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莲池海会

[弘法探讨] 黄念祖大居士: 【 金刚经一滴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4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见 发表于 2019-2-16 13:50
哦,林泉也是这样修“念佛禅”呢。

你瞧瞧,你们三个管理,我一视同仁,就那么不讨人喜欢。

他们所谓的“念佛禅”,其实,就是“口头禅”

点评

我不招惹他们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2-24 14:34
发表于 2019-2-24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莲池海会 发表于 2019-2-22 23:38
四、离相修善

菩萨全名是菩提萨埵,华意是觉有情,也就是度众生。

请问:善法有相否?

点评

哈!着相行善法,成有漏善法,不住相行善法,成无漏善法。 《金刚经》云:‘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2-25 22:44
发表于 2019-2-24 14: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作心是心成 发表于 2019-2-24 13:58
他们所谓的“念佛禅”,其实,就是“口头禅”!

我不招惹他们了。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着相行善法,成有漏善法,不住相行善法,成无漏善法。

《金刚经》云:‘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点评

哈!着相行善法,成有漏善法,不住相行善法,成无漏善法。 ========================================================== 第一,我问你善法有相否?你却答非所问。 第二,你解释一下佛法对“有漏”,“无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2 13:11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空假中

《金刚经》中:‘ 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又说:‘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经中这种话很多,应如何体会呢?

经中指示我们,一切都可以归结为真俗二谛假空中三谛,一个是假(也称俗谛),一个是空(也称真谛)。

真俗二谛是二谛法。

二谛再加中谛便成三谛。

世间大地山河森罗万象,世俗认为是实有,佛教认为这是虚幻的有,名之为

世俗以虚无断灭为空,与有对立。佛教认为既是幻有,幻有就是空,实际理体不受一尘,万法皆空,这是空谛,也称真谛

世间的看法,认为大地山河真实是有。悟道的人,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六祖说无一物。这就合于真谛。这个道理过去是最难懂的。

有人常发这样的问题,你面前这个桌子是什么?不是明明在这儿吗?怎么说它是呢?所以这个问题往往就成了一个拦路虎了。

好在现在科学进步,科学家替我们提供了好多有利的语言。

科学家认识到:所谓物质,并非实有,只是由于人类的错觉。没有具体的物质,只是人类的错觉。

从科学语言说,宇宙间就是物质,爱因斯坦接著补充,进一步说,没有物质,只是有

在场的空间里,场的强度特别高的地方,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物质。

再仔细说明一下,世间一切万物不过是一百多种原子所形成的

水,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化合就是水。

二氧化碳,两个氧原子一个碳原子就化合成二氧化碳。一个氧一个碳是一氧化碳气,你吸入多了就会中毒死人的。很简单,不过是一百多种东西变来变去。

这一百多种东西,你究它的根源,不过是电子中子质子,没有别的东西。

电子、中子、质子都有物质两重性,一种是波动性,光波、声波、无线电波、电磁波,都是一些波动。只是波动并没有东西,但是光波有光,光波能传递讯息等等。

光波中没有什么物质。声波也是如此,声音传到大家耳朵里去了。这是我的声带鼓动空气的变化,而波动达到你的耳朵里去,你就听到声音了,这都是波动。

比声波更高一级的无线电波,什么墙壁都挡不住,十方的,不管你是东京、莫斯科,还是伦敦、巴黎,旋钮一转,在当地就出现了。

很玄妙,就是波。但波你找不到的,看不见,摸不著,抓不到,没有个实质。

这一切中子、质子、电子二重性的第一个性质,波动性

再有一个是颗粒性颗粒性也只是能量,并非形成颗粒。能量就是作用

所以说这些东西不过是波动和作用而已。这样而形成物质。可见物质并不像大家头脑中那样的具有实质。

这样说也许不能生信,我再给大家讲一个世间极浅近的比方,在夜里点枝香,香头只是一个明亮的光点,你在暗室中把这枝香去转动,去画一个圆圈,你就看到一个发光的圈子,这就是由于一个光点的动相,它在动。

光圈是什么呢?是你的错觉。

你确实亲眼看见一个发光的圆圈,到底有没有?没有嘛!

