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991|回复: 28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第8套—【七大即如来藏•周遍法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7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1 人生、宇宙最究竟的证悟的圣者,就唯有佛陀

圆彰七大即性周遍,

前面讲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这个是站在人生观的角度看的。

现在要圆彰七大即性周遍,现在要把它扩展到整个宇宙;

整个宇宙就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见大、识大。

我们中国的儒家说:放诸四海而皆准;但是佛教讲的真理,它是放到整个宇宙,都不能离开佛所证悟的境界。

换句话说:人生、宇宙最究竟的证悟的圣者,就唯有佛陀。

你就是坐着太空船到外太空去,你所体悟到的真理,仍然不能离开佛陀所证悟的范畴,

因为处处是相,处处是缘起,空无自性,仍然要开发内在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出来。

所以,现在每一人都是讲: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整个宇宙都适用佛所证悟的那个心境。

换句话说:你这个佛法拿到外太空去,另外一个星球就算有众生也适合用,因为都离不开这一些。

   2 四科但显法法当体真常,七大极显法法圆融周遍

圆彰七大即性周遍,

前面讲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这个是站在人生观的角度看的。

现在要圆彰七大即性周遍,现在要把它扩展到整个宇宙;

整个宇宙就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见大、识大。

[本经佛与阿难释迷闷科中,即责其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则知十番显见,所显见性真心,即清净实相。

复于四科,一一皆非因缘,非自然,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亦即清净实相。

本科又标许,令现未修大乘者,通达实相,不过重明非因缘非自然之义,非离前法而别有也。

如《正脉》所云:四科方谈其一一皆是性真,而未尝言其一一皆周法界],

四科: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每一科谈的就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一一皆是性真;

而未尝言,这个性真是周遍法界的,周遍法界就是如来藏性,

往后都是用如来藏性来表达,因为已经开采出来了。

[如指香柴煤炭,一一言其是火],这些每一种都是火。

[而未及言一一皆可洞烧林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此处标许下,别详七大,方谈其一一皆周法界],方就是才,才谈到一一皆周遍法界。

[如方说出诸火],这样子才说出诸火,[每一星之火,皆有洞烧林野之极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四科但显法法当体真常,七大极显法法圆融周遍]。

这个就是四科跟七大不一样的地方,四科是说当体就是真常,性真;而七大这个性真是周遍法界的,

所以,这个时候[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

[前后两科,义理浅深,即在是矣]。就是在这个地方。

    3  阿难祗知妙觉明性,非因缘和合,至于世间诸相,因缘和合之执如故

[丑三 圆彰七大即性周遍(分二) 寅初阿难转疑双非 寅二 如来进示圆旨 今初]

经文1:[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这一段很容易看出,阿难对因缘上的执着是非常强烈的。

诸位!因缘,这是二乘和权教菩萨所研究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在相说,相上讲的;

而佛陀知道因缘不具足的时候,讲到最究竟的,这些二乘人和权教菩萨的根器,是完全听不懂的!

诸位!佛教的内行跟外行人是差很多的,而且是完全没办法相提并论的。

现在这个阿难对佛说:四大和合发明,简单讲,二乘人就执着这个缘起法就是牢不可破,很难离开这个相讲这个性的,所以,佛一段一段来破除他。

[此由阿难执权疑实。执昔日所闻因缘权教],因缘权教就是相说,佛允许你在相上解读,

可是,对究竟义来讲,因空、缘空、果亦是空,这才是诸佛的本源。

因为是因缘的权教,所以就承认有六根攀缘六尘,产生六识,这个是权教、二乘人所研究的范畴。

他一直执着佛以前善巧方便所讲的,就卡在那个观念里面。

[疑现今所说了义实教。盖阿难因缘之执,于九番显见超情科中,佛已与自然而并破矣]。

自然就是外道的无因论,所以,佛在九番显见超情科当中,已经破除二乘人的因缘,还有外道所执着的自然法。

[阿难祗知妙觉明性,非因缘和合,至于世间诸相,因缘和合之执如故]。因为他每天所接触到的就是这样子。

[所以闻佛于四科世间法,一一皆云非因缘,及自然性,所以腾疑复问也]。腾疑就是产生疑问。

[阿难仰白佛言:世尊!如来昔日常说,和合因缘,和合即因缘和合,故并称焉。

佛初立教,以因缘为宗,对破外道自然,所以常说]。这个时候,佛陀因为时空性的必要性,因为外道盛行,

佛就知道说一切众生还没有办法趣无上大觉之道,因此只能讲因缘法,

讲这个因缘法让一切众生守住因果,让一切众生了解万法非无因生,只好做如此善巧方便的因缘说。

所以,以因缘为善巧方便为宗,来破除外道自然,所以,常说因缘法。

这个[但是如来一时权巧方便,以因缘正理而破外道邪说,非大乘了义之谈,

今经]就是《楞严经》,[为了义教],是了义教,究竟的佛法。[阿难不达斯旨,是以执权疑实也]。

[一切世间,种种变化四句,即举四科诸相]。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一切(去声)包括之词,世间乃有情世间,及器世间,简言之即身、心、世界]。包括世出世间、有情、无情。

[五阴中色阴],凡是有形相的、生灭法的、缘起法的、可以感受、可以看得到的,这是色法。

色阴[即器世间之外色],这个色阴包括虚空,虚空也是包括在色阴里面。

[与有情世间之外身],也就是说,五阴当中的[色]受想行识,就是器世间的外色,还有有情世间的外身,这个都列入色法。

[受、想、行、识四阴,即有情世间之内心],这个五阴,就这么简单的分开身跟心。

第二段,[六入即有情世间身心,前五根属身],就是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最后一个叫做意入,[意根属心]。

什么叫眼入、耳入?就是眼的见精、耳的闻精、鼻子的嗅精、舌头的尝精、身体的触精,意识的觉知精,

为什么加一个精?六入就是八识的见精,也就是带有少分妄见的精,它跟识不一样;

识,六入,六种这个见精是存在在根里,由根对这个外界的反应。识可不是这样子,识是完全在内心里面,

所以,这个六入就是[见],地、水、火、风、空、见,识就是见,见大。六入就是六根入,列为见大。

底下[十二处、十八界]、这其中有[十一色法],我们以前在表格上也解说过。

这个色法[即器世间之世界,与有情世间之根身]。我们这个根身、色身也列为色法,

这个心法是[意根与六识,即有情世间之内心]。简言之,不是身就是心。

[四科诸法乃世间有为之相,细分之,则千差万别,种种不一,无非因缘和合,虚妄有生,皆自本无,变化而有。故曰: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这个四大,阿难不了解体空,阿难认为这个四大有其实体,所以,有因缘和合。

诸位!因缘和合分析到最后,像最大因缘和合,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最小的因缘和合就是微尘。对不对?

我们把山河大地碎为微尘,微尘就是最小的色法。

阿难问题出在那个微尘有其自性,执着最小的元素可以构成色法;也可以把最小的元素分析变成虚空,这个就是小乘跟大乘的不同。

所以,在二乘人来讲,山河大地是缘起法,就是有其自性,确实存在。为什么?

问题是他们承认微尘相有其实际之相,就是说:最小的元素,构成了种种山河大地,包括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知道这些都是由微小的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假相,所以,他们所能体悟的照着这个地方。

这种用分析的方式,把色法分析到最微细的,不算坏事,这对初学佛法的人是挺重要的;初学佛法的人,连这个概念也没有啊。

所以,一切初学佛法,或者是根本不学佛法的人,他哪里会知道说,这个色身是缘起法,由最小的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如梦幻泡影的假的色身?

而二乘人就承认这个色身有最微细的细胞所构成的,骨头有骨质的细胞、血管有血管的细胞、肌肉有肌肉的细胞、皮肤有皮肤的细胞、头发有发细胞,而这些不同的细胞、最微小的细胞就构成了我们的色身。

所以,小乘承认这个最小的颗粒微尘是实在的东西,因为它是构成色法的基本盘,这个就是问题。

因为他有颗粒微尘的最小,所以,他讲缘起法就是依据这个,就是最小的颗粒微尘是不能再分,所以它有缘起;

因为缘起一定要有基本盘,基本盘就是颗粒微尘,颗粒微尘误认为是实体性的、是不坏性的,不晓得这个颗粒微尘。

佛在《金刚经》里讲:佛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

佛说这个微尘仍然是空无自性的,这个颗粒微尘等同法界的空,平等无二,它当体就是空,并没有实体可言,唯心现量。

[是则不出因缘矣]。因缘的建立是承认有颗粒微尘的实在性。

经文2:[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

为什么如来,包括二乘人的因缘、权教菩萨的因缘法,还有外道的自然两种都被排摈掉,

如果排摈了自然、外道的无因论,还情有可原,还能接受,现在连佛自己讲的因缘法统统要排摈,意思就是说:这个就是不究竟的。

[上段执昔权义,此文疑今实教。阿难曰: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者俱同排斥,而摈弃之?

若单遣自然,原是外计],外道所执着、计着的,[因无可疑];本来就没有什么疑问的。

[而并遣因缘],阿难过去是靠因缘法,很多过去证阿罗汉果是因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而证阿罗汉果的。

为何今天如来连这个证圣果的因缘法都要排摈?[有违自宗]。是违背了佛陀以前自己讲的话,[果系何意],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佛为什么作如是说。

[而我现今不知,双非因缘、自然],双非就是非因缘、非自然,[斯此也义之所归属]?这个道理是哪里才是归属呢?

[此句即言不知双非之旨,属于何宗何教,故下请佛开示]。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文3:[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惟愿如来,垂慈哀愍:哀怜我等惑深,愍念我等智浅,不知非因缘非自然,斯义所属。今求开示,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不能了生脱死叫做戏论,不能达到佛的究竟义统统叫做戏论。

[此阿难所请之法,正是四科所说双非之法,因缘是学者世间戏论,自然是非学者世间戏论],[学者]就是学习佛法的人。

因缘是学习佛法人的世间戏论,因为它不是究竟义。非学者就包括外道,还有非学佛法的人,这是世间戏论。

二个都是世间戏论,外道当然是世间戏论,无益于生死;而二乘、权教菩萨也是学佛的,这个也是世间戏论,因为不究竟义。

[非因缘非自然,即无戏论法],无戏论法就是最究竟第一义谛、实相法。

[此法亦即中道了义。中道者不偏有无二边,谓之中道];不偏有、不偏无叫做中道,在这里要特别注意、警惕。

我们讲不着两边即是中,诸位!没有中,佛法上不能死在名相里面。

这个中道,《杂阿含经》有讲了,学习佛法要学习中道,所以,大部分的人,在中道里面仍然是形成一种概念,

譬如说我们吃饭的时候,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能太饿,这个就是中道;

大部分的人,中道仍然停留在这个角度,不要着世间缘起的有,千万也不可以着断灭的无,这个叫做中道。

但是,这个中道事实上不存在,无所住就是中道;离一切相就是中道;离有、离无就是中道;法本不可说就是中道,中不可说,说,即不是中,这强化大家正确的观念。

[非因缘,即妙性不滞于有为,非自然,即妙性不堕于无为,有无双遣,中道现前;正是大乘了义,真实之法],

这个[无]有两种,一种是外道断灭的无,一种是二乘人证悟的无为,所以,这个[无]有二个角度。

[为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所请之法,即佛已说之法,迷而不知,更为疑请,故佛责以,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者此也。初阿难转疑双非竟]。

    4 内行人看佛教跟外行的人看佛教,就如同一个老太婆去看抽象画一样

诸位!佛教的内行跟外行人是差很多的,而且是完全没办法相提并论的。

内行人看佛教跟外行的人看佛教,就如同一个老太婆去看抽象画一样。

有一个老婆婆闲来没事,听说哪里有开画展,她就去了。

这个开画展,自从毕卡索这个抽象画流行于世的时候,全世界的人都疯狂,这些画家都自称为是毕卡索的学生。

有一个自称为是毕卡索的学生,也出来开画展,就抽象画;

这个老婆婆闲来没事,就去看这个毕卡索的学生的抽象画画展。

进去以后就沿着走廊一幅一幅的看看,其中一幅画她看了很久,这到底是要从侧面看,还是正面看,还是往后看?

她怎么看都看不懂,就问旁边刚好有一个解说的人员,这个解说人员也是开画展的学生。

说:请你帮我解释一下,这一幅画他到底在画什么?

他说:喔!这一幅画简单!这一幅画就是抽象画,本人的自画,他画他自己本人!

她说:这个都是几何图形呢,又不是圆形,又象三角形,头又象脚,脚又像头,二个眼睛长在肚脐眼,看起来都像几何图形。

她也不好意思方便说,这老婆婆实在看不懂,然后就问隔壁那幅画:解说员,请你告诉我,隔壁的那幅到底是什么画?

他说:这幅画是画家本人的老婆,她老婆。

她去看,有一点象,又有一点不像,又象有女人的头发,又不像头发,

她看了老半天,老婆婆也满有修养的,就去旁边写了一张纸条,说:解说员啊!请你慈悲,把我的建议,交给这个抽象画的画家本人。

那个解说员也很高兴:有反应总是好事!这老婆婆就回去了,这解说员看到有人有反应,心情也特别愉快,

到晚上关起门来的时候,就用最快的速度送给那个画家本人,画家打开一看,哭不出来,也笑不出来,

老婆婆写了几句话,我诚心诚意的建议你们夫妻俩,千万别生小孩子,挺吓人的!

这个内行跟外行人看是差很多的,非常严重的!

这就告诉诸位:佛法有进入真正状况的人,跟没有进入状况的人是差很多的!

有一个男众练气功,不晓得跟哪一个人学的,练气功。

有一天他练可能有所心得,他们也研究《金刚经》,他就跑来师父身边说:

师父,佛陀是不是有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

我说:对,没有错啊!

他说:那我们老师说佛眼是在这儿(指两眉中间),对吗?

我就跟他讲:那这个人如果死掉,躺在旁边的时候,爬不起来,你看佛眼在哪里?

他一下子楞住了,那佛眼在哪里。

所以,众生不明佛义,佛没有什么内外,不了解,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因此世间人怎么样转来转去,都在意识形态里面想要认识佛,要舍凡夫,要求圣道,这一念就不是佛;

希望从这个陷阱里面跳到另外一个观念的陷阱,这个仍然是陷阱,

而不知道说当体即空,陷阱本身并不存在,是我们自己创造陷阱,不知道诸法本空的道理。

一般人不悟明心性,他就是亲近这个师父,又跑去亲近另外一个师父;

这个道场跑完了,又跑去另外一个道场;这个宗修完了,又修另外一个宗,

它老是一直在跑,一直在变,他一直想要修出什么东西出来,

不晓得法法本空,处处是道场,歇即是菩提,就在当下,不知道,就像这个婆婆看抽象画一样的外行。

   5 佛法有进入真正状况的人,跟没有进入状况的人是差很多的!

佛法有进入真正状况的人,跟没有进入状况的人是差很多的!

有一个男众练气功,不晓得跟哪一个人学的,练气功。

有一天他练可能有所心得,他们也研究《金刚经》,他就跑来师父身边说:

师父,佛陀是不是有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

我说:对,没有错啊!

他说:那我们老师说佛眼是在这儿(指两眉中间),对吗?

我就跟他讲:那这个人如果死掉,躺在旁边的时候,爬不起来,你看佛眼在哪里?

他一下子楞住了,那佛眼在哪里。

所以,众生不明佛义,佛没有什么内外,不了解,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因此世间人怎么样转来转去,都在意识形态里面想要认识佛,要舍凡夫,要求圣道,这一念就不是佛;

希望从这个陷阱里面跳到另外一个观念的陷阱,这个仍然是陷阱,

而不知道说当体即空,陷阱本身并不存在,是我们自己创造陷阱,不知道诸法本空的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6 一般人不悟明心性,他就是亲近这个师父,又跑去亲近另外一个师父

一般人不悟明心性,他就是亲近这个师父,又跑去亲近另外一个师父;

这个道场跑完了,又跑去另外一个道场;

这个宗修完了,又修另外一个宗,

它老是一直在跑,一直在变,他一直想要修出什么东西出来,

不晓得法法本空,处处是道场,歇即是菩提,就在当下,不知道,就像这个婆婆看抽象画一样的外行。

   7 有六根攀缘六尘,产生六识,这个是权教、二乘人所研究的范畴

[此由阿难执权疑实。执昔日所闻因缘权教],

因缘权教就是相说,佛允许你在相上解读,

可是,对究竟义来讲,因空、缘空、果亦是空,这才是诸佛的本源。

因为是因缘的权教,所以就承认有六根攀缘六尘,产生六识,这个是权教、二乘人所研究的范畴。

他一直执着佛以前善巧方便所讲的,就卡在那个观念里面。[疑现今所说了义实教。]

    8 佛就知道说一切众生还没有办法趣无上大觉之道,因此只能讲因缘法

[佛初立教,以因缘为宗,对破外道自然,所以常说]。

这个时候,佛陀因为时空性的必要性,因为外道盛行,

佛就知道说一切众生还没有办法趣无上大觉之道,因此只能讲因缘法,

讲这个因缘法让一切众生守住因果,让一切众生了解万法非无因生,只好做如此善巧方便的因缘说。

所以,以因缘为善巧方便为宗,来破除外道自然,所以,常说因缘法。

这个[但是如来一时权巧方便,以因缘正理而破外道邪说,非大乘了义之谈,

今经]就是《楞严经》,[为了义教],是了义教,究竟的佛法。

   9 世间乃有情世间,及器世间,简言之即身、心、世界

[一切世间,种种变化四句(皆因四大,和合发明),即举四科诸相]。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一切(去声)包括之词,世间乃有情世间,及器世间,简言之即身、心、世界]。包括世出世间、有情、无情。

[五阴中色阴],凡是有形相的、生灭法的、缘起法的、可以感受、可以看得到的,这是色法。

色阴[即器世间之外色],这个色阴包括虚空,虚空也是包括在色阴里面。

[与有情世间之外身];也就是说,五阴当中的[色]受想行识,就是器世间的外色,还有有情世间的外身,这个都列入色法。

[受、想、行、识四阴,即有情世间之内心],这个五阴,就这么简单的分开身跟心。

第二段,[六入即有情世间身心,前五根属身],就是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最后一个叫做意入,[意根属心]。

什么叫眼入、耳入?就是眼的见精、耳的闻精、鼻子的嗅精、舌头的尝精、身体的触精,意识的觉知精,

为什么加一个精?六入就是八识的见精,也就是带有少分妄见的精,它跟识不一样;

识,六入,六种这个见精是存在在根里,由根对这个外界的反应。识可不是这样子,识是完全在内心里面,

所以,这个六入就是[见],地、水、火、风、空、见,识就是见,见大。六入就是六根入,列为见大。

底下[十二处、十八界]、这其中有[十一色法],我们以前在表格上也解说过。

这个色法[即器世间之世界,与有情世间之根身]。我们这个根身、色身也列为色法,这个心法是[意根与六识,即有情世间之内心]。简言之,不是身就是心。

[四科诸法乃世间有为之相,细分之,则千差万别,种种不一,无非因缘和合,虚妄有生,皆自本无,变化而有。故曰:皆因四大,和合发明],

这个四大,阿难不了解体空,阿难认为这个四大有其实体,所以,有因缘和合。

   10 因缘的建立是承认有颗粒微尘的实在性

诸位!因缘和合分析到最后,像最大因缘和合,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最小的因缘和合就是微尘。对不对?

