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其它] 《印光大师嘉言录》白话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282.“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这句偈中所指的人。有人认为其中的“无禅无净”,就是指那些埋头造业,不修善法的人,这是大错特错!法门无量,只有禅和净最适合众生的根机。这句偈所指的人是既没有大彻大悟,又不求生净土,悠悠泛泛地修其他各种法门,既不能达到定慧均等的功夫,及断惑证真的能力,又无法仰仗佛的慈力带业往生。以他一生修持的功德,感得来世生人天的福报。现生既然没有正确的知见,来生必然会随着福报退转,耽著五欲的快乐,广造恶业。既然造了恶业,就难逃恶报。一口气上不来便堕入地狱,在漫漫长劫之中,睡着洞燃的铁床,抱着滚烫的铜柱,以偿还他贪声好色,杀生害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然慈悲怜悯他,但因为罪恶业障,他也没法得益。清截流禅师说:修行的人,如果没有正信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泛泛地修各种善事,被称作“第三世怨”的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今生修行,来世享福。倚仗福报造作恶业,就会堕落。快乐短暂地出现于来世,痛苦永远地缠绕在将来漫长的岁月中。纵使地狱的罪业消完了,又会转生到畜生道,恶鬼道。要想再得人身,难上加难。所以佛用手掐起一小撮土,问阿难:“手中的土多,还是大地的土多?”阿难回答说:“大地的土多。”佛说:“得到人身的众生,就象我手中的土那么少;失去人身的众生,就象大地的土那么多。”“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仍是局限于偈语的形式,所做的浅白说法。【论】六  译文:一切修行法门,专门依仗自力修行;而净土法门,专门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加持摄受。一切的修行法门,要烦恼惑业断尽,才能够了脱生死;而净土法门,只要带业往生极乐净土,就能够进入圣人之流。永明大师恐怕世人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所以特别作偈料简,以垂示后世人。可以说《四料简》是迷失渡口的救渡宝筏,是危险道路上的指导明师。只可惜全世界的人都含糊笼统地读过去,不加以研究透彻其内涵。这大概也是众生同分恶业所招感的果报吧!【论】七  283.达摩大师从印度来到东土,弘传佛陀的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而这种所见所成,乃指我们即心本具的天真佛性而言。让人们先认识到自己的根本佛性,那么一切修证等法门,自然可以依靠这个根本逐步进取,以达到修无可修、证无可证的地步才算终止。不是说一开悟后就成了福慧两足、圆满菩提的究竟佛陀啊。打个比方说,就如同画龙点睛,让它亲身得到受用。从此禅法在中国光辉闪耀,鲜明华丽,即心即佛之道,非心非佛之法,遍布整个天下。天姿根机深厚的人,于一机一境中,认识到其中的端倪。那么他的言谈话语自然离开老套子。入死入生没有一点挂碍。得到大的解脱,得到大自在的境界。假如根机稍微低劣的人,纵然大彻大悟,而烦恼习气未能消除尽净,仍然还是被困在生死中的人。出胎就有了隔阴的迷惑,多半导致迷失本性。大悟的人尚且都会这样,更何况没开悟的人呢?应该坚定地专心致志于仰仗佛慈力的净土法门,方才是千稳万当的大计啊。【序】二七  284.律宗、教下、禅宗一开始都需要深明教理,然后依教修行。修行功夫深入,直到断尽惑业,证得真常,方可以了生脱死。如果教理不明,导致盲修瞎炼。轻者得少为足,重者便着魔发狂。纵然是理明功深的人,也需要尽力断除惑业。假如有丝毫惑业没有断除干净,依旧不能出离生死苦轮。一直等到惑业净尽,才可以出离生死,尚且离成佛的位次相去甚远。更须历劫进修,才可以圆满佛果。好比一位平民,生来聪慧,读书学文辛苦多年。学问成就后才可以金榜题名,入朝为官。由于他有大才能,所以从小官慢慢升职,一直做到宰相的位置。官居极品,再不能迁升了。他在大臣们中地位第一。假如和太子比起来,地位的贵贱可是天渊之别,更何况和皇帝相比呢。一生为良臣,奉行君命。鞠躬尽瘁,辅治国家。然而这样的相位也相当不容易。凭着半生的勤劳,通身的能耐。最终结果也不过如此。如果学问才能稍微不充足,那么还不能达到这个相位的人有百千万亿啊。这是指自力修行的人。世间的学问才能,在修行中比喻为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位至宰相比喻为修行功深,断惑证真。只可称臣,不敢作君(臣决定不敢作君,臣欲作君,除非托生皇宫,为皇太子。修余法门,亦可成佛,但与净土法门比较,何止是一日与一劫的相倍。读者应该善于体会其中的意理,不要拘泥于表面的文字。然而依据《华严经》最后一着的等觉菩萨,尚且要以十大愿王的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正是为了托生到皇宫,成为皇太子的意义是一样的。净土法门得《华严经》这样的经王所印证,如同大海横吞万川,又如太虚总摄万象,多么宏伟壮观啊),譬喻有人虽然出离了生死,却尚未能成佛。而那么学问不充足,连宰相都当不上的人很多,譬喻烦恼惑业没断除干净,不能出离生死苦海的人很多啊!【杂著】三七  285.修学念佛法门,纵然不明教理,未断烦恼惑业,只要能信愿持名求生西方净土,在临命终时,决定蒙阿弥陀佛及诸圣众亲自前来接引,瞬间往生西方净土。往生极乐后,见阿弥陀佛闻法,即刻悟无生法忍,在这一生就必定侯补佛位,这是佛力,又兼自力。信愿持名是自力能感通于佛,誓愿摄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应于我,感应道交,所以能够得如此成就。如果念佛人又能深刻明明教理,断除惑业,证得真常,那么往生的品位更高,圆成佛道更迅速。所以文殊、普贤、华藏四十一阶位海众的法身大士,马鸣、龙树、诸宗的祖师,全都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比如降生皇宫,一出母胎,贵为皇子,地位压倒群臣,是仗着皇帝的权势。等皇子长大,学问才能一一具备后,便能继承皇位,平治天下政事,一切群臣宰官都要听他的诏令。这时皇帝与皇子的力量都起作用了。念佛法门也是如此。众生没有断除惑业,仰仗阿弥陀佛慈力加披,带业往生西方净土,便出离了生死轮回苦海。犹如太子一出生,高贵的地位就压倒群臣。往生净土熏习无量法门,惑业自然断尽,必定侯补佛位。犹如太子长大,继承皇位,平治天下。那些已经断除惑业的菩萨,如马鸣、龙树、诸宗祖师,以及已经登上侯补佛位的菩萨,如文殊、普贤、华藏海众等菩萨,都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好比昔日镇守边疆,还不能承担绍隆天下大业的太子,现居东宫,不久便君临天下。【杂著】三八  286.我们众生的真心本性,和佛是一样的,只是因为我们迷惑背离本性,才使轮回不息。如来慈悲怜悯我们,随顺众生的根机宣说不同的法门,使一切众生就路回家。这些法门虽然很多,主要只有二种,禅宗和净土,最易了脱生死。禅宗靠自力修行,净土则兼靠佛力,两种方法比较起来,净土最为契合根机。好像有人要渡过大海,必须要靠舟船的力量,很快到达彼岸,使身心坦然。末世众生只有这个法门可以承受,否则就是违背众生的根机,修行辛劳而难以成就。我们要发大菩提心,生真信切愿的心,一生坚持念佛,念念唯有佛名。渐渐地念到极处淡忘情执,达到念而无念的境界,禅宗和教下的无量妙义,就可以彻底显现。等到临终时,定会蒙佛接引直登上品莲,证得无生法忍。我有一个念佛秘诀,现在恳切地告诉你:竭诚尽敬,妙妙妙妙。【书二】二九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释普通疑惑1  内分:理事、心性、悟证、宗教、持咒、出家、谤佛、师道、戒律、经典、中阴、四土、  舍利、臂香、境界、神通、秘传、扶乩、炼丹、事须适宜、富强、预防灾祸诸类  论理事  287.世出世间的真理,不超出“心性”二个字。世出世间的事相,不超出“因果”二个字。众生沉迷九法界,如来证得一佛乘,对于心性丝毫没有增减。之所以上升下沉迥然差异,受苦受乐天地悬殊的原因。是由于在因地的修德不一样,导致果地的受用各有差别罢了。阐扬佛法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谈真理心性,那么中下根的众生不能受益。专说因果报应的事相,那么上根的人每每厌倦听闻。(中略)然而因果与心性,分离就会两败俱伤,合修就相互增美。所以彻悟祖师说:“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这是道理行事势所必然如此的。”而末法众生根机陋劣。禅宗教下诸多法门,只依仗自力,契悟实相尚且困难,何况了生脱死?唯有仰依仗佛力的净土法门,只要行人具备真信切愿,纵然是五逆十恶的人,也可以永出六道轮回,高预莲池海会。这个不可思议的最上乘法,适宜理性与事相并谈,告诫与劝导齐施。【书一】七  288.必须知道净土法门具有四法界。所有的事相都是事事无碍的法界。读经后而修持的人,千万不可以执着义理而废除事相。倘若一生执着的心,那么事理两方面都会丧失。如同一个人知道意根最殊胜,但是如果废弃眼、耳、鼻、舌、身五根,那么意根也没有立足之地了。唯有即事相来显明义理,由义理来融合事相,方才没有过失。所谓净土的要旨,全体事相就是理体。理事圆融,就契合本体。早知道悟开师已经吃饱了国王的膳食(博学多闻),而我还急切地向你献上野地的芹菜(建议浅陋),不过是想表达穷子(我)思归弥陀家乡的一点微薄的心意,又想要洗涮过去诽谤佛法的罪过啊!【书一】四  译者按:【献芹】参考:【芹献】《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甞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后因以“芹献”为礼品菲薄的谦词。  289.现在的聪明人虽然学习佛法,因为没有亲近具法眼的善知识,大都专重理性,废弃事修及与因果等事相。既然废弃事修因果,理性也就一并失去了。所以每每有一些才华的高人,说出话能震惊鬼神,考察他的行为,却与市井无知无识的人没有什么差别,其病根都是由于废弃事修、因果所导致的。使上根利智的人徒劳地为他生怜愍心,令下劣愚蠢的人学他的样子胆大妄为。所谓以身谤法,罪过无量。【书一】十三  290.懂得道理并不难,按道理真实修行就很难了。世界上有一帮喜欢窃取虚名的人,听闻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或者由阅读教典参悟禅宗,悟到这种道理。就说:“我和佛相同,若修若证没有实际用途。”于是就在一切境缘中放纵自己的心意。错误地认为:“六尘即觉,贪瞋痴即戒定慧,哪里用得着制心摄身,作茧自缚呢?”这种见解最为下劣。叫作执理废事,拨无因果。如同画饼充饥,陵空造空中楼阁,自误误人,能不罪大恶极吗?以求证道的善因而招感三途的恶果。三世诸佛将他们称为可怜悯的人啊。【书一】六五  291.现今的人多半崇尚空谈,不务实践。劝人修习净业,应当理事并进,而更要以事持作为修持净土的良方。为什么呢?因为明理的人,全体的事修即在理中。终日事持也就是终日理持。如果理体与事相不能透彻明了,一听到理持,便觉这种义理深妙。又迎合了自己懒惰懈怠的习气,及害怕劳烦持念的凡情,于是就执理废事。既然事修被废除了,理也只能成为了空谈。【书一】八十  292.注重事修的人,相信有西方阿弥陀佛,只是还未通达“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但是求生西方的决心很坚决,如子忆母没有一刻遗忘,这是不懂理性,但能依事修持的人。注重理修的人,相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心具就是自心原具此理,心造就是依照心具之理起修,理性才能显露,故名为“造”。心具即理体,心造即事修。心具指是心是佛;心造指是心作佛。是心作佛,即称性起修;是心是佛,即全修在性。修德有功,性德才显。悟理之后,仍不废事修,才为真修,否则便堕落于“执理废事”的狂妄知见中了。所以说:“以自心所具所造的六字或四字洪名,为系心之境,让人时刻不要忘记。”此种解法千古未有,而实为契理契机,理事圆融。如果不是法身大士,谁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注重事修的人,纵然未能悟理,而事修难道怎能超出于理外?只不过注重事修的人,自心未能圆悟理体,一旦圆悟,则即事是理。难道所悟之理不在事修中吗?理不离事,事不离理,事理无二,如人的身心合一,二者同时运用,绝时没有心与身彼此分开的。通达事理的人想要不融合事理也是不可能的。只有那些狂妄知见,执理废事的人才不能融合事与理。【书二】三四  293.众生的真心周遍法界,亘古不变,如虚空一样。我们由于迷惑污染,起了种种的执著,譬如虚空,有物障蔽,就变得不周遍、不永恒了。然而,不周遍,不永恒,是因为执著而产生的幻相,难道虚空真的会因为障蔽之物,就从此变得不周遍,不永恒了吗?所以,凡夫的心与如来所证不生不灭的心,是一模一样,没有一点差异。之所以有差异,是凡夫迷惑污染所导致的罢了,并非心体原本有什么改变。弥陀净土总在我们的一念心性中,则阿弥陀佛是我心本具。既然是我心本具,就应当常念。既然能常念就能感应道交。修德有功,性德才能显露,事理圆融,众生与佛不二啊。所以说:“以我具佛的心,念我心具的佛。哪有我心具的佛,不应我具佛的心呢?”【书二】三四  294.禅宗所阐述的理论专指自性理体,并非针对事相修持。为什么要如此?就是想让人们首先认识到我们自性理体,此体不涉及因果、修证、凡圣、生佛而本自具足。然后依止自性理体,发起本有智慧来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做种种度众生而成就佛道的事业。【论】三  295.严格地说,佛法的大体不出真俗二谛。就真谛而言,则离一切相、一法不立,所谓在真实本际的理地,不能蒙受一微尘。就俗谛而言,则没有一法不是完备的,所谓在佛事门中,不舍弃任何一法。在教下则真谛与俗谛同时阐述,然而大多是就俗谛而言。在宗门则是即于世俗法当中来说真谛,而大多是扫除世俗之相。必须知道真谛与俗谛同时具足于一体当中,并非是两个不同之物。就好像一个广大圆满的清净宝镜,其虚通光明洞澈一切万事万物,而自身却了无一物。然而虽然了无一物,而却又是胡人来则现胡人,汉人来则现汉人,森罗万象全部一起来,则一切万物俱时显现。虽然说一切万相全部同时显现,而大圆宝镜的自身仍然是了无一物;虽然宝镜自身是了无一物,并不妨碍万相全部同时显现。宗门便是在那个一切万相同时显现之处,专门说明其本体了无一物;教下则是在那个了无一物之处,详细谈论所显万相的因缘事理。所以宗门是在事相修行当中来说明本有理体,而不舍弃事相的修行;教下则是在本有的理性当中谈论事相修行,最后仍还归于本有的理性。这正是所谓的称合本性起而修行,全部的修行具足在本有理性中。本性不变而随顺于事缘,随顺事缘而本性不变,事相和理体两者兼得,宗门和教下彼此不二啊。【论】十一  296.来信所说的念佛三昧,说起来似乎容易,要想证得实在很难,只管收摄心念恳切念佛,久而久之应当自然能够证得。即使不能证得,有真信、切愿、摄心念佛的功德,临终也必定可以承蒙阿弥陀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不乱,如果按照蕅益大师的分析,尚且不是现在的修行人能够证得的,何况理一心不乱呢?因为断尽见思二惑,才叫做事一心不乱。破除无明烦恼,证得诸法之真实体性,才能得理一心不乱。如果是内秘菩萨行,而外现凡夫相的修行人,那么证得事一心或理一心,固然不难。如果确实是具足烦恼惑业的凡夫,事一心尚且不能得证,何况理一心呢?应当详细看我与永嘉某居士一封很长的信就明白了。至于觉悟无生理体之后,必须还要保护维持,消除存残余留的习气,这个到时候自然知道,何必预先问人,就像各人喝水一样,是凉是热自己心里清楚。否则纵然喝水的人说得十分明白,而未喝的人究竟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居士把悟无生忍看得未免太容易了,恐怕自己或者悟得而不知道保护护持,以致使习气又会复发,而导致得到后又失去,所以才有这样的问题。  要知道,真正证得无生忍,实在是非比寻常,是破除无明证得法性的人,最低也是圆教菩萨,也就是别教初地菩萨,谈何容易。请你依照我的《文钞》而真修实行,等到了解净土法门的所以然,以及信愿行的意志,都能不被其他法门的善知识所动摇,此后如果有多余的能力,不妨再专研各大乘经论,来开启智慧,以此作为宏扬净土法门的依据。能够这样去做,虽然是凡夫,也同样可以随着有缘人的根机弘法利生,行菩萨道。暂且不要好高骛远,或者恐怕对于事和理不能明了,便难免会招感魔事。永嘉某居士长信,就是专门治这个病的,他的病和你的病,名目虽然不同,性质其实是一样的,印光固然不想多说,请在给他的信中细心领会。要知道,悟后的人和没悟的人,修行的方式虽然是一样,但是心识意念则大有差别。未悟无生的人,境界还未到而想要迎候,境界出现在面前而想要攀附、控制,境界已经过去便会回忆、惦念。而已经悟无生的人,境界虽然有生灭,他的心却毫无起心动念,犹如明镜可以照各种物体,而物体映现在镜子中,镜子对它毫无粘留,物体映现过之后,镜子中也毫无痕迹。  已悟无生的人,他的心对于所有的境界,犹如镜子对于物体映现一般,绝没有一丝一毫的执著留恋。然而,虽然对于境界没有起心动念,仍然犹如波涛运行在大海上、犹如云朵遍洒甘霖一般,来慈悲地救度众生;凡是世间的伦理道德、法律规约,和弘扬佛法劝化众生的事,必须一一认真实行,虽然丧失生命,也不会有所逾越。千万还不要认为对于境界不起心动念,就把修持自利利他、弘扬佛法劝化众生的事情,全部都废除了,如果心中存有这样的知见,心就入了深深执着拨无因果、否定一切善恶的空魔中。堕落于顽空的邪见之中,从此拨无因果,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肆意妄行,乃至成就了以凡夫冒充得道圣人,破坏佛法,误导众生的阿鼻地狱种子。这里边道理、关系相当深,我还是不得不稍微陈述其中的利害。【书一】九七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297.如果就实际理体来讲,则凡夫、圣人、众生、佛陀、因果、修证等,都了不可得。