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239|回复: 31

分享一篇文章“如何讲《法华经》是三权归于一实 、三乘归于一乘?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27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编首语:

首先说一下是权与实。权是权巧、方便之义,实是真实、不二之义。诸佛出世无非为了讲一部《妙法莲华经》,所谓的佛乘,但因为众生机缘成不成熟,难信难入。所以佛无奈之下,讲了三藏十二部经,就是我们常讲的三乘法,小乘、中乘与不了义大乘。这里的不了义大乘,包括藏教、通教、别教。


藏教菩萨从有形有相的法门下手,代表作是《阿弥陀经》、《地藏经》、《无量寿经》......修这种法门,永远不能明心见性,修得非常非常非常好,也有可能往生极乐世界。但证的果位叫不了义的大乘果位。一万个人里面,可能有个把人成就,有的人把它说为六万个人修行可能有一个人成就。修通教法门的人,从空门入手排除一切的有形有相,包括诸佛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统统判为无明相,这是所谓「见空性」(破破一分生相无明,证一分法身)。他的代表作《金刚经》、《六祖坛经》、《六百部般若》等等。这种法门修行的难度按照禅宗祖师第五祖弘忍大师在《最上乘论》中讲,修这个法门『恒沙莫一,亿劫希成』。能修禅宗证果的人,恒河沙数的人难有一个这样的根机!


修别教的人,是在禅宗通教明心见性的基础之上往上修。但也只能破除十二分无明,不能究竟成佛,所以他比通教更难修。别教的代表作是《圆觉经》、《唯识》,以及《大方广佛华严经》,他是从「亦空亦有」两个门而入。所以《金刚经》所讲的那种佛相当于《法华经》、《楞严经》的初住位菩萨,与法华佛、楞严佛相差四十一个等级。《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佛,相当于圆教二行位的菩萨,比法华佛、楞严佛的境界要低三十个等级。


以上法门都是有其名而无其实,都是佛的方便引导。在佛法里,称为圆人前七种方便。而以《法华经》、《楞严经》为代表的圆顿法门呢,一念就成就!而且百分之百、千分之千、万分之万乃至百分之二百、千分之三千、万分之十万。你会问,怎么万分之十万多起来了?因为我们有些同修还带有各个法界里的众生,通常说为附体,这些人来了他也当下成就!


再从时间来看,前者百千万亿的无量劫,后者当下一念。佛在《楞严经》讲,【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何籍劬劳,肯綮修证】?这两句话,一个字都不多,一个字都不少,一个字都没有改变。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要成像我释迦牟尼佛这样的大佛、圆满佛,易如反掌啊!有什么困难?谁叫你去刻苦修、认真修」?佛就是这样讲的。


风起云涌演楞严,石破天惊说法华,就是这样的法门,称为一乘了义法、实法。更有趣的是,当你通过听经闻法,真正明白如来藏之真理,三乘法当下就是一乘法,《地藏经》也是《法华经》、《金刚经》也是《法华经》,如来藏中谁非谁?当下万法平等!文殊菩萨说为:“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成佛之路只有这一个门,从此门而入,万法都是佛法。


就是这样的圆顿大法,圆融、圆满、圆通万法。为什么称“大”呢?这个「大」就是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这个「大」,「一」字加一个「人」字,一个人从事相上来讲是小,在整个虚空法界连一粒微尘的微尘都算不上。可是从字义来看,它偏偏是大,这就是小大不二!小就是大,大就是小,所以这个一人是表「一真之人」,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人。这一个人,既是无量佛,又是无量菩萨,又是无量天人鬼畜、泥巴瓦块,包罗万象,不漏一法,不舍一人,不少一时,就是这个「大」。


可是,我们总是处于种种执着、对待之中,不修行的时候执着名闻利养、地位、福报,开始修行,又执着自己的法门,念了多少佛,读了多少经,朝了多少山......而不知道真正的佛法真义。佛就怕我们生怀疑、轻慢的心,所以一步一步抱着石头过河,把我们引导到真正的佛法,从最初的不信,到开始认为有法可修、有佛可成,到最后,直接告诉你,人人都是是佛,泥巴瓦块就是佛,只看你的用心如何?!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法华经》哪里体现这样三权归一实、三乘归一乘的道理,不知道佛的苦心在哪里,今天我们分享的经文就是《法华经》方便品当中的两段。从这两段佛的偈语,我们共同来体会佛会三归一的法味。