我们把山河大地碎为微尘,微尘就是最小的色法。

阿难问题出在那个微尘有其自性,执着最小的元素可以构成色法;也可以把最小的元素分析变成虚空,这个就是小乘跟大乘的不同。

所以,在二乘人来讲,山河大地是缘起法,就是有其自性,确实存在。为什么?问题是他们承认微尘相有其实际之相,

就是说:最小的元素,构成了种种山河大地,包括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知道这些都是由微小的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假相,所以,他们所能体悟的照着这个地方。

这种用分析的方式,把色法分析到最微细的,不算坏事,这对初学佛法的人是挺重要的;初学佛法的人,连这个概念也没有啊。

所以,一切初学佛法,或者是根本不学佛法的人,他哪里会知道说,这个色身是缘起法,由最小的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如梦幻泡影的假的色身?

而二乘人就承认这个色身有最微细的细胞所构成的,骨头有骨质的细胞、血管有血管的细胞、肌肉有肌肉的细胞、皮肤有皮肤的细胞、头发有发细胞,而这些不同的细胞、最微小的细胞就构成了我们的色身。

所以,小乘承认这个最小的颗粒微尘是实在的东西,因为它是构成色法的基本盘,这个就是问题。

因为他有颗粒微尘的最小,所以,他讲缘起法就是依据这个,就是最小的颗粒微尘是不能再分,所以它有缘起;

因为缘起一定要有基本盘,基本盘就是颗粒微尘,颗粒微尘误认为是实体性的、是不坏性的,不晓得这个颗粒微尘。

佛在《金刚经》里讲:佛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

佛说这个微尘仍然是空无自性的,这个颗粒微尘等同法界的空,平等无二,它当体就是空,并没有实体可言,唯心现量。

[是则不出因缘矣]。因缘的建立是承认有颗粒微尘的实在性。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11 佛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

因为缘起一定要有基本盘,基本盘就是颗粒微尘,

颗粒微尘误认为是实体性的、是不坏性的,

不晓得这个颗粒微尘,佛在《金刚经》里讲:佛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

佛说这个微尘仍然是空无自性的,

这个颗粒微尘等同法界的空,平等无二,

它当体就是空,并没有实体可言,唯心现量。

   12 不能了生脱死叫做戏论,不能达到佛的究竟义统统叫做戏论

[今求开示,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不能了生脱死叫做戏论,不能达到佛的究竟义统统叫做戏论。

[此阿难所请之法,正是四科所说双非之法,因缘是学者世间戏论,自然是非学者世间戏论],

[学者]就是学习佛法的人。因缘是学习佛法人的世间戏论,因为它不是究竟义。

非学者就包括外道,还有非学佛法的人,这是世间戏论。

二个都是世间戏论,外道当然是世间戏论,无益于生死;而二乘、权教菩萨也是学佛的,这个也是世间戏论,因为不究竟义。

[非因缘非自然,即无戏论法],无戏论法就是最究竟第一义谛、实相法。

[此法亦即中道了义。中道者不偏有无二边,谓之中道];不偏有、不偏无叫做中道,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警惕。我们讲不着两边即是中,诸位!没有中,佛法上不能死在名相里面。

这个中道,《杂阿含经》有讲了,学习佛法要学习中道,

所以,大部分的人,在中道里面仍然是形成一种概念,

譬如说我们吃饭的时候,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能太饿,这个就是中道;

大部分的人,中道仍然停留在这个角度,不要着世间缘起的有,千万也不可以着断灭的无,这个叫做中道。

但是,这个中道事实上不存在,无所住就是中道;

离一切相就是中道;离有、离无就是中道;法本不可说就是中道,中不可说,说,即不是中,这强化大家正确的观念。

[非因缘,即妙性不滞于有为,非自然,即妙性不堕于无为,有无双遣,中道现前;正是大乘了义,真实之法],

这个[无]有两种,一种是外道断灭的无,一种是二乘人证悟的无为,

所以,这个[无]有二个角度。[为如来藏,妙真如性。

   13 有无双遣,中道现前。正是大乘了义,真实之法

这个中道事实上不存在,

无所住就是中道;

离一切相就是中道;

离有、离无就是中道;

法本不可说就是中道,

中不可说,说,即不是中,

这强化大家正确的观念。

[非因缘,即妙性不滞于有为,

非自然,即妙性不堕于无为,

有无双遣,中道现前;

正是大乘了义,真实之法],

这个[无]有两种,一种是外道断灭的无,一种是二乘人证悟的无为,

所以,这个[无]有二个角度。[为如来藏,妙真如性。]

   14 为汝开示,第一义谛,亦令当来之世,修习大乘行者,皆得通达实相,共入如来藏海

[寅二 如来进示圆旨 (分三)] [卯初 责迷许说 二 总喻性相 三 别详七大 今初]

[圆]就是无缺,这个就是佛证悟的境界,佛证悟到究竟圆满,

所以,佛所说出来的法音就叫做圆音,佛所表达的义理叫做圆旨,圆满不可击破的,佛是究竟觉悟。

经文4:[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

[此如来述其应求施教之意。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昔日因缘之教,乃应求小乘者而说],不是为最上乘根器而说。

[汝自淫室归来,悔恨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之妙定];

妙定就是圆定就是本性的定,当一个人证悟佛的究竟义的时候,戒、定、慧全部具足,圆戒、圆定、圆慧,这是最上乘。

[是汝先已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回小向大,已发心勤求,无上菩提之佛道矣]。

[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即是应汝所求,而施汝大教。

今时,即三番破识以后之时],三番破识:破妄识无处、破妄识非心、破妄识无体,在七处征心里面讲过了。

[十番显见,克就根性],我们每一个人,眼根它里面就有不生灭性,所以,单从根性开采出来这个[直指真心],

从眼根开采出来眼的见性,从耳根开采出来的叫做闻性,其实是同一性。

[摄事归理,会通四科,即性常住,会相归性。

真心者,第一义谛也。即事即理,全妄全真],为什么叫即事即理,理就是无生,事就是千差万别,复杂的千差万别的事相,其实同归一个毕竟空理、毕竟无生之理。

这句话很重要,就是把千差万别复杂的情绪放下,而见到了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单纯的如来藏性。

所以,化有为无是修行人,化繁为简是修行人,化生灭为不生灭是修行人。

学佛的人,能够把复杂的事相变成无生的简单理。

把全妄全真,这个[妄]包括妄心、妄识、妄境。

诸位!如果说妄是站在破除执着的角度讲,开采出了真心的话,那就不一样了,六根是真、六尘是真、六识也是真。

六根是真,这个时候六根叫做根性;如果开采出真心,六尘叫做法界性,平等;

六识心开采出来,如果悟了叫做六识性,它都是性啊,

六根性、六尘性就是法界平等性,六识性就是我们的如来藏性,这个没有一法不是真实的。

所以,妄是站在众生没有悟的时候讲;真是开采出来的佛性,而且也不着一个真,着一个真就变成妄,所以,这个真做绝对。

[非因非缘,亦非自然,即是中道了义(第一义也),真如实相,无戏论之法,早为开示,何待更请]?

经文5:[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

为什么讲妄想因缘而自缠绕,就是阿难在这个因缘的相没有办法离开,因为他从以前,都一直记取世尊善巧方便的以因缘相,很少谈这个性,究竟义。

[如何是怪责意。此怪责阿难,吝惜旧闻],[吝]就是不舍,没有办法放弃以前所听闻到的缘起相。[因缘权教,而不肯放舍。

谓汝既厌离声闻小乘法,如何复将小乘学者,世间戏论之因缘法,自缠自绕,迄今犹不肯放舍]。到今天仍然不愿意放下缘起的假相的因缘法。

[妄想与因缘相关],因为有因缘,就产生种种的妄想。

[心思因缘,是谓妄想因缘,口说因缘,是为因缘戏论]。不究竟义,不能通达究竟实相,清净的道理。

经文6:[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此怪责阿难,虽闻中道,第一义谛,不能识取,谓汝虽多闻第一,我今应汝所求,为汝说非因缘,非自然之了义],

非因缘就是当体即空;非自然也不能离开因缘法,不能说没有、无因论,自然就是无因,非无因,也就是不可以离开这个因缘。

那么,因缘因为不究竟,当体即空,是善巧方便。

所以,一步一步来,讲非自然就是破除外道;讲非因缘就是破除二乘人对因缘上的执着。

[汝不能谙识,汝如说药之人,熟读本草,口虽能说药名,而未亲采,真药现前,不能分别是真,反疑弃之。

真药喻如来已说第一义谛;不能识取,反生疑难,岂不真可怜愍哉]!

经文7:[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当来,修大乘者,通达实相。阿难默然,承佛圣旨]。这文字都很简单。

[首句诫听],要他们注意听,[下则许说。已说真理,不能会悟,都缘徒闻],都因为只是听一听,

在座诸位!今天来听经闻法很好,回去就交还给师父,就师父自己处理,下一回来,我们再重复再看,

佛陀说这样不行,这个训诫我们,这样听经闻法是不受益的,是要真正去下功夫,去放下那一些因缘的假相、生灭的东西。

[不肯谛实审察,故诫以谛听]。你应当审察,去年跟今年,你的心境有没有差很多?有没有烦恼少一点?有,烦恼少一点,你进步了,走对路了。

不要说十年前你念佛,跟今年你念佛心境一样,脾气越来越暴燥,斤斤计较的心愈来愈重,那就不对了!

自己要感觉进步,才是真实受用的佛法,不要只有听听而已。

[我当为汝,分别开示,非因缘、非自然之了义];了义就是究竟义。

[不独为汝,现会大众,亦令当来之世,修习大乘行者(人也),皆得通达实相,共入如来藏海也。

实相与如来藏,名异体同],名相虽然不一样,体是相同的,是看在这种角度。

所以,名相用在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名相用对的时候,有时候不会伤人,用错了的时候会伤人。

    15 妙定就是圆定就是本性的定

[十方如来,得成菩提之妙定]。

妙定就是圆定就是本性的定,

当一个人证悟佛的究竟义的时候,

戒、定、慧全部具足,

圆戒、圆定、圆慧,这是最上乘。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16 为什么生灭当体即空就是不生灭?

[真心者,第一义谛也。即事即理,全妄全真],

为什么叫即事即理,理就是无生,事就是千差万别,

复杂的千差万别的事相,其实同归一个毕竟空理、毕竟无生之理。

这句话很重要,就是把千差万别复杂的情绪放下,而见到了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单纯的如来藏性。

所以,化有为无是修行人,化繁为简是修行人,化生灭为不生灭是修行人。

有一个实在听不懂为什么法尘的生灭其实是本不生灭?为什么生灭当体即空就是不生灭?

我现在用一个比喻来感受一下,看看能不能理解,其实生灭本空,叫做不生不灭?

譬如说我现在后面放一面大镜子,全部都是大镜子,能够很清楚的照射出来,注意看看能不能体会出来。

诸位,车子跑过去,镜子有没有影现车子?有。

车子影现到镜子,镜子有没有生灭?镜子的相有没有生灭?当然有,镜子的相,车子确实开过去。

三个人走过去、一堆人从镜子前面走过去,镜面又显现这些人。

我们从相来讲的话,镜子所影现出来的相确实有来去、生灭!

好!现在用手摸镜面,镜子的体,你会发现镜子永远在那边,并没有什么来去、生灭、增减,

就这个镜子的体,其实都没有什么增加跟减少。为什么?那面镜子还在啊!

这样能体悟,显现在如来藏性的前面这些事相,就是当体即空,就是无生的理,

这个无生的理,从来不生,从来不减,从来也不灭,没有什么生灭、增减。

这样的话,会归到如来藏性,全体皆空的话,修行就完全不一样,日子过得也完全不一样,

一日千里,见到什么你内心里面入于寂静法,知道是幻。

什么是佛?心入于大寂静法,是真阿兰若处,这个是佛;

心如如不动这个是真正的道场。一般找事相上的道场,是找外面好的环境,这个道场也不为过,也很好;

而真正的道场是在大寂灭处,内心无所增减、生灭,那个是真正宁静的道场。

   17 复杂的千差万别的事相,其实同归一个毕竟空理、毕竟无生之理

复杂的千差万别的事相,其实同归一个毕竟空理、毕竟无生之理。

这句话很重要,就是把千差万别复杂的情绪放下,而见到了不生不灭的如来藏性,单纯的如来藏性。

所以,化有为无是修行人,化繁为简是修行人,化生灭为不生灭是修行人。

    18 心如如不动这个是真正的道场

见到什么你内心里面入于寂静法,知道是幻。

什么是佛?心入于大寂静法,是真阿兰若处,这个是佛;

心如如不动这个是真正的道场。一般找事相上的道场,是找外面好的环境,这个道场也不为过,也很好;

而真正的道场是在大寂灭处,内心无所增减、生灭,那个是真正宁静的道场。

   19 一切有为本来就是虚幻,当体即空,就是无为

就像以前举卫生纸这个例子,诸位,卫生纸晃到左边、右边,虚空有没有被影响?没有。

我昨天说卫生纸里面有没有虚空,你说有;

我把它揉成一团,你有没有看虚空跑出来?没有。虚空并没有在卫生纸里面,

如果说虚空有跑到卫生纸里面来,那么,我再把卫生纸打开来,你应该可以看到虚空进入卫生纸,事实上也没有。

所以,无论卫生纸怎么变化,包括把它撕破,你有没有看到虚空被撕裂呢?没有。

那我们就很清楚,相怎么变化,无关于本性,

一切有为本来就是虚幻,当体即空,就是无为,

如果你想要体悟佛法,就必须全部放掉,六根、六尘、六识所发生的一切现象,你统统要放下!

包括你今天布施了百千万亿的财产、你今天弘宗演教,度无量无边众生,必须统统放下,因为没有这回事。

什么是大彻大悟人的心境,就是万事休,没有一样不休,没有一样放不下。

他绝对不会行善而卡在行善的观念;他绝对不会看到一个恶人而嫉恶如仇,而卡在恶的观念;

他绝对不会说我今天很有修行,然后告诉别人说:我非常有修行!

乃至于在梦境里面见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起一念的满足心,认为:我最有修行!

大修行人没有这样子,完全进入毕竟空寂的心性里面,没有一点东西可以拿来骄傲别人的;

也没有一点东西拿来自卑、矮化自己,因为没有的东西,硬要用什么情绪、语言来表达,统统不对!

所以,入于大寂灭的人,没有能、没有所,性相本来就空,如是体悟绝对的胸量,与法界性同,那么,就随缘过日子。

因为他知道万法都是本空的东西,也没有空的相。

    20 什么是大彻大悟人的心境,就是万事休,没有一样不休,没有一样放不下

什么是大彻大悟人的心境,就是万事休,没有一样不休,没有一样放不下。

他绝对不会行善而卡在行善的观念;他绝对不会看到一个恶人而嫉恶如仇,而卡在恶的观念;

他绝对不会说我今天很有修行,然后告诉别人说:我非常有修行!

乃至于在梦境里面见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起一念的满足心,认为:我最有修行!

大修行人没有这样子,完全进入毕竟空寂的心性里面,没有一点东西可以拿来骄傲别人的;

也没有一点东西拿来自卑、矮化自己,因为没有的东西,硬要用什么情绪、语言来表达,统统不对!

