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学佛文档] 净公上人景美华藏图书馆阿弥陀经要解讲记60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不一样。悟进去,性相不二、真妄不二、性相一如,你才能开智慧,才能够信解契入。

  这个批注里面,大师引用般若经里面讲的「俗不碍真」,其实就是《心经》里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是说的离一切相,「色」说的是即一切法。「空」讲无相,「色」是无不相,一个是就体上说,一个就相上说,体相不二,真俗一如,真不碍俗,俗也不碍真,叫「真俗圆融无碍」。《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境界,清凉大师给我们发明的「四无碍法门」,「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就是这个意思,到这个境界才得到圆融自在。

  所以学佛,心要清净,今天讲的话是头脑要清净。面对的一切事物,我们要很冷静的去观察,不能感情用事。我们智慧没有开,立刻对一桩事情立刻起反应,那是感情用事,无明做主,没有不做错事情的,所以你看看这个世间有一些大人物,那些做大官,做大将军的,很危险的事情、很大的事情来了,他不是马上就处理,他非常冷静,放在那里不动,他想不想?他也不想,他这个时候需要什么?需要头脑非常的冷静,冷静之后,再来处理,一点都不会错。

  诸位读历史,你们看看晋朝的时候,谢安,秦王苻坚率领八十万军队来攻打他,他手下的军队只有十万人,人家来报告的时候,他还跟一个朋友在下棋,好像若无其事,那么样的静、那么样的定,很简单的,交代他底下部下的时候,怎么个部署,他还是下他的棋,没事情。过了没有多久,捷报传过来了,打了胜仗。这个时候一慌一乱,主帅一乱,底下的人跟着就乱掉了,哪有不打败仗的道理?中国自古以来以寡胜众的这种例子太多了,他凭什么?凭他的镇静,临危不乱,以理智来处事,没有恐怖,没有畏惧,这才能操必胜之券。

  学佛的人常讲「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给诸位说,不是说我这个人功夫不错,那你就想错了。八风吹不动是才入门,没什么功夫。八风吹不动,有没有到一心不乱?没有。诸位要记住,八风吹不动在念佛法门上来讲只是功夫成片,但是已经就了不起了,为什么?那就大大的可以恭喜你了,你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到功夫成片是带业往生,决定有分。所以到八风吹不动的时候,他是功夫成片,落了个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一心不乱,那了不起了,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分证寂光净土。

  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是什么样的功夫,外面那个境界稍稍动一点,我们这个心就被吹动了,赞叹几句就欢喜了,得意忘形了,骂几句要烦恼好几天,这怎么行?一餐饭没吃,没吃饱,饿得慌,不行。这都是境界风,境界风动,这是给我们在修行用功上一面最好的镜子,想想看,我在境界里还动不动心?动心了,功夫成片都没有。千万不要误会,在境界里头不动心了,心得到轻安了,以为是得一心不乱了,那又错了,这不是一心不乱的境界,只是功夫成片的境界,不是断烦恼,是伏烦恼,你的烦恼可以控制,可以伏住,并没有断。修其它的法门,不行,不能成就。其它的法门,不断见思烦恼不能出三界,「八风吹不动」只是伏烦恼,出不了三界,可是在三界之内有这种功夫的人决定不堕恶道,这是保险决定不堕恶道。他这个报身死了之后,来生再投胎的时候,决定是人天善道,善道受生,而且来生的福报比这一生大,这可以断定的。修净土的那个便宜就占大了,可以带业往生。再看底下一段:

  解【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

  祖师一层一层给我们发明,无非是叫我们对这个实相有一个非常正确的概念。对实相有正确概念有什么好处?对于这部经就会深信不疑,这《阿弥陀经》里面,佛所讲的理论、方法,你就不会怀疑。你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明白经之体,对于《阿弥陀经》哪能不怀疑?这部经是称之为难信之法,这很重要。

  『实相之体,非寂非照』,就是寂照是两边,寂照是二法,你看六祖所说的「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这句话的用意很深。佛法是不二法,修不二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念佛,一心不乱,一心就是不二法,再没有比这个更直捷、更稳当了,前面祖师讲的,所以你才晓得念佛法门的殊胜,真正不思议。

  我们这个讲堂星期五晚上还照样讲经,星期五晚上照样讲,诸位来,我星期六到美国去。美国原来在达拉斯订的《圆觉经》我不讲,我去讲《阿弥陀经》。在外国,人家是说「哦!这大的,大经大论」,以为了不起,把《阿弥陀经》看轻了,哪里知道这部《阿弥陀经》在一切经当中确实是第一经,《华严》、《法华》、《楞严》、《圆觉》都比不上它。我们读那些大经很难得利益,费的时间多,又辛苦,研究这部经马上就得利益,当生成就。为什么我们把当生成就的佛法舍下、放下来,去搞那个当生不能成就的佛法?这个愚痴。我今年到他那边去跟他们解释,去年我答应讲《圆觉经》,今年我要换,因为去年境界跟今年不一样。去年,我对这个还没有这么深刻的认识。如果他要我讲《圆觉经》,请别的法师去讲,我不讲,我只讲《阿弥陀经》,真正能得受用,不二法门。

