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823|回复: 29

净公上人佛学十四讲讲记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6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佛学十四讲讲记

目次
前言-----------------------------一  
第一讲    先明佛义-----------------------------五  
第二讲    研究佛学须先略知别相-----------------------------四九 
第三讲    消除几种误会-----------------------------八七 
第四讲    人生当前之所受-----------------------------一一一
第五讲    人生三际之抉秘-----------------------------一二五
第六讲    宇宙有情概况-----------------------------一四五
第七讲    宇宙器界概说-----------------------------一六三
第八讲    内容设施梗概-----------------------------一八五
第九讲    方便五乘解脱-----------------------------二七
第十讲    五戒十善-----------------------------二二三
第十一讲   四谛十二因缘-----------------------------二三七
第十二讲   六度万行-----------------------------二五三
第十三讲   行门中一特别快捷方式-----------------------------二七七
第十四讲   吾人应有之警觉-----------------------------二九七
前言
  十四讲表是李炳南老师特别为大专学生编的,把整个佛法做一个轮廓,简单
的介绍给同学,好像是说明书一样,佛法的说明书。
  十四讲表共有十四个单元,具有完整的体系;前面七个单元是属于一般常识
,后面七个单元是佛学。第一讲说明﹁佛﹂这个字的定义;换句话说,就是认识
佛教。我们要想学佛,佛是什么?首先要把这个搞清楚才不致于误会,才不致于
迷信。第二讲是讲研究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应用在佛法上,乃至于可以应
用在世间许许多多的学术方面。第三讲是破除一些障碍,这里面略举五个例子,
这五种都是学佛的障碍。在近代,诸位学佛可以说这些障碍都没有了;在当年,
学生们学佛都怕人家说他迷信,所以学佛都偷偷的学。现在不会了,现在也有很
多老师学佛,学佛变成很时髦,不像以前障碍多。第四讲与第五讲是讲人生观,
第六讲与第七讲是讲宇宙观,这四讲是非常重要的科目。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主
要就是要解决人生宇宙的问题。
  人生宇宙的探讨,就好像大夫治病一样,先要诊断病源,我们的毛病究竟发
生在什么地方?知道自己有病,这才去对治,治病先得找一个好大夫。十四讲表
前半部是发现病,后半部就等于治病。第八讲就是佛教的内容,等于介绍医生。
第九讲到第十三讲是讲解脱的方法,好比是用药治病。这里面第九讲是属于总论
,向下四讲是别论。别论里第十、十一、十二讲,这是普通的法门,我们讲通途
法门,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纲领。第十三讲提出一个特别法门,那就是﹁净土法门
﹂,这个法门实实在在是特别的。到这个地方都是讲佛法如何解决人生宇宙的问
题,如何达到佛法修学的目标。第十四讲是结论,劝勉我们要以最高度的警觉心
来修学。所以这个课程有很精密的体系,前后的顺序一脉相承,有层次、有条理
;在思想上来说、在文章上来说,都是属于第一流的。这是把十四讲表整个的内
容结构给诸位说出。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学术。佛教本身称宗教是指﹁宗门
﹂、﹁教下﹂;宗是宗门,就是禅宗;教是教下,十个宗派,除禅宗之外,其余
九个宗派都叫做教下。如果拿佛教当作宗教看待,一开头就迷,这一迷就迷到底
,麻烦就大;不但佛教真实的利益你得不到,甚至于佛教所有经典你都会错解。
现在有很多外道批注《金刚经》、《心经》,简直是胡说八道,那是宗教,那不
是佛法。
  现在的佛法,在全世界有三种不同的形态。第一种是纯正的佛法:大概只有
中国人才保存着。第二种是宗教的佛法:佛法变成宗教,在全世界相当普遍,那
是迷信。第三种是学术的佛法:把佛法当作世间学问来研究,在日本特别多,走
学术道路。这一变把佛法变作世间法,都不是佛法的本来面目。我们今天要找的
,是找佛教的本来面目,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佛法是以破迷开悟为宗旨,以离苦
得乐为归趣(结果、大用);我们也可以说破迷开悟是佛法的大学问,离苦得乐
是佛法真实的果报。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希望离苦得乐?所以佛法追求的是快乐,
如果学佛的人一天到晚愁眉苦脸,这佛法谁要学它?十四讲表的内容,主要就是
说明佛法的宗旨与果
用,所以这个小册子可以说是学佛的指南,是学佛的基础。
  古人说:读书如果不能够向自家身心上做功夫,虽然是读尽天下之书也没益
处。把书里的道理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变成生活就是享受;不能变成生活那就
变成书呆子,带来是苦不是乐。所以在佛门里面,古圣先贤教诫我们,闻法最要
紧的是﹁消归自性﹂,修行最要紧的是﹁转识成智﹂,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句是最好的修学态度

佛学十四讲第一讲
先明佛义
            一切智 (知法总相)
        智者  道种智 (知法别相)
            一切种智(通达总别)  自行

甲、佛之释义          对烦恼障
            觉察  侵害如贼    化他
                觉贼无能
        觉者
                对所知障    行满
            觉悟  昏昧如睡
                觉即分明

                    众苦
              当前所受  不自由   应觉一
          本身        不平等
          烦恼        苦因
              当前所造  缚具    应觉二
  二障                分别业
  略举                恶难遣
              森罗万象  好难求   应知一
          环境        得易逝
          所知        情多异
              人情事理  事多变   应知二
                    理多秘



           方皆有生
                 (例)国际动态
           互为依缘  (喻)风向气压
                 (喻)太阳黑子
  宇宙人      推之无尽
  生范围     
           三皆有生
                 (古今)政治风俗    觉之
                 (六道)身寿依报    时间
           澈之无穷


第一讲  先明佛义
甲、佛之释义
  第一段是﹁佛之释义﹂,解释﹁佛﹂这一个字的意思。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
文音译过来,音是﹁弗﹂的音,旁边加一个人,当时是新字。这一个字是梵文﹁
佛陀耶﹂的略称,中国人把尾音省略,单称一个﹁佛﹂字。﹁佛﹂这个字的意义
可以说是把整个宇宙人生都包括进去,这里面有本体、有现相、有作用。体就是
我们讲的﹁佛性﹂,唯有佛性是真实的。实在讲,佛性应该只讲一个﹁性﹂,所
以佛经常讲﹁自性﹂。有情众生(动物)的自性称为佛性,无情众生(植物、矿
物)的自性称为法性。﹁佛﹂的意思是智慧、觉悟。﹁智﹂是体,是性体;﹁觉
﹂是自性起用。自性的本体是智慧,自
性的作用是大觉。虽然中国文字里面,智觉这两个字能够翻译出﹁佛﹂
这个字义的一部分,还是不能翻得圆满,不得已只好保存原音再加以批注;这个
智不是我们普通讲的智慧,这个觉不是我们普通说的觉悟,这都是我们中国文化
概念里面所没有的。
  先讲﹁智者﹂的含义。智,包括三类: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些都
是佛学术语。第一个意思是﹁一切智﹂,用现代哲学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
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
为一切智。一切智,括号里面就是简单的批注,﹁知法总相﹂。﹁法﹂
这一个字在佛学里是一个代名词,是整个宇宙人生的总代名词;宇宙人生一切的
理论、一切的现象、一切的过程,一切的一切,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一微尘,我
们今天所讲的原子、基本粒子,皆称为﹁法﹂;所以法是宇宙万有的总代名词。
﹁总相﹂就是共同的现象,无论哪一法都不例外,都有共同的现象,这个相我们
就称为总相。每一个法不相同,我们就称为别相,差别的现象。佛法讲﹁缘生性
空﹂,性空就是总相,缘生就是别相。
  总相相当于现代哲学所探讨宇宙的本体,别相相当于哲学所讲的现象。本体
是什么样子?本体是空相,佛法讲空寂;但是这个空不是当作﹁无﹂讲,空不是
什么都没有。佛法里面讲空,空里头有;空不是无,空是有。那奇怪了,有怎么
能说空?说空是因为我们眼睛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我们没有办法接触到,但
是真的存在。譬如电波,我们拿个无线电收音机,频道一对马上就有声音,电波
充遍空间,我们看不到。电波在哪里?抓也抓不到,但它确实有。所以佛法讲空
,它有,它不是无。《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法的总相
是﹁万法皆空﹂,无有一法不空。从本体上讲,一切法都是空的,现代科学家也
似乎体会到这个意思,但是没有佛法说得那么样的精深博大。现代科学家承认,
一切的物质都是基本粒子组合,组合的方程式不一样才有种种元素,有元素再加
上不同的方程式,所以才有宇宙万有、森罗万象。追根究柢都是同一个物质—基
本粒子;这个东西,科学家发现这是最小的物质,所有东西全是它组合的。它从
哪里来的?它的究竟又如何?科学家不懂。佛法里说得更深,这个基本物质从哪
里来的?从见分变现出来的,这就是精神跟物质是同一体。唯识里面讲﹁见相同
源﹂,见分跟相分都是从自证分变现出来的,同一个本体;自证分就是自性,见
分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精神世界,相分就是物质的世界。
  佛法讲物质,它是讲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就是说明物质有四种特性
,所以它才能够变现万法,变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地大﹂,它是一个物质,虽
然很小,它还是有体积,地是有体积的物体,所以地是代表它是一个物体。﹁火
大﹂代表它有温度、能量,﹁水大﹂代表它有湿度;我们现在讲带阳电、带阴电
,佛经讲火大、水大。﹁风大﹂,它是动的,不是静止的。最基本的物质有四种
特性。
  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物象没有不变的、没有不动的,一切物象都是在那里变化
、变动。为什么?因为它组成的基本粒子是个动相。从这上面来看,一切法是空
相,万法皆空,这是讲分析空。科学家今天所观察出来是一种分析空,分析到最
后都是一个基本粒子。佛法更深入去观察,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粒子是从哪里来的?从法性里面
无中而有。无中能有,有又能归于无,所以空有不二,空有是一不是二。换句话
说,精神能够变物质,物质又可以化为精神。决不是今天所讲的质能互变的质与
能,那是物质之能,不是真如本性之能、精神之能;精神之能可以能够变成质能
,质能可以变为物质。这一层,科学家还没有发现,相信科学不断的进步,一定
能够发现这个原理。所以从一切法的本体去观察,它是一个空相。
  如果真正了解一切法的空相,有什么好处?好处太多,你的烦恼没有了,你
的分别、执着没有了,心能够在境界里呈现出清净平等。佛的心是清净的、平等
的,他从哪里得来的?他知法总相。怎么会得清净?一切法里,他不执着、不分
别,他晓得一切法原来是一样,没有两样。一切境界没有好丑,同是基本粒子造
成的,造成的原料是一样,所以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平等,平等心从这里起的;心
平等,当然就清净。这是第一种智慧,这一种智慧,阿罗汉就得到了。佛法所追
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一切智现前叫做﹁正觉﹂,真正觉悟,正确
的觉悟。对于宇宙人生不迷,正确的认识,称之为正觉。
  这个正觉并不圆满,为什么?只知道一切法的总相,晓得一切法是平等的、
是空寂的,但是不知道现象怎么来的。晓得皆是基本粒子组成,没错!基本粒子
怎么会组成这么多东西?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怎么来的?这就讲现象,这
个学问又高一层。能够正确明了宇
宙万象的智慧,称为﹁道种智﹂。道种智:﹁种﹂就是种类;在宇宙之
间,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种类无量无边。这么多的种类怎么来的?一般人
想不出来,以为一定有个神在那里制造。神造万物,神就太忙了,一天到晚忙着
制造,造了这些人后来又反对祂,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这些宗教家们找不到答
案,就想出一个神来制造。神是从哪儿来的?是人心里变现出来的。上帝能造万
物,什么人造上帝?我们大家造了上帝。我们要是不承认祂是神、是上帝,祂也
无可奈何。
所以不是上帝制造的。﹁道﹂就是道理、程序。什么道理,怎么样一个
过程,会演变到现在的森罗万象?这个学问就相当复杂,这种智慧就
是道种智,这是菩萨的智慧。道种智现前就叫做﹁正等正觉﹂,比正觉
要高一层,他不但知道宇宙的本体,还晓得一切现象发展的过程。知法总相就是
理体上的认识,﹁知法别相﹂就是现象的认识。
  第三种智慧,这是最圆满、最究竟。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
,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
称为﹁一切种智﹂;一切就是前面所讲的一切智,种智就是道种智。我
们讲本体跟现象是分开来说,其实本体跟现象是一桩事情。如果拿《心
经》上的话来说,一切智就是﹁空﹂,道种智就是﹁色﹂,一切种智就
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原来是一不是二。
假如诸位能够发现到一,你就入门;佛法的门称为不二法门,你就入不二法门。
你晓得总别不二,这就入了佛门;如果总别是二,你就无法入门。这是说性相不
二,性相一如,这是起用当中的正知正见,就
是我们讲的佛知佛见,《法华经》里面所说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这个智慧现前,这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唯有佛圆满证得。
  三种智有密切的关系,是一而三、三而一。罗汉偏在一切智,菩萨偏在道种
智,唯有佛才圆满。我们学佛最聪明的修学法,知见要圆不要偏;主观就偏,客
观就圆。诸佛如来没有丝毫主观观念,他是圆融自在,阿罗汉有他的主观观念,
菩萨也有一些主观观念,所以他不
圆。这是说明我们如果想学聪明,就要学客观,不要有主观观念存在,
才能够成就圆满的智慧。
  这三种智,从什么地方得到?从一心当中得到。行门里面,直截了当求无上
正等正觉的,就是《弥陀经》使用的方法—一心不乱。在中国,无论哪一宗、哪
一派,没有不念佛,包括禅宗;禅宗的课诵本
晚上都念《弥陀经》,都念阿弥陀佛。《华严经》里修行的方法有两千
多种,可以说是相当之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念佛法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自
始至终就是修念佛法门;而普贤菩萨导归极乐,显示出无论哪个法门,可以成就
正觉,可以成就正等正觉,但是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要成无上正等正觉,
一定要修念佛法门。念佛法门代表一心不乱,唯有一心不乱才能达到一切种智。
所以念佛法门是修学一切种智的方法、手段,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觉者﹂,这是讲智慧的作用。智是体,觉是用。有体就有用,如
果没有作用,这个体要是得来也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这个作用就是佛法里面讲
的解脱;如果用三德(法身、般若、解脱)来说,佛(佛性)就是法身,智者就
是般若,觉者就是解脱;解脱就是得大自在。
作用又分两方面:一个是对于本身,一个是对于环境;对本身的是﹁觉
察﹂,对环境的是﹁觉悟﹂。这里有两个专有名词,第一个是﹁烦恼障﹂,
第二个是﹁所知障﹂。烦恼本身就是障碍。所知本身不是障碍,所知是
我们应该要知道的,但是所知现在变成不知,这里面必定有一种障碍,
障碍所知,我们称它为所知障。这两个名词的含义一定要清楚。
  ﹁烦恼障﹂:烦恼障就是见思烦恼的总称。﹁见﹂是见解,﹁思﹂是
思想,见解跟思想错误,会带来许许多多的烦恼。见思烦恼里,以﹁我
见﹂为第一。《唯识论》说了一百二十八根本烦恼,以及等流与随烦恼,
数目繁多。《百法明门论》把它归纳为二十六个,六个根本烦恼,二十
个随烦恼。可是诸位要记住,这是归纳为大类,每一类里面包含的头数是说不清
楚的,烦恼无量无边。
  我们要想断烦恼,这烦恼像树一样,无量无边是枝叶,能够找到
它的根本,从根本上断就容易。烦恼障的根本是﹁我执﹂。有我才有烦
恼,如果没有我,烦恼就没处落脚。烦恼障的根源是我执,所知障的根源是法执
,这两种执着要是破了,这两种障碍就没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能明心见性,成佛作祖。种
种烦恼,它能够扰乱我们的身心,能够障碍涅盘。涅盘是梵语,通常翻作圆寂;
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我们的真如本性(佛性、自性、清净心),确确
实实是圆满功德、是清
净寂灭,就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清净,本来具足﹂。现在我们的心不清
净,不清净是因为你有烦恼;你有烦恼才不清净,有烦恼才不自在,有烦恼才有
无量无边的苦报。所以学佛,首先就要断烦恼。
  学佛最低的限度要能够改造命运,要能够转业,这是最起码的;如果连这一
点都做不到,我们就白学。像袁了凡,确确实实把自己的命运改过来。在台湾,
许多学佛的人,后半生的命运都是自己学佛当中改造的。李炳南老师今年九十六
岁,他说他的寿命没有这么长,顶多也不过六十九岁而已,今年九十六岁,自己
修得来的。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有很多人给我看相算命,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
我今年五十九岁(注:民国七十五年),也是修得来的。这就是学佛最起码的好
处,我们已经得到了。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转,学佛就没有效果,没有成绩可言

