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山高云飞

[佛教知识] 以戒为师,令正法久住~~顶礼迦叶阿难之上座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14:5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2-10 14:49
十四

这里,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名词:上座部。

《大唐西域记》卷九,则记录了另一种上座部的由来。


           阿难证果西行二十余里,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大众部结集之处。
       诸学无学数百千人,不预大迦叶结集之众。而来至此。更相谓曰。如来在世,同一师学。法王寂灭简异我曹。欲报佛恩,当集法藏。
           于是凡圣咸会,贤智毕萃。复集素呾缆藏,毗柰耶藏,阿毗达磨藏,杂集藏,禁咒藏。别为五藏。
           而此结集,凡圣同会。因而谓之“大众部″。


       也就是说,把窟内五百结集者称为″上座部″,皆上座长老故。
     参加窟外结集者,叫″大众部″。

点评

而《异部宗轮论》则是这样说的:   [如是传闻。佛薄伽梵般涅槃后。百有余年去圣时淹。如日久没。摩竭陀国俱苏摩城王号无忧。统摄赡部。感一白盖。化洽人神。 是时佛法大众初破。谓因四众,共议″大天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10 14:57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14: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2-10 14:55
《大唐西域记》卷九,则记录了另一种上座部的由来。



而《异部宗轮论》则是这样说的:
  [如是传闻。佛薄伽梵般涅槃后。百有余年去圣时淹。如日久没。摩竭陀国俱苏摩城王号无忧。统摄赡部。感一白盖。化洽人神。
         是时佛法大众初破。谓因四众,共议″大天五事″不同。分为两部。一大众部。二上座部。]





     这个说的比较简单,在《阿毗达磨大毗婆娑论》卷99中,讲的详细。

      传说有个大天的人,造恶避罪,混入僧团,聪明好学,能拢络人心,得王器重。
大天自己冒充阿罗汉,为了掩饰弟子的疑问,提出五条贬低阿罗汉的观点,混入佛法中,引起真正的上座阿罗仅们的反对,导致两派纷争。大天借助国王的力量,赶走了反对者,迫使他们迁至迦湿弥罗一带,因为他们人少,又多是上座,故称"上座部″。
    而大天派人多,又称"大众部″。

点评

从以上几点可知,上座部,就是指那些多有通达三藏,俱三明解脱的阿罗汉为主的僧团,他们从阿难,优波离,大迦叶开始算起,有一代代的佛法传承。 他们坚守着佛所说的法与律,未制者不制,已制者不改的教导。 这是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10 15:00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15: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2-10 14:57
而《异部宗轮论》则是这样说的:
  [如是传闻。佛薄伽梵般涅槃后。百有余年去圣时淹。如日久没。摩竭陀 ...

从以上几点可知,上座部,就是指那些多有通达三藏,俱三明解脱的阿罗汉为主的僧团,他们从阿难,优波离,大迦叶开始算起,有一代代的佛法传承。
他们坚守着佛所说的法与律,未制者不制,已制者不改的教导。
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后人才能接近,还原世尊当年说法的原貌。
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才让后人有可靠的佛法修证。
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才让佛法得以住世久传。

点评

如果这样说太空洞,不妨举几位上座部一系出来的大德,估计很多人会熟悉。 今天的南传佛教 ,据说就是第三结集(北传不载)后,上座部长老摩 哂陀传法的一支。 迦叶,阿难,优波离,位列佛陀十大弟子。 世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10 15:0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15: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2-10 15:00
从以上几点可知,上座部,就是指那些多有通达三藏,俱三明解脱的阿罗汉为主的僧团,他们从阿难,优波离, ...

如果这样说太空洞,不妨举几位上座部一系出来的大德,估计很多人会熟悉。

今天的南传佛教 ,据说就是第三结集(北传不载)后,上座部长老摩 哂陀传法的一支。

迦叶,阿难,优波离,位列佛陀十大弟子。
世友,肋尊者,马鸣,龙树。。。
无著,世亲。。。。。

如果印度人你还不熟悉,不妨找找禅宗历代祖师传承,看有几位名列其中。

点评

或者,与他们有关的著作可以参考一二。 阿含经律论就不用再重复了,要不,得把南传三藏列一列呵呵。。。。 。有代表性的,略举一二: 《品类足论》《大毗婆娑论》 《佛所行赞》《大智度论》《中论》 《俱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10 15:0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15: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2-10 15:01
如果这样说太空洞,不妨举几位上座部一系出来的大德,估计很多人会熟悉。

今天的南传佛教 ,据说就是 ...

或者,与他们有关的著作可以参考一二。
阿含经律论就不用再重复了,要不,得把南传三藏列一列呵呵。。。。

。有代表性的,略举一二:

《品类足论》《大毗婆娑论》
《佛所行赞》《大智度论》《中论》
《俱舍论》《瑜伽师地论》。。。。

点评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 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抄诗为证。一并向把佛经电子化,网络化者致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10 15:04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15: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2-10 15:02
或者,与他们有关的著作可以参考一二。
阿含经律论就不用再重复了,要不,得把南传三藏列一列呵呵。。。 ...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 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抄诗为证。一并向把佛经电子化,网络化者致敬!
 楼主| 发表于 2020-2-10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


