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87|回复: 20

[学佛文档] 净公上人讲妄想分别执着集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3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你所造的总不外乎这三大类。由于你有妄想分别执着,才变成凡夫,凡夫跟佛菩萨的差别就在此地。佛与大菩萨们,那不是小菩萨,小菩萨还不行,做不到。《华严经》上讲的法身菩萨,这是大菩萨,他们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换句话说,不造了。不造了,他到哪一个境界去?一真法界。什麽叫一真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今天讲各种不同维次的空间,他全部突破了,这就叫一真法界。现在科学家知道,没有办法突破。在物理学裡面发现了一桩事情,叫「加速度」,如果我们的速度能够超过光速,在理论上讲就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进入到未来。换句话说,时空的障碍突破了。这个突破,我们现在懂得是有限度的突破,不是无限度的。为什麽?因为你是有造作的。”有感于此,笔者敬集净公上人讲演中关于“妄想 分别 执着”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29日


...到,短波也见不到。但是今天用科学仪器去测量,确确实实有长波、有短波,有我们见不到的,见不到不能说它不存在,见不到不能说它不是事实,这就属于迷信,这是属于武断。

  佛是非常讲求科学的,他让我们去证明,宇宙之大,无奇不有,这是事实。今天科学家知道空间有不同的维次,我们常常听讲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在理论上讲空间是无限度的,不同维次的空间,我们就见不到,就无法接触。科学家了解这个事实,确实有不同维次空间存在,但是怎麽突破,现在技术上还做不到。佛家做到了,有许多高级的宗教做到了,他为什麽做到?他知道不同空间维次的来源、原因,为什麽会造成不同维次的空间,他知道。怎麽造成的?是由于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着造成的,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无量无边,所以空间维次是无量无边的。知道它的根源,如果把这个根源消除,问题就解决了。所以佛家用禅定的方法,让我们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于是不同维次空间突破了。你放下得愈多,突破的层次愈大,这是我们今天讲的「神通」,中国人讲特异功能,就这麽回事情。

  心愈清淨,你能够接触的境界就愈广大;妄念愈多,烦恼愈多,你的圈圈就愈小,你就无有方法突破。我们人住在三维空间裡面,四维空间他决定没有分。佛懂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现象是怎麽来的,所以他有方法,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那是讲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修什麽?全是修禅定。换句话说,全都是消除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恢复我们的真心。真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个话是真的,不玄,有很清晰明白的理论依据,这是佛教导我们的。所以诸位同修...(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集)  2000/4/2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01》)


...不悖』。中国这麽大的幅员,这麽多的人口,在从前国家没有立这麽多的学校,谁去教化众生?这三家,他们担负起教化众生的责任,帮助国家,帮助帝王,帮助社会,使社会大众真正得到安和乐利、幸福的生活。这是把这三教他们的殊胜利益,一语道破!

  可是人他有分别执着,他有烦恼习气,于是互不相容,这种情形不难理解。现在社会这个问题更严重,毛病发生在哪裡?雍正也一句话道破。

  【人惟不能豁然贯通】

  这是根本的毛病。为什麽互不相容,互相嫉妒排斥?就是没有豁然贯通。豁然是大悟,能够悟入圣贤人的境界,事理贯通了,什麽问题都解决了。不能豁然贯通。

  【于是人各异心】

  异心就是讲的妄想分别执着,每个人妄想分别执着不一样。

  【心各异见】

  每个人的看法想法不一样,于是烦恼习气现前了。

  【慕道者谓佛不如道之尊】

  慕道就是道教,道教的信徒他说佛没有道那麽尊贵,这就是尊道贬佛,问题就出来了。

  【向佛者谓道不如佛之大】

  佛弟子尊崇佛,佛大,道没有佛大。

  【而儒者又兼闢二氏以为异端】

  孔子的学生把道跟佛闢作异端,异端就是不是正法,比邪法讲得客气一点,不是正道。于是三教就互相排斥。

  【怀挟私心,纷争角胜而不相下。】

  这个事情自古以来就有,尤其是信徒与信徒之间,存在矛盾对立,彼此争胜而不相下。往上面去,上面去没有...(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三集)  2000/04/2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03》)


...界比法身大士就稍微远一点,天道又远一点,人道就更远了,三恶道完全违背性德。佛的教诫,佛给我们制定的一些规律,佛家常讲的戒律,都是本着这个原则而说出来的,这是我们应当要明瞭,然后才能体会到诸佛菩萨的真实智慧,无尽的慈悲,善巧方便。

  尤其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对于「形迹」绝不把它放在心上,而重实质。「形迹」是关于契机的,实质是契理的,果然契理,众生的根性无量无边,我们没办法了解。《华严》裡面,居然用贪瞋痴接引一类众生,我们看起来好像是与性德相违背,其实他不违背。我们去做就违背了,他去做就不违背,原因在哪裡?他心地清淨,他不染着,和光同尘。我们为什麽不能做?我们染着。换句话说,我们接触境界会起妄想分别执着,法身大士接触境界,他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高就高在这个地方。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与法性相应;染妄想分别执着,这就相违背,那叫造业。于是佛给我们制定戒行,我们是最初级的,所以一定要明瞭,要能肯定,我们今天是最初级。佛教给我们什麽?十善业道,这是最初级的,佛教的幼稚园。我们能不能做到?要不能做到,那佛教幼稚园的资格都没有,这是我们自己要反省的。我们学佛究竟在哪个阶段、在哪个等级,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晚近太虚法师所讲「五乘佛法」的人乘,五戒十善属于人乘,天乘还要加四无量心,多少都有一点定慧,才能从这个向上提升。

  我们今天接着看『夫佛氏之五戒十善』,这个「夫」没有意义,是语助词,佛家所说的五戒十善,这是佛法的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的大根大本。『导人于善也』,「导」是引导,诱导人向善。学佛要从这个...(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集)  2000/04/2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04》)


...迦牟尼佛,我们的本师,这部经是他讲的。『佛在』,「在」这个字我们不能够疏忽,没有说「佛住」,我们今天观念当中说「住」,我们住哪裡?「住」是错误的,「在」是正确的。佛无所住,《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凡夫坏就坏在一个「住」,「住」有坚固的执着。「住」我们一般讲是攀缘,「在」是随缘,我们要细细体会这个意思。实在讲佛住哪裡?尽虚空、遍法界是佛的住处,你说他这个境界多大!心量多大!我们凡夫观念上,「我有个小房子,这就是我的住处」,境界很小,心量也小,迷失了自性。所以,经典上字字句句都含着很深很深的意思,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我们今天「在」新加坡,绝不是「住」新加坡,「住」新加坡那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都起来了;「在」没有,无处而不在,哪个地方有缘,哪个地方就现身。诸佛如来如是,我们现在虽然做不到那麽自在,但是有相似,相似我们可以做得到。哪个地方有缘,我们也要到哪个地方去参加法会,讲经弘法。哪个地方有缘,哪裡去,决定没有一个固定的住处,有固定住处就坏了,与「无住生心」完全相违背了。「无住生心」是觉,违背是迷。所以在佛经裡面我们看不到「佛住」,统统看到「佛在」。

  『娑竭罗』是梵语,它的意思是「咸水海」。我们知道大海的海水都是咸的。这个咸水海,可能佛当年在世就是指印度洋。『龙宫』,我们知道这是大龙菩萨他的道场,这位菩萨也是法身大士,于是我们就想到,他跟我们是不同的空间维次。...(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一集)  2000/6/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1》)


...在想想,他怎麽会说得出来?如果不是真正究竟明瞭通达事实真相,这个话是决定说不出来。这些话也正是佛在《般若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宇宙人生万法的真相。

  今天我们接着看这段经文,佛进一步让我们仔细观察。『龙王』是我们一些大众的代表,如果说在现代这个社会制度之下,是非常贴切的一个称呼。现在全世界都在高唱着「民主自由开放」,人人都是主,「王」就是「主」的意思。在古时候帝王时代,帝王说话才算数,他做得了主,发号施令,全国臣民要听命于他。听命的人不自在,发号施令的人自在,所以称之为「王」。今天民主了,每一个人都是王,每一个人都做得了主。「龙」是千变万化,要用现在的话来说,说得不好听是胡思乱想,妄想分别执着,这是你自己做得了主的,天天在那裡打妄想,这就是代表一切众生。佛讲经说法,我们深深体会到他具足圆满智慧、高度的艺术,所以说起来非常生动,让人听起来很欢喜、很欢迎,容易接受。

  『汝见此会』,今天启建十善业道的大会,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这一次举办这个活动」。这个活动目的何在?是来讨论十善业道。佛的法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活动,我们举办一个活动,这个活动讨论十善业道。参加这个活动的人,前面说有八千大比丘众,有三万二千菩萨众,这是大乘法,不是小乘法。虽然说两类,而实际上把社会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包括在其中,比丘代表出家众,菩萨在家出家都有。像在中国,诸位都知道,中国有四大菩萨:地藏、观音、文殊、普贤。四大菩萨当中只有地藏菩萨...(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三集)  2000/06/1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3》)


...。梦中是不同维次空间。所以我们现在也不是固定生活在一个空间,也是生活在多元空间之中,只要你自己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你会发现。

  这些界限怎麽来的?或者我们说科学家讲的不同维次空间是怎麽造成的?佛在这裡告诉我们,『靡不由心造善不善』业所致。我们这才恍然大悟,整个宇宙人生的现象,我们在此地说的「人生」,这是一个代名词,包括不同现象裡面所有的生物,「人生」是这个意思。大家不要把这一句话看成很狭义的,那就错了。在佛法裡面通常不叫「人生」,叫「众生」,这个名词很好。怎麽来的?由心想变现出来的。前面讲的「心想异故,造业亦异」,「异」就变成不同的界限。我们每一个人天天在造,从来没有停止过,佛讲的妄想分别执着,你所造的总不外乎这三大类。由于你有妄想分别执着,才变成凡夫,凡夫跟佛菩萨的差别就在此地。

  佛与大菩萨们,那不是小菩萨,小菩萨还不行,做不到。《华严经》上讲的法身菩萨,这是大菩萨,他们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换句话说,不造了。不造了,他到哪一个境界去?一真法界。什麽叫一真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今天讲各种不同维次的空间,他全部突破了,这就叫一真法界。现在科学家知道,没有办法突破。在物理学裡面发现了一桩事情,叫「加速度」,如果我们的速度能够超过光速,在理论上讲就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进入到未来。换句话说,时空的障碍突破了。这个突破,我们现在懂得是有限度的突破,不是无限度的。为什麽?因为你是有造作的。正如同我们现在,我们跟美国的距离是一万多公里,我们在此地讲堂裡面来讨论研究课程,美国那边同修从网路上立刻就能看到,这个时空好像也是突破了,是用机械的办法来沟通的。机械的能力有限,而且对方还...(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三集)  2000/06/1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3》)


...。什麽叫一真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今天讲各种不同维次的空间,他全部突破了,这就叫一真法界。现在科学家知道,没有办法突破。在物理学裡面发现了一桩事情,叫「加速度」,如果我们的速度能够超过光速,在理论上讲就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进入到未来。换句话说,时空的障碍突破了。这个突破,我们现在懂得是有限度的突破,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无限度的。为什麽?因为你是有造作的。正如同我们现在,我们跟美国的距离是一万多公里,我们在此地讲堂裡面来讨论研究课程,美国那边同修从网路上立刻就能看到,这个时空好像也是突破了,是用机械的办法来沟通的。机械的能力有限,而且对方还要有设备,没有设备还是收不到,这个不自在。佛教给我们的方法自在,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就得自在。

  所以晓得,无量无边的法界是由一切众生「心造善不善」。什麽东西造?你身体在造,你言语在造,你念头在造,身业、语业、意业,造作无量无边不出这三类。你天天在造,就是说你天天在障碍你自性裡头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那是一切通达。你天天在干这个,你把你的智慧德能愈缩愈小,小到最后是无能,无知无能,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佛一语道破,我们要记住。下面这一段完全讲理论,这一段意思很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明天继续再讲。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四集)  2000/6/1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4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三集)  2000/06/1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3》)


...,这个相太好了,这个相决定不是父母所生,一定是你修行成就的。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我也想得这样的相好,所以发心出家来修行。」世尊听了点点头,他说:「你是心裡想的。」佛就进一步问他:「心在哪裡」?这个「心」,佛法常讲有真心、有妄心。不管是真心还是妄心,心在哪裡?他比我们聪明,他想了七个地方,我们怎麽想得出来!七个地方都被佛否定掉了。于是他就慌了,向世尊请教心在哪裡。

  《华严经》上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是真心,「识」是妄心,真心跟妄心是一个心。什麽叫「真心」、「妄心」?完全觉悟而没有迷叫真心,带着有迷惑,我们就叫它作妄心。什麽迷惑?我们在讲席当中常讲的妄想分别执着,你心裡头只要这三样东西没有淘汰得乾淨,这就是妄心,真心不能现前。这个东西统统淘汰尽了,完全没有了,真心就现前。绝不是说妄心外面还有个真心,那就找不到了,那就真心也没有了;所以说「真妄不二」,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去掉,真心就现前。真心是能现,能现宇宙虚空,在佛法裡面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连一真法界都是真心所现的,所现的这个境界裡头产生变化;它现的原来是一真,叫一真法界,那是完全没有妄心的,真心现出来的。《华严经》上的华藏世界,西方淨土讲极乐世界,都是真心现的,所以它没有变化,生到那个地方的人,个个都是无量寿,个个都是年年十八,他不老,永远不衰、不老、不病。为什麽?他是真心现的。由此可知,我们今天会老、会病、会死,这是什麽造成的?妄心造成的,妄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假如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尽,我们跟诸佛如来一样,也是不生不灭,不老、不衰、不病。这些大道理,佛在所有大乘经论裡面都跟我们提到,我们求的就求...(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四集)  2000/6/1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4》)