如果依据修持的法门来说,那么如来上成佛道,众生下堕阿鼻,都不出因果的法则之外。明理性而不废事修,才算是正知正见。执理性而废弃事修,则成邪知邪见。差之毫厘,往生佛土还是下堕地狱立刻就能判定。【记】十八  论心性  298.真如本心,即寂即照,不生不灭,无比空阔灵通,圆融活波,为出世入世一切诸法的本源。凡夫虽在昏迷颠倒,具足烦恼惑业的境界,也径直与三世诸佛心体相同,没有一点差异。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是,诸佛最后究竟证得自性,所以功德、力用,彻底显露;而凡夫全体迷惑背离,反将自性的这种功德、力用,在六尘境中起贪、嗔、痴烦恼,造杀、盗、淫等罪。因惑造业,因业感苦,惑、业、苦三个方面互相引发,因因果果相续不断。经历微尘那么多劫的时间,长受轮回。即使想要出离也无可奈何。就像在暗室里撞上了宝贝,不但不能受用,反而会被它撞伤。心被迷惑,追逐外境,背离了觉性,迷失在红尘里,也是这样。如来怜悯众生,为说妙法,让众生返妄归真,恢复本有的心性。刚开始时,从妄境中去寻找自己的真性,然后知道全体妄境正是真性。正如风平浪静,日出冰融,波浪与冰都变成了水。波浪、冰与水,本来就非二物。在波浪没有平静、冰没有融解之前,与波浪平静、冰融解之后比较,虽然它们的体性完全相同,但是前后的相状与力用却完全不同。这就是“修德有功,性德方显”的道理啊!  若只是依靠性德,不从事修德,则尽未来际,只能永远作徒劳地具备佛性、却无所依靠的众生罢了。所以《般若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全体即是真如妙心,但由于一向迷惑背离,就堕落到了幻妄的相中。既迷执于妄相,真性就看不见了,真性迷失了,各种痛苦都来了。如同风一吹动,整个水面成了波浪,天寒则柔水成坚冰一样。以甚深般若照见,就完全知道了迷真成妄,全妄即真的本来面目。如风息日暖,再回到水的本体。所以要知道一切诸法,都由妄情所现;若离妄情,则当体全空。因此四大全属假相,六根都可互用,所以菩萨不起灭定,变现出各种威仪。眼根作耳根佛事,耳根作眼根佛事;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水不能沾湿,火不能烧烤,虚空中随意来往。境无自性,都随心转。所以《楞严经》说:“若有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须。”这正是“照见五蕴皆空”的实效呀!“发真归元”的“归”字,是归投、归还,也是返照回光,复本心性的意思。然而,要回光返照、复本心性,非先归心三宝,依教奉行不可。既能归心三宝,依教奉行,自然可以复本心源,完全证得佛性。既然复本心源,完全证得佛性,才知自心至宝,在迷不减,在悟不增,只是因为随顺法性则得受用,违反法性反受损伤,而受利益或受损害,有如天渊般迥然不同。【跋】一  299.众生是没有觉悟的佛,佛是已经觉悟的众生。两者的心性本体平等一如,无二无别。但两者的苦乐与受用却有天地悬殊的差别,这是由于称性顺修德,或是背性逆造业所导致的。这个道理很深,不容易宣说。要不费口舌,只好用比喻来说明。诸佛是如何致极修德,彻证性德的。譬如大圆宝镜,它本来是铜做的,人们知道铜可以发光,所以日日楷磨,用功不止,最后灰尘除尽宝镜发光。高台直立,万物都可以映入其中。大到天地,小到尘毛,森罗万象,清清楚楚一齐在镜中出现。正当万象一齐出现的时候,而镜子本身空洞无物。诸佛的心,也是这样。断尽烦恼惑业,圆彰智慧德相。尽未来际,安住于寂光净土,常享法乐,普度九界,出离于生死轮回,同证涅槃。众生全部迷失了性德,毫无修德,譬如宝镜蒙上了灰尘,不但毫无光明,连铜体也生锈遮住,不再显露。众生的心也是这样。如果知道这连铜体也不显露的废镜,却原本就具有照天照地的光明,则从此不肯废弃,天天揩磨。刚开始时则略露铜质,然后则渐发光明,倘使能够极力尽磨,则一旦尘垢干净,自然万物都可以映入其中,照天照地。不过此等光明是镜子自身本来就具有的,并非是从外面来的,也并非是由于楷磨才有的。然而不磨,也是无法得到光明的。众生要想“背尘合觉,返妄归真”也是这样。渐渐断除烦惑,渐渐增加智慧,等到功德圆满时,已是断无可断,证无可证,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神通智慧,功德相好,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一点不同的地方。虽然如此,也只是恢复本来的面貌,并非另外得到了什么。如果只是放任性德蒙尘,不去事修显德,那么尽未来际,就会常受生死轮回之苦,永远没有恢复本性的日子了!【杂著】四  300.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但是佛与众生,心行受用,绝不相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佛是背尘合觉,众生是背觉合尘,佛性虽同,迷悟完全不同,所以致使苦乐与升沉有着天渊悬殊的差别。如果详细考察“三因佛性”的含义,那么没有疑惑不被破解,没有人不想要修行了。“三因佛性”指正因、了因和缘因。第一、正因佛性,就是我们即心本来具有的妙性,诸佛所证真常的法身。它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处生死而不染污,居涅槃而不纯净。众生彻底违背,诸佛究竟圆证,迷证虽异,性常平等。第二、了因佛性,即正因佛性所产生的正智。或得善知识指点,或读经教,得闻“正因佛性”的义理,因而得到明了觉悟。以前由于一念无明,障蔽心源,不知道六尘境界当体本空,以为是实有的境界,以致起贪嗔痴等烦惑,造杀盗淫等罪。由惑造业,因业受苦。反而让“正因佛性”成为起惑造业、受苦的根本。这样开悟之后,就想要反妄归真,希望恢复本性。第三、缘因佛性,缘即助缘。既然能够明了觉悟,就必须修习种种善法,以便消除惑业,增长福慧,一定要彻底亲证到所悟的本具之理,才肯罢休。请让我用比喻来说明。正因佛性,如矿中金,如木中火,如镜中光,如谷中芽,虽然原本就存在,但是你不知道,或者是知道了,又不去开发,金矿得不到冶炼,可点火的木材没有燃烧,有光的镜子不曾磨擦,有芽的谷子得不到播种和雨水等缘,则矿中的金、木中的火、镜中的光、谷中的芽,永无发生作用的日子。因此要知道,虽然有“正因”,若无“缘因”、“了因”,也得不到受用!这就是为什么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而立即想度尽众生的原因;众生因为不明了觉悟,不肯修习善法,以致长劫轮回于生死之中,无法出离。我佛如来于是广设方便,随顺众生不同的根机,给予相应的启迪,希望众生返妄归真,背尘合觉。【杂著】十五  301.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我以为不知道生死的原由,痛切又有什么用呢?要知道一切众生随业流转,在六道中受生。生不知道从哪里来,死不知道向哪里去。根据自己的罪报或福业,或升或降,辗转于轮回之中,没有休止的时候。如来怜悯众生,开释了由迷惑而造业,因造业而受苦的因缘法。以及常乐我净,寂照圆融的本体。令众生明白,因为无明才会有这个身体,这个身体完全是幻妄的。不但四大(构成世界的四种元素:地,水,火,风)不是真实的,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也都是空。知道蕴空,则真如法性,实相妙理,就彻底显现出来了。【记】十五  302.体用随缘,所以有四圣六凡,苦乐升沉的不同。而缘有染缘净缘,众生必定会跟随其中之一。随染缘就起惑造业,轮回六道,随净缘就断惑证真,常住涅槃。由于惑业有轻有重,所以有人天善道,以及阿修罗这样善恶夹杂之道,和畜生饿鬼地狱这样的三恶道。而由惑起惑,由业造业,或善或恶,没有定相。致使所受生的地方,辗转迁移。象轮子那样没有端点,忽上忽下。因为既然有烦恼迷惑,就会被业束缚住,随业受生,不能自主。由于断惑证真的程度有浅有深,所以,断见思烦恼的人,证声闻果。侵习气的人,证缘觉果。破无明的人,证菩萨果。如果无明完全断尽,福慧圆满,修德功夫到了极处,性德全部彰显出来,就证佛果。证佛果的人,也不过是彻底究竟地证得、他在凡夫地上本来就具有的、心性功德力用,亲自得到全体的受用而已,其实跟起初相比,心性没有一丝一毫的增加。声闻缘觉菩萨,虽然所证的高下不同,然而都没能全体受用自性本具的功德。而一切凡夫,反而承着这个不可思议的心性力量,在六尘境界中,起贪嗔痴烦恼,造杀盗淫恶业,以至于堕入三恶道受苦,永劫沉沦的众生,比比皆是,多么可悲哀啊!【序】十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03.前之无始,后之无终,包太虚而无外,入微尘而无内,清净光洁,湛寂常恒,无生无灭,离相离名,在有非有,居空不空者,这是真性。至于揽地、水、火、风四大形成的身体,乃是筋骨血肉的聚集物。方生即灭,才荣便悴。众骨支撑,如同以木料做房屋。外面用一层薄皮包裹着,就好像用泥土糊墙壁。里面都是些屎尿脓血,外面生出垢汗发毛。蛆虫蚤虱星罗棋布。假名为人,哪里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呢?而且用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没有的家具,奔驰于色、声、香、味、触、法的荆棘丛林中。从中起贪、瞋、痴的无明烦恼,灭戒、定、慧的正智。五蕴本空,谁肯回光返照一照啊?六尘无自性,人们都认作真实。使得万苦俱集,将纯一灵性永远蒙昧的东西,就是这个幻身和妄心啊。《圆觉经》说:“一切众生,种种颠倒,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啊。【序】三九  论悟证  304.自古的高僧,或者是古佛再来,或者是菩萨示现。然而通常都是以凡夫自居。断然没有说我是佛,是菩萨的。所以《楞严经》中说:“我灭度以后,令各位大菩萨及阿罗汉,运用各种身份,生在末法当中,示现种种样子,化度一切轮转六道的众生。”“始终不会自己向人说:我是真正的菩萨,我是真正的阿罗汉。泄漏佛的密旨因由,轻浮地告诉初发心学人。只有当他临命终时,暗有遗嘱的例外。”而智者大师,实际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到了临终时,有弟子问他所证的位次。大师回答说:“我不引领众人修行,必定清净六根。损害自己,利益他人,只证到五品位罢了!”这是仍以凡夫自居啊!五品就是圆教的观行位。悟解与佛同等,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还没能断。智者大师临终,尚且不显露本地风光。用意想要后学人励志精修,不致于得少为足,以及造下以凡滥圣的罪业啊!当今的魔子徒孙,妄称自己得道,是坏乱佛法,疑误众生的大妄语人。这个大妄语的罪恶,超过五逆十恶百千万倍。师父徒弟,将永堕阿鼻地狱,经过佛刹微尘数劫,常时间受极重的苦,不能出离。何苦为一时的虚名与浮利,承受长劫的惨罚酷刑呢?名利二字迷惑人,竟到了如此地步!【书一】三三  305.念佛阅读经典,悟到我法二空之理,证得实相法,这是约省悟修持,显示现因后果。不要笼统自信,认为现生就能如此(证实相法)。这一生就能证得实相的,不是没有这样的人。恐怕你们没有这样的善根。如果不详细陈述其中的缘由,或者导致狂妄地希望证得圣果,那么志向很高而行持不够。久而久之,必然导致丧心病狂,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求升反坠,弄巧成拙。追究这个结果,难免永沦恶趣。不但埋没自己性灵,实在是辜负佛恩。我法二空的理,只是说到悟解的话,那么利根的凡夫就能够悟解。如圆教名字位中人,虽然五住烦恼,丝毫没有伏住断除,而他所悟解的与佛没有差别。(五住:见惑为一住,思惑为三住,此二住在三界之内。尘沙惑、无明惑共为一住,此二住在三界外。)如果约禅宗说,就名为大彻大悟。如果约教下说,就名为大开圆解。大彻大悟,与大开圆解,不是依稀仿佛明了而已。例如庞居士听到马祖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当下就顿然亡断玄思意解(妄想分别)。大慧宗杲禅师听到圆悟禅师说:“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也是如此豁然大悟。  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时。豁然大悟,寂尔入定。亲自见到佛陀当年的灵山法会,俨然未散。能这样开悟,才可名为大彻大悟,大开圆解。如果说到证实相法,这不是博地凡夫所能做到的。南岳慧思大师,是智者大师的得法恩师。有大智慧,有大神通。临终有人问他所证果位,他说:我最初志向,是期望证铜轮位,(即十住位,破无明,证实相,初入实报庄严土,分证常寂光土。初住位,就能在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中,示现作佛,教化众生,二住位,能在一千个三千大千世界示现作佛,三住位,就是一万个世界作佛,每一位增长的数目是十倍,这哪里是轻易能做到的事呢?)但因为领众太早,只证到铁轮位而已。(铁轮位,就是第十信位,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破尘沙,伏无明。南岳慧思大师示现居在第十信位,还没证得实相法。如果破一品无明,就证入初住位,方才可以说,证得实相法。)智者大师,是释迦佛的化身。临终有人问:不知大师证入什么位次?大师回答说:我不领众,必净六根。(就是十信位,获六根清净,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所明。)损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就是观行位,圆伏五住烦恼,见惑还没有断除。)蕅益大师临终偈颂说: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名字位人:圆悟藏性,与佛同等,而见思惑,尚且没能伏住,何况说到断除呢?末法之世大彻大悟的人,大多是这种身分。五祖寺的师戒禅师转世为苏东坡,草堂寺清印禅师转世作曾公亮,这还是好的。其次,海印信禅师转世为朱防御的女儿。又其次,雁荡山僧人转世为秦桧。实在因为实相真理虽然顿悟了,而见思惑没能伏住断除,一经再次投生,或者导致迷失啊!藏性: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是实相的异名。)蕅益大师示居在名字位,智者大师示居在五品位,慧思大师示居在十信位。虽然三位大师的本地风光,都不可测度。而他们所示现的名字、观行、相似三位,可见实相不容易证得,后学之人实难超越。实在是恐怕后人,未证谓证,所以三位大师以身说法,令我们自知惭愧,不敢狂妄比拟罢了。三位大师最后示现所证果位的恩德,粉骨碎身,不能报答。你自己想想,自己果然能够超越这三位祖师吗?如果说:念佛阅经,培植善根,往生西方之后,常侍阿弥陀佛,高预莲池海会,随我们功行的浅深,迟早必定证得实相。这是必定没有疑问的话,而一切往生的人最终都共同证实相,究竟圆满。【书一】四五  306.开悟的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开门见山,拨云见月;又如明眼的人,亲眼见到回归本性的路;也如贫困很久的人,忽然开启宝藏。已证实相的人,则如就路还家,停步安坐。又如持此宝藏,随意受用。开悟后,则发大心的凡夫,他的理悟能与佛相同。但对于证果,则初地菩萨不知二地菩萨的境界。知道了这个“悟”与“证”的含义,自然不会产生未证却说自己已证的傲慢心,也不生退却的心,而求生净土的心,是万头牛也难以挽回的。【书一】四九  307.智者大师,世传是释迦化身,他修行所证到的境界,谁能知道呢?然而佛为众生现身作则,所以自居凡夫位。他说“我不领众,必净六根”这句话,是用来以自己证量警诫后人,乃是现身说法啊。因为大师发心之初,就立志希望断惑证真,直登地、等(地,十地;等,等觉)的果位。因为自己弘法利生,荒废了自己的禅定工夫,所以只证得圆五品观行位而已。所以他说:“损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即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五种。圆五品位,圆悟藏性(藏性,即实相妙理。在缠名如来藏,出缠名净法身。缠,即无明。未断,故名在缠)。与佛所悟,一模一样。圆伏见思、尘沙、无明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若断见惑,即证初信。等到证得七信,那么思惑烦恼断尽,得六根任运不染六尘的实证,所以名六根清净位。又于一一根之中,都具有其他六根的功德,作六根佛事,也叫六根互用,如《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说。南岳禅师即示居此位。此等位次的人,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神通。他的神通不是小乘阿罗汉所能比的。所以南岳禅师生前死后,都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让看到的人或听到的人,都发起对佛法的信心。南岳禅师、智者大师,都是法身大士,他们所真实证得的地位,谁有可能猜测到有多深呢?这不过是想勉励后人专精学道,而曲折引领啊。哪里是说他们真是只证到十信相似位、五品观行位啊?我们这些博地凡夫,哪能和他们相比。我们只好粗略地守持重戒,一心念佛,兼带修习世间善法,以为助行。依永明大师、莲池大师的方法去实行,那就无往不利了。【书一】四九  308.佛法各宗派的修持,必到行起而解绝,才可以得到真实的利益。不只是净宗修观想念佛是这样。宗家用一句无义味的话头,放到心中,当作本命元辰。不计时日,常常参叩。待到身心世界浑然不知,才能大彻大悟。这不是行起解绝吗?六祖慧能大师说:“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不是行起解绝吗?愚痴的我认为“起”这一个字,意思应该做“极”讲。只有当一个人用心力到极致,所以才导致能所双忘,一心彻露。行持如果没有到极处,虽然也能观念,则有能有所。全是凡情用事,全是知见分别,全是知解,哪里能得真实利益?只有用力到了极处,则能所、情见消灭,本有真心发现。因此古代将极力用功的人称作“死木头人”,使后来的道风辉映古今,其利益皆在“极”这一个字啊。【书一】八十  309.