  转业从哪里转?就是转这两种障碍。这两种障碍都要靠智慧—一切智、道种
智、一切种智,智慧能破障。这两种障,障智慧,障碍我们的清净心,障碍我们
圆满的功德,障碍的结果就变现出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谁造的?烦恼障造的,
烦恼障要是打破,六道轮回就没有了。阿罗汉用禅定的功夫成就第九定;六道里
面有四禅八定,没有第九定,第九定超越六道;第九定将我执破了,烦恼障断了
,就没有六
道轮回,所以阿罗汉没有六道轮回。这就说明六道轮回是自己造作的,
自作自受,决定不可以怨天尤人。到后面第五讲讲到十二因缘,再告诉诸位轮回
是怎么一桩事情。烦恼能够发动业力,使你在轮回里面生生不息,在这里面轮转
。烦恼的性质是束缚,使你不自在,束缚这一些有情的众生。这个束缚是无形的
,譬如你烦恼了,心里牵肠挂肚的事情很多,就不自在。只要有烦恼,你就没有
办法离开轮回生死。烦恼障涅盘、障生空(人我空)。
  ﹁所知障﹂:所知障是以法执为根本。世出世间一切法,你对它起
执着,这也是麻烦事情。它的头数有多少?跟烦恼障一样,无量无边。
所知障把我们本来所知的境界变成无知。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
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的智慧跟佛一样大,佛是无所不知,我们原本也
是无所不知,现在我们是将本能失掉,无所不知变成一无
所知,学都学不会,糟糕不糟糕!为什么会失掉?这当中有一个障碍,
这个障碍就是﹁法执﹂,对一切法起分别、执着,所以就变成障碍,把
我们的一切智丧失掉。
  也许我们听了会怀疑,凡是知识一定要学习才会知道,那不学就
会知道吗?真正的智慧不要学。佛经里常说﹁无师智﹂,师就是学习,
不要学习;﹁自然智﹂,也不需要修学,自然就知道。这个话说起来你
不相信,不是你常识能想象得到,你在一生当中也没见过这样的人,
你当然不相信!可是这事情是真实的。《六祖坛经》记载,六祖大师没
念过书,不认识字,也没有到外面参学过。他善根深厚,卖柴的时候,
听人家念《金刚经》,听了几句就开悟。我们读了几百遍、几千遍都不
开悟,他是人,我也是人,为什么他能,我不能?他听经的时候没有我执、没有
法执,所以一听就开悟。我们今天听经、读诵,有我执、有法执,统统是障碍,
障碍很严重,当然开悟不了。所以要晓得,佛法是破执着的。如果一切不执着,
一听就开悟,一看就开悟,悟了以后的境界就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多少人
向六祖请教,问经典里
面道理,六祖说:﹁我不认识字,你念来我听听。﹂他就念一遍,念了
之后,六祖就为他讲解;他没学过,意思完全明了。因为没有障碍,所以六根接
触外面六尘境界,都变成智慧,这是无师智、自然智。
  心要清净,心里不能有一点点东西,有一点点就是障碍,不是烦恼障就是所
知障。所知障能障菩提(觉性),使你对于一切法不觉,迷惑了。烦恼障起来的
时候,一定带着所知障;所知障起来的时候,不一定带着烦恼障。这两种障碍,
虽然说一个障涅盘,一个障菩提,其实严格的讲,烦恼障涅盘也障菩提,所知障
障菩提也障涅盘。我们只能够说,哪一种障对某一方面障得多一点,其实都是障
碍。
  ﹁觉察﹂:觉察是﹁对烦恼障﹂。对是对治,烦恼障是病,觉察就
是药,拿这个药来治这个病。觉就是觉悟,察就是观察,我们现在所讲的反省,
做反省、省察的功夫。如果不能够深深的去反省,我们在境界里常常迷惑,起无
量的烦恼。下面两句是比喻,比喻烦恼障的害
处,﹁侵害如贼,觉贼无能﹂。贼是小偷,混到这里来,我们的财物要
受损失;就好比烦恼障起来之后,我们真性里面的功德不能够现前,清净心不能
现前。心本来是清净的,蒙上这一层烦恼,心就显得不清净,觉了就能够恢复。
觉贼无能:你若觉察,贼就发挥不了作用,能力使不出来。所以烦恼不怕,就怕
觉迟,你要觉悟得快。
  怎么觉法?这就是我们修学关键所在。首先要晓得烦恼的形相,要认识它。
烦恼的形相,大经大论里有很长的文字讨论,简而言之,
中国人所讲七情五欲就是烦恼的相,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
欲。如果我们读《唯识论》、《百法明门论》,对于烦恼的形相就有一个
概略的了解。然后这些形相一现前,我们自己立刻就觉悟到,我烦恼起来了;只
要你一觉悟,烦恼就不起作用,就转变了。还有一个最简单区别的方法,我们的
心是清净光明的,如果在一切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里面,我们这个心不清净、不
光明,这就有烦恼,就有障碍,这个时候一定要提起观照;这一观照,烦恼就没
有了。
  什么是观照?怎么观照法?我告诉诸位,一句﹁阿弥陀佛﹂就是
观照,就是观照的方法。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南无﹂是皈依,﹁阿﹂
是无,﹁弥陀﹂翻作量,﹁佛﹂是觉,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句名号翻成中文意思是﹁皈
依无量觉﹂。我样样都要觉悟,岂不是这一句佛号帮助你回头;从不觉
喊回来,你要依觉,不能依烦恼。譬如我们遇到一个顺心的境界起了
贪心,你立刻就觉察到贪心是烦恼,清净心里没有贪爱;贪心才起来,
南无阿弥陀佛,从贪欲里回头。贪是不觉、是烦恼、是迷,从这里回头,依觉;
觉心清净,不生烦恼。这个佛号就管用,念念将我们从烦恼里唤回来。只要一把
佛号忘掉,烦恼就起作用,一个接一个来,烦恼就增长、相续。
  所以念佛是断烦恼的功夫,念佛要这样的念法,才能够得一心不乱,因为这
种念法,念到有相当功夫,烦恼不起现行。虽有烦恼,你
念佛功夫念得很好,佛号完全把烦恼降伏住,这就是﹁功夫成片﹂,净
宗讲带业往生就是这种程度,决定往生。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身心很自在,因为
一天到晚没烦恼,没有烦恼就快快乐乐,很自在。功夫再深一点,把烦恼念断,
烦恼障整个破掉,没有我执,就得念佛三昧,
就叫做﹁事一心不乱﹂。如果功夫再深,连所知障也破掉,那就得﹁理
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成佛(分证佛),因为理一心不乱是明心见
性,见性成佛。可见得这一句佛号妙不可言。
  有很多念佛的人迷信,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以为阿弥陀佛会保佑他,没想
到阿弥陀佛没理他!怎么晓得没功夫?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脾气还挺大的,
你得罪他,他生气好几天,你赞叹他几句,他欢喜好几天,这怎么行!这就是烦
恼一点都没断,烦恼还是常常起现行,佛号压不住烦恼,不能往生。往生西方极
乐世界,阿弥陀佛没说你一天念多少声佛号,我就来接引你,查遍净土经论没这
个说法。人家的条件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哪怕一生就念了一声佛号,这一声
佛号就念到一心不乱,可以往生;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没有念到一心
不乱,去不了。《弥陀经》上讲得清清楚楚,往生的标准是一心不乱、
心不颠倒;破烦恼障就一心不乱,破所知障就心不颠倒。净土法门与教义完全相
应,不能够通达教义,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不好。所以无量法门都是要破二障,净
土法门念阿弥陀佛不例外,也是要破二障。
  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有当然可以恢复,
本无当然可以断掉,我们一定要相信,这叫做自信,信自己。佛法里面讲信心,
信解行证,第一个就要相信自己,然后相信诸佛菩萨能够为我们做增上缘,能够
帮我们的忙,帮助我们自信,帮助我们自悟,帮助我们自修自证。一切要依靠自
己,不依靠自己,别人是帮不上忙的。
  ﹁觉悟﹂:觉悟是对治﹁所知障﹂。这里也有一个比喻,﹁昏昧如睡,
觉即分明﹂。我们睡着了,什么都不知道,可是醒来之后又恢复了。这
个意思就是说明,我们在一切境界里面起了分别、执着、妄想,对于外面环境的
真相就不能够认识,好比睡着了;如果我们在一切境界里面没有分别、执着、妄
想,我们的能力又恢复,就好比又清醒了。可是分别、执着说来容易,要想真正
把它断除,的确不容易。所以初学一定要在定功上下手,那就是一定要修禅定。
可是修禅定之前,一定要修戒律,戒律帮助你禅定。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太深
,习气就是烦恼,烦恼太重一定要依戒条勉强来修学,来约束自己,把恶业先断
除;恶业断除之后,善业也不执着才能得定,你的心才能恢复到清净。
清净心里面自然就生智慧,智慧现前就能够破除二障,恢复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
足的大智大觉,这就是成佛。
  下面有三句,﹁自行、化他、行满﹂。自行是自己学习,依照理论
方法来修行。化他是教化众生;教学相长,教化众生就是帮助自己觉悟,不肯发
心帮助别人,自己就没有办法圆满的觉悟。行满就是自行化他圆满。如果只有自
行,不肯化他,这是小乘;像阿罗汉不肯主动化他,他一定要你去向他请教,他
不主动教你。菩萨就不一样,菩萨
作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请他,他上门来教你;自行又能兼之以化他,
则是大乘的菩萨。自行化他圆满,那就是佛。
乙、二障略举
  这一段是讲觉悟的内容,也就是整个佛法的内容。佛法的内容就是现在哲学
里所讲的两个大范围:一个是人生观,一个是宇宙观。佛
法不是哲学;哲学里面所研究,它有对象,它是相对的,有能、有所;
佛法里面没有能所,是自己研究自己,所以它不是哲学,不是研究别人,是研究
自己。佛法里面讲的人生观,只讲自己,不讲别人。宇宙观就是环境,有人事环
境、物质环境,别人是我们自己宇宙观里的人事环境。
  ﹁人生观﹂:佛法里讲人生只是讲我们本身,本身以外是环境,属
于宇宙。这就是觉用里面第一项所讲的觉察,我们要觉察﹁本身烦恼﹂。
说到烦恼,这里头有因有果,过去、未来我们不说,只讲现前容易觉
察、容易理解的。﹁当前所受﹂:所受的是果报,就是我们现前在生活
里面种种的感受,这是我们应当要觉察到。感受的、所受的也是太多,
此地只略举三条:第一个是﹁众苦﹂,我们现在所感受的是苦,身也苦、
心也苦,这是果报。第二个是﹁不自由﹂,我们想想是不是不自由?第
三个是﹁不平等﹂。这三条是非常明显,显而易见。底下讲,这是应觉
之一,学佛一定要时时提醒这个觉心,不能让它昏迷。庄子说:﹁智人
用心如镜,不将不迎。﹂这跟佛法里面所说的观照,功夫是相同的,这就是觉的
意思。我们要觉悟,我们现前的果报为什么这么苦?有这个苦果,当然有造成苦
果的因素,我们进一步要去找,有果必有因。
  ﹁当前所造﹂,这就是因。此地也是略举三条,是针对前面三种苦
果而说的。第一个是﹁苦因﹂。你现在所造的都是苦因,既然造因,哪
有不受果报的道理?苦因是迷惑造业。我们现在对于自己迷惑,不认识自己,对
环境也迷惑,迷惑之后就妄动,妄动就是造业。造作的时候称为事,结果称之为
业;像你们在学校念书,把所有的学分学完,毕业了,就叫做业。六道轮回这些
因果报应,业力在主宰,业力在推动,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业力是自己制造的,自作自受,你能怪
谁?正因为是自作自受的,所以自己可以改变。我自己造的,别人不能帮我改;
所以佛菩萨没办法替你改。业是我们自己造的,果报还是自己受,这才是一个正
理。所以你造苦因就得苦果。
  第二是﹁缚具﹂。你有许多束缚的工具,你就不自由。缚具是什么?
浅而言之,烦恼、牵挂。你心里有很多牵挂就不自由,没有牵挂得大自在,一个
人要学无牵无挂。某人福报很大,福报就是缚具,有福报就不自由,没有福报、
没有牵挂就自由。
  我出家受戒的时候,道场里有一位法师给我们讲一个故事,他是
江苏人,他说他们寺庙附近有一个人家很有钱,他的父亲在外面要饭;
大概最初家境也不很好,父亲常常在外面要饭。以后儿子发了财,总觉得父亲在
外面要饭,自己很没有面子,想尽方法把老头子找回来,
供给他衣食,养尊处优。他过不惯,住了几天,又偷偷的跑出去要饭。
人家问他为什么?我这个自由自在。被儿子关在笼子养,不自在;回到家里,总
觉得人家伺候着,不自在。他说:我一天到晚,走到哪里玩到哪里,肚子饿了,
向人家讨点饭吃,晚上睡觉,走到哪里睡到哪
里,好自在。这真想得开,真是看得破、放得下,自在!所以要晓得,
有家,家就是缚具,你有了家就有牵挂,就不自由。我学佛从来没有动一个念头
,将来要搞一个道场。为什么?那就是一个缚具,有了道场就不自由,就有牵挂
、有约束。像虚云老和尚,他老人家一生到处建庙,到处修庙,建好了马上请一
个人作住持;他移交了,他得大自在,所有道场始终没有变成缚具。
  第三是﹁分别业﹂。有分别心就不平等,如果你在一切法里都没有
分别,万法平等。分别就是两种执着—我执、法执,偏见偏爱,造成不平等。
  凡事都有因果,果报要觉悟,修因更要觉悟。如果我们不造因,
当然就没有果报;造了业因,后来必定感果。经上常说:﹁众生畏果,
菩萨畏因。﹂众生造作的时候,胡里胡涂不知道,果报现前时害怕。菩萨不怕果
报现前,晓得没法子,只好逆来顺受。菩萨怕造恶因,所以菩萨绝不造恶业,这
就是觉悟的人。人生观这一小段,是对于本身的觉察,也就是人生的觉察。
  ﹁宇宙观﹂,对环境的觉悟。﹁环境所知﹂:这是讲所知障,前面是
烦恼障;所知障是对环境说的。环境,我们一般叫宇宙观;观就是觉悟,宇指空
间,宙指时间,整个时空里面所包括的一切现象。分为两大类:﹁森罗万象﹂是
讲物质环境;﹁人情事理﹂是讲人事环境。
  在物质环境里面,略举三条。第一是﹁恶难遣﹂。恶劣的环境,不
好的环境,我们总想离开它,能不能离得开?不容易。为什么?这里头有因果。
有福的人,不管到哪个地方,福报都是现成的;造作罪业的人,不管到哪个环境
都要受罪。这个事情总脱不了因果的定律,我们一定要明了。环境恶劣,真正觉
悟的人知道是自作自受,他逆来顺受,不求离开,在这里面断恶修善、改造业因
。因改了,果报自然就转变,这才是正理,才是一个真正改造命运的途径。
  第二是﹁好难求﹂。谁都要好,可是好毕竟是不容易求得的。佛门
里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求,要懂得理
论方法,如理如法的求才能够得到,才能够有求必应;如果不懂得理论方法,盲
修瞎练求不到。佛法绝不迷信;世间有不少发财的人,天天拜神,认为他是拜神
而发财的,神保佑他,赐给他财富,所以他要去报答神明,这是迷信。实在说,
他命里头该那个时候发财,他在那时候拜神凑巧碰上;这个神也很走运,所以他
常常去供养祂。这是碰巧碰上,不是神给他的;如果是神给他的,每一个人去拜
神,神应该都给他。譬如你命里没有财,到神那里去拜一拜,告诉神:他发了一
千万的财,只供养你一百万,我发一千万,供养你三百万;那这个神应该马上就
把财给你,结果你还是发不了财。可见得你发财是前世修
财布施的因,这一生得的果报,不是神给你的。儒家云:﹁聪明正直谓
之神。﹂神不会受贿赂,不会受你巴结。如理如法的修学,福报是可以求得,功
名富贵也可以求得,甚至于健康长寿也可以求得。诸位好
好的去念《了凡四训》,我的朋友当中,有人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
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环境。
  第三是﹁得易逝﹂。恶的环境,我们很厌恶,希望离开;好的,希
望能够得到。可是得到之后又很容易丢掉,因此凡是得到的人,无不
是患得患失。得到不容易,又怕它丢掉,这里面就生烦恼,这就苦了。
没有钱的时候想发财,很苦;发了财之后,又怕台币贬值,又怕灾难;
患得患失,苦不堪言。这是讲物质环境上,我们应该要觉悟的。其实,
最麻烦的不是物质环境,而是人事环境。处事难,处人更难,更不容易。
  ﹁人情事理﹂,列举三条。第一是﹁情多异﹂。情绪非常不稳定,
变化太大,早晨跟你很好,晚上就闹翻了;这个事情很麻烦,但是现在这个社会
非常的普遍。人与人相处难啊!
  第二是﹁事多变﹂。事情多变化,为什么?没有原理原则可寻,这
个事情麻烦;当然这个与教育有关系。中国古代,人情事理它有个范围,绝大多
数不出这个范围,这个范围就是我们中国固有文化的道统—五伦八德,人人都能
够遵守,所以国家能够长治久安。翻开中国历史,跟全世界每一个国家民族的历
史比较,我们安定的时候多,那就
是我们有一个道德的范围,大家都愿意遵守,都尊重。中国自古以来,
治国是礼治,不是法治;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礼,现在变成最不讲礼的民族。在我
们中国,人与人之间没有礼貌,远不如外国人。我们在外国,不相识的外国人在
马路上碰到,他跟你笑笑,跟你点点头,很客气。到商店里买东西,觉得不好退
回去,人家笑嘻嘻的接受,钱马上退给你。不像我们这里,你买了东西退回去,
面孔板得好难看,甚至于他还不肯退货。外国人非常有礼貌,中国曾是礼义之邦
,现在把礼义都丧失掉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就自己的福慧双修。
佛学十四讲第二讲
研究佛学须先略知别相

