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098|回复: 39

[其它] 净公上人金刚经讲义节要讲记十二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0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良弟悌 夫义妇听 长惠幼顺 君仁臣忠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 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 诚信友善

娑婆一场梦,啥都是假的,生死心恳切。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放在心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看一切人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万法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金刚经讲义节要讲记十二集

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一集)  1995/6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09-024-0001

  请掀开经本第一面,《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今天我们在本馆与诸位同修研究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我们研习所依据的是江味农居士的《讲义》,江老居士的《讲义》内容非常丰富,在十五年前我们曾经讲过一次。因为分量太大,而现代人喜欢简单扼要,因此我们从《讲义》里面将它精彩的地方、重要的地方,尤其是与我们修学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地方,节录出来,节录的文字不到原文的十分之一。如果要详细的解说这个节要也要相当长的时间,当然比它的原文至少是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希望我们在这部经里面,不仅仅是认识佛教的真面目,更重要的是改善我们对宇宙人生的概念,进一步使我们的生活、工作、事业都能够达到圆满,这样我们才真正得到《金刚般若》的利益,这是我们研修首先要认识清楚的。否则人家要问,你为什么要研究《金刚经》?为什么要学习《金刚经》?我们能够很清楚、很正确的告诉人,《金刚经》对我们幸福的生活、成功圆满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请看第一个单元「纲要」,这是未讲经文之前,先把《金刚般若》的大意做个简单扼要的报告,当然这部分我们也是节录的。「大乘以自度度他为本,自度度他以六度为本,六度以般若为本」。从这一小段三句话当中,我们也能看得出来佛法真实的面貌。佛法分大小乘,其实法没有大小乘,大小乘是在于人心,心量小就叫小乘,他学《金刚经》也是小乘,学《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小乘。如果心量大的人,学《阿含经》也是大乘,甚至于我们世间学校,念幼儿园、念小学一年级也是大乘,这是佛法当中常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由此可知,正如同世尊在本经所说,「佛无有定法可说」,为什么无有定法可说?根本就没有一定的法。由此可知,所谓的大乘、小乘、三乘、五乘都是从众生那边说的,不是佛法这边,佛法是平等法。佛法,你看《金刚经》一开头要破四相,四相破了,哪里还有什么大小、还有什么三五?这是必须要知道的。但是世尊赞叹大乘人,大乘人心量大,心量开阔,不但自己要过得很幸福,同时希望一切众生个个人都过得很幸福,这样的心量就属于大乘。所以大乘是以自度度他为根本,也就是我们修学的目的之所在。

  这一句里面重要的就是度,度是什么意思?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这个字要用现代话来讲,就是教学修学的成果。老师虽然教了,学生虽然修了,如果拿不出成绩出来,那叫白教、白修,一定要有成就,也就是说成绩要拿出来。大乘佛法的成绩是什么?是超凡入圣,这个标准是决定要超越三界六道轮回,那就叫度。假如没有能够超越三界六道轮回,虽然教、虽然学,没成就,所以考试不及格。这个度就是及格,考试及格,意思在此地。三界轮回怎么个超越法?怎么知道自己超越,或者是自己没超越?这些《金刚经》都有很精彩、很透彻的给我们说明。

  三界轮回是果报,果必有因,如果我们能把因消除掉,果报就没有了。所以修学的根本在修因,因圆果就满,只看我们自己的因行,在因地当中修行。佛告诉我们,不仅仅是六道,就是连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合起来我们称它作十法界,《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十法界从哪里来的?从差别来的。什么是差别?分别心就是的。由此可知,我们有分别、有执着就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怎么来的?从分别执着来的。假如我们把分别心、执着心断掉,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因没有,果当然就没有。这个道理本经说得很详细、很透彻!由此可知,我们修学大乘,佛要求我们要破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谓的破,不是叫这个四种相把它断灭掉,不是的,相决定存在,相怎么能断灭?破是破我们心里的分别执着,四相确实有,你不要分别、不要执着就行了。

  所以破是破我们的分别执着,不是破外面的四相,这个要知道。相不碍事,《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碍事,碍事就是你心里的妄想,分别执着叫妄想,这个东西坏事情;只要不分别、不执着,四相决定不碍事。世尊在楞严会上尤其讲得透彻,佛用比喻说,把虚空比作我们的清净心,空中一切万物比作现象,虚空不碍万象发挥,一切现象的生灭也不妨碍虚空。这就是说明了性相真正的关系、真实的状况,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彼此本来没有妨碍。所有一切妨碍都是从我们自己心地里面产生的虚妄分别执着,我们能把这个去掉就自度了。不但自己要达到这个效果,而且我们还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达到这个目标,于是这个世界就清净国土,世界大同。这是我们大乘法里面修学的根本。

  自度度他大乘法里头是用六度,菩萨修学的纲领六条,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大纲领当中前面五条是事、是相,后面一条般若是理、是观照。事里面没有理,依照这纲目去修,我们称为世间的好事、善事,但是不能叫它做六度。为什么?它度不了,达不到大乘法教学的标准。事里面有理,般若是智慧,高度的智慧,事里面有理就是事里面有智慧,那就超越、就得度了。智慧是什么?智慧是不执着、不分别,这就是般若智慧。只要有分别执着你就错了,有分别执着就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一切没有分别执着,为什么叫高度智慧?你烦恼就不生,没有烦恼。没有烦恼你的心是清净的,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就像惠能所说的「常生智慧」。他的心常生智慧,我们的心常生烦恼,原因在哪里?我们有分别、有执着,这常生烦恼;他没分别、没执着,所以他常生智慧。同样是一个心,绝对不是说惠能的心跟我们的心不一样,那就错了,完全是一样的。诸佛如来的心跟我们的心也是一样的,人家的本事就是不分别、不执着。我们做不到的,就是一定要分别、一定要执着,这没法子!这一部《金刚般若》佛就教给我们这个诀窍。所以六度以般若为本。离开般若前面都是世间的好人、好事,因为做好人、做好事,他还是有分别、还是有执着,这就是不能得度。所以先把度的意思搞清楚,这一条说明了佛法修学的总纲领。由此可知,佛门里头没有迷信。

  「般若摄无量义」,这是真的无量,不是假设的,刚才说,般若就是清净心的起用,清净心是体,它的作用、起用就是智慧,无量无边的智慧。「性体空寂」,体,我们现在哲学里面所说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万事万法从哪里来的?能生宇宙万事万法的这就是体,是一切法的本体。这个本体在大乘佛法里面通常用性,用这个字做为它的代名词,本性、自性、真性都是讲的本体。本体是空,本体是寂。所谓空,很难懂,我们一般人讲到空,空就什么都没有了,这就叫空。没错,什么都没有也叫空,但是不是佛法里讲的空,佛法里面这个空它什么都有,所以这就很难懂了。什么都有为什么叫它做空?因为有是假有,不是真有。有,说实在的话,根本就不存在,我们错会了意思以为它存在,实际上它根本不存在。这个理与事都很高深。

  现代的科学家相当聪明,他们的观察、理解跟大乘佛经上所讲的已经相当接近。因为体它能生现象,我们不可以说它是无,只可以说它是空,因为它能生现象。虽然能生现象,它本体还是清净,还是空寂的;也就是说,我们六根都接触不到,眼看不见,耳也听不见,手也摸不到。不但摸不到,你心也想不到,六根接触不到,所以叫它做空。但是它能生万法。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有五句话他来描绘形容本体,他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来具足什么?本来具足一切万法,它一样都不缺。「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生万法是它能够现一切境界相。由此可知,本来具足还没有现,能生万法相现前了。不管它是现了还是没现,都把这个体性的功能说出来了。他头一句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那就是寂的意思,寂是清净,像水一样干干净净,一丝毫没有污染,一点波浪都不生,是平的、是清净的,这是真心。

  我们每个人的真心跟佛的真心一样的,佛菩萨能够保持这个心的清净,保持它的平等。我们所坏的呢?我们的心今天不清净、不平等,我们心里头有波浪、有起伏,这心病了、心坏了。心正常的是清净、平等的,那个心大乘经上讲平常心;我们的心是非常心,不是平常的。诸位就知道,学佛学什么?就是学平常心。修行、用功,功用在什么?就是用在清净、平等,无论什么境界,顺境、逆境,这个心都是清净的、都是平等的。顺境里面心生欢喜,欢喜心动了,不平等、不清净了;逆境里面生怨恨心,心也不清净、也不平等了。佛教给我们修行修什么?人事环境里、物质环境里头修清净心、修平等心,这就修真心。清净心现前,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那就得度了,度的标准在这个地方。只要心一清净,轮回的相就没有了,轮回是污浊的,不清净。所以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然后我们才明了为什么佛要我们修清净心,为什么佛一定叫我们统统放下,他有理在。

  「我法俱遣,情执尽空,得无所得」,前面一句,性体空寂是般若之体,当中这个两句是学般若的纲领,怎样修学般若,末后一句是成绩,成就,得无所得。般若从哪里学起?离相。我相、法相,现象无量无边,这两个字包括尽了。我们佛法里头常讲依正庄严,这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依报、正报,我是正报,法是依报,都不可以执着,执着就错了。为什么不能执着?这是空寂性体所变现的幻相。诸位要记住,幻相,不是事实。如果是事实,你分别它、执着它那可以;它不是事实,是幻相。这个幻相,《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个相存在的时间非常之短,这个相几乎没有办法觉察它的存在。佛在经上用比喻说,他说这一弹指,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我们这弹指弹得快的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剎那有九百次的生灭,假定我们一秒钟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两个十万八千次。这东西哪里是存在的?哪是事实?

  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东西存在,存在很长久,看的是相续相。正如同我们看电影银幕上,我们晓得,银幕上的现象是底片一张一张在换,它换得太快,它一秒钟才换二十四张,我们已经不能够觉察它是假的。现在我们的相,我们这叫立体电影,一秒钟里头换了多少个底片?两个十万八千,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出来,我们看到的相续相,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怎么可以把它当真?这是很大的误会,这佛法里面讲迷,迷了事实真相,把这假东西当作是真的。如果真的晓得这事实真相,自然就放下,这一放下你就是佛,就叫菩萨,你就得自在,你就得大圆满,你就得真幸福。什么叫幸福?没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轮回、没有生死了,那怎么不自在!了生死,确实没有了。

  所以他得无所得,无所得才叫真的得到。你认为你有所得,那你叫在作梦,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个生灭你得什么?这是真的得了,得什么?证得自性。自性里头一切具足,能生万法,你统统得到。所以你有能力随类化身,一切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可以现什么身。你那个化身孙悟空不能跟你比,孙悟空才七十二变,你能够变无量无边身,这叫得无所得。所以情执尽空,情是分别,执是执着,分别执着统统舍掉,心里头再没有了,你修学的成绩就得到了。因为你的成绩高低不一样,成绩高的是佛、是菩萨,成绩低的是缘觉、是声闻。这个高低从哪里分?从心地清净纯度上分。小乘声闻他也不执着我法,他都不执着,菩萨也不执着,里面程度浅深不一样。所以清净心跟清净心做个比较,菩萨的心比阿罗汉的心要清净很多。我们凡夫看不出来,他们能看得出来,我们凡夫看起来这都一样的,都没有什么分别,但是他们能够分别得出来。

  下面举出众生跟佛的知见,这个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见解、看法、想法。众生知见是「诸法缘生」,这个众生见到,他能够理解,他也能够肯定、能承认这一切法是缘生的,许多条件才发生的。「未见本性」,相知道怎么来的,因缘所生的,实际上他所知道的,也知道一个片段,而不是全体,是有限度的知识,本体没有见到。因为没有见到本体,对一切法还是产生许多的幻想,许多的意见。「逐相而转,迷而不觉」,必定产生这个现象,他被外头境界牵着转。譬如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人家赞叹你几句你就高兴好几天,你看你就被人家转了;人家骂你几句你也气好几天,你不都被境界转吗?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形?你未见本性。见了本性的人外面环境转不动,为什么?他晓得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会被环境所转。我们现在讲被境界干扰,自己不能做主,原因就是没见性。所以迷在环境当中,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迷在里头,没有觉悟。

  再看看佛,这个地方的佛包括菩萨,如果照《金刚经讲义》的内容来观察包括小乘,因为本经讲到四果,四果小乘人都不着相,四相都不执着。「佛知—缘生性空」,我们凡夫知道缘生,不晓得性空,不知道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知道,知道缘起,不晓得性空,佛知道。因为他知道是缘起,知道是性空,所以他对一切法决定不会起分别执着。「有即非有,当体即空」,有是讲现象,非有就是根本没有,有就是没有,《心经》上讲的「色即是空」,因为它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觉而不迷」,这个觉就是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真的明白、真的清楚,不迷了,不迷就不被境界所转。

  下面这两句说明为什么会有十法界。「因迷而成六道」,六道是迷所发生的现象,这个现象也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也是了不可得,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的。因此任何一个众生,造作再重的罪业,甚至于累劫所造的罪业,都不要紧,只要一忏悔回头,全都没有了。为什么?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可是你要是不空那可有得罪受了,空了就没有,空就四相空了。你造的罪业有我,我造的我当然要受,过去我造的;现在我觉悟了,无我,无我那个报谁受?没人受,无我了!问题就解决了。只要你有我就有得你受的,只要你有我,你生生世世还搞轮回,生生世世还要受果报。哪一天你无我了,轮回没有了,那个果报也没有了。这是给你说的是事实真相,不仅仅是道理,是事实。六道是迷得有深浅,迷得愈深愈往下沉,迷得愈浅就往上升。一念觉就往上升,再一念迷又往下去了,头出头没,六道是这么个状况。「因悟而有三乘」,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再往上这是佛。通常十法界里面那就讲四乘,一般讲三乘,它是从因上讲的,佛是果报。这是觉悟,觉悟得深的就是菩萨,觉悟得浅的声闻、缘觉。十法界、九法界是这样显现出来的。这都是宇宙人生的现象,也就是我们讲的事实真相。