我刚才说的电子、中子都是在动。整个的宇宙在动,我们在这儿也没有静止。

我们动得好厉害呀,我们随著地球在旋转。坐地日行八万里,我们坐在这里不觉得。地球自己在转,地球围绕太阳在转,一切都在动。身体里一切东西都在转,一切都是动相

动相就像香火头在动。经中说:‘ 如旋火轮。’ 旋火,有种表演节目叫火棒,两个点著汽油的火棒,表演者挥舞双臂,可以做出各种悦目放光的图形,图形都是没有的,只是两个火棒在动。

所以大地山河,种种的皆是动相。

到底什么在动呢?咱们再引一个禅宗的公案,六祖到广东的一个庙里头,听见两个和尚在辩论,一个说:你看看,这个幡在动。那个说:不对,哪是幡在动?是风吹得它动。这两个人就辩论起来。

六祖说:两位仁者,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啊。

所以动相之根呀,在于咱们的心动。

所以错认种种大地山河,一切一切,说是有啊无啊。

从动相所显来看是有呀,若论其实际,只是香动,没有所看见的火圈。

所以《起信论》说:‘ 一切境界,唯心妄动,心若不动,则一切境相灭。唯一真心遍一切处。’

又 ‘ 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即无六尘境界。此义云何,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

永明大师说:‘ 是知心外见有境界,皆自妄念情想而生。’

由上可见 ‘ 一切境界唯心妄动 ’ 是俗谛也即假谛

                ‘ 心若不动则一切境界灭 ’ 是真谛也就是空谛

真心遍一切,不妨万法纵横种种境界,万境纷然无碍于一心不动,清净本然。这即是中谛,又称中道第一义谛

《金刚经》许多话都是此义。例如
‘ 众生者 ’      ,众生是假有,是世谛
‘ 即非众生 ’ ,没有这个众生,是真谛
‘ 是名众生 ’ ,若说是有只是个假名而已,若说无何处来这个假名,所以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是中谛,不二了。不贪于有也不偏于空。

所以一切善法即非善法,是名善法。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都是指出有无俱遣,不落二边,理事齐彰一心全显,一体寂然,万用纵横。

所以说,妙契中道第一义,‘ 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就成佛啊。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43.htm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见相非相见如来

离四相修一切善法即得菩提,成就佛果。


佛乃离相修善之果,所以不可以色相得见如来。

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所以不可以色见声求。

这里一位蔡居士认为这四句还不圆满,她很有智慧。这是鸠摩罗什翻译简化了,原来是八句。

好几位古德,以及玄奘大师翻译的底下还有四句,玄奘大师的全偈为:‘ 若以色观我,以音声寻我,彼生履邪思,不能当见我,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法性非所识,故彼不能了。’ 后四句指出,应观导师的法身,法身即是佛的法性。即佛真性,又称佛性,或自性。法性所适用的范围最广。)如来的妙体即是法身佛的真性(法性)。

但法身不可以世智来见,所以说法性不可见。

也不可以‘ 识 ’知。故玄奘大师云 ‘ 法性非所识 ’

不可见又不可识 ‘ 故彼不能了 ’ 。

佛身只是众生不能见不能知,但绝不是断灭顽空。

打个比方,有的物质有磁性,它产生磁场,有极大的作用。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种种设备都是利用磁场的作用。

但是磁场看得见吗?摸得著吗?连世间的磁性都不可见,何况法性,当然更是不可见。只是有,法性是有而不可见。

法体,如来法身的法体,用我们的思惟不能了知也就是说法性、真如、实相、般若种种,是如来的法身理体,众生的知见,是达不到的。

所以说不可思议。不可议,就是你说不出来,不是你的语言可以表达的。不可思,是你想不到的,不是你脑子里所能想得到的。只有在离开这个思才可知。

在妄想之中,你想去见,去知这个法体,就等于你坐在这个椅子上。自己想举起这个椅子,是不成的。你只有离开这个椅子,才能拿起这个椅子。

‘ 应观佛法性,即导师法身 ’ 。法性遍一切,就是导师的法身遍一切处,遍一切空间。

但法性不是你的妄心所能认识的,猜测的。大家在这地方千万要小心。所以色见声求,不能见如来。

法身如来在众生的情见之中不可能认识到,知道,看到。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些相。

《金刚经》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你所见一切相都是虚妄的,眼前所见来没有,只是由于动相所生

再举一个真实的例子,倓虚老人在香港刚刚圆寂,这件事是他亲口对我说的。有位董子明居士,原是吴佩孚将军的顾问。吴佩孚下野后,他就到青岛湛山寺当教员。

湛山寺是倓虚老人创建的,董居士在湛山寺给佛学班的学僧讲国文,改文章。除了上课改卷子之外,他就是用功,把门锁起来闭关自修。

他与当时在湛山寺讲戒的弘一大师相知,只是这两个人彼此间才谈谈话。

一天正在用功的时候,念得很虔诚。动了一念,他想到大殿拜佛。这一念一动之后,人就在大殿中拜佛了。拜了佛之后,他想我正在用功,我回我的房间用功吧。

走回到自己房间,门都关锁著,进不去。别人走过来,他就说:‘ 师兄请你给我开开门,我进去。’

那人说:‘ 你叫我开门,你怎么出来的?门都锁著,你怎么出来的!’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传出来了,轰动湛山寺。

大家听明白没有,人是怎么出来的。我在北京听到了,我认为这事很重要,是对我们学佛人一个很好的资料,是一个近代的实证啊。

我问夏老师是否知道这件事,夏师说:‘ 确有其事。’ 这个董居士就是夏师的外甥。

后来倓虚法师由东北经过北京到香港去,我当时是广播电台台长,我请他在电台播音,我亲自招待他。我们谈得很愉快。

我就问他,我说:长老啊,你在湛山寺,当时有一个人从锁闭的关房中出来到大殿,你知道不知道这回事?