            复杂宇宙
            复杂人生
                 复杂即难说
甲、佛学难解           难说自难解
                 说听有方便  ﹁信﹂︱依总相
            宇宙说明        ﹁解﹂︱从别相
            人生说明
                     如花之香
           (性)空而无质
                     如镜之光
                     丝非布质
           (质)析之本无
                     布非衣质
                     氢氧化水
       相  (现象)暂起幻有
                     土石积山
                     水与气冰
       用  (力量)能变现状
                     功各不同
         动机
      因       如种下地(常暂不同)
         造作
         所缘缘              有因同果异
丙、    缘  无间缘  如日水肥(强弱之判) 
         增上缘              有果同因异
         结成
      果       如植物熟(迟早有时)
         起相
           迹象    有时说理    无理事不能通
        事
           行动    事成于理    不可滞事昧理
丁、法有两端
           义趣    有时说事    无事理何所立
        理
           解说    理依于事    不可执理废事
第二讲  研究佛学须先略知别相
  第一讲介绍佛教定义,认识佛教。第二讲要讨论研究的方法,这
也是非常重要的。佛法有性、相两宗,也就是总相与别相,也称为空、
有两门,这两门都可以下手;但是空门下手,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得到。
古今的学者告诉我们,性宗入门必定要具足上根利智,就是最聪明的人;这个聪
明不指世间的聪明智慧,因为世间的聪明智慧是障碍。真正所指的是心地清净、
具足诚敬之人,这是学佛的上根,这样的人才可以从空宗下手。如果是喜欢研究
、喜欢动脑筋的人,不宜从空宗下手,因为空宗不需要动念头,不起心、不动念
,你喜欢起心动念当然
就不相应。也有办法,就是从有宗入门,有宗就是别相,从别相入门。
佛法博大精深,总持法门就是性相两宗而已。李老师在此地,给我们
提出一个入门的途径,就是从有门。﹁研究佛学须先略知别相﹂,这是
从别相下手。修学实在说态度重于方法,这是我们应当要注意的。态
度就是诚敬,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就有一分收获,十分诚敬一定有
十分的收获。﹂可见得诚敬是入佛门的关键。有诚敬的态度,再加上良好的方法
,我相信我们修学佛法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甲、佛学难解
  ﹁佛学难解﹂,这是事实。为什么难解?先从它本身的内容去观察,
它的内容是整个宇宙人生,宇宙人生本来就复杂,所以说﹁复杂宇宙,
复杂人生﹂。复杂的宇宙人生简直是无有穷尽,以有尽的言说(言说有
限度、有范围),要去探讨无尽的事理,实在是太难。所以底下讲:﹁复
杂即难说,难说自难解。﹂因为它太复杂,所以要将这些复杂事情说
明白,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说都说不明白,你怎么会听懂?虽有困难,
这个事情还是要解决。﹁说听有方便﹂,这就是要求善巧方便,善巧方
便就是最好的教学法。用最好的、很巧妙的方便法,教我们初学从﹁信﹂、
﹁解﹂入门。﹁信﹂要﹁依总相﹂,﹁解﹂要﹁从别相﹂。我们现前每一
位同学,都可以从这个地方入门。
  为什么说﹁信依总相﹂?总相非常的难解,我们要信它。凭什么信它?凭圣
言量信它。这是佛说的,佛以他的人格来作保证,他不会欺骗我们,这个事情是
事实,只有他知道,我们现在境界还不到。譬
如说,佛跟我们讲﹁万法皆空,万法皆如﹂,我们听了之后,的确没有
法子体会得到。佛给我们讲﹁不生不灭﹂,我们眼看一切现象都是生灭
法,怎么会不生不灭?这种甚深之理与真实的事相,有待我们逐渐提
高自己的境界,到时候自然就明了;可是还要靠自己在解行上去努力。
  古德给我们提示,学佛有四个层次,那就是信、解、行、证,分成这四个阶
段。首先要建立信心,因为信心不建立就会怀疑,你就不肯去研究,或者研究就
会懈怠放逸、不认真。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对这个事情有怀疑,没有坚定的信
心,这个事情就注定要失败,不会成功。无论大事小事,这个事情要做得很圆满
、很成功,必定是具足
充分的信心。佛在《华严》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是大道的根
源,是一切功德之母,无量无边的功德从信心而生的。信能生功德,好比是功德
的母亲一样,它能生。这个比喻,比喻得非常好。
  信心的建立,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我们现前所说的信佛,信仰
三宝,都是属于迷信。信是信了,三宝、佛法究竟是什么?还不晓得。
不晓得就是迷!但是你能够信它,这个不容易。所以这种迷信是有条件的,不是
没有条件的,有哪些条件?第一个我们相信佛是具有很大智慧的人,具足很高的
德行,他不骗我们,他能够教我们,我们将来也能跟他一样的成就,我们相信这
个,这就是有条件的迷信,不是无条件的。其次,佛教传到中国也有一千多年,
这一千多年当中有许多聪明智慧的人,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都有成就,这些人都
是我们的见证。我们看到这么多人修行,这么多人成就,信心是由这些条件促成
的,我们对他有信心。这个信的确是迷信的,有条件的迷信。
  有条件的迷信,也可以称为强信;勉强的相信,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没有,现在它有了,虽有还是没有
,有跟无是一不是二。譬如我们看一栋房子,这个房子是砖造的,迷人一看,喔
!这是栋房子。他的看法有没有错?也不能算
错。建筑师到那里去看,他没有看到房子,他只看到这个地方多少砖、
多少瓦、多少钢筋、多少水泥。他有没有看错?也没看错。他的看法比我们一般
人就看得深入,我们一般人只能看到外表,他将屋子里头都看透了,他看到砖头
、瓦块、钢筋、水泥是真的,房子是假的。懂不懂这个意思?这是排列组合的。
拆开来还是那么多砖头,还是那么多瓦块,可见得房子这个相是假的,假有。再
看砖头、瓦块也不是真的,是许多分子、原子、电子组合的。看到最后,一切万
法无非是一
些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而已,除这些东西,什么都没有,这就是﹁色
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所以不是说把房子拆掉之
后,你才晓得,喔!没有了,建筑起来的时候一看就没有,当体即空,
这个观察才能观察到它的真实相。
  观察到真实相的好处太多,不会在妄相里面起分别、执着;换句话说,不会
在妄相里面去造业、去打妄想,你的心就清净。晓得一切法是平等相,一切法俱
不可得,你的心清净。清净心就生智慧,智慧
心见一切境界相就叫做﹁观照﹂。我们现在见色闻声不是观照,因为我
们里头有分别、有执着;离开了分别、执着,见闻觉知皆是观照。所以观照的心
,是用真心;失去观照的心,是用意识心,就是分别执着
心。﹁观﹂是观察,根尘相接触称为观;﹁照﹂是明了,一接触就明了,
没有通过思惟,不用心意识。
  底下是比喻:﹁丝非布质,布非衣质。﹂说明分析空。﹁丝非布质﹂:
质就是我们讲的质料、体质。丝可以织布。这块布什么质料?丝织品,
可以这么说法。如果说布的质料就是丝织品,能不能讲得通?讲不通,
还有棉、麻、尼龙,很多种质料都可以做布。这个意思就是古人所讲
的﹁白马非马﹂,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说白马是马,黑马就不是马了。
﹁布非衣质﹂:我们这个衣服什么质料?布的,布衣。如果说衣的质料
就是布,这也讲不通,还有皮衣、毛衣,所以衣的质料不只布一种。丝除了做布
之外,还可以做其它东西;布除了做衣服之外,也有许许多多的用途,它不是仅
有一个用途。
  仔细分析,一切法本来就不是一个定法。所以这种有,佛家称之
为﹁妙有﹂,妙有是无有而有、有而无有,就是这个意思它才妙。真空
跟妙有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所以﹁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
就是一。一,就开悟,就入进去;二就是障碍,就不会开悟。这对我们修行人是
一个很大的启示,你要想入门,一门才能开悟,你要学二
门,这一生就别指望开悟。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只容许一门才能悟入。
为什么要开那么多门?每一个人根性不相同,喜欢从哪个门入,门门都能入得进
来。最怕的是搞两门、三门,你自己怀疑这一门不行,那一门大概还可以,那就
糟糕。一悟一切悟,这是绝对正确的。譬如我们讲堂,四周围开十个门,无论从
哪一个门进来,进来之后等于都进
来了,一切都悟入,随便从哪一个门进来都一样。如果同时走两个门,
你能进得来吗?
  古来的大德最初学得很多,到后来都放弃,只留一门,他悟入了。
为什么最初学很多?最初不了解,在摸路、在探索,到最后一门深入,
这才能成就。我自己过去也是如此,虽然有个好老师指导,自己还是摸索二十年
,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才把一切经论舍掉,晓得搞
这些东西决定害了自己,所以在一切法门里面选一门。我选念佛法门,
为什么选这个法门?当年李老师劝我修念佛法门,我也念过《印光大
师文钞》,我对他很赞叹,也信,但是不是真信。不是真信就不肯真修,
还要搞别的大经大论,到以后发现这是真的,一切法门里面念佛法门
确实高明。怎么发现的?在《华严经》上发现的。如果不读《华严》,
不讲《华严》,我对于净土不能产生真正的信心。华严会上,普贤菩萨
与文殊菩萨也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善财童子修的也是
念佛法门;《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在华严会
上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对于净土才产生真正的信心,这才把所有经论舍掉,专
门讲净土法门。
  一门深入,其它的经论可不可以看?可以看,可以听,要把力量会归在一门
上。这一门是主修,与这一门有关系的可以参考,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到处去
听,到处去请教,但是都是充实这一门,真正是一门深入;帮助深入,这个可以
。如果一听心就动摇,那不能听,没有资格听。譬如学净土,佛念得已经不错,
听禅师讲禅,不错!也
去参禅,那就坏了,那就没有资格去听。听了,把禅的道理帮助念佛,
这就对;藉它的道理帮助念佛,帮助达到理一心不乱,提高自己境界,
决定不参禅,这才对。无论什么法门,全都帮助念佛法门,这样才能入得深,才
能够悟得透彻。今天想学这个,明天想学那个,一辈子都不能成就。
  从体上用功夫属于性宗,无论是性体或者是质体,都是属于空宗,
一个是当体即空,一个是分析空。相上下手的则是有宗,别相就是在相上用功夫