...。这个东西统统淘汰尽了,完全没有了,真心就现前。绝不是说妄心外面还有个真心,那就找不到了,那就真心也没有了;所以说「真妄不二」,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去掉,真心就现前。真心是能现,能现宇宙虚空,在佛法裡面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连一真法界都是真心所现的,所现的这个境界裡头产生变化;它现的原来是一真,叫一真法界,那是完全没有妄心的,真心现出来的。《华严经》上的华藏世界,西方淨土讲极乐世界,都是真心现的,所以它没有变化,生到那个地方的人,个个都是无量寿,个个都是年年十八,他不老,永远不衰、不老、不病。为什麽?他是真心现的。由此可知,我们今天会老、会病、会死,这是什麽造成的?妄心造成的,妄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假如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尽,我们跟诸佛如来一样,也是不生不灭,不老、不衰、不病。这些大道理,佛在所有大乘经论裡面都跟我们提到,我们求的就求这个东西。所以,佛跟众生是平等的,决定平等,没有高下。

  为什麽众生不像佛?问题就发生在此地。佛告诉我们,这三类的烦恼习气,如果我们把执着放下,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你就超越六道,这个人在佛学裡面称他作阿罗汉。阿罗汉、菩萨、佛,是佛陀教学裡面三个学位的名称。你拿到学位,永远不会退转到六道裡面去受苦,这是第一个学位拿到了。如果再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分别妄想也断掉了,那就称你作菩萨。由此可知,阿罗汉虽然不执着,他还有分别。菩萨不执着也不分别,比阿罗汉高,但是他在十法界,没有超越十法界的范围。必须把妄想也要断个几分,这个妄想叫「无明烦恼」,《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品,也就是烦恼多少,把它分成四十一类,只要断一品你就超越十法界,就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还剩下的那些微细的妄想,慢慢再断。这个「慢慢」,大乘经上讲要三个阿僧祇劫,要这麽长的时间,才能把妄想习气断乾淨,这叫成佛,拿到最高的学位,佛陀是最高的学位。

  我们今天讲「妄想、分别、执着」,大家好懂,佛学上的名词不是这麽说的,佛学上的名词是说「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就...(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四集)  2000/6/1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4》)


...生不灭,不老、不衰、不病。这些大道理,佛在所有大乘经论裡面都跟我们提到,我们求的就求这个东西。所以,佛跟众生是平等的,决定平等,没有高下。

  为什麽众生不像佛?问题就发生在此地。佛告诉我们,这三类的烦恼习气,如果我们把执着放下,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你就超越六道,这个人在佛学裡面称他作阿罗汉。阿罗汉、菩萨、佛,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佛陀教学裡面三个学位的名称。你拿到学位,永远不会退转到六道裡面去受苦,这是第一个学位拿到了。如果再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分别妄想也断掉了,那就称你作菩萨。由此可知,阿罗汉虽然不执着,他还有分别。菩萨不执着也不分别,比阿罗汉高,但是他在十法界,没有超越十法界的范围。必须把妄想也要断个几分,这个妄想叫「无明烦恼」,《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品,也就是烦恼多少,把它分成四十一类,只要断一品你就超越十法界,就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还剩下的那些微细的妄想,慢慢再断。这个「慢慢」,大乘经上讲要三个阿僧祇劫,要这麽长的时间,才能把妄想习气断乾淨,这叫成佛,拿到最高的学位,佛陀是最高的学位。

  我们今天讲「妄想、分别、执着」,大家好懂,佛学上的名词不是这麽说的,佛学上的名词是说「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尘沙烦恼就是分别,无明烦恼就是妄想,我把它换个名词大家好懂,意思很深很深。所以我们真的是被妄想分别执着害了,我们连作人都不自在,天天生烦恼。为什麽?我到哪裡去,我的身分。分别身分、执着身分,要有我的地位,要有我的名誉,糟糕不糟糕!全是假的。有这些东西就有生死,就有因缘果报。你有善念,在佛家讲的六道裡头三善道受报;恶念,三恶道受报;这个念头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六道的因没有了,哪来六道的果?这些罗汉、菩萨、佛,他们很自在,想到六道裡面来他就来,他来不是受报,他来是帮助众生解脱的,我们常讲「乘愿再来」,所以他六道这个关出入境是自由的;我们不自由,我们在裡头出不去,他们来去自由。

  虽然在六道裡面现身,像观世音菩萨,你们《普门品》念了很多,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你看他多自在!...(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四集)  2000/6/1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4》)


...佛法裡面讲的心、讲的性。你看昨天伊斯兰的穆斯林他们报告,给我们简介,一切都是阿拉主宰的。阿拉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主宰,他说的阿拉就是我们讲的心性,但是他还没有讲到真心,他讲的是妄心。为什麽?他要做主宰,那主宰是妄心,真心裡头不做主宰的,真心裡头没有这个妄念。也讲得相当高了,只隔一层,那一层翻转的时候,真心就见到了。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我们要常常记住这句话。《般若心经》上就讲得很具体,讲得很透彻,经文头一句,「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观就自在了。观是观照,什麽叫「观照」?菩萨用心叫观照,也就是说他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他不是没有,跟我们一样,他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叫「观照」。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在裡面,就叫「思想」。我们凡夫用思想,他们不用思想,就叫做观照。观照能见一切现象的真实相。这裡头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看所有一切境界是看成虚妄相,把这个真实相扭曲了,我们见不到真实相。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见到真相。扭曲真相是我们自己,不是外面的现象真的被你扭曲了,没有那个道理!是你自己扭曲你自己六根的功能,与外面境界绝不相干,外面境界永远是中立的。为什麽?外面境界是唯心所现的。

  所以佛菩萨跟我们坐在一起,手拉着手,两个人境界完全不一样,他在一真法界,你在六道轮迴。绝不是六道轮迴之外有个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以外有个六道轮迴,不是的,都圆融在一起。譬如说夜晚月光很好的时候,很多人在赏月,大家看到一样,各人感触不一样。这个现象你很容易理解,各人的境界不相同,外面景色是一个,绝不因为你的感受而起变化。你从这个小的比喻、小的例子,慢慢去思惟、去体会。不可以研究,一研究就坏了,那是愈...(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四集)  2000/6/1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4》)


...透彻。

  所有一切现象,我们今天总的来说,虚空、宇宙、动物、植物、星球,这许许多多的现象,都是从自己心想变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世间,不可能两个人世间完全相同,不可能!我们同样见一桩事情,我们感受不相同。就以我们现前而论,我们展开《佛说十善业道经》,我们经本相同,裡面的字句也相同,我们每个人读这部经感受不一样,理解不一样。这是什麽原因?「心想异故」。开经偈裡面教我们:「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能做得到吗?做不到。为什麽做不到?我们有心想。佛没有心想,心想是八识这一边的事,佛是「转八识成四智」,所以佛没有心意识。我们什麽时候心裡不想了,想是执着,思是分别,如果我们离开了分别执着妄想,我们再看这些经典,如来真实义就现前,岂不是「虽各随业,所现不同」吗?由此我们也能体会到,佛在许多大乘了义经上告诉我们的,世间所有一切万法,皆是「不可得,无所有」。

  《金刚经》很多同学都念过,佛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就是《大般若经》上所说的「不可得,无所有」。能得的心不可得,经上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得的不可得。所得的是外面境界,境界是缘生之法,缘起性空,所以外面境界也不可得。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是十法界裡面的这一切现象不可得,一真法界裡面的现象也不可得。现象有没有?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你说它没有,这是错误的;你说...(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六集)  2000/6/1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6》)


...天讲实际生活裡面,教导我们用什麽样的心态来生活,来处事待人接物?教我们一念不生,随缘而不攀缘。普贤菩萨教得好:「恆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普贤菩萨做人的态度,真实智慧究竟圆满,我们应当要学习。学不到要认真努力去学,学到一分就有一分受用,学到十分就有十分受用。不可以说学不到我就不学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学你就随顺烦恼;随顺烦恼,你永远生活在六道轮迴,这就错了。这两句话是讲现象,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现象。

  下面两句话是讲它的真实,『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所以有很多人,他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这个错误的观念很难很难突破,他要追问:「这个现象是从哪裡来的?」「这个现象是怎麽产生的?」诸位要晓得,你起这种念头,都落在妄想分别执着裡头,虚空法界所有一切现象是妄想执着变现出来的,再用妄想执着去理解它是不可能的。怎样才能够明瞭通达事实真相?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佛家讲的「禅定」,《愣严经》上说得很好:「淨极光通达」,统统放下,心淨到极处,自性般若光明就现前,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全都通达了,全都明瞭了,这是真实智慧。所有一切诸佛如来都是通过这个途径,彻底觉悟了。

  所以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如来讲经说法,归结到总纲领是「戒定慧」三个字,这其中定是枢纽,慧是目的,戒是手段。戒是什麽意思?守法,决定要遵守前人的道路,我们省事了。释迦牟尼佛走的是哪一条路?十方一切诸佛走的是哪一条路?我们跟紧,不能够捨弃。「我另外找一条路」,你找不到。无量劫来,人家从这个路走都走通了,哪裡会有错误!这是正道,它不是邪道。正道决定能达到开智...(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六集)  2000/6/1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6》)


...」没有学都做到了,这叫老实。我们天天在学,天天头脑裡还在想新花样,没有依教奉行。不老实!所以天天学,一样没有成就。

  我们见一切法还要不要去追究?世间人常讲「打破砂锅问到底」,佛法是许可的,许可你问到底,决定没有忌讳。为什麽?有疑,这个疑惑一定要断除,问到底是帮助你断疑生信。所有疑惑都没有了,人就老实了。你还有疑虑,你怎麽可能老实?老实人有两种:一种是善根福德深厚,像许哲这个人,这是自己善根福德深厚,虽然没有学,她没有疑惑,这是过去世的善根福德因缘;另外一种,就是把这些事实真相,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没有怀疑,他老实了。中间这一段佔决定大多数,所谓既不是上智,又不是下愚,这样的人难度,他妄想多,分别执着多。老实人看到这一句话,心就定了。

  法界虚空一切现象,佛在这裡跟我们讲「无有作者」。这话是真的,不是佛造的,不是神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要是上帝造的,那上帝是谁造的?「无有作者」是真的。「无有作者」,佛讲心现识变。所以你要问到底,佛到最后答覆你:「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能现,识能变,确实没有作者。

  『故一切法,皆不思议』。龙树菩萨在《中观论》上告诉我们「诸法不自生」,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绝不是自己生的,这讲不通。「亦不从他生」,也不是他生的。是不是自他共同生的?也不是,不共。是不是没有原因生的?那也不是,「不共不无因」。后面下的结论,「是故说无生」。你要真正...(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六集)  2000/6/1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6》)


净公上人讲妄想分别执着集第二卷





...多少个念头?「百千亿」一点都不过分。是个形容,不是真正的数字,真正的数字比这个,不晓得要多百千亿倍都不止。我们在佛经裡面读到,佛告诉我们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个念头。我们过去也粗略的估计,一秒钟有两个十万八千念头,这种微细念头,我们凡夫不能觉察。

  谁见到了?佛经上跟我们说,八地菩萨见到了,那个定功深,就是心清淨,清淨到那样的程度,觉察到微细念头的生灭。我们的念头,六道凡夫的念头,佛说法把它归纳为「善、恶、无记」这三类。善有福,但是不是德。六道众生有福,德谈不上,这个德的水平太高了。德是什麽?所有一切念念都是善念,念念无住,《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是什麽?离妄想分别执着,这叫无住。我们极微细的念头都堕在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晓得妄想分别执着的根有多深。所以佛教导我们,我们学起来这麽困难,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这个根太深了。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生灭,每一个生灭都具足妄想分别执着。由此可知,我们今天讲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是放下粗相,好像一棵树一样,放下几片叶子而已,放下这个树梢而已,枝干根本一丝毫都没有动摇。我们怎麽能比得上佛?

  我们供养佛像的用意在哪裡?就在此地,让我们看到佛像,想到佛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圆满的福德,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什麽心?生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的心,众生有感,佛立刻就有应。这个生心我们很难理解,因为我们凡夫讲到生心就会起心动念。佛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所以这个生心的意思很深很深。佛与菩萨随类现身,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佛与一切众生随机说法,也没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我们要了解这事实真相。

  学佛从哪裡学?从这些地方学。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八集)  2000/6/1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8》)


...们,我们学起来这麽困难,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这个根太深了。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生灭,每一个生灭都具足妄想分别执着。由此可知,我们今天讲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是放下粗相,好像一棵树一样,放下几片叶子而已,放下这个树梢而已,枝干根本一丝毫都没有动摇。我们怎麽能比得上佛?