他说:怎么不知道,当时我就是方丈。倓虚法师自己著作里写了这个事情。

所以这个事很能破我们的执著。你心中没有离妄之前,墙壁都是障碍。

你心中能有一念离妄当下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何处是墙壁。所以这一切相皆是虚妄。

‘ 若见诸相非相 ’,不是说没有这些相,而是看到这些相不分别、不执著。自己不因见相起心动念,就合于 ‘ 若见诸相非相 ’ 。

这四句经文中,‘ 凡所有相 ’ 是假谛,‘ 皆是虚妄 ’ 是空谛,‘ 若见诸相非相 ’ 是中谛,无相而相,相而无相,(从无相的理体显现事相,是无相而相。虽有种种事相,万象森罗,可是论其实无一物,故说相而无相。)真俗双融,事理无碍,所以是中道第一义谛

从容中道即是如来所以说 ‘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 。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43.htm
 楼主| 发表于 2019-2-2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又可以举一个古代的公案。释迦牟尼佛因为生下来母亲就死了,为报母亲的恩,所以成佛之后就上忉利天给母亲说法。

世尊上天后,大家很想念,就用旃檀木造了佛像。这是世间有佛像的开始。

等到佛说法圆满从忉利天回来,大家都去迎接。中间有一位比丘尼,她想到如按正规,她只能排在比丘队伍后面,前面的人很多,见佛的时间较晚,于是她就变化成一位转轮圣王,她就排到前面第一位了佛从天降下,她头一个见到佛。

可是佛一见就呵斥说:为什么你越轨跑到大僧前面来了?(大僧是比丘,比丘尼是二僧,不能排到大僧前头。)

她说:我思念如来,想先见如来。

佛说:你没有先看见我,是须菩提先看见我。

实际上须菩提没来,须菩提在山中静坐,他知道今天佛回来,先动了一念,是不是要去接呢?继而想到,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佛既没有来去,又何必接送呢?因此他就安然不动。

这个没有来接的人,佛说是他先看见佛了,排在第一。

肉眼亲见的比丘尼,倒没有见到佛。就因为这个比丘尼犯的是色见声求啊。

须菩提了达如来本无来去,所以先见佛。

我们如果体会这个道理,很多教义都可以融会。可以突破很多框框和束缚。

所以经中说:‘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著相就是众生,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要离四相,首先从我相入手。

世间俗人的哲学: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相十分牢固,这样的人就不好办了。

所以破四相,首先破我。无我,四相就全瓦解了。

所以经中又说:‘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可见破四相先从破我起。

我们不但不要自私自利,就是我的爱好,我的见解,我的什么什么,只要上面有 ‘ 我 ’ ‘ 我的 ’ ,都是我相。都应首先破除这就是《金刚经》给我们的极宝贵的启示。


发表于 2019-3-2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莲池海会 发表于 2019-2-25 22:44
哈!着相行善法,成有漏善法,不住相行善法,成无漏善法。

《金刚经》云:‘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 ...

哈!着相行善法,成有漏善法,不住相行善法,成无漏善法。
==========================================================

第一,我问你善法有相否?你却答非所问。

第二,你解释一下佛法对“有漏”,“无漏”的定义,如何?

点评

经上有这个比喻,无漏善法一歌罗分,胜有漏千分故也,有漏的千分只能等于无漏的善一分。 什么叫有漏善,什么叫无漏善? 同样是行善,有分别、有执着就叫有漏。 我们今天做一桩善事、好事,常常念在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4 23:52
 楼主| 发表于 2019-3-4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作心是心成 发表于 2019-3-2 13:11
哈!着相行善法,成有漏善法,不住相行善法,成无漏善法。
========================================== ...

第二,你解释一下佛法对“有漏”,“无漏”的定义,如何?

经上有这个比喻,无漏善法一歌罗分,胜有漏千分故也,有漏的千分只能等于无漏的善一分。

什么叫有漏善,什么叫无漏善?