  ﹁相﹂是讲﹁现象﹂。相是﹁暂起幻有﹂,是暂时现起,是假有不
是真有,你要是把这东西当作真有,就看错了!晓得是假有,假有可以享受,不
可以执着,享受就得乐,执着就有苦。受用是对的,决定不执着,才能做到受用
自在。为什么不执着?因为它是假的。假的怎
么可以受用?那我要问你,你们常常看戏,戏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
假的,为什么你要看?看得很开心。这不是受用吗?戏里头这些人物事情,你并
没有把它当真,所以你不烦恼,看了很快乐。人生就是在演戏,都是假戏!你要
是不当真,怎么会不快乐?你要是当真,那一天到晚就生气了,你就不快乐。这
个地球一切森罗万象都是假的,就好像戏台上表演一样,一下就过去了,你要是
把它当真,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迷惑颠
倒。明白﹁相﹂是﹁暂起幻有﹂,人生就有乐趣。知道这一切是假相,
千万不能当真,在这里面成就自己的定慧;如果你当真,成就你自己的惑业苦报
。可见得观念差一点点,结果就不相同。观念一错就迷,就把暂起幻有的假相当
作真的,他就迷惑、造业、受报。所以佛菩萨在九法界、在六道里面,游戏神通
,自在!真正快乐!他这个自在快乐从哪里得来?就是晓得一切都是假的,他一
样也不执着,一切受用现成,一切受用自在。
  底下是比喻。﹁氢氧化水﹂:水是假的,不是真的,是氢氧化合物。
﹁土石积山﹂:山也是假的,不过是土石堆砌起来的而已,把土石拿掉
就没有山,可见得山不是真的。这是比喻所有的现象都不是真实的,都是暂时而
有的。
  《法华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两句话不好懂,
这两句话说的是真相。这两句话就是说世间一切法不生不灭,入了这
个境界,就是证得无生法忍。譬如这间房子把它盖好,这个房屋生了;
拆掉,这个房屋灭了,它是有生有灭。为什么有生有灭?因为你着了相,着了这
个假相,觉得这个假相有生有灭。而觉悟的人,他没有着这个假相,他只看到砖
头瓦块,堆起来是砖头瓦块,拆掉之后还是砖
头瓦块;不生不灭,他看到的是不生不灭。《法华经》里面讲,﹁是法
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是实相、真实相;其它一切组合是幻相、假
相。既然是假的,哪有生灭可言?本来不生,什么时候有灭?这个意思更深一层
了。虽然现的是假相,假相有作用,起相它就有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的作
用认识清楚。
  ﹁用﹂是﹁力量﹂,﹁能变现状﹂;力就是能变化。﹁水与气冰,功
各不同﹂,水在零度之下结成冰,温度加高变成水蒸气,它是一个东西
三种形态,三种相不一样,气体、液体、固体;相不一样,作用就不
相同。蒸气可以推动火车、推动轮船,可以把它当作动力来利用;水,
渴了可以解渴,水蒸气不能解渴;冰块它可以有障碍,水蒸气没有障
碍。﹁相﹂不相同,作用也就有变化,各有各的作用。总起来讲,就能
够看出来,佛法里面讲﹁万法无常﹂,一切法确实是无常的,无常里面
你要想求得一个天长地久,那是痴人说梦,没有那回事情。
  这是教我们,对于任何一法都要从体相用三方面观察。三方面观察到了,才
真正觉悟—万法皆空、万法无常、缘生无性,佛法里面常常讲的这三句,你就真
正明白,真正开悟了。悟入就是智慧,智慧能断烦恼、能破无明,就能帮助你离
苦得乐。
丙、生起三由
  体相用里面,特别从相上下手,研究差别的现象怎么来的?﹁生
起三由﹂:现象的发生有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就是﹁因、缘、果﹂。
这一段就是体相用三分里面﹁相﹂的批注,就是对于相的深入观察;它有因、有
缘、有结果,结果就是这个相(幻相)形成。
  佛法里面平常讲因果,把当中﹁缘﹂省略了。因如果没有缘,不会结果,一
定要有缘才会结果。佛法的修证,或者再讲浅一点,改造命运,可能吗?可能。
有什么理论依据?就是依据缘。因已经造了,没有法子,不能改,可是因要是没
有缘不能结果,如果你能把缘控制住,就能控制结果。我过去造恶因,晓得恶因
一定会感恶果,但是没有缘,它不会结果。我把缘控制,不让它有缘,虽有恶因
,它不会结
果。我造善因,想得善果,我把善因再加上善缘,善的果报一定现前。
佛法讲改造命运,理论依据就在缘上。所以佛法不讲因生法,讲缘生法,特别强
调缘。
  ﹁因﹂,是﹁动机﹂、是﹁造作﹂,这两种都是亲因缘。在佛学术语
里面讲,这个因是种子(唯识论上称动机为种子)、是现行。种子就是习气,我
们每一个人阿赖耶识里面,都含藏有十法界的习气,佛、菩萨、声闻、缘觉、天
、人、修罗、饿鬼、地狱、畜生都有。十法界的种子统统具足,种子具足就是因
具足,十法界无论哪一界的果报都有可能,你要到哪一道就看缘。人能不能成佛
?当然能成佛。为什么
能成佛?因为你有佛的种子,你有成佛的因。你现在为什么不能成佛?
你没有成佛的缘,你缺少助缘,所以你不能成就,道理在此地。
  ﹁造作﹂就是现行,就是我们现前一切造作,这个造作又在阿赖耶识里落下
种子,所以现行也是亲因缘。因,有过去跟现在;动机是讲过去的因,造作是现
在的因。现行,一现九隐。我们不是十法界的种子都有吗?现在我们得的是人身
,在十法界里面我们是人法界这一个种子现行,其它九法界的种子在,并没有消
失,但是它不起作用。一个法界现,九个法界隐;九个法界不现,只现这一个法
界。这种情形就叫做业报身,业报。如果能把业报转变成智慧,那就得大自在。
怎么自在法?就可以同时在十法界都现身,像那些佛与大菩萨无时无处不现身,
我们讲分身,得自在了。可惜我们现在没能做到,真正能
做到,那就像我们念《华严经》、念《梵网经》:﹁千百亿化身﹂,这多
自在!就不会感觉到很苦,分身无术。﹁因﹂是亲因缘,是最主要的一
个因素。
  ﹁缘﹂,就是讲机会。缘里面包括有三种。第一种是﹁所缘缘﹂:
就是所缘之缘,所缘就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今天念佛,希望成佛,希望成无上
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我们所缘的。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
觉?你现在所缘的不只这一样,好多好多,还有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都是你所缘
的。比较起来,恐怕名闻利养所缘的心还特别强,求无上菩提的心只用个一分、
两分而已,不甚强烈,心里是希望,现在不得到还不要紧,还不想急着得到,所
以菩提这个
所缘缘的缘力量薄弱。但是你对于烦恼的所缘缘很浓厚,缘贪瞋痴慢,
这个力量太强了。无上菩提跟贪瞋痴慢,你阿赖耶识的种子都具足,但是你现在
想要无上菩提的心念不强,在时间上来讲很短暂。现在在讲堂里面心里想,我要
求无上菩提,下了课马上就求贪瞋痴慢去了,这不行。一天二十四小时,想到无
上菩提只有几分钟,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到贪瞋痴慢几十个钟点,那怎么行?当然贪瞋痴慢作主,
因为它的时间太长,力量太强大了。
  所缘缘非常的重要,就是你有了期望。有期望,还得要一个重要
的因素,就是﹁无间缘﹂;无间缘是你这个期望不能间断。我们对于无
上菩提常常间断,所以不能成就;不是不想成佛,成佛这个念头常常会被打断。
就拿念佛来说,不是不想念佛,佛号常常间断,不能够二六时中相续不断,没有
这个条件,纵然想念佛也是空的。可是你的贪瞋痴慢是从来不间断,所以你想想
,后来有什么果报?这是成败关键的所在。
  亲因缘(因)、所缘缘、无间缘都是自己本身具备的,外面的条
件就是﹁增上缘﹂。诸佛菩萨帮助我们,是属于增上缘。亲因缘是每个
人具足的。所缘缘跟无间缘如果自己不具足,佛菩萨帮不上忙;你自己真正具足
这两个条件,佛菩萨就帮上忙。我们现在,佛法里头这两种缘有,但是不足;烦
恼习气,这两种缘很具足。外面境界,你六根一接触就起贪心,就起瞋恚心,因
为因缘具足。外面境界帮助你贪、帮助你愚痴、帮助你瞋恚、帮助你造业,这是
增上缘,都帮上忙。佛菩萨帮不上忙,因为你所缘缘跟无间缘力量不足,太薄弱

