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48|回复: 24

[其它] 净公上人讲自在集锦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11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自在集锦



净公上人讲自在集第一卷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人天导师佛陀在观经中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又说:“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尊敬的净公上人说:“三福这三条,佛说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那一个科系,这三条叫作“共同科目”;无量法门里面,这三条是大家必修的课程,非常重要。像盖房子一样,无论你盖的是那一种样式,这是打基础打地基,一定要很稳固、很坚牢,这个大厦你才能建成,所以这三条我们要特别重视。”“《观经》一开始就教我们打基础,修三种福,第一种「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真正做到,念没用处的。第二种「受持三皈」,三皈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要真正做到;「具足众戒」,众戒,我们在家,实在讲现在出家也一样,五戒守好就可以了,五戒也是具足戒;「不犯威仪」,威仪是礼节,我们守礼。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总共三种净业十一句。这十一句要统统把它做到,要不能统统做到,你将来往生都有障碍。如果你条条统统做到,我敢说你必定预知时至,你临走的时候一定没有病苦,为什么?你有福。这三种福是大福报!福报修成了,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不碍事,多住几年干什么?劝进行者,就是为这个理由。”“什么叫自在?在佛法里面讲,进退无碍就叫自在;另外一个说法,心里面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得自在。”“我们今天念佛,怎样才能念到一心不乱?很简单,只要老老实实,一天到晚拿著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脑子里头什么念头都不想,你念个两年、三年,这是一般人,纵然一心不乱得不到,功夫成片得到了。功夫成片也有上中下九品,大概上三品就能够自在往生。什么叫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往生,什么时候就可以走,你功夫成熟了。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为什么?住即无住,无住即住。为什么要住?帮助有缘众生。换句话说,我到极乐世界去,我自己的事情办妥了,随时可以去,一点罣碍都没有,为什么不去?还有很多人跟我很好的,相信我,他们功夫没成熟,我要带他一把,我迟一点去,我把他们统统都带去,就这么个意思。自己,小乘经上常讲的「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这个时候住世完全为众生、为别人,与自己毫不相关。这个情形实际上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乘愿再来。他突破这个关口之后,他活在这个世间是再来身,他自己的业报尽了,没有了。他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还不去,为众生。所以乘愿不必要打个回转”“「触境自在,合本性净」,触境是什么?六根对六尘境界,眼对色,耳对音声,鼻对香气,舌对味,身接触,意就是念头对法尘,六根对六尘境界得自在。什么叫自在?六根触六尘境界,里面要是生七情五欲就不自在,为什么生七情五欲?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就不自在。你有欢喜,你讨厌,你要晓得喜怒哀乐爱恶欲,欲是欲望,统统是烦恼,你还起这些东西,你哪来的自在?所以触境自在,是触境五欲六尘不生,这就跟你自性清净心相应,所以合本性净。”“「於法自在,方能随类调生」。这句话提醒我们,於法自在,法是一切法,在一切法里面得自在,这不是凡人。怎样在一切法里头得自在?前面第一位大梵天王告诉我们,行净无染,就自在了。你能够调和大众,你决定是公平正直,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不会袒护任何一方;袒护任何一方,这个事情调伏不了。大公无私,你说的,每个不同意见的人他听了都服、都能相信,这问题就解决了。所以你自己要不是大公无私,你就做不到。念念为国家、为人民,没有一念为自己,你才能做得到。”有感于此,笔者敬集净公上人讲演中关于“自在”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23日



...众生要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互助合作,整个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怎样才能落实?政治做不到,武力也办不到,经济、科学、技术都办不到,这大家都看得很清楚,几千年的历史,我们看得很明白,能够办得到的只有教育。释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他可以作国王,他知道这个事情政治不能解决,捨弃王位。经典裡面记载,释迦佛年轻的时候,武艺超群,他可以作将军、作元帅,他也不搞这个,他知道这个不能解决问题,捨弃了,终身从事于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是什麽身分?什麽样的一个人?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他干这个事情。而且是义务教学,他不收学费,他不取人家的供养,过最简单的生活,每天三衣一钵,清淨自在,快乐无比,给我们做示范。

  当年在世,游学五印度,印度分五个区,那时都是小国,没有统一,跟中国周朝时候一样。周朝时候,我们在经上念到八百诸侯,就是八百多个小国。大的国,大概像现在一个县这那麽大;小国,一个小村庄、村镇,小国。这些小国当然有矛盾,当然有冲突,当然有战争,释迦牟尼佛教学把这些都化解了。所以我们在书上看到,当时十六大国王都皈依佛法,都依释迦牟尼佛做老师,这是他懂得。中国古圣先贤也懂这个道理,佛教没传到中国之前,古老的中国提倡孝道,提倡师道。汉武帝制定国家教学的方针,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教育政策。汉武帝那个时候,佛法还没有传到中国来,佛法传到中国来是汉明帝,还在后面几代,后...(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集)  2000/4/2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01》)


...这是属于现在人讲思想的教育,教你怎麽去想;想要想善的,不要想恶的。

  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经上讲得太好了,我们把这一段最重要的话,我把它写出来放在这个本子最前面;放在最前面,这是最重要的。这可以说是佛法教学的总纲领,教我们什麽?昼夜常念善法,昼夜思惟善法,昼夜观察善法。这个善法就是十善为标准,常念善法是心善,思惟善法是念头善,观察善法是行为善,这个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人要这样修,他怎麽会不作佛?他怎麽会不作圣?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个「不见」是绝对不把世间一切过失、不善放在心上,不可以!让你的心纯善,你的念头纯善,行为纯善,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你的生活自在安乐。即算过最贫穷的物质生活,也快乐无比,就像夫子讚歎颜回一样,颜回的物质生活缺乏到极处,颜回天天快乐无比。他乐个什麽?他明瞭「道」,就是心善、念头善、行为善,不在乎物质生活。所以社会才能够永久的安定和平,不会去争利,争名逐利这个事情,他决定不干。

  后头一句我们把它念掉:

  【斯言也。盖以劝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

  到这裡是一个大段,这是这一段的总结,这一段是雍正皇帝说的。「斯言」是指上面宋文帝跟何尚之的对话,这个对话是劝善。能够劝全国人民行善,这是治天下之要道。清朝初期开国的君王都非常聪明,都很有智慧,他们推行宗教教育,那个时候佛教还是教育。佛教变成宗教,大概...(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集)  2000/04/2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05》)


...住」,我们住哪裡?「住」是错误的,「在」是正确的。佛无所住,《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凡夫坏就坏在一个「住」,「住」有坚固的执着。「住」我们一般讲是攀缘,「在」是随缘,我们要细细体会这个意思。实在讲佛住哪裡?尽虚空、遍法界是佛的住处,你说他这个境界多大!心量多大!我们凡夫观念上,「我有个小房子,这就是我的住处」,境界很小,心量也小,迷失了自性。所以,经典上字字句句都含着很深很深的意思,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我们今天「在」新加坡,绝不是「住」新加坡,「住」新加坡那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都起来了;「在」没有,无处而不在,哪个地方有缘,哪个地方就现身。诸佛如来如是,我们现在虽然做不到那麽自在,但是有相似,相似我们可以做得到。哪个地方有缘,我们也要到哪个地方去参加法会,讲经弘法。哪个地方有缘,哪裡去,决定没有一个固定的住处,有固定住处就坏了,与「无住生心」完全相违背了。「无住生心」是觉,违背是迷。所以在佛经裡面我们看不到「佛住」,统统看到「佛在」。

  『娑竭罗』是梵语,它的意思是「咸水海」。我们知道大海的海水都是咸的。这个咸水海,可能佛当年在世就是指印度洋。『龙宫』,我们知道这是大龙菩萨他的道场,这位菩萨也是法身大士,于是我们就想到,他跟我们是不同的空间维次。这个话如果大家不容易体会,我们用比喻来说你就好懂,像我们现在看的电视萤幕,它跟我们是不同的频道,确实是在一个画面...(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一集)  2000/6/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1》)


...将来有大难的时候,你到四川某个地方,那边有两棵树,你找到那个地方的时候你来找我。所以他得人面疮之后,这个故事在《三昧水忏》前面的序文裡面说得很清楚,他找到迦诺迦尊者,用慈悲三昧水给他洗,替他释冤解结,这是冤家债主找来,这化解了,这冤家债主走了,他的人面疮就好了。这是阿罗汉的道场,离开之后,回头再一看,道场没有了,宫殿楼阁全部都没有了,也是一片荒山,这都说明时间跟空间不是真的。

  《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去执着。不但不执着,连分别都不可以,稍稍有一点分别执着,就落在攀缘裡面。所以佛教给我们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你在一切境界裡面得大自在。所以十法界有没有?有,肯定是有,今天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活,我们决定不能怀疑。诸佛菩萨讲经说法,每一个维次空间都有众生,诸佛菩萨心地平等清淨,所以哪个地方有缘,他就在哪裡说法。所以这不是在人间说的,也就是不是在我们这个三度、四度空间讲的。

  听众跟我们一般经典记载不相同,一般经典常常记载「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这个地方大比丘众有八千人,菩萨众有三万二千人,这个数字都是表圆满。『比丘』是印度话,『菩萨摩诃萨』也是印度话。比丘加一个「大」,就不是普通的比丘,大权示现,大乘菩萨以比丘的身分来示现,其实全是菩萨摩诃萨,合起来有四万人,这是无比殊胜的法会。这些名相我们听多了,可以...(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一集)  2000/6/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1》)


...想生」,这个地方所说的一切法,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整个宇宙,从小的方面来说,所谓是「毛端微尘」,正是中国古圣先贤所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些话我们现在想想,他怎麽会说得出来?如果不是真正究竟明瞭通达事实真相,这个话是决定说不出来。这些话也正是佛在《般若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宇宙人生万法的真相。

  今天我们接着看这段经文,佛进一步让我们仔细观察。『龙王』是我们一些大众的代表,如果说在现代这个社会制度之下,是非常贴切的一个称呼。现在全世界都在高唱着「民主自由开放」,人人都是主,「王」就是「主」的意思。在古时候帝王时代,帝王说话才算数,他做得了主,发号施令,全国臣民要听命于他。听命的人不自在,发号施令的人自在,所以称之为「王」。今天民主了,每一个人都是王,每一个人都做得了主。「龙」是千变万化,要用现在的话来说,说得不好听是胡思乱想,妄想分别执着,这是你自己做得了主的,天天在那裡打妄想,这就是代表一切众生。佛讲经说法,我们深深体会到他具足圆满智慧、高度的艺术,所以说起来非常生动,让人听起来很欢喜、很欢迎,容易接受。

  『汝见此会』,今天启建十善业道的大会,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们这一次举办这个活动」。这个活动目的何在?是来讨论十善业道。佛的法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活动,我们举办一个活动,这个活动讨论十善业道。参加这个活动的人,前面说有八千大比丘众,有三万二千菩萨众,这是大乘法,不是小乘法。虽然...(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三集)  2000/06/1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3》)


...去修学,修学落实在日常生活裡面,就是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这个人就叫做菩萨。我们明瞭这个意思,经文你就会懂得,你就会没有障碍了。

  这一次参与大会,『及大海中』,「大海中」是比喻社会。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一部经是佛在什麽地方说的?佛在娑竭罗龙宫讲的。「娑竭罗」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是「咸水海」,我们知道大海水都是咸的,所以你立刻要体会到佛的意思,佛说法都是意在言外,听了你要懂,你要体会得到。要是依文解义,叫「三世佛冤」,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解错了,你要懂得他意在言外。「咸水海」,我们就很容易体会到是苦海,海水是苦的,很不好吃,这正是形容苦海无边。你在苦海裡面好像还过得很快乐、很自在,这叫龙王,娑竭罗龙王,这是不觉悟。娑竭罗龙王是佛的学生,是皈依三宝虔诚的佛弟子,他也是菩萨摩诃萨,诸佛菩萨示现在这裡面。这个苦海就是形容六道,特别是三恶道。龙是属于畜生道,不是人道,所以代表三恶道的意思非常明显。

  大海就是让我们观察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形状不一样。纵然同是人类,人类的形状也不一样,有个子高的、有个子矮的,有胖的、有瘦的。『色』,肤色不一样,有白种人、黄种人、红种人、黑种人,肤色不一样。种类差别就更多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如果再扩大到一切生物,陆地上的动物,大海裡面的动物,这个形色种类差别太多太多了,先把这些现象说出来。

