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法我皆空

[佛教经藏] 闻所未闻.转换格局传心宗~大龙说禅:轻松领悟.明了佛法真谛.实相,修行不走弯路(5)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与无生
      如果你要进一步从源头那儿算起,生灭的概念肯定与我们的概念不同,你在梦里醒了,不能简单的说你在梦里生了,这梦中的你实际就是“无生”你说佛法高不高?你要是强解无生,脑袋想炸了也没用。真的想通了,你反而神经了,因为这事在一层是不可能想通的,明摆着一活人怎么是无生呢?如果把你放在梦境中说,你是在梦境里醒了,不能说你在梦里生出来了,因为做梦的你已经生出来了。一旦依两层观察,我们使用的语言就有局限了,挺明白的一事,就是不好用我们的语言来说清楚,依两层照见人生是非常清楚的,只是你没办法用一层的规律,同时来规范两层,这就是禅宗说的言语道断。我现在通过比喻描述,让你明白这个意,但是你要用一层的语言来把两层的见都说到,很难,听着象自相矛盾似的,空有同时,还不是矛盾吗?世间有四种表达方式:肯定、否定、不定、矛盾,你要描述两层的实相,肯定也是不定,肯定也是否定,在一层你只能讲肯定或不定。
          觉,受,觉受
      这里的老师经常被问到,你就跟我说吧,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在一层你很难回答他是有还是没有,因为你依两层看到的,是有非有,如此讲你就是没有原则,等于他即是好人又是坏人,你不得已还得给人家分析:他在家是好人,在单位是坏人。你甭给我编,你就说他现在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他躺在床上,远处看不到他动,是装死还是在睡觉?不好说,你说他死了吧,他没死,他在另一个空间活了,可你看不见,你说他是活人,可他现在没动,这样讲死活很难理解,再深入观察,你说这观察者是活人还是死人,你是能观察的人,你是活人还是死人?你是活到这个空间里来了,可依两层讲真正的你没在这个空间,真你在上一层,这听起来蛮有意思的。因为这佛讲的唯识--“觉”非常有意思,原来给你们讲过,当时要这么讲你们的心会乱。比如说,红色的红,这个红必须跟一个载体在一起才能把红表现出来,如红的矿物、红的衣服、红花,单独怎么能拿出来?要跟一个东西裹在一起才能成为红,单纯的红不存在,红色的极微你是看不到的,举个简单例子:你说红的分子是什么颜色?无法回答,因为分子不是这个层面显现的东西,红的质子是什么颜色?质子有颜色吗?质子的温度是多少?这些问题都无法回答。将来你们要是想学习密法,喇嘛就会问你,觉性有颜色吗?你要没准备就会蒙,你的心思就会被带到沟里,什么颜色?你不知道就回去吧,下回传法再说吧。你看,上师灌顶就这样错过了。觉性有温度吗?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觉性必须放在境中说,你可以说有,但你得会说,你要和觉受放在一起就好说了。喇嘛上师为什么要这样问你呢?他的问题很巧,你的是不能和觉受捆在一块的,那他要不要,那你就只能是不了,那就麻烦了,听明白了吗?就是说你可以把红花撕开,但你没办法把红撕开,红怎么撕呢?你的身体可以死,你的可以没有,但“觉”不可能没有,如果你跟觉受的在一起,那就等于跟有/没有在一起,如果你能和二个同时在一起,换句话说,你本身定位在“觉”上,和你定位在觉受的上,和你定位在觉受上那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看经论,经论会告诉你怎样转换心识,但经论不是象我这样说的。
          觉受的载体和觉
       一旦我们跟觉受在一起,我们就会依附在一个载体上,而佛讲的唯识不是仅讲识的觉受,而是讲。讲觉受,我们要从一种变成不同的,就必须要换载体。照相机要能拍下全部的景色,必须换成广角镜头,否则只能照眼前那么大,你要广角必须更换镜头。同样,我们想带着身体去把所有不同载体的都觉受了,这不可能。
       如果去哪里都能带着身体走,诸位无论上哪去可就都省钱了,只要开一间房我们就全能住下了,躺着睡下的身体就没了,载体跟着觉走了,当你跑到梦里时,床上的你自然就消失了,能这样做可不是开一间房就够了嘛,甚至不用开房都够了,到公园博物馆里面参观找地方一坐,打个盹身体就没了,你睡了,带着你的身体直接进入梦境了,这儿的你自然就不显现了,还交什么房钱?宾馆跟谁收钱?杭州西湖边上公共椅子上一坐就全齐了。
         觉可以进入任何载体为觉受
       佛的世界为什么能平等共用,原来是这么回事,佛他不用购置房子,他是这么做的,他是世界的视角,他不跟绑在一起,“觉”可以进入任何载体成为“觉受”,佛可以遍在。举个简单例子:佛和做梦的我、梦境、梦境中的我是通着的,通是什么意思?佛的梦境里有很多人,但是佛绝对不会固定在一个人身上来佛是整个境的“受”。
           境智