  「寂」是清净心,清净寂灭,「照」是观照,「寂」是定,「照」是慧。为什么说它「非寂非照」?诸位想想,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它里头怎么会有个寂?「本来无一物」里头怎么会有个照?有个寂,有个照,它又有了一物了,有两物了,不是一物了,有了两物了。这个心既不清净,又失掉了照用。所以诸位要晓得说「寂照」,你千万不能执着有个寂照,它真有寂照,懂这个意思吗?不许你心里头有执着。

  你看看,离一切缘虑分别、言语文字,说「寂」、说「照」是不是言语文字?意思明白了,不要执着言语,不要执着文字,把言语、文字相扫得干干净净,没有寂也没有照,其实是又有寂又有照,那叫真正有「寂照」。你心里头有概念,还有寂,还有照,寂照都没有了,你所有的那个寂照,那是名字的寂照,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真正的寂照。要从你内心里面把这个寂照这些文字相、言说相,统统扫得干干净净,那你是又寂又照,它才真的起作用,功夫要在这里用。

  『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才起作用,真有「寂照」。但是后面这两句是从前面这两句里生的,所以没有「非寂非照」就没有「寂而恒照,照而恒寂」,决定没有。所以诸佛菩萨清净,这个清净心中一念不生,他才「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才有这种作用。我们今天怎么样都达不到,就是因为我们心里头还有一个寂,还有个照,所以寂也没有了,照也没有了,天天修行修个什么?修个嘴皮。在言说上修行,在文字上修行,天台大师讲的「六即佛」,叫「名字即佛」,我们今天这个修行叫名字修行,是有名无实,没修行。我们的心、我们的行并没有修正过来,不但没有修正过来,你看烦恼一天比一天多,邪知邪见一天比一天增长,那叫修什么行?没修行。这就是只在名字上打圈圈,名字里去转,都没有把言说、文字,撇开来走「观行」的路子,能够走到观行则小有修行,所以这多么重要。

  「观行」就是前面跟诸位讲过了,要有观照的功夫。前头给诸位说过,我们念佛,句句佛号里面都有观照的功夫。实在做不到,我也说得很明白,一天当中你能够有五分钟、十分钟的观照就很得受用,这个一点都不假。只要你每天不间断,你决定往生,不要多,每天能有个五分钟、十分钟,你就决定能往生。古人所提倡的十念,十念里头要有这个功夫才行。就是你工作很忙,不要紧,照样忙你的工作,你早晚课,早晨念十声佛号,晚上念十声佛号,佛号里头知道有观想,佛号里头有观想,念佛里头修观,它起作用。

  这个十句佛号就是念十声无量觉,「南无阿弥陀佛」,整个翻成中国的意思:皈依无量觉。早晨念十声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样样都要觉而不迷,你早晨这十句没有白念。晚上在睡觉之前的时候念十句,反省我今天这一天有没有迷惑?有没有颠倒?是不是样样都觉而不迷?晚上的晚课是反省,所以早晚功课要多少时间?念十声就够了。你这个十声要是这样的念法,比那个一天拿着念珠一天念十万声的效果还大。他一天念十万声,十万声里头没有一句回光返照,他这个念是增长无明。他天天读经,一天念个几十卷经文,如果这里头没有观照,他增长邪见,这个要紧。我们修行得力不得力就在你如不如法,真正懂得这个门道,懂得这个诀窍,他怎么不得力?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自然会消除,怕的是不觉,觉了破迷开悟,真正消业障,真能断烦恼。

  解【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

  这四句是说明我们自己,要记住。一念的心性,就是你在一心没有妄念的时候,完全没有妄念,也没有无明,(没有妄念有无明,那不行),所以没有妄念又没有无明,这个时候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不是二,身就是土,土就是身。这个话不好懂,很不好懂,为什么不好懂?因为你执着没破,因为一说到身,你就想到这个东西是身,这糟糕了。一说土,这个大地是土,怎么我这个身是土?土怎么是我身?你有这个执着,这个意思,你就体会不到。那是什么?落在你的分别、执着心里头,所以这桩事情你永远搞不清楚,你愈看愈迷惑,愈看愈颠倒,你不晓得它的意思。

  我们举作梦来说,当你作梦的时候,你梦醒了,你想想梦中境界,梦中的身,梦里也有土,也有大地,你这个身、大地,这梦里头所有一切的境界、一切的现象,哪里来的?是不是你的心里头变现的?心所变现的相分就叫身、就叫土。你真正明白了,梦里头什么是自己的身?全梦都是自己的身,什么是土?全梦就是土,身跟土是一不是二。我们现前这个境界不能证得是因为你有分别、执着,所以佛在《华严经》说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麻烦的就是「众生有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可见得去了妄想、执着就证得了。证得的是什么?『常寂光土』,『清净法身』,「常寂光土」就是「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就是常寂光土。

  《老子》里头有一点消息,没有说得这么明白,他曾经说过「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跟佛法里面讲的「寂光净土,清净法身」是一个意思。所以老子的境界也是了不起,要是拿佛法的尺度来衡量,老子是地上菩萨,不是地上菩萨这个话说不出来的。如果他所说的就是他的境界的话,换句话说,他就证得了清净法身,证得了常寂光土,这个境界总是八地以上的菩萨。诸位掀开三十四面:

  解【又。照寂强名法身。寂照强名报身。】

  前面一段是从「三德」上说,这一段从「三身」上说。经里面常讲,我们有法身、有报身、有应身,这个三身诸佛菩萨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你要不信你就看《六祖坛经》。《六祖坛经》在第五章里面,能大师给我们发明,就在我们这个肉身上指出我们三身具足,可见得不假了。

  『照寂』,「照」是觉知,了了分明,觉而不迷,这是照;「寂」是如如不动,从来没有动过,这是法身。这样说法怕诸位不容易体会,在座的同修当中,我看不少都是过去听过《楞严经》的,我把《楞严经》上的话一说,你这个印象就深刻了。佛在楞严会上给我们讲「十番显见」,说明了「见性是真心」,见性就是我们的法身,你看见性是不是觉而不迷、如如不动?没错。我们的见性、我们的闻性、我们的嗅性、我们的尝性、我们的六根根性,是照而常寂,一点没错。从这一点看,我们果然具足了清净法身,这是你自己觉悟到了,我原来清净法身没失,跟十方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我没失,一切众生,哪一个人失掉了?都没失,只是佛是觉悟,众生是迷了不知道,只有迷悟不同而已。所以佛在《华严》、《圆觉》才给我们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点都不假。所以教你修「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你们试想一想,哪一个不是佛?

  我把话说到这个地方,实在讲,说到无以复加了,千真万确的事实。你得罪一个人的时候,你就毁谤一尊佛,你得罪一尊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你自己无知。我们自己本性要成佛要在境界里头炼,炼什么?我们有法身,不错,法身是理具的,在理论上讲确实是如此。事实上来说,我们被妄想、分别、执着盖住了,虽有清净法身,不能现前,不能得受用。

  我们今天在境界里,像《楞严经》里面讲的,交光大师讲的「舍识用根」,就恢复了清净法身。我们今天把话说粗一点,说浅一点,就是在境界里面历事炼心,无论顺境、逆境,先学着「八风吹不动」,也就是《金刚经》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什么相的时候,我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绝不动心,不动什么心?顺境不动欢喜心,逆境不动瞋恶心,先学这个。我们自己要修什么?要修西方净土、要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在哪里修?就在这上修,在这上修的时候,你自己要觉悟,顺境里面是佛菩萨变现的,成就你,成就你不取相,成就你如如不动。坏事、恶人也是佛菩萨变现的,成就你,成就你不取相、不动心,成就你一心不乱。

  所以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变现种种境界来成就你,你不但不感激,你还存了恶意,还拒绝、排斥、毁谤、批评,干这些事情,诸佛菩萨看了无可奈何,得度的因缘没成熟,机缘没成熟。所以《华严》里面给我们示范,当学生的就自己一个人,善财。如果我们懂了这个道理,在境界里面这样修法了,你是谁?你就是《华严经》里的善财童子,你就是大乘经典里面佛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就是善财,善男子、善女人都是善财童子。诸位要明理,这么好的东西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当面错过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从「寂照」上来说,就是报身、受用身,寂是什么?清净心,我用清净心对一切境界,这种享受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是自己清净心待人接物,这就是你自己的报身。法身叫清净法身,报身叫圆满报身。圆是圆融无碍,才能称上圆;满是法法具足,没有一丝毫欠缺。什么是法法具足?如果以我们本经来讲,信愿行具足。以《华严经》来讲,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到普皆回向,法法具足。如果以通途法门来说,四摄、六度,无有一法不具足,这叫「满」,圆满报身。

  所以你们同学听我讲经,你们每一会来听,如果你们细听的话,你们会能够觉察得到,会会境界都不一样。不仅是一年一年不一样,一月一月不一样,你再仔细听,一个星期跟一个星期不一样。怕的是你没有上轨道,上了轨道之后,天天不一样。同样这部经,讲一百遍一百个样子,讲一千遍一千个样子。再看底下一句:

  解【又。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照寂。名报身。】

  祖师把这个境界,先讲最高的,然后逐层逐层的往下降,降到我们现前的标准。性德的寂照,就前面所讲的,《楞严经》里面讲的根性的作用。我们是不是有?有。我们是不是见?见,见色,见色是见性见。但是见性上面带着无明、妄想、执着,带着这个东西,所以是真性,见性上带这个东西,这个见叫妄见。可是妄并没有离真,只是带了妄而已,没有离开真。我们单从真的方面讲,这是法身。现在我们要修,修什么?修就是去妄,离分别、离执着、离妄想。修『修德照寂』,报身,法身是性具,报身是要修的,不修不能现前,修报身,法身也就现前了。