  为什麽会有这麽多差...(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三集)  2000/06/1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3》)


...。不造了,他到哪一个境界去?一真法界。什麽叫一真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今天讲各种不同维次的空间,他全部突破了,这就叫一真法界。现在科学家知道,没有办法突破。在物理学裡面发现了一桩事情,叫「加速度」,如果我们的速度能够超过光速,在理论上讲就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进入到未来。换句话说,时空的障碍突破了。这个突破,我们现在懂得是有限度的突破,不是无限度的。为什麽?因为你是有造作的。正如同我们现在,我们跟美国的距离是一万多公里,我们在此地讲堂裡面来讨论研究课程,美国那边同修从网路上立刻就能看到,这个时空好像也是突破了,是用机械的办法来沟通的。机械的能力有限,而且对方还要有设备,没有设备还是收不到,这个不自在。佛教给我们的方法自在,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就得自在。

  所以晓得,无量无边的法界是由一切众生「心造善不善」。什麽东西造?你身体在造,你言语在造,你念头在造,身业、语业、意业,造作无量无边不出这三类。你天天在造,就是说你天天在障碍你自性裡头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那是一切通达。你天天在干这个,你把你的智慧德能愈缩愈小,小到最后是无能,无知无能,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佛一语道破,我们要记住。下面这一段完全讲理论,这一段意思很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明天继续再讲。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四集)  2000/6/1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4

  诸位同学,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三面,倒数第二行第...(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三集)  2000/06/1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3》)


...范围。必须把妄想也要断个几分,这个妄想叫「无明烦恼」,《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品,也就是烦恼多少,把它分成四十一类,只要断一品你就超越十法界,就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还剩下的那些微细的妄想,慢慢再断。这个「慢慢」,大乘经上讲要三个阿僧祇劫,要这麽长的时间,才能把妄想习气断乾淨,这叫成佛,拿到最高的学位,佛陀是最高的学位。

  我们今天讲「妄想、分别、执着」,大家好懂,佛学上的名词不是这麽说的,佛学上的名词是说「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尘沙烦恼就是分别,无明烦恼就是妄想,我把它换个名词大家好懂,意思很深很深。所以我们真的是被妄想分别执着害了,我们连作人都不自在,天天生烦恼。为什麽?我到哪裡去,我的身分。分别身分、执着身分,要有我的地位,要有我的名誉,糟糕不糟糕!全是假的。有这些东西就有生死,就有因缘果报。你有善念,在佛家讲的六道裡头三善道受报;恶念,三恶道受报;这个念头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六道的因没有了,哪来六道的果?这些罗汉、菩萨、佛,他们很自在,想到六道裡面来他就来,他来不是受报,他来是帮助众生解脱的,我们常讲「乘愿再来」,所以他六道这个关出入境是自由的;我们不自由,我们在裡头出不去,他们来去自由。

  虽然在六道裡面现身,像观世音菩萨,你们《普门品》念了很多,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你看他多自在!如果他有一个身相,他就不能现第二个身相。我们执着这个身是我,这个相是我,就不能现第二个身相。他们没有执着,所以就随类变化,变化自在。不是自己心裡想:「我想变什麽东西」,那就坏了,那就是凡夫。为什麽?他又有分别执着了。他的变化不是自己想,是众生心裡想。我们想观世音菩萨什麽样子,他就现什麽样子,随着众生心想而变;不是随自己想,自己决定没有想,想是执着。

  你们看看中国,我们古老祖先造的字很有味道,思是分别,你看「思」,心上面画许多格子,那个「田」就是格子,那个格子是分别。「想」是心上有相,执着那个相,所以想是执着。「心」是什麽?把那个「田」拿掉,「相」也拿掉,剩下来那叫「心」。所以你看看...(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四集)  2000/6/1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4》)


...糕不糟糕!全是假的。有这些东西就有生死,就有因缘果报。你有善念,在佛家讲的六道裡头三善道受报;恶念,三恶道受报;这个念头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六道的因没有了,哪来六道的果?这些罗汉、菩萨、佛,他们很自在,想到六道裡面来他就来,他来不是受报,他来是帮助众生解脱的,我们常讲「乘愿再来」,所以他六道这个关出入境是自由的;我们不自由,我们在裡头出不去,他们来去自由。

  虽然在六道裡面现身,像观世音菩萨,你们《普门品》念了很多,应以什麽身得度,他就现什麽身,你看他多自在!如果他有一个身相,他就不能现第二个身相。我们执着这个身是我,这个相是我,就不能现第二个身相。他们没有执着,所以就随类变化,变化自在。不是自己心裡想:「我想变什麽东西」,那就坏了,那就是凡夫。为什麽?他又有分别执着了。他的变化不是自己想,是众生心裡想。我们想观世音菩萨什麽样子,他就现什麽样子,随着众生心想而变;不是随自己想,自己决定没有想,想是执着。

  你们看看中国,我们古老祖先造的字很有味道,思是分别,你看「思」,心上面画许多格子,那个「田」就是格子,那个格子是分别。「想」是心上有相,执着那个相,所以想是执着。「心」是什麽?把那个「田」拿掉,「相」也拿掉,剩下来那叫「心」。所以你看看中国文字之美、之殊胜,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找不到的,是智慧符号,让你一看你就觉悟,你就明白了。所以思想不是好东西,今天说「某个人的...(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四集)  2000/6/1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4》)


...才叫真的觉悟了,你真的看破了。看破是明白了,彻底明瞭了。

  佛法裡头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世出世间法就是一个因果。因果何以不空?那我们要问:「因果在不在万法之内?」在。万法皆空,为什麽它不空?这个要搞清楚。因会变成果,因空了,果又会变成下面一个因,果也空了,所以因与果都不可得。所谓「因果不空」是说什麽?因果转变不空,它互相转变,因转变成果,果转变成因,因又变成果,果又变成因,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循环不空,讲这三桩事情:转变、相续、循环,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在这部经上,这部经好!言简意赅,经文不长,教人要断恶修善。为什麽?你能够断恶修善,你的转变愈转愈好,你的循环相续是愈来愈自在。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麻烦了,你的转变就愈转愈恶劣,相续循环是往下堕落。

  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别人给你做主宰,自作自受,佛也不能帮你的忙。一般宗教裡面讲的上帝,我们佛法裡面讲的心、讲的性。你看昨天伊斯兰的穆斯林他们报告,给我们简介,一切都是阿拉主宰的。阿拉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主宰,他说的阿拉就是我们讲的心性,但是他还没有讲到真心,他讲的是妄心。为什麽?他要做主宰,那主宰是妄心,真心裡头不做主宰的,真心裡头没有这个妄念。也讲得相当高了,只隔一层,那一层翻转的时候,真心就见到了。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我们要常常记住这句话。《般若心经》上就讲得很具...(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四集)  2000/6/1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4》)


...己的烦恼习气,这个麻烦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转变就愈转愈恶劣,相续循环是往下堕落。

  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别人给你做主宰,自作自受,佛也不能帮你的忙。一般宗教裡面讲的上帝,我们佛法裡面讲的心、讲的性。你看昨天伊斯兰的穆斯林他们报告,给我们简介,一切都是阿拉主宰的。阿拉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主宰,他说的阿拉就是我们讲的心性,但是他还没有讲到真心,他讲的是妄心。为什麽?他要做主宰,那主宰是妄心,真心裡头不做主宰的,真心裡头没有这个妄念。也讲得相当高了,只隔一层,那一层翻转的时候,真心就见到了。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我们要常常记住这句话。《般若心经》上就讲得很具体,讲得很透彻,经文头一句,「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观就自在了。观是观照,什麽叫「观照」?菩萨用心叫观照,也就是说他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他不是没有,跟我们一样,他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叫「观照」。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在裡面,就叫「思想」。我们凡夫用思想,他们不用思想,就叫做观照。观照能见一切现象的真实相。这裡头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看所有一切境界是看成虚妄相,把这个真实相扭曲了,我们见不到真实相。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见到真相。扭曲真相是我们自己,不是外面的现象真的被你扭曲了,没有那个道理!是你自己扭曲你自己六根的功能,与外面境界绝不相干,外面境界永远是中立的。为什麽?外面境界是唯心所现的。

  所以佛菩萨跟我们坐在...(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四集)  2000/6/1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4》)


...十,这在六道凡夫修行人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已经相当不错了。像我们现在这种程度,大概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染业,我们的淨业只有百分之二、三,甚至于百分之一、二,如此而已!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这些确实是虚妄的,虽是虚妄,你要不知道它是虚妄,你就受它的害;真正知道它是虚妄的,你就不受害,你就觉悟了。所以这个地方关键还是迷悟,迷的时候你永远被妄境束缚,你永远受妄境支配。我们举个非常现实的例子,我们眼前这个世界是虚妄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它是虚妄,我们受它的影响,起心动念、一切生活行为都受环境影响。什麽原因?不知道它是虚妄的。如果真的知道它是虚妄,决定不受环境干扰,你在环境裡面永远保持自己的清淨心,得大自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在中国历代祖师、大德居士当中,有不少人证得这个境界,正如《愣严经》上所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他不被环境所诱惑,不被环境所转,他在环境裡能做得了主,他能转境界。善人遇到他,善人会更善;恶人遇到他,恶人会改过迁善,他转环境,转人事环境;他也能转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有许多天灾,他到这个地方来天灾减少了,我们今天讲风灾、水灾、旱灾、地震,他到那裡就减少了。这不是神话,这是事实,这裡头的理太深了。所以佛经裡面讲密,佛家不是讲「祕密」,讲「深密」,这个理太深了。再深的理,只要你依照这个方法循序渐进,你一定可以证得,证得的时候所谓是「豁然大悟」。

  《金刚...(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五集)  2000/06/1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5》)


...有的,这个房子是我所有的,财产是我所有的,地位是我所有的,权力是我所有的。假的!我所有的更没有了,「我」都没有,哪来的「我所」?所以佛家讲的清淨平等,是从这个地方来的。你要不懂这个道理,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的心怎麽会清淨?你怎麽会平等?总是觉得我比别人高,人家不如我,你不晓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个道理的时候,万法是平等的,佛跟饿鬼是平等的,跟畜生是平等的,跟地狱也是平等的。佛尚且如此,我们怎麽会不平等?我们上跟诸佛平等,下跟地狱平等。平等,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障碍都没有了。平等是佛法界。佛法界,清凉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理没有障碍,事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真的是大圆满、大自在。

  《十善业道经》,这部经很浅显,这一段很深,这一段是讲理,理要不明、不透彻,这十善教你,你不肯做。为什麽?劝你,你也知道善是好,不善是不好,可是善偏偏做不到;贪瞋痴慢是烦恼,常常欺骗别人不是好事情,天天还干。什麽原因?这个道理没有透彻。真正透彻了,决定不再做恶事。别人骗我,我不骗他,别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我们受他的陷害,决定没有报复的念头,我们还是诚心诚意一片善心对待他,这是你真正觉悟。为什麽不报复恶人?这是佛经上讲的「可怜悯者」,他很可怜,他煳涂,他不知道事实真相,你不可以责备他。正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他的环境不好,没有遇到好人,「先人不善(无知),不识道德,...(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五集)  2000/06/1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5》)


...事情。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是看本性,所以他的心裡一个恶念都没有。凡夫看一切众生看习性,世间没有一个是好人。因为这一念的差别,把外面的现象就转变了,如果是善念,外面的现象就变得很好。

  所以一定要肯定世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切法裡面,跟我们最贴近的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容貌,心细一点的人很明显能够觉察到,心地善良容貌就慈悲,举止柔和、温雅;心行不善,容貌可畏,别人看到害怕,我们一般人讲这人有杀气,杀气很重。杀气是讲观气,气功裡面看人的气,外国人讲磁场,那磁场很不好,叫人看到你、跟你接触,一身感觉得恐惧,感觉得不舒服。心地善良慈悲的人,他的磁场好,人家接触的时候都生欢喜心,都觉得清凉自在,很愿意跟他相处,这是我们在生活经验当中观察到、体会到的。我过去接触的三位老师,我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找他们、亲近他们,纵然一句话不说,我坐在那个房间裡面,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感觉到很好的气氛,磁场好,我们去接受、去感受。这是说明人心善,你磁场就善,你那个气氛就善,这个善的气氛就能感动人,令人生欢喜心。

