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40|回复: 24

[其它] 《大乘方广总持经》讲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4 20: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乘方广总持经

(大正藏 No. 0275)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六万二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八十亿众。摩伽陀国优婆塞六十亿百千人。

尔时世尊夏安居已。临涅槃时入如法三昧。入三昧已。是时三千大千世界。普遍庄严悬缯幡盖。置宝香瓶众香涂饰处处遍散千叶莲花。尔时此三千大千世界亿百千众。诸梵天王及亿百千眷属来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合掌向佛却住一面。复有亿百千净居天子。自在天王大自在天王。龙王夜叉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各与亿百千眷属来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合掌向佛却住一面。尔时十方如恒河沙大威德菩萨摩诃萨来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合掌向佛却住一面。尔时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有顶皆悉来集大众充满间无空处。尔时复有余大威力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皆来集会。



讲解:

佛地具足“无量百千三昧”,三昧是“定慧等持”,不是普通的禅定。初悟菩萨转依后,能发起“真如三昧”,又叫“无相三昧”:以下品“妙观察智”打破一切法的差别对待相,观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显现的法相,空无所得。

“如法三昧”,依文解义:随入如来藏正法的三昧。由于是佛地所证,所以能发起种种神通及异象,能令一切有缘众生接到通知参加法会。



这次法会的时间是佛快要涅槃的时候。

天台宗把佛49年的说法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期是成道之后在天界讲《华严经》,叫做“华严时”(有的人认为:佛49年的弘法生涯中也是在“不断进步”:刚刚成道时讲阿含经,之后才慢慢体证般若、唯实。所以,佛不过是个普通的思想家而已。他们不知道佛刚成道就已经究竟圆满,就已经在天界讲了号称“经中之王”的《华严经》:不仅义理甚深,而且极为宏大广博)。之后是“鹿苑时”、“般若时”、“方等时”。最后主讲《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叫做“法华涅槃时”。这部经就属于“法华涅槃时”。这个时期共有八年,佛法义理已经讲完。就像高三下学期,课已经全部上完了,进入总复习的阶段:讲重点及注意事项。所以大家不要错过这个时期的经典。



与会者的数量相当惊人。因为不仅有娑婆世界的声闻众、菩萨众,还有来自欲界、色界诸天的菩萨众,天人,天龙八部。

无色界没有空间、光线等一切物理现象。所以没人可以来。无色界绝大多数时间意识心断灭,犹如熟眠无梦。所以没人可以来。所以,佛光普照,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天。不能照到无色界。佛的庄严报身也只能在色界最高处:色究竟天讲经说法。由此可见:您想要学佛、修行,还是要在清醒状态下。而不是打坐入定,关闭六识,以待一时明悟。这是不可能的。修学佛法,请您用尽您强大的意识心:记忆、逻辑、思维、整理、总结、做笔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而不是“一念不生”。

您读这一段经文时。请心生欢喜,并随喜赞叹这些菩萨和众生,随喜赞叹这次法会。这是实践《普贤行愿品》“随喜功德”行愿。







尔时世尊正念现前从三昧起。遍观大众欠呿频申。如师子王如是至三。尔时世尊从其面门出广长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是时如来现神通已复观大众。尔时一切大众即从坐起。合掌作礼默然而住。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阿逸多。如来不久当入涅槃。汝于诸法有所疑者。我今现在。欲有所问今正是时。佛灭度后勿生忧悔。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唯然世尊。善自知时。诸佛如来于一切法皆悉究竟。惟愿宣说令此法眼久住于世。尔时会中有大自在天子及八十亿净居天众。眷属围绕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大乘方广总持法门。过去无量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已曾宣说。惟愿世尊。今复敷演利益安乐无量人天。能令佛法久住世间。尔时世尊默然而许。是时大自在天子知佛许已欢喜踊跃。合掌作礼却住一面。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阿逸多。此大乘方广总持法门非我独说。过去未来及今现在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亦常宣说。若有众生于佛所说言非佛说及谤法僧。而此谤者当堕恶道受地狱苦。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于此大乘方广总持经典。受持读诵复为人说。当知是人不堕恶道。



讲解:

也许有人觉得佛经是古文,比较难读,所以忽略经文直接看讲解。那我要劝您还是读一遍经文再看讲解。因为从经文中您可能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可能会唤起您过去世对古雅文字的习惯,甚至会记起您当时参加这场法会的情景。而且,有些内容我只讲重点。您忽略经文会错过一些内容。



佛开始讲法,就需要以有相、名、分别的世俗谛,才能显示法义。所以佛需要“从三昧起”。然后呢?环顾大众,打哈欠,伸懒腰。连续三次。为什么?一次会让人视而不见,所以连着来三次。禅宗叫做“老婆心切”,叫做“眉毛拖地”。



弥勒菩萨是下一尊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法王子。他的名字叫“阿逸多”。这部经的问答在佛与弥勒菩萨之间展开。

这次法会的时间,是在佛即将入灭前不久。所以佛说:“阿逸多,我不久后就要入灭了,如果你们还有什么法义没搞清楚,现在正是提问的时候。不要等我入灭之后才想起来:这个法我不懂,却已经没有人能为我解答了,好后悔啊”。弥勒菩萨就说:“是啊!佛能究竟一切法。希望佛能够通过这次说法,让佛法长久住世”。会中大众也这样请法(《普贤行愿品》“请转法论”行愿)。佛就说:“我这次讲的“大乘方广总持法门”,不仅是我一个人讲,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也经常讲:如果有人把佛说说成非佛说,又或者诽谤佛法僧。那就会下堕地狱受苦;如果有人发了菩提心,阅读理解并接受这部经的法义,再去为别人讲解。这个人就不会下堕三恶道”。



前言讲过“大乘非佛说论”的情况。这是为我们示现“于佛所说言非佛说”。我现在呢?正在示现“受持读诵复为人说”。正反两面都有了。结果如何,经文有说。如果您读后转载,也符合“受持读诵复为人说”。再或者,您宣扬“大乘是佛说”,破斥“大乘非佛说”也可以。



诽谤正法的罪过,超过五逆罪。所以念佛人即便“出佛身血”、“杀阿罗汉”。也有下下品往生的可能。要是诽谤正法而无改弦更张,再怎么念佛也难逃地狱苦果。而学佛人容易犯的,恰恰是诽谤正法。印顺法师及认同“大乘非佛说”的四众弟子,以身试法,为我们做示现。这里点名,是为了让读者感恩他们所作的示现,引为前车之鉴。