  解【又。修德照寂。】

  注意看它这个字,只颠倒一个字,『照寂』。

  解【名受用身。】

  这一句就是前面的,就是修德的报身,『修德照寂』,报身是自受用身。

  解【修德寂照。名应化身。】

  是他受用身。一个字的颠倒,里头是大大的不同,境界不一样。你要学佛,你不把这个地方看清楚,你修的什么?「寂」是什么?如如不动,心地永远是清净的,一尘不染。「照」是什么?起作用,为别人分别解说,为别人服务,无论我们劳心、劳力,统统是为别人,不为自己。劳心劳力从什么地方发生出来的?从自己清净心里面生的,我们为大众服务。如果这个里面有一念名闻利养,就染着了,就不清净了,就不是应化身了。所以这个「寂」在此地是什么?无条件的,佛菩萨在世间无论从事哪一行、哪一业,决定没条件。

  菩萨做商人也要赚钱,也得动脑筋,想办法去赚钱,赚来干什么?不是自己享受,造福社会。开一个工厂能够帮助多少人的生活,养几百人、养几千人,使他们都能够有安定的生活,有好的收入,提高生活的质量,这是行菩萨道。他的工厂为谁开的?为这些人开的。近,是为这些人开的;远,这些产品销往这个社会,使大众都能得到利益,是为社会开的,不为个人,个人的心永远住在清净无为上,这是菩萨,菩萨商人。我只举这一个例子。

  菩萨弘法,如果里头要有名利,要有求人于恭敬,那不是菩萨,为什么?心不寂。虽然有照,但是不寂,不是菩萨。照就是智慧,我们今天讲的是「寂照」,就是以清净心将我们的智慧、能力奉献于社会,贡献于一切众生,就叫做照,所以这个字你要懂得。照,什么照?拿着灯去照?大错特错了。什么叫「寂」?寂是清净心,这个心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这叫寂。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你们想想看,这部经的味道,要好好的学,我们这个星期五还有一会。


阿弥陀经要解  (第六集)  1984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01-004-0006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五页,第五行,我们看《要解》这一段文字:

  解【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无非实相。实相无二。亦无不二。】

  这一段文字相当难懂,相当的难懂。在前面蕅益大师给我们说明实相,从三身、四土、性修、真应、理具、事造每一个角度上,来观察什么叫实相,面面观照之后,我们是不是就能够契入实相?很难。难在哪里?难在我们无始劫以来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不下。给你说身,你就执着有个身,执着三身,有法身、报身、应化身。给你说土,你就执着有实报庄严土、有方便有余土、有常寂光土,你就会有执着,只要起这么一念分别,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相就变成妄相了。《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变成妄相,这不是实相。

  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即是你在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打妄想,你就见到了。好,我们在境界里不要起心、不要动念、不打妄想,我问你,你有没有起心动念打妄想,那个不起心、不动念、不打妄想就是妄想,就是起心动念,这个难,难在这儿,这一段文不好懂的地方就在此地。如果你把这个境界突破了,说这么一大堆就是一句话,「一念无二念,一念就是正念」。寂跟照是一,身土是一,性修是一,所以总结起来说,万法归一,就是这么个道理,万法归一。那一是什么?一就是真如本性。如果这个再不容易体会,我们还从比喻上说。前面跟大家讲,祖师用金与器做比喻,「依金作器,器器皆金」,你到银楼里面去看,看那个金器,那个花样很多,几千样几万样,它归一,归什么?黄金,统统是金的,再多也离不开金。

  从这个比喻我们就能够推想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只有一桩事情是真的,就是真性,在有情众生的分上叫佛性。我们讲动物,动物它的分上,我们叫它做佛性。植物与矿物我们叫它做法性。但是你不要把性也分成两个,性,一个叫佛性,一个法性,那就错了。佛性跟法性不二,是一,万法归一,一就是真如本性。到这个时候我们要问,你有没有见性?禅家所说的「明心见性」,你这个心放光明了,见性了。

  我们现前凡夫为什么不见性?这个性摆在面前,佛性、法性摆在我们面前,为什么见不到?因为你的心不明,经论上常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你这个心上起无明,起无明就不见性。好像我们白天,空中起了很多云彩,厚厚的云层,我们见不到太阳,太阳被云层遮盖了。我们心里面起了无明,无明就把我们的佛性盖住了,不是佛性没有了,是被无明障碍住了。无明是二,真性不二。这个几句非常的重要,我们如果想得一心不乱,这是比什么都重要。

  今天松山寺毛凌云居士供养诸位《念佛法要》,你们等一下可以带回去,他那本书写得很好。过去几版,封面都是我给他写的,这一次打了个电话给我,说有位居士发心重新排版,字放大了,印得很清楚,告诉我印了一万本,问我要多少,我说你送一千本来结缘好了,他就送来了。这里面我记得有一段,好像是清朝时候,有一位老太太,她的外号叫「百不管」,百是一百、二百的百,不管,什么事她都不管,一心念佛。这是有一位法师教给她的,你放下万缘,一心念佛了,才能离苦得乐,因为她自己感觉生活逼迫太苦了,怎么样能够离苦?这位法师教她,妳什么都不要管,一心念佛,妳就能够念到一心不乱。

  她念的好像大概是念了二、三年,没有念到一心,她就去请教法师,法师说「妳这一切事不管,还得要心里放下来」。她心里想想,「对,我事是放下了,心里还有牵挂,所以不能得一心。好,从今以后,我心也放下了,心也不管了」。又念了三年,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预知时至,给她家里的人讲,哪一天我要走了。你们看看,无疾而终,好像这位老太太只念了几年,时间不多,这个是念到不二。稍稍有个妄念就是二。