  这个地方讲的「所生蕴处界等」,这是善果,因为你有善因,修善业善因,你感得的善果。「蕴」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你的身,「受想行识」是你的心,都是讲心理。《心经》裡面讲的「照见五蕴皆空」,这讲五蕴,五蕴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尽了。这个「色」是说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现象,用这一个字代表。心...(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七集)  2000/6/1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7》)


...严》清凉给我们讲解的,把全经分做四分:信、解、行、证。信解难,真信真解,行证就不难,那真是轻而易举。我们今天感觉到行证这麽难,是信解的基础没有奠定。然后我们就想到世尊为什麽苦口婆心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的目的何在?帮助我们信解。行、证,佛根本理都不理你,不用说,你只要信、只要解了,行、证是你自己的事情。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八集)  2000/6/1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8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四面,第三行看起: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

  到这裡是一段。我们读这段经文,要深深的去反省,应当要向佛学习。『龙王』是我们六道众生的代表,为什麽用「龙王」来做代表?龙是变幻多端,变化莫测。就自身来说,我们起心动念千变万化;就我们生活环境来说,我们面对的人事,对人对事对物,这一切人事物也是变化莫测,所以用「龙」来表法。「王」,这种变化,不知不觉好像是自然的了,佛家常说「法尔如是」,似乎是这个情形。「王」有自在意思,没有丝毫勉强,这表什麽?表习性已经成了自然,「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就像天性一样,自自然然的他就起心动念、刹那不住,所以用「王」来代表。由此可知,我们业力之深,佛在经上常说,我们自己无法体会。自己也常说「我的业障深重」,这「业障深重」之程度、「业障深重」之所以然,自己完全不能够觉察。所以在这个地方佛以龙王来表法,意思就很深很深,这是六道众生。

  佛教给我们,你观察佛身。所以佛是现身说法,正是经教裡头常常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看佛身,一切经论裡面都记载着佛的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教乘法数》、《佛学辞典》都有记载,这是最容易查的...(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八集)  2000/6/1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8》)


净公上人讲自在集第二卷





...尊者,见到佛的相好光明,发心向佛学习,这是把果报展现出来,你们看看这果报好不好?如果你觉得这个果报好,你也想要,那你就要像佛菩萨一样修因,因圆果就满了。你不修因,果报是决定得不到的。这一段文意思深广无尽,我们要很细心去体会,要知道怎样去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九集)  2000/06/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9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四面,经文第三行: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

  昨天讲了这一句,今天我们接着看下面:

  【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

  到这裡是一段。这一段经文看起来好像是很平常,实际上含义很深很深。佛家修行方法裡面,尤其是我们念佛法门,诸位知道四种念佛裡面,有一种叫「观像念佛」,此地所说的正是观像念佛的要领。昨天将这个意思跟诸位报告过,我们要懂得、要留意,怎样向佛学习,知道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即使是极其微弱的念头,跟我们的依报正报都有密切的关係。所以我们无论得的是什麽样的身相,无论生活在什麽样环境之中,无一不是自心所变现的,这才真正懂得、真正明白心现识变这个事实真相。正因为如此,佛才说「智者知已,应修善业」,这个「应」在我们看起来这是劝导的意思,而实际上它真正的意思...(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九集)  2000/06/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9》)


...气氛、恶的念头,造成我们生理的变化,生理的不正常。有修行的人不一样,虚云老和尚我没有见过他,香港有不少同修见过他老人家,他那个时候大概也有一百岁,这麽高的高龄,不但他身体气味清香,他们说他衣服的气味都清香。我们大家都晓得,虚云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头,衣服从来不换,衣领子上油垢很厚,闻闻是香味,它不是臭味,每个人都喜欢闻。由此可知,我们善恶的念头确实影响我们生理,影响生理的组织,影响分泌,洩露在外面的气氛跟凡人不相同。

  又何况经典裡面所讲的『佛身』。佛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断尽了,这个境界我们无法想像,在佛法称作『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蔽是隐蔽。这个『大众』,下面讲『自在梵王』,这是大自在天、摩醯首罗天,是娑婆世界三界裡面富贵到极处了,你说他有多大的福德!这种人也是福慧双修,烦恼习气完全伏住了,他没有断,他要是断了就证阿罗汉果,就不是凡夫了。没有断,伏住。伏住的时候,他的气氛,他的磁场,也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他们修的是四禅八定。

  我们自己修行,要在这些地方常常懂得勘验自己,从这个气氛裡面勘验自己有没有进步。如果感觉得我们这个身体气味,衣服换下来的气味很难闻,我们没有功夫。真正有功夫的人,这种难闻的气味,一定是一年比一年澹,一月比一月澹,这是证明我们自己功夫有了进步。一个星期不洗澡,身上虽然有污垢,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它不难闻,真有功夫的人并不染着。这都是佛菩萨为我们现身说法,我们要懂...(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九集)  2000/06/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9》)


...了解事实真相,要认真努力修学,绝对不是给人看的,是自受用。真正得自受用,才能够利益别人。自己都得不到受用,如何谈到他受用?他受用必定是先自受用。

  诸佛菩萨教诲我们一句话,「要真干」!这些年来,我们将佛法做了一个总归结,归结二十个字,我们写了一副对联,大家都熟知,都能记得很清楚,念念不忘,依教奉行。我们修什麽?修真诚心,真就不假,诚就不虚伪;清淨就不污染,平等就没有高下,正觉就不迷,慈悲就决定没有自私自利。这是佛心,这是菩提心,我们要如是存心。落实在生活,要看破放下。看破是什麽?一切通达明瞭,这叫看破;放下是一尘不染,丝毫不染着。表现在外面,就是此地讲的「光明显曜,蔽诸大众」,是什麽?自在、随缘。末后结归到念佛,前面九句十八个字统统是念佛,以念佛做归结裡面的总归结,这个样子我们一生当中就圆满成就。起心动念都要如是修、如是学,自自然然做社会大众的榜样,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念念都是为利益一切众生。

  下面这是假设的话,为我们做个比喻,假设『无量亿自在梵王』,这不是一个,无量亿,这是多。大自在天王坐在佛的会下,他们的福德光明都不能现前。好比是什麽?我们从另外一个比喻,我们以无量亿的蜡烛,把这些蜡烛统统点燃,在太阳底下蜡烛的光都不见了,显不出来了,这个比喻大家好懂。我们世间再明亮的灯明,在太阳底下那个光都没有了。这是说明你所感受到的气氛,在佛面前只感受到佛的气氛,大自在天他那种气氛就没有了,『悉不复现』。

  末后这一句,这是劝勉,也是讚歎,『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我们凡夫做不到,凡夫实在讲也没有这个福分,我们今天生在释迦牟尼佛末法时期,佛去我们三千多年了。刚才我说过,实际上佛的气氛是永恆的、是周遍法界,我们能不能感觉到?能。怎样能?必须如教修行。我们果然能够将妄想分别执着断除,你就能够感受到诸佛如来的气氛。诸佛如来的气氛,跟诸位说,就是我们真如本性的气氛,不是外头来的。真如本性的气氛,哪有不尽虚空遍法界的道理?当然之理。由此可知,众生跟佛确实是平等的。今天的不平等,是我们自己妄想分别执着造成的,离开妄想分别执着确实是平等的。自性本具的德能、本...(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十九集)  2000/06/1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19》)


...天在学,学了不能跟生活结成一体,错在这个地方,不知道生活,不晓得怎麽过日子。这种学习,就是所谓「所学非所用」,学得很多,一条也用不上,这个错误。佛法教人头一条,你们见到佛家的道场,寺院庵堂,你一走进去,跟你第一个见面的是谁?弥勒菩萨,天王殿他坐在大门口来迎接你,这是生活教育。教你什麽?笑面迎人。教导你量大福大,那个肚皮大是代表量大。量大福大,要能够包容,要懂得笑面迎人,这是生活教育。

  四天王我们讲多少遍了,持国天王教你负责尽职,增长天王教你天天求进步,广目天王教你多看,多闻天王教你多听,没有教你多嘴。多看、多听、少说,「多说一句话,不如少说一句话,少说一句话,不如无话」,你的心地清淨自在。觉明妙行菩萨忠告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所以大威德、大福报,跟没有威德福报强烈对比之下,我们应当觉悟,懂得佛陀教诲的义趣,从这裡面才能体认到佛陀的真实慈悲。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三集)  2000/6/2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3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四面,最后一行看起:

  【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

  这是一小段。世尊到这个地方劝勉我们,说话的对象虽然是娑竭罗龙王,龙王是代表我们大众的,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了。第一句...(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二十一集)  2000/6/20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21》)


...淨宗法门,如理如法的修学,你必定生淨土。这两年来,我们在新加坡看到念佛同修往生的瑞相。最近从中国来的同学愈来愈多,他们给我们带来大陆念佛往生的这些事蹟,都是眼前的,瑞相希有!一般宗教裡面讲见证,在佛家裡面说「作证转」,这些人给我们做证明,这个事是真的,不是假的。去年此地「观音救苦会」会长林医生,往生的前一天我去看他,我送他佛像、送他念珠。第二天走的时候,有一些同修在他面前帮他助念,他告诉大家他眼前一片金光,金光愈来愈大,到最后他说:「我看不到你们了。」都是大家亲眼看到殊胜希有的瑞相。他那天往生,李木源居士在场,佛来接引是先放光,接触佛光罪障就消灭了,这跟佛走了。林医生他有病,还有许多没有病的,自在往生的,站着往生的、坐着往生的,我们看了相不相信?希不希望我也有这个能力往生淨土?

  世出世间的事、理,都是无量无边、无有穷尽。事繁杂,理深密,谁能够彻法底源?我们学佛的人知道,只有佛能彻法底源。这个决定不是抬高佛教,藐视别人,你要有这个想法,你错了。谁能够彻法底源,这个人就称之为「佛」。科学家能彻法底源,那这个人也是佛。像一棵大树一样,从根本到枝叶完全贯通,毫无障碍。你的智慧只能够知道一个树梢、一个树枝、一个树干,不行!你的智慧不圆满,你的见解不普遍,你的想法作法依旧有错误。所以在佛经上讲,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的智慧德能就没有到究竟圆满。佛法是平等法,于法界平等,于一...(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三十一集)  2000/7/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31》)


...人,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是为自己,自利跟利他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利他绝不妨害自利,自利也能帮助利他,这样就好。所以决定自己有信心,绝不堕三恶道。

  【第十、命终生天。】

  这是说你没有发心念佛求生淨土,你决定生天,来生不会在人道,在天道享天福去了。何以故?天人是慈悲的,你能不杀生,一生持不杀生这个善法,你的德行水平跟天道等齐,生天是这个道理去的。不是说天天供养天神,你就能生天。天天巴结他也不行,你的德行水平要跟得上他们,你不拜天,你也会生天。这十种果报都是善的果报,所以永离一切烦恼,这是教我们能离杀生,就能离这些苦恼法。末后这条:

  【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不杀生是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健康长寿,所以你能够把这个功德迴向无上菩提,将来成佛就得佛的无量寿,『随心自在』的无量寿。我们晓得果报这麽殊胜,这麽圆满,就应当认真来学习,对于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伤害之心。不但不能够伤害,使众生生烦恼,我们就错了。我们使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们自己就常常有烦恼,就不能断烦恼。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三十四集)  2000/07/1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34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六面,从倒数第三行看起: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讚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三十二集)  2000/07/0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32》)


...就像我们最近往生的「居士林」一位副林长李秀琴,我听说她开一个小店,有些小学生到她店裡去偷东西,她看到了,就叫他回来,「够不够?还要不要?随便拿。」不忧损害,感动邻里乡党。她往生,一条街街坊上人都送她。不但不偷盗,而且欢喜布施,这是我们末法修行的好榜样。我们损害无几,可是那些人需要的,他又没有钱,所以说是应该要帮助他,不责备他,以好心对待他,感化他,这是菩萨教化众生。