所以,入于大寂灭的人,没有能、没有所,性相本来就空,如是体悟绝对的胸量,与法界性同,那么,就随缘过日子。

因为他知道万法都是本空的东西,也没有空的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21 入于大寂灭的人,没有能、没有所

入于大寂灭的人,

没有能、没有所,

性相本来就空,

如是体悟绝对的胸量,与法界性同,

那么,就随缘过日子。

因为他知道万法都是本空的东西,也没有空的相。

   22 开采出了真心的话,那就是全妄全真

学佛的人,能够把复杂的事相变成无生的简单理。

把全妄全真,这个[妄]包括妄心、妄识、妄境。

诸位!如果说妄是站在破除执着的角度讲,开采出了真心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六根是真、六尘是真、六识也是真。

六根是真,这个时候六根叫做根性;

如果开采出真心,六尘叫做法界性,平等;

六识心开采出来,如果悟了叫做六识性,它都是性啊,

六根性、六尘性就是法界平等性,六识性就是我们的如来藏性,这个没有一法不是真实的。

所以,妄是站在众生没有悟的时候讲;

真是开采出来的佛性,而且也不着一个真,着一个真就变成妄,所以,这个真做绝对。

[非因非缘,亦非自然,即是中道了义(第一义也),真如实相,无戏论之法。]

   23 一朵花的缘起法,就是法界平等的心性

经文5:[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

阿难就是不能体悟到缘起性就是无生;他能体悟到空无自性,仍然着有一种东西使它缘起。

这因缘观就是必须站在因的角度、缘的角度、果的角度,就是必须站在连续性的相上角度来谈论,才有因缘法。

如果了悟说因空、缘空、果也空,当体即空,就回归当下,没有因、没有缘、没有果,

究竟实义来讲,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都不可得,何以故?凡所有相,当体即空,它就不是因缘法。

空,就是连因缘都是化作究竟实相的第一义谛,

一个颗粒微尘、一朵花叫缘起,在二乘人的角度;

在佛的角度,一个颗粒微尘,就是法界平等心性;

一朵花的缘起法,就是法界平等的心性;

每一个念头意识心就是法界平等的心性;

六根就是法界平等的见性;

六尘就是法界平等的法性,它是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就是法界平等的识性,

识是分别,当体即空就是识性,就是虽分别不作分别想,

虽分别是般若智慧分别,本来就没有分别,

如镜照镜,就像镜子照这个外境,虽有分别,可是其实没有分别。

    24 空,就是连因缘都是化作究竟实相的第一义谛

空,就是连因缘都是化作究竟实相的第一义谛,

一个颗粒微尘、一朵花叫缘起,在二乘人的角度;

在佛的角度,一个颗粒微尘,就是法界平等心性;

一朵花的缘起法,就是法界平等的心性;

每一个念头意识心就是法界平等的心性;

六根就是法界平等的见性;

六尘就是法界平等的法性,它是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就是法界平等的识性,

识是分别,当体即空就是识性,就是虽分别不作分别想,

虽分别是般若智慧分别,本来就没有分别,

如镜照镜,就像镜子照这个外境,虽有分别,可是其实没有分别。

   25 难道圣人没有善恶观念吗?不是,这个观念通达般若的妙智,这个善恶等同没有

识是分别,当体即空就是识性,就是虽分别不作分别想,

虽分别是般若智慧分别,本来就没有分别,如镜照镜,就像镜子照这个外境,虽有分别,可是其实没有分别。

识并不是不好,我们从以前听经闻法,老是卡在语言文字的观念说:识是生灭、识是执着、识是分别;

现在在究竟义里面要转过来,识不见得不好,但看有没有执着?

识是一种观念,如果执着就变成陷阱,如果不执着,观念不是坏事,

你有善恶的观念,你才不会去造恶,你才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你有是非的观念,你才会选择是的去作,是非观念不是不好,问题在于执不执着?

观念没有好、没有坏,如果你见性般若,说: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

难道圣人没有善恶观念吗?不是,这个观念通达般若的妙智,这个善恶等同没有。

可是,般若妙智当然能够弃恶从善,他当然有智慧的抉择能力。

因此要如是的体悟,根、尘、识并没有好跟坏,是真正从心,有没有悟?有没有迷?

迷了,就坏了;悟了,那就是佛,就是迷悟之间、一念之间。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26 讲非自然就是破除外道;讲非因缘就是破除二乘人对因缘上的执着

[我今应汝所求,为汝说非因缘,非自然之了义],

非因缘就是当体即空;

非自然也不能离开因缘法,不能说没有、无因论,

自然就是无因,非无因,也就是不可以离开这个因缘。

那么,因缘因为不究竟,当体即空,是善巧方便。

所以,一步一步来,

讲非自然就是破除外道;讲非因缘就是破除二乘人对因缘上的执着。

   27 自己要感觉进步,才是真实受用的佛法,不要只有听听而已

[已说真理,不能会悟,都缘徒闻],都因为只是听一听,

在座诸位!今天来听经闻法很好,回去就交还给师父,就师父自己处理,下一回来,我们再重复再看,

佛陀说这样不行,这个训诫我们,这样听经闻法是不受益的,

是要真正去下功夫,去放下那一些因缘的假相、生灭的东西。

[不肯谛实审察,故诫以谛听]。你应当审察,去年跟今年,你的心境有没有差很多?有没有烦恼少一点?

有,烦恼少一点,你进步了,走对路了。

不要说十年前你念佛,跟今年你念佛心境一样,

脾气越来越暴燥,斤斤计较的心愈来愈重,那就不对了!

自己要感觉进步,才是真实受用的佛法,不要只有听听而已。

   28 名相虽然不一样,体是相同的,是看用在哪种角度

[我当为汝,分别开示,非因缘、非自然之了义];了义就是究竟义。

[不独为汝,现会大众,亦令当来之世,修习大乘行者(人也),皆得通达实相,共入如来藏海也。

实相与如来藏,名异体同],名相虽然不一样,体是相同的,是看在这种角度。

所以,名相用在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名相用对的时候,有时候不会伤人,用错了的时候会伤人。

世间人还是很重视这个名相,然后掌握时空,虽然名字的体性不一样;但是,表达的其实是同样的东西。

有一个大律师,准备要写信给另外一个律师。告诉打字小姐写,

打字小姐在信的开头写:我们最尊敬的某某先生。

打字小姐认为自己写的很好,就问大律师说,我这封信这样开头,是不是写的恰到好处啊?

大律师就呵叱她说:这样写是不对的,那个人是滑头啊!很会说谎,那个人是大骗子,这样写是不对的。

这个打字小姐真的很难过,她就请教大律师,开头应该怎样写。

大律师说:注意听,你要这样写,第一句话要说:亲爱的同行,这样要很有功夫的人才听得懂,[亲爱的同行]表示他也是诈骗分子,很严重!

讲到这个名异体同,这个名相、文字要注意。

   29 实相有三,即三如来藏

[实相有三,即三如来藏:

一、无相之实相:无一切妄法差别之相,只有一真平等实相,即空如来藏,

空诸一切,虚妄染法之相,并非本体而全无也],

并不是说连我们这个本体也把它空掉,般若是有体性的,意思就是一直存在的;

而妄心本来是没有体性的,妄识本来就是生灭,是缘起就产生了意识心,它是无体的、是虚妄的,

不是般若的妙心——它是有体性的。[乃藏性不变之体。

二、无不相之实相:并非无相,而能随缘现一切相,即不空如来藏,

具足十界诸法,非无诸相也,乃藏性随缘之用。

三、无相无不相之实相:若言其无,则不舍一法;若言其有,则不立一尘],

不舍一法就是事相,不立一尘就是一切法无生,

站在缘起的事相的角度来讲,统统不坏事相、不坏缘起、不舍一法;站在体空,则不立一尘。

[即空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就是事理圆融。

   30 佛陀告诉我们说:弟子们!你对于追求真理,应当彻底的了解它是真实的、是善良的、是美好的,

这个时候,你才倾心依附于这个善知识,再好好的来受教

[阿难默然,承受圣旨者:默然即凝神静虑,一心入于语义之中],

语义就是语音里面所涵盖的义理,所以叫依义不依语。

听经闻法要用心灵来感受佛陀的那颗真心,绝对不能死在意识形态、观念里面。

现在的人就是很可怕,当亲近一个法师的时候,这个法师没有悟,就教导这些徒弟,就告诉他们说:

你只准听我的!不能打开心屝听任何一人法师的,

这就觉得很不可思议了!这个跟佛教导的学习态度是不对的,

佛不是这样教导,佛教导我们这样子:你是可以怀疑的!做徒弟的人本来应当可以怀疑的。

佛陀告诉我们说:弟子们!你对于追求真理,应当彻底的了解它是真实的、是善良的、是美好的,

这个时候,你才倾心依附于这个善知识,再好好的来受教。

现在不一样,就变成一种很可怕的观念,就是我亲近这个道场就绝对不能去别的道场,

我亲近这个师父就绝对不能听其他法师的开示,这个是很可怕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31 听经闻法要用心灵来感受佛陀的那颗真心,绝对不能死在意识形态、观念里面

[阿难默然,承受圣旨者:默然即凝神静虑,一心入于语义之中],

语义就是语音里面所涵盖的义理,所以叫依义不依语。

听经闻法要用心灵来感受佛陀的那颗真心,绝对不能死在意识形态、观念里面。

   32 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的一种最重要的学佛的客观态度,这是佛在经典里面开示的

有一个居士,来到香港流通处说要找工作,流通处正需要人,就准备来上班,

因为皈依另外一个老法师,那我们负责人就告诉他说:

你既然要来香港流通处来上班,就先好好看看师父讲的VCD、DVD,他内容讲些什么,人家来请购,你才能为人家解说啊!

这个人第一句话就说:我刚刚皈依某某老法师,我们这样交代,皈依他以后是不准看任何法师的!

诸位!学佛不是在抢信徒、不是在做生意,你是在追求真、善、美,你是在追求真理啊!

真理之下是没有权威性的东西,真理之下是人人平等的;

可是,他被这个观念卡住以后,又怕违背上人,因此自己断绝自己一切的因缘;

那你要保证自己的上人讲的是对,那没有话讲;

万一你的上人没见性,讲错了,不符合佛意,根本你没有机会比较,你也没有机会冷静啊!

诸位!你们不要客气,哪一个道场你都可以去,哪一个法师你都可以去亲近,哪一个人讲经说法你都可以去参加,

但问题是你有没有正知正见,能判断对方讲的是对的?

诸位!如果他讲的是究竟意,你也可以一样倾心依附他,这个才是一个真正学佛人的态度!为什么?

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 这个佛早就在二千五百年就跟你讲的很清楚了,

依法不依人,依佛陀所讲的正法,那是不管你这个人是不是权威、是不是我的师父。

佛陀在戒律里面是这样讲的:如果有一个比丘身披袈裟,所讲的法坏佛知见,亦非比丘,这个也不是出家人,坏佛的正知、正见。

意思是这个人虽然身披袈裟,没有正见,这个人不是比丘,这是外道,披袈裟,坏佛的正见,也不够资格是比丘;比丘必须要拥有佛的正知正见,是真正的出家人。

这个就告诉我们,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的一种最重要的学佛的客观态度,这是佛在经典里面开示的。

我还是在这里告诉大家:你们今天不要客气,不要说我是你们的上人,你在这里坐在台下听经闻法,

就对我的所讲的法百般的相信:我今天听到全世界慧律法师讲的最好,不要这样讲,你要冷静、客观,

你一样可以去外面参,打佛七、参禅、去亲近其他的师父,自己冷静去比较,五年、十年这样跑。

诸位!跑要有条件,条件就是你要有佛的正见,要不然你不知道哪一个是对的,初学佛法的人很好骗的,随便念几句大悲咒,那个水会开、会滚,他就心服口服,什么经教统统忘记,他要骗你很简单的,用一点魔术你就受不了,真的!

    33 我讲的不符合佛陀的正知正见,你一样可以离开,学佛的态度本来就是这样子

有一天一个居士,皈依了某某大道场,来到我这,这个居士也很有心在谈。

我说:你们这个道场为什么不希望信徒去外面参?

他说:我们上人说,初学佛法的人,没有判断能力,怕他走错路,所以,我们不希望那些初学佛道的人到处跑。

所以,几乎限制他们的行为差不多,你到这个道场来的时候,你是那个道场,他就会派人来这里看,

出现在那个道场,你不能出现在文殊讲堂,他会派人来看看,你是出现在哪个道场。

我说:我这里不一样,你在文殊讲堂出现,你在哪一个道场让我看到,你不要跑,别怕别怕,依法不依人!

诸位!我讲的不是正法,不要依慧律法师讲的法,就这样子。

我讲的不符合佛陀的正知正见,你一样可以离开,学佛的态度本来就是这样子。

我今天也是跟一切人这样讲:如果这个世界上哪一个宗教讲的比佛陀讲的正法更究竟,让我们能够解脱,我还俗,我把袈裟脱下来,跟着你走,

依法不依人,你讲的比佛更有道理,我为什么不依你?更究竟!

可是,到现在为止,我还碰不到。

学佛就是这样子,般若的智慧,正确的知见,坚定的意志,同时自己很冷静跟理性,这个是真正学佛法的人。

   34 亲近一个大善知识,具足佛的正见,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善根!

宗教是理智的延续,不是感情作用,

你跟我这个师父好,我皈依你以后,我欣赏你这个师父,不管他怎么样,讲的对不对,你都没有能力分辨,一辈子耗在那个地方。

有某些人,一定要爬到墙的最顶端,才发现什么?发现爬错墙。

有的人要亲近这个师父三十年,一辈子到临命终才发现跟错人,就是我们教授讲的:来不及了。

这个还必须要有善根跟佛的因缘来论断,亲近一个大善知识,具足佛的正见,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善根!

底下叫做一心入于语义之中,这个就告诉你要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钦承领受,我佛大圣之法旨。]

    35 四大之性,本非和合,非不和合

[卯二 总喻性相] 经文8:[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

这段的意思就是,就像你讲的:地、水、火、风这四大,来和合发明世间种种的因缘法、种种的相的变化,就是种种变化。

[此牒取阿难问词],[牒]就是依据,依据阿难,取阿难种种的问话,[呼阿难言]:

就像你刚才所说的,[如汝前来所言,以地水火风,四大和合,方能发明世间种种变化者,

汝实不知],你实在是不知道,[四大之性,本非和合,非不和合之故,今当以喻明之]。现在用比喻来说明。

经文9:[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

如果那四大——地、水、火、风之性(就是如来藏性),这个体如果不和合,不和合就不是缘起了,那么就不跟诸大杂和,就不跟诸大是缘起法,就像虚空跟诸色是不和合的。

[此以异喻别明,先明大性,非不和合。和合不和合,约性相论]。必须根据性、相来讨论,[文中法固反言],反过来说,[喻亦反显],比喻也是反显。

[大性指四大之性,即如来藏性也。诸大指四大之相,相从性起,相不离性,相即性中之相,性即相中之性,性相虽有二名,性相本来一体,此为正义]。

我右手的是卫生纸,卫生纸站在虚空的角度是讲性;站在缘起的角度是讲相。

无论这个卫生纸打开,虚空不减少;把它压缩,虚空不增加,讲到这个相,当体即空就是性;

讲到这个卫生纸这个相,当体即空就是性,相可以起作用,可以擦拭、擦鼻涕。

所以,讲到相,它是性中的相,不二;讲到性,不能离开相,是相中之性,不二法门才是佛法。

[ 若谓彼四大之性,体即性体,如非和合者,只许性之不变,不许性能随缘],

圆瑛法师 这个是用[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我们姑且认为,他的诠释也是一种善巧方便,姑且用圆瑛法师的角度来讲性相二个角度。

只许性之不变,不许性能随缘,如来藏性[则不能与诸大之相杂和,犹如虚空之不和诸色也]。

这个就是矛盾了,[此与真如随缘之用相反],真如可以随缘,这站在圆瑛法师的注解。

[迥异虚空之不和诸色,故非不和合,此名异喻]。绝对不同于虚空之不和合诸色,所以,故非不和合,此名异喻。

经文10:经文,[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

如果如来藏性是和合性,那就变成生灭,同于变化,始终交互相成,在无情的世界里面,它是生灭相续;

在有情的世间,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六道轮回我们从来没有休息过,人生是可怕的重复,单纯的生活是需要有智慧的。

[此明大性,非是和合。若谓四大之性,是和合者,只许性之随缘,不许性仍不变,则应同诸大之相,变易迁化,由始而终,因终复始,而始终相成也。

从生至灭,既灭复生,而生灭相续也],万法回归最终就是生灭。

[此约无情世界而说。 生死死生,生生死死者,因生有死,至死复生,而递互相成也]。交互相成。

[生而复生,死而再死,亦前后相续也,此约有情根身而说。

是知内外四大,皆变化相,若大性如此,犹如旋火成轮,未有休息]。

只要你是相,你就不可能避免败坏,只要生,你就不可能避免死。

所以,佛陀讲的不生不灭不死是指性,不是指相,所以,佛陀也必须示现入涅槃,因为他所讲的就是真理。佛陀讲没有生死,是讲性没有生死,不是讲相。

[此亦法固反言,喻亦反显]。反言就是反过另外一个角度,意思是说:

[与真如不变之体相反,非同火轮之不息],不同于火轮不息,因为不息就是生灭,真如乃是不变之体,[故非是和合,此亦异喻]。不同的比喻。

[此二段文,具宗、因、喻三支比量,以法喻皆与大性相反,落于非量。

前量云:大性是有法],前面那一段就是[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这个大性是有法。[体],它的如来藏体性呢?

[非和合为宗],意思就是不是因缘法。[因云:不与诸大杂和故;喻如虚空不和诸色]。不跟诸色和,如果是这样子,真如就失去了随缘的作用。[若尔,则真如用不随缘]。真如就没有办法随缘产生种种的作用。

[后量云]:后面这一段说,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

这后量云,这宗、因、喻。[大性是有法,和合为宗]。和合为宗就是因缘法,如果是站在因缘法的角度来讲,那如来藏性就麻烦大了,为什么?[因云:同于变化故:喻如火轮不息]。

所以,如来藏性不一、不异,要站在性相的角度说。站在相的角度说它有轮回、有生灭、有生、有死、有有情的世间、有器世间,都是生灭;站在究竟体空,是不生不灭的。

性相分开来讨论是这样的,但是,性相其实是不二,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谈,

[若尔,则真如体非不变]。如果是这样子,真如体因为它就像火轮一样,那就生生不息,就不能说是一成不变,非不变,那么,则真如的体性,就不能说是一成不变了,就像和合,同于变化。因此,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文11:经文,[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

后面他这个解释,还不是很究竟圆满。在这里,佛陀所强调的就是相会有变化,它的性是不变的,

怎么样来理解跟体会呢?在这里它重要的是水、冰、还有蒸气来比喻,它的湿性不变,在这里后面都没有写到,我在这里特别的补充,在这一段,佛陀所强调的是湿性不变。

譬如你拿一张卫生纸放在水上,这张纸很快就会糊掉;我们拿冰块上面放一张卫生纸,慢慢冰块融化,卫生纸也会糊掉;我看广告,现代人流行用蒸气蒸脸,用一张卫生纸薰蒸气,水蒸气下卫生纸也会糊掉。

它们的共同性,无论是水的液态,冰的固态、蒸气的气态、气化,请问,这里面的共同点是什么?就是湿性,潮湿的性质是一样的。

在这里师父特别的补充,重点在这个地方。无论相怎么变化,它的湿性都是一直存在的,他的这个比喻是这个。

[此单喻显法,乃以同喻,翻前异喻]。现在是用相同的比喻,这一段比喻得很好,[喻大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

翻前二段:一则体非和合],体如果不是因缘法,[则堕自然,而失随缘之义;一则和合,则堕因缘,而失不变之义。

今以同喻],用相同的比喻,看看大家能不能了解一下,[而显真如不变、随缘二义,故重呼阿难之名,而告之曰:如水成冰,冰还(复也)成水。

上句大性体虽不变,而用能随缘成相,既不如虚空],就不像虚空,虚空[不和诸相,当如何等乎]?[等]就是相当,应该如何跟这个道理要相当呢?

