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03|回复: 34

在这里和大家共享——楞严经五十阴魔的讲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31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想在这里和大家共享——楞严经五十阴魔的讲解,希望管理认真审贴后不会删除,十分感谢!

楞严经——五十种阴魔(白话文)
——佛魔之辨,修行者必读之书
楞严经中广明禅观中之五十种阴魔(色受想行识各十种),使行者皆具金刚慧眼,辨别神通与魔境。并非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五十阴魔区,释迦牟尼佛是总结众多古佛和古圣先贤们的修持经验和观察所得,每一区域只介绍了十种主要的情况。做为修持者,如果加行阶段修得好,楞严咒持得好,心性修养好,持戒精严,通达佛理,那么,可能在定中便不会遇到天魔干扰,会很顺利。依次弟破除五阴,只是功夫精进的问题。如果修定的人我执很重,妄心很重,贪嗔痴慢疑均难断除,邪见又多,那么,在定中遇到的干扰就多,仔细研读五十种阴魔区的论述,意义就十分重大。

古来高僧大德对楞严正法之卫护,何以不遗余力?因为楞严经是佛之法身,是佛的舍利,是佛的塔庙。楞严经未传至中国时,唐智者大师即在天台山筑拜经台遥拜,祈祷此经东传,历十八年终未得见!后般刺密谛剖开膊肉藏匿此经,瞒过边吏,于唐神龙年抵达广州。时唐相房融亦摘居于此,请般刺密谛于制止寺,主翻译事。另有北天竺乌苌(cháng)国沙门弥伽释迦负责将梵音译成华语,再由广东省南楼寺沙门怀迪参详校正,最后由宰相房融(菩萨戒弟子,名相房玄龄之孙)以其僚佐担任润文人。译成之后,般刺密谛返回本国,自身承当国宝外流之罪,以解守边官吏之危。由此可知此经东传之不易,及译主不惜身命,重法轻身,冒着受监禁及生命的危险,将楞严经大法传来中土,功莫大焉!


佛教经典中“无问自说”,是佛陀最大的慈悲心之流露,其中两大修行法门是:
(一)净土法门:
修持净土法门者,只要信、愿、念佛(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便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摄受,无量光芒照临,和二十五位菩萨日夜拥护,不为魔扰,永无魔事,顺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生了脱生死的缠缚。这是佛陀救度人鬼杂居之娑婆众生,出离生死苦海的宝筏。这不可思议法门,易行而难信。所以宿世之福慧不具足者,不能听闻此法门,也不能信受奉行此法门。佛陀在《无量寿经》说:“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读者千万别看轻了此一法门,而错失一生登不退转地,成就无上佛道的良机。

(二)辨魔法要:
这么重要的法门,唯佛能知,在会的菩萨、罗汉之智慧不能及,也无法辩解。因此无从叩问,佛也就离开了法座,准备结束法会。但是释迦摩尼佛非常怜悯末法(现在就是)众生,所以在无人发问的情况之下,他又再回过头来,登上法座,自动的宣说此辨魔法要——禅定中的微细魔境。(因为末法的时候,众生的智慧、福德,都不如佛在世的时候,也不如正法、像法时期的众生。要是魔境现前,你们根本无法辨解,因而把魔境当作是圣境,这是损法财,伤慧命,斫法身的举动。)

佛陀巍巍如紫金山一般的佛身,再登上说法的宝座,重开法筵:“阿难:这是过去现在十方诸佛世尊,修习大定之时,能够止观并行,定慧均等,妙觉明察,熟悉禅定中的各种魔境,所以在任何一种魔境现前时,不为魔鬼所迷惑,心中明明了了,不住不着,不生欣喜心,不起自己已经证悟得果的邪心。如此,心垢自然洗除,心魔就不生起,邪见也无从滋长。……在我灭度后的末世,传世给众生,使他们普遍熟识禅定中的微细魔境,而能加以分辨,不再误入歧途,不再受魔的扰害,从而成就圆通直至成佛。”
因此,真心想修行者,不分教内、教外,对此文,皆当读之再三,思之再三,千万要提起依法不依人的正智慧,正知见,清夜扪心省察,把定自己的路向,小心谨慎自己的脚步,才不枉费诸佛垂教的一番苦心。学佛贵在解行并重,所以《楞严经》云:“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佛言“如说修行”是最上供养。


禅定必招魔邪之因:
    在楞严法会上,佛陀开门见山的对众弟子说,禅定必招魔邪的原因是:“行者的禅定力能够粉碎虚空;震裂魔宫,而招魔怨。”
    他说:“十方微尘国土,都是依着众生的迷顽、妄想、执着而安立的,你们当中,若有一人,心光内照,发现本有之真心,返本归元,则迷妄所成之顽空,立即冰消瓦解。因此,依空安立的各种国土,如鬼神、罗刹、夜叉、天魔、欲界天、四禅天、外道无想天……等,岂能保全而不震裂坏灭呢?所以,只要有一人得到楞严大定,证到真三摩地时,一切魔王、大力鬼神、夜叉、罗刹、和凡夫天人,都会看到自己的宫殿,忽然无故的崩坏破裂,大地亦皆振摇开拆。这种天摇地动的情形,乃至水中的河神、海神,陆地上的山神、土神,空中的飞行夜叉等鬼神,也都能看到,他们无不惊怖慑惧不安;唯独人道凡夫,昏迷暗钝不能觉察。”还谬讹的传言;这是阴阳失调的情况哩!

   “这些天魔、鬼神等众,有五种神通(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此类属报通。)唯独未证漏尽通,所以还有执着性,对这个尘劳烦恼的世界,仍然留恋不舍,不求出离。因此,在他们得知宫殿崩裂,是修行者定力所致的时候,绝对不会让行者任运成道,而摧裂他们的宫殿。所以,一切鬼神、魑魅、魍魉、妖精及天魔,必会在行人修习正定之时,联合起来扰乱行者,找行者的麻烦,或使尽神通伎俩来迷惑引诱行者,使行者走入邪道,或沦为其眷属,如此方能保存其居所,发泄其心中之愤怒。”当知道行者的心念,便能乘机飞精附着在行人的身上或入于行者的心腑,至此行人反为魔众所控制,才知“请神容易,送神难”之故诫,悔之已晚。



(一)、总言色身十魔镜
1、身能出碍者:(神游、出体、元神出窍、灵界、思想界)有观照力,使心精流溢,故能出碍。
2、内彻拾虫者:有心融内彻,故蛲蛔(náo、huí)可拾。
3、精魂离合者:承上外溢内彻之力,故神魂互涉,所以有闻。
4、静变佛现身:由上精魄,互为宾主,染此灵悟,故见佛现。
5、空成宝色者:观察过越,逼拶(zā,逼迫)至极,是以虚空,忽现诸色。
6、暗中见物者:由定心澄彻,精光不乱、故于暗中,能见诸物。
7、身同草木者:由定力排并,故四大(地、水、火、风)虚融,烧所无觉。
8、遍见无碍者:由欣厌日深,净心功极,故十方上下,见无障碍。
9、遥见遥闻者:由观照力,迫心飞出,故多隔见。
10、妄见妄说者:由邪心含魅遭魔,故有妄见妄说。
前九皆明定力,第十始言魔者,以定力欲成,色阴将破,惊动魔魅,故魔魅所扰。(宝镜疏)

(二)、色阴十魔(一至九尚无外魔附着,属行者自心之变现)之业因、现象、果报
1、精明外溢?身能出碍
业因:
①、行者于禅定中功用现前:心光外照,使内身之四大,外境之四大不能密积(不相容)。而呈虚融之状况。
②、此境,突破了物质与物质之间不相包容的障碍。

现象:
①、        因为自身之四大与外境之四大不相密积,交融无碍,所以行者能够穿墙透壁,无有障碍。
②、        这是在禅境中,暂得的境界,不是圣者的证悟 —— 此一证永证。

果报:
①、        破色阴的善祥境界:行者得到此境界时,能够不起自己已经得到证悟的邪心,不起执着心,不起欣喜心,不起得意洋洋之心。胸怀中毫不在意,就像此境界不曾发生过一样的平静(您!办得到吗?),那就是色阴将破吉祥之兆。
②、        入魔之先兆:行者如果贪著此种境界,不知道这是禅定中心光外照,内外四大交融暂得的幻相,而以为自己已经证悟了。如此,今生就要受到自己的心魔和天魔、鬼神等外魔的迷乱、控制与掌握,死后必定沦为魔子魔孙。


③、        上列①、②是成佛成魔关键性的一念,奉劝一切修行者要好好的省察自己的心念,以免遭受魔害。后面的每一阴魔皆有果报的警醒,忘行者莫嫌唠叨,吾只是照原书本码字,与同修老实学佛共勉之。

2、精明内溢?内彻拾虫
业因:
①、        行者于禅定中,观照之力功深,心光流溢于自己身内,不复外溢,所以自己的五脏虚融,四肢通透。
②、        此境突破了自身四大密织之物质障碍。

现象:
①、        行者看到自己身体光明逾常,自己身内之物皆能透视无碍。
②、        因自身五脏虚融,所以行者可以将手伸入自己体内,捡拾出自己腹中的大小蛲虫、蛔虫。
③、        这是行者心光内照,自身五脏交融、暂现的境界,不是圣者的证悟 —— 此一证永证。

果报:
①、        破色阴的善祥境界:行者得到此境界时,能够不起自己已经得到证悟的邪心,不起执着心,不起欣喜心,不起得意洋洋之心。胸怀中毫不在意,就像此境界不曾发生过一样的平静(您!办得到吗?),那就是色阴将破吉祥之兆。
②、        入魔之先兆:行者如果贪著此种境界,不知道这是禅定中心光外照,自身五脏交融暂得幻境,而以为自己已经证悟了。如此,今生就要受到自己的心魔和天魔、鬼神等外魔的迷乱、控制与掌握,死后必定沦为魔子魔孙。

3、精魄离合?空中闻法
业因:
①、        行者定力增胜使内身、外境虚融。
②、        行者之魂魄意志精神,能离于本位,再相互组合,互为宾主而圆满成就各种完整的功能。

现象:
①、        行者能于空中,听闻到十方世界敷演秘密了义的说法声。
②、        这是定力功深,使魂魄意志精神离于本位,再相互组合,致使前生听过、熏习过的经典所蕴藏之善因种习自动发挥出来,而显现的妄境,于定中暂得如是境界,并非圣者的证悟 —— 此一证永证。

果报:
①、        破色阴的善祥境界:行者得到此境界时,能够不起自己已经得到证悟的邪心,不起执着心,不起欣喜心,不起得意洋洋之心。胸怀中毫不在意,就像此境界不曾发生过一样的平静(您!办得到吗?),那就是色阴将破吉祥之兆。
②、        入魔之先兆:行者如果贪著、欣慕此种境界,不知道这是精魄离合所现的幻境,而以为自己已经证得圣果,故能听到十方世界的说法声。如此,今生就要受到自己的心魔和天魔、鬼神等外魔的迷乱、控制与掌握,死后必定沦为魔子魔孙。

4、心魂染悟?境变佛现
业因:
①、        行者定力增胜心光照彻十方。
②、        行者心魂受前生听闻《华严经》、《梵网经》、《维摩诘经》等经之熏染,现在于禅定之中,心光发明,一一反映出来。

现象:
①、        行者见十方无情世界,遍作阎浮檀紫金色。
②、        十方世界有情种类,尽化为诸佛如来。
③、        又见毘(pí)卢遮那佛端坐在天光台上,千佛围绕,百亿释迦,百亿国土,同时俱现。
④、        这是行者之心魂受前生听闻佛经之熏染,于禅定中一一显现之幻境,并不是圣者的证悟—— 此一证永证。

果报:
①、破色阴的善祥境界:行者贪著此种境界时,能够不起自己已经得到证悟的邪心,不起执着心,不起欣喜心,不起得意洋洋之心。胸怀中毫不在意,就像此境界不曾发生过一样的平静(您!办得到吗?),那就是色阴将破吉祥之兆。
②、入魔之先兆:行者贪著此种境界,不知道这是心魂受到前生听闻佛经之熏染所显现之幻境,而以为已经证得圣果,故有上述之圣境。如此,今生就要受到自己的心魔和天魔、鬼神等外魔的迷乱、控制与掌握,死后必定沦为魔子魔孙。

5、定力逾分?空成宝色
业因:
①、        行者于禅定中,未能保持定慧均等的状况,在定力胜于慧力的情况下,产生“空变”,虚空幻现成百宝颜色。

现象:
①、        行者见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
②、        虽然同时各各遍满,而且青黄赤白各种颜色,各各纯现,但相互之间,不相留滯隔碍。
③、        这是修习禅定时,定力胜于慧力,十方虚空所幻现的景象,行者于定中暂得如是境界,并非是圣者的证悟—— 此一证永证。

果报:
①、破色阴的善祥境界:行者得到此境界时,能够不起自己已经得到证悟的邪心,不起执着心,不起欣喜心,不起得意洋洋之心。胸怀中毫不在意,就像此境界不曾发生过一样的平静(您!办得到吗?),那就是色阴将破吉祥之兆。
②、入魔之先兆:行者贪著此种境界,不知道这是定力逼迫,产生空变所现的幻境,而自以为已经证得圣果,故有上述之圣境。如此,今生就要受到自己的心魔和天魔、鬼神等外魔的迷乱、控制与掌握,死后必定沦为魔子魔孙。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6、心光凝定?暗中见物
业因:
①、行者“定慧均等”的禅定功夫,使心光凝定,不为明暗所动乱。

现象:
①、能于暗室中看见种种东西(非室内原来摆设之东西),和白天看东西一样分明,而暗室中原有之摆设,也不消灭,同时看得清清楚楚。
②、这是禅定中,心光凝定细密,见亦精明,所以能洞见幽暗中的一切景象(如幽冥鬼魂等),暂时如是,并非是圣者一证永证的佛眼、法眼、慧眼、天眼。

果报:
①、破色阴的善祥境界:行者得到此境界时,能够不起自己已经得到证悟的邪心,不起执着心,不起欣喜心,不起得意洋洋之心。胸怀中毫不在意,就像此境界不曾发生过一样的平静(您!办得到吗?),那就是色阴将破吉祥之兆。
②、入魔之先兆:行者贪著此种境界,不知道这是禅定中,心光凝定细密,见精亦明,所以能洞视幽暗中的景象,产生空变所现的幻境,而自以为已经证得圣果,故有上述之圣境。如此,今生就要受到自己的心魔和天魔、鬼神等外魔的迷乱、控制与掌握,死后必定沦为魔子魔孙。

7、四大排遣?身同草木
业因:
①、行者于禅定中,反闻功盛,内身外境,无不虚融,所以一切尘境消灭,自身四大排遣,无有知觉。

现象:
①、行者自身如同草木,虽经火烧、刀斫,无有知觉。
②、以火烧灼其身,不能变热,以刀割节其肉,也和削木头一样没有痛觉。
③、这是禅定中,色尘消散,四大排遣所暂时得到的境界,不是圣者的证悟 —— 此一证永证。

果报:
①、破色阴的善祥境界:行者得到此境界时,能够不起自己已经得到证悟的邪心,不起执着心,不起欣喜心,不起得意洋洋之心。胸怀中毫不在意,就像此境界不曾发生过一样的平静(您!办得到吗?),那就是色阴将破吉祥之兆。
②、入魔之先兆:行者贪著此种境界,不知道这是禅定中色尘消散,四大排遣所现的境界。而自以为已经证悟了,所以火不能烧、刀不能伤。如此,今生就要受到自己的心魔和天魔、鬼神等外魔的迷乱、控制与掌握,死后必定沦为魔子魔孙。