说完上座部,顺便聊聊大众部。
说大众部来自窟外结集的,有点勉强,一个是此说法的出处,《西域记》没讲。

另外呢,只说它人多,才以之命名,参与者凡圣皆列,不及五百结集者的证量与学识,这是二。
第三个,只结出经,没有提及律,论。
第四呢,经分五部,多个咒藏,看阿含及律即知,佛陀是反对处处用咒语的,这种分类算是后人加的。

点评

[/td][/tr] [/table]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11 06:3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tr][/tr]
[tr][/tr]

那么,说大众部来自七百结集事件 的,这样说也没问题。
毕竟,人家大众部也只是重新结集了一下三藏,对三藏的内容没有加以改动,以人多为名,但干 的也是正事。
虽然 因自已“十事非法”而起,在诸上座依法依律纠正后,及时改正了。并且 ,光明正大 地写进自己的律部里。

所以,要说因为违反世尊所制戒,而分出了大众部,大众部表示很委屈:

哥,我们最多算有错就改 ,这锅我不背!

何况,人家五百结集中已说明 ,自己的传承 ,来自优波离尊者!


==============
【耶舍闻是语已作是言。诸长老。我等应更集比尼藏。勿令佛法颓毁。
问言。欲何处结集。答言。还彼事起处。
时摩偷罗国僧伽舍羯闹耆舍卫城沙只。尔时中国都有七百僧集。
有持一部比尼二部比尼者。又从世尊面受者。又从声闻受者。
时有凡夫学人无学人。
三明六通得力自在七百僧,集毗舍离沙堆僧伽蓝。严饰床褥。
尔时大迦葉达头路优波达头路尊者阿难皆已般泥洹。
尔时尊者耶输陀僧上座。问言。谁应结集律藏。诸比丘言。尊者陀娑婆罗应结集。陀娑婆罗言。长老。更有余长老比丘应结集。诸比丘言。虽有诸上座。但世尊记长老和上成就十四法。持律第一。汝从面受。应当结集。
陀娑婆罗言。若使我结集者。如法者随喜。不如法者应遮。若不相应者应遮。勿见尊重。是义非义愿见告示。
皆言。
尔时尊者陀娑婆罗作是念。我今云何结集律藏。
有五净法。如法如律者随喜。不如法者应遮。
何等五。一者制限净乃至风俗净。
作是语。诸长老。是九法序。何等九。从四波罗夷乃至法随顺法。
世尊在某处某处为某甲某甲比丘制戒。我从和上闻。为如是制此戒不皆言如是如是。
五事记比尼广说如上。乃至诸长老。是中须钵者求钵须衣者求衣。须药者求药。
无有方便得求金银及钱。如是诸长老应当随顺学。
是名七百结集律藏。】(《摩 诃僧祇 律》卷33 。)







点评

还有,若说大众部因″大天五事″而分出,那也没见记谁跟戒律过不去。 总之,大家对戒律的态度还是明确的,没有意见。遵守就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11 06:35
 楼主| 发表于 2020-2-11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若说大众部因″大天五事″而分出,那也没见记谁跟戒律过不去。

总之,大家对戒律的态度还是明确的,没有意见。遵守就是。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说大众部来自“大天五事”的,更是没提一句跟 律 有关的事。

包括南传,讲第三结集,各方都 不说对律有什么 意见 。


所以,

对于律,守得住守不住 是一回事。

找借口不执行,甚至要改一改的,应该是新的一回事。

点评

为何?还是那句话,为令正法久住 ! 【尔时佛告诸比丘。有二法令正法久住。非法说非法。是法说是法。乃至说不说亦如是。】 所以,你看历史上,想有不同意见的,都会走曲线道 路,你那律是佛说,要守你守,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12 12:56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2-12 11:41
那么,说大众部来自“大天五事”的,更是没提一句跟 律 有关的事。

包括南传,讲第三结集,各方都 不说 ...

为何?还是那句话,为令正法久住 !

【尔时佛告诸比丘。有二法令正法久住。非法说非法。是法说是法。乃至说不说亦如是。】


所以,你看历史上,想有不同意见的,都会走曲线道 路,你那律是佛说,要守你守,咱惹 不起,不跟你玩就是了。
却不敢对其说半个不字。
为何?
经,律,毗昙 三藏,经,毗昙可以是佛说,也可以是弟子说。
唯有律,只能是佛制,弟子们只有守的分儿,没有那个能力与智慧 故。

点评

所以啊,佛弟子要守好佛律。附佛的呢,造点相似的律去守。 而没有一个人敢公然宣布: ht。tp://ww。w.(bskk.com)/forum.php?mo ... 80&pid=12969067 ″有两种魔,邪魔和妖魔。妖魔,完全不遵守佛陀戒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12 12:59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2-12 12:56
为何?还是那句话,为令正法久住 !

【尔时佛告诸比丘。有二法令正法久住。非法说非法。是法说是法。 ...

所以啊,佛弟子要守好佛律。附佛的呢,造点相似的律去守。
而没有一个人敢公然宣布:

ht。tp://ww。w.(bskk.com)/forum.php?mo ... 80&pid=12969067

″有两种魔,邪魔和妖魔。妖魔,完全不遵守佛陀戒律;


邪魔,要求当年佛陀制定的一切大小戒律必须全部遵守。

这两种魔,都不懂佛陀制定戒律的用意,都是走极端化的路子。″

点评

吓死宝宝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0-2-12 12:59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高云飞 发表于 2020-2-12 12:59
所以啊,佛弟子要守好佛律。附佛的呢,造点相似的律去守。
而没有一个人敢公然宣布:

吓死宝宝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30 2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