补充内容 (2019-12-27 17:3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7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

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

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

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

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

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

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

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

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

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

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

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

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

"世雄不可量":「世雄」是佛的别号之一。「世」包括世出世间,「雄」是表一种殊胜的气氛,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通达,叫「不可量」。

"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在某些情况之下,上位也不一定知道下位,因为你还没有圆满,除非你究竟成佛。

"本从无数佛":再次强调,并不是仅仅指已经成就的无数诸佛。「本」,圆满之佛对十法界一切万法皆能刻骨铭心证得为自己的一个本体,无所不通。

"具足行诸道":无量万法各有各的门道。

"甚深微妙法":仍然从时间上、空间上来解释。「微妙」就微妙在「如是我闻」,这是「本」。无形无相的那个真实存在就是我,进而体会到有形有相的万法也是我,进而再体会到无形无相当下即是有形有相,有形有相当下即是无形无相。

"难见难可了":难见,是指以肉眼凡夫心难见;难可,见都不能见,很难认可;「了」解决问题。比如说拳头变现为手掌,你眼睛能不能看到拳头啊?不能,叫「难见」。他不认可手掌就是拳头,就不能了生脱死。当我们明白了——眼见手掌,心见拳头;眼见拳头,心见手掌,这就是「明心见性」。哦,手掌拳头都是一啊!你是不是心态转变就自在了?这个手掌是不是就可以变成锤子,变成剪子,变成木排,变成个九?这千变万化都是拳头啊!那么既然都是拳头,这个锤子是不是剪子?剪子当下是不是这一块布?

十法界一切万法有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都是一个人呐!当下释迦牟尼也是我,阿弥陀佛也是我,猪八戒、白骨精也是我,牛马猪羊也是我,人民币是不是我?牛屎狗粪是不是我?都是我,都是一个念变出来的。可是我们在迷惑颠倒中,硬是作分别:这是我,那是他……而且互相伤害,不免六道轮回。所以这个「难见难可了」,我们「见」了没有?「可」了没有?「了」了没有?那么我能见、能认可,是不是就能了了?所以按照《法华经》、《楞严经》圆顿大法:只愁悟,不愁证;只愁见、只愁可,不愁了。明白这个道理,你当下了生脱死。

“道场得成果”:一切时间、一切空间、一切万法,无非「道场」,这是成究竟圆满之佛。

“我已悉知见”:这个「我」既可以理解为释迦牟尼,又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本来面目。这个「我」遍于十方三世一切万法,小我与大我圆融为一个本体。「悉」全部知道,「见」就是证果成就。

“如是大果报”:讲到底就是一个「如」,一个「是」。「如」是「一」,「是」是「无量」;「如」是「性」,「是」是「相」。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一多无碍。「大果报」就是「成就」。「大」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这个「果」一般地是理解为「菩提果」和「涅槃果」这两种功德圆满。「菩提果」是从「心法」上、从智慧上来看;「涅槃果」是从「色法」上、从身相上来看,统统具足圆满。

“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种种」是无量,「性相」仍然是讲「如是」之义。「相」是「是」,「性」是「如」,「种种性相义」也就是「种种阿弥陀义」。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阿弥陀」,没有哪一法不是「阿弥陀」,所有的「阿弥陀」又是一个「阿弥陀」;牛阿弥陀、猪阿弥陀、狗阿弥陀、泥巴阿弥陀都是「阿弥陀」;泥巴阿弥陀也是猪阿弥陀,猪阿弥陀也是狗阿弥陀,狗阿弥陀也是人阿弥陀,阿弥陀也是阿弥陀。大小多少、香甜苦辣、是非好坏,都是一个东西。一加一等于二,对不对?七加八等于九千,对不对?七加八等于九千也是对的。那错误的东西是不是也是你的心呐?所以,这是不讲道理的道理!

