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462|回复: 34

[佛教经藏]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九---五十阴魔参禅必读-海仁老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1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3-5-20 08:13 编辑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第九卷
选择字号
海仁法师著述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尽。
  辛二色界分三。壬初总出其因
  色界居于欲界之上,共有十八天。虽离欲染,尚有色质,纯是莲花化生,初生时貌如童子,身白银色,微妙香洁,衣冠具足,全大丈夫相。世间一切修心人,显非出世修道者。而是世间,虽有志出尘,而又不知本具常住真心,错乱修习者。此中禅那,译静虑,是指出世首楞严王大定。此等不知真心,而有志出尘之人,因不修首楞严王大定,故无出世无漏真实智慧。但其厌欲界苦粗障,欣色界净妙离,故能执心不行淫欲,此中概括不贪不嗔,不盗不妄。心伏贪嗔痴,身奉五戒十善,行住坐卧,于五欲尘境,不但身不犯,连心想亦不起,是为生色界天之正因。
  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壬二别明其相分四。癸初明初禅
  初禅共三天,以其爱染不生,已无欲界之因,不能再留居欲界。故临命终,应其清净梵行无欲之念,化生色界,作梵天之臣民,为梵王之伴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寿长二十小劫,身长半由旬。若淫习已除,离欲之心得以显现,于诸五戒十善等律仪,亦能爱乐,随顺修习,即戒与定俱。应时,显非离下生上异时,梵德,即四无量心。是人功德禅定,较前为胜,即于梵众天中,升为梵王之臣佐,辅助梵王,弘扬德化,如是一众,名梵辅天。寿四十小劫,身长一由旬。
  若能持戒清净,欲心不起,谨而加修四无量心,若身若心,俱得圆妙,一切时处,威仪不缺,不但禁戒清净,且加以明悟。前由戒生定,今则因定发慧,是人应其身心妙圆之时,能统领梵众。因其有威可畏,有仪可敬,福德具备,故为大梵王;如是一类,超梵辅天,故名大梵天。寿六十小劫,身长一由旬半。
  些三胜流以下,是总结初禅。此梵众、梵辅、梵王三天。若身若乐,皆胜下界诸趣,故曰圣流。一切苦恼,指三苦八苦,此等虽非真修,证三摩地,然持戒清净,心无欲界诸漏,故一切苦恼,所不能逼。欲界诸烦恼漏,即分别我执,已被降伏,故不为所动,初步离动得静,名为初禅。于九地中,是第二离生喜乐地。谓离欲界诸恶趣生,而得清净喜乐故。因其内有觉观之火,故劫尽仍不免为劫火所烧。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癸二明二禅
  此明色界二禅三天,前初禅天,以戒扶定;今二禅天,定深发光,不假戒扶,名定生喜乐地。但以光之胜劣,而分其位之高下。前三句按前大梵天之德,次二句明其生梵天之因。前梵众天以戒德显著,梵辅天以戒定俱;大梵则戒与慧俱。具足戒定慧,统摄既久,化他功深,自行益纯,故曰圆满梵行。定力既深,心水澄寂不动,湛然生光,然心光其量有限,如是一类,名少光天。寿命二大劫,身高二由旬。
  若定深明增,心光与身光,互相照耀,依报外境,亦随光发,同于正报;内外依正,交相明彻,故曰照耀无量,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初禅覆小千,二禅覆中千,故此中十方界,是中千界。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寿命四大劫,身高四由旬。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吸是吸取,持谓执持。圆光即前天依正内外,光明交映。即吸取执持前天之无量光明,继续进修,至此定境更深,光更圆满。以此圆光,代表言音,宣扬梵行,以启发教化下界诸天,令心清诤,谓之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其次是由下界诸天,吸持天王光明,解其光之意,依其光而修行,能发禅定,无尽妙用,如是一类,名光音天。寿八大劫,身高八由旬。
  些三胜流,指少光、无量光、光音天。不但胜于欲界诸天,复胜于初禅。以初禅乍离欲苦,尤恐复堕,故有忧愁悬挂。须时时提高觉观,以持禅定。今此二禅,离欲渐远,恐堕心息,故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未能依不生灭为本修因,而修真正三摩提,但于清净梵行,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于九地中,名定生喜乐地。虽然火灾不及,但心有喜水,仍受劫水所坏。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癸三明三禅
  初二句按前光音天之功德。光音天能以圆满光明,成就音声,而为教体。今少净天,更能披发音声,所显露之妙理。依此妙理,发成精纯之妙行,于净乐中,恬然安静,而通于寂灭之乐。此中寂灭,非真性寂灭,而是以定力,伏见惑,内忘身心,外遗世界,内外空寂,少得清净。如是一类,名少净天,寿长十六大劫,身高十六由旬。
  少净天中,清净空境,得以现前,今定力转深,引发空理,内空身心,外空世界,唯一净空,无有边际。至此我执既伏,如释重负,身心得以轻安,而成就寂灭之乐。因其净空之境,广大无量,较前为胜,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寿长三十二大劫,身高三十二由旬。
  前以定力,伏我执,忘身心,今进而忘世界,依正俱泯,内外空寂,名一切圆净。纯净之德,既已成就,则殊胜依托之境,得以现前。身心畅快,不可言喻,有漏之乐,至此已极,行人亦误以为已到极乐之家,已得安身立命之所,故曰归寂灭乐。殊不知此仍属有漏,如是一类,所触之处,皆成净乐,故名遍净天。寿长六十四大劫,身高六十四由旬。
  阿难此三胜流以下,是总结少净、无量净、遍净三天。又胜前二:初禅虽苦不逼,但未得随顺;二禅忧悬不逼,已伏五识,但得随顺。今三禅归寂灭乐,六识不起,得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修实证之三摩地,然清净心中,安乐无苦,欢喜毕具,故三禅于三界九地中,属第四离喜妙乐地。以其已离初、二禅之喜,而得三禅之妙乐故。但尚有出入息存,劫坏之时,虽水灾不到,仍然难免,风灾之袭。
 楼主| 发表于 2013-4-23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3-4-23 20:39 编辑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阿难!从是天中,有二岐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癸四明四禅分二。子初明凡夫四天
  第四禅共有九天,前四属凡夫所居,后五为圣人所住。以其苦乐俱舍,故名舍念清净地。