  因加上缘,后面就有﹁果报﹂,果报是﹁结成、起相﹂。经论上告
诉我们,一切法可以归纳为色、心两大类。心法(包括一切心理现象),
一定要具足四种缘才会起相,那就是亲因缘(因)、所缘缘、无间缘、
增上缘。如果是色法,就是讲物质,植物与矿物,不需要所缘缘跟无间缘,它只
要两种:一个是亲因缘,一个是增上缘,它就结果。
  下面是以植物来作比喻。植物只有两种缘,不具足四缘。﹁如种下
地﹂:种是种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瓜来说,瓜子是它的亲因缘,
这是长成瓜最重要的一个条件。瓜子能不能结成瓜?它必须得到缘,如果得不到
缘,不会结成瓜。我们把瓜子装在玻璃瓶里,装上一百年它也不会长成瓜,那就
是缘不具足,虽有种子而没有缘。它的增上缘
﹁如日水肥﹂,要土壤、肥料、水分、阳光,这些条件具足,它一定能
长得很好,才能成熟,才能结果。﹁常暂不同﹂:种子成长时间长短不
一样。瓜,三、四个月就长成,就结果,桃李树要三年才能结果,这
就是时间有长短不一样。增上缘有﹁强弱之判﹂,土壤有种种不相同,
质地不一样,阳光充不充足,水分够不够,对于它的生长有密切关系,
所以结果﹁迟早有时﹂。同一棵树,每一个枝条它所得的增上缘都不一
样,有的偏在阳光那边,它的花开得好,果实先熟;背着阳光这边,它结的果就
比较小,它熟得比较晚。这全是缘的充足与否,所以果报不相同。
  如果是在有情众生(动物),除增上缘之外,所缘缘跟无间缘是决定的因素
。这就是在别相上给我们透出一点修学的消息,让我们在这下功夫。人生如是,
不出因果定律,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必定得恶报;因是自己造的,果报当然要
自己受。我们一切的际遇,自作自受,不能够怨天尤人;怨天尤人自己又造重罪
了,后来的苦报,那是不堪想象。转业的方法,就是控制缘;缘要是控制住,境
界就转变,果报就转了。
  末后两句:﹁有因同果异,有果同因异。﹂这也是普遍所见到的现
象,特别是在有情分上,无情不会,无情是种瓜一定得瓜,瓜不会长成豆,稻的
种子也不会结成瓜,可是在有情分上就不一样。譬如你们同学在一个班上念书,
同一个学系,现在你们因相同;毕业之后到社
会上,各人有各人的事业,发展到最后不一定能相同,这是因同果异。
为什么会果异?缘不相同。每一个人的际遇不一样,将来在社会上,
种种因缘不相同。也有果同的,譬如政府里面的部长,都是部长阶级,
可说是果相同,但他因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部长并不是都念政治,并不
是都念同一个学校,这里头也是缘,可见得缘占决定的因素。所以佛法说缘生论
,要我们特别重视缘,缘能够改变因果。
  对于一切现象一定要懂得这样来观察,就不会迷惑。
丁、法有两端
  ﹁法有两端﹂:一切法不外乎﹁事﹂、﹁理﹂,事理是一不是二。﹁事﹂
是﹁迹象﹂、是﹁行动﹂,迹象就是现象,行动就是力用,就是三分里
面的相与用。相与用都是属于事,理是讲体,还是三分里面的理体、事相、事用
。事属于科学,理属于哲学,理事不二,圆融无碍。经典
里面﹁有时说理﹂,有些经论偏重在理论上,像《金刚经》、《百法明门
论》、《般若心经》,都是偏重在理上。读这些经典,明白这个道理,要
把这个理会归在事相上就有用处,从理要悟到事,这就圆融。﹁事成于
理﹂,一切事都有理论的依据。
  ﹁无理事不能通,不可滞事昧理﹂,这是很重要的求学态度。有一
些念佛的人心里想,念佛只要老实念佛就可以,何必还要研究这些教理?那就错
了,就滞事昧理。他不晓得,如果不懂得念佛的理论,这一句佛号念不好,念久
了没有感应,他觉得不灵,就懈怠、退转,一
定要懂得它的道理。所以佛说那一些偏重在理论上的经,有它的用意。
  ﹁理﹂是讲﹁义趣﹂,义就是道理,趣是讲它的趣向、归趣;这是
﹁解说﹂,讲堂里面的教学。﹁有时说事﹂,像《弥陀经》说的是事,《地
藏菩萨本愿经》也说的是事。在知识分子来说,凡是说理的经容易接
受,认为满有道理;说事的经不容易接受,认为都是迷信。﹁理依于事﹂,
理事是分不开的。
  一切经可以分为理事这两大类,讲理的经好讲,疑问少,讲得有兴趣;讲事
的经难讲,讲事的经一定要说出一番道理,这个事人家才会相信,这个不容易。
说理的经,一定要把理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能够显现出来,这个理才不致于
落空;理与事要相应。有理有事的
经也不少,像《华严经》,说理也说事,理事圆融,理事无碍,事事无
碍;这样的经是非常完整的经典,既不偏于理,也不偏于事。莲池大
师批注《弥陀经》,就是﹁有时说理﹂,这部经是说事,他就说理,他
要不说理,事没人相信,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正知正见;就怕把妄想当作理想,
这是误会。第二种是﹁听信妄谈﹂,这是误会的来源,道听途说,现在
也非常普遍。真正的佛法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凭自己的想象是想不出来的。
  下面用比喻来说明。﹁未见而言﹂,这个不可靠,这就是我假理想。
﹁见蛇为龙﹂,这是误会,发生错觉。﹁未究其理﹂,对这个理没有深入
究竟,只是粗粗的浅尝,就以为是如是。这三类﹁自非其真﹂。佛法许
可你研究,希望你研究,佛法不怕怀疑、不怕问,要破疑开悟。可是问,要问明
白人,如果问的那个人也是未见而言,或者未究其理,那就糟糕,你要是听信他
的话,误会就更深。现在佛教出的书、杂志,可以说太多太多,当然有些可以看
,有些看了会增长你的误会,这都
是要注意的。正是《楞严经》上所说:﹁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一般人无法辨别,以致产生许多误会。
丙、迷信属他
  佛法不迷信,佛法是正信。﹁迷信属他﹂,他迷佛不迷,这是说佛
以外都是迷信。什么是迷信?第一、﹁无谓有﹂:本来没有的事情,他
以为有,这是迷信。如﹁渴鹿阳焰﹂,阳焰是地上的一种气,远看好像
是水一样,大陆中原地带常见的现象;鹿是畜生,牠没有知识,口渴了想喝水,
看到阳焰以为是水,阳焰就在牠面前不多远,可是走到前面,还在前面,永远也
找不到水。根本没有水,牠误会以为有水。这
是迷信,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第二、﹁有谓无﹂:确实是有,但是他
认为没有。﹁近视斥星﹂,这是比喻。近视的人没见过天上的星星,天
上有星星,他因为近视看不到。看到太阳,他承认有;月亮在满月的时候,那个
光也不小,大概是有;星星没有,他没见到。确实有的,
他不相信,他说没有,这也是一种迷信。第三、﹁偏陋执﹂:偏是偏见,
陋执是执着;偏见的固执。往往见事情只见一边,见事、见理都不圆
满,他坚固执着一端,这也是迷信。举个比喻,﹁轿付前价﹂。从前有
钱的人出门坐轿子,轿子是两个人抬的,抬到目的地,他付钱给前面
的人,后头的人来问他要钱,他不给,他说:﹁我只看到他抬我,没有
看到你。﹂这就是固执,他没有看到后面抬轿的人,他就不给他钱。这是举比喻
来说,这些都是迷信。
  从前编这个表的时候,是破除迷信,消除对于佛法这种误会,是
劝我们学佛。现在我在此地讲,意思跟以前不一样。现在你们入门了,
进到佛门来,还有迷信;这个迷信若不破除,对于你修学是一大障碍,
这个迷信的破除,比已往那个迷信破除更难。真如本性真有,一切万法当体皆空
,你不能认识清楚,迷信!你把这一切事相都认为是有,在这里面起心动念、得
失取舍,都是迷信。还有一种执着,修学先入为主造成了成见,这就是偏陋执。
法门无量无边,我们以什么样的慧眼去选择,使我们这一生短短几十年真正有成
就?那是要正信,迷信是做不到的。迷信的人纵然学佛,一生往往空过。李老师
说:台中莲社莲友二十万人,真正能往生恐怕三、四个而已,不容易!原因在哪
里?迷信,不是正信。
  ﹁正信属佛﹂。佛经是世尊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不是
从心意识里流出来的,所以完全是现量的境界。底下讲:﹁现量﹂、﹁比
量﹂、﹁圣言量﹂,这是讲佛说法的善巧。其实佛的境界,完全是现量,
没有比量;菩萨以下的说法就要用三量。而菩萨当中,见了性的菩萨,
大多数也是现量;没有见性的菩萨,尤其是像我们现在在凡夫位,我
们看佛法、讨论佛法,是要根据这三个条件。﹁现量﹂是眼前的事实道
理,大家都承认的,为一般人公认的。﹁比量﹂是正确的推理,也能够
为大家所公认的;例如见烟知火,推理得之。﹁圣言量﹂:这个理太高
深了,不是现前境界,也没有办法用比量来推测,那只有引用佛菩萨的教诫;佛
菩萨是圣人,不会妄语、不会欺骗我们,所以我们相信佛菩萨的圣言。
  可是这三量,一定要有理智加以辨别。无论在中国、在外国,我常常听说,
某个人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某个人是释迦牟尼佛化身来的,又是这个菩萨、那
个菩萨,好多好多!你一听,赶快去亲近他。给诸位说,这决定是胡造谣言,骗
那些愚痴、没有知识、迷信的人。你要是跟他去,就是愚痴、无知、迷信的人。
佛菩萨会不会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会。经典上说得很清楚,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
,绝对不会暴露身分,如果身分暴露,他马上就走。中国古代有很多例子,身分
一露,马上就走,那是真的;他要是不走,决定是假的不是真的。
  以前章嘉大师告诉我,满清亡国就是亡在扶鸾,因为慈禧太后与王公大臣都
相信这一套,国家大策谁也不敢拿主意,怎么办?扶鸾,
完全听命于鬼神,所以满清亡国。《左传》云:﹁国将亡,听于神;国
将兴,听于民。﹂听命于鬼神、妖魔鬼怪,国家将亡;如果能听老百姓的意见,
这个国家一定兴旺。
  学佛的人怎么可以听信鬼神?佛是教我们信自己的自性。佛教导我们修自己
的清净心,三皈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修这个才能成就。佛来了
,我给他磕头作揖,求他赐予我什么,都是假
的。他给你摩个顶,你就开智慧?我不相信!假如他摩个顶就开智慧,
佛大慈大悲,一天到晚伸出千手摩一下大家的头顶,不都开智慧了,你还要修个
什么?不要修了!迷信,千万不要被人骗了。佛法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是理
智的,不是迷惑颠倒的。经典里面佛摩顶表示一种安慰、亲切的意思,大人对小
孩摩顶表示爱护,千万不要搞错。
  佛门里确实存在严重的迷信,尤其是密宗这些神咒。神咒在从前
是非常灵验,呼风唤雨,役使鬼神,《高僧传》里记载这些神僧确实有
这个能力。我学佛这么多年,我不念咒,我怀疑念咒不灵。咒是佛菩萨或鬼神的
言语,必须要口传;把它翻成中国字,照这个字去念,他听不懂,我不相信他能
听懂。你不懂,他也不懂,白念了。西藏喇嘛
来传授,靠得住吗?我不相信,因为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现在三千年,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千年来一个传一个,音早就变了,而且每一个人还带着地方的方言,
所以传到三千年后的今天,我不相信这个咒子会灵验。这些东西很迷人的,因为
人都好奇,都喜欢自己有点神通,别人所没有的,去学。李老师过去在大陆上,
也像你们一样很好奇,他学东西认真,修学的态度确实是令人敬佩。他告诉我,
他学了二百多个咒,而且都是跟西藏、西康这些活佛大喇嘛学的,学了八年,因
为不灵,放弃了。有一次他在讲堂跟我们讲,他在密法里学过隐身咒,这咒一念
别人就看不见。他把这个咒子一念,看见没有?我们都看见他了。不行!这太难
了。以后他遇到印光法师,跟印光法师学念佛法门;他今天得成就,
是从念佛法门成就的。他学过八年的密不灵,参过八年的禅没有得定,
所以他说:走了好多冤枉路!
  佛陀教我们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依义不依语﹂,
不执着言说、文字,要体会经典里所讲的道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与真如本性相应的是了义;讲世间祸福吉凶的是不了义,那是小道,
没有办法超越生死轮回,只能得一点人天福报。﹁依智不依识﹂,智是
智慧、理智,识是感情,要理智不要依感情,这非常重要。
丁、消极两属
  有人说学佛是消极,李老师告诉我们:消极彼此都有,他说我们消极,他自
己又何尝积极?
  ﹁善消极属于他﹂,那些人说学佛的人消极,他自己对于善事不肯
做,不肯做就是消极。﹁进德修业,济困扶危,为众牺牲﹂,这都是好
事,他不肯做,可见得他消极。﹁恶消极属于佛﹂,学佛的人也消极,
哪些地方消极?﹁纵欲享受,营私害公,争名夺利﹂,学佛人都不要,
这消极。他看到我们这一些方面是消极,好像在社会上没有进取心,
不跟人争名夺利。﹁恶积极属于他﹂:﹁身杀盗淫﹂,﹁口四种恶﹂就是妄
语、两舌、恶口、绮语,﹁意贪瞋痴﹂,这是十恶业。世间人积极在造,
这是恶的积极。
  ﹁善积极属于佛﹂—﹁离欲出家,庄严地狱,不舍一人,带果行
因﹂,这是积极到极处。﹁离欲出家﹂,我们看到这一条,学佛要不要出
家?学佛一定要出家,不出家决定不行;家是累赘,是烦恼的根源。可是这个家
,不是家庭之家,那个家出了没用处;你出了自己的家,
到寺庙变成大家,小家换成大家,更糟糕了!出什么家?出五欲之家—
财、色、名、食、睡,离开五欲就是出家;出三界之家,出生死之家。
  出家有四种。一、﹁身在家心出家﹂:大乘菩萨居士是心出身不出。
你现在有家庭,身在家庭,心超越了,这是真出家。二、﹁身出心不出﹂:
如果身出家,住在寺庙里,心还是贪图世间名闻利养,那就糟糕了。
三、﹁身心俱出﹂:就是我们现在讲出家人,这是非常难得。可是这是
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决不是说剃了头、受了戒,就是出家;家是出了
没错,出了家以后多半都入了魔王的圈套。出了家之后很容易堕地狱,
为什么?出家之后,把佛教的形象败坏,这个罪多大,不得了!出家众是代表佛
陀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是代佛住持佛法,教化众生,如
果没有把这个责任肩负起,没有把这个事情做好,护法神不会饶恕你。
出家好不好?当然好。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把这个责任真正肩负起来,尽心尽
力去做,福报非常之大,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如果没做好,就非常的麻烦,罪
过无量无边。因此,出家这个事情不能劝,真正明理之后,他自己发心。四、﹁
身心俱不出家﹂。
  从前出家不像现在这么容易,以前是经过帝王的考试。出家除了
要考进士课程之外,还要考三藏经典,所以出家人为社会大众所尊敬。
考试及格,皇帝发给文凭准许你出家,这文凭就是﹁度牒﹂。皇帝发度
牒给你,就是承认你有资格做他的老师、有资格做全国老百姓的老师,
所以度牒决不是轻易发的。从前出家人有这么高的素质,才能够将如来正法流传
到今天。所以一定要晓得出家的意义,真正发心出家弘法利生,是无量无边的功
德。
  ﹁庄严地狱﹂:地狱是没人愿意去的,菩萨愿意去。我不入地狱,
谁入地狱?入地狱救度那些苦难的众生。到地狱里面说法度众生,这
是庄严地狱。﹁不舍一人﹂:一个人发心,度你一个,多人发心,度多
人,一个人都不舍弃。﹁带果行因﹂:这就是倒驾慈航。他圆满菩提成
了佛,退居到菩萨地位上,还是念念不舍众生。因就是菩萨道,从如
来果位上,再退回菩萨地位来教化众生。像我们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
他早就成佛,在西方极乐世界他是等觉菩萨的地位,在华严会上他是
第七回向的地位,在楞严会上他是圆教初住的地位,这都是带果行因。
肯贬低自己的地位来帮助众生,这是积极。
戊、他尚神权
  神权在佛法里决定没有。佛法相信有神,譬如此地讲的天帝、神鬼,佛法相
信祂确实有。可是祂也是凡夫,祂的福报比人大,也有一点小神通,不足以信畏
。所以佛法对鬼神,跟孔子一样,敬而远之。我们对祂尊敬,可不能学祂,学祂
就错误。一般宗教认为﹁天帝﹂是
﹁造物主﹂。前天,有两位美国人提到上帝是造物主,问我看法如何?
我说我同意,上帝这个造物主造天堂就像华盛顿造美国,像孙中山先生造中华民
国,这个意思、这个看法就对了。如果你说这一切万物都是祂一个一个做出来的
,那祂太无聊了,做出这个干什么?做出之后又不听话,又要背叛祂,那祂就太
颠倒了。所以造物主这个概念要搞
清楚。真正造物,佛法讲是﹁心﹂,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就好
像我们作梦,梦中境界是我们心造的。宇宙森罗万象、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
真如本性变现之物。天主教这些年来开放,现在他们讲上帝意思不一样了,他说
上帝就是佛教讲的真如本性。这就是尽量吸收佛教的教义,改变他们的思想,充
实他们的教义;因为科学越发达,它的教义有很多的困难。
  ﹁神鬼司赏罚﹂:像我们讲十殿阎王,他是不是真管?也得有因缘。
譬如刑警队管惩罚,你不犯罪,他不敢加给你刑罚,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犯罪他才能判你罪。由此
可知,善恶还是自己做的,他在当中得其便,他有这个权势;你做善,他赏你;
你造恶,他惩罚你;你善恶都不做,他对你一
点办法都没有。﹁神﹂是鬼道里面的官吏而已,城隍是鬼道里的县市长,
土地公就是鬼道里的乡镇长、邻里长,就是这一类的,管的是鬼,是鬼里面有福
德、有地位的,他退休后跟普通的鬼没有两样。所以对鬼
神决定不能迷信。﹁伪教﹂:像过去白莲教之类,不是正统的宗教,假
借神仙这些名义驾乩扶鸾。这都是崇尚神权,一切听命于神。受这些鬼神摆布,
这是愚痴。
  他尚神权,佛法与这个恰恰相反,﹁佛尚自权﹂。底下是简单说明,
﹁万法心造,自转因果,唯我独尊﹂。释迦牟尼佛出生时所示现的相,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有些外教的人看到这一段经文很不舒服,他
说佛教未免太自尊自大,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那其余的人都瞧不起了?
这是莫大的误会。这个﹁我﹂不是指我这个人身,这个我是指自性,指真如本性
。这个我是讲真我不是假我,是指大我不是指小我,小我有什么好尊贵的?这是
一定要搞清楚。唯有真性独尊,因为真性能现万法。在唯识里面排在第一位,唯
我独尊的是第八识,因为第八识以下都是第八识变的,第八识是能变,其余是所
变,能变是尊;可是第
八识比起真如本性,那又要差一截。真性才是真我,才是真正的独尊。
己、忽略现实属他
  ﹁忽略现实属他﹂:佛法是最讲现实,绝对不会忽略现实。底下有
几个比喻。现实,一个是﹁所求﹂,一个是﹁所得﹂。所求的,举了个
比喻,﹁刀头舐蜜﹂;蜂蜜是甜的,但是这个蜜是涂在刀刃上,你要是
舌头去舐,甜味是尝到,可是舌头也去了一半。这是忽略现实。所得
的,是﹁昧机畏果﹂,昧着良心得到以上所求的,可是心不安,怕果报。
底下一个假设的比喻,﹁火烘牡丹﹂。牡丹花开得很美,称为富贵花,
火烘牡丹,确实有这个事情。唐朝武则天时代,有一些人想讨好皇帝,
把牡丹放到温室培养,牡丹开花大概是在三月间,如果正月初一就能看到牡丹花
这是吉事;他们就用人工的方法培养,使它在正月开花。但是这个花只开一次,
如果让它自然生长,年年都开花;人工的方法逼它提前开花,它只开一次,以后
不会再开花。这是忽略现实。
  ﹁始终真乐属佛﹂:﹁四正勤法﹂,是最讲求现实的;正是正当,勤
是精进。已经有的恶,从今天起把它断掉;还没有起的恶念,决定不起;已经行
的善,要让这个善增长;没有行的善,要赶快发心去修;
这是四正勤。﹁知果畏因﹂:对于因缘果报的道理,认识得很清楚、很
透彻,所以他造因非常谨慎。﹁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身心充满种种
功德、法喜,这是真乐,这才是现实。怎么可以说学佛的人忽略现实呢?
庚、不合科学属他
  ﹁不合科学属他﹂,这里提出几个问题。﹁人生何为﹂:我们到这个
世间来干什么的?答不上来,这是迷惑。﹁宇宙何关﹂:宇宙、社会、
一切人事,与我们有什么关系?有人说没有关系,说有关也是说得不
恳切,这就是﹁颠倒﹂,不得事实。﹁佛学为何﹂:佛学是什么?他﹁未
见﹂,不明了佛学是什么。每一个问题有正确的答案,这是科学。﹁统
系属佛﹂:统系就是科学的精神,佛法是有系统的学术。底下也正是解
答这三个问题。
  ﹁人生酬业﹂:这个答案非常正确。你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你过
去世造业,这个时候来酬偿业报。佛经里说,子女跟父母是四种因缘—报恩、报
怨、讨债、还债,没有这四种因缘不会来。人与人之间也是这四桩事情,看到那
个人不顺眼,那是报怨;看到那个人很喜欢,这是报恩。这里头也有讨债、还债
的,都有这些关系,比较少;父母兄弟一家人,债务就比较多一点,麻烦一点。
所以,人生就是为了这事情来的。这是认识人生。
  ﹁真妄觉迷﹂:这是讲认识宇宙。真的是本性,妄的是现象。你要
是觉悟,就是真的不变随缘,这就是佛,他不变,能一切随缘,自在!
这是觉悟到真的,我们讲无上正等正觉。菩萨虽然觉,妄没断;菩萨
称为﹁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他情没断。菩萨随缘不变,菩萨在
随缘当中学不变,随缘当中学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所以佛、菩萨是觉,凡夫跟
罗汉是迷。阿罗汉对于妄相不迷,他真性迷,所以阿罗汉没见性;他的态度是不
变不随缘,阿罗汉住在第九定中,大定当中,他不随缘、不度众生。凡夫真妄皆
迷,随缘随着变。我用不变随缘这四句来解释真妄觉迷,诸位要细细体会。
  佛学为何?﹁万法归一﹂,这是真理所归。这个一不是数字。迷人
看到这个一,还要问一下﹁一归何处﹂?觉悟的人看到这个一,什么都没有,立
即销融,就会归自性;一就是自性,就是﹁不可思、不可
议﹂,不可用心思惟想象。如果你还有一个﹁一﹂的概念,没有见性,
因为那个一就是障碍,这个念头就是无明、就是障碍。
  许许多多的误会必须排除,尤其在现前这个世间,奇奇怪怪的说法太多,我
们要小心要谨慎。学佛最好是亲近一个善知识,不要找太多,亲近多了增长知见
、增加疑惑,不能够坚定信心。古人的好处,他只亲近一个老师,他只走动一个
道场,他什么都一,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就入门。
佛学十四讲第四讲
人生当前之所受(观受是苦)
           苦
        身     实
           乐

