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guanru

[善导思想交流] 要门与弘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12: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14: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往生要发菩提心啦,要修三福啦,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因为这些机缘适合走要门的路子。
发表于 2019-10-21 17: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门以观佛三昧为宗,十六观依次看来,以观佛为胜,念佛为劣。而在弥陀弘愿教中, 以念佛为宗,故虽观佛也属于助行,独以称名为正定业,称名胜而观佛劣。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19:0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经四帖疏》: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要门),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弘愿)。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06:3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门有品位高下,功夫深浅,讲积聚往生资粮。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06: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弘愿慰不同根基品位众生皆可安住弥陀名号,乘佛愿平等齐入极乐净土。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2 18: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心为定善要门投托佛愿之转机处。以三心回向往生凭的还是佛愿,非己定善之功。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3 12: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 那么下品恶人单以称名为乘佛愿力,定散善人即以定散二善回向为乘佛愿力, 这样皆乘佛愿,皆得往生。是这样吗?   


答:这当中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一定要分别清楚。 称名为弥陀本愿行故,称名即为乘佛愿力, 这是很确当的说法。 故以称名为“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大师处处解释说“称我名字,乘我愿力”。 定散是众生随缘杂善之行,不顺彼佛本愿,不名正定之业,纵然回向,有的得往生,有的不得往生。
那些执著定散,不具足三心的,不得往生;如果具足三心,打破执著定散的机情,即得往生。“三心” 一言以蔽之,即舍自归佛之心,也就是舍定散自力情执,归入弥陀救度之“机法二种深信”。此心真实不虚说为“至诚心”,此心为求往生说为“回向发愿心”。 三心以名号为体,三心全体即是名号。在佛边为名号,众生领纳而称三心,正是以果地觉(名号),为因地心(三心)。 三心名号为体故,发得三心为契入名号之体,必有一向专称佛名之用,以此之故说为乘佛愿力,释以“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并非直接以定散二行回向即为乘佛愿力。 故知三心为定散行人投托佛愿的转机,归入称名的秘钥。

   善导大师解释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莫不皆乘佛愿力, 意在荡除定散行人自力情执,得生不在定散,得生唯在佛愿。 如果直接以定散即为乘佛愿力者,是教人执于定散,漏于佛愿,暗藏陷井,夺人慧命,与大师释义完全相反,与事实所见完全不符。

——《观经教眼》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07:0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有人说: “定散二门总摄净土法门之义理与行持。 ” 是这样吗?  

答:推其语气,“总摄”二字似乎意指含尽无余,恐不然。

   先约义理,若定散二门总摄净土法门义理,则“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 为多余, 祖师妙释却成“断头语”。何以故?只说“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不明得生不得生。疏释经义,岂有如此体例。若以此处只是简略,深心释中“决定深信释迦佛说此《观经》三福九品、定散二善,证赞彼佛依正二报,使人欣慕”,也是简略乎!故知定散二门摄义不尽,必待弘愿方为圆满。否则只有释迦此方发遣,不闻弥陀彼国召唤,岂成净土法门。

  再约行持,若定散二门总摄无余,则一向专称置于何地? 若一向专称即含在定散二门之内,何故释言“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定散两门之外,别有一向专称,文意显然。

——《观经教眼》
发表于 2019-10-25 21:4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15:4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有受持读诵某些大乘经典(泛指净土三经以外)也可往生极乐净土的经文,当知那些圣道经典的应机众本身并不了解,也不希求往生极乐净土(经典宗旨本来也不是说往生),经典说可以往生只是附带兼说,其意是在引导及令其心生欣慕,使圣道修习者注意到极乐净土之殊胜,如果这些圣道应机众他临终往生了,其性质还是属于圣道正行范围,而不能说他是一个净土宗修习者。

当他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圣道修习的根基,转而把读诵圣道经典功德以三心回向(含弘愿)往生时,这时他便进入到净土宗要门修行了,虽然在圣道门中它是正行,但在以往生为要的净土宗正杂二行中它只是属于杂行。