  初三句按三禅乐境,三禅天人,既离初禅苦恼,三禅忧悬,复以定力深伏我执,内心安净,欢喜毕具,故曰不逼身心,苦因巳尽。至今四禅,定境更深,体会乐非长久,福业尽时,则乐极悲生,故进而苦乐俱舍,舍心不动,粗重相灭,清净寂灭之福,从此发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寿长一百二十五大劫,身长一百二十五由旬。
  福生天苦乐之心,虽已顿舍,但尚未圆满。今定境益深,功行纯熟,知三禅之乐并非究竟,一舍永舍,再不追忆,谓之舍心圆融,胜解清净。舍心既尽,其福亦广,再无所遮障,于无遮障广大福中,随顺空净,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天福甚巨,于有为界中,最为可爱,名福爱天。寿长二百五十大劫。身高二百五十由旬。
  自此福爱天中,分二歧途,一为凡夫,二为外道。若于前福爱天,妙随顺心,能令所求如意,则今无量净光,定深发光,以四无量心,增益定慧,而使福德圆明,依此修证而住,如是一类,以广大辐德,而感胜果,名广果天。以其舍念清净,故劫坏时,三灾不侵,仍属凡夫,寿长五百大劫,身高五百由旬。
  若于前福爱天舍心圆融,精细研究,念念相续不断,务求舍心,究竟灭尽,而增修舍定,于舍定中,身心俱泯,浑成一空,令心如寒灰,意如枯木,伏六识现行,寂然不动,如是经五百劫,以定力执持,故报形不坏。但此人既以生灭为本修因,当然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因既有生灭,果必有成坏,故于五百劫最后劫中,初半劫心仍如寒灰死木,后半劫则禅定散乱,想心复生。从此无想报尽,仍入轮回,如是一类,名无想天。寿命身量,俱与广果天同。但属外道,未得谓得,未证为证,误有漏天,作无为解,甚或报尽出定,毁谤三宝,则堕无间。
  此四胜流,谓福生、福爱、广果,无想等四天;胜超下地,故名胜流。一切世间,通指欲界,至三禅天。欲界为苦乐所动,初禅为忧所动,二禅为喜所动,三禅为乐所动,今四禅苦乐俱舍,名舍念清净地。不再为诸苦乐境所动,坏劫三灾不能侵,虽非无为真境,如十地中之不动地;但以定力,深伏见思,有为功用,至此纯熟。故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此中复有,五不还天。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苦乐双亡,下无卜居,故于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阿难!苦乐两灭,斗心不交,如是一类,名无烦天。机括独行,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十方世界,妙见圆澄,更无尘象,一切沉垢,如是一类,名善见天。精见现前,陶铸无碍,如是一类,名善现天。究竟群几,究色性性,入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阿难!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有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子二明不还五天
  梵语阿那含,译不还,为三果圣人寄居之处。此不还天,已断欲界,五趣杂居地,九品思惑,不但现行不起,习气亦除,谓之俱时灭尽。因其惑尽苦亡,欲界已无卜居之处;而初二三禅之乐,亦复不受,故于色界三禅,亦无卜居之所,以其非同分故。因于四禅舍心,众同分中,安立居住之处。住此进修,断上界七十二品思惑,即出三界,证阿罗汉果。
  苦乐对立,欣厌之心,交战于胸,互为胜负,名为斗心。今苦乐俱舍,连能舍苦乐之心亦灭,内外俱空,心境脱节,谓之苦乐双灭,斗心不交。再无烦恼,心得清凉,名无烦天。寿一千大劫,身高一千由旬。
  机谓弓弦,发箭之处,括是箭承弓之尾瑞;机如心,括如境。今机括独行,即弓箭两离,喻心境脱节,是按前斗心不交。能研究斗心之心亦灭,谓之研交无地。如是一类,名无热天。寿二千大劫,身高二千由旬。
  十方世界,谓大千界,由修静觉,得无漏天眼,洞见大千,澄清明彻,外无尘遮,内无沉垢,内外虚融,妙见无碍,如是一类,名善见天。寿四千大劫,身高四千由旬。
  精见现前,是按前善见现前。陶是瓦器之模,铸是铁器之模,以泥入模,即成瓦器。熔铁入模,便成铁器。陶师铁匠,依此陶铸,随意而成,种种器像。喻于善见天,继而进修,至此体用并胜;能以定慧均等之力,任运成就,种种神通变化,随心自在。如是一类,名善现天。寿长八大劫,身高八千由旬。
  究竟群几,是内以观智,穷研众多妄念之根本;穷色性性,是外穷色相体性之性。意谓用观智力,内观于心,由众多妄念而归于一念,甚至达心之本源;外观于色,由粗至细,因相达性,以穷诸法之空性。至此身虽尚在,而境界全空,而入空无边际,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寿一万六千大劫,身高一万六千由旬。
  阿难此不还天以下,是结示此五不还天,为前四禅天所不能见。因四禅天是有漏凡夫,但能伏惑;而五不还天,能断惑证真,位居圣人。圣凡既殊,境界亦异,故福生、福爱、广果、无想等四天天王,唯独有钦仰听闻,四禅天中,有三果圣人,而不能知其居何处,是何境界。如今世间,旷野深山,人烟不到之处,多属圣人道场,为阿罗汉所住持。但世间粗人,所不能见,犹如今中国之四大名山,皆菩萨道场,我等凡夫俗子,竟不能见四大菩萨然。
  阿难!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壬三总结其名
  此总结四禅共十八天,皆属色界摄。以此中天人,唯大丈夫相,身修禅定,无男女之情欲,故曰独行无交。但有色身,故未尽身形之累,故自此色究竟天以还,下至梵众天,同名色界。
 楼主| 发表于 2013-4-25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辛三无色界分五。壬初简去回心不入
  此将明无色界四天,先简去回心向大之阿罗汉,不入三界,受生死苦。从是有顶色无边际中,是按前色究竟天。居色界之顶,为色界与无色界,交界之处,名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岐路,即圣凡二路。凡中,复有凡夫、外道之分;圣中,唯大阿罗汉。三果圣人,于前色究竟天,舍定心中,若能发明无漏真智,断上二界微细思惑,除去我执,离分段生死,证偏空涅槃,成阿罗汉。但不以得少为足,更进修大乘菩萨法,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壬二别明四空天相
  若在舍心定中,苦乐俱舍,厌有趣空,得以成就。犹觉有身为碍,欲销除身形,而归于空;即以定力,灭有归空;如是一类,不但身空,连所住处亦空,名为空虚。寿二万大劫,以其销形入空,故身无形相长短可言。
  诸碍既销,即双厌色空,不但灭身依空,连所依之空亦无。唯依于识,而于定中,灭前七识,唯留第八阿赖耶识。梵语阿赖耶,译名藏识。此识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能含吐十虚,为染净所依。第七末那内依此识而执法,外托六识缘尘而执我。今色空既灭,末那无境所托,唯内缘八识;但外缘粗显半分已灭,内缘微细之半分尚存。如是一类,以末那半分微细识为能缘,赖耶为所缘境,依识而住,名识处定,寿四万大劫。