  所以念佛法门,这些祖师善知识常常开导我们,「放下身心世界,放下万缘,提起正念」。什么叫正念?无念就叫正念,无念是无一切妄念,不是无正念,无一切妄念。什么叫妄念?凡是为自己的,给诸位说,这是大的妄念,这是妄念。我不为自己,我为一切众生,算不算妄念?还算妄念。为什么说妄念?因为你有所为,你有能有所,到几时才不叫妄念,到不二就妄念没有了。有没有能所?有能有所,能所不二。

  你想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他能教化,天天讲经说法,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能讲、他能教,当时许多的众生是他的学生,是所教的。他能说,这经典是他所说的,有能有所,他为什么能成佛?他能所不二,秘诀就在此地。几时能做到不二,不二就是本经提倡的一心不乱,不二就是一心,一心就成就了。

  所以这个念佛,念观世音菩萨,今天还有一位同修,他还念药师如来,他把《药师经》拿来给我看,里头也有这两句,他至心称念,至心称念就是一心称念,不能怀疑。你看看千经万论讲到重要的地方都是这二句话,你把这二句话抓到了,那个经文不要念了,全经都掌握到了。你在当中如果起一念,我要想得一心,你一心决定得不到,为什么?你想得一心就把你一心破坏了,所以功夫只是不间断、不怀疑就行了,一心不一心,感应不感应,统统把它丢开,把它放下,真正做到不二法门。《维摩经》称为小不思议不二法门。《华严经》大不思议经,讲不二法门。我们本经是无上乘经,也是不二法门。

  这里面有一些新同修,今天来参加的,这个名相上稍微跟诸位解释一下。寂照,这完全是功夫,寂就是清净心,照就是一切明了。寂是定,照是慧,定慧等修,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读到的「定慧等持」就是这个意思,定与慧一定要均等,『寂照不二』。定要超过慧,或者慧超过定,都是二法,诸位要记住,功夫都不能得力,一定要定慧平等,这才是真正的功夫。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学像交光法师在《楞严经》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舍识用根」,凡是读《楞严》,读过《正脉》的,哪一个不向往舍识用根?我讲《楞严》的时候多少人来问,问我如何修舍识用根的法门。诸位现在想一想,什么叫根?什么叫舍?说到根,就是讲六根当中的根性,在眼叫见性,在耳叫闻性,在鼻叫嗅性,在舌叫尝性,六根的根性就是佛性,总名词叫佛性,佛性要翻成中国话就是觉性,诸位就更容易明白了。觉性里面只有觉,没有分别,所以六根的根性是灵明觉知,它对外面境界是一切明了,它没有执着、没有妄想、没有分别,这是六根根性的特色。所以佛在一切经教我们用这个,这是什么?这就是「寂照不二」。

  凡夫不会,不会的样子是什么?我们见色,在色上起了分别,分别是第六意识;起了执着,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执着是第七识;再要取相、着相、打妄想,是阿赖耶识,第八识。所以凡夫用识是从根性里面变现出八识,八识做了主,当了家,他来用识了,这就叫迷失了真性。在本来万法归一里面给它分,分成了无量无边,迷失了自己,这是大错特错。所以舍识用根,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着、不动心、不起念,什么都明了,没有一样不明了。

  我们要问了,有没有受用?有受用,非常自在的受用。没有受用还能叫得乐?离苦得乐,真正得大自在。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哪里?难在我们无始劫以来就用那个分别、执着、妄想,用这个妄心用惯了,用成习惯了,一下改,改不掉,改来改去还是妄心做主宰,始终超不出这个妄心的范围,苦在这里。佛以种种方便,以种种法门来教诫我们,目的无非就是教我们要达到恢复真性,舍离心意识。禅家讲参禅,离心意识参。教下的这些学者们研究教理,也要离心意识,如果不离心意识,他在教下就不能大开圆解。念佛也不例外,可是念佛有个方便,你要是不离心意识,还是用心意识来念佛,行,能带业往生,就是这一点方便。禅家做不到,教下也做不到,密法里头也做不到,唯独净土,这个八万四千法门,叫门余大道,只有这个法门里面可以做到。你用心意识也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品位不高。

  如果你自己不以为意的话,马马虎虎,下品下生也可以了,那行,下品下生比生到天堂里好得多,也是成就了。何况在我看诸位同修,你们不往生则已,如果往生的话决不是下品下生。因为下品下生的人是造五逆十恶罪,你们没造这么重罪,没有这样重罪,所以往生决定不是下品下生,总是在下品中生以上,这是可以断然肯定的,不会在下品下生。可是如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真正在一切境界里面逐渐把它放下,什么世缘看淡一点,不要那么样的认真,看淡一点,愈看得淡,心就清净,愈接近不二法门,这样念佛就可以提升自己的品位,地位是一天一天往上提升。