       如果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场景,是我梦出来的话,那这个场景中的所有人也都是我梦出来的,对吧?那所有人心中怎么想的我都应该知道,因为他们都是我梦出来的,佛经中说“佛菩萨能入众生心想”,这对佛就是一常识,如果不是这样,你是你,我是我,我能知道你怎么想,那不可能,那是怪异。如果放在梦里,那一定对,佛跟我们的差距在哪儿---佛知道他就是境,境里面展现的任何影像都是他;我们呢?不是依境而觉,我们是依境中变现出来的个体而觉,就是我们与佛的视角不一样。佛是在境里面醒我们是在境里变现的个体里醒。这大家能听懂吗?我们是在境里边的个体里醒,两重相依如果依我们的视觉来讲,现实中至少有两个你;做梦的你,和在境里面醒来的      你,那要算上境中人,可不仅仅是两个你,这算下来是多少个你就不好说了。
       佛在法界中觉醒,那佛一定能遍法界,法界中的云彩是他,能显现的全都是他,不可能不是他,因为佛是在境里醒了,不是在境里面的一个支点上醒,这可不一样,你懂了这个,我们要成佛,是不是先要从境里面醒?境里醒依境里面的一个点醒至少要快半拍,从我们这怎么追也到不了境醒的程度,因为做梦的我和梦中的我,被梦境隔开了,如果我们能在境里面醒呢?我们肯定是从境里面醒的,但是没有完全醒透,慢了半拍,佛一定是同时,但我们不知什么原因,总是落在境里面的一个点上醒,一旦落在境中的个体上醒,这十八界也就相应的出现了,醒的这个点有大有小。十八界中有种种有情显现,境里依种种点都能醒;但是你要能在境里醒,那是完全不同的量级,佛说这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我们即是境中的一个点,又是境本身,同时还是境的源头,他们彼此都是通着的,依佛的指导,只是把我们叫醒的时钟稍微拨快一下就好了。
        在一个点怎么能看全景呢?为什么要把佛塑成四面呢?我们的眼只能看前面,顶多180度角,后面就看不到了,依一个点观察有缺陷,只能看一方,不可能同时观照十方。
        净土的醒和我们的醒

       佛国净土的行人就可以做到,实际净土的行人是没有肉眼的,可以“不起一坐,遍布十方供养”,跟娑婆世界的我们身心结构不一样;净土行人等于是在境里面醒,佛国净土也有个体,但净土中的个体是莲花化现的,跟境是不隔阂的,所以净土行人是化身/报身。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是色身/化身,色身就是肉身,我们有梦,梦中的我们是化身,有幻想,可幻变,有精神的空间就是化身,人类主要以色身为基,属色身/化身,心识再进一步就是化身/报身,再向上是法报化一体。
       我们这里能接受化身的已经是人中之杰,社会精英了。接受化身,反推色身只是化身的分支。活在色身里就是活在物质世界里,你接受了化身,就接受了精神世界/物质精神共存,住在化身里就等同于住在灵魂里,住在六道里,跟着六道跑就是了,但这只是色身/化身的世界。我们讲六道讲净土是同样的机理,因为能往生到净土的行人,能迁识的还只是化身。
      但是化身跟报身就不一样了,到了报身,就不是化身境界了,行人一旦证到了报身就能具备千百亿化身。你梦到大家聚在一起开会,一百多人都是你梦出来的,都是做梦的你的化身,可以这样讲,有的人因景虚你甚至没注意到。如果你能在境中醒来,境中所有的点都能同时醒。就像荧光屏上的马赛克一样,单独看是一个点,聚在一起图像就显现出来了,实际我们的电视/成像的照片都是由马赛克组成,不过马赛克的点非常小,如高清的视频,能照出来汗毛孔,模拟的图像,他这个点就大了,图像失真只能看一大概。
       在境中会有多少个点能让你醒来,这确实很难说,所以说佛菩萨不可思议,为什么?所有点的智慧都是境的智慧,所有点的觉都境的觉,所有境的觉都是佛的觉,在我们这儿很难定义这个觉,因为我们对觉的感知太小,用两层相依的变现来表达,你就会知道,觉一旦到了境智,就没办法定义了。
        佛是境
       这个很重要。你仅以境中的这一点觉知去轮回,即使你能跑到净土,跟佛法也没关系,你即使能见到阿弥陀佛,也还是跟佛法没关系。佛经中实际是这样讲的,你在净土是见不到阿弥陀佛的,因为阿弥陀佛全体是境,你只能见到境中的菩萨,菩萨他是境中的点,见不着全佛,因为全佛是境
       阿弥陀佛就是净土,净土就是阿弥陀佛,在净土中怎样才能见到阿弥陀佛?你到净土时已经见到了,但你不知道,这净土的水声/树声/鸟音/楼台都是阿弥陀佛,佛他是境啊,你见到的一切外境都是心,禅宗是不是这么讲的?不这么讲你确实不知道,这么讲的根据是唯识,不是讲故事。什么叫境智?现在的你只有个体的觉、受,没有境受,我们先不说法身,对你来说境身就是法身
我们一旦接受了这个 觉”,佛说的“觉”是可以遍在的,因为佛他不是一层的“觉”,他是多层的觉。
         1个层面到2个层面的质变
     大家注意力要集中,大家真实回答我,顺着昨天讲下来的这个思路,大家都能跟上吧?你们大概说一说昨天都讲了什么,记住多少都复述一下。
       回答:觉和受是分开的,要有受就必须要有载体。如果受是个体,就可能是色身/化身,也可以是境,那就是报身。
      接下来要讲的教法和原来在一个层面讲的不一样。我们这里没有法执,因为讲到境观,哪里有执呢?当然也就没有贪嗔痴了,境观那儿来的贪嗔痴啊?我们原来学佛的用词接下来大部分都用不上了。每次讲课到一定程度内容就会发生质变,从量变到质变,到了质变以前学过的就都没用了,这个新的意识平台已经不同了。在梦里用的东西,醒来后是没法用的,不要画蛇添足,什么去掉我执,佛菩萨众生,这境观中都没有,因为他们都是境影。到这里就没佛菩萨什么事了,因为这境观是不同层面的描述,你要还是带着一层的观念不行,不能打包一起升级。梦里的你是不能带着行李一起醒的,那样你没法醒。
好多人总说戒烟戒不了,怎么可能戒不了呢?谁出生的时候是带着烟卷出来的?不可能!什么都带不出来。一口酒也带不出来。