危险的是,有些净土宗被救度根基对象一开始看到受持读诵这个经典也可往生,他不以这个经典的圣道意旨为宗,而以往生为目的受持读诵,加上圣道经典并没有回向的说法,便自认不需三心加持,这样的人想往生就很难说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8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心仰靠阿弥陀佛大愿持佛名号为往生正行,弘愿教中的杂行说,废权立实说并非受一非余,这只是该宗教法体系的特色而已。比如禅宗,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也不能说他受一非余,因为唯论见性是该宗传教的特色。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5: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经散善九品,大经往生三辈,虽有念佛,其重心乃是偏向自力修诸功德回向往生的,三辈往生文中的一向专念,只是相当于三心回向义。这类往生众对应的是《无量寿经》第十九愿文,属要门义范畴。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8: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诸功德发愿回向往生的有缘,于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的理解也会偏向自身福德是否够格往生,从而努力的积累往生资粮。此种情况,念佛相当于以修诸功德回向往生的工具。

点评

要门机众: 感慨通途圣道自证力微,闻西方别愿净土“不退”殊胜 ,转借弥陀愿力往生净土,再续圣道自修。 净土教融混知见都“二”在这儿了。 在这个立足圣道自修层面,佛愿业力只是自力修证的一个助缘工具。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16 21:11
 楼主| 发表于 2020-2-14 18: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弘愿义中,持名是皈命阿弥陀佛本愿性海,是全他即自。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持名即是多善根福德。
此意乐持名,不夹杂自力私货,以随顺佛愿故,亦契无量义。
此意乐持名,非定善非散善,无有清净心不清净心,不论功夫深浅,超越品位高下,,,一念往生决定,念念往生决定。
发表于 2020-2-14 19:1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量寿经》卷上: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卷下第十八愿成就文: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2-26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门摄化」简介(转载自净土宗网站)

       既知弘愿相承,须知要门摄化,善知方便故,广诱群机故。

       中国之净土宗,习称十三祖,即:初祖慧远、二祖善导、三祖承远、四祖法照、五祖少康、六祖延寿、七祖省常、八祖莲池、九祖蕅益、十祖行策、十一祖省庵、十二祖彻悟、十三祖印光。

       毫无疑问,此十三祖皆力主、力劝往生西方极乐,且皆卓有功勳;按宗祖善导大师判净土宗内有「要门」、「弘愿」二门,则此十三祖思想、化风各有「要、弘」之侧重。其中,善导、法照、少康,主「弘愿」,昙鸾、道绰自摄其中;晚近的印光大师,思想以弘愿为主,化风多兼顾要门;余则主「要门」。由此要弘二门之摄化,净土一法,独立成宗,蔚然壮大。

       问:慧远早於善导二百余年,延寿以至彻悟虽晚,但都没有见读过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怎麽可以划属在善导大师所分判的要门之内呢?

       答:按其思想特色与教化风格,提倡「专称佛名,乘佛本愿」,符合弘愿;提倡「定散二善,回向求生」,属於要门;与时代早晚、有无见读善导大师着作无关。

       问:不论时代早晚、有没有见读过善导大师着作,历代弘扬净土之祖师,皆按要弘二门划属,如果符合事实,难道事实有如此巧合?如果不符事实,即是纯粹人为,又怎麽能让人信服呢?

       答:既非巧合,也非人为,而是理之必然。如生在同一地球,必在东、西两半球之内;同弘弥陀净土,则不可能出於要弘二门之外。除此十三祖之外,古今弘扬净土之大德,皆可按要弘二门分判之,如昙鸾、道绰属「弘愿」,慈愍等皆属「要门」。

       问:善导大师既自判要弘二门,又依《观经》解释定散二善回向求生之要门,应该说双主要门、弘愿,何以善导大师独主弘愿?

       答:如天台虽判释藏通别圆四教,而自主圆教法门;道绰虽立圣净二门,而自唯专净土。又如大树,枝荫四方,而以其紮根地界,判归所属。善导立足弘愿根本,虽释定散,为显弘愿,如《观经疏》言:「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弥陀名号得生。」又言:「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问:延寿大师等,既登祖位,何故不列为相承?

       答:以其对法门弘传有大贡献,故登祖位;以其摄化偏於要门,故非相承。一宗判教,必存根本与枝末,而传承唯在根本,不在枝末。净土门内,弘愿为根本,要门属枝末,故唯以弘愿论相承。

       问:《阿弥陀经》为净土根本经典,唯说称名,莲池、蕅益既皆疏释,怎麽可以列为枝末要门呢?