同样是行善,有分别、有执着就叫有漏

我们今天做一桩善事、好事,常常念在心上,我今天做了善事,这叫有漏善。

做了好事忘掉了,如同没做,心里干干净净,一丝毫念头都没有,这叫无漏善。

无漏善的一分抵得有漏善的一千分。

今天这个世间修无漏善人家不干,要修有漏善。寺庙里头捐钱,造一根柱子,柱子上还刻上名字,唯恐人不知道。

你们到宝莲寺,香港宝莲寺,大屿山去参观,宝莲寺的大佛,你看每一块瓦上面都有名字,哪个人捐的,我去看过。

如果我们有这个心、有这个念头,这个善就是有漏善;没有这个念头,是无漏善。

没有这个念头,别人把你刻上去,这个没有关系。别人刻上去的作用在什么?希望人家看到也来捐一块,这个意思。

可是自己确确实实没有这个念头,这还是无漏善。

所以有漏、无漏不在外面决定,在自己念头上决定,这个很重要。

文摘恭录—2012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二集) 2013/1/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52

。。。。。。。。。。。。。。。。。。。。。。。。。。。。。。。。。。。。。


佛教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就是要解决我们每一个众生的生命向什么方向发展。

儒家在讲自觉的时候是说如何安身立命;在觉他的时候是讲如何处世待人。

虽然儒家讲的是世间法,但是也应该看到,世间善法是做人的起点和基础。

世间善法不修,做人没有基础,出世善法也就没有基础。

因为出世善法和世间善法在事相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观念上持一种什么心态。

以有漏的和以无漏的修同一件善事,会有不同的结果。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应盲目地排斥世间善法,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只是观念上的不同。

也就是说,做同一件善事,以世间善法的观念,有所求而做,那就成了有漏善法;以无所求的心、无漏的心、无漏的智慧去做,就是无漏善法。

所以安身立命、处世待人,这些善法,我们佛弟子同样要把它做到位。

做不到位,我们所谓的善法将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已,没有实际的内容。

——摘录自真际禅林丁亥年秋季七日禅修开示 净慧长老

点评

所以有漏、无漏不在外面决定,在自己念头上决定,这个很重要。 ========================================================= 你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有漏,无漏不是“念头”决定的。 比如: 一个疯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9 13:28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是本经的心中心。

蕅益大师说:‘ 金刚般若大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足以蔽之。’ 也就是说,这一句话可以包括本经的全部金刚般若的玄义,大师又说:生心无住非二,‘ 唯无住故生心 ’ 。

经云:‘ 应生无所住心。’ ‘ 应如是生清净心。’ 故知所生的心,即是清净无住的心。

本文开头便引世尊成道时所说‘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这就直指众生的本心与十方如来的妙明真心无二无别。

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众生又在昏昧颠倒之中,那就是世尊当时紧接著说的 ‘ 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

只因众生执人(人我执)、执法(法我执)著一切相。妄念相续从无间断,所以虽有真心,但不能显现。也就是不能证得。

所以金刚般若首劝大家离相无住,若能生无所住心,便离一切垢染缠缚,便是清净心,即是妙明真心。

《心赋注》曰:‘ 无住心体,灵知不昧。’ 又 ‘ 心常是自性体,心常是自性用。’ ‘ 故云寂知,亦云寂照,亦云无相之知,亦云无知之知。’ ‘ 不知之知,乃曰一切知。’ ‘ 一切知者,此心即是一耳。’

百丈禅师说:‘ 灵光耀,迥脱根尘。’(也即是说,顿然脱出六根六尘,纯真不二的心光,炳然现前。)

临济禅师所说的 ‘ 历历明 ’ 。(此处的 ‘ 孤 ’ 字、 ‘ 独 ’ 字,可与一真法界的 ‘ 一 ’ 字同参。)都是指示所生的心。

蕅益大师又说:‘ 唯生心故无住。’ 所生心既是清净心,无所住心,所以生心自然无住。一灯之光可顿破千年陈暗。

大师又云:‘ 生心二字,尤为下手工夫。以凡夫不生出世心,故恒住生死。二乘不生上宏下化深心,故恒住涅槃(有余涅槃)。唯菩萨不住六尘而行六度,故能如所教住,名第一义住,亦名住于佛住。’

又说:‘ 言无住者,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二边,不住中道,故名无住。言生心者,生上求心,生下化心,生折伏心,生摄受心,遍于法界,穷于三际,故名生心。’ 上之无住生心,功德殊胜,不可思议。

生心与不住不二,故可终日生心终日无住,终日无住终日生心,此实深契不二的大乘菩萨境界。不是凡夫与阿罗汉缘觉等所能了知。

后世学人通病,常把本人的体会当作大乘深旨。而不知无相生心,实非凡夫与别教的地前三贤所能行。

幽溪大师在《 般若融心论 》中指示很详尽,现在择要介绍:

自有生心而不能无住者,事度菩萨是也。

自有无住而不能生心者,藏通二乘( 缘觉与阿罗汉 )是也。

自有无住非生心,生心非无住者,别教( 天台宗判唯大乘之教为别教 )地前( 指登地以前十住十行十向,地前三贤之位 )是也。

自有即无住而生心,即生心而无住者,别教地上是也。

可见这不是具缚凡夫所能办到的。

凡夫举体在妄想执著之中,曾无一念清净,怎能生起清净心(唯有靠持名念佛法门暗合道妙。)

世尊因须菩提问,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降伏?云何应住?