  我们现在在迷,很想破迷开悟,很想超越,用什么方法超越?今天世尊教给我们《金刚般若》,这是非常好的方法。它的好处是精要,大乘修学的精华,最极扼要,简单明了。「本经纲要」,纲是纲领,要就是精要,这是我们修学一定要抓到的,我们才有下手之处,我们的功夫才真正能得力。「遣除妄想执着,念佛净心之枢要」,实在讲它的重点就在上头这一句,除妄想、除执着,这是《金刚般若》修行的纲要。抓到这个纲要,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再一心念佛,你自然就得清净心,这净心就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自度了。既然自度,一定度他,没有一个说自己得度了而不度别人的,没有。就说他一生当中,从来也不讲经,从来不说法,从来也不劝人学佛、念佛,他也度无量众生。为什么?最后走的时候会叫很多人看到生欢喜心,发菩提心,他就真度了。

  像过去香港东莲觉苑的主人何老太太,何世礼将军的母亲,何将军是受外国教育的,一家人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老母亲念阿弥陀佛的。要在现在这个家庭大概麻烦就很大了,在那个时候还不会,因为那个时候的人多少还受一点中国旧礼教,虽然宗教信仰不同,对父母还是很孝顺。所以家里面设有佛堂,供养老太太,喜欢念佛,她一个人念。老太太很开明,现代的社会信仰自由,所以彼此互相没有摩擦。他们星期天一家人上教堂,她天天在家里念阿弥陀佛。她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发请帖邀集亲戚朋友到她家里来见一次面告别,她要到极乐世界。大家听了也很奇怪,人好好的没有生病,她怎么走?所以不但亲戚朋友来,连新闻记者都来了,看她怎么往生法。她给儿子媳妇提出一个要求,我一生当中我们宗教信仰自由,今天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后的要求,你们念几声佛号送送我。这个合情合理,你念几声阿弥陀佛送我往生。所以她在大众佛号声中,盘腿坐在那里走了。何将军一家从基督教回来念阿弥陀佛了,你看这不就自度度他了吗?所有亲戚朋友都得度。那个新闻记者采访报导到报纸上,人家看到多少人都得度,自度度他!她这个不用言教,我做样子给你看。所以自度的人一定会度别人,他那个样子就度别人。

  释迦牟尼佛在本经一开端,着衣持钵,那是样子,那是身教不是言教,做出榜样来给你看。所以度众生不一定天天劝人家念佛,不是;自己做得好、修得好,日子过得好,让人家起羡慕心,就得度。他问你为什么这么快乐?你为什么这么幸福?我念阿弥陀佛!这就把那些人都得度了。你们日子过得那么苦,你不念阿弥陀佛,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大乘佛菩萨就是给一切众生做个生活的好榜样,这好榜样就是度他。所以用《金刚经》的方法帮助我们达到老实念佛,一心不乱,帮我们求这个,很大的帮助。

  底下这个简单表解,说明妄想执着,我们现在要破妄想执着,妄想执着从哪里来的?从无明来的。无明从哪里来的?无明无始。这个无始不是讲太久太久、太远太远,没有办法说得出来,不是这个意思,你这样想法那是你在打妄想。无始就是它根本没有一个开始。所以古人举个比喻,像个圆环一样,圆环一个圆找不到一个地方是起点,没有起点。所以无明叫做「无始无明」。诸位要知道,如果无明有始,你还想能断得掉它吗?断不掉。有始那是真的,有始有终是真的。因为它无始,没有开始,说断就断,说起来就起来了,这是事实真相。正因为如此,所以大乘法中常说,「一切众生皆能成佛」,什么时候成佛?当下就成佛,现在就成佛。你现在为什么成不了佛?你不相信,那没法子。你为什么不相信?迷!你要相信,一觉悟,无明马上就没有了。无明是什么?妄想是无明,执着是无明。你要不懂无始无明,你不妨问问自己,你现在在打妄想,你这妄想几时起来的,几时开始打的?你在这里去找,仔细找妄念,妄念一会儿没有了,没有了再去追,妄念到哪去?几时没有的?禅宗过去用这个方法叫观心。心里起念头,不管什么念头,不去理会念头,念头起来追,念头从哪里起?一会儿念头灭了再追,念头到哪里去了?用这个方法得清净心。

  所以「妄想」就是「分别心」,这个东西很厉害。「能变境界」,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妄想来的。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了,禅宗大德永嘉大师《证道歌》上就说,「觉后空空无大千」,觉悟之后不但六道没有,十法界也没有了。为什么?十法界是从分别心里来的,分别心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何况六道轮回?十法界也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之后,那个样子是什么?那不得已再给它起个名字,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为什么真?不会变。十法界会变,刚才讲了剎那生灭,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的生灭。所以你分别、生灭心断掉之后,清净心现前,是不生不灭,心没有生灭,境界也没有生灭。我们今天看华藏世界,《华严经》上说的,看《无量寿经》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一切法都没有生灭,我们感觉得很不可思议。为什么它那个境界没有生灭?它那境界里面的人没有分别心,心是清净的、平等的,所以一切万物都是常住的,都没有生灭。由此可知,外面境界确实是心变现的。生灭心变的是生灭的境界,不生不灭的心变现出来是不生不灭的境界,「一切法从心想生」。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对于大乘经上所说诸佛如来的清净国土我们就信得过,相信了,有理论在,他没有分别心。

  烦恼、罪福、善恶果报从哪里来的?从执着来的。执着是粗重的烦恼,分别是微细的烦恼,分别能现境界,境界里面苦乐种种的感受那是从执着来的。「执着」里面分为两大类,一个「我执」,一个「法执」,我执就是执着有我,认为我是真的;法就是我们讲的环境,我们的生活环境,以为环境也是真的,于是乎就成烦恼。我执是「烦恼障」,烦恼是贪瞋痴慢、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从我执里面发生的。如果我断掉,我没有了,诸位想想看,是非人我就没有了,贪瞋痴慢也没有了,罪福、果报也没有了。这就说是只要你有我这个念头在,你就决定有烦恼,烦恼是因,轮回是果,你决定受六道轮回的果报。所以诸位把这些道理参透了,我们的心就平静下来,无论你享福或者你受罪,不会怨天尤人,知道什么?自作自受,与别人丝毫不相干;换句话说,可以不再造业了。

  法执变成「所知障」,所知不是障,是因为这种障碍,就是对法的执着,障碍你的所知,所知是智慧。佛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里头说了三桩事情,第一个是智慧;第二个是德,德是能力、德能;第三个相,现象,如来果地上那种现象,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是相。德能,万德万能,无量无边的德能,无量无边的智慧,佛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有的。本来有的,现在这个智慧没有了,为什么没有?障碍把它障住,这障碍就是法执,以为这一切法是真有的,把我们真正的智慧本能失掉了。每个人的本能,对于宇宙人生过去、现在、未来的确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现在你的智慧、能力统统丧失尽了,什么原因?因为你有我执、你有法执,这两种执着把你的智慧德能全部障碍掉,所以它叫障。不是把你的智慧、能力消灭掉,不是的,智慧、能力还在,不起作用。只要这两种障碍除掉,你的智慧、能力就又起作用了。像我们的灯光一样,灯光很明亮,你要用纸一层一层,包个一百层、包个一千层,一点光都透不出来,那就障碍。它的光明有没有丧失?没有,一丝毫也没有损失,只是障碍住了它不起作用。所以我们凡夫只要把这两种障碍去掉,本有的智慧、德能就现前。

  下面「惑业苦」,这就是个轮回的相。它这个箭头画成三角形,这大概是计算机里头没有办法做,我画的是圆形,我画的是圆圈,他把我变成三角形。再印的时候注意,我们还是画一个圆的看得清楚,圆形的。惑是迷惑,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迷惑就是分别;业就是我执、法执,就是执着;苦就是果报,三界六道轮回的果报,果报苦。「情执我见,实为爱根」,这觉悟的人很少,佛法看到情执我见看到很害怕,菩萨看到这个字非常恐怖、非常畏惧,凡夫看到这四个字好喜欢、好高兴。爱根就是六道生死轮回之根,这个根要不拔掉,六道轮回你就决定出不去。所以说实在的话,学佛的人很多,几个人真正成就了?不要说其它法门,念佛,这是一切法门里面最容易的,念佛的人很多,几个人真的往生?为什么念佛人有人得往生,有人不得往生?那个得往生的人爱根拔掉,他往生;不得往生的人,虽然念佛,那个爱根还在,道理在此地。你这个根要不舍弃,你就没有法子往生。「爱根不除,心何由净」,清净心决定不能够现前,清净心就是真心。所以只要爱根存在,你的真心就不能现前。真心就是本性,真心现前就叫成佛,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般若是自性本具正智,无上正等正觉」,这说般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不是从外面来的,是我们清净心里头本来具足的,它不是修来的,我们今天修行只要把障碍去掉,自然它恢复。「照见事实真相」,这个事实是宇宙人生的事实,佛法当中常说,「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我们今天讲的超越空间、超越时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般若智慧。「此即佛之知见」,佛知佛见是我们每个人本来就具足,本来统统都有,学佛不是学别的,恢复自己本有的智慧、德能而已。所以佛不是说客气话,佛是说真心话,「佛不度众生」,为什么?你的智慧德能是你本有的,不是佛给你的。佛什么也没给你,佛什么也没帮助你,你自己修行成佛,全是你自己心性当中本来具足的,这叫佛不度众生。所以佛帮助一切众生成佛,他不居功,为什么?佛对他确实毫无帮助,他自己成就的。

  这理上说得容易,事上做得就很难,不分别、不执着说得好简单,你做起来试试看,你能不能做到?你有能力做到,可以依照《金刚般若》的方法,你一生修行一定有成绩;如果做不到,再反过来老实念佛。老实念佛何必还讲《金刚般若》?就是因为你不老实,所以讲《金刚般若》。《金刚般若》懂得了,想想不行,破分别执着我办不到,这才回过头来,你老实了!我们讲《金刚般若》的目的在此地。只要老实,没有一个不成功的。诸位要晓得,这个法门叫方便法,佛在经上讲叫异方便,就是超越其它所有一切的方便法,方便当中是特异的方便。

  「老实念佛,则能一心不乱」,《金刚经》目的就达到了,不分别、不执着就达到了,只要你肯老实念你就行。只要念,不要问什么时候得一心,不要问什么时候往生、什么时候预知时至,那都是妄想,那就是不老实。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念熟了自然得一心,念熟了自然就往生,这个要紧。可是怎样才能做到老实?「若不断世间一切染缘,攀缘不息,何能老实」。这就要藉《金刚经》帮助我们做到老实,《金刚经》教我们断一切染缘,染是污染。现在讲这个名词大家印象很深刻,我们的环境污染太严重,但是这个地方的污染是心地污染。佛在本经把无量的污染归纳成四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个是污染,所有一切污染都包括在里面,无论是事理因果、顺逆境界全都包括,要离开。现在讲环保,我们可以用这个话来时时刻刻保护自己的清净心,用什么方法保护?一句阿弥陀佛。

  无论是善缘、是恶缘,是人还是事,面对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句阿弥陀佛就好。我的心里头只有一个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念佛人不攀缘,随缘,人家来跟我们谈话,我们恭恭敬敬听他讲,他讲完之后,一句阿弥陀佛回答他,他讲些什么都不知道,他讲完了,我都不晓得。这你才能够真正谈得上是上乘的环保,保护自己清净心,决定不受污染。不要说是你来说是非、说坏话我没有听进去,你说再好话我也听不进去。我只听到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听见,这叫老实念佛。所以老实念佛,一心念佛,不是叫你选一个很清净的环境,人迹不到的地方不断的念佛。选到了那个环境里头,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还是不老实。真正老实,随缘,所有境界当中人乱哄哄的,愈乱愈好,看出你心地清净,你不受干扰。所有一切吵吵闹闹的声音,你去听都是阿弥陀佛,一个个都很可爱,都了不起,都在念阿弥陀佛。你看马路上车声、什么声,你仔细听听都念阿弥陀佛,所有一切音声统统念阿弥陀佛,那你叫一心念佛,境随心转,整个境界被我心转了。

  我们今天听到一点吵闹的声音佛号念不下去,你是心被境转,可怜。你为什么会被境转?前面讲,因为你分别、你执着。你要一切不分别、不执着,他在那打架我听到念阿弥陀佛!境被我们的心转了,这叫功夫、这叫得力。所以一切境界都是好境界,一切人都是善知识,就像《华严经》善财童子一样。我们今天眼睛里头,这是好人、那是坏人,还是有分别、有执着,你的心还被外境所转,你不能转境。到你什么时候听到所有声音都是念阿弥陀佛,所有一切人都是善知识,就恭喜你,你成佛,那就成佛了,你已经成就了。《楞严经》上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跟如来无二无别,你能转境界。境界怎么转法?就是这个转法,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全是阿弥陀佛,眼睛所见,仔细看看人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二集)  1995/6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09-024-0002