所以你抓住「种种性相义」,即是抓住一个总,无非是「阿弥陀」,无非是「如是我闻」。你「闻」了没有?你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你修一切法门皆能成就,这叫「平等法」,万法平等;你不把这个道理搞明白的话,修一切法怎么修都不能成就,这也叫「万法平等」。你没有这个前提来讲万法平等,你是行邪法、你是打口头禅、打官腔,误导众生。「万法平等」,能平等吗?不能把「万法平等」作为一个口头禅。我们讲《法华经》是无上大法、心地法门,你讲《地藏经》也是万法平等,你是谤佛谤法。只有把「如来藏」道理搞明白了,你可以讲《地藏经》也是《法华经》,这个茶杯经也是《法华经》,你这个才对了,那是万法平等,否则你开不得口。

“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是法」就是指这个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不可以用文字语言来表示,不可以用意识心来打妄想;"不可示",禅宗解为是无形无相之空性,用圆顿法来讲,我们真心本来面目非空非有——这个「非空非有」是对空说非空,对有说非有,都是「非」。你看「如是我闻」就讲了三个相,「如」是「空相」,「是」是「不空相」;「如」当下是「空」,当下又是「不空」;「不空」当下又是「空」,叫「空不空」。所以「空、不空、空不空」是不是三个相啊?而三个相当下是一个相。你说怎么表示?没有办法表示。佛又是硬着头皮强词夺理,用种种方便善巧语言之法来表示。这个法「唯智乃入」。「不可示」是讲它的理解难度,绝非讲它「不可示」,明白吗?虽然不可示,但是我们就能明白,因为我们本来就是那个东西。等你明白了「是法不可示」,任何法都可以「示」。妙就妙在这里。

“言辞相寂灭”:这是补充说明「是法不可示」。按照分别法来讲,真心本来面目离开语言相,离开文字相,离开我们的心意识相。心行处灭,言语道断。

“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重复强调佛所证「无上甚深」之法,无人得解,无人得知。

“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佛在后面讲,「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即蒙授记。这就是「信力坚固者」。

“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诸佛弟子众」这里是指佛当生剃度的一些声闻弟子。「曾供养诸佛」,这里可以解释为供养于佛,不能解释为无量万法,因为阿罗汉并不懂得一切万法都是自己。这里的「一切漏已尽」,是小乘人破除了三界六道中的粗重见思烦恼,再也不会漏到六道轮回中来,但他还漏在「尘沙烦恼」中,还漏在「无明微细烦恼」中。究竟义讲,只有极果如来才达到「一切漏已尽」。两种生死、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统统解脱。「住是最后身」,阿罗汉再不来六道受生。他要保持一个灵体,再不来受这种分段生死,所以叫「最后身」。

“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四果罗汉不能理解到佛之大智。佛的智慧究竟说来,无非是「一心三藏」。

”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不光是修行的弟子像舍利弗,不修行的人包括在内,牛马猪羊包括在内,树木华草包括在内,无量的微尘包括在内——这么多的舍利弗。舍利弗是佛声闻弟子中智慧第一,以此说明「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佛越说越起劲,不光地球大的空间万法都像舍利弗,这个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风云雨雾、树木华草、泥巴瓦块都化成微尘数;不仅是这么多舍利弗,还把佛其他的弟子的智慧都加起来,亦复不能知。故而一个人能够信解「法华三昧」,能够信解「一心三藏」,是多么地不可思议。《法华经》和《楞严经》,是「菩萨发心」的经。怎么「发心」呢?你自己印证自己的心,你看看你是谁。

“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辟支佛比阿罗汉根机又要利,而且也到了「无漏最后身」,已经是成就的果位,同样也是满于十方界。此处又增加「于亿无量劫」,一步一步地说明它的难度。不仅是不知道,而且是他一点点都不知道。

“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新发意菩萨,这里指通教菩萨。「发」是成就的意思,「意」就是心。通教菩萨修禅宗,是在个别的局部上破除了一分灭相无明。

"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不退诸菩萨,一般说为别教三贤位的菩萨。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属于「三贤」。

又告舍利弗,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

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

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我令脱苦缚,逮得涅槃者。

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

"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佛这里用激将法。悉达多太子成佛以后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地众生皆能平等成佛啊!

"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当机者是舍利弗,实际上是面对法会大众,面对过去、现在、未来。下面这句话更使我们感慨万分!

“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如来现在快要灭度了,必须和你们讲真话。言外之意,在讲《法华经》之前,还没有给你们讲真话。

“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我令脱苦缚,逮得涅槃者。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这里是特别对阿罗汉、辟支佛,以及三乘权教的大乘法做个交代,是怎么回事啊?