[当如水能随缘成冰],随缘成冰,这个相有变化了,好象有种种的变化了。

就是从无所和合当中,而能现和合之相,水跟冰不一样,在无所和合,经过了变化,水才成冰。

[无所和合,而能现和合之相,水不离冰,岂一定属于非和合耶]?经过了种种,现不同的相,好象变了,相变了,可是,湿性还是一样。

[下句大性用虽随缘成相,仍然不变本体,既不如火轮之不息],不像这个旋火轮停不下来。[当如何等乎]?应当如何理解相当,[等]就是跟这个相当的比喻。

[当如冰还成水],冰融化变成水,看起来[但似和合,终无和合之实],因为水就是冰,冰就是水,体性是一样的,潮湿性也是一样的。[岂一定属于和合耶]?

所以,论和合非和合就是在相,而体实在没有和合。

[交光法师谓:还字当玩],[玩]就是好好的体会、好好品尝,[足显不变。

正因不变,故还为水,正于还为水处,见其非真和合,若真和合则变矣]!真的和合就变了,[如青、黄和合,即变为缘,岂能还为青、黄乎]?

[总立量云]:总立量就是讲真实性。[诸大性相是有法,非不和合],不能讲不和合,意思就是和合了。

或者是[非和合为宗,因云:随缘不变故;同喻如水冰冰水],可以显示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异喻如虚空火轮]。虚空中的火轮就,但是虚空不变。

[此量与诸大性相相合,为真比量,其理极成。 阿难前言,四大和合,发明诸相,如来所答,有二意应研究:

一、阿难但问四大之相,如来则双明性相]。为什么?阿难今天的根器具足、因缘具足,佛要借相显性,引相入性。

[良以权宗,虽依性说相,性是密意],他们还没有好好的体会。[惟说法相,不说法性]。法性是讲诸法毕竟空,无来去、生灭、增减如来藏性。

[阿难久习权宗],是佛的一种善巧方便,[迷性执相],相就是因缘,性就是因缘,也是空。迷性执相,[故有斯问。

如来则性相双举,明相依性起,以性融相,以袪旧见,冀得新悟也]。希望有个新的体悟。

[ 二、阿难但执因缘和合,乃为自宗,因何排摈]?因缘就是以相为主的分析讨论,他执着这个相,因缘相,用为自宗,为什么还排摈?这佛自己讲的,但是,他执着因缘是实体性。

[如来则兼破和合及不和合],讲和合也不对,为什么?没有任何一法可以合,讲不和合变成无因论,就变成外道,也不对。诸法还是必须借重因缘法;但是,因缘它也是不可得。

[恐阿难和合被破,转计不和合,故此兼破,以杜转计也。二总喻性相竟]。

   36 性相虽有二名,性相本来一体,此为正义

经文:[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

经文:[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

[大性指四大之性,即如来藏性也。诸大指四大之相,

相从性起,相不离性,相即性中之相,性即相中之性,性相虽有二名,性相本来一体,此为正义]。

我右手的是卫生纸,卫生纸站在虚空的角度是讲性;站在缘起的角度是讲相。

无论这个卫生纸打开,虚空不减少;把它压缩,虚空不增加,讲到这个相,当体即空就是性;

讲到这个卫生纸这个相,当体即空就是性,相可以起作用,可以擦拭、擦鼻涕。

所以,讲到相,它是性中的相,不二;讲到性,不能离开相,是相中之性,不二法门才是佛法。

诸位!如果它是一,坏了这个相,虚空应该变坏;相是一,把它破坏的时候,体性应该破坏,它不是一,坏只会相坏,体不坏。

如果它是异,不同,性相是异,那么,你何曾几时看到这张卫生纸可以离开虚空?虚空不能离开卫生纸,卫生纸不能离开虚空。

诸位!空性绝对充满在这个卫生纸;空性如果没有充满在卫生纸,卫生纸是撕不破的,它没有空间任何的运作,是没有办法作用的。

就像你食衣住行,如果没有空间,你食衣住行能够运作吗?不行。

如果我们饮食下去,我们的口腔、食道、胃、肠,没有空间,不能运作。

如果你的细胞里面没有空间的运作,你能够新陈代谢吗?不可以!

所以,我们能了解,我们的骨头有没有空间?当然有,如果骨头没有空间它是不能成长的,成长的新陈代谢就必须要看空间,有了足够的空间它才可以转换的。

你的血管有没有空间?血管当然有空间,如果没有空间,血液怎么流动?

没有空的东西,完全停止作用!要有空才有办法运作一切食衣住行,人类才有办法成长;没有空,一切相都失去作用。

因此,我们要了解,讲性,是相中之性,讲相,是性中之相,性相是不二;

叫做非一,不对,相是有形会烂坏,性是无形不会烂坏;讲异,相又不能离开性,[异]就是不同,所以,佛法讲不二。

譬如我们讲:色即是空,也就是说色当体即空就是体,体就是不离缘起的色,讲一不对,讲异不对,一跟异,就是刚刚告诉你的。

再来,讲虚空有没有内跟外?这个卫生纸有没有虚空?虚空有没有遍满在这个卫生纸里面?

如果说没有,那卫生纸没有办法运作,你也撕不坏、撕不烂。

如果有空,虚空遍布在卫生纸里面,你姑且试试看,虚空有在里面一压它就会跑出来,虚空跑出来,有出有入就不叫做虚空。

如果你硬要说,卫生纸里面没有虚空,那卫生纸为什么可以展开来,没有虚空的东西,它有办法展开来吗?没有办法!

因此我们要了解,空并没有内、没有外,如如不动,永远就是存在。

释迦牟尼佛的伟大不是在于创造真理;是在发现这个真理,发现我们有这个寂灭的涅槃妙性,过着真正幸福、快乐、解脱、超越的日子,释迦牟尼佛的伟大是在这个地方,永远它就是存在这个涅槃的妙心。

所以,佛陀不是真理的创造者,佛陀是真理的发现者,这个是很重要的观念。而佛陀就是要让一切众生去发现这个真理。

在这一段就告诉你,性相是不二,讲一也不对,讲异也不对,用种种的比喻,无非让大家体悟不生灭的如来藏性。

底下,说:诸大是指四大之相,相从性起,相不离性,相即性中之相,性即相中之性,性相虽有二名,性相本来一体,此为正义。

   37 释迦牟尼佛的伟大是在这个地方,发现我们有这个寂灭的涅槃妙性

讲虚空有没有内跟外?这个卫生纸有没有虚空?虚空有没有遍满在这个卫生纸里面?

如果说没有,那卫生纸没有办法运作,你也撕不坏、撕不烂。

如果有空,虚空遍布在卫生纸里面,你姑且试试看,虚空有在里面一压它就会跑出来,虚空跑出来,有出有入就不叫做虚空。

如果你硬要说,卫生纸里面没有虚空,那卫生纸为什么可以展开来,没有虚空的东西,它有办法展开来吗?没有办法!

因此我们要了解,空并没有内、没有外,如如不动,永远就是存在。

释迦牟尼佛的伟大不是在于创造真理,是在发现这个真理,发现我们有这个寂灭的涅槃妙性,过着真正幸福、快乐、解脱、超越的日子,

释迦牟尼佛的伟大是在这个地方,永远它就是存在这个涅槃的妙心。

所以,佛陀不是真理的创造者,佛陀是真理的发现者,这个是很重要的观念。而佛陀就是要让一切众生去发现这个真理。

   38 佛法是不二法门。讲一不对,讲异也不对

我们要了解,讲性,是相中之性,讲相,是性中之相,性相是不二;

叫做非一,不对,相是有形会烂坏,性是无形不会烂坏;

讲异,相又不能离开性,[异]就是不同,所以,佛法讲不二。

譬如我们讲:色即是空,也就是说色当体即空就是体,体就是不离缘起的色,

讲一不对,讲异不对,一跟异,就是刚刚告诉你的。

   39 人生是可怕的重复,六道轮回我们从来没有休息过

如果如来藏性是和合性,那就变成生灭,

同于变化,始终交互相成,

在无情的世界里面,它是生灭相续;

在有情的世间,生了又死,死了又生,

生生死死如旋火轮,六道轮回我们从来没有休息过,

人生是可怕的重复,单纯的生活是需要有智慧的。

   40 佛陀讲没有生死,是讲性没有生死,不是讲相

只要你是相,你就不可能避免败坏,

只要生,你就不可能避免死。

所以,佛陀讲的不生不灭不死是指性,不是指相,

所以,佛陀也必须示现入涅槃,因为他所讲的就是真理。

佛陀讲没有生死,是讲性没有生死,不是讲相。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41 性相其实是不二,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谈

如来藏性不一、不异,要站在性相的角度说。

站在相的角度说它有轮回、有生灭、有生、有死、有有情的世间、有器世间,都是生灭;

站在究竟体空,是不生不灭的。

性相分开来讨论是这样的,但是,性相其实是不二,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谈。

佛就是要你在相上体悟那一颗真心,叫做相妄性真。为什么?

《金刚经》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离一切相,即名诸佛?有没有弄清楚?

因为相是妄,你必须放下它,性是真,你必须守住它。

所以,站在破除烦的角度,佛当然要这样讲,如果站在究竟义的角度来讲,全妄即真,没有妄,

相,一颗粒微尘就是绝对的法性、绝对的空性,空性里面哪有妄?

我们是这么清楚的,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相不是妄,相它就是真,全修即性,所有的相,那都是本性所展现出来的。

因此说法是为了众生,就必须站在众生的角度;站在佛的角度,这可不是这样,

一真一切真,没有什么来去、生灭、增减,这些统统是妄,加一个真还是妄,因为真是绝对,无可言说。

   42 佛今广融七大者,以四大摄法未周

[阿难但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诸相。佛今广融七大者,以四大摄法未周],

四大就是地、水、火、风,所摄受的法不周遍。[但摄五阴中色阴],五阴中的色阴就是包括地、水、火、风四大。[十二处前之十一处],这是色法。

[十八界]有十一个色法,[五根]是色法、[六尘]是色法,这个都包括在色法里面,因为地大为色,色法所摄,所以,在这里用色代替地大,

刚刚讲的:色边际相,地大由色法来所摄,色包括地大。这里十八界就是五根、六尘,就是十一个色法。

[而受想行识]就是心法,[四阴,六入根性]是见大,[十二处之意根,十八界中意根]也是见大、以及[六识]这是识大,[及色阴之空]这是指虚空,[皆不能摄]。那么,就有缺陷了。

[故加空]就是整个虚空、[见、识三大,则收尽有为诸法,此佛广谈七大之意也]。

看《楞严经表解》,四科即是七大,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是四科。

看五阴,色、受想行、识。六入分:一、浮、胜,[浮]是指浮尘根,肉做的;胜义根是指神经系统。二是根性,根性就是见,八识的见精映在六根的根性当中,就带有少分的妄见就是见精,在眼叫眼的见精,在耳叫做闻精,根性。

十二处,一就是六根,六根也是浮尘根跟胜义根,所以,浮、胜,[胜]是指胜义根,肉、还有神经系统,根性就是见大。第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是五大。

十八界,一六根,六根分浮尘根、胜义根,还有带有少分妄见的见精,就是根性,就是见大;第二、六尘,就是五大;第三、六识就是识大。

看下面,五阴里面的色就是五大里面的,这五大就是地、水、火、风、空,色法包括在地、水、火、风、空。

受想行,还有识,为什么连到[识大]呢?因为它是附带的,重要的是六识。

受想行识是因为有种种的感受,仍然属于意识的分别,但它不是《楞严经》主要要讲的;《楞严经》主要讲的识大是六识,不是五阴里面的受想行识。所以,它不是《楞严经》的主要,

主要是谈十八界里面的六识,六识称为识大,受想行识也方便说是识大,因为毕竟是属于精神的层面。

好!六入的根性它是属于见大,也就是八识里面的见精映在根性里面,映在六入的根性里面,见精。

十二处分六根跟六尘,六根分浮尘根跟胜义根,还有根性;浮尘根跟胜义根都是肉做的,是神经系统,属于地水火风空;

十二处六根的根性它是属于见大;十二处里面的六尘它是属于五大。色、声、香、味、触、法是属于五大。

十八界——一、六根,是浮尘根跟胜义根,它是属于五大;六根的根性,那就是见精了,就是属于见大。

十八界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是属于五大——地水火风空;

十八界里面六识,最重要就是识大,识大是真正的六识,主要是讨论这个。

所以,四科你看看,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其实会归下来就是七大。

这样归纳起来,《楞严经表解》多好,师父在三十二岁的时候就做这一本,想想看你三十二岁,你现在在哪里啊?三十二岁!

这不是说我很行,而是说我有一点点少许的善根,要做这一本,你就必须要好好的研读《楞严经》。

    43 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辰初 地大乃至七识大 辰初地大(分四) 巳初 标性约析 二 就析详辨 三 结显体用 四 变拂二计]

从现在开始一段一段的讲七大,地等等,火、风、空、见、识,七大。

[今初 标性约析]经文12:[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现在就阿难所了解的,佛来剖析,看看他的观念,阿难权教的观念,到底对还是不对!

说:汝观地性,普山河大地,色法统统是地性,地性就是一合相,

任何花草树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有它的大相跟小相,

山河大地,大的一和合;人,小的一和合;更小,一个颗粒微尘,小小的一合相。

你看看这个地大,地大的性质,如果范围大的、粗的、大家看得到的,很容易分辨的,那么就是大地了。

如果把它分析小一点的,慢慢的小,我们称为叫做颗粒微尘。

颗粒微尘再分析到邻虚尘,就是微尘再七分,就是邻虚尘;

微尘再七分再七分,微尘再七分就是极微,极微再七分就是邻虚尘,这里有一点次第稍微倒过来。

意思就是说:从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就是微尘,再分析就是极微。

色边际相,七分所成,这个色边际相跟七分所成,这二句把它调换过来,这应该讲:七分所成,色边际相,更析邻虚,即实空性。

那么,这一句就应当这样理解:你好好的观照这个地性,粗的、看的到的、很容易了解的,眼睛可以看得很清楚的就是大地,细的就是微尘,

一直分析到最后叫做邻虚尘,[邻]就是接近,[虚]就是虚空,接近虚空那个尘,就是很小很小了。

这是从哪里来的呢?板彼析微,把极微再七分所成,就达到色边际,色边际就是色法的最小,接近虚空了,叫做色边际相。

更析,再把它分析就叫做邻虚尘,[邻]就是接近,就是邻虚了,就是即实空性了。也就是再分析下去就没有东西可以分析,那么,就是空性。

[意谓汝阿难,不达诸大之性,非和合非不和合,故教观地大。

汝且观察,此地大之性,有粗有细,粗者为大地,细者为微尘,至邻虚尘],接近虚空,达到很小很小的颗粒微尘。

[以微尘分析作七分,名极微尘;极微尘再分析作七分],七分再七分的话[名邻虚尘,故用一至字]。

[邻虚尘是析彼极微尘,七分所成。一极微尘,分作七个邻虚尘、此尘是色边际相。文中色边际相四字,当在七分所成之下,谅系抄写之误。

若连上者,以极微尘,非是色边际相,因尚有邻虚尘故,自当易之]。所以,我刚刚告诉诸位,那二句是要调过来的。

[应作如是解:析彼极微尘七分所成之邻虚尘,即是色边际相;与虚空为邻,故名邻虚尘。不能更析,若更析邻虚,即归于空,实是空性,而非色性矣]。

[巳二 就析详辨]经文13:[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阿难,如果这个邻虚尘继续把它分析,邻虚就是接近虚空,再继续把它分析,就是阿难以前存在的观念,你就知道分析到最后会变成虚空。

那这样子话,虚空比邻虚尘小,邻虚尘一分析一分析,分析以后,虚空跑出来了,这就是权教、二乘人所执着的角度,而佛用他的角度来破他。

所以,姑且你这样讲,是尊重你以前听经闻法以后所建立的缘起的观念;

缘起的观念,你要缘起就一定要有基本的元素,基本元素就是颗粒微尘,颗粒微尘最小就是邻虚尘,那么,邻虚尘是不是再分析可以变成虚空?

佛就是这样告诉你,色分析到最后是不是可以变成空?现在问题在这个地方。

如果这个邻虚尘再继续分析下去,就没有东西可以分析,因为接近虚空,虚空就跑出来了,这个就是你们以前所学的,你们的观念。

那么反过来讲,集合虚空就会产生色相,因为你认为析色可以成空嘛,分析色,一直切割可以跑出虚空,那么,表示集虚空,当知虚空就会跑出色相出来。

经文14:[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

现在就问由四大和合出生世间,在阿难你的意思,这样问我,由种种的因缘和合,出生了世间四大种种变化之相,

意思就是种种变化之相都是由地水火风多跟少元素所凑成的。[此牒定和合因缘之执]。佛就要破除他的观念是错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文15:[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

这段的观念,佛就故意告诉他,意思就是虚空比邻虚更微细,那么就是错!

虚空本身没有体积,在唯识学里面讲叫没有方分,就没有体积。

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你好好观察,一个邻虚尘用多少的虚空和合而有?

好!诸位看我手里的一张纸,如果色法一直分析到最后会变成虚空,那就会是这样子,就是色法里面含有虚空;

色法里面含有虚空,它才会一直分析,一直分析最后才跑出空,色法里面如果没有虚空,你怎么分析也跑不出空啊。

这里就是姑且说色法有虚空,好如果把这张纸分成五十等份,分成最后就剩下手里一点点,譬如它就接近邻虚,因为邻虚看不到,用这个一点点变成邻虚,邻虚里面含有一点点空,

好!现在空在这个地方,含在这里面,有几虚空,和合而有?