  请掀开经本第二页第二行,「经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这个经题当中,「金刚」两个字是比喻,「般若波罗蜜」是所说之法,这七个字也叫做别题,与其它经的名称有别。末后一个字「经」,这个字叫通题,凡是佛所说的,或者是佛弟子所说而为佛所印证的,都可以称之为经。所以题里面有通、有别。这些常识我们讲堂曾经讲过很多次,一般大德的批注都注得很详细,所以我们就把它省略掉。

  我们看第一节,「金刚」,金刚是「物名,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中之精,最坚最利」,我们一般人称为金刚钻、称为宝石,这是物质当中最坚硬的,所以佛用这个来做比喻。因为金刚「能坏一切物」,而一切物不能够破坏它,这是取它坚固的意思。所以佛凡是讲到坚固都用金刚来做比喻。金刚是宝,我们称为宝石,不但它有很高的硬度,而且它有光明,这个宝会放光。我们现在知道它不是自己本身放光,它是反射的光,纵然很微的光照着它,它的反射都很美,所以一般人很喜欢。世尊此地所说的金刚不是我们人间的,这是说天上的。天上的珍宝比我们人间不晓得殊胜多少倍。

  宝从哪里来的?这点我们要明了,佛讲的依报是随着正报转,这个原理我们一定要把它记牢。正报是人心,心是主宰,这是正报,依报是我们生活环境。如果人心善良,这依报就显得非常的美好,那宝物也显得特别的明亮;如果心地有严重的污染,这个七宝成色也起了变化,我们讲它的质体产生变化,可见得外面环境实在受到人心的影响。天人比我们要善良很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生天的条件,说实在话六道再加上四圣法界,十法界,都有它的条件,必须具足这个条件你才能够生到那一道去。天道的条件是修上品十善业道,可见得上品的十善业道生天,天人的心很慈悲、很善良,他归到那一类去了。实在讲这个说法很接近我们中国《易经》里面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一类一类的,他的道德、操守、品性、思想观念比较接近的他都生在一起。就天人的道德水平比我们高,因此天上这些珍宝就超过我们世间,比我们的殊胜太多。所以佛常常在经上举这些七宝做比喻,多半都是取天上的。

  「金刚宝光明能照数十里」,我们这个世间是没有,我们这个世间的宝,刚才讲了,本身不能发光,反射光,这很明显的就比不上天上的金刚宝,它放光。「喻般若正智,能破烦恼重障;彻见一切凡情妄相,照破无明」。金刚除了两个特性之外,还有个特性就是锋利,因为锋利,它能够破坏一切物质,一切物质不能破坏它。佛用这个来比喻,比喻般若智慧就像物质里面的金刚宝一样。般若智慧,前面说过了,是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头来的,不是修成的。诸位要晓得,凡是修成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为什么?修成它就现前,不修就没有了,那就有生有灭,有生有灭不是真的,它属于生灭法。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是不生不灭,这是真实的。所以般若正智是我们自性心中本来具足的。本来具足,现在没有了,不但般若没有了,佛给我们讲的三德,我们常常称赞如来,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这个德能归纳为三大类,第一个叫法身,第二个是般若,第三个是解脱。这三样东西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现在我们这三样统统没有了。

  为什么没有了?佛在《华严经》上说得很清楚,一句话道破了,「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这本性的智慧德能到哪里去?因为你有妄想、你有执着,妄想执着障碍了性德。性德,刚才讲不生不灭,现在不能现前,是因为有障碍障住它,不是它没有了。就像太阳一样,阴天云层厚厚的遮住了,阳光透不出来,太阳有没有?有,云层只是暂时的障碍而已。因此佛教给我们修行修什么?去障碍而已。绝对不是修成本性,没这个道理,既然是本性,哪能修成?去了障碍,自性的德能就显现出来了,就是这么回事情。所以从性体上来说,一切法是平等法,所以在佛不增,在凡也不减。我们凡夫自性没有一丝毫欠缺,成了佛、成了菩萨,他的心性也没有多添一点,完全是一样的。我们今天要紧的就是把妄想执着去掉,这叫功夫、这叫修行。

  所以大家千万要把这些名相术语要搞清楚,许多人对这些名相术语迷了,迷在名相当中。修行,什么叫修行?每天要念经,敲着木鱼念佛号,要拜佛拜多少拜,这叫修行。错了,那是搞表面、搞样子。心里面还是是非人我、贪瞋痴慢,那叫什么修行,把修行两个字错会了意思。修行就是修正我们的思想行为,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错了,把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我们哪些想法、看法错了?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没有一念的,你起了一个念头就错了,大乘法里常讲,「起心便错,动念即乖」,佛明明说的,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由此可知,妄想执着就是病,去掉这个病,我们自性的德能就现前。佛用金刚宝来做比喻,好,金刚宝是清净的、是透明的,没有一点污染。比喻我们的心,真心,是清净的,真心离念,真心没有念头。六祖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它是形容真心的样子,真心里头本来无一物。

  好,我们修定,我们一切都不想,一切也不分别、也不执着,这定成就了,算不算是真心?不算。为什么不是真心?因为他不明。真心虽然无有一物,他明,明就是什么?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白。你这一切都不知道,这叫无明,功夫修得不错,果报现前了,果报是无明。修成无明也很难得,也不容易,将来往生四禅无想天,他的果报在无想天,他什么都不想了!无想天是外道。所以大乘佛法常说,「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就是不动,如如不动,照是一切都明了,这是真心。真心是明了的,确实像宗教家所说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为什么都知道、都明了?因为所有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自性变现的,自性怎么会不明了?这就是为什么自性清净心现前,世出世间一切法都通达、都明了,真的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仅仅是禅宗提倡的要从根本修,根本修就是从心,做心地功夫。《金刚经》是禅宗最重要的一部经典,五祖忍和尚以后都是依据《金刚经》。其实禅宗以外,哪个宗派不是从根本下手?净土宗一下手就求一心不乱,诸位仔细去想想,比禅宗还要直捷、还要稳当,都是从根本上下手。

  从根本下手时间短,效果显著。这是我们修学,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科技发达,事事都讲求效果,我们学佛对这个也一样的重视,一样的要讲求效果,我学了马上就有用处。学了要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好处,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学它干什么?好处在哪里?我们讲席里头常说,它的好处,烦恼少、妄念少、心清净、智慧增长了,这是效果。如果你学佛学了几年,学了几十年,一天到晚还是胡思乱想,那你就完了,你完全学错了,佛法没有错,你学错了,你得不到效果。这些效果得到了,真的像刚才所讲的,烦恼轻、妄念少、智慧增长,表现在你身体上,健康长寿,我们常讲的不老、不病。净宗要修好了,不死,这是真的,实实在在的,往生是活着走的,不是死了走的。见到阿弥陀佛西方三圣来迎接,还跟大家挥手告别,我走了。这臭皮囊不要,丢掉,走了,活着走的,不是死了走的。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是不死的法门。

  你要得不到这个效果,那你就是修错了,这个错不外乎一个是理论上的错误,一个是方法上的错误。所以大家要记住,就像前面纲要里头所说的,佛法没有别的,去妄想执着而已。还有许多人很奇怪,世间的这些妄想执着他离开了,偏偏在佛经上打妄想,你说糟糕不糟糕?佛经涉猎多了,佛在这个经上这么说,那个经上那么说,实在讲他经也没念好,教义也没体会到。佛在本经明明说了,「如来无有法可说」,你怎么说佛这个说法、那个说法?佛没说,佛一句话也没说,这是真实语。《金刚经》愈到后面愈精彩,这个也是《金刚经》难讲的地方,把后面精彩的都讲掉,到后面就没得讲了。所以前面必须保守一点、含蓄一点,这是讲《金刚经》的一个技巧,也是它的难处。所以佛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你要在经典里面去思惟想象,全叫打妄想,还是落在妄想执着里面。这就是自古以来,多少学教的,我们讲学经教的,一辈子迷在经典里面,死在字里行间出不来。这不是佛的过失,佛没有过失,过失是你自己不会学。

  马鸣菩萨讲得真是清楚、真是明白,教给我们修学的态度。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讲的,教我们第一个离言说相,佛讲经说法不要执着他的言语,经典文字是言语的符号,言语不能执着,文字就不需要执着,不必执着文字。不可以执着名字相,名字就是佛经里头的名词术语,这是佛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取这些名词术语,方便,假名,不是真的,不可以执着,会得它的意思就好了,不要去执着这些名相。所以佛说一桩事情往往说好多个名相,他的用意就是你只要体会、懂了,怎么说都可以,就是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第三个更重要,离心缘相,心缘相就是我们自己体会到、心里去想象,这个不可以。你想象经上这个意思、那个意思,你全都错了,为什么?经上什么意思都没有。如果经里头有意思,这个经是死的;正因为它经里头没有意思,所以它经是活的。

  你看这一部《金刚经》,自古至今批注的几百家之多,每个人的讲法不一样,每个人讲法都很好,都有道理,这就是说明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死的只有一个意思,不能有第二个意思。为什么佛经会这么奇怪、会这么不可思议?佛经是从心性里面流出来的,心性不可思议,所以经典也不可思议。佛用这些巧妙的方法引导我们,让我们明心见性,目的在此地,佛不是叫我们执着经典。经典是个敲门砖,里面有回应,敲门砖就不要、丢掉了。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是叫你不执着,你偏偏执着,偏偏死在这里面,那就没有办法了。这些重要的原理原则首先要把它掌握,我们的智慧才真正能够现前。

  佛法只求智慧,智慧从哪里来?从清净心来。所以你心不清净智慧不能现前。心要清净,万缘要放下。所以这些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最好统统都舍弃,都不要去听它,心清净,天下太平,天下没事。你天天看这些东西你说你多烦恼!古人修行道场都建在深山里面,山下发生的事情可能要十天、半个月消息才传到山上去,没人上山。必须有人上山,下头事情才知道。所以他的心清净。现在人可怜,电视送到你家里,全世界什么拉拉杂杂的事情你都知道,你的脑子里面、心里头多复杂,染污多严重。所以现在人修行很难得到效果,原因在此地,这些电视、电影、广播都是妖魔鬼怪,破坏你清净心。古人说过,「知事少时烦恼少」,你何必要知道那么多事情?不需要知道;「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是非就多。不需要认识的人不要去攀缘,省事!真正修行就长养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正智,就是智慧,这叫修行。

  妄念多了、妄想多了怎么办?念佛,念头才一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这就好。这就是古德所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念起来这是自然的现象,无始劫已来的习气,没有人能够拦阻得住。所以妄念当然有,有不怕,很快的就把它转过来,转成佛号,这就好。第一念是妄念,第二念是阿弥陀佛,这叫真正修行,这就能破烦恼重障。开头下手先培养一个习惯,就是念佛的习惯,这个习惯就是古德教给我们做早晚课,早晚课的目的,养成习惯。然后把这个习惯要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才叫修行。早晚课等于像学校课堂上课作业一样,你在课堂里学到要应用在生活上,要应用在事业上,那才有成就。否则的话,所学非所用,那就错了。现在大家的工作都很繁忙,空闲的时间很少,于是早晚课可以把它缩短,但是一定要做,一定要养成习惯。

  实在很忙的人,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古时候慈云灌顶法师教给人修十念法,那个时间就短。十念法是一口气叫一念,这一口气当中念佛号,念六字、念四字都可以,念多少句没有一定,这个数字不拘,尽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也不要念多,念多了伤身体、伤气。遵守这个方法培养成习惯,早晚用这个方法。前些年我在马来西亚讲经,我也教大家一个十念法,比慈云灌顶法师还简单。我这个十念法就是十句佛号,他是十口气,我只是十句佛号,气长的一口气就念完了,但是一天要念九次,很有效果。不少人用这个方法,打电话告诉我、写信告诉我,得利益。一天至少九次,一次都不能缺,你才能得到效果,而且这效果很快,也很殊胜。

  所以它确实能破烦恼、能破妄想。烦恼跟妄想是重障,严重的障碍。障碍去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彻见一切凡情妄相,我们常讲宇宙人生的真相,凡情是人生,妄相是宇宙,你就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就是禅宗里面所谓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所以能照破无明。这是佛用金刚来比喻般若。

  其次我们讲般若,「般若是梵语,义为自性本具之正智」,就是真如本性,或者我们讲真心,真心里头本有的智慧。「所谓佛之知见」,《法华经》上常讲,「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法华经》上讲佛知见,般若会上就称之为般若,般若就是佛知见,佛知佛见就是般若。「就理体曰觉性」,我们再深入的分析它的体,般若智慧从哪里生的?能生的体就是觉性。觉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佛法里头常讲「真如本性」,这是它的体。我们净土里面讲的一心,一心是真心,一心就是觉性。诸位要知道,一就觉,二就迷,二就不觉,一才是真正觉。所以权教、小乘、凡夫用什么心?法相唯识经论里面讲得很清楚,这些人用三心二意,所以他不觉悟,他的般若智慧不能现前,就是他用三心二意。三心是什么?心意识这个叫三心。心就是阿赖耶识,意是末那识,识是讲第六意识,这叫三心。二意?二意就是末那跟意识,因为末那也叫意根,第六叫意识。所以凡夫都是用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里面决定没有智慧,连权教菩萨、声闻、缘觉这些圣者都没有般若智慧;换句话说,他们没有见性。何况六道凡夫?由此可知,净宗用的方法直截了当,就修一心不乱,这真的是直截了当。它的方法简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用一句阿弥陀佛来修一心不乱。一心现前,般若智慧就透露了。所以一是真,二就是妄。我们今天修行,叫我们返妄归真,返妄归真怎么返?就是从三心二意回归到一心,就成功了。一心里面没有念,二心才有念头,一心里头没有念,无念。这些道理、事实真相都要了解、都要明了,然后我们修行才有下手之处,从哪里修、修什么。