8、凝想化现?遍见无碍
业因:
①、行者于禅定中,深入空境,诸妄不生,成就身心清净,净极光通,因此,同居土中,净秽国土,遍见无碍。
②、行者平日闻诸经教或说净土、秽土,起欣厌秽之心,想久熏习成种,今于定中,反闻逼极,心光所灼,故悉发现。

现象:
①、行者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照。
②、又见恒河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
③、下见地狱、上观天宫,无有障碍。
④、这是平日熏闻经教,凝想化现之境界,暂得如此,并不是圣者的证悟 —— 此一证永证。

果报:
①、破色阴的善祥境界:行者得到此境界时,能够不起自己已经得到证悟的邪心,不起执着心,不起欣喜心,不起得意洋洋之心。胸怀中毫不在意,就像此境界不曾发生过一样的平静(您!办得到吗?),那就是色阴将破吉祥之兆。
②、入魔之先兆:行者执著此境界,不知道这是平日听闻经教,熏习成种,今于定中自心凝想化现之境界,而认为是自己已经证得圣果,故有此圣境。如此,行者今生就要受到自己的心魔和天魔、鬼神等外魔的迷乱、控制与掌握,死后必定沦为魔子魔孙。

9、迫心飞出?遥见遥闻
业因:
①、行者进入深远之禅定,超越色尘之障碍。
②、行者禅定迫心,迫到极处,心光飞出,故能于黑暗中,见到、听到遥远之处的景物和音声。

现象:
①、行者能见到远方之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听到他们的言语对话。
②、这是禅定中暂得的境界,不是圣者一证永证之佛眼、法眼、慧眼、天眼、天耳之神通。

果报:
①、破色阴的善祥境界:行者得到此境界时,能够不起自己已经得到证悟的邪心,不起执着心,不起欣喜心,不起得意洋洋之心。胸怀中毫不在意,就像此境界不曾发生过一样的平静(您!办得到吗?),那就是色阴将破吉祥之兆。
②、入魔之先兆:行者执著此境界,以为自己已经证得天眼、天耳等神通,而不知道这是禅定中暂得的境界。因此著了心魔,也给天魔、鬼神等外魔可乘之机。所以行者今生就要受到酷烈的魔害,死后必定沦为魔子魔孙。

10、含魅遭魔?妄见妄说
业因:
①、行者定力到至精至极之处,色阴将破,魔界(宫殿)震裂,魔心动怨,故来扰乱。
②、行人防心不密,领受妄境或邪种含藏于心,定中发现;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故有妄见妄说。

现象:
①、行人于定中防心不密,或邪种含藏于心,定中发现,故而妄见善知识,其体形无端变迁改移,或变佛身,或化菩萨,或现天龙、鬼神、男女等像。
②、魔入行人之心腹,发其狂慧,使行人无端说法,通达无边妙义。然此为魔力所加持,暂得之境界,并非是圣者真实心开之证悟 —— 此一证永证。

果报:
①、破色阴的善祥境界:行者得到此境界时,能够不起自己已经得到证悟的邪心,不起执着心,不起欣喜心,不起得意洋洋之心。胸怀中毫不在意,就像此境界不曾发生过一样的平静(您!办得到吗?),那就是色阴将破吉祥之兆。
②、入魔之先兆:行者贪著此境界,不知道这是自心之妄见,也不知道这是魔附着于心腹,以其魔力加持而得之虚幻境界,认为这是自己已经证果的圣境。如此,行者今生就要受到自己的心魔和外在诸魔、鬼神之祸害,死后必定沦为魔子魔孙,无可哀救。


   以上皆是禅定中,色阴未破的神通,变化自在之魔镜。成佛成魔,完全在于修行者一念邪正,魔的目的在行者越来越贪著,越陷越深,会给行者前所未有的境界与甜头,终至无法自拔,而为其所控制利用。
   因此,为维护修习禅定者安全,也为遵守佛的教言,我们真诚奉劝,每一位想修禅定者,想教人禅坐者,急事慢办,先定下心来,好好研究禅定中可能面临的状况,否则冒然行事,迫使自己入魔发狂,沦为魔党,则属自误误人,咎由自取,非佛不慈——佛在经典中苦口婆心的交代,行者不看经,就是盲修瞎练。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总言受阴十魔镜
1、内抑过分,发无穷悲;不能以正慧觉照悔悟,则有悲魔入心。
2、感激太过,声无限勇;不能以正慧觉照悔悟,则有狂魔入心。
3、智力哀微,定多沉忆;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忆魔入心。
4、慧强定弱,言行狂狷(juān);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心。
5、滯于色受二阴之间,历险生忧;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常忧愁魔入心。
6、觉得轻安,生无限喜;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好喜乐魔入心。
7、以见胜,生大我慢;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大我慢魔入心。
8、以轻清,自生满足;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好轻清魔入心。
9、以着空,因而毁界;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空魔入心。
10、以着有,由是放恣淫欲;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欲魔入心。


(四)、受阴十魔(已招外魔入心,而魔未现身)之业因、现象、果报
1、抑责逾分?悲魔入心
业因:
①、行人进修禅定时,在色阴已破,受阴未破之中,得大光耀,十方洞开,无复幽暗,自心显现,得“佛心即是我妙觉明心”之相似证。
②、此时行者仍为受阴所覆,因此虽见佛心,但未能发挥自在作用。
③、故行者起心自责:“既悟我心佛心,一心无二心,我性众生性,一性无二性,心佛众生,其性原同,何不及早发心度生,令其早悟本具佛性,而使众生枉受轮回的痛苦!”

现象:
①、行人如此过分抑责自己,悲悯众生,忽于有众生之处发大悲心,悲哀不已,如是乃至见到蚊虫,如同父母见到赤子一般,生极深的怜悯之心,甚至不知不觉流泪不已。
②、这是行人过度的抑责摧伤所成的悲境,不是圣人实证同体大悲的境界。

果报:
①、若能速悟,这是自己自责过度所生之悲境,而提起正念,止观并进,日久悲境自然消歇,则能不受魔害,无有过咎。
②、如果自认为这就是诸佛所证得“同体大悲”之境界,而悲悯不止;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见物就生悲心,啼泣不止,以致失去正受,生起邪受,现在沦为魔眷,为魔所摄,受魔支配,道业定当从此沦坠,魔福享尽,堕入阿鼻地狱,受无量苦。

2、扬已齐佛?狂魔入心
业因:
①、行者于禅定中,见色阴已尽,受阴现前,露出一种虚明的境界,看见诸佛之心,如明镜现象,亲证已心和诸佛同体,因此心生感激。

现象:
①、由于过分的感激,所以生出无限的勇气,其心非常的猛利,其志要等齐诸佛。因此,行者自己宣说:“诸佛修成佛位,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修福修慧,我今一念不生即如如佛,故能于一生中,超越三祗修证,即身成佛。”
②、这是用功过急,欲求陵跨佛乘,狂妄自大所致,非圣人的实证境界。

果报:
①、若能觉悟此非圣人的实证境界而不迷惑,则能渐悟渐止,日久其自大之念自然消歇,还复正念正定,则无过咎。
②、如果自认为这是圣者的证境,则有狂魔入其心腑,控制其神识,因此逢人便夸自己最高最大,贡高我慢无有伦比,甚至狂妄的认为自己是“佛中之佛”。为什么呢?因为诸佛都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证,怎能跟他这种“一念顿超,既身成佛”之佛相比呢?
③、这种狂魔附体的人,也会有“一切众生,不悟本来是佛,哪里能知道我的证境?”之心念,因而鄙视一切众生。如此便会失去正定正觉,现在沦为魔眷,起诸邪见,从此沦坠,终堕阿鼻地狱。

3、定多沉忆?忆魔入心
业因:
①、行者于色阴已尽之定境中,定多慧少,未能照破受阴,向前无新证之境,退归则色阴已破,因此堕于色受两阴之间,进退不得。

现象:
①、行者在此进退两难之际,于一切时,一切处,都在沉静其心,忆念此两难之境的枯渴之中,不敢散乱,以为沉忆既久,必有所得,且自认为这是勤勇无间的精进之相。
②、这种进退维谷之境,是行者偏用定力,无有智慧相资的过失,非圣人所证前后坐断,中亦不立之圣境。

果报:
①、若能及早觉悟这是修习禅定时,定多慧少所生的偏失,而舍弃沉忆,提起正念,使定慧均等,则能不受魔害,无有过咎。
②、如果自以为这是圣者的实证,则有忆魔乘机入其心腑,控制其神识,日夜撮取其心,悬挂一处,使行者迷执于沉忆,而失去正定正受,现生沦为魔眷,终堕阿鼻地狱。

4、慧多狂狷?下劣易足魔入心
业因:
①、行者在进修禅定之时,未能定慧均等,慧多定少,所以观智过于猛利。
②、在此色阴已尽,受阴现前的禅定中,见到“心佛如一,自性本来是佛”的胜境,而常怀于心。

现象:
①、行者由于常常把“心佛如一,自性本来是佛”的念头,放于心中,产生过于尊重己灵的现象,所以以为自己就是“卢舍那佛”(报身佛)。
②、这是用心偏僻,定力微弱,忘失审察自己分位的定力,一味过度的自信“自己身中,自有如来知见”,何必再籍种种修行才能成佛。由此执着于自性是佛的顿悟,而妨碍了实证实修。非是圣者的证境。

果报:
①、若能觉悟佛性虽现,但未得受用,仅属定中暂现之境界而已,非为圣人之实证,仍然进修本定,则能不受魔害,无有过咎。
②、如果认为这是圣者证悟,而以卢舍那佛自任,就会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控制其神识,见人便言:“我已证得无上菩提,第一义谛之理。”由此心随魔变,失去正定正受,现生沦为魔眷,终堕阿鼻地狱。

5、历险生忧?常忧愁魔入心
业因:
①、行者修习禅定时,色阴已消,受阴现前,虽见佛心,未得受用,堕于色受二阴之间。
②此时行者经历遍览前后二边际相,无所用心,进退维艰,自生怖畏恐惧。

现象:
①、行者忽然心生无尽的忧愁,如坐铁床,如饮毒药,不愿求生,但愿求死;甚至请求他人,结束自己的生命,以便早得解脱。
②、这是有心修行,但是恐惧过甚失去智慧观照之力,所产生的忧境,不是圣者的实证境界。
(注:人在情绪低落、忧愁时,也会有常忧愁魔缠身,读者了知果报之情境,便能看到促成人类自杀的那只无形的魔手。)

果报:
①、若能觉悟这非是圣者的证悟,只是修行时定多慧少,对当前的境界失去观照之力,以致过分的恐惧,而改过忘忧,自可复归本修,则能不受魔害,无有过咎。
②、如果自认这是圣者的证境,以舍命为解脱,就会有常忧愁魔乘机入其心腑,控制其神识,增加其忧愁,乃至令行者手执刀剑,自割身肉,希望舍寿速死,早取解脱。
③、其轻微者,常怀忧愁厌世之念,自己遁入山林,逃避现实,不愿见人。从此失去正念正受,妄起邪见,现生沦为魔眷,终堕阿鼻地狱。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总言受阴十魔镜
1、内抑过分,发无穷悲;不能以正慧觉照悔悟,则有悲魔入心。
2、感激太过,声无限勇;不能以正慧觉照悔悟,则有狂魔入心。
3、智力哀微,定多沉忆;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忆魔入心。
4、慧强定弱,言行狂狷(juān);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心。
5、滯于色受二阴之间,历险生忧;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常忧愁魔入心。
6、觉得轻安,生无限喜;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好喜乐魔入心。
7、以见胜,生大我慢;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大我慢魔入心。
8、以轻清,自生满足;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好轻清魔入心。
9、以着空,因而毁界;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空魔入心。
10、以着有,由是放恣淫欲;不能以正慧观照悔悟,则有欲魔入心。


(四)、受阴十魔(已招外魔入心,而魔未现身)之业因、现象、果报
1、抑责逾分?悲魔入心
业因:
①、行人进修禅定时,在色阴已破,受阴未破之中,得大光耀,十方洞开,无复幽暗,自心显现,得“佛心即是我妙觉明心”之相似证。
②、此时行者仍为受阴所覆,因此虽见佛心,但未能发挥自在作用。
③、故行者起心自责:“既悟我心佛心,一心无二心,我性众生性,一性无二性,心佛众生,其性原同,何不及早发心度生,令其早悟本具佛性,而使众生枉受轮回的痛苦!”

现象:
①、行人如此过分抑责自己,悲悯众生,忽于有众生之处发大悲心,悲哀不已,如是乃至见到蚊虫,如同父母见到赤子一般,生极深的怜悯之心,甚至不知不觉流泪不已。
②、这是行人过度的抑责摧伤所成的悲境,不是圣人实证同体大悲的境界。

果报:
①、若能速悟,这是自己自责过度所生之悲境,而提起正念,止观并进,日久悲境自然消歇,则能不受魔害,无有过咎。
②、如果自认为这就是诸佛所证得“同体大悲”之境界,而悲悯不止;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见物就生悲心,啼泣不止,以致失去正受,生起邪受,现在沦为魔眷,为魔所摄,受魔支配,道业定当从此沦坠,魔福享尽,堕入阿鼻地狱,受无量苦。

2、扬已齐佛?狂魔入心
业因:
①、行者于禅定中,见色阴已尽,受阴现前,露出一种虚明的境界,看见诸佛之心,如明镜现象,亲证已心和诸佛同体,因此心生感激。

现象:
①、由于过分的感激,所以生出无限的勇气,其心非常的猛利,其志要等齐诸佛。因此,行者自己宣说:“诸佛修成佛位,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修福修慧,我今一念不生即如如佛,故能于一生中,超越三祗修证,即身成佛。”
②、这是用功过急,欲求陵跨佛乘,狂妄自大所致,非圣人的实证境界。

果报:
①、若能觉悟此非圣人的实证境界而不迷惑,则能渐悟渐止,日久其自大之念自然消歇,还复正念正定,则无过咎。
②、如果自认为这是圣者的证境,则有狂魔入其心腑,控制其神识,因此逢人便夸自己最高最大,贡高我慢无有伦比,甚至狂妄的认为自己是“佛中之佛”。为什么呢?因为诸佛都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证,怎能跟他这种“一念顿超,既身成佛”之佛相比呢?
③、这种狂魔附体的人,也会有“一切众生,不悟本来是佛,哪里能知道我的证境?”之心念,因而鄙视一切众生。如此便会失去正定正觉,现在沦为魔眷,起诸邪见,从此沦坠,终堕阿鼻地狱。

3、定多沉忆?忆魔入心
业因:
①、行者于色阴已尽之定境中,定多慧少,未能照破受阴,向前无新证之境,退归则色阴已破,因此堕于色受两阴之间,进退不得。

现象:
①、行者在此进退两难之际,于一切时,一切处,都在沉静其心,忆念此两难之境的枯渴之中,不敢散乱,以为沉忆既久,必有所得,且自认为这是勤勇无间的精进之相。
②、这种进退维谷之境,是行者偏用定力,无有智慧相资的过失,非圣人所证前后坐断,中亦不立之圣境。

果报:
①、若能及早觉悟这是修习禅定时,定多慧少所生的偏失,而舍弃沉忆,提起正念,使定慧均等,则能不受魔害,无有过咎。
②、如果自以为这是圣者的实证,则有忆魔乘机入其心腑,控制其神识,日夜撮取其心,悬挂一处,使行者迷执于沉忆,而失去正定正受,现生沦为魔眷,终堕阿鼻地狱。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4、慧多狂狷?下劣易足魔入心
业因:
①、行者在进修禅定之时,未能定慧均等,慧多定少,所以观智过于猛利。
②、在此色阴已尽,受阴现前的禅定中,见到“心佛如一,自性本来是佛”的胜境,而常怀于心。