  【六、善名流布】

  社会大众都讚歎你是好人,你是善人。好人、善人,连恶人都不会去侵犯他,连恶人都会去爱护他,这是你的德行感召。

  【七、处众无畏】

  众是团体,无论在什麽团体裡面,你都很从容,都很自在。哪些人处众身心不安?造作不善业,造作不善业的人身心不安稳,所谓是内心有愧疚,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祖师大德,对不起这些护法,心裡有愧疚,所以在团体裡面才表现神情不安。如果真正做到仰不负于天,俯不愧于地,做人聪明正直,决定没有一丝毫的念头害别人。

  不但人不能害,连小动物都不害。每天我们自己家裡或许有一些蚊虫、苍蝇、蚂蚁,绝不伤害,知道牠也是来觅食,不是为别的,牠来觅食,跟我们一样,每天工作讨生活,那有什麽罪过?我们看到绝不应该杀害,要能够体谅。佛家祖师大德教给我们,道场要保持整齐清洁,这些小动物自然就少了,牠是往髒乱的地方去,保持整洁就不会有。晚上,如果有蚊子来骚扰,我们可以把房间...(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三五集)  2000/07/12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35》)


...可能破坏佛教的形象,让许多学佛的人退了心,这个因果怎麽办?他还不错,还能相信因果。所以我就跟他讲,我说你自己好好的去衡量,最好还是不要管,他是他的事情,我是我的事情。他为非作歹将来堕三途,我如果要揭穿,要让许许多多信众对佛教丧失了信心,我要堕阿鼻地狱,这裡头业因果报、利害得失要明瞭。

  在这个时代,南北朝昙鸾法师注解《往生论》,裡面就有预言,说我们末法时期,修罗、罗刹当家,跟世尊在《愣严经》的悬记完全相同。《愣严经》裡面佛说我们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恆河沙」,我们要有智慧抉择,更重要的要有智慧保护自己,要护法。保护自己护什麽?护自己的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心,护自己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的菩萨行。

  昨天晚上我跟印度驻新加坡大使在一起吃饭,他问了很多问题,我们也谈到这一方面,护法最重要的是护持自己的佛性,护持自己的善心,决定不被外境影响,这是禅定。他昨天问我「三摩地」,印度教也修三摩地,《愣严经》裡面讲的「奢摩他、三摩地、禅那」,这三种都是禅定的名词。奢摩他偏重在止,我们中国人讲止观,偏重在止;禅那是止、观都重视。止就是不受外境影响,人事的环境、物质的环境,不受它的影响。你听到了,你见到了,你有智慧拣别,在这裡面断恶修善。

  恶怎麽断?看到恶人,看到恶事,绝不放在心上,恶就断了,是这样断法的。怎麽修善?看到善人,看到善事,要去效法,这叫修善。我们能守...(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十三集)  2000/07/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43》)


...都做善业了,我将善业来抵销它,将功折罪;这个世间法有,佛法裡头没有,所以不能抵销的,抵销是不合道理。

  但是佛告诉我们,你造的不善业这是因,这个因要变成果,当中一定要有缘;不善的业因再遇到不善的缘,这个不善的果报才现前。所以佛教给我们,我们不善的业因早就造了,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就造了。你没有遇到佛法,你怎麽会知道善不善?随顺自己烦恼,天天在造业。所以不善因,是三恶道的业因。五逆十恶的业因哪个人没有?各个人都有。可是作佛、作菩萨的善因,也是每个人都有,这是佛常常说的,我们十法界的业因统统都有。将来我们到十法界,在哪一个法界去受生?我们当然希望生天享天福,更高的希望,是希望作佛、作菩萨,得大自在,得大智慧。我们这个业因全都有,关键在缘上;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随哪一个缘?如果我们随顺佛的缘,那就恭喜你,你这一生决定作佛;如果你还要随顺烦恼的缘,随顺自私自利,随顺贪瞋痴慢,随顺十恶业,你将来的果报决定在三途。

  一切果报不是有人在主宰,佛菩萨不能主宰这个事情,阎罗王也没有权力主宰,天神、上帝也主宰不了。什麽人作主?自己主宰自己,这个事在佛的经论裡面讲得太多太多了。所以,我们纵然受了不善果报,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纵然是别人欺骗我们,毁谤我们,我们上了当,我们也不能够怪他。为什麽?他那是个缘,我过去生中造作的不善,所以才遇到。如果我生生世世都行善,这个恶缘我...(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四十五集)  2000/7/3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45》)


...的,横遍十方三际;这裡头有真常、有真我,具足常乐我淨这四种淨德。现相裡头决定没有,相是虚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能把这一点看清楚、看明白了,相可以受用绝无执着,不但没有执着,不可分别;远离分别执着,你就见到诸法实相。见到诸法实相的人,在佛法裡面称他为「佛陀」,称他「如来」。

  所以我们学佛要知道从哪裡学,从哪裡下手,怎麽样成就。日常生活裡面,充满了真诚、清淨、平等;处事待人接物,充满了大慈大悲。这个人乐!真正离苦得乐了。苦是什麽?妄想分别执着;他离开了,他没有了。他乐的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真诚、清淨、平等的总体。这个理念、这个受用,无时不圆满,无处不圆满,得大圆满,得大自在。这是真的,除这个之外都是虚妄的。所以学佛学什麽?我们这样圆满周遍的爱心;佛家讲慈悲,大慈大悲。显现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皆是大圆满,点点滴滴你的受用都是大自在。佛法裡面能得这个受用,所有宗教教学,如果能够如理如法的修学,都能达到同样的境界。所以佛在经上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个「法门」不侷限于佛教的法门,旁通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这正是大乘所说的,「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圆悟、圆修、圆证。这个在一切法裡面,确实大乘讲得透彻、讲得明显,我们要在这裡下功夫。

  下功夫不仅仅是在研教,要落实,解行要相应。解帮助你行,行帮助你解,解与行相辅相成,这把我们提升到无上道。有解无行,该怎麽堕落还怎麽堕落,该怎麽生死还是怎麽生死,无济于事,不能解决问题。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裡头讲得好:「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三集)  2000/08/1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3》)


...够这样做,将自己所修积的功德福德,统统给一切众生分享。到你将来证得圆满佛果的时候,

  【即得如来诸所授记】

  『诸所授记』就是太多太多的授记了。这些授记,都在大乘经教裡头;大乘经教裡诸佛所有的授记,你统统都得到了。

  【皆不唐捐】

  『唐捐』是丧失的意思,这是古人的术语。你都不会缺失,样样都具足。所以何乐而不为之?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八集)  2000/8/2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8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面第一行: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能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是为五。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这一段意思深广无尽,诸菩萨的修行全在这一条,六道众生的堕落也在这一条。由此可知,这一条关係凡圣之区别太重大了。贪瞋痴,世尊在一切经教裡面告诉我们,是三毒烦恼,是无量无边烦恼的根本。虽然说三个:贪、瞋、痴,三要归成一,就是贪。所以佛教菩萨六条修学准则裡面,第一条就是布施,布施就是对治贪欲的。虽然说六条,六波罗蜜,六波罗蜜要归成一,就是布施波罗蜜。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为什麽能成为圣贤?能离贪欲。贪欲的根拔掉了,这个人就成佛;真肯拔除,还拔得没有乾...(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八集)  2000/8/2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8》)


...定决心,捨弃贪瞋痴慢,捨弃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释迦牟尼佛慈悲,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他生在帝王家,他可以继承王位的,捨弃。这麽崇高的地位捨弃了,富贵捨弃了,妻子捨弃了,给我们做最彻底、最究竟、最圆满的好样子。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边都不沾,过乞食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这个生活。这是教我们什麽?彻底离开贪瞋痴慢,我们才有出头的日子,永脱轮迴。

  诸位要晓得,贪瞋痴慢是轮迴的因,六道轮迴是贪瞋痴慢的果报。你能够把因离掉,这个果永远就不会现前。了生死、出三界、脱轮迴,就在这个认知,你是不是真的认识、是不是真的明白了,我们要懂。佛在此地告诉我们,果然离开了,那就像诸佛菩萨一样,你成就五种自在。五种自在是一切众生所羡慕的、所嚮往的。这五种自在是果报,永离贪欲是业因。你修因必定证果,你不修因,你怎麽能证果?

  第一个就是我们常讲的健康长寿。『三业自在』,「三业」是身、语、意。『诸根具足』,「诸根具足」这一个名词用现代的话来说是身心健康,你的身体没有一丝毫缺陷。身诸根具足,这是果报,三业自在又是它的因缘。什麽叫「三业自在」?「自在」是没有烦恼。你有烦恼,你不自在;你有忧虑,你不自在;你有牵挂,你不自在;身心清淨才自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个妄念都不生。什麽叫妄念,必须要搞清楚,为自己的都是妄念。你修行,为自己成佛、为自己作菩萨都是妄念。

  佛教我们无妄念,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妄念要有正念。正念是什麽?正念不是无念,正念是无妄念,正念是为一切众生。我修行,为一切众生;我成菩萨,为一切众生;我成佛,也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这个念是正念,为自私自利的都叫妄念、都是邪念。佛法裡面讲无念,特别是宗门东西讲得多。无念不是什麽念头都没有。什麽念头都没有,果报在四禅无想天,那是个外道天。佛家讲无念是无自私自利的念头,有正念,正念是为佛法常住世间,为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众生裡面,第一条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真的利益。不能帮众生破迷开...(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八集)  2000/8/2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8》)


...的都是妄念。你修行,为自己成佛、为自己作菩萨都是妄念。

  佛教我们无妄念,无妄念要有正念。正念是什麽?正念不是无念,正念是无妄念,正念是为一切众生。我修行,为一切众生;我成菩萨,为一切众生;我成佛,也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这个念是正念,为自私自利的都叫妄念、都是邪念。佛法裡面讲无念,特别是宗门东西讲得多。无念不是什麽念头都没有。什麽念头都没有,果报在四禅无想天,那是个外道天。佛家讲无念是无自私自利的念头,有正念,正念是为佛法常住世间,为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众生裡面,第一条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真的利益。不能帮众生破迷开悟,那个利益是小利益。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是真实的利益,他才能得三业自在,他才能得诸根具足。今天时间到了,第一条意思还没有讲尽,明天我们接着讲。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九集)  2000/8/2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9

  诸位同学,大家好!从中国来到新加坡参学的团体,最近愈来愈多。昨天我收到大陆同修的来信,告诉我在大陆上有卖皈依证的。大概是拿到我们这些皈依证在中国大陆翻印,这是彷造。听说价钱有十块、二十块、五十块、一百块,最高的卖到两百块,还有三百块,从三十块到三百块不等。希望你们回到中国之后,告诉大众,这是假的。我这一生从来没有做过生意买卖,我们印的书全部都是结缘、赠送,绝对不卖一分钱。我们这裡流通出去的光碟、VCD...(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八集)  2000/8/2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8》)


净公上人讲自在集第三卷





...任你毁谤,佛菩萨知道,你造罪业逃不了因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人生在世,佛在经典裡面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人身、闻佛法,总有一点善根,要好好的培养这个善根。

  佛在这部经上说得好,「菩萨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个开示宝贵。我不但这一生当中不打听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我打听他干什麽?人家来跟我说,说别人事情,说好事我听、我欢喜,说坏事我立刻禁止,我不听,你要说跟别人说去。为什麽?我们保护清淨心,保护一个恭敬心。这是性德,绝不容污染。人家说某人怎麽毁谤你,你说个两句我就不准你说了。我们永远记住别人对我们的好处,这个好,与人为善,我们自己多麽自在、多麽安乐、多麽幸福,一生当中没有一个冤家、没有一个对头。纵然有冤家敌对,是他那一方面,他对我们的误会,我对他没有误会;他以敌意对我,我以善意待人。这一生不知道,来生知道,这是学菩萨。

  古圣先贤常常教导我们:「仁者无敌。」「仁者」在佛法裡面是对于菩萨的称呼,仁慈的人,心裡头没有冤家、没有对头,这才叫仁慈。你还有这个人跟我过不去,那个人对我不好,你自己不仁。我们学佛至少这一点要懂得,要认真去学习。生死小事,人家看到是大事,我们看到生死是小事;因果是大事,死了不是什麽都没有了,还有来世。我们这一世以真诚恭敬心处事待人接物,还遭到不好的毁谤,我们要惭愧,我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这一生中没...(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九集)  2000/8/2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9》)