如来的答覆:‘ 应如是生清净心。’ 要生一个清净的心,不是断灭。要生离相的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这句话是约在经文的三分之一处。

六祖当时到客店送柴,听客人诵经到此处,他就猛醒,直奔黄梅,见到五祖。

五祖叫他作务。他说:‘ 阿那自家日生智慧,不知更作何务?’

后五祖专给他讲此经,又到此处,六祖当下大悟,他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便付衣钵。可见般若玄妙不可思议。

六祖初听便超神秀( 他当时是五祖会中的上首,后是武则天时代的国师,不是凡流 )。第二次再听到无住生心便彻悟本心,顿登祖位。

五祖开始用《金刚经》教导大家,到了六祖以后,《金刚经》就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了。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43.htm#a07

 楼主| 发表于 2019-3-7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蕅益大师《金刚经破空论》跋曰:‘ 金刚般若大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语,足以蔽之。’ 大师指示无住生心这一句,可以包括全经紧要殊胜的涵义。

又说:‘ 而生心二字尤为下手工夫。’ 由于无住生心不是凡夫与二乘境界,初机修习,则应从生心下手,从生心修六度下手。

大师又说:‘ 若不生心修六度,则住断灭相矣。故余尝谓此实相为体,观照为宗,文字为用。旧云无相为体,无住为宗者非也。’故经云,宁可有见如须弥山,不可空见如芥子许。与此同旨。

《金刚经》的极端殊胜与重要,可是大家常常误会,以为《金刚经》中迎请了四位金刚,所以有威力。这是很大的误解。世俗有很多东西把佛教庸俗化了。

我们要淘汰这些庸俗化的内容,还它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印《金刚经》,请金刚的部份全不印。

重要的是你的自心。

你的自心如何?先从生心下手,要如是生清净心。

若单纯无相,是空的一边,故须生心。

自心、清净心朗然啊。所以就不落二边,不落俗谛,也不落空谛,合于中道

回想当我第一次读《金刚经》还不满二十岁。读到这句 ‘ 无住生心 ’ 时,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无法形容的轻安。

当时就感觉这句无住生心极殊胜,但是自己怎么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呢?想了一下,会心一笑,就体会到念佛是最好的办法。

你一心的念,什么都不想,就是无所住,而你念佛这个相续,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是念念相续,净念相续,这不是断灭。

念来念去,真正念到清净的时候,是谁在念也就忘了。念的是什么你也忘了,可是这一句朗朗现前。自自然然,没有我,自自然然的这一句就出来了。如果相续,那就是极殊胜的境界。

所以我们只要念得绵绵密密,老老实实,就这样念,我们就达到了地上菩萨才能达到的境界。

只要诚诚恳恳,绵绵密密,老老实实,清清楚楚,一句接一句,无牵无挂,这就暗合无住生心的道妙。

(后来我又一想,可能念咒还要近一点,因为佛号还有一个佛字。咒很像禅宗的无义味话头,离开一切思想。)

所以古德说:以凡夫生灭心入诸法实相,以持名念佛最为容易。就是这个道理。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43.htm#a07
发表于 2019-3-9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莲池海会 发表于 2019-3-4 23:52
经上有这个比喻,无漏善法一歌罗分,胜有漏千分故也,有漏的千分只能等于无漏的善一分。

什么叫有 ...

所以有漏、无漏不在外面决定,在自己念头上决定,这个很重要。
=========================================================

你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有漏,无漏不是“念头”决定的。

比如:

一个疯子,他杀人时,他心中根本就没有“杀不杀人”,“善不善”的念头。是彻底的“不执着”。但是,你能说他是“无漏”的吗?

老师兄,你跑偏了!

点评

哈!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当然一个疯子,他杀人时,他心中根本第六意识就没分别 “ 善不善 ” 的念头,但第七末那识是彻底的 “ 执着 ” 潜意识动作从内心升起我要杀人,杀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11 23:23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作心是心成 发表于 2019-3-9 13:28
所以有漏、无漏不在外面决定,在自己念头上决定,这个很重要。
====================================== ...

哈!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有漏,无漏不是“念头”决定的。

比如:

一个疯子,他杀人时,他心中根本就没有“杀不杀人”,“善不善”的念头。是彻底的“不执着”。但是,你能说他是“无漏”的吗?