  空色既亡,是按前二天。前空处灭色归空,识处灭空归识,谓之空色既亡。然前天仍存半分末那识心未灭。今凭定力,将半分幽微精细之末那亦灭,唯有阿赖耶识独存。以赖耶无分别故,唯觉十方寂默不动,空无所有,身心世界,都无所住之处。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以身心俱无所有故,外道于此,昧为冥帝,寿六万大劫。
  识性不动,指阿赖耶识之性,原无生灭,是以不动;所谓不动周圆,遍十方界。可惜外道不明此理,而凭定力,欲深入穷究,于此无尽藏识中,强求发挥,欲尽其边际。识性原不可灭,今以定力所逼,深伏不起,谓之如存不存,定中虽见识性若尽,实则非尽,如是一类,名非想、非非想处。非想,即非有想,如不存若尽;非非想,即非无想,如存非尽;其寿八万大劫。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壬三更判凡圣二类
  从四禅天,入四空定,至非非想,世间禅境已极,名世间禅。若止于此,则定散还堕;若秉佛教,进修灭尽定,超越三界,名出世间禅。故此四天有圣凡之别。
  此等,指前四空处,前二色空俱亡,是穷境;后二识心都灭,发宣尽性,是穷心。心境俱空,谓之穷空。空理有二:一是我空,二是法空。凡夫不知我空,二乘不知法空,是谓不尽空理。若从五不还天,三果圣人,以穷究空力,遍历四天,方断四地九品思惑,证我空理,成阿罗汉。从此保果不前,名不回心,钝根阿罗汉。钝对利言,前利根声闻,不经四天,少修二十万大劫,即超三界,且能回小向大,终得成佛。今此钝根,因中既不早回厌有趣空之心,以求速证圣果;果上又沉空滞寂,不肯回小向大,以求佛道。虽然,此仍属幸者,若不幸从无想外道天,或从广果凡夫天,而入非非想处,究穷空理,以无闻慧,迷有漏天,作无为解,八万劫后,无所归托,随其宿业,便入轮回。所谓:‘纵经八万劫,终归落空亡。’
 楼主| 发表于 2013-4-26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地,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壬四总辨王民不同
  天有四种,一是生天,由五戒十善,四禅八定,为因而生;二是似天,人间富贵,如意享用,虽居人间,犹似天堂;三是净天,三乘圣人,涅槃净天,犹胜生天,以天福有尽,圣福无尽故。四第一义天,是佛及菩萨所证,第一义理,常乐我净。前二是凡,后二属圣,同名为天。今言诸天人,指三界诸天,除五不还外,各各天人,皆是凡夫,所修业因,而获业果酬答而已;天福既尽,散入诸趣。至于三界诸天天王,则非凡夫,而是大乘菩萨,住于三摩地中,游戏神通,寄居其位,以便教化天人,令舍邪归正,从凡入圣,近证小果,远证菩提;而成就己德,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菩提之路,是以不落轮回。
  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
  壬五结成无色名目
  无色界四天中,前二身境俱空,是身灭尽;后二识心都无,是心灭尽。故定境现前时,已无四大质碍之业果色,唯有清净四大之定果色。无漏天眼方能见,从此空处始,至非非想处终,依正皆空,故名无色界。
  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
  庚三总结虚妄
  此皆不了,谓三界诸天,自四天王,至非非想,皆由不了自己本妙觉性,圆明真心,是背觉;积妄发生,是合尘。因众生背觉合尘,从真起妄,从迷积迷,遂有三细六粗,惑业苦生,妄有三界。于三界中,复随妄业,沉溺七趣,而受其报。梵语补特伽罗,译名数取趣。众生惑业苦三,如旋火轮,于三界中,数数取著,诸趣受生,名补特伽罗。各随其业因,而受同类之果,谓之各从其类。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阿难!是三界中,复有四种,阿修罗类。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  己七示修罗趣
  初四句总示。阿修罗译为非天,以其有天之福,无天之德而名。男丑女貌,佛谈七趣,由劣至圣,但修罗有四类,通三界,故列诸天之后,四类即胎、卵、湿、化四生,分别于天、人、鬼、畜四趣受生。种类虽殊,同是性嗔多妒,而招此果。
  若于鬼道,是名鬼趣阿修罗,原属鬼趣,因有善根,值佛闻法,或亲近善知识,知鬼道苦,而发愿护法,或护经咒,或护戒禅。由此护法善业,舍鬼趣,生阿修罗道。以护法因,获神通果,故能乘通入空而居,此类属卵生鬼趣摄。
  若于天中,是名天趣阿修罗。天指三十三天,是菩萨寄位天主,教化天人。欲界天以少欲,色界天以梵行为德,若情欲重而梵行亏,即违天德,被天王贬,下坠修罗。福报似天,住处亦等,故其人居邻于日月,下接人间,此类情欲同人,故胎生,人趣摄。
  有修罗王,是名天趣修罗,从人趣来。人中有修福建功者,然性好斗,多嗔善妒,故生天趣修罗。福报类天,神通力大,能洞诸天而无所畏。能与梵王帝释,及四天王争权。四天王统四洲,帝释统三十三天,梵王统小千,各有所执;修罗不服,因妒起争,常与天战,四王不敌,报告帝释;帝释不胜,转乞诸天求助,甚至梵王,出而助战。因具天福,变化而生,属天道摄。
  别有一分下劣修罗,是名畜趣修罗。此辈福薄力寡,属下劣类,生于大海心,沉于水穴口,为天趣修罗服役。旦游虚空,暮归水宿,因湿气有,属湿生,鬼趣摄。
  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著,但一虚妄,更无根绪。
  戊三结示劝修分二。己初结示迷妄分二。庚初结成妄果本空
  如是,指前所说七趣。如前所说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及四趣所摄之阿修罗,共七类众生。从因向果,名为七趣。今精细研究,七趣升沉往返,若因苦果,诸有为相,皆由虚妄情想而生。昏沉是惑,有为是业,受生是果,惑业苦三,皆由妄想作业,随业受报,虚妄而生,虚妄而灭。于妙圆明无作本心中,皆如空华,本无所有。众生本具真心,不随空有曰妙,周遍法界曰圆,无所障蔽曰明,元无所作,本来如是,谓无作本心。虚空喻真心,狂华如七趣,空本无华,因翳眼有,正见华时,空本清净,实无华生。翳灭眼明,不见狂华,华亦无灭;喻真如本心,原无七趣,由于虚妄有生,虚妄有灭,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岂有著落,故知七趣,但一虚妄名相而已,更无根本头绪可寻。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诸有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于妙圆明,无作本心;皆如空华,元无所著,但一虚妄,更无根绪。  戊三结示劝修分二。己初结示迷妄分二。庚初结成妄果本空