       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同样你也不能把贪嗔痴从化身带到报身上来。这里一定要注意,思维必须要转变过来,不变过来不成。我刚才一说你们就乐了,孩子出生的时候怎么可能带包烟下来呢?同样的,你也不可能带着这一层相依的实体进入到两层。
           佛 不说自己是佛
        佛不说自己是佛,说自己是“佛”那就是头上安头。这个金刚经里说过:须菩提,阿罗汉能说自己是阿罗汉吗?不能。为什么?佛在讲金刚经的时候,已经开始讲到境(观)智了。因为阿罗汉、菩萨这都是个体的智称,仅是境中某一点的智,到境智的时候怎么定位阿罗汉的智?现实中有我,但是如果依梦境来说境智,它就是一个能量场,这场是阿罗汉吗?不能这么说。这场它是一个意识状态,没办法把它细化分割出来。但场能是有衰减的,实际是这样,佛说的一心,用我们的概念讲它就是一个无比强大的能量场到一心化现成两门时,它已经开始衰减了,再变现出六道,就又衰减了,到你这里就衰减成颠倒梦想了,所以凡夫只能从梦境中虚妄的你那里醒,而你不可能从梦境醒,你的分别没那么大的力量,觉性到你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已经到了能量的边际,已经衰减到你这儿了,就是说你在境里面是醒不了的。
          你在境里面是醒不了的
        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就在境里,刚才的梦是个比喻,为什么你现在没在境里面醒啊?你醒不了!因为到你这儿无明烦恼也叫觉,觉衰减到这里,仿佛已经过了千万年了,仅有点微弱的信号,它跟原头的能量肯定不一样,到这个程度,觉性会落入到一个载体里成为觉受,它的影响范围依载体已经非常小了。比如我们的目力只能看一里,觉的感知为什么会这样?觉到你这儿依色身已经没多大能量了,人身承载的能量太小了。因为你与境分开了嘛,的能量多大啊,分在境中的一个个体就变得很小,这样讲是有依据的,因为佛觉有十力我们是一力都不及觉具有十力依十力你自然可以在从境里面醒没有这个十力,你在境里是醒不了的。这点能量能在这梦中醒已经很不错了
        要再不努力,继续颠倒执着,下次你就有可能在那树上虫的梦里醒了,因为觉的能量再衰减就没办法支撑眼耳鼻舌身意的运作了,这能量不够,那怎么办?只能支撑一个虫子/蚯蚓去爬,那你就只能在蚯蚓那梦里醒了,我们再不好好学,慢慢就只能在虫身上落户,再不成就只能落在细菌身上了。
        觉完全可以迁到你的人生里边来
       我们说以七识代表的觉可上可下,那么觉要是回来的话,这个佛在虫子里面也可以醒,同样佛也可以在境里边醒,实际觉无论在哪儿都能醒,我们的觉差在哪儿?我们执着的觉将来只能在虫子里面醒,这执着下去可就麻烦了。再举个例子,现在的电子仿真游戏做的非常好,可以让你在游戏里面醒。有开车的电子游戏,现在的军事训练,战斗机驾驶等各个方面,电子训练几乎跟实战的效果一样,因为你的感官认知,分辨不出眼前的画面是真还是假,仿真越仿越像,人类头一次放电影的时候,还是无声电影,影片内下雨的时候有的观众还真的打开雨伞。觉是可以迁识的,我们打电子游戏的时候,人照样紧张,你玩开车游戏的身体也会起反应,甚至你在平地会有失重的感觉,现在能看3D的影片,因为焦距的作用,你看片时身体会突然后退,因为你感觉好像真的有一拳向你的面部打过来,现在作的电玩游戏,完全可以让你迁识到游戏当中的角色里,佛在“入楞伽经”中已经揭示了这个场景。觉可以迁到人身中,你的人生相应展开,觉也可以迁入到你的梦境中,迁入到我们生活舞台的角色中。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觉使你可以借景生情,这是我们人身都具备的功能。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耗费觉的能量在身体里
       按能量来说觉佛的能量十分纯净佛不执着这一世的人生,举例说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很耗电,如果你把某些不必要的后台程序给关掉,它就会省电。觉也是,你不必把很多的能量耗费在人这个身体上。这样一来,能量就会比较干净,就能起更大的作用,因为它不再分散。当年黄念老也举过一个例子,就是铁和磁铁结构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磁铁的电子排序一致,磁性功能发挥出来了,而铁的电子排序方向混乱,能量相互抵消,所以不显磁性;一旦铁与磁铁排列在一起,他们的电子互相吸引,就会排列一致,磁性也就显示出来了,铁和磁铁的结构,什么都没有改变,所谓的电子排列一致是我们观 测的推理,我们进入不到电子那个层面。
        我们一直是用觉照在生活
