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演程居士

[佛教经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8---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世疑網悉已除 於如來所起淨信

以信得成不動智 智清淨故解眞實

三世的疑惑網,完全已消除了。在佛的道場中,生起清淨的信心,以清淨信心得到成就不動的智慧。因為有了清淨不動的智慧,所以才瞭解眞實的道理。

為令衆生得出離 盡於後際普饒益

長時勤苦心無厭 乃至地獄亦安受

為令一切衆生出離三界,得到快樂。盡未來際,普徧饒益一切衆生,無論經過多長的時間,不管受了多少苦,其心心不厭煩,乃至到地獄受苦,心也安然接受。好像地藏王菩薩,現在還在地獄中,救脫受苦的衆生。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地藏王所發的大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種精神多麼偉大!

福智無量皆具足 衆生根欲悉了知

及諸業行無不見 如其所樂為說法

菩薩修無量無邊的福慧,所以福慧都具足。衆生的根性和欲望,菩薩完全了知。衆生所有的業報、所有的行為,他沒有看不見的。如有衆生所歡喜的,就來為他們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法,菩薩用這四攝法來教化衆生。

了知一切空無我 慈念衆生恒不捨

以一大悲微妙音 普入世間而演說

菩薩能了知一切都是空的,沒有我的存在,所以沒有一切執著。他慈悲的憶念一切衆生沒有捨棄一切衆生。用一種大悲微妙的音聲,普入一切世間,而為衆生演說一切的妙法。

放大光明種種色 普照衆生除黑闇

光中菩薩坐蓮華 為衆闡揚清淨法

放出種種大光明,在光明中又有種種的色。這種光色普照一切衆生,令其消除黑暗。在光中有菩薩坐在大寳蓮華之上,為衆生開闡宣揚清淨的妙法。

於一毛端現衆剎 諸大菩薩皆充滿

衆會智慧各不同 悉能明瞭衆生心

初發菩提心的菩薩,仰承諸佛大威神力,能在一根毫毛端上,現出十方諸佛刹土。在諸佛刹土中有諸大菩薩,而充滿法界。在諸佛的衆會中,有清淨海會諸菩薩,每位菩薩的智慧,各不相同。所有的菩薩,能完全瞭解一切衆生的心念,所歡喜的是什麼?

十方世界不可說 一念周行無不盡

利益衆生供養佛 於諸佛所問深義

十方世界,雖然有不可說那樣多,可是菩薩在一念之間,都能周徧遊行所有的世界,沒有不到之處。為什麼?因為他欲利益衆生和供養諸佛。所謂「上求佛道,下化衆生」,故到十方諸佛的處所去請問甚深妙義。

於諸如來作父想 為利衆生修覺行

智慧善巧通法藏 入深智處無所著

初發心的菩薩,對於十方諸佛作為慈悲父。為利益衆生,才修行一切覺行。又叫覺觀,即是由覺悟來觀察。智慧要是多了,就能善巧方便通達一切諸法實相,入到菩薩最深的般若門,但無所執著。

覺有八種:①欲覺:就是常想要得到心中所歡喜的境界。②瞋覺:就是無明火很大,自己控制不住,到時候,情不自禁就對人發脾氣。③惱覺:就是惱害他人,干涉他人的自由,毀謗他人的名譽。④親裏覺:就是常憶念親戚朋友。⑤國土覺:就是常想世界平安或不平安。⑥不死覺:不能覺悟自己會死,所以拼命積財資養。⑦族姓覺:常在族姓中分別貴賤。⑧輕侮覺:就是我慢覺。即是貢高我慢,總覺得自己比他人高明。這八種覺與道不相應,應該把它轉變過來,才能與道相應。

隨順思惟說法界 經無量劫不可盡

智雖善入無處所 無有疲厭無所著

隨順衆生的思惟來說法界的道理,經過無量劫那樣長的時間,也不能說窮盡。智慧雖然善巧通入法藏,可是也沒有處所。雖無處所,但也不疲厭、也不執著。為什麼?因為有所得無所得,都無所執。