现象:
①、行者由于常常把“心佛如一,自性本来是佛”的念头,放于心中,产生过于尊重己灵的现象,所以以为自己就是“卢舍那佛”(报身佛)。
②、这是用心偏僻,定力微弱,忘失审察自己分位的定力,一味过度的自信“自己身中,自有如来知见”,何必再籍种种修行才能成佛。由此执着于自性是佛的顿悟,而妨碍了实证实修。非是圣者的证境。

果报:
①、若能觉悟佛性虽现,但未得受用,仅属定中暂现之境界而已,非为圣人之实证,仍然进修本定,则能不受魔害,无有过咎。
②、如果认为这是圣者证悟,而以卢舍那佛自任,就会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控制其神识,见人便言:“我已证得无上菩提,第一义谛之理。”由此心随魔变,失去正定正受,现生沦为魔眷,终堕阿鼻地狱。

5、历险生忧?常忧愁魔入心
业因:
①、行者修习禅定时,色阴已消,受阴现前,虽见佛心,未得受用,堕于色受二阴之间。
②此时行者经历遍览前后二边际相,无所用心,进退维艰,自生怖畏恐惧。

现象:
①、行者忽然心生无尽的忧愁,如坐铁床,如饮毒药,不愿求生,但愿求死;甚至请求他人,结束自己的生命,以便早得解脱。
②、这是有心修行,但是恐惧过甚失去智慧观照之力,所产生的忧境,不是圣者的实证境界。
(注:人在情绪低落、忧愁时,也会有常忧愁魔缠身,读者了知果报之情境,便能看到促成人类自杀的那只无形的魔手。)

果报:
①、若能觉悟这非是圣者的证悟,只是修行时定多慧少,对当前的境界失去观照之力,以致过分的恐惧,而改过忘忧,自可复归本修,则能不受魔害,无有过咎。
②、如果自认这是圣者的证境,以舍命为解脱,就会有常忧愁魔乘机入其心腑,控制其神识,增加其忧愁,乃至令行者手执刀剑,自割身肉,希望舍寿速死,早取解脱。
③、其轻微者,常怀忧愁厌世之念,自己遁入山林,逃避现实,不愿见人。从此失去正念正受,妄起邪见,现生沦为魔眷,终堕阿鼻地狱。

6、轻安生喜?好喜乐魔入心
业因:
①、行者进修禅定之时,见色阴已消,无有质碍,十方洞开,得大光耀,受阴现前,心地虚明,清净不染,身心安稳。

现象:
①、行者处此一尘不染,恒常清净的境界,心安稳后,忽然自有无限欢喜之心生起,不能自止。
②、这是定心成就,暂发的轻安之境,不是圣人的实证境界。

果报:
①、若能觉悟这非是圣者的证悟,而是定心成就暂得的轻安喜乐之现象,而舍喜不受,继续观照,力求定慧均等,则能不受魔害,无有过咎。
②、如果自认为是圣者的证境,而留恋不舍,则有好喜魔乘机潜入其心腑,控制其神识,使他心不由己,见人就笑,纵情五欲,恣意享受;甚至在街头路旁自歌自舞,自认为已得大自在,无碍解脱,从此失去正定正受,妄生邪见,现生沦为魔眷,终堕阿鼻地狱。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4、慧多狂狷?下劣易足魔入心
业因:
①、行者在进修禅定之时,未能定慧均等,慧多定少,所以观智过于猛利。
②、在此色阴已尽,受阴现前的禅定中,见到“心佛如一,自性本来是佛”的胜境,而常怀于心。

现象:
①、行者由于常常把“心佛如一,自性本来是佛”的念头,放于心中,产生过于尊重己灵的现象,所以以为自己就是“卢舍那佛”(报身佛)。
②、这是用心偏僻,定力微弱,忘失审察自己分位的定力,一味过度的自信“自己身中,自有如来知见”,何必再籍种种修行才能成佛。由此执着于自性是佛的顿悟,而妨碍了实证实修。非是圣者的证境。

果报:
①、若能觉悟佛性虽现,但未得受用,仅属定中暂现之境界而已,非为圣人之实证,仍然进修本定,则能不受魔害,无有过咎。
②、如果认为这是圣者证悟,而以卢舍那佛自任,就会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控制其神识,见人便言:“我已证得无上菩提,第一义谛之理。”由此心随魔变,失去正定正受,现生沦为魔眷,终堕阿鼻地狱。

5、历险生忧?常忧愁魔入心
业因:
①、行者修习禅定时,色阴已消,受阴现前,虽见佛心,未得受用,堕于色受二阴之间。
②此时行者经历遍览前后二边际相,无所用心,进退维艰,自生怖畏恐惧。

现象:
①、行者忽然心生无尽的忧愁,如坐铁床,如饮毒药,不愿求生,但愿求死;甚至请求他人,结束自己的生命,以便早得解脱。
②、这是有心修行,但是恐惧过甚失去智慧观照之力,所产生的忧境,不是圣者的实证境界。
(注:人在情绪低落、忧愁时,也会有常忧愁魔缠身,读者了知果报之情境,便能看到促成人类自杀的那只无形的魔手。)

果报:
①、若能觉悟这非是圣者的证悟,只是修行时定多慧少,对当前的境界失去观照之力,以致过分的恐惧,而改过忘忧,自可复归本修,则能不受魔害,无有过咎。
②、如果自认这是圣者的证境,以舍命为解脱,就会有常忧愁魔乘机入其心腑,控制其神识,增加其忧愁,乃至令行者手执刀剑,自割身肉,希望舍寿速死,早取解脱。
③、其轻微者,常怀忧愁厌世之念,自己遁入山林,逃避现实,不愿见人。从此失去正念正受,妄起邪见,现生沦为魔眷,终堕阿鼻地狱。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7、见胜成慢?大我慢魔入心
业因:
①、行者在进修禅定时,见色阴消除受阴现前,得大光耀,以为妄尽真现,而自满自高。

现象:
①、行者因此生大我慢心,乃至七慢俱发。自言:“我即是佛,我已得无上涅槃。”甚至自谓自己已超越诸佛,而轻慢十方一切如来。小乘圣者,声闻缘觉,更是不放在眼里。
②、这是定力胜于慧力之时,只看到自己灵识之尊胜,不知以智慧观照所引起的慢心,非是圣者所证“法性平等”的境界。

果报:
①、若能以智慧观照,了悟“法性平等,生佛一如”,众生尚不可轻慢,怎能对诸佛圣贤起轻慢心。以此觉慧,挽救狂心,继续自己的正修,则能不受魔害,无有过咎。
②、如果执迷不悟,自认为这是圣证之境,则有“大我慢魔” 乘机入其心腑,控制其神识,让他为所欲为,不礼拜塔庙,摧毁经像。甚至对信施檀越说:“自己就是向上真宗,为什么不恭敬自己,反而膜拜那些木石呢?”由此大言不惭,贻误无量众生。自造无量罪,教他人造无量罪,从此失去正受,起邪受邪见,现生沦为魔眷,终堕无间地狱。

8、慧安自足?好轻清魔入心
业因:
①、行者在进修禅定之中,因色阴既消,受阴现前,离诸粗重染垢,于自心中亲见佛心,忽生无量轻安。

现象:
①、于无量轻安中,说自己已经成为圣人,得大自在,大无碍,一切莫不随心顺意。
②、这是禅定中慧力超胜,所获的轻安清净之境,不是圣者的证悟。

果报:
①、若能觉悟,这是慧力超胜所获离诸粗重染垢,所得的轻安之相,非是圣者的证悟,而继续自己的本修,则能不为魔害,无有过咎。
②、如果自认为这是圣者的证悟,就会有轻清魔入其心腑,控制其神识,使行者自谓“功行已满,福慧已足”,不再求增进,不肯亲近善知识。终因缺乏闻慧,而未得谓得,未证言证,等到定散命终,受生轮回之相现前时,便诽谤诸佛说:“圣者不再受生,不再轮回”是大谎言,使人听闻之后,受到误导,而谤佛谤法。由此毁谤因缘,断了菩提种,沦为魔侣,终堕阿鼻地狱。

9、着空毁戒?空魔入心
业因:
①、行者进修禅定之时,色阴已消,受阴现前,于明悟中,十方洞开,豁然无碍,观受阴虚明之性,廓尔现前,无法可得。

现象:
①、行者处于此虚质无碍,明净无物之中,忽然生起断灭之见,认为人死断灭,既无因果,亦无轮回,是以上无佛道可求,下无众生可度,入于断灭之空境。
②、这是定心过于沉没,失于慧照观察,所现之断灭空境,不是圣人实证的真空境界。

果报:
①、若能觉悟这是定心沉没,失去慧照观察,所产生断灭之空境,不是圣人所证第一义空之境界,速提正慧观照,继续本修,则能不为魔害,无有过咎。
②、如果自认为这是圣者的证悟,就会有空魔乘机入其心腑,控制其神识,使行人以大乘菩萨自居,毁谤持戒是小乘的行径;又说大乘度生不拘小节,菩萨既悟空理,本无持犯可得,何须持戒。因此,常在信心檀越之前饮酒食肉,广行淫秽;又因魔力附体的关系,能摄伏在他面前的人,对他这些不轨的行为,不产生怀疑。此人魔鬼入心既久,熏染已深,乃至饮尿食屎,啖食酒肉,净秽俱空,破佛所制的戒律威仪。其言行贻误无量众生,堕入罪恶深渊,失去正定正受,现生沦为魔眷,终堕无间地狱。

10、着有恣淫?欲魔入心
业因:
①、行者进修禅定之时,贪味、执着受阴虚明之境,入心入骨,不肯放舍。

现象:
①、此时行者心中忽然有无限爱发生;爱极发狂,欲境现前不能自持,便为贪欲所役使,不能自主。
②、这是定境安顺深入心骨,又无智慧力把持自心,以致随着狂妄欲念误入种种欲境,无法自拔。
③、此是妙触受用,不是圣者的实证境界。

果报:
①、若能以正慧观照这不是圣者的证境,而是妙触受用,不生贪恋、执着,继续正修,则能不受魔害,无有过咎。
②、如果自以为这是圣者的证悟,就会有欲魔入其心腑,控制其神识,使其不能自主的向众人宣说;“淫欲就是菩提道。”教化诸信士,平等行欲,与其行淫者,名持法子。此人因有魔鬼神力附持的关系,在末法的时候能勾摄凡夫及愚痴众生多至千万。直到魔欲满足,心生厌腻,舍他而去时,他的魔力消失,威德自无,所以被他愚弄的受害者,控诉于国法,使他受到国法的制裁。又因为他妖言惑乱众生,使无量众生因淫欲而堕入地狱的缘故,自己死后要堕入无间地狱,受无量剧苦。



以上是色阴已消,受阴所覆,修定者,禅观和妄想,两相交战所现的十种禅定境界;要之,皆不出受阴之中,“苦、乐、忧、喜、舍”五相。修定者,如果不能明白魔镜,了悟正定,则易为魔境所迷,令魔乘机入其心腑,终至沦为魔眷,堕入地狱,受无量苦。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魔魅分类:
    色阴未消时,修禅者着魔,是其自心所变现之内魔,到此受阴之中,已有外魔入其心腑,其次序不定,完全以行者自己之心念而相对引发。今列修禅定人心念之变化,招惹与之相应之魔类如后:

1、悲魔:是一类外道,不得志而死,滞魂不敬而成。以其悲性易与修禅定而悲心过重者相感,因此乘机入其心腑,破其正定,使其现生受魔之危害,死堕地狱,受无量苦。

2、狂魔:外道修行,狂慢自大,不得志而死。以其狂慢之性,于修禅定者,起我慢心、矜夸己德之时,入其心腑,破其正定,使其现生受魔之危害,死堕地狱,受无量苦。

3、忆魔:外道修行,得少为足,忆持静境不失而成。以其忆持之性,于修禅定者,以沉忆为勤勇精进之时,入其心腑,破其正定,使其现生受魔之危害,死堕地狱,受无量苦。

4、下劣易知足魔:非果计果,以有漏天为最胜解脱之境的见取外道,死后为魔所摄。以其得少为足之性,于修禅定者,在色阴已消,受阴现前之际,便以为自己已经成佛的时候,入其心腑,破其正定,使其现生受魔之危害,死堕地狱,受无量苦。

5、常忧愁魔:生前不得志,忧屈枉死,冤魂不散而成。以其忧屈之性,于修禅定者,因险生忧之际,入其心腑,破其正定,使其现生受魔之危害,死堕地狱,受无量苦。

6、好喜乐魔:外道修行,得少轻安,生极乐想,守此不忘,名喜乐魔。以其执着轻安之性,于修禅定者得轻安,生喜悦想时,入其心腑,破其正定,使其现生受魔之危害,死堕地狱,受无量苦。

7、大我慢魔:外道修行,得少为足,生起我慢,死后为魔王所摄,名大我慢魔。以其轻慢之性,于修禅定者,自满自高,生大我慢之时,入其心腑,破其正定,使其现生受魔之危害,死堕地狱,受无量苦。

8、好轻清魔:外道修禅定,降伏烦恼,得轻安时,以为证圣果,死后为魔所摄,名轻清魔。因其以轻安为圣境之性,于修禅定者,在轻安中,认为自己是已得大自在、大无碍的圣人之时,入其心腑,破其正定,使其现生受魔之危害,死堕地狱,受无量苦。

9、空魔:拔无因果之断见外道,死后为魔所摄,是为空魔。以其断灭之邪性,于修禅定者,心生断灭之想时,入其心腑,毁其净戒,破其正定,使其现生受魔之危害,死堕地狱,受无量苦。

10、欲魔:外道修禅定,不断淫心,命终堕为欲魔。以其贪著淫欲之性,于修禅定者,贪爱定境,不肯暂舍之时,入其心腑,增其淫念,毁其梵行,破其正定,使其现生受魔之危害,死堕地狱,受无量苦。

    上列十境,随行者之心念,分别现起,大抵都是随行者之贪爱执着而入魔。修禅定者,如果能够开悟了知各种禅境,起正思维、正观察,善能分辨佛魔,不为魔镜所惑,继续本修,渐次修证,必成无上佛道。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总言想阴十魔镜
1、贪求神变善巧?魔眷怪鬼惑扰行人
2、贪求游戏神通,经历诸刹土?魔眷魃(bá)鬼惑扰行人
3、贪求契合妙理?魔眷魅鬼惑扰行人
4、贪求分析万物根元?魔眷蛊毒魇寐(yàn,mèi)鬼惑扰行人
5、贪求冥合感应?魔眷疠鬼惑扰行人
6、贪求安静宁谧?魔眷大力鬼惑扰行人
7、贪求宿命来源?魔眷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惑扰行人
8、贪求神通力用?魔眷大力精魅灵怪惑扰行人
9、贪求深空妙境?魔誉金玉芝草、麟凤龟鹤之精灵惑扰行人
10、贪求长寿永生?遮文茶啖精气鬼惑扰行人


(七)想阴十魔(已招天魔及鬼神魑魅妖精附着)之业因、现象、果报
1、贪求神变善巧?魔眷怪鬼惑扰行人
业因:
①、行者进修禅定时,以定慧力,于受阴十境现前时,皆能不为所惑,一一透过。在此受阴已消之际,真心周遍法界之本性显露,不再拘局于色身,而能成就胜用。其意生身上历六十圣位随往无碍,虽未证圣位,但得普现诸身相,游历各界,睹佛闻法,亲奉佛旨。