...。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菩提心。说「菩提心」大家不好懂,我这个说法大家好懂。对所有一切的人,对至亲好友真诚,对冤家债主也真诚。陷害我、杀害我的人,我只有一个真诚心对他,永恆不变,我走的是佛道。生命是假的,不是真的,真诚心永远不能够变更,一变更马上就下坠。六道众生用虚伪的心,不是真诚的;染污的,不是清淨的;高下,不是平等的;愚痴,不是觉悟的;自私自利,不是慈悲的。所以从烦恼习气翻转过来,就是大菩提心。

  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怎样过这一生?看破、放下。看破是样样都明瞭、样样都清楚,佛法的名词讲,性相、事理、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看破。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说你多自在。在这个世间「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别人争、我们让,别人进、我们退,这是诸佛菩萨、圣贤人教我们,生活、工作、处世待人的心态。于是我们的生活就自在、就快乐,自在就是佛家讲的解脱。随缘而不攀缘,换句话说,在这个世间,我们处处都是被动不主动。主动,我们要怎样怎样做,你就有烦恼,随缘就没有烦恼。有机会我们要做,没有机会我们更快乐,我们没事。

  中国佛协刀副会长上一次到此地来,跟我们谈要合办培训班,我们也很欢喜,我们随缘。如果不办?不办我们就更欢喜了。我们事情更少,休閒的时间更多,不是更欢喜了吗?现在这个培训班正式得到国家的批准。批准,大家都要忙了,大家要多辛苦一点了。辛苦,好,报佛恩,真正是我们天天念的迴向偈兑现了,「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有这个缘我们要全力以赴,没有这个缘绝不勉强,你就会得大自在,身心安乐。

  末后总结到念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决定念佛...(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九集)  2000/8/2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9》)


...、处世待人的心态。于是我们的生活就自在、就快乐,自在就是佛家讲的解脱。随缘而不攀缘,换句话说,在这个世间,我们处处都是被动不主动。主动,我们要怎样怎样做,你就有烦恼,随缘就没有烦恼。有机会我们要做,没有机会我们更快乐,我们没事。

  中国佛协刀副会长上一次到此地来,跟我们谈要合办培训班,我们也很欢喜,我们随缘。如果不办?不办我们就更欢喜了。我们事情更少,休閒的时间更多,不是更欢喜了吗?现在这个培训班正式得到国家的批准。批准,大家都要忙了,大家要多辛苦一点了。辛苦,好,报佛恩,真正是我们天天念的迴向偈兑现了,「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有这个缘我们要全力以赴,没有这个缘绝不勉强,你就会得大自在,身心安乐。

  末后总结到念佛,决定念佛求生淨土。我们的心跟佛的心一样,我们的行跟佛行一样,以这个功德迴向求生淨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我这一生所学的就这二十个字,教别人的也是这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我记得过去曾经讲过一次,这是大乘佛法的传心法要。诸位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们到新加坡来这一趟就没有白来。一定要记住,「忍人之所不能忍」,我们要能忍,「为人之所不能为」,别人不肯干的事情我们干,别人不能忍的我们能忍,我们所作所为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绝不为自己。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集)  2000/8/2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五十九集)  2000/8/2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59》)


...德迴向求生淨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我这一生所学的就这二十个字,教别人的也是这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我记得过去曾经讲过一次,这是大乘佛法的传心法要。诸位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们到新加坡来这一趟就没有白来。一定要记住,「忍人之所不能忍」,我们要能忍,「为人之所不能为」,别人不肯干的事情我们干,别人不能忍的我们能忍,我们所作所为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绝不为自己。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集)  2000/8/2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0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面第一行: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这一条前面虽然说过,这个义理、境界无限的深广,可以说永远都说不尽。佛说这一部经,这部经不长,在我们这个小册子裡面经文只佔二分之一,可是它是世尊对一切众生的根本教诲。如果不在根本上认真修学,佛法法门虽然很多,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这正是我们大家共同看到的,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少。特别是在近代,人心没有归宿,人没有志向,很容易受诱惑就堕落了。过去有,也不算少数,但是并不很普遍。现在可以说非常普遍,一万个人当中能有一两个不被外面境界诱惑、不堕落的,都非常希有。所以从这个地方来观察,我们对于西方人讲的世界末日就可以相信了。

  这个经是跟我们讲因果的真实大道理。...(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集)  2000/8/2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0》)


...心愿,他没有这个条件,他能往生。有这个条件,没有这个心愿,不能往生。每一个往生的人都是大乘心,都是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念念要帮助一切众生。虽然不能跟人讲经说法,遇到人都劝他念阿弥陀佛,这就行了。不可以说遇到人理都不理:「我自己念阿弥陀佛不管他。我到极乐世界去,他们去堕落。」这个人不能往生。逢人都劝念阿弥陀佛,这个人就是菩萨。能够把念佛的道理方法讲清楚、讲明白,那就更好、更殊胜了。所以菩提心不能不发,这个叫菩提心。

  帮助别人,好的榜样不能不做,别人不肯做的我要做,绝不能为自己。儒家《礼记?曲礼》裡面教导我们:「安安而能迁。」这是什麽?你有福报,你身也安、心也安,你的日子可以过得很舒服、很自在;别人有痛苦,我就要捨弃自己的安居,为苦难人去奔波。不能说:「我自己这个生活环境非常安逸,我为什麽要捨弃?我为什麽过这些苦日子?过这个苦日子,人家听我教导那还好,不听教导,那我不就冤枉吗?」人家听要教,不听也要教,什麽样的苦难、什麽样的折磨都要受,捨己为人。所以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你的果报,这是捨离贪欲,也就是捨弃自己的安乐,五种自在裡第一种,『三业自在』。「三业」是身、语、意。身无病,身自在;口业清淨;意业充满智慧,不生烦恼;三业自在。『诸根具足』,身体健康,没有缺陷,这是第一等的福报。佛家讲的「清福」,就是这八个字。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明天再跟诸位讲第二个自在,『财物自在』,有求必应。好,今天讲到这裡。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一集)  2000/08/2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1

  诸位同学,大家好!《十善业道经》的经文讲到了不贪、不瞋、不痴,这是全经核心的开导,对于我们修学非常重要。有许多从各个地方来的同修们,今天早晨因为没有讲《华严经》,那边没有车开过来,我们这个就停一次,希望他们都有缘来听到。今天利用这点时间,跟大家谈一谈我们底下一届的培训班,现在正在积极筹备。在上个月,李文发居士送了一份名单给我,三十位已经满额,因为当时我们没有想到中国国家宗教局能够批准这个桉子。这个桉子是中国佛协刀述仁副会长提出来的,跟我们合办,...(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集)  2000/8/2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0》)


...了,排出去之后,你就不会生病。许许多多疾病都是毒素排不出去,特别是关节炎、风湿病,是什麽东西?尿毒;尿毒排不出去,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积在关节裡面发炎的。凡是得这种病的,几乎都不出汗,很少出汗。尤其我们住在冷气间,住久了,弱不禁风。所以病的根源我们要晓得,要怎样去把它拔除。不怕出汗,每天多洗几次衣服,这个没有问题。身心健康,我们有好的形象给社会大众看,接引社会大众不要错过学佛的机会,这样就好。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裡。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三集)  2000/08/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3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十面第二行当中看起: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

  这是离贪欲所得到的第二种自在。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是一切众生所希求的。我们仔细观察六道众生,他活在这个世间可以说是终身的追求不外乎这三桩事情。这三桩事情能不能求到?如果说是我们追求能求得到的,实在说我们可以全心全力拼命去追求;如果求不到,那我们的追求就错了。世间人也有少数知道这个错了,可是依然去追求,希求侥倖可以得到。佛告诉我们,世间从来没有侥倖得到的事情。佛告诉我们,这三桩事情是果报,果必有因。

  昨天晚上,同学们听到天主教跟我们讲道,也有同学提出问题,提出因果的问题。他们教义当中不讲因果,它讲什麽?一切都是神的赐与。换句话说,神欢喜你,赐给你多一点;神不欢喜你,赐给你就少一点。于是有许多人对神敬爱,神赐给...(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三集)  2000/08/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3》)


...侥倖可以得到。佛告诉我们,世间从来没有侥倖得到的事情。佛告诉我们,这三桩事情是果报,果必有因。

  昨天晚上,同学们听到天主教跟我们讲道,也有同学提出问题,提出因果的问题。他们教义当中不讲因果,它讲什麽?一切都是神的赐与。换句话说,神欢喜你,赐给你多一点;神不欢喜你,赐给你就少一点。于是有许多人对神敬爱,神赐给他的多;有一些人对神忿恨,祂赐给他太少了。这裡面不能解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我们仔细去思惟,还是佛法裡讲得好。佛法讲这是果报,果必有因,你要不修因,哪来的果报?佛告诉我们,因是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如果不离开贪欲,你修因证果依旧得不到自在。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社会,社会上确实有发大财的,有亿万资财的在这个世间很多,累积财物达到几十亿美元。他有没有得到自在?他不自在。为什麽不自在?也有原因,没有离开贪欲,所以他的财不自在。他的财常常有人打主意,想窃取他的、想瓜分他的,这个事情太多了,甚至于我们一个道场,这个我们绝不讳言,无需要避讳。许多道场建得很大,财力很雄厚,出家在家人都变了心,把道业忘得乾乾淨淨,心目当中只有名利,争名夺利,不但没有离贪欲,贪欲天天在增长。贪欲的增长,佛告诉我们,果报在饿鬼道。

  贪瞋痴这三种恶业,感召的是饿鬼、地狱、畜生;贪心是饿鬼,瞋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三种罪业都造,这个果报就很可怕,这是未来的。现前?现前不自在,你的冤家、债主、盗贼都把你当作目标,都把你看成了猎物,这个不自在非常明显。出门都要请多少保镳,这就显得不自在,如果自在何必要保镳?有那麽多保镳,说明他不自在,时时刻...(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三集)  2000/08/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3》)


...观察这个社会,社会上确实有发大财的,有亿万资财的在这个世间很多,累积财物达到几十亿美元。他有没有得到自在?他不自在。为什麽不自在?也有原因,没有离开贪欲,所以他的财不自在。他的财常常有人打主意,想窃取他的、想瓜分他的,这个事情太多了,甚至于我们一个道场,这个我们绝不讳言,无需要避讳。许多道场建得很大,财力很雄厚,出家在家人都变了心,把道业忘得乾乾淨淨,心目当中只有名利,争名夺利,不但没有离贪欲,贪欲天天在增长。贪欲的增长,佛告诉我们,果报在饿鬼道。

  贪瞋痴这三种恶业,感召的是饿鬼、地狱、畜生;贪心是饿鬼,瞋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三种罪业都造,这个果报就很可怕,这是未来的。现前?现前不自在,你的冤家、债主、盗贼都把你当作目标,都把你看成了猎物,这个不自在非常明显。出门都要请多少保镳,这就显得不自在,如果自在何必要保镳?有那麽多保镳,说明他不自在,时时刻刻提防着别人要伤害他。外面的伤害容易防止,内裡面的伤害难。如果这个冤家债主投生到你家裡,做你的儿女,再晚一辈做你的孙子,这一些就是佛法裡面所说的败家子,防不胜防。你现在具足的财富还没有散,是你的福德因缘,我们世间人一般讲,你现在走好运、你在兴旺的时候,这一些冤亲债主在你旁边不敢动。可是运会衰,不能够永远保持着兴旺,到衰的时候怎麽办?