       答:所释之经虽根本,能释之宗尤不出要门分域。如莲池大师《疏钞》、蕅益大师《要解》,皆受他宗教判之影响,未能彻底显明弥陀本愿宗旨,仍不出要门。又如善导大师,不仅解释《阿弥陀经》之《法事赞》属弘愿;虽疏《观经》,说定散二善,然以本愿称名为宗,仍是弘愿。

       问:以要门属枝末,是否不重要?

       答:诸祖教化,各有时节因缘,但能契合时机,都为重要不可少。若无要门,不能形成「诸宗汇归净土」;若无弘愿,不能达至「净土统御诸宗」。要门弘愿,相辅相成,共化众生。如大树,根干出生枝末,枝末庄严根干,总成一体。

       问:法照大师等,既登祖位,又主弘愿,何故不列为相承?

       答:相承者法义,列为相承者不仅专主弘愿,而且对於弥陀本愿教理有重大建树,有重要专著留世。此则印度唯有龙树、天亲,中国唯有昙鸾、道绰、善导。

       问:昙鸾、道绰二大师,弘化广远,又於净土宗教理有重大建树,列为相承,何故未列於十三祖?

       答:诚然,历史习成,原因众多。然既列为相承,则其贡献、地位尚非一般祖师可比肩,固不在习传名位之有无。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宗法师  : 要门、弘愿门,都是净土之内的修学,目的一致,方法有所差别,效果也有所差别。
        要门对根机有所选择:善凡夫,修学的行法比较多,比较难,所谓「定散二善」,往生要「回斯二行」,用自力修行的定散二善回向求愿往生。能否一定往生?不得而知。
        弘愿门,「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摄机广泛,不择别善凡夫、恶凡夫,一切包括在内,舍弃自力,不带自力修行的执着,仰仗佛力,往生一定!所以直接说:「一切得生」。
不行善的误解
        是不是弘愿门的行者即不行善?不是这样!善导大师说「一切善恶凡夫」,虽然行善,比如说前面所言要门定散二善的行者,来到弘愿门中,就不执着自己的定散二善,不以自己所修定散二善回愿求往,虽然有定散二善,但是完全仰仗阿弥陀佛大愿业力。
        有人误解说「弘愿门就是纵容恶人造罪」,不是这样!如果以自己定散二善回向求往,叫做有自力,叫做有杂行;如果不依此回向,就叫做专修念佛。
增上缘的误解
        或许有人说了:「这里讲『增上缘』,是自己修到某种程度,阿弥陀佛再来加持。」这是依文解意、三世佛怨。他依「增上」一词,认为是「有了多少……再加一点……」不是这样!这里的「增上缘」也不是「四缘」当中所讲的增上缘,这里的「增上缘」就是强缘,「起法功强,故名增上」,什么叫「起法功强」呢?你不能达到这个效果,能使你达到这个效果,我们不能往生的人,能让你往生,叫做「增上缘」。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解释「佛光普照,唯摄念佛」的时候,解释亲缘、近缘、增上缘。其中这样解释「增上缘」:「众生称念,即除多劫重罪;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
        增上缘就是念佛的名号,能灭罪障。原文这样说:「众生称念,即除多劫罪;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故名增上缘。」「诸邪业系」,「邪」是邪见,「业」是罪业,「系」是系缚,我们一生造作罪业,这些罪业本来要把我们捆绑在三恶道当中、六道轮回当中,不能出离,这叫「诸邪业系」,但是,念佛呢,罪业不能障碍,这个叫增上缘。也就是说,使得不能往生的人,单依念佛,乘佛愿力,能够往生。
发表于 2020-12-13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2-16 21: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20-2-14 18:28
修诸功德发愿回向往生的有缘,于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的理解也会偏向自身福德是否够格往生,从而努 ...

要门机众: 感慨通途圣道自证力微,闻西方别愿净土“不退”殊胜 ,转借弥陀愿力往生净土,再续圣道自修。

净土教融混知见都“二”在这儿了。

在这个立足圣道自修层面,佛愿业力只是自力修证的一个助缘工具。自力为主,往生为助。自力他力,三福辈品一锅炖。鼓励自发菩提心,鼓励自力功德作往生资粮回向,鼓励自力戒定慧伏住烦恼。鼓励世善孝亲尊师。又此立足佛教圣道根基之说,信众最广,是以《无量寿经》说“凡有三辈”。佛说此等根基,勇猛精进,一日至乃至七日(临终),即得往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4-19 17: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