你说最小的这个邻虚,再分析下去可以跑出空,那就表示说空集合起来会跑出一个颗粒微尘。

譬如我手里这一点纸是颗粒微尘,颗粒微尘再分析下去可以产生一个一个的空,为什么?

他认为可以分析出很多的空,因为颗粒微尘可以再分析嘛,把那个空集合起来又变成一个颗粒微尘,就像一个网你知道吗?

把虚空集合起来又变成一点,这观念你知道吗?表示虚空比邻虚还微细的意思,站在这个角度来讲,这个是错误的观念!

汝且观此邻虚尘,用多少个虚空凑起来会变成一个颗粒微尘?(而有)

不应邻虚,邻虚再合起来就会变成更多的色相,不可能邻虚加起来变成邻虚尘啊!

所以,佛故意这样讲的。佛明明知道不可以析色入空,集空也不可能变色,佛要阿难好好的体悟,当体即空的道理。

经文16:[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

这个比较难懂。又,这个邻虚尘,因为接近虚空,析入空者,邻虚尘可以析入空,就表示邻虚含有虚空的质素;质素就是成分。

邻虚尘如果没有虚空,你再怎么分析你也跑不出空啊!所以,在阿难的权教角度来讲的话,析色到最后入空,这个就处处矛盾了。

用几色相,合成虚空?几色相,用多少的邻虚尘合成虚空?看这里,这个比较难懂,不容易了解,

因为一个邻虚尘比较粗,分成几个比较细的虚空,合起来,集多少虚空变成一个颗粒微尘?这个比较容易了解;

现在这个就很难,这个就搞不清楚他到底在讲什么?好,看师父给你剖析,会的话一念之间,不会的话很麻烦,晚上睡不着觉,到底是在讲什么?这个就会很麻烦。

譬如我手里这张卫生纸可以分成五十个邻虚尘,卫生纸都快撕光了你还是听不懂。

好,这个叫邻虚尘,这个邻虚尘有没有含有空?有啊,只是阿难的角度来讲这邻虚尘当然含有空,才可以析入空;

这个邻虚尘没有空的成分,你切一切还是没有空啊!就像蛋糕一样,蛋糕有甜,切一切哪一个小块都有甜度,对不对?一块蛋糕切成五十份,每一份蛋糕都有甜分,这样才集合一个大的蛋糕。

这个邻虚尘就当成一个蛋糕,切一切以后,当然有虚空啊!

佛就这样讲:用几色相,因为每一点都含有少许的虚空,那要集多少少许的虚空要集成一个大的虚空?

诸位!佛陀告诉你:集虚空可以成空,集虚空可以成色吗?不可能。

好!现在反过来问你,用多少的色(带有虚空的成分),色相、邻虚尘,它带有虚空的成分,带有虚空的成分,切割以后,有了虚空的质素,切割以后变成每一点都含有虚空,

再把它用几色相,多少色相,每一点都含有少许的虚空,用多少色相合起来,是一个比较大的虚空?

少许的蛋糕碎屑合起来就是一个大蛋糕就是这个意思。佛故意这样问,它本身就是不对的。

再解释一遍,又邻虚尘,析入空者,如果把这个邻虚尘当作一个具体来讲,可以析入空,按照阿难你以前的观念,用邻虚,用你阿难权教的观念来讲,可以把它析入跑出虚空来讲,

那么,请问你用多少的邻虚,把它粉碎更小的邻虚,每一个邻虚带着一个虚空的成分,再把它凑合起来,可以变成一个大虚空?

佛当然知道说,集邻虚是不可能变成虚空;集虚空不可能变成色,剖析色也绝对没有办法进入虚空,知道吧!

所以,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阿难所执着有一个最小的元素,这个元素跟虚空是等量的,所以阿难认为析色可以入空,而佛陀说:色本身就是空,不可以让你剖析。

《心经》里面讲:观自在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顾。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是方便说,

底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位体会得出来吗?佛陀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不二,一切色法当体即空,等同法界虚空,平等心性,没有任何的色相,叫做色即是空。

所有的色跟虚空没有两样,所有的色,当体就是性空,用虚空是方便说。

色即是空,所有的色相当体即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讨论,因为虚空不可能拿刀子来切割,色法也必须用这种心态来看待。色法可以分析,方便说;虚空怎么可以集合呢?

释迦牟尼佛正确的解答,经文17:[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

这就把正确答案告诉你,如果讲极微的邻虚尘,讲色来合,合色就绝对不是空,就算你集邻虚,接近邻虚尘,邻虚尘合成邻虚,合色就绝对不会是空,合色一定是变成色!

若空合的时候,合空非色,你把无量无边的虚空合起来,大空、小空全部合起来,诸位!能够看到色法吗?

若空合的时候,合空只见空,所以,合空非色,你合空怎么可能见到色法?

色犹可析,你讲色法,按照我们一般的经验谈,它还是可以分析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色法是可以分析的,慢慢使它变小,

空云和合?请问你:大空、小空不是绝对的空吗?怎么合呢?合一个小空变成大空,还是要一个大空切合很多的小空?空没有大小啊,内外都是平等,所以,色犹可析,无形无相的空怎么合?

[巳三 结显体用]经文18:[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说:你原来不知道,在如来藏性当中,说性色真空,这个性色真空是指如来藏性所现的色,其实是当体就是空。

为什么要讲一个[真空]?在佛教有两个名词,一个叫假空,一个叫真空。

所谓假空就是透过分析,这是站在相上的角度说的;

站在一直分析,由大的色慢慢的切割、观照、剖析,使这个色尘一直达到颗粒微尘,颗粒微尘再继续分析就是极微尘,极微尘再继续分析就叫做邻虚尘,

到这个接近虚空的边缘,依二乘和权教菩萨说接近虚空。由分析而来的,这个叫做假空。为什么由分析而来这个叫做假空?这等下再说。

不是由分析来的,了悟空无自性,直下空,全部绝对空,叫做体空,这个完全是超越意识形态的顿悟、契入,这个叫做体空。

为什么析色不能入空?集空、合空也不可能变出色法,这个要稍微解释一下。所以,析空观是站在相上的角度说,体空是站在性上的角度说。

现在要关键时刻来了,现在是见性跟不见性非常重要的关键,转得过来,他就是见性;转不过来,他就是只会继续用意识心在修行,这个是完全关键的时刻。

我手里拿的是一个毛巾,我们现在讲析空观,佛陀教导这些二乘人、权教菩萨,分析,这一般人容易了解;

原来物质的世间,所有的相就是一合相,就慢慢分析。分析到最后,这个毛巾是丝或棉做的,

棉再用机器切割一粒一粒,就用这个来作为色尘最微小的讨论,在这里有重要的观念,这个颗粒微尘,有还是没有?昨天我们因为时间的关系就讲到这个地方。

这个颗粒微尘有还是没有?有,就不能讲空。好!我们这个颗粒微尘再把它七分,就是七分之一微尘,七分之一邻虚尘。

这七分之一邻虚尘有没有?七分之一还是有,不能讲空,再把它七分,四十九分之一微尘,有没有?还是有。

再来我们把它变成五百分之一、五千分之一微尘,邻虚尘,还是有!

只要还有几分之几它还是存在,五万分之一颗粒微尘,用百万显微镜看还是可以看得到。

只是就目前人力来讲,要分开这个再继续分解、分析还是有点困难。

所以,就是由大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一直到颗粒微尘,一直到邻虚尘,再邻虚尘的七分之一、四十九分之一、五千、五万、五百万分之一,它还是有。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这个用这样的分析,是没有办法进入空的,空的体悟不是这样,空的体悟是必须要了解,那个微尘相仍然是无自性,也是空。

而空必须排除一切的概念,不能用分析的东西,当他顿悟契入自性本空的那一刹那,就了解它不是意识心的分析,完全超越一切意识心。

现在由毛巾我们说析空,我们现在用手画一个空间出来,没有任何的相,我们说这个是体空,没有任何的相,没有任何可以讨论。

体空跟析空它俩个是一也是异,这个毛巾站在相上的角度讲,从分析一直到极微可以说它是空;可是,诸位!你已经落入概念了!已经落入意识形态,你一点点由大慢慢切割转小,由大慢慢转小的概念,再分细微,这个就是意识心。

现在要讲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拿到这个毛巾,不存在任何的语言,它就是空。

体空,它本身相里面不留性,就是性空,性空当体就是空,不可以用任何的语言去讲,不可以用任何剖析的方式,当体就是空。

当体就是空,就是超越任何的表象就进入平等,相是性中的相,性是相中的性,是非一,同时也是非异,超越一切表相,不可以用分析的方式,

它最主要的,因为识心会计度,会衡量大小、来去、增减,这个就是生灭的意识心,就是轮回的心的开始。

因为你有大就对小,小就对极微小,这个就是有增减的观念,这个就是叫做知识性的佛法,学佛不见性叫做佛学,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要了解,整个人生跟宇宙,大跟小都是一合相,当你领悟到一合相当体即空,

这个世间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意识形态,任何的我执、法执,能所对立,完全平静,

佛就是活在一个绝对寂灭的心灵大般若智慧里,就是心灵的净土。

我们之所以活的痛苦,就是想去剖析一件事情;二乘人有能缘的根,有所缘的境,中间产生识,对不对?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界里面讲的很清楚,外道不了解缘起,讲一切法本自然就是无因论,无因论是什么?也是意识心,

外道的无因论就是执着的意识心,只是比较没有理性而已,因为它对生命的起源没有一个交代,而佛法讲缘起是破除外道的自然;

讲缘起仍然是佛陀的一时方便,缘起要建立在根、尘、识十八界,有可讨论、有可以言说的东西,而你要进入佛的领域,这个不行!

进入佛的领域,必须进入绝对,绝对的智慧,绝对的解脱,绝对的自在,绝对的平等,没有能所。

诸位!你能体会四十亿年前,地球没有动物、没有植物、没有音声的世界,那一念寂静是什么状况吗?

这个时候还不是佛性,因为没有人来体悟法性本空,人之所以可贵,是因为我们有佛性;

学佛之所以可贵,是因为活在现实的社会、现实的现代,同是可以超越一切痛苦,如果有因缘更可以救度一切众生。

所以,这里讲性色真空,是对假空的表达,不是分析的空叫做真空,当体即空就是绝对平等,分析到这样子你就有概念,要见性就要舍掉妄识。

汝元不知,如来藏性当中,如来藏性色真空,如来藏性所现的色,其实是本体的真空,不是分析的空,分析的空是假空,现在讲的是本体空,是真空。

性空真色,如来藏性所具的空,乃能成真色,而这个色当体就是空,就是本性,站在这一句的角度,就是如来藏性当中所显出来的色是本体的色,不是分析的色法;

分析的色法会有障碍,体所显现的色毫无障碍,所以,佛陀就是活在一个没有障碍,纵然因缘法你怎么显现,活就是生活在性色真空,性空真色的境界里面,所有的色法完全不能障碍佛陀。为什么?因为这个色已经回归到他的如来藏性。

也就是说所有的色法是如来藏性的一部分,所以,佛陀看出去的世界,他会珍惜这一些矿物、植物,跟爱惜这些生命的动物。为什么?内、外、空性平等,在佛的角度是这么样如何的来呵护这些有情、如何来珍惜这些植物。

佛陀是最了不起的环保——心灵的环保。环保会坏就是因为人性坏、人心坏,改善人心就一定会改善环保。

佛陀是最伟大的环保专家,绝不允许贪的毒存在这个心中;绝不空话嗔恨存在他的心中;绝不允许愚痴的心存在佛陀的心中,

佛陀的心灵是最极清净的环保,铲除一切不净的心灵环保,所以,环境的环保要先做到心灵的环保,心灵的环保好了,大家都没有私心,这个世界就进入无诤的清净的环境当中。

所以,佛陀把这个色纳归本性所显现出来的没有障碍的色,不是缘起的这些假相的色,把缘起的假相的色,了悟当体即空,就是本性的东西,这个就是大小乘的分水岭。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师父用了二十分钟一直在重复的讲这个,是希望你能够突破你的内心里面的意识心,同时了解佛陀的伟大,是没有阶位、没有次第,不可落入意识心的剖析。

[清净本然者:指如来藏,自性清净,不假功用,并非澄之使清,涤之使净,乃本来清净,无有浊垢,藏中色空,唯性唯真],

就是本性,完全是真色,我们常讲那个色一般都透过分析叫做假色,现在本性的色不能分析,体就是空,空跟色是平等,色跟性也是平等,

站在佛的角度,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无一法不是本性显露出来的一合相,没有一法不是。[即同体清净也]。在佛的角度来讲,他心中所影现出来的相、色法,完全是清净,毫无障碍的。

[周遍法界者:上句约藏性,本具不变之体,此句约藏性,本具随缘之用]。周遍法界,[未经起用,但周遍于理法界,若从体起用,自可周遍于事法界矣]。所以,佛也能大用现前,佛也可以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起用在下一段]。

经文19:[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此明大用无限。用从体起,事造不离理具也。仍本如来藏,不变之体,现起随缘之用,随九法界众生之缘,此众生,即九界众生;

心以根性言,九界众生根性,有胜劣之不同;量以知识言,九界众生知量,有大小之不等,此皆从平等性中,已起差别之相。

若众生,但以劣心小量致之,则所以应之以粗少之色者,固无不副其心,而无不满其量也];

小心量的人见到的是小色,意思就是你今生今世度量小的,下辈子再转世,你所能运用的色法就非常的小,你固执在自己的角度,那么当然也可以满你的量,因为你的心胸就是这样一点点,就象小水池,能够充满的水只有一点点。[若众生]学佛,那就不一样了。

[能以胜心大量致之],那个心看你要不要用得出来,所以,师父一直教导你,尽管度量放大,受到委屈没有关系,上苍会二倍的福报奉还给你的。

度量放大,你下辈子转世投胎,乃至于往生净土莲花品位也会高。

度量放大好处多多,为什么?就算你没有往生净土,下辈子你所显现的根身、器界也很庄严,因为你是个胸量大的人;胸量大的人就是有大福报的人。

想要拥有福报,就必须从方寸开始,要懂得用心法。

怎么样是一个有福报的人?懂得分享是一个有福报的人,也就是好的东西不会自己偷偷在房间吃,他看到好朋友、亲戚朋友有缘的,分,度量大!

众生的无知,放下不与计较,培福;对众生取闹能宽恕,福报又来了。

[巳四 双拂二计]经文20:[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师父刚才讲了二十分钟就是为了讲这个:为什么皆是识心?你建立了缘起就有能所,这个识心你就跑不掉。因为不是体空啊,体空没有能所就没有识心,(就是识)。

有能所就会建立识心你懂吗?有根尘能所就会建立识心,刚刚师父为什么用二十分钟分析为什么不可以用分析去了解一切色法到极微,析色不入空,合空也绝对不是色,为什么要教你见到一切色就是体?

没有能所,色法既然空就没有所谓的能所,识心就灭;

识心灭,生死就了,所有的执着、分别、颠倒、我执、法执统统停止,歇即是菩提,菩提就显现,就大开圆解,明心见性,内心拥有三昧证量,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完全明白佛陀在讲什么。

六祖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当体即空,没有能所,尘埃就是识是染污的识心,没有能所哪有尘埃?

所以,禅宗的最高境界:六尘不恶,还同正觉,为什么?在佛的角度、大悟的圣人的角度,六尘不恶,还同正觉,

吃饭是正觉,行住坐卧是正觉。为什么?唯心无境啊,只有本性在作用,完全没有根、尘、识一十八界,生灭法统统没有;有也是无妨。

六根就根性,六尘就是法性,六识就是识性,在有情来讲叫做佛性,佛性、法性本来没有二性。

刚刚我所指出来的一个例子,譬如我们看公园的树,体悟到体空有什么好处?能缘的空,所缘的树也是空,中间没有意识心,修学佛法就是在这个地方,这个就是大小乘的关键。小乘用析空,所以,他要修很长,有时候一辈子都不能理解佛;大乘单刀直入就是性空、就是体空,没有意识心,歇即是菩提。

分别计度,所以循业发现,[业]的定义是什么?令心不自在叫做业。

那菩萨呢?菩萨也得到,叫做自在业。菩萨那个业就等同没有,方便说它是一种业。

众生得什么业?得不自在业,说:我怎么会这么[业]?你答对了!

你了解《楞严经》的思想,真的啊,不自在就叫做业,业之随身,如影随形,就是这样子,循业发现,循这个业就是不得不发现你自己的世间,你随着业力来的,

简单讲:不得不发现你的业,循业[不得不],你根据业力来的,你不得不发现自己的因缘果报,怎么去投胎的、怎么转世的、投胎有钱没有钱、日子好不好过、头脑好不好,这个业,哇!千差万别,种种的色彩。

如果我们有这个心,身口意清净,往生净土,临命终没有任何障碍。

[世间无知:指有情世间,无有正智之众生,不了藏性,不变、随缘二义,因循业发现,遂起因缘、自然二惑。

交师谓:良以业之起也,似有由借],[由借]就是原因,这个业力的升起,看起来好象有原因。

[故世间浅智众生],就是看不到究竟处的众生,[执此生起之近由,而遂惑为因缘性];众生惑为因缘性就是有实性,好象真的有那么一回事,其实是绝对的体空,没有那么一回事。

[曾不达圆融不变之体,周遍法界,何所藉于因缘。业之成也,似难改移,故世间无智众生,执此难改之现量,而遂惑为自然性;曾不达无碍随缘之用,随心应量,何得泥于自然],[泥]就是拘泥于自然。[是皆为一循业之所惑耳]。

这个[业]讲的非常好,一切都是业,业不可改变,就是命,定业;定业在世间来讲就是命,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一切都是命。

[皆是识心,分别计度者:以因缘、自然二惑,皆由第六意识妄心,妄生分别,周遍计度,即遍计执性,遍计本空,故曰:但有虚妄言说,都无真实义理。

言说指因缘、自然,二种戏论。和合与因缘相关,不和合与自然相关,摄在二惑中,故不别列。初地大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44 虚空是无相怎么可以产生色相

经文,[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

[邻虚尘是析彼极微尘,七分所成。一极微尘,分作七个邻虚尘、此尘是色边际相。]

阿难,如果这个邻虚尘继续把它分析,邻虚就是接近虚空,再继续把它分析,就是阿难以前存在的观念,你就知道分析到最后会变成虚空。

那这样子话,虚空比邻虚尘小,邻虚尘一分析一分析,分析以后,虚空跑出来了,这就是权教、二乘人所执着的角度,而佛用他的角度来破他。

所以,姑且你这样讲,是尊重你以前听经闻法以后所建立的缘起的观念;

缘起的观念,你要缘起就一定要有基本的元素,基本元素就是颗粒微尘,颗粒微尘最小就是邻虚尘,那么,邻虚尘是不是再分析可以变成虚空?

