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59|回复: 26

金刚经的“四重二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2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19-8-12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回复?
发表于 2019-8-14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经的四重二谛实是三论宗的四重二谛。济群法师在讲金刚经的现代意义是提到。于晓非《金刚经》导读,作为了金刚经法义的一个概括。
第一重,是以有为俗谛,空为真谛;
第二重,有空皆为俗谛,非有非空为真谛;
第三重,以有空为二,非有非空为不二,二与不二皆是俗谛,非二非不二才是真谛;
第四重,一切语言皆为世俗谛,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方为真谛。

四重二谛,是三句义。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一重。实有二谛,有是实实在在的有,无是确实没有。即金刚经中说,三句中第一句。所谓众生。众生是实在有的。在第一重二谛中间佛与众生是真实存在的,即有众生可度,佛果可证。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执言说即实。

二重。有、空都是俗谛,非空非有才叫作真谛。即众生即非众生。为什么叫非众生?众生的自性不可得。众生相不可得。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佛,实无得无法可得。佛相也不可得,三十二相非如来。
所以诸法非有非无。即不可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是离言性空义。

第三重,以有空为二,非有非空为不二,二与不二皆是俗谛,非二非不二才是真谛;
这是以前面第一,第二为俗谛。非二非不二是真谛。这是中道义,双非是言说相非真实,离言的性空非不可知。由可知即可安立言说,由言说的安立性,了其性空。即成第三句,是名众生。

第四重,是否定前三层的,即使非二非不二,还是言语,还是有相安立。胜义谛不是言说安立,不是道理,而是圣者是佛自证清净境界。
经云:
一切圣者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点评

谢谢,我先理解,有问题向您请教,可以私信给我您的微信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15 14:03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a167294385 发表于 2019-8-14 11:12
金刚经的四重二谛实是三论宗的四重二谛。济群法师在讲金刚经的现代意义是提到。于晓非《金刚经》导读,作为 ...