  我们供养佛像的用意在哪裡?就在此地,让我们看到佛像,想到佛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圆满的福德,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什麽心?生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的心,众生有感,佛立刻就有应。这个生心我们很难理解,因为我们凡夫讲到生心就会起心动念。佛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所以这个生心的意思很深很深。佛与菩萨随类现身,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佛与一切众生随机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没有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我们要了解这事实真相。

  学佛从哪裡学?从这些地方学。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因此入门也不一样,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根性。古德常讲:「人贵自知之明」,自己一定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你的修学就方便了。世间煳涂人,迷惑颠倒的人,他不认识自己,狂妄自大,这种人世法佛法都没有成就。古人这样说法,我们再仔细观察果然不错,凡是狂妄自大的,这些人在社会上不少,一无所成。真正有成就的,连《了凡四训》裡面都说得很多,谦虚恭敬,处处不如人。袁了凡看人,看到这些举子,就是准备去考试的,只要看到这个人谦虚恭敬、样样不如人,他说这个人决定考中;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这个人决定落第,都被他料中了,这裡头有大...(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八集)  2000/6/1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8》)


...。大自在天王坐在佛的会下,他们的福德光明都不能现前。好比是什麽?我们从另外一个比喻,我们以无量亿的蜡烛,把这些蜡烛统统点燃,在太阳底下蜡烛的光都不见了,显不出来了,这个比喻大家好懂。我们世间再明亮的灯明,在太阳底下那个光都没有了。这是说明你所感受到的气氛,在佛面前只感受到佛的气氛,大自在天他那种气氛就没有了,『悉不复现』。

  末后这一句,这是劝勉,也是讚歎,『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我们凡夫做不到,凡夫实在讲也没有这个福分,我们今天生在释迦牟尼佛末法时期,佛去我们三千多年了。刚才我说过,实际上佛的气氛是永恆的、是周遍法界,我们能不能感觉到?能。怎样能?必须如教修行。我们果然能够将妄想分别执着断除,你就能够感受到诸佛如来的气氛。诸佛如来的气氛,跟诸位说,就是我们真如本性的气氛,不是外头来的。真如本性的气氛,哪有不尽虚空遍法界的道理?当然之理。由此可知,众生跟佛确实是平等的。今天的不平等,是我们自己妄想分别执着造成的,离开妄想分别执着确实是平等的。自性本具的德能、本具的相好,佛是展现给我们看,那是我们的果德。我们今天不幸,染上无明、尘沙、见思,就好比吸毒的人染上毒瘾,现在搞得人不人、鬼不鬼。佛的教学就是帮助我们戒毒,我们要肯接受,要把我们的病毒从根本拔除,恢复正常,正常就是诸佛如来。这个比喻大家好懂,实在讲也很亲切。所以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现在是一个什麽样的人,是个什麽立场,佛是怎样来帮助我们、来援助我们,我们应当接受,要认真努力来学习,恢复自己的性德,恢复自己的智慧德相。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集)  2000/06/1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0

...(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九集)  2000/06/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9》)


...「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是其他的经典裡面我没有看到的,这就讲得彻底、讲得究竟,不可以夹杂。这个人有十分是恶,有一分是善,我们只讚歎他一分善,只取他这一分善,把他那个十分恶忘掉,不要放在心上,这人还是个善人。这个人有十分善,有一分恶,那一分恶当然更要把它忘掉,决定不能放在心上。我们心上放别人的过失,放别人之恶,是我们自己的恶。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裡面说得好,境缘没有好恶。境是我们物质生活环境,缘是我们的人事生活环境,外面人跟物都没有好坏,好坏从哪裡生的?好坏从自己心裡头生的,你自己喜欢他就好,你自己不喜欢他就坏,好坏没有标准,好坏随顺各人烦恼习气,这麽来的。所以佛教导我们,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世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裡面所有一切的众生,都是诸佛如来。《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怎麽来的?就是这麽来的。我们真修行、真用功,也就在这个地方。

  我们讲席当中常常举舜王做例子,诸位读历史都知道这个事情。舜王的父母兄弟,可以说天下人都认为他们是坏人,公认的。可是在舜王心目当中是好人,他没有看到他父母兄弟丝毫的过恶,丝毫都没有看到。只看到自己的过失、缺点,天天自己改过自新,没有要求他的家人。三年全家感化了,自行化他,这不是佛经说的一个最鲜明的例子吗?自行就是化他,自己不行,怎麽能化他?自行化他,我们从舜王身上去看就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才叫做自行化他,成就自己圆...(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九集)  2000/6/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9》)


...看别人的恶。于是我们就生在善好的世间,这个世间没有恶,纯善无恶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是大乘经裡面常讲的随顺法性,不是随顺烦恼了。常常我们在经论上读到这些句子,随顺法性,不晓得怎麽随顺法,怎麽去做不知道。随顺烦恼知道,随顺法性就不知道。这个地方告诉我们,这是随顺法性,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这是随顺法性,法性是至善圆满。

  什麽时候我们「不见世间过」,世间一切人事物,人是我们的有情世间,是我们的生活人事环境,事跟物是物质环境,在这一切环境裡面,见不到恶,只见善而不见恶。那就是惠能大师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修道人。心裡面还有是非人我,这不是真修道人。是非人我从哪裡来的?从妄想分别执着裡头变现出来的。真正修道人,佛常常教我们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这一心不乱才能现前,念佛的功夫才能成就,决定往生不退成佛。由此可知,我们还有妄想分别执着,还有人我是非,要知道这是自己菩提道上的障碍。

  诸位听了这些话,也许又有问题来了,世间真有很多恶人,真的找麻烦的,我们遇到怎麽办?我们单看他善,他看我不善,我不惹他,他来找我麻烦。我们处这种环境怎麽办?佛教我们断烦恼,开智慧。怎麽断烦恼?前面讲的常念、思惟、观察善法,烦恼就断尽了。烦恼断尽,智慧现前,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生活环境当中,你有高度的智慧,你有高度的艺术,你自然能够迴避。纵有种种障难,实际上障不住你,也难不倒你,你在一切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必定得法喜充满,你有智慧能应付,决定是自他两利,绝对不会是自利害他,没这个道理,这个就是佛法。

  末后这几句话非常重要,从人天到佛果地,...(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九集)  2000/6/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9》)


...非常非常重要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一句。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二集)  2000/07/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42

  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晚上我们接受伊斯兰教「皈依协会」的邀请,我们也去了不少的同修,昨天他们问了一些问题,我给他解答,你们听了怎麽样?满不满意?

  大乘经裡面,佛跟我们说了一个最高的原则,就是「入不二法门」,不二法门就是《法华经》上讲的「佛知佛见」,宗门裡面所讲的「明心见性」。诸位仔细想想,如果伊斯兰教跟佛教是二,你就不能入门;世出世间是二,你也不能入门;我与人是二,也不能入门。不二就是一,叫一真法界。所以有了「二」这个妄想分别执着,就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什麽时候你能够回归到「不二」,回归到「一」,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是入佛位,佛跟众生的差别在此地。所以修学掌握到原则,进步很快,违背原则就不得其门而入。所以佛讲的是性相不二、因果不二、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皆是不二,一定要晓得这个原理原则。

  好,今天我们继续再讨论「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讚法」。八种,前面的五种我们说过了,现在从第六看起,在经文第八页第二行第二个字:

  【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

  一个不妄语的人,他的言论不会有过失。为什麽没有过失?他有智慧。常常妄语是烦恼作主、习气作主,所以错误总是不能够...(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二集)  2000/07/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42》)


...是遇到悲伤、痛苦,身心健康就受很大的伤害。多愁的人决定多病,杂念多的人决定不健康;健康的人一定是常生欢喜心,常常愁眉苦脸,这个人决定不健康。所以离妄语得这麽多的好处。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一个人诚实、可靠,他所说的话大家都相信,都不怀疑。这个地方说得好,不但人不怀疑,诸天听到都欢喜。天神高高低低层次很多,在佛法裡面讲,佛在经上常讲天有二十八层,高级的天人五通的能力很强,叫五种神通。六通裡头,他没有漏尽通,除了漏尽通之外,其他的都有:天眼、天耳、他心通(你心裡想什麽他知道,叫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神足通是变化),唯独没有漏尽,漏是烦恼,他烦恼没有断尽,也就是说他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断乾淨。但是比他以下的人来说,他的功夫殊胜,比上他就不能比了,比下那他殊胜,这是我们跟他不能相比的。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太重了,所以根本就不通。妄语是烦恼,严重的烦恼,所以古来祖师大德劝人修行,头一个要断妄语。其他的烦恼容易断,妄语不断就肯定你的妄想习气一条都断不了。这个东西不断犹罢,天天还在增长,你的烦恼习气在增长,它不会止在那个地方,真的是不进则退。所以天人都尊敬,天人也会奉行。末后这一句:

  【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这就是讲无碍的辩才。无碍辩才是不是学来的?不是的,无碍辩才是属于果报,这个果报是从智慧来的。我们一定要明瞭,烦恼轻,智慧就增长。换句话说,烦恼重,智慧就少;烦恼轻,智慧就增长。我们要想开智慧,就不能不断烦恼。『智慧殊胜』,辩才无碍。『无能制伏』,这个「无能」是哪些人?烦恼习气没有断的人,他没有能力跟你辩论。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要度外道,佛经裡面讲的那个时候的社会,着名的外道有九十六种。...(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二集)  2000/07/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42》)


...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这一段经文也是我们修学,可以说是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都不能够离开的重要开示。『两舌』是说挑拨是非、造谣生事。世间一切诸法,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跟我们说了许多许多,一切诸法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没有邪正、没有真妄,也没有利害,你要是入这个境界,那就恭喜你,你成佛了,入不二法门。佛为什麽这麽说?佛跟我们讲的是事实真相,是诸佛如来亲证的境界,所谓「法尔如是」。佛家用法尔,我们一般人讲自然而然,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所有这些邪正、是非、真妄、利害,都是从人心生出来的。从什麽心?从妄想分别执着裡生出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才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凡夫,换句话说,戴着有色的眼镜看外面的风光,把它变质了、变形了。离开分别执着才能见到真相,但是不离开妄想分别执着,这就造业了。

  所以造的这个业,实在讲也是虚妄的,得的果报也是虚妄的,可是这些虚妄你会真正在感受。就如同我们一个人作梦一样,你做个恶梦真的受苦,吓了一身大汗醒过来。如果你要晓得是个梦,这是假的,你就没有恐怖,也没有惊慌。可是我们不知道那是作梦。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他们是知道自己在作梦,来度我们这些不知道在作梦这一类的人。他们是梦中省悟过来的人,我们是梦中迷惑的人。所以菩萨名号的意义,叫做「觉有情」。「有情」就是还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叫有情。他虽有情,他觉悟了,他不迷了,他了解事实真相。凡夫没有觉悟,不了解事实真相,认假作真,这就受苦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性德。如果落在分别执着上,你就迷失了自性,性德透不出来;生起是非、邪正、善恶,起这些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是妄想分别执着。

  佛在此地教导我们,如何能『不起身见,捨诸恶业』。这一条跟大家说,最低限度的地位是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小乘须陀洹果,初果,「不起身见」。我们要不在这上真正用功夫怎麽行?然后才体会到十善业对我们多麽重要!必须认真修十善业道,念佛才能往生;修学任何一个法门,你的功夫才得力。如果捨弃十善业道,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功夫不得力,就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地基。十善业道是基础,一定要知道。「捨诸恶业」,是要修十善业道,你才能够捨诸恶业;不修十善业道,你这个恶业捨不掉。换句话说,你生生世世随业受报,在六道轮迴。这是常说的,善业你生三善道,恶业你就生三恶道,随业流转,苦不堪言,这是六道众生的真相。...(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十八集)  2000/9/2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8》)


...十。不堕诸难。】

  我们看这两条。到这裡差不多是将断恶修善所得的殊胜果报,介绍了一个大概,这些果报确确实实是非常的殊胜。今天看第九『住无碍见』,这是属于智慧。「见」是说见解,见解无障碍;换句话说,对于世出世间法,都能够得到通达无碍。这个利益,我想无论什麽人,不论他是信仰什麽样的宗教,没有不希求的,是一切众生共同的一个愿望。佛告诉我们,这一种愿望实际上是我们的本能;换句话说,一切众生每个人本来有这个能力。清凉在《华严》跟我们讲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我们自性本有的,本来具足的。现在我们的见解、思想处处都有障碍。障碍从哪裡来的?障碍是十恶业造成的。这十恶裡面具足了妄想分别执着,每一条都非常严重,所以性德不能现前。经上讲的种种不思议的果报,都是属于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能,只要我们离开十恶;离开十恶就是十善,这个性德才能够恢复。恢复到什麽样的程度,这是功夫的问题。

  由此可知,一个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一定要懂得「离一切恶,修一切善」;「一切」就是此地十条的纲领。这十条展开来,无量无边的罪业。十善也是如此,每一条善展开来是无量无边的善福。学佛从这裡学起,希望我们在一生当中修到纯善。儒家讲「止于至善」,这是世出世间圣人,修心养性的最高目标。儒家教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佛教人「孝亲尊师,修十善业道」。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我们合...(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九集)  2000/09/2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9》)


...人,他对于宇宙人生有相当的觉悟,但是不称「正」,这个「正」字招牌很难取得。佛家讲「正」的标准是什麽?必须是我执破了才叫做正。要用《金刚经》的话来讲,大家这个概念就很清楚,「无我相」才称之为正觉。世间天人很聪明,我们知道现在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他还有「我」,还有我执、还有法执,这个虽然称「觉」,不能称为「正觉」;一定要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才叫「正觉」。