善于获得利益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得到利益;甘心受损失的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蒙受损失。当今世人每每以世智辨聪的天资,研究佛学。稍微知道一点佛经的义理,便认为亲自证得果位了。从此自我抬高,看不起古今大德。先不要说现今在世的弘法大德,不放在自己眼里,就是千百年来的历代高僧,其中大多属古佛再来,或法身菩萨示现的人。他也认为是庸俗之辈,不足作为效法。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听他说的话,高出九天之上。观察他的心,低劣到九地之下。这种习气污染,应该痛切革除。否则,就如同将醍醐贮存在毒器中,便能杀人。如果能念念返究自心,不但如来所说诸法,就能得到利益。即便是石头碌砖,灯笼露柱这些无情之物,以及大地上所有种种形色音声,无非在演说第一义谛实相妙理。那些自认为古今第一的高人哪里梦到过这个境界呢?希望你能谛信并且勤勉修行。【书一】八三  310.你信中所说亲戚梦境的事情非常希奇,可以说他宿世有非常好的善根。然而也必须兢兢业业修持自身,才不辜负做了这样的一个梦。假如以凡夫的知见,狂妄地认为我已经蒙受三宝的加被,已经入圣流了,从此生大我慢心,没有得道说得道了,没有证得果位说证得了,就是由善因而招恶果。末世的人心智下劣,往往容易受这种病。《楞严经》所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就是这个意思啊。请他勤勉地修持净土法门,那么将来决定获得大利益啊。【书二】二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11.念佛所注重的是往生,念到极处,也能明心见性,并非于现世完全没有利益。从前,被称为“明教大师”的嵩禅师,每日功课都要念十万声的观音圣号,后来对于世间的经书,都能不读而知,应当看《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就可以知道念佛的微妙。而我在《文钞》中反复提到这些。你认为念佛对现世没有利益,不但没有深刻体会净宗诸经论的道理,读我的《文钞》也属走马观灯一般,不能详细深究其中的道理啊。【书二】二九  312.常寂光净土,虽然说当处即是,然而若不是智德和断德究竟,圆满证得毗卢遮那佛法身的人,便不能够究竟彻底而亲身得到受用。圆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菩萨等四十一个阶位,尚且还只是分证而已。如果你能够圆满证得毗卢遮那佛的法身,那么你不妨说当处便是常寂光净土。如若不然,那么就是说食不饱,数他人家宝,最终不免饥寒而死啊。【论】三  论宗教  313.末法时期的讲经人,往往喜欢谈论禅宗,使听讲的人,多数随着言语所转。我认为禅家的机语,绝无义味。只是就着来学者的根机,指归向上。只适合参究,哪里能讲说呢?如果这样讲经,只有超格的菩萨,能从其中得真实利益。其他中下流的根器,全部受病。对于宗门的机锋转语,不知道着力参究,妄想以自己的意思胡乱猜疑。对于教下来讲则是实理实事,但是由于不是自己的境界,便认为机锋转语,用作比喻表法。这种以宗破教,以教破宗的现象,是现今最厉害的流弊。【书二】十九  314.到了六祖在曹溪弘法后,禅道兴盛起来。不立文字这样的说法广泛传播。解路逐渐开启,悟门逐日闭塞。所以南岳,青原诸位祖师,都用打机锋的方式来接引弟子。使佛祖现成的语言,没法回答他们的问题。不是真透彻明了,就没法测度他们的话。以此来检验,是金子还是粗铁一下子就辨别出来。美玉和石头永远分开,没法造假冒充,用来维护法道。这是机锋转语的由来。从此以后,这种方法日渐兴盛,有见识的人纷纷宏扬,惟恐自己用的与别人一样,变成俗套,贻误了参学的人,败坏了宗门的风气。因此,机锋越来越峻,变化莫测,令人无法琢磨。所以有呵佛骂祖,斥责经教,拔除净土的言词(对这些事情,南岳慧思大师两句话,就说尽了:“超群出众太虚玄,指物传心人不会。”将假名认做实法,罪如同五逆。)因为这样的机锋转语,剿灭人的情执知见,闭塞人们喜欢分析说明的理路。根基成熟的人听了,当下找到归途,彻底开悟,直向上达真如本性。根基还没成熟的人,根据这些机锋,努力参究,必定到大彻大悟方才停止。因为当时善知识众多,人的根基还很通利,教理明白,生死心切,纵使没能马上了悟,也必定不会生下劣心,将转语认为真实法。【论】九  315.现在的人大多数是儒家的书读得少,不明白世理。没有研究教乘,不了解佛法。才刚刚发心,就进入了宗门。那些知识,只为了支持门庭,也学着古人的举手投足,不去管对法道弘传的利益或危害。那些学习的弟子,对所参话头升不起真实的疑情,个个将话头认作真实法。或者将当今世人的一些言谈举止,或者是古人的事迹言论中,用自己的知见推测出一翻道理,总离不开文字的字面意思,便自己说彻底开悟,参学的事情就结束了。即刻处在知识的位置上,开导后来的初学人,守一个诺大的门庭,恐怕人家说自己不是通家,因此又讲经又说禅,想要以宗门教理都通达来自居。谈论宗门的时候,那些古代大德们引导人参究向上一着的机锋,竟然被说成了解释和开导的话;讲教呢,那些如来修因克果的真实道理,反被说成是比喻的言辞。结果是用教下破斥宗门,又用宗门破斥教下。象一个盲人引领着更多的盲人,互相拉扯着走入了火坑。致使后辈学人不能听闻古圣人的芳规,只效仿了些轻视佛法,凌辱祖师,排斥因缘,拨无果报的教言谬行而已。【论】九  316.教下,则上中下三根得到普遍加被,无论利根钝根全部都收摄其中,犹如圣君帝王公开的诏示,天下万国都钦敬尊崇。无论是智慧愚痴、贤与不贤的人民,都令他们知晓明了,皆必须遵守奉行。如果有不遵守的人,则处以极刑;如果有人不遵守佛陀的教法,便会堕落到三途恶道受苦。宗门,则唯独教化上等根机的人,不收摄中下根机的人。好像将军的秘密指令,唯有军营内的人才能够了知,军营外的人,任凭他的智慧像“生而知之”的高人,也没有办法能够知晓。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才能够使我全军去消灭叛贼盗匪,使天下太平。军中的密令如果一旦泄露,则我方三军倾刻间便被覆灭;祖师的心印一旦泄露,则五宗立刻丧失消亡。因此,宗门学人在尚未开悟前,只允许参究话头,不准翻阅禅宗的语录书籍。实在是恐怕初学的人错会祖师的意思,将自己的迷妄当作开悟,以虚假的分别知见混乱了真实的智慧,这样做就被称作“泄露”,对法身慧命的危害甚为巨大。【论】十  317.回归本元则无二无别,而导归的善巧方便的修行法门非常多。宗门的方便善巧,超出常规,所用的语言指示,似乎扫荡一切法。不能得知言外之意的人,便不能体会到超出言语的旨意,就像品味不到美酒,只能吃一些酒糟。在宗门只要开出一条理解的路,便不肯努力参究。在教下则狂妄地学习圆融无碍,破坏种种规矩事相。唯有大智慧通达的人士,才能于双方面得到利益。否则就如同把醍醐甘露,贮存在有毒的器具中,于是种种美味便成为妣霜鸩毒了。【论】十一  318.在教下,虽然中下根机的众生,仍然能够获得利益,但是,如果不是上上利根的人,也不能通达佛法,这是因为教下涉及的范围极为广博。在宗门当中,虽然中下根机的众生,难以探究而安置其心,然而,上上根机的人通过宗门便能大彻大悟,因为宗门能够守于简约。教下将世间法、佛法,一切的事理性相,都能够通达了知,又必须大开圆解(也就是宗门的大彻大悟),才可以作人天导师。在宗门只要能够参破一个话头,亲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便能够阐扬直指人心的宗风。在佛法兴盛的时代,以及对佛法通达的人,适合依照宗门来参究,好比僧繇画龙,一点睛则画龙顿时成真龙,便立即飞去。在佛法衰弱的时代,以及夙世根器陋劣的人,应当要依教下来修持。好比拙劣的工匠制作器物,如果废弃了绳墨这些工具终究一无所成。【论】十一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19.当今如果想要报答佛陀的恩德,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的人。在宗门则专门阐扬宗风,尚且还需要教典印证;在教下则应当努力修习观行,不要混滥间杂禅宗机锋转语。这是因为如果自心能够通达微妙真谛,所遇的缘都是禅宗心要,不论是柏树子、干屎橛、鸦鸣鹊噪、水流花放、欬唾掉臂、讥笑怒骂,法法头头全部都是禅宗心要。哪能说释迦如来金口所说的圆顿妙法,反倒不足以作为禅宗心要了呢?何必借他人家的杂木扛子来支撑自己的门庭;却将自家楩楠木、豫章木这样的名贵木材弃置不用呢?我们必须知道佛法没有胜劣高下的分别,唯是佛的法身而常然不变,众生的根机有生熟的不等,虽受用同一佛法身、而所得到的利益却有差别。【论】十二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八、释普通疑惑2  内分:理事、心性、悟证、宗教、持咒、出家、谤佛、师道、戒律、经典、中阴、四土、  舍利、臂香、境界、神通、秘传、扶乩、炼丹、事须适宜、富强、预防灾祸诸类  论持咒  320.至于持咒这个法门,只可以作为辅助的行持。不可以将念佛作为兼带,以持咒作为正行。持咒法门,虽然也不可思议。而凡夫往生,全凭信愿真切,与阿弥陀佛的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阿弥陀佛接引。如果不知道这个意思,那么法法头头,都是不可思议,随修任何一法,都没什么不可以,就成了“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了。如果知道自己是具缚的凡夫,身口意造作全部都是业力,不仗如来的宏誓愿力,决定难以在这一生出离轮回。方才知道净土这个法门,佛陀的一代时教,都比不上这个法门的力用啊!持咒诵经,来培植福慧资粮,消除罪业是可以的。如果妄想要求得神通,就是舍本逐末,不善加用心。倘若有了这个牢固的心结,又加上对于教理不明,路头不清,持戒力量不坚固,菩提心不生起,而人我是非的心偏重炽燃,那么著魔发狂这一天可就等着他了。想要得到神通,必须先得证得道果,得道就神通自然具足。如果不致力于证道,而唯求得神通。暂且不要说神通能不能得到,就是得到神通,或许反而障道。所以诸佛诸位祖师,都严禁神通,而不许他人修学。因为世间每每有这种见解的人,所以要详细说明。【书一】三六  321.只适合持咒,帮助修习净业。不要随意作法,烦劳亵渎佛陀圣人。倘若动不动就作法,如果身心不恭敬,不至诚,或者导致生起各种各样的魔事。唯独有一件事,适合作法来请问,而不是你们本分上的事。如果有人发心出家,自己没有证道,不能观察对方的根机,向上仰叩佛陀慈悲,冥冥中指示可不可以,才不至于有匪徒败类混入僧团的弊病。而现今收徒弟的人,唯恐徒弟不多。明明知道对方是下流人,还急忙地想收为弟子,唯恐他走掉。谁肯如此慎重决择。贪图名利,喜欢眷属,致使佛法一败涂地,不能够兴盛啊!【书一】四六  322.念佛的人也不是不可以持咒。但必须主次分清楚,那么助修也归于主修。如果泛泛然没有什么分别,一样对待,那么主修也就不是主修了。准提咒、大悲咒,哪里有优胜低劣呢?心如果至诚,法法都灵。心如果不至诚,法法都不灵。【书一】六十  323.梵文的《往生咒》,学学也挺好。但是不得生分别心,认为《往生咒》简略文是假的。如果一起这种念头,那么《大藏经》中所有的咒语,你都会生疑惑心,认为不合佛陀意思。要知道,译经的人,对佛教都不是随便翻译的。怎么可以因为所译的文字不同,便加以藐视呢?千百年来持咒得利益的人,数也数不清。难道说千百年的人,都不知道梵文吗?学习固然应当学习,但是万万不可起优劣胜负的念头。那么就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啊。另外密教持咒一法,与禅宗看话头相似。看话头,因为没有义路,所以能熄灭修行人的凡情分别念,能证得本具的真智。持咒因为不知义理,但只要至诚恳切持去。竭诚到了极点,自然能业障消除,智慧明朗,业障消尽,福德增长。这种利益是不可思议的。【书二】二二  论出家  324.佛法,是九法界众生的公共的法。没有一个人不应当修学,也没有一个人不能够修学。持斋念佛的人多,推广使大家效法,就会法道兴隆,社会风俗变得敦厚和善。这样,唯恐持斋念佛的人不多,愈多则愈好。至于出家为僧,是如来为了住持法道,与流通法道而设置的。如果有人建立向上的志向,发大菩提心,研究佛法,彻悟自性。宏扬戒定慧三学而偏赞净土宗,就在这一生下顿然了脱轮回苦海。这样的人也唯恐不多,多多益善。如果有人稍微有点信心,没有什么大志向。想要藉着僧人的名字,游手好闲,赖佛偷生。名为佛子,实际是个光头白衣,即使不造恶业,已经是佛法的败种,国家的废人。倘若再破戒造业,使佛教蒙羞。纵然活着能逃过国家法律,死后决定堕地狱。于佛法、于自己两方面都没有利益。象这样的人就是有一个尚且不可以,何况有很多呢?古人说:“出家是大丈夫的事业,连才志像将相那么高的人也无法担当。”这是真语实语。不是贬抑将相而褒扬僧伽。实在是因为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不是破除无明恢复本性,宏扬佛法来利益众生的人,不能承担啊!现在出家为僧的人,大多都是鄙陋败坏无赖之徒。在其中求悠悠泛泛,持斋念佛的人,尚且不可多得。何况能够荷担如来家业而续佛慧命的人呢?当今佛法一败涂地的原因,是因为清世祖顺治皇帝不观时机,仰遵佛陀制度。革除前朝僧人制度的考试制度,永远免除度牒,令人们随意出家而首开祸端。〔书一〕十一  325.随意出家,对于才德高超的人有大利益,对于下劣的人就有大损害。倘若世上都是才德高超的人,那么提倡出家固然对于法道弘传有益。然而才德高超的人如凤毛麟角,下劣的人却多如牛毛。只是当时暂得一点利益,(清朝初年至乾隆年间,善知识如林,所以有益。)而这个灾祸遍及并延续到后世。导致现在僧团污杂混滥到了极点,纵然有大善知识想要整顿,也无从下手。实在是悲哀啊!以后来求出家的人,第一:要真实发起自利利他的大菩提心;第二:要有过人的天姿,才可以剃落须发出家。否则不可以。至于有信心的女人,就令她在家修行,万万不可让她出家。恐怕她行持上有破绽和漏洞,就污败佛门不浅啊!男子如果真修行,出家更容易成就。因为他能参访善知识,依止在寺院的集体中。女子如果真修,出家修反而困难。因为她动不动就会招来世人的讥嫌,一切参学很难随自己的心意。按照上述拣择标准剃度僧人,不度尼僧,是末世时期护持佛法,整理法门的第一关键。〔书一〕十二  326.出家这件事,现在人大多认为是一种可以躲避劳动、偷懒安逸的计策。对于生活非常贫困的人,没有生路,把出家作为苟且偷生的办法。所以现在的出家人多数都是无赖之徒,以至于法道被破坏干净,面目全非,都是这些出家人败坏佛法而导致的后果。〔书二〕三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27.现在僧人的德行的确很难让人生起信心,但既然追念僧人为三宝之一,怎么可以再诽谤僧人呢?如果能够推崇其中修行好的出家人,劝诫勉励修行不好的出家人,就没有过错。可既然自己还是学生的身份,即便劝励戒告也应当保持沉默才是。因为这种事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可以做,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所应当做的。〔书二〕十一  328.出家人如果不是真修行,在市井习气方面比世俗人更严重。如果想远离,必须先明白世间的一切万法本质是苦、空、无常、无我、不净。那么贪瞋痴的习气就没有升起的缘由。如果还不能消除它,就用忠诚、宽恕、忍辱来对治它,它自己就止息了。如果还是不行,则想自己快死了,自然无边的烦恼就化为清凉了。〔书二〕二四  329.只要是释迦牟尼的弟子,都应把成就自己道业,利益众生作为最高的报恩事。并且不仅报答多生以来的父母,还应报答无量劫以来四生六道中的一切父母。不仅在父母生前应当尽孝敬本分,更应当度脱父母的灵识,使他们能永远出离六道轮回,常住正觉。所以佛门中的孝道隐晦而不容易明白。儒家的孝是以奉养父母为第一位。如果佛家辞别双亲出家,难道竞不顾对于父母的赡养吗?佛陀制教规定,出家前必须先禀告父母,如果家中有兄弟子侄可以托付照顾父母,然后再向父母说明自己的请求,父母同意才可以出家,否则是不许剃度出家。还有一种情况是出家之后,兄弟亡故,双亲没了依靠,这时出家人要节省自己的衣食来奉养双亲。所以长芦禅师就有奉养自己母亲的事情(宋长芦宗赜禅师,襄阳人,从小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陈氏鞠养于舅家。等他长大后,博古通今,对种种世间的典籍都很精通。二十九岁时出家,深明宗要。后来住在长芦寺,把他的母亲接到方丈室东面,劝她念佛求生净土,七年后,他的母亲念着佛去世了。这件事记载在《净土圣贤录》)。  道丕法师葬父的奇事出现(道丕法师,唐代宗室,长安人。在他刚满周岁的时候,父亲就为国捐躯了。他七岁出家。十九岁时因为战乱粮食很贵,他就背着母亲到了华山,自己开始辟谷,向人乞讨来的食物全都奉养了母亲。第二年他来到霍山战场,把战死者的白骨收聚在一起,虔诚地为他们诵经,希望找到父亲的尸骨。几天后,他父亲的尸骨从骨堆中跳了出来,径直来到道丕的面前。于是道丕掩埋了其它的尸骨,背着父亲的尸骨回到家里安葬了。这件事见于《宋高僧传》)。所以经书上说:“供养父母的功德,与供养一生补处菩萨的功德是一样的。”双亲在的时候,要用灵活的方式劝他们持斋念佛求生西方。双亲不在了的时候,就经常把自己读诵经书修持佛法的功德真诚地回向给他们,使他们能永远出离五浊恶世,长久地辞别六趣。证得无生忍,永不退转。把自己未来的日子全用来度脱众生,使自己和他人共同成就觉悟的佛道。像这样才是世上无与伦比的大孝〔论〕十三  330.出家为僧,是为了专心致力于通过修行成佛,与住持法道而设的。不要认为佛法只有僧侣才能修持。〔论〕十四  论谤佛  331.假如一个人宿世果真种了善根,暂且不要说为学求道,可以成为出世大事的前锋。就是贪瞋痴等烦恼惑业、疾病困苦种种恶报,都可以作为出离生死,进入佛法的因缘。关健看这个人能不能自我反省罢了。不能自我反省,不要说庸庸碌碌的常人,被世间的教法所拘束系缚。就是如朱熹、王阳明,陶渊明,陆游等人,虽然学问、操持、见地,都是奇特卓越。然而也究竟不能彻悟自心,了脱生死。他们的学问操持见地,虽然可以给无上妙道(佛法)作基础。由于不能够自我反省,竟然成为进入佛道的障碍。由此可知,进入佛道是很难的,真是难于登天啊!〔书一〕三八  332.佛看众生都是佛,众生看佛都是众生。因为佛看众生都是佛,所以随顺众生的根机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说法。使人们能消除妄业,亲证本有的佛性。即一切众生都能证得究竟圆满的涅槃境界,了不见我为能度,众生是被我所度化的,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是佛的缘故。