当然一个疯子,他杀人时,他心中根本第六意识就没分别 “ 善不善 ” 的念头,但第七末那识是彻底的 “ 执着 ” 潜意识动作从内心升起我要杀人,杀人,杀人,是无记业吧。

点评

哈!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 错! 你念佛,就是一个念头。你敢把你念佛打死吗? 你的话乃谬见邪论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23 13:23
 楼主| 发表于 2019-3-16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八、最初方便的观门

一切行人的修持,都应该是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所以必须善于学习般若,遵循指示,直趋觉岸。

学习之道就是:文字般若的启示,按自己的正确体会来进行观照,一步步深入。文字般若的体会越深,观照的境界就越高。这样循环不已,将来有一天触著碰著,契入实相般若

开始下手的地方,就是下面的四句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是全经中最容易下手之处。也是人人首须下手的地方。

《金刚经》这样殊胜的经典,我们不是把经念一遍就完了,而是在生活中要能把它贯彻,观照起用。诵一遍也有好处,得到加持和熏习,很多的功德。

但是更重要的,念一遍之后要依文字般若而观照起用。这四句很好嘛,各个人都用得上。

有为法正与无为法相对。经中‘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

至于 ‘ 有为法 ’ ,则 ‘ 如梦幻泡影 ’ 矣。

有为者,有求有作有成有得,皆是有为。

大乘妙谛全是无为法,但此无上胜妙甘露注入众生心田,因众生譬如垢器,污秽含毒,甘露入内亦同混浊。所以不可不先破有为法。

初起步时,始于足下,万里之行,在于初步,故须先从最切己处下手。

有为法包括很广,人们切身的是功名、富贵、妻儿子女,种种这些很粗的,都是有为法。

再高一点,名誉地位、学术成就、事业功勋,还是有为法。

再说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禅八定种种,还是有为法。都是有为法嘛。

大家都存在问题,从这里下手,如果都打通了,下面还有更深入的问题。

有法可修、有果可证也是有为法。

这句经可以一直用下去。可以从干扰你最深的地方入手。

有人爱生气,一句逆耳的话听不得,这就是你下手的问题。

有的人非常悭吝,稍微吃一点亏,很不愉快。有人情欲一关打不破,等等。

每一个人有他最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先下手。

你想想这一切是不是如梦如幻?实际就是做梦,转眼成空呀。

梦是很好的比方。梦里明明有六趣,觉来空空无大千。在梦里六趣都是有,朗然大觉时,本来无一物。

例如害怕的梦,老虎咬自己,没有人救,在叫喊啊,恐怖啊。你一醒,哪有这些恐怖啊,是个梦。

现前一切,整个是个梦。是幻术所变。像肥皂泡,很好看的,五谑六色,但是没有谁去抢这个肥皂泡,知道它当时就要灭。

像人的影子,哪有实际的东西,所以一切一切都是错认。

于是自然而然对所执著的东西就淡了。能把这些东西淡了,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我们修行就是两件事情,就是把生的东西变熟,熟的东西变生。

贪嗔痴、烦恼,无始以来我们太熟悉了。

这个贪心很自然,有人一心就想多赚点钱,他心心念念的,不用谁教给他,很自然的。一百万就想变为一千万,他是自自然然的,这个方面他就是很熟。嗔、痴也是如此。

大家都很熟,可是戒定慧三无漏学,慈悲喜舍,自觉觉他,求菩提,发菩提心,无住清净心,这一切一切我们都很生。

这句佛号更是生。所以我们修持就是要把熟的地方变生,生的地方变熟。

我们可以两处一齐下手。佛号不是生吗?多念啊。贪嗔痴我们不是熟吗?叫它淡啊。两处一齐下手,效果就快了。

只从一处下手,就像一个轮子的自行车,不能快,也不稳当。两个轮子的车那就好多了,谁都可以骑了。

所以要把熟的地方变生,生的地方变熟。

这些有为法,贪嗔痴,人世间种种可留恋的,束缚自己的东西,我们看它如梦、幻、泡、影。这件事说来容易,做到也很不容易。

有位受了菩萨戒的老修行,因为一点小事,和邻居生气,谁知因此一病而亡。

你若把这些看淡了,至少你自己少生点气,对自己身体也好嘛,真的无所谓了,对方也就无所谓了。

例如能海法师讲《金刚经》,说了一个实事,他有一个修密的弟子很有钱,他有一个对头,两人仇恨很深。

他天天按照密宗修法的规矩,要把六道众生都观想在自己周围,有冤的众生更是离自己最近,就在面前,自己在修法时加持他们,他天天这样修法观想,修了几年以后,有一天在街上碰到这个人了,由于他天天作观,已经很习惯了,他看见他,那生气的印象已没有了,只是天天修法时所见到的熟人,于是出乎自然的就招呼他,某先生,好久不见,你好,那个人就很感动,他想到对方的地位比自己高,自己过去的不对还更严重一点,现在对方这样和谑悦色地招呼我,我当然也更应该如此,于是两人从此就和好了。

