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续学有所用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如何顿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9-6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5 09:00
傻傻的分不清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真不知道你学佛多久。。。。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八卷(节选):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





妙法莲华经卷第七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尔时释迦牟尼佛赞言:善哉,善哉!普贤!汝能护助是经,令多所众生安乐利益。汝已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深大慈悲,从久远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而能作是神通之愿,守护是经。我当以神通力,守护能受持普贤菩萨名者。



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如是之人,不复贪着世乐,不好外道经书、手笔,亦复不喜亲近其人及诸恶者——若屠儿、若畜猪羊鸡狗、若猎师、若炫卖女色——是人心意质直,有正忆念,有福德力,是人不为三毒所恼,亦复不为嫉妒、我慢、邪慢、增上慢所恼,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



普贤!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若有人见受持、读诵法华经者,应作是念:此人不久当诣道场,破诸魔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击法鼓、吹法螺、雨法雨,当坐天人大众中师子法座上。



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着衣服、卧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若有人轻毁之,言:汝狂人耳,空作是行,终无所获。如是罪报,当世世无眼;若有供养赞叹之者,当于今世得现果报。若复见受持是经者,出其过恶,若实、若不实,此人现世得白癞病。若有轻笑之者,当世世牙齿疏缺,丑唇、平鼻,手脚缭戾,眼目角睐(lài),身体臭秽,恶疮、脓血、水腹、短气、诸恶重病。是故,普贤!若见受持是经典者,当起远迎,当如敬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9-6 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5 08:49
“菩萨摩诃萨除佛诸禅定,余一切诸禅三昧皆能具足”  错的, 只是禅定,外道同样也有, 但是不长智慧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五 一念品第七十六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无相无作无得法中修具足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于诸法不见定实相。是菩萨见色不定非实相,乃至见识不定非实相,不见色生乃至不见识生。若不见色生乃至不见识生,一切法若有漏、若无漏,不见来处,不见去处,亦不见集处。如是观时,不得色性乃至识性,亦不得有漏、无漏法性。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信解一切诸法无所有相,如是信解已,行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于诸法无所著——若色、若受想行识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行无所有般若波罗蜜,能具足菩萨道,所谓六波罗蜜乃至三十七助道法、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菩萨住空净佛道中,所谓六波罗蜜、三十七助道法,报得神通以是法饶益众生——宜以布施摄,教令布施;宜以持戒摄,教令持戒;宜以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摄,教令修禅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宜以诸道法教者,教令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宜以佛道化者,教令得菩萨道具足佛道。如是等随其所应道地,而教化之各令得所。是菩萨现种种神通力时,过无量如恒河沙等国土度脱众生生死,随其所须皆供给之各令满足,从一国土至一国土,见净妙国土以自庄严己佛国土,譬如他化自在天中,资生所须随意自至,亦如诸净佛国离于求欲。是人以是报得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报得五神通,行菩萨道,道种智成就一切功德,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尔时不受色法乃至识,不受一切法——若善若不善、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漏若无漏、若有为若无为,如是一切法皆不受。是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国土一切所有资生之物皆无有主。何以故?是菩萨行一切法不受,以不可得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无相法中能具足般若波罗蜜。”





补充内容 (2020-9-6 04:32):
是菩萨行一切法不受,以不可得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无相法中能具足般若波罗蜜。
 楼主| 发表于 2020-9-6 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5 08:44
这里压根不是修般若波罗蜜, 这里是禅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在《大般若经》有定义

前面说过了,现在再说一次:

这里是讲实修,前面你说:“真怀疑你读经从不思考, 也不实修。。。。”
我已经用实修心回答了你,后来我说:“你为什么不学般若波罗蜜?”


你应该回答,你写不出实修心得,现在我也对你说“真怀疑你读经从不思考, 也不实修。。。。”


如果你写不出实修心得,就不要再谈了。
 楼主| 发表于 2020-9-6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5 08:58
这里的“禅波罗蜜可以成就空三昧”的错误, 你只要懂《心经》就一眼看出来了

心经讲, 行般若波罗蜜, ...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    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浅释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当大势至菩萨说完念佛法门后,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