②、此时行者,于禅定中,对此圆通妙定,所生之一切神变妙用,生起贪爱执着,而勇锐其心志,精进其思维,希望求得神通变化,以便善巧教化众生,广做佛事。

现象:在行人生起“贪求神变妙用善巧度众”之心时,即是定心不密,欲界天魔认为这是下手的最好时机。
㈠间接魔扰:
①、天魔派遣其魔眷——怪鬼——飞精附在人的身上,以魔力增长被附体者之邪慧、魔通,并使他能辩才无碍的宣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佛法。此被魔所附着之人,沦为魔掌而不自知,在突然有了神通和辩才的时候,反而自认为自己已经开悟证得无上涅槃。

②、这种为魔所附着,具有邪慧、魔通、辩才和魔力的人,由天魔派遣,随着贪求善巧神变的禅定行者之心念,来到他的面前,大显神通;其形貌须臾万变,或现比丘、帝释天王、妇女,乃至比丘尼身。或于暗室中身有种种光明,有时候敷座说法,有时候放光遍照,有时候现种种殊特的身相。其目的在使愚迷无智之人,或进修禅定的行者,生起欣羡仰慕佩服之心,而视此着魔人是佛是菩萨现身,对他言无不信,对他的传法也不敢有疑心,完全听受他的教化,致使自己的本修定慧破荡无余。

③、为魔所附着者,还喜欢预言吉祥休咎,和一些怪诞反常的事情,或说某处有佛出世,或说某时为世界末日,及某时有水火刀兵劫难,或战争、饥馑、疬疫等灾难,使人心生怖惧,而至弃家逃走;或倾尽资财,竭诚供养,以求消灾脱难。

④、魔人以贪欲为本,所以在修禅定而贪求善巧神变之行者,对他信服无疑之时,便说淫欲就是菩提道,进而引诱进修禅定之人潜行男女淫欲之事,毁坏戒法,破佛律仪,使行者戒定慧俱毁,一切修行纳入魔业。(注:这是修行者贪求善巧神变之心,为魔所伺知,因此遭遇到魔难魔扰。魔附于他人身上,大显神通,大演经法,使智慧不足,知见不正之行者对他深信不疑,受其教化,终至戒定慧三学俱破,求升反堕。)


㈡直接着魔“
①、天魔派遣其魔眷——怪鬼——飞精附于进修禅定而贪求善巧神变之人的身上,以其魔力令他发通发慧,神变自在,辩才无碍,宣说经法,此人不觉得自己着魔,反而自认为自己已证得无上涅槃。

②、如果有人来到这个贪求神变之人的面前求法,他便会升座说法,并以其魔通变化成各种身相,说各种似是而非的佛法,使无智辩解之人信服,以为他是菩萨现身而受其教化。

③、此为魔所附着之人,还喜欢预测各种吉祥灾难之事,情况同前。

④、魔以贪欲为本,所以被魔附体的人,总是宣说淫欲即是菩提道,是延续佛种不使断绝的方法。并且引诱追随他的徒众妄行男女淫秽之事,从此毁坏清净戒行,破佛律仪。因为戒定慧俱毁,所以一切行持皆是魔业。


果报:
㈠、以戒勘验佛魔:
①、《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持戒清净,具正知正见之行者,定慧自然深强,所以任何人在他面前示现种种神变,都能不为所惑,把持定力,并以正智观照:佛入灭前教示一切弟子要以戒为师,今此人诱淫毁戒,定是魔王转世,绝非佛菩萨示现,不能信其邪说,受其教化。

②、行者以戒验定是魔境时,能对此境界淡然处之,不执着、不欣喜、不惊怖,继续自己的本修,则魔于伎俩穷尽之时,魔境自然消散无踪。

③、进修禅定者,突然有了神通,开了智慧时,要冷静的省察自己的修证历程,并以佛陀和圣者的证道轨迹来验定自己,凡有破戒、贪淫、多欲等现象,即是着魔的征兆,务必严持戒律,勤修忏悔,或诵戒,或称诵诸佛菩萨名号,求佛力加持,方能避免魔害。

㈡、魔害酷烈:
①、修习禅定之人或学佛者,如果贪求神通变化,容易被怪鬼附身,或遇到被怪鬼所附身之人。自己以魔通邪智惑乱他人,也容易被他人的魔通邪智所惑乱,进而破戒行淫,毁佛律仪,也引诱他人破戒行淫毁佛律仪,自他受害,无穷无尽。

②、这是怪鬼年老成魔,受魔驱遣,飞精附于人身,其目的在使修习禅定之人和学佛者,戒定慧俱破,沦为魔眷。在达成目的之后,便心满意足的离去。

③、被魔所附之人,在魔力撤除之后,威信神变俱失,他和追随他的弟子们妖言惑众,败坏风俗,危害人群的罪业被揭露,使他们今生要受到国法的制裁(即现世因果之花报),死后堕入无间(阿鼻)地狱,受无量苦。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2、贪求游戏神通,经历诸刹土?魔眷魃(bá)鬼惑扰行人
业因:
①、行者进修禅定时,以定慧力,于受阴十境现前时,皆能不为所惑,一一透过。在此受阴已消之际,真心周遍法界之本性显露,不再拘局于色身,而能成就胜用。其意生身上历六十圣位随往无碍,虽未证圣位,但得普现诸身相,游历各界,睹佛闻法,亲奉佛旨。

②、此时行者,于禅定中,对于周遍尘剎,放荡自在之游戏神通,生起贪爱执着之心,而振奋其精神思虑,贪求经历各刹土大作佛事。


现象:进修禅定之人,生起贪求游历广远之游戏神通时,欲界天魔认为这是下手的最好时机。
㈠间接魔扰:
①、天魔派遣其魔眷——魃鬼——飞精附在人的身上,以魔力增长被附体者之邪慧,使他具有魔通邪力,其无碍之辩才又能滔滔不绝的宣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佛法。此被魔所附着之人,沦为魔掌而不自知,在突然有了魔通邪力和辩才的时候,反而自认为自己已经开悟,证得无上涅槃。

②、这种为魔所附着,具有邪慧、魔通、辩才和魔力的人,由天魔派遣,随着贪求游戏神通经历诸刹土之禅定行者的心念,来到他的面前,敷座而坐,讲经说法。此魔人自形貌没有变化,但能以其魔通邪力,使全体听法者,见到自身坐于莲花上,化成紫金光色,俨然是佛的幻相。愚迷无智之人,得见此相,欢喜不已,叹未曾有,从此尊此魔人为佛为菩萨,身命皈依,信受其教化。

③、此魔人还喜欢宣说诸佛应化事迹,将眼前所居之娑婆喻为佛国,说某处某人是佛来转世,某人是某菩萨的化身。魔故意如此说的目的是在迷惑贪求游戏神通,经历诸刹土之行者,让他生起遍游尘刹不离当处之心,并迷惑众人误认为他既然能知他人的来历,必定也是佛来转世的,而更加敬仰亲近。

④、魔人以贪欲为本,所以在修禅定而贪求游戏神通经历诸刹土之行者等,尊他为佛为菩萨时,便教导他们恣淫纵欲,游逸放荡,破毁佛戒威仪,无有忌惮。追随他的徒众,受魔熏习日深,邪见日增,正见日减,终至菩提种智完全消灭断绝,永为魔侣。


㈡、直接着魔:
①、天魔派遣其魔眷魃鬼,飞精附在进修禅定,而贪求经历诸刹土之人的身上,使他得到魔通邪力,宣说经法,辩才无碍,并认为已经证得无上涅槃,而不知为魔所附着。

②、在他登座说法时,他自己的形貌虽然没有改变,但是他能用他的魔通邪力,使听众产生自己坐在宝莲花上,身是紫金光色的幻见,而认为他是佛是菩萨的化身才能有此境界。因此,一心听受他的教化。

③、此魔人还喜欢宣说诸佛应化事迹,情况同前。

④、魔以贪欲为本,所以被魔附体之人,总是宣说、赞叹淫欲,并引诱徒众恣淫纵欲,破佛律仪,毁其道业,斫(zhuó)其法身慧命,以完成天魔所附之使命。



果报:
㈠、以戒勘验佛魔:
①、《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持戒清净具,正知正见之行者,定慧自然深强,所以任何人在他面前示现种种神变,都能不为所惑,把持定力,并以正智观照:佛入灭前教示一切弟子要以戒为师,今此人诱淫毁戒,一定是魔王转世,绝非佛菩萨示现,不能信其邪说,受其教化。

②、行者以戒验定是魔境时,能对此境界淡然处之,不执着、不欣喜、不惊怖,继续自己的本修,则魔于伎俩穷尽之时,魔境自然消散无踪。

③、进修禅定者,突然有了神通,开了智慧时,要冷静省察自己的修证历程,并以佛陀和圣者的证道轨迹来验定自己,凡有破戒、贪淫、多欲等现象,即是着魔的征兆,务必严持戒律,勤修忏悔,或诵戒,或称诵诸佛菩萨名号,以求避免魔害。

㈡、魔害酷烈:
①、修习禅定之人或学佛者,如果贪求周边尘剎,放荡自在之游戏神通,容易被魃鬼附身,或遇到被魃鬼所附身之人。自己以魔通邪力惑乱他人,也容易被他人的魔通邪力所惑乱,进而破戒行淫,毁佛律仪,也引诱他人破戒行淫,毁佛律仪。

②、这是魃鬼,年老成魔,受魔驱遣,飞精附于人身,其目的在使修习禅定之人戒定慧俱破。此魔在达成目的之后,便心满意足的离去。

③、被魔所附之人,在魔力撤除之后,邪慧、魔通、威信俱失,他和追随他的弟子们,妖言惑众,败坏风俗,为害人群的罪业被揭露,使他们今生要受到国法的制裁(即现世因果之花报),死后堕入无间(阿鼻)地狱,受无量苦。



3、贪求契合妙理?魔眷魅鬼惑扰行人
业因:
①、行者进修禅定时,以定慧力,于受阴十境现前时,皆能不为所惑,一一透过。在此受阴已消之际,真心周遍法界之本性显露,不再拘局于色身,而能成就胜用。其意生身上历六十圣位随往无碍,虽未证圣位,但得普现诸身相,游历各界,睹佛闻法,亲奉佛旨。

②、行者在定心绵密,圆通妙定现前之时,忽然生起贪爱执着之心。因此,竭力澄寂其精神思虑,求能吻合妙用,豁然开悟,上契佛心,而显下化众生之妙用。


现象:行者生起贪求契合妙理、吻合妙用之心时,即是定心不密,天魔认为这是下手的最好时机。
㈠、间接魔扰:
①、天魔派遣其魔眷——魅鬼——飞精附在人的身上,以魔力增长被附体者之邪慧、魔通,使他无碍之辩才又能滔滔不绝的宣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佛法。此被魔所附着之人,沦入魔掌而不自知,在突然有了魔力和辩才的时候,反而认为自己已经证得无上涅槃。

②、这种为魔所附着,具有邪慧、魔通、辩才和魔力的人,由天魔派遣,随着贪求契合妙理、吻合妙用的禅定行者之心念,来到他的面前,敷座而坐,讲经说法。

③、此魔人和听法者,身形没有任何改变,但他能以魔力,让在会的听法人,在未闻法之前,有一种开悟的感觉(幻觉),或得到能知过去事的宿命通,或得到能知他人心念的他心通,或能见到地狱的极苦状况,或能知道人间好坏诸事,或能背诵经文,宣说偈语……;愚迷无智之人,得此境界,不知是魔通幻觉,反而欢喜愉悦,叹未曾有。从而尊此魔人为佛为菩萨,身命皈依,受其教化。

④、此魔人还喜欢宣说:“某佛是先佛,某佛是后佛,其中还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也是如此。”其居心用意是在塑造潜行贪婪淫欲者是男佛,而承顺魔之淫欲者是女佛的假相。其实诸佛菩萨皆是大丈夫相,已超越凡俗男女之形,更无男女淫欲之事。但是愚迷无智,贪求契合妙理,吻合妙用之人,因见魔人好像能令自己得到开悟、知宿命,且能背诵经文、宣说偈语,乃至见到地狱种种苦相(此皆魔力所致),所以信其邪说,认邪为正,将妄作真,舍弃本有之禅定修心,堕入魔鬼的邪说罗网之中。

⑤、魔以贪欲为本,所以在修禅定而贪求契合妙理、吻和妙用诸人等,尊他为佛为菩萨时,便渐渐显露出贪婪多淫的本性。因此,常常赞叹男女淫欲之事,还说男女淫欲即是延续佛种,使不断灭的妙门;并且暗地里教导亲近他的徒众恣淫纵欲,游逸放荡。使令他们破毁净戒律仪,无有忌惮。终因戒定慧俱毁,而生陷魔眷邪害,死堕无间地狱。


㈡、直接着魔:
①、天魔派遣其魔眷——魅鬼——飞精附在进修禅定,而贪求契合妙理、吻合妙用之人的身上。使他得邪慧、魔通和辩才,所以能滔滔不绝的宣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佛法,此人魔鬼附体而不自知,反而认为自己已经证得无上涅槃。

②、在他登座说法时,自己和听法者的身形虽然没有改变,但他能以魔力,使在会的闻法的人,在未听法之前,有一种自然开悟的幻觉……余同前(间接魔扰③④⑤)。


果报:
㈠、以戒勘验佛魔:
①、《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持戒清净,具正知正见之行者,定慧自然深强,所以任何人在他面前示现种种神变,都能不为所惑,把持定力,并以正智观照:佛入灭前教示一切弟子要以戒为师,今此人诱淫毁戒,一定是魔王转世,绝非佛菩萨示现,不能信其邪说,受其教化。

②、行者以戒验定是魔境时,能对此境界淡然处之,不执着、不欣喜、不惊怖,继续自己的本修,则魔于伎俩穷尽之时,魔境自然消散无踪。

③、进修禅定者,突然有了神通,开了智慧时,要冷静省察自己的修证历程,并以佛陀和圣者的证道轨迹来验定自己,凡有破戒、贪淫、多欲等现象,即是着魔的征兆,务必严持戒律,勤修忏悔,或诵戒,或称诵诸佛菩萨名号,以求避免魔害。

㈡、魔害酷烈:
①、进修禅定之人或学佛者,如果起了贪求契合妙理、吻合妙用之心念,容易被魅鬼附身,或遇到被魅鬼附身之人。自己以魔通、邪智惑乱他人,也容易被他人的魔通、邪智所惑乱,进而随魔的脚步,破戒行淫,毁佛律仪,也引诱他人破戒行淫,毁佛律仪,自他受害无穷。

②、这是魅鬼,年老成魔,受魔驱遣,飞精附于人身,并以魔力、神变惑乱之,其目的在使修习禅定之人和学佛者,相信他就是菩萨现身,而听受他的教化,终至恣意行淫,而戒定慧俱破。此魅魔在达成目的之后,便心满意足的离去。

③、被魔所附之人,在魔力撤除之后,邪慧、威力、神变俱失,他和追随他的徒众,坏乱佛法,妖言惑众,败坏风俗,为害人群的罪业被揭露,使他们今生要受到国法的制裁(即现世因果之花报),死后堕入无间(阿鼻)地狱,受无量苦(真正之果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4、贪求分析万物根元?魔眷蛊毒魇寐(yàn,mèi)鬼惑扰行人
业因:
①、行者进修禅定时,以定慧力,于受阴十境现前时,皆能不为所惑,一一透过。在此受阴已消之际,真心周遍法界之本性显露,不再拘局于色身,而能成就胜用。其意生身上历六十圣位随往无碍,虽未证圣位,但得普现诸身相,游历各界,睹佛闻法,亲奉佛旨。

