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703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8-10-31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303.前之无始,后之无终,包太虚而无外,入微尘而无内,清净光洁,湛寂常恒,无生无灭,离相离名,在有非有,居空不空者,这是真性。至于揽地、水、火、风四大形成的身体,乃是筋骨血肉的聚集物。方生即灭,才荣便悴。众骨支撑,如同以木料做房屋。外面用一层薄皮包裹着,就好像用泥土糊墙壁。里面都是些屎尿脓血,外面生出垢汗发毛。蛆虫蚤虱星罗棋布。假名为人,哪里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呢?而且用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没有的家具,奔驰于色、声、香、味、触、法的荆棘丛林中。从中起贪、瞋、痴的无明烦恼,灭戒、定、慧的正智。五蕴本空,谁肯回光返照一照啊?六尘无自性,人们都认作真实。使得万苦俱集,将纯一灵性永远蒙昧的东西,就是这个幻身和妄心啊。《圆觉经》说:“一切众生,种种颠倒,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啊。【序】三九 论悟证 304.自古的高僧,或者是古佛再来,或者是菩萨示现。然而通常都是以凡夫自居。断然没有说我是佛,是菩萨的。所以《楞严经》中说:“我灭度以后,令各位大菩萨及阿罗汉,运用各种身份,生在末法当中,示现种种样子,化度一切轮转六道的众生。”“始终不会自己向人说:我是真正的菩萨,我是真正的阿罗汉。泄漏佛的密旨因由,轻浮地告诉初发心学人。只有当他临命终时,暗有遗嘱的例外。”而智者大师,实际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到了临终时,有弟子问他所证的位次。大师回答说:“我不引领众人修行,必定清净六根。损害自己,利益他人,只证到五品位罢了!”这是仍以凡夫自居啊!五品就是圆教的观行位。悟解与佛同等,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还没能断。智者大师临终,尚且不显露本地风光。用意想要后学人励志精修,不致于得少为足,以及造下以凡滥圣的罪业啊!当今的魔子徒孙,妄称自己得道,是坏乱佛法,疑误众生的大妄语人。这个大妄语的罪恶,超过五逆十恶百千万倍。师父徒弟,将永堕阿鼻地狱,经过佛刹微尘数劫,常时间受极重的苦,不能出离。何苦为一时的虚名与浮利,承受长劫的惨罚酷刑呢?名利二字迷惑人,竟到了如此地步!【书一】三三 305.念佛阅读经典,悟到我法二空之理,证得实相法,这是约省悟修持,显示现因后果。不要笼统自信,认为现生就能如此(证实相法)。这一生就能证得实相的,不是没有这样的人。恐怕你们没有这样的善根。如果不详细陈述其中的缘由,或者导致狂妄地希望证得圣果,那么志向很高而行持不够。久而久之,必然导致丧心病狂,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求升反坠,弄巧成拙。追究这个结果,难免永沦恶趣。不但埋没自己性灵,实在是辜负佛恩。我法二空的理,只是说到悟解的话,那么利根的凡夫就能够悟解。如圆教名字位中人,虽然五住烦恼,丝毫没有伏住断除,而他所悟解的与佛没有差别。(五住:见惑为一住,思惑为三住,此二住在三界之内。尘沙惑、无明惑共为一住,此二住在三界外。)如果约禅宗说,就名为大彻大悟。如果约教下说,就名为大开圆解。大彻大悟,与大开圆解,不是依稀仿佛明了而已。例如庞居士听到马祖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当下就顿然亡断玄思意解(妄想分别)。大慧宗杲禅师听到圆悟禅师说:“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也是如此豁然大悟。 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时。豁然大悟,寂尔入定。亲自见到佛陀当年的灵山法会,俨然未散。能这样开悟,才可名为大彻大悟,大开圆解。如果说到证实相法,这不是博地凡夫所能做到的。南岳慧思大师,是智者大师的得法恩师。有大智慧,有大神通。临终有人问他所证果位,他说:我最初志向,是期望证铜轮位,(即十住位,破无明,证实相,初入实报庄严土,分证常寂光土。初住位,就能在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中,示现作佛,教化众生,二住位,能在一千个三千大千世界示现作佛,三住位,就是一万个世界作佛,每一位增长的数目是十倍,这哪里是轻易能做到的事呢?)但因为领众太早,只证到铁轮位而已。(铁轮位,就是第十信位,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破尘沙,伏无明。南岳慧思大师示现居在第十信位,还没证得实相法。如果破一品无明,就证入初住位,方才可以说,证得实相法。)智者大师,是释迦佛的化身。临终有人问:不知大师证入什么位次?大师回答说:我不领众,必净六根。(就是十信位,获六根清净,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所明。)损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就是观行位,圆伏五住烦恼,见惑还没有断除。)蕅益大师临终偈颂说: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名字位人:圆悟藏性,与佛同等,而见思惑,尚且没能伏住,何况说到断除呢?末法之世大彻大悟的人,大多是这种身分。五祖寺的师戒禅师转世为苏东坡,草堂寺清印禅师转世作曾公亮,这还是好的。其次,海印信禅师转世为朱防御的女儿。又其次,雁荡山僧人转世为秦桧。