学生将来必定出人头地,他会有成就。为什么?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从真诚里面得来的,真诚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性德。外面那是助缘,里头有真因,一得外面的助缘他就豁然贯通,道理在此地。这一条我们就学到此地。

  再看下面一条第八“常随佛学”,这太重要!常是永远不间断,要跟佛学,跟佛学你才能成得了佛。学佛的什么?总的纲领上来讲、总的原则上来讲,章嘉大师教给我的,学佛陀的放下,学佛的看破,看破是什么?真明了。看破是从放下得来的,你要不放下你怎么会看破?章嘉大师教我,“看得破、放得下”,这是契入佛道的秘诀,从哪里下手?从放下下手。你要不放下,你亏可吃大了。你要是放下,你就作佛、作菩萨。佛菩萨跟凡夫没有两样,凡夫执着不肯放下,佛菩萨把它放得干干净净,知道执着是冤家,执着可不是一桩好事...(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一集)  2009/5/16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1》)


...度上升,南北极的冰快速在融化,眼看着北极熊、企鹅它们可能会绝种,它不能生存了。

  我们看到这个世界许许多多的动物,特别是动物,很明显,还有植物,逐渐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掉,再就没有了,慢慢的到人类,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有没有救?有救。但是一般人相信科学,不相信佛法,科学没法子救,佛法有救,但是他不相信。佛法有非常健全的理论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大乘经里面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我们地球上这些人,先从我们学佛的同学来开始,我们要救,他不相信我们相信。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境是山河大地、树木花草,它随着心转,谁的心?我的心,我们要牢牢记住这句话。我的心要清净,我的心要善良,我的心要真诚,我的心要慈悲,那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变成非常美好。如果我们存心贪瞋痴慢,起心动念损人利己,为名为利不择手段,那就坏了,外面的环境全都变坏了。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是真的不是假的。前几天在高雄做讲演,我相信我们同学有些人去听过。所以我们的心地善良、清净,外面环境都转变。对于大一点的环境,他做了实验,他做那个实验我清楚,日本琵琶湖,这是日本国内最大的一个湖泊,有个小湾,这个湾里面是死水,二十多年,气味难闻,水很肮脏,有波浪,不平静。他去做实验,找了一百五十个人,请了一个老和尚,他告诉我,九十多岁一个老和尚,带着这些人在这个湾区湖边,大家把一切杂念放下,一心专念,念什么?“湖水清净了”,他就念...(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六集)  2009/5/21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6》)


...天不觉,我们迷,迷惑不觉,本来没有,自性里面没有;本觉本有。本觉本有当然可以还源,不觉本无当然可以离开,就可以放下,只要你肯放下,问题马上解决。所以愿很重要,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来帮助我们。这个十愿,目的是成就一切众生,这个成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证得圆满的佛果,这叫成就。用什么方法?用供养一切诸佛。诸位要记住,前面讲的一切众生就是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就是一切众生,这个意思听懂了吗?帮助众生是把他当作佛来看待,才真正能做到。为什么?恭敬心真实,唯有真实的恭敬心你才能感动众生,跟众生一接触,众生就回头了。为什么佛度众生效果那么殊胜、那么快,法身菩萨度众生,再顽劣的众生,听他一教,都回头,都觉悟,什么原因?真诚。什么叫真诚?你能把众生看到他是佛,心就诚了。现在一般人教化众生为什么收不到效果?他是凡夫,他的根性很差,这种念头,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饭的叫化子。遇到这个出家人躺在地上,他来照顾他,照顾个五天、六天身体恢复,他走了。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第二次他又病倒了,又碰到这个乞丐,很奇怪,又碰到这乞丐。他很感激乞丐救了他,向乞丐请教,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他告诉他,“我的名字叫文吉,文殊菩萨的文,吉祥的吉,我叫文吉,我家住在五台山。你不是要到五台山去吗?”他说“是!到五台山拜文殊菩萨。”你到五台山,那边人都知道。所以虚老到五台山之后就到处打听,路上这个乞丐救了他两次,就向大家请教,别人告诉他,你遇到的是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所以人只要真诚,自然感动诸佛菩萨在你急难的时候真来帮助你,帮助你的时候你不知道,过后想想你明白真的不是假的。虚老和尚的《年谱》记载得很清楚,我们相信虚老和尚不会欺骗我们。