  四相虽然破了,并没有彻底破尽,这个四相是有差等的。譬如说我相百分之百的破了、没有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还有,还没有破尽。为什麽?我相是属于我执,就是执着,执着没有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属于分别,是属于妄想,所以这个没有断尽。因此,佛家觉悟分三个阶段。分别断尽了,妄想还没有尽,这个阶层叫做「正等正觉」。「等」,等于佛,诸位要晓得,「等于佛」他不是佛,只是等于而已。必须分别、妄想都断了,这个时候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位,圆教裡面圆满的佛果,等觉菩萨以下都属于正等正觉。但是诸位要知道,正等正觉最低的位次是圆教初住菩萨。由此可知,四圣法界裡面,总而言之都是属于正觉,虽然他们的层次也有高下不同,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这个「佛」就是天台家所讲的藏教佛、通教佛,都是属于正觉,不能称为正等正觉。在天台大师「六即佛」判教的,他们是「相似即佛」,就是四圣法界是相似即佛。

  离开了十法界,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是分证即佛,才称之为正等正觉。所以诸位必须要有很清楚的概念,正等正觉是称法身菩萨,没有证得法身的不在这裡面,这...(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0集)  2000/09/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0》)


...,佛说《愣严经》,说到第三卷他就出来讚佛了,他懂了。富楼那尊者是四果阿罗汉,富楼那尊者听不懂,所以起来向佛请教:「他初果,他怎麽懂得?我是四果罗汉,我怎麽没有懂?」佛才跟他说明,阿难是烦恼障重,所以只证得初果,所知障轻,所以大乘经法他能够明瞭,他能够接受。而富楼那尊者跟阿难恰恰相反,他是烦恼障轻,所以证得四果罗汉,三界八十一品思惑他也断了,但大乘经教他听不懂,所知障重。

  在大乘教学裡面,古来的这些祖师大德常常教人看破、放下。我们能放下,放下烦恼障;看破,是破所知障。这两种功夫不间断的互相去用,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一定要真干。而且在我们这个境界裡面,一定要先从放下下手,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佛教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华严》、《圆觉》佛是这麽说的;《无量寿经》说的「一切皆成佛」;大乘经上我们常常看到:「凡有佛性,皆当作佛。」我们要用什麽样的心态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像善财童子那个修学态度。善财童子心目当中,凡夫只有我自己一个,我一个人是凡夫,除我一个人之外,都是诸佛如来;顺境、逆境,善人、恶人,全是诸佛如来化身来度我的。所以他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没有障碍。

  我们今天修行,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障碍有多少!障碍从哪裡来的?从我们不善心所变现出来的。大家念《十善业道经》就应该懂,前面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心不善;看这个人,看得顺眼起贪爱,看不顺眼起瞋恚,这是不善的心。我...(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0集)  2000/09/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0》)


...对立、对敌,就造无量无边罪业。

  今天世界为什麽这麽乱?人心为什麽这麽不安?就是因为对立,不能包容。天天喊和平,「和平」两个字什麽意思不懂。我去查查字典,看「和平」两个字怎麽解法,我看了之后,对它的解释不满意,所以我提出我的解法,我解释用八个字:「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如果我们的心不平等,和睦就休想,决定不可能实现的。在佛法裡面,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太多太多了,佛是什麽心?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六度心是菩萨,四谛心是声闻,因缘心是缘觉,佛在经上讲得太多了、太清楚了。「平等」两个字重要!

  我们对于一切众生没有高下,人心到平等了,看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能用平等心。平等心是什麽?离妄想、分别、执着就平等。有妄想、分别、执着,哪裡来的平等?平等才能够和睦相处。哪一个圣贤人不教人和睦相处?所以我们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摄持正法」。

  『如其誓愿,所作必果』,每一个人希求的不一样,有人求作佛,有人求人天富贵,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得的。只要你认真用真诚心去修十善业道,你就有愿必果。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裡。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四集)  2000/10/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4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三面第一行:

  【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恆无乖诤。】

  这是离两舌所得的殊胜果...(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三集)  2000/9/3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3》)


...,甚至于我们在受戒的时候,我受戒的时候,戒坛裡面的法师、传戒师也都说小小戒可捨,认为大戒我们要持,不可以犯,小小戒就无所谓。今天佛教之衰,衰到这个样子,什麽原因?「小小戒可捨」,坏在这裡。殊不知积小恶就成大恶,把小小善疏忽了。小小善而不肯为,小小恶又自己不能够禁止,所以虽然一生学佛,最后还免不了堕恶道,这个原因在什麽地方,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瞭。

  真正修行人他们的观念跟我们恰恰相反,极小的善他肯做,极小的恶他很谨慎,他都不犯,所以他能成就,这叫做真实智慧。世间人是小聪明坏大事。菩萨行门六个纲领,前面五条都是着重在事上,这一条在理上,这一条要怎麽做法?佛在经论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离妄想分别执着就是慧。《般若经》上讲的「三轮体空」,我们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离一切相修一切法,这叫般若波罗蜜。所以般若跟前面五度不能离开,离开前面五度,般若就落空,那般若只有理没有事,落空了,必须有理有事才圆满,不至于偏在一边。

  世尊当年在世,我们都曾经听说过,他老人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当中讲般若就用了二十二年。我们从历史来看,就知道佛教化众生的确以般若为中心,如果没有般若,前面的五条是善,布施到禅定都是善。你修布施、修持戒、修忍辱、修精进,你修前面四条,你的果报在欲界天;如果你修禅定,你的果报在色界天跟无色界天,享天福,出不了三界;如果有般若波罗蜜在裡面,就超越三...(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三集)  2000/10/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3》)


净公上人讲妄想分别执着集第四卷





...事,鸡毛蒜皮。

  真正的苦乐标准是怎麽样能够脱离六道轮迴、脱离十法界,这叫大乘佛法。大小乘的总目标也有不同,小乘的终极目标是脱离六道轮迴、离苦得乐;大乘的终极目标是脱离十法界,这个不一样。所以小乘证得阿罗汉果,他就认为那是圆满了。阿罗汉脱离六道轮迴,菩萨不行,菩萨要脱离十法界,阿罗汉在十法界裡面。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十法界。所以阿罗汉能做到定就行了,我们在《愣严经》上看,九次第定就超越六道,六道最高的是第八定,我们讲四禅八定,这个出不了三界,到第九次第定就超越了。可是定不能超越十法界,一定要开慧,智慧开了之后,就能够超越十法界。他的果报就讲得很清楚,『能断一切分别妄见』,妄见就是妄想,分别就是我们讲的分别执着;慧开了之后,就能够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

  要怎样帮助我们开慧?我们在现前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事物尽可能的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着,不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就是妄想,不把它放在心上,妄想就没有了,心裡确确实实不去分别、不去执着,这个样子容易开悟。佛家常讲根性利、根性钝;根性利的就是不把这些放在心上,妄想分别执着很澹薄,这是根性利;分别执着很重,根性很钝,不容易开悟。所以祖师大德教我们「看破放下」,我们从这个地方培养我们大乘圆顿的根性。我们从这部经上看,佛教导我们十善是行门的基础,也就是戒行的基础,十善是属于戒,落实在布施,落实在持戒,落实在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个慧是般若。如何落实,他得什麽样的利益。布施一条说得详细,后面都是举要言之,让我们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到这个地方,将落实在六波罗蜜这一段,简单介绍过去了。看经典裡面,排列的方法,这是大乘,不是小乘。下面第二段讲慈悲喜捨四无量心。所以从这裡看,世尊是先教菩萨,然后再教人天大众,末后再劝小乘。你看他排列的形式,让我们在这裡...(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三集)  2000/10/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3》)


...经,所以这是可以相信的。鬼神离开身体之后,问他有没有感觉,他完全不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只感觉得很累、头很昏。说了一个多钟点的话,他一句都不晓得,跟杜美璇的情形一样。这是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不是假的。这在佛法裡面三转珐輪叫「作证转」,他来给我们做证明,决定不是虚妄的,决定有来生,决定有后世,我们为什麽不做好人?

  种善因得善果,身体生死无所谓,不值得挂在心上。聪明人、有智慧的人要懂得拓开心量,包容一切。拓开心量,实际上每一个众生心量都是包虚空法界,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那麽大的心量为什麽会变成这麽小?这个因素就是无始劫以来迷失了自己,在佛法的术语说,迷失了自性。自性就是自己,自己的本性,这样生起妄想分别执着,执着愈来愈严重,所以把心量变得这麽小,跟别人相处格格不入,这样才造成六道轮迴;六道轮迴是这麽形成的,本来没有六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本来是一真法界,六道不是真的;不但六道不是真的,四圣法界也不是真的。今天搞成这个样子,怪谁?全怪自己,因为这个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够影响你,确确实实是自作自受。佛菩萨慈悲,他是过来人,他看到我们迷惑颠倒、造作恶业,在这裡受苦报,用无尽的怜悯心唤醒我们,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唤醒我们。我们听了之后要觉悟、要回头,回头是岸。

  为什麽天天在学习,我们依旧是不觉悟,依旧不能回头,原因在哪裡?妄想分别执着太严重了。什麽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所结成的就是自私自利,你把自私自利一分解,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自私自利是妄想分别执着的总集合,变成这个东西。这个东西要不解冻、要不能化解,佛菩萨再慈悲也没有办法把你唤醒;你天天听佛讲经说法,听四十九年,你也不会回头,你也不会觉悟,道理在此地。

  可是佛说,一切众生一定有回头觉悟的一天,但那一天是哪一天?就难说了,也许在无量劫又无量劫之后。六道裡面地狱、饿鬼、畜生,佛都讲了,那个时劫之长,都是天文数字。受尽这些苦头,也许你会觉悟、会回头。觉悟的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为我们示现,身心世界万缘放下,这是真正觉悟;你还有丝毫放不下,你没有觉悟。彻底放下,放下之后必定如诸佛菩萨一样,以大慈...(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四集)  2000/10/1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4》)


...心量变得这麽小,跟别人相处格格不入,这样才造成六道轮迴;六道轮迴是这麽形成的,本来没有六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本来是一真法界,六道不是真的;不但六道不是真的,四圣法界也不是真的。今天搞成这个样子,怪谁?全怪自己,因为这个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够影响你,确确实实是自作自受。佛菩萨慈悲,他是过来人,他看到我们迷惑颠倒、造作恶业,在这裡受苦报,用无尽的怜悯心唤醒我们,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唤醒我们。我们听了之后要觉悟、要回头,回头是岸。

  为什麽天天在学习,我们依旧是不觉悟,依旧不能回头,原因在哪裡?妄想分别执着太严重了。什麽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所结成的就是自私自利,你把自私自利一分解,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自私自利是妄想分别执着的总集合,变成这个东西。这个东西要不解冻、要不能化解,佛菩萨再慈悲也没有办法把你唤醒;你天天听佛讲经说法,听四十九年,你也不会回头,你也不会觉悟,道理在此地。

  可是佛说,一切众生一定有回头觉悟的一天,但那一天是哪一天?就难说了,也许在无量劫又无量劫之后。六道裡面地狱、饿鬼、畜生,佛都讲了,那个时劫之长,都是天文数字。受尽这些苦头,也许你会觉悟、会回头。觉悟的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为我们示现,身心世界万缘放下,这是真正觉悟;你还有丝毫放不下,你没有觉悟。彻底放下,放下之后必定如诸佛菩萨一样,以大慈悲心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永无休止的教化众生。

  佛家常说:「佛氏门中,不捨一...(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四集)  2000/10/1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4》)


...六道十法界众生的状况,都深深的感叹这些人可怜愍,一定要帮助他。

  慈悲喜捨这四法是天人修的,如果具足十善,十善落实到慈悲喜捨,你就是不学佛,不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你将来的果报是在天道,最低限度都是在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一层比一层殊胜,一层比一层福报大,如果能够离相修福,「离相」心就清淨,我们一般讲就得定了,随着你定功的浅深,你上升到色界跟无色界。佛对我们这些凡夫,用什麽方法帮助我们?是不是先帮助我们生天,然后慢慢再帮助我们提升?不是的,如果佛用这种方法,那就对不起众生了。佛用的是什麽方法?随机摄教,一定看众生的根机。根机利的,教你在一生当中就成无上道,佛才对得起我们;根机钝的,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很重的,就慢慢帮助你向上提升,决定防止你堕落。这个方法就是这一部经典,这一部经典分量不多,可是它是佛家修行的基本法。总的殊胜功德利益就是「愍诸众生,常不厌捨」,悲悯一切众生,不会厌烦,也不会捨弃。由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佛家常说的「佛氏门中,不捨一人」,这个话是千真万确的,不捨一人。

  可是我们要记住,佛法裡面又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佛确实不捨一人,为什麽又说:「不度无缘之人」?「无缘」是什麽意思?无缘是众生不接受,佛对他没有办法。这个「不度」是暂时不度,看到他什麽时候愿意接受,佛就来了;感应道交,感应现前,绝不失时。你什麽时候想佛帮助你,佛就来了;佛帮助你,你不能够...(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五集)  2000/10/1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5》)


...瞻依」。这一句话虽然简单,而实际上也是包罗万象。什麽叫做「和光同事」?中国儒家的圣贤教导我们「礼之用,和为贵」,佛法教导我们「六和敬」,能够与大众和睦相处,这是高度的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佛法裡面讲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什麽样的人才能跟九法界众生各个都和睦相处?只有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也能做到,但是没有像佛那样的纯正自然,这是什麽原因?是圆满性德的起用。