       实际我们一直是用觉照在生活。我们举过很多例子,电物理/声物理/X光,严格的说这些例子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X光的视角不是你的视角,量子视角也不是你的视角,这些都是我们推理出来的,这个推理好像合理但是它实际不合理,因为物质状态的我们和分子/原子状态的我们是无法链接的,我们只能把分子/原子状态的觉受压缩到我们物质状态的觉受来觉受,这和人间佛教还原到真实的佛教是一样的,我们把相应法界的那个状态压缩到我们人类社会的状态来解读,一解读就失真了因为量子的状态不是眼耳鼻舌身意的状态。能量衰减到现象界的特点是,只能用眼耳鼻舌的根识来觉受外境,我们的觉受是这种方式到境智观修的时候,人可以不用眼耳鼻舌身去觉;以梦境为例你就能明白了,你可以用整个梦境作为你的觉。因为梦境具备明分,山河大地都能显现,也具备现分,梦境能生起影像。你在这梦里面有受,所以它也具备觉分,你看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我们做梦实际上是用境来觉,这个境觉要比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意的觉大得多得多,它们不是一个能量级的。
       比如二战时期,在美洲的母亲能轻易感知到在欧洲战场上作战的孩子,孩子一有危险,母亲就能感知到。这个肯定不是用感观来觉,这就相当于进入到境觉了,到境那万物就相通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电话也是一个道理,声音能传播多远是有限的,美国那头的声音,通过电话我们一样能接听,我们知道这声音脉冲信号发射的原理就是靠境觉,它不是我们这个听觉,信号发出先要把我们的声音解码成电脉冲号,那边接受的解码再把信号还原成声音;实际上信号的传播是全境的传播,我们的声波传不过去,但是声音换成另外一个更加细微的状态就能传递过去了,相对来说声音的传播就不是障碍了。所以这个阿,真是有意思,我们的佛法学习一旦能够进入这个境智状态的话,那我们这个生活质量,跟这以往真是没有可比性,将完全不同,没有人喜欢把自己的房间弄成一个花盆,把自己用棉花裹起来扮成一个蚯蚓藏在这里面,你这样做能体验到什么?只能让你体验喘不过气,就跟蒙头大睡一样,那个觉受对于你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就像我们要把人类的事情跟池子里的鱼说清楚,你看这鱼在水里挺转悠的,这就是它们的世界,不是说把鱼挪到水库里面就能达到我们的觉受,鱼的觉不是这样的。如果你的觉要是落到鱼的身上,水库更广袤,可鱼跟你的觉不是一回事。人类的情感波动,很多觉受鱼都不具备,即使你把能量传给了它,到鱼那儿就会短路,好比电压不对一定短路。这些经验在经论里都讲到了,我们是用人类的语言施设了这些境,但它不一定真是那样;我们用境智回看经论,就能看懂佛在说什么了,而菩萨的论同样是在告诉我们,心识与外境是如何转换的。
        学习的方法
       我们现在的讲课已经不再公开的通知大家了,将来也是;如果你不看经论,来参加这些课就没有多大意义,你就到这儿听几个故事也就完了。佛讲经一定是依我们的心识一层一层,把实相揭示出来的,你的心识必须依教转换到这里,再向上一提精神就能站立起来了,如你没有完成的这个心识转换过程,遇缘也同样提不起来;这两重见地的思想,也是有能量的,好像你把羊赶到我们这儿生活,羊不会舒服,因为这不是羊生活的环境,我们要改在羊圈里开会也同样不舒服。我的意思是你真要好好学习就一定要听佛菩萨的,按经论说的去办,慢慢实相心识的转换,比如人类经过几代把草原羊变成宠物羊,我们可以控制草场的干湿度,可以控制羊的食量,转换得有一个过程。我们要到天人那儿心识也得这么转。修学到佛位,也得这么慢慢转变。
               心识的转换
        怎么转?扩大心量,刚开始佛说的我们还能理解;到后来讲大乘法时,往往翻着个的走,深般若让我们不太好理解。比如说,梦里的你不用去醒,那醒的位置本来就有一个你,你不是一个是俩;这让你很难理解,但是你必须从梦这种方式试着去理解,学佛一定要把唯识学活,你不用这种方便就进入不了内在,弄不明白六、七、八识是怎么回事,进入内在的通道就建立不起来。佛施设六识就是凡夫的你,七识就是菩萨的你,八识就是佛的状态,带着这样的认知就可以把心识激活。有激情的学习和干巴巴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要说有三个你呢?三个不同能量不同意识层面,你不用努力去变成七识,大乘学佛不是这么变的,你不用变;你的意根中本身就有个七识,不用你再创造出个七识,即使到七识这儿六识的你也不用破。其实你们可以自己想啊,我们现在修学是用意识在做,但同时我们并没有废弃我们的眼识,你照样可以看啊。同理你用意识统领前五识。统领不是废弃前五识;同样你用七识也可统领前六识用八识统领前七识,能统领你害怕什么?但是现在的讲法就不对了,老是让你转变,凡夫的你没了,你自然就变成圣人了,那就麻烦了,你要修行就必须得出离自己,你出离不了就麻烦了。当然我们讲的出离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出离。
        现在的佛教就是你学佛必须得出离。实际这境觉跟出离没关系,现在要你把恐惧去掉,这跟我们以前说的,给你块肉,让你放下那根骨头,同时又不要你那根骨头,佛要你的骨头干嘛?佛连肉都不吃,干嘛还要骨头?这种施设很重要,你得听明白了,放下骨头,拿不到肉你会心慌。
       你成为大觉,你就同时具足一切了。菩萨可以用耳朵听声音,也同样可以像蝙蝠那样用波去定位;你可以像地藏菩萨同时在六道存在;空性讲得不好,就变成中国古代的混沌了,跟雷达似的,学佛成为大雷达,变成一个大圆球,能量呼呼的,你愿意吗?混沌还吃什么饭啊?这儿那儿七窍全都堵上,那不皮球了吗?佛多么清净,一片光明!觉性一直充着电呢!