谢谢,我先理解,有问题向您请教,可以私信给我您的微信吗

点评

加我QQ吧,357594138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15 20:42
发表于 2019-8-15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8-16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文。
二谛义
  二谛深妙非略尽言。聊述纲记。三门分别。一显名辨体。二三乘浅深。三相摄问答
  初门有二。一显名。二辨体。名中有二。初列。后释。列中复二。初总后别。列总名者。胜鬘经中唯立一谛。究竟真实不可坏故。仁王经中总说二谛。人法各有胜劣异故。涅槃经中二谛。各有真俗二谛。一一皆有中上智故。显扬.中边二谛各三。假行显等有差别故。瑜伽.唯识二各有四。下当广辨。此总名中。一世俗谛。亦名隐显谛。二胜义谛。旧名第一义谛。亦名真谛。列别名者。今明二谛有.无体异。事.理义殊。浅.深不同。诠.旨各别。故于二谛各有四重。亦名名事二谛.事理二谛.浅深二谛.诠旨二谛。世俗谛四名者。一世间世俗谛。亦名有名无实谛。二道理世俗谛。亦名随事差别谛。三证得世俗谛。亦名方便安立谛。四胜义世俗谛。亦名假名非安立谛。显扬论说。四种俗谛皆是安立。前三可知。云何第四亦名安立。胜义谛性自内所证。为欲随顺引生彼智。依俗安立名胜义俗。初之三种相可拟宜。第四胜义假名施设。胜义谛四名者。一世间胜义谛。亦名体用显现谛。二道理胜义谛。亦名因果差别谛。三证得胜义谛。亦名依门显实谛。四胜义胜义谛。亦名废诠谈旨谛。前之三种名安立胜义。第四一种非安立胜义。后释名者。初释总名。后释别名。释总名者。护法释云。世谓隐覆。可毁坏义。俗谓显现。随世流义。此谛理应名隐显谛。隐覆空理有相显现。如结手巾为兔等物。隐本手巾兔相显现。此亦如是。今随古名名世俗谛。梵云三佛栗底。故以义释名隐显谛。又复性堕起尽名之为世。体相显现目之为俗。世即是俗名为世俗。持业释也。或世之俗义亦无违。谛者实义。有如实有。无如实无。有无不虚名之为谛。世俗即谛。持业释也。世俗之谛。依士释也。胜谓殊胜。义有二种。一境界名义。二道理名义。第四胜义诸论多说胜即是义。持业释名。或四胜义皆胜之义。依士释也。论说依他圆成二性。随其所应根本.后得二智境故。所以诸教多以真如体胜。持业得名。实通依士。其无漏真智随在何谛。亦以胜为义。真如为境故。通有财释。第四胜义多分依于道理名义。废诠谈旨非境界故。前三胜义。境界名义。谛者实义。事如实事。理如实理。理事不谬名之为谛。胜义即谛胜义之谛。二释如前。虽无教说。二种亦得名为圣谛。如四圣谛。圣者能知有无事理皆不虚谬。目之为谛。次释别名。世间世俗者。隐覆真理。当世情有。堕虚伪中。名曰世间。凡流皆谓有。依情.名假说名为世俗。道理世俗者。随彼彼义立蕴等法。名为道理。事相显现差别易知。名为世俗。证得世俗者。施设染净因果差别。令其趣入。名为证得。有相可知。名为世俗。胜义世俗者。妙出众法。圣者所知。名为胜义。假相安立。非体离言。名曰世俗。此中世间即世俗谛。乃至。胜义即世俗谛。皆持业释。世间胜义者。事相粗显。犹可破坏名曰世间。亦圣所知。过第一俗名为胜义。道理胜义者。知.断.证.修。因果差别名为道理。无漏智境。过前二俗名为胜义。证得胜义者。圣智依诠空门显理。名为证得。凡愚不测。过前三俗名为胜义。胜义胜义者。体妙离言。迥超众法。名为胜义。圣智内证。过前四俗复名胜义。此中世间即胜义谛。乃至。胜义即胜义谛。皆持业释。或胜义之谛。依士无失次出谛体。第一世俗体者。显扬论说。谓所安立瓶.军.林等.我.有情等。或无实体。或体实无但有情.名都无体性。然通有用无用二法。瓶等有用。我等用无。涅槃第十三云。有名无实。如我众生.乃至。旋火之轮。及名句等五种世法。是名世谛。众生等无用。火轮等体无。第二世俗体者。瑜伽论说。谓所安立蕴.处.界等。涅槃亦言。诸阴界入名为世谛。即有无为诸法体事。有别体用异于初俗。第三世俗体者。显扬论说。谓所安立预流果等.及所依处。即诸圣果.四谛理等。涅槃亦言。有八苦相名为世谛。第四世俗体者。瑜伽论说。即所安立胜义谛性。涅槃说言。若烧.若割.若死.若坏名为世谛。由可烧割等。无有常一我法等相。即二无我名世俗也。第一俗体假名安立。后三俗体有相安立。第一胜义体者。成唯识说。谓蕴.处等事。涅槃亦言。有名有实名第一义。蕴.处.界.等亦是胜义。第二胜义体者。成唯识说。谓四谛等因果体事。涅槃亦言。苦集灭道名第一义谛。第三胜义体者。成唯识说。依诠门显二空真如。涅槃亦言。无八苦相名第一义。总观诸法为二无我。故无苦等名胜义也。第四胜义体者。瑜伽论说。谓非安立一真法界。涅槃亦言。实体者即是如来虚空佛性。又言无烧割等名第一义。不依无我而显真故。前三胜义有相故安立。第四胜义无相非安立。初之一俗心外境无。依情立名名为世俗。第二俗谛心所变事。后之二俗心所变理。施设差别即前三真。其第四真唯内智证。非心变理。随其所应即是三性。上来第一显名辨体