众生看佛都是众生,所以西天九十五种外道,以及此方拘泥本土教法的儒士,没有不竭尽全力,从多方面抵毁诽谤,必期望于佛法断灭,销声匿迹,他们的心才痛快。然而明亮的太阳挂在天上,人用一只手怎么能遮得住呢?这样做刚巧充分彰显佛法的光明,反衬出自己见识的短浅粗陋罢了。有宿世善根的人,会由于诽谤佛驳斥佛的因缘,而回过头来归依佛,成为佛弟子,代佛宣扬佛法。没有宿世善根的人,会因为造作了这样的业力,永久地堕入阿鼻地狱。等他谤法的业报受完了,往劫闻佛名的善根,当即发现。由此方才开始进入佛法修习,渐渐种下善根,等到业尽情空,恢复还原本有的佛性而后已。佛恩实在太广大深远啊,无法用语言能够形容。一句佛法熏染神识,永久成为佛道的种子,如同在鼓上面涂了不可思议的毒药,只要敲一鼓,发出来的鼓声,传播到远近很多地方,凡是听到的人都会死亡。念一句佛号、一句心咒就像吃了少许的金刚,也决定不会被消耗掉。能够生起这样的信心,才是所谓的正信。〔书一〕八三  333.佛法博大精深、无所不包。如同一场雨滋润天下万物,花草树木共同繁荣。修身、齐家、治国、亲民各方面的方法一一具备。古往今来那些文章盖世无双的,建立不世之功的和千古景仰至孝仁人,人们只知道他们的事迹,却没有探究他们内心的根本动力。如果详细考察他们这样做的来龙去脉,他们的精神志向节操都是因为学佛进行栽培扶植起来的。其他的就不必提起,比如宋儒发明圣人心法尚且用佛法资粮以为模范,何况其他的宗派呢?但宋儒气量狭小,想让后世的人们认为这都是他们自家学者的智慧所为,所以故意说些破斥佛教的话,施一些掩耳盗铃的伎量。从宋到元再到明代,都是这样。试让我们细心地观察一下,谁不吸取佛法来增益自己的学说呢?至于讲静坐,讲参究,是他们用功的发现处。临终之时能预先知道时间,谈笑坐逝,乃是他们末后发现处。象这些说法、各项事迹记载在理学传记中的有很多。学佛哪能是社会的忧患呢?〔书二〕二  334.儒教与佛教从根本上说本来没有什么两样。儒教和佛教的功夫从浅处论也颇相同。从深处论,就有天壤之别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儒教以诚为根本,佛教以觉为宗旨。诚,是一种美德,由真诚心开启智慧,因智慧致使心更加至诚,当至诚心与智慧合一,便彰显本有的至善至美的品德。觉,有本觉,始觉,由始觉以证本觉,始本合一,则成佛。本觉就是诚,始觉就是明,这样说来,儒和佛没有什么两样了。您所谓学孔学佛,从理论上说不外乎《大学》一章的内容,乃决定无疑之语,这是从浅显的方面来说的。至于发挥其修证功夫、浅深次第,则本虽同,而所证所到,有很大的区别。儒者达到的至善至美,能否像佛达到的三惑断除、二严全部具备的程度吗?还是能像证得法身的菩萨那样逐分地破除无明,逐步显现佛性吗?能像声闻、缘觉的圣人那样断尽见思二惑吗?这三者中唯有证声闻乘的圣人断见思二惑最不彻底,然而已经得到六通自在。所以紫柏大师说:“若能直下忘情,山壁由之直度。”初果圣人耕地时,虫离四寸,何况二三果的圣人呢?儒教中的学者暂且别置不论,就以圣人的证量而说,因为圣人多半属大权示现,则本地风光暂且不论。如果只将行迹来论,恐怕不能与见思二惑断尽的人相比,何况是已经破了无明证法性的四十一阶位法身大士呢?如果说儒家至善至美的德行可以与已经破了无明的人相比,然而破了无明的有四十一阶位,是与最初级的初住相比呢,还是和最高等的等觉相比呢?即使是与最后的等觉相比,尚且此明德还没有到达善至美到极致,直等到再破一分无明,才可被称作诚明合一,始本无二耳。所以我说:儒佛体同而发挥工夫证到不同也。世间的人听说二者相同,就认为儒教包括了佛教。听说不同就认为佛教与儒教毫不相干。他们不知道同而不同,不同而同的原因,所以纷纷争论,各护门庭,各自都失去了佛菩萨、圣人治世度人的本心。这岂不悲哀!〔书二〕五一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35.自从佛法传入中国,中国历代帝王没有不推崇信奉的。只有三武灭佛,但佛法随即更加兴盛。就好像冬天冻得很坚固,正成就了春夏的萌发茂盛一样。明亮的太阳高悬在天上,岂是一只手能遮得住的。又好像抬起脸向天上吐唾沫,反而落在自己身上污染了自已。三武就是魏太武、周武帝、唐武宗。他们一开始也是深信佛法,尽心修习的。但魏武相信了崔浩的蛊惑,周武听信了卫元嵩的恶言中伤,唐武听信了李德裕及道士赵归真的诬陷诽谤。佛法被毁灭不久,主谋和帮凶都遭到了极大的灾殃。魏武废教后不到五六年,崔浩被灭族,自己也被杀。新皇帝即位,重新使佛教兴盛起来。周武废除佛教不到一年,元嵩贬死,不到五年患上一种恶疾,全身溃烂。他死了不到三年,隋文帝即位,佛法又一次得到振兴。  唐武废除佛法不到一年,归真被杀、德裕窜死,武宗服用了道士炼制的金丹,后背生疮而死,宣宗再次使佛法得到振兴。宋朝的徽宗,开始时也很信奉佛法,后来听信了道士林灵素的妖言,于是改佛像为道相,称佛为大觉金仙,称僧为德士,穿道士的衣服,凡作法事,都在道士之后。此诏下达后不久,京城发了大水,简直如同湖海一样。君臣都很害怕,命令灵素赶快将洪水退下,没想到,水越止越涨得厉害。这时忽然僧伽大圣显灵于皇宫中,徽宗烧香乞求大圣退去洪水。僧伽手拿锡杖登上城头,水立即就干了。徽宗随即下令恢复佛教原来的制度。过了不到六七年,徽宗父子被金掳去。金封徽宗为昏德侯,钦宗为重昏侯。二宗都死在了五国城。佛是三界中的大师,四生中的慈父,圣中之圣,天中之天。他教人们去除妄念,恢复本性,迷途知返,返迷归悟。了却幻妄之惑业,恢复本有的心性。我们感恩报德、护持流通还来不及呢,怎么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势灭众生的慧眼,阻断生人升天的平坦大道,掘下地狱的深坑呢?所以他们眼前就得到了报应,永世不得超生。被后人耻笑,我们要以之为鉴。〔杂著〕二  336.世间最广博厚高明的,没有超过天地日月的。而太阳到了正午,就向西斜,月亮圆了就开始亏缺。高岸成为山谷,深谷变成丘陵。沧海变桑田,桑田成沧海。古往今来道德最高没有超过孔子的。但孔子在陈地没有粮吃,在匡地被围困。周游列国,最终一无所遇。只有一个儿子,才五十岁就死了。幸而留下一个孙子,得以绵延世系宗祠。孔子以下,颜渊短命,三十二岁就死了,冉伯牛也短命。子夏失明,左丘明也失明。屈原沉江,(屈原尽忠被谗害,后来因为楚怀王被秦国所留,非常忧愤,而又无能为力,在五月初五,自沉于汨罗江中。)子路被人斩成肉酱。(醢:读音海,肉酱。子路到卫国做官,卫国太子蒯瞆与他的儿子出公,争夺国君之位,子路死于那场政变之难,被敌兵斩成肉酱。)即使是天地日月,仍不能令自己常恒不变。即使是大圣大贤,也不能让他们只有顺境,没有逆境。唯有乐天知命,才能所遇一切,无不安乐啊!而且千百年后,从天子到老百姓,没有不景仰他们的德行。以当时的现状来说,似乎不是福。  而从他们的道法传给后世这方面来说,哪里有超过这个福的呢?人生在世,千种思虑,万种算计,种种作为。追究到极处,不过为了养身糊口,遗留给子孙罢了。然而,粗布衣裳就可以遮体,何必要绫罗绸缎?蔬菜羹饭就可以吃饱,何必要鱼肉海味?子孙们或者读书,或者耕田,或者经商,自然可以养活自己,何必要富有百万?而且古往今来为子孙谋万世富贵的人,没有超过秦始皇的。他吞并六国,焚书坑儒,收天下兵器来铸造大钟,无非是想要愚昧削弱老百姓,不能起来闹事。谁知道陈胜一起义,群雄一并起来讨伐秦朝。他一统天下之后,不到十二、三年,就导致身死国灭,子孙都遭到杀戮。简直是斩草除根,一个也没留下。这是想要令子孙安乐,反而使他们快速死亡啊!汉献帝的时候,曹操做丞相,专门树立自己的威权。凡所作为,无非是削弱国君的势力,加重自己的权力,想要自己一死,儿子便称帝。等到自已死了,儿子曹丕就篡位。而且他尸体还没有入殓,曹丕就将他的嫔妾,收纳到自己的后宫。死后永堕恶道,经历一千四百多年,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苏州有人杀猪,取出猪的肺肝,上面有“曹操”二个字。邻居有一个人看见后,生大恐怖,随即出家,法名佛安。一心念佛,得以往生西方,这件事情记载在《净土圣贤录》。曹操费尽心机,为子孙谋划。虽然作了皇帝,只得到四十五年,国家就灭亡了。而且每天与西蜀、东吴互相争伐,哪里有一天的安乐呢?下面朝代,如两晋、宋、齐、梁、陈、隋,以及五代的梁、唐、晋、汉、周,国运都不长久。  这当中唯独东晋最久,也只有一百零三年。其它的或者二三年,或者八九年,一、二十年,四、五十年,就灭亡了。这还是就一脉相承的正统王朝来说。其余私自成立的小国,数量更多,国运的年岁更为短促。推究他们的最初用心,无非想要遗留给子孙富贵尊荣。追究实际的效果,反而令子孙遭到劫难,受到杀戮,灭门绝户。而且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尚且不能令子孙世代享受幸福快乐。何况区区凡夫,从无量劫来,所作的恶业,厚重超过大地,深广超过大海。可以保持家道常兴,有福无殃吗?必须知道世间万法,都是虚假,了无真实。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如水中月,如空中花,如热时焰,如乾闼婆城。(梵语乾闼婆,此土名为寻香,是天帝的乐神。他们居住的城堡是幻化,不是实有,就是世俗所说的海市蜃楼。)唯独自己的一念心性,从古至今,不变动、不损坏。虽然不变坏,而恒常随缘。随觉悟的净缘,就成为声闻、缘觉、菩萨、佛。由于所修功德的深浅,所以所证的果位有高下。随迷惑的染缘,就生到天上、人间,堕落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由于所造的罪福有轻重,所以受苦受乐有长短。如果不知道佛法的人,就无可奈何。你既然崇信佛法,为何不能由这个逆境,看破世间相。舍离迷惑的染缘,随顺觉悟的净缘。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从此永远超出六道轮回,高证四圣果位。这难道不是因此小祸,常享大福吗?〔书一〕二七  337.佛的恩德实在太广大无边而没有穷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为佛。但因为迷惑没有悟到,以至于反而用佛性的功德力用,虚妄地在六尘境界中,起贪瞋痴的恶念,造作杀盗淫的恶业,由于迷惑而造业,因为造业而受报,历经无数劫,轮回于六道之中,没有了脱的时候。佛在以往劫中,知道这件事后,就发下大愿,想让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能明白自己本来具足佛性,都能脱离生死轮回,都能修成无上正觉,都能证入无余涅槃。从此为了法界众生,经无数劫,行菩萨道,只要对众生有益的事业,无不兴办推崇,六度一齐修持,一法不执著,行难行之行,忍难忍之忍。就是自己的国家都城、妻子儿女、头目髓脑也毫不吝惜。所以《法华经》说:“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中,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不曾停止过。三千大千世界随便找出一个小如芥子的地方,佛就可以说出我在某某劫时为某众生而舍身丧命于此处。为了觉悟众生的缘故,然后才修成菩提道。”只布施这一项,尚且无法用百劫寿命能宣说完,何况其他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及四摄、万行呢!等到惑业消尽,福慧圆满,彻底证得自心本性,成无上道后,就到处为众生讲说他所证得的法门,只希望众生都能证得他所证得的境界。但因为上等根器的人少,中下根器的人多,所以又随机施教,使众生能按照各人的根器得到利益。等到佛陀一生讲经说法的事业完成,就进入了涅槃,还是没有放弃他的大慈悲心,在他方世界,示成正觉,来进行救济度化的事业。如是示生此界他方的时空,固然算数譬喻也不能计算得出来。这好比明亮的太阳,为了照耀世界,不停地出现消失,无休无止。又好比是船工,为了度人,往来不停。〔序〕六四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38.佛对于众生的怜悯,开始于无始,终于未来。上自等觉菩萨,下及六道凡夫,没有一人不在佛的大悲誓愿的覆盖之下。好比虚空法界,普遍含摄一切,世间森罗万象,以至于广阔的天地,都包含在内。又如日光,普照万方,即使是盲人,终生见不到日光,但也能得到光的照耀而得以成为人。假如没有日光的照耀,人也无法生活,难道非要亲自见到日光才能算是蒙受阳光的恩泽吗?那些世智辩聪的人,凭自己短浅的见识驳斥佛法,说它损害圣人之道,蛊惑世间,诬陷民众,这和那些盲人骂太阳,认为没有光明的人没什么两样。一切外道,都窃取佛经的内容,据为已有。更有的窃取佛法的名相,借以推行邪法。由此可知佛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道的根本。好比大海,暗流于地下,显现在地面上的就是江河万川,而江河万川没有一条不回归大海。那些诽谤佛的人,不是在诽谤佛,是在诽谤自己啊。因为他的一念心性,全体是佛性,佛才这样种种说法教化,希望他们能舍弃迷失的邪道,回归觉悟的大道,亲自体证自己本有的佛性罢了。因为佛性是最值得尊重和爱惜的,所以佛不惜如此勤劳,即使不信受佛法的人,佛也不忍心舍弃。假使众生不具有佛性,不能成为佛,佛只是徒劳地作这么多方便施设,佛便是世间第一等愚痴人,也是世间第一大妄语人,那些天龙八部、三乘贤圣还肯如此护卫依附他吗?〔序〕六五  339.佛看一切众生,犹如自己唯一的孩子,爱护众生没有任何的偏向,常常想度脱他们脱离苦海。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可以作佛,所以即使是对于没有善根、断了善根不能成佛的人,也没有一点想舍弃他的心。只要机缘一到,他自然会对佛法生信归依,依教修持,直到断惑证真,了脱生死。所以《楞严经》上说:“十方如来,怜悯想念众生,如母亲忆念孩子。但是孩子逃跑了,母亲想他有什么用呢?如果孩子也想念母亲,如母亲忆念他一样,那么母子生生世世不别离。假如众生口念佛、心忆佛,今生来生必定能见到佛,离佛已经不远了。”“好像身上被染上香气的人,身上就有香气。”《法华经》上说:“如果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同时受各种各样的苦恼,听说观世音菩萨;一心一意称名号祈求,观世音菩萨当下就观照到众生的音声,都获得解脱苦难。”又说:“这位观世音菩萨,在人恐怖畏惧、有急难的时候,能够布施无畏,所以这个娑婆世界都称他是布施无畏的菩萨。“良由众生之心,与佛菩萨之心,观照两者的体性没有不同,但因为众生迷惑暗昧,背觉合尘,致使彼此有了间断阻隔,而不再能蒙受佛法的恩泽。如果能背尘向觉,一心称名,自然感应道交,蒙受佛菩萨传给我们的慈悲庇护,即使遇到险难,也会平安无事。〔记〕三五  340.学道的关键在于去除习气。经常有学问越深习气越重的人,这就是把学道当成了学问艺术的缘故。所以他的学问越大离道越远,这就是我们国家儒释都衰落的根本原因。〔复王尊莲书〕  论师道  341.人生的基本伦理道德,数目有五条。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而父亲生养我,老师教育我,国君给我俸银,三者是相等的。为什么在五伦当中,不列举老师呢?不知道老师有成就我的恩德,这是属于父子之伦。其次老师的引导、扶持、奖励、劝进,使我通达成材,这是属于兄弟之伦。所以孟子说:“师也,父兄也。”其次就如同两个沼泽相连般互相利益,如同二个月字互相观照,二只手互相援助,这才属于友。(朋:二个月字。友从二手:古文友作。又:手义,是又的变体。)所以佛门中每每说寻师访友。〔书一〕四三  论戒律  342.法门虽多,都由戒、定、慧三无漏学加以统摄。所以《楞严经》说:“佛法以摄心作为戒律。将戒守持好才能引生禅定,有禅定才能开发智慧。这就是成就无漏功德的三种法门。”在三者之中戒是最首要的。因为能持戒,就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的行为就和佛接近了,那么他的心也就不会离佛很远。所以如来在《梵网经》中为众生保证说:“我是已经成就的佛,你是还没有成就的佛。如果能够这样相信,戒品就已经具足了。”又说:“众生能接受佛戒,就向着成佛的各个阶位迈进,受尊重的地位已经等同于大觉世尊,称得上是真正的佛弟子。”持戒是超凡入圣、了脱生死的第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杂著〕十六  343.律不单单指外表粗略的身口行迹,如果内心不恪守诚敬,就是犯律了。而因果又是律中的关键。假如人不知道因果,或是瞒因昧果,都是违背戒律。念佛之人,起心动念应常常与佛一致。那么律、教、禅、净,一道齐行了。〔书二〕二九  论经典  344.如果一个人天资聪敏,不妨研究性相各宗,但仍须以净土法门为依归,这样就不至于有因无果,致使将了脱生死的妙法,当作口头上说说的活计,而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必须要主敬存诚,对于经典佛像如同对待活着的佛一样,不敢存有丝毫的懈怠疏忽,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诚敬的程度,得到或深或浅的利益了。至于根机比较愚钝的人,姑且专心研究净土法门,果真能达到深信、守定净土法门不更改,决定现生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比那些精通经论却不实修净土法门的人,得到的利益真不只是天壤之别啊。如上所说,无论什么根器资格,最初先下这一味药。那么无论什么邪知邪见,自高自大,狂慧放肆,推高自己的境界以凡滥圣,或以下劣自居等修行上所种种病症,用这一味阿伽陀包治万病的药,无不药到病除。〔书一〕九一  345.佛法博大精深,就算特别聪明的人,用尽平生的心力,也不能研究到详尽微细的地方。然而佛法随顺众生根机施教,如果想得真实的利益,就从特别超胜,不同寻常的净土法门研究和修持,这样比较省心力,实在是最要紧的修行之道。〔书二〕六七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46.校对经典很不容易。恐怕师没有时间做校经,委任给别人。校经的人必须有超常的见识,十分细心,再三详细审核,不断地加以考察,才可以纠正错谬,除去其中杂乱章节,彻底展露经义的本来面目。否则宁可依葫芦画瓢,至少不至于太失经文的本意。〔书一〕三  347.《华严经》是三藏经中的王,最后一着,汇归重点是普贤十大愿王。只应该尊重《华严经》,不可以小看其余的经典。因为诸大乘经,都是以实相为经体的缘故。《华严经》的伟大,因为经中称性直谈界外大法,不收摄二乘人的缘故。《法华经》的高妙,在于会通三乘归于一佛乘,开示权教原为显明实教,开显化迹,显示本地风光的缘故。