           忧     所苦暂停暂去
甲、领受种类  心     虚  
           喜     所乐不止仍苦

        身
           舍
        心
            生
            老     内之(内)不净
            病
        苦苦  死     后之(后)轮回不停
            爱别离
乙、苦果略举      怨憎会   外之(外)天灾人祸
            求不得
            五阴炽盛
        坏苦  万法无常
        行苦  剎那生灭
        欲    苦苦

丙、三界统苦  色    坏苦

        无色   行苦




          解苦妄作复造苦因

丁、受苦益起颠倒            喻如扬汤止沸

          加苦续苦无有已时

第四讲  人生当前之所受(观受是苦)
  第四讲与第五讲是第一讲里的人生观,第六讲与第七讲是第一讲
里的宇宙观。这一讲的题目﹁人生当前之所受﹂,这是我们应该要觉悟
的。我们所受的,﹁观受是苦﹂,一观照,我们所受没有别的,苦而已。
只有苦没有乐,这是真话。但是诸位要记住,这个苦受是暂时的,不
是永恒的,迷了才有苦受,悟了就没有。底下举五大类—苦、乐、忧、
喜、舍,迷的人才有,悟的人没有,悟的人有真乐。苦乐忧喜舍都离开才是真乐
,才是真自在。
甲、领受种类
  ﹁领受种类﹂:领是领纳,受是感受;人生当前之所受,佛法里把
它分类,分成身心两方面来说。身有两大类,有﹁苦﹂、有﹁乐﹂;心
有﹁忧﹂、有﹁喜﹂;如果苦乐忧喜都没有,就叫做﹁舍﹂。舍受很好,
但是它太短暂,不能够长久维持;如果长久维持就叫做定,短暂的叫做舍受。
  底下有个说明,你看线条划的。﹁实﹂:身的苦受、心的忧受,这
是实在的。只是说实在的,并不是真的;这个实不当作真实讲,就是
它是实有其事,它是实有的。﹁虚﹂:你感觉到这个身有乐受、心有欢
喜,或者有舍受,这都不是真的,这是假的,是你的错觉。为什么是
假的?下面是说明。﹁所苦暂停暂去﹂:苦暂时的离开,你就觉得很快
乐。譬如,饥饿之苦是实在的,过几个钟点你吃一餐很乐,吃一餐等于吃药,这
病苦要吃药,吃了很舒服;再过几个钟点又要吃一餐,一天不吃就饿得很苦,两
天、三天不吃就饿得更苦。你就晓得人一身的
毛病!这个虚实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挨打很苦,鞭子打上一鞭很痛,
打上十鞭、二十鞭痛上加痛,这是苦,苦不会变成乐,这个苦就是实
在的。﹁所乐不止仍苦﹂:乐会变成苦,比如说吃东西,吃得很舒服、
很好吃,吃得很快乐,一餐给你吃二十碗、三十碗,你就叫苦连天。你们年轻人
跳舞很快乐,连续跳七天七夜,你就叫苦连天。乐会变成苦,可见得乐是假的,
不是真的;苦不会变成乐,苦是实在的。我们所受的,的的确确是苦。天冷了,
你有衣服穿,觉得很自在;没有衣服穿,看你苦不苦?我们现前享受的,只有苦
没有乐。我们受苦是真的,享乐是假的,这是一定要认识清楚的。
  下面几段都是佛在经典里所说。
乙、苦果略举
  ﹁苦果略举﹂,这是略说。苦果,经论里一般分为三类,称为三苦。
第一种是﹁苦苦﹂,这两个字,上面是动词,下面是名词。第二种是﹁坏
苦﹂,第三种是﹁行苦﹂。一切六道众生都不能避免三苦。﹁苦苦﹂又叫
做八苦,在人间上自帝王下至乞丐,任何人都不能避免八苦。
  第一、﹁生苦﹂:出生的时候苦。这个苦,佛在经上说得很清楚,
形容入胎、坐胎、出生简直跟地狱一样,胎狱之苦。我们人很健忘,早已把这个
苦忘掉。可是如果细心的话,也能够体会到一些。人在欢喜快乐的时候会笑,痛
苦的时候会哭,你看哪一个小孩一出生满面笑容?没有看到过;小孩子都哭,可
见得痛苦。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生
苦不假,是真的。第二、﹁老苦﹂:你们诸位想想能避免吗?老年人的
痛苦凄惨,处处都看得到。所以年轻人要多帮助老年人,多照顾安慰老人,到你
年老的时候就有年轻人来照顾你、伺候你。为什么?你过去种的因,它后面有果
报。现在要是看到老年人就讨厌,你要晓得过
不久你就老了,一般人也会讨厌你。因缘果报丝毫不爽。第三、﹁病苦﹂:
一般人都有害病的经验,生病是很不好受的。第四、﹁死苦﹂:佛在经
典里有一个形容,人死的时候好比生龟脱壳。活的乌龟把它的壳剥下
来,想象而知,死苦比病苦不知道要痛苦多少倍。生老病死这四种苦,
是任何一个人不能够避免。只有极少数的修行人,有相当的功夫,能避免老病死
之苦;虽老,老而不衰,很自在!
  第五、﹁爱别离苦﹂:心爱的人、心爱的物常别离,不能够聚在一
起,常常让你牵肠挂肚,很痛苦。第六、﹁怨憎会苦﹂:冤家对头希望
一辈子不要见面,但是却天天碰头,天天让你生气。第七、﹁求不得苦﹂:
你多愿多求不能够称心如意。这三种苦每一个人都有,不分贫富贵贱,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所求,都有他的所愿,有求有愿就是苦的根源。佛法讲三解脱
门,解脱就是自在,三种自在之门—空、无相、无愿,你
就没有苦。万法皆空!一切相都不取不着,没有愿,什么愿望都没有,
自在!有愿就有苦。佛法里教我们发四弘誓愿,这是大愿、称性之愿,
心里可不能作意,可不能攀缘,攀缘就苦;佛法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
  第八、﹁五阴炽盛﹂:前面七种都是果报,五阴炽盛是因。为什么
会有前面这七种呢?五阴炽盛,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身
体是物质;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之身,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肉身所以你有苦受。﹁受﹂是
感受。﹁想﹂是想象、思虑。﹁行﹂是造作、迁流、生灭;念头不住的
生灭,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永远循环,不能够停止下来。﹁识﹂
是指阿赖耶识,佛法称神识,世俗称灵魂。受想行识是心,因为你有心,所以你
才有忧虑,你的身心才受苦。五阴像猛火一样烧得炽盛,增长烦恼,所以才有前
面这七种果报。
  生老病死这四种苦果是﹁内﹂,内就是身内的、本身的;爱别离、
怨憎会、求不得是身外的。﹁内之内不净﹂,这也是苦。观身不净,这
个身不清净,并不可爱。三天不洗澡,你看毛孔里流出来的是些什么
东西,就晓得里面干净不干净;身不是清净之物。﹁外之外﹂还有﹁天
灾人祸﹂,可见得苦实在是太多,这世间哪有乐?死后﹁后之后轮回不
停﹂,决不是死了就了断,没这回事情,死了就不得了!所以真正觉悟
的人决定不死,要求解脱,这是真正聪明人、真正觉悟人。死了是迷惑颠倒,再
一次来的时候比这一世更迷惑、更苦。
  欲界有六层天,他化自在天之下,都有这八苦。色界天没有七情
五欲,所以没有八苦,但是他有色身。色界天由禅定之浅深分为四级,
称为四禅天。诸位一定要明了,禅很好,你有本事断七情五欲吗?七情五欲断掉
,才不过是初禅而已,禅不容易!七情五欲不断,参的禅是野狐禅、口头禅而已
,你不会得禅定。色界、无色界天人没有瞋恚心,他伏住见思烦恼里的瞋恚。你
是个参禅人,人家说你几句、骂你几句,你还气好几天,一点功夫都没有,这确
实不容易。色界天的定
功有时间性,到时候这个定就失掉,失掉之后又要堕落,所以他有﹁坏
苦﹂。底下批注说﹁万法无常﹂,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到无色界天,
没有身体,没有色相,这是六道凡夫里最高明的。中国的老子体会到
这个境界,老子说:﹁我有大患,唯我有身。﹂我最大的忧患是有身体,
我有身体怎么自在呢?无色界天人没有身体,只有神识,所以没有苦
苦、坏苦,没有这个身受;但是他有﹁行苦﹂,行就是﹁剎那生灭﹂。
丙、三界统苦
  三界统统是苦,没有不苦的。在欲界里,这三种苦:苦苦、坏苦、
行苦,我们都有。我们现在活在这个世间有苦苦(八苦),死了之后身体四大分
散是坏苦。我们人从生到老不是一年一年的老,不是十年十年的老,是剎那剎那
老,青春不再!世间人唯一精进,一剎那都不肯停止的就是行苦,所以人生有什
么意思?从出生的那天就是一条直路往坟墓上走,一天比一天接近,从来也不肯
休息,这就是人生的道路。色界有两种苦:坏苦、行苦。无色界没有身体,色相
他不要了,是灵界、精神的世界,没有苦苦、坏苦,但是他有行苦;他还有微细
的念头剎那生灭,所以尚有寿命期限;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时间到还是要堕
落。
丁、受苦益起颠倒
  ﹁解苦妄作复造苦因﹂:他想解决痛苦,可是他迷惑颠倒,由于不
觉悟,所以想法作法都错,于是苦上加苦。解苦应当从因上解决,不要去造苦因
,才真正能够离开苦果;如果不断的继续造苦因,又想不
受苦报,没这个道理。﹁加苦续苦无有已时﹂:世间人所做的是增加苦、
继续苦,苦受永远没断。﹁喻如扬汤止沸﹂:这是举个比喻,水很热,
我们希望它温度凉一点,你把水拿来扬一扬,行吗?下面火烧得那么旺盛!聪明
人应该釜底抽薪,把火熄掉,温度自然就降低。不知道熄火,扬汤止沸没用处的

  这一讲概略的说明,我们当前所享受,除了苦之外没有乐。
佛学十四讲第五讲
人生三际之抉秘(十二因缘)
         过去   无明(缘)  (无始烦恼) 更从过去果来
         因缘   行 (因)  (善恶之业) 上溯过去无始
           识      (本识揽渧)
           名色     (识暖胚团)
         现在
           六入     (扶尘具形)
         苦果
甲、双重因果     触      (根摄境界)
           受      (苦乐舍感)
           爱(缘)   (因受生着)
         现在
           取(缘)   (因执追求)
         因缘
           有(因)   (业牵后有)
         未来   生      (倒识托胎) 更生未来惑业
         苦果   老死     (生后苦死) 下推未来无终
        十二重城(困在长狱之意)

