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882|回复: 33

[学佛交流] 欢迎加入讨论:我是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5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其他宗教多有“与神对话”的内容。
而佛家独树一帜,开学术之先风。佛家的一个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研究“我是谁”。在这股学术风气的带动下,除了释迦牟尼的“如是我闻”原版佛经外,佛经构成的巨量著作,都是后世学者的研究成果。
如果说其他宗教比较感性,那么,佛教就是比较理性的宗教。它是在精神领域真正怀疑自身,研究自身,解剖认知自身的一门学问。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作者先把自身对于“我是谁”的感悟摘录出来,抛砖引玉,欢迎各位识家参与讨论。
要说“我是谁”,首先要说到宇宙概貌,从哲学上,宇宙是圆融的,有这一半,就必然有对应的另一半。当今人类科学研究的物质,都是从客观的角度去研究,即科学研究的范畴是“被动的”。那么,宇宙世界必然有对立的另一半存在,这就是“主动的”。
如果说物质世界的根本特征是“被动”,精神世界(心灵世界)的根本特征就是“主动”。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教是反对偶像崇拜的,这是其对客观和被动的拒绝。
佛教虽然有很多塑像,但是典型的佛家修行,讲究藏六识,提出佛在心中,即重点在内觉。
基督教开篇即明确反对智慧,认为智慧是人类的原罪。
佛教没有这样做,这也是佛家的特点决定的,它是研究精神领域的学术,没有智慧,何来研究。但是典型的佛家修行,讲究先有智慧,智慧明达之后,再放弃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在修行实践中,要做到内觉,是很不容易的,觉来觉去,还是外觉。就如西游记中孙悟空跳出如来佛的掌心,自以为跳出去了,结果还是在其中。这个是与个人品行有关的,但凡有一丝狡智,心有不甘,都做不成。
放弃智慧其实也不是绝杀智慧,而是进入智慧的最最原始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般理解中,我就是我,绝不会变作你或他。
但通过特别的精神修养,这个我其实也可以变化。
第一个变化,即中华道教的内容,这个我还可以做阴阳分,对应的阴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特别机缘下,阴阳可以同时呈现,甚至合而升华。人体最大的阴阳一个是大脑所代表的情感,思维语言等等,另一个是肚腹所代表的的动物本能欲望。
第二个变化,我可以纵向回归,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更为本尊的我,即佛。与阴阳合而升华的回归同一。这个回归是有条件的,通常认为这个我诞生是有因果关系的,这个因果满足就回归,即功成身退。而典型的佛家修行,要求人们认识到世俗的苦,于苦中生发厌离心,则能回归。个人认为有“拔苗助长”的可能。(欢迎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领域的根本特征就是“主动”。这个也体现在修行实证中,当我回归更为本尊的我,这个我会自觉“覆盖”原来那个我,展现出真我的风采。整个过程是自动完成的。这也是精神世界的其中一个特别奇妙的地方。
这里必须说到精神世界的一个自欺现象,严格地说,它是通过智慧来自欺。如同西游记的假雷音寺,里面各种塑像栩栩如生。但它就是假的,虚构的。它有一个总的范畴,总的范畴就是智识。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可能会有一个疑问:我回归的更为本尊的我,即佛。这个佛是我制造的,还是原来就有的?
这个也是物质世界各种造作带来的对精神世界的疑惑。这个比较复杂,甚至是不一而足。首先,这个我的形成,它确实是各种因缘的集合,一个典型的因缘就是精神纵深的上下结合。而且,在精神领域更多说虚实或显隐,不说生死。因为那不存在的,很可能一直存在,只是隐匿了。但在同一个集合体内,比如同一个身体,这些我是有“协议”的。而那些达不成协议的,连偏执都做不到,精神处于打架互掐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佛家寺庙有“打禅七”的活动。
首先是起疑情,这里面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即念佛是谁?
在虔诚到一定程度,那隐匿的我就不自觉地出来“念佛”。一般这种体验是很短暂的,如同昙花一现。它不自觉地出来“念佛”,但很快又退隐了。
可能有一些佛友体验过。但是,不要去追求。因为它出来的条件还不足够。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经历过一个事,有一次睡觉做梦,出现“鬼压床”,周身不自在又难以摆脱,这时候突然有一个声音在喊笔者的名字,笔者一下就从恶梦中惊醒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2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俗间很多事都是一个平衡,就像钟摆。这个钟摆的心理上的原点,就是我。是一个什么层面的我?通常人们所接触的我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完全人格,一个是有人格缺陷的我,即亚人格的我。同一层面的我,也有人品的高低。在激情状态下展示的人性的美好,要么是假象,要么是暂时的,如同钟摆向一侧摆动到一个高度,摆得越高,将来回落下来,砸得越痛。相对比来看,在人情世故中,市场化反而是最好的方式,通过市场化来规避深刻的邪恶。相对西方人,东方人爱讲亲情,人情,西方人表面比较无情,但东方人的那种深情厚谊,有两个常规后果,一个就是最后证明是虚伪的,是假象,还有一个就是随着时间变迁,那种平衡的力量,终会反噬,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家从六道轮回角度,认为地球众生中,其他动物都相对人类比较愚痴,只有聪慧的人类有望成佛。这种安慰人的话,如果都有人信了,那确实就是脑瘫。首先,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主要是在亚层次上,动物的亚层次基本上只有执其阳者,即肚腹的本能,而人类的亚层次,除了早期的执其阳者,还有后期可能出现的执其阴者,即大脑成为灵源。人类更有智慧,但人类先贤早有认知,智慧是一把双刃剑,建设是它,邪恶也是它。在修行中,相对其他动物,人类因为向下走得远,回归起来也更难。当然,从食物链角度,人类这种杂食性动物是顶级猎食者,人类死后尸体被埋葬或火化,而其他动物却大多成为食物,但这种高傲,却彰显着人类站在地球生物界的对立面,缩小一个界面,人体中的癌细胞就是这样干的。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弥陀佛结善缘 于 2021-2-18 09:43 编辑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1-2-16 20:5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区有一个天葬习俗,虽然方式可以商榷,但那种毫无保留的来自自然,回归自然,在惨烈的背后,却是功德圆满。
发表于 2021-2-16 22: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天葬是习俗,那就不是功德圆满,只是俗心之安。