  如是,指前所说七趣。如前所说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及四趣所摄之阿修罗,共七类众生。从因向果,名为七趣。今精细研究,七趣升沉往返,若因苦果,诸有为相,皆由虚妄情想而生。昏沉是惑,有为是业,受生是果,惑业苦三,皆由妄想作业,随业受报,虚妄而生,虚妄而灭。于妙圆明无作本心中,皆如空华,本无所有。众生本具真心,不随空有曰妙,周遍法界曰圆,无所障蔽曰明,元无所作,本来如是,谓无作本心。虚空喻真心,狂华如七趣,空本无华,因翳眼有,正见华时,空本清净,实无华生。翳灭眼明,不见狂华,华亦无灭;喻真如本心,原无七趣,由于虚妄有生,虚妄有灭,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岂有著落,故知七趣,但一虚妄名相而已,更无根本头绪可寻。
  阿难!此等众生,不识本心,受此轮回,经无量劫,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
  庚二重示妄因颠倒
  七趣,是颠倒果;我执,为颠倒因。此等七趣众生,皆因不识本具真心,起诸颠倒,妄因妄果,漂流浮沉,于七趣中,经无量劫,恒处轮回受苦,沉溺烦恼,未得清净。其咎在于随顺我执,起贪嗔痴,作杀盗淫业,为三恶道因。反此,则又为无杀、无盗、无淫为四善处之因,有杀盗淫,则名为鬼、畜,及地狱、三恶道。无杀盗淫。别名为人、天、仙、阿修道等四善道。有三恶业,则倾夺于善,而堕恶趣;无三恶业,则倾夺于恶,而生四善道。如是有无相倾,互夺不已,而起轮回性,若善若恶,皆属有漏,不出三界,总受生死。
  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
  己二举悟劝修分二。庚初正举悟境
  若欲免除七趣之苦,当悟无作本心。悟后起修,全修契性,方得解脱。若得妙发,正举悟境;三摩提,即大佛顶首楞严王大定。先悟后修,曰妙发。如禅宗之大彻大悟,是名字妙发;先伏五住,名观行妙发;由观行加功,先断粗惑,名相似妙发;三观现前,心精发挥,十用涉入,名分证妙发;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是究竟妙发。今既已妙发三摩提,自可证得妙常寂三德。有杀盗淫之三恶道,以及无杀盗淫之四善道,二者俱无。无此二无之心亦灭。有无二无,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无二亦灭,即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至此方悟万法唯心,尚无不杀不盗不淫,云何更随凡夫外道,而作杀盗淫之事。意谓正道尚不屑,况邪道岂肯为。因正与邪,俱是妄见。今由首楞严王大定,灭我法二空,故得断杀盗淫,且连断性亦无。
 楼主| 发表于 2013-4-29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无因,无可寻究。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如来说为可哀怜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庚二结劝真修
  若不能断杀盗淫三业,则各各有私造别业,或杀或盗,或轻或重。因各各有私造轻重别业之因,必受地狱之报;于众私同分中,非无定处。阿难前问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今佛答各各作业,报有同分地。可知地狱为有定处,非是自然。此约俗谛理言;若在真谛,七趣皆由众生最初一念无明妄动而发生,妄本无性,当体即空,故曰生妄无因,无可寻究。
  汝勖修行以下,正勤真修。佛意谓汝阿难,欲真修实行,求得无上菩堤,首先必须除去贪嗔痴三惑,三惑不除,仍有所贪,即使获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有漏之因,如何可获无漏圣果。况贪等习气不除,遇境复发,纵然上升,亦堕天魔外道。淫习堕魔,盗习堕妖,杀习堕鬼,通名为魔。在魔道中,欲想断妄,倍加虚伪。因外道天魔,皆是邪念,以邪除妄,正如以暴易暴,岂非益增虚伪。所以如来,说此七趣众生,实在可哀,可怜。阿难前问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等道,以为六道为菩提本有。今佛答言,汝由妄想,自作自受,实非佛所证菩提之咎。作是说者,远指前说,纯情则堕,纯想则飞,若情中杂想,想中有情,则随所趣,自作自受。近指欲得菩提,要除三惑,方名正说;反之,若赞杀盗淫行,无须断除,即是魔王邪说。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我今已说真修行法。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
  乙六借无闻比丘为语端备明五阴魔境分二。丙初正明禅境分三。丁初结前生后
  无闻比丘,误认四禅,以为已证四果。及天报尽时,衰相现前,不求己过,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因堕地狱,其过在无闻。而阿难多闻,亦难免摩登伽难,可知学佛,贵在从闻思修,方可超凡入圣。若因无闻,贪著禅境,即为魔所便,堕于邪道。佛有鉴于此,为护人护法,故无问自说,五阴魔境;令修行人,于诸境界明了,不生贪著,而得成就无上菩提。
  即时,是佛答阿难诸趣,皆由彼彼作业,各各私受,非本来有之时。若无人再问,法会即可圆满结束。但五阴魔境,对于修禅定者,关系重大,不可不知,故佛于师子床,扶七宝几,回身左顾右盼,谓之回紫金山。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等四句是结前。汝犹未识以下,是起后。佛云: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能回心趣向大菩提,无上妙觉;而我亦已说真实修行方法,由三渐次正助二行,便可历五十五位真菩提路,必然直达妙觉之家无疑。但汝等犹未能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奢摩他译止,毗婆舍那译观,修行止观,伏断烦恼,出三界,显真心,证菩提,刚与魔事相反,故每于修习定境中,有种种微细魔事发生;若不为汝等说明,恐魔境现前,汝等不能自识,难免正邪不分,认妄作真,对于洗除心垢,亦不得其正确方法,甚至落于邪见。邪见;指行阴中十境,以及识阴中前八种,皆因邪心,而遭堕落。或汝阴魔,指色阴十境,此境甚细,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或复天魔,指受阴中,招致外魔,以及想阴中,招致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皆因定中稍起妄念,致使鬼神得其方便,恼乱行人。若然修行之人,心中不能明了,则认贼为子,以魔作佛。何止危及法身,伤害慧命,甚至累劫沉沦,宁不可惜。
  又复于中,得少为足,是指行阴所发十种心魔;及识阴所发十种见魔,皆由自心妄生邪见,得少为足所致。如无闻比丘,仅得四禅,便自妄言,已证圣果;及其天报尽,想心复起,衰相现前,反谓佛言阿罗汉果,不受后有,属于妄语;由是谤佛因缘,而堕阿鼻。佛引此事实为例,以警行者;要在会大众,诚心谛听。吾今当为汝等详细分别开示,有关定中魔境之事。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听慈诲。  丁二时众伫诲
  定中魔境,非佛莫辨,对于初学,关系尤深。今闻佛慈,许为详细开示,故阿难并会中有学,皆生欢喜,起立顶礼,俯伏谛听,佛之慈诲。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