观世音菩萨是以能观之智,来观所观之境。能观之智是自性智慧,所观之境是众生的音声。是苦是乐,是悲是愁,包括种种声音。
菩萨,梵语为菩提萨埵,菩提,译作“觉”,萨埵,译作“有情”。菩萨是能觉有情,也可以叫有情觉,即有情中的觉悟者。因菩萨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度众生以利他。自己开了悟,更要使令众生亦开悟。
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我回想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有位佛出世,名号为观世音。我在他的面前发大道心,不求人天福报,乃至声闻缘觉,而是一心求最上乘觉道之果位。观世音佛教我从闻思修之法门修行。闻是能闻之闻性,思是以正智来思惟,不是用第六意识的思想,用坐禅的功夫来修。一味反闻闻自性,注意能闻之根性,就可以渐渐地得入正定。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初于闻中】: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下手来修,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这“闻中”二个字,要特别注意。不是肉耳之中,不是耳识之中,亦不是意识之中;而是不生不灭的闻性,亦即如来藏性之中。
【入流亡所】:入流是入流照自性,不向外驰求,心光时常内注。出流是攀缘外尘。攀缘外面声尘,便是生死轮回结缚。不要跟声尘跑,而是收拾身心,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入圣人之法性流。忘却外边声尘,没有动相,就解除第一个动尘之结,叫做入流亡所。亡即解脱,所是声尘。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既亡动尘,还要再反闻入流,不能住于静境,因静境是色阴区域。直到动静二境都不生,才能达到所入既寂。这时第二个静结亦解了。声尘完全寂灭,动静二相都了然不再生,就破了色阴。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根结既解,渐次再修,增加定力,则能闻之根,亦随所闻而俱尽,没有能受和所受,解去第三个根结,同时亦破了前五识的受阴。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能闻和所闻既消尽,还有知觉,还有我相,故要再修,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达到知亦不知,觉亦不觉,觉所觉空的时候,就解除第四个觉结。这时能觉和所觉都没有,就全无执著,亦破了第六意识的想阴。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能觉与所觉既空,还要再修,参究空何所依,至到觉空极圆的时候,能空与所空都消除净尽,就解开第五个空觉,同时亦破第七识行阴。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能空与所空都灭,还有个灭字。有灭就有生,故要再修,直到生相和灭相都消尽,才解除第六个灭结。同时亦破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识阴。生灭二字,总指诸结,因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六结就是生灭法。灭相最难解,要灭相全消,才能达到不生不灭,才能亲见本来面目。现在六结尽解,五阴全破,妄尽真露,就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得证圆通了。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在寂灭现前的时候,忽然我超越世间和出世间。六凡众生有我执,三界众生有法执,故都不能超越世间和出世间。我这时就和十方世界融合无碍,尽大地是我自性的光明,尽虚空是我自性的体相。同时得到二种殊胜的境界。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上者可以和十方诸佛的本妙觉心,互相融合,和十方如来同一慈悲心。下可以和六道众生融合,合而为一,对他们受苦罹难,都具悲心切切,要救度他们离苦得乐。







点评

还认为 禅波罗蜜 能 入 空三昧? 邪见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6 08:36
印光大师在续编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中开示: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6 06:35
 楼主| 发表于 2020-9-6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光大师在续编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中开示: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有缘遇者,幸勿忽诸。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

  下面以破五阴的顺序将以下两段经文进行详细对照学习,这样会更好理解经文的内容: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节选)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除诸佛三昧,入余一切三昧若声闻三昧、若辟支佛三昧、若菩萨三昧皆行皆入。
  “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三背舍;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故,入无量虚空处,四背舍;过一切虚空处,入无边识处,五背舍;过一切识处,入无所有处,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处,八背舍。于是八背舍,逆顺出入九次第定。何等九?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
  “是菩萨依八背舍、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云何名师子奋迅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灭受想定,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乃至还入初禅。
  “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为超越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四禅中,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三禅中,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二禅中,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中,初禅中起住散心中。
  “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点评

下面以破五阴的顺序将以下两段经文进行详细对照学习,这样会更好理解经文的内容: 一.破色阴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二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6 06:39
 楼主| 发表于 2020-9-6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9-6 06:35
印光大师在续编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中开示: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 ...

下面以破五阴的顺序将以下两段经文进行详细对照学习,这样会更好理解经文的内容:



   一.破色阴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三背舍;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故,入无量虚空处,四背舍;过一切虚空处,入无边识处,五背舍;过一切识处,入无所有处,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处,八背舍。于是八背舍,逆顺出入九次第定。何等九?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

智者大师(法界次第初门卷中):九次第定 若入禅时。深心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入一禅。心心相续。无异念间。

耳根圆通章: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宣化上人浅释:
   【初于闻中】:最初是由耳根闻性中,下手来修,以耳根为所入之妙门。这“闻中”二个字,要特别注意。不是肉耳之中,不是耳识之中,亦不是意识之中;而是不生不灭的闻性,亦即如来藏性之中。