  第二三乘浅深门者。于中有二。初辨三乘。后显浅深。二乘自说虽不作二谛观行入真。今说于彼亦证生空。加行观时许观真俗。涅槃云。世谛第一义谛。皆有中智及上智。故知世谛者名为中智。分别世俗无量无边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名上智。此乃俗谛中智上智。一切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灭。是第一义。是名中智。知第一义无量无边不可称计。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是第一义。是名上智。此胜义中以种别智为上。一切总智为中。如下广说。同仁王经难世谛中有第一义谛不。若有谛不应一。若无智不应二。即显人法皆有二谛。以人相望。异生为下。二乘为中。如来为上。由此人法各分二重。是故三乘皆有二谛。声闻乘二谛者。第一世间世俗谛者。谓所安立瓶军林等.我有情等。此中唯取所执实我不取实法。设执实法不障果故。亦不取之。第二道理世俗谛者。谓所安立蕴.处.界等三科体事。声闻多为三义观故。第三证得世俗谛者。谓所安立四圣谛理。依此加行修证得故。第四胜义世俗谛者。谓所安立生空真如。依生空门证真如故。第一世间胜义谛者。谓所安立三科等法。第二道理胜义谛者。谓所安立四圣谛理。第三证得胜义谛者。谓所安立生空真如。第四胜义胜义谛者。谓非安立生空无我。废诠谈旨一真法界。此中安立非安立相。准前应知。故诸论中第二第三世俗谛等。多依声闻境界而说。独觉乘二谛者。此与声闻所执所证体虽无异。根有上下行有浅深故成差别。第一世间世俗谛者。谓所安立瓶军林等.我有情等。既与声闻所执无别。亦唯取彼执实我等。非执法等。不障果故。第二道理世俗谛者。谓所安立十二有支流转等法。独觉多缘此为境故。第三证得世俗谛者。谓所安立十二有支杂染顺逆观察。及于净品顺逆因果等。七十七智.四十四智等法。依此加行修证得故。第四胜义世俗谛者。谓所安立生空真如。第一世间胜义谛者。谓所安立流转有支。第二道理胜义谛者。谓所安立十二有支杂染顺逆.观察净品顺逆等。七十七智.四十四智等。第三证得胜义谛者。谓所安立生空真如。第四胜义胜义谛者。谓非安立生空无我废诠谈旨一真法界。既与声闻所悟证一。后二胜义不异声闻。又复独觉所悟所执虽同声闻。而根不同。行缘亦异。又上兼下。声闻行缘必独觉法。故蕴等法四圣谛理。亦独觉境。下不兼上。十二有支流转还灭七十七智等。除大利根非余声闻境。菩萨乘二谛者。既与二乘根性不同。行缘有别。悟执亦异。第一世间世俗谛者。谓所安立瓶军林等.我有情等。此中通取实执人法。障自果故。第二道理世俗谛者。谓所安立十六善巧。辨中边论第二卷。菩萨藏经第十七说。一蕴。二界。三处。四缘起。五处非处。六根。七世。八谛。九乘。十者有为无为善巧。菩萨缘此十种为境除我法执。瑜伽论说六种善巧。谓即十中前之六种。或说七种。更加于谛。第三证得世俗谛者。谓所安立三性.三无性.唯识妙理。缘此为境而证得故。第四胜义世俗谛者。谓所安立二空真如。菩萨双证二空如故。第一世间胜义谛者。谓所安立十善巧等。第二道理胜义谛者。谓所安立三性等理。第三证得胜义谛者。谓二空如。依二空门而证得故。第四胜义胜义谛者。谓非安立二空无我一真法界。所悟所执既异二乘。所证所断宽狭亦别。上必兼取下。二乘境行必菩萨境行。故十善巧摄蕴等法。诸论多说第二.三俗。三科.四谛以为体性。下不及上。菩萨境行非二乘所知故。法空如.三性.三无性非二乘境。二四谛中。初一俗谛假名安立。后三世俗.前三胜义有相安立。第四胜义废诠谈旨无差别相。唯非安立。自内证故。言浅深者。谓于人法浅深而推。依人依法皆通二四谛。依人浅深者。涅槃经言。出世人知者名第一义谛。世人知者名为世谛。世谛即第一义谛。有善方便随顺众生说有二谛。如五阴和合称言某甲。凡夫众生随其所称是名世俗谛。解阴无有某甲名字。离阴亦无某甲名字。出世之人如其性相。而能知之名第一义谛。依法浅深者。涅槃经中自具解释。下教摄中当广显示。如五蕴法若所执蕴。随其执情即第一俗。此五蕴事即第二俗。五蕴之上因果等道理即第三俗。观此五蕴无二实我。依二无我所显真理即第四俗。以说依诠显真如故。其五蕴事即第一真。因果等理即第二真。此五蕴上二我无时。依门显实即第三真。观五蕴如自内所证废诠谈旨一真法界即第四真。前前为粗。后后细故。成唯识论第七卷云。若依世俗说离于心别有心所。即第二俗。事差别故。若依胜义心所与心非离非即即第二真。因果道理非即离故。第三世俗准。亦如是。今望真说。又第七云。如前所说识差别相依理世俗。即第二俗非真胜义。真胜义中心言绝故。即第四真。又彼卷解。八识自体非定一异即第三俗。对心言绝即第四真。虚妄识性是第一俗。真实识性即第四真。即以初俗对四真。第二俗对三真。第三俗对二真。第四俗对一真。理皆如是。由准是理一一推寻。从粗入细相对为言。通二四谛
  
