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06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4-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2.《大经》的证据 《大经》四十八愿中第三十三愿“触光柔软愿”,这一愿说得很清楚:“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念佛就蒙受阿弥陀佛的光明照触其身,就会身心柔软。身心柔软的人会去故意为恶吗?你看大街上,搞暴力冲突的,拿炸药包的,上房顶浇汽油的,这些人都是身心刚硬,身心冰冷,他们都是冷酷、绝望了,心很硬,才去造业。没有身心柔软去造业的,身心柔软就会给人欢喜,给人轻松,给人爱。 《无量寿经》又说:“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众生遇到阿弥陀佛的光明,也就是遇到这句名号,遇到念佛法门,他怎么样呢?“三垢消灭”,三垢就是贪瞋痴,人之所以造罪造业,就是因为贪瞋痴的推动,而念佛光明就可以消灭贪瞋痴,这不就止恶了吗?三垢消灭就是止恶。“欢喜踊跃”,这种欢喜,是佛性本身所具足的欢喜,而不是发财等等世间染污的情绪。是垢染息灭,佛性苏醒,佛性本身所生起的清净喜悦。这种欢喜,是“三垢消灭,身意柔软”,身心不是那么刚强,反而很温顺,非常调柔,柔软慈悲。“欢喜踊跃,善心生焉”,是佛性的光明,佛性的苏醒。一旦佛性苏醒之后,这种善心自然生发出来。而这种善心跟一般道德说教的善心完全不一样,因为它是从欢喜心、柔软心所生,三垢消灭,是从心地自然生发出来的,是非常喜乐、舒服的。这段话和三十三愿是配对的,是三十三愿的成就文。 《大经》第三十三愿成就文说:“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涂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这里说了好几个“皆”,就是没有例外的意思。“三途极苦”,为什么会在三途?因为造了罪恶,现在受苦。罪为因,苦为果。“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名号不仅能止住因上的恶,也能消除果上的苦,所以这句名号不可思议,从因到果都能够更正。“三垢消灭”是止息因,“善心生焉”,指因上的善法生起了。果上怎么样呢?果上是“三涂极苦之处,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所以,这句名号本身是从因到果全包的。 “无复苦恼”,一个人之所以造罪,不是他喜欢造罪,是他遇到苦恼,他有苦,想脱苦,可是他没有正确的方法,因而才去造罪造业。所以,惑、业、苦这三条,像轮子一样,互相衔接,循环不息。“恼”是烦恼。有苦了,想脱苦,脱苦又有惑业烦恼,才会造罪造业,惑、业、苦不断地循环。那么,念佛就把这个循环的轮子切断。 《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当中还有好几条愿,都是说闻到佛的名号止恶向善。譬如第三十四愿“闻名得忍愿”,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得三法忍,当然有这样的功德利益。 第三十六愿“常修梵行愿”(梵行即清净修行),听到阿弥陀佛名号,不仅这一生,而且下一生还可以继续保持清净修行。没有说听到这句名号造业的人更多了,这种说法和经文完全相反,不是正知正见。 第三十七愿“人天致敬愿”,听到这句名号,就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一切人天都加以致敬。听到这句名号就造业,人天会致敬吗?不可能。 第四十三愿“生尊贵家愿”,听到阿弥陀佛名号,下一生可以在尊贵的家庭出生(当然“尊贵”是指菩萨发心),有大势力,有大福德,可以利益众生。 第四十七愿“得不退转愿”,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可以住不退转。住不退转境界很高,我们理解不了那么高,最起码来讲,是不会从善法退转下来。“住不退转”,是说不会从毕竟成佛的阶位退转,又怎么可能会退下来造罪造业呢? 《无量寿经》还说:“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则我善亲友,是故当发意。”听闻念佛法门,起了敬重心,心中大欢喜,这样的人,释迦牟尼佛说:“你是我的善亲友。”释迦牟尼佛最好的朋友、善亲友,会喜欢造恶吗?说不过去。 《无量寿经》“付嘱弥勒文”:“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也说明听到这句名号,获得无上功德,也就是无量善法一时满足,善法增到无量无边。“则是具足,无上功德”,不可能反而造业。 《无量寿经》“特留此经文”:“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这些经文我们都很熟悉。“当来之世,经道灭尽”,那个时候的众生,法都灭尽了,其他经典都没有了,这时的众生纯恶无善,都是造恶的。就好像房子着火了,要救里面的人,一定得浇水灭火。那么纯恶无善的人,必须纯善的法才救度得出来,不可能拿恶法去救度他们。 那个时候一切经教都没有用了,因为那些他们都做不来,特留这部《无量寿经》,特留念佛法门,能够让这些纯恶无善的众生随意所愿皆可往生净土。如果不能止恶向善,不能把一个人从罪恶的深渊当中救拔出来、往生纯善纯美的净土,怎么可能特留此经呢?特留念佛法门,念佛法门特留到末法时代乃至法灭时代,充分说明它是在纯恶无善的环境、时代当中,能够展现止恶向善,能够阻止贪染,引向净土,它有充分、绝对的力量,才会特留此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