  凡夫,佛常讲,你为什麽会变成凡夫?你的烦恼习气太重了。烦恼习气的现象是什麽?是不能与别人相处,这是烦恼习气的样子。为什麽佛菩萨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我们做不到?我们看这个欢喜,看那个讨厌。为什麽诸佛菩萨不会生这个心,不会起这种念头?归根结柢说来,总不出妄想分别执着。诸佛菩萨、法身大士分别执着完全断尽了,剩下来的妄想,也是分分在破除,所以他能做到,我们做不到。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到,做不到就决定轮迴;既然不免轮迴,就决定堕三恶道。诸位细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就知道了。

  「人贵自觉」,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只是帮助我们觉悟而已。佛对我们是增上缘,我们自己必须要有所缘缘、要有无间缘,我们才会有成就。所缘缘,缘佛菩萨的教诲,也就是我们一般讲,一定要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而且接受教诲决定不能中断。我们今天是在凡夫位,业障习气很深,古人所谓「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古时候人听圣贤教诲,能够保持三天;我们今天说实在话,一天都保不住。现在读圣贤书,放下书本,面目就全非了,哪裡还等三天?由此可知,我们现在人跟古人善...(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一集)  2000/10/3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1》)


...起,实际上还是各是各的;你灭掉一盏灯,这盏灯的光就没有了,它并没有妨碍别的,诸位从这个地方细细去体会。所以各人是各人的境界,各人是各人的天地,各人是各人的宇宙,可以说各个不相同,也可以说各个有密切的关联,这裡头的事实真相,我们要细心去体会。

  所以不能说同,也不能说不同,像这灯光一样,你不能说它不交融,几十盏灯光它确实是交融在一起;你也不能说真的交融,真的交融熄掉一盏,它这盏灯光就没有了。所以佛法裡头说明事实真相,常讲「非一非异」,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不一,这是事实真相,不是一个含煳搪塞的话,确确实实是真相。

  我们今天堕落在六道轮迴,你明白事实真相,与什麽人都不相干,完全是自己妄想分别执着製造出来的现象,道理要懂。你要不了解,你就很难超越,为什麽?佛在经上苦口婆心劝导你的这些话,你疑惑,你不能肯定的相信,你还是坚固执着你的成见,成见我们叫我见,我们被这个害了,害得太惨了。所以佛在此地,用这种圆满智慧、高度的方便,教我们看身,「观身不淨」,什麽是身?狭义的身是我们自己这个身体,广义的身是所有一切的物体,只要有体,我们就叫它做身。无论是自身,无论是一切物体,都是不淨的。佛在经上为我们分析,我们物质身体的构造不清淨,最明显、最简易的观察,你看我们所谓七窍,排泄出来是什麽?它从内部排泄出来的。七窍之外更微细的毛细孔,毛细孔所排出来的,我们现在人称它叫尿素,说明我们裡面没有一...(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三集)  2000/11/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3》)


...这个基础,没有淨业三福的基础不能往生。为什麽?心行不善,与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不相应,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苦是能够解决的,要懂得道理、懂得方法。

  四念处,后面还有两条,「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每一条都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很清楚,然后才知道怎样修学。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五集)  2000/11/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5

  诸位同学,大家好!十善业道落实在四念处,「观身不淨,观受是苦」,已经跟诸位略略的介绍过了。第三「观心无常」,第四条是「观法无我」。这四种观裡面,最重要的就是「观心无常」,「心」是妄心,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够好好的疏导,祸患无穷,就像黄河大江一样,怎麽样疏导它,让它带给众生福利,不至于变成祸害。

  最近我在资讯裡面,看到一个讯息,这是外国人的统计,缺乏母爱的儿童没有爱心,瞋恨心很重,很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把它当作第一等的大事来看待。现代的社会崇尚女权,女人也跟男人一样,到社会上去争名逐利,把底下一代的教育疏忽了。妳纵然得到名利,妳的儿女反叛妳,试问妳还会有幸福吗?现在社会,无论在中国、在外国,我们常常听到的讯息,儿女杀父母、杀兄弟,学生杀老师,时有所闻。这个风气没有被遏止,还不断在发展,次数一年比一年多,危害社会一年比一年...(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五集)  2000/11/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5》)


...有穷尽,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认真努力去修学。《朝暮课诵》,古大德把《般若心经》收在课诵当中。《朝暮课诵》说实在话,你们仔细想想,它全都是会集的。古德为什麽要我们每天把《心经》念一、两遍?时时刻刻提醒,《心经》的目标就是四念处观,要我们用智慧观察世间,你才能得知世间法的真相,你才能修清淨心,你才会放下,你才会不染着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世间法不染着,出世间法也不染着,《金刚经》上佛明白对我们开示:「法尚应捨,何况非法」,这样渐渐才能契入佛菩萨境界,这是我们常讲的转业报身为愿力身,你就自在了。

  在世间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自己一念行善的念头都不起,真清淨,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我们要向这个目标、方向去迈进,这叫成佛之道。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七集)  2000/11/2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7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经本《十善业道经》第十六面第一行: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这一条我们已经介绍过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们把它做一个总结。这是道品裡面第一段,在佛法的术语叫第一个科目,三十七道品分为七个科目,这是第一个科目。第一个科目当然也是最重要的科目,是我们入门下手的最初方便,如果不从这个地方下手,你就没有办法入门,所以比什麽都重要。这四种叫观,观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六集)  2000/11/1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6》)


...要勤奋的去做。四正勤,勤是勤奋,要努力认真的去做。佛说这四条,这叫「正勤」,这不是邪法,这是正法。什麽是「恶」、什麽是「善」,必须要有能力辨别。善、恶的根本区分,我们也不要说得太高,就在我们现前这个境界裡头。凡是为自己的都是恶,凡是为众生的都是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世间人有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意思好像是说人起心动念为自己这是正常的,哪个人不为自己?为什麽佛说为自己是恶?这是佛跟世间人说法不一样,也就是觉悟的人跟没有觉悟的人说法不相同。佛为什麽这样子教给我们?常常听佛讲经说法的人,自然能明瞭。

  佛跟我们讲十法界怎麽形成的。诸佛如来住一真法界,十法界怎麽形成的?十法界是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就是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诸佛如来没有心想,所以是一真法界;十法界裡头有想、有念头。「心想」,佛把它说三个类别:见思、尘沙、无明,这三桩事情通称作烦恼。在《华严经》上,佛没有用这个名词,佛换了一句话说: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就是见思烦恼。你起这三种烦恼,就把一真法界变换成十法界。十法界裡面有四圣六凡,六凡通称为六道轮迴,这个是很不好的境界。六凡的轮迴境界裡面,就是妄想、分别、执着,特别是严重的执着。

  《金刚经》大家都念过,古德跟我们说,这部经文字虽然不多,只有五千字,它分上下两部。上半部佛教我们「离相」,离相是离执着;下半部教我们「离见」,离见是离分别。你能够离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六道轮迴就没有了,超越了;虽超越,他还有分别、还有见。如果把四见也离开了,「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他就超越十法界;四圣法界超越了,这样才能够证得一真法界。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自然就觉悟了。

  为什麽佛说起心动念为自己是恶?起心动念为自己着相,「我相」,坚固执着我相。换句话说,你永远脱离不了轮迴,你说这是善、是恶?人起心动念...(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八集)  2000/11/2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8》)


...举世之人一个也不能成就;不管你修哪个法门,你都不会成就,因为「我」没有放下。

  《金刚经》上说得好:「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是学生,初信位的学生,幼稚园小小班的学生,他已经把我相放下了。还执着有个「我」,还执着「这是我所有的」,你糟了!我们要放,从哪裡放起?先放「我所有」,这叫「身外之物」,比较容易。身外之物一切都不执着,绝对不放在心上;这个「放下」是讲心裡头不再执着了,不再分别了,这叫真的放下了。事上没有妨碍,所以《华严》到最后跟我们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麽事上无碍?事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哪裡会产生障碍?障碍是分别、执着、妄想,这个东西是障碍。你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然后在一切世法裡面你才随缘,你才得自在,功夫要从这个地方用起。

  什麽叫「一切善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叫「一切善法」,与十善相应。十善是事,事对面有个理,理事不二。从理上去观察,《无量寿经》也教给我们「观法如化,三昧常寂」,这经文好!妙极了!「观法如化」是般若智慧,十恶要断,十善要修,断恶修善都是如幻如化,断恶不执着断恶,修善不执着修善,你就不是幼稚园的学生了,你至少已经提升到小学、中学,你不是十信位的菩萨,你已经到十住、十行。「三昧常寂」就是永远保持真诚清淨平等觉,这是《愣严经》上讲的「常住真心」,你的常住真心常常现前。常住真心我们人人都有,非常可惜,...(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0集)  2000/12/2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0》)


...动念也落在自私自利,也落在贪瞋痴慢,天天搞是非人我,我们自己一定要清楚,前途是什麽?前途是三恶道。你走的路,走的是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这个世间很短暂,一百年光阴,一弹指就过去了。你到哪裡去?到恶道去。谁教你到恶道去?你自作自受,没有任何一个人干涉你,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左右你。你作佛、你下地狱,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什麽人都帮不上忙,什麽人也障碍不了,佛菩萨对你也无能为力,这个一定要懂得。

  佛菩萨对众生的慈悲、对众生的加持是教学,教导我们。我们能接受教学,能够领悟,能够改过自新,「回头是岸」;从哪裡回头?从六道回头,从十法界回头,我们向一真法界,这叫回头是岸。六道、十法界是什麽?是妄想、分别、执着。「回头」就是我们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捨掉,要捨掉六道!六道最重要的业因就是「见思烦恼」,见思烦恼造成六道轮迴。「见惑」归纳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错误的想法;「思惑」:贪、瞋、痴、慢、疑,这五种,五大类。你把见思烦恼总共十大类统统放下了,统统捨掉了,从这裡回头,这一回头就是十善业道。

  所以,如果对于「见思烦恼」不能够理解,这些名相很繁琐,也不太好懂,你就记住最简单的「十善业」。十善业的反面是十恶业。从杀、盗、淫回头,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从妄语、两舌、恶口回头,我们一生不打妄语,不自欺欺人,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你就真的回过头来了。「回头」,回头是佛菩萨,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不再作凡夫,我们要去作...(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二集)  2000/12/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2》)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生度化众生的心。「无住」跟「生心」是一不是二。我们今天很困难,我们生心就不能无住了,心就有住,要无住就不能生心了,总是搞得两边合不拢,这是凡夫。诸佛菩萨生心跟无住是一不是二,生心就是无住,无住就是生心。大家慢慢从这裡面去体会,然后你才能够领略一点圆教的思想、圆教的义趣。

  空、有是同时的,这是大乘教裡头常说的「不二法门」。所以欧阳竟无说:「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佛法就是佛法,世间任何一法不能够媲美的。」什麽原因?世法是从意识裡生的,佛法是从真性裡头流露出来的,不同在这裡。我们怎样能契入境界?要用一心。起个念头就是二心。可是这个地方要记住,我们一般人起念是妄想,不起念是无明,都不是一心;凡夫不是落在妄想这一边,就是落在无明这一边。

  真心到底是什麽样子?大乘佛法裡有个名相,叫「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同时」。「寂」就是无住,「照」就是生心,「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就是「无住生心,生心无住」。我们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要尽心尽力,认真努力去做,做的时候、做了以后,心地清淨、一尘不染,这是「寂照双融」的境界。凡夫做不到这个境界,凡夫做了一些好事帮助众生,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好事,功德很大,居功,念念不忘,着了相,你心就不清淨。作跟无作是一不是二,决定不着相,没有执着;不但没有执着,连分别、妄想都没有,这才叫做「一心正住」,你的念就自在,念就如意。

  「四神足」四条裡头,这两条最重要;前面跟我们讲的「欲」,第二个讲的「念」,这两条最重要,尤其是「念」。我们实在讲是非常幸运,在无量法门裡面我们遇到淨土法门,这个法门方便,这个法门是用一句佛号,教我们把心恆住佛号之中。这是不是有念?是的,是有念。用这一念止一切妄念,无论做什麽事,心裡头只有阿弥陀佛。

  譬如说我们修六度,六度落实在生活当中,心裡是阿弥陀佛;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学四摄法,心裡也是阿弥陀佛;我们断十恶、修十善,心裡还是阿弥陀佛;所有一切的修学,统统归到一句「阿弥陀佛」。心裡头只有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不...(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二集)  2000/12/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2》)


...

  这个句子它是省略的,要完整的念,这个文在第十四面,十四面倒数第三行,「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再接这文就全了。「行十善道,神足庄严故,恆令身心轻安快乐。」「四神足」给诸位介绍了前面两条,今天我们看第三条,从第三条讲起。第三是「进」,进就是精进;第四条是「慧」,是智慧。「神足」这个意思就是「如意」。中国人在过年的时候常常祝福大家「事事如意」,「四神足」就是「事事如意」的意思。要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如意?前面把要领跟诸位说过,放下就如意了。放下,要记住,不是在事相上放下。事相上,实在讲没有障碍。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事实真相。障碍发生在哪裡?障碍都是发生在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没有不自在的。

  中国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也许有人问:「假如我不跟人争,在这个世间一无所求,活得有什麽意思?」似乎人活在世间就要争、就要求,这是西洋人的想法;这个想法,实在讲误导众生,造成这个世间无量的灾难,天灾人祸就是因为人争、求,感来的苦报。圣人教导我们是非常有道理,为什麽?如果争、求,要真正能得到,那是好事情,应该去争,应该去求。怎麽争、怎麽求,也得不到,你何必去争?何必去求?