  底下说,「又名实相般若」。般若有三种,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实相是体,观照是作用、是自受用,文字是他受用,用里面有两种,一个是自己的受用,一个是帮助别人的。所以觉性就是实相般若,刚才讲觉性就是我们净土宗讲的清净心,莲池、蕅益大师在《弥陀经》批注里面讲的「理一心不乱」,就是实相般若。「就作用曰正智」,这是起作用叫正智,正就不是邪的,正对邪所说的,区别他不是邪知邪见,正知正见,他的知见决定没有错误、决定没有偏差,这叫观照般若,所以它是属于自受用。我们世俗的常说虚空法界,小而微尘,大而法界,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这先把范围说出来,这范围里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观照般若。这个实在讲不稀奇,这是一切众生的本能。我们看到人家有一点点小神通就不得了,有什么稀奇?本能,我们也有。

  我们本能为什么现不出来?是因为有烦恼,就是你用三心二意,你不会用一心,用一心能力就恢复。但是在这个时代当中,有这些奇怪能力的人很多,最常见的,我们见到有天眼通的人,我们见不到的他能够见得到,我们身体里面有什么毛病,他一看就晓得,你再去检查,果然没错。现在大陆上人称这些人叫特异功能,他不叫天眼,他叫X光眼,不少,在大陆上有几千个,其实到处都有。我们对于这些人,如果你喜欢神通、喜欢感应,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讯号,你可能会得精神分裂症。这个我们佛法讲走火入魔,学佛着魔了,我们也看到很多,几乎随时随地都看得到,神经不正常的,你去问问他,喜欢神通、喜欢感应。有能力的这些人,诸位要细细读《楞严经》就明白了。

  我们看这些人他也有烦恼,他也有是非人我,也有贡高我慢,为什么他会有这个能力?妖魔鬼怪加持的,我们常讲附身,那能力不是他的,是别人的。这个妖魔鬼怪利用他,他也利用妖魔鬼怪,显出他比别人强,彼此互相利用。哪一天这魔走了,他的能力立刻就丧失掉,就没有了。为什么?他不是自己修的。自己可以修,修什么?修定。所以得禅定这个能力就会现前,随着你定功的浅深显现出能力的大小。所以禅定能得神通。这是个很平常的现象,不必去好奇骛怪,我们要用平常心来看它,这才不碍事。如果你执着,那就坏了。所以要晓得,我们自己修持,一旦这个能力现前,知道这很平常的,这不过才恢复一点点,我们百分之百的能力现在才恢复百分之一,太小了,一定要了解,继续努力修清净心。

  「体用一如,觉照一体,故皆名般若」,体生智慧,智慧还照本体,就像我们点灯一样,我们这个灯点燃了,这个灯光还照自己的灯,这叫自受用,觉照是一体的,所以都称之为般若。「佛为一切众生,开示大乘,使令悟入者,名文字般若」。所以文字、言说是他受用,帮助别人开悟。这些言说,或者是言说记录下来称为文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经典,这叫文字般若,因为这些文字、这些开示能够帮助我们觉悟。般若有这三种,前面一种是体,后面两种是作用,作用两种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所以用有两种。

  第三段是「波罗蜜」,波罗蜜也是梵语,「义为彼岸到」,这是古印度的文法倒装句,现在我们也相当的熟悉。我们中国人称这个应该称到彼岸,他们是彼岸到,他们这个说法,我们中国人称到彼岸,到彼岸,底下讲就有到家的意思。「所谓离生死此岸,渡烦恼中流,达涅盘彼岸」。这些都是属于比喻,此岸、彼岸都是比喻,此岸是什么?六道轮回。我们现在都在这边,都在六道轮回这边,六道轮回实在讲太苦了。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是我们自己变现出来的,自作自受。为什么?三心二意就是轮回心,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些念头叫轮回心,一切的造作叫轮回业,所以感得的果报就是六道轮回。我们修学大乘,主要就是要脱离六道轮回,渡烦恼中流。我们离不开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果报,果报从哪里来的?烦恼,就是妄想执着,是烦恼,妄想也是烦恼。换句话说,要超越过妄想执着,要超出,然后才能达到涅盘彼岸,涅盘就是明心见性,也就是真性现前。真性不生不灭,没有生灭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才是我们修学希望达到的目标。「波罗蜜又有到家、究竟、圆满诸多义」,它的意思很多,有我们中国人讲的到家,有这个意思,也就是圆满的意思。中国人如果他有技能,他的技能很好,我们都称他功夫到家了,在印度就称波罗蜜。

  「梵语涅盘」,这是特别介绍一下涅盘的意思,「义为不生不灭,所谓本自不生,今亦不灭」,这是梵语涅盘的含义。「又翻圆寂」,圆是说功德圆满,寂就是讲清净寂灭,这个寂就是寂灭,寂灭对的是烦恼妄想,就烦恼妄想统统都灭掉、都没有了,这是功德圆满了,所以是这个意思。现在有些人也把这个意思错会了,认为什么?人死了,特别是出家人死了,就叫圆寂,这意思就搞错了。圆寂不是死了才圆寂,圆寂是活的时候证得的。死了就入涅盘、就圆寂了,哪个不死?不个个都入般涅盘了?那还用得着修行吗?不必修了。所以这是把意思错会了。用这些名词术语,实在讲这是个恭维的意思,其实名实不相符,我们一定要清楚、要了解。大小乘佛法终极的目标都是讲涅盘,也就是像一般宗教里面讲的永生,他们讲的永生跟我们涅盘的意思很接近,永远再也没有生死轮回,生死轮回苦,太苦了。所以要证得清净寂灭。这些事情宗教家们虽然明了,我们细细去观察他只知道当然,而未知其所以然。所以然的道理唯独佛在经典上讲得透彻,把这些现象前因后果、理论事实都给我们分析出来,让我们没有达到境界的人也能够听得清楚,也能够明了事实真相。这对于我们的修学信心就增长了,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样做法,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再看底下这段,「因见思烦恼,而有分段生死。因尘沙无明,而有变易生死」。这是佛法里面讲的两种生死,两种生死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两种生死?此地真是简单明了为我们说出来。见是见解,思是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这才变现出分段生死的现象。所以六道轮回分段生死原因就是见思烦恼,见就是错误的看法。见思烦恼很多,佛说经把它归纳,这个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总有见惑八十八品,就是错误的见解,品就是品类,把它归纳一类一类,八十八类,思惑有八十一类。这个数字还是太多了,讲解还是不方便,于是再把它归纳,再缩小,范围再缩小,归纳为见烦恼五大类,思烦恼也是五大类,我们通常讲见思惑(见思烦恼)都说用这十大类。

  十类里面第一个错误的见解就是身见,一般人都把自己的身当作我,这就错了,这是个错误的见解。身不是我,这个要知道,以为身是我麻烦就大了。身是什么?身是我所,不是我。我所是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是我所有的。对我所有的,我们的看法就比较简单,衣服脏了,马上欢欢喜喜换一件就行!你要知道这个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生死就不在乎了,就不会痛苦,生死,换个身体,快快乐乐,这身体老了、太旧,赶快换个新的,就好高兴、好欢喜。哪里像现在哭哭啼啼悲哀得舍不得,都是把身体当作我,不知道身是我所,这要知道。所以这第一个错误观念,把身体当作我。所以无量无边的烦恼苦痛都从这个地方生了。要知道身不是我,所有一切烦恼痛苦都没有了,不受了!

  正如同这个经上讲的,世尊在行菩萨道没有成佛之前作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他没有痛苦,随便你怎么割截,没痛苦。为什么没有痛苦?他知道身不是我。我这个我所有的衣服不是我,你们去剪、去穿洞,我不会痛苦,不是一个道理吗?你要把它当作我那痛苦了。你要晓得不是我,随你怎么割截,不相干!诸位细细去想想这个道理,你真的能够想通,真的能够肯定了,把念头转过来,你身体纵然有病痛也没有痛苦。由此可知,万法唯心,这是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点都不错,佛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身不是我。哪一个人不把身体当作我?坚固的执着,所以他可怜、他苦。佛在经上常讲「可怜悯者」,就讲这些人,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在哪里不知道。这第一个错误。

  第二个错误的见解叫边见,边见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相对,相对论是边见,有这边才有那边,有我就有人,这对立的,有大就有小,有长就有短,都是生活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之中。而实际的,实际这些东西都没有,法界是平等的。我们今天看到这个法界极不平等。为什么这个法界不平等?实在讲是心不平等,心平等了法界就平等,心清净了法界就清净。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全世界整个地球有严重的污染,生态失去平衡,现在每个国家地区都讲求环保。我们想想环保能有效吗?没效。为什么没效?他没有找到那根源在哪里。根在人心,人心清净了这环境自然清净,所以要想环保,第一个要保护清净心。为什么我们现前的世界环境污染这样严重?回过头来想想,现在世界上的人贪瞋痴慢比十年、比二十年前增长多少倍?不学佛的人不知道,我们学佛的人从这方面看,尤其是我们走的地方很多,每个地方接触这些人,看他的举止、看他的言谈,贪瞋痴慢是加速度的在增长,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得了,这样下去这个世界怎么会不毁灭?

  所以学佛的同修,我特别劝大家,《金刚经》好,《金刚经》把这个道理、方法说得很透彻、很清楚,教你一切放下,恢复到清净心,心清净了身体就清净。我们这个身体,身体就是个小宇宙,跟大宇宙完全一样,大宇宙多么复杂,我们这个身体小宇宙跟它是完全相等的复杂。这个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小宇宙它很有秩序,丝毫都不乱,它的运作很正常,这就健康;如果心理有污染,它的运作就被破坏了。所以你有贪瞋痴慢、有妄想执着,就把你自己的身体某些部分细胞它就产生变化,这变化就是病根,就是疾病,病是这么生的。如果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一心念佛,万缘放下,什么样的病不要吃药,不要找医生,几天好了,它自然又恢复正常。这些组织改变它的力量就是思惟、想象,「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想成佛那就成佛,想作菩萨就成菩萨。

  可是人偏偏不想佛,偏偏不想菩萨,天天去想做鬼,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那有什么办法?什么叫鬼?贪心是饿鬼,贪名、贪色、贪图五欲六尘,这个贪心是鬼心,贪心就是他想做鬼,所以他死了就到饿鬼道去了。没有主宰,这个六道没有说有主宰的,叫你到哪里、派你到哪里,不是,是你自己去的,境界是自己变现出来的,这叫自作自受。佛看得清楚,佛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路要自己走,佛不能帮助我们走,佛只有指导我们,让我们自己去走。决定不要胡思乱想,思想愈单纯愈好。

  有些人怀疑,那这样我什么都不想,我过几年不就变成白痴了吗?他会不会变成白痴?他会变成白痴。为什么?因为他想白痴,他就会变成白痴。他为什么不想佛?为什么不想菩萨?他要想佛、想菩萨,不但不是白痴,生无量智慧,现无量德能。佛法的修持,就连《金刚经》也不例外,修持的重要纲领就是观想。我们念佛法门也没有离开观想,我们念阿弥陀佛,想极乐世界,那不就是观想吗?由此可知,无论大小乘佛法,讲到修行的总纲领就是观想,或者是《般若经》上也讲的观照,总原则、总纲领。因为你思想、见解错误,所以才有分段生死,才有六道轮回,所以你才有烦恼,所以你才有病痛,就这么个道理。你今天把这些道理搞清楚,这个事实搞清楚了,我生病不要找医生、不要吃药了,我自己有办法调整,这是最健康的。药物都有副作用,不是真正健康的治疗。

  因尘沙无明,尘沙是比喻,比喻世出世间一切法太多了,这一切法原本都是明了的,现在变成都不知道、都不明了,这叫尘沙无明。因此有变易生死。变易生死我们也有,我们凡夫两种都有。如果说证得阿罗汉果,也就是出离六道轮回,分段生死没有了,往后他还有变易生死。变易生死实际上没有生死,生死是苦,用生死来代替苦,他每个变化要受一些辛苦。变易我们用个比喻来说,好像学校念书,学生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这变化,二年级升三年级又变化,那个叫变化。他要一年好好的学,要经过多少考试,通过了,才产生一个变化,是这个意思。譬如说菩萨五十一个阶级,从十信位、十住、十行、十回向,每升一个等级要修很长的时间,修行也很辛苦,来形容他修学的辛苦,叫它做变易生死,实际上没有生死。不像前面那个分段,一段一段的,真的,一段就是一世,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你看《地藏菩萨本愿经》,人死了之后,大多数七七四十九天以后又去投胎去了,随业流转,自己做不了主宰,苦不堪言。所以生死有两种。

  「大智度论云:有无二见,皆属此岸;二执俱空,始达彼岸」。《大智度论》是大乘佛法里头很重要的一部论典,大乘法里头常讲《大论》就是指这一部,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批注,总共有一百卷,现在在台湾也有单行本流通。《大论》里头说,有无二见都属此岸,执着有、执着空,都没有办法超越轮回。执着有的,他的生活活动范围在欲界、在色界,欲界、色界都是执着有的;如果执着空、执着无,他的生活范围在无色界,无色界有四层天,天总共有二十八层,出不了三界。执有、执无都不行,有执着就不行。所以先头跟诸位讲,修无想定,好,我什么都不想了,无想定修成了在四禅天的无想天,无想天也是执着无的。所以执着有无都不行。我们清净心里头、真心里面有无都没有,这个很要紧。这个意思往后经文里头会讲得很多,一次比一次讲得细微、讲得深入。