“我令脱苦缚”:我是为了先让你们解决当务之急,不要被这种三界之苦束缚住了。“逮得涅槃者”,是指小乘人的涅槃,叫「偏真涅槃」,证得人我空。在教化了声闻缘觉以后,又开示了所谓的大乘,都是「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

“众生处处著”:修这三乘教的菩萨也是在执著啊!藏教执「有」;通教执「空」;别教呢,执著那个中,亦有亦空;圆教不著有,不著空,不著中,一切不著,最后一切皆著,对著说不著。所以二乘也好,三乘也好,“引之令得出”:佛都方便引导,让他先出三界的这个「有」,出通教的「空」,还要出别教的那种「中」。三乘教(这里指小乘、中乘与不了义大乘)的教理,必须解行并重才能证得,因为他那个「见」不真实;而圆教「见」的真如本性,与在证道位所证得的真如本性无二无别。(正因为如此,所以圆教行人,见道即为证道,故说圆顿法门是,一步登天,无修无证,见道成佛!)
发表于 2019-12-28 10:1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圆,则不圆。师兄小心呐。

点评

多谢师兄提醒,法门不同而已,不同的人接受的法门也不同,八万四千法门都能成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8 10:24
发表于 2019-12-28 10: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明”从“明”而来

当把“明”当作“明”时,这时“无明”就生出来了,有了无明,就有所求,求圆,也是求,也是一总无明。换句话说,执著"圆”为“圆”时,这其实是“无明”生出来了。明,转法华,无明就被法华转喽!

点评

师兄说的很有道理,佛法本来就很难讲,金刚经中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一切的语言文字都很难准确的说明佛法,但是我们又要传播佛法,那只能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8 10:39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8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8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半净 发表于 2019-12-28 10:20
“无明”从“明”而来

当把“明”当作“明”时,这时“无明”就生出来了,有了无明,就有所求,求圆,也 ...

师兄说的很有道理,佛法本来就很难讲,金刚经中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一切的语言文字都很难准确的说明佛法,但是我们又要传播佛法,那只能用“无明”来勉强解释“明”了。

点评

佛法的关鈅是破我法二执,入不二法门,一乘圆教的要求就更高了。 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为什么呢?因为有说法的人,有所说的法,还有听法的人,有我,有我能(说法),有你(听法),这些看法都是边见,因为有强烈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9 07:26
发表于 2019-12-29 07: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6269 发表于 2019-12-28 10:39
师兄说的很有道理,佛法本来就很难讲,金刚经中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 ...


佛法的关鈅是破我法二执,入不二法门,一乘圆教的要求就更高了。
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为什么呢?因为有说法的人,有所说的法,还有听法的人,有我,有我能(说法),有你(听法),这些看法都是边见,因为有强烈的我执在。不是正见。


同样,你若执着有个心可明,有个一乘圆教可学,那是人我对立的凡夫知见,是二法,是边见,不是佛知见。你的执心越重,离一乘圆教就越远。一乘圆教的核心就是教你破我法执,入佛知见,悟佛知见。

同样,你若执着有佛可成,八万四千法门,法法都可成佛,也是落入了有无的二元对待的边见之中,亦非正见。

用强烈的执取心,攀缘一乘圆教,得到的只是空喊口号式的明心见性,也就是俗称的口水禅,是没有用的。同时也诽谤了一乘法。

三权归一实,并不是真有有三权,真有有一实让你去攀缘。
一实是不变,三权是随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三权就是一实,一实可说三权。净土是一实,中观也是一实,,唯识亦是一实,法华楞严都是一实,权说与实说不二,这才是一乘圆教。



点评

如果按师兄所说,所有的净土,中观,唯识,法华楞严,权说与实说都不可执着,也就是都不用修了,因为一修肯定就执着了,那也就不用学佛了。佛法修行是一个次第进修的过程,用不同的法门让修行人进修后,才到下一阶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9 17:45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半净 发表于 2019-12-29 07:26
佛法的关鈅是破我法二执,入不二法门,一乘圆教的要求就更高了。
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为什么呢? ...

如果按师兄所说,所有的净土,中观,唯识,法华楞严,权说与实说都不可执着,也就是都不用修了,因为一修肯定就执着了,那也就不用学佛了。佛法修行是一个次第进修的过程,用不同的法门让修行人进修后,才到下一阶段破我法二执,破完以后还要从空出有,要不就落入断灭空了,这是后话。

点评

我的意思理解错了。我要表达其实很清楚: 持名念佛,一声佛号持到底,就是一乘法。 建议师兄还是抽时间看看公认祖师大德对于法华经的解读,比如窥基大师的,吉藏大师,智者大师等等是怎么解读法华经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9 20:57
发表于 2019-12-29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大大,您在分享一念成就的万分之十万的法华佛,楞严佛圆顿大法前,是不是已然享受了自己成就的愉悦呢?