愿其“受地狱苦如三禅乐”。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3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  阿逸多。我从成佛夜乃至将入无余涅槃。于其中间,佛身口意。所作所说所念所思惟。颇有忘失,起恶业不?弥勒菩萨言:不也世尊。佛言:弥勒。如汝所说:我从成道乃至涅槃。于其中间,所言所说皆悉真实,无有虚妄。若有愚人不解如来方便所说。而作是言:是法如是,是法不如是:诽谤正法及佛菩萨。我说是辈趣向地狱。     讲解:  佛在娑婆世界的示现:30岁时在菩提树下成道,80岁入灭。其间说法49年。如前一篇所说,分为五个时期:最初的“华严时”不在人间,最后的“法华涅槃时”相当于“总复习”,并指出修学的重点难点、注意事项。其间的“鹿苑时”、“般若时”、“方等时”。就是所谓的“三转法轮”。     初转时,世间没有佛弟子,全部是外道。他们一个一个开始跟随佛陀,成为佛弟子。因此,这个时期佛所说的内容,是为度化外道。这就是“鹿苑时”或者叫“阿含时”。所说内容,必须讲清楚佛法与外道的差别。必须讲清楚:为什么外道的修行法门不可能解脱生死?并且开示解脱生死的正确方法。     外道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对五蕴的认知:虽然他们都认为有一个“我”是常住法:能够从无始以来一直轮回到现在(这一点,已经超过现在的很多“学佛人”)。但是,这个“我”,却被他们纳入了五蕴的范围:特别是第六识:意识:能自知自己存在的觉知心。被认为是“轮回三世的真我”。这是很自然的现象。我们每个人,每一世,时时刻刻,都在清清楚楚地运用着这个觉知心我。不断认同他。哪一天要说:这个不是真正的你。你怎么办?断我见的观行,确认意识心我的虚妄是最难的。所以,就连证得非想非非想定的外道,都无法舍我。因为不能舍我,所以继续轮回生死。51年前的今天,老舍先生投湖自尽。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他的父亲叫“成舍我”。看来都不是普通人。     所以,“五蕴无常、苦、空、无我”。这是阿含时的主要内容。但是,不可避免的:既然五蕴非我,那么,真正的我是怎么回事?  阿含经中没有详细讲解这个问题,而是说明:灭尽五蕴之后,有一个“涅槃”永不生灭。这就是第三法印:“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所以,阿含时总结下来就是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初转结束时。佛弟子们最少都已经证得初果:三法印已经成为他们的无间作意。所以,佛法有无常法:五蕴。还有常住法:涅槃。厘清这件事,确认下来。您就超越一切外道:就算他们具足四禅八定五神通也不如您。他们因为这个无明,还会继续轮回生死。您因为破除了这个无明,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就能解脱生死轮回。       鹿野苑遗址    二转时,明确讲解这个唯一的常住法:真心(真我)。又叫“如来”。概括成一句话:“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根据以前的讲解,这些话属于汉语的陀罗尼。这时,佛不仅是明确讲解这个常住法,而且还教你怎么找到他?怎么转依他?您的世界观在初转时确定后,再次得到巩固:您已经亲自找到了这个“涅槃”,随时随地可以观察他不落二端的中道性。发起“般若中观智”。  因此,二转时叫做“般若时”。     三转时,因为您已经能够随时随地观察这个常住法,所以不叫他“真我”、“真心”、“本来面目”……..改叫“如来藏”:含藏一切万法。总结为:“一切唯心造”。  那么,就要教你实证每一法是如何由他出生的。诸法无量无边,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您开始进入“修道位”:一个法门一个法门地修。这个过程从初地开始。全部修完就是佛地。     以上简单讲述佛法的全部内容。可以看出:贯穿49年始终的,就是一件事:常住法如来藏。     因此,佛问弥勒菩萨:我这49年的说法,有没有忘记了什么?有没有离开“真实”而说法?弥勒菩萨答:没有啊,世尊!佛就说:如果有人说:佛说法的时候讲过了:这个法是这样的,这个法不是这样的。那就是不懂我的“方便说”:落在相、名、分别之中。这样的人,就是诽谤正法,诽谤佛,诽谤菩萨。这一类人将趋向于地狱道。    “是法如是,是法不如是”,可以解释为:这个法是如来藏,这个法不是如来藏。“方便说”,是使用语言文字这种方便来说法。当然具足相、名、分别。这是不得已的事,否则众生就无法理解。但是,如果以相、名、分别为究竟:这个法就是这个法(有自性,非虚妄)。那就成为谤法。    这个地方,不同于平时所说的“诽谤三宝”:佛、法、僧。而是把正法放在第一位,佛放在第二位,僧改成了菩萨。为什么?佛法僧虽有分别,而本质上都是法:如来藏。所以法在前;佛地的如来藏,修除了全部染污,能发起种种不可思议的妙用,能利益无量众生。因此排在第二位;真正的僧,是在佛入灭后,依然能留在世间开示如来藏的人。这样的人就是菩萨。     所以,真正的僧,起码是初果人;大乘的僧,要求更高:起码是破参明心的菩萨:能以自己的现观讲解如来藏。末法时期的僧不一定有这个证量,但是起码要懂得:如来藏为什么能贯穿全部的佛法?而不是离开这个能造万法的真心,去讲解:如何把五蕴搞得更好:  心灵港湾,心灵鸡汤,知足常乐,不过是五蕴中的受想行识;健康平安,养生修炼,气脉明点,不过是五蕴中的色蕴;风水吉凶,待人接物,事业成功,不过是五蕴我之外的“我所”。因此,讲解这些法,是令人落入生死轮回之法。求法之人,您怎么看?  说起来,就连布施供养,吃素放生,烧香拜佛之类的佛事。不过是找到了正确的“把五蕴搞得更好”的方法。就是所谓的“种福田”。您未来世大富大贵,而且长寿。却不能出离生死苦海。《六祖坛经》中,五祖弘忍讲过:  “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综上,所谓佛法,其实只有这一法。这就是“总持”。           佛言。阿逸多。于我灭后,五浊世中。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实非菩萨自谓菩萨。是外道人。曾于过去供养诸佛,发愿力故。于佛法、律而得出家。随所至处,多求亲友、名闻利养。恣行秽污,弃舍信心。成就恶行,不自禁制。不自调伏贪诸利养。于一切法门及出生坚固三昧。皆悉远离实无所知。为亲属故,妄称知解住于谄曲。口说异言,身行异行。     讲解:  这一段是佛对末法时期的预言。文字很简单,读者自己看。目前佛教界的情况已经演示了这个情形。  当然,也有为了解脱生死,或者为了圆成佛道而求法的出家人,在家居士。甚至也有实证初果的须陀洹,开悟明心的实义菩萨。还有发愿生生世世留在娑婆,直到完全无法弘法的菩萨。我们顶礼赞叹!  外道:心外求法者:离开如来藏而落在相、名、分别中的修行人。  异言异行:异于佛法的种种修行:比如双身法、苦行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逸多。我菩提道于一切众生。皆悉平等安住大悲。以善方便正念不忘。如来安住无等等力。无障无碍而为说法。  若有众生作如是言:佛为声闻所说经典。诸菩萨等不应习学,不应听受。此非正法,此非正道。辟支佛法亦不应学。复作是言:诸菩萨等所修行法。声闻之人亦不应学,不应听受。辟支佛法亦复如是。复作是言:诸菩萨等所有言说。声闻、辟支佛不应听受。  彼此言行更相违背,不与修多罗相应。于如实说,真解脱法,不能信受。依彼法者不得生天。何况解脱。     讲解:  佛法对一切众生平等。以种种善巧方便令不同根器的众生得到利益。这就是:“佛以一音宣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众生为什么平等?因为一只小蚂蚁的如来藏也和佛的如来藏没有差别。何况是人与人之间。但是,因为各人对佛法的熏习有深有浅,有正解误解。各人的如来藏含藏的种子有差别。所以对同样的说法有不同的理解。  可是,真正的如来:第八识如来藏。他无时无刻不在说法。而且没有隐秘,没有遮障。只不过众生不知道这是如来藏罢了。您修学过的一切法,乃至您听过一句不理解的话。您的如来藏都会帮您记录下来,直到久远际因缘成熟时为您显现。这样的善巧方便,不可思议。这样的忆持不忘,不是意识心的记忆力能够做到的。所以叫做“正念”。可是,正念无念:您不知道他已经做了这件事。     二乘法菩萨不应学。这是《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过的:“若佛子,有佛经律大乘法,正见、正性、正法身,而不能勤学修习。而舍七宝,反学邪见、二乘、外道、俗典、阿毗昙、杂论、一切书记,是断佛性,障道因缘,非行菩萨道者。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注意前提:有大乘经典而故意舍弃。要件是:认为这些法比大乘殊胜而加以推崇。     这个人如果受过菩萨戒,他这样做就是犯戒。最近这些年,有一位很著名的,年高德望的大乘出家法师。大力推崇《弟子规》、《太上感应篇》。您可以对照一下上面的经文。这位法师有没有犯戒?  目前的“原始佛教”、“南传佛教”,认为“大乘非佛说”。因为他们不承认有大乘,不承认有菩萨,甚至认为没有佛地的证量:佛只是“第一位阿罗汉”,之后的阿罗汉与佛的证量是一样的。他们却没有犯戒!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是菩萨,又有什么菩萨戒供他们犯呢?  根据《梵网经菩萨戒本》,我却经常在犯戒。为什么?因为我受过菩萨戒,是一位菩萨。而很多人却没有犯戒。因为他们不是菩萨。所以说:“犯戒是菩萨,不犯是外道”。您觉得如何?犯戒好还是不犯好?您认为:是知道有高压线的存在,尽量不要去碰;还是完全不知道,没事摸着玩?虽然菩萨有戒可犯,而普通人从来无戒可犯。           反过来:二乘人不应修学大乘法。这是“原始佛教”、“南传佛教”的主张:大乘法不是佛说的,是后人伪造的,没必要去学。     那么,您如果是修学大乘的人(其实只要您在大陆的寺院皈依过,都会在仪式上发过菩提心,就都是大乘人)。您要不要去学声闻缘觉法?我认为还是该学。只要您知道:大乘法才是究竟了义,能修到佛地;二乘法不究竟,只能解脱生死。这并不违反菩萨戒。对于其他内容:数理化,历史地理,生物医学,哲学心理学,儒道法家,《弟子规》、《太上感应篇》……..您都可以学。只不过您知道:这些学问与解脱、成佛没有关系。佛成道之前,跟很多外道学习过。而且连骑射,格斗都很精通,无人能胜。而最终他走进佛法,圆成佛道。他这些示现,我们也可以学。菩萨五明,都是世间法,以此利益大众,摄取大众。     法无定法,一切法皆是佛法。因为一切法都是如来藏的显现,空无所得。您又怎么能确定地作分别:某某法某某人不能学呢?甚至于“某法是某法;某法非某法”都只是世俗谛的分别,在真悟祖师看来就是魔说。前段时间《佛说文殊师利行经》(讲解六):谈到法器:“这个人虽然能接受上述说法,却不会执取这些甚深微妙法:认为究竟了义,不可更改。为什么?除非您认为有法可得,才会有执取,才会将某一法当做究竟了义。如果您发现真相:一切法都不可得。都是如来藏所生所显,本无自性,性相皆空。您就不会执取任何一法”。     沩山灵佑禅师那句话:“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可以指导菩萨的行止。这个行,是“空行”,是“无功用行”。结合前段时间的讲解,是“文殊行”。佛在那部经的总结中说:“妙智无分别,以有空行故”。     为什么会对三乘菩提规定出种种限制?是因为他们对佛法的认知相互矛盾。为什么矛盾?因为他们不知道诸法实相,因此不能“如实”,不能信受这个诸法的根本。这样的人,连生于天界都不可能,何况能解脱生死。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逸多。我今说法,随其信心而调伏之,如恒河沙。阿逸多。我今欲往十方世界,随顺说法利益众生。不为实非菩萨而作菩萨相者。亦不为毒恶欺诳,少闻之人,于我法中作二说者。其二说人或作是言:是菩萨应学,是不应学,谤佛法僧。是人身坏命终堕于地狱。多百千劫不可得出。