  丁三总别开示分三。戊初总明魔事之由分二。己初正明魔动之由
  有漏,指见思尘沙无明,为有漏因,二种生死是有漏果;九界圣凡所居之土,皆名有漏世界。今云有漏世界,但指圣凡同居士,属依报;十二类生,是正报。佛告阿难,有漏世界中正依二报,虽然业因不同,果报亦殊,但其本具,不变随缘,即妙而明,随缘不变,即明而妙之觉性,周遍圆满,为生佛共依,故众生本具,与诸佛所证,无二无别。但由汝等妄想,迷此觉圆心体之理,而成过咎。妄想,即无明,由于迷理无明,迷失本具理体,而妄欲加明于觉,遂转妙明成无明,转本觉为妄觉,而成无明业相,谓之痴爱发生。无明业相既立,则复由无明力,转本有智光,为能见之见分,而此能见,必欲有所见,遂于晦昧业相中,发生顽空之相分。谓之生发遍迷,故有空性。由于能见之见分,见于所见之相分,能所对立,而起变化,于顽空中,见有色相,所谓:‘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故曰化迷不息,有世界生。此空此界,皆约迷理无明,一念不觉,所生之三细相。自此从迷积迷,执我我所,起惑作业,流转国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无非众生依业所感之依报。虽有净秽之分,同是有漏凡夫所居,而非无漏世界。此皆由于迷本觉真心,而起妄想固执所安立。然则,当知无边虚空,生于汝本觉真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太清谓无边际之太空,片云谓一片渺小之浮云,今以至虚至微之一片浮云,点在无穷无际之虚空中,如何渺小,岂能久住。太清喻真心,片云喻虚空,前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虚空尚且如斯渺小不住,况依虚空而建立之身心器界,又在渺小之虚空中,其虚不实,可想而知。假如汝等果能有一人,发明本觉真心。归还于本具佛性,则此由晦昧所成之顽空,应时即皆销灭殒亡,何况结暗成色,依空所立之国土,云何而不振裂?或问,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皆悉销损。然则十方诸佛,成道已久,何以仍存十方虚空。当知此空,是未归元者所见,若一人发真归元,则销灭一人,自分所见虚空;若人人发真归元,则人皆同见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唯一常寂光土。今因有漏国土,迷妄众生,未能发真归元,故得见十方虚空,正依二报。
  汝辈修禅,饰三魔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吻,当处湛然。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凡夫昏暗,不觉迁讹,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
  汝辈,指阿难及诸佛子。饰谓严饰,修禅定者,止观相应,一切时处,亡尘照性,时刻住于三摩地中,自能与十方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心精相通而吻合,虚明之境,周遍湛然。因菩萨罗汉,分断烦恼,分证佛德;今修止观之人,内伏烦恼不起,将破我法二执,如瓶不塞两孔,则内空外空,自然相通。一切欲界天顶,波旬魔王,及其魔民魔眷,一切大力鬼神等,包括欲界四禅,外道等凡夫天,皆见其宫殿,无故忽然崩裂破坏,大地振坼,水陆飞腾,三居众生,无不惊慑。虽然人道凡夫,昏迷无智,不知此乃修禅定将证之境,不觉人言人殊,以讹传讹,或谓海啸,或谓地震。但彼等魔王,及诸神鬼,皆报有五通,于六通中,唯除漏尽通外,余通皆具,故知宫殿崩裂所因;彼等既是贪恋尘劳,不求出离,岂能容汝成道,摧毁其所居处。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等,于汝静修三昧之时,咸来破坏,恼乱于汝,以泄其愤,以保其居。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  己二劝诫迷悟得失分二。庚初劝悟则成得
  彼等魔王鬼神,见其宫殿,无故崩裂,虽然大怒,但彼等处于尘劳生灭法中,汝修禅定,止观相应,则处于妙觉真心中;邪不胜正,生灭焉能破坏真常。故彼等诸魔,虽然凶狠,欲恼乱汝之定心;犹如风吹日月之光,犹如刀断长流之水,了无触伤。光与水如禅定,风与刀如群魔,风虽大,刀虽利,焉能吹动日月之光,及断长流之水?何况汝等修禅之人,观智增明,犹如沸汤;彼恼乱魔,犹如坚冰,冰遇沸汤,反而自销。彼等魔眷,徒恃五通神力,不过是摇动之客;修止观者,才是主人。客从外来,虽怀怒意,主若提防,终不为害。言行者处于定中,止观相应,觉而无惑,魔不能害。
  但为其客,成就破乱以下,是诫内贼。外贼虽不能侵,而内贼诚应提防。心中五阴,如主人,如内贼,亦名内魔。若然主人,昏庸迷惑,则客得其便。喻修禅者,若不谨慎提防,心缘五欲,稍失正念,内魔既起,外魔即乘机侵入,恼乱其人。是故其人,应当处于禅那中,时刻觉悟,念念空明无惑,恒处寂寂惺惺,惺惺寂寂之中,如晴空,如止水,若见境界,即觉是魔,悟非善境,不受其惑,则魔虽强横,亦不能施其伎俩,无奈汝何。进而加功,阴魔自销,化暗为明,明能破暗;汝处于定中,以智慧光,破愚痴暗,则彼等咸受幽气而成之邪魔,若近于汝,即彼销殒,如何还敢停留扰乱汝之禅定。
  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只毁一戒;心清净故,尚未沦溺。此乃隳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宛转零落,无可哀救。
  庚二诫迷则成失
  若不明悟,谓无智光,不悟是魔,妄念攀缘,贪著前境。即被五阴所迷,五阴通于因果,色受二阴是生死果,属三界苦谛;想阴是烦恼,属集谛;行阴作业,则成业因;迁流不息,即是苦果。识阴为一切烦恼因,而又去后来先作主翁,故识阴既是苦因,亦是苦果,皆属内魔。无量劫来,人皆受其苦恼,不得自在。今修禅人,应以止观兵,破五阴贼,不为所迷;不然,则汝阿难,既失正受,必为魔子,凡所修为,皆是魔业,而成魔人。此是借阿难假设,而劝诫行者。阿难已证初果,断三界见惑,不应再为阴迷,然未证初果之前,摩登伽女,不过一渺小而又下劣之女子而已,彼仅以梵天咒,咒汝破佛所制律仪,于八万细行中,只毁一戒。前云:‘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即将毁实未毁,由于汝阿难心清净,自念如来大慈,宁不救我。因此佛放光说咒,敕令文殊,将咒往护,恶咒销灭,令汝免淫室之难。只犯威仪,尚不致沦溺。但今修禅定,若阴魔现前,不能自觉,为阴魔所迷,则坏汝法身,断汝慧命,从此堕落,佛虽大慈,亦不能救矣。如宰臣家以下,是设喻为警,宰臣贵邻天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旦有事,或犯天威,或遭奸害,自己固然家破人亡,即籍贯家族,亦受其害。喻行者被魔所害,何止丧法身,坏慧命,且无量劫来,所修善根,亦遭损害。自此堕落三途受苦,佛虽哀愍,奈邪见日益深入,亦难救拔,故曰无可哀救。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地。  戊二别明境发之相分五。己初明色阴分三。庚初总示阴相分四。辛初牒示圆通正行