  二执俱空,始达彼岸,二边都离开,有无二边都不执着。所以六祖大师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这两句就是二执俱空,应无所住不着有,而生其心不着无,你看有无二边都离开,这是真智慧。应无所住就是我们讲一切都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无所住,心里面干干净净,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而生其心不着无,生什么心?积极去做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所以佛法不消极。这样做就做得自在。有很多人听了这个话,听不懂,产生疑惑,我什么都放下了,我为什么还给别人做事,那不叫傻瓜?其实他不懂,一切放下了,为一切众生做事,那才叫真快乐,那叫真享受。他自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什么事情都是为一切众生,这个做工作做得心里法喜充满,智慧增长,福报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福报他只享受三个,其它的都不要,佛在这个经上说了,菩萨不受福德,福德让大家去享,他只享三个。哪三个?就是我常讲的不老、不病、不死,他只享这三个。除这三个之外,他什么都不要,一切的福德都让众生去享。他生心,他不着无,有无二边都不执着,这叫达彼岸。这是他的心性圆满现前,也就是说他的法身、般若、解脱统统现前。释迦牟尼佛本身就是做出这个样子给我们看,我们读到经文的时候大家就会看到。

  「六度中,布施,舍也」,菩萨的生活有六个原则他必须要遵守的,六条里面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布施就是舍。「若不舍,则不离此界」,有无都要舍,不舍你就不能够离开六道轮回,就不能够离开分段生死;换句话说,你就没有办法离开生老病死,你没办法离开,你能够舍,生老病死就没有了。「众生不肯舍,无观照正智耳」,为什么不肯舍?没有智慧。佛教我们舍,我们不晓得佛为什么教我们舍,舍有什么好处,不舍有什么不好,都没搞清楚,都没有把这个道理细细去想通。舍,放下,好!这世间人常讲幸福快乐、自在美满,世间人有这些名词,没有事实,他快乐什么?他有妄想、他有烦恼、他有忧虑、他有牵挂,他活得很苦。真正快乐幸福、自在美满的人,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看那多快乐!舍你就得到,不舍你决定得不到。这个东西不是佛菩萨给你的,佛菩萨没有法子给你,神仙也没法子给你,要你自己肯放下。无量劫来在六道生死轮回就背了这么些包袱背在身上,佛告诉我们,这些包袱都是假的、都是垃圾,没有一样是值钱的、是贵重东西,还不肯放下吗?给你带来都是烦恼,带来是生死,带来是灾难,你还不放下吗?放下了,这一切痛苦、灾难统统没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定要晓得。所以明了了,你智慧现前,你才肯真正放下,真正放下就是福慧双修,真的修福、修慧。

  「般若波罗蜜,因位名圆满之观慧」,波罗蜜是究竟圆满,两个名词合起来,般若波罗蜜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果位则般若即是波罗蜜」,从果上讲般若就是究竟圆满,真正究竟圆满就是般若智慧。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三集)  1995/6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09-024-0003

  请掀开经本第三面第二行,「六度中,布施、舍也,若不舍,则不能离此界。众生不肯舍,无观照正智耳」。菩萨修行的纲领就是六度,六度第一就是布施。如果我们进一步的仔细去观察,实在布施就能够包含六度。因为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里面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这是布施的三大类。除财布施之外,持戒、忍辱可以归纳为无畏布施,无畏是让一切众生身心得安稳,没有畏惧、没有恐怖,就是离开一切恐怖、畏惧,这一类就叫做无畏布施。为什么说持戒是无畏布施?譬如我们举个例子,这人受了五戒,你持不杀生戒,一切有情众生看到你不会害怕,为什么?你不会伤害他,你持戒了,所以他就离开恐怖。你持不偷盗戒,他的钱财被你看到了,他也很放心,「他不偷盗,他不会打我的主意」。这令众生离开恐怖、离开畏惧,所以持戒是属于无畏布施。同样忍辱也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最容易犯的是口过,有意无意的批评人,我们常讲,「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从言语当中得罪人结下的冤仇,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如果这个人是修六度的,他是忍辱波罗蜜的,我们纵然言语得罪他也不要紧,他不会报复,他能够忍辱,让我们也能够得身心安稳。所以这两条都可以归纳在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都是属于法布施。

  由此可知,所谓菩萨行,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他修什么?布施而已。正因如此,世尊在本经对于布施就说得很多,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布施的精义就是舍、就是放下。为什么要放下?我们修行的目的不外乎是了生死脱轮回。如果不是这个目的,不学佛也可以能达到。唯独这个目的,不学佛,世间的学术、科技,乃至于宗教,没有办法达到,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我们的目的是要超越六道轮回,就非学佛不可,要学佛想达到这个目标就非放下不可。所以底下说若不舍,则不能离此界。我们念佛,这个念佛堂法师也常常挂在口头上,「放下身心世界,一心正念」,这才能成功。所以你的身心世界放不下,佛念得再多、念得再好都不能往生。为什么不能往生?这个世间没有舍掉。念佛这个法门都不例外,何况其它大乘法门?所以这舍就非常重要。而舍的功德利益实在说是无比的殊胜。为什么还不肯舍?底下说出来了,众生不肯舍,无观照正智耳,他之不能放下,原因就是没有看破,观照正智是看破。所以这不开智慧不行,唯有智慧开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那自然就放下,不必要等别人劝告你,自动就放下了。为什么?放下得大自在,放下才是真正的幸福圆满,般若就是为我们开启智慧。

  「般若波罗蜜」,这句要用现代的话把它翻译出来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般若是智慧,波罗蜜是究竟圆满的意思。「因位名圆满之观慧」,这因是在菩萨地位上,没成佛,等觉菩萨都属于因位,我们在修因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看破,能够看得破的一种智慧,这个智慧就是般若波罗蜜。「果位则般若即是波罗蜜」,你看般若、波罗蜜是两个事情,到果上这二就没有了,到果上所有一切法都变成一,这个道理要懂。为什么都变成一?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了,所谓「万法归一」,万法归一就是证果,就成佛了。所以成佛的时候你的心地真实清净,如如不动,于一切法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是心定在一,叫万法归一,般若就是波罗蜜,波罗蜜就是般若,不再是二。这与《坛经》里面六祖能大师答复印宗的话完全相应。印宗曾经问六祖,在黄梅五祖传给你的法,说了些什么?五祖平常教学是不是常常讲禅定、解脱?而六祖答复得很妙,就是禅定、解脱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归一了。所以在果地上讲,禅定就是解脱,解脱就是禅定,统统归一。禅定解脱跟般若波罗蜜也都归一,禅定就是般若,般若就是解脱,它全归了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他入这个境界,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在我们很难懂,但是那是事实真相。这是我们在经题里面稍稍透出这点意思,后面经文有详细的报告。

  「金刚即喻此观智」,就是观照的智慧,这个智慧是从我们真心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比喻作金刚。金刚三个特性,「最坚」,坚固,不为其它所坏;「最利」,利是锋利,能破一切法,所以能破烦恼无明;「最明」,明是讲照见,世出世间过去、未来一切法,他一接触就明了。「果位喻如来法身,金刚不坏身也」。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读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身是金刚不坏身,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每个人所得的身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所以生到西方世界个个都是金刚不坏身,这就是西方世界无比殊胜之处,十方世界诸佛剎土里面没有这个情形的,唯独西方世界,只要生到那个地方都是金刚不坏身,相貌的圆满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是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就见到。这个经题别题七个字就介绍到此地。

  末后这个字叫通题,凡是佛所说的都称之为经。「经:具贯摄常法四义」,实在讲经这个字解释很多,《大智度论》里面说得非常的详细,《华严经疏钞》说了十个意思。通常我们避免繁琐,讲经总是愈简单愈好,特别是现代人喜欢简单明了,所以我们取其中四个意思。「常则三世不易」,这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真理,所谓真理是永远不变的,这个经就是真理,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它所说的理论,所说的方法,经典当中所说的方法都是原则,原理原则永远不会变的。但是那个做的方式是可以变,但是原则不能变,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必须要知道的。所以这是常,有常的意思。

  「法则十界同遵」,法就是法则,它的原理原则是十法界这些修行人都必须要遵守的,没有例外的。十法界里面包括佛法界,这也是我们初学的人往往迷惑了,菩萨要修,佛还要修吗?佛要看什么佛,天台讲四教,藏通别圆,就有四种佛,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圆教佛,那个差别很大。不要说前面藏通的佛,就以别教的佛,要是在圆教,等于二行位的菩萨,十住、十行,等于第二行位的菩萨,所以他当然要修。唯有圆教的佛才是真正的佛,真的圆满了。所以除圆教佛之外其它的佛都是菩萨。菩萨可以示现佛的身分教化众生,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度者,菩萨就现佛身而为说法,这是诸位必须要晓得的。所以那样的佛他也要修行,他也不能违背《金刚经》上所讲的原理原则,他也要遵守。所以这是法。你看看藏通别佛都不能违背,都要遵守,我们不照这个方法行吗?「又有径义」,径是路,「修行成佛之路径」,这是凡夫修行成佛的一条道路,真正是成佛之道!

  四个意思只讲了两个意思,贯摄就省略掉,文字上是省略了,我们在言语上还要把它补充起来。贯是贯穿的意思,从言语文字上来说就是章法结构有条不紊,这是贯的意思。愈是好的文章,这个贯愈容易看得清楚。所以佛经诸位晓得有科判,科判就是从头一直到经的最后用表解都能够把它贯穿起来,能够看出它的章法结构,这好文章。从这个地方观察文章好到什么地步?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少一个字,加一个字是累赘,可以把它切除;少一个字,它这个线就断掉,上下就不能连贯,文章以这个为标准。我们要用这种标准来看,中国过去的古文有这个标准,古文确实用这个方法,佛家讲的科判方法,你能够去判摄,能够看出这文章之美,章法结构的谨严。不像现在,现在报纸杂志那个文章,删掉几句意思还没变,多加几句也不要紧,也能讲得通,这就不行。所以古人的文章做到真的叫你一个字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减,佛经是这样的。

  摄是摄受,摄受就好像磁铁它有吸引力,它有这个力量,佛经有这个力量。世间的好文章也有这个力量,就是我们讲的看了一遍还想看,它就有吸引力。看一遍之后不想再看,这个力量就没有了,这摄之一字就没有。可是摄受力量强弱不同,世界名著、好的小说,值得看十遍,但是二十遍绝对没有兴趣了,它的摄受能力只有这么大。如果从前念书,《四书》来比比、古文来比比,这些文学作品比不上。《四书》、古文读几百遍还有味道,他从小学开始念,念到胡须白了,他念得还是津津有味,那个摄受力量强。所以文章的价值要从这个地方看。佛经的摄受力量不可思议,从我们初发心,像我们学这部《金刚经》,我们这初学是从《金刚经》入手,一直到成佛《金刚经》味道还是那么浓厚,这个摄受的能力是无有穷尽的。原因在哪里?它从心性里头流出来的,心性不可思议,所以经义不可思议,道理在此地。我们现在接触佛经,看个一遍不想再看第二遍,好像没有这个能力,那什么原因?根本没懂,根本就不了解。如果你要是看懂了,愈看愈有味道,每念一遍都有新的意思,所以才喜欢念,才欲罢不能。如果只有一个意思,怎么能念得下去?这是摄受的一种力量。

  下面第二大段「显体」,体是讲的性质,这个体是讲经之体,它不是讲性体,也就是说这部经理论的依据,佛是根据什么说出来的。如果我们知道佛说经典理论的根据,我们对他所说的才能产生坚定的信心,知道佛不是随便说的,佛不是假设的,不是理想的,不是在那里推断的,因为那都未必真实。所以他要告诉我们,佛说经理论的依据。

  「一切大乘经,皆以诸法实相为体」,这句话涵盖了所有的大乘佛法,佛这大乘佛法从哪里说出来的?是诸法实相。这个没有话说了。诸法是一切法,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什么佛就怎么说。可见得这不是佛的理想,不是佛的学说,他只不过是把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而已。「佛四十九年所说,无非宇宙人生真相而已」,我们要明白这桩事情,你对于大乘佛法是非研究不可。为什么?跟我们的关系太大了,它不是说别的,就说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本人,宇宙就是生活环境,你说这个多重要,还有哪桩事情比这桩事情更重要!佛法不能不学。学佛为什么?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真正认识明了了,这个人就叫做佛,就叫做菩萨。对于你自己、对于你自己生活环境完全不了解,就叫做凡夫,凡夫在迷,迷的什么?迷的自己,迷的你现前生活环境。这是说的总原则、总纲领。大乘经有很多,总的是诸法实相。别的,还有别义,一切大乘经里面,所谓叫大同小异,在实相里头某一个部门特别发挥、特别详细介绍。

  「智者大师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为经体」。前面这第一段是所有一切大乘经,第二小段是专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经的经体是什么?这是诸法实相里头的别义,智者大师说的。智者大师有《金刚经》的批注,这是天台宗的大德,是为后人所尊敬的。到今天我们中国人对智者大师的恭敬不如日本人,日本人对于智者、善导奉之如佛,他们对这两位大德非常尊敬。智者大师在他注子里头用本经的经文,「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以这个为经体,就是这部经的理论、演说的根据,这句话我们留到后面经文再详细的说。为什么见到一切诸相非相就见如来了?见如来就是见本性,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我们修行有没有见性?如果《金刚经》的意思明白了,你自己就很清楚自己有没有见性,就用这句经文,这就是个标准,来检点自己。如果自己见到一切诸相非相,那你就见性;如果你看到一切诸相还是相,你没见性。《金刚经》虽然不长,只有五千八百多个字,字字句句都可以用来检点自己的功夫,可以用它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为观照的根据。