设令得出,生贫穷家。至于后时,虽得授记。五浊恶世成等正觉。如我今日于是生死五浊世中成于佛道。以是因缘汝应谛听。应当信知。随顺恶友所行如是。     讲解:  阿逸多,我随顺众生对佛法不同的信心而调伏他们。这样的众生像恒河沙那么多。  《法华经(从地涌出品)(如来寿量品)》讲过:释迦牟尼佛早在不可思议极久远劫前就已经成佛,教导过的弟子,已经成就大菩萨的,无量无边。  佛即将入灭。涅槃了吗?根据《楞伽经》:“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所以,佛这短短80年,不过是在娑婆世间的一个应化身。尚有无量分身在无量世界说法。没有哪一尊佛会像阿罗汉那样取无余涅槃。而是时时刻刻处于涅槃,却又能行诸佛事。所以,表面上看到佛即将入灭,其实他还要到十方世界,随顺众生的根器而说法。     但是,佛不为“毒恶欺诳,少闻之人”说法,不为在佛法中“作二说者”说法。  如果这样,还能说如来住于平等吗?其实,诸佛说法犹如阳光普照,不会区分:哪些人可以听,哪些人不可以听。就像太阳不会区分哪些地方可以照耀。但是,有遮挡的地方,却无法得到阳光的照耀。因此,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听到佛法。这是他们闻法的因缘还没有成熟,或者如来藏中还暂时没有这个种子。     在佛法中“作二说者”。依文解义:认为佛法有好多种,各有各的自性。比如他们会说:这一种法是菩萨应当学的,另一种法菩萨不应当学。  这一类说法很常见:打坐入定才是实修。阅读佛经,去听讲不过是学知识,没有用;不要分别,要一念不生才是真正学佛;现代人讲的不要相信,没有一个有实证的;要古代人讲的才能相信,都是高僧大德……。           为什么“作二说”?根源在哪里?在于离开如来藏而说法。《六祖坛经》:“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外于如来藏而说诸法会怎么样?必然是:此法是此法,彼法是彼法,此法可修可学,彼法不可修学。  扩展一点:这个人是君子,这个人是小人;这个人是高僧,这个人是外道;这一位是真悟菩萨,这一位是凡夫一枚……..什么情况?这是五蕴见:您虽然认同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认同五蕴虚妄。却依然以五蕴来看待一切凡圣。那个真金色身,坐在狮子座上的是如来吗?这个正在写文章的是涤生师兄?是鲁韬?是个中年人?是善知识还是恶知识?或者是什么?您怎么降低烦恼?在于您怎么看待一切。如来藏,他完全是空无所得的法相。您懂得这个,却不妨碍您支持正义,破除邪见。您破邪显正的同时,却不要忘记:这一切其实什么都不是。  《维摩诘经》:“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作二说者”不知道一切法其实都是一种:如来藏。一切法都不可得:不过是如来藏显现的法相。所以喜欢做-----是----的填空题。害怕心无所住。害怕空无所得。害怕他们确定的认知被动摇。如果他们有这个总持:“一切万法唯是一心”。就不会对佛法“作二说”。怎么理解“不二法门”?《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中,很多菩萨讲过。诸位读者不要放过。     “作二说者”其实是误解佛法的人。因此成就谤法。既然谤法,也就相当于谤佛谤僧。这样的人,死后会下堕地狱,多少万劫都出不来。成语“万劫不复”就是说谤法人的情况。就算出来,也会出生到贫穷的家庭。最后他修学佛法了,不断进步,成为实义菩萨,被佛公开授记。直到究竟圆满,终于成佛了。却不会像阿弥陀佛那样:在极乐净土成佛。而是像释迦牟尼佛这样:在五浊恶世成佛。     所以,阿逸多。因为这个缘故,你要专心听我说,要知道并相信这些事情:跟随了误解佛法的恶知识,就会有这些事情现行。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逸多。我念过去无央数劫。彼时有佛,名曰:无垢焰称起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  是时,彼佛寿命八万那由他岁。为众说法。  尔时,无垢焰称起王如来法中。有一比丘名曰净命。总持诸经十四亿部,大乘经典六百万部。为大法师。言辞清美,辩才无碍。利益无量无边众生,示教利喜。  尔时,无垢焰称起王如来。临涅槃时,告彼比丘净命言:未来世中,汝当护持我正法眼。尔时净命受佛教已。于佛灭后千万岁中。守护流通诸佛秘藏。于此方广总持法门,受持读诵,深解义趣。于彼世界八万城中所有众生。随其愿乐,广为宣说。  尔时有一大城名曰:跋陀。往彼城中为八十亿家。随其所乐而为说法。是时城中八十亿人获净信心:一亿人众住菩提道。七十九亿人住声闻乘而得调伏。尔时,净命法师复与十千比丘众。相随俱往,修菩提行。     讲解:  佛开始讲故事了:按照十二部经的划分。讲他过去世的故事,属于“本生”经。     寿命很长的佛:  阿逸多,过去很多很多劫之前发生的事了:那个时候,有一尊佛出世。叫做“无垢焰称起王如来”(大家念一遍佛名,就能与这尊佛结缘)。这尊佛是寿命是“八万那由他岁”(那由他,是佛教中的大数。少的说法是万亿,多的说法是10的104次方。与此相比,宇宙中的原子数不过是10的80次方这个数量级)。     净命比丘:  这尊佛的弟子中,有一位“净命比丘”。他能通达14亿部佛经。其中有600万部是大乘经典(由此看来:佛经中总是大乘经典比较少。毕竟菩萨稀有难得。能修学成佛之道的人是少数人。我们现在的全部佛经有7000多部。大乘经典600多部)。这位比丘“言辞清美,辩才无碍”(找不到更好的翻译)。他说法能够利益无量众生,为众生开示佛的教法,利益他们,让他们心生欢喜。    佛即将入灭时,把佛法托付给净命比丘:让他继续弘扬佛法。净命比丘接受了这个任务。在佛入灭之后的一千万年中。一面守护“诸佛密藏”,一面流通“诸佛密藏”。  这个地方显示大乘佛法的传播方式:  首先,悟后菩萨要严格守护密藏,绝对不能公开;其次,要尽量找到至少一位缘熟的菩萨:以继续守护流通“诸佛密藏”,是为“无尽灯”。这两件事,就是一位悟后菩萨一生中需要做的事。         禅宗史上有一位“船子德诚”,为我们示现了“守护流通诸佛密藏”的实例。还有一位“打地和尚”,一生中只做到了“守护密藏”。虽然他随时随地都在“流通密藏”,却无人能会。当然,要是久学菩萨再来,因为他过去世“恒顺众生”,“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而且善于修行“菩萨四摄法”。这一世他的得法弟子就会很多,能圆满完成诸佛的嘱托。  所以,新学菩萨不仅要自己开智慧,还要尽量实践“普贤行愿”以结缘众生。万一哪一天世上没了佛法,只有您一个人会,而您却没有辩才,无法教学,众生也很讨厌您,甚至不愿相信您说的话。那佛法就会在您手中灭掉:找不到有缘人来传法。您就只能一辈子默默守护密藏。  (明清之间,禅宗衰落。佛法断在谁的手中已经无法考证。但是法运未灭,必有久学菩萨再来,现在就是:您正处于佛法复兴的历史中。恳请诸位年轻的菩萨们:莫忘守护流通诸佛密藏!莫忘娑婆世界苦难众生!)     净命比丘不仅上面这两件事做得很好,而且对这个“方广总持法门”能深解义趣。更厉害的是:对这个世界八万座城市中的所有众生,他都能根据他们的根器和兴趣偏好,为他们讲解佛法。           这个世界有一座大城:跋陀城。城中有80亿人家。  请参阅柳永大气磅礴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可是,繁华如斯的杭州城与跋陀城根本无法相比。    净命比丘都能根据人们的喜好为他们说法。这样下来,城中有80亿人对佛法生起了信心:“五不退”中,信不退是最初的一种:相当于菩萨52位阶的前十个:“十信位”。也可能已经证初果:“得法眼净”,故名“净信心”。  其中,一亿人发起菩提心,安住于菩萨道(也可能已经明心,这样才能真正安住于菩萨道:“位不退”)。  79亿人安住于声闻解脱道(得到调伏且能安住,应该是证得须陀洹果)。  与此同时,还有一万人的僧团,跟随净命法师修学。     这位净命比丘的证量,应该是初地以上。这样子才能独立演说全部的三乘佛法。其次,他的福德很深广,源于多生多劫以来勤修布施供养,不仅有财布施,还有法布施。而且他肯定多生多劫勤修《普贤行愿品》:随顺众生。因此才能摄取数量如此庞大的众生修学佛法。言辞清美,辩才无碍。是因为供养,礼敬,赞叹诸佛的原因:还是《普贤行愿品》。他的这些作为,是我们修学菩萨道的人应当效法的。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跋陀城中复有比丘,名曰达摩。于大乘经方广正典。受持千部。获得四禅。唯以方广空法,化彼城中一切众生。不能以善方便,随欲而说。作如是言:  “一切诸法悉皆空寂。我所说者真是佛说。彼净命比丘所说杂秽不净。此比丘实非净命而称净命。何以故?而此比丘所受诸华。不持供养而自受用。涂香末香亦复如是。净命比丘愚痴无智。不能知我久修梵行。彼既年少出家未久。我慢无信多诸放逸。是诸人等无所知晓。谓是净命持戒比丘”。     直译:  与此同时,跋陀城中还有一位比丘,叫做“达摩”。这位达摩比丘,通达1000部大乘经典。证得第四禅。但是,他只能为众生讲解很高深的大乘空法。不能以善巧方便:根据众生的喜好来引导,度化。这位达摩比丘这样说:  “一切法都是空寂。我这个说法是佛说的。那个净命比丘却不遵循佛说,他所说的法既杂乱,又不纯粹。他其实并没有“净命”却自称“净命”。为什么这样说呢?他接受信众各种鲜花的供养,却不拿去供佛,而是自己受用了。接受的各种香料,他也是自受用了。而且,净命比丘愚痴无智。他不知道我达摩比丘久修梵行。他年纪很轻且出家修行也没多久。所以他有我慢,无信根,各种放逸。那些跟随他学佛的人不知道他这些情况,所以还说净命比丘是一位持戒的比丘。”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解:  先感叹一下:说法已经1000万年的人,居然在年龄上被人鄙视了:黄口小儿,年少无知,冲动放逸。(以老夫年过不惑,将知天命的年纪,情何以堪(捂脸)?)可见那个时代,那个世界的人福报有多好,寿命有多长。     达摩比丘肯定是一位老修行了。资格摆在那里,才能这样评价“小和尚”。但是,他起码在善巧方便,摄受众生这些方面不如净命比丘。多闻方面就更差了:净命比丘通达的大乘经典是600万部!不过就算这样,我们这个世界的佛经对达摩比丘来说也很小儿科:毕竟他通达的大乘经典有1000部,而我们现存在大乘经典不过600多部。     他对净命比丘的指责有几点:  其一:说法方面:净命比丘不尊佛说,总是加上自己的私货。有些说法很不像话:夹杂着很多不了义不纯正的说法。  其二:身行方面:净命比丘贪图享受,梵行很差。居然自己受用信众的供养。  其三:意行方面:净命比丘愚痴无智,居然不知道我达摩比丘有多厉害。  其四:持戒方面:净命比丘因为年少轻狂,我慢严重,所以没有严持戒律,诸多放逸。     他的这些指责,以现在的标准来看有多严重?不太严重吧!网上把善知识骂成“邪魔外道”、“癫狂”、“不知天高地厚”……的情况并不少见。更多污言秽语就不列举了。     不过,这些指责有个共性:以对方的身口意行为主,人身攻击为主。如果只是辩证法义,一般不应提及人名。只是说:“有一种说法是这样说的”。玄奘法师,谦谦君子,就是采用这个说法辨正“安慧菩萨”的法义。但是,由于没有点名。破斥的效果不够。安慧的《大乘广五蕴论》,将不生灭的第八识纳入生灭的五蕴范围内。千年以来被教界忽视。导致真妄不分。玄奘菩萨唯一是真传弟子:窥基法师,是一位个性很张扬的法师,尉迟恭的后人,著名的“三车和尚”。他当时就不赞同老师的做法,所以他在《成唯识论述记》中点了安慧的名。可是,他的威望不如玄奘。要是以玄奘菩萨的威德力,《成唯识论》要是直接点名。效果会好得多。     所以,对于严重毁坏佛法的根本性邪见,大众因不了解而容易受误导的邪见。那就要点名,以便大众易于区分。比如我点提印顺法师。如果不讲出名字,大家就会推崇高僧大德,完全接受他的邪见。     其次,达摩比丘的指责还有个问题:自赞毁他。这在菩萨戒中是重戒。攻击他人以显示自己,违背菩萨道的精神。     最后:达摩比丘的指责,根源在于以五蕴相看待自己及他人:他虽然接受“一切诸法悉皆空寂”。却没有形成无间作意。而是把五蕴看做真实。具足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么,他的证量如何可以推知:就算已经触证大乘密意,却没有转依成功。