②、于受阴已尽,想阴之微细动相显露时,进修禅定之行者,不知这是六识种子之根本想阴,错谬的认为因动有生,所以此动是为万物之根本,于是生起穷览万物的根本,物性的始终之心。因而奋其精神,竭其心力,贪求分析物理,辨别万物的变化。


现象:行者生起“贪求分析万物根元”之心时,即是定心不密,天魔认为这是下手的最好时机。
㈠、间接魔扰:
①、天魔派遣其魔眷——蛊毒鬼、魇寐(yàn,mèi)鬼——飞精附在人的身上。以魔力增长被附体者之邪慧、魔通,使他无碍之辩才又能滔滔不绝的宣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佛法。此被魔所附着之人,沦入魔掌而不自知,在突然有了邪慧和辩才的时候,反而认为自己已经开悟,证得无上涅槃。

②、这种为魔所附着,具有邪慧、辩才和魔力的人,由天魔派遣,随着贪求分析万物根元的禅定行者之心念,来到他的面前,敷座而坐,口经说法。

③、此魔人,因为魔力所持之故,亦有威严可畏之相,神通摄持之力,能摧伏贪求分析万物根元之行者,让他在未听法之前,既已心悦神伏,完全听受其教化。

④、此着魔人自说,其现前之肉身,具足佛的性净涅槃、真性菩提和法身德。又说“父父子子,递代相生不辍(chuò)之肉身,便是法身常住不绝;现在所居之地,即是佛国,别无清净之佛土,也没有什么觉行圆满之金色佛身。”

⑤、此着魔人还常说:“眼耳鼻舌,皆是净土,男女淫根,即是菩提涅槃的真实所在。”愚迷无智之人,为魔所惑,信此淫秽之言,不能冷静的分辨此是魔“以染乱净,以凡乱圣,以生灭因为不生灭因,以缠缚为解脱,以淫爱为佛性”的邪说,一心认定此魔人即是菩萨现身,而身命皈依,叹未曾有。因此,弟子与师都以肉身相生的鄙贱之事,为万物生化的根元,而暗地里恣意行淫,破佛律仪,坏人定力,使令无量众生,堕入魔道。

㈡、直接着魔:
①、天魔派遣蛊毒鬼、魇寐鬼,飞精附在进修禅定,而“贪求分析万物根元”之行者的身上。以其魔力增长被附着者之邪慧、魔通和辩才,使他能滔滔不绝的宣说似是而非的经法。此人魔鬼附体而不自知,反而认为自己已经开悟,证得无上涅槃。

②、有人来到这个为魔鬼所附着,而修习禅定之行者面前求法时,他便敷座而坐,口说经法。由于魔力所持之故,能现威严可畏之相,并以魔的摄持力,使人在未听法时,便已心悦神伏,完全听受其教化。余同前(间接魔扰之④⑤)


果报:
㈠、以戒勘验佛魔:
①、《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持戒清净,具正知正见之行者,定慧自然深强,所以任何人在他面前示现种种神变,都能不为所惑,把持定力,并以正智观照:佛入灭前教示一切弟子要以戒为师,今此人诱淫毁戒,一定是魔王转世,绝非佛菩萨示现,不能信其邪说,受其教化。

②、行者以戒验定是魔境时,能对此境界淡然处之,不执着、不欣喜、不惊怖,继续自己的本修,则魔于伎俩穷尽之时,魔境自然消散无踪。

③、进修禅定者,突然有了神通,开了智慧时,要冷静省察自己的修证历程,并以佛陀和圣者的证道轨迹来验定自己,凡有破戒、贪淫、多欲等现象,即是着魔的征兆,务必严持戒律,勤修忏悔,或诵戒,或称诵诸佛菩萨名号,以求避免魔害。


㈡、魔害酷烈:
①、进修禅定之人或学佛者,如果起了贪求分析万物根元之心念,容易被蛊毒鬼、魇寐鬼附身,或遇到被蛊毒鬼、魇寐鬼附身之人。自己以魔力、邪智惑乱他人,也容易被他人的魔力、邪智所惑乱,在行者生起“贪求分析万物根元”之心时,即是定心不密,天魔认为这是下手的最好时机,进而破戒行淫,毁佛律仪,也引诱他人破戒行淫,毁佛律仪,自己他人都受无穷祸害。

②、这是蛊毒鬼、魇寐鬼年老成魔,受天魔驱遣,飞精附于人身,其目的在亵渎佛法,混乱真理,使修习禅定之人和学佛者破戒、恣意行淫,而戒定慧俱破。在达成目的之后,便心满意足的离去。

③、被魔所附之人,在魔力撤除之后,其威严、魔通完全消失。他和追随他的徒众,坏乱佛法,妖言惑众,败坏风俗,为害人群的罪业被揭露,使他们今生要受到国法的制裁(即现世因果之花报),死后堕入无间(阿鼻)地狱,受无量苦(真正之果报)。

5、贪求冥合感应?魔眷疠鬼惑扰行人
业因:
①、行者进修禅定时,以定慧力,于受阴十境现前时,皆能不为所惑,一一透过。在此受阴已消之际,真心周遍法界之本性显露,不再拘局于色身,而能成就胜用。其意生身上历六十圣位随往无碍,虽未证圣位,但得普现诸身相,游历各界,睹佛闻法,亲奉佛旨。

②、此时行者圆定发明,圣境现前,但可见而不可即,故心爱这虽离之甚远,但已与之相应之圆定。然此圆定无法求得,只好求诸佛于冥冥中加被,以便感而得之。此念一起,已违正定,故魔得其便。


现象:行人生起贪求诸佛加被,以感得圆定之心时,天魔认为这是下手的最好时机。
㈠、间接魔扰:
①、天魔派遣其魔眷——疠鬼——飞精附在人的身上。以魔力增长被附体者之邪慧、魔通,使他辩才无碍宣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佛法。此人为魔所附着而不自知,在突然有了邪慧和辩才的时候,反而认为自己已经开悟,证得无上涅槃。

②、这些为魔所附着,具有邪慧、辩才和魔通的人,由魔驱遣,随着贪求诸佛加被,以感得圆定的禅定行者之心念,来到他的面前,敷座而坐,为说冥感悬应之法。此人以魔力所持之故,能令听众看到他,如百千岁,颇似深修久证之人,因而心生爱染,不能舍离,甘心身为奴仆,倾全力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点都不觉得疲乏劳累。此魔人又以魔力,诈现自己是众人的本师,善知识,令人生起法爱之心。以此人、法两种贪爱执着的缘故,两者黏如胶漆,不能分离。此诸人等,认魔人为菩萨,钦崇不已,无法自拔,还赞叹这是未曾有的殊胜聚会。


③、此魔人还喜好口出妖言,惑乱行人,常常别有用心的顺应听众的心理,而说:“我在前世某一生中,先度某人,那时他是我的妻妾或是兄弟,今日又来相会,亦是夙生前缘,要度他同归某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说:另有大光明天(实是魔境),佛(实指魔王)就住在那里,那是一切如来休止居住之处。”
愚迷无智之人,信此虚妄欺诳之言,遗失本修之心,顺从魔教,迷不知返。

④、魔人以贪欲为本,所以在修习禅定,而贪求诸佛加被,感得圆定诸人等,尊他为佛为菩萨,信其邪说,相亲相近,日熏日染,不辨魔之邪事的时候,便教导他们恣淫纵欲,游逸放荡,于是师于徒众不顾佛教律仪,偷偷的暗暗的行贪婪淫欲之事,破毁佛教戒律,无有忌惮。



㈡、直接着魔:
①、天魔派遣其眷属——疠鬼——飞精附在修习禅定而贪求诸佛加被,以感得圆定之人的身上。并以魔力增长被附着者之邪慧和辩才,使他能滔滔不绝的宣说似是而非的经法。此人魔鬼附体而不自知,反而认为自己证得无上涅槃。

②、在他登座说法之时,能以魔力变现,使听法大众看到他如百千岁,颇似深修久证之人,因而心生爱染,不能舍离,甘心身为奴仆,倾全力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点不觉疲乏劳累……。余同前(间接魔扰②③④)



果报:
㈠、以戒勘验佛魔:
①、《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持戒清净,具正知正见之行者,定慧自然深强,所以任何人在他面前示现种种神变,都能不为所惑,把持定力,并以正智观照:佛入灭前教示一切弟子要以戒为师,今此人诱淫毁戒,一定是魔王转世,绝非佛菩萨示现,不能信其邪说,受其教化。

②、行者以戒验定是魔境时,能对此境界淡然处之,不执着、不欣喜、不惊怖,继续自己的本修,则魔于伎俩穷尽之时,魔境自然消散无踪。

③、进修禅定者,突然有了神通,开了智慧时,要冷静省察自己的修证历程,并以佛陀和圣者的证道轨迹来验定自己,凡有破戒、贪淫、多欲等现象,即是着魔的征兆,务必严持戒律,勤修忏悔,或诵戒,或称诵诸佛菩萨名号,以求避免魔害。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㈡、魔害酷烈:
①、进修禅定之人或学佛者,如果起了贪求诸佛加被,以感得圆定,容易被疠鬼附身,或遇到被疠鬼附身之人。自己以魔力、邪智惑乱他人,也容易被他人的魔力、邪智所惑乱,在行者生起贪求诸佛加被,以感得圆定之心时,天魔认为这是下手的最好时机,进而破戒行淫,毁佛律仪,也引诱他人破戒行淫,毁佛律仪,自己他人都受无穷祸害。

②、这是疠鬼年老成魔,受天魔驱遣,飞精附于人身,其目的在亵渎佛法,混乱真理,使修习禅定之人和学佛者破戒、恣意行淫,而戒定慧俱破。在达成目的之后,便心满意足的离去。

③、被魔所附之人,在魔力撤除之后,其魔通、邪智完全消失。他和追随他的徒众,坏乱佛法,妖言惑众,败坏风俗,为害人群的罪业被揭露,使他们今生要受到国法的制裁(即现世因果之花报),死后堕入无间(阿鼻)地狱,受无量苦(真正之果报)。



6、贪求安静宁谧?魔眷大力鬼惑扰行人
业因:
①、行者进修禅定时,以定慧力,于受阴十境现前时,皆能不为所惑,一一透过。在此受阴已消之际,真心周遍法界之本性显露,不再拘局于色身,而能成就胜用。其意生身上历六十圣位随往无碍,虽未证圣位,但得普现诸身相,游历各界,睹佛闻法,亲奉佛旨。

②、此时行者圆定发明,起心爱着,欲求深入定境,故克责自己,辛苦勤求,乐住于阴隐寂静之处,以免散乱,妨害圆定。


现象:禅定中,不容起心动念,一有贪求,便是定心不密,在行者兴起贪求安谧之心念时,天魔认为这是下手的最好时机。
㈠、间接魔扰:
①、天魔派遣其魔眷——大力鬼——飞精附在人的身上。以魔力增长被附体者之邪慧、魔通,使他辩才无碍宣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佛法。此人为魔所附着而不自知,在突然有了神通和辩才的时候,反而认为自己已经开悟,证得无上涅槃。

②、这些为魔所附着,具有邪慧、辩才和魔通的人,由魔派遣,随着贪求静谧的禅定行者之心念,来到他的面前,敷座而坐,讲经说法,并以魔力,使坐下的听法人,能知道自己本生所造之业,报尽当受之果报;(即未来之事,属贪求静谧;能知过去事,则属贪求宿命。)或在说法的现场告诉某人说:“你现在虽然还未死去,但是你已经变作畜生了。(本生所造之业果已熟。)”同时以魔力阴敕(chì)另一人在其身后踏住,使他不能站起来。在会大众对他的言说能够当场应验,莫不倾心钦伏,完全相信不疑。如果有人起心动念,魔人亦能无误的说出他的心念之缘由。以上所显妄境,都是魔通邪力所持之故,其用心无非在投其所好,使人完全信服而失去正信、正念。


③、此魔人为了让人对他生起更高的仰佩和信心,于佛陀所制之戒律、威仪之外,在增加一些诡异的苦行,如拔发熏鼻、投灰卧棘等无意义之行;并以此诽谤比丘不能吃苦耐劳。他也常常籍故责骂徒众,以他人之短,显现一己之长;又喜好揭露他人的隐私,以表示他能知人所不知,且心直口快,毫无忌讳。除此之外,又喜欢宣说未来祸福之事,并能一一应验。这些炫世惑人的勾当,都是鬼通魔力有以致之,实是天魔惑人背正向邪的秘诀。愚迷无智、贪求静谧以知未来事之人,不能明辨此是魔所诈现之妄境,而随魔的教化,终至正信正定破毁,造无量罪案。


㈡、直接着魔:
①、魔派遣他的眷属大力鬼,直接附在修禅定贪求安静宁谧之行者的身上,并以魔力,使他发通发慧。此人在突然有了邪慧、鬼通、辩才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已经着魔,反而认为自己已经开悟证得无上涅槃。

②、此人登座说法时,大显魔力、鬼通……余同前(间接魔扰之②③)。


果报:
㈠、以戒勘验佛魔:
①、《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持戒清净,具正知正见之行者,定慧自然深强,所以任何人在他面前示现种种神变,都能不为所惑,把持定力,并以正智观照:佛入灭前教示一切弟子要以戒为师,今此人诱淫毁戒,一定是魔王转世,绝非佛菩萨示现,不能信其邪说,受其教化。

②、行者以戒验定是魔境时,能对此境界淡然处之,不执着、不欣喜、不惊怖,继续自己的本修,则魔于伎俩穷尽之时,魔境自然消散无踪。

③、进修禅定者,突然有了神通,开了智慧时,要冷静省察自己的修证历程,并以佛陀和圣者的证道轨迹来验定自己,凡有破戒、贪淫、多欲等现象,即是着魔的征兆,务必严持戒律,勤修忏悔,或诵戒,或称诵诸佛菩萨名号,以求避免魔害。


㈡、魔害酷烈:
①、进修禅定之人,如果起了贪求安静宁谧之心时,容易被大力鬼所附身,或遇到被大力鬼所附身之人;自己以魔力、邪智惑乱他人,也容易为他人的魔力、邪智所惑乱,禅定中,不容起心动念,一有贪求,便是定心不密,在行者兴起贪求安静宁谧之心念时,天魔认为这是下手的最好时机,进而破戒行淫,毁坏律仪,也引诱他人破戒行淫,毁坏律仪,自己他人都受无穷祸害。

②、这是大力鬼,年老成魔,受天魔驱遣,飞精附于人身,其目的在扰乱修习禅定之人的正念正定,而听受邪教,修习邪法,守持邪戒;并学其多嗔造口业的恶习,使行人戒定慧俱破。此魔达成目的之后,便心满意足的离去。

③、被魔所附之人,在魔力撤除之后,其鬼通、邪慧全失。他和追随他的徒众,毁坏佛法,妖言惑众,败坏风俗,为害人群的罪业被揭露,使他们今生要受到国法的制裁(即现世因果之花报),死后堕入无间(阿鼻)地狱,受无量苦(真正之果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7、贪求宿命来源?魔眷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惑扰行人业因:①、行者进修禅定时,以定慧力,于受阴十境现前时,皆能不为所惑,一一透过。在此受阴已消之际,真心周遍法界之本性显露,不再拘局于色身,而能成就胜用。其意生身上历六十圣位随往无碍,虽未证圣位,但得普现诸身相,游历各界,睹佛闻法,亲奉佛旨。
②、行者于禅定之中,见前生事,于是爱知爱见之心增胜,而勤苦研寻。他发现宿命之中还有宿命,宿命无穷,所以寻求不已。由此贪求,违背正受,故魔得其便,乘机惑扰。