    【入流亡所】:入流是入流照自性,不向外驰求,心光时常内注。出流是攀缘外尘。攀缘外面声尘,便是生死轮回结缚。不要跟声尘跑,而是收拾身心,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入圣人之法性流。忘却外边声尘,没有动相,就解除第一个动尘之结,叫做入流亡所。亡即解脱,所是声尘。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既亡动尘,还要再反闻入流,不能住于静境,因静境是色阴区域。直到动静二境都不生,才能达到所入既寂。这时第二个静结亦解了。声尘完全寂灭,动静二相都了然不再生,就破了色阴。

二.破受阴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是菩萨依八背舍、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云何名师子奋迅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灭受想定,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乃至还入初禅。

智者大师(法界次第初门卷中): 菩萨依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 一则奋除障定细微无知之惑。二能入出捷疾无间。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宣化上人浅释: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根结既解,渐次再修,增加定力,则能闻之根,亦随所闻而俱尽,没有能受和所受,解去第三个根结,同时亦破了前五识的受阴。




   三.破想阴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为超越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
耳根圆通章:【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宣化上人浅释: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能闻和所闻既消尽,还有知觉,还有我相,故要再修,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达到知亦不知,觉亦不觉,觉所觉空的时候,就解除第四个觉结。这时能觉和所觉都没有,就全无执著,亦破了第六意识的想阴。


四. 破行阴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

耳根圆通章:【空觉极圆。空所空灭】
宣化上人浅释: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能觉与所觉既空,还要再修,参究空何所依,至到觉空极圆的时候,能空与所空都消除净尽,就解开第五个空觉,同时亦破第七识行阴。

五.破识阴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四禅中,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三禅中,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二禅中,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中,初禅中起住散心中。
     “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耳根圆通章:【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宣化上人浅释:
    【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能空与所空都灭,还有个灭字。有灭就有生,故要再修,直到生相和灭相都消尽,才解除第六个灭结。同时亦破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识阴。生灭二字,总指诸结,因动灭静生,静灭根生。根灭觉生,觉灭空生,空灭灭生,六结就是生灭法。灭相最难解,要灭相全消,才能达到不生不灭,才能亲见本来面目。现在六结尽解,五阴全破,妄尽真露,就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得证圆通了。

智者大师(法界次第初门卷中):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所以名超越者。能超过诸地。自在入出。故名超越。
发表于 2020-9-6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认为 禅波罗蜜 能 入  空三昧?

邪见啊

点评

是菩萨于禅那波罗蜜中住逆顺入、八背舍、九次第定,入空三昧、无相、无作三昧,或时入无相三昧,或时入如电光三昧,或时入圣正三昧,或时入如金刚三昧。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五 一念品第七十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6 13:26
看到你的回复我就想到这些经文: 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如何破?) 楞严经卷九: “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6 12:35
 楼主| 发表于 2020-9-6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6 08:36
还认为 禅波罗蜜 能 入  空三昧?

邪见啊

看到你的回复我就想到这些经文:
      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如何破?)
   楞严经卷九:    “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淴-心+日],当处湛然。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凡夫昏暗,不觉迁讹。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只毁一戒,心清净故,尚未沦溺。此乃隳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宛转零落,无可哀救。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一 魔愁品第六十二: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如释提桓因所说,皆佛威神。阿难,是菩萨摩诃萨习学是深般若波罗蜜时,三千大千世界中诸恶魔皆生狐疑:‘今是菩萨为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中道于实际作证,堕声闻、辟支佛地?’
**“复次,阿难,若菩萨摩诃萨不离般若波罗蜜时,魔复大愁毒,如箭入心。是时,魔复放大火风四方俱起,欲令菩萨心没恐怖懈怠,于萨婆若中乃至起一乱念。”



补充内容 (2020-9-6 12:37):
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
 楼主| 发表于 2020-9-6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丁丁学佛 发表于 2020-9-6 08:36
还认为 禅波罗蜜 能 入  空三昧?