难以安住于真如三昧。不能算第七住位的真悟菩萨。只能算已入第六住。     因为“一切法唯是一心”的不二法门他没有入。离开了这个总持,落于取相分别。所以对佛法“作二说”。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4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达摩以其恶心谤持法者。身坏命终堕于地狱。经七十劫具受众苦。满七十劫已,堕畜生中。过六十劫后值遇香宝光佛。于彼法中发菩提心。于九万世犹生畜生中。过九万世已得生人中。于六万世贫穷下贱恒无舌根。  其净命比丘,于诸法中得净信心,为人说法。彼于后时,得值六十三那由他佛。恒为法师具足五通。劝请彼佛转妙法轮。     直译:  当时,达摩比丘因为不怀好意诽谤持法者。命终后落入地狱。在70劫中受地狱苦。满了70劫后从地狱出来,生在畜生道中60劫。60劫后,遇到“香宝光佛”,在佛座下再次发起菩提心。之后依然有9万世生在畜生道。9万世后生于人中,却有6万世贫穷下贱,而且每一世生下来就没有舌头。  那位净命比丘后来得以遇到63那由他这么多的佛。而且每一世都成为法师,具足五神通。每一世都劝请他遇到的佛转妙法轮。     讲解:  持法者,简单来说就是实证了佛法的人。您可以参阅前不久讲《文殊师利行经》时谈到的“法器”。净命比丘堪称法器。  诽谤“持法者”的结果可谓惨痛,教训可谓深刻。所谓一劫,是世界成住坏空一次循环的时间。  俗语云:“祸从口出”,而最大的口德,不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而在于诽谤三宝。这个地方,忽略了谤法,谤佛。专门把“诽谤持法者”拿出来说。为什么?我认为这是后世学佛人最容易犯的一条。原因是无始劫以来对五蕴我的执取,将五蕴认作真实。这是很深厚的习气。所以往往取人我相,要比个高低贵贱。从达摩比丘的情况来看,他是因为对五蕴自然而然的执取,所以见不得“小和尚比老法师高明,比老法师受欢迎”。因此他进一步取相分别,去挑人家的毛病:说法不净,供养自己受用,年少无知,多诸放逸。他忘记了“一切法悉皆空寂”,唯是一相。  有善知识说:“唯一的戒律就是不取相分别”。这是具有总持意义的一句“法句”。如果达摩比丘随时熏习这个道理,起码在习气现前时能够对治。就算没有形成无间作意也不会发生诽谤持法者的事。     净命比丘为什么“劝请彼佛转妙法轮”?因为他是一位很懂修行的大菩萨。“请转法轮”是《普贤行愿品》十大行愿之一。前面列举过他对其他行愿的修行。这里劝请诸位读者菩萨,多阅读理解《普贤行愿品》,如说修行。这是菩萨尽未来所修的无漏有为法。您的菩萨性会不断坚固,不断增长。您的修行要是无所适从。《普贤行愿品》正是指南。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4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逸多。汝今当知。过去净命比丘者岂异人乎?莫作异观。今阿弥陀佛是。阿逸多。汝今当知。过去达摩比丘者岂异人乎?莫作异观。今我身是。由我过去愚痴无智毁谤他故受苦如是。我以此业因缘故。处五浊世成等正觉。  是故阿逸多。若有菩萨于诸法中作二说者。以是因缘,后五浊世成于佛道。其佛国中有诸魔等。于说法时恒作障难。    直译:  阿逸多,你现在要知道:过去的这位净命比丘,哪里是别的人啊?不要看错了!他就是今天的阿弥陀佛!过去的这位达摩比丘,哪里是别的人啊?不要看错了!他就是今天的我:释迦牟尼佛啊!  由于我过去愚痴无智诽谤了他的原因,受了这样的苦。还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在五浊恶世成佛。  因此,阿逸多,如果有菩萨在佛法中“作二说”。他就会因为这个原因,将来在五浊恶世成佛。而且,他的佛国中有各种魔,经常在他说法的时候来障碍,来为难。     讲解:  好的悬疑片,结局时揭露的真相往往石破天惊。  读了前面的故事,大家可能早就对达摩比丘有了很坏的印象:这是一位自大的老和尚,而且居心不良,诽谤真正的高僧。无论如何不会把他和释迦牟尼佛联系起来。可是,他们是同一个人:达摩比丘,就是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  这个地方可以引申很多内容:     其一:您要拷问自己:您为什么会对达摩比丘有这样的坏印象?  某某是个怎样的人。您是不是正在以五蕴相区分某人并下结论?这不是小问题!《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您是不是符合这句经文?其实您正在做与达摩比丘同样的事,区别不过是您没有讲出来。您可能要说:达摩比丘不是持法者啊!我这样看他没问题。那么,他到底是达摩比丘还是释迦牟尼佛?他是谁?您是不是还在以五蕴相取相分别?     其二:我是谁?  什么叫做“我”?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会说:“达摩比丘不是别人,正是我”?两个人完全没有相似之处啊?如果要说“都是人”,那么,达摩比丘60劫+9万世中身为畜生时又怎么样?他不过是一世之中是达摩比丘,却在60劫中都是畜生。他是畜生还是人?或是释迦牟尼佛?  记得十年前,有人在某论坛辩论佛法。其中一方像一柄大锤:力大雄沉,出语严厉;另一方却不正面交锋:剑若游龙,善走偏锋,招招不离要害。双方言辞越来越激烈。使大锤的菩萨就说(原话忘了):“我今天要问候你堂上的两位畜生!你说他们是不是畜生”?堂上是古语:所谓“令尊令堂”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使剑的菩萨果断遁走,不再言语。他要对骂呢?就成为市井间恶语相向;他要分析呢?说是说不是好像都不对。这里看一则公案:     (沩山灵佑)上堂云:“老僧百年后,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左胁下书五字,曰:‘沩山僧某甲。’当恁么时,唤作沩山僧又是水牯牛,唤作水牯牛又是沩山僧。毕竟唤作甚么即得?”。  后人述偈颂曰:    不是沩山不是牛,一身两号实难酬。  离却两头应须道,如何道得出常流。     久远劫前的达摩比丘,今天的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东西让两个不同的五蕴联系起来,以至于说:“达摩比丘就是现在的我”?有什么东西没有改变?多年前那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您为什么说:“那就是我”?你们之间,有什么没有改变?  沩山灵佑禅师这一问,您不要以为回答:“唤作如来藏”就是正确答案,那要吃棒的!这里面有禅法的精髓。要让我道一句,我会说:“闻力师兄送我的正山小种还不错”。     佛的总结:达摩比丘的问题。根源在于“作二说”。什么是“作二说”?前面已经讲了很多。原因在于“取相分别”。再次顶礼蒲扇师兄的法句:“不要做----是----的填空题”。     释迦牟尼佛到底为什么在五浊恶世成佛,而不是在没有魔障的净土成佛?根据经文,我们先相信:正是他往昔这一段因缘造成的。不过,我却认为有更深的原因:佛曾经感受过五浊恶世的苦难,因此不舍娑婆世界的苦难众生。他和我们结过很深的缘。  顶礼达摩比丘!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大众闻佛说已。皆悉悲泣涕泪交流俱发是言。愿于佛法莫作二说如达摩比丘。     直译:  这个时候,法会中的大众听完佛的讲述,都很悲伤地哭泣起来。都发愿说:“但愿我永远不要对佛法作二说,像达摩比丘那样”。     讲解:  十年前我读到这里,郑重地站起身来,双手合十,完全按照原文自言自语了一遍:“愿于佛法莫作二说如达摩比丘。”心中想的是:希望我尽未来都不要这样做。  前车之鉴,而且是释迦牟尼佛亲自示现:下地狱70劫,当畜生60劫,6万世贫穷下贱,没有舌根。所以没有道理不学习。  您这样发愿是什么?是供养中最殊胜的“法供养”之一:如说而行供养。所以,请起立!          尔时,会中有百菩萨。即从座起,右膝著地,悲号堕泪。  尔时,世尊知而故问彼菩萨言:“善男子。汝等何为悲号如是?”。  尔时,诸菩萨等异口同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自观,亦应有此诸恶业障”。  尔时世尊作如是言:  如是如是。汝亦曾于过去然灯佛所。在彼法中出家修道。是然灯佛灭度之后。时有比丘名曰智积。汝等尔时谤是比丘。因是已来不得见佛。不能发菩提心。不得陀罗尼及诸三昧。后共汝等同时安住菩提之道。汝等善男子。此贤劫最后佛所当获无生法忍。复于后时过三阿僧祇劫行菩萨道。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直译:  这时,会中有100位菩萨站起身来,跪下右膝,痛哭起来。佛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却故意问道:“善男子,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这100位菩萨异口同声向佛禀告:“世尊,我等观察自己的情况,发现也有您说的这个恶业障碍”。  佛听完菩萨们的禀告,说了下面的话:  是的,你们过去世和我一样:也曾经在燃灯佛座下出家修道。燃灯佛入灭后。有一位比丘叫“智积”。你们当时诽谤了这位比丘。所以从那时起,你们一直不能见到佛;不能发菩提心;无法修学总持法门,不能发起各种三昧。将来你们会一起安住于大乘菩提道中。诸位善男子,你们会在这一劫的最后一尊佛座下得到无声法忍。并在之后三大阿僧祗劫中修行菩萨道而成佛。     讲解:  我们每一位学佛人,无始劫以来,有没有犯过这个错误?  对佛法“作二说”应该是每一位学佛人都做过的事。最起码,在凡夫位时都做过这种事。几乎不能想象:一位凡夫能够一直安住于:“一切法唯是一心,无二无别”的作意中。因为这起码是悟后久修的菩萨才会具备的能力:他们亲自观察到第八识出生了某些法的运作,所以能确认这一点。如果您还没有明心,应该随时提起这个正念。     可是,这句话偏于“有”的一边:一切法的根源是那个永不生灭的真心。您会形成一个观念:这个真心是能生万法的,唯一真实的法。并执取不放。  这样好不好?不好!不好到什么程度?仅次于断灭论。     《楞严经》说:“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您的意识心执取真心不放,那么,不是幻法的真心也成了幻法。为什么?当您这样观察真心的时候(就算您已经破参明心),真心其实已经成为被您观察的对象:法尘。何以故?能观察的心一定是意识心,而意识心观察的对象一定是法尘。    所以:真观不观。凡有所观,必非真观。     接下来,《楞严经》又说:“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如果能“不取”,那就没有“非幻的真心”可说了。非幻的真心尚且无生,由真心出生的诸幻法还有什么立足之地?  所以善知识说:“唯一的戒律就是不取”。怎么样才是不取?维摩诘大士的“一默如雷”就是很好的演示。           讲到这里,节录《楞严经(卷五)》的一段完整的,结论性的经文。其中有很多“经典名句”。有的直接明示真心的所在:看得懂就是破参。不仅如此,还指示悟后起修的“心法”。十方诸佛,从破参开始,一路修到成佛的过程中,“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段经文是指示: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瀑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经文请阅读思维。可能的话背下来:将来无量劫,您在佛菩提道上,再次阅读,再次修学时,善法种子就会显发,让您比较容易随入。  这段经文我只有“浅说”的能力,且限于篇幅,就不讲解了。     不落“有”的一边:即便第八识真实常住,能生万法。也不能执取。那么,您会不会落入“空”的一边?根本就不认为有第八识存在,或者认为第八识是生灭法。这就是断灭论。还不如执取“有”相。  