佛就是这样告诉你,色分析到最后是不是可以变成空?现在问题在这个地方。

如果这个邻虚尘再继续分析下去,就没有东西可以分析,因为接近虚空,虚空就跑出来了,这个就是你们以前所学的,你们的观念。

那么反过来讲,集合虚空就会产生色相,因为你认为析色可以成空嘛,分析色,一直切割可以跑出虚空,那么,表示集虚空,当知虚空就会跑出色相出来。

[此就析色归空,而定合空成色。谓若此邻虚尘,既可析成虚空],可以把它分析,[自当以此例知,虚空定能出生色相,空生色相,本无是理]。

虚空是无相怎么可以产生色相,[佛故意为难,以破和合之计],

所以,释迦牟尼佛要阿难体会什么?体当体即空,不是析空,用析空、次第性、意识形态、观念,是不能进入佛的领域,佛要阿难好好体悟当体即空的道理。

所以,[并破此方儒宗所执,虚以生气],[虚]就是虚空。[气以成形,而世间万物,皆从阴阳之气,所成等伪]。等伪就是不究竟。

   45 析色不能入空,集空也不可能变色

经文,[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

现在就问由四大和合出生世间,在阿难你的意思,这样问我,由种种的因缘和合,出生了世间四大种种变化之相,意思就是种种变化之相都是由地水火风多跟少元素所凑成的。

[此牒定和合因缘之执]。

佛就要破除他的观念是错的。

经文,[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平声邻虚,合成邻虚]。

这段的观念,佛就故意告诉他,意思就是虚空比邻虚更微细,那么就是错!虚空本身没有体积,在唯识学里面讲叫没有方分,就没有体积。

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你好好观察,一个邻虚尘用多少的虚空和合而有?

好!诸位看我手里的一张纸,如果色法一直分析到最后会变成虚空,那就会是这样子,就是色法里面含有虚空;色法里面含有虚空,它才会一直分析,一直分析最后才跑出空,色法里面如果没有虚空,你怎么分析也跑不出空啊。

这里就是姑且说色法有虚空,好如果把这张纸分成五十等份,分成最后就剩下手里一点点,譬如它就接近邻虚,因为邻虚看不到,用这个一点点变成邻虚,邻虚里面含有一点点空,

好!现在空在这个地方,含在这里面,有几虚空,和合而有?

你说最小的这个邻虚,再分析下去可以跑出空,那就表示说空集合起来会跑出一个颗粒微尘。

譬如我手里这一点纸是颗粒微尘,颗粒微尘再分析下去可以产生一个一个的空,为什么?

他认为可以分析出很多的空,因为颗粒微尘可以再分析嘛,

把那个空集合起来又变成一个颗粒微尘,就像一个网你知道吗?

把虚空集合起来又变成一点,这观念你知道吗?表示虚空比邻虚还微细的意思,站在这个角度来讲,这个是错误的观念!

汝且观此邻虚尘,用多少个虚空凑起来会变成一个颗粒微尘?(而有)不应邻虚,邻虚再合起来就会变成更多的色相,不可能邻虚加起来变成邻虚尘啊!

所以,佛故意这样讲的。佛明明知道不可以析色入空,集空也不可能变色,佛要阿难好好的体悟,当体即空的道理。

[此要阿难自己审观,谓汝言世间诸法,和合发明;而邻虚尘,即色法之一,亦应由和合而有。

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多虚空和合],因为一个邻虚尘就比较大了,再分析下去跑出虚空,那集虚空就会跑出邻虚,这很简单的道理,[而有此邻虚尘也]。

佛陀要告诉这一段,重要就是析色不能入空。

[色、空相异,色是有相,空是无相,佛明知空无数量,本不可合,故意举此,以破和合之计]。

破和合要有基本元素,基本元素就是邻虚尘,而邻虚尘分析到最后可以变成虚空,那集多少虚空可以变成一个邻虚尘?

[而邻虚尘,色法之最小者,此尘之外,更无色法可和合,除非合空而成],用多少虚空和合而变成一个邻虚尘,[故问用几虚空,和合而有。

设若汝说和合,乃是合色成色,非言合空成色者,岂是邻虚,合成邻虚耶]?

如果你讲和合,要怎么讲才有道理?合色成色有道理;

可是合空成色,合无象的空,怎么可以成色法,对不对?

你说一个邻虚分析到最后变成虚空,那虚空变成跑出色相出来了。

[倘说邻虚合成邻虚,则当有三过:一者合自成自过]。那不可能,愈合愈大才对。

[盖唯有合他成自,未有合自成自者];合微小的不可能变微小,会变大。

应当要合他成自,合别人成自,就变成一个更大体,没有说合自成自体,因为你体积一点点,两个体积合起来一定比较大,怎么会变成自己。你和我就变成我一个人,这个岂有此理?这是过失。

[二者合一成一过,盖唯有合多成一,未有合一成一者];不可能!合多就变成一个个体,一合相嘛;更大,没有说合一,又变成那个小小的一,合小小的一变成小小的一,这不可能!

[三者合细成细过,盖唯有合细成粗,未有合细成细者]。细慢慢的聚起来就一定粗,就看得到色相。

[如是邻虚,既非合色所成,当是合空而有],合色就变成更大的色,怎么合邻虚变成邻虚,这是错误的。当然是合空才变成一个邻虚;因为邻虚在这个角度来讲,暂时姑且说邻虚比虚空大,虚空更小。

[故问其用几虚空],多少个虚空凑合起来,才有一点颗粒微尘的邻虚?[和合而有]?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46 色法可以分析,方便说;虚空怎么可以集合呢?

经文,[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

这个比较难懂。又,这个邻虚尘,因为接近虚空,析入空者,邻虚尘可以析入空,就表示邻虚含有虚空的质素;质素就是成分。

邻虚尘如果没有虚空,你再怎么分析你也跑不出空啊!

所以,在阿难的权教角度来讲的话,析色到最后入空,这个就处处矛盾了。

用几色相,合成虚空?几色相,用多少的邻虚尘合成虚空?

看这里,这个比较难懂,不容易了解,因为一个邻虚尘比较粗,分成几个比较细的虚空,合起来,集多少虚空变成一个颗粒微尘?这个比较容易了解;

现在这个就很难,这个就搞不清楚他到底在讲什么?

好,看师父给你剖析,会的话一念之间,不会的话很麻烦,晚上睡不着觉,到底是在讲什么?这个就会很麻烦。

譬如我手里这张卫生纸可以分成五十个邻虚尘,卫生纸都快撕光了你还是听不懂。

好,这个叫邻虚尘,这个邻虚尘有没有含有空?有啊,只是阿难的角度来讲这邻虚尘当然含有空,才可以析入空;

这个邻虚尘没有空的成分,你切一切还是没有空啊!

就像蛋糕一样,蛋糕有甜,切一切哪一个小块都有甜度,对不对?

一块蛋糕切成五十份,每一份蛋糕都有甜分,这样才集合一个大的蛋糕。

这个邻虚尘就当成一个蛋糕,切一切以后,当然有虚空啊!

佛就这样讲:用几色相,因为每一点都含有少许的虚空,那要集多少少许的虚空要集成一个大的虚空?

诸位!佛陀告诉你:集虚空可以成空,集虚空可以成色吗?不可能。

好!现在反过来问你,用多少的色(带有虚空的成分),色相、邻虚尘,它带有虚空的成分,带有虚空的成分,

切割以后,有了虚空的质素,切割以后变成每一点都含有虚空,

再把它用几色相,多少色相,每一点都含有少许的虚空,用多少色相合起来,是一个比较大的虚空?

少许的蛋糕碎屑合起来就是一个大蛋糕就是这个意思。

佛故意这样问,它本身就是不对的。

再解释一遍,又邻虚尘,析入空者,如果把这个邻虚尘当作一个具体来讲,可以析入空,

按照阿难你以前的观念,用邻虚,用你阿难权教的观念来讲,可以把它析入跑出虚空来讲,

那么,请问你用多少的邻虚,把它粉碎更小的邻虚,每一个邻虚带着一个虚空的成分,再把它凑合起来,可以变成一个大虚空?

佛当然知道说,集邻虚是不可能变成虚空;集虚空不可能变成色,剖析色也绝对没有办法进入虚空,知道吧!

所以,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阿难所执着有一个最小的元素,这个元素跟虚空是等量的,

所以阿难认为析色可以入空,而佛陀说:色本身就是空,不可以让你剖析。

《心经》里面讲:观自在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是方便说,

底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诸位体会得出来吗?佛陀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不二,一切色法当体即空,等同法界虚空,平等心性,没有任何的色相,叫做色即是空。

所有的色跟虚空没有两样,所有的色,当体就是性空,用虚空是方便说。

色即是空,所有的色相当体即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讨论,因为虚空不可能拿刀子来切割,色法也必须用这种心态来看待。色法可以分析,方便说;虚空怎么可以集合呢?

[此如来以析入,而难合成。良以析色归空,是小乘之自教,诸法和合,是阿难之自语,今则顺彼自教,难以自语,

故又曰:邻虚尘既可析入虚空者,当知色相出生虚空],为什么?色相可以分析到最后变成虚空啊,意思就是色相分析到最后可以变出虚空来。

那么,现在我请问你:用多少的种种微尘的色相,[究竟用几多色相即邻虚尘合成虚空]?邻虚含有虚空的成分,可以合成一个大的虚空?

[佛明知色非合空所成,空非析色而有],为什么?色空不二啊,

《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色绝对不是合空所成;空也绝对不是析色而有,

所以,佛[故作斯难。阿难不能施辩何也?以顺析入],跟着阿难以前的观念,[则非和合],空绝对不是和合。

所以,[与自语诸法和合相违;以依和合,则非析入],如果是讲因缘,则非析入,[与自宗析色归空相背,两处负堕],两处都不对,以依和合,则非析入,与自宗析色归空是互相违背的,两处都不对,所以就没办法讲了,[故默无辩]。

   47 佛陀说:色本身就是空,不可以让你剖析

佛陀说:色本身就是空,不可以让你剖析。

《心经》里面讲:观自在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个是方便说,

底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诸位体会得出来吗?佛陀这句话什么意思?

就是不二,

一切色法当体即空,等同法界虚空,平等心性,没有任何的色相,叫做色即是空。

所有的色跟虚空没有两样,所有的色,当体就是性空,用虚空是方便说。

色即是空,所有的色相当体即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讨论,

因为虚空不可能拿刀子来切割,色法也必须用这种心态来看待。

   48 [色非合空所成,空非析色而有],为什么?色空不二啊

(如果)色相可以分析到最后变成虚空啊,意思就是色相分析到最后可以变出虚空来。

那么,现在我请问你:用多少的种种微尘的色相,[究竟用几多色相即邻虚尘合成虚空]?

邻虚含有虚空的成分,可以合成一个大的虚空?

[佛明知色非合空所成,空非析色而有],为什么?

色空不二啊,《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所以,色绝对不是合空所成;空也绝对不是析色而有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7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49 析色归空不对,就是色当体即空就对!

[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

这就把正确答案告诉你,如果讲极微的邻虚尘,讲色来合,合色就绝对不是空,

就算你集邻虚,接近邻虚尘,邻虚尘合成邻虚,合色就绝对不会是空,合色一定是变成色!

若空合的时候,合空非色,你把无量无边的虚空合起来,大空、小空全部合起来,诸位!能够看到色法吗?

若空合的时候,合空只见空,所以,合空非色,你合空怎么可能见到色法?

色犹可析,你讲色法,按照我们一般的经验谈,它还是可以分析的,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色法是可以分析的,慢慢使它变小,空云和合?

请问你:大空、小空不是绝对的空吗?怎么合呢?

合一个小空变成大空,还是要一个大空切合很多的小空?

空没有大小啊,内外都是平等,

所以,色犹可析,无形无相的空怎么合?

[此结申正义。若色法和合之时,合色只能成色,决非可以成空,而空无形相,本不可合。

纵许虚空和合之时,合空亦只是成空,决非可以成色,此为一定之理。

由是而观,色空俱非和合而有也,明矣。

色犹可析,空云何合者:然又当知,色法犹可分析,观犹可二字,

析色但自析色,实非析色可以成空,空终无和合之义,何以故?

无形段故,无数量故,云何可说和合耶]?虚空没有东西你怎么合呢?

[佛意以空不可合,则邻虚非和合而有],那么我们就知道,邻虚尘、邻虚当体即空,绝对不是和合而有,为什么?从空不可能跑出邻虚,所以,邻虚绝对不是和合而有。

诸位!缘起法的色法的基本盘就没有,这里是重大的观念。

[邻虚既非和合而有],邻虚非和合而有,[则世间种种诸法,执为因缘和合者,岂实义耶]?

这个用有跟无来问,更进一步。譬如我手中的一小块卫生纸是邻虚尘,一小小块的卫生纸,你才能体会邻虚的意思。

这个是关键,请问:邻虚有还是无,是有还是空?

如果说有,在唯识学里面叫方分,请问邻虚尘有方分否?请问邻虚有没有体积,有长、宽、高吗?

有,那就不叫邻虚,有就是还可以分啊,如果你讲有,还是可以分啊!怎么叫做邻虚呢?

继续分继续分,继续分的那个微小,有还是没有?

有,还是不能讲空,只要可以分析的东西,不能说到时候是空,只要能分析的东西,不能讲空。有,就是可以分析,不能讲空。

再分析,一个颗粒微尘分成七等分,就是七分之一邻虚尘,可以分吗?

七分之一邻虚尘再可以分七分,四十九分之一邻虚尘,有还是没有?有啊!就是分成五百分之一邻虚、五万分之一邻虚,有还是没有?有啊!那为什么你一直分析,只是稍微小一点而已啊,如何分可以变成空?

这个就是说,集微小的东西,仍然当体即空,它只是本性所显现出来的暂时的和合之相,

所以,析色是不能归空的,因为析色如果是有,就不能归空。那么,析色归空不对,就是色当体即空就对!

当体即空要体悟什么?体悟无自性。

所以,色是缘起无自性,意思就是颗粒微尘的空性跟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空性是一致的,完全是本体所显露出来的大小相、一合相、暂时相而已,

在心性里面所显现的相,有大小、增减、来去、生灭、春夏秋冬、败坏、生老病死;

在如来藏性里面这些相统统不可得,缘起如幻的道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当体即空应当理解。

如果你析色可以归空,就变成有能、有所,能、所就会不断,分析的东西就是意识心,意识心的东西就是有能所。

所以,用这样能所的心,永远没有办法契入佛的究竟义,一定会卡在某一种观念里面,卡在某一种观念里面就不是绝对性,就没有办法超越这个生死的边缘,

因此,不能用意识心学佛,应该用超越一切表相当体即空,

当体即空就是绝对,绝对就是佛性,没有东西可以讨论、分析,因为本性就是空,要如是来体悟,转化那个意识形态,变成本性的本来的空,好好的体悟。

底下,邻虚非和合而有,则世间种种诸法,执为因缘和合者,岂实义耶?

你讲因缘和合,一定有它最小的元素,连这个基本的最小的元素都不是,都是体空,所以没有真正的合。

[此中但以空不可合,则诸法和合而有之执,破尽无余矣]。

好!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对初学佛法的人有一点困难,不过没有关系,佛教讲熏习,佛的心不是那么容易体悟的。

   50 当体即空要体悟什么?体悟无自性

析色是不能归空的,因为析色如果是有,就不能归空。

那么,析色归空不对,就是色当体即空就对!

当体即空要体悟什么?体悟无自性。

所以,色是缘起无自性,

意思就是颗粒微尘的空性跟无量三千大千世界的空性是一致的,

完全是本体所显露出来的大小相、一合相、暂时相而已,

在心性里面所显现的相,有大小、增减、来去、生灭、春夏秋冬、败坏、生老病死;

在如来藏性里面这些相统统不可得,缘起如幻的道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当体即空应当理解。

如果你析色可以归空,就变成有能、有所,能、所就会不断,分析的东西就是意识心,意识心的东西就是有能所。

所以,用这样能所的心,永远没有办法契入佛的究竟义,一定会卡在某一种观念里面,

卡在某一种观念里面就不是绝对性,就没有办法超越这个生死的边缘,

因此,不能用意识心学佛,应该用超越一切表相当体即空,

当体即空就是绝对,绝对就是佛性,没有东西可以讨论、分析,

因为本性就是空,要如是来体悟,转化那个意识形态,变成本性的本来的空,好好的体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51 这个性色真空是指如来藏性所现的色,其实是当体就是空

经文,[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说:你原来不知道,在如来藏性当中,说性色真空,这个性色真空是指如来藏性所现的色,其实是当体就是空。

为什么要讲一个[真空]?