  为什麽得不到?你命裡头没有。诸位要知道,我们这一生当中怎麽去争、怎麽去求,都是缘。有缘没有因,你们看看这个世间人,哪个不争,哪个不求?几...(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三集)  2000/12/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3》)


净公上人讲妄想分别执着集第五卷





...种瓜,天天在那裡祷告、求,天上会掉个瓜给你吃?哪有这种道理?这不可能的事情!佛怎麽教你求?你想得瓜,教你种瓜,你才能得到。你要求财富,佛说财富的因是什麽?财富的因是财布施,你才会得财富。

  这一世当中,我们看到有很多拥有亿万财富的人,他的财富从哪裡来的?过去生中财布施的因,他布施得多,他布施得大,这个大是心量大,他布施得欢喜,他布施得自在,这一生发财好像不操心,自自然然财源就滚滚而来,就这麽回事情。过去生中没有种因,这一生想尽方法也得不到,无论用什麽手段都是枉然,只是造罪业而已。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会自在了,就会如意了。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不正当的方法统统捨弃掉,规规矩矩、如理如法的去求,种善因一定得善果,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

  今天讲「进」,进是精进,不断的在进步。进步就自在;退步就懊丧,就起烦恼,进步就快乐。什麽地方求进步?给诸位说,真精进是心地的清淨平等慈悲,我们要在这个地方求进步。再告诉你,物质的受用、精神的受用不必要求,自自然然都在其中。这就是佛家常说的,「功德」裡面有福德,「福德」裡头没有功德。有功德,哪有没有福德的道理?所以佛菩萨教我们修积功德。「功」,就是讲做功夫。什麽是功夫?放下是功夫。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一切的不善,这是「功」;你所得到的智慧、德能、受用,那是「德」。你修「功」,然后你自然就有「德」;不修「功」,妄想求「德」是决定求不到的,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求进步,特别要留意到的,那个进步叫「精进」,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着重在「精」,精是纯而不杂。我们是初学,初学是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从精进,你决定不能成就。我们在经上看到,法身大士他们的确广学多闻了。《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裡面是专精,那是初学,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到什麽时候才可以广学多闻?到戒定慧三学完成,智慧开了,智慧开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圆教初住菩萨,这个时候五十三参,广学多闻。这明白的教给...(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三集)  2000/12/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3》)


...弃掉,规规矩矩、如理如法的去求,种善因一定得善果,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

  今天讲「进」,进是精进,不断的在进步。进步就自在;退步就懊丧,就起烦恼,进步就快乐。什麽地方求进步?给诸位说,真精进是心地的清淨平等慈悲,我们要在这个地方求进步。再告诉你,物质的受用、精神的受用不必要求,自自然然都在其中。这就是佛家常说的,「功德」裡面有福德,「福德」裡头没有功德。有功德,哪有没有福德的道理?所以佛菩萨教我们修积功德。「功」,就是讲做功夫。什麽是功夫?放下是功夫。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一切的不善,这是「功」;你所得到的智慧、德能、受用,那是「德」。你修「功」,然后你自然就有「德」;不修「功」,妄想求「德」是决定求不到的,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求进步,特别要留意到的,那个进步叫「精进」,着重在「精」,精是纯而不杂。我们是初学,初学是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从精进,你决定不能成就。我们在经上看到,法身大士他们的确广学多闻了。《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善财童子,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裡面是专精,那是初学,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到什麽时候才可以广学多闻?到戒定慧三学完成,智慧开了,智慧开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圆教初住菩萨,这个时候五十三参,广学多闻。这明白的教给我们,没有到破一品无明的程度,没有资格参学,没有资格广学多闻。

  四弘誓愿裡面说得多清楚,头一条教你发愿,「众生无边...(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三集)  2000/12/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3》)


...,头一条教你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条教你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那个烦恼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无明烦恼也要破几分,才能进入第三个阶段,「法门无量誓愿学」。摆得这麽清楚,我们不相信,我们一开头就要广学多闻,颠倒了。所以用尽了心思,用尽了精力,到后来一事无成,这是不听佛陀的教诲。最后,「佛道无上誓愿成」。善财参访普贤菩萨,最后一参参访普贤菩萨,那个佛道怎麽成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无上佛道成就了。这麽清楚、这麽明白摆在我们眼前,我们不能够依教奉行,你说多可惜!所以要知道精进无间,我们才得自在。

  这四条裡面都得神通,所以「神足」也是「神通」。这四条是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神通从哪裡来?自性起用。后一条「慧」,慧是自性般若智慧起用,心不散乱了,实在就是《弥陀经》上所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四神足裡头「慧」就是「心不颠倒」,四神足裡面的「念」就是「一心不乱」,这样才得大自在,这样才能够事事如意。因为这四条能发神通,所以叫「神足」。「足」是表「圆满」的意思。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晓得怎样修法。

  凡夫修行最大的障碍,是我、法二执。我执造成了烦恼障,法执造成了所知障,两种障碍是这麽来的。所以佛教人,头一个要把「我」这个执着捨掉,捨掉这个执着,你才能找到真正的「我」。这个「我」是佛经上讲的「常乐我淨」,这个「我」你才能找到,这是真正的自己,禅...(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三集)  2000/12/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3》)


...以能够依教修行修四神足,经上告诉我们,『恆令身心轻安快乐』,这是受用。

  我们希望我们生活得很快乐,「轻安」是佛法修学最初证得的境界,身心安乐,永离烦恼了。我们凡夫身体粗重,什麽原因?烦恼太多了,习气太重,得不到轻安。当我们自己修学功夫得力的时候,轻安的境界会现前,但是时间很短,不能保持。我相信有许多同学都有这个经验,特别是在念佛的时候、诵经的时候,偶尔会短暂的感觉得身心清凉自在。如何能永远保持?那就是功夫。有人在念佛的时候告诉我,他突然感觉他身体没有了,非常舒适,有人感觉得身体好像上半身有、下半身没有了,这都是轻安的境界。

  为什麽会有这个现象?这个时候没有妄念,就是说离开了妄想分别执着。可是刹那之间他妄想分别执着又起来了,起来了,这个境界就没有了。这虽是很短暂,给我们证明佛讲的这个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境界是真实受用,人常住在这个境界裡面,头脑是清醒的,对于世间这一切众生、这一切现象它的变化,你就会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所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种能力我们就叫它做「神通」。我们为什麽看不清楚?我们在迷。他为什麽能看得清楚?他在觉,他不迷。所以这些觉悟的人,帮助我们迷惑颠倒的人,教导我们一定要求觉悟,求觉悟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依靠别人,靠自己。不需要常常求别人指点,自己比什麽都清楚,这个多好!

  那要怎样?一定修「四念处」,四念处看破,纯粹是智慧;修「四正勤」,断恶修善;修「...(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三集)  2000/12/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3》)


...来了,这个境界就没有了。这虽是很短暂,给我们证明佛讲的这个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境界是真实受用,人常住在这个境界裡面,头脑是清醒的,对于世间这一切众生、这一切现象它的变化,你就会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所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能力我们就叫它做「神通」。我们为什麽看不清楚?我们在迷。他为什麽能看得清楚?他在觉,他不迷。所以这些觉悟的人,帮助我们迷惑颠倒的人,教导我们一定要求觉悟,求觉悟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不依靠别人,靠自己。不需要常常求别人指点,自己比什麽都清楚,这个多好!

  那要怎样?一定修「四念处」,四念处看破,纯粹是智慧;修「四正勤」,断恶修善;修「四如意足」,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然后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到欲自在、念自在、进自在、慧自在,这个大自在确确实实是可以证得的。什麽时候证得?完全在个人。精进!你真精进,你就早一天得到;你要是懈怠,你就晚一天得到。这个「晚一天」,这一天的时间很长,可能是来世,可能是后世,可能是无量劫之后。你要不精进就会堕落,一定要精进不懈。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讲完了这一段。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四集)  2000/12/3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4

  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是我们这一个大世纪交替的日子,再过两天二十一世纪开始了,这个缘分非常的希有难逢,我们非常的幸运,在这一生当中能够遇到。而这...(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三集)  2000/12/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3》)


...法门适合我的根性?我看了能生欢喜心,我能看得懂,这个对我就有缘,就能够契合我的根机。所以现在世间流通的《无量寿经》译本、会集、节校总共有九个本子,九个本子都好,要记住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会集是佛说的,即使不是佛说的,只要符合佛的法印,佛统统承认它是佛经,你看看佛的心胸多麽开阔!诸位都知道,佛经有五种人说,佛只是五种裡头的一种,有弟子说,有仙人说,只要说得符合佛的法印。佛的法印是什麽?我们同学都知道,小乘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大乘一法印,实相。「实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所讲的是宇宙人生真相,诸佛如来所说的也是宇宙人生真相,那怎麽不是佛经?佛教我们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信心是我们自性裡面最重要的一个性德,我们凡夫迷失了自性,性德不能现前。佛菩萨来帮助我们,启发我们,让我们恢复性德,帮我们明心见性,于是我们才真正能够体会、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信根」是从这个地方生的。

  凡夫之人,佛常讲,上上根人烦恼轻、智慧长,对于佛所说的,他一接触就能够深信不疑,这是上根。另外一种下下根人也有好处,他虽然没有智慧,他是真的过去生中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他遇善知识教,他深信不疑,我们一般讲「老实」,下下根人是指老实人,他不怀疑,他相信老师,相信老师有德行、有智慧,相信老师决定不欺骗众生,所以对老师的话完全相信,没有一丝毫疑惑,这种人容易成就。

...(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五集)  2001/1/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5》)


...己有佛种,信自己决定能成佛。我们有没有这个信心?这就是无上菩提心。

  第二个「信他」,「他」是老师,老师是佛。佛虽然不在世间了,但是佛的遗教还流传在世间;佛灭度之后,我们读到经典如同见佛,展开经卷就如同在听佛的教诲。佛所教导我们的,字字句句都是我们自性的性德,我们相不相信?是我们自己本具的智慧德能,不是外来的。佛是明心见性,我们自己是迷惑颠倒;撇开迷悟不谈,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没有两样。「自性本具德能」,佛在经上常讲:「在圣不增,在凡不减。」都是圆满具足的。圣人,他觉悟了,他用上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用上了。我们迷失了自性,用不上;虽有,用不上。我们用的是什麽?妄想、分别、执着,我们错在这裡。

  诸佛菩萨,我们读了大乘经知道,从来没有离开世间,从来没有离开我们。问题是什麽?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如果哪一天你觉悟了,宗门裡面所说的「大彻大悟」,你豁然就觉察到,周边全是诸佛菩萨,这一部《大藏经》活活泼泼的就显在我们生活范围之内,六根所接触的,无不是诸佛如来的大经大论,这叫信他。自他不二,这是第一对。

  第二对,教我们「信事」、「信理」。「事有理无」,所以这个「事」是「幻有」,佛法裡也称为「妙有」;「理无」,理是空寂的,称之为「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事实真相。第三对,教我们「信因」、「信果」。因果,用现在人的话来说,...(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五集)  2001/2/1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5》)


...有一门不是念佛法门,这个意思在《华严经》五十三参。善财童子第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八十华严》的德云比丘,《四十华严》叫吉祥云比丘,「吉祥」跟「德」是一个意思,翻译人用的名词不一样,是一个人,「吉祥」就是「德」,德云就是吉祥云;他跟我们在经上讲了二十一种念佛法门。「二十一」,密宗表法是圆满的意思。所以说,没有一个法门不是念佛法门。

  而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淨土,只是在一切念佛法门裡面一个特别的念佛法门,这是世尊为我们选择的,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这个道理很深,但是并不难懂。我们经典读得很多,印象也相当深刻,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为什麽不想佛?为什麽不念佛?为什麽还有其他的妄想分别执着?我们错就错在这裡。佛教导我们要看破。所谓「看破」,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瞭,这叫看破。看破之后,你才能放下。放下什麽?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的心恢复到真心,宗门讲的「明心见性」的境界现前了,见性就是佛。由此可知,我们最大的麻烦、最大的障碍、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头,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外面没有可怕的,这个东西才真正可怕,我们的正念不能现前,都是被这些东西扰乱、妨害。

  什麽人这一生当中肯定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不可思议的成就?我们从古人经验当中体会得,二六时中除了一句「阿弥陀佛」,决定没有一个杂念,这个人成功了。对我们现前这个境界来说,除「阿弥陀佛」这一念,其馀的全是妄念!所以祖师的念佛堂只有一句佛号,念佛堂裡头不讲经,绝没有掺杂,真正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成功了。这个道场是世间第一道场,就是一句佛号。我们也看到许许多多念佛堂,有一些老和尚非常慈悲,他也懂得建念佛堂成就大众,为什麽做不到一心称念?念佛堂裡面不但是清众,连裡面的执事,甚至于堂主,都还夹杂妄想分别执着...(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六集)  2001/2/1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6》)


...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外面没有可怕的,这个东西才真正可怕,我们的正念不能现前,都是被这些东西扰乱、妨害。