所以,在确认真实常住的基础上,却能够“哪里不空,哪里就是渗漏处”。这样子才是真正的“般若空”。这个“般若空”,就是上面引用的《楞严经》法义。自古至今,难有人能真懂并实践。乃至破参明心很久,还是难以随入。但愿这一番讲解,能够让您随入“非空非有”的中道。     “作二说”,可以理解为落入空有的其中一边;落入“法有定法”。因此取相分别:这位是大菩萨,这位是恶知识。因此出现“诽谤僧宝”的现象。前一期有过详细讲解。  这里的100位菩萨,观察自己过去世情形:曾经“诽谤持法者”。这一点,我们无始劫以来,可能也很难避免。我们学习这部经,就是要吸取前人的教训:于佛法不作二说;不谤持法者。这是佛菩提道上的总持。     根据经文的描述,可以对照一下:现在的绝大多数学佛人(请自我检查),是不是符合上述的两条?至少符合一条吧。  所以:愿于佛法莫作二说如达摩比丘。         是故善男子。若菩萨见余菩萨。不应生于彼此之心。当如塔想如见佛想。是故菩萨见余菩萨。莫作异念谓非佛想。若起异念,为自侵欺。当受持此:莫作异想,共相和合。  我今观初发心菩萨不如佛想者。我便欺诳十方现在一切无量阿僧祇诸佛。是故善男子。菩萨未来于五浊世中。得陀罗尼三昧者。一切皆是佛之威力。是故善男子。若有诽谤其法师者。即为谤佛等无有异。     直译:  所以,善男子。如果菩萨见到别的菩萨。不要生起这样那样的想法。应当像是见到佛塔,或者是见到佛的想法。不要生起“他不是佛”的想法。如果生起异想(认为此人不是佛,是某甲),那就是自欺欺人。所以应当受持:“不生异念,和睦相处”的教导。  我释迦摩尼佛看待刚刚发菩提心的菩萨,如果没有把他看成佛,那我就是欺骗十方无量诸佛。因此,善男子。菩萨将来在五浊恶世中,能够得到佛法的总持并且安住于定慧等持,都是因为佛的威神力。因此,诽谤法师,与谤佛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讲解:  既然一切法唯是一心,那就没有差别相。因此,你如果是发过菩提心的学佛人,见到别的已发心者,要把他当做佛来看待。您要是真的这样做,就不可能发生“谤持法者”的事情。其实,不要说已经发心的菩萨,乃至一切众生,阿猫阿狗,哪一位不是佛呢?三年前一念相应时,心情雀跃。上街走一圈去调整心情,就看到一位小狗菩萨为我示现,让我心得决定。     可是,我们往往忽略这个根本,而是取五蕴相:这个人是恶知识,在误导众生。这样看行不行?不行。可是,虽然不行,您却应当指出他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他这个法会带来什么后果…….等等。因此,您要在不取相的同时,深入细致地分析问题。这就是“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这就是“不住无为,不尽有为”的菩萨行(见《维摩诘经》)。     “于五浊恶世中得陀罗尼三昧”,是真正的法师,法器,持法者。他们为什么能做到?根源在于他们是佛,依靠佛的威神力。这里的“佛”,是指第八识如来藏。因此,取五蕴相诽谤法师,乃至诽谤一切众生,等同于谤佛。  您要是吸取教训,不学达摩比丘,不学这100位菩萨。那就要认清一切众生都是佛的事实。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男子。佛灭度后若有法师。善随乐欲为人说法。能令菩萨学大乘者。及诸大众,有发一毛欢喜之心,乃至暂下一渧泪者。当知皆是佛之神力。  若有愚人实非菩萨假称菩萨。谤真菩萨及所行法。复作是言:彼何所知,彼何所解。  弥勒。我忆过去于阎浮提学菩萨时。爱重法故,为一句一偈。弃舍所爱头目妻子及舍王位。何以故?以求法故。  如彼愚人专为名闻耽著利养。自恃少能不往如来传法人所听受正法。  弥勒。若彼此和合则能住持流通我法。若彼此违诤则正法不行。阿逸多。汝可观此谤法之人。成就如是极大罪业。堕三恶道难可出离。     直译:  善男子,佛入灭之后,如果有法师能根据人们的兴趣爱好为他们说法,能让菩萨学到真正的大乘佛法,能让大众对大乘佛法生起一根毫毛那么细微的欢喜心,或者听到佛法时,暂时流下眼泪。要知道这些都是因为佛的威神力。  但是也会有愚痴人,不是菩萨却自称菩萨。他们会诽谤真正的菩萨以及菩萨们所修行的法。会说这些菩萨:“他懂什么?啥都不懂!”  弥勒,我回忆过去世在这个世界修学菩萨道的时候。因为喜爱、珍重佛法的缘故,为了听到佛法中的一句一偈,宁愿舍弃头颅、眼睛、妻子儿女、王位。为什么这样做?为了求法。  而那些愚痴人,却是为了名闻利养而学佛。他们仗着自己有一点小小的能力,不前往传授正法的菩萨哪里去听闻、接受佛法。  弥勒,如果学佛人都能和睦共处,佛法就能被住持流通;如果学佛人相互争斗,则佛法就不能流通。  弥勒,你可以观察:谤法之人成就如此重大的罪业,堕入三恶道难以出离。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解:  能根据各人的根器与喜好而说法,还能让闻法者都得到真实利益。这是大菩萨才有的能力。我目前还做不到,但是会继续努力。  目前一些法师居士,发一篇鸡汤文,点击量过万。当然,本公众号的读者们都能分辨:这一类文章,本质上不过是“如何搞好五蕴”:与解脱生死背道而驰。遑论明心见性的大乘菩萨道。我这个公众号,标题党的,有所发挥的文章最多一千的点击,讲解佛经的不到200点击量。何以故?五浊恶世的缘故,末法时期的缘故。     不过,表象佛法起码也带一个“佛”字。表象僧宝依然属于僧宝。虽然他们不一定能传授真正的佛法,但是却有广大的众生因为他们的讲述而能信受佛法。最起码,能听到一个“佛”字而心生欢喜。也会有很多学佛人,因种种原因为佛法流下眼泪。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是多生多劫以来熏闻佛法的缘故。     上述这一切,都是因为佛的威神力。  前面讲:这个“佛”是指第八识如来藏。要是没有如来藏,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但是,事理圆融。也可以理解为释迦牟尼佛:因为佛的护持,能让末世的菩萨学到真正的大乘佛法,能让广大众生对佛法生起欢喜心。     也会有人仅仅因为名闻利养而学佛法。既然是为了名闻利养,当然是粉丝越多越好。最好有大富豪当他的施主(说到这里,要赞叹一位叫做“蓝”的网友。公众号的每一篇文章,他都以最高限额赞赏。直到我表示“量力而行”他才减半)。  为了名闻利养的人,写文章就要写大众爱听的话;开讲佛法,就要讲“禅与企业管理”,“佛教风水学”。乃至“男女双修”,“即身成佛”……。介绍自己,是“八地菩萨”、“活佛”、“文殊化身”……。对持法者,则污蔑为“邪魔外道”。  参阅《楞严经》: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诱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真正的佛法不是大路货。释迦牟尼佛久远劫前修菩萨道的时候,为了听到佛法的一句一偈,舍弃身命,舍弃王位,舍弃眷属。与上述那些愚痴人刚好相反。所以说:“道之所珍,世之所弃;道之所弃,世之所珍”。  我们学佛,是随学如来藏。但是,也应当把释迦牟尼佛作为榜样:从“本生经”中看看释迦牟尼佛的伟大情怀。佛为我等众生,“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身处”。您现在,脚下踏着的任何一块土地上,都曾经有过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舍身时流下的斑斑血迹。怎么样?眼睛有没有酸酸的?     学佛人因为不取五蕴相而能和睦相处,不能互相争斗。这是佛法能在世间流通的条件。诽谤佛法及持法者的人,若无忏悔,若无改弦更张,必将下堕三恶道。  那么,指出“活佛”们,以及佛教中出家在家众不如法的地方,算不算违背“彼此和合”?您要是作人身攻击,那就算;要是为了辨正法义,就不算。为什么?作人身攻击,是执取五蕴相。法义辨正,则是为了让大众具备对佛法的鉴别能力,为了正法长久住世,以利益更多的众生。     护持佛法,为免众生因受误导而流转生死,下堕三途,舍身弃命亦无怨无悔。再进一步:乃至破戒,乃至下堕地狱亦无怨无悔。这是菩萨才有的情怀。可以检验您的菩提心是否坚固,菩萨性是否足够。         复次弥勒。我初成佛以妙智慧广为众生宣说正法。若有愚人于佛所说而不信受如彼达摩比丘。虽复读诵千部大乘为人解说获得四禅。以谤他故七十劫中受大苦恼。况彼愚痴下劣之人。实无所知而作是言:“我是法师,明解大乘能广流布”。谤正法师言:无所解。亦谤佛法而自贡高。  若彼愚人于佛大乘。乃至诽谤一四句偈。当知是业定堕地狱。何以故?毁谤佛法及法师故。以是因缘常处恶道永不见佛。以曾诽谤佛法僧故。亦于初发菩提心者。能作障碍令退正道。当知是人以大罪业而自庄严。于无量劫身堕地狱受大苦报。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    直译:  其次,弥勒:我成佛以来,以佛地才具备的深妙智慧为广大众生宣说正法。如果有愚痴人不信佛说:像那位达摩比丘:虽然诵读1000部大乘经典,为别人解说。而且还有第四禅的定境。却因为诽谤持法者而在地狱中遭受70劫的痛苦。何况那些愚痴下劣的人:不懂佛法却说:“我是法师,能解说大乘佛法,让大乘佛法广泛流布”。同时又诽谤真正懂得大乘佛法的法师说:“他什么都不懂”。就是这样傲慢自大。  那些愚痴人对大乘佛法,乃至诽谤其中一句或者四句偈。应当知道这个恶业一定会导致他下地狱。为什么?因为毁坏、诽谤佛法及法师的缘故。因为这个因缘,他会经常处于三恶道中一直见不到佛;因为诽谤三宝的缘故,这些人还能用各种障碍,让刚刚发菩提心的初学菩萨退失正确的道路。  你要知道:这些人是用大罪业来装扮自身。将来无量劫在地狱中受大苦报。用凶恶的眼神看发菩提心的人,将来得到没有眼睛的果报;用不好的语言去诽谤发菩提心的人,将来得到没有舌头的果报。     讲解:  这一段继续讲诽谤佛法及法师的果报。  佛法是什么?是如来藏。因为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所生所显。法师是什么?能把佛法传授给别人的人。广义来说:是出家人,以及懂得佛法并以此教导众生的任何人。  出家人就算不懂佛法也是法师。因为他“剃头着染衣”:只要被众生看到,就能让众生联想到佛法。所以,就算他不懂佛法也已经用个人的形相以及言行举止引导了众生,将佛法的种子传递给了众生。但是,如果出家人错说佛法,后果会很严重:众生因为对佛法的爱乐与尊崇才跟随出家人。可是这位出家人却将断灭论当做佛法教授给别人:信众会因为他身穿如来法衣而非常相信他:“原来佛法就是‘一切法空’,什么都没有”。这种情况并不鲜见。这种后果难以思议。  在家居士呢?那就要懂得佛法并为人解说才算得上法师:起码是深入理解了“五蕴无常,涅槃常住”的人:至少是初果向。保险一点:需要是初果人才有资格。     让发心的人退失菩提心。这需要以下的条件:  一是“德高望重”或者身为出家人;二是落在断灭论中且口才很好的人。  前者令人信赖,以此威德力摄取大众;后者则是具备了邪法以及宣说邪法的能力:“以大罪业而自庄严”。  菩提心:愿意尽未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决心。如果没有未来世:轮回三世的主体:如来藏,会在某个时候断灭。那么,又怎么能一世又一世朝着“度众生,成佛道”的方向继续下去呢?所谓的菩提心还有立足之地吗?     因此:真正能毁坏菩提心的法只有一种:断灭论。您分析一下就会明白:断灭论才是真正的毁谤佛法僧。一切重罪无法超越。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5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逸多。我更不见有一恶法,能过毁破发菩提心罪之重也。以此罪故堕于恶道。况复毁谤余菩萨等。若有菩萨为诸众生,能如实说,不起断常。言诸众生定有定无。亦不专执诸法有无。阿逸多。学菩萨者应如是住。如是住者是诸菩萨清净善业。凡所修集皆不取著。若有众生起执著者。当知是人生五浊世。     直译:  阿逸多,我再也没有见到有哪一种罪过能超过毁坏别人发菩提心。因为这个罪过会下堕恶道。何况是毁谤别的菩萨。  菩萨能够为了众生,随顺如来藏的实相而说法,不落入断见、常见。即使说众生一定是有或者一定是无,也不会执取诸法是有或者是无。