  所以菩萨知道众生心,“以独觉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有的时候也不是这样,不一定,像文殊菩萨他现个乞丐身,不定现什么样的身形。“乃至虚空身”,你晚上很累,遇到这个地方一棵大树,树荫很浓,在这里休息很好,可能是佛菩萨示现的,你以后离开,下一次再来找不到这棵树。这些事情,不但在佛门,在道家、在其他宗教里面叫神迹,都有!不可思议。实际上我们要是读了《华严》就晓得,这些事情不是偶然,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你什么样的因就感得什么样的果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三集)  2009/6/10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3》)


...的。虚老和尚的《年谱》记载得很清楚,我们相信虚老和尚不会欺骗我们。

  所以菩萨知道众生心,“以独觉身作自身,亦作众生身”,有的时候也不是这样,不一定,像文殊菩萨他现个乞丐身,不定现什么样的身形。“乃至虚空身”,你晚上很累,遇到这个地方一棵大树,树荫很浓,在这里休息很好,可能是佛菩萨示现的,你以后离开,下一次再来找不到这棵树。这些事情,不但在佛门,在道家、在其他宗教里面叫神迹,都有!不可思议。实际上我们要是读了《华严》就晓得,这些事情不是偶然,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你什么样的因就感得什么样的果报。虚空身就是自然现象,现这种现象帮助你灵感,帮助你悟入。由此可知,世出世法里头没有侥幸,总在一个真诚与佛菩萨感应,与天地鬼神感应,与一切众生感应,与万法感应,这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四集)  2009/6/11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本第七面第二行最后一句:

  【即三身即十身。】

  这次我们学习,选择《华严大疏》清凉大师所讲的“融三世间十身”,我们学到第五独觉,今天我们接着看第六“菩萨身”。“菩萨,梵语具云”,具是具足,就是完全的名号叫“菩提萨埵”。中国人喜欢简单,菩提把提字省掉,萨埵把埵省掉,就是语音省掉,中国人就称菩萨,应当称菩...(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三集)  2009/6/10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3》)


...思,从性上来讲是圆融的,是一体,从相上来讲是有分别,所以界有两个意思。我们要能融会贯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跟我是一体。还没有契入境界,一定要遵守古圣先贤的教诲,他们的教诲帮助我们接近,跟我们的性德走得愈来愈近,这就对了。所以佛菩萨、古来祖师大德,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这叫大慈大悲,表演给我们看,这是“十身互作自在用故”。

  ‘唯普眼之境界’,普眼,就是讲观世音菩萨。在《法华经》上,专门介绍观世音菩萨,叫“普门品”,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普观一切众生”,所以叫普眼。他观察遍法界虚空界里一切众生,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没有爱好心,喜欢这个、讨厌那个,那就不行,你就有分别执着。他是平等心、真诚心、慈悲心、清净心,这叫普观一切众生,“谓之普眼”。在《大日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大日经疏》第五卷,“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约如来之行,故名菩萨”。这是把观世音菩萨跟我们介绍出来,观世音菩萨成佛了,不成佛没有这么大的智慧,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你看首先讲如来,不是成佛了吗?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十缘,十不是数目字,在《华严经》上它代表无量。为什么?任何一法是无量因缘而生起的现象,不是单纯的,我们今天讲再小、再单纯的一个细胞,甚至一个原子、一个粒子都是无量因缘。所以成就普眼莲花,莲花是比喻,比喻什么?在污泥而不染,你看它多圆满,它清净。不是只有清净,莲花开在水上,它代...(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六集)  2009/6/14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6》)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个境界明了之后,我们要行,然后才能证,你现在在经上听到这是解,很难得我们相信。信解行证,行,怎么行法?行就是放下,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什么时候放下?在日常生活当中放下、在工作里面放下、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放下;换句话说,一切时一切处都是我们放下的时候。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我再讲个很具体的,放下对立,这就讲得很具体。为什么?老是有对立的话,你就没法子放下,头一个要把对立放下。真正契入这个境界,你的慈悲心会生出来,生出来什么样子?每一个人你都爱。那个爱就是慈悲,你是平等的,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真的会做到像《弟子规》上讲的,“凡是人,皆须爱”,而且你是以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对待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从行的当中你就能证得,证得时候你真得受用,你才能够见到普法。见普法的眼就叫普眼,所以普眼是佛眼。说明至少这都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我们再往下看:

  【如上事相之中。】

  像前面所讲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事相之中。

  【一一更互相容相摄。】

  一切法,它真的是相容相摄。

  【各具重重无尽境界也。】

  这讲的是事实真相,一微尘里面有大千世界,有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在一微尘里面。而微尘世界里面又有无量微尘,一一微尘里面又有无量无边的世界,‘重重无尽’。这是什么?“法如是故”,我们的法性它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个科学从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六集)  2009/6/14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6》)


...不但要帮助自己,我们还有使命,这个使命是什么?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怎么弘法?我自己修好、做好,就是弘法,弘法不一定上讲台。我做出这个样子,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学校里尊敬老师,在社会上我们能够敬重长辈,能够尊敬领导,能够友爱众生,凡是人皆须爱,把一切众生都看作兄弟姊妹,把一切老人看作是自己的父母,把小孩看作自己的子女,这是菩萨。你真正是在行菩萨道,你真正是在弘法利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从我们自己做出来给人看,这就对了。不管别人懂不懂,我们只管做自己的,久而久之慢慢才能感化别人。现在度众生用教化不行,教他,不听你的。从前祖师大德是用教化,现在这个时代不行,你教,他不接受,他不相信,只有用自己真诚的心、行为,做出来感动他,他才会相信。所以这个时代弘法利生有一点点难度。

  我们在初学的时候,老师反覆的叮咛、教诲,告诉我们,他说:你们到我这里来求学,都是跪在我面前接受教诲(那是真的,我们在老师面前是跪着求法),将来到你们讲经教学传法的时候不一样了,要倒过来,你们拿着佛法跪在地下想送给人,人家未必要你的。老师这个话对我说过很多遍,我记得很清楚,我这一生当中走遍许多地方,弘法教学的状况就跟李老师所说的完全相同。老师把话说在前面,所以我们遇到这个境界,一想老师讲过,没有话说,我们得修忍辱波罗蜜。我们对他是真心,没有恶意,他怀疑,他认为我们有企图、别有用心,他是这个想法,那有什么法子?...(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七集)  2009/6/15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7》)


...心不乱,至少应该是事一心;如果念到理一心那更不得了,理一心成佛。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婆罗门女修的是功德,她母亲生忉利天,那是什么?福德,女儿修积的功德,她享她的一分福报,那是菩萨之母。她母亲那么大的福报生天,这福报从哪来的?如果不是她堕地狱,她的女儿不会念佛,不会得一心不乱。你两方面一看才知道,相辅相成,因为母亲堕地狱,逼着女儿你不真干就救不了妈妈。她真干,真的有成就,你看看两个人都成功,女儿得一心不乱就决定脱离六道轮回,母亲沾光生忉利天。这样孝顺的女儿,我们相信她女儿成就之后,一定会到忉利天去度她的母亲,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我们自己没有成就,怎么能超度家亲眷属?像婆罗门女这样的人不容易,真诚到极处才有这样的成就。我们一般人想做,烦恼习气太重,业障太深,不是不想做,做不到,做不到也要做,做比不做总好。

  我们看到倓虚法师的《影尘回忆录》,倓虚法师口述的自传,大光法师笔记的。我跟大光法师很熟,早年我每次到香港,我们都要见面,他都会请我吃饭。大光过世也有六、七年。《影尘回忆录》里面有一个故事,是倓虚法师没有出家之前,学佛做居士的时候,他跟朋友连他三个,也在年轻时候开了一个中药铺。其中有一个朋友,三个人轮流到店里面去照顾,他这个朋友读《楞严经》,对《楞严经》很有兴趣,每天都读,应该读得很熟。它这个标题上说“八载寒窗读楞严”,一部经能念八年,我们相信他对经很熟。《楞严经》很长,...(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九集)  2009/6/1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9》)