发表于 2019-8-16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相摄问答门。于中有二。一诸教相摄。二问答分别。诸教相摄者。如涅槃经第十三卷。迦叶菩萨白佛言。昔佛一时在恒河岸尸首林中。尔时如来取其树叶告诸比丘问其多少。乃至未所说法如林中叶等。迦叶难言。如来所了无量诸法。若入四谛即为已说。若不入者应有五谛。佛赞迦叶。如是诸法悉已摄在四圣谛中。迦叶复言。若在四谛。如来何故唱言不说。佛言。善男子虽复入中。犹不名说。何以故。善男子知圣谛有二种智。一者中。二者上。中者声闻缘觉智。上者诸佛菩萨智。善男子知诸阴苦名为中智。分别诸阴有无量相悉是诸苦。非二乘所知。是名上智。我于彼经曾不说之。处界及色受想行识此为苦谛。并集灭道皆说有中智及上智。善男子知世谛者。是名中智。总相知故。分别世谛有无量无边非一乘所知。是名上智。别相知故。知一切行无常等。是第一义中智。总知三法印故。知第一义无量无边不可称计。非二乘所知。是名上智。古来解云即恒沙万德无量无边。此上经文因迦叶问二谛所由。世尊答中显一一法皆有上中智。以明二谛别故。谛者实也。凡夫不了。唯圣者证。凡夫智缘而不能证名为下智。由对彼智但说依中上二智立于二谛。据实而说。法有胜劣。智有深浅。但立二谛。今形凡位智说中上。证实唯二。若总相说。二乘形上下。即下上摄故。如根上下智力。随其所应。次经当显。文殊白言。第一义中有世谛不。世谛之中有第一义不。如其有者。即是一谛。如其无者。将非佛妄语耶。善男子。世谛者即第一义谛。此明二谛不相离义。世尊。若尔者即无二谛。佛言。善男子。有善方便随顺众生说有二谛。善男子。若随言说即有二种。一者世法。二者出世法。善男子。如出世人之所知者。名第一义谛。世人知者名为世谛。此明依人智有浅深显二谛别。善男子。五阴和合称言某甲。凡夫众生随其所称是名世谛。解阴无有某甲名字。离阴亦无某甲名字。出世之人如其性相而能知之。名第一义谛。复次善男子。或有法有名有实。或复有法有名无实。善男子。有名无实者。即是世谛。有名有实者。是第一义谛。善男子。如我.众生.寿命.知见.养育.丈夫.受者.作者.热时之炎.乾闼婆城.龟毛.兔角.旋火之轮.诸阴界入。是名世谛。苦集灭道名第一义谛。善男子。世法有五种。一者名世。二者句世。三者缚世。四者法世。五者执着世。善男子。云何名世。男女.瓶衣.车乘.屋舍。如是等物是名名世。云何句世。四句一偈。如是等偈名为句世。云何缚世。卷合.系结.束缚.合掌是名缚世。云何法世。如鸣钟集僧。严鼓试兵。吹贝知时。是名法世。云何执着世。如望远人有染衣者。生想执着言是沙门非婆罗门。见有结绳横佩身上。便生念言是婆罗门非沙门也。是名执着世。善男子如是名为五种世法。善男子。若有众生。于如是等五种世法。心无颠倒。如实而知。是名第一义谛。复次善男子。若烧.若割.若死.若坏是名世谛。无烧.无割.无死.无坏是名第一义谛。复次善男子。有八苦相名为世谛。无生.无老.无病.无死.无爱别离。无怨憎会。无求不得。无五盛阴。是名第一义谛。复次善男子。譬如一人多有所能。若其走时即名走者。或收刈时复名刈者。若作饮食名作食者。若治林木即名工匠。锻金银时言金银师。如是一人有多名字。法亦如是。其实是一。而有多名。依因父母和合而生名世谛。十二因缘和合生者名第一义谛。古来释云。五阴和合以来后之七番当法辨相。于中粗分有二。一大。二小。细分有四。一立性宗。即小乘中浅说诸法各有体性。萨婆多等也。二破性宗。即小乘中深说诸法假有无性。成实论等也。三破相宗。即大乘中浅破诸法因缘之相。宣说诸法毕竟空寂。中.百等论也。四显实宗。即大乘中深说妄情所取诸法毕竟非有真实法界常住不坏。涅槃等也。于此四中皆有二谛。上七番中。初三是其立性宗中所辨二谛。次二是其破性宗中所辨二谛。次一破相宗中所辨二谛。后一显实宗中所辨二谛。今此文中。以深摄浅故备论之。就初宗中依婆沙等。具说有七番。不能繁引。一情理分别。妄情所取我众生等。以为世谛。无我之理为第一义。二假实分别。瓶衣.车乘.舍宅.军林。如是一切假名之有名为世谛。阴.界.入等实法之有为第一义。故杂心云。若法分别时。舍名即说等。分别无所舍。是说第一义。