实在因为实相真理虽然顿悟了,而见思惑没能伏住断除,一经再次投生,或者导致迷失啊!藏性: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是实相的异名。)蕅益大师示居在名字位,智者大师示居在五品位,慧思大师示居在十信位。虽然三位大师的本地风光,都不可测度。而他们所示现的名字、观行、相似三位,可见实相不容易证得,后学之人实难超越。实在是恐怕后人,未证谓证,所以三位大师以身说法,令我们自知惭愧,不敢狂妄比拟罢了。三位大师最后示现所证果位的恩德,粉骨碎身,不能报答。你自己想想,自己果然能够超越这三位祖师吗?如果说:念佛阅经,培植善根,往生西方之后,常侍阿弥陀佛,高预莲池海会,随我们功行的浅深,迟早必定证得实相。这是必定没有疑问的话,而一切往生的人最终都共同证实相,究竟圆满。【书一】四五 306.开悟的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开门见山,拨云见月;又如明眼的人,亲眼见到回归本性的路;也如贫困很久的人,忽然开启宝藏。已证实相的人,则如就路还家,停步安坐。又如持此宝藏,随意受用。开悟后,则发大心的凡夫,他的理悟能与佛相同。但对于证果,则初地菩萨不知二地菩萨的境界。知道了这个“悟”与“证”的含义,自然不会产生未证却说自己已证的傲慢心,也不生退却的心,而求生净土的心,是万头牛也难以挽回的。【书一】四九 307.智者大师,世传是释迦化身,他修行所证到的境界,谁能知道呢?然而佛为众生现身作则,所以自居凡夫位。他说“我不领众,必净六根”这句话,是用来以自己证量警诫后人,乃是现身说法啊。因为大师发心之初,就立志希望断惑证真,直登地、等(地,十地;等,等觉)的果位。因为自己弘法利生,荒废了自己的禅定工夫,所以只证得圆五品观行位而已。所以他说:“损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即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种。圆五品位,圆悟藏性(藏性,即实相妙理。在缠名如来藏,出缠名净法身。缠,即无明。未断,故名在缠)。与佛所悟,一模一样。圆伏见思、尘沙、无明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若断见惑,即证初信。等到证得七信,那么思惑烦恼断尽,得六根任运不染六尘的实证,所以名六根清净位。又于一一根之中,都具有其他六根的功德,作六根佛事,也叫六根互用,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说。南岳禅师即示居此位。此等位次的人,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神通。他的神通不是小乘阿罗汉所能比的。所以南岳禅师生前死后,都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让看到的人或听到的人,都发起对佛法的信心。南岳禅师、智者大师,都是法身大士,他们所真实证得的地位,谁有可能猜测到有多深呢?这不过是想勉励后人专精学道,而曲折引领啊。哪里是说他们真是只证到十信相似位、五品观行位啊?我们这些博地凡夫,哪能和他们相比。我们只好粗略地守持重戒,一心念佛,兼带修习世间善法,以为助行。依永明大师、莲池大师的方法去实行,那就无往不利了。【书一】四九 308.佛法各宗派的修持,必到行起而解绝,才可以得到真实的利益。不只是净宗修观想念佛是这样。宗家用一句无义味的话头,放到心中,当作本命元辰。不计时日,常常参叩。待到身心世界浑然不知,才能大彻大悟。这不是行起解绝吗?六祖慧能大师说:“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不是行起解绝吗?愚痴的我认为“起”这一个字,意思应该做“极”讲。只有当一个人用心力到极致,所以才导致能所双忘,一心彻露。行持如果没有到极处,虽然也能观念,则有能有所。全是凡情用事,全是知见分别,全是知解,哪里能得真实利益?只有用力到了极处,则能所、情见消灭,本有真心发现。因此古代将极力用功的人称作“死木头人”,使后来的道风辉映古今,其利益皆在“极”这一个字啊。【书一】八十 309.善于获得利益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得到利益;甘心受损失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蒙受损失。当今世人每每以世智辨聪的天资,研究佛学。稍微知道一点佛经的义理,便认为亲自证得果位了。从此自我抬高,看不起古今大德。先不要说现今在世的弘法大德,不放在自己眼里,就是千百年来的历代高僧,其中大多属古佛再来,或法身菩萨示现的人。他也认为是庸俗之辈,不足作为效法。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听他说的话,高出九天之上。观察他的心,低劣到九地之下。这种习气污染,应该痛切革除。否则,就如同将醍醐贮存在毒器中,便能杀人。如果能念念返究自心,不但如来所说诸法,就能得到利益。即便是石头碌砖,灯笼露柱这些无情之物,以及大地上所有种种形色音声,无非在演说第一义谛实相妙理。那些自认为古今第一的高人哪里梦到过这个境界呢?希望你能谛信并且勤勉修行。【书一】八三 310.你信中所说亲戚梦境的事情非常希奇,可以说他宿世有非常好的善根。然而也必须兢兢业业修持自身,才不辜负做了这样的一个梦。假如以凡夫的知见,狂妄地认为我已经蒙受三宝的加被,已经入圣流了,从此生大我慢心,没有得道说得道了,没有证得果位说证得了,就是由善因而招恶果。末世的人心智下劣,往往容易受这种病。《楞严经》所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就是这个意思啊。请他勤勉地修持净土法门,那么将来决定获得大利益啊。【书二】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