  「江味农居士以生实相为体」,「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你看他们两个人看法不太一样。虽然不一样,殊途同归,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后来都归在一个方向、归在一个目标上,都是见性。实相就是真如本性,生实相。生实相就是实相现前,跟禅宗讲的明心见性,说的言词不一样,意思、境界相同。

  「实相即是非相,此中非字,是一切俱非,空、有、双亦、双非之诸相俱非,非亦不立」。这个字在《金刚经》里面是非常的重要,我们对于这个字的含义先要搞清楚,到以后读到经文就容易了解。这个非它真正的意思是心里面没有这个分别、没有这种执着,这个叫非。不是说外面这一切境界相没有,不是的,外面境界相都在,森罗万象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非是心里面干干净净,就是一尘不染,我们大乘法里头常讲「不落印象」。我们现在很糟糕的,见色闻声就落个印象,印象是什么?污染。天天接触外面境界,印象不断加深,所以印象很深,那个不得了,印象很深就是业障很深。诸佛菩萨他们高明之处,他不落印象,这是在一般大乘法里面讲的,特别是法相唯识,法相唯识,《金刚经》也没有办法离开它的原理,唯识家修行他的大原则,转识成智。

  识怎么转法?转八识成四智。八识,阿赖耶识没有法子转,阿赖耶识在哪里找也找不到,你怎么转法?前五识也没有办法转,这八五叫果地上转,你证了果自然就转。所以在因地上修行就是六七,就是转第六识成妙观察智,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只要转这两个,那就附带的都转了。第六识的作用是什么?是分别,第七识的作用是执着,《金刚经》教我们离分别执着,离分别就是转第六识,离执着就是转第七识。般若跟法相讲的名词术语不一样,还是一桩事情,我们见色闻声不分别、不执着就转过来,这是功夫。这不分别了,遇到张三不分别,张三、李四给混在一起,那还行吗?这个世界秩序不就大乱了?在处事待人接物有分别、有执着,但是那个分别执着是假的不是真的,心里头确实没有,事上有。事上是你分别,我依你的分别而分别,你叫这是卡片,我也说它是卡片,我没有执着它是卡片,也没有分别,你叫它,我随你来叫,菩萨是这样的。

  菩萨心里头确实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万法平等,万法一如,但是在事相上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说「佛法不坏世间法」,你怎么分别,我跟着你分别;你怎么执着,我随顺你执着,那是随顺表面的,心里面确实没有分别,也没有执着,非是这个意思。心里头真的没有,事上是样样都不错。所以无论对一切有、对空,或者是亦有亦空、非有非空,这四句就把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尽了,到最后连非也不立,心才干净。心里头常想我一切都不分别,我一切都不执着,他有没有分别?有分别,他有一个我一切都不分别、我一切都不执着,他执着这个,还是没离开。真正离开得干净,那个分别执着的观念都没有。

  「诸法实相,本来如是」,佛为什么教我们这么做?因为这就是一切法的真相。大乘法说得多、说得仔细。其实佛法没到中国来之前,老子也有这个观念,你看老子《道德经》一翻开头两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跟这意思一样。可见得老子心地很清净,也是一尘不染,跟佛这个境界很接近,都是一法不立,本来如是。「真实如是,无以名之,强名实相耳」,所以把这个境界勉强给它建立一个名词叫做实相。你可不能执着真的有个实相,那你又坏了,你又分别实相,又执着实相,这又错了。佛的这些名词术语都是为了传达这个意见,启发你的智能,而设立的一些工具,都不能把它当作真实的。从这个地方去领悟,领悟之后,「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才能真正懂得诸法实相,这是真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生活环境。

  「离即不取之义,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无以名之,强名曰生」。这接着生实相,生是什么意思?这一小段就是解释。佛在这个经上教我们要离一切相。离不是不要,不要也错了,而且是大错。为什么?因为所有一切相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相不要不是性也没有了?哪有这个道理!有体一定有用,一定显相,体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要紧的是你不能去执着,执着就错了。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毘卢遮那佛依正庄严的果报,那世间帝王比不上;你们大家念《无量寿经》,看西方极乐世界众宝庄严,那都是相,佛都在那里享受,我们往生了也照样享受。要紧的是心里头不要去执着它,不要去分别它、不要去执着它,就对了,性与相不碍事。《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性是理,相是事,不妨碍,事事无碍,这才是真正的大圆满、大自在。凡夫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障碍?障碍都是起源于分别执着,一念分别慢慢扩展就变成所知障,执着这再一增长就变成烦恼障。所以如果你一切不分别,你一切都明了,智慧现前;你一切都不执着,你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这烦恼断掉了。所以要知道,无量无边的烦恼都是从分别执着来的。

  佛在这个经上就是教我们要离分别执着,离分别就是不取的意思,不取就是不着,不执着。不取于相,不是不要相,不是不用这个相,一样的用它,心里头不执着,那就用得很舒服、用得很自在。如如不动,所以他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不被外面境界所转。这种境界无以名之,没有法子叫它,就给它起个名字叫生,生实相。可见得生是这个意思,生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叫生。也就是实相现前,般若智慧现前,你心清净的时候,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正如惠能大师在黄梅第一次见五祖,他说了一句话,很值得我们警惕的,他跟五祖说,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个了不起!我们今天是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我们生烦恼,他生智慧。这就说明他对于一切法能够放得下,没有分别执着,所以常生智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智慧。我们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烦恼,顺着自己意思就起贪爱,烦恼现前;不顺自己意思就瞋恚,贪瞋痴慢就生起来,生这个东西。人家生智慧,生智慧就生清净心、生明了心,一切都明了。

  「文字诠此实相」,文字是经典,经典的内容就说明这个真相。「观照、观此实相」,观照就是生活,大乘佛法用一个观做代表,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这个字做代表。观照就是观察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叫观。所以这观不一定是用在眼根上,耳听也叫观,身体接触,乃至于意所思想,都叫做观。照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观照功夫怎么用?就是前面这两句,「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叫观照,那叫自性起用。我们眼看外面看得清清楚楚,不分别也清清楚楚,就是要保持永远不分别,别人来问,随他的分别而分别。人家没有问的时候根本没有分别,问的时候也没有分别,这样我们的生活有体有用,活活泼泼,这得大自在,真正解脱,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这叫用功。这都是从原理原则上说,它包括了八万四千法门,包括了无量法门。

  我们在一切法门里面,所选择的是持名念佛,我们采取这个法门。念佛的时候要知道万缘放下,一天到晚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那个心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在日常当中穿衣吃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样样都做得很美满,样样都做得非常好,给一般人做个好榜样。他为什么做得比别人好?他心清净,他生智慧;人家心不清净,生烦恼,他当然就做不好了。心清净,精神饱满,他不疲不厌;心不清净,有烦恼,那个身体很容易疲倦。自然就比别人做得好了,这叫观照。所以观照是生活,诸佛菩萨的生活。观此实相,我们的生活跟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相应,我们生活是在实相当中。一切众生迷惑颠倒,生活在虚妄之中,那不能比,一个生活将来成佛,一个生活搞六道轮回,哪里会相同?「实相般若,则圆满显现」,显现什么?显现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到彼岸矣」,这个到彼岸是生死了了,生死没有了,轮回没有了,生死没有了,这就到彼岸。实相般若,真心、真如本性,显露出来了,这就是到彼岸了。

  「本经之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喻如金刚者」,这经题上的「金刚」,特别比喻这部经典,经典是文字,依照这经典的理论方法修行的人,那就是观照。我们念佛也必须要用这个功夫,我们才能够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用这个功夫来念佛的话,一定可以得到的。这是把它比喻作金刚。「以其能离一切诸相」,这个道理明白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你自然就很愿意离开,很愿意舍弃。这一舍弃,一身的轻松愉快,一丝毫的负担都没有了,那是真的快乐、真的自在,以其能离一切诸相。「除我见,断烦恼,生实相」,这是说明这部经典的功德,这个经典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帮助我们看破,帮助我们放下,帮助我们减少烦恼,而明了自己跟自己生活的真相。佛是根据这些理论事实所说的这部经,所以你要是了解,你对这个经典就生欢喜心,你也就能信得过,他不是随便说的。

  下面一段「明宗」,明宗是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经体虽然明白了,经体重要,是我们想得到的,怎么得到?一定要有方法。所以说「宗者修也」,修是修正的意思,因为我们生活犯的错误太多了,要把许多的错误修正过来,修是修正。错误的根源是在心,大乘的修行叫从根本修,根本就是心地,把心地里面错误的想法、看法修正过来,想法、看法修正了,你的做法、讲法自然就正。如果从枝叶上下手,从做法上、从说法上,你的心里头未必真正能够离开一切虚妄,那还是不能成就。所以大乘跟小乘不一样地方,大乘是从心地上下手。「经义之主体虽显」,前面一段是显这个经义的主体。「非修莫证。读经闻法,必以如说修行为主」,如果我们要不能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来修行的话,行是行为,是错误的行为把它修正过来,不在这上用功,没有法子,经上讲的真实的境界你决定得不到。换句话说,你决定得不到像诸佛菩萨那样幸福美满的生活,你得不到。由此可知,修重要!

  读经闻法,读经是讲读诵,闻法是听经,必以如说修行为主,我读经闻法目的是在此地;如果读经闻法跟自己的行为脱了节,那个没用处的。佛教我们修清净心,我们偏偏在污染;佛教我们离一切相,我们偏偏执着一切相,这没用处,你听得再多、读得再多也没用处。我们常常看到古人所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现在人读书万遍那其义也不见,什么原因?没有如说修行。古人为什么千遍其义自见?如说修行,他一千遍念下来心真的定了。我们今天念一万遍还胡思乱想,那有什么法子?名闻利养、是非人我不肯放下,坚固的执着,死了也忘不掉,你说这怎么得了?这叫业障,这业障深重。佛菩萨劝我们,统统把它放下、把它丢掉,不要放在心上,心要清净、心要平等、心要慈悲。

  这就是为什么现代人修学,讲这个缘,现代人的缘比古时候要好,好得太多了。古人要得到一本经本不容易!虽然中国在宋以后,木刻版的印刷术已经发明,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很多木刻版的书,那流通的分量很少。不是像我们现在用机器印,一版就印几千部、几万部,没有。诸位现在要到大陆上去观光,我建议你们到南京去参观金陵刻经处,金陵刻经处里面还有一部分还是用老方法在木刻板上刷经。你看看他一张一张用毛边纸在刷,一个人一天的工作,大概线装书能够刷三本到四本,那个出来的数量太少了。所以得到一本经书就真的是宝贝。

  而大多数的人读经,都是自己去抄,到寺庙,寺庙有藏经楼,就像图书馆一样,在里面借出来抄。借出来不能借离寺庙,不可以的,就在寺庙里头,借出来在里面抄。现在我们这个方便太多,经本子比过去印刷、装订、版面那是美得太多了。从前人晚上念书有这一支蜡烛那就很了不起,哪有现在晚上灯光这么明亮?我小时候念书,抗战期间我们在贵州,那个时候晚上上自修,晚上有一个钟点的自修,点什么灯?桐油灯,一根灯草,那个灯光没有这个蜡烛亮。所以现在物质享受是古人真的作梦都想不到。但是讲到成就我们远远不如古人。古人这个艰难他珍贵、他珍惜,我们现在没有放在眼里,得来的太容易,没有恭敬心,没有真诚心,所以读一千遍、一万遍,妄想烦恼是愈念愈多,不像古人愈念念少了,没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是愈念愈多。所以要懂得如说修行。

  「修学唯以自悟心性为主」,这是很重要的。「不重经教,谓之宗下」,佛教的教学,禅宗跟其它宗派有很大的差别,这是禅宗的教学方式,它完全是以开悟,我们常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它以这个为主,所以对于经教它不重视。它不是不要经教,它的方法跟教下完全是颠倒的,先悟,开悟之后再读经、再研究经教,那个的确进度非常快,丝毫障碍都没有。我们以六祖惠能做例子,惠能大师开悟之后,他不认识字,他离开黄梅是二十四岁,他开悟是二十四岁,离开黄梅。一路上就避难。在广东的北面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位尼师一生读《涅盘经》,受持《涅盘经》。《涅盘经》的分量很大,在中国有两个译本,一个译本是三十六卷,一个译本是四十卷,所以分量相当大。六祖就跟她讲解,无尽藏比丘尼把经文念出来,他就跟她讲,他有这个能力,他讲得不错,能够讲到叫无尽藏比丘尼也开悟。这是个很明显的例子,一悟这一切都悟了,别人念了几十年不懂,他一听就明了了,不需要读。

  法达禅师去见六祖,礼拜的时候头没有叩到地上,六祖看到了。拜了三拜起来,六祖问他,他说我看你礼拜头没有叩到地,你一定有值得骄傲的地方。现在人值得骄傲,头不叩到地,傲慢,就问他,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说出来了,他念《法华经》念了三千遍。《法华经》很长,一天念一遍,三千遍差不多十年。六祖就考考他,结果考的,《法华经》说的什么?不知道,念了十年不晓得,这个贡高我慢才降伏住,回头来请教六祖。六祖说这个经我没听说过,你念给我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完第二品,「方便品」念完,六祖说好,不要念了,六祖讲给他听,他开悟了。二十八品听两品,全部都明了,重在悟心!所以禅宗是悟后起修,悟了以后看经的速度非常之快。我们这一部经看多少遍都不懂,他一部经不要看完,看前面几句,那一部经就不要看,全都懂了。所以说一部《大藏经》,三个月看完了一点没错,我们觉得这就惊异得不得了!我们这一部《大藏经》一生都没办法,都搞不完,人家三个月全部通达,道理在此地。