现象:在行人生起贪求“宿命来源”之心时,天魔认为是下手的最好时机。㈠、间接魔扰:①、天魔派遣其魔眷——山林、土地、城隍、川岳之鬼神——飞精附在人的身上。以魔力增长被附体者之邪慧、鬼通、和辩才,使他滔滔不绝宣说些似是而非的佛法。此被魔所附之人已沦入魔掌而不自知,反而认为自己已经证得无上涅槃。
②、这些为魔所附着,具有邪慧、鬼通和辩才的人,由魔派遣,随着贪求宿命来源的禅定行者之心念,来到他的面前,敷座而坐,讲经说法,
③、魔人顺其贪求宿命来源之心念,说些阴隐邪惑之事。能知无缘无故的说法之处得大宝珠,以示瑞应,来迷惑禅定行者。魔有时也会变化成畜生,口里衔着宝珠、宝印、宝瓶、简册等奇异宝物给一切贪求宿命来源之人,再附在他身上。有时又诱惑听者,将这些稀世宝物,藏于地穴,人所不能见之处,魔以明月宝珠照之,则幽穴洞明,宝物皆现,以显明珠之宝贵(其实明珠与佛法无关)。众人见状,赞叹是未曾有的奇妙经验。此是魔以奇事奇货投人之所好,以为迷惑引诱无智者之手段。
④、这个魔所附之人,为了表现他所修非凡,所以多服食药草,不食人间佳肴,或是每天只吃一粒麻、一粒麦,而其身体形貌不但不赢弱,反而非常的壮硕,这都是受魔加持的缘故。他又毁谤比丘不修苦行,有时又骂詈(lì)徒众,饱食终日,不知精进,以显示他心直口快,无有忌讳,有时又喜说:“某地有什么宝藏,某处有十方贤圣潜藏隐居。”随着他去察看的时候,又都能看到奇异的人。大家对这些真实存在之宝物和现象,深信不疑。而更加的信服此魔人,听受他的教化。

⑤、魔以贪欲为本,所以被魔所附着之人,先以欲事引诱破毁行者的戒法,因此,口中宣说淫秽之事,毁破佛教的清净戒律;并与追随他的弟子,一起暗中追求世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之乐。魔人又以愚行来破禅定行者的慧行,因此,一味的食草食木,盲修瞎炼做些无益、愚痴、自以为是的精进,令人仿效。魔人又想以乱毁破禅定行者的定功,所以有时嗔、有时喜、有时勤、有时怠,行无定数,一味扰乱于人,使人失离本修。

㈡、直接着魔:①、天魔派遣其魔眷——山林、土地、城隍、川岳之鬼神——飞精附于进修禅定而贪求宿命来源之人的身上。并以魔力增长其邪慧、鬼通、和辩才,使他滔滔不绝宣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佛法。此被魔所附之人已沦入魔掌而不自知,反而认为自己已经证得无上涅槃。
②、此人登座说法时,好说些阴隐、邪惑之事,……余同前(间接魔扰之②③④⑤)。

果报:㈠、以戒勘验佛魔:①、佛陀在入灭前教示一切佛子要“以戒为师”。如果有人好谈诡异玄妙之事,或以特殊的苦行,如刻意的不食人间烟火、断绝人间五味、或投灰卧棘、或日食一麻一麦、食草食木……等来显示所修邪道之殊胜,则已不合佛陀中道之教义:再有诱淫毁戒,谤骂比丘,多嗔怒,不守口业者,必是魔王转世,绝非佛菩萨应身,应当快速远离,不能信其言说,受其教化。
②、行者以戒和佛教中道义,验定是魔境时,能对此境界淡然处之,不执着、不欣喜、不惊怖,继续自己的本修,则魔于伎俩穷尽之时,魔境自然消散无踪。
③、进修禅定者,突然有了神通,开了智慧之时,要冷静省察自己的修证历程,并以佛陀和圣者的证道轨迹来验定自己,凡有破戒、贪淫、多欲、多嗔,和守邪戒等现象,即是着魔的征兆,务必严持戒律,勤修忏悔,或诵戒,或称诵诸佛菩萨名号,以求佛力加持,避免魔害。

㈡、魔害酷烈:①、修习禅定之人、或学佛者,如果贪求宿命来源,容易被山林、土地、城隍、川岳等鬼神附体,也容易遇到被这类鬼神所附体之人,自己以魔力、邪智惑乱他人,也容易为他人的魔力、邪智所惑乱,在行人生起贪求“宿命来源”之心时,天魔认为是下手的最好时机,进而破戒行淫,毁坏律仪,也引诱他人破戒行淫,毁坏律仪,自己他人都受无穷祸害。
②、这是山林、土地、城隍、川岳之鬼神,年老成魔,受天魔驱遣,飞精附于人身,其目的在扰乱修习禅定之人的正念正定,而听受邪教,修习邪法,守戒邪戒,并学其多嗔造口业的恶习,使行人戒定慧俱破。此魔达到目的之后,便心满意足的离去。
③、被魔所附之人,在魔力撤除之后,其鬼通、邪慧全失。他和追随他的徒众,毁坏佛法,妖言惑众,败坏风俗,为害人群的罪业被揭露,使他们今生要受到国法的制裁(即现世因果之花报),死后堕入无间(阿鼻)地狱,受无量苦(真正之果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8、贪求神通力用?魔眷大力精魅灵怪惑扰行人业因:①、行者进修禅定时,以定慧力,于受阴十境现前时,皆能不为所惑,一一透过。在此受阴已消之际,真心周遍法界之本性显露,不再拘局于色身,而能成就胜用。其意生身上历六十圣位随往无碍,虽未证圣位,但得普现诸身相,游历各界,睹佛闻法,亲奉佛旨。
②、此时行者,于禅定之中,忽然心爱神妙莫测,通达无碍的种种神通变化;不知神通变化,无穷无尽,而立意研究神通变化之根元,贪求神通变化之力用。

现象:在行者生起“贪求神通力用”之念的时候,天魔认为是下手的最好时机。㈠、间接魔扰:①、天魔派遣其魔眷——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草木精魅、龙魅、仙魅、怪魅——附在人的身上。以其魔力,增长被附体者之邪慧、魔通,使他辩才无碍的宣说种种似是而非的佛法。此人为魔所附着而不自知,在突然有了神通和辩才的时候,反而认为自己已经开悟,证得无上涅槃。
②、这些为魔所附着,具有邪慧、辩才和魔通的人,由天魔派遣,随着贪求神通力用的禅定行者之心念,来到他的面前,敷座而坐,讲经说法。
③、魔人顺其贪求神通力用之心念,示现种种神变。a、魔人可以手执大火光(此是魔通所现之水火,非真水火。)并以手撮取火光,分放于所有听众的头上。此时听众头上的火焰高数尺,但毫无灼热难受的感觉,火也不灸伤身体发肤。魔人有时能在水面上行走,就如走在平地上一般不会下沉。这种水火无伤的妄境,无非是要显示他于水火已得到自在。
b、魔人有时能于虚空中,安坐不动,让众人觉得他好像已经证入空色一如的境界;魔人有时也会进入小瓶或囊袋之中,让人觉得他好像已经证入大小相容之境界;他也会表演穿越墙壁窗户的神异功夫,让人觉得他好像已经证入事事无碍之境界。这些都是魔力所现之邪惑妄境,其目的在使听法者对魔人信服不疑,而一心受教。
c、魔虽能于水火、色空、大小、内外得到神变自在,但因欲念未除,身执还在,所以仍然惧怕刀枪兵器之伤斫(zhuó)身体。罗汉内身外境皆空,故得真神变,于水火刀兵皆能自在无碍。魔只能空外境,不能空内身,且复贪恋其内身,故不得真自在,犹惧刀兵也。

④、魔人因为狂妄覆心,在以神变摄伏听众之后,又自称是佛,居然敢穿着在家人的衣服,受出家比丘的礼拜,还大胆的诽谤修禅行者,是冥坐狂参,唯有他这宗门才能顿超生死。且诽谤持戒修身,是装模作样,不得自在,终究不出小乘教义。并以骂詈(lì)徒众,揭露他人隐私,来表示他直心无忌之境界。(这些妖言,破辱三宝已极。盖自称是佛,即是谤佛、辱佛:佛三学已圆,何曾有过毁戒之一言一行!诽谤参禅持律,即是谤法宝、坏法宝;受出家人礼拜,即是辱毁僧宝。古今竟有愚迷无智之众生,甘心为其徒众,受其趋使而到处摇旗呐喊,助长魔势,种地狱苗。岂不令人长叹痛惜!)
⑤、此魔人口里还常常宣说,神通变化,自在无碍,以慰抚贪求神变之人;或是以魔通、令人得见佛土,以证实他自己是佛。这些都是魔通、魔力所现种种妄境以迷惑于人,非真实有。
⑥、魔以贪婪淫欲为本,所以为魔所附之人,经常赞叹男女行淫就是使法身常住不绝;他们不但不排斥、抵制这些毁戒的粗恶行为,反而将这种鄙秽猥亵之事,当作是延续佛种的方法。愚迷无智之人被其魔通幻境所惑,一心一意的认定他就是佛,随着他的教说,行淫纵欲,终至戒定慧俱破,法身慧命俱殒!


㈡、直接着魔:①、天魔派遣其魔眷——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草木精魅、龙魅、仙魅、怪魅——附在进修禅定而贪求神通力用之人的身上。并以魔力增长其邪慧、魔通、和辩才,使他滔滔不绝宣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佛法。此被魔所附之人已沦入魔掌而不自知,反而认为自己已经证得无上涅槃。
②、此人登座说法时,会现种种的神变——情形同前间接魔扰之③a、b、c——来迷惑众生。……余同前(间接魔扰之④⑤⑥)。

果报:㈠、以戒勘验佛魔:①、佛是六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最圆满,具最大神变之力者。其神通变化,超过上列水火、大小自在、凌空安住……何止千百亿倍。但是他身、口、意恒常清净,既不以神通惑人,也从不毁犯严修清净梵行,他怜悯众生,所以不会以我执为出发点,骄狂自大的饥谤骂詈众生。
②、佛在世时,即教诫弟子不要妄显神通,上述魔境,显然已违佛戒,再有诱淫毁戒、自赞毁他、谤法、谤僧、不修口业的言行举止,则已不堪称为是光明磊落之正人君子,哪有资格称为是佛弟子,还僭(jiàn)妄的自称是佛?有理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定能分辨此种人绝对是魔鬼附身,而不是有修有证的人,更不是佛。果能如此冷静分析,自能避免魔扰和魔害。

③、进修禅定者,突然有了神通,开了智慧之时,要冷静省察自己的修证历程,并以佛陀和圣者的证道轨迹来验定自己,凡有破戒、贪淫、多欲、多嗔,和守邪戒等现象,即是着魔的征兆,务必严持戒律,勤修忏悔,或诵戒,或称诵诸佛菩萨名号,以求佛力加持,避免魔害。

㈡、魔害酷烈:①、修习禅定之人、或学佛者,如果贪求神通力用,容易被精魅灵怪附身,也容易遇到被这类精灵附体之人,自己以魔力、邪智惑乱他人,也容易为他人的魔力、邪智所惑乱,在行人生起“贪求神通力用”之心念的时候,天魔认为是下手的最好时机,进而破戒行淫,毁坏律仪,也引诱他人破戒行淫,毁坏律仪,自己他人都受无穷祸害。
②、这是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草木精魅、龙魅、仙魅、怪魅等,年老成魔,受天魔驱遣,飞精附于人身,其目的在扰乱修习禅定之人的正念正定,而听受邪教,修习邪法,守戒邪戒,并学其多嗔造口业的恶习,使行人戒定慧俱破。此魔达到目的之后,便心满意足的离去。
③、被魔所附之人,在魔力撤除之后,其鬼通、邪慧全失。他和追随他的弟子,毁坏佛法,妖言惑众,败坏风俗,为害人群的罪业被揭露,使他们今生要受到国法的制裁(即现世因果之花报),死后堕入无间(阿鼻)地狱,受无量苦(真正之果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9、贪求深空妙境?魔誉金玉芝草、麟凤龟鹤之精灵惑扰行人业因:①、行者进修禅定时,以定慧力,于受阴十境现前时,皆能不为所惑,一一透过。在此受阴已消之际,真心周遍法界之本性显露,不再拘局于色身,而能成就胜用。其意生身上历六十圣位随往无碍,虽未证圣位,但得普现诸身相,游历各界,睹佛闻法,亲奉佛旨。
②、行者于圆定之中,见一切法相变化不停,无有真实。行者欲求离诸变化之相,故爱入灭,研究变化之性,其性犹若虚空;惟此空不变不化,是故贪求深空妙境。岂如此贪空之心即是招魔之因由。

现象:在行者生起“贪求深空妙境”之心念时,即是定心不密,天魔认为这是下手的最好时机。㈠、间接魔扰:①、天魔派遣其魔眷——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等精灵——附在人的身上。以其魔力,增长被附体者之邪慧、魔通,使他辩才无碍的宣说种种似是而非的佛法。此人为魔所附着而不自知,在突然有了神通和辩才的时候,反而认为自己已经开悟,证得无上涅槃。
②、这种为魔所附着,具有邪慧、辩才和魔通的人,由天魔派遣,随着贪求深空妙境的禅定行者之心念,来到他的面前,敷座而坐,讲经说法。
③、魔人顺其贪求深空妙境之心念,说种种空法,并示现种种神变:a、魔人能于众人之中,以其魔力,忽然空其色身形体,使众人都看不到他,然后又从虚空中突然出现。魔人显示他于空中存殁(mò)已得自在之异相,以投贪求深空者之所好。
b、魔人有时能以魔力,讲色身污秽之身体,变化成清澈透明的琉璃宝。
c、魔人有时也能使垢秽不净的手足,发出旃(zhān)檀香气。
d、甚至能使臭秽不堪的大小便,变化成甜蜜的冰糖。(以上都是魔力诈现,非佛真空妙有的圣境。)

④、魔人为魔所持,所以口出谤法、谤僧之言。有时他说:“何必装模做样,学佛要讲求自在!何必用戒来束缚自身,持守戒律是小乘的行径!”如此邪说,似是而非,动摇人心,使人毁弃戒法。他又看不起出家人,认为出家人未得身空,不如他的教法,能使人当生达到“即色即空,即空即色”的境界。

⑤、此魔人口里常说:“世间是无因无果,哪有因果报应之事。人是一死永灭的,没有所谓的死亡与转生,即使是圣人的修证,死后也都要归于空寂的,因此,根本没有什么凡夫与圣贤的分别。”使人生起既然此身终归于空,若不即时行乐,岂不有负人生的邪思。而魔人前已诽谤戒律,使人不敢守持戒律,因此他可以没有障碍的满足他的私心私欲;又说无因无果,则更可肆无忌惮的行恶,并灭人行善之心,以遂其魔欲,受其支遣。(小心!此拔无因果的邪说妄论,将误导人走入为所欲为,无善无恶,无法无天之境地。)
⑥、魔人以断灭为空寂,以行欲为无碍。他虽嘴里说空,但仍然无法脱离其贪欲的本性,所以其行动处处着有。因此他暗地里苟行贪婪淫欲诸事。受其教化,和他共同行贪淫之事者,名叫持法子,因承受其断灭之法,所以也得心空,随和魔语,同说世间无因无果。