邪见啊


是菩萨于禅那波罗蜜中住逆顺入、八背舍、九次第定,入空三昧、无相、无作三昧,或时入无相三昧,或时入如电光三昧,或时入圣正三昧,或时入如金刚三昧。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五 一念品第七十六: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住无相无作无得法中能具足禅那波罗蜜?”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除佛诸禅定,余一切诸禅三昧皆能具足。是菩萨离诸欲、诸恶不善法,离生喜乐,有觉有观,入初禅乃至入第四禅,以是慈悲喜舍心,遍满一方乃至十方,一切世间遍满。是菩萨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别异相故入无边空处,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是菩萨于禅那波罗蜜中住逆顺入、八背舍、九次第定,入空三昧、无相、无作三昧,或时入无相三昧,或时入如电光三昧,或时入圣正三昧,或时入如金刚三昧。是菩萨住禅那波罗蜜中,修三十七助道法,用道种智入一切禅定,过干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辟支佛地入菩萨位,入菩萨位已具足佛地,是诸地中行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中道取道果。是菩萨住是禅那波罗蜜中,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从诸佛所植诸善根净佛国土,从一土至一土利益众生,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持戒,或以三昧,或以智慧,或以解脱,或以解脱知见摄取众生,教众生令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诸有善法能令众生得道皆教令得。是菩萨住此禅那波罗蜜中,能生一切陀罗尼门,得四无碍智、得报、得诸神通。是菩萨终不入母人胞胎,终不受五欲,无生不生,虽生亦不为生法所污。何以故?是菩萨见一切作法如幻而利益众生,亦不得众生及一切法。教众生令得无所得处,是世俗法故非第一实义。住是禅那波罗蜜一切行禅定解脱三昧,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禅那波罗蜜。是菩萨行如是道种智时,得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断已自益其身亦益他人,自益益他已,为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作福田。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能具足无相禅那波罗蜜。”

点评

有佛无佛,是如、法相、法性常住不生不灭。常一心应萨婆若行,是为菩萨住禅那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取般若波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7 07:27
 楼主| 发表于 2020-9-7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9-6 13:26
是菩萨于禅那波罗蜜中住逆顺入、八背舍、九次第定,入空三昧、无相、无作三昧,或时入无相三昧,或时 ...

     有佛无佛,是如、法相、法性常住不生不灭。常一心应萨婆若行,是为菩萨住禅那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禅那波罗蜜,不得色,不得受、想、行、识,不得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得四念处,乃至不得一切种智,不得诸法有为性,不得诸法无为性。不得故不作,不作故不生,不生故不灭。何以故?有佛无佛,是如、法相、法性常住不生不灭。常一心应萨婆若行,是为菩萨住禅那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楞严经》  卷四(节选)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云何初心二义决定?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

 楼主| 发表于 2020-9-10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

善男子。定相者名空三昧。慧相者名无愿三昧。舍相者名无相三昧。善男子若有菩萨摩诃萨善知定时慧时舍时及知非时。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菩提道。师子吼言。世尊。云何菩萨知时非时。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因于受乐生大憍慢。或因说法而生憍慢。或因精勤而生憍慢。或因解义善问答时而生憍慢。或因亲近恶知识故而生憍慢。或因布施所重之物而生憍慢。或因世间善法功德而生憍慢。或因世间豪贵之人所恭敬故而生憍慢。当知尔时不宜修智宜应修定。是名菩萨知时非时。若有菩萨勤修精进。未得利益涅槃之乐。以不得故生于悔心。以钝根故不能调伏五情诸根。诸垢烦恼势力盛故。自疑戒律有羸损故。当知尔时不宜修定宜应修智。是名菩萨知时非时。善男子。若有菩萨定慧二法不平等者。当知尔时不宜修舍。二法若等则宜修之。是名菩萨知时非时。善男子。若有菩萨修习定慧起烦恼者。当知尔时不宜修舍。宜应读诵书写解说十二部经。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名修舍。善男子。若有菩萨修习如是三法相者。以是因缘得无相涅槃


有佛无佛,是如、法相、法性常住不生不灭。常一心应萨婆若行,是为菩萨住禅那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禅那波罗蜜,不得色,不得受、想、行、识,不得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得四念处,乃至不得一切种智,不得诸法有为性,不得诸法无为性。不得故不作,不作故不生,不生故不灭。何以故?有佛无佛,是如、法相、法性常住不生不灭常一心应萨婆若行,是为菩萨住禅那波罗蜜取般若波罗蜜。”



“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节选):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除诸佛三昧,入余一切三昧若声闻三昧、若辟支佛三昧、若菩萨三昧皆行皆入。

 .........
“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为超越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四禅中,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三禅中,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二禅中,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中,初禅中起住散心中。
  “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点评

《楞严经》卷十: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9-11 07:26
 楼主| 发表于 2020-9-11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学有所用 发表于 2020-9-10 19:53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

善男子。定相者名空三昧。慧相 ...

      《楞严经》卷十: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八卷(节选):  
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啰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9 22: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