三理事分别。阴.界.入等事名为世谛。其十六行法相道理为第一义。四缚解分别。苦集是世。灭道第一。五劣胜分别。苦集及道理中非上。同名世谛。灭谛精胜。说为第一。六空有分别。于彼四谛十六行中。除空无我皆名世谛。空与无我理中精妙。说为第一。七行教分别。教名世谛。行名第一。故杂心云。经律阿毗昙是名俗正法。三十七觉品是名第一义。今此但彰初之三门。余略不辨。第一先就情理分二。五阴和合称言某甲。凡随所称计有我人。是名世谛。圣人解阴无有某甲离阴亦无。名第一义。第二约就假实分二。先分二法。有名有实是其实法。阴.界.入等依名求法有体可得故言有实。有名无实是其假法。瓶衣.车乘.舍宅.军众。如是一切假施设其名。推求无体故曰无实。下就谛辨假为世谛。实为第一。第三约就理事分二。事为世谛。理为第一。事有假实。如我众生乃至兔角旋火轮等。是其假事.诸阴.界.入是其实事。此等一切同名世谛。苦集灭道法相道理为第一义。次下就其破性宗中以辨二谛。于中两门。前门就其假法空有以辨二谛。后门就其实法空有以辨二谛。就前门中先明世谛。世法有五。后于是五法心无颠倒名第一者。知其性空不亦实性名无颠倒。就后门中若烧割等名世谛者。五阴诸法同名世谛。无烧割等名第一者。诸法性空名第一义。次下就其破相宗中以辨二谛。八苦之相以为世谛。无八苦相为第一义。问曰此宗所辨二谛与前何别。古来释云。前说因缘假有以为世谛。此宗宣说妄相之有以为世谛。前宗宣说无性之空为第一义。此宗宣说无相之空为第一义。有斯别耳。次就第四显实宗中以辨二谛。事相缘起以为世谛。法性缘起名第一义。先喻.后合。喻相云何。譬如一人随用分多。若其走时名为走者。收刈之时名收刈者。如是所说父母生边名为世谛。因缘生边名为第一。古来解云。因缘所生凡有六重。一事因缘所生。如毗昙说。二法因缘所生。唯苦无常生灭法数。三假因缘所生。如成实说。四妄相因缘所生。犹如幻化。五是妄想因缘所生。如梦所见。六是真实因缘所生。所谓佛性十二因缘如水起波。前五缘生并是世谛。今据第六故名第一。上解虽精。今解小别。此中二谛。唯明显实宗中二谛。不说小乘及破相二谛。显实自有破于相故。诸小乘计二十部殊。佛岂悬为大唐所有。说二小宗所有二谛。由此应言。后七番中初番举事。释前依人以立二谛。经言凡夫随其所称名为世谛。出世之人如其性相。而能知之名第一义。故知但是重显前义。令知二谛依人相待亦建立之。以下六番依法胜劣相对建立。虽不分明差别分别。义推即是此中四重。前第二番有名无实是世俗者。即此初俗。显扬等说如我有情等。正与此同。有名有实名第一义。即论所说四种胜义。皆有名体故。即显我有情等唯俗非真实最为卑劣。余皆胜此可为胜义。或唯三科对我众生等。有名有实名第一义。亦不违理。相可知故。第三番中如我众生乃至诸阴.界.入是名世谛。四谛是第一义者。此以二类对四谛理俱名世俗。我乃至旋火之轮但有其名无体用。法更重说为世俗谛者。显不唯形于三科法名为世俗。亦形四谛等名世俗故。准余世俗皆可通形。其阴.界.入等有名有体。前第二番。以初有名无体用法。形阴.界.入。阴界入法名为真谛。即四真中初胜义摄。显此非唯是胜义故。复以三科形于四谛。事劣于理即为俗故。即是论中第二世俗。四谛即是第二胜义。第四番中世法有五。名为世俗。知世俗如此名真者。显初世俗不唯我等但有其名无体用法。其无实体有用之法亦初俗故。显扬等说房舍.军林等亦初世俗故。以无实体我等类同最卑劣故。无倒知此唯有蕴等都无真实名句等法。是第一义。四胜义中皆无所说五世法故。或三科中实无此五。此番状似说之非次。以蕴.界.入既说通真。恐此有用无体之法亦通真谛。为显不然因释彼疑。故今方说。五种世中。初二能诠。次二所诠。后一标相。显能所诠若情若事皆有假立非真实故。作差别说。更无异义。第五番中若烧.割等名世谛等者。此之一对显二无我名为世俗。外道异生执我常一。佛说为无。以五蕴等可烧割等。无彼实我一常之相故。烧割等二无我也。后番以此无我形于苦谛理等说为真谛。即第三真。今以之对一实真如。真如不依可烧割等诠门显故。即胜义胜义故。二无我等依诠显实名为世俗。第四胜义世俗所摄。不尔此言有何诠理。世尊不说无义言故。一实真如即是第四胜义胜义。第六番中八苦相等名世等者。前以四谛对蕴等名真。今以之对二无我等无八苦相法。