三世諸佛家中生 證得如來妙法身

普為群生現衆色 譬如幻師無不作

菩薩在三世諸佛的家中,作為法王之子,證得如來的妙法身。普徧為一切衆生現出種種色身,就好像幻術師千變萬化,沒有不能變作的。

或現始修殊勝行 或現初生及出家

或現樹下成菩提 或為衆生示涅槃

菩薩或者現出開始修行的殊勝行門。或者現出初生於世,或者現出家修道,或者現出在菩提樹下成就正等正覺的佛果,或者現出入涅槃等等八相成道的相。

菩薩所住希有法 唯佛境界非二乘

身語意想皆已除 種種隨宜悉能現

菩薩所住都是希有的法,所行所作都是佛的境界。而不是聲聞、緣覺二乘的境界。菩薩的身口意三業,都是清淨,皆已斷除三惡業。他用種種方便法門,隨宜說法,示現一切身。

菩薩所得諸佛法 衆生思惟發狂亂

智入實際心無礙 普現如來自在力

菩薩所得一切諸佛法,衆生一思想這種境界,心就發狂亂。菩薩的智慧,能入般若眞實的理體,心無罣礙,普徧示現佛的自在神力。

此於世間無與等 何況復增殊勝行

雖未具足一切智 已獲如來自在力

這種境界,在世間沒有可以比擬,何況一天比一天增加殊勝的行門。菩薩雖然未具足佛的一切智慧,可是已經獲得佛的自在神力。

已住究竟一乘道 深入微妙最上法

善知衆生時非時 為利益故現神通

已經住在究竟一乘的佛道,深入微妙不可思議最上的法門,善於知道衆生的心,什麼時候機緣成熟可以度,什麼時候機緣不成熟不可以度,完全了知。為利衆生的緣故,所以示現種種神通。

分身徧滿一切剎 放淨光明除世闇

譬如龍王起大雲 普雨妙雨悉充洽

菩薩能分無量的身,徧滿一切佛刹。放大智慧光明,消除世間一切黑暗。譬如龍王在虛空中興起一塊大雲,普徧降落妙法雨,令所有乾苦的衆生,都得到法雨的滋潤。

觀察衆生如幻夢 以業力故常流轉

大悲哀愍 咸救拔        為說無為淨法性

菩薩觀察一切衆生,如幻如夢。因為衆生起惑、造業、受報,所以在六道輪廻中轉來轉去,不得解脫。菩薩有大悲心,哀愍 一切衆生,所以救拔一切衆生離苦得樂。為衆生而說無為清淨的法性。

佛力無量此亦然 譬如虛空無有邊

為令衆生得解脫 億劫勤修而不倦

佛的力量是無量無邊,菩薩教化衆生的力量,也是無量無邊。譬如虛空一樣,是沒有邊際的。為使令一切衆生得到解脫,所以在億劫中,勤修佛法而不疲倦。

種種思惟妙功德 善修無上第一業

於諸勝行恒不捨 專念生成一切智

用種種禪定三昧來修行一切妙功德,得到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的境界。善於修行無上第一業,也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修一切殊勝的法門,恒常不捨離行菩薩道。專念一切衆生,專化一切衆生,成就一切種智。

一身示現無量身 一切世界悉周徧

其心清淨無分別 一念難思力如是

一身能示現無量身,在無量身又現出一身。這種神通用能徧滿一切世界。菩薩的心是清淨的,所以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或者在教化衆生的時候,沒有分別心。不管衆生是善或是惡,他是一律平等,不分彼此,一視同仁。而能在一念之中,周徧十方世界。所有諸佛刹土,不可思議的力量,就是這樣子。

於諸世間不分別 於一切法無妄想

雖觀諸法而不取 恒救衆生無所度

菩薩教化衆生,在一切世間上,以智光來照了一切衆生的根性,而不分別衆生的善惡。對於一切法,都沒有預先生出妄想:我用什麼法來教化衆生?雖然以智慧來觀察諸法,但是不取著諸法。常常救度衆生,而不執著度衆生的相。

我們修道人,不要有自我宣傳的思想。「喂!你們知道嗎?我在行菩薩道,我在教化衆生,我在救度衆生等等」。所謂「終日度生,而無所度」,要有這種的精神。在禪宗所說:「終日吃飯未吃一粒米,終日著衣未著一縷紗。」為什麼要這樣說呢?是為教人不要執著,不取於相。

一切世間唯是想 於中種種各差別

知想境界險且深 為現神通而救脫

由衆生的妄想,而造成虛妄的世間,所以說一切世間唯是想。在世間中有種種的妄想,每一類的衆生有每一類的妄想,各各不相同。菩薩知道妄想的境界是危險的,而且又深又廣,所以示現神通來救脫一切衆生出離三界。