  当知,是警告词。道场,是修行处。或于静室端坐,安居不起;或结坛场,克期取证。四威仪中,坐仪容易摄心,故举坐摄余,名坐道场。坐道场时,或反闻自性,或修乐见照明金刚三昧,妄念自息,谓之销落诸念。即耳根圆通中,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妄念不起,反流全一,六用俱皆不行,谓之其念若尽,是则离诸妄念。六根之性,即时显现,一切时处,无不精明。精则不杂,明则不昧。动是行仪,静是坐卧住三。忆谓有心用道,忘谓无心用道。由于功行纯熟,行住坐卧,打成一片,或忆或忘,悉皆一如。当住此根性之处,入三摩地。
  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辛二正示色阴区宇
  四面围之以墙曰区,上加之盖名宇。五阴一一犹如房子,众生为五阴房屋所关闭,不得自在,故一一阴,皆名区宇。初二句立喻,明目之人,被处于幽暗之室,隔绝光明,则无所见。喻修禅定,虽离诸念,止观现前,但心光未发,仍为境所障。六根精妙之性,尚被色阴房宇所局。色谓内之五根,外之六尘,所谓色法十一,如空华水月,本非实有,奈众生颠倒,执内色为我,外色为法,我法二执坚固,非障成障,此则各为色阴区宇。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
  辛三悬示色阴尽相
  若目明朗之人,窗户洞开,则内见室物,外见境象,更无黑暗所障。喻定力转深,发本明耀,无复无明黑暗;自此根性精光,圆明周遍,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梵语劫波,译为时分,吾人内之色身,有生住异灭;外之世界,有成住坏空;依是流转,遂成‘劫浊’。今由定功,破尽色阴,深知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故能超越劫浊。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辛四结示本惟妄想
  众生莫不皆坚持固执,内之四大为实我,外之四大为实法。今以佛眼观其色阴之所由,不过众生妄想,坚固执著而已。否则,若我法实有,如何可尽。正因色法唯以坚固妄想,以为其本,故修止观,便可破除。前云:‘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据此便知色阴,是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当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织;少选之间,身能出碍,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庚二别明发相分十。辛初精明外溢身能出碍
  初句,谓当在定境之中,如明目人,处大幽暗,根性虽现,心光未发,当为色阴区宇之时,若能精研妙明,止观并行,则藏性周遍,原无障碍。文句云:‘妙明者藏性之理,通在二十五境,别在耳门,今由精研妙明,能令四大不织,是故少选时间,身能出碍也。’众生妄执四大色身为我,于是色心和合,四大与心法交织,三世四方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今因定力,将四大与妄想分隔,彼此脱离不相交织,则内外虚融,少顷之间,身不复为四大所障,而能超出障碍;心则精明发泄,流溢于现前根尘之境,色心虚融,故不相碍。此乃定中精研,妙明闻性之功用,暂得如是,若功用稍亏,虚融便失,诚非圣人所证境界。若不作圣解,不起住著,则是破色阴之先兆,是善祥之境界;若作圣解,妄言已证圣果,则魔得其便,乘虚而入,行人将受群邪所害。文句云:‘夫魔之乘人,必伺其或怖或喜,今云非为圣证,所以断其妄喜,又云善境界,所以断其妄怖也。’下皆准此。
  阿难!复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彻;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此名精明流溢形体,斯但精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辛二精明内溢拾出蛲蛔
  前心光乍现,不作圣解,复以此止观不二之心,精研妙明,即于定中,以能观智,观于所观闻性,观久功深,心光内彻;不复外溢。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虽探手身中,亦无障碍,虽拾出腹中蛲蛔,身相毫无损坏。是名心精妙明,流溢于形体之内,五脏虚融,通明透彻。此但定中精研妙明,暂时得此行相,并非圣人,所证境界。不作圣解,是善禅境,为将破色阴之先兆;设若无知,妄言证圣,必为魔所乘,扰乱诱惑,终受群邪所害。
 楼主| 发表于 2013-5-4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空中闻法,非为证圣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忽于空中,闻说法音,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是,非为胜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辛三精魄合离空中闻法
  行者又于此禅定心中,精细研究,内身外境,虚融透彻,定力较前增胜,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被八识执受身根之外,余皆涉入,互为宾主。据医书说:魂藏于肝。魄藏于肺,意藏于脾,志藏于胆,精藏于肾,神藏于心,各有所栖,各有所主。今由观行力强,色心交融,致使除八识执持身根之外,余魂魄等,皆动本位,彼此相涉,互为宾主。例如魂本上升,今反下沉;则魂变为宾,魄成为主。或魄本下沉,而今上升;则魄为宾,而魂反为主。此时行者,忽闻空中说法音声,或闻十方诸佛,同时敷演,秘密义理。此是精研妙明,定力增胜,使魂魄精神,彼此互相离合,而往昔闻法熏习,所成善根所致,暂得如是,非为圣人境界。不作圣心,即为破阴先兆,名善境界;若心生住著,妄言证果,则为魔所乘,而受其害。
  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辛四心魂染悟现佛踞台
  又于此禅定心中,精研穷究,止观不二,深伏烦恼,发本明耀。至此心光澄露,皎彻益明,十方无情世界,遍作阎浮檀紫金之色,一切有情种类,尽化诸佛如来。正是:‘山河大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之先兆,如是观照不息,定力增胜,必见三身佛现。毗卢遮那,译云遍一切处,是佛法身;卢舍那译云净满,是佛报身;释迦译能仁,是佛应身。天光台,即莲华台藏世界。报身佛于莲华台藏世界成佛,踞莲华当中,华有千叶,一叶一大千,一一大千世界,皆有释迦,应化其中,所谓:‘一华百亿国,一国一释迦。’故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依正具足,二报庄严之境界,是由行者昔日,曾诵华严,或闻梵网,所说华藏世界,印于心田,使心魂因闻熏灵悟所染,故今于定中,心光发明,照诸世界,暂时所现境界。非为圣证,以下准上可知。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3-5-5 18:28 编辑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辛五精明逼现空成宝色