天台宗说《法华经》纯圆独妙,《华严经》还兼带有权教。(权:就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来说)然而佛在法华会上赞叹《法华经》为经王,在华严会上赞叹《华严经》是经王。哪里是后世宏扬经教的人,必须决定在全部藏经的五大部中,分出你高我低,不许每部经偏重赞叹呢?修禅宗的人赞叹禅宗,修净土的人赞叹净土。不如此,不能生起他人的正信,发起他人的景仰。只是应该善于领会其中的意义,不可以词害意。孟子称赞孔子是: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圣人了。然而孔子因为极度仰慕前贤,看见尧帝在菜羹中,见到舜帝在墙壁上,见到周公在梦里,他效法仰慕这三位圣人,竟然诚心到了如此极点。【书一】四十  [补注:前注中“即指住、行、向、地、等觉而言”者,以圆教初住,即破无明证法性;别教初地,方破无明证法性。《华严》兼有初地破无明证法性之义,故云“《华严》犹兼乎权”,而注此数字以释兼权之义。恐有未喻,故复重释所以耳。]  348.善导大师让人一心持名,不要夹杂其它的修持,恐怕中下根器的人因为修持的法门太多,致使心力很难归至一处,所以让他们专修一门。永明大师让人万善齐修,将功德回向净土,是恐怕上根器的人行持偏堕在一边,致使福慧不能称真如本性而圆满所以让他们圆满修持。【书一】六二  349.对于已经残破得不能修补的经书,烧掉它是没有过错的。如果还可以看,可以修补的,就不应该烧掉。有些不知道变通的人,一直不敢烧。残破得不能再看的经书,又不能像好经收藏,反而成为对经书的亵渎。兼带地将亵渎经书的罪过遗留给了后人。怎么可以不懂得变通呢?〔书二〕十一  350.现在人的对症药,只有因果是最重要的法则。对于适宜的修法,只有净土是最重要的法门。(中略)无论何等根性的人,因果、净土都是必不可少,应该首先加以宣讲研究的内容。至于教相的学习,也要选择合适的人进行因材施教。按照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因为学生们目前各自有正在学习的任务,佛学只能作为兼带的内容。如果天赋比较差的人,就会专门研究教相,或许会将净土抛在脑后,导致有因无果的结果。因此不可不看情况而设法。当今推崇教相禅宗的人,它的弊端也是如此。他们所提倡的教导,其实不是为了了脱生死,只是为了能够精通诸法相状,能讲说罢了。假如他们明白依仗自力极难了脱生死,断然不肯将教相禅宗作为唯一要务,而不问津净土宗的教义,还有诽谤贬低净土宗的人,都是些好高骛远,争强好胜的人,却不知道如何能够高超殊胜。假使他真能明白,就算杀了他,他也不肯放弃净土法门而不努力修习啊。学道真是太难了啊!〔同上〕  351.众生根器不一,如来慈悲无量。如果众生能至诚恭敬地念佛,到临命终的时候,自然会有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紫柏、憨山两位大师,说得很亲切,然而这二位都是禅宗的大善知识,他们的言教如果是对求生西方具备真信切愿的人是有益的。如果对只种了些善根,还没有专心修持净土宗的人来说,他们就会以为往生西方没有自己的分,从此便会打退堂鼓。如果不能应机说法,就是没用的闲话,此话诚然如此啊!〔大云月刊〕  352.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旨,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作因地心的事修,来彻证“是心是佛”果觉海的本体,作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的真正义理。如果能使六根不向外面驰骋,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不间断、不夹杂,作为刚开始学佛下手最切要的修持功夫,再慢慢地练习纯熟增进。再能用“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四宏誓愿常常忆念,不离心念,就会心与佛一致,心与道契合。今生就能超凡入圣,临终往生的品位直接登上上品,这样才不辜负此生的努力啊。〔大云月刊〕  八、释普通疑惑3  内分:理事、心性、悟证、宗教、持咒、出家、谤佛、师道、戒律、经典、中阴、四土、  舍利、臂香、境界、神通、秘传、扶乩、炼丹、事须适宜、富强、预防灾祸诸类  论中阴  353.中阴就是识神。并非识神化为中阴,就是平常所说的灵魂。言中阴七日一死生,七七四十九天必投生到各道中等等说法,不可以太拘泥固执。中阴的死生,是就他充满无明的心中所显现的生灭相来说的,不可机械地理解为世俗人的死生相。中阴受生,快的一弹指间,就投生到三途六道中去了。慢的有的到七七四十九天,还有超过这个时间的情况。刚刚去世的人,能够让相互熟识的人,或者相见于昼夜。与人相接触,或者有言论。不只是中阴有这种情况,即使是已受生善恶道中的众生,也能在相识亲故的人面前,偶然为他现形。这虽然也有本人的意念所显现,但权力实际上还是操纵在主掌造化的神灵。想以此来昭示世人,人死之后神明不灭,以及善恶的果报是真实不虚的法则。否则阳间人不知道阴间的事,误以为人死身体腐朽之后神也飘散,这些不明事理的言论,一定会有很多人附和。那么世上的人就都陷入无因无果,没有来生后世的邪见深坑中。想做善的人便不再心里有所警惕恶事,努力地修德,为恶的人更想穷凶极欲地造作恶业了。虽然有佛说过的话,但没有证明,谁肯信受?有了这些现形相给人们看,足以证明佛说的话绝对没有虚妄,果报丝毫不爽。这样不但使善人更加趋向行善,即使是恶人他的心也会被这种情理所惧怕折服,而不至于坚决造恶而不悔改了。天地鬼神想让人们明白这件事,所以才有已经去世的人现身于人世的情形,阳人去幽冥界主掌刑法等事情。这些事例都是为了辅助佛法弘扬,希望辅助佛教来治理世道人心。道理很微妙,但关系却很大。这种事古今典籍中记载的书籍有很多。然而都没有说明操持权来自哪里,以及这事的关系到的利益所在。〔书一〕八一  354.中阴虽然已经离开身体,但依旧还有原来身体的情感知见。既然有身体之情感,当然就需要衣食的供养。因为凡夫业障沉重,不明白五蕴本来空寂的道理,以为他仍然与阳间的人没什么区别。若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就会立即脱离肉体,不再依靠它。五蕴空,那么各种的苦就消灭了,一真法界就显现。而万德圆彰。境界虽然不一定都相同,不妨各随各人的情见为依据。这就像为死者烧冥衣一样,只要活着的人发心要为死者送衣服,这衣服的大小长短哪里会恰恰适合亡人呢。然而因为活着的人想给他送衣服,死了的人想要衣服,便会大小正好适宜。由此可见一切诸法。随心转变的大义了。〔书一〕八一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55.人死之后,还没有投生于六道之中的时候,叫中阴。如果已经受生于六道中,就不叫中阴了。那些附在人身上说一些苦乐之事的,都是他们的神识在起作用。投生的过程,必须要神识与父母的精血合二为一。当人受胎的时候,神识也同时住于胎中。出生时,时常有人亲眼看到那个人进入产妇的屋子,这是当父母交媾时,有代为受胎的识。等到胎儿长成,本识才来,代识随即离去。《欲海回狂》卷三第十二页,第八、九、十、十一、十二行,里面就有这种问题。原来的答案很不合理,我(印光大师)为它改正了过来,我们可以去查阅一下。原来的答案是:“好比是鸡蛋,有的已经受精,有的没有受精。未有识托之胎,就如同鸡蛋没有受精一样”这是不明白没有受精鸡蛋,即使孵再久的时间,也不会有小鸡出生。这怎么可以相比呢?我只希望把道理说明白,便没有避开这件本属超越本分的事,所以为居士说明其实的原因。圆泽禅师的母亲怀孕三年,大概就是这种情况。此约通常普通的情况而论,要知道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比如修净业已经成功的人,身体还没有死亡而神识已经出现在净土。恶业深重的人,身体卧病在床,神婴已经被罚到了阴间。生命虽然还没有结束,神识已经投生。等到将要出生的时候,全部心神才附着在胎儿身上。此种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的。应当想到是有代为受胎的情况,属于常途多分耳。三界诸法唯心所现。众生虽然迷惑,其业力不可思议,正是心力不思议的明证,也是诸佛发挥神通道力进行救度的不思议的地方。〔书一〕八一  论四土  356.凡圣同居、方便有余二种佛土,是约着带业往生的凡夫,与断见思惑的小圣而建立的,不可以约着佛的境界来说。如果约着佛来说,不但西方四土,全体是常寂光。就是这个五浊恶世,三途恶道,以佛来看的话,哪一处不是常寂光土呢?所以说毗卢遮那法身佛遍一切处,毗卢遮那佛所住的境界,名为常寂光土。遍一切处的常寂光土,唯有满证光明遍照的毗卢遮那法身的佛陀,才能亲自得到受用啊!其余都是分证。如果是十信位以下一直到凡夫,理体有而事修无。想要详细了解的话,应当仔细研究《弥陀要解》中讨论四土的文句。而《梵网经玄义》中也具足说明。(毗卢遮那的中文称作光明遍照,也称遍一切处,是一切诸佛究竟极果,满证清净法身的通号。圆满报身卢舍那佛也是如此。像释迦牟尼、阿弥陀、药师、阿閦佛等,这是化身佛各有差别的名号。卢舍那中文称作净满,因为惑业净尽,福慧圆满,约着智慧断惑这二种功德所感的果报来说。)又必须知道实报庄严、常寂光这两土,本来属于一土。约称性所感的果,就称实报庄严土。约究竟所证的理,就称常寂光土。圆教初住菩萨初入实报庄严土,分证常寂光土。到了妙觉位才称作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从初住到等觉位,实报庄严、常寂光二土都是属于分证。到了妙觉佛果,那么二土都属于究竟。讲经的人对于实报庄严土,就唯独约分证这一方面来说。对于常寂光土,则唯独约究竟这一方面来说。常寂光土没有形相,实报庄严土具足华藏世界海微尘数不可思议的微妙庄严。譬如虚空的体不具万相,而一切诸相,借由虚空而发挥出来。又如同宝镜,虚明洞彻,里面空无一物,而胡人来,现出胡人的影相;汉人来,现出汉人的影相。实报、寂光二土,即一土而说有二土,即二土而实为一土。想要使人容易明白了解,所以作二土来讲说。【书一】四五  357.极乐世界有四土,带业往生的,居住在同居土。已断见思惑的,居方便土。已经破除无明的,居住在实报土。四十一品无明都已经断除的,居住在寂光土。又实报土是约着所招感的果报来称呼。寂光土是约着所证之理性来说。它们本来属于一土。讲解的人为了使人们容易理解,所以将分证者属于实报土,满证者属于寂光土。其实二土中都既有分证又有满证的。《文钞》中也详细地讲述了这件事。同居虽具备三土,而没有断惑者,只能受用同居的境界罢了。虽然属于带业往生的人,就不可以用凡夫的身份去下定义,因为他已经证得三种不退的果位。【书二】三四  论舍利  358.舍利一词,是梵语,被称作身骨,也叫灵骨。它是修行人的戒定慧的力量所形成,而不是人炼精气神所形成的。这大概就是心与道一致,心与佛心一致在物质上的表现吧。不只是人死被烧后,他的身体、骨肉、发肤变为舍利。自古以来就有高僧在沐浴的时候得到舍利的情况。雪岩祖师在剃头的时候,他的头发变成一串舍利。还有志心念佛的人,从口中得到舍利的事迹。还有人在刻《龙舒净土文》的印刷模板,在板中发现舍利的现象。还有人在绣佛、绣经的时候,从针下得到舍利的例子。还有一个人死后被烧掉,得到无数的舍利,他的学生都得到了,只有一个人远游没回来,等那个学生回来后到他的遗像前祭奠时,心中感慨悲痛,竟然在遗像前得到了他的舍利。长庆闲禅师被焚化的那天,天上刮起了大风,烟灰飞到三四十里远的地方,烟灰所到的地方,都能拾得舍利。于是大家收集起来,得到四石多。由此可知,舍利是道力所成就。炼丹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错认为是人的精气神所炼成的。〔书一〕七六  论臂香  359.臂香,是指在手臂上燃香。藕益大师每天修持《楞严经》、《梵网经》这二部经典,所以对于燃香这件事,比较经常地行持。实在因为一切众生,无不爱惜自己的色身,保重自己的色身。对于其它的众生就杀害它们的身体,吃它们的肉,心里更加欢乐。对于自己的身体,哪怕只是蚊子咬一下,稻草刺一下,就难以忍受了。如来在《法华经》、《楞严经》、《梵网经》等大乘经中,称赞苦行。令我们燃身、臂、指,来供养诸佛。对治贪心,以及爱惜保重自己身体的心。这个法门在六度当中,仍属于布施度所摄。因为布施有内施、外施的不同。外施指国城妻子,内施指头目髓脑。燃香燃身都是所谓的施舍。必须至心恳切,仰祈三宝加被。唯独想要自他业消慧朗,罪灭福增。(说“自他”,虽然实际上是为自己,又必须以此功德,回向法界众生,所以说“自他”。)绝对没有一丝毫为求名闻,及求世间人天福乐的心,唯独为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而这样做。那么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所谓三轮体空,四弘誓愿普摄。功德由心愿而广大,果报由心愿而速获。有人或者心慕虚名,徒然以执着的心,效法除去执着的苦行。且不要说燃臂香,就是将全身通燃,也只是无益的苦行。因为是以执着心,贪求名誉的念头。既没有三轮体空的见解,又没有四弘誓愿普摄的悲心。以如来破除身见的方法,展转增长坚固的身见。得罪得福由起心动念而有分别,所得果报由发心大小而有差异。所以《华严经》中说: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智慧的人学了佛法证得涅盘,愚痴的人学了增长生死,就是这个意思啊!【书一】五七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60.菩萨的心好比太虚,无所不包。为了利益众生,设下种种方便之法,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我们切不可凭凡夫的知见,妄加推测。因为菩萨已证法忍,了无人我之相可得。只想以慈悲心收取和护持一切众生,入于如来大觉法海。如果我们妄加计较分别,便属情见,便与无人我之道,不能暗合道妙。说到菩萨布施头目髓脑的事确实有。至于妓女(妓女,就是歌女,应当写作技。技,就是歌舞)、彩女等,不过扩充菩萨布施的心,不可以词害意。如果机械地执取字面意思,那“愿令阿僧祇世界妓女充满”的话,又该怎么解释呢?这是为了显示菩萨内外俱舍,没有贪恋吝惜的心。内到头目髓脑,外到国城妻子,没有一样起贪恋执着的心念,所以能在生死中得到解脱。那些受施的人,乘菩萨愿力的摄持,或在当时,或在后世,没有不真正得到利益,了脱生死。像歌利王割截佛陀前世的身体,后来成为最早得度的憍陈如。像这种如太虚般无量无边的大菩提心,哪里是凡夫的小知小见所能想像的?要知道还没有证得法忍的凡夫,心中应当仰慕菩萨之道,行事应依照凡夫的常理。否则可能会妨碍住持法道。如果还没有证得无生法忍,就不要住持法道,也不适宜学菩萨舍头目髓脑等,因为他自身的能力不够,不堪忍受这种痛苦,对人对已都没有好处。凡夫就应按凡夫所能够做到的去做,这就可以了。【书一】八八  论境界  361.念佛人临终之时蒙佛接引,乃是因为众生与佛感应道交的结果。虽然离不开心中对佛的念念不忘,也不能认为这是心想产生的幻觉,其实没有佛圣来迎接的事。心中想着地狱,临终地狱就会出现。心中想着佛国,临终佛国就会出现。这是相随心现,不能认为这只是心里想的结果,其实是不存在的。只是心想产生的幻觉,其实并没有这境界,必须圆证万法唯心的大觉世尊这样说是可以的。您要是说,就是断灭知见,是破坏如来修证法门的邪说,怎么能不慎重呢?这些事一一细说,太费笔墨。如果能做到举一反三,就会理解得很透彻了。【书二】二八  362.须知时间没有固定的算法,随人所见不同。佛菩萨的境界放在一边不说,暂以凡夫的小境界来说明。周灵王的太子子晋学仙,他自己感觉刚刚过了七天,当他再从缑山出现时,时间已经到了晋朝。所以有诗说:“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几,读平声,将近。从周灵王,到晋朝他再出来时,将及一千年了)。”还有吕纯阳在邯郸的一个旅店里遇到了汉钟离,钟离劝他学仙,可他想得到富贵后再学,钟离就给他一个枕头让他躺在上面睡觉,他梦到自己的官职越做越大,以至做到了宰相,五十年间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这种情况世所罕见,而且子孙满堂,其乐融融。后来又因为有件事与皇帝的意见不合,于是辞官回家,梦到这里他就醒来了。他睡的时候,店主人正在煮黄粱米粥,梦中出将入相做了许多大事,历经五十年之久,等他醒来,黄粱粥还没有煮熟。这不过是仙人所现,就能于一念中完成五十年境界事业。何况佛为天中天、圣中圣,诸大菩萨已证法身的境界呢。所以善财入弥勒楼阁,入普贤毛孔,皆于十方世界,行六度万行,经佛刹微尘数劫。你看到这段文字,又会做怎样的测度呢?  须知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没有实体,可是在凡夫的世界中,只见到凡夫所能见到的境界,不能以凡夫所见到的境界,就认为佛菩萨也是这样的,凡夫和佛菩萨没有什么两样。打个比方说,就好比镜子里照到有十几重的山水楼阁,在镜子中实在没什么远近,可远近都分得清清楚楚。世间象镜子这样的色法尚且有这功能,何况已证唯心自性之心法者乎。所以说:在一根毫毛的顶端上,可以含藏整个宇宙、整个世界和无量无边的佛世界,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也。凡属不思议境界,就应当仰信佛言,不要随意去猜测。如果真能如此至诚恳切,自然就全明白了,也就不须问别人了。如果不在恳切至诚、礼拜持诵上下功夫,整天把不是凡夫所能理解的境界,用凡夫的心去揣测它,那么与幻人法师的把戏同出一辙,想不受谤佛、谤法、谤僧的罪报,又怎么可能呢?【书一】九三  363.听说你的父亲所拥有的灵感事迹很多,非常钦佩。如果他受法时,大士与天龙八部都现身,还有密宗禁戒不许宣传的妙境,这难道是为了向一向信奉基督的人委婉示现的相吗?如果按这个理论推断,一定有所证。若无所证,佛圣决不会轻易虚妄应现。至于说为了《起信》之见而应身,乃是念佛人临终之相,因为没破除无明,所见的都是应。报、法之身,不是他的善根所能见到的境界。至于在普陀山梵音洞中见到的显相,乃是菩萨为了使众生增长信心,才人人都能见,但不能把这个显相当作常例。如果引用,就会使所有人依此造谣言。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很多古人都看到了,然而这都是有大因缘的人,或有深功夫的人,只要见到了就会悟解证入。我在光绪十二年去五台山朝拜之前,先在北京琉璃厂,到处寻求《清凉山志》,只得到一部,每天都看。