点评

各有各说吧,藏区虽然总体上物质生活不富足,民心彪悍,但宗教虔诚度却很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17 16:36
发表于 2021-2-16 22: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苦是一个推动力, 但说因为苦生了什么心,所以就能回归那也太过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16:3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剑心魔 发表于 2021-2-16 22:46
既然天葬是习俗,那就不是功德圆满,只是俗心之安。

各有各说吧,藏区虽然总体上物质生活不富足,民心彪悍,但宗教虔诚度却很高。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16: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天葬台,是禁止游客拍照的。于是人们大多只能从文字描述中窥见一斑。在不同的观念中,人们可能认为天葬师对尸体的裁割是对死者的不敬,但在当地藏民的心中,来自自然,回归自然,是最好的归宿。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17:1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精神修养的回归中,有两种典型观念,一种认为精神回归最终会有一个特定去处,所谓兜率宫,所谓西方净土世界,即如是。还有一种观念,认为宇宙是复合的,细胞构成人,而人和众生又只是地球的细胞。在这种观念中,回归在形上就是众生身体以另一种形式融入一个更大的身体(自身所在的母体),心灵融归母体的高层次精神存在中去。在后一种观念中,大佛是有里有面的,面就是它的庞大的身体,众生都在它的身体中,甚至是它身体的一部分,里就是其精神存在。用流行的俚语说,就是“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而在前一种观念中,对人与佛身体的界定很模糊,甚至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走一条想当然的特立独行的回归之路。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17: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前一种观念,更进一步在科学上寻找证据,如果人类是外星球生物迁移到地球,不是地球的原生物种,一切就不证而证。换句话,如果人类确实属于地球的寄生虫,那么回归方式确实就是前一种观念所展示的。而如果反过来呢?那就与藏民天葬中的宗教情结相符合。
 楼主| 发表于 2021-2-17 17:3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是寄生虫,还有一种可能,即类似寄生虫,其典型就是癌细胞(又名癌变细胞)。在人类的一些自我反省的文学中,就认为人类是地球的癌细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18: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