阿逸多,菩萨应当这样安住。  这样安住,是菩萨的清净善业。凡是修行的事都不执取。如果有众生生起执取,应当知道这个人将会生于五浊恶世。           讲解:  众生为什么能成佛?根源是因为:一切众生的本质都是佛:第八识如来藏。  1990年,我在北京实习时见了一位同学。他是机械系的学生,考研却是考“中国哲学史”。而且专业科目都过了,英语没过。不过,连中央美院油画系的研究生也必须过英语,所以他也不算冤枉。  这位同学讲了他们考研的一道题:“什么是佛性?”。当时我虽然读过《金刚经》、《六祖坛经》和一些禅宗公案。早就思索过“佛性”、“自性”的问题。也知道见到佛性就能成佛。可是这些经典中都没有对“佛性”的明确解释。怎么用一句话讲清楚“什么是佛性”?这个问题是个根本性的问题。只好请教他:标准答案是什么?他回答:“成佛的可能性”。这是哲学的答案,很正确也很狡猾:“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因此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问题是,到底什么是佛性还是没有讲。现在不同了,您“百度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我这里也有一个答案:佛性就是第八识如来藏:一切众生本自具足的,轮回三世的主体。他是一切众生的本质。又叫“真心”、“自性”、“空性”、“法性”、“法身”、“如来”、“涅槃”、“第一义谛”、“诸法实相”…….这些是最常见的别名,还有很多就不列举了。您去探究每一个名称为什么这样叫?含义是什么?属于悟前慧力方面的积累。  可是,目的不是知道名相的含义,而是亲自发现自己的佛性并且观察、随学他。这样您就算真正跨入大乘佛法的门槛,属于“实义菩萨”了。  (注一:禅宗“见性成佛”,属于天台“六即佛”中的“相似即佛”。地上菩萨才进入“分证即佛”。所以,明心到“究竟即佛”还有超过二大阿僧祗劫的路程要走。)  (注二:此处所说“佛性”,是第八识心体:真如义。并非“眼见佛性”的含义。)     众生能够成佛,除了“本具佛性”这个根子上的原因。第二个因就是:“您愿意成佛”。这就是“菩提心”。  本具佛性这个根本,任何人无法动摇,乃至汇聚十方无量诸佛的威神力,也不可能减损任何一个众生第八识如来藏的一分一毫。所以这件事您根本管不了。可是,第二件事:“发愿成佛”的菩提心。你管得了,别人也可能管得了。  所以佛说:没有哪一件事的罪过能超过毁坏别人的菩提心。让已经发心的人不再相信“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转而落入“人只有一生一世”、“应该及时行乐”等等的人生观、价值观之中。只要能搞好自己的五蕴,只要不被发现而遭受惩罚,行事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您可以发现:这些观念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的“无间作意”。所以世间才会有这么多的贪欲、欺诈;才会有这么多的“老虎”入狱。  经常看到宣传部门讲“标本兼治”。其实没有涉及根本。根本不在于道德、信仰的提升。而在于各人对“三世因果”的确认:有一个真正的你一直在轮回,每一件事都会被你的如来藏记录下来,在或近或远的未来遭受果报。  从这一点来看,佛教具有深刻的教化社会的作用。     您愿意成佛,久远的将来必定会少一位众生,多一尊佛。这就是菩提心的意义:成佛的种子。所以,毁坏菩提心是真正的灭佛:断绝佛种。这就是佛说:“我更不见有一恶法,能过毁破发菩提心罪之重也。”的原因。  那么,劝一个人发菩提心怎么评价呢?根据佛说,类推如下:“我更不见有一善法,能过劝发菩提心之重也。”  所以,诸位读者。您自己先发愿成佛,讲解如来藏永恒常住的道理,劝导别人也发愿成佛。这是您可能做到的最大的善业:因为您的原因,未来世将会多一尊佛。     但是,这个心愿能坚持多久呢?看起来好像是:最多这一辈子。其实不然:这个种子能让你一世又一世都比较容易接近佛法:再次听闻菩提心的法义,再次发心,再次种下种子,生生不息。  如果您是大乘种性:不愿做阿罗汉而是愿意成佛。就表明您过去世不知道发了多少次菩提心。正因为如此,您才有机会看到这篇文章,并且思维:“我到底该不该发菩提心?”     不知道有没有这样一个法门:坚固菩提心。如果有,您每天起床或者将睡时,默念一遍:“我愿尽未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法门,利益无穷。怎么赞叹都不过分。     也许有的读者注意到:以上的说法不都是在取相分别吗?我承认。但是,取相分别与否,有区别吗?为什么?所以,再推荐一遍:“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能这样安住的人,当生净土。不能这样安住的人,当生五浊恶世。而净土秽土,有区别吗?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5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有菩萨善随根欲。能为众生种种说法。阿逸多。菩萨如是具足修行六波罗蜜。乃能成就无上菩提。彼愚痴人信己自执作如是说。菩萨惟学般若波罗蜜。勿学余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最殊胜故。作是说者是义不然。何以故?阿逸多。往昔迦尸迦王学菩萨时。舍所爱身头目髓恼。尔时此王岂无智慧。弥勒白佛言:世尊。诚如圣说实有智慧。  佛告阿逸多。我从昔来经无量时。具足修行六波罗蜜。若不具修六波罗蜜。终不得成无上菩提。如是世尊。     直译:  还有一些菩萨,善于随顺众生的根器与喜好,为众生说种种的法。阿逸多,菩萨就是这样具足修行六度波罗蜜,所以才能成就佛道。  那些愚痴人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而这样说:“菩萨只需要修学般若波罗蜜,不需要修学前五波罗蜜。因为般若波罗蜜更为殊胜”。这个说法不对!为什么?阿逸多,过去有一位“迦尸迦王”学菩萨道时,舍弃了他所珍爱的“头目髓脑”。他这样做,难道是没有智慧?弥勒菩萨禀告佛:“正如您所说,这位国王确实有智慧”。  佛又告诉阿逸多:“我过去世经过无量无边的时间,具足了六度波罗蜜。如果不具足六度波罗蜜,哪怕有一样不满足。都不可能圆成佛道”。“确实如您所说,世尊”。         讲解  这一段开始讲成佛的具体方法。  成佛之道漫长艰难得不可思议。但是这是唯一的可行,唯一的圆满。最近几年流行的“修仙小说”:《凡人修仙传》之类。无论写得多么神奇,其实都只限于欲界。您要是能实证初果,乃至初果向。也远远超过小说中最厉害的神仙。其中所谓“练气”、“筑基”、“结丹”、“元婴”、“化神”……..等阶段,古大德斥为“守尸鬼”。为什么这么说?相信读者们都已经懂得。     成佛需要52个位阶:前十个叫“十信位”,相对来说比较短:最多一万大劫,可以忽略。接下来的“十住位”:您发了菩提心就是初住位,这是极其关键的一关。这一关的意义前面已经讲过。比开悟明心还要重要。这时开始凡夫位的“相似行”:初住位修布施波罗蜜,二住位修持戒波罗蜜,三住位修忍辱波罗蜜…….六住位修般若波罗蜜。第七住位开悟明心:这是因为圆满了六度波罗蜜的原因,不得不开悟。这是决定性的一关:过了第七住位,永远不会返回前六。所以开悟明心叫做“位不退”。同时获得须陀洹果,脱离凡夫位,永不下堕三恶道。第十住位眼见佛性,之后还有“十行位”、“十回向位”。完成这40个位阶。需要一大阿僧祗劫。     阿僧祗以前讲过。大到无法形容:远远超过可观测宇宙的原子数。假如您每一劫(几百上千亿年)都有一次机会:拿一根毫毛蘸一下海水。这样无量劫下去,直到把海水蘸干。这样长的时间,比起“阿僧祗”来说,也不够一滴水与大海的比喻。  第一个阿僧祗劫结束,剩下的12个位阶需要二大阿僧祗劫。这就是地上菩萨的“成佛之道”:初地圆满布施波罗蜜;二地圆满持戒波罗蜜;三地圆满忍辱波罗蜜;…….六地圆满般若波罗蜜。之后还有“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力”、“智波罗蜜”。称为“十度波罗蜜”。最后是等觉位、妙觉位。这时就能观众生因缘成熟而成佛。     如上,菩萨道怎么修?您完全可以简单理解为“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后面四个是六地以上菩萨所修,暂时不用多想)。  凡夫位这样修,悟后也是这样修,乃至久远劫后入地也是这样修。差别不过是凡夫位修的是“相似波罗蜜”,悟后是实修。而且,六度波罗蜜以般若为根基,又以般若为结果。前五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相互促进,不断增长。为什么?因为悟后的每一度,都可以叫做“般若波罗蜜”。“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这是《金刚经》所说的布施。这个布施,才能叫“布施波罗蜜”:以般若智慧为根基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亦复如是。虽修而无修。您如果在凡夫位,虽然没有观察到第八识的无相、无念、无作。也要熏习这种“无功用行”(前段时间讲过的“文殊行”)。这样,悟前容易破参;破参后容易转依。     佛在这里斥责了一种说法:般若波罗蜜最好,不需要修前五波罗蜜,只需要修般若波罗蜜就行了。  这种做法,说起来是小乘心态:不为众生得离苦,但愿自己的解脱。这就像一棵树长在石板上,很快枯死。这里可以参阅《普贤行愿品》中,篇幅最长的一个行愿:随顺众生行愿。这是普贤行愿的“中心思想”。  前面讲菩提心时,说是“想要成佛的愿望”。我这是利诱。其实您慢慢会懂得:您要成佛,必须度众生。因此,菩提心总结为:“尽未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斥责这个说法时,举了个例子:过去有一位国王,修菩萨道的时候,舍弃“头目髓脑”。  现实中有出家人,燃指供佛:棉布紧紧缠住一根指头,点燃,烧到指骨碎裂,啪啪作响,骨髓流出。清末时就有一位“八指头陀”。更有甚者:1937年四月初八,广东智诚法师在灵和寺闭关,刺舌血书写《华严经》:“每天上午八时开始刺血,滴血在杯,身披袈裟,礼佛之后,正心端坐书写,日课千字,寒暑无断。历时三载,大功告成”。法师题跋于经后:“智诚幸生中国,又复出家,万劫难遇,今已遇此无上法宝,遂于丁丑年四月初八发心刺舌根血,敬书《华严经》全部……一笔不苟,……在关三载,始获写成……祈求: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灭除,人各习礼让,现者增福慧,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安康。”其间还有波折:鲜血凝固无法书写,且字迹发黑,印光大师告知:不吃盐则血不凝固。智诚法师如说而行,方才写成。    以上这些,世间人看到后的一般反应是:“佛教太残忍了”,生起恐惧心。这一类做法,个人以为是等觉位菩萨“百劫修相好”时所行之法:内财布施。如果没有到那个位阶,可以随喜,不宜提倡。然而,不管你愿不愿意舍身,无始劫以来,您每一世留下的尸骨如果不坏,宇宙都装不下。五蕴身不过是幻相而已。如果确有需要,舍身弃命又有何妨。所谓:“烈火可融金,难融方寸心”。  释良卿(1895年-1966年)。一九六六年夏天,文革爆发,红卫兵多次光顾法门寺打砸,将寺内破坏一空。七月十二日,一群红卫兵又来到法门寺的真身宝塔,试图用铁锨、镢头等农具挖出塔底埋藏的舍利(当时有谣言说塔下埋藏着国民党的秘密电台)。良卿法师喝阻,立刻被红卫兵打得头破血流。为避免地宫暴露,良卿法师穿戴整齐,架起柴火,身浇煤油自焚(煤油是前一天就准备好的)。此举震慑了红卫兵。法门寺地宫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良卿老和尚自焚之日,高龄七十一岁。     佛以布施头目髓脑的例子,说明圆满布施波罗蜜所行之法。其余波罗蜜以此类推。由此可知:成佛不是仅有智慧就够了,还需要广大深厚的福德。不仅是自己修行就够了,还需要普遍兼顾一切众生。所以善知识解说歌曲《隐形的翅膀》时说:“慈悲与智慧,是菩萨的双翼”。  