  不要说是世间人,连释迦牟尼佛也不例外。释迦牟尼佛也有冤亲债主,头号的冤家是魔王波旬。佛在最盛的时候,佛法最盛的时候,魔王波旬来护法,是释迦牟尼佛的护法,他在等机会。波旬曾经告诉世尊,他总是想方法要把佛法灭掉。佛告诉他:「佛所说的一切法是纯正之法,...(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三集)  2000/08/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3》)


...世尊没有财产,在世所居住的精舍、园林、讲堂都是有主的,都是在家居士、国王大臣提供的,产权是属于他们的。佛是借住,不是接受他赠送,没有。接受居士们供养,这个供养是暂时的,不是把这个产权供养的。

  所以我常讲,佛在世,他有使用权,供养使用权,没有产权。所以佛灭度之后,这个财产都归原来的施主。大家有什麽好争的?没有争的。现在为什麽会有争执?现在寺院裡头有产权,这就坏了。佛教刚刚传到中国来的时候,道场是国家建立的,出家人也没有所有权。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就像政府所有的机构一样。世尊给我们的垂范,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要记在心裡头,我们要体会这裡面的道理。他老人家一生所示现的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得大自在,他得的是究竟圆满。全心全力尽义务的教学,帮助人破迷开悟,帮助人离苦得乐,赢得举世之人的尊敬,这就是他的成就,这就是他无比殊胜的果报,没有冤敌。

  我们即使看到魔王波旬、看到提婆达多、看到六群比丘,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一些作恶的人、反对释迦牟尼佛的人、破坏佛法的人,都是大权示现,不是真的。《提婆达多经》裡面释迦牟尼佛说,提婆达多堕地狱了,在地狱裡面的享受比天宫还快乐。他是在唱戏、是在表演给我们看,告诉我们凡夫之人,业障没有消尽,逆缘总归是有。佛示现这个逆缘,教导我们怎样在逆境、恶缘环境裡面去成就自己的道业,做给我们看。说,我们很不容易体会;我们亲眼看到了,在这裡面才真正学到东西。表...(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三集)  2000/08/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3》)


...」?上善是至善。我们从哪裡学?从顺境、逆境,善人、恶人,从这个方方面面学习成就的。所以顺境、逆境都是好境界,善人、恶人都是我们真善知识,都是我们的好老师,成就自己的至善。如果对于善人边上起了贪爱,恶人边上起了瞋恨,你不善学、你不会学。不会学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心裡头常生烦恼。喜欢是烦恼,讨厌、瞋恨是烦恼,你天天在生活当中生烦恼。会学佛的人,会的人,就像六祖惠能一样常生智慧。顺境裡面没有贪欲,生智慧;逆境裡头没有瞋恚,生智慧。善人、恶人,统统生智慧,这是佛弟子。如果我们在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还起贪瞋痴慢,还生喜怒哀乐,你是凡夫,你不懂佛法,你没有学佛。我们在这个地方留意,财物的自在当然得到,化怨贼为善友;如果你没有离开,不能够离开贪瞋痴,你就做不到了。贪瞋痴是三毒烦恼,必须拔除。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四集)  2000/08/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4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面,我们把经文从头念一遍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

  昨天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我们接着看:

  【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福德』是一切众生所希求的,的确可以说是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没有人不求福德。中国人讲「福德」,这个意思很深、很广、很圆满。福是果报,德是福之因。如果不积德,哪来的福报?所以这两个字合起来有因有果,这个才讲得圆满。中国人讲福,通常是讲五大类,就是「五福临门」。这五大类裡面,第一条就是财富。第二条是「贵」,富贵;贵是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用现在世俗人讲,名跟利,这是一切人所追求的。这个东西有没有好处?实在说不见得。如果有福而没有德,享福决定造罪业;没有福报的人,想造罪业造不成。

  有福报的人造罪业很容易,他为社会大众造福也很容易。譬如说,昨天我看...(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三集)  2000/08/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3》)


...十岁的人一样,没人能跟她相比。每天都出去奔走,帮助穷人、帮助老人、帮助病人,一生干这个事业。所以她的一生,三种布施裡头,她是以无畏布施为主,这裡头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所以她一生什麽都没有,什麽都不缺乏。一天吃一餐,吃生菜,完全回归到原始的生活。她不吃油、不吃盐、不吃糖,身体那麽好。在一般人看起来,她这个生活缺乏营养,缺乏太多了。她不懂什麽叫营养。你跟她讲,她不懂,她只喜欢自己过最简单的生活。所有的时间,不是去帮助别人,在家裡面就是读书。她喜欢读书,读圣贤书,天天跟圣贤做朋友,天天跟圣贤在一起。现在她读佛书,读佛书就是跟佛菩萨在一起,过佛菩萨的生活。所以我们从这裡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许哲跟这三句话圆满的相应。

  世出世间第一大福德是什麽?过去李老师常常勉励我们,「弘法利生」,这是第一大福德。当年我们在台中,李老师看到年轻人,我们常讲「面相很薄」,没有福报而且短命,那一看就看出来了。李老师对于这些年轻人,就劝他发心学讲经,学讲经是修大福德。我到台中去,目的也是如此。李老师特别嘉勉,劝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我自己晓得我是短命,没有福报,他教我用这个方法来修。我学佛第一本书就是念《了凡四训》,那时候朱镜宙老居士送给我的,好像朱老那一年七十岁。我看了之后感触很深,了凡先生所有的毛病,几乎我统统都有,薄福之相、短命之相;了凡先生的长处我都没有,我不...(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四集)  2000/08/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4》)


...书重要!」这就是说传法的工作比弘法的工作更迫切需要。弘法要是不传法,我死了之后佛法就灭了;后继有人,这个福报就大了。后继之人不要多,有一个人就行了,你的法脉就不断了。能够有更多的人,福报就更大了。有一个传人,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祖师大德,代代相传到我这裡,我也传下去了。如果有机缘能传更多的人,佛法可以全面复兴,这个福德大。

  在今天,我们虽然没有写书,借重高科技,把所讲的全部也都保存下来了。同学当中,在此地、在海外,许许多多人从录像带、录音带裡把它写成书本,很多很多。他们拿来给我看,我没有时间看;你们同学大家都可以看,帮助他订正;这些东西流通,都能够利益初学。如果能离开贪欲,他的福德就自在,就能随心所欲了。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五集)  2000/9/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5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面,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从第一行看起: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

  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 ,物皆备故。】

  这个三条前面介绍了,今天我们接着看: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从这裡看起,这是世尊对龙王说的。龙王表法的义趣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在社会上,各个阶层居领导地位的人,都有王的意思。说『王位自在』,就是你的社会地位,在群众当中领导的地位,你永远会被群众拥护,这就叫自在。群众都能听从于你,你能够任意的发号施令,原因是因为你没有贪欲。你没有贪欲,你的福德决定是泽及一切众生,众生焉有不拥护之理?焉有不爱戴之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要知道学习。无论我们在社会上是什麽样的身分、什麽样的地位,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决定要断贪瞋痴,我们就能够得大自在。

  底下两句是:『珍奇妙物,皆奉献故』。因为得到群众的爱戴,群众有这些珍奇之物,都会供...(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四集)  2000/08/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4》)


...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五集)  2000/9/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5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面,我们从第一行看起: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

  何等为五?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 ,物皆备故。】

  这个三条前面介绍了,今天我们接着看: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从这裡看起,这是世尊对龙王说的。龙王表法的义趣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在社会上,各个阶层居领导地位的人,都有王的意思。说『王位自在』,就是你的社会地位,在群众当中领导的地位,你永远会被群众拥护,这就叫自在。群众都能听从于你,你能够任意的发号施令,原因是因为你没有贪欲。你没有贪欲,你的福德决定是泽及一切众生,众生焉有不拥护之理?焉有不爱戴之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要知道学习。无论我们在社会上是什麽样的身分、什麽样的地位,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决定要断贪瞋痴,我们就能够得大自在。

  底下两句是:『珍奇妙物,皆奉献故』。因为得到群众的爱戴,群众有这些珍奇之物,都会供养你,「皆奉献故」。供养你,你会不会去享受?不会的。怎麽知道不会?因为你没有贪欲,所以大众的供养,用现在的话,你决定是回馈于社会,你一定也同样的布施供养一切众生。因果是循环的,你能供养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必定也供养你,这个果报无比的殊胜。如果你做一个领导人,你有贪欲,你想得的珍奇宝物自己享受,不肯供养别人,而群众所有的珍奇宝物也都各自藏匿起来,也不会奉献出来,于是这世间的珍奇宝物都被掩埋了,不能够发挥它的德用,这在佛法裡面讲,这是罪业。什麽罪业?不能够物尽其用。社会真正走向繁荣兴旺、安和乐利,必定是「...(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五集)  2000/9/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5》)


净公上人讲自在集第四卷





...空?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会变成因,因果永远在转变,永远在循环,永远在相续。所以从转变、从相续、从循环,它不空,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

  我们怎样使自己是愈转愈殊胜,这每个人都期望。可是你没有想到,如果只着眼到为自己的殊胜果报,很难得到。应当把念头转过来,像诸佛菩萨一样,念念希求一切众生是愈转愈殊胜。把自己忘掉了,只有众生没有自己,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境界;在其他宗教裡面,这一切神明的境界。中国人论神:「聪明正直是为神。」佛家讲「生佛平等」,中国古德讲「天人合一」。人是不是佛、是不是神?是的,聪明正直就是,聪明是具足智慧,正直是具足性德。这是从因果循环裡面,我们见到的无比殊胜果德。第五种自在:

  【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

  『获』是你得到的,不是你求得,自自然然得到的,超过你自己的所求,超过太多了。这个『百』不是一个数字,是形容词。你所获得的福报与你所修学的功德,决定相应。佛的功德大,灭度至今三千年,你看看现在世间人对佛菩萨的奉献。佛菩萨不住世了,要住世那还得了吗?什麽原因?

  【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悭』是悭贪,没有贪心,没有吝啬,对于别人决定没有嫉妒障碍。菩萨念念成人之美,这是我们应当学的。反看今天世界上社会人心,大多数坚固执着贪欲。可是我们看到一些人,还是有大富大贵。你细细想想,那什麽原因?过去生中修积得太厚了。他要能够...(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五集)  2000/9/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5》)


...的子子孙孙,都效法祖宗。他们家一直到今天都不衰,代代有贤人出来,所以印光大师对范家非常讚歎。从事于工商业的,我们看到属于老字号,也能传几百年,他的生意兴隆,他不会失败。原因在哪裡?没有三毒烦恼,为社会、为众生服务,不是为贪利、贪财,不是为这个。是为众生服务的,自己生活能过得去就非常满足了,多馀的都回馈给社会;他这个生意可以绵延,也是绵延很多代。凡是违背圣贤人的教诲,作恶不知道修善,前世福报再大,一生就完了,甚至于还有这一生都保不住,晚年的时候就败了。像我们现在看到公司倒闭了、破产了,那是福之薄者;福厚可以保住他一生,保不住子孙。这个道理我们要细细观察就明白了,才知道世出世法总不离因果。这是五种自在,离贪欲有这麽多的好处,我们为什麽要干这个事情?末后这一段:

  【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三界特尊,皆共敬养。】

  这是学佛的人懂得。不学佛的人,他祈求他的福德子子孙孙都能够延续保持,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世间人的观念。学佛的人的观念,心胸更大了,他迴向法界,于是这种善行就变成了性德。性德是没有边际、没有穷尽的,所以到自己成佛的时候,就同其他诸佛如来一样。『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在三界教化众生,都为一切大众尊敬。『特尊』,特别的尊敬。『皆共敬养』,一切众生尊敬你、供养你,这是究竟圆满的大福。

  我们现在要问,什麽叫『迴向』?什麽叫『菩提』?因为这一句是因。「三界...(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五集)  2000/9/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5》)


...上一句话就说明白了,「诸法实相」,他所告诉我们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之后,这就是佛家宗门裡面所说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瞭之后,他的心思、行为自然端正。端正的心就是真诚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端正的心,佛心。

  诸位要晓得,佛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是我们自己的本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现在变成不真、不诚、不清、不淨,这是错误的。这个错误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自性本具的,是迷惑颠倒、妄想习气所造成。我们要学佛就要知道,把自己妄想习气薰成的妄心捨掉、永远离开,恢复到我们的真心,恢复到我们的自性。真心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佛这个说法,儒、道,乃至于其他宗教的神圣,确实是异口同音,都是这个说法,我们一定要相信。

  儒家教人,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把它总结,实在就是《大学》裡头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孟毕生教人不离这个原则。儒家讲的「大人」,就是宗教裡面讲的「圣人」,佛教裡面讲的「佛菩萨」,名词不一样,义理完全相同。大人之学,第一个是「明明德」。「明明德」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彻底明瞭诸法实相,跟佛家讲的没有两样。明德之后要落实,落实在「亲民」,亲民就是为人民作师作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亲民。明明德,用佛家的话来说,是自度,亲民是度他,自度度他都要「止于至善」,要做...(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七集)  2000/09/0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7》)