...书的风气。儿子读书也很认真,那个时候读私塾,他跟他儿子一起学。他儿子在学校学了之后,回家来讲给他听,讲什么?讲《大学》、《中庸》,讲给他听。他听完之后,他也讲给他儿子听,他讲什么?他听了一句,他听了一个字,他就琢磨这个字我要怎样把它做到,这是真学问。他学到一个“孝”字,他就孝养父母,真做到;学到一个“俭”字,勤俭,他学到了,无论帮谁做工他都非常认真负责,所以富有的人家都喜欢雇他。这个人老实可靠,他又不讲价钱,不像一般人做一天工一定要多少钱,他不讲。他说你雇我来做,我就认真做,你给我多少钱都可以。多给少给都一样,他不计较,生活节俭。以后他开悟了,这一开悟他都通了,一切理事他都通。为什么会开悟?人真诚到极处,真诚就是定,定不一定要盘腿打坐,没有杂念,起心动念都是为人,没有想到自己。他自己很简单,因为他过去父亲曾经跟他讲过,人要有五亩地生活就能过得去。所以他有五亩地他就不贪了,他不需要更多的产业,我能活得下去就行。他心是定的,定能开慧,佛家常讲“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就能解决问题。

  他大概是三十七、八岁的时候智慧开了,后半生到处讲学,他还办了很多学校,成为一个名人,仰慕他的人、尊敬他的人、跟他学习的人愈来愈多。由此可知,人最怕的是没有志气、没有恒心、没有毅力,人要有志气、有恒心、有毅力,没有不成就的。他一生讲他走的是圣贤之道,对古圣先贤,听别人讲,讲书也好,讲故事也好,他是听得津津有味...(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集)  2009/6/18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0》)


...来打成一片,你离开普贤行可不行。第一个就是有恭敬心,绝不敢轻慢一个众生,对于蚊虫蚂蚁,我们念佛人看到都合掌,蚊虫菩萨、蚂蚁菩萨。有没有感应?有感应,我们这个心对它,它知不知道?知道,它也很欢喜,因为别人都瞧不起它,我们对它这么尊重,它很高兴,它就跟我们很合作,它不会妨碍我们,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灵性!不但动物有灵性,树木花草都有灵性,我对它恭敬,我对这个树恭敬,树有树神现在我们知道,他对我们也恭敬,他的回报也非常好。为什么?树长得茂盛,树叶绿,遮荫,开的花特别香,果特别甜,这是什么?那是对我们的酬报,我们对它好,它对我们好。我们菜园里面种的蔬菜比别人的菜就好,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肥料,没有;爱心,爱心种出来的,真诚心种出来的,它怎么会一样?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称赞如来”,人的好处、长处我们要赞叹,人的不善处不但不能说,都不可以放在心上,那你心多快乐!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良心当作别人垃圾桶,专收别人坏东西,你的心就坏掉了,你怎么可以干这种傻事情!专收别人好的,收佛菩萨的,那你就是佛心、菩萨心肠,绝不收这些拉拉杂杂的,这是称赞如来。真干,像王凤仪一样,学一条我就真正做一条,他是做出来的。做久了,心地清净,智慧现前,世出世法没有一样不通达。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一集)  2009/6/19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1

  诸位法师,诸...(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集)  2009/6/18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0》)


...也有一百多册,也是相当大的一个分量。你有能力破尘出经卷,就不要这个东西了,你要《大藏经》干什么?你能在一一微尘里面见到遍法界虚空界性相、理事、因果,你说不尽。你能够在同时异处,同时在遍法界虚空界里面现身,现无量无边身,面对着十法界不一样的众生,你去帮助他,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他们有感,你就有应,感应道交。

  现在学佛很多都不如法,我们要做出榜样给人看,怎么学法?一个字一个字的学,一句一句的学,真学。我学了这句清净,我一定要把自己心恢复到清净,我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我学到平等,我对一切人决定不能有高下、有分别。做到平等的人要像普贤菩萨,自己谦卑,没有一点傲慢心,对待一切众生真诚的恭敬,就像对诸佛如来一样,把你自性的恭敬心圆圆满满的显露出来,那是性德。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学,至诚恭敬,自自然然能感动一切众生。所以自行就是化他,自行跟化他是一不是二。如果我们教别人做,自己没做到,别人不相信,说是你在骗我,你的度化就失败了。古人你细心去观察,你去体会,他为什么成功?没有别的秘诀,他先做到。持戒、不杀生,肯定是把伤害一切众生这个念头断掉,心里绝对没有伤害众生的意念,这叫真的不杀生。众生、小动物看到你害不害怕?不害怕,你一招手它就进来,为什么?它能看得到,你很慈悲,你很和睦,你没有杀气,你的磁场是温和的、柔和的。心里有怨恨的人,他的磁场有杀气,那个磁场不好,所以小动物一进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一集)  2009/6/19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1》)