即成世俗。第三证得世俗所摄八苦。即是苦谛理故。偏举一苦类余三谛。此番应在第五番说。前第五番应第六说。以言便故前后不定。第七番中所说法喻。总明二谛体无差别。随其人智及于法中。空有.事理.浅深诠旨四重二谛。胜劣相形成真俗故。世人但知父母所生名为世俗。出世之人知因缘生名第一义。此随人智以分二谛。父母所生假事粗浅名为世俗。因缘生者实法细深名为胜义。此随于法以分二谛。总明二谛差别法喻。更无别门。审观经意。虽有七重。以义而推与论无别。经为根本义依法相以宣扬。论是末宗禀佛言而成理。岂复自为[矛*牟]楯。苟出胸襟而已哉。故知经论所说无别。但由解者分别不同。作此会经亦应允当。何以得知形无烧割等。即一实真如胜义胜义所摄。涅槃又说。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所言实谛其义云何。佛言。善男子。言实谛者名曰真法。善男子。若法非真不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无颠倒。无颠倒者乃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无有虚妄。有虚妄者不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名曰大乘。非大乘者不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是佛所说非魔所说。非佛说者不名实谛。善男子。实谛者一道清净无有二也。善男子。有常.有乐.有我.有净。是即名为实谛之义。此意即说无烧割等真如为谛。唯是胜义非俗谛摄。最殊胜故。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以真实为实谛者。此真实法即是如来虚空佛性。若如是者如来虚空及与佛性无有差别。佛告文殊师利。有苦有谛有实.有集有谛有实有灭有谛有实.有道有谛有实。善男子。如来非苦非谛是实。虚空非苦非谛是实。佛性非苦非谛是实。文殊师利所言苦者为无常相。是可断相是为实谛。如来之性非苦非无常非可断相。是故为实。虚空佛性亦复如是。此经文意。一实真如在缠名佛性。在果名如来。法性空如。亦因空显故名虚空。非安立故非四谛摄。此经即是废诠谈旨一真法界。苦集灭道是四谛事。谛即四理。实为四如。由此真如非苦非谛但是实摄。又如前所引。瑜伽.显扬说有二谛。但说俗有四与此四同。唯说真有一。即非安立。唯第四真。前三不离俗后三故。所以不说。又有差别名为安立。故说四俗。无有差别名非安立。故唯一真。成唯识论第九卷中四真具有。广具显故。示胜于俗亦有差别。胜鬘一谛第四真收。仁王二谛各自名摄。中边论.显扬.唯识第八。说此二谛各有三种。俗谛三者。一假世俗。二行世俗。三显了世俗。如次应知即三自性。真谛三者。一义胜义谓真如。二得胜义谓涅槃。三行胜义谓圣道。此假世俗第一俗摄。唯有假名都无体故。此行世俗第二第三世俗所摄。有为事故。心上变似四谛相理。理不离事故依他摄。第二第三世俗摄也。显了世俗第四俗摄。依二空门所显了故。准义应入四胜义中。易可知也。其义胜义第四真摄。此得胜义第三真摄。因证显故约得辨故。此行胜义第二真摄。无漏真智理稍胜故。若随其事第一真摄。随其所应入四世俗。易可知也。若说四谛苦集灭道为得胜义。即第三俗第二真摄。论自说故。瑜伽第四十六云。何名谛施设建立。谓无量种。或立一谛。谓不虚妄谛。第四真摄。或立二谛。一世俗谛。二胜义谛。仁王般若。波斯匿王白言。世尊。世谛中有第一义谛不。若有者谛不应一。若无者智不应二。与瑜伽同随名次第二谛所摄。或立三谛。一相谛。二语谛。三用谛。所诠能诠体用离合有差别故。相谛通真俗。语用初三俗。唯非真中后二所摄。或立四谛。一苦。二集。三灭。四道。如前已说。杂染清净二类各有因果殊故。或立五谛。一因谛。二果谛。三智谛。四境谛。五胜谛。前四安立。后一非安立。安立之中能有.所有.心境异故。初因果谛。第三俗谛第二真摄。境通真俗。智唯第二第三俗谛。第一第二真摄。第五胜谛第四俗谛。第三第四真谛所摄。或初四种集苦道灭如次配摄。后一真如。