乙、喻语

        十二轮 (轮回不停之意)
第五讲  人生三际之抉秘(十二因缘)
  这一讲告诉我们生死轮回的因由。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轮回是
不是真的?什么人主宰?这一讲是讨论这个问题。﹁人生﹂:人生就是
指自己,也泛指一切众生,可是主要还是说自家。这是第一表里面﹁人
生观﹂当中的﹁当前所造﹂,我们是当前造因,所以才有苦果。﹁三际﹂
是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抉秘﹂:秘是深秘的意思,很深的道理,
也是事实;佛为我们发掘出来,告诉我们这个事实的真相,这就是佛经里面所讲
的﹁十二因缘﹂。
甲、双重因果
  ﹁双重因果﹂:因果是绵延不断的,有过去的因缘就有现在的苦果,
有现在的因缘就有将来的苦果,所以十二因缘里面有三世,表里面列
得很清楚。﹁过去因缘﹂是过去世;﹁现在苦果﹂与﹁现在因缘﹂是现
在世,就是今世;﹁未来苦果﹂是未来世。过去还有过去,未来还有未
来,所以佛法研修的范围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修学内容之广泛、范围之博大
,确实世间任何的学术都没有办法跟它相比。
  我们先讲过去因缘。第一是﹁无明﹂,第二是﹁行﹂。无明是﹁缘﹂,
行是﹁因﹂。有因有缘,后面就结果,果报就是识、名色、六入、触、
受。最难懂的是无明,无明有两种:一种是根本,一种是枝末。此地是讲枝末无
明。
  无明是﹁无始烦恼﹂,就是无始劫以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十一岁的时候害了一场大病,病好了以后,人就变得像白痴一样痴痴呆呆的。
一场大病都能把从前的事情忘掉,何况坐胎这种大苦?所以前世的事情都忘掉,
都记不起来。可是有一种人能够知道前生的事情,他跟这个父母也有缘分,他没
有坐胎,他是夺胎。就是坐胎的人一出生就死
了,他见到这个情形,他的神识进去,把这个身体夺过来,代替了他。
换句话说,他没有经过十个月胎狱之苦,他是夺胎而来的,他对于前生的事情清
清楚楚。如果真正是投胎而来的,前生的事情一定不会记得。
  ﹁触﹂:就是出胎、出生,与外面境界接触。﹁根摄境界﹂:这是讲
出生,一出生就开始接触,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境界;从出生到老死,
这一生当中都接触。
  ﹁受﹂:触了之后,他就有感受。感受是什么?﹁苦乐舍感﹂,就
是前面讲的苦乐忧喜舍这些感受。婴儿只有触没有受,他还不懂得喜怒哀乐,不
晓得苦乐忧喜,天真!从前的小孩天真的时间保持得相当长,现在的小孩一两岁
就懂得人情事故,天真的时间缩短,苦乐忧喜舍的受延长;一两岁就有苦乐忧喜
舍,实在很可怜!菩萨行里面有修一个婴儿行,完全修天真,心里面没有人我是
非、没有苦乐忧喜舍,非常自在。从前的小孩十二岁以前不懂得人情事故,心里
面清净,不受境界的染污,只有触没有受。现在的小孩受的时间提前,两、三岁
的时候就有受;在从前,确实十二、三岁以后才会有这个受。
  识、名色、六入、触、受,这是现在世苦果,这些果报是过去世的因缘造成
的。可是我们在受果报的时候一定又不甘心,想种种方法要改进自己的享受,又
不知道正当的方法,所以又要造作。造作是现在因缘。
  ﹁现在因缘﹂分为三大类:第一是﹁爱﹂,第二是﹁取﹂,第三是
﹁有﹂。﹁爱﹂就是七情五欲的根本,它是缘,换句话说,爱就是无明。
﹁因受生着﹂:着是执着,着相了,你在感受时着相、取相。爱这个字
范围也很广大,如果顺自己的意思,称心如意,你就爱贪爱取;如果不合自己意
思,你就爱离,把它远离掉也是爱;爱意思很广,瞋恨也是爱。喜欢的,爱得到
;不喜欢的,爱远离;用一个爱字来代表,这就是起了分别执着。
  这一个无明还浅、还不太严重,才有分别而已,如果这个无明继
续增长,那就到第二个阶段﹁取﹂。取是﹁因执追求﹂,这就很严重,
必定要造业。这还算是缘,这个缘跟前面爱缘不相同。爱缘里面是动机;取这个
缘里面是造作,就是第二条所讲的行,取是有行动的。行动为什么不叫做因?因
为底下有结业,结业与来生神识去投胎关系更密切,所以它还是属于缘。这就是
对一切法取舍得失、一切的造作,都包括在这一条里面。
  既有造作当然就有业,造作就是业,就是阿赖耶识里又落下业习
种子。取就是造作、就是行,你造作善业,阿赖耶识里落下善的种子,
这个种子叫做﹁有﹂,有了种子。你造作恶业,阿赖耶识里落下恶的种
子。我们念一声佛号,阿赖耶识里有佛种子;念一声菩萨名号,阿赖耶识里有菩
萨种子;经典里面看到声闻、缘觉,就落到声闻、缘觉里面;一念慈悲喜舍是诸
天的种子;想到五戒十善伦常这些道理,觉得很欢喜,认为这是对的,人天种子
;起了贪心,饿鬼的种子;起了瞋恚心,地狱种子;对一切事情胡里胡涂,是非
利害不分,畜生种子。我们每天所造作的,十法界的种子统统都有。既然统统都
有,我们来生到哪里去投胎?当然最好的是作佛、作菩萨;也有人不愿意,有人
名利心很重,发心去作天王、国王。能不能我想这样,将来就能得到?
不行。为什么不行?业力主宰着你。﹁业牵后有﹂:后就是来世,来世
又有了身体,又要去投胎,又要去轮回,还是搞这么一套;六道之内全是业力主
宰。六道以外是愿力主宰,那就不一样;真的,想用什么身分就以什么身分出现
,想到哪里投胎就可以到哪里投胎,那是自在的。三界之外才行,三界之内没有
办法,全是业。
  业力,经上给我们说﹁强者先牵﹂,哪一种业的力量强大他先投胎。
十法界的业种我们统统都有,只看哪一个业力力量最大,它先起作用。
正因为这个道理,所以佛教导我们念佛,使一切造作当中,我们以念佛这个业力
最强最大,当然这一个业因先成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带业往生就是根据这个
道理。如果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那就不属于三界内的业力。念佛功夫没成就,没有能够达到一心不乱、
心不颠倒,带业往生还是业力(净业)去生的。八万四千法门中只有这个特别,
这个业力可以到佛法界里面去,其它法门都做不到,唯独净土法门占了这个便宜
。我们在三界之中是业力轮回,就凭业力也能往生,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
特别法门。其它法门里面没有,因为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必须要断惑
才能证真,连小乘都不例外,一定要断见思烦恼,就是此地这个无明,一定要把
它断掉才能够超越三界。净土法门称为难信之法,就难信在这个地方。因为三界
六道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怎么可能说是见思烦恼还在,你就能够超越三界,
在理上讲实在是讲不通。可是你要是想到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的
众生没有断见思烦恼,这就有点可信了。那里不断见思烦恼,这边也没有断见思
烦恼,当然可以去,境界相等。什么样条件去?十法界的业力要佛法界的业力强
,强者先牵,这么去往生的。何况阿弥陀佛又有愿力接引,给我们做增上缘。因
为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我们不晓得,太虚空这么广大,究竟到哪里去?阿弥陀佛
大慈大悲,他一定会来接引你、会来带路,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这是讲业力强的
先得这个果报。
  ﹁未来苦果﹂:这是来世。来世又有﹁生﹂,生是﹁倒识托胎﹂。你
的神识不迷惑颠倒,它就不会来投胎;一定是迷惑颠倒,它才去投胎。
﹁老死﹂是﹁生后苦死﹂。投了胎之后,又是识、名色、六入、触、受、
爱、取、有,搞这么一套,而终有老死,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寿命相当之长。可见得他的福报比我们人间的福报大得太多。他也
有五通,是报得,就是一生天上这五种神通都有。
  再往上一层是忉利天,福报就更大,寿命也更长,加一倍,他的寿命一千岁
,算法也不一样,我们人间一百年是忉利天的一天。如果在忉利天上,看我们地
球上众生很可怜,朝生暮死,早晨看他生,晚上就死了。水上蜉蝣是朝生暮死,
忉利天人看我们世间人,就像我们看水上蜉蝣一样,还在那里争名夺利搞个不休
,真可怜!愈往上去寿命是倍倍增加,非想非非想处天是最高的,寿命八万大劫
。这是天界类受略举。
  ﹁苦厄﹂:厄是灾难,他有苦。天上毕竟是乐多苦少,不是没有苦,
他有苦。﹁欲五衰﹂:欲界有五衰,欲界天人平常没有苦,天天享福,
可是到寿命快终了的时候,他有五种衰相出现,这个时候他感觉无比
的痛苦。天人不老,天人也不生病,但是天人会死。五衰相:一、﹁衣
垢﹂:天人的衣服不要裁缝,天衣无缝,不像我们的衣服要裁缝、要买
料子,他不要。天人想穿什么衣服,随心所欲变化而成,而且衣服干
干净净、一尘不染,不要洗。衣服不染灰尘,这是我们人间所没有的。
可是他福报享尽命快终时,衣服就会染上灰尘。天人一看到衣服有染
污,就晓得寿命将尽,这时候他恐怖、苦恼。二、﹁花萎﹂:天人喜欢
戴花,天人戴花冠,花都非常的鲜艳。他有福报的时候花不会枯;如
果花枯萎,他的福报就尽了。三、﹁身臭﹂:身上发出不好的气味,原
本天人身上有香气。有时候我们读经、看经、念佛,并没有供佛像、没有烧香,
可是闻到有香气。我刚刚学佛时,看经常常闻到很强烈的香气。请教老法师,告
诉我说,这是我们在读经、看经的时候,有天人在旁边,他很喜欢,到这儿来看
看,他身上放的香气。他的色相我
们看不到,他的香气我们可以闻到。天人身上有香气,如果香气没有,
臭气出来,他的寿命就快要终了。四、﹁腋汗﹂:两腋之间出汗。天人
平常不出汗,身体很清净。五、﹁厌座﹂:坐立不安。天人福报快要尽
的时候,这五种现象同时出现,称为五衰相。天人知道寿命快终了,愁忧恐怖。
  天人也有灾难,﹁三禅三灾—火、水、风﹂。欲界有五衰苦,当然
三灾也是免不了的,也躲不过。色界四禅,初禅天有水灾、火灾、风灾,这三种
灾难都有;二禅天没有火灾,可是有水灾、风灾;三禅天福报更大,只有风灾,
没有水火灾难,可是风灾也很厉害,能够把三禅天吹坏。四禅天是福天,没有三
灾,但是有死堕。
  ﹁空死堕﹂:无色界四空天有死堕,虽然有福报,命终的时候必定
堕落;因为他爬到最高层了,死的时候没有办法再停留在那一层,只有往下堕落
。可见得三界统统都有苦,并不是真正究竟之乐。这是天道的简介。
  佛教里有两部类书,对于天道的讲解非常详细。一部是《法苑珠
林》,有一百卷,讲天道部分,把经论里面佛所讲天人的事情编在一起。
另外一部是《经律异相》,有五十卷。这两部都是唐朝人编的,等于百
科全书一样。
  ﹁人﹂:人道,我们现在都是属于人道。地球上有人,别的星球也
可能有人,其它星球上的人跟我们人的样子是不是一样?恐怕不一定。
可是他一定具备人的特色—人的智慧、人的感受。﹁身寿享等各地球互
异﹂:身形、寿命、享受等等,每个星球上不尽相同。苦厄大致上差不
多,有三苦、八苦,一定有这些受。为什么?造的因相同,果报必定是一样的。
  ﹁阿修罗﹂道:阿修罗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端正。阿修罗的男子相
貌都很丑陋、很凶恶。可是阿修罗的女子是美女,天上最美的,诸天都喜欢娶阿
修罗的女子。阿修罗常常跟忉利天战争,互有
胜负。《楞严经》讲阿修罗有四大类:有天上阿修罗,人间也有阿修罗,
饿鬼、畜生里都有阿修罗,只有地狱里头没有;他在那一道,他的身形享受与那
一道大致上相同。阿修罗福报很大,但是没有德行。六道里讲阿修罗都是指天阿
修罗,所以把他算作三善道。天阿修罗有天之福报,没有天人之德。诸天性情都
是柔和的,都是慈悲善良的,阿修罗不是如此。阿修罗福报跟天人一样,但是疑
心重、瞋恚心重,喜欢
斗争,好胜逞强,他要是不对别人发脾气,自己也会发脾气。斯大林、
希特勒都是人间阿修罗,福报太大、性情太残忍。他的业
因是过去生中修大福报,但是他瞋恚,瞋恨心重、傲慢心重,修福不修德,才落
到阿修罗道。福报享尽了,果报当然就不好,因为他很少造善因。
  ﹁畜生﹂道:畜生道的种类、享受非常繁多。﹁胎卵湿化﹂:有胎
生、卵生、湿生、化生。(一)胎生,又作腹生。从母胎而出生者,称为胎生;
如象、马、牛、猪等。(二)卵生,由卵壳出生者,称为卵生;如鸡、蛇、鸟等
。(三)湿生,又作因缘生、寒热和合生。即由粪聚、秽厕、腐肉、丛草等润湿
地之湿气所产生者,称为湿生;如飞蛾、蚊等。(四)化生,无所托而忽有,称
为化生,皆由其过去之
业力而化生;如诸天、诸地狱。牠们的﹁形状、寿命、享受千差万别﹂,
苦厄也是很多。﹁苦役﹂:譬如从前,牛替人耕田,马替人拉车,要为
人服劳役。﹁充食﹂:家畜,猪羊鸡鸭之类,人要吃牠。这也是有业报,
杀业太重会有很大的灾难;因为你吃牠,牠并不甘心,并不情愿给你吃,牠没有
能力抵抗,牠怨恨的心、报复的心永远存在,将来一有机
会,牠一定会来报复。古人说:﹁吃牠半斤,将来要还牠八两。﹂我们
如果真正想到这个道理,不敢吃众生肉;吃众生肉,将来一定要还债,
这是没有法子避免的,冤冤相报。这个世间的刀兵劫就是从杀生而来的,杀生杀
得越多,战争就越残酷。我们从历史上来看,战争一次比一次范围大,一次比一
次惨烈,什么原因?杀业的累积。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做到不杀生,刀兵劫里就可
以不受这个灾难,就可以免除,这就是共业里面有别业,我们要觉悟。我们生活
必须仰赖饮食,植物里面有足够的养分维持我们的生命,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恶道喻头没﹂。这是把六道比喻作苦海,到三
恶道苦海里面,头伸出来透透空气,一下就再到底下去了,总而言之,
不出六道轮回。在三善道的机会比较少、时间也短,到三恶道的时间总是长、机
会总是多。你要不信,看看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想想我们自己,一天到晚起心动
念,三恶道的机会多,还是三善道的机会多?我们来生可能到哪一道,自己清清
楚楚、明明白白,不用去问人。什么样的因,该什么样的果!
  三恶道又叫做三途,三途就是血途、火途、刀途。畜生称为﹁血
途﹂:死必定有血,所以称为血途。地狱称为﹁火途﹂:纵然是寒冰地
狱,也有一片火光。这火从哪里来的?瞋恚之火。人一生气,火都往
上升,脸都红了;所以地狱是火途,是瞋恚心变的。鬼称为﹁刀途﹂:
鬼常常觉得有人拿刀跟着他,要杀他,时时刻刻有恐怖、有恐惧。
佛学十四讲第七讲
宇宙器界概说
           一个世界有二十八层天
        直竖
           如是上下各有此等世界

甲、器界范围

           一个大千系为若干世界所集成
        环周
           如是环周各有无量大千系世界


           ﹁初﹂欲界六天(有饮食及男女之欲)
                             三界
        直竖  ﹁中﹂色界十八(无欲有禅具身器形) 
                             火宅
           ﹁顶﹂无色界四(已无形相只有神识)
乙、娑婆三界
  组织略说      一小世界(大洲四中洲八小洲数百上至初禅)

            小千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上至二禅)
        环周                     一
            中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上至三禅)     佛
                               土
            大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上至四禅)
       色
             六尘(由六根入身染污净心)
       声