...我们就得认真学习,认真修行,不拘形式,就是章嘉大师讲的,一个看破,一个放下。看破是什么?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放下是什么?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就对了。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个人出来做代表,这五十三个人你仔细去看,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整个社会各个都是,就在他本位上入华严境界。所以前面讲“法无分齐,起必同时”,没有分别。无论哪个行业,会了,会了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不会,你到哪里找都找不到,问题是你会不会。

  下面这个比喻也好,‘若曦光之流彩,无心而朗十方’。“曦光”是早晨刚刚出来的太阳,遍照十方世界。要怎样遍照?“无心”才能遍照,没有分别。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遍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众生。我们常讲,“爱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你无心,它就是。无心是什么?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这个爱心就是遍宇宙。如果有分别就不行,就有障碍,有执着就更小。我们中国的文字,老祖宗发明的智慧的符号,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这个字你不认识,你也不知道它怎么念法,看它那个样子,你懂得它的意思,妙!所以它是智慧的符号。你看思想,这讲到思想,思是什么?你的心上有了分别,你看田字一格一格的,不是分别吗?有了分别就是思。想是什么?想,你心里头已经着相,着相是执着。心里头有个相。心里头你能够把相拿掉,把那个格子拿掉,那就是没...(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四集)  2009/6/22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4》)


...才能到佛门里面去拜老师,求授三皈,受三皈就是正式拜老师。

  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入佛门的条件,这都是属于小乘,小乘建立在善男子善女人的基础上。我们能把三皈、戒律做好,一举一动都有威仪,再进一步提升就学大乘,所以第三条是大乘,大乘第一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大乘头一个要发心,菩提心是什么?就是四弘誓愿,你要把心量拓开,“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能够包容,你不能说这个我喜欢他,我度他;那个我讨厌他,我才不度他,你就没有菩提心。发菩提心不能带条件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哪些哪些众生我不度他,你还附这个条件吗?没这个道理。所以要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真诚心,去普度一切苦难众生,这才叫大乘,菩萨心肠。深信因果,我初学佛,我对于这一句就碰到障碍,为什么?那是菩萨,菩萨还深信因果,我就感到奇怪。如果这条它放在第一段里面,我一点都不稀奇,如果第一段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深信因果”,这个我一点没有问题,我觉得是应该的。前面两条都没写,摆在第三条我就不懂,这因果讲什么?我们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凡夫都知道,难道菩萨不知道吗?想了好几年才想通,这个因果是什么?“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真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因果很多菩萨不知道,这是什么?这是净土宗,念佛成佛,这个要深信不疑,你一生成就。你要不相信这个,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你去修修看,修哪个法门,一生都不...(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五集)  2009/6/26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5》)


...烦恼。

  果然真放下,最后还要把起心动念放下,起心动念是什么?叫根本无明,无始无明。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就没有了,所以六道是梦境,十法界还是个梦境。这个放下之后出现什么?一真法界出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如果我们这么说法,六道是染污,四圣法界是清净,这有染净,到一真法界里头,染净都没有了,那是真实的报土,它还是有相,极乐世界就是的,《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就是的。你到那个境界里面,普贤菩萨的十愿你就全看到,他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出来的,他自自然然的,绝对没有一点做作。我们现在要学,那是有做作的,他们做作的痕迹你都看不到。你看到所有的人,他们见面那么样的谦虚、那么样的恭敬、那么样的真诚、那么样的关怀,互助合作,你全看到,那个世界多美好!一丝毫缺陷都看不到。在那个世界里面没有男女之分,但是他还是有形相,为什么?无始无明是没有了,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

  佛经里面讲菩萨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不是讲从我们现在修行起要修行那么长,不是的,三大阿僧祇劫是成佛之后习气统统断掉要那么长的时间。习气用什么方法断?没方法,一有方法就坏了,你不又起心动念,又有分别执着?他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你说他用什么方法?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没有了。需要多长时间?三大阿僧祇劫,这个没法子缩短的,就随其自然。在那个地方修行,佛经里讲无功用道,不像我们这里,十法界里面用道是你有功用的...(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六集)  2009/6/2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6》)