发表于 2019-8-16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或立六谛。一谛谛。二妄谛。三遍知谛。四应永断谛。五应作证谛。六应修习谛。胜义世俗二类有殊。染净因果两各异故。谛谛通四真。义理皆胜故。妄谛通四俗。义理皆劣故。或谛谛是理。非初二俗。是后三真。妄谛如幻是初二俗真第一摄。后四如次即是四谛。第三俗谛第二真摄。或立七谛。一爱味谛。二过患谛。三出离谛。四法性谛。五胜解谛。六圣谛。七非圣谛。集苦道灭次第初四。意解思惟圣凡所知种类异故。初四谛者第三俗谛第二真摄。意解思惟第四俗谛第三真摄。依诠行相二无我故。四真四俗皆是圣谛。圣知有无事理别故。凡于初俗坚着妄说以为实故。非二圣谛。圣知为无可初俗摄。余处或立七谛。爱味.过患.出离.应知.应断.应证.应修。单重二观观于四谛。第二观中除道谛故。亦第三俗第二真摄。或立八谛。一行苦性谛。二坏苦性谛。三苦苦性谛。四流转谛。五还灭谛。六杂染谛。七清净谛。八正加行谛。依于三苦.生死.涅槃.有无漏品.圣因别故。初四及第六第二第三俗谛第一第二真谛所摄。第五及第七第三俗谛第二真谛所摄。净因果故。或第四俗第三第四真谛所摄。第八正加行谛。第三第四俗谛第二第三真谛所收。胜鬘经中亦说八谛。有作无作各有四种。对劣胜机说浅深理。种类别故。有作声闻四谛。定属第三俗谛第二真摄。无作四谛菩萨四谛第三俗谛第二真摄。或第四俗第三真摄。依诠显旨非安立故。或说九谛。一无常谛。二苦谛。三空谛。四无我谛。五有爱谛。六无有爱谛。七彼断方便谛。八有余依涅槃谛。九无余依涅槃谛。依苦四境后有常断二种爱集一道二灭而分成故。此是四谛即第三俗第二真摄。或说十谛。一逼切苦谛。二财位匮乏苦谛。三界不平等苦谛。四所爱变坏苦谛。五粗重苦谛。六业谛。七烦恼谛。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谛。九正见谛。十正见果谛。初五有漏果。次二异熟因。次二出世道。后一无为灭。苦谛五中初一摄四苦。谓生老死怨憎会苦。第二即是求不得苦。第三是病苦。第四是爱别离苦。第五是略摄一切五取蕴苦。八苦二集两道一灭有差别故。第三俗谛第二真摄。此中且略配谛相摄。巨细义门皆应别说。颂曰。不虚.真.相.苦。因谛.及爱.行。无常与逼切。增十谛各初
发表于 2019-8-16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答分别者。问曰虽说二谛四种不同。此中何者名为安立。何者名非安立。答显扬论说。四种俗谛皆是安立。瑜伽论说。第四胜义是非安立。故前三真亦是安立。体即是俗后三谛故。问若是安立谛。已立为谛。何故复说非安立谛。答瑜伽论中六十四云。唯说安立离非安立。二种解脱不应理故。一者于相缚。二于粗重缚。若有行于诸安立谛。行皆有相。于诸相缚不得解脱。相不脱故。于粗重缚亦不解脱。若有行于非安立谛。不行于相。不行相故相缚解脱。相缚脱故于粗重缚亦得解脱。问若非安立已立为谛。何须复说安立谛耶。答六十四。说为令资粮及方便道得清净故。有所厌舍。有所修习。有所进趣。有所了知。故立安立。问若行有相。二缚解脱有何过失。答六十四说。有极善定心。依第四静虑。于顺决择分善法中转。缘诸谛时。于二种缚应得解脱究竟清净。以有相心相缚犹在。若能治心许有相者。与所治心竟有何别。又世出世道二种有殊。故行有相不得解脱。要依无相非安立谛。由此证知无分别智定无相分而能断惑。问但立一俗一真即得。何须立四。答此谛但应摄行归真总立一谛。胜鬘经说一实谛。是唯如来藏。是为一实。余有起尽。或是所取非一实故。若以事理安立非安立而论。但应立二。六十四说。一真法界名为胜义。余名世俗。仁王经中说二亦尔。若随人法有胜有劣。应各立二。涅槃经中随人随法亦说二谛。或俗及真皆有二谛。若以空.及事.理。义.得.行殊。显扬论等二谛之中皆有三种。若以诸法有无.事理.浅深.诠旨。义各别故。二谛之中各说四重。又瑜伽释言。世俗胜义皆有世间所成.道理所成.证得所成.真理所成。由是世俗及胜义谛各分四种。于劣法中世间所成等立四世俗。于胜法中世间所成等立四胜义。故非增减。问此二谛为同为异。答亦同亦异。仁王经云。世谛之中无第一义。智不应二。若言有者智不应一。涅槃经言。世谛者即第一义。有别方便随顺众生说有二谛。故不可说定同定异。第一世俗有名无体。俗中极劣无可过胜。假名安立。唯俗非真。是名为异。第四胜义体妙离言不可施设。真中极胜。超过一切。唯真非俗。是名为异。余可为同。由此二谛四句分别。有俗非真。谓第一俗。有真非俗谓第四真。有真亦俗。谓前三真俗后三谛。有非真俗。谓除前相。第四胜义不能自胜。待于四俗故名胜义。故前三真亦名为俗。第一世俗不能自俗。待于四真名为世俗。故后三俗亦名为真。第一胜义待一俗名胜。第二胜义待二俗名胜。第三胜义待三俗名胜。第四胜义待四俗名胜。第一世俗待四真名俗。第二世俗待三真名俗。第三世俗待二真名俗。第四世俗待一真名俗。故若有俗时亦必有真。若有真时亦必有俗。俗是真家俗。真是俗家真。有俗亦有真。无真亦无俗。故非遣依他而证圆成实。非无俗谛可得有真。真俗相依而建立故。如是所说四种二谛。经论虽有。诸德虽传。然诸后学未能疏演。基随翻译之次。略纂所闻。其间委细后更咨审。所以编集以为一章。庶后学徒详而易矣。可谓义高千叶。理光万代。赞咏吟讽何以畅其欢情。所恨徒响伯牙之琴。虚尽卞和之璧耳
发表于 2019-8-16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处:大乘法苑义林章卷2