       香
  万物归
丙、       异名  六妄(为凡夫攀缘迷妄之境)
  纳六类
       味

       触
             六贼(以根为媒劫功德法财)
       法

第七讲  宇宙器界概说
  第七讲是说宇宙观里的森罗万象—物质环境,内容是介绍三千大千世界。
甲、器界范围
  ﹁直竖﹂:﹁一个世界有二十八层天,如是上下各有此等世界。﹂
这个地方讲的一个世界是说一尊佛的教化区域,这一个世界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
界。诸佛的智慧德能虽然是完全相同,可是他度众生的情形不一样。譬如两个老
师同样有学问、有道德,可是他们两个所教的学生不见得一样多,不见得是一样
的程度,也许有的学校很大,学生有几万人,有的学校学生只有几十个人,相差
很大。这就说明诸佛教化区大小不一样。像经里面所讲,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比释
迦牟尼佛娑婆世界就大得很多,水平也高,娑婆世界跟阿弥陀佛的世界没法子相
比。这是佛在因地与众生结缘不相同,你自己的学问道德是一桩事情,
你与众生有没有缘又是一桩事情,是两桩事情。佛常常劝我们,在初学时要广结
善缘,缘结得多,将来你成佛,你的世界就很大,你度的众生就很多。这里头当
然不能有贪心,如果是贪心,我将来成佛成个大佛,我的国土也很大,要度很多
众生,如果有这个心,恐怕佛都成不了。一个世界有二十八层天也是很普遍的现
象,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世界都是这样的。一个世界如此,世界无量无边,所以说
是﹁如是上
下各有此等世界﹂,像这样的大千世界在宇宙之间无量无边。这是从竖
的(上下)方面说。
  ﹁环周﹂:从横的方面看,﹁一个大千系为若干世界所集成,如是
环周各有无量大千系世界。﹂这是说明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四周,像这样的大千世
界无量无边。而一个大千世界也叫做三千大千世界,这个
三千大千世界其实是一个世界,因为一个世界的组成,它有一个小千、
中千、大千,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有一些学者读佛经看到三千大千世界,以
为佛家所讲的世界只有三千个,三千个大千世界,这是误会;三千大千世界是一
个世界。佛经里面所讲世界无量无边,诸位读《华严经》就晓得了。
乙、娑婆世界组织略说
  这一段是举例,举我们娑婆世界,这是我们现前居住的世界。﹁直
竖﹂,从纵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三类:﹁初﹂—欲界六天,﹁中﹂—色
界十八天,﹁顶﹂—无色界四天。
  ﹁欲界﹂有六层天。为什么称为欲界?﹁有饮食及男女之欲﹂,没
有离开五欲六尘;最重要是五欲—财色名食睡,没离开,所以称之为欲界。欲界
天人生活跟我们世间人差不多,他的福报大、寿命长,乐多苦少。像忉利天以上
,他的苦只有五衰相,只有死堕之苦,除这个之外,确实享乐的时候多。
  佛对于六道众生特别赞叹人道,一切诸佛示现成佛都在人间,没有在天上成
佛的,也没有在三恶道成佛的。原因在什么地方?佛在天上说法,天人固然也有
去听的,不多。他们平常享乐惯了,俗话所谓
﹁富贵学道难﹂,他不愿意修行,他天天享乐,纵然闻法也很难认真修
行。三恶道太苦,修道也很难;﹁贫穷修道难﹂,他饭都没得吃,哪里
还有时间来学佛?人间是小康之家,说富也不太富有,说穷日子还勉强可以过得
去,这个环境最容易学道,苦多乐少,容易开悟。
  欲界六层天,最下面是﹁四王天﹂。四王天也是佛门的护法神。我
们进寺庙的门,第一个接触到的是天王殿。我们一般人称四大金刚,
其实那是四大天王,就是四王天。往上是﹁忉利天﹂,玉皇大帝就是忉
利天的天主。忉利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是三十三,所以也称为三十三天。三十
三天是一层天,不是三十三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欲界里面第二层天。为什么称为三十三?其实
那是三十三个部分合起来的,好像我们中国二十八个省,美国有五十个州,是这
个意思。当中也有中央政府的组织—忉利天主,四方好比是诸侯,合起来是三十
三个单位,所以称为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是平列的,是在一层,欲界的第二层。
再往上去是
﹁夜摩天﹂。夜摩天再上去是﹁兜率天﹂。弥勒菩萨就住在兜率天,他
是在欲界第四层天。第四层天是凡圣同居土,因为有凡夫、有圣人,弥勒菩萨是
等觉菩萨,他是圣人;有内院、有外院,弥勒内院是菩萨道场。可是兜率天人看
不到弥勒菩萨,虽然同住在一起,彼此都不相见。好像我们这个地球上人鬼杂居
,人见不到鬼,鬼也看不到人。我们这个世界也有佛菩萨住在这个地方,有缘分
的人见得到,没有缘分的人见不到,所以这个世间也是凡圣同居土。欲界天第四
层兜率天是
凡圣同居土,色界天四禅天是凡圣同居土。兜率天再上去是﹁化乐天﹂,
最上面是﹁他化自在天﹂。这些名相以及它的状况,《法苑珠林》与《楞
严经》说得很详细,可以做参考。
  ﹁色界﹂有十八层天。﹁无欲有禅,具身器形﹂,具是具足,他有
身体、有居住的环境(就是器世间)、有形状;但是没有饮食男女之
欲,没有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这些念头。目前在国内外禅宗很盛行,
我们自己要好好反省一下,心里头还有没有欲?如果欲念没有断,不够资格参禅

  色界的范围包括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共十八层天。愈往上
面去,定的功夫愈深。初禅是﹁梵天﹂,梵是清净的意思,心已经得到
清净。二禅是﹁光音天﹂。三禅是﹁净天﹂,在六道里面可以说是极乐
的世界,色界里最快乐的是三禅天。四禅是﹁福天﹂,福报最大,是凡
圣同居土。初禅、二禅、三禅各有三层,一共是九层天,第四禅本身就有九层天

  四禅九层天,有三层是普通的四禅天。有一层是外道天,叫做﹁无
想天﹂,修无想定成功,就生在无想天。修定不容易,一定要有人指导,
盲修瞎练费了好大的功夫,修成个外道,还是出不了三界,到时候定
功失掉,还要堕落,很冤枉!另外有五天叫做﹁净居天﹂,这是圣人所
住的。小乘的三果,还没有证到阿罗汉,一些权教的菩萨,他们多半在这个地方
修行。小乘三果罗汉,把见思烦恼断尽,他就超越了。超越有两种:一种是利根
的阿罗汉,不必经过四空定,他就超越;还有一种是钝根的,速度没那么快,他
要通过四空天,然后才能够超越。
所以净居天那个区域又叫做﹁五不还天﹂,不还就是不回来了,他不会
再退回到欲界;从那个地方,他有能力超越三界,超越生死轮回。
  最高的这一层,顶层是﹁无色界﹂,有四层天。欲界有六层天,色
界有十八层天,无色界有四层天,一共是二十八层。无色界,﹁已无形
相,只有神识﹂,这个世界里没有物质,完全是精神的世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合起来称为三界。﹁三界火宅﹂,这句话是
佛在《法华经》上讲的。三界火宅,三界不安,三界里没有安稳的地方,三界里
面都有苦;欲界有三苦、八苦,色界有坏苦、行苦,无色界有行苦。明了之后才
会考虑到,我们要真正的超越三界,离开这个苦恼的处所。
  ﹁一个小世界﹂:这就是一个单位世界,这个单位世界很像现在天
文学里面所说的太阳系。﹁大洲四、中洲八、小洲数百,上至初禅﹂,
这就是一个小世界,就是一个单位,一个小的组织。佛经里面讲大洲、
中洲、小洲,类似我们现在所讲的星球,星球有大有小,有大星星、有小星星,
这是一个日月所照,以太阳为主,是一个单位世界。佛在经典里面讲,一个单位
世界有一个中心,中心称为须弥山。须弥山到底在哪里?这是我们没法子说的。
如果说须弥山在我们地球上,问题很大,与佛经上讲的不相合;所以须弥山大概
不在我们地球上,我们地球是一个单位世界里面一个洲而已。这是释迦牟尼佛给
我们讲的宇
宙观。以这个单位世界为单位,﹁合一千个小世界﹂,这就是一个星系
(星团),这就是一个﹁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集合一千
个小千世界,这一个大的星系叫做﹁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为单位,
合成一千个中千世界,就是一个﹁大千世界﹂。
  这种说法很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银河系一样,一个银河系就很像
佛所说的一个大千世界。我们晓得银河系里面有许许多多的星系星团,
星系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太阳系,我们晚上所看到天空当中的星星都是太阳,因为
行星不放光,行星没有光。我们太阳系里面的行星,因为距离近,太阳反射的光
很强,我们能看到,火星、土星、水星、木星都是相当的亮;但是其它太阳系的
行星,我们肉眼没法子看到。天上的星星都是太阳,每一个太阳必定有许多的行
星、卫星环绕着它,所以世界无量无边。
  一个小世界有一个﹁初禅天﹂;一个小千世界里面有一个﹁二禅天﹂,
有一千个初禅天;中千世界有一个﹁三禅天﹂,有一千个二禅天,有一
百万个初禅天;一个大千世界有一个﹁四禅天﹂,有一千个三禅天,有
一百万个二禅天,有十亿个初禅天,也就是有十亿个小世界;这
个说法是一个概略的说法,不是一个定数。为什么?世界有大有小。我们今天在
太空当中发现的银河系,确实有很大的,也有很小的,所
以它不是一个定数。这合起来称为﹁一佛土﹂,就是一尊佛教化的地区。
可见得成了佛,的确是神通广大。
  我们说佛灭度了,佛不住在世间,佛没住在我们这个地球,到别的星球;其
实我们自己也如此。有很多人怀疑我们地球上人口逐年增加,这些灵魂从什么地
方来的?诸位要晓得,是他方世界到这儿来投胎的。我们这个地方的人,死了之
后神识也会到别的星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到阿弥陀佛的国土。凡是聚在
一起都是缘分,如果没有缘分不会聚集在一起,所以一切法无非都是缘聚缘散;
有缘就聚,
缘尽就散,缘聚缘散没有定法。《华严经》里面讲,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华藏世界比三千大
千世界大得多,是集合许许多多三千大千世界所成的,华藏世界是毘卢遮那如来
报身佛所居住的国土。
  这些说法,尤其是讲小千、中千、大千,几乎跟天文学家发现的完全一样。
里面最不容易解释就是单位世界,好像经里所讲的与我们现在观察有一些出入。
可是在此地我们要相信圣言量,这是事实。
丙、万物归纳六类
  世间诸法无量无边,说不尽,佛非常善巧把它归成六大类。这六大类配合我
们的六根,眼所见的都叫做﹁色﹂,耳能够听到的都叫做
﹁声﹂,鼻可以闻到的都叫做﹁香﹂,舌能够尝的都叫做﹁味﹂,我们身
体能够感触的都叫做﹁触﹂,心里面所想的就是意所知的都叫做﹁法﹂;
一切万法可以用这六大类包括。
  这六类有好几种名称,此地略举三种。又称为﹁六尘﹂,尘是比喻,
﹁由六根入身染污净心﹂:这六样东西,你要是分别执着它,能够染污
你的清净心,就好比尘土。我们桌子擦得干干净净,尘土落在上面就染污。这六
样东西,你要是执着它,就染污清净心,所以称为六尘。
又称为﹁六妄﹂,因为这六种境界确实是虚妄而不是真实的。﹁为凡夫
攀缘迷妄之境﹂:六根所接触的六种境界,凡夫迷了,以为这六种境界
是真的,一意的去追求,所以称为六妄。这个名词有警觉的意思,告诉你这六样
东西是虚妄的,虚妄的境界可以随缘受用,不可以攀缘追
求,攀缘追求是过失。又称为﹁六贼﹂,这个名词的意思就是提醒我们
要远离,要能够舍弃它。﹁以根为媒劫功德法财﹂:佛在经上告诉我们,
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心具足无量功德,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
,真是全知全能,现在都丧失了。为什么会丧失?被这六种东西障碍。这六样东
西好比是贼,六根是媒介,透过六根起作用,使我们本性本来具足的无量无边的
智慧德能不能现前,被它障碍住,所以称它为六贼。如果晓得这六样东西—六贼
对我们有伤害,我们当然远离,绝对不会执着。
  这是把宇宙里面物质环境作概略的介绍。说到这个地方,我再作一个简单的
结论。前面跟诸位说过四缘生法,心法是四缘生法,色法(器世间)是两种缘生
;一种是亲因缘,与有情众生的亲因缘没有两样,都是真如本性变现之物。器世
间(器是器用),就是人所依靠生存的环境,也就是物质的世间,这种世间是唯
心所变,经上常说﹁境
随心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明白这个道理,你的智慧就开,不
会再迷信。
  我们这个身体是我们最接近的一个境界,身体也是随着心在转变,
而这种转变可以明显的观察出来;心里高兴时面孔笑咪咪的,心里不高兴面孔很
难看,马上就转变,时时刻刻从表情就能看到你的心。再深一层讲,身体的健康
或者你的寿命,都随着你的心变化。心健康,
身体一定健康;心健康,身不会有病。为什么?身是随心转的。有病,
你自己有坚强的信心,病很容易治,很快就恢复。如果有点小病,自己就着急,
不得了,我得大病,非死不可,什么高明的医生也治不好你。为什么?心要是死
了,身也不会长久。
  台中李老师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清朝时代的一个名医,曾经有一个病例。有
一个病人长了一个毒瘤,长的部位没有办法用药,而且非常严重。他告诉这个病
人:你这个病没关系,不会要命的,用不着吃药。他指出另外一个部位告诉他:
你要小心这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有病,就要送命。他回家去,那里不注意,现
在注意这个地方,没多久,说要注意的地方问题出来,他害怕,又去找医生。医
生说:好!现在有办法了,原来你害病的部位药力达不到,那是要命的,现在是
你自己用精神的力量换了一个部位,这个部位好用药、好动手术;马上就给他治
好。可见精神力量非常大,能够改造生理。
  我过去有个同参,出家的一个法师,他从小出家。大陆撤退时被抓去当兵,
在金门当了几年兵,想要退役出家。退不下来,怎么办?装病。天天装心脏病,
假装了三年,真的得了心脏病,到现在也没有办法治好。本来没有病,天天装,
变成了真的。观想力量之大,确实能够改造自己。
  身可改造,环境也不例外。环境就是风水,你心清净,有智慧,风水不好的
地方,你到那里去住,慢慢的风水就会变好。境随心转!所以佛教导我们修心,
没教我们去算命,没教我们去找好风水;佛不许弟子看相、算命、看风水。只要
身心清净,什么境界都随心转变,这多自在!所以最好的风水是在最清净善良慈
悲的心地,心地才是好风水。佛法常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就是最好的
风水。
  前七讲,介绍一般的佛学常识,也是说明六道一切众生实际的状
况。六道里面有情的众生统统有苦,不自在,所谓是不自由、不平等,
所受的都是苦,好比是一种病态的状况之下。我们要是发现有病,一定很快的去
找医生,诊断如何恢复健康。我们现在在六道里面生死轮
回是大病,为什么不警觉?佛为我们说破,指示给我们看清楚:第一、
我们要觉悟,知道三界六道轮回之可畏。第二、要发心,就是要发愿,
一定要离开轮回,离苦得乐!不出轮回,就没有离苦;出了轮回,才算是离苦。
特别是三恶道之苦,如果不出轮回,三恶道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第三、
要明了超越的方法,才能真正离苦得乐。如果真正发心求对治的方法,帮助我们
出离三界六道,唯有找佛陀才有办法。宗教不能解决,宗教只能使你生天,天还
是在六道轮回之内,没有出离六道;学术也没有法子。如果学术、宗教能够解决
得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2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