...重视,年轻不知道,五十以上都晓得这个身体很重要,与我们的念头有密切关系。

  我们居住的环境与念头也有关系。现在这个社会,虽然不善的人不少,善的也有,我们自己善,能够影响别人,能够感化别人,这个很重要,一切都要从自己做起。现在居住在都市,都市都是大楼,一栋大楼几十户人家,我们居住在这里面,我们的心善、行善,我们要感化人。大楼里面任何一个人,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笑面迎人,见面会打招呼,见面会行礼,不管他反应如何,我们长年累月这样做下去,慢慢就都受感化。这应该做的,不能说那个人好傲慢,离他远一点,别跟他打招呼,傲慢更应当跟他恭敬。慢慢熟了,你就把这整个一栋大楼所有的住户都感化。感化没有别的,真诚心,真诚心能感化人。佛弟子应该要这样做法,不这样做法就不是佛弟子。所以三业,身口意三业要善。《无量寿经》教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要常常记在心上,念念不舍。

  底下第五,“恶心遍布。谓诸众生虽所造恶事不广,而为恶之心遍布一切处所,欲以恼害于人,是以流转生死”。这个现象在现前社会也很普遍,这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把圣贤教诲疏忽了。要知道圣贤教诲疏忽了,现在的人他学什么?他有人教他,电视教他、网路教他,还有教科书。教科书是什么?报纸、杂志,这是现在社会教育的教科书。这里面什么内容?我是不看这些东西,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我一概拒绝,我离开有四十多年了...(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七集)  2009/6/30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7》)


...
  从前农村一般来讲闭塞,没有传媒,没有信息。我住在乡村,离城市二十五里不算远,十几公里,可是县城里面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人到乡下来跟我们说,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十天半个月才知道。现在不行,交通发达,资讯发达,农村也不一样,全世界鸡毛蒜皮的小事,电视上都播出来。所以现在人要像从前那么老实、纯朴,可难!换句话说,现在修行求往生也比过去难太多。如果我们的冤亲债主,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每个人都有三世,有过去还有未来,生生世世结的这些冤业,有报恩的、有报怨的、有讨债的、有还债的,这是麻烦事情。到什么时候出现?临命终的时候他来扰乱,他障碍你往生。这个事情我们不能够疏忽,我们一定要在现前用智慧、用真诚心、用慈悲心把它化解。

  我们每天念佛诵经,一定要跟冤亲债主回向。我每天读经念佛,我前面通常都念十一句,一天有好多遍。看经展开经卷,我前面合掌先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阿弥陀佛,南无本师毗卢遮那佛(华严三圣),第四位是南无本师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然后念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再念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我们要求护法,没有护法神不行。后面四句是报恩的,不能忘掉,这个不用南无,用和南,和南就是礼敬。老师护法诸菩萨(不能把老师的恩德忘记),再念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尊神菩萨,和南此界他方一切城隍、土地、山神、龙王(龙王是水神)、树神众菩萨,最后是和南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仙姑精灵,...(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八集)  2009/7/16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8》)


...人俱会一处”。我们台湾这个小岛二千三百万人,如果有十分之一的人断恶修善,我们向上善这个目标去精进,认真的修行,就把台湾的环境整个转变,十分之一的人就可以做到。所以要生起大怖畏,现在不干来不及了!我们看到网路上这些资讯提心吊胆。从谁做起?从我做起。不要问别人,你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你会大失所望,一定从自己本身做起,然后影响你一家人,你一家人都做,你一家会影响邻居。在宗教团体里面寺院庵堂,出家人带头做,影响信众,就能够缓解当前这许许多多的灾难。我们做出好榜样,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有效果了,就会影响世界。汤恩比所说的,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要靠孔孟学说,孔孟学说是什么?伦理道德;要靠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什么?是因果、真诚慈悲、破迷开悟。

  下面第四条“发露忏悔”,这一条非常重要,无论在家、出家修行,所有过失不要隐瞒。对哪些人说?对你的亲朋好友说,对你的家亲眷属说,对你的老师、同学说,把心里的真心话说出来,要认错,要承认我做错了,我有罪业。说出来之后,你的心情就愉快,没说出,这个东西藏在心里,藏在心里是毒,说出来之后就流出去,吐出去了。真正的后不再造,这叫忏悔。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那时候,我前生没修福,没有福报,生活非常艰苦,老师教我,学佛,“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话是章嘉大师教我的。他又说,有时候你有求没有感应,这什么原因?不是佛不灵,不是法不灵,是你自己有业障,你必须要...(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九集)  2009/7/1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9》)


净公上人讲真诚集第九卷





...,难分难舍,愈换就愈糟糕,这一生是人的身体,换个畜生身体,换个饿鬼身体,愈换愈差。明白这个道理,一丝毫恐惧没有,人换成天的身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愈换愈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换成佛的身体,跟阿弥陀佛一样金刚不坏身。所以不能不觉悟!