  所以修行、弘法都要着重在真修,着重在真正有悟处。有一些同修来问我讲经,怎样把经能讲得好?经讲好怎么样?搞名闻利养,欺骗众生,造作一切罪业,那就错了。这经真正讲得好,不是从经典文字上学来的,从真正修行领悟出来的。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你自然就讲好了。六祖大师明心见性了,他也不认识字,也没有念过书,也没有跟任何人学过,你看他讲得头头是道,他对于大乘佛法,无论哪一宗、哪一派的典籍他都懂,你们仔细看《坛经》就知道了。法相唯识,这是我们感觉得最麻烦的一桩东西,你看六祖讲八识讲得多简单,讲得多清楚,一接触就明了了。所以这桩事情要真干,一点都不能掺假。世间法里面掺假都做不好,表面上纵然你一生掩饰得很密,叫人家对你赞叹,没有办法瞒后人,在历史上还是要被骂名的。世法尚且做不圆满,何况佛法?你要想真正做到圆满没有第二个方法,真修、实干,这才行。你们这些出家大众要想弘法利生,把佛法讲得好,叫人听到生欢喜心,你要修真诚心、要修清净心、要修平等心、要修大慈悲心,你只要有这四种心,不要老师,自然就通达。如果你没有这四种心,佛来教你都枉然,都没用处,不要说其它人,诸佛如来都帮不上忙。

  「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者,谓之教下」,禅宗以外要依靠经典,要依靠教科书,循序渐进,由浅而深,这就叫做教下。可是教下依照经典里面理论方法要起观照才行,要证实相才行;如果不能起观照、不能契实相,没用处。依文字起观照、证实相就通了,世出世间法都通了。依文字起观照,而没有证实相,你也得受用,你也能讲经,也可以讲得很好,但是不圆满,要证实相才讲得圆满。可见得要真功夫,不是真功夫没有法子。讲台上表演这些技巧占的成分很少,当然学有好处,不学也不要紧、不重要,真正重要的就是修证,这才真正重要。「此佛家自称宗教也」,这是我们学佛的同修必须要知道的,我们佛门称宗教,跟世间所讲的宗教意思完全不相同。我们称宗教是因为我们佛法里头有宗门、有教下,宗门教下合起来叫宗教。所以跟一般世间人讲宗教的意思不相同,这是必须要知道的。

  「智者大师,以实相之慧,修无相之檀,为本经之宗」,这是讲修行方法,提出《金刚般若》修行的总纲领,也就是修行指导的原则,以实相的智慧,修无相之檀,檀是布施,梵语是檀那,修无相的布施。「江注以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为本经依体起修之妙宗」。江注就是江味农居士的《讲义》,江居士一生专攻《金刚经》,所以他的《讲义》真的是集古今《金刚经》批注之大成。我们今天要想研究《金刚经》,从这一本《讲义》就够了,他专攻,有他独到的心得,古人没有发明之处他都说出来。他的看法也非常正确,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其实跟智者大师意思相同,说法不一样。江居士这个说法比较容易体会,智者大师这个讲法比较深,其实是一个意思。实相,就是真实的智慧,是什么?真实的智慧是离一切相,那是真智慧,一切都不分别、都不执着,这是真正的智慧。修无相之檀,檀是布施,虽修布施而不执着,这就叫无相之檀,确实这个经上佛是这样教给我们的。而江居士讲修一切善,从文字上来看我们很容易体会,比檀那的范围就更广。其实檀那的范围也包括,刚才讲布施包括六度,这个一切善,那六度都是善,这万行也是善。为本经依体起修,前面所说的是体,体是依据的理论,是我们希望将来修得的目标,这个地方是讲的方法。

  「本经修宗,在无住二字。全经观门、行门,尽在其中」。《金刚经》之难也难在此地,说《金刚经》容易也容易在此地。所以六祖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开悟了,这一开悟后头不要讲,后面全都明白了,再讲那是浪费时间。应无所住就是离一切相,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生其心就是修一切善。全经的观门,观门就是我们对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行门是说法、做法,都离不开无住这个大原则,离不开无住这个大纲领。为什么要无住?无住就是前面讲的不取、不分别、不执着,就是这个意思。于一切法都不分别、都不执着,不但世间法不可以分别执着,佛法也不可以分别执着。为什么?因为一切法都是因缘所生的,因缘所生法没有自体,不是真实的。换句话说,它临时现的幻相、现象,它不是真实的,你分别执着它你错误,你错了,你把它当真。

  佛法也是因缘生的,众生要没有这些迷惑颠倒,佛还有什么话好说?没法好说了。像大夫给人看病,因为你有病,所以大夫才会开药方;你身体很健康,大夫对你没有地方用药,没有药,健康的人哪里有药?有病的人才有。所以佛法是药,药从哪里来的?药是从病人来的。等到你明心见性,佛法也没有了,药也没用处,也不叫做药了。所以佛法也不能分别、也不能执着。这个经上佛特别说清楚,「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佛所说的一切法,不能执着,也不能取、也不能着。你可以用它,你不可以取、不可以执着,这个时候一切法无住。

  为什么又叫你生心,又叫你修一切善?你要不修一切善,你不能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清净心中空有二边都没有。你一切都不住了,不住有,有没有了,但是你堕在空里头,你再问问,你堕在空里面。空也不行,空也不可以有。而生其心不住空、不着空,空有二边都不着,生什么心?生利益一切众生之心,帮助一切众生。虽帮助一切众生而又不住,所以他空有二边都不住,这是性德圆满的现前,这才能够明心见性,这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圆满。世间人很难体会这个道理,世间人想做一点什么事情,都先要讲求代价,我要得多少好处,对我没有好处、没有代价,我为什么要去做?他是二边都住,空也住、有也住,这二边都住,所以他的果报是六道轮回。佛菩萨的做法,二边不住,他的果报是虚空法界,他所得到的享受是真的。我们所得到的享受是假的,就像作梦一样,梦中的享受,那苦落得好冤枉。佛菩萨得的享受是真实的。这个必须在大乘经上细细去体会,然后我们才能够领略到少许,对我们修学信心、愿心才能够增长,才能够得到佛法修学真正的受用。

  「大智度论云:般若要旨,在离一切法,即一切法」。离一切法不着有,即一切法不着空,离一切法就是江居士讲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修一切善。所以佛法是活活泼泼的,佛法是积极不是消极,佛法是有真正的受用、真实的利益,世间什么样的利益都不能跟它相比。为什么?世间所有一切的利益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实的。正如同这个经的末后以一首偈做总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三界六道是梦幻泡影,这都是为我们说出事实的真相。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经讲义节要  (第四集)  1995/6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09-024-0004

  请掀开经本第五页第三行,看「明宗」最后的一段,「经云: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又云:以无我人众寿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菩提。阿耨菩提者,实相般若也。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观照般若也。因观照而证实相」。我们看最后这一段,这一段也是修宗最后的结论,非常重要,这里面所说的都是本经的经文。离一切相,则名诸佛,由此可知,若不离相就不名诸佛,不名诸佛就是即非菩萨,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就不是菩萨,这地方所讲的诸佛就是菩萨。天台家所说的菩萨叫分证佛。天台讲的六即佛,第一个是「理即佛」,从理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从理上说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个人都有真心、都有本性,从心性上讲那就是佛,这从理上说的。后面这五种说法都是就事论事。在事上说,我们学佛了,学佛但是没见性,没见性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名字是佛,实际上是凡夫。如果修行功夫相应,没见性,得定了,距离见性很接近,这叫「相似即佛」,不是真的,相似。破一品无明,证得一分自性,这叫「分证佛」,所有佛就是心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就是成佛。

  在大乘圆教来说,初住菩萨就见性了,所以初住菩萨就是佛,是真的佛,不是假的佛。从初住到等觉这一共是四十一个位次,《华严经》上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位菩萨就是此地讲的诸佛。圆教初住菩萨虽然只破一品无明,只证得一分法身,可是他的能力的确不可思议。像我们读《普门品》,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菩萨就现什么样身来说法,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菩萨就现佛身而为说法,他有这个能力,他能够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能现这个身。所以他们是真的佛,叫分证佛,不圆满。到究竟圆满,我们称为究竟佛。所以佛有六种说法。这地方讲的诸佛就是指分证佛,从初住一直到究竟佛,这四十二个位次,诸是这个说法。这些诸佛,也就是从初住菩萨说起,都要离四相,四相要不离就不是佛。在《金刚经》后面说不是菩萨,不是诸佛是同样的意义。由此可知,不可以不离相,不离相是决定不能成就。

  如果我们再从本经细细的去观察,不但大乘诸佛要离相,连小乘证果也要离相。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须陀洹,小乘初果,须陀洹他着不着相?他有没有感觉到我证得须陀洹果?有没有?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没有。世尊问须菩提尊者,须菩提尊者的答复告诉我们,须陀洹也不以为他证得须陀洹果。这就是说明大小乘的果位都是离一切诸相,这个意思很重要。如果要不离相,不要说大乘菩萨没分,小乘初果也没分。由此可知,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来,虽然善根福德累积得很深、很厚,为什么现在还落到这种地步?就是没有能够离一切相。一切相是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统统包括在里面,只要有一样没有离开就不能证果。从这些地方我们体会到,我们看得出,修行证果难,太难了,难在哪里?难在离一切诸相。这句话说起来容易,说起来很轻松,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做起来可不容易。所以一定要离相。修行修什么?离相而已。

  又云,这也是经上说的,都是根据经上的经文,这个很好,提出修学的纲领。以无我人众寿,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离相,离一切诸相,一切诸相总不出这四大类,这四大类全都包括,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通常我们把它翻作中文叫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本经所讲的「实相般若」,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心性,我们净土宗里面讲的理一心不乱,名字不一样,是一桩事情。一定要离相,不但要离相,还要修一切善法。哪些是善法?离相所修的一切法都是善法,穿衣吃饭都是善法,离相!若不离相,天天供佛、供菩萨都不是善法,着相。关键就在离、着,就在这个地方,这个我们不能不清楚、不能不知道。不要以为看到这善法就想到天天去做好事、做善事,你就错了,你已经着了相,你已经着了修善法的相,我、人、众生、寿者统统具足,那都不是善法。

  此地所讲的善法不是我们观念当中善恶之善,诸位要晓得,善恶之善是相对的,相对的就不清净。所以这个相对的善恶,你修善感六道三善道的果报,造恶感三恶道的果报。总而言之,善恶都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所以这不是真善。真的善,善恶二边都没有,二边都不着,二边都不着什么意思?离相,离一切诸相。所以离一切诸相,说老实话你作善、作恶都是善法。这个听了很奇怪,作善是善法,作恶怎么也是善法?你看《华严经》就晓得,《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有三个菩萨做很恶的事情,干什么?贪瞋痴。胜热婆罗门愚痴,三毒烦恼,它是善法,为什么善法?人家不着相。甘露火王瞋恚,脾气好大,一天到晚动不动就杀人,善法;伐苏蜜多女淫女,这妓女,善法,人家离四相,没有四相。这就是说明,只要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善恶二边都不沾染,这是《华严经》显示出事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叫得大自在,这是大菩萨的境界,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如果要学胜热婆罗门、学伐苏蜜多女、学甘露火王,必定堕阿鼻地狱,那就问题严重了,那个学不得的。他们是用什么?用贪瞋痴度众生的,他用这个做手段的。

  所以佛菩萨度众生,那个手段我们没有法子想象的,不可思议的,应该用什么方法度,他就用什么方法度。到最后的结果,都是令一切众生断烦恼证菩提,他怎么不善?那叫真善。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不离相不行。我们这真正修行,真实的功夫,就是对于一切诸相的执着是一天比一天轻,一天比一天冷淡,这就是进步,这是好境界。假如对于一切诸相还是坚固执着不肯放下,你修什么都得不到结果,那个结果是六道里面的果报。你学佛持戒、修布施,修的是福,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你造恶,这是六道里头的罪报,你修的是这个。因此我们也体会到了,佛在经论里常讲,这一切众生以轮回心,什么是轮回心?妄想执着就是轮回心,造轮回业。不能舍弃妄想执着,你造的善恶都是轮回业,造的善有三善道的业,造恶是三恶道的业,没有办法,出不了轮回。天天在造轮回业,如何能够出离轮回?不出离轮回就是没有成就。

  你要问,为什么没有成就?我们现在这样子就是。不是说过吗?无量劫修行到现在这是什么成就?现在这一生还这么苦恼。我们不是从这一生才开始修的,这一生才开始修,这个地方一个半小时坐不住的。你能坐一个半小时坐在这个地方,还能生欢喜心,证明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行。这个我说没有成就,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没有成就?没有放下,没有离相。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事实真相搞清楚,从这一生起,我们知道离相要紧,只要离相我们就成就了。离相,不是外面的境界相不要,那个不要你就错了,那叫做断灭相。相还是有,还是存在的,一样可以用它。离相是离哪个相?心里面分别的相、执着的相,离这个,不是叫你离外面这些事,那个事不妨碍。刚才讲的《华严经》上这三位菩萨贪瞋痴不妨碍,贪瞋痴事上有,心上没有。