所以把贪嗔痴淡一点,世法上也有很大的好处。

这些本来是很熟的,我们叫它生。很生的是发菩提心,持佛号,我们叫它熟。

这样我们就可以早生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楼主| 发表于 2019-3-17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般若不可思议功德
经中多处校量功德,把持经布施等来做比较。但其中以下文一段比较最深刻。是拿舍生命来做比较。
一个人最难舍的是生命,世人贪生怕死,谁不爱惜生命。但经中说:一个人 ‘ 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上午是初日分,中间是中日分,晚间是后日分。)恒河有多少沙,以恒河沙那么多的生命,早上以恒河沙那么多的身体都舍了,布施了。而中午还这么做,晚上还这么做。
‘ 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劫这个时间就很长了,一块几十里的大石头,天人以极轻的纱轻轻地在石上飘拂一下,几百年一次,等把这块石头磨光了,这个时间叫一劫。
这个时间的数位已经大得不可说了。但还不是一个劫,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一个人无量百千万亿劫,每天三段时间都拿恒河沙这么多的生命去布施,这个功德真是不可思议的。
另外一类‘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 。若人闻此经典,能生正信,心中没有抵触,所得的福报胜过前面无量劫以无量身命布施的人。
这实是众生情见所不能相信的事。但释迦牟尼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哪里能够有丝毫不真实啊。
‘ 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更何况你还可以写经、印经,自己信受奉行,念经背诵与为人解说,功德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从以上的校量就可以知道金刚般若经的不可思议,也就是般若的不可思议。

《破空》论中根据经文以种殊胜来显示本经不可思议功德。
(一)舍身是大事,无量劫是大时,虽然这样大事大时的布施,还是不如持经功德。因为这样的大施,具有五神通的菩萨也能做到,比不上本经 ‘ 正断无明漏故 ’
以上菩萨虽得五通,能行大施,但未得漏尽,无明之感犹存,故不如本经正断无明功德。
无明断尽才是菩萨漏尽通,其功德远超于大事大时。
(二)本经不是大小乘共同的般若,而是 ‘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大乘中推仰为圆顿菩萨的人,叫作 ‘ 发最上乘者 ’ 。可见若人真能 ‘ 信心不逆……为人演说 ’ ,即同圆顿菩萨。
(三)如是之人,就是荷担无上菩提,他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这就是续佛慧命,长保佛种不断。
(四)乐小法的人,著于四相四见(我见…寿者见)对于本经不能听受演说。
(五)经在之处即是宝塔,具足法身舍利。
(六)‘ 受持读诵此经……先世罪业即为销灭。’ 转重为轻,不再堕恶道。
(七)当得菩提,夙业既销,菩提之体,自然明净。
(八)释尊在遇燃灯佛之前,虽遇多佛,但心中尚存有所得心,未达无相。所以持经超过释尊昔时遇佛功德。(释尊遇燃灯佛后,才恒与般若相应。)
经说:‘ 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 那么我们对于佛所开演的部份,实应衷心信受,不得狐疑。

 楼主| 发表于 2019-3-19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般若不可思议功德


经中多处校量功德,把持经布施等来做比较。但其中以下文一段比较最深刻。是拿舍生命来做比较。


一个人最难舍的是生命,世人贪生怕死,谁不爱惜生命。但经中说:一个人 ‘ 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上午是初日分,中间是中日分,晚间是后日分。)恒河有多少沙,以恒河沙那么多的生命,早上以恒河沙那么多的身体都舍了,布施了。而中午还这么做,晚上还这么做。


‘ 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劫这个时间就很长了,一块几十里的大石头,天人以极轻的纱轻轻地在石上飘拂一下,几百年一次,等把这块石头磨光了,这个时间叫一劫。


这个时间的数位已经大得不可说了。但还不是一个劫,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一个人无量百千万亿劫,每天三段时间都拿恒河沙这么多的生命去布施,这个功德真是不可思议的。


另外一类‘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 。若人闻此经典,能生正信,心中没有抵触,所得的福报胜过前面无量劫以无量身命布施的人。


这实是众生情见所不能相信的事。但释迦牟尼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哪里能够有丝毫不真实啊。


‘ 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更何况你还可以写经、印经,自己信受奉行,念经背诵与为人解说,功德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从以上的校量就可以知道金刚般若经的不可思议,也就是般若的不可思议。

《破空》论中根据经文以种殊胜来显示本经不可思议功德。


(一)舍身是大事,无量劫是大时,虽然这样大事大时的布施,还是不如持经功德。因为这样的大施,具有五神通的菩萨也能做到,比不上本经 ‘ 正断无明漏故 ’


以上菩萨虽得五通,能行大施,但未得漏尽,无明之感犹存,故不如本经正断无明功德。


无明断尽才是菩萨漏尽通,其功德远超于大事大时。


(二)本经不是大小乘共同的般若,而是 ‘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大乘中推仰为圆顿菩萨的人,叫作 ‘ 发最上乘者 ’ 。可见若人真能 ‘ 信心不逆……为人演说 ’ ,即同圆顿菩萨。


(三)如是之人,就是荷担无上菩提,他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这就是续佛慧命,长保佛种不断。