因为天冷,到了三月初才到山上,在山上住了四十多天,见到来朝山的人中很多都说见到了文殊菩萨,其中真正修持的人少之又少。所以知道朝山人的说法,都是在附和古人的见闻来自夸的。如果他真的见到了,那么这人肯定与那些随波逐流、虚度光阴的人有着真金与矿铜的差别。否则文殊如此不自重,轻易现身为了什么呢?理即佛,指一切众生本有理体,并非指背尘合觉而言。如果单指背尘合觉,便属名字了。某君入定后,就和毗卢遮那一样,出定后,仍是凡夫,竟然不知惭愧,用大妄言欺骗人。如果他果真和毗卢遮那一样,断不至于出定后仍是凡夫。他那是用密宗压人,却不知我纵然不了解密宗,难道还不能分辨是非吗,就可以被笼络了吗?【复陈伯达书】  论神通  364.道济禅师是一位有大神通的圣人,想使一切人生正信心,所以常常显示不可思议的事情。他饮酒吃肉,是为了掩盖他圣人的德行,目的是使愚痴的人看到他颠狂不规矩的样子,因此就不太相信了,否则他便不能在世间住了。凡是佛菩萨现身,如果示现的是凡夫,就会以道德教化人,绝对不会显现他的神通。如果显示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了。只有表现出颠狂的圣人,显示神通也是可以的,并不是说修行人都应该饮酒吃肉。世间的善人,尚且不饮酒吃肉,何况作为佛弟子,还要教化众生,而自己还不能做到依教奉行,那么不但不能令人相信,反而使人退失信心,所以饮酒吃肉不可学。他吃了死的,能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连原样的肉都不能吐出,怎么可以学他吃肉呢?他喝了酒,能替佛装金,能把无数的大木头从井里运来。你喝了酒,连井水都运不出来,怎么可以学他喝酒呢?《济公传》有好几种,只有《醉菩提》最好。最近流通的听说有八个版本。大多是后人敷衍出来的故事。《醉菩提》这本书文质兼美,里面所记叙的事,都是当时确实发生的。世人不知真相,不是妄加模仿,就是妄加毁谤。妄加模仿的人决定要下地狱。妄加毁谤的人,是用凡夫的知见,揣度神通圣人的意图,也有罪过。不过比起妄加模仿的人,罪过轻多了。我们见到他不可思议的事,应该心生敬重信任。见到他饮酒吃肉的事,绝对不要学,就会得到利益而不受伤害了。【书一】九五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65.人能弘扬道的作用,而道不能自己来帮助人。世间的混乱,是因为众生同分恶业所招感的结果,那些各种各样邪僻的说法也是这样。世风的变化,最初都是从一两个人开始,治乱邪正,都是如此。怎么可以不从人力转变的地方讲,而专门指望佛菩萨显神通变化呢?佛菩萨不是不能显示神通变化,无奈众生的业力太重,也无可奈何。好比浓云厚雾,天地间一片迷茫,不见天日,就可以说天上的太阳没有了吗?而人与天、地,并称为三才,僧与佛、法,合名为三宝,之所以这样称呼,因为人通过修行,能彻悟人生真谛,故能与天地合二为一,弘扬法理道德的义理。你现在一心想抛弃人的努力,而借助佛菩萨天地的力量,这能说是知晓大道的人吗?如今是大乱的世道,大悲菩萨示现救护,也只能救有缘的众生。  因为大乱属同业招感的果报,而与菩萨宿世的因,现前的缘属个人的别业,有感招菩萨救度的别业,就能蒙菩萨加被救护,怎么可以一概而论呢?菩萨逆顺方便,救护众生的事业,不是死执知见的人能够知道的。现为你举一个例子,就可以明白,不要说是菩萨,就是真正的怨家,也可以作为我们入道成佛的开始。佛以八苦为师,成无上道,所以苦是成佛的根本。佛又让他的弟子们,一开始修不净观,观之久久,就可以断惑证真,证成阿罗汉,这样的不净又成为了清净的根本。北俱卢洲的人们,生活没有一点苦,所以不能入道,南阎浮提众生苦事很多,所以能够入佛道了脱生死,不计其数。假如世间没有了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人们就会在安逸享乐中醉生梦死,谁还肯发出世之心,以求了脱生死呢?至于说“拥强兵,踞高位,作种种苦恼众生事的人,或许也有大悲示现的菩萨吧”。这个道理只能和通人说,不可和无知无识的人讲。如果是通人,就算他是真的恶魔,也可以得到大的利益。无知无识的人如果听到了这个道理,不但不知道发心去修行,反而会去毁谤佛法。那些权巧好比小孩子不肯吃药,把药涂在乳房上,他不想吃也要吃。你想作通人大力宣扬这种善巧,那么对别人的危害大于利益。还是闭口,不要妄说了。佛菩萨的境界,哪里是凡夫所能明白的呢。【书一】九八  论秘传  366.当今各种外道,没有不用秘传引诱无知的人加入他们的教会。当人发愿加入时,必须发誓,以后如果反对它,就会得到什么什么样的恶报。其实这多数都是骗人的做法。可是因为发誓的缘故,即使有人知道它是邪法,也不敢有一点违背或揭发。外道秘传发誓的方法对于人的迷惑太深,对人加控制太牢固了。我佛没有秘传的教法,一个人听法这么说,万人一齐听法也这么说。关上门,堵上窗户,外面再派人巡逻,只许一个人入内,而且小声说话不能让外面人听到,这样做怎么会有光明正大的事呢?希望诸位都能明白其中的害处,所以简略地为大家说说。【海潮音月刊】  367.如果有暗地里口传心授的妙诀,那就是邪魔外道的法,不是佛法。【书一】四四  论扶乩  368.乩坛所说,大多属于灵鬼依托当事人的智识而作。如果说世间道理,那么说对的还比较多。如果说佛法,就不是他自己所能知道的,就妄造谣言。【书一】二六  369.扶乩,多数是灵鬼假冒仙佛神圣。能力较为下劣的鬼,或许没有这种神通力。那些能力较优秀的灵鬼,则能知道人的心念,所以能借助人的聪明智识去降坛书写问对。纪晓岚说:“扶乩多半由灵鬼假托。我曾经和名为坦然的兄长扶乩,我能作诗而不能书写,我扶的时候则乩文诗词敏捷,但是书法潦草;坦然兄长扶战时,诗词庸常,但是书法遒劲。当问到古人及他们事情的奥妙诀窍之事,乩仙就会说时代太久远,想不起来啦,所以我知道临坛者绝对不是真正的佛菩萨。”然而这种灵鬼,只能借助人们当下的心念来用。在八识田中有,而在现存知见中没有的,或者这种义理不是他自己能知道的,便不能回答人们了。这种灵通的道力离业尽情空的他心通,实在有天渊之别。但两者的气分相似。我又恐怕你被乩教所迷惑,所以不得不引用他人的事理来说明这个道理。【书一】四二  译者按:扶乩,是中国道教的一种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  370.近来上海乩坛大开,它所开示的改过从善、小轮回、小因果等,都对世道人心大有好处。至于说天、说佛法的方面,简直是在胡说了。我们身为佛弟子,不可排斥这种方法,因为它有劝人行善的一面。但也不可附会赞同这种方法,因为它所说的佛法,都是臆想杜撰出来的,怕它有毁坏佛法,贻误众生的罪过。【书一】四二  论炼丹  371.佛法只教人止恶修善,明心见性,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一部大藏经,绝对没有一个字教人运气炼丹,求成仙升天,长生不老的。民国初年有一位魔子柳华阳写了一本《慧命经》,书里都引用了佛经祖师的话语,来证明炼丹之法。挽引正法作邪法的证明,实在用邪法毁谤正法。没有择法眼的人,看到他的邪说,就认为是真实的,永远失掉了正见。所说的话、所修的法,都是破坏佛法。而依然大肆宣扬,以为自己得到真理,说我有幸遇到真乘,得闻正法。所谓认贼为子,煮砂作饭,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可不是悲哀吗?炼丹运气这个法,不是没有利益。但只可以延年益寿,功夫到极致能成仙升天。尚且不是道教老子的真传,何况是佛法的正道呢?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老子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如果能够领会这些话,就不会被他们迷惑。兼带能够熟读《安士全书》、《居士传》、《三教平心论》、《释氏稽古略》等书。那么如同明镜当台,美丑自然能够分辨出来。又如洪炉验炼金子,是真是伪立刻判定。【书一】五七  372.我私自以为释、道本源是一致,并无两样。但它们的末流支派,确实有天渊之别。佛教教人,最初先修四念处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知道身、受、心、法都是虚幻、苦、空、无常、无我、不净,真如妙性自然会显现出来。道教约原初正传,也不是为了炼丹,求长生作为要务。后世凡依正传道教修行的,也都是以此为正宗。佛教博大精深、无所不包。不但将身、心、性、命之道,发挥得淋漓尽致,全尽无余,即使小到世俗伦理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丝毫的善事都不曾遗漏。唯独对于炼丹运气等术,绝对没有一个字提及,而且深深地以此为戒。因为前者旨在使人明白身心虚幻不实,而后者令人保全身心以为是真实不虚。这里指的心是指随缘生灭的心,不是本有的真心。炼丹这种方法,不是完全没有利益,只可延年益寿,最高境界是使人成仙升天。如果说到了脱生死,那就是说梦话了。【书一】七五  论事须适宜  373.念佛这件事,应当随各人的方便量力而行,出声、默念,大声、小声都是可以的。怎么能一直大声念,而使自己伤气受病呢?然而你的大病虽然由伤气而引起,实在是无量劫以来的业力显现的。因为你精进念佛的缘故,将未来受报转化为现在受报,将重报转化为轻报。就这一场病,不知道消了多少劫数三途恶道的罪过呢。佛的力量是不可思议,佛的恩德难以报答,应当在心中生起大庆幸心,大惭愧心,生大净信心。用净土这一法门,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教化他人。使家中眷属,与一切有缘人,同生西方。就可以不辜负生了这场病,当成佛在现身说法。  【书一】八四  374.学佛必须专心于自己了脱生死为要事,然而也要随分随力地作功德。如果有大力量的人,才能彻底放下五蕴不实的身心,彻底提起救度众生的事业。中下根器的人,因为无所作为,已经养成了懒惰懈怠的习气。自利的修持尚且不能认真,利人更是置之度外,流入了杨朱“为利他人一根汗毛也不肯拔”的弊端。所以必须将自利利他的二法互相辅助而行,但要专注于自利一边。二林所说的话也不要误会。误会则得罪二林不小。二林的意思是要专注于自利,并非随分随力教人修习净土法门全废也,利人的事业,只有大菩萨才能担当得起。菩萨以下,谁敢说这样的大话?中下之人,随分随力地做利人的事,才符合修行自利的方法。因为修行法门有六度万行的缘故。自己还未曾度脱,利人仍然属于自利。但不可专门在外边的事迹上做文章。【书二】八  375.真心办道的人,哪里还有时间料理世间俗事,但是如果暂时还没斩断万缘,通身放下俗务,也不妨碍兼带培植心地,以挽救证取一半的道业。【书二】十五  376.念佛虽然贵在至诚,保持场地清洁,然而病人做不到清洁,他只要心存至诚,默念或出声念,功德是一样。因为佛无比慈悲,如同父母在儿女生病痛苦的时候,就不会用平常的礼仪责怪孩子,反而为孩子抚摩身体,清洗污秽。如果儿女病好之后,还让父母像他生病时一样来伺候自己,那就要被雷打。【书二】六八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77.人身处在世间待人,对待居心贤良或愚昧的人,都要恭敬,不可用傲慢的态度。行事则要亲近贤人远离愚人,选取优良去除劣等。这样才可以避免互相杂染的弊端,以及贻误事业的罪过。天下的事,理论上有固定的道理,做法上却没有固定的方法。若不因酌情行事而作定夺,如同执着一成不变的死方子去医治变化莫测的病症,那么被医活的人少,而医死的人就多了。只要情与理相合,法与事相契,就是正确的。【书二】六  378.天下万事,都有一定的道理。当我们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必须遵守一定的道理,采用与时代相适宜的方法。理论与权巧相互契合,法与道相符合,事情就能成功。【书二】十二  379.佛法因人异而施设,万万不能执着通途法门的教理及修持,而与众生的根基相违背,从而断送众生当生就能了脱生死的殊胜利益。应该就现代人自我衡量根性,而选择相应的修持法门。【书二】二一  380.火葬这种方法,唐宋佛法极盛的时候,在家人大多采用。然而也应按照当地埋葬的风俗,恐怕执着拘泥于风欲的人妄加生起不必要的议论。其实还是烧掉尸体容易泯灭掉,停过七七日,即四十天烧更加妥当。用埋葬入土的方法,时间久了,导致尸骨暴露在外。守丧三年,不作礼乐,本来就是应该遵守的。前清时期文官必须辞官守丧,武官不必辞官,因为军事方面的事不能有丝毫松懈,所以不作规定。今则废除伦理,做不孝顺的事,纷纷而起,守丧的制度期限,更是不足挂齿了?我们应当依照古人的礼节,斟酌着行事,既不可完全改变,也不必过于拘泥细节。【书二】六一  381.莲社刚刚成立,必须要有一定的规矩。女人想入社,断断不可以。千万不要仿效其它地方散漫没有约束,以至于一法才建立,各种弊端都产生出来了。以上陈述至关重要。【书二】二四  382.我认为现在的世道人心,已经沉沦到了极点。再加上国家的费用空乏,赋税比以前重了几倍。物价上涨,民不聊生。天灾频繁降临,人祸接连不断。正值这种危及关头,想要弘扬法道,只可普遍与来的人,指明学佛的首要的义理。对于做父亲的人讲说慈爱的道理,对儿子讲孝道,兄友弟恭,夫倡妇随,各人尽好自己的本分事,为学佛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再加上心怀至诚恭敬,能战胜自己的私欲而复归于作人的礼仪规范。明白因果的道理,希望脱离轮回的痛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纵然天资再高,也应当依照这些道理去作。在有余力的时候,不妨研究一切经论。使他在自己家中,随分修持佛法。就不须建设高广的房屋堂宇,招募人员,设立岗位,彼此往来,耗费很多时间,耽误本职事务。这确实是现在弘扬佛法,将计就计最高超的一着。【书二】四二  383.想求往生,就要放下这个世间的种种,也要放下过分的狂妄心。如同菩萨在生死中度脱众生,这必须自己是菩萨才能做到。如果自己还是凡夫,便想担任这样的重任,不但不能度人,而且不能自度。世间多少善知识,皆有这个毛病,还说这是菩提心。要知道这种菩提心如果先求往生,就有益处。如果不求往生,必须是菩萨才可以,否则为害不浅。过分的狂妄心是真修行者的一大障碍,不能不知道。【复潘对凫书】  384.处在现在混乱的世道,正应当提倡因果报应以及净土法门,才能收到真实的利益。那些好高骛远的人,唯恐一提倡以上道理,便降低他的名声和社会地位,所以宁可不让别人会,也决不肯降低门风。试问他在调养生命的这些外物上,是否能拘泥于一种方法,而不求变通吗?夏天穿葛衣,冬天穿皮衣,渴了喝水,饿了吃饭,他在一天的生活中,尚且知道要合于时宜。为什么在弘法上,他的智慧反不如养生的技巧呢,难道他真的为了利益大众吗?【大云月刊】  385.创立莲社,场地及摆设必须清净香洁。主人必须恭敬至诚,对人不可傲慢,也不可流露出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的神色,凡是来的人都要温和恭敬谦逊地对待。在还没有开始念佛和念佛完毕后,都不要谈论家常事。如果有必要谈的要义可以谈,否则就各自回家。年纪太轻的人只可以在自己家里念。如果常来,路近的可以,路远的怕有意外的事发生,一定要谨慎。这不过是为地方作一个提倡而已,还是要以专心在家里念佛为要务。【大云月刊】  386.学佛的人,要先从知因果、慎独方面入手。如果能做到独自一人,依然自觉遵守道德规范,那么邪念自然消除,怎么还有不如法的地方呢?如果有,要果断地断掉它,才是真实修行。否则学问与言行不相附合,所说的知见越高,表现出来的行为越差,这是当今学佛人中自称通家的贴骨大疮。如果能以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为目标,就会学到一分,便得到一分真实的利益。【复陈伯达书】  论富强  387.中国的贫弱,是由于不依礼义,如果依礼义,怎么会贫弱呢?试问贫弱的原因,哪一条不是因为贪赃受贿使外人得利呢?你没有认清病的根源,就说药不见效,怎么能说有智慧呢?外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国小,不同心协力就不能自立于世界。中国人则各怀异心,纵然有同心者,外人用贿赂引诱他,他马上就会随着贿赂所转。不但不顾国与民,连自身都不顾了。还说这是奉行礼义的过失,这怎么可以呢?从前林则徐抵抗外来侵略就是证明。以后大大小小的事,哪一件不是中国代为周旋令成乎?中国人多半都属亡八字的命,所以才使外国如此强大,中国如此贫弱。假使中国人都能够守礼仪道义,那么外国没有利益的货物将无处可销,中国一年当中就可以保全几千亿的金钱了。中国人的下作,真是到了极点。孟子说:“有德行、智慧、谋略、见识的人,因为他生活在患难中。只有那些孤臣和孽子,他们持有警惧不安的心理,考虑忧患很深远,所以通达事理。” 你虽然读书阅世,却不知道读书阅世之道,所以才会有这样的问题。为挽救当今世道的大计,应当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以及改恶修善、信愿往生,这才是挽回当前战乱的劫运、救国救民的首要方法。至于谈玄说妙,都在其次。然而想救世,如果不自己亲自去实践,断然没有实际效果。由自身推及到家庭成员,由家庭推及到乡邑,由乡邑推及到整个国家的人。这样的风气果然能够倡导实行,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否则就是做梦也难收效啊。【书一】九八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388.近来掌权做大事的人,多半少年得志,轻率地以标新立异,学习西洋文化当成正确的事情。在他们眼中尧舜周公孔子,都不值得效法。他们不得志的时候,就成为狂妄自大,顽固不服从教化的人。一旦得志,就成了误国害民的人士。所以导致天灾人祸,接连不断地发生,国运危急,民不聊生。所贵的是学佛的人,要对治习气,改过迁善。如果没事的时候尽管学佛,有事降临时便将学习佛法中关于对治习气的教义置于度外,那么学佛就成了空名,不会有任何实际的利益。【大云月刊】  论预防灾祸  389.当今的世道,只能各人尽其心力所为。至于未来的吉凶祸福是不能预先判断的。如果真的能虔诚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命运在冥冥中应当有所转变,不至于有大的危险。如果不在持诵名号的事上下功夫,纵然用尽机关谋算,也难得到好的效果。由于世局的变幻莫测,不可预料。那些富贵显赫的人,转眼被消灭,化为乌有,何况是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呢?孔子说:“不懂得乐天知命的道理,不可能成为君子。”然而还是要极力修持,才可以言说天命。如果懒惰懈怠,任性消沉,那么所有的得失都不是命中注定了。