在佛教有两个名词,一个叫假空,一个叫真空。

所谓假空就是透过分析,这是站在相上的角度说的;

站在一直分析,由大的色慢慢的切割、观照、剖析,使这个色尘一直达到颗粒微尘,

颗粒微尘再继续分析就是极微尘,极微尘再继续分析就叫做邻虚尘,到这个接近虚空的边缘,依二乘和权教菩萨说接近虚空。

由分析而来的,这个叫做假空。为什么由分析而来这个叫做假空?这等下再说。

不是由分析来的,了悟空无自性,直下空,全部绝对空,叫做体空,这个完全是超越意识形态的顿悟、契入,这个叫做体空。

为什么析色不能入空?集空、合空也不可能变出色法,这个要稍微解释一下。

所以,析空观是站在相上的角度说,体空是站在性上的角度说。

现在要关键时刻来了,现在是见性跟不见性非常重要的关键,

转得过来,他就是见性;转不过来,他就是只会继续用意识心在修行,这个是完全关键的时刻。

我手里拿的是一个毛巾,我们现在讲析空观,佛陀教导这些二乘人、权教菩萨,分析,这一般人容易了解;

原来物质的世间,所有的相就是一合相,就慢慢分析。

分析到最后,这个毛巾是丝或棉做的,棉再用机器切割一粒一粒,就用这个来作为色尘最微小的讨论,

在这里有重要的观念,这个颗粒微尘,有还是没有?昨天我们因为时间的关系就讲到这个地方。

这个颗粒微尘有还是没有?有,就不能讲空。

好!我们这个颗粒微尘再把它七分,就是七分之一微尘,七分之一邻虚尘。

这七分之一邻虚尘有没有?七分之一还是有,不能讲空,

再把它七分,四十九分之一微尘,有没有?还是有。

再来我们把它变成五百分之一、五千分之一微尘,邻虚尘,还是有!

只要还有几分之几它还是存在,五万分之一颗粒微尘,用百万显微镜看还是可以看得到。

只是就目前人力来讲,要分开这个再继续分解、分析还是有点困难。

所以,就是由大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一直到颗粒微尘,一直到邻虚尘,再邻虚尘的七分之一、四十九分之一、五千、五万、五百万分之一,它还是有。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这个用这样的分析,是没有办法进入空的,

空的体悟不是这样,空的体悟是必须要了解,那个微尘相仍然是无自性,也是空。

而空必须排除一切的概念,不能用分析的东西,

当他顿悟契入自性本空的那一刹那,就了解它不是意识心的分析,完全超越一切意识心。

现在由毛巾我们说析空,我们现在用手画一个空间出来,没有任何的相,

我们说这个是体空,没有任何的相,没有任何可以讨论。

体空跟析空它俩个是一也是异,

这个毛巾站在相上的角度讲,从分析一直到极微可以说它是空;

可是,诸位!你已经落入概念了!已经落入意识形态,

你一点点由大慢慢切割转小,由大慢慢转小的概念,再分细微,这个就是意识心。

现在要讲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拿到这个毛巾,不存在任何的语言,它就是空。

体空,它本身相里面不留性,就是性空,

性空当体就是空,不可以用任何的语言去讲,不可以用任何剖析的方式,当体就是空。

当体就是空,就是超越任何的表象就进入平等,

相是性中的相,性是相中的性,是非一,同时也是非异,超越一切表相,不可以用分析的方式,

它最主要的,因为识心会计度,会衡量大小、来去、增减,这个就是生灭的意识心,就是轮回的心的开始。

因为你有大就对小,小就对极微小,这个就是有增减的观念,这个就是叫做知识性的佛法,学佛不见性叫做佛学,就是这个道理。

体悟了体空有什么好处?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你看这个公园,我们左边有一个小公园有树木,

当你看到一棵树的时候,化学家来讲,这一棵树可以提炼出化学元素,我们尊重、赞叹,站在化学的角度;

站在物理学家的角度,它有种种的物理性;

站在植物的专家来讲,它跟昆虫有种种的关系;

站在植物的病虫害里面它会研拟出一套如何防治病虫害;

站在整个森林里面,这棵树是森林里面的一棵。

佛陀对于这些化学家、物理学家、植物家、森林学家等都尊重;

可是,问题来了,它能不能解释内在的烦恼?

把这一些当体即空的东西,本身是缘起如幻的假相,一直来研究它,会给人类某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而佛法要做什么?

佛法是要解决生命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轮回、痛苦、烦恼。

我们之所以烦恼就是因为有相,而我们把相当体是实体性的东西,这个就是所有的问题存在。

譬如说这一棵树,这棵树在小乘、权教菩萨来讲,你有能缘的心,有所缘的树,中间就产生大树、小树,这是花、这是草、这是泥土,

这种种的识心就一直出来,由这棵树为主体,为所缘,能缘的意识心它就会一直不断,

你无论怎么剖析它,动念,都是一直生灭,这个就是不能体会,

这棵树当体即空的道理,没有任何的语言,没有任何剖析。

再来,这棵树跟人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我们人身体的元素,四大的元素地水火风,从这棵树木也许可以找得到,也是地水火风,

好!这棵树跟人绝对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就是空,不存在。

我们父母亲没有生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存在,特质就是法性空,在人来讲就是佛性本空。

再来,这棵树跟人完全相同点是什么?就是无自性,就是绝对空,

好!事情就好办了,我们我相绝对空、树绝对空,没有任何的讨论,超越一切表象,没有能所,意识心灭,彻底放下,彻底没有意识心;

没有意识心,识生灭当体即空,不生灭,寂灭就现前,佛性就现前。

我们要了解,整个人生跟宇宙,大跟小都是一合相,

当你领悟到一合相当体即空,这个世间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意识形态,任何的我执、法执,能所对立,完全平静,

佛就是活在一个绝对寂灭的心灵大般若智慧里,就是心灵的净土。

我们之所以活的痛苦,就是想去剖析一件事情;

二乘人有能缘的根,有所缘的境,中间产生识,对不对?

十八界里面讲的很清楚,外道不了解缘起,讲一切法本自然就是无因论,

无因论是什么?也是意识心,外道的无因论就是执着的意识心,只是比较没有理性而已,因为它对生命的起源没有一个交代,而佛法讲缘起是破除外道的自然;

讲缘起仍然是佛陀的一时方便,缘起要建立在根、尘、识十八界,有可讨论、有可以言说的东西,而你要进入佛的领域,这个不行!

进入佛的领域,必须进入绝对,绝对的智慧,绝对的解脱,绝对的自在,绝对的平等,没有能所。

诸位!你能体会四十亿年前,地球没有动物、没有植物、没有音声的世界,那一念寂静是什么状况吗?

这个时候还不是佛性,因为没有人来体悟法性本空,

人之所以可贵,是因为我们有佛性;

学佛之所以可贵,是因为活在现实的社会、现实的现代,同是可以超越一切痛苦,如果有因缘更可以救度一切众生。

所以,这里讲性色真空,是对假空的表达,不是分析的空叫做真空,当体即空就是绝对平等,分析到这样子你就有概念,要见性就要舍掉妄识。

汝元不知,如来藏性当中,如来藏性色真空,如来藏性所现的色,其实是本体的真空,不是分析的空,分析的空是假空,现在讲的是本体空,是真空。

性空真色,如来藏性所具的空,乃能成真色,而这个色当体就是空,就是本性,

站在这一句的角度,就是如来藏性当中所显出来的色是本体的色,不是分析的色法;

分析的色法会有障碍,体所显现的色毫无障碍,

所以,佛陀就是活在一个没有障碍,纵然因缘法你怎么显现,活就是生活在性色真空,性空真色的境界里面,所有的色法完全不能障碍佛陀。为什么?

因为这个色已经回归到他的如来藏性。

也就是说所有的色法是如来藏性的一部分,

所以,佛陀看出去的世界,他会珍惜这一些矿物、植物,跟爱惜这些生命的动物。为什么?

内、外、空性平等,在佛的角度是这么样如何的来呵护这些有情、如何来珍惜这些植物。

佛陀是最了不起的环保——心灵的环保。环保会坏就是因为人性坏、人心坏,改善人心就一定会改善环保。

佛陀是最伟大的环保专家,绝不允许贪的毒存在这个心中;绝不空话嗔恨存在他的心中;绝不允许愚痴的心存在佛陀的心中,

佛陀的心灵是最极清净的环保,铲除一切不净的心灵环保,

所以,环境的环保要先做到心灵的环保,心灵的环保好了,大家都没有私心,这个世界就进入无诤的清净的环境当中。

所以,佛陀把这个色纳归本性所显现出来的没有障碍的色,不是缘起的这些假相的色,把缘起的假相的色,了悟当体即空,就是本性的东西,这个就是大小乘的分水岭。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师父用了二十分钟一直在重复的讲这个,是希望你能够突破你的内心里面的意识心,同时了解佛陀的伟大,是没有阶位、没有次第,不可落入意识心的剖析。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明全体圆融。地大之色,体即法界],现在谈到地大的色,包括无尽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法界。

儒家讲:放诸四海而皆准;佛家更伟大:放之宇宙而皆准,佛所证悟的证量,整个宇宙都适用。

所以,佛是人生、宇宙的大觉者,绝对不作第二人想,在这个人生宇宙当中,绝对没有一个人的证悟超越佛陀,是究竟觉悟的大圣人。

体就是法界,[色空圆融无碍,本非和合]。为什么?

绝对的空,没有东西可以和合,有东西可以合,就有基本的元素,那个基本的元素就是颗粒微尘、就是极微、就是邻虚尘,

那个邻虚尘在小乘来讲他是承认构成色法的一个开始,有那样子就有缘起法,

佛陀说:连那个颗粒微尘、邻虚尘都不存在,空到底,因为它是本性的东西。

[汝阿难固执因缘和合者],固执因缘和合它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承认微尘有其自性,这个就是最重要的,有小微尘才有办法因缘,佛陀连这个也破,自然也就非因缘。

[因无始觉妙智,元不知如来藏,本觉妙理之中,无法不具,无法不融者也。

如来藏即真心之别名,乃依理立名。如来二字,即真心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之理,圆融无碍,含藏一切诸法,无一法不在里许,故曰如来藏中。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者:乃指如来藏中,性真色空,互相融即],融即就是不二。

     52 在佛教有两个名词,一个叫假空,一个叫真空

在佛教有两个名词,一个叫假空,一个叫真空。

所谓假空就是透过分析,这是站在相上的角度说的;

站在一直分析,由大的色慢慢的切割、观照、剖析,使这个色尘一直达到颗粒微尘,

颗粒微尘再继续分析就是极微尘,极微尘再继续分析就叫做邻虚尘,

到这个接近虚空的边缘,依二乘和权教菩萨说接近虚空。

由分析而来的,这个叫做假空。为什么由分析而来这个叫做假空?这等下再说。

不是由分析来的,了悟空无自性,直下空,全部绝对空,叫做体空,

这个完全是超越意识形态的顿悟、契入,这个叫做体空。

为什么析色不能入空?

集空、合空也不可能变出色法,这个要稍微解释一下。

所以,析空观是站在相上的角度说,体空是站在性上的角度说。

   53 转得过来,他就是见性;转不过来,他就是只会继续用意识心在修行

析空观是站在相上的角度说,体空是站在性上的角度说。

现在要关键时刻来了,现在是见性跟不见性非常重要的关键,

转得过来,他就是见性;转不过来,他就是只会继续用意识心在修行,这个是完全关键的时刻。

我手里拿的是一个毛巾,我们现在讲析空观,佛陀教导这些二乘人、权教菩萨,分析,这一般人容易了解;

原来物质的世间,所有的相就是一合相,就慢慢分析。

分析到最后,这个毛巾是丝或棉做的,棉再用机器切割一粒一粒,就用这个来作为色尘最微小的讨论,

在这里有重要的观念,这个颗粒微尘,有还是没有?昨天我们因为时间的关系就讲到这个地方。

这个颗粒微尘有还是没有?有,就不能讲空。

好!我们这个颗粒微尘再把它七分,就是七分之一微尘,七分之一邻虚尘。

这七分之一邻虚尘有没有?七分之一还是有,不能讲空,

再把它七分,四十九分之一微尘,有没有?还是有。

再来我们把它变成五百分之一、五千分之一微尘,邻虚尘,还是有!

只要还有几分之几它还是存在,五万分之一颗粒微尘,用百万显微镜看还是可以看得到。

只是就目前人力来讲,要分开这个再继续分解、分析还是有点困难。

所以,就是由大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一直到颗粒微尘,一直到邻虚尘,

再邻虚尘的七分之一、四十九分之一、五千、五万、五百万分之一,它还是有。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这个用这样的分析,是没有办法进入空的,

空的体悟不是这样,空的体悟是必须要了解,那个微尘相仍然是无自性,也是空。

而空必须排除一切的概念,不能用分析的东西,

当他顿悟契入自性本空的那一刹那,就了解它不是意识心的分析,完全超越一切意识心。

现在由毛巾我们说析空,我们现在用手画一个空间出来,没有任何的相,

我们说这个是体空,没有任何的相,没有任何可以讨论。

体空跟析空它俩个是一也是异,

这个毛巾站在相上的角度讲,从分析一直到极微可以说它是空;

可是,诸位!你已经落入概念了!已经落入意识形态,

你一点点由大慢慢切割转小,由大慢慢转小的概念,再分细微,这个就是意识心。

现在要讲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拿到这个毛巾,不存在任何的语言,它就是空。

体空,它本身相里面不留性,就是性空,

性空当体就是空,不可以用任何的语言去讲,不可以用任何剖析的方式,当体就是空。

当体就是空,就是超越任何的表象就进入平等,

相是性中的相,性是相中的性,是非一,

同时也是非异,超越一切表相,不可以用分析的方式,

它最主要的,因为识心会计度,会衡量大小、来去、增减,这个就是生灭的意识心,就是轮回的心的开始。

因为你有大就对小,小就对极微小,这个就是有增减的观念,

这个就是叫做知识性的佛法,学佛不见性叫做佛学,就是这个道理。

   54 佛的境界:拿到这个毛巾,不存在任何的语言,它就是空

佛的境界:拿到这个毛巾,不存在任何的语言,它就是空。

体空,它本身相里面不留性,就是性空,

性空当体就是空,不可以用任何的语言去讲,不可以用任何剖析的方式,当体就是空。

当体就是空,就是超越任何的表象就进入平等,

相是性中的相,性是相中的性,是非一,

同时也是非异,超越一切表相,不可以用分析的方式,

它最主要的,因为识心会计度,会衡量大小、来去、增减,

这个就是生灭的意识心,就是轮回的心的开始。

因为你有大就对小,

小就对极微小,这个就是有增减的观念,

这个就是叫做知识性的佛法,学佛不见性叫做佛学,就是这个道理。

    55 体悟了体空有什么好处?世界就完全不一样

体悟了体空有什么好处?世界就完全不一样,

你看这个公园,我们左边有一个小公园有树木,

当你看到一棵树的时候,化学家来讲,这一棵树可以提炼出化学元素,我们尊重、赞叹,站在化学的角度;

站在物理学家的角度,它有种种的物理性;

站在植物的专家来讲,它跟昆虫有种种的关系;

站在植物的病虫害里面它会研拟出一套如何防治病虫害;

站在整个森林里面,这棵树是森林里面的一棵。

佛陀对于这些化学家、物理学家、植物家、森林学家等都尊重;

可是,问题来了,它能不能解释内在的烦恼?

把这一些当体即空的东西,本身是缘起如幻的假相,一直来研究它,会给人类某一些知识性的东西,

而佛法要做什么?佛法是要解决生命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轮回、痛苦、烦恼。

我们之所以烦恼就是因为有相,而我们把相当体(作)是实体性的东西,这个就是所有的问题存在。

譬如说这一棵树,这棵树在小乘、权教菩萨来讲,你有能缘的心,有所缘的树,中间就产生大树、小树,这是花、这是草、这是泥土,这种种的识心就一直出来,

由这棵树为主体,为所缘,能缘的意识心它就会一直不断,

你无论怎么剖析它,动念,都是一直生灭,

这个就是不能体会,这棵树当体即空的道理,没有任何的语言,没有任何剖析。

再来,这棵树跟人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我们人身体的元素,四大的元素地水火风,从这棵树木也许可以找得到,也是地水火风,

好!这棵树跟人绝对相同的地方是什么?就是空,不存在。

我们父母亲没有生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存在,特质就是法性空,在人来讲就是佛性本空。

再来,这棵树跟人完全相同点是什么?就是无自性,就是绝对空,

好!事情就好办了,我们我相绝对空、树绝对空,没有任何的讨论,超越一切表象,没有能所,意识心灭,彻底放下,彻底没有意识心;

没有意识心,识生灭当体即空,不生灭,寂灭就现前,佛性就现前。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56 识生灭当体即空,不生灭,寂灭就现前,佛性就现前

超越一切表象,

没有能所,

意识心灭,

彻底放下,

彻底没有意识心;

没有意识心,

识生灭当体即空,

不生灭,

寂灭就现前,

佛性就现前。

    57 佛就是活在一个绝对寂灭的心灵大般若智慧里,就是心灵的净土

我们要了解,整个人生跟宇宙,大跟小都是一合相,

当你领悟到一合相当体即空,

这个世间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意识形态,

任何的我执、法执,能所对立,

完全平静,

佛就是活在一个绝对寂灭的心灵大般若智慧里,就是心灵的净土。

我们之所以活的痛苦,就是想去剖析一件事情;

二乘人有能缘的根,有所缘的境,中间产生识,对不对?十八界里面讲的很清楚,

外道不了解缘起,讲一切法本自然就是无因论,

无因论是什么?也是意识心,

外道的无因论就是执着的意识心,只是比较没有理性而已,因为它对生命的起源没有一个交代,

而佛法讲缘起是破除外道的自然;

讲缘起仍然是佛陀的一时方便,

缘起要建立在根、尘、识十八界,有可讨论、有可以言说的东西,

而你要进入佛的领域,这个不行!

进入佛的领域,必须进入绝对,绝对的智慧,绝对的解脱,绝对的自在,绝对的平等,没有能所。

诸位!你能体会四十亿年前,地球没有动物、没有植物、没有音声的世界,那一念寂静是什么状况吗?

这个时候还不是佛性,因为没有人来体悟法性本空,

人之所以可贵,是因为我们有佛性;

学佛之所以可贵,是因为活在现实的社会、现实的现代,同是可以超越一切痛苦,如果有因缘更可以救度一切众生。

所以,这里讲性色真空,是对假空的表达,不是分析的空叫做真空,当体即空就是绝对平等,分析到这样子你就有概念,要见性就要舍掉妄识。

   58 所有的色法完全不能障碍佛陀。为什么?因为这个色已经回归到他的如来藏性

汝元不知,如来藏性当中,如来藏性色真空,

如来藏性所现的色,其实是本体的真空,不是分析的空,

分析的空是假空,现在讲的是本体空,是真空。

性空真色,如来藏性所具的空,乃能成真色,

而这个色当体就是空,就是本性,

站在这一句的角度,就是如来藏性当中所显出来的色是本体的色,不是分析的色法;

分析的色法会有障碍,体所显现的色毫无障碍,

所以,佛陀就是活在一个没有障碍,

纵然因缘法你怎么显现,活就是生活在性色真空,

性空真色的境界里面,所有的色法完全不能障碍佛陀。为什么?