诸位读者,请根据自身情况,随缘随顺,普修六度波罗蜜。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告阿逸多。如汝所说。我曾往昔于六十劫。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各六十劫。彼愚痴人妄作是说。唯修一般若波罗蜜得成菩提。无有是处。彼怀空见故,作如是不净说法。作此说者身口意业与法相违。虽解空法为人宣说。而于空法不如说行。以无行故,去空义远。心怀嫉妒深着利养逾于亲戚。  阿逸多。我于往昔作转轮王。舍诸珍宝头目手足。犹不得成无上菩提。况彼愚人,为饮食故,缘历他家有所宣说。唯赞空法。言己所说,是菩提道,是菩萨行。唯此法是,余法皆非。复作是言:而我所解,无量法师悉皆证知。彼为名闻,自赞己能,憎妒明解。  阿逸多。我见彼心规求利养以自活命。虽有善行经于百劫。尚不能得少法忍心。何况能成无上菩提。  阿逸多。我不为心口相违诳惑之人而说菩提。不为嫉妒之人而说菩提。不为傲慢不敬之人而说菩提。不为无信之人而说菩提。不为不调伏人而说菩提。不为邪淫之人而说菩提。不为自是非他之人而说菩提。  阿逸多。彼愚痴人以我慢故,自谓胜佛。谤佛所说大乘经典。言是声闻小乘所说。    直译:  佛告阿逸多:如你所说:我释迦牟尼佛过去曾经修行布施波罗蜜60劫;修行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各60劫。而那些愚痴人妄言:只需要修般若波罗蜜就能成就佛道。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心怀空见的原因,才有这种不清净的说法。这样的人,身口意行与佛法相违背。他们虽然能理解般若空法,却没有言行一致。因为没有实践,离开般若空法很远。他们心怀嫉妒,深陷于名利之中。    阿逸多,我过去当转轮圣王的时候,舍弃珍宝,头目手足,还是不能成就佛道。何况这些愚痴人:为了饮食而对别人说法。他们只赞叹空法,说自己的说法是菩提道,是菩萨行。只有这个空法是对的,其它都不对。而且还说:“我这个说法已经被无量法师实证”。他们为了自己的名望,自己吹捧自己的能耐,而嫉妒哪些明理的解说。    阿逸多,我见到这些人为了名利而说法,虽然100劫中经常修行善法,却连一点点的无生法忍都没有,何况能成就佛道?    阿逸多,我不为心口不一,心怀欺诈的人说菩提法;不为嫉贤妒能的人说菩提法;不为傲慢的人,不敬重佛法的人说菩提法;不为没有信用的人说菩提法;不为心性没有调柔的人说菩提法;不为邪淫的人说菩提法;不为坚持己见,否定他人的人说菩提法。    阿逸多,还有一些愚痴人,因为我慢的原因,自称胜过诸佛。诽谤佛所说的大乘经典,说是声闻人所说的小乘经典。           讲解:  这一段延续上一期的内容:佛以自身的经历举例:六度波罗蜜的每一种,他都修过60劫。不仅只是修般若波罗蜜。    对于“般若空”的理解:因为一切法都只是空性如来藏显现的法相,因此一切法都无自性,都是空。依此法义,而不取相分别。明心之后,则是现观如来藏的空、无相、无作而随学。依此空义,而能安忍于诸法无生,安忍于“一切法毕竟空,无所得”。但是,却不能因此而忽视事相上的有为法。本公众号4月11日《漫谈佛法(九)》有简单说明:    “空,是因为第一义中无有一法;有,是因为如来藏能生万法的功德性。 悟后菩萨亲证“空有不二”,却也有可能在身口意行上有所偏向。如果偏空,将会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严重一点,就是小乘心态;如果偏有,则成为“依不了义”,延续悟前凡夫位时的取相分别,难以转依成功。”    佛在这段经文继续破斥偏空的人:“虽解空法为人宣说。而于空法不如说行。以无行故,去空义远。”  取了空相,会落入“不可执有”的一边,恰恰是远离了大乘般若空义。因而放弃前五波罗蜜,只推崇般若波罗蜜。再次引用《维摩诘经》:“不住无为,不尽有为”    接下来佛告诫:不要对这么几种人讲解菩提法。  菩提,翻译为“觉悟”。有一个心却永远都是觉悟的,从来不会被任何法污染。所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心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所以,这个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触证这个心并且随学,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因此,所谓“菩提”,就是触证第八识如来藏:开悟明心。怎么开悟?菩提心在哪里?不能对上面列举的那几种人说。如果明说,可能导致佛法快速灭尽。甚至只是为他们开示法义,指示路途,也可能导致对方诽谤。    久学菩萨,几句对答就能大致判断:这个人是不是上述列举的那几种人之一。所以不会对他们讲解涉及到开悟明心的法。  上述这些身口意行,我们每一位学佛人都应时常自查自省。    自称胜过佛的人有没有?有!@@功的李某人就讲过:要很多佛架起人梯才能勉强达到他的高度。因此很多佛叠罗汉来见他:不知摔死了多少尊佛。说佛只讲过声闻法的人有没有?有!创造“原始佛教”的印顺法师极其追随者就是。  末法时期的很多现象,佛早就预言过。众生真是可堪怜悯!           尔时佛告尊者须菩提。不应为二见人说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唯然世尊。如佛所说。佛言。如是须菩提。以无著心施是名菩提。须菩提言。如是世尊。佛言。须菩提。不自赞毁他施是名菩提。须菩提言。如是世尊。佛言。须菩提。汝观愚人起我我见。无惭无愧为爱亲戚。贪求活命,好受他施。当知是人专造恶业。   直译: 这时佛对须菩提说:“不应该对‘二见人’说般若空法”。须菩提禀告佛:“好的,世尊,如您所说”。 “须菩提。怀着无所住之心而行布施,这才是真正的觉悟”。 “是的,世尊”。 “须菩提,不称赞自己而诽谤他人,这才是真正的觉悟”。 “是的,世尊” “须菩提,你看这些愚痴人:对自身生起我见。没有惭愧心,贪爱眷属,贪爱生命,喜好别人的施舍。要知道这样的人专门造作恶业”。   讲解:  “二见人”,就是前面所说“作二说者”。他们因为落入“法有自性”而取相分别。所以才会认为:这个法确定就是这个法,那个法确定就是那个法。因而远离一切法都只是幻相的事实。他们无法安忍于“诸法无生,皆不可得”。怀着“有所得”的心态去求法,必然导致贪欲、我慢、嫉贤妒能等等的污染之中。乃至诽谤持法者。  因为实证“一切法皆是空性如来藏显现的法相”,所以心中不会有施者、受者、所施之物。这是觉悟(明心)的人。因为觉悟而不取五蕴相,所以不会称赞自己、诽谤他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0: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阿逸多。菩萨于一切法于一切菩萨法莫生恐怖。于一切辟支佛法亦莫恐怖。于一切声闻法亦莫恐怖。于一切凡夫法亦莫恐怖。于一切烦恼法亦莫恐怖。于一切尽法亦莫恐怖。于难精进亦莫恐怖。于是于非亦莫恐怖。于作不作亦莫恐怖。于畏不畏亦莫恐怖。于有于无亦莫恐怖。于心非心亦莫恐怖。于觉不觉亦莫恐怖。于业非业亦莫恐怖。于善不善亦莫恐怖。于安不安亦莫恐怖。于解脱不解脱亦莫恐怖。于修不修亦莫恐怖。于法非法亦莫恐怖。于静于乱亦莫恐怖。于假于实亦莫恐怖。于信不信亦莫恐怖。于善念不善念亦莫恐怖。于住不住亦莫恐怖。如是菩萨于一切法莫生恐怖。    直译:  菩萨对一切法,都不要生起恐怖心(请逐句细读原文)。    讲解:  恐怖,是因为执取诸法的法相而取相分别。    我以前对“下一世会不会生于三恶道”有恐怖。因为我连五戒十善也做得很不好。所以有大约3年时间专修“净土五经”,以求带业往生。后来才知道: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三恶道。所以不再恐怖。不过,如果您真的认为没有三恶道,那就麻烦了。    我还对开悟明心这件事有恐怖:担心自己根器太差:开悟的境界那么高深,即便有善知识,甚至是佛来对我明说:“第八识在哪里,怎么开悟”。我都没办法理解:错失万劫难遇的机会。后来才知道:这件事实在是很平常。要是不平常,又怎么“遍一切时,遍一切处”呢?对第八识来说,没有悟与不悟的差别,没有成佛与否的差别,何况其余。    后来我担心:众生以断灭空替代佛法怎么办?将来在娑婆世界弘法,找不到想学的人怎么办?佛法在这个世界灭亡了怎么办?……    各种各样的恐怖,都是因为认妄为真,心有挂碍,没有转依。当然,没有绝对的不害怕。如果你悄悄地蒙住我的眼睛,我一定会吓一跳的。    下面是《五灯会元》的一则公案:  唐贞观中。四祖道信大师遥观气象。知牛头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四祖入山。正逢法融禅师于石上宴坐。曾无所顾。祖问曰:“在此作甚么?”。法融禅师曰:“观心”。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师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祖曰:“何以问他?”。师曰:“向德滋久。冀一礼谒”。祖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师曰:“因何降此?”。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师指后面曰:“别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绕庵。唯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师曰:“犹有这个在?”。祖曰:“这个是甚么?”。师无语。少选。祖却于师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睹之竦然。祖曰:“犹有这个在”。师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祖曰:balabalabala……(真要不在文字,四祖转禅师为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1: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逸多。我于往昔修如是等无畏法故,得成正觉。悉能了知一切众生心之境界。而于所知不起知相。以我所证随机演说。能令闻法诸菩萨等获得光明陀罗尼印。得法印故永不退转。若于此法不如实知言无善巧。终不得成无上菩提。    直译:  阿逸多,我过去世就是这样修行“无畏法”而得以成佛。能了知一切众生的心行与境界。却不会因为这些了知而取相分别。能以我的实证而为众生随机说法。能令闻法的菩萨得到“光明陀罗尼印”。得到这个法印就能永不退转于佛法。如果对佛法不能如实了知,不能以善巧方便宣说。终究不能成就无上佛道。    讲解:  对一切法不生恐怖,是因为实证了一切法的真实相。因为不生恐怖,而能对一切法毫无滞碍。  佛经中,经常看到佛说:“我因为修某某法而得以成佛”。这是“必要条件”:必须要修这个法才能成佛;但是,仅有这个法却一定不能成佛。那要怎样才能成佛呢?度无边众生,断一切烦恼,修一切法门,成就无上佛道。这就是发菩提心时的“四弘誓愿”。    了知一切众生心行,这是如来藏的本来就具备的作用。了知而不分别,也是如来藏本来就有的作用。所以,这里的“我”完全可以理解为“唯我独尊”的“我;“常乐我净”的“我”:第八识如来藏。    把“无畏法”提出来,作为菩萨在成佛之道上一切修行的指导性原则。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因为实证“一切法空,皆不可得”而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这个实证,需要触证第八识并且转依成功。这就是禅宗的开悟明心。    在作意上形成“无有恐怖”而心无挂碍。就像光明照耀一切。所以称为“光明陀罗尼印”。印,是印证的意思。怎么印证?佛为您印证:您的第六识确认了第八识,第八识的体性就是印证的标准。因此您能自知永不退转于佛法。    如实:随顺实相。因此,能够“如实知”意味着已经开悟明心。