【同上】  390.当今的世道,是患难的世道。虽然说念佛能灭宿业,但必须生大惭愧、大怖畏的心,扭转众生损人利己的心,用作菩萨普利众生的善行。那么像宿业、现业,都可依仗此大菩提心中的佛号光明,被它消灭干净。如果前生、昔日,曾作大的恶业,现在虽然已经停止作恶,但却没能努力修众多善业,只是泛泛悠悠地念佛,功过不能相抵,还是难免会遭受恶报。这并非是念佛的功用虚妄废弃,是因为没有发广大菩提心,又加上恶业广大深重,所以对恶业不能起到掩蔽的作用。如果能发大菩提心,就会如明亮的太阳正午当空,霜露马上就会蒸发消失。世上有很多人前半生作恶,后来稍有悔改的心,因为不能使恶报完全不显现,就说佛法不灵验,修持教义没有利益。居士既然不把我当成外人,我就不得不为你略说其中的原因,希望你能走出迷途而能达到觉悟的彼岸。【同上】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谕在家善信  甲、示伦常大教  391.尽本性学佛法,方能克尽伦常,学习孔孟之道。反之,克尽伦常,学习孔孟之道,方可尽本性学佛法。试看古今的大忠臣、大孝子,以及发挥传扬儒家圣贤心法的人,没有不深刻研究佛经,暗暗修习,秘密验证。儒佛两大教,合起来修学便互相增进,分开独行便互相受损。因为世间没有一个人不在伦常之内,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出于真如自性之外。具足伦常实践及心性修习,再以佛法中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作为克制自己私欲、言行恢复礼仪、防止邪恶、保持真诚,以及父母慈爱、儿女孝顺、兄弟间互爱互敬的辅助教化。于是父子兄弟及五伦之间,大家就都率先尽伦常尽本性,去除凡夫虚妄的烦恼惑业,恢复我们本来具有的佛性。由此可见,儒教和佛教不但体性合一,就是实际运用的层面也并未分成二个部分。【书二】五三  392.要知道,佛法是十法界公共的法则,没有一个人不应该修习,也没有一个人不能修习。他们说佛教是不顾世间人伦纲常,有害儒家圣道,全属盲人的瞎说啊。为什么这么说呢?佛陀对父母言说慈爱,对子女言说孝敬,对君王言说仁爱,对臣子言说忠诚,夫妻和睦相处,兄弟友爱恭敬,列举世俗的嘉言懿行,佛教中无不详陈其中的宿因现果,现因后果。佛教中讲到慈孝忠孝等道理,则与儒教相同。而佛教详细解释了这些嘉言懿行的三世因果道理,这是儒教中所没有听闻到的。更何况佛教中有关断惑证真、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之法理呢。可惜这些人没看到啊。假如他们详细阅读过佛经并且深思其中的义理,就会痛哭流涕,哭声震动大千世界,悲叹自己往昔诽谤佛教的深重罪过啊。【书一】十六  393.想学佛祖,必须先以圣贤做榜样。如果我们身体力行有污点,伦常道德错谬反常,尚且被称作佛教罪人,哪里能成为佛弟子呢?佛教虽是出世法,然而遇到君王言说仁爱,对臣子言说忠诚,对父母言说慈爱,对子女言说孝敬,由浅而入深地渐习,学习基本的人情事理,最终通达高深法则,即所谓的下学而上达。熟读《安士全书》,就可以知道世出世法的大概内容了。【书一】三二  394.想做真佛,必须先从为真儒开始。如果对于儒家教导的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孝友弟恭等道理,不能严持操守,躬身力行。那么修行的根基就不牢固,怎么能学佛呢?遴选忠臣良将要在孝子当中进行,那些行为有悖于儒家宗旨的人,怎么能担荷如来家业,上续慧命,下化众生呢?佛法广大无边,包罗万象,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没有一个法不在佛法范围之内。世上有人拘泥于狭镒短浅的见识,往往认为劝人出家有悖于世间伦理纲常。于是不去深入探究原因,反而加以诽谤诋毁。结果因噎废食,自丧性命。实在非常可怜啊。如果能放开眼界,就会知道佛法流布中外,二千年来,佛道盛行。经历很多圣君贤相、杰士伟人的护持传布,如此看来,佛法中肯定存在着非凡情所能测度的真道啊。就算有一两个拘泥于儒家的人批驳佛教,暴恶的君王摧毁它,结果也只能如以手遮日、仰面唾天罢了,恰恰显示出他们的少知少见,贸然妄作妄为的过失,于佛法究竟又有什么损伤呢?还有人外表上批驳佛教,心里却秘密汲取佛法修证的实质。从宋朝以来,儒家的大修行人,无不都是这样做的。所以我认为儒家的诚意正心,从这点上就有了欠缺,其弊端实属必然而然的结果了。【书一】七三  395.学佛一事,原本就必须先努力做好人,才可趋向佛道。如果对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这些道理,不一一加以实践,虽然整天奉行佛法,佛怎么会保佑他呢?由于佛法涵盖出世入世一切诸法。所以,对于做父亲的人说慈爱,对于做儿子的人说孝顺,让每个人都尽到自己做人的本分,然后修习出世间佛法。譬如想要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才可修上去,并且可永久不坏。如果地基不坚固,必然导致楼未修成就败坏了。从前,白居易问鸟窠禅师说:“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想要修学佛法,首先必须克已复礼,慎独寡过,事事都从心地里真实做出。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如果他的心地奸恶,想要借佛法以免除罪业,不异于先服毒药,后服良药,想让自己身轻体健,延年益寿,怎么可能呢?【书二】十六  396.能令文章超胜天下,功业广宣宇宙的大丈夫。而却不能断惑证真,了生脱死。是因为他执着于外在的形式而忘掉了内心的修行,注重于有为法的细枝末节,而忘掉了它无为的根本。世间人谁能一一占全根本与枝末?我们只要能够克尽自己的伦常本分、致力修习净业就足够了,哪里有闲暇时间思量其它的事情呢?【书二】三二  397.我认为:春秋祭祀,是儒教礼法所重视的。岁时追荐,佛教更加尊崇。感念饮水思源,叶落归根的恩德,父母丧要尽礼节。祭祀要尽虔诚。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哪里有什么区别呢。【序】三七  乙、论家庭教育  398.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必定从严整家规开始。一个家庭将要败落,必定从家规颓废开始。想让子弟成人,必须让自己的所作所为遵守一定的法规原则,能为子弟作榜样开始,这是必然的道理。现在如果想从省事省力的地方着手教育,应当以因果报应的道理作为他的启蒙教育,使他习惯成自然的性情,但愿孩子将来为人处事不至于有大的偏差。这确实是挽救世道人心,救化导民众、齐家教子第一等的妙法。【书一】四九  399.子弟的成就,唯在于家教。凡是子女,必须从小用孝、悌、忠、信、勤、俭、温、恭等道德教导他。等到他长大进入学校读书,方才有受利益的根基。倘若从小任性娇惯。暂且不说没有天质,没有受良好教育的孩子,即使小孩有天姿,并受很好的教育,也只能成为一个文字工人,儒门的败类罢了。世间有些人才高北斗,学富五车,而他的所作所为都仗着这些小聪明,用来毒害众生智慧,毁灭真正的道义。究其原因都是由于从小没有家教,以良好的道德作为启蒙教育!周文王先以身作则给妻子作榜样,再成为兄弟们学习的典范,来治理好家庭,进而统御国家。与《大学》中所说的:想要治理天下国家的话,必须从格除私欲、显明良知、真诚心意、端正内心做起,是同一个宗旨趣向。这是儒家教导人们仰慕圣人品德,效法贤哲作为的无上秘诀。舍弃这个根本法则来求成就圣贤之道,都只是枝末的技能啊【书一】六二  400.就现在来考虑,子女应当在会说话,懂人事的时候,就让他在家庭中先学认字。(女孩子虽然不必定要她做大学问家,断然不可以不认识字,不通文理。母亲尚且应该胎教子女。如果认识字,通文理,那么所生的子女,就容易教他学习了。)每一张的方纸,只写一个字,不可以两面都写。如果两面都写,就如同记诵口头儿歌了。每天限定认几个字,每天将认过的熟字,又必须全部再认一二遍。不到一年,就会认得许多字。后来读书的时候,凡是读过的字,全都认得,不会有只记得口头儿歌的弊病。凡是小孩力所能做的事,必须让他常做,培养勤劳美德。(如洒水扫地,拿物侍奉等)凡是饮食衣服,不要太华美。只要他抛弃丢撒五谷食物以及损坏器物,无论东西的贵贱轻重,必须告诉他来之不易,以及折福损寿等义理。倘若他再这样做,定会遭到杖打责罚,决不轻易放过。如此他长大后自然能够勤俭节约,断然不至于奢侈浪费。到了能够读书的年龄,就将《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令他们熟读,为他们顺着字面来加以讲说。他们的日常行为,符合善的地方,对照这二本书中指出的善加以奖励。  行为如果不善,对照这二本书中指出的不善,而加以责罚。(彭二林居士的家族,是江浙一带的科举冠军,历代以来,都遵行这二本书,他的家里,状元很多,然而都是终身守持这二本书不改。)如熔金倒入模器,如流水围有堤防。哪有金不能成器具,水仍旧横流的道理呢?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根基就在此处。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不讲,想要具备完美的人格,除非天资高过孟子以上的人才可能做到。然而在读书的时候,不可以马上进入现在的学校。应该联合几个家庭,请一位文才品行兼优,深信因果的老师,令孩子们先读《四书》以及《五经》。等到他们学业已经有几分成效,凡是文字道理,都不被邪说俗论所迷惑了。然后让他们进入现在的学校,以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闻。不致于举动与时代乖离,没有路途上进啊!能够这样,那么有天姿的孩子,长大自然能够有所作为。没有天姿的孩子,也能成为一个良善的人。穷困时修养身心;显达时兼利天下,自利利他,实不超出这些老僧常谈的话。【书一】六二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401.教育子女要从根本上入手。所谓根本就是孝敬父母、服务大众、忍受耻辱、努力实践。以身为教,以道德作为规范。比如把熔化的金铜汁倒入模中,模子直它就直,模子弯它是弯。大小厚薄,没倒入模之前就已经可以知道了,何况出了模子后的形状呢。近代的世欲人情多半不是如此,所以那些有天资的子弟,大多狂妄悖逆。没有天资的人回复到教育前的顽固恶劣状态。这就是因为在孩子年幼时没有立下规矩。好比熔化的金汁倒入了坏的模子里,必然铸成坏的器具。虽然金子的本质是一样的,造出来的器具却有着天壤之别啊。太可惜了!佛教导我们证到无我的实相。现在的人每当稍有知见,就会变得目中无人。这样做是只知道文字义理是佛法,却不明白修身净心,灭除我相,努力勤修定慧,以此来达到断惑证真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佛法啊。【书二】五  402.我认为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无所不至。其中又以孩子的疾病和患难最让父母忧心忡忡。小婴儿不会说话,就教他念“南无阿弥陀佛”,以及“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使他宿世善根少有栽培,也能秉承诵名号的善力,必能在灾祸还未形成前就被消除,福报在不知不觉中降临。临近关口、病苦等险难自然可以不用忧虑了。等孩子稍稍长大,略微懂些人情事故,就要把忠恕仁慈、戒杀放生以及三世因果等明显的事例讲给他听,使他养成良好的习性。在儿时就不敢残暴地虐待虫蚁等微小的生命,长大后绝对不至于沦落到作奸作恶的地步,使父母祖先为他蒙受世人的羞辱。【书二】三  403.有才华的子弟,如果能受到良善的教育,就容易成就正器;没有善的教育很可能就成为焦芽败种。现在民不聊生、国运艰难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都是那些有才华却没有受到善的教育的人渐渐造成的。没有才华的人当然要教导他,使他诚实。有才华的人更应该教他诚实。然而诚实是可以装出来的。一开始就要把因果报应以及人一举心一动念,天地鬼神都看得清清楚楚,将这个道理作为日常的训导。而《阴骘文》、《感应篇》,一定要让他熟读。而且不要认为这不是佛教方面的书而忽视它。因为凡夫心量浅近,如果把远大高深的道理讲给他,他难以领会。这些书不管老幼看了都会从中获益的。更何况想修养道德没有固定的老师,所有导向善方向的人事物都可以做老师。佛尚且以死尸、粪便、毒蛇让人闭上眼睛默想,以此证得阿罗汉果的人不可胜数。何况是这种能切实培养人的善性,使人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的文章呢。【书二】五  404.作为一名凡夫,不可能不生病,生了病也不能放任不治。治病最省力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病为药。如果能够以病为药,那么病就不是累赘了。就像爱子女这种病是肯定断不掉的。那就不妨从这个爱出发,一定要使子女活着做一个正直的人,死后往生西方净土。这样的爱就是以世间凡人的感情成就了脱离世间束缚,超凡入圣的菩提果位。如果不善加利用这种爱,只是一味地娇生惯养,罪过比杀死他的身体,还要重百千万亿倍,直至无量无边啊。国家遭灭亡,人民被涂炭,都是这种不明白事理的父母酿成的啊。多么令人悲哀啊!【书二】六  405.想要子孙不误入歧途,一起走上正道,应当将《感应篇汇编》、《阴骘文广义》作为指南针。那么即使社会上世俗的习染如恶浪滔天、黑云遮日一般浓厚,他也不会迷失方向,跟着别人一起全体落水。否则纵然风平浪静、阳光明媚,他也难保不会堕入急流漩涡,随即沉没了。更何况哪里有我们所希望的风平浪静、阳光明媚般的世道人心呢。要知道阴德两个字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成就他人的子弟,使他成为圣贤,固然属于积阴德,成就自己的子弟,使他成圣成贤也是在积阴德。反之,误人子弟是在损德,误己子弟也是在损德。如果我们有能力使自己和他人的子弟都成就圣德,是多么幸福的事啊。否则就先在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成就为圣为贤的基础。正所谓借世俗事修炼真心,现居士身为大家说法。希望对您的朋友以及一切好友恳切地把这个道理对他们说。未尝不是己立立人,自利利他的一种做法。【书二】四五  406.周朝建国的基础是从三太开始。周文王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是由于受到良好的胎教。由此我们知道世间之所以没有圣贤,是因为缺少了圣贤的母亲。假如世人的母亲都能像三太一样,那么她们的孩子纵然不能成为王季、文王、周公,也很少会为非作歹。然而世人只知道溺爱女儿,任性骄惯,却不知道用人母的仪范进行言行身教。这是我们国家一大不幸啊。孩子小时候常跟在母亲身边,所以受她的影响最大。今天的女儿就是明天的母亲。我们想经营好家庭,建设好国家,应当将教育女儿当作最紧迫的任务。不要认为她将来是外姓人,我何必白白地为她操心操劳呢?要知道为社会培养一个安分守己的良民,就是莫大的功德,何况女子能用自己的德行镇守住社会坤维秩序,她的子女必能仿效母亲美好的风范。还有比这样的家庭更荣幸的吗!况且自己子孙的媳妇也是别人家的女儿啊。想要使国和家都振兴崛起,只有贤良的母亲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世间没有良母,不但国家没有良民,家中没有良子,就是佛法中那些依赖佛苟且偷生的蟒流僧,他们都不是贤良的母亲所生的。假如他的母亲果真很贤良,孩子断然不至于卑劣到如此程度,实在太可惜了!【书二】二  407.你的家属很多,当那些弟媳、妹妹、女儿等从学堂回来,你要把因果报应以及念佛的利益讲给她们听,使她们各自明白自己的心与天地鬼神相通,与弥陀慈父相通。由此断除恶念,增长正信,使她现在足以成为别人的贤妻,将来足以成为一位贤良的母亲。再把这个风气推广到整个乡里,也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办法。菩萨随顺世俗的方便利益众生,并不另起炉灶。只是对症下药,使众生能找到回家的路而已。现今学堂中的妇女,大多心生叛逆狂妄的心,想操控政权。却不知道各自守住妇女的本分,相夫教子才是使天下太平的根本。所以周朝八百年的王业,奠定基础的还是三太呀。太姜、太任、太姒这三太是女人中的圣人。她们就是把用女性的柔顺在背后帮助丈夫、从胎教开始教育孩子,作为自己的任务。现在的女人不学习这些本分事,她们所考虑的都是扰乱天下的方法,造成的祸害怎么说得完呢?【书二】四  408.人生世间,不论其善恶都需要有人的教育辅助,才能有所成就。即使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也还需要贤母贤妻在道德方面予以辅助,何况天资不如他的人呢?因为有了太任的胎教,致使文王有天生的圣德。所以《诗经》中称赞他:“给妻子做榜样,再给兄弟好影响,凭着这些美德治家和安邦。”然而这都是从文王一边说的,倘若论及太姒的德行也足以辅助文王成就王业。他们俩人就像两盏灯互相照耀,越发显得明亮。两只手互相洗,才能洗得很干净。读一读《诗经思斋》中太任、太姒继承美德的说法,就可以知道了。由此说来,世上少有贤人,是因为世上少了贤母与贤妻啊。妻子能以女性的阴柔来帮助丈夫,母亲能对子女进行好的胎教。况且孩子出生后的几年中每天都跟在母亲身边,如果母亲能用美好的风范影响他,经常对他进行教诲,他的性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常说教育好女儿,是齐家治国的根本。也常说治国平天下的力量,有一大半是操纵在女人手中,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天资高的人,如果有贤母来造就他,有贤妻辅佐他,他一定可以意诚心正,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而且精益求精,直到最完善的地步且保持不退。  失意落魄时修养自身,得志通达时造福天下。即使是天资平常的人也可以循规蹈矩,做一个安分守己的良民。断然不至于欺天越理,为非作歹,使母亲蒙羞,危害世人。可惜世人终日梦梦,不知醒觉,不懂得用安守本分、克尽人伦的道理教育女儿,使她每天只知道打扮自己,除此之外别的什么都不教育她。等她长大为人妻、为人母之后,不但不能辅助丈夫,教育孩子,使他们成为有德的人,或许相反还会教唆他们成为一个恶人。