...虑而后能得」,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过程。

  反过来看看现代的社会。为什麽社会这麽动乱,人心不安?物质生活条件比过去优越太多倍了,为什麽生活得这麽痛苦?就是他不知止。换句话说,他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方向,像一隻船航行在大海裡面,不知道方向,不晓得要到哪裡去,他当然就不安。今天社会状况确实是如此。怎样帮助自己、帮助众生,来消除这一个困惑、这个迷障?现代世界上也有一些真正有学问、有见识的志士仁人,他们喊出来了:「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我们想想不错。

  孔孟的学说教我们「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乘佛法教导我们「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十八个字,末后总结到念佛,这大圆满,决定不落空。所以儒佛这一个指导,确确实实使我们在苦海裡面找到了方向、找到了目标,不再徬徨、不再迷惑了,这是佛家讲的离苦得乐。儒佛讲的大纲领,我们应当接受,依教奉行。这两家的典籍都非常丰富,那是细节、是细目,我们学到多少,就得多少受用。学得少,得小受用;学得多,得大受用;学得彻底,得究竟圆满的受用。儒佛如是,其他各家各派、各个不同的宗教,无一不如是,我们清楚、我们明白。

  我们今天确确实实可以肯定,所有宗教都是现代人所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各教各派、各个宗教所讲的确实是一桩事情,是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不过他们所说的有半、满的差别;儒...(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七集)  2000/09/03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7》)


...讲,「知止而后有定」,止什麽?止于至善。至善,佛法裡面讲得清楚,至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至善;我们要把心定在这个目标上,这叫知止。我们什麽都不求,世出世间法一样都不沾染,宗门裡面的话所谓:「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这是什麽?这就是万缘放下了,一心就向无上菩提。

  昨天晚上,会长跟我在一起谈下一届培训班的问题,也谈到现前佛教界出家人一些概况。佛法要想成就,不能不放下世法,世法跟佛法我们要有能力辨别。佛法是正觉,世法是迷情。佛门裡面的事情如果不觉悟,也是世法;世法裡面的事情如果觉悟了,也叫佛法。佛法、世法在哪裡分?在觉、迷上分。所以佛教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态度是自在随缘,恆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果攀缘就是世法,随缘是佛法。换句话说,让我们一切不自在,这是世法;得大自在,那就是佛法。我们要怎样才能够得到?我想许多同修都希求的,要想得到自在,要想真正做到随缘,十恶一定要捨掉,离开贪瞋痴慢就自在了。内无烦恼,外面境界就没有办法诱惑你。外境还能够诱惑你,是你的烦恼没有断。它诱惑你什麽?诱惑你烦恼,让你的烦恼起现行。所以我们内裡面把烦恼断了,无私无我,无有贪瞋痴慢,外面的境界再多、再巧,也无动于心,这样才能得自在,这样才能随缘。随缘一定是自在的,随缘裡面带来烦恼那就错了,这个事情我们就不能随,随缘裡头决定没有烦恼。

  世间的烦恼大多起于得失,得失心太重了。果然无私无我、无有贪瞋痴慢,诸位晓得,得失心没有了,这时候可以随缘了。有缘,广利众生,不是为自己,为利益众生;没有缘的时候,利益众生的事、心行也绝不中断,做的方法不一样。古德常说的,有缘分我们全心全力帮助别人、帮助社会;没有这个缘分,那就独善其身;所以没有休止的。这正是古人所谓,有缘我们兼善天下,无缘则独善其身。独善其身,就是准备将来遇到有缘的时候为大众服务。念念不忘这个心,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大菩提心,就是度众生的心。

  有一些佛门弟子,在家出家我都遇到过,慈悲心很重,念念不...(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六十九集)  2000/9/5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69》)


...。诸佛菩萨何以没有?我们要细心去想想,这个原因到底在哪裡?诸佛菩萨彻底觉悟了,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大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个话是真实的。如果认知这是一个法身、是一体,慈悲心才能够遍及法界,慈悲就是爱心。爱护一切众生,就是真正的爱护自己;别人得好处,就是自己得好处;别人有灾难,就是自己有灾难;自他不二,生佛一体。「生」是众生。怎麽可能有诤讼?

  古圣先贤教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忍让。诸佛菩萨跟一切大众相处,忍让这个念头都不会生起。为什麽?忍让还隔一层,不是一体才忍让,是一体忍让都谈不上。因此理愈明、愈清楚、愈透彻,事才真正达到圆满,佛法裡头常讲的「大圆满」、「大自在」。理、事不能透彻明瞭,怎麽能做得到?世间人争名、争财、争利,如果是佛菩萨:「你要的全部给你。你受用跟我受用有什麽两样?一样的。你觉得这个对你有用处,都可以让你。」佛菩萨给我们的表现,自己一定过最低水平的物质生活。这是教什麽?教人无诤。而天天为社会、为众生,修福、培福、造福,福报让大家享。社会安定和谐、繁荣兴旺,这是诸佛菩萨的享受;看到大家都好,他看到欢喜,这是他的享受。

  整个社会动乱不安,一切众生相处不和谐,佛菩萨看到难过、忧虑。就如同慈父看到他的子孙,年岁大了,八十、九十了,这个时候对他来讲,什麽是最高的享受?一家人和睦,相亲相爱,互相尊重,互助合作,老人心裡欢喜,他绝不讲求...(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0集)  2000/09/0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0》)


...有看到很多畜生?」畜生道存在。印度教跟佛教讲得清楚,佛家讲十法界,印度教讲六道轮迴。「六道」就是六个不同维次的空间,「十法界」就是十个不同维次的空间。这是大分,细分非常複杂,你全部都了解,你才真正知道宇宙人生真相。就以十法界来说,你只知道一法界,其他的九法界你都不知道,你的思想见解就有偏差、就有错误。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能够想像得到的。你要都清楚、都明白了,这个思想见解正确,你的行为正确。

  正确的心行与圣人的教诲相应,圣人的教诲与事实真相相应。普贤菩萨教我们恆顺、随喜,这是相应的。恆顺、随喜都要以法性为标准,我们恆顺法性,随喜法性,这个人就是佛菩萨的思想、佛菩萨的见解、佛菩萨的生活,自在美满,佛家讲的「常生智慧,不生烦恼」。如果与性德相违背的,那你就常常迷惑、常生烦恼。将来往哪裡去?当然是往三恶道去,必然的道理。所有的圣贤、一切宗教都跟我们讲贪瞋痴不好,没有一个宗教说贪瞋痴是好的,我们没有看到。许多宗教经典,我们都没有看到说贪瞋痴是好的。

  可是现在,昨天我才听人讲,最近报纸上登了一个好大的篇幅,说:「贪是无罪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希望你们找来给我看看。西方人我是常常听讲:「贪婪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鼓励人贪而无厌。从一切宗教圣人教诲裡面来看,这个「贪而无厌」你们要说它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没错,是的。什麽社会?鬼道的社会、地狱道的社会、畜生道的社会,三恶道的...(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0集)  2000/09/0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0》)


...成片;功夫成片实际上来说,就是初禅的功夫。外不着相,内不动心,真正把世缘统统放下了,这个世间事与我没有关係;好人很好,坏人也好;好事很好,坏事也好。我们用平等心来处事待人接物,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我们天天念佛号求生淨土,才真有把握。日常生活当中,随缘不攀缘。随缘是什麽都好,决定不要把这些拉拉杂杂事情放在心上,心上什麽事都没有,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这就决定得生淨土。

  得生淨土的条件,这两个字重要,头一个要跟一切大众和睦相处。他对我和睦,我对他和睦;他对我不和,我对他也和。顺境、逆境,善人、恶人,统统要忍。怎麽个忍法?不放在心上,真的是忍。放在心上,那忍得很苦;不放在心上,这个忍忍得很自在。一切随缘不攀缘。利益众生是好事,好事都要有缘。如果没有缘,你想去做,做不成功,你还要生烦恼,那又何苦?所以佛住世间教导我们随缘不攀缘;攀缘是自己想怎样做,随缘是恆顺众生、随喜功德。能够懂得「和、忍」,自然就断恶修善。因为只要你造十恶业,这个十恶在你的心裡面,你没有能够把它完全放下,「和」跟「忍」做不到。

  我们仔细观察,观察别人,再反省自己。人看自己的过失,很难,看不到自己过失;看别人过失容易。别人是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看别人过失,马上回过头来反省,我自己有没有这个过失?这个重要。我们看到别人不和睦,团体不和睦、国家不和睦、宗教不和睦,常常闹事、斗争、战争,这在讯息裡常看到的。回...(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三集)  2000/09/1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3》)


...学会  档名:19-14-074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一面第一行,最后一句看起:

  【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这是说断瞋恚,将这个功德不求世间的福报。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不求世间福报,不是没有福报,而是福报更殊胜;福报虽然现前,决定不能放在心上,决定不能生欢喜心,这就是说不受福报,福报再大也不享受,把这个功德迴向无上菩提;到成佛之后果报就殊胜,这种殊胜是没有方法用言语来形容的,所以佛在经上常讲「不可思议」。

  『得无碍心』,「无碍」是无障碍,就是孔子所谓的「随心所欲而不踰矩」,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无碍心」。在大自在当中又能与一切众生相应,不违背世间法,这是佛家常讲,「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如果我们对世间法有妨碍,那就有障碍了。于佛法、于世法、于出世法都无障碍,才叫做无障碍法,才是真正解脱,《华严经》上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观者无厌』,这是殊胜的果报;凡是跟你接触的,闻名、见面,都能生欢喜心,这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十善业的果报。再看底下一段: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

  『邪见』是愚痴,愚痴表现在外面就是邪知邪见。邪知邪见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你的想法、看法与自性完全违背,这叫痴;所以痴就是邪见。能够远离愚痴,这是最困难的事情,比前面两条难得多了。...(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四集)  2000/09/1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4》)


...做一些恶事,社会大众看到:「不能学佛了,你看看学佛的人是这个样子。」我们造地狱罪,把佛法的形象破坏掉了。造这种罪业的人很多,自己并不知道,「我没有造五逆罪」!不知道这就是五逆罪。

  佛法的形象是什麽?最简单、最明显的教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诸佛教」。我们今天不能修善,天天还造恶业,让社会大众看到佛教徒就骂释迦牟尼佛、就贬低佛教,我们在破坏佛教形象。所以学佛、为佛弟子,在一切场合当中都要小心谨慎,要给大众做一个好榜样,不能做坏样子。我们做了坏样子,怎麽能对得起释迦牟尼佛?我们皈依阿弥陀佛,如何能对得起阿弥陀佛?念念要与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行行要与看破、放下、自在、随缘相应,这叫「拥护佛法」,这叫做「礼敬诸佛」。我们所表现的是不是这个样子?所以造作许许多多罪业,自己并不知道,将来堕落到阴曹地府,阎罗王跟你算帐,一笔一笔跟你说出,那个时候已经太迟,后悔莫及了。

  第五条叫「破和合僧」,破坏僧团,特别是破坏弘法的机缘、闻法的机缘。法师讲经说法,你把这个道场破坏;众生有机缘听佛法,你去障碍他,不让他听法;这叫破和合僧。这五条罪都是阿鼻地狱,极深极重。我们造这种罪业,那还得了吗?《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得详细,业因果报都讲得细,我们常常读诵,要常常记住,一定要回头,要断恶修善,一定要懂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菩萨是我们的师长,展开经卷,听佛菩萨的教...(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十六集)  2000/9/2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76》)


...,来生的时间长,聪明人要有远大的眼光,修来生福报。这绝对不是消极。来生大福报成就,这一生晚年福报亦会现前。佛家讲「花报」,你修积得太多了,修积得太厚、太大了,不等来生受福,这一生就现前。所以这一生称花报,来生是果报。花报殊胜,果报就可想而知。所以,福决定是从善心善行修积来的,我们要深信不疑,认真努力去做。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0集)  2000/09/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0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十一面倒数第二行,从当中看起:

  【若能迴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这是说离邪见,不但是成就十种殊胜的功德法,如果能够迴向无上菩提,这一段经文,我们在上来总共十个小段裡面,每一段都是以这个为结语,这个地方可以说是总结。什麽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话是梵语,古时候翻经,在体例裡面有五种不翻,这一句是可以翻的,在五不翻裡面属于「尊重不翻」;也就是学佛终极的目标是什麽?我们最后希求达到的、得到的是些什麽?就是这一句。这一句的意思,翻译成华文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翻作「无」,「耨多罗」翻作「上」,印度称「三」,中国「正」的意思,「藐」是「等」,「菩提」是「觉」。为了尊重,保持音译。在这一句中,它有三个层次,就是「正觉」、「正等正觉...(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0集)  2000/09/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0》)