  行者又以此止观不二之心,精进研究,妙明闻性,用心绵密观察无间,抑止妄念,按令不动,得以降伏内心烦恼。由于力加制止,用心过度,于时忽然之间,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虽然同时各各遍满,但不相留碍。青是琉璃宝,黄是黄金宝,赤名鹦鹉宝,白是白银水晶等宝。此等青黄赤白等宝,各各纯现,皆因定中用心,功力太猛,逾于常分所致,暂时如此,不久便息,非为以下准上。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忽于夜半,在暗室中,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此名心细,密澄其见,所视洞幽,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辛六心见密澄暗室睹物
  谓又于此定心中,研究妙明,澄静其心,照彻前境,精光凝定不乱。精光是慧,不乱是定,即定慧均等,止观不二之时。忽于夜半,在暗室中,能见种种有情无情等物,与白昼所见无异。而暗室中物,依然如故,亦不除灭。此由定力,深伏烦恼,心光显现,绵密澄清,内相细微,而能外见。以致幽隐发露而已,暂得如是,以下准上。
  又以此心圆入虚融,四肢忽然同于草木。火烧刀斫,曾无所觉,又则火光,不能烧爇;纵割其肉,犹如削木。此名尘并,排四大性,一向入纯,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辛七尘并入纯烧斩无碍
  行者于禅定心中,反闻功深,内身外境,无不虚融,故能契入真空无碍之理。故身体四肢,同于草木,无情之物。纵令火光焚烧,不能令其体热;纵执刀割其肉,犹如削木。众生一向执四大为我,今由止观力强,色阴将尽,四大非我,故火烧刀斫,亦无所觉。此名诸尘并销,四大排遣,内身外界,悉皆遗忘。反闻之功,一向精纯,深入空理所致。暂得如是以下同前。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功极。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辛八凝想化现遍见诸界
  又于此禅定心中,深入空境,诸妄不生,故能成就身心清诤。净心功极,谓止观纯熟,深伏我执,唯一清净观照之心。所谓:‘净极光通达’。因此能见同居土中,十方大地山河,皆成佛国,七宝交辉,光明遍照。又见恒河沙数,诸佛如来,遍满世界,宫殿楼阁,殿堂华丽。甚至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前见同居净土,今见同居秽土,若净若秽,悉皆亲见。此境由于平常,欣净厌秽之心,凝想日深,熏习成种,今定功所逼,心光所灼,故于定中,化现而成,非为圣心。以下准上。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辛九逼心飞出夜见远方
  于禅定心中,止观双修,深入无际,以其深故,身心世界,不能为碍,自他远近,悉皆通达。忽于半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如在目前,清晰明了,同于白昼。交易之区曰所,汲水之处曰井,通衢大道曰街,旁通窄路曰巷。此人忽然,见远方住于市井街巷之内外六亲,或闻宗族眷属谈话之声,或见或闻,皆由止观迫心,逼至极点,遂令心光外飞,故多于远方障隔之处,能见或闻,偶然如此,非同圣人所证,天眼天耳。不作胜解以下如上。
  又以此心,研究精极,见善知识,形体变移,少选无端种种迁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无端说法,通达妙义,非为圣证。不作圣心,魔事销歇;若作胜解,即受群邪。
  辛十邪心含魅妄见妄说
  修禅之人,以止观不二之心,观察研究,透过重重境界,至此定心精纯,深入无际,能与圣人,心精通吻;色阴将破,魔宫振裂,诸魔恼怒,欲来扰乱,故令修禅之人,忽于定中,妄见善知识,其形貌身体,无端转变迁移。或现佛身,或作菩萨,或化天人,或变龙畜,刹那之间,现种种变化。当知此皆防心不密,偶起杂念,致受鬼物眩惑,有此妄见,非真见圣相。或偶遭天魔,入其心腹,持其心神,发其狂慧,致使行人无端说法,且能通达无边妙义。当知,此乃魔力使然,非真得心开。以上或妄见,或狂慧,皆因定力所逼,防心不密,致使魔得其便,暂时如此;若能不作圣解,魔事自然销歇。若作证圣之解,必为魔所乘,而受群邪,无可哀救。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当依,如来灭后,于末法中,宣示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庚三结过劝示
  如是十种,即前所说十种定心所现之境。或一时发现,或次第发现,或次序不定,先后发现,皆由无始,虚妄色阴,与今所用,妙止观心,能所交战,真亥集于一念,故现斯事。若知其幻,不生执著,自可破色阴,超劫浊,转凡入圣。可惜众生顽迷无知,不自忖德量能,逢以上十种境界因缘,迷不自识,妄言证圣;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则大妄语成,堕无间狱,经无量劫,求出无期,此结其过。汝等以下,是劝示。佛劝阿难,及在会大众,应当依佛今日所说言教,于末法中,宣扬开示;使末法行人,得知定境非实,不生住著;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乘虚而入。如是便可保护加持,覆护正修,而得渐次证入圆通,成无上道。佛顶文句云:‘盖能观之心如钻,所观阴境如木,阴中藏性如火,种种现境如烟。钻木得烟,则知去火不远。故一一名善境界,见烟而止,则火不可得,损木损工。譬如中途迷惑,反受群邪也。’下皆准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  己二明受明境分三。庚初总示阴相分四。辛初结前色阴尽相
  善男子,指有志出尘,而修习禅定,超凡入圣者。无论男女,皆可修习禅定,超凡入圣,今举善男子,即概括善女人。凡修三摩提正定者,在奢摩他止观中,经历前科十境,突破色阴,由此进入受阴区域。诸佛心,即当人本具之真心,行者于禅定中,色阴尽,根性显,发本明耀,故见本觉真心。犹如对镜,能见本人面目,但可见不可即。是相似见,非真实现。前色阴未破,如明目人,处大幽暗;今色阴尽,见诸佛心,则如明目人,十方洞开,即见一切。
  佛顶文句云:‘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昧,始终皆以止观,而为体用。今言奢摩他中,举止以摄观也。同居色阴尽,见佛一切智心;方便色阴尽,见佛道种智心;实报色阴尽,见佛一切种智心。又达三土色阴即空,名尽,见佛一切智心;达三土色阴即假,名尽,见佛道种智心;达三土色阴即中,名尽,见佛一切种智心也。则有观行见,相似见,乃至究竟见之不同,利根之人,一尽一切尽,一见一切见;若受阴习强者,则于观行位中,又现客邪区宇。’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辛二正示受阴区宇