  什麽人这一生当中肯定成就,有不可思议的成就?我们从古人经验当中体会得,二六时中除了一句「阿弥陀佛」,决定没有一个杂念,这个人成功了。对我们现前这个境界来说,除「阿弥陀佛」这一念,其馀的全是妄念!所以祖师的念佛堂只有一句佛号,念佛堂裡头不讲经,绝没有掺杂,真正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成功了。这个道场是世间第一道场,就是一句佛号。我们也看到许许多多念佛堂,有一些老和尚非常慈悲,他也懂得建念佛堂成就大众,为什麽做不到一心称念?念佛堂裡面不但是清众,连裡面的执事,甚至于堂主,都还夹杂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念佛堂不能成功,原因在此地。所以念佛堂不是普通人能够进去的,普通人进去是结缘,方便结缘,不是真正用功。真正用功,宗门裡面的道场叫「选佛场」,淨宗的念佛堂是「成佛堂」,到那儿就成佛了。你仔细看看,那些进去的人像不像佛?从这些地方,我们才体会得这种道场的殊胜,道场的庄严,道场的本质。

  既然不具足这个条件,还有妄想分别执着,怎麽办?不能不求教了。世尊当年在世,为什麽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为什麽不开个念佛堂让大家成就,多省事!开个禅堂让大家参究。世尊当年在世没有禅堂,也没有念佛堂,只有讲堂。讲堂是帮助你看破,看破之后你自然就放下了,你自己就会用功,都用不着教了,所以这是着重在教学。我们的烦恼习气无量劫带来的,我们很想断断不了,这就说明相当不容易断,这样才在教下下功夫。教下下功夫也要懂得方法,不懂方法你这一生功夫也就白费,你不能契入。

  前几天我在澳洲,香港同修打电话告诉我,说香港有一位律师,年轻的律师,在香港讲《无量寿经》已经讲一年了。这个事情我都不知道。听众都是律师,都是高级的知识分子,他讲得很成功...(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六集)  2001/2/1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6》)


...念而生的。前面有信、进、念,所以这个定是「正定」,决定不是邪定;那一种成见很深的人,好像有定力,那个定是邪定,不是正定。唯有正定才能够建大功、立大业,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这是我们应当要修学的。

  定,《教乘法数》裡面,这是一般的解释,「摄心正助,相应不散」,这是通途的解释。这个地方的经文给我们说「寂然调顺」。「寂然」是心地清淨,清淨心自自然然就产生调顺的作用。「调」是自受用,「顺」是他受用,普贤菩萨「恆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今天为什麽不能够恆顺众生?我们没有「寂然调」的功夫。「调」,用现代的话来说,是「调和、调整」。调整什麽?总的来说,调整一切分别执着。我们不能随顺众生,就是因为自己有妄想分别执着。能够把这些东西统统都放下,我们的身心调整了,与性德圆满的相应。性德像水一样,它能够随着地形,它没有一个执着,地形弯它就弯着流,地形直就直着流,它决定不固执「我一定要这麽走法」,不会的。能这样调适自己的身心,他就得大自在。跟一切众生相处,顺境很好,逆境也很好,什麽都好,这样才真正能做到恆顺众生,于自己丝毫都没有妨碍,自己的心永远是寂然不动。

  我们跟一切众生往来,自己心动摇了,这就大错误!如何能做到心寂静不动?心裡头就像《坛经》裡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它「无一物」,当然就不动。我们现在心裡是有物,不止一物,拉拉杂杂的无量无边,所以心是动的,不是寂静的。动是妄心,寂是真心。为...(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七集)  2001/2/1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7》)


...尘都叫做观,用这一个字来代表。什麽才叫「观」?宗门教下虽然说法不一样,它的意思都是相同的,「离心意识」这就叫观。所以佛法不讲「研究」,为什麽?研究没有离开心意识。佛家叫「参究」,参究就是不用心意识。这个话我们听起来还是不好懂,为什麽?心意识是虚妄的,不是真的,用虚妄的心意识,决定不能够见到真实,我们常讲「宇宙人生真相」,你决定见不到。妄不能够证真,只有真才能证真。「真」是什麽?真是真性。观是自性起用,研究是意识起用,在形式上看好像相似,实际上大不相同。

  学佛的人何以能够修行证果?世间人何以做不到?总的说一句话,就是你错用了心。你不知道用真心,你用妄心,真心才能够见到真相,真心裡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诸位要晓得,心积集就是妄想,妄想变成阿赖耶识的种子,意识是分别,末那是执着。不用心意识,换句话说,日常生活当中没有妄想,就是不用阿赖耶,没有分别,不用第六意识,没有执着,不用第七识。交光大师在《愣严正脉》裡面主张的「捨识用根」,道理在此地,就是说捨八识,用什麽?用六根的根性。六根根性是真心,根性没有分别。所以他教导我们用见性见一切万法,用闻性听一切音声,你就见到真相;你要会用六根根性,你就成佛了。诸佛如来,我们把程度往下降,降到最低,圆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们不再用八识五十一心所。

  诸位要晓得,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法界裡面的众生,包括十法界裡面的佛,都用心意识,都没有离开八识。离开八识,就到一真法界去了,《华严经》裡面讲的「华藏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华藏世界,完全不用了。可是我们晓得这个道理,转不过来...(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八集)  2001/2/1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8》)


...土平等。这个不可思议,这是诸佛讚歎!我们这个世间四土不等,法身大士我们见不到他,阿罗汉我们也见不到他。阿罗汉的功夫是第二个层次「照住」,法身大士是「照见」。

  到功夫成片,在一般法门裡面来讲,是小乘须陀洹的境界,这是刚刚入门,我们都没有办法做到。小乘须陀洹执着放下了,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不再执着自私自利;连身都不执着,何况身外之物?这就是念佛堂堂主常常挂在口上的口头禅:「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功夫才成片。有一桩事情放不下,你的功夫就不能成片,换句话说,你往生就没有把握。你真到功夫成片,你往生确确实实有把握。这是智慧,能断烦恼。执着是烦恼,见思烦恼;分别是烦恼,尘沙烦恼;妄想是烦恼,叫无明烦恼。功夫成片,破了第一层,这是「观照」;到「照住」就破第二层,到「照见」就破第三层。所以佛家常讲「观」,诸位要记住,「观」不用心意识,也就是不用妄想、分别、执着,这叫做「观」。

  末后在第十七页第一行、第二行讲到「止观」,这个意思还要往深处讲。「止」是定,「观」是慧。由此可知,烦恼要是不断,不是圣人。说「圣人」,我们的概念又很模煳,我们还是搞不清楚,要换句话来说:烦恼要是不断,你就不是个明白人。诸位要晓得,「圣」这个字的意思就是明瞭,正确的明瞭,没有丝毫疑惑,这叫圣。在佛法裡面讲「觉悟的人」,就是佛家讲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这都称为圣人。正觉是小圣,正等正觉是大圣,这个说法大家就好懂了。

  众生在迷,迷而不觉;诸佛菩萨不迷,觉而不迷。他为什麽觉?他用「观」,他不用「想」。我们什麽事,「你想想」,用思、用想,思想是错...(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八集)  2001/2/1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8》)


...中就算是愚夫愚妇,不认识字的乡下人,听到这个法门生欢喜心,立刻就想求生极乐世界,他们的善根福德因缘超过阿闍王子。我们心裡就知道了,他超过四百亿,过去生中供佛超过四百亿,他这个缘才能成熟。世出世法哪有偶然的事情?我们这一生遇到了,要知道珍惜。

  至于夏老居士会集本的问题。这个时代,愣严会上讲得很好:「邪师说法,如恆河沙。」当然要排斥,当然要毁谤,我们说它是正常现象。如果不是这样的,这是善法、佛法最兴旺的时代,不会这麽衰微。所以我们看它是正常的现象,一点都不奇怪。只要我们的种子不灭,必定能发扬光大。为什麽?正法,纯正之法!有些人说:「这是会集的,居士会集的。」错了,你这个观念就错了,这就是妄想分别执着。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两尊佛住世,一个示现出家,一个示现在家,维摩居士是在家佛,这个我们在经上都看到的。你们去读《维摩经》,维摩居士示现生病,释迦牟尼佛派他的弟子去问候他,目犍连、舍利弗,这都是出家人,都是大弟子,见到维摩居士,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这是经上有记载的。佛当年这些出家大弟子,对维摩居士看作释迦牟尼佛一样,决定没有分别,听他讲经,听他教诲。我们出家、在家这个界限分得这麽清,执着这麽重,你出不了三界!佛在一切经上讲的,执着没有了,超越六道轮迴,分别没有了,超越十法界。你还有这麽严重的分别、执着,你出不了轮迴。修得再好,出不了轮迴,你修得很好,也不过是三界有漏福...(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九集)  2001/2/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9》)


...现在家,维摩居士是在家佛,这个我们在经上都看到的。你们去读《维摩经》,维摩居士示现生病,释迦牟尼佛派他的弟子去问候他,目犍连、舍利弗,这都是出家人,都是大弟子,见到维摩居士,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这是经上有记载的。佛当年这些出家大弟子,对维摩居士看作释迦牟尼佛一样,决定没有分别,听他讲经,听他教诲。我们出家、在家这个界限分得这麽清,执着这麽重,你出不了三界!佛在一切经上讲的,执着没有了,超越六道轮迴,分别没有了,超越十法界。你还有这麽严重的分别、执着,你出不了轮迴。修得再好,出不了轮迴,你修得很好,也不过是三界有漏福报而已。我们学佛学了这麽多年,这一点浅显的道理要懂!我们的心为什麽不安?就是因为妄想分别执着太重,假如果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心就安了,心安理就得,就这麽个道理。

  所以解决今天整个世界安危的问题,关键是在教育。我们在讲席裡头常常提到,政治不能解决,武力也不能解决,经济不能解决,科技还是不能解决。什麽东西能解决?圣贤教育。所以我们常常想起古老人常常讲:「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哪些是老人?古圣先贤是老人,孔老夫子是老人,释迦牟尼佛是老人;你不听他们的话,你眼前就吃大亏了,非常非常有道理。所以居士当中,不少是诸佛如来化身的,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说个实在话,释迦牟尼佛讲经讲了四十九年,他老人家也是会集的。清凉大师在《华严经?四十华严玄义》裡面这样说的:「释迦佛一生没有说过一句佛法。」他所说的,是过...(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二九集)  2001/2/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29》)


净公上人讲妄想分别执着集第六卷





...这个话他说得有证据,他说:「你们这些变种人,你们敢不敢在大雨之下不穿衣服,能够淋一天的雨,你的身体很健康,一点毛病没有?」举出这个证据,我们想想我们不行,我们雨水淋了之后,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伤风感冒就来了。我们的体能被污染了。

  这些土着不穿衣服的,男女都不穿衣服,过大自然,返璞归真。他们生活在旷野,澳洲政府给他们建了些房子,他们把房子当作仓库储藏东西,生活依旧在野外,晚上睡觉露天。消化系统好!吃东西,山上野生的东西拿来就吃,他也没有病,他吃得很健康,吃得很强壮。真的,我们变种人的体能,上天赋与你的本能丧失掉了,他们那种生活我们过不了。就用他们的话来说,真人跟变种人,实在讲就是观念上一念之差,都是从妄想分别执着而生的,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就恢复到天真!他们心地清淨,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贪瞋痴慢,没有是非人我,所以特异功能的人非常多。这个我们晓得,「特异功能」在佛法讲,「神通」。这个「通」从哪裡来的?通从清淨心来的。他们身心清淨,所以他能够突破时空的维次,能够跟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沟通、往来。他们知道感恩、祈祷,所以他们对于有一些教会到那边传教,他们看到很奇怪。传教师教人祈祷,他说那都是形式。他们一天到晚都在祈祷,念念都是感恩,真的是我们迴向偈裡头讲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他们落实了,我们只是在念,他们念念当中都不忘四重恩,他们感神的恩,感天地的恩,感大自然万物之恩。确确实实他们有高度的智慧,有崇高的...(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二集)  2001/2/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32》)


...为什麽?快乐的事情,世出世间没有比这个更快乐。古人喜欢读书,「读书乐」!现在人为什麽不喜欢读书?读书太苦了。读书裡头有乐,他没有得到,他要真正得到,他怎麽不肯读!我们为什麽读书没有乐?没有入进去,书裡头的义趣、味道没有尝到。佛法更是乐,没有能够比的。今天佛所讲的东西我们没有真正懂得,没有真正体会得,没有把佛法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如果融会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他怎麽不乐?用现在的话来说,你没有得到乐,好像吃东西没有得到养分,是你吃了之后没有消化,不是食物不能消化,是我们自己的消化系统出了问题、出了毛病。为什麽有人读的时候他能消化,我们读不能消化?我们消化系统出了问题,这个问题是贪瞋痴慢疑,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我们的消化系统出了问题。

  所以,执着不能没有,为什麽?你是凡夫,怎麽可能没有?要知道减少,你就会有好处。妄想分别执着少一分,佛法你就能吸收一分;你能少两分,你就能吸收两分。就这麽个道理。如果还坚持自己妄想分别执着,你这一生当中怎麽样用功苦学,都不能消化。吃得再多,不消化,得不到滋养!所以要想得到圣贤教诲,实在讲,就是心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你要得到这个真正的滋养,必须把身体、身心调好,恢复自己消化的功能,这样在菩提道上自然就一帆风顺。

  佛法,总的来说,第一个纲领原则就是「禅定」,禅定是佛法的枢纽。「禅定」两个字怎麽讲法?《金刚经》上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们就恢复了。「不取于相」,就是外不着相。外怎麽能不着相?要常常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好相、顺境,心裡欢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欢喜心压下去。欢喜心是烦恼!逆境、恶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瞋恚心压下去了。一切时、一切...(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二集)  2001/2/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32》)


...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你就契入华严境界。这个境界是什麽人?圆教初住菩萨,我们一般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入四无碍法界。如果这四桩事情摆在面前还有障碍,你的无明没破,你还是住在六道轮迴裡头,六道没突破。纵然六道突破,有相当功夫了,事好像没有障碍,理也没有障碍,理事也没有障碍,事事有障碍,这个境界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裡面的佛,他们事与事还是有障碍。必须再一次的突破,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事事就无碍。再告诉诸位,这是事实: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无二无别,决定不是两个法界,是一法界,一真法界,它是圆融的,它是平等的,它是清淨的。

  我们今天为什麽见不到?是因为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见不到。妄想分别执着澹一分,就与一真法界,就是四无碍法界接近一分。果然把对世出世法一切执着放下,连执着的念头都没有了,你就不再搞六道轮迴,六道轮迴就断了。如果再进一步,对于世出世间法连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你就离开十法界,这就是圆初住的地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是妄想,妄想没有断,但是非常澹薄了,粗重的妄想完全没有了,还有微细的妄想;那已经不碍事了,不碍六道的事,不碍十法界的事,所以事事无碍。这是讲「境界」,境界跟法界有差别,法界是从事相上讲的。这本书是法,它有界限,这是法界,境界没有界限。法界有大小、有界限,境界没有;境界属于精神的,法界是属于形相的。法界儘管不同,境界是通的,毫无障碍。你就晓得所有一切障碍,都是我们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非常非常冤枉!