...的,完全在你自己诚心诚意修学。所以在四种缘裡面,佛法从缘生,我们自己具足的,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佛对我们的只是增上缘而已。增上缘再好,我们前面三个缘要不具足,不能成就,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

  此地『迴向』,把自己修学的功德与一切众生分享;自己不要了,与一切众生分享。自己还要有一点「我与一切众生共享」,「我」还没有捨掉,还有我执在裡头,「我与一切众生共享」。我们要把功德跟一切众生分享,裡面没有「我」,你才能够走上菩提道。

  『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你要懂得什麽叫佛法,「法」就是一切法;对于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叫做「佛」。佛是觉悟的意思,对于一切法都觉而不迷。『成就自在神通』,这是德用。你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能够觉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就得大自在。神通不是自受用,神通是他受用。自受用是「自在」,他受用是「神通」,你有能力教化一切众生。这是一个大段落。明天这一段,佛在此地很慈悲,举一个例子,修行十善,把十善落实到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才圆满。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一集)  2000/09/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1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二面第一行: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佛语真诚,乐在能信。」现在人对于佛的言语多半存着半信半疑,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学佛的人;不学佛的人总认为这是佛家劝善的话...(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0集)  2000/09/27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0》)


...智慧,决定不是感情;还有情,这是业报身,随业流转。佛家法相宗的「转识成智」,「识」就是情识。所以说转八识成四智,四智菩提,这是乘愿再来人;没有能够把心心所转变成四智菩提,他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福报再大,做到摩醯首罗天王,福享尽了,还要往下堕落;换句话说,决定逃不出轮迴。

  所以我们冷静的观察,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比不上须陀洹;须陀洹虽然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决定脱离六道轮迴,诸天天王没有办法超越轮迴。我们修行在哪裡修?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裡面,如何把情识转变成菩提,四智菩提转阿赖耶为大圆镜。「大圆镜」是什麽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把佛陀的教诲总结成这十句:真诚、清淨、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大圆镜。真诚心包太虚、遍法界,清淨心包太虚、周法界,乃至于自在包太虚、周法界,随缘也是包太虚、周法界,这是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这个「智」的量都是包太虚、周法界。

  我们在什麽地方转?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做一个大转变,决定不起自私自利;顺境决定不起贪爱,逆境决定不起瞋恚,我们就止于至善。与一切众生接触,起心动念无不是善,决定跟十善业相应,果报是称性的,所以『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称性的财宝什麽人能够侵犯,什麽人能够夺取?人家要来要,都给他了,这裡去了,那裡就来了,永远不会断掉,所以说愈施愈多。

  我们看到现在这个世间,众生生活得这麽苦,文化水平一天比一天低落。物质生活的艰苦,不懂得...(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二集)  2000/09/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2》)


...。我们现在不生病,趁年轻的时候,万缘放下,也每天听上八个小时,我相信四年站着往生,不会生病的,这很可能。可能变成不可能是什麽原因?不肯干。放下什麽?放下烦恼习气,放下自私自利,放下贪瞋痴慢,放下是非人我,放下五欲六尘,教你放下这些东西。

  专心读经、听讲经、念佛,三年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你们去看《淨土圣贤录》,你去看《往生传》,多少人三年往生了。所以过去有很多人来问我,他说:「法师,是不是他们刚刚好寿命到了?」我笑笑,不见得。哪有那麽巧?一个、两个或者有,那麽多人都是三年、五年念佛就往生了,不可能那麽巧。那是什麽原因?他没有度众生的法缘;他自己成就了,到这个时候,功夫到这个程度叫「生死自在」。他随时可以走,他想走就走,他觉得这个世间没有法缘,没有度众生的对象,住在这个世间没有意义,这样就走了。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见了阿弥陀佛之后,哪个地方有缘,他就到哪裡去度众生,不限于这个地球。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活动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活动空间大了。这个地方的缘没有成熟,他方世界缘成熟了,可以到他方世界去,不会拘束在这个世间,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

  不瞋恚,你看看这一条的成就,『速自成就』,你成就得快。『无碍心智』,「无碍」就是没有障碍,你的智慧没有障碍。诸根庄严相好,『见皆敬爱』,这是怎麽成就的?没有瞋恚。瞋恚的时候面孔很不好看,所以相貌不好,大家看了你不欢喜;...(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十七集)  2000/10/4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87》)


净公上人讲自在集第五卷





...观察善法」,这是总说、总纲领。你相不相信?如果抓住总纲领,世间有没有恶?没有。诸佛菩萨只看到善的一面,没有把众生恶放在自己心上,纯善无恶。我们没有办法修,我们念念还有:这个人造业、那个人不如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我们夹杂太多太多的不善。自己的不善不知道,这叫无明、无明烦恼。把外面所有的不善,统统蒐集起来放在自己心裡,于是我们的善念少,不善念多。不善念是大幅度超过了善念,我们怎麽能成就?怎麽能够生念慧?念慧就是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

  『惭愧』是两个善心所,惭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良心,王阳明讲的良知;愧是对外面大众。惭是对得起自己良心,愧是对得起社会大众,这是善心所。『轻安』是自在,身心放下烦恼的重担,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自在快乐,充满智慧,这是过佛菩萨的生活,决定不为外面环境所动摇。

  现在有些同修想在中国大陆做一点好事,心很好,可是谁帮你去做?自己又没有时间,也不能进去,尤其是到边远落后贫困的地区。居士林李木源居士发慈悲心,他去。我们在今年五月,新加坡九大宗教访问中国,我们到四川重庆、成都这一边,接近贫困的地区,我们发心替这个地区建一百间小学,这是好事情。那一边建一个小学,偏远农村的地区,只需要人民币十几万,生活真是很苦。这一次李居士来告诉我,学生没有鞋子穿,都是打赤脚。老师一个月的待遇只有人民币七十块,你就想到他们的生活艰难。一家人只有一床被子。李木源去参观,流眼泪,他说他是很不容易流眼泪,到那个地方...(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二集)  2000/10/16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2》)


...享受五欲六尘的念头都捨掉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念头都没有了,他生色界天。色界天还有色身,如果这个色身也捨掉了,这个意愿都没有,生无色界天。很明显的,捨得愈多,生的地位就愈高。到如来究竟果地,将等觉菩萨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也捨掉了,他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那一品生相无明还在,没有捨掉,他是等觉菩萨。由此可知,世出世间法,所以跟你说这麽多品位,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1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品位怎麽形成?就是捨的多寡而已。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懂。

  顺境,世间人所讲的「事事如意」,善人你所欢喜的人物,这种境界容易起贪心、贪恋,烦恼裡面讲的「爱别离」,就是对这个境界说的;逆境,艰难困苦的生活,恶人、自己的冤家对头,处在这个境界裡面,心不自在,瞋恚心容易现前,怨声载道,怨天尤人。六道凡夫处的境界不外乎如此,我们不明因果的真相,所以顺境起贪心,逆境起瞋恚心,于是这个业愈造愈重,果报愈来愈往下坠落,想提升太难太难了。

  所以在六道当中,我们一定要记住,往上升太难,往下坠落很容易。这样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众生在六道裡头轮迴,总是一世不如一世,只有遇到圣贤教诲,才有向上提升的机缘,这个机缘不多。现在世界上将近七十亿人口,几分之几在一生当中遇到圣贤教诲?过去一个世纪,遇到圣贤教诲的人多半都提升;在现前这个世纪,纵然遇到圣贤教诲,还是往下坠落。原因在哪裡?敌不过烦恼,禁不起诱惑。现在这个社会诱惑的力量太大了,谚语常讲「看得破,忍不过...(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七集)  2000/10/2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7》)


...自己,欢喜捨、尽量的捨,能够捨到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那就最好了;捨到只剩自己生活必需品,这是我们佛门裡面讲的「衣单」,我还有两套换洗衣服,晚上睡觉还有个舖盖就够了,其他统统不要了。

  这个事情,你们现在年轻人是没有办法想像到的,在我这一代中国人大概都经历过。我们作学生的时代,正好遇到中国跟日本打仗,抗战期间那八年的生活,我们是作学生,那个时候我们是小学生。好像抗战的那一年我是小学三年级,所以整个抗战期间,我过的是小学生活、初中生活。逃难!我们确确实实只有两套换洗衣服,一个小小的布被子,每天背在身上走路,全部的家财就这麽多;再就是课本、几本书,我们全部的财产就这麽多。八年过这种日子,过得很自在、很快乐。我每天游山玩水,我八年当中走了十个省,江南十个省走遍了,完全靠走路,所以这种生活你们没有办法想像。那时候带领我们的是比我们大的同学、老师,那个时候我们叫「流亡学生」,真的是靠救济过生活。走到哪裡都有一些慈善的人帮助我们,给我们一点吃的,给我们找一个可以遮蔽风雨的地方暂时住下来。住得最长久的都不会超过一年,通常三个月到六个月就搬家,就要走路了。长途跋涉的时候,有的地方只住一天、两三天。所以「捨」,我们有过经历,有过这个经验,知道这个好处。为什麽?什麽负担都没有,什麽心思也没有,妄想没有了。全部家当背在身上,你还有什麽妄想?没有妄想了,生命跟财产结合成一体了。

  我们在佛法裡...(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九十七集)  2000/10/2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097》)


...。我们要修成自己真正是金刚不坏身,在这个世间难,太难太难,往生极乐世界就容易了。

  生到极乐世界,每一个人的色身都是「紫磨真金色身」,这是佛对我们的大慈大悲、大恩大德,不是佛跟我们说明,我们怎麽会知道?而且这个法门难信易修,成就无比的殊胜,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普度众生,这是第一法门,所以一切诸佛没有不讚歎,没有不弘扬,我们要懂得道理。我们今天接受到这个法门,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就看你能不能看破放下,你要不能看破、不能放下,你这一生只可以说跟阿弥陀佛、西方世界结个善缘,这一生是去不了的。想在这一生决定往生,必须看破,必须放下。为什麽放不下?没看清楚,真正看清楚了,没有不肯放下的,为什麽?放下就自在了,放下真快乐,放下就入佛境界。我们还是坚固的执着,是凡夫境界。放下我执,就是放下六道轮迴。

  这是第一条,教我们观身,这个身不是个清淨的东西,不必过分的去执着爱护,但是也不许可任意去糟蹋,你要糟蹋也是过失、也是错误,怎麽样?随缘,这就对了。必须借假修真,这个身是假相,我们要借这个假相去修真实的。对自己,往生淨土,利用这个身体认真努力念佛,除念佛之外统统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就对了。世出世间法都不要放在心上,为什麽?出世间法也不是真实的,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佛法因缘生,凡是因缘生法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所以《金刚经》上说:「法尚应捨,何况非法」。连佛法都不放在心上,何况其他...(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三集)  2000/11/1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3》)


...后毁灭自己,这是愚人。

  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爱人才是真正爱自己,敬人才是真正敬自己,帮助别人才是真正帮助自己,为什麽?虚空法界是一体。佛家尤其是大乘的教学,就是讲这个道理,就是讲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我们一定要用真诚的慈悲、清淨的慈悲、平等的慈悲、正觉的慈悲,慈悲就是爱,爱裡面有真诚清淨平等正觉,就称它作慈悲。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用这个心来生活,用这个心来工作,这是把这个心完全导向最正确的方向,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方向,佛家称之为大菩提心。人能有这个心,自然能放下,自然能看破,看破是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瞭通达,放下是绝对不为自私自利,全心全力为社会、为一切众生服务,无条件的服务,这种服务自在随缘。

  所以我们四念处读到这一段,我们要深深去反省,妄心是无常的,刹那不住,念头生灭就像洪水一样,要知道如何去防范、如何去疏导。彻底解决的方法,那是高级的佛法。让我们捨弃妄心,常住真心,这是究竟彻底正本清源的方法,佛法裡头有。契入这个境界,大乘经裡面讲法身大士,契入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究竟圆满。这一条我们就讲到此地,今天时间到了。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0六集)  2000/11/1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06

  诸位同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4 06: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