基大师自己总结:
如是所说四种二谛。经论虽有。诸德虽传。然诸后学未能疏演。基随翻译之次。略纂所闻。其间委细后更咨审。所以编集以为一章。庶后学徒详而易矣。可谓义高千叶。理光万代。赞咏吟讽何以畅其欢情。所恨徒响伯牙之琴。虚尽卞和之璧耳。

1、二谛四重,不是基大师自己“发明”的,有经纶依据。
2、二谛四重,的意涵不仅仅是基大师自己的总结,也是咨询前辈(玄奘菩萨摩诃萨)所得。
3、二谛四重,这样的意涵在基大师在世之时都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基大师没有知音)。
4、这样的意涵,总结于基大师。
发表于 2019-8-16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俗谛四名者。一世间世俗谛。亦名有名无实谛。
二道理世俗谛。亦名随事差别谛。
三证得世俗谛。亦名方便安立谛。
四胜义世俗谛。亦名假名非安立谛。

显扬论说。四种俗谛皆是安立。前三可知。云何第四亦名安立。胜义谛性自内所证。为欲随顺引生彼智。依俗安立名胜义俗。初之三种相可拟宜。第四胜义假名施设。

胜义谛四名者。
一世间胜义谛。亦名体用显现谛。
二道理胜义谛。亦名因果差别谛。
三证得胜义谛。亦名依门显实谛。
四胜义胜义谛。亦名废诠谈旨谛。

前之三种名安立胜义。第四一种非安立胜义。

发表于 2019-8-16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看吧。不解释了。
发表于 2019-8-17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看见,金刚经说,2-3谛。这是无中生有。

点评

金刚经原文没有。 最早出自基大师的手笔。 自基大师整理了二谛四重之后,有人解释金刚经用到了基大师的这个内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17 17:23
金刚经原文没有。 最早出自基大师的手笔。 自基大师整理了二谛四重之后,有人解释金刚经用到了基大师的这个内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17 17:22
发表于 2019-8-17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释名者。初释总名。后释别名。释总名者。护法释云。
世谓隐覆。可毁坏义。俗谓显现。随世流义。此谛理应名隐显谛。隐覆空理有相显现。如结手巾为兔等物。隐本手巾兔相显现。此亦如是。今随古名名世俗谛。梵云三佛栗底。故以义释名隐显谛。
又复性堕起尽名之为世。体相显现目之为俗。世即是俗名为世俗。持业释也。或世之俗义亦无违。谛者实义。有如实有。无如实无。有无不虚名之为谛。世俗即谛。持业释也。世俗之谛。依士释也。胜谓殊胜。

义有二种。一境界名义。二道理名义。第四胜义诸论多说胜即是义。持业释名。或四胜义皆胜之义。依士释也。

论(成唯识论)说依他、圆成二性。随其所应根本.后得二智境故。所以诸教多以真如体胜。持业得名。实通依士。其无漏真智随在何谛。亦以胜为义。真如为境故。通有财释。第四胜义多分依于道理名义。废诠谈旨非境界故。前三胜义。境界名义。

谛者实义。事如实事。理如实理。理事不谬名之为谛。
胜义即谛胜义之谛。二释如前。虽无教说。二种亦得名为圣谛。如四圣谛。圣者能知有无事理皆不虚谬。目之为谛。

这里解释了“世俗谛、胜义谛”,“世”是什么意思;“俗”是什么意思,“义”是什么意思;“谛”是什么意思。

持业释、依士释、有财释,是古代解释佛经词汇的方法,大乘法苑义林章卷1有解释。


发表于 2019-8-17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wucy 发表于 2019-8-17 12:45
没有看见,金刚经说,2-3谛。这是无中生有。

金刚经原文没有。
最早出自基大师的手笔。
自基大师整理了二谛四重之后,有人解释金刚经用到了基大师的这个内容。
发表于 2019-8-17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wucy 发表于 2019-8-17 12:45
没有看见,金刚经说,2-3谛。这是无中生有。

金刚经原文没有。
最早出自基大师的手笔。
自基大师整理了二谛四重之后,有人解释金刚经用到了基大师的这个内容。

点评

经上没有 ,就不能满嘴跑火车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17 19:24
发表于 2019-8-17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见 发表于 2019-8-17 17:23
金刚经原文没有。
最早出自基大师的手笔。
自基大师整理了二谛四重之后,有人解释金刚经用到了基大师的 ...

经上没有 ,就不能满嘴跑火车  。
发表于 2019-8-18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经上没有,并非经上没有,是名经上没有。
发表于 2019-8-18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重二谛尚应舍,何况满嘴跑火车。

点评

你是论坛老人了,还这样说话吗?这样的口头禅没意义。 你看,基大师的解释,每一字都要解释,然后再总的解释,从中可以看出佛法的严谨。 我在这个帖子答复,一是为了纠正二谛四重出自三论宗且胡乱解释误人子弟,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19 10:11
发表于 2019-8-19 10: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9-8-18 14:27
四重二谛尚应舍,何况满嘴跑火车。

你是论坛老人了,还这样说话吗?这样的口头禅没意义。
你看,基大师的解释,每一字都要解释,然后再总的解释,从中可以看出佛法的严谨。
我在这个帖子答复,一是为了纠正二谛四重出自三论宗且胡乱解释误人子弟,二是让人看到佛法的严谨,就像数学证明题一样;至于让人理解什么是二谛四重,倒是超越我能力的。

点评

随喜兔爷转发基大师释论,现在几乎只剩观如跑两句火车,权当自嘲,您且包容则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8-19 10:5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6 0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