㈡、直接着魔:①、天魔派遣其魔眷——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等精灵——附在修习禅定而贪求深空妙境之行者的身上。并以魔力增长其邪慧、魔通、和辩才,使他滔滔不绝宣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佛法。此被魔所附之人已沦入魔掌而不自知,反而认为自己证得无上涅槃。
②、此人登座说法时,会以邪力、魔通现种种的神变——情形同前间接魔扰之③a、b、c、d——来迷惑众人……余同前(间接魔扰之④⑤⑥)。


果报:㈠、以戒勘验佛魔:①、神通不能了生死:佛陀以应身到娑婆世界,为众生留下三藏十二部教典和种种修行法门,其最终目的在使人了生脱死,成就佛道,如果有人误以为“得神通,是学佛的终极目标”,那真是大错特错。因为佛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神通不能保证行者了生脱死,也不能保证行者不再坠入生死轮回。更何况现代人常把魔鬼妖精通也混称之为神通,您能分辨真假、邪正吗?
②、正智慧,是学佛者、修行者脱离生死和各种烦恼的干扰而得到究竟自在的保障。如何修得呢?佛言:“因戒生定,因定发慧。”由此可知,毁谤戒法,不持戒法,且教人毁犯戒法者,其相似定、相似慧(当如实是魔定、魔慧)之假相的后面是什么力量(当为魔力)在操纵! 有心修行者,可要睁开圆明之慧眼,好好以戒和三法印勘验在您面前口若悬河、大显神通、谤法谤僧、拔无因果者,是何方神圣?
③、进修禅定者,突然有了神通、辩才和智慧的时候,不能贪执、欣喜,要冷静省察自己的修证历程,并以佛陀和圣者的证道轨迹来验定自己,凡有破戒、贪淫、多欲、言行不一、谤佛、谤法、谤僧之现象,或起人一死永灭、世间无因无果等邪见,即是着魔的征兆,务必严持戒律,勤修忏悔,或诵戒,或称诵诸佛菩萨名号,以求佛力加持,避免魔害。

㈡、魔害酷烈:①、修习禅定之人、或学佛者,如果贪深空妙境,容易被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等精灵附身,也容易遇到被这类精灵附体之人,自己以魔力、邪智惑乱他人,也容易为他人的魔力、邪智所惑乱,在行者生起“贪求深空妙境”之心念的时候,即是定心不密,天魔认为是下手的最好时机,进而破戒行淫,毁坏律仪,也引诱他人破戒行淫,毁坏律仪,自己他人都受无穷祸害。
②、这是金玉芝草、麟凤龟鹤受日月精华,千万年不死,年老成为魇魅,受天魔驱遣,飞精附于人身,其目的在亵渎佛法,混乱真理,使禅定之人的学佛者破戒,恣意行淫,而成定慧俱破。在达成目的之后,便心满意足的离去。
③、被魔所附之人,在魔力撤除之后,其魔通、邪智完全消失。他和追随他的徒众,毁坏佛法,妖言惑众,败坏风俗,为害人群的罪业被揭露,使他们今生要受到国法的制裁(即现世因果之花报),死后堕入无间(阿鼻)地狱,受无量苦(真正之果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10、贪求长寿永生?遮文茶啖精气鬼惑扰行人业因:①、行者进修禅定时,以定慧力,于受阴十境现前时,皆能不为所惑,一一透过。在此受阴已消之际,真心周遍法界之本性显露,不再拘局于色身,而能成就胜用。其意生身上历六十圣位随往无碍,虽未证圣位,但得普现诸身相,游历各界,睹佛闻法,亲奉佛旨。
②、此时行者于圆定之中,见诸法共相有生有灭,迅速无常;而诸法自相,则辗转变异,无有尽时,因而舍无常而贪于常,是名心爱长寿。然诸法自相微密,变化无穷,因此,辛勤穷研几微动相,想要求得长生永寿之道,以期弃免三界内六道众生有形之分段生死(即四大假合之寿命长短,体质大小之生灭),而顿入三界外无形之变易生死(以心念之迁变、移易、起灭为生死),得细相寿命的常住。

现象:在行人起贪求长寿永生之心念时,即是定心不密,天魔认为是下手的最好时机。㈠、间接魔扰:①、天魔派遣其魔眷——遮文茶、啖精气鬼——飞精附在人的身上。以其魔力,增长被附体者之邪慧、魔通,使他辩才无碍的宣说种种似是而非的佛法。此人为魔所附着而不自知,在突然有了神通和辩才的时候,反而认为自己已经开悟,证得无上涅槃。
②、这种为魔所附着,具有邪慧、辩才和魔通的人,由天魔派遣,随着贪求长寿永生的禅定行者之心念,来到他的面前,敷座而坐,讲经说法。
③、为魔所附着之人,在宣说长寿之术之前,会示现种种神变,使人以为他就是佛,而信从归伏。
a、魔人好说各方世界,他能自由往返,没有滞碍,或经历千里之遥,于一瞬间回来,为了证明他往返去来没有阻碍,还能在他方或远处取回信物,以资证明。(此是魔力诈现邪惑之相,非圣者及佛一证永证之神足通。)
b、魔人有时于某处一室之中,两壁相距仅有数步之遥,他叫人从东边走到西边,其人急步快走,经年累月,也到达不了对壁。以上是魔现自己能行远若近,又以魔力使人有行近若远之感,其目的在显示自己已超越时空,所以于距离,可缩可舒,远近自如;于时间,可长可短,无有滞碍。
④、在魔人以魔力用神变让人对他起信不疑的时候,便又说:“十方众生,都是我的孩子;一切诸佛,都是我生的;一切世界,都是我所创造的;我是最初、最元始的根本元佛,是自然而成的佛,不是因为修行才证得的(此言拔无修证之事,以毁他人正行)。”(魔人口说他是一切众生、诸佛、世界的本源,而今犹存,可见其寿命之长,没有人能超越他,使人对他生起稀有难得,难值难遇之心,而当他是真佛现身,一心追随,听受其教化。)

㈡、直接着魔:①、天魔派遣其魔眷——遮文茶、啖精气鬼——飞精附在修习禅定而贪求长寿永生之行者的身上。并以魔力增长其邪慧、魔通、和辩才,使他滔滔不绝宣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佛法。此人不知自己已经被天魔附体,反而认为自己证得无上涅槃。
②、在他登座说法时,会以邪力、魔通现种种的神变——情形同前(间接魔扰之③a、b)——余同前(间接魔扰之④)。

㈢、天魔直接现身人间,惑扰行人,使令肝脑枯竭而死:①、天魔有时候,可以不用附体于他人,而直接现身于人间,使贪求长寿永生之行者亲眼看见。天魔口里宣说似是而非的佛法,并称他有坚固不坏如金刚的长生不死之术,可以传授给行者,使他永生不死。此言正合贪求长寿者之心意,因而一心追随,听受其教化,迷不知返。

②、天魔有时候会现美女身(亦可附在美女身上,以魔力增加其吸引里),引诱迷惑行者,行者以为艳福天降,又自持身体强壮,所以暗地里和她行男女淫秽之事。由于淫欲过度,在不到一年半载的时间,因精气被吸夺殆(dài)尽,所以血髓肝脑枯竭而亡。(欲求长寿,贪图证果,听信阴阳采补之说,而行男女双修,性命双修者,易为天魔及啖精气鬼所乘,在身强体壮的幻觉之后,精气被吸啖竭尽,而短命殂(cù)死)之下场,可为世人的殷鉴明镜,教内教外一切修行人,宜自儆(jǐng)之。)

③、为魔所惑之人行者,及被魔所附之人,有时又会与魔对话,在别人看来,他好像在自言自语,又语无伦次,像是妖精鬼魅似的。但是追随皈命于他的人,都因天魔之力的迷惑,不知他已是天魔附体,仍然受其教化,盛行贪婪淫欲、败坏风俗、妖言惑众之事,终受国法的制裁。但是这些人因贪淫过度,在未受刑戮(lǜ)之前,就已经因精血干枯而殒身亡!(喻魔害之酷速)


果报:㈠、以戒勘验佛魔:①、佛本无生死,但他应身于娑婆世界时,仍然要示现有生有死的现象,这就是他以身说法的意境——时间绝对没有不死的色身(肉体)。修行人如果在色身上下功夫,想求得色身永固,寿命延长,那最后的下场是让自己变成一个守尸鬼。报尽仍然要随业流转轮回,生生死死,不得自在。

②、末法的时候(现在就是),天魔下降,群魔乱舞、魔通、鬼通、妖精通、魑魅魍魉通,全被称之为“神通”。愚痴无智之人,为魔鬼、妖魅所役使而沾沾自喜,到处炫惑。佛弟子应当以三法印和佛戒来勘验他。a、三法印中,佛首先说:“诸行无常。”既是无常,有生必有死,怎能贪求长寿?又怎会有永生不死的长寿之法?
b、佛是离欲清净的,他教化弟子也是要他们远离男女淫欲,修清净梵行,以成就道业,脱离生死的缠缚。而魔是以贪欲为本的,所以在貌似持戒的假相之后,总有美丽的说辞,来掩饰其淫秽破戒的行为。行者遇此境界,千万要提起正念,把持清净戒体,才能免除魔鬼缠身之灾祸。

③、进修禅定者,突然有了神通、辩才和智慧的时候,不能贪执、欣喜,要冷静省察自己的修证历程,并以佛陀和圣者的证道轨迹来验定自己,凡有破戒、贪淫、多欲、言行不一、毁谤三宝等现象,或想求长生不死之法时,即是着魔的征兆,务必严持净戒,勤修忏悔,或诵戒,或称诵诸佛菩萨名号,以求佛力加持,避免魔鬼为害。

㈡、魔害酷烈:①、修习禅定之人、或学佛者,如果贪求永生长寿,容易被遮文茶、啖精气鬼附身,也容易遇到被这类魔鬼附身之人,自己以魔力、邪智惑乱他人,也容易为他人的魔力、邪智所惑乱,在行者生起贪求长寿永生之心念的时候,即是定心不密,天魔认为是下手的最好时机,进而破戒行淫,毁坏律仪,也引诱他人破戒行淫,毁坏律仪,自己他人都受无穷祸害。

②、这是隶属四大天王管辖的遮文茶(嫉妒女、属夜叉)、啖精气鬼,尚未发护世之善心,所以受天魔驱遣,飞其精灵附于人身,惑扰行人;或利用行者定心虚明,忽起妄念之机会,吸食其精气,以资养魔躯。

③、天魔直接现身人间惑乱行人,口里宣称他有永生不死之术,使人弃正就邪,以坏行人之戒行慧命。
④、天魔现美女身,或附于美女身上,引诱行人破戒行淫,终因纵淫过度,未到自己的年岁,或一年半载,就精血肝脑枯竭而死。
⑤、被魔迷惑或附体之人,在与魔鬼对话时,就像是精神功能失去正常运作的人,在自言自语一般;但因魔力的关系,仍然能摄持追随他的徒众,对他深信不疑。

⑥、在魔力撤除之后,其纵淫贪婪、败坏风俗的秽行被揭露,所以师徒皆受到国法的制裁(即现世因果之花报),但因精气已被吸食竭尽,所以未受刑戮(lǜ)之前,其色身早已枯干殂殒(cù,yǚn)(现世因果之花报),其神识则堕入无间地狱,受无量剧苦(真正之果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各魔眷之本习本因如后:
1、怪鬼:贪求财物成罪,罪毕,由地狱出,仍依贪习,遇物生贪,附之成形。如依附草木,显异惑众,以无情而成有情,故名为贪鬼。

2、魃鬼:贪求美色成罪,罪毕,由地狱出,仍依淫习,心爱游荡,遇风成形(故男女好色谓之风流)。所到之处,必大旱,盖因淫火炽盛,以致阴阳不调,云雨不成。

3、魅鬼:贪求诳惑为罪,罪毕,由地狱出,仍依诳(欺骗)习,遇畜成形(显愚痴之义)。如狐狸、野干、鸡、鼠成精之类。此皆习气所致,因诳惑之人,心常横逆,故喜畜生之横身,附之而为魅鬼,以迷昧世人,令失正路。

4、蛊毒鬼:贪求嗔恨为罪,罪毕,由地狱出,仍依嗔习,追忆过去,怀恨在心,故遇毒虫即贪,附之以成形。如附之于蟒蛇、蜈蚣等,而蛊害于人者。魇寐鬼:贪求诬枉为罪,罪毕,由地狱出,仍依枉习,趣逐暗昧,遇幽成形。即遇幽隐暗昧、阴阳不分之气,附之成形,故常乘睡压人,魇其气息,此暗中逼人之枉习也。

5、疠鬼:贪忆宿怨为罪,罪毕,由地狱出,仍依怨习,心存恶念,伺机报复,因此,乐见、乐为衰败之事,故遇衰成形。所到之处。散瘟行疫,令人衰败。

6、大力鬼:贪傲为罪,罪毕,由地狱出,仍依空腹、高心之慢习(胜人之气习),遇气成形,名为饿鬼。以其慢人空腹高心之故,常受空腹(饥饿)之苦,有深入独处,不与众人为伍之习,故与贪求静谧者相感,年老成魔,具大威力,能深入远到。

7、山林、土地、城隍、川岳之鬼神:贪罔(枉:即阴谋不轨之习)为罪,罪毕,由地狱出,仍依枉习,遇幽成贪,附之以成形,此属魇鬼类,以年老故,成山林等神,各专其权。

8、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精魅、龙魅、仙魅、怪魅等:此类贪明为罪,罪毕,由地狱出,遇精即贪,附以成形,显灵异于川泽,名魍魉鬼。(贪明:即求神通之恶见,此类魍魉鬼之现身,实为求神通者作大棒喝。)山海风河土五精:是天地间有大威力之精魅,能与正神分权,其力最大,各有统辖,威权自在,有正有邪,正者为神,邪者为精。一切草木精魅:一切奇异草木,受天地之灵秀,盗日月之精华,日久成为精魅。龙魅:如守天宫之龙,及守护伏藏之龙,窃天之灵,盗物之精,日久成为妖魅,能化为人形,作祟于人。仙魅:仙寿终尽,再活为妖魅。或仙期已尽,形骸不化,为他怪所附,成为妖孽。

9、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经千万年,不死为灵:贪成为罪(即诈诱他人,贪成已事),罪毕,由地狱出,依诈称聪明之习,遇明成形(受日月精华而成形),属役使鬼类。在日蚀、月蚀的时候,日(阳精)月(阴精)精华,直贯于地,地上之金玉芝草,麟凤龟鹤,得其气而久生毓(yǜ)秀,经千万年不死,变化成精灵,年老则成魔魅。

10、遮文茶(嫉妒女)、毘(pí)舍(啖精气鬼):贪党为罪,罪毕,由地狱出,结党之习未忘,故遇人成贪,附之以成形,如关亡、阴差之类,名传送鬼,聚党诈财,犹吸取人及五谷之精髓。



    上述想阴十种魔境,是受阴已尽,为想阴所覆之禅定行者,于圆定心中,妄起贪求之念,天魔及其眷属,得便趁虚而入惑扰行人之状况。不能奉持清净五戒而修行者,纵有禅定、多智,死后不成正果,反而堕入魔道、神道、邪道……沦为天魔、鬼神、精灵、妖魅等情形。

    上列鬼神、妖精、灵怪、魍魉等众,皆是天魔眷属,受天魔驱遣。在行者修习禅定,定心不密(起心动念)的时候,乘机附着,或入其心腑,或附着在他人身上。以魔力神变,投行者之所好,引诱行者起信不疑,再以似是而非之言论,使行者破毁正知正见于清净戒法,而随其脚步,走入魔界。

似是而非之邪说,不胜枚举,定力、智慧、道心不够的,听到这类的论调,心灵上,立刻会有得到解脱的轻松快感(其实是魔力所持之幻觉)。此时戒律防非止恶的功能,被魔以邪说撤去,行者便肆无忌惮的纵情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五欲之中,迷不知返;还以为自己已经证到真正的自在解脱之境界!殊不知,佛说解脱是建立在清净无染的戒行上;自在,是内心与尘劳(外境)无有瓜葛的宁静境界,而且自我生死的主权,确实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者,才是勇猛丈夫,才是真正的自在解脱。如果只是耍耍嘴皮子,以口头上的自在,行不守戒、不吃素(蛋不能吃)、好大喜功、贪求淫欲、物欲、声名……之实,而说自己已经证悟,是佛、是菩萨、是罗汉、是圣者……的大谎言,以自欺欺人,毁破自他戒行,毁破自他戒行,破辱三宝者,要下地狱,比射箭还快!