(四)乐小法的人,著于四相四见(我见…寿者见)对于本经不能听受演说。


(五)经在之处即是宝塔,具足法身舍利。


(六)‘ 受持读诵此经……先世罪业即为销灭。’ 转重为轻,不再堕恶道。


(七)当得菩提,夙业既销,菩提之体,自然明净。


(八)释尊在遇燃灯佛之前,虽遇多佛,但心中尚存有所得心,未达无相。所以持经超过释尊昔时遇佛功德。(释尊遇燃灯佛后,才恒与般若相应。)


经说:‘ 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 那么我们对于佛所开演的部份,实应衷心信受,不得狐疑。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43.htm#a09
 楼主| 发表于 2019-3-19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信力圆时全成佛力

末后引证永明大师《心赋注》中一段,以巩固增长我们的信心。

赋中问:‘ 初心学人,悟入此宗,信解圆通,有何胜力?’ 这正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答:‘ 若正解圆明,决定信入,有超劫之功,获顿成之力。’ 这四句中,前两句是因,后两句与以后诸句都是果。

因:(一)需有决定信心,永不动摇。

       (二)应生正解,不但毫无邪见,而且所解圆融,明鉴无碍。

          这也非初学凡流造次所能行。只有以弘深誓愿,作为铠甲,奋力精进,才能真得如下妙果。

          于是顿超三大阿僧祗劫之大关,刹那圆成无上菩提之力。

‘ 虽在生死,常入涅槃。恒处尘劳,长居净刹 ’ 。虽是凡夫,常在尘劳世俗之中,轮转生死海内,然而不离生死,常在涅槃三德之中,尘劳堆里无异清净佛国。

‘ 现具肉眼而开慧眼之光明,匪易凡心,便同佛心之知见 ’ 。真实悟心之士,肉眼可当佛眼用蕅益大师说自己是 ‘ 名字位中真佛眼 ’ ,这比 ‘ 当佛眼用 ’ 更进一步自肯了。)因五眼是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

悟心的人不见得具天眼,但有法眼慧眼之用,所以说 ‘ 开慧眼之光明 ’ 。开慧眼,便悟入佛之知见。即是佛知见,即此凡心便具佛智。

‘ 则烦恼尘劳不待断而自断,菩提妙圆弗假修而自圆 ’ 。于是烦恼不断自断,菩提不圆自圆。

    不靠修持不历阶梯,顿出苦轮,刹那成佛。如是不可说不可说之力,‘ 亦名佛力,亦名般若力……亦名无住力 ’ 。

《心赋注》又云:‘ 若于一心,有圆信圆修,乃至见闻随喜,一念发心者,无不除八万尘劳三障二死之病。’

由上可见,若于般若一心妙谛,能圆信圆解圆修,即得超劫顿成之力,刹那成佛。

至于初机,于此妙法,只要有缘 ‘ 见闻随喜,一念发心者 ’ 皆可顿消尘劳业障。般若妙力真是不可思议中的不可思议。

前云老实念佛,即暗合般若无住生心的道妙。所以赞般若就是赞叹老实念佛。

末后敬作一偈,虔诚祝愿:


普愿见闻者    同沾菩提露    顿契本来心    清净无所住

一九九一年元月黄念祖校于京华方便关中

选自黄念祖老居士著《心声录》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43.htm#a10

发表于 2019-3-23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莲池海会 发表于 2019-3-11 23:23
哈!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哈!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

错!

你念佛,就是一个念头。你敢把你念佛打死吗?

你的话乃谬见邪论也!

点评

哈!此“念头”是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是,立地成佛。 当然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念头,凡夫都有念头,要没念头就成佛了,然众生心用一句佛号来代替千千亿亿的妄念,将妄念转为佛念,染心换为净心,所谓从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26 23:59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作心是心成 发表于 2019-3-23 13:23
哈!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 ...

哈!此“念头”是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是,立地成佛。

当然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念头,凡夫都有念头,要没念头就成佛了,然众生心用一句佛号来代替千千亿亿的妄念,将妄念转为佛念,染心换为净心,所谓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云:“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点评

哈!此“念头”是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是,立地成佛。 ========================================================= 老师兄,你糊涂! 请问:几千年来,有几个立地成佛的? 你这句话,就是在诽谤弥勒菩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30 13:30
发表于 2019-3-30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莲池海会 发表于 2019-3-26 23:59
哈!此“念头”是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是,立地成佛。

当然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念头,凡夫都有 ...

哈!此“念头”是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是,立地成佛。
=========================================================

老师兄,你糊涂!

请问:几千年来,有几个立地成佛的?

你这句话,就是在诽谤弥勒菩萨,迦叶菩萨,达摩祖师,六祖慧能历代大菩萨们,大阿罗汉们,统统没有“放下”,通通都是执著的凡夫。

何以故?因为他们都没有立地成佛!!!



点评

哈!在大乘佛法里,别教是初地,圆教是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都属于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称为法身菩萨。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4-1 23:3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9 04: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