我們修道的目的,就是對治妄想,要把妄想修斷。怎樣能斷妄想?例如打餓七(不吃飯),就是打死妄想。我常問你們死了沒有?不是說人死了沒有?是問妄想死了沒有?有沒有貪心?有沒有知道幾天不吃飯的心?如果還有這個心?那就是妄想。這就證明貪心還沒有停止。打餓七就是治貪心的方法。你(妄想)想吃東西嗎?就不給你吃。你想喝牛奶嗎?就不給你喝。這就是和妄想來鬥爭。這是修道人一種無比的力量,來征服妄想,把它調伏了,再不能擾亂修道人的清淨心。

譬如幻師自在力 菩薩神變亦如是

身徧法界及虛空 隨衆生心靡不見

神通並不是眞實的。好像幻術師一樣,能自無化有,自有化無。又能忽大忽小,忽隱忽顯,有一種自在的力量,所謂「變化莫測」,也就是變化無窮。菩薩所用的神通變化,也是這樣子,一身能普徧充滿希望所有法界和虛空界,隨衆生的心念而示現,沒有看不見菩薩所示現的身。

能所分別二俱離 雜染清淨無所取

若縛若解智悉忘 但願普與衆生樂

沒有一個能分別,也沒有一個所分別,把能所分別都離開了。菩薩的心,沒有雜染,也沒有清淨,所以叫不垢不淨,都無所取。不執著垢,不執著淨。或者被業所系繫縛,或者得到解脫。無論是繫縛或是解脫,這兩種智慧都完全忘掉。但願普徧利益衆生,賜與衆生的快樂。

為什麼世界有戰爭?因為大家爭奪利益。你爭我奪,就發生戰爭。愚癡的人,就受聰明人所欺騙。聰明的人不但騙人家,而且還騙自己。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世間上的鬥爭或戰爭,就因為一個名或一個利。如果把名利放下,就沒有爭,也沒有奪,人類和平相處就變成清淨的世界。所以菩薩把一切利益廻向給一切衆生,自己一點也不要。只要對衆生有利益,能令衆生生歡喜心,菩薩就滿願了。所謂「忘人無我」。菩薩有這種思想,怎會有人來和菩薩鬥爭?就是魔王見到菩薩,也生歡喜心而不鬥爭了。人人都能學菩薩的精神,一切為人不為己,世界上就絕對沒有戰爭,永遠和平。

一切世間唯想力 以智而入心無畏

思惟諸法亦復然 三世推求不可得

一切虛妄的世間,是由妄想的力量而成就的。菩薩用智慧來明白世間一切的虛妄。那麼,心就無所畏懼,就能看得破、放得下。思惟一切法,都是這樣。修禪定的思惟修,修智慧的聞思修,也是這樣。過去世不可得、現在世不可得、未來世不可得。為什麼?因為過去的時間已經過去了;現在的時間也不停留;未來的時間還沒有來到,所以三世推求,一切了不可得,一切沒有實體。怎樣推求也找不到,因為了不可得嘛!

能入過去畢前際 能入未來畢後際

能入現在一切處 常勤觀察無所有

思惟諸法三世了不可得,能入過去,前際也沒有了。能入未來,後際也沒有了。能入現在,一切的時間和空間,一切處也沒有了。常常觀察一切諸法,都是了不可得。

隨順涅槃寂滅法 住於無諍無所依

心如實際無與等 專向菩薩永不退

為什麼一切諸法了不可得?因為隨順涅槃寂滅法,所以了不可得。住在無諍三昧中,和所有人沒有諍論,也不依賴所有的法。心就是實相,實相就是心。這種實際是沒有可比的,只是向菩提道上走,永遠不會往囘頭走,也就是不會生退轉心。修行人,一定要向前進,不可向後轉。否則,離菩提道相差甚遠!

修諸勝行無退怯 安住菩薩不動搖

佛及菩薩與世間 盡於法界皆明瞭

菩薩修行一切殊勝的行門,不怕一切困苦艱難。安住在菩提道上,不會見異思遷而搖動。也就是永遠有堅固的道心,不會被一切境界所轉。不會受不住魔的考驗而生退心。諸佛和菩薩在這世間上,所有法界的道理,完全瞭解明白。

欲得最勝第一道 為一切智解脫王

應當速發菩提心 永盡諸漏利群生

菩薩修行,想得到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得到一切智慧,成為解脫中的解脫王。怎樣才能得到這種境界?應當急速發大菩提心,永遠把自己的習氣毛病,無明煩惱統統斷盡。如果能這樣,就沒有漏。漏就是有欲心。欲心就是生死的根本。淺言之,誰有漏,誰就不能出離三界;誰無漏,誰就能出離三界。修道就是要永盡諸漏。尤其是淫欲的念頭,非常重要。如果這個念頭一動,就有漏了,漏到三界中