    当知佛说戒定慧三无漏学,是究竟的解脱道。其中戒学,是一切显密禅净之通法。一个修行者,不能奉持清净戒法,那他在众人面前所显现的定与慧,非佛教之正定、正慧,而是魔定、魔慧、外道定、外道慧、邪定、邪慧,纵能惑众于一时,实与了生脱死,修行证道,毫不相干。何以如此?佛陀在《大涅槃经》中说“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若持是经而毁净戒,是魔眷属,非我弟子,我亦不听受持是经。”可见不能以甚深的虔敬心修持、奉行佛所制定的清净戒法者(一时环境因缘未具足者,但以惭愧心,战战兢兢,勇猛向守持清净戒法迈进者,不在此列),佛陀说:“那不是我弟子,是魔眷属,无论他如何修行,绝对得不到究竟的开悟与解脱。”

    对于戒,佛何以如此重视呢?因为“戒是一切善法阶梯,亦是一切善法根本”。不持戒,而能开悟,证大涅槃,那是魔说,非佛所说。戒!是判定佛魔的最简便方法。所以佛最后教示弟子要“以戒为师”、“依法不依人”。凡是赞叹戒法,信受奉行戒法,庄严清净戒法者,即是善知识,应当时时亲近他,以他为师;反之,妙语连珠,哗众取宠,投之所好,以俗法坏乱佛法,再以美丽的说辞诱人破戒、食肉、行淫,追求世间俗乐者,即是恶知识、是魔,应当速速远离!尤其在这个末法的时候,这种毁律误人,破戒破见之天魔(以贪婪淫欲为本)及其眷属,普遍下降于人间,混迹于佛门,或现出家修道相,或附于人体,或亲自现出种种形相,都说自己已经证得大涅槃,成就佛道;暗地里赞叹淫欲,潜行污秽之淫行,破坏佛所制定的戒律,嗔喜无常,揭人隐私,诽谤三宝,引人入魔入邪。反具正知正见之佛子,欲报佛恩者,皆当恪(kè)遵佛陀的教诲,由近而远,由国内而海外,广为宣扬流布禅定中的各种魔境,使令众生熟悉、觉知,而能临境不为魔鬼所恼乱、迫害,顺利的超出生死的缠缚。这是一切佛子护法卫教、慈悲度众,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总言行阴十邪计
    修行禅定之人,想阴尽时,进入甚深禅定,凝明精真,妄想消除,十类天魔,不能得便惑扰(无外魔)。但是行者仍未彻了十二类生生灭之本元由绪(受命之别相),故于定中所见,生起种种邪妄之计执(心魔),而坠入外道种种偏邪的知见之中,迷惑了自己的菩提正觉之性。欲求佛国,反坠外道,岂不令人扼腕!此种微细思虑之生灭,实非“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言所能喻。故知,菩萨行者欲竖立佛陀正知见之法幢,欲成就佛果菩提者,对此心念上之微细计执、邪妄,及虚无之外道戏论,不能不钻研明判,以成就舍邪归正,自救救人之大业。若舍此明明白白,一生足以成就之光明大道,偏偏另辟险径,待妄计魔境袭来,无法招架,坠入魔窟,则属自作孽,岂是佛之不慈!

行阴十计之总名:
1、初计圆元,堕无因论。
2、计执圆常,堕遍常论。
3、计自他,堕常无常论。
4、计分位,堕有无边论。
5、计知见,堕遍计虚论。
6、计无尽流,堕有相颠倒论。
7、计过去阴,堕无相颠倒论。
8、计现存去灭,堕俱非颠倒论
9、计后后(最后身)无,堕断灭论。
10、计后后有,堕涅槃论。

    以上十种狂解,不出断常空有,前五项属断常,后五项属空有。第1属断见,第2属常见,第3属断常双计,第4属(书上漏掉没写),第5属断常双计充而广之;第6属执有,第7属执空,第8属空有双非,第9属推广毕竟断空,第10属推广毕竟滞有。若更以空有摄入断常,仍为断常二见而已。



(十)、行阴十邪计(属子心魔,是行者于定中生种种邪计,非有外境魔事惑扰)之业因、现象、果报
1、妄计圆元?堕本末无因论
业因:
①、想阴尽:
进修禅定之人,能够透过前述想阴十境;或始终不起爱求;或魔来便能觉知,不坏本修,久之想阴境象自破。行者仍然继续精研进修,动念与浮想消除,是名想阴尽。

②、行阴生相:
想阴尽,则影相、妄境不生,梦想消灭,觉明心中,清虚寂静,无复粗重之五尘影事。因此,性天晴朗,观诸万物,同一体性,无所去取,如明鉴照物,物来影现,无所留滞;物去则空,无有痕迹,不过虚受其照应而已,了无昔日执取、计着之习气。此时惟有纯一不杂之真性,因此,一切众生生灭之根元(总相),披露于其中。

③、得见生基:
行者得见十二类生生命的同分生基(总相),即无始习气,因为如来藏中,本具之种性,若无习气之缘相熏,则无能生之种子起诸现行,是故习气为众生之生基。此生基流光清扰,一念初动,能生十二类之身根,是根身转变发机之处。唯因行者之行、识二阴犹在,故不知十二类生各各受命之原由头绪(别相)。

④、妄起计执:
行者想阴破后,分别不起,真精已凝,妄想消灭,是故十类天魔不能得便惑扰。因此,行者得能专精穷研十二类生各各受命的原由头绪。行者从本身类中,生命之元已露者下手研究。观得行阴迁流,是圆明心中的扰动之元,是十二类生生灭的枢机。因行者尚未彻见生死的本源,所以处此行阴妄境时,心中生起计度执着,由是坠入外道二无因论中。



现象:
㈠、见本无因:
①、进修禅定之行者,色受想阴已破,行阴现前,所以一切万有的生灭总相显露。行者乘着定中眼根清净八百功德之力,能观见八万劫内,所有众生,都是随着善恶业行迁流不息,舍生趣(投)生,生生死死,莫能自止的轮回不已;但是八万劫以外之一切,则渺冥莫辨,毫无所见。

②、行者因为八万劫以外之事观察不到,又不能省察这是自己的见量有限,就妄自生起如下的见解:这些世间,十方一切众生,都是本来无因而自有的。


㈡、见末无因:
行者于一切法,溯本穷源,既以“无因”为一切众生生灭之根元,又见八万劫中,人自然生人(无人生其它物类之事),鸟自然生鸟,乌鸦不用染,一生下来就是黑的,鹄鸟不用洗,一生下来就是白的,人和天人本来就是竖形而立,畜生本来就是横伏而行;这种种情形,八万劫来没有改变,自然而然的,没有什么因由。

    行者观得八万劫来,众生的生像,没有什么改变,因此,行者就以现前之相况,用以推想未来,审辨过去。行者以有限的观力,观得八万劫前,十二类众生,没有从菩提之因性而生起的,就以本来无因,推知末后亦无因,而起如是邪计:八万劫前,十二类生,既无菩提前因,焉有菩提后果?所以逢人便说:“今日一切物象,都是无因自有、无本无末的,尽未来际,亦复如是。”


果报:
①、由于行者的观力有限,只见八万劫内,众生生死的同分生基,无法彻知众生生灭的个别由绪,于是在生元(本)及现前假相上妄起计执。凡是其观力所未及,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者,便以无因自有为断语;又以现前众生的生像未变,而自以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因此,渐渐步入外道“无因论”的理念之中。此“无因论”者,认为宇宙万有的根本,是冥然无因自生的,一切万有的现象,都是自然的规律;不知道一切善恶,都是依业而起的,更不知道,人是因持五戒而生,菩提正果是因修道而成。修禅定之行者的思想,因为偏见计执的关系,不知不觉的与这种违理背正的外道邪见——认为一切都是无因自有的——相契。因此,亡失了正遍知觉,惑乱迷失了自己的菩提正觉之性,并且遗留邪见,误导后世众生;其为害正道,斫(zhuó)法身、伤慧命者,有比这种知见、思想的误导、污染还厉害的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2、妄计圆遍常住?堕心境、四大、七识、想尽遍常论
业因:
①、行者想阴破后,分别不起,惟一精真,无诸散乱。行者进入如此凝明精真的禅定境界,妄想已消,十类天魔不能得便惑扰。因此,得以穷究十二类众生受命的原由头绪(别相)。

②、行者观察行阴幽隐轻清之微细动相,为圆扰群动之元,根尘生灭之本。殊不知此周遍相续,是行阴迁流、生灭之相(无常),而妄起计执,以为这就是真正的“圆遍常住”。由于如此的妄计执着,所以堕入外道四种遍常的邪论之中。

现象:
㈠、妄计心、境遍常:
①、行者穷究心(内六识)、境(外六尘)之本元,因不知道心性境性是共相种性,由来共成,皆从因缘所生,不是有什么因由使然,而一味的追求其本元。

②、心、境二法,原本浅显,故行者虽得穷究,其见量仅二万劫。行者得见二万劫中,所有众生,生来死去,循环相续。此种生死共相,二万劫来,无稍变更,所以行者推想:内心、外境,虽常分散,而心、境之性未曾变更散失。因此计执心、境是圆遍常住,永恒不变的。


㈡、妄计四大遍常:
①、行者穷究四大(地水火风)之根元,见四大为一切法之种,其体性周遍法界,无来无去。

②、行者依次修习,能见四万劫中,一切众生四大和合之身相,虽有生来死去之生灭现象,但四大之体性却恒常不变。因此,妄自计执四大是圆遍常住,永恒不变的。


㈢、妄计七识遍常:
①、行者穷究四大和合之六根,此六根因有末那识执受,所以从无始以来,不散不失。末那(第七识)执持所受之四大,以为我体,处于心识之中,其恒审思量,为众生生死之本元由处,从始至终,其生年最长,无有变更,故曰末那性恒常(以一生死末那所存之时间而言)。

②、行者依此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生灭循环,而末那识未曾散失,是故行者认为末那,本来常住。如此穷究末那不失之性,而妄自计执末那是圆遍常住,永恒不变的。

㈣、妄计想尽遍常:
①、行者想阴本元已尽之时(不同于平常之一时歇想),即起了错谬的邪思,他认为:一切生灭的根理在于想,今想已尽,一切生机更无流止运转(即生机已歇)。

②、所以行者认为生灭之元的想心,今已永灭,虽未证得不生不灭,而情理之中,自然已成不生灭;即依此邪思,推广不生灭之理,而妄自计执想尽即是圆遍常住,永恒不变。



果报:
①、上述四种妄计,第一是依缘生法,而妄计“心、境”圆遍恒常,第二是依四大种,而妄计为常,第三是依七识心,而妄计为常,第四是依无明,而妄计为常。以上四种法,本来无常于不常,纯是行者妄起计执,故自堕落外道邪见之中。

②、行者由此计执,亡失正遍知觉,坠入外道圆遍常住论中,惑乱迷失了自己的菩提觉性。并且遗留邪见,误导后世众生;其为害正道,斫法身,伤慧命者,有比这种知见、思想的误导、污染还厉害的吗?

③、《大智度论》云:诸法不应执常,不应执无常。妄执一切法是遍常不变者,则无罪无福,无所伤杀,无缚无解,亦无涅槃;妄执一切法是无常,即是断灭,则无罪福,无增损功业,亦无因缘果报。此皆足以惑乱菩提真性,行者临此细微念头之生灭,佛魔立判之际能不小心谨慎吗?




3、妄计自他?堕常无常双计论
业因:
①、行者进入更深之禅定,凝明精真,妄想消除,十类天魔不能得便惑扰。故行者得以穷究十二类生,生死之本元由绪(别相),所以行者细密观察幽清扰动之元。

②、行者观察行阴,是圆明心中的扰动之元,因自己尚未彻了生命之由绪,故于自己及一切万法人事起了妄执计度之心。因此,失却正遍知,堕入外道四颠倒见中。(行者自认为想阴已破,生性已灭,故于已计执为常;于他人及一切二边法,因想阴未破,生性未灭,故计执为无常。)


现象:
㈠、于自他妄计常无常:
①、行者观妙明真心,所缘四大种,周遍十方,所以能缘之心,亦遍十方。

②、在这甚深禅定之中,六尘粗重影事不起,四大种性湛然,行者不了此四大种湛然之性,乃生死之本元,而计执以为是神妙之我。

③、行者以为此“神我”周遍十方,十方众生,在我心中,自生自灭。因“我”周遍不灭,故妄执计度为“遍常”;因众生生灭不已,故于众生妄执计度为“无常”。


㈡、于国土妄计常无常:
①、行者运心遍观十方恒河沙国土,此诸国土随众生业报迁变,皆有坏时。但坏不是十方国土全部坏,行者未能彻了,但见其坏者,便计执为无常种性,见其不坏者,就计执为究竟常住。

②、或于一世界中,三禅天以下,为劫(坏劫时火水风三灾起,毁一切有情及器世间)所坏者,计执为无常;四禅天以上,劫所不坏者,便计执为究竟常住。

㈢、于心计常无常:
①、行者观察己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集聚而成国土,国土有成坏,微尘无成坏;故知我心流转十方,遇缘而成一切众生(心本无相,因境而显),众生有生灭,我心无生灭、无移改;心虽无生灭,而流转之力,能令所成之身生生灭灭。行者因此计执:我心不坏,故是圆遍常住;从我心中,流出一切生死之法,即是无常。

㈣、行者色受想三阴已破,估计执为无常;见行阴流转不息,故计执为遍常。


果报:
①、由于行者妄自计度自他、依正及色受想行阴等,是常、是无常(在理体上,当属舍断灭而取遍常之邪计边见),由是颠倒妄见,所以亡失正遍知觉,堕入外道四颠倒见中,惑乱了自己的菩提正觉之性。并且遗留邪见,误导后世众生;其为害正道,斫法身,伤慧命者,有比这种知见、思想的误导、污染更厉害吗?

②、《大智度论》云:诸法不应执常,不应执无常。妄执一切法是遍常不变者,则无罪无福,无所伤杀,无缚无解,亦无涅槃;妄执一切法是无常,即是断灭,则无罪福,无增损功业,亦无因缘果报。此皆足以惑乱菩提真性,行者临此微细念头之生灭,佛魔立判之际,能不小心谨慎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发贴,谢谢审贴的管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4 08: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