  所以这部经一天都不能离开,天天要读。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同修,我们天天在一块研究,一天都不能放松。你们要不相信,你们现在同修当中,我看到不少,面孔很熟,我们一个礼拜讲七天,你天天都来听。如果你隔一个礼拜不来,你回头想一想,你这个礼拜情况怎么样?一定是退了一大截了,这是求学,求学古人讲「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天天在读经,这就是我们大家在一起商量,来探讨理论、方法、境界,帮助我们的功行,帮助我们成就。

  这几句里面,只有「寂照不二」是讲的功夫,其余都是境界。所以一定要晓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训练,如果晓得用寂照了,你的功夫就上轨道了。我们再说得浅一点,愈浅愈好,总得把这两个字搞明白,寂就是清净心,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寂。照,拿现在讲是理智不是感情,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理智观察,不动感情就叫做照。什么叫感情?喜、怒、哀、乐、爱、恶、欲都叫感情,换句话说,动了心就叫感情。理智是如如不动的,才一动心就落在情上去了。所以你看唯识家讲这个识叫情识,八个识都是感情的,如果不带感情就不叫识了。

  也许诸位要问了,从前这个大专学生,我在大专讲座里头有个学生提出问题,学佛学到最后,连情都没有了,这还有什么意思?诸位要晓得,情智不二,觉悟了的感情就叫做理智,迷惑的理智就叫感情,是一不是二,是迷悟不同而已。正如同佛法里面讲,慈悲与博爱是一不是二,迷惑了叫爱,把慈悲就变成爱;觉悟了,把爱就变成慈悲,由此可知,从理智上产生的博爱叫慈悲,从感情上产生的慈悲就叫博爱,迷悟不同,是一不是二。

  如果单从情上来说,这个情有真情,真正的感情,真实的;有假情,虚情假意。从分别执着心上、妄想心上生的感情是虚情假意。从一心不乱上生出感情,真实的感情永远不变的,永远不变的感情就叫做理智,就叫做智慧。常常变幻不定的,虚情假意。你们再仔细去观察观察,冷静去想一想,世间人的感情,哪个人是真的?除了佛菩萨、阿罗汉以外,统统是假的。今天喜欢了,明天又恼了,能讲那是真的吗?纵然相爱了一生,来生改头换面又不晓得哪去了,六道轮回,唯有佛菩萨对众生那一点真情永远不改变。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佛法里真正的感情,真实的感情,那个感情它不叫感情,它的名字叫慈悲。但是我们要懂得,不要害怕。所有的误会全是从妄想当中生的,不明真相叫无明,无明妄想当中生的。所以懂得寂照就会用功了,在这个境界里懂得要清净心,要用理智。记住,理智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相,这是理智,就是照,如如不动就是寂,《金刚经》上的两句话。

  『身土不二』,这个容易懂,前面讲过,三身四土,我还特别跟诸位说明每一个人都有三身。成了佛才有三身,不成佛有没有?有,现在就有。你看六祖大师《坛经》里不是给我们指出来,就在现在父母所生的肉身给我们说出一体三身,怎么没有三身?四土,也在面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都摆在面前,迷了你看不见,悟了是清清楚楚,一点都不迷惑。三身不二,四土也不二,四土是一,这个理有相当的深度,将来在经文里面我们再细说,大师也有详细的批注。

  『性修不二』,「性」是性具的,是理具。「修」是事造。如果从性德上说,我们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就是讲到三身四土,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我们统统具足。但是现在迷失了,迷了,迷了的时候,性德并没有丧失。可是迷了以后,如果没有修德,我们的性德不能现前,所以要修行。修行诸位要特别注意到,重要的是修心。你看我们道场提倡的《梵网经》,讲的是菩萨心地法门,一个人心好,行为当然就好了。心要不好,行为上装得怎么好都是假的,一定是别有企图,他虚伪的,所以修的是修心。这个修行理论、方法、境界,佛在经论上讲得太多了,正因为太多,我们反而无所适从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晓得应该依什么经典来修学好。

  我们看到这个大藏经这么大部。古人常讲,一部二十四史都不晓得从哪里读起,我们的大藏经这个分量差不多有十部的二十四史,真是浩如烟海,你从哪里下手?这也是我们佛教在今天传播上也是一个障碍。基督教简单,就那么一本,就一本圣经,它方便,一看我们那么的一大堆,真的不晓得从哪里下手。下手一定要有善知识来帮助你,来给你指路,指出这一条路,你要相信。

  我在最初学佛,民国四十二年,刚刚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每一次跟我谈话,他对别的都轻描淡写,特别重视的是戒律。我那个时候年轻,也是好高骛远。这位老人家我们很尊敬他,非常的慈祥,我亲近他的日子,就台湾来说,我亲近他的时间是最多的,最亲近的,我非常敬重他。他给我说了许多的东西,我都相信,我都依教奉行。唯有每一次嘀咕这个戒律,我也知道它很好,但是我有个成见,这就是分别、执着太重了,我有我自己的看法。戒律是我们的生活行为,今天来讲就是生活规范,生活规范,我们中国人跟外国人不一样,今人跟古人不一样。学佛、学理论我很欢喜,要叫我去做三千年前的古印度人,我不干,我们要做现代的人,我们不能去做三千年前的古人,去开倒车,还得要做印度人,这更不甘心。所以对于这个戒律,始终我就没有认真的去研究过。但是他这句话至少总说了五十遍以上,我亲近他三年,至少说过五十遍以上,印象太深刻了。