因为这个色已经回归到他的如来藏性。

也就是说所有的色法是如来藏性的一部分,

所以,佛陀看出去的世界,他会珍惜这一些矿物、植物,跟爱惜这些生命的动物。为什么?

内、外、空性平等,在佛的角度是这么样如何的来呵护这些有情、如何来珍惜这些植物。

    59 佛陀是最了不起的环保——心灵的环保

佛陀是最了不起的环保——心灵的环保。

环保会坏就是因为人性坏、人心坏,

改善人心就一定会改善环保。

佛陀是最伟大的环保专家,绝不允许贪的毒存在这个心中;

绝不允许嗔恨存在他的心中;

绝不允许愚痴的心存在佛陀的心中,

佛陀的心灵是最极清净的环保,铲除一切不净的心灵环保,

所以,环境的环保要先做到心灵的环保,

心灵的环保好了,大家都没有私心,这个世界就进入无诤的清净的环境当中。

所以,佛陀把这个色纳归本性所显现出来的没有障碍的色,不是缘起的这些假相的色,

把缘起的假相的色,了悟当体即空,就是本性的东西,这个就是大小乘的分水岭。

    60 佛是人生、宇宙的大觉者,绝对不作第二人想

[地大之色,体即法界],

现在谈到地大的色,包括无尽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法界。

儒家讲:放诸四海而皆准;

佛家更伟大:放之宇宙而皆准,

佛所证悟的证量,整个宇宙都适用。

所以,佛是人生、宇宙的大觉者,绝对不作第二人想,

在这个人生宇宙当中,绝对没有一个人的证悟超越佛陀,是究竟觉悟的大圣人。体就是法界。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61 色空圆融无碍,本非和合

[色空圆融无碍,本非和合]。为什么?

绝对的空,没有东西可以和合,

有东西可以合,就有基本的元素,那个基本的元素就是颗粒微尘、就是极微、就是邻虚尘,

那个邻虚尘在小乘来讲他是承认构成色法的一个开始,有那样子就有缘起法,

佛陀说:连那个颗粒微尘、邻虚尘都不存在,空到底,因为它是本性的东西。

[汝阿难固执因缘和合者],固执因缘和合它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承认微尘有其自性,这个就是最重要的,有小微尘才有办法因缘,佛陀连这个也破,自然也就非因缘。

[因无始觉妙智,元不知如来藏,本觉妙理之中,无法不具,无法不融者也。

如来藏即真心之别名,乃依理立名。

如来二字,即真心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之理,圆融无碍,含藏一切诸法,无一法不在里许,故曰如来藏中。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者:乃指如来藏中,性真色空,互相融即],融即就是不二。

   62 阴、入、处、界,与七大无别,但横、竖、开、合之不同耳

[此七大,科科皆曰如来藏中,是属理具之七大],

理具就是佛性,如来藏性本来具足的七大。

[当约藏中未发现者说,不同前四科,是属事造之七大],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乃为藏中已发现者说也]。

已经发现了大部分人都可以理解,现在还没有发现,就扩大到整个宇宙。

[问:四科之法,何以亦目为七大?

答:阴、入、处、界],就是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与七大无别,但横、竖、开、合之不同耳。

约竖论,则开色阴为前六大,合受、想、行、识四阴为识大;

约横论,则合六尘为五大,合六根为见大,合六识为识大]。

注意!见大跟识大最大的不同,见大:意根;识:完全心的东西,无形的心识,这个要特别注意。

所以,讲到见大就不可以离开六根的讨论。

合六识为识大,[何尝离七大而别有哉?

而如来先会四科即藏性,是将已发现七大,一一会归藏性,以明即事则理,故曰本如来藏。

此科是说未发现七大,一一含具藏中,以明全性全相,故曰如来藏中;观中字即理具事造所由分也]。

    63 不言地大,而易以色字,万法有形相就是不离一个色字

[问:本科原属地大,不言地大,而易以色字,其故何也]?这是为什么?

[答:地大为色法所摄,易以色字,举其总也]。

万法有形相就是不离一个色字,

[色而称曰性色真色者,非指世间已发现之色,乃指藏中性具之色,真体之色,与空相融相即色空],

外相显现出来的就是色法和虚空。[本属对待],

功夫够的,[融之则性具之色],就是与本性不二之色,

所有的色法就是本性,就这么简单,绝对不是用你分析的,你分析的那个是虚空、是缘起粗糙之色;

现在不是,现在是本性,讲到色法,它就是本性,不二。

[即是真体之空,岂同析色以归空也。

性具之空,即是真体之色,岂待合空以成色也]。

本性就是有色,色当体即空就是本性,性色不二。

[性则言其非相,亦即理而非事也;真则言其非俗,亦即体而非用也。

有以理事体用合释者,非也]。说:有的人用这个理事、体用合起来来解释这一段是不对的。

因为[性真二字,即是理体,为色空之本]。意思是色、空也不能离体,不能离开这个性真。

[字别义同,今影互用之,若不影互应有四句],真正的圆满是四个句子。

[当曰性色真空,真空性色;性空真色,真色性空]。

意思是本性的色其实是绝对的空,绝对的空就是本性的色;

本性的空是真正的色,真正的色法其实就是绝对的本性空。

这意思就是告诉你:色就是性,性就是色,

色所影现出来的性、所衬托出来的性,跟性所影现出来的色,是平等不二的,是没有任何高下的,

是真正了悟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所以,这个就好办事了,看看这个人长得美,性色不二,没有东西可以分别;

他本身长得丑,他就是空,跟我们的本性不二,

见到花草树木就是我们本性的色,体空就出来了。

所有的大小一合相,统统是绝对的心性,看到什么统统是本性。

诸位!看到老的,色法快败坏了,就是本性空,体空;

看到美的也不执着,为什么?他也是空啊。

看到丑的、老的也不着,为什么?本性就是空,

就是本来本性所影现出来的,跟本性平等,外面的色所影现出来的,跟本性的这个色是平等的,不二的。为什么?

所有的缘起,就是本性所影现出来的一合相,只是大小而已,

那么,你看什么统统是平等,

这个一起来看,整个星球一合相,体空。

你科学家再怎么样研究,当然也可以造福一些人类啦,但问题是不能解决生命的疑问,因为他认为有一个能缘的心,有一个所研究的星球。

研究天文是很无聊的一件事情,也是很有趣的,他就是整天看着天空,然后用一个很大的望远镜,浓缩到一个眼睛来看。

整天追着星星跑,现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是这样子,然后给它定位,这是什么系,

所以,研究那个天文久了之后,脑袋会很奇怪,星星就是他一辈子研究的对象。

世间的学者、再深的科学家不能离开意识心,我们所谓的知识层面,那不是坏事,

但是,我们佛教讲的是究竟解脱,这是两码事情。

[总成色空融即,其义方足]。

[又性色真色,非但拣异于已发现,世间粗细之色,并不同乎般若观照,即空之色也。

又性空真空,非但拣异于凡夫外道,顽断之空,并不同乎般若观照,即色之空也]。他是超越这个,

[此之色空,俱属全体],这个是关键,这个色、空全部统统属于如来藏性,意思就是全部你自己的东西,俱属于全体。[随心应量下,方显大用。

清净本然者:指如来藏,自性清净,不假功用,并非澄之使清,涤之使净,乃本来清净,无有浊垢,藏中色空,唯性唯真],

就是本性,完全是真色,我们常讲那个色一般都透过分析叫做假色,

现在本性的色不能分析,体就是空,空跟色是平等,色跟性也是平等,

站在佛的角度,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无一法不是本性显露出来的一合相,没有一法不是。

[即同体清净也]。在佛的角度来讲,他心中所影现出来的相、色法,完全是清净,毫无障碍的。

   64 真正了悟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个就好办事了

[当曰性色真空,真空性色;性空真色,真色性空]。

意思是本性的色其实是绝对的空,绝对的空就是本性的色;

本性的空是真正的色,真正的色法其实就是绝对的本性空。

这意思就是告诉你:色就是性,性就是色,

色所影现出来的性、所衬托出来的性,跟性所影现出来的色,是平等不二的,是没有任何高下的,

是真正了悟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所以,这个就好办事了,看看这个人长得美,性色不二,没有东西可以分别;

他本身长得丑,他就是空,跟我们的本性不二,

见到花草树木就是我们本性的色,体空就出来了。

所有的大小一合相,统统是绝对的心性,看到什么统统是本性。

诸位!看到老的,色法快败坏了,就是本性空,体空;

看到美的也不执着,为什么?他也是空啊。

看到丑的、老的也不着,为什么?本性就是空,

就是本来本性所影现出来的,跟本性平等,外面的色所影现出来的,

跟本性的这个色是平等的,不二的。为什么?

所有的缘起,就是本性所影现出来的一合相,只是大小而已,

那么,你看什么统统是平等,

这个一起来看,整个星球一合相,体空。

你科学家再怎么样研究,当然也可以造福一些人类啦,但问题是不能解决生命的疑问,因为他认为有一个能缘的心,有一个所研究的星球。

研究天文是很无聊的一件事情,也是很有趣的,他就是整天看着天空,然后用一个很大的望远镜,浓缩到一个眼睛来看。

整天追着星星跑,现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是这样子,然后给它定位,这是什么系,

所以,研究那个天文久了之后,脑袋会很奇怪,星星就是他一辈子研究的对象。

世间的学者、再深的科学家不能离开意识心,我们所谓的知识层面,那不是坏事,

但是,我们佛教讲的是究竟解脱,这是两码事情。[总成色空融即,其义方足]。

   65 指如来藏,自性清净,不假功用

[清净本然者:指如来藏,自性清净,不假功用,

并非澄之使清,涤之使净,

乃本来清净,无有浊垢,

藏中色空,唯性唯真],

就是本性,完全是真色,

我们常讲那个色一般都透过分析叫做假色,

现在本性的色不能分析,体就是空,空跟色是平等,色跟性也是平等,

站在佛的角度,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无一法不是本性显露出来的一合相,没有一法不是。

[即同体清净也]。在佛的角度来讲,他心中所影现出来的相、色法,完全是清净,毫无障碍的。

[周遍法界者:上句约藏性,本具不变之体,此句约藏性,本具随缘之用]。

周遍法界,[未经起用,但周遍于理法界,

若从体起用,自可周遍于事法界矣]。

所以,佛也能大用现前,佛也可以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8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66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此明大用无限

经文,[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此明大用无限。用从体起,事造不离理具也。

仍本如来藏,不变之体,现起随缘之用,

随九法界众生之缘,此众生,即九界众生;

心以根性言,九界众生根性,有胜劣之不同;

量以知识言,九界众生知量,有大小之不等,

此皆从平等性中,已起差别之相。

若众生,但以劣心小量致之,则所以应之以粗少之色者,

固无不副其心,而无不满其量也];

小心量的人见到的是小色,

意思就是你今生今世度量小的,下辈子再转世,你所能运用的色法就非常的小,

你固执在自己的角度,那么当然也可以满你的量,因为你的心胸就是这样一点点,

就象小水池,能够充满的水只有一点点。

[若众生]学佛,那就不一样了。

[能以胜心大量致之],那个心看你要不要用得出来,

所以,师父一直教导你,尽管度量放大,受到委屈没有关系,上苍会二倍的福报奉还给你的。

度量放大,你下辈子转世投胎,乃至于往生净土莲花品位也会高。

度量放大好处多多,为什么?就算你没有往生净土,下辈子你所显现的根身、器界也很庄严,

因为你是个胸量大的人;

胸量大的人就是有大福报的人。

想要拥有福报,就必须从方寸开始,要懂得用心法。

怎么样是一个有福报的人?

懂得分享是一个有福报的人,

也就是好的东西不会自己偷偷在房间吃,

他看到好朋友、亲戚朋友有缘的,分,度量大!

众生的无知,放下不与计较,培福;对众生取闹能宽恕,福报又来了。

内心里面不会常常不满,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我们要做一个君子,不能做小人,

这个就是劣心跟胜心是差距很大的,这个因一下去,就会影响你将来。

所以,你对法的布施不用客气,有钱出钱,有力一定要出力护持正法;

有空间出空间,有时间出时间,无论是出时间、空间、出钱出力,都是护持正法,这个果报不得了,

三宝门中好修福,一粒种子万粒收,三宝门中舍下了时间、空间、体力、财力,就不得了,将来诸位的果报可不是一般的福报。

你以胜心大量至之,[则所以应之以广妙之色者],

所以,诸位要记住佛陀的一句话,今天你所布施出去的东西,将来统统回馈到你的身上,

你要牢牢记住佛陀开示的这句话,功不唐捐。

不要以为你布施出去是没有,错了!布施出去就更大。

佛陀用一个譬如真是妙,他问弟子们:如果有一个人的口袋有种子,能不能发芽、茁壮、开花结果?

没有办法!

我们应该把口袋里面的种子做什么?我们应该把口袋里的种子散播出去。

佛陀就告诉他:我们拥有的财富就像口袋里的种子,布施出去的才是你的,

因为你要活到什么时刻你不知道,你现在活得好好的,留了一些钱本来要养老,

当然要留一点啦;不然有急事怎么办?金融风暴,还要来跟师父借钱就很惨了,留一点够用就好!

好!布施出去,

我们单单最近做的[正信的佛教]、[入佛正见],加起来一千多万,我也没有辜负众生的心。

今天你要拜一个师父、依止一个师父,我们是真的在做事,不是喊口号。为什么?

理具要事造,

单单讲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还要去做,

慈悲是行动,不是口号,我们是真的在做,要利益众生,

虽然诸法如幻,该做的事还是要做。

有人听到很感动,明天就把房子卖了钱汇给师父,不用,不必如此,万一反过来跟我借钱就惨了。

诸位下的那个因,那个要看个人的人力、财力、时间、空间,勉励大家。师父也是一样,要尽力啊!

能以胜心大量致之,则所以应之以广妙之色,

这个广妙之色就是将来往生净土的因,

你到极乐世界,那是七重栏楯,七重行树,七重罗网,

你想想看这是何等境界,

你想要拥有极乐世界,你怪啬不肯舍,那没有办法!

舍你的体力也好;舍你的时间、空间都没有关系;来讲堂扫个厕所也没关系;端个饭、做个行堂也没关系;帮助流通处照顾一下店面也挺好的!就看你怎么发心。

[亦无不副其心],刚刚讲的劣心少量就象小水池,这里讲的广妙之色就象大海。

肯施舍的人不吃亏,肯吃亏的人是绝对有福报的人;

众生在争长争短,你不要跟他搞那个,那个没有任何意义。

你要把时间用在有意义的人生当中,千万不要用在没有意义的是非里面,这个是一点意义都没有,跟生死没有关系。

[而不满其量也。交师此解极好,并下段乃为千古独唱,无人能出其右者]。

   67 度量放大好处多多,为什么?就算你没有往生净土,下辈子你所显现的根身、器界也很庄严

小心量的人见到的是小色,

意思就是你今生今世度量小的,下辈子再转世,你所能运用的色法就非常的小,

你固执在自己的角度,那么当然也可以满你的量,

因为你的心胸就是这样一点点,就象小水池,能够充满的水只有一点点。

[若众生]学佛,那就不一样了。


[能以胜心大量致之],那个心看你要不要用得出来,

所以,师父一直教导你,尽管度量放大,受到委屈没有关系,上苍会二倍的福报奉还给你的。

度量放大,你下辈子转世投胎,乃至于往生净土莲花品位也会高。

度量放大好处多多,为什么?就算你没有往生净土,下辈子你所显现的根身、器界也很庄严,因为你是个胸量大的人。

   68 胸量大的人就是有大福报的人

胸量大的人就是有大福报的人。

想要拥有福报,就必须从方寸开始,要懂得用心法。

怎么样是一个有福报的人?

懂得分享是一个有福报的人,

也就是好的东西不会自己偷偷在房间吃,

他看到好朋友、亲戚朋友有缘的,分,度量大!

众生的无知,放下不与计较,培福;

对众生取闹能宽恕,福报又来了。

   69 劣心跟胜心是差距很大的,这个因一下去,就会影响你将来

内心里面不会常常不满,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我们要做一个君子,不能做小人,

这个就是劣心跟胜心是差距很大的,

这个因一下去,就会影响你将来。

所以,你对法的布施不用客气,

有钱出钱,有力一定要出力护持正法;

有空间出空间,有时间出时间,

无论是出时间、空间、出钱出力,都是护持正法,

这个果报不得了,

三宝门中好修福,一粒种子万粒收,

三宝门中舍下了时间、空间、体力、财力,就不得了,

将来诸位的果报可不是一般的福报。

你以胜心大量至之,[则所以应之以广妙之色者]。

所以,诸位要记住佛陀的一句话,

今天你所布施出去的东西,将来统统回馈到你的身上,

你要牢牢记住佛陀开示的这句话,功不唐捐。

    70 不要以为你布施出去是没有,错了!布施出去就更大

诸位要记住佛陀的一句话,

今天你所布施出去的东西,将来统统回馈到你的身上,

你要牢牢记住佛陀开示的这句话,功不唐捐。

不要以为你布施出去是没有,错了!布施出去就更大。

佛陀用一个譬如真是妙,他问弟子们:

如果有一个人的口袋有种子,能不能发芽、茁壮、开花结果?

没有办法!

我们应该把口袋里面的种子做什么?

我们应该把口袋里的种子散播出去。

佛陀就告诉他:

我们拥有的财富就像口袋里的种子,布施出去的才是你的,

因为你要活到什么时刻你不知道,

你现在活得好好的,留了一些钱本来要养老,

当然要留一点啦;不然有急事怎么办?金融风暴,还要来跟师父借钱就很惨了,留一点够用就好!

好!布施出去,

我们单单最近做的[正信的佛教]、[入佛正见],加起来一千多万,我也没有辜负众生的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5 19: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