  菩提是大觉,念佛往生净土,菩提心是第一德。如果没有菩提心,念阿弥陀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这个诸位要知道。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可是第十九愿“发菩提心”,这两个常常连在一起,你不能断章取义。你看《无量寿经》的经本“三辈往生”,上辈、中辈、下辈,经文上都说“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不发行吗?什么叫菩提心?《观经》里面所讲的,“至诚心”,真诚到极处,没有一点虚伪,“深心、回向发愿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我讲《无量寿经》,我就用《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就是菩提心。真诚心是什么?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对待天地万物要用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不平,有亲有疏,有远有近,这不是菩提心,六道里头可以,想超出六道这一生去作佛不行,你要有平等心。深心,深心是什么?清净心,没有染污,决定不被七情五欲染污。大悲心是什么?觉心,清净平等觉,帮助众生觉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大慈大悲。这样我们与净宗才相应,总要与经教相应。四弘誓愿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心量要拓开。我要帮助谁?我要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我能力做不到,我有心、我有愿,我有多大能力我做到多大。四弘誓愿第二个“断烦恼”,第三个“学法门”,第四个“成佛道”。烦恼习气真的要断,不能有。法门无量要学,可是我们现在是业...(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九集)  2009/7/17  台湾高雄  档名:12-47-59》)


...得力。要皈依自性三宝,自性觉就是自性佛,自性弥陀,自性释迦,自性毗卢遮那,这个道理要懂。释迦是什么?你要知道名号的含义,释迦是能仁,印度称释迦牟尼佛,翻成中国意思,释迦是仁慈的意思,对待一切众生能有仁慈的心,这叫释迦;牟尼是清净的意思,对待自己。对自己要清净,对别人要慈悲,清净、慈悲就是自性觉,就是自性佛,你看这个意思多好,你真的皈依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这都是梵文,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眼见色觉而不迷,耳闻声觉而不迷,鼻嗅香,舌尝味,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能够觉而不迷,叫皈依佛,这真的皈依。所以佛是自性觉。法是自性正,儒家讲“诚意正心”,这个正字里面意思就是诚意正心,真诚,正念,没有邪思,正而不邪,自性正。这是皈依法,皈依自性法宝,就是中国老祖宗所讲的“诚意正心”。皈依僧,僧也是自性僧宝,是什么?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时时刻刻保持清净,决定没有染污,什么叫染污?生烦恼就叫染污。中国古人讲七情五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你在这上面起心动念就染污,分别执着是严重染污。僧的意思是不染,净而不染。七情是你动心,七情是什么?喜怒哀乐爱恶欲,那个欲就是五欲,我们起这个念头就染了,心就不清净。

  所以佛法修行,三皈依叫佛法僧三宝,觉正净是总原则、总纲领,用什么方法来修成?用十善、用戒律。十善也是戒律,是最根本的戒律,《十善业道经》上,佛讲得很...(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一集)  2009/7/24  台湾  档名:12-47-61》)


...,佛经里面大分总不外乎这五大类,它不迷信。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六十三集)  2009/7/26  台湾  档名:12-47-6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本第十二面倒数第二行,我们将这个文念几句:

  【夫三归五戒者。盖是出苦海之津梁。趣涅槃之根本。作毗尼之渐次。为七众之崇基。万善藉此而生。寔佛法之平地。】

  这几句话我们在上一节课读到,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名相,就是‘涅槃’。古印度释迦佛没出现之前,印度就是全世界宗教文化大国,确实能称得上,他们的特色就是重视禅定,禅定一般讲就是清净心,真诚、清净、平等,他注重这个。禅定功夫当然有浅深不同,所以他们把它分为八个层次,四禅八定。确实有人达到最高的境界,就是第八定的境界。禅定当中,时间跟空间都不存在,我们用现在科学的术语来说,突破时空的维次,于是六道里面的状况,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下面到阿鼻地狱,六道里面可以说他们是亲眼看见,亲耳所闻,亲身接触到的境界。这是现量境界,这不是比量,不是推想,不是推理,是亲自见到的境界。不是一个人见到的,只要你有这种定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0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