  他老人家圆寂的时候,那时候我跟甘珠活佛有十来个人,他是在北投建了一个塔,塔里面火化的,单独的给他建一个塔。我们在塔的周围搭了三座帐篷,我在那里住了三天,甘珠大概是在那里住了二个礼拜的样子,我在那里是住了三天。我就深深的反省,我亲近大师三年,他教了我什么?我得到是什么?我的佛学根基是他奠定的,这是我永远不忘的。一回想,印象最深的,就是要我注重戒律,而我每每把他这句话轻描淡写就放过去了,没经意,这一想的时候就很重视,想到他说这么多遍一定很有道理,从那个时候起,回过头来去研究戒律。

  最初下手的,从《五戒相经笺要》,这个书现在流通的很多,想必你们都看过。然后再研究比较大一点的《在家律要广集》那一部书,我非常欢喜,那是我没有出家之前都是看的在家戒。出家之后,实际上是还没有出家之前,我到台中亲近李老师去研究讲经了,研究讲经,把全部的精神、时间都用在经典上。所以戒律这些书我收集了一些,好的东西都没有看,放在箱子里,装在箱子里,没有认真的去看过,全部的精神在教理上用功夫了。

  到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馆长提醒了我,她说我们应该要讲讲戒律。这一句话一下把我提醒,所以我就把我所收藏的戒律注疏,有好几种,都是我很喜欢的,放在那个箱子里面都放了二十多年,这才把它找出来,找出来全都是《梵网经》批注,每个星期天来跟诸位研究,这是章嘉大师的遗教。这一部批注今天对我们来用非常的契机。

  刚才讲了,佛法浩如烟海,我们从哪里学起?从《梵网经》学起,你想这两卷,给诸位说,是整个佛法的纲要,佛所讲经讲了四十九年,都不出这两卷的范围。上卷讲菩萨心,下卷讲菩萨行。一个存心,我们应该怎么存心;一个,我们怎样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除此之外,你想想看还有什么法?一切法都包括在这两卷经文里面。所以我们才提起宗旨,「依梵网菩萨心行,入华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不思议解脱境界是什么?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心行用在日常生活上就是华严境界。那个时候,你现前的境界从十法界摇身一变,变成一真法界,从无边苦海一变为不思议解脱境界。今天有许多人讲人间佛法,还有哪一个比这个讲得更现实的?还有哪一个比这个讲得更圆满、更彻底、更究竟的?

  我们这次选读《四十华严》求的是什么?你要没有梵网心行,《四十华严》读了,你入不进去,换句话说,你不能把《四十华严》变成我们实际的生活,这个重要。这就是从前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享受不但是精神,而且包括物质,精神、物质的生活水平真正是提高了。

  我们的归宿是弥陀净土,归宿是不是将来归宿?不是,现在就归宿,为什么?梵网、华严、弥陀净土这三个,三而一,一而三,也是不二法门,性修不二。你要把它看三个,错了,是一而三,三而一。所以我们依据,根本的依据《梵网经》。我们所入的境界,现前的享受是《华严经》。我们的心灵安住,住在弥陀净土,这个安住是现在就安住,不是讲将来我们死了之后才是安住,不是的,现在就住弥陀寂光净土,你们想想看还有哪个法门比这个更殊胜?我们今天走这条路,「性修不二」。底下讲:

  『真应不二』,「真」是说的法身,「应」是讲的应化身。什么叫法身?什么叫应化身?前面已经详细的说过。称性,从性体上讲就是真身,从事相上讲就是应身。真不离应;体不离用,用不离体;理不离事,事不离理;性不离相,相不离性;所以无有一法不应。这就是无量无边行门里面,为什么要你修学一心不乱?这个道理我们总应该明白了,千经万论讲到修一心不乱,本经是最直捷、最了当。综合上面,面面的观察,就叫做实相,无有一法不是实相,『无非实相』。

  『实相无二,亦无不二』,这二句是教我们,对于实相的,你把意思明白了,可不能有分别,不能有执着,你还执着有个实相,还有个非实相,那又坏了。我上一次跟诸位说过,《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把它改一改,「凡所有相,皆是实相」。我特别跟诸位说明,「凡所有相,皆是实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两句是一还是不一?如果你要是真正明白了这两句不二,那你就是入了实相。你要认为这两句不一样,这两句是二不是一,这个里面你就有障碍了。不是外面境界障碍你,不是言语文字障碍你,是你自己迷失了自己,才会有障碍。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的两行:

  解【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

  我们先讲这四句,这四句明白了,下面念念就行了。这几句里面最要注意的就是这个体,此地这个体,就是现代哲学家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禅家里面所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也就是真正的自己,是我们自己本来真正的自己。