        佛法就是佛修的法
        佛法就是佛修的法,不是你修的法,你修不了佛法。你在这里修法就只是瞎想,要不把佛弄成了神人,要不弄成个怪人,永远不会是正常人。佛是人的同时,一定是人里面最正常的,当然佛是人也是神神比人高级,佛经里说,佛具备人眼/法眼/天眼/慧眼/佛眼,至少5个眼,他可没说把人眼去了,法眼/天眼/慧眼去了,就只留下一个佛眼,现在社会上的学习跟佛经里说的完全是两回事。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讲课非常肯定?甚至于肯定自己就是佛,因为我们所有的认知都是从佛经里得来的,我们和佛说的是一回事,不是我们臆想出来的。好好看经书,联想你自然就能升起自信,佛法不会让你迷惑。如果教你跟着学的人,观修见地是他们自创的,你跟着他学肯定会产生疑惑。境智一定在个体智慧之上,你用个体的智慧得出来的结论一定有疑。现在你要买一辆车,你不会认为自己功德不够不能开,那是胡说八道!车商卖辆20万的商务车,要加上几两功德,那这车还卖得出去吗?这功德不是实体,你拿什么做标准啊?学佛不是这么回事,我这是举例。我们要真想学佛,你不看佛经怎么学阿?不知道佛讲的心识运作机理你怎么学?你说我们以前是不是挺傻的,转山,你没事尽转山干嘛啊?我们常常是转完了塔,觉得塔小,再改成转山,因为山大呀,想想人也糊涂,你一直在和着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不比你转山的功德大?你每天都在围绕着大日如来转。
         修学必须站在佛的平台上
       以后再学佛谈法,必须依据着佛心识的平台来讲;谈佛法不依止佛的平台,依止个体平台讲的都是魔法。我们以后要界定清楚,不断的严格要求;大家彼此之间既然是佛友,谈论佛法必须站在佛的平台上,站在你生活这儿没用,开口就错,谈佛法一定要站在佛那儿谈,不站在佛搭建的心识平台上谈,你能怎么谈?如果站在你这里能谈清楚佛法的话,那你就不用学了,佛法就成多余了,现在佛教处在社会边缘,和现代社会共用一个意识平台,共用一个社会资源,还原真正的佛法,你会发现佛法并不占用我们的公共空间,因为佛法的空间是精神的,社会不用有什么变动就拆庙赶和尚跑。
                                   藉教悟宗,佛法非从人得
        接下来的学习我们还是要强调达摩祖师遗训:藉教悟宗;强调佛法非从人得,就是佛法不能从人这儿修。当今那么多禅师,一到这儿就不讲了。要非从人得,就没大师什么事了,因为大家都是人吗。
        我们这儿讲课还是要这么讲,学佛不要你们说人话,也不要从人这儿得,老老实实地去学佛,就要依着佛智的平台走,不要依着人类意识,学佛不能平视,要仰视。慢慢就能站到佛那个智慧平台上。我们跟大家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禅宗祖师说了,佛不要从人这儿学,人学的法叫世法,佛学的法才叫佛法,这汉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果你要修人法,就回去成家立业好好工作,大家修得都不错,有儿子有房子,身份证也都有了,都很成功;学佛法,你们有佛的身份证吗?没有,那不成学佛法就按照佛的平台来学,你不了解佛说些什么,不了解佛讲的有情心识是如何运作的,佛讲的心识运作机理和我们理解的不太一样。我们心识的运作在六识以下,佛的运作包含全部八识。咱们了解了心识运作的全貌,一层层转换下来,学佛是不是就容易多了?