点评

这位师兄大大,成就谈不上,只是有了一点法喜,了了一点生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9 21:45
发表于 2019-12-29 20: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6269 发表于 2019-12-29 17:45
如果按师兄所说,所有的净土,中观,唯识,法华楞严,权说与实说都不可执着,也就是都不用修了,因为一修 ...

我的意思理解错了。我要表达其实很清楚:
持名念佛,一声佛号持到底,就是一乘法。


建议师兄还是抽时间看看公认祖师大德对于法华经的解读,比如窥基大师的,吉藏大师,智者大师等等是怎么解读法华经的。

补充内容 (2019-12-29 20:58):
第一句,更正为  我的意思你理解错了。

点评

按照师兄的意思,我可不可以理解成持名念佛也是一种执着,一声佛号持到底也是强烈的执取心?我对各各法门,不同的法师都没有偏见,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只是看那种法门适合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9 21:41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半净 发表于 2019-12-29 20:57
我的意思理解错了。我要表达其实很清楚:
持名念佛,一声佛号持到底,就是一乘法。

按照师兄的意思,我可不可以理解成持名念佛也是一种执着,一声佛号持到底也是强烈的执取心?我对各各法门,不同的法师都没有偏见,法法平等,无有高下,只是看那种法门适合你。

点评

师兄,有执取,无执取,也是二元对待法,用这在种观点看问题,是不可能理解一乘圆教的。 有一个对联,形容一乘圆教与净土,很传神,分享给师兄: 顿舍九界空花自力,全归一乘愿海弥陀。 这个对联说的多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30 13:31
既然对各法门没有偏见,那执着念佛也是圆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9 22:4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9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9-12-29 20:23
楼主大大,您在分享一念成就的万分之十万的法华佛,楞严佛圆顿大法前,是不是已然享受了自己成就的愉悦呢?

这位师兄大大,成就谈不上,只是有了一点法喜,了了一点生死。

点评

巴掌那么难反过来吗,看来圆顿大法还不怎么堪楼主大大的根机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29 22:20
发表于 2019-12-29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6269 发表于 2019-12-29 21:45
这位师兄大大,成就谈不上,只是有了一点法喜,了了一点生死。

巴掌那么难反过来吗,看来圆顿大法还不怎么堪楼主大大的根机啊。

点评

堪与不堪只有自己知道,学佛如果连法喜都没有,生死都看不透,那就有问题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30 00:02
发表于 2019-12-29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6269 发表于 2019-12-29 21:41
按照师兄的意思,我可不可以理解成持名念佛也是一种执着,一声佛号持到底也是强烈的执取心?我对各各法门 ...

既然对各法门没有偏见,那执着念佛也是圆法。

点评

没有偏见不是各种法门都一样,要不还分那么多法门干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30 00:04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0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9-12-29 22:20
巴掌那么难反过来吗,看来圆顿大法还不怎么堪楼主大大的根机啊。

堪与不堪只有自己知道,学佛如果连法喜都没有,生死都看不透,那就有问题了。

点评

看得透生死,只是了了一点生死,随喜藏教菩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30 08:2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0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9-12-29 22:43
既然对各法门没有偏见,那执着念佛也是圆法。

没有偏见不是各种法门都一样,要不还分那么多法门干嘛。

点评

机不堪的缘故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30 08:28
发表于 2019-12-30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6269 发表于 2019-12-30 00:02
堪与不堪只有自己知道,学佛如果连法喜都没有,生死都看不透,那就有问题了。

看得透生死,只是了了一点生死,随喜藏教菩萨。

点评

师兄好大口气,请问您是不是已经了生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30 08:43
发表于 2019-12-30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rick6269 发表于 2019-12-30 00:04
没有偏见不是各种法门都一样,要不还分那么多法门干嘛。

机不堪的缘故吧

点评

就是嘛,修那个法门机缘也很重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30 08:4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0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9-12-30 08:26
看得透生死,只是了了一点生死,随喜藏教菩萨。

师兄好大口气,请问您是不是已经了生死了?

点评

生死都看不透,那就有问题了。这可不是我说的。 随喜只是了了一点生死的藏教菩萨,就和已经了生死的大口气挂上钩啦,楼主大大让我一头雾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30 10:41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0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9-12-30 08:28
机不堪的缘故吧

就是嘛,修那个法门机缘也很重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1 01: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