  『举体』就是全体,不是部分,是整个的自己,整个自己变成什么?变成了无量无边的依报,变成了现在的正报。正报就是我们现在自己的身体,我们这个身体叫正报,身体以外的都叫依报。这个依、正两个字的概念诸位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搞清楚,千万不能含糊。如果一看到正报,正报是我们的身,「我们的身」,这个话有问题。正报是「我自己的身」,因为别人的身是我的依报,懂不懂?依报里面有物质的依报,有人事的依报,所以正报只对自己的一个身体讲。一个身体之外,统统叫环境,环境里面有物质环境,有人事环境。我们自己的身,是自己的真性,「体」就是真性,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我们自己的这个物质环境、人事环境,也是我们自己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

  这个事情,如果一下要体会不到,我常常用作梦来比喻。你们想梦境,当你作梦的时候,梦中相现前的时候,是不是你自己的心,全部全心变成了梦境,全梦就是你的心,全心就是梦,梦里面是不是有个自己?你不会说作过梦,梦里头没有自己,没这个道理的,一定有个自己,有个自己,这是梦中的正报。梦中有天地、有山河,也有很多人,那就是依报。是不是你的正报、你的依报,山河大地,统统是你自心变现之物?「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自己变现出来的,自己受用。自己清净心变现的清净世界,自己受用;自己染污心就变成污秽的世界,自己受用,全是自己变现的。

  西方净土是阿弥陀佛最极清净心变现出来的清净庄严的世界,所以到他那里去的条件,自己的心与阿弥陀的心要心心相应。阿弥陀佛的心是清净心,我们也以清净心就行了,就能一起去了。我们是个染污心、是个妄想心,人家是个清净心,你怎么能生的去?这不可能的,不能感应道交,所以修自己的清净心重要。晓得一切法是自己变现的,既然是自己变现之物,诸位想想,你还要分别、执着、打妄想,那不叫大错特错?好的境界,自己变的,恶的境界也是自己变的,自己是能变,一切万物万法是所变,能所不二。这一句是总说,下面的这是别说:

  『作法作报』,「法」是法身,清净法身,也是你的真如本性,全体变现出清净法身。报身有两种,一种是自受用的报身,一种是他受用报身,自受用与他受用都是你自己变现之物,不是从外面来的,所以说法报不二。下面:自他不二,自是自己,他是别人,真正能够晓得自他不二,人与人之间界限就没有了,没有界限就没有斗争,就没有烦恼,就不造业,就没有六道轮回,佛法教我们超越,道理就在此地。教我们超凡入圣,超越三界轮回,证入诸佛菩萨境界,道理就在此地,这是一点不假的,不是一种幻想,这是事实。

  解【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

  这是讲到本经,『能说』的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佛,「能说所说」也是自己真如本性变现之物,不是从外面来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释迦牟尼佛又何尝不是自性,「自性释迦,唯心娑婆」,没有二样。

  『能度』的是佛,『所度』的是众生,生佛不二。『能信』的是我们的心,『所信』的是佛讲的理论、方法、境界,是一不二。『能愿』是我们愿意离开娑婆世界,『所愿』是我们愿意往生极乐国土,这个是一法。所以我们一定要明了,在今天的世界,现前的环境,舍了这条路不认真的修行,去搞别的,那就是经里面所讲的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缘。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不具足,这一生遇到佛法也会空过。有善根、有福德的人一定要牢牢的抓住,一门深入,决定成就。

  这一次我到德州,也到旧金山,我就讲《阿弥陀经要解》,洛杉矶时间订好了,要讲《华严》,讲《华严经》选读,讲观世音这一章,统统讲的西方净土。我们今天香港有三位同修到这儿来,香港那边已经给我来信,二个礼拜以前我就接到他们的信,还没有回信,这几天忙得太乱了,信还没有回。他们请我明年春天到香港去讲《阿弥陀经》,我也打算讲《要解》。

  你们这个《要解》虽然听得不多,从头听到这个地方,你们想想看这个味道浓不浓厚?《阿弥陀经》听了之后,给诸位说,什么经都不爱听了,你都觉得没有意思了,真实不虚。他们问我要录音带,好,我们图书馆可以给他转录,《阿弥陀经》带子有多少?我们《弥陀经疏钞》刚刚讲完,三百三十五个带子,九十分钟的录音带,三百三十五个。你们等一下到此地来看一看,参观一下,一天听一个,差不多一年。一年听一部《阿弥陀经》,听了以后才晓得这个法门不得了。所以我《阿弥陀经》讲了这么多遍,其它的经我都不想讲了,为什么?好像吃东西,味道最浓了,就是《阿弥陀经》了,再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了,实实在在的。

  解【能持所持。】

  『能持』是三业。昨天我们在《华严经.观自在章》里面讲过,观自在教我们修行,在修行里面最重要的是三业皈依。你看此地,大师跟我们提出来的,「能持所持」,能持是三业皈依,所持是名号,名号这个意思是无量觉。阿弥陀佛这四个字是梵语,「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南无」二个字是皈依,整个翻译起来,皈依无量觉。我们的心要皈依无量觉,心在一切法要觉而不迷。我们的口、言语要觉,言语也要在一切法里头不迷失。身也要觉,三业皈依。这个三业在一切法里都能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就是能持所持,才管用。不是一天到晚念「南无阿弥陀佛」,当一个口号来念,什么意思也不晓得,只是口里头念,三业没有一一皈依。三业所造完全与佛号相违背,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16: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