  我们学佛要想成就,你要是天天还起心动念,这个是、那个非,你这一生没指望。《坛经》裡面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教神会,六祖说:「我只见自己过,没有见别人过。」这是他教导我们,他是怎麽修成功的。又明显告诉我们:「他非我不非。」换句话说,他有是非我...(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四集)  2001/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34》)


...法界,就是四无碍法界接近一分。果然把对世出世法一切执着放下,连执着的念头都没有了,你就不再搞六道轮迴,六道轮迴就断了。如果再进一步,对于世出世间法连分别的念头都没有了,你就离开十法界,这就是圆初住的地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是妄想,妄想没有断,但是非常澹薄了,粗重的妄想完全没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微细的妄想;那已经不碍事了,不碍六道的事,不碍十法界的事,所以事事无碍。这是讲「境界」,境界跟法界有差别,法界是从事相上讲的。这本书是法,它有界限,这是法界,境界没有界限。法界有大小、有界限,境界没有;境界属于精神的,法界是属于形相的。法界儘管不同,境界是通的,毫无障碍。你就晓得所有一切障碍,都是我们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非常非常冤枉!

  我们学佛要想成就,你要是天天还起心动念,这个是、那个非,你这一生没指望。《坛经》裡面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教神会,六祖说:「我只见自己过,没有见别人过。」这是他教导我们,他是怎麽修成功的。又明显告诉我们:「他非我不非。」换句话说,他有是非我没有是非,这是真正修行人成就的祕诀。他怎麽成就的?为什麽那麽快速成就?我们为什麽不能成就?

  求学、求道没有两样,第一个要靠善根,过去生中的善根不具足,那就难了。第二个要靠胜缘,殊胜的法缘,那就是遇到真正的善知识,自己欢喜接受,对善知识的教诲决定没有怀疑,依教奉行,这才行。亲近善知识...(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四集)  2001/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34》)


...根,过去生中的善根不具足,那就难了。第二个要靠胜缘,殊胜的法缘,那就是遇到真正的善知识,自己欢喜接受,对善知识的教诲决定没有怀疑,依教奉行,这才行。亲近善知识,《华严经》五十三参「文殊菩萨章」,最后菩萨教诫善财应该用什麽样的心态去亲近善知识,非常重要!这我们都讲过,我讲过好几遍了。最近在香港讲《四十华严》也讲过,好像你们有光碟出来了。没有良好的求学态度,纵然遇到真善知识,也当面错过,那就非常可惜了。所以两个条件必须具足,善根、善缘。

  在一般讲,过去我求学,李老师常讲:「四十以上学东西就难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麽?四十年这麽长的时间,在这个社会大染缸裡头,已经被严重污染了,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成见都很深,不容易!真难!但是不是说没有了,少了,四十岁以上开始学,成就的人太少了。最好修学的时候在哪裡?二十岁前后,这是最好的年龄,真正遇到善缘的话,没有一个不成就的。四十岁之前,三十到四十,那要发愤,「困学而成」。四十之后是难,不能说没有。

  我们现在看到河南开封的史居士,这是四十以上,他行,他能成功。他怎麽能成功?他真的放下万缘,一心向道,废寝忘食,吃饭睡觉都忘掉了,这样专心干,行。他到这儿来找我,一定要我给他剃度出家,搞得我没办法了,我最后讲:「出家我有个条件。」他问我:「什麽条件?」「你在一年当中把《无量寿经》讲十遍。」这个月初他打个电话给我,他已经讲了五遍...(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四集)  2001/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34》)


...碍,觉是本有的,是自性本具的德行,就是经上常讲的本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这是觉的根源。我们今天不觉,为什麽不觉?被污染了,心性被污染了。以我们现前这个境界来说,我们染污的根源是什麽?自私自利;这是就我们现前状况来讲,最严重的染污在此地。所以我常常劝导大家,要把自私自利放弃。为什麽?希望诸位同修在这一生当中都能圆成佛道,众生才有救!大家都成为诸佛如来的化身,到这个世间来干什麽?救苦救难!这个世界的众生,尤其是现前这个社会,迷得太深,迷惑太严重,需要有人来救他。谁救他?诸佛菩萨应化身来救他。诸佛菩萨应化身在哪裡?我们自己要承当。「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大乘经上讲的真话,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是如如佛。

  现在难在哪裡?难在你不肯放下。这一桩事情别人帮不上忙,诸佛如来帮不上忙,上帝神明也帮不上忙,为什麽?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别人的事情。你要真正觉悟,你才肯放下。为什麽不肯放下?没有彻底觉悟,也就是眼前利害得失看得太重,不知道这是假的。所以《般若经》好,讲得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我们的身体,不是真实的,是虚妄的,我们起心动念要保养这个身体也是个错误观念。虚妄的东西何必要保养?不理它,顺其自然,它就好了,就正常了。愈想保养,麻烦大了,愈有故障。为什麽会有这种状况?经上说得很好:「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讲「唯识所变」,「识」就是心想;这...(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六集)  2001/3/1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36》)


...淨心、用平等心,我们用妄心,我们用的是染污心,用的是高下心,所以随缘都变成攀缘,麻烦在此地。

  不仅仅是佛经典裡面教导我们这些修行的理论跟方法,儒家的经典、道家的经典,乃至于其他宗教的经典,你细细去思惟观察,你就明瞭了。纵然讲的方法不一样,它的原理原则决定相同。大乘佛法修学的纲领就是禅定;佛家总纲领:「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总纲领。「禅那」翻成中国意思为「静虑」,又翻作「止观」;静就是止,虑就是观。我们看看天主教修行的方法,《玫瑰经》是他早晚功课,他们说「默想」,默就是止的意思,想就是观;还是没有佛法说得那麽明白,因为「默想」如果要是把它错会了意思,依旧落在心意识裡头,那个想就变成妄想。所以佛法不用「想」用「观」。观跟想的差别在哪裡?观不用心意识,也就是说,不用妄想分别执着,那个叫「观」;用妄想分别执着,叫「想」。这裡差别就大了。用意识去想,都想圣贤的这些事蹟、圣贤的教诲、圣贤的行为德行,我们得福德,这是修福,福德,不能超越三界。如果用观,不用心意识,他能超越六道轮迴,这个不一样!

  佛家大乘修学中心的理念、原理原则是离心意识参,它不叫想、不叫研究,叫「参究」。参究是不用心意识,不用分别、不用执着、不用妄想,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讲是「直觉」,现在人哲学裡面讲直觉,用这个。佛法裡面讲得很多,但是真正会用的人不多,这个缘故在哪裡?没有放下自私自利,所以他就不会用。这是我常常劝勉大家的,自私自利放下,是非人我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你就会用,你就会用观。你能够会用,对于你的定、慧,就能够很快速的得到。但是定跟慧也有程度浅深不同,可以说从小乘须陀洹一直到圆教的佛果,就是定慧层次不相同,浅深广狭有差别。所以学没有止境,不能满足。

  东方的圣人教人求学从谦虚入手。天主教的观想,头一个就是谦虚,唯有谦才受益。为什麽?觉得自己不行,才真正得到利益;如果自满,觉得自己很行,别人都不如我,他什麽都学不到,所以...(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六集)  2001/3/1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36》)


...的人,为什麽出不了三界,证不了圣果?毛病就在他生起「见爱」。禅定的境界好,我们佛门常讲「禅悦为食」,那个境界快乐极了。一入那个境界,贪图这个境界就坏了;一贪图,他就不能再提升,他就住在这个境界裡面,这就大错大错!将来我们自己修行,契入这个境界,自己要知道,《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禅定境界也是虚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是真的,决定不能够贪爱。一生欢喜心,自己就堕落了,不能再前进了。所以,永远要记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永远记住,到如来果地还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两句话没有止境的,不能说:「我到地上菩萨、到圆满果觉了,大概可以止住了。」不可以,一止就错了,决定不可以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永远断了,永远没有了,这个样子才能开智慧。智慧是随着定功逐渐开的,你定功到什麽程度,你的智慧就达到什麽样的境界;禅定跟般若是成正比例的,定功愈深,智慧也愈大。

  四禅天人、四空天人,他们对于娑婆世界六道裡面的状况瞭如指掌,太清楚、太明白了,他为什麽出不了六道轮迴?就是因为他有「见爱」。「见」,我们用两种障来讲,是「所知障」,「爱」是「烦恼障」。他们的二障比我们薄,我们这二障非常严重;但是他这二障没断,所以出不了三界。要想出三界,这个「爱」没有了,对于禅定裡面的境界决定不生这个烦恼,他有「见」,见有分别,虽然能出六道轮迴,出不了十法界。出不了十法界是他有见,什麽时候把见断掉了...(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八集)  2001/3/2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38》)


...活佛的传记,乐观法师写的。这个人是真的不是假的,就是江苏镇江金山寺的妙善法师,民国初年的。他的事蹟有一点像小说裡头写的济公一样,他就穿一个长布大褂,就那麽一件,冬天也是那一件,夏天也是那一件。不管怎麽冷,他也是那一件,他不冷;不管怎麽热,他也是那一件,他也不流汗。一生不洗澡,打赤脚,风吹日晒雨淋,他也不感冒。我们小小淋到一点雨就感冒,我们的体能丧失掉了,他们不会。

  澳洲的土着,在内陆裡面,他们居住都是沙漠地带。他们不穿衣服,男女都不穿衣服。我们看起来:「这是野蛮人。」其实他们说他们是真人,他们说我们被这些物质文明污染了心能、污染了体能。心灵,他们的心清淨,他们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生活多麽自在!他们每天过什麽日子?游玩,到处去游玩。他们没有家,他们也没有房子。澳洲政府给他们建了一些房屋,他们都不住的,他把房屋做为仓库、做储藏室。他们睡觉一定睡在野外,风吹雨打他们没有事,他不生病。我们过那种日子一天都过不了。我们的体能丧失了,我们的心裡头妄想、分别、执着一大堆,放不下。

  所以看看他们,你再想想,确实是有道理,他们完全随顺大自然,不造业!不造业为什麽到世间来?到世间来是消业的,他不是造业的,他是来受报、是来消业的。所以他们灵性很高,很多事情他们能预知,这是什麽原因?禅定;他心定,定能够突破许多空间维次,所以他对于许许多多事情他能够预知。我们相信、我们知道,这是本能,我们这个能力丧失掉了。我们为什麽不能预知、不能明瞭?是因为妄想、分别、执着,把我们这个能力破坏了。我们的物质文明这种生活环境,把我们的体能破坏了,禁不起风吹雨打。他们的生活,吃的东西,在野外他什麽东西都能吃,我们不行。他们蚂蚁也能吃,昆虫也能吃,什麽都可以吃;我...(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三八集)  2001/3/2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38》)


...家,他们也没有房子。澳洲政府给他们建了一些房屋,他们都不住的,他把房屋做为仓库、做储藏室。他们睡觉一定睡在野外,风吹雨打他们没有事,他不生病。我们过那种日子一天都过不了。我们的体能丧失了,我们的心裡头妄想、分别、执着一大堆,放不下。

  所以看看他们,你再想想,确实是有道理,他们完全随顺大自然,不造业!不造业为什麽到世间来?到世间来是消业的,他不是造业的,他是来受报、是来消业的。所以他们灵性很高,很多事情他们能预知,这是什麽原因?禅定;他心定,定能够突破许多空间维次,所以他对于许许多多事情他能够预知。我们相信、我们知道,这是本能,我们这个能力丧失掉了。我们为什麽不能预知、不能明瞭?是因为妄想、分别、执着,把我们这个能力破坏了。我们的物质文明这种生活环境,把我们的体能破坏了,禁不起风吹雨打。他们的生活,吃的东西,在野外他什麽东西都能吃,我们不行。他们蚂蚁也能吃,昆虫也能吃,什麽都可以吃;我们要是吃这些东西马上就生病,就受不了。

  所以要晓得,禅定境界不是究竟圆满的,我们才能不断向上提升。佛陀的教育没有别的,帮助我们恢复灵性,现在一般人讲的「恢复我们的本能」,现在人讲「体能」,如此而已,这个是佛法。灵性就是经典裡面讲的「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无所不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18: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