悟前永远不可能“如实”。因为“如实知”,而能“如实说”。所以悟前悟后宣说佛法有很大的区别。悟后久修的菩萨,在说法的时候能够根据自身的实证而说。不需要依靠逻辑去严密前后所说是否合理,却会发现他的一切说法都是一样的味道。更厉害的菩萨,能够以善巧方便为不同根器的人说法。    如果没有实证,就可能今天一个说法,明天一个说法。好一点的,会照顾前后所说的一致性。但总是不能涉及根本。因此古人评价道:“日下烛光,果然无照”。您如果过去世曾经多次深入过佛法,在这方面会有鉴别能力。“择法眼”的形成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多数学佛人只能依靠说法者的名望大小,是否道德高尚,是否口若悬河,甚至于根据颜值来鉴别善知识恶知识。    阿逸多。我为四天下众生说此法时。是诸众生以佛神力。各自见释迦如来为我说法。如是次第乃至阿迦尼吒天。彼诸众生亦谓如来唯为我说。如一四天下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亦复如是。此诸众生咸作是念。释迦如来独生我国。唯为于我转大法轮。  阿逸多。我以如是大方便力。能于无量无边世界。常于晨朝遍观众生所应化者而为说法。于中及暮恒以法眼等观众生。于彼世界而为众生说一切法。如是无量诸佛境界。所有众生学菩萨者应如是修。若彼愚人于佛所说谤诽正法。妄执自解用为真实。若谤法者则不信佛。以此恶业堕于地狱。具受众苦永不闻法。  复次阿逸多。汝当受持如来密教,以善方便广为人说。               直译:  阿逸多,我为天下众生说如来藏法时。因为各人如来藏的功能差别而能各自感知到释迦牟尼佛在为自己说法。不仅是欲界天以下,直到色究竟天,众生都会认为:释迦牟尼佛只为我一个人说法。以至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众生都是这样认为:释迦牟尼佛只是在我们的国土出世,只是为我们演说佛法。    阿逸多,我以这样的大方便力,能在无量世界,每天观察因缘已经成熟,应当被度化的众生,为他们说法。以法眼观察众生,出现在他们的世界为他们说法。这种佛才有的境界,所有修学菩萨道的人都应该修学。    如果愚痴人诽谤佛所说的法,执取他们误解后的“佛法”,当作究竟义来使用。这样的人其实是不信佛。因为这种恶业而下堕地狱受尽苦楚。在业报受尽之前永远不能听闻佛法。  再者,阿逸多,你应当受持如来密教,用善巧方便为广大的众生说法。    讲解:  说法这件事很奇特。需要用语言文字吗?不一定。《维摩诘经》中,众香国的菩萨说法,是用香气。众生闻法,不用耳朵而是用嗅觉。需要说法的人吗?也不一定。举两则公案:    其一:长沙景岑禅师 问:「如何是陀罗尼?」师指禅床右边曰:「这个师僧却诵得。」曰:「别还有人诵得否?」师又指禅床左边曰:「这个师僧亦诵得。」曰:「某甲为甚么不闻?「师曰:「大德岂不知道,真诵无响,真听无闻。」    其二:南阳慧忠国师(此前国师说:”无情有佛性“,遭到质疑) 问:“无情既有佛性,还解说法否?”师曰:“他炽然常说,无有间歇。”曰:“某甲为什么不闻?”师曰:“汝自不闻。”曰:“谁人得闻?”师曰:“诸圣得闻。”曰:“众生应无分耶?”师曰:“我为众生说,不为诸圣说。”曰:“某甲聋瞽,不闻无性说法,师应合闻。”师曰:“我亦不闻。”曰:“师既不闻,争知无情解说法?”师曰:“赖我不闻,我若得闻,则齐于诸圣,汝则不闻我说。”曰:“众生毕竟得闻否?”师曰:“众生若闻,即非众生。”    2014年参善知识,求见前夜在宾馆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半梦半醒间,遭遇奇特事。当时犹如鸭子听雷,完全无感。过后方知:佛已经反复为我说法。  佛的威神力,可以理解为释迦牟尼佛的威神力。也可以理解为第八识的功能。    佛为什么能同时为无量世界的无量众生,以适合各人根器的不同方法为他显示第八识?这是因为第八识的无量功德性。佛的第八识与众生的第八识互动,因此才能同时观察这么多的众生。    佛来度你,因为你的福德与智慧已经够了。这个地方,以个人的看法:菩提心是根本性的要件。以至于你可以为了娑婆世界的众生,为了佛法长久住世,一世又一世留在娑婆世界接受各种苦难也心甘情愿。虽然客观上会让你的证量快速提升,福德快速积累,而你却依然安住于空无所得。    佛具备的这个能力:在无量世界为无量众生,以不同的方式演示佛法。你既然是修学菩萨道,也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为不同的众生说法。守护密意的同时流通密意。佛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弥勒菩萨。    误解佛法难以避免,即便是悟后久修的菩萨,也会在或大或小的地方出问题。因此习惯很重要:不管悟前悟后,不要以为您对佛法理解就是绝对的正确,不容质疑。心性刚强傲慢的人很容易犯这个错误。福德越好,地位越高,聪明机敏,一辈子被人众星捧月的人,越难逃脱这个系缚。经中的“达摩比丘”就是例子。  所以,您要是有智慧,就会培养自己的调柔心,会发这个愿:“愿我在菩萨道上,常不做大德导师而熏染倚法自重;常不做王宰官长而熏染刚愎独断;常不作富贵长者而熏染骄狂傲慢。除非福德智慧足以承受,且能以此利益众生”。因此,现象上看:很多菩萨都不太起眼:不着染衣,以避免信众顶礼膜拜,长养权威。既为白衣,而位不过小吏,富不过小康,才不堪大任,智无非常人。即便如此,也要注意:不要因为自己对佛法比较深入而起慢心。    取相分别的人,远离般若空义而起诽谤。佛法的公正,是“法尔如是”。借用反腐败流行的一句话:“没有禁区,没有死角,没有例外。不管是谁,不管地位多高,影响多大,都将......”。释迦牟尼佛过去世的经历:70劫地狱,60劫畜生,6万世贫贱无舌根,为我们作了演示。所以再次引用善知识的话:“最重要的戒律是:没有确实的证据不要轻易下结论”。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4 21: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福光平等菩萨,无疑惑菩萨,定发心菩萨,妙心开意菩萨,光明菩萨,欢喜王菩萨,无畏菩萨,心念遍到无边佛刹菩萨,观世音菩萨,香象菩萨,灭一切恶业菩萨,住定菩萨,百千功德庄严菩萨,妙音远闻菩萨,一切智不忘菩萨,大名远震宝幢庄严菩萨,求一切法菩萨,住佛境界菩萨,月光庄严菩萨,一切世间大众庄严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诚如圣说。我等于此东方过六十恒河沙佛刹。于诸佛所,恭敬礼拜。一一佛刹唯见释迦如来出现于世。我等于其七日之中遍游十方。亦见释迦如来出现于世。不睹余佛。遍游历已还归本土听受正法。     讲解:  上面的菩萨名号,应以诚心逐一诵念。读佛经时遇到佛菩萨名号最好都能这样。佛菩萨的名号,或者是代表着佛法的一种修行法门,或者是一种自利利他的功德。诵念佛菩萨名号,将来在菩萨道上就会比较容易跟随他们修学这个法门,成就这种功德。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容易得到他们的护持。这是因为如来藏“了众生心行”的原因。  这些菩萨遍游十方恒河沙数量的佛国,去礼拜供养诸佛。都看到这些佛国是释迦牟尼佛在住持。证明了释迦牟尼佛以无量分身在无量世界为无量众生说法。在我们这个世界的短短80年只是其中之一。  佛地的功德不可思议,而这些功德与智慧,都是如来藏本身就具备的。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童子。汝今谛观。如来智慧不可思议。如来境界亦不可思议。如是无等等是如来法。彼愚痴人作如是说:唯一般若波罗蜜。是如来行,是菩萨行,是甘露行。  佛告文殊师利:作此说者,与法相违。何以故?菩萨行法具足甚难。无著行是菩萨行。无我我行是菩萨行。空行是菩萨行。无相行是菩萨行。文殊师利。如是等行是菩萨行。学菩萨者如是受持。若彼愚人心怀邪见。当知是人不了我法。  文殊师利。汝等诸菩萨守护身口。于不善法勿令放逸。坚固其心使不退转。为诸众生具足说法。亦当自身住于法中。我从久远阿僧祇劫。具足成就无上菩提。以善方便广为人说。令诸众生远离恶趣。  文殊师利。若有愚人谤微妙法。即是谤佛,亦名谤僧。又作是说:此法是,彼法非。如是说者亦名谤法。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作是说者亦名谤法。此是菩萨学,此非菩萨学。作是说者亦名谤法。复作是言。过去佛已灭。未来佛未至。现在佛无住。唯我获得陀罗尼法。作此说者亦名谤法。     直译:  这时,佛告诉文殊菩萨:“你仔细观察,如来智慧不可思议,如来境界不可思议。这些没有差别相的法,都是如来藏本身就具备的法。那些愚痴人这样说:“只有般若波罗蜜才是如来的行,是菩萨行,是甘露行”。“这种说法,与佛法相违背。为什么呢?要具足修证菩萨行是很难的:心无所住而行有为法,这是菩萨行;实证无我却依真我而行,这是菩萨行;虽有所行而不落有见,这是菩萨行;虽有所行而不住于法相,这是菩萨行。”     “文殊师利。这一类行为是菩萨行。修学菩萨道就应当这样受持。那些愚痴人没有这样随顺正法,因此落于邪见。就要知道他们不懂我所说的法。”     “文殊师利,你们这些菩萨守护身行、口行,不要让不善的法肆意增长。要坚固自己的菩提心不至于退转。要为众生宣说全部的佛法,自己也应当安住于佛法中。我从久远无量劫前,就是这样具足修学了全部的佛法才成就了无上菩提。因此能以方便善巧为广大的众生说法,让这些众生远离三恶道。”     “文殊师利,如果有人诽谤甚深微妙的佛法,就是谤佛,也叫做谤僧。这些人会说:‘这些是佛法,那些不是佛法’这样说也叫做谤法。‘这是菩萨所说,这是声闻人所说’;‘这是菩萨所修学,这不是菩萨所修学’;这些说法都叫做谤法。更有人这样说:‘过去佛已经入灭,未来佛还没有出世,现在没有佛住世。只有我得到了佛法的总持’这样说还是谤法”。     讲解:  佛地的智慧不可思议,是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如来)本身就含藏着这些智慧。因此说:法身佛才是真佛。  修学圆满而究竟成佛,所住境界不是诸地菩萨能知。所谓“下地不知上地事”,何况以凡测圣。  《道德经》讲:“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修证离佛地越近的大菩萨,越是恭敬赞叹佛地境界不可思议;越是没有修证的凡夫、外道,越会认为“佛法不过如此”,乃至讥笑、讽刺。诸位读者请自查。     “只有般若波罗蜜是佛法、是菩萨法、是解脱法门”。  这种看法是因为不知道成佛之前修学菩萨道的期间,所积累的功德智慧有多么深广。所以佛在这里列举了几项“菩萨行”。这些菩萨行的共同点:都是“行”,是实践。都是以般若智慧为立足点而不舍有为法。因此,实证“一切法空”之后,不应舍弃众生,舍弃有为法。因此,“上求佛道”与“下化众生”不可割裂。  《维摩诘经》:不住无为,不尽有为;  《六祖坛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沩山灵佑语录》: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  诸如此类佛、祖语录,本公众号多次提及。     接下来,佛举例说明:哪一类说法属于谤法:  “这些是佛法,那些不是佛法”;“这是菩萨所说,这是声闻所说”;“这是菩萨所修学,这是声闻所修学”……这是针对修学中有所偏向的过失而说。而圆成佛道所修所学,涵盖一切法。何以故?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流注种子而出生,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所生所显。诸地菩萨修学“一切种智”而成佛,必须深入如来藏含藏的无量无边的每一个种子,去实证修行。这是“法门无量誓愿学”的成佛之道。若有一法尚未实证实修,就不可能究竟圆满。  不懂这个道理,才会因为自己的一点点修学而自认为已经成佛。所以世间会有“即身成佛”的邪说出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8 2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