      我和大家讲过,境智观修和显密观修的机理不同,后者是先有境,再有你,然后依境起观;境智观修不同,你与境同时显现,境就是你。境智观想可以利用密教的三瑜伽观修。大瑜伽观修先要观修生起坛城,然后三等持,最后证空性;无比瑜伽先观修法尔生起坛城,然后观想佛母、佛父;无上瑜伽先观想轮涅等持,然后即心即佛,最后入平等性。
我们的境智观修是这样借鉴的,把三瑜伽观修的第二步移到第一位,最后等持,我们这要求的等持就不一样了,我们等持什么呢?等持七识,因为这等持的是境觉,等持这整个的觉,等持这境觉说白了就是等持一心,这一心包括八识整体,按我们来说就是等持八识,等持七识,等持六识,三个等持,等持六、七、八识。自己作意自己已经不是六识为主了,是七识境智做主了,生起坛城,就是你要从六识转成七识,你现在等持的是七识。但是这观想需要个过程,你先有点那个意思就成了,实际观想就逐渐能把观念转过来,变成七识的你。在这个时候生起坛城,这是第二步,生起坛城。生起坛城生起的是什么呢?简单说先生起一个落日,就跟那观经的落日观想联系起来了,慢慢让它再复杂一点。就看你前面的观修进行得怎么样了,有的观修复杂,需要三年,或者更长。你想,眼前要真出现一个影像,哪怕是模模糊糊的也是不容易的,需要特殊的训练,密乘观想光要在黑暗的屋子里进行。咱们做要简单一点,从简单到复杂,大家都有西方净土的彩图,你们等持完了落日,大概看看这张图,等持一下,眼前就会出现这么一个类似的场景,一个大会场,净土的佛菩萨都在,这就是坛城,简单的佛坛城就是这么一画面,这是第一步的观想训练。
(大家拿出来西方净土的图看看)不是说观想必须观这个,这张图比落日复杂多了,它是一个场景,因为我们训练观想实际观任何的场景都一样,但我们毕竟是学佛的,相信观佛境会有佛的加持,从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净土有好几幅图,这个图相对来说,境显现的大一点,还有别的类似的图都可以,建议大家尽量用净土加持的图,这对念佛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等持观想的你就是第七识境智,能观出这个极乐图中的场景来,你就等持,观这个图,这是第一步,初级的观想。
       那么到第二步,随着你的等持慢慢成功,你就有点七识境观的意思了,实际上你就是密乘观想的佛母,能生起这个佛坛城了。藏传佛教不是讲观想本尊吗,第一步做大瑜伽观修的时候(不是说你现在就是大瑜伽的行人了,我们只是假借。)通过这个观修形式心识就可以转过来,到第二步的时候,由于你经常进行观修训练,集中精力观修,你的境观就有点意思了,慢慢你就接受暗示,自己就是佛母,然后,佛母出现的时候类似的佛坛城也同时显现。第一步你训练的是等持,把六识导出七识,六识调到七识,调到你自己能接受自己就是七识境智,就等于接受自己是佛母了,刚开始需要等持这个理念,熟练后就不用等持了,那就意味着自心,能法尔生起佛坛城了,一来一往你只要在坐垫那儿一坐,你就是佛母。刚开始需要作意,后来熟练就不用作意了,这个时候法尔就相应出现了,因为你长期的观想,就像想你的家人,这坛城马上就显来了。这图中的净土场景就出来了。不需要特别清晰,大概看一眼就是这图,即使有些模糊,有那个意思,就可以了,这就是法尔生起坛城。等到稍微清晰一点,你再观佛父,那个佛父就是你,等于你出现在这个境里。我说的这个观修过程,需要一年,或者三年内就可以完成。
         再接下来,观修就进入即心即佛了,开始是等持6识和7识,等持佛母境智,到即心即佛就相当于等持8识了,这观修过程逐渐熟练后,即6、7、8识的等持一点点渐进。我们施设等持8识就是入如来藏,施设这个8识的观修就是最高,就是一心,咱们这里就不讲9识、10 识,程序越简化越好。这个时候的你就是即心即佛,相当于你是8识一心。观修到即心即佛时,轮涅就平等了,生起的图就是这张了,法界整个的场景就升起来了,轮涅平等就是即心即佛,所有的相都是从佛心生出来的,那肯定平等,能平等就自然入平等性。平等性是什么意思?不是你在这观修里出现,这一心中所有的境都是你,真正的境智就显现了。平等性,就是境里显现的一切都是。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细说一遍,刚开始观修,你先甭管什么是佛父佛母、8识7识,先用6识来观,想象面前有一个红色的落日,找一个图片或者是在傍晚的时候看西边的落日,一边看它,一边试着闭起眼睛,好像眼前仍有一个落日,心中增加这个落日的印象,把这个像印在脑子里面。第二步,就不用看实体的落日了,因为你心中已经有印象了,睁着眼看面前就会有一落日,这是第二步,这是初级观想的练习。
       然后观修想再慢慢复杂一点,观想净土的宝树、宝座、宝台,但不要观人,先观景。这些景由单个的景,慢慢转变为比较复杂的场景,这样你的观修就差不多有点意思了,就是你即使精神集中稍微一提就能观想出净土的场景来,你就开始进入境智了。
       这个时候,你要暗示自己是7识,这样6、7、8识就可以在境智中等持了,三等持。生起一个坛城,类似净土的观想图,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的坛城。如果你自己原来有过观修经验的话,你可以直接嫁接过来,你有类似经历的话,那你就直接用,如果没有,你就用这个净土观想图,这境智的观修完全是公开的。密教三瑜伽的观修也可以嫁接过来,生起菜刀后边这个自证空性你先不要管它。等这个观修训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的境智观想就自然生起了。自然法尔生起时,你就是佛母,男老师也是佛母,境观等于一个自然孕育分娩的过程,和咱们这个世间男女不同,佛母就是一心,能孕育变现的就是佛母。那么这时候自然就能变现出坛城的景象,坛城法尔生起,这两个基本是无间的,你往那蒲团上一坐,境相自然就会生起,密教说的佛父、佛母,观想也能生起。