  这个道理不但在大经上显示得这么清楚,小乘经上都说,你看小乘讲十二因缘,十二因缘断了就超越六道轮回。十二因缘有因有果,三世因果,过去的因果,过去世的,我们没有办法下手;未来世的,来生没来,我们也没有办法下手,能下手的只有在这一生当中。这一生当中的因果,前面五条是果报,果报已经得的果,果报没有办法了,要在因缘上下手。因缘只有三条,爱、取、有,就这三条,爱取有这三条断一条,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以我们凡夫的心量来看佛菩萨,当然看得不准确,就以凡夫的心量来观察,像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这些人,他们最低限度做到什么?他爱取或者有,「有」没有,这个心里头真的没有,表现在外面好像有爱、有取,这个内心里头没有有。我们的麻烦是心里头真有,这个要命,这就是搞六道轮回。人家有本事心里头没有,干干净净,丝毫不染,所以他超越六道轮回。这叫我、人、众、寿这个四相决定沾不得。修行方法很多,叫八万四千法门,所有一切法门修什么?离四相而已。离了四相,实相般若就现前。为什么?实相般若是本有的,不是修来的,而是这些虚妄把它障碍住。虚妄去掉,好像云彩去掉,太阳就出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自己本来具足的。

  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观照般若也,在整个修学纲领里面这一句最重要,我们真正下手处就在此地,离一切相,一切都不要执着,去修善,这就是观照般若。本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入了经文大家就看到了,你看佛是怎么生活的,佛的日常生活就是观照般若。我们的日常生活叫无边烦恼,早晨起来眼睛张开就烦恼。菩萨观照般若,你看菩萨为什么他的生活是观照般若,我们学习要从这里下手。因观照而证实相,换句话说,现在我们的生活如果不是观照般若的生活,你要想见性难,太难太难了,简直就是不可能。我们平常讲得粗显一点,讲得明白一点,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要过佛菩萨的日子才能成佛、才能成菩萨。我们的生活如果不是佛的生活、不是菩萨的生活,你要想作佛、作菩萨不可能,就这个意思。所以要想作佛先要过佛的生活,要学着过佛的生活。本经就是教导我们过佛的生活,经文不长,五千八百多个字,字字句句都是观照般若。如果我们善于体会、善于运用,现前生活就能够改变,真的,一百八十度的改变,从凡夫的生活转变为佛菩萨的生活。这个经才好,我们才要学,要没有这种好处我们学它干什么?我们的时间有限,精神也有限,没有真正好处的东西不用看它,浪费精神、浪费时间,那就真可惜。所以我们要抓住宝贵的光阴,学最好的东西。

  底下一大段叫「辨用」,辨是辨别,用是用处。「明宗,是明因位之修」,前面这一大段,明宗是明了修学的纲领。「辨用,是辨果地之证」,我们抓到纲领了,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修行一定得好处、得利益,这个好处、利益就是此地讲的,就用,学了之后他马上就有用,学以致用。我们看到这个世间真正肯用心修行的人,不是没有,有,真肯用功修。但是你仔细观察,他没有得到利益,没得到好处,原因在哪里?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就告诉我们,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的原因,第一个是理论错误,他不了解这里头道理,第二个是方法错误。换句话说,如果理论通达、明了,方法正确,他得的受用不但明显,而且快速。最显著的是过去心情忧郁,妄想很多,日子感觉过得很苦,前途渺茫,他有这个感触,他不快乐。真正懂得方法、懂得理论去修行,这些疑虑全都没有了,他生命当中有方向、有目标,有非常光明的前途,他的日子过得很欢喜、很快乐,欢喜、快乐就带来的身心健康,我们俗话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

  佛法的修学是大喜事,世出世间什么样欢喜事没有佛法当中这个欢喜,所谓「法喜充满」。我们修行得不到法喜自己就要觉悟,得不到法喜必定是理论或者是方法上偏差,否则的话,一定会得到。法喜实在说是我们这生命当中最丰富的养分,你只要得到,确确实实这个面孔放光。我们在古人注疏里面所看到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虽然不像他那么样形容,容光焕发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我们今天讲人气色好、精神好,样样都饱满,为什么?欢喜!这是我们学佛要常常去检点、去检查的,我们有没有得到?检查我们功夫有没有得力?心情开朗,心里头没有事。心里头为什么没有事?离一切诸相。心里头为什么有事?相没离,没离你就有事。离了心里头哪有事?这才能得清净心,这就是结果,现在就得果报、就得受用,一直到圆满成佛。「而显体,是显因果之目的」,目的无非是见性,我们俗话讲目的是成佛,成佛就恢复自己自性当中本有的智慧德能,这就叫做成佛。

  「佛言: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觉性,但以妄想执着所障,不能证得」,佛这个话是在《华严经》上说的。所以佛法是真平等。一切众生,这个地方所说的众生是指有情众生,有情就是有情识的,我们现在人所讲的动物,有情就是讲的动物。所以你不要看蚊虫蚂蚁,牠也有如来智慧觉性,佛看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我们看一切众生不平等,佛知道一切法的真相。蚂蚁是畜生,造作恶业堕的身相,我们瞧不起牠,我们哪个人没有做过蚂蚁?过去生中都堕过畜生道。哪个人没当过饿鬼?哪个人没有下过地狱?现在到人道出生来,把从前的事情忘记掉了,这恶道都去过。往好的地方想,哪个人没有做过上帝?哪个人没有做过天王?也都当过,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做过天王有什么了不起?真的像这个经上讲的一场梦而已。

  本来都是佛,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现在搞成这个样子,病根就是妄想执着,但以妄想执着。我们在六道里头,六道实在讲是个大监牢狱,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没有办法超越,原因在哪里?就是妄想执着。所以六道是谁造的?自己造的。怎么造的?妄想执着造成的,不是别人造的。我们在六道里受苦受难,佛菩萨大慈大悲为什么不救我们?我们都怨天尤人。这不是佛菩萨造的,自己造的,自己造的唯有自己才能够解决。所以佛只能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来,说出来我们觉悟了,六道是自己造的,自己的妄想执着变现出来的,只要把妄想执着去掉,那就又恢复了,恢复就是证得了,这才知道妄想执着对我们是大害。

  「妄想,分别心是。执着,我法二执是」,解释什么叫妄想、什么叫执着。妄想就分别、起心动念,这个不能不晓得。不晓得,我们就不知道从哪里修行、从哪里下手;晓得,就知道了。妄想是分别,那我们见色不分别,闻声也不分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我们学什么?学不分别,学不分别就是离妄想。学不执着,《金刚经》上的方法是教我们把心量扩大,一切大而化之,不要去执着,不要去斤斤计较小圈子。这个方法非常高明,不要执着我,不要执着法,法是一切诸法。这个执着就是以为我是有的、真有,一切诸法是实在的,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我跟一切诸法都是因缘所生,凡是因缘所生都没有自体,所以大乘法中常说,「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既然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何必执着它?执着就错了,不执着就对了。这个理很深,事非常微密,我们凡夫是粗心大意觉察不出来,佛指导我们、引导我们,我们循着佛的引导,细心去观察、去体会,了解诸法实相,然后你才深深相信,才肯定佛所讲的话句句真实,我们应当要遵照佛的教诲去做。

  「起信论云」,这是《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造的,「以不达一法界故,不觉念起,而有无明」。这也是个大问题,一般初学的人都会有这个疑问,佛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为什么会不觉?为什么会有无明?无明从哪来的?这个问题在佛法里面叫根本大问。不是现在人有,佛在世的时候弟子们就已经提出这个问题,像《楞严经》上富楼那尊者就提出这个问题,请教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会有无明?既然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为什么会有无明?无明是几时有的?现在人修行破了无明,见了本性成佛,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佛之后几时再会起无明?他问得比我们详细,我们还没想到后面。而世尊给他做了详细的解答,这个问答都在《楞严经》第四卷里面。如果诸位有这个问题,你读《楞严经》,读了以后看你会不会开悟,读了不开悟那怪你自己,你不可以说佛没讲得清楚。我看《楞严经》佛是讲得很清楚,你要说是没有开悟,只能怪自己没看清楚、没有听清楚,佛确实讲得很清楚。这个地方《起信论》里头这一段跟《楞严经》的意思相同。

  不达,达是通达,一切众生不知道是一法界,一法界是真的,叫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一真法界,一是真的。不觉念起,念是什么?就是前面讲的妄想。而有无明,无明是什么?执着,妄想执着,所以一真法界你就不能证得了。《华严经》上毘卢遮那佛他所住的国土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住的净土也是一真法界。证得一真法界,你看看这就晓得,要破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一真法界。无明没破,一真法界决定无分,那真的,没有破无明,你的生活范围在虚妄的境界里面,十法界,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无明盖覆了真心,你所活动的范围全是虚假的境界。无明破了之后真心现前,真心现的那就是真的境界,真实的境界,真实境界叫一真,一是真,二就妄了。我们今天不止二,所以现在人讲满脑子里胡思乱想,不止二,乱七八糟,无量无边。

  如何能把这些妄念统统舍弃到归一?一是什么?一是无念,有念就二。怎么说?有念跟无念对立就二。所以禅家念佛一声他要漱口三天,为什么?念佛他落到二,他心里还有个佛,有佛也不行。这是禅宗跟净土宗的方法不一样,净宗的容易,就是净宗有一个佛,有阿弥陀佛,虽然没有能力离一切相,没有能力破四相,可是念佛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得一真法界,极乐世界就是一真法界,一品烦恼没有断,四相没破,他到了一真法界,这个奇怪!所以这个法门许多菩萨都不相信。今天这个法门很多人不相信有什么奇怪,没有大惊小怪的,你就可以告诉他,很多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都不相信,为什么?理上讲不通。从理上讲一定要破一品无明才证一分法身,你才能入一真法界。这念几句阿弥陀佛往生就证一真法界了,哪有这种道理?

  人家菩萨修行,修两个阿僧祇劫才有能力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我们念几天佛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地位还超过他,他怎么相信?他搞了两个阿僧祇劫,你才搞几天,你居然超过他,这在一般人讲太不公平、太不合理了。一般人看到真的是不公平、真的是不合理,为什么?他只看到现前一段。假如要往整个事件他都看到了,他就点头,这个人虽然短短几天念佛往生,过去生中无量无边的善根福德因缘,他不是这一生的,在这一生成熟而已。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比那个菩萨高多了,为什么?那个菩萨不相信念佛法门,这个人马上就相信,就凭这一点,那些菩萨就不如。所以了解全部的事实就觉得这不奇怪。净宗法门修行的人都是不可思议,佛在《无量寿经》上讲的,一个人真正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佛说那不是凡人。佛这个话说得很恰当,丝毫没有夸张的意思,完全是事实。

  这也是说我们在这个时代,借着过去生中累积的善根福德,这一生遇到这样好的因缘,这因缘真的是稀有。因缘是什么?《无量寿经》,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过去一般人修行都依照《弥陀经》,依《无量寿经》修的人太少了,为什么?《无量寿经》的译本太多,所译的本子并不是很理想。你们看原译本,里面有很多的文字很生涩,念了不顺口,意思看不出来,很难读。所以依照《阿弥陀经》修。依照《阿弥陀经》修那是善根福德因缘完全成熟了,也就是说他百分之百的成熟。百分之九十的成熟,还没有完全成熟,对那个不相信,不能接受;看《无量寿经》原译本也不喜欢,看了都摇头。所以夏莲居,这才五十年前,为我们会集了这个本子,这个本子我们一看生欢喜心,也就是说,我们善根福德因缘有个八十分的信心能生,从前八十分、九十分信心生不起来。《无量寿经》比《阿弥陀经》讲得详细,讲得清楚,我们读了之后生欢喜心,发愿求生,这就是因缘成熟了。善根福德因缘三样都具足,三样都成熟了,这很不可思议,这一生才能够出离三界、脱离轮回,念佛往生,这才是真正有了结果。

  但是诸位要记住,一定要把世缘舍掉,决定不能挂在心上;你要把这些东西挂在心上,你的麻烦就大了,这一生又被害了。再亲的人都要讲清楚,你讲清楚就不害他。我十二年前在香港讲经,我母亲到香港,我们第一次见面,那天晚上也讲经。所以我对她老人家也很佩服,没有一把眼泪、一把鼻涕,没有。我见到她了,请她在旁边坐着听经,跟平常完全一样,这点很不容易。不像一般人,出家人也不行,见到家人也是痛哭流涕,那心整个都乱掉,放不下,不可以。所以我母亲开口就跟我说,常常想念我,我就告诉她,不要想,我说想我的时候还要搞生死轮回,想什么?想阿弥陀佛。你想阿弥陀佛,你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想阿弥陀佛,我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才会永远在一起。你要想我,搞六道轮回,永远不会在一起,那才叫大错特错!

  所以她听了想想,觉得也满有道理,回家就吃素、就念佛了。今年往生瑞相很好,她真的成就,这个目的达到了。我弟弟他有一个详细的报告,她是两次见到阿弥陀佛,一次见到观音菩萨。在往生的前几天,家里面有一个佣人,这佣人是个远亲,是老人家重孙辈的年轻人,照顾她,她就告诉这个小女孩,她说我要走了。小女孩就问她,你到哪里去?她说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她说西方极乐世界你去过吗?她说我去过,我带妳去好不好?小女孩说我太年轻,我现在不能去。这大概就是在一个多星期之前,所以她预知时至,走的时候念佛走的。到第三天给她换衣服,身上是软的,比生前还要柔软。这个人走的时候,这么长的时间身体软,就证明她走得很自在、很安详,没有恐怖;如果有恐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0-7 22: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