由此说来,教育女儿这件事比起教育儿子,要重要得多啊。我常说教育女儿是齐家治国的根本,以及治国平天下的职权有一大半是操纵在女人手中,是真话实话啊。近世以来,学风大开,女子入学以后,大多被那些不知道教育本质的老师所误导。从此,女子们不再把尽人伦、守本分,家庭和顺,夫妻和睦,辅助丈夫,教育孩子作为自己的任务。每个女子都想操控政权,进入政界。这样超越本分地去考虑事情,渐渐养成狂妄自大的习气,也令人感慨!假使得到地方长官的支持,极力提倡,令女子们在家庭中培植德行。使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效,还有比这个更幸运的吗?【杂著】十三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409.为人子的人,父母的德行当然应该表彰。表彰的方法要注重以身作则,亲自实践。必须克己复礼、去邪存诚、知过必改、见义必为。明因识果、戒杀放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生信发愿,持佛名号。自行化他,同生净土。能做到这些,别人即使不知道他父母的德行,也会因为景仰这个人的德行,而一并景仰他父母及祖宗的德行。认为他的父母一定是专心修养了很久,才会有这样品德高尚的儿子。否则纵然大家都知道他的父母祖宗有美好的品德,但因为这个人品行不端,别人必定会怀疑他的父母祖宗虽然有美好的品德,或许还有不被人知道的罪恶。否则品德很好的家庭怎么会有这么品行不端的子孙呢?由此我们知道修养自身,奉行道义,就是在表彰父母祖宗的德行。为人子的人,要主敬慎独,躬行实践,才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啊。【杂著】十四  410.世间有贤母,才会生出贤人。古时圣贤人的母亲都从胎教就对他们开始栽培,希望在造就禀性气质的初期,期望他务必成就好的习惯与性情。世人之所以用“太太”称呼女人,是因为太姜、太任、太姒三位圣女,都能相夫教子,开创八百年王业的原因,在于启用了称职的人啊。我常常说治国平天下的权力,有一大半操在女人手中,又常常说教育女儿是齐家治国的根本,这是指她能严格地遵守妇女的道德规范、辅助丈夫、教育子女而言的。不像现在的女子们大多不守本分。都在妄想着手握政权,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却不知道女人应从治理好一个家庭开始。正所谓把天下的铁都聚合在一起,也铸造不成这样一个大错。所以世道人心每况愈下。天灾人祸频频发生。虽然这是众生共同所造作的恶业所感招,其实也是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所以有天资的人狂妄自大,没天资的人习惯作愚妄不化的人。假如他们平时都有贤母教育,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有道德的人,处境恶劣时修养自身,得志通达时造福天下。不至于国家统治阶层没有制定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平民百姓们无法可依,无道德规范可遵守,国家政局动荡,管理漏洞百出,弄得民不聊生。【杂著】十五  ●411.但求不饥不寒,何思财发巨万。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祖德若亏,便当愧死。祖业纵亏,有何所伤。【书一】十七  412.富贵人家子弟,多半不成器,根源在于父母爱他们的方法不对,或偏重于给他钱财,或偏重于让他穿好的衣服。让孩子随便花钱,必然胡乱吃东西而生病。如果为他把钱存进银行生利息,其他的孩子就会对父母心生怨恨,对父母所偏向的兄弟姐妹心生妒忌,这些都不是教育孩子孝悌之道的方法。如果女儿有钱,出嫁时必然因为自己有钱而骄傲,或看不起丈夫,或不明事理,用钱帮助丈夫做不法的事情。想要儿女成为贤人,应当教他行善积德,而不是为他积蓄钱财。财是祸患的根源,你看多少白手起家的人,都是从没钱开始,家产从勤奋中积累起来。而那些大财主家大多不久房产就被变卖一空了。所以古人说:“给子女留下整箱的黄金,不如教孩子一部经书。”孩子能读书就让他读书,不能读书,就让他或工或农或商,从事一个职业,作为立身养家的根本。女人如果有钱,明晓道理,钱当然可以作为她助道之资本,不明道理的,钱不但会害了女儿,也害了女婿,一并也害了外孙外孙女。【书二】六一  413.人这一生的成败,都在于幼年时的教育与培育好习惯。你已经长成童,要能够明辨是非,千万不要赶时髦。要学孝悌、学忠厚诚实。要趁现在年轻,精力旺盛,努力读书。凡是读过的书,要想想书中所说的事,是要让人们按照去做的,不是读了就过去。书中的内容,有的不太容易明白。而《阴骘文》、《感应篇》等语言比较直白,易于领会。要常读一读,想一想,不断改正错误,及时行善。在闲暇的时候,尤其应该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以此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很辛苦的事。古语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果现在错过了学习的好时光,以后纵然再努力也很难有成就了。因为年龄大了以后,记忆力会减退,再学东西只能是事倍功半。第一先要做好人。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第二要知道因果报应。一举一动,不要随心所欲,恣意纵情。必须想到这件事对于自己、对于亲人、对于别人是否有好处。不但做事要这样审查,就是起心动念也要这样观照。起好心,就有功德,起坏心,就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别人,同时也不伤害自己他人才可以。如果不这样,怎么会得到好报呢?比如把一个很丑的像放在镜子前面,镜子里决定不会出现好的像。镜中所出现的,与这个丑像一模一样。你真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将来必定能做一个正人君子,使所有人都尊重爱慕。希望你能认真地思考,那就太幸运了。【书一】九九  丙、劝处家宏法  414.如来说法,恒顺众生的根性。遇父亲说慈爱,遇儿子说孝顺。对外要恪尽人伦道德,向内要消除情见疑虑,恢复本有的真心,才名为佛弟子,哪里是在两根头发上理论呢?何况你的家乡在偏僻的深山,知道佛法的人很少。高明的人因为语言不通的缘故,都不到那个地方。你要仗着学佛的好心,努力学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感化乡里民众。吃斋守戒,杀盗等事便会暗中消除。研究净土经论,就知道出苦的要道。读诵遵行《安士全书》,就知道济世的良谋。以净土法门告知双亲,以净土法门教导子女,以及诸位亲友知识。正因为生死事大,更应该好好顾念自己的将来。不必要另外找一个处所,家庭就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都成为法亲眷属。自行化他,口中劝导,以身作则,使他们同归净土,全部出离六道轮回。可以说是戴发的高僧,居家的佛子。【书一】三十  415.双亲在堂,应该把净土法门中的感应事迹,时常为他们解说,使他们生欢喜心,信受奉行。如果不以此为孝,那么纵然做到世人所谓的至孝,对双亲又有什么究竟的利益可言呢?大禹是大圣人,但是没能救他的父亲,他的父亲还是变成了“黄能”,(平声,即三足鳖), 游入名为羽渊的池潭,看到这儿,我们怎么能不惶恐呢。幡然醒悟,以求得引导双亲的神识,参加莲池海会,亲受弥陀熏陶,证得即心本具无量光寿的功德。志莲居士,苦行虽好,恐怕你对于净土的宗旨还有所不知。对于求转女身及生人天福乐处的心,不能彻底放下。致使无边利益随世间的小乐而失去。也要常为讲说,使她志向坚定。劝一人生净土,就是成就了一个众生成佛。凡成佛的一定会再度无量众生,而他成就的功德由我来发动,这种功德利益,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还有自己既然已经修持净土法门,尚且须把这个法门广泛地告诉一切有缘人,何况自己的妻妾子女呢,怎么可以不劝他们发心修持,而失去如此巨大的利益呢?倘天性与佛性相近,则何善如之。如稍相远,也要循序渐进,慢慢地熏习,使他由远而近。这才是所谓的深爱,所谓的宏慈,除此之外的慈爱,都是有名无实的。【书一】三七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9: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416.你的母亲已经八十三岁了,平时应当常常对她进行劝导,使她能信愿念佛。如果让她终日常念,恐怕是做不到的。以前很想找一个方法,帮助她在有生之年得到助念,思考了很长世间也没想出方法。镇守使王悦山陪同他的母亲来到山上,见到他的眷属很多,于是想到一个绝妙的助念方法。已经和他简单地说过了。既然和他说过,也应当和您说一下。如果您能按照去做,她就不会漠然置之了,这也是一种自利利他的方法。您的眷属,孩子们各有自己的职业,难常时依照这个方法实行。像媳妇们每天清闲没事。家中的仆人如奶妈等,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应当让她们按固定的时间,每天在太夫人旁边,高声念佛半点钟。几班轮换,每天使佛声不断。太夫人能随着念更好,如果不能,也要让她收敛心神,专心听念。这样一日之中,心念常常不离开佛号。轮班的人也不会太辛苦。因为一天当中,不过值一次班,也许是两次吧,不过两次之间也已经隔了好长时间了。他们平时没有什么事情,正好借此机会以尽孝心,使太夫人种下善根。即使是这些女佣人也会因此种下出离生死的机缘。从此以后,使它成为经常的事情,到太夫人寿过百岁的时候,也不要停止,那么得到的利益是不可思议的。凡是有信心的人,想成就父母往生道业的,都应当把这个方法告诉他们。【书二】四八  译者:按太夫人:汉制﹐列侯之母称太夫子。后世官吏之母﹐不论存殁﹐亦称太夫人。  417.你母亲年纪已高,对于净土法门没能认真修持。应该常和她讲六道轮回的痛苦,极乐世界的快乐。人生在世间,超升最难,堕落最易。如果不往生西方,不要说人道不足以依恃,就是能生于天道,福寿绵长,等福力一尽,仍旧堕落人间,及三途恶道受苦。不懂佛法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既然已经略懂佛法,怎么可以把这一番大利益的事让给别人,自己甘心在六道轮回中,生死相续不断,永无解脱之日呢?你如此这般地劝告她,或许可以激发她宿世的善根,相信接受净土法门,努力奉行。菩萨救度众生,是因人而异,随机说法,先给人一些好处,使他对佛生信,然后引导他慢慢进入佛智。你能够努力做到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再慢慢将净土法门,劝导自己的眷属及一切有缘人,都发愿求生极乐,作莲池海会的菩萨,这个功德是很大的。【书二】五九  418.孝子对于双亲,应该分清主次,供养他们的身体,还要引导他们的精神。如果只知道服侍奉养使他们生活安乐,提高自身修养,奉行道义使他们以自己为荣,却不懂得把常住无生之道、念佛往生的方法告诉他们,使他们进行修持。使他们在有生之年口诵佛号,死后生入佛国,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享受常住之真乐。承事弥陀,参随海众。听闻佛圆妙法音,将见惑,思惑,尘沙惑全部去除干净,睹妙境而四智圆明。不违安养,遍入十方。上求菩提、下化众生,广作佛事。真正证得心中本来具有的佛性,广度沉沦在世间苦海的人。前者所谓见小利而忘大义,得到眼前浅近的小利而失去长远的大利益。是普通人局限的见识,不是超凡脱俗人贯通三世的博大观点。如果能让双亲、自己还有家眷一齐脱离轮回,同生安养,同证无量光寿,共享寂灭法乐,同作弥陀法王子,同为人天大导师。才可算是尽到了对父母孝顺,对儿女慈爱的心,和为人夫教导妻的情谊。这儿所说的孝顺父母慈爱儿女的教育,不同于世间通常认为的孝顺与慈爱的教育。【序】六  419.孝是最大的修行之道。各种的善法都包括在里面。然而孝有世出世间、大小、根本与表相的差别。世间的孝,服伺供养使父母身体舒服,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使他们心情愉快的事情,乃至修养自身,奉行道义扬名于后世。这些虽然大小不同,都属于我们这个有形的身体方面的事。纵然你的大孝能感通至天,最终对于父母心性的生死没有任何帮助。这就是只做了表面的事情而没有从根本上去做。况且杀生来供养祭祀,使父母永远与被杀的众生结下了仇恨,终其一生偿还不止。出世间的孝,表面看和世间孝亲一样奉养服侍,以至立身扬名。但它的根本却是以如来大法,使父母熏修。父母健在,就委婉地劝导,使他明白,希望他们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吃素就不会造杀业,还可以消除前世注定的灾殃。念佛能够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果真能深信佛法,恳切发愿,求生西方。一定会到临命终时,佛来接引,托质九莲。从此超凡入圣,了脱生死。永远脱离世间的痛苦,永远享受极乐世界的快乐。父母去世后,就要代替父母坚定地修习净业,至诚为父母回向。如果能做到至诚恳切,本人一定会受益的。  如果父母没有往生的,会立即往生。如果已经往生的,那么在极乐世界的品位一定会增高。发了这样的心之后,就会与四宏誓愿相应,菩提觉道相合。受益的岂止父母,自己的功德善根,莲台的等级也会更加高超殊胜。更何况以身说法,普令同伦发起孝思。这种孝顺的方法都是真正的孝。不像世间只希望有益于有形的身体和今生,竟然置他们的心性和未来于不顾。这才明白佛法也是以孝为本的。所以《梵网经》中说:“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就是求得至道的方法。孝顺便是持戒,换句话说,持戒的精神就是孝顺。”又在杀、盗、淫各戒中,都说应生慈悲心、孝顺心。在不行杀生,放生救护的这条戒中说:“一切男子都是我的父亲,一切女人都是我的母亲,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所以六道众生都是我的父母。现在把他们杀掉吃掉,就是杀我多生多劫来的父母。”由此看来,佛教所说的孝,遍及四生六道。前至无始,后至未来,不是只知道一身一世所能相比的。明白了这个道理,还不戒杀放生、吃素念佛的人,怎么能最根本最彻底最极致的尽孝呢?【记】十二  420.自己既然修持净业,(就是改过迁善以及念佛,这一生发愿往生西方。)也应当教导一切身边认识的人,也来修习净业。应当依着《龙舒净土文?普劝门》,使令他们随分随力,种下净土不思议的善根。既然想要教化他人,必须由亲人旁及他人。自己的妻室子女,忍心不令她们得到这么大的利益吗?《诗经》中说周文王给妻子做出榜样,既而推及到兄弟,治理好家庭,进而统御整个国家。世出世间,自行化他,没有不是如此的。【书一】二十  421.自己改恶修善,一心念佛。凡遇一切亲戚故友以及有缘的人,也应当以此净土法门劝教他们。那些反对的人,应当作怜悯想,不可强制令他们去做。按牛头吃草,万万做不得。如果说我一心念佛,什么事都不理,不单与世间法有障碍,也不与佛法相吻合。按自己所处的身分地位待人处事,才是对的。劝人念佛修行,固然是第一功德。然而向下对妻子、儿子、兄弟,向上对父母、祖父母,都应当劝导。倘若不能够在家里面委曲方便,令我们的亲属,共同得到不思议即生了脱的利益。就是舍本逐末,利益疏远的人而不考虑利益身边的亲人。这样做怎么可以呢?【书一】五十  422.同室之人,本来就应在闲暇无事的时候,委曲婉转地为他们解说真理,使他们能明白是非对错。那么他们的心识就会渐渐地转变。当他们愚傲的性情发作时,就以至理名言,心平气和地和他讲,来对治习气。否则就任由他,一概置之不理。等他气消之后,再心平气和地和他讲清是非曲直,时间长了,他就会改变。如果用强硬的手段,千万不可以。因为他有所依仗(所依仗的是他的子女),兼带失去了作为子女观机逗法的古训。【书二】五  423.现今是法弱魔强的时代,想要护持佛法,在世俗弘扬就比较容易,作为僧人就较困难。您如果能严持五戒,专念弥陀。克己复礼,言行相应。然后广泛地教化劝导,普遍利益一切众生。但不可因为居师位而自高自大,不可接受别人的钱财来利益自己。在家就为一家人演说,在众人面前就为大家详细地讲解。这样人们都会仰慕您的德行而相信您的话了。人们常说一个人言行正当,即使不发命令也会有人效仿。以身作则,君子的品德像风,小人的品德像草,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书二】二四  424.我曾经作过一幅对联:“舍西方捷径,九界众生,上何以圆成佛道。离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群萌。”您要发大勇猛、大精进心,担负起弘扬此法的重任。用古人宏扬净土的逗机言论,为乡里普遍倡导。身居尘世却不受沾染,即俗修真。才附合为您所取的法名“融脱”的意思:即和光而不同尘。【书二】二五  丁、勖居尘学道  425.念佛,最要紧的固然是专一。可是作为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营谋,妄想希求富乐,实在是不应该的。至于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所应尽的职责,应当努力去做。并不是非要把一切都抛弃掉才算是修行。如果想要摒弃一切,也要能够保证父母妻室的生活所需,否则就与孝道违背了。如果这样做看似在修行,其实是与佛教相违背的,这一点不可不知道。同时又要以修净土法门所能得到的利益来规劝父母,使他们也能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他们能相信接受并且遵照实行,那么到临命终时一定能够往生西方,超凡入圣,了脱生死,高预海会,亲耳聆听弥陀的教诲,直至成佛。世间什么样的孝能与这样的孝相提并论呢?如果再能把这个道理全部告知周围的朋友,使他们的父母最后也都能够往生,那么这也是在增加自己的功德,而亲人与自己之莲品,更应当高增位次啊。《诗》中说:“孝顺的子孙层出不穷,上天会赐福给孝顺的人。”如果你想孝顺自己的双亲,就应该深思并且去努力实践。〔书一〕十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6: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