       第三步,即心即佛。前面虽然讲到自然,多少还有些作意,到即心即佛,再生起的就是轮涅无别的智境,这是境观后的事情,我们能做到第二步就很好了。
     将来我们进入智的观修阶段这三瑜伽的观修次序还会打乱,会有新的变化,这是一个,同时还会辅助我们生起境智。观修实际就是一个观想的游戏,但这个游戏一定得配合佛法的见地,就是首先要把报身的见弄清楚,同时依两重相依,把这三个揉在一起,不断暗示自己,你就能很快生起境观了,你不仅学会了从个体你这儿思考,也学会了依境思维。
      观修不一定非得起什么效果,成熟的观修是在有意无意间,就是这么个意思,不要期盼太多,不要过于心重,心念过于集中的话,反而会出一些偏差。如果观想观到一定程度,镜像经常出现,且非常清晰,这个时候你反而要暂停,因为可能你不太适合,否则真成幻视幻听了。因为按禅宗的角度,见到佛像还是依你个体的见,虽然从宗教意义上说很好,但这不是我们的目的,因为我们的觉知要上一个台阶,要生起境智,对你更适合于改观想为持咒,因为咒音也是境智,咒不需要解释,你不要找解释,咒实际也代表智境,因为它已经离开言说之意了,咒音实际就是如来藏的功德,那么你就改成持咒好了。
        观修没有这个问题的,开始观修也不要太用力。如果你没怎么用力,镜像一下就出来了,接下来可能很多别的影像也出来了,你反而会把持不住,那个时候你就不要再观了,你改成念佛或持咒。
        为什么我没有特别强调观修呢,因为在观修之前,还是希望大家好好念佛,因为观经里提到,你必须得先学念佛,等于把精力集中到佛这儿,你的意识就不会跑到别的地方,出现偏差。要是你刚刚吵完架,心里不舒服,坐在那硬观,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别的境像,观修前最好念念佛,把精力集中到学佛这,自然就容易生起坛城想,心识自然就会清净,进入一个观修状态,等这个状态稳定好了,你再开始观修,观修之前要有一个念佛的前行。
       过去没有特别强调观修,是因为人和人的根基不一样,吸收能力也不一样,有的人观修时容易跑偏。平时你们经常听到的那些故事,比如昨天我梦到什么了,前天我在定中瞧到什么了,大家都会有这个心念,定力不够容易胡思乱想。我们观修的重点是把后面的那个境智带出来,不是要在定中看见哪位佛菩萨,或是听见护法和我说话,告诉我将来要发生什么,这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把整个境智带出来,这才是观修的重点。
       如果做观想你觉得不舒服,不适合你,那你就不要用这种方法,或持咒或念佛都是修行,因为阿弥陀佛本身就是咒,是无量光、无量寿的意思。佛法是活的,不一定非得怎么做,如果你不适合这么做,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因为学佛是意识的转换,不要那么执着,太认真了不好,有点那个意思往往智慧就出来了,太认真就把它坐实了,你如果精神太集中,会头疼、心慌,反而不好,但是你也不能一点没有,太懒了学佛也不成,有点那个意思就好了。
        随着观修境的展开,随着你的修行进步,我们在不同层面会讲不同的东西,因为我现在只是大概说说,提早说不好。很多情况是自然发生的,以后我们再依据那个情况,到那个阶段的时候我们自然会讲。
     我们的学习过一个阶段就要上一个台阶,你要跟不上学习就会落下,老师们能够坚持到现在不容易,大家尽可能的跟上不要落下。佛法一旦按世人的观点来解读,就不是佛教的原意了。《唯识方隅》最后一章,讲到“五重唯识观”窥基菩萨造论,为什么叫唯识不叫唯境?唯识是向内来说,唯境则是通内也通外。按唯识的定义是境起在先,识是依境而生。从这点来说唯识是定位在六识分别上。境先于识而生起,没有境识如何得生?所以这个识是指分别,不是了别。窥基是玄奘法师的亲传弟子,著有《成唯识论释论述记》,“五种唯识观”里讲的,多是凡夫心识层面的唯识。
     我们现在讲的佛唯识,是在两重变现上讲唯识,佛唯识的定位,不是依境而起,而是与境觉同时一层平面的心识相依叫唯识两重相依下的变现应该定义为唯境唯境包含唯识,但是唯境的定义跟唯识不一样,唯识是依境而起,是境觉的变现。唯识的识仅具分别,不同境觉兼具了别与分别佛唯识是境觉跟识觉两重相依,且能同时生起觉照,佛唯识的功用包括了别与分别,是不同于唯识学的大唯识。
       在古代法相唯识并没有把七识,单独细化为一个独立的意识层面,讲变现都是依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诸识流转的种子库。依一切根本识建立的——“大乘有宗”,施设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识,都是一心根本识功用的说明是一心根本识细化为不同意识层面的展现。在讲说唯识之前,佛最早讲有情依根识,造就了轮回的苦因,佛在小乘的《阿含经》里讲说过前六识,那时佛对声闻乘讲法,还没有施设第七识跟第八识。在小乘的经论里佛没有讲出识流转的机理,北京赵老师在内蒙做过《大乘成业论》的导读,给出了八识种子现行是业报在三世传递的成因。
       佛教学者认为,小乘佛教并没有讲清楚识流转的机理,佛在小乘教法期间,没有教授唯识,研究小乘经论,从小乘集结的四部《阿含》,还有《杂部》经论,佛在《解脱经》里实际已经提到七识的相关内容。在大乘经典如,《入楞伽经》,《解深密经》,《大乘密严经》中,都清楚的提到八识摄藏种子的唯识机理,解决了业识流转的问题唯识不是只在《大乘成业论》中才有说,有关唯识的观点都是出自佛经。现代唯识学者持发展的观点,着重强调的是佛教学者的贡献,有意忽略了法相唯识,都是佛为众生施设的方便解脱道。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唯识在八识讲到心识种子的三能变跟熏习,佛法来自佛的内自证境界,跟学者的因明量学没有关系,佛教学者是以自己的识见为量,依因明理量建立了唯识今学的佛教发展观。我们现在讲出了法相唯识变现的密意,是两重相依下的瑜伽观修,还原了佛法报身教法的“境智”,重新定位法相唯识的佛法真谛,在一层平面的佛法观修中,无法实现唯识变现的机理。     
      佛法很有意思,慢慢体会,像禅宗,为什么以无所得为入门方便,无所得就没你什么事了,第一因的你没了,缘起中的你自然无所得,能如此生命的实相刹那间就会显现。所以觉醒不是无分别,得无分别的你还没入佛法的门,早着呢,你知道一切是幻,知道的你又在什么地方,这样参下去才会入门。只知道幻境没用,还是有所得,从你根识这儿跳不出去,如果你能把得到的无分别也去掉,那就可以入唯识见了实际无所得就是入唯识见,无分别不是。这里边相差很多,学佛光无分别不行,无分别还有你,修学还是一层。
佛法观修很微细,打开你的识见学佛就有意思了,打开之后,无所得仅为入门方便,我们原来早就说过,你醒了,你梦里的一切就都醒了,释迦佛和十方诸佛是一个法身,佛讲贤劫七佛都是释迦,包括顶生王在内的一切有情,山河大地你我都是,此时的释迦佛就不是个体了,是一心境智,做梦的你醒了你的梦境就醒了,你要真有信仰,学佛就不存在开悟这事了,因为佛一开悟佛境的有情就全体开悟了,因为彼此是一体不异的!佛与我们共用一个法身,明白这道理,修行这事就结束了。虚妄结束真实就会展现,此时的觉醒跟执有无颠倒的你差哪儿去了。这些佛经里都有,十方诸佛同一法身,你不注意就看过去了。我们要不讲境智,佛怎么跟你是一个呢?释迦、弥陀都是带着背景来的,佛法讲的都是境智,境智境觉要真能领会,那你的认知就转变过来了,境智的学习要是没过来,顶多到无分别这你就停下来了,缘起中永远有你,那连佛教的门还没找着呢,你说这差哪儿去了。
       原来我们看藏传九乘次第最高的教法,身心可化虹,执着这些表象,其实还在门外。佛在《金刚经》中说到,佛要是认为自己是佛,那这佛还在门外面。大乘佛教的学习就是这么个状态。但这个状态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佛教的差别很大。用梦境的例子解读,大乘佛法也是一常识,佛境智的生起和我们认知的智慧没法比,用境智的视角看缘起就都看懂了,都是影像,没有不能成立的事,不会把自己挤在角落里了,因为缘起不是依你为中心建立的,缘生建立的都是影像,就像侯宝林说相声,两人晚上喝多了,一个拿出手电筒打开,眼前出现一个光柱,你顺着我这光柱爬上去,那位说我懂,我爬到半截,你手电一关我掉下来了。这也是佛法境智的开示。哈哈!
        社会上的股市房市一样,政策开关一变你就完了,但你不落在缘起这儿看,在高一层看政策变了你完不了。不是说你不做这个事了,是说作为的你完不了,因为觉不仅是像,同时也是境,是境觉,佛觉要没有这些施设,又把色身的你挤在墙角了。你问无上瑜伽为什么和前面讲的不同,真正的佛法不在缘起的局限里,释迦讲过,贤劫前几个佛都是我,在这佛境里,有名无名的性都是佛性。大家的认知过了这个坎,我们就可以教真正的佛法了,现在还不成,真正的佛法还没开始。
       学佛要仔细体会,你如果还在执着无分别,等于和佛法没关系,而且这无分别也没什么智慧可言,真正的佛智慧,不是人类能琢磨的事,除非你能和背景连着看。在内蒙讲课田老师举的例子,镜头离开公鸡的眼睛,放大的场景原来是公共汽车上的广告,再放大,真到宇宙恒星,实际佛法不是讲空间的问题,也不是时间的问题。学佛应该学的是唯识变现理,我们现在还是学前班
       发心先要发心学教理,做佛的好学生,别说那么高。佛经里藏着生命的宝藏,上来就讲大乘经论,你们还听不懂,佛教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佛开悟了你就不用着急了,你醒了你梦里的有情就都醒了,学佛是信仰的问题,要看你信的佛是醒了,还是没醒。你信佛跟你是一体的,如果你不信,那就不用讲了。信佛这事跟你的证悟没有关系,有你之前太阳地球就都有了,你能证出什么呀!我们讲过摩梭湖边的那个女孩,天地都有了,她不明白男孩还要做什么。
       好好学习,这佛法讲的确实和我们的认知不一样,学到一定程度,你的觉知就能靠上来,佛法讲的是事,和调整你的社会心态是不一样的,佛教讲的很多境界,与人类的世界观完全不同,那也是一真事,是很自然的事。

       唯识作业写到这时候需要转换一下视角,李润生先生在唯识阿赖耶篇中讲到,转识成智说是不可能实现的,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是两个不同的定义,彼此不能互转,决定不用阿赖耶识说,改用真谛在《摄大乘论》中讲到的一切根本识,或为一切种子识。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一旦被定义,就不存在互转。最先提出质疑的是熊十力的学生,唯识今学的说法有缺陷,至今还在补漏打补丁。
      为了沿袭旧说,我们同样施设九识为法性能相,实际唯识古学讲七识阿陀那的功用已经足够,一切根本识的种子含有漏无漏,不用劳心转变,以后我们讲佛的唯识两重相依,就叫大唯识。前例是藏传佛教在中观之上,施设了大中观,那咱们就施设立体唯识观修为大唯识,同了义大中观,佛唯识就是了义大唯识。

学禅宗有意思,过了学教这阶段我们一起聊禅宗,那就好玩多了。教下讲的到禅宗这里都是常识,你们好好琢磨琢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07: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