  初二句双贯前后。贯前色阴尽,见诸佛心,即若有所得,但如镜像,可见不可即,故未能用。贯下,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即若有所得,喻人了知,六入本如来藏。心触客邪,而不能动喻六根虽不缘尘,而受阴领纳之习未除,仍为受阴区宇,不得自在。总喻修止观者,色阴虽尽,而见诸佛心,但仍为受阴所覆,本具佛性,虽德相宛然,智慧不惑,然又未能发挥佛性,自在妙用。犹如魇人,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
  辛三悬示受阴尽相
  修止观者,为受阴所覆,犹如魇人,今受阴若尽,则如魇咎顿歇。心谓受阴,身谓色身,色身向为受阴执持,心身不离;今受阴尽,色身不复更为受阴所持,故得其心离身。且能反观其面,即亲见自心,如人亲见五官,不同镜中见像,故去住自由,无复留碍。身如笼,心如鸟,鸟为笼困,喻心局身中;今心离身,如鸟出笼,而得意生身。自此海阔天空,随往无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
  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辛四结示本惟妄想
  受阴因于违顺妄境,而生损益妄受,虚有所明。以佛眼观之,此虚明但妄想耳,非真实有。奈众生不识,受阴以虚明妄想为本,妄执受阴为实,故心局身中,四大知觉相织妄成,名为见浊。今受阴尽,心离四大,身见不起,自可超越见浊。
发表于 2013-5-7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8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3-5-8 11:06 编辑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虫,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庚二别明发相分十。辛初过抑生悲
  佛告阿难,彼由观行力,破色阴境之善男子,当在此色阴尽,受阴未破之定中,得大光耀,如明目人,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其心发明,见诸佛心,如镜现像;由于不知,仍为受阴所覆,未能发挥自在作用,反而自责,既悟我心佛心,一心无二心,我性众生性,一性无二性,心佛众生,其体原同;何不及早发心度生,令悟本具佛性,致使群生,枉受轮回。如是内抑过分,忽于抑责自己之处,发无限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虫,犹如父母,观于赤子,心生怜悯,不觉流泪。此种悲哀不已,情不自已之境,皆由有功用心,抑责摧伤,过越常分所致,并非圣人所证之同体大悲;若能速悟,提起正念,日久自消,而无过咎。若作圣解,以为证得佛之大悲,如是悲愍不止,则有悲魔,入其心腑。悲魔是一类外道,不得志而死,滞魂不散而成。今修正定,诸魔震惊,环侍左右,候机破坏。若作圣解,即喜得其便,入其心腑,悲上加悲。故见人则悲,啼泣不已,遂失正定,而成邪受,为魔所摄,作碍眷属,受魔支配,专事破坏正修;魔福受尽,从而沦坠,阿鼻地狱。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辛二感激生勇
  又彼色阴尽,受阴明白之善男子,因于定中,见诸佛心,如明镜像,亲证己心,与佛同体之胜相现前,好生感激。忽于感激过分之中,生出无限勇气,其心猛利,志顿齐佛,妄谓诸佛,必须三祇修福慧,方能成道,而我今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一生便能超越,三祇修证。殊不知理可顿悟,事必渐修。此皆因用功过急,志欲陵跨佛乘,轻率自大所致。设能及早觉悟,此乃慧多定少,未能以定持慧所致,非为圣人所证实境;不为所迷,仍然逆流照性,则日久狂妄自销,还复正念,则无过咎。否则,作为证圣之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狂魔,是外道修行狂慢自大,不得志而死。今因修止观者,狂妄自大,得其方便,乘虚而入,摄其神识,操纵其志,见人便矜夸己德,我慢无比。乃至其心,超略圣贤;上不见有诸佛,下不见有众生,因此,以前所修正定,毁于一旦,被魔所摄,命终成就魔业,为魔支配,破坏佛事,受魔福尽,当堕无间。
发表于 2013-5-9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迥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沉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情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辛三智衰生忆
  于色阴尽之定境中,因定多慧少,观察力弱,未能进而照破受阴,向前无新证之境,退归则色阴已尽,因堕于色受两阴之间,进退不得,心中焦虑,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处,沉忆枯渴之心,不敢散失;以为沉忆既久,必有所获,遂以此枯渴、沉忆不散之心,为勤修精进之相。此实由于修习三摩地,定多慧少,观察乏力,致有此失。若能悟知,此是定强慧弱所致,收拾沉忆,提起正念,使定慧均等,则无过咎。此种进退维谷之境,岂是圣人所证?设若以为沉忆之境,是圣人所证,则有忆魔入其心腑。忆魔亦外道修行,得少为足,忆持静境不失而成。今乘行者迷执沉忆,以为胜证之便,而入其心,拘其神识,日夜撮取其心,悬挂于色受二阴中间之处,自此失于正受,沦为魔眷,魔福尽,当坠无间。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慧力过定,失于猛利,以诸圣性,怀于心中,自心已疑,是卢舍那,得少为足。此名用心,忘失恒审,溺于知见,悟则无名,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辛四慧胜成劣
  失于猛利,谓慧多定少,观智过于猛利,于色尽受现定中所见,心佛一如之胜境,常怀于心,以为自己已成报身,卢舍那佛。五阴区宇,仅破色阴,便于色销受现之际,以为成佛,未免过于得少为足。其过在于用心过猛,定力微弱,不善观察,忘失恒常审察,溺于己已成佛知见,而成狂慧。若能省悟,佛性虽现,未得受用,仅属定境,暂现而已,非为圣人所证,然仍进修,力求定慧均等,则无过咎。否则,设若作为圣人所谓之境,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知足魔,是见取外道,迷有漏天,作无为解,非果计果者。今得其便,入行者心,摄其神识,见人便言,我已证得,无上菩提,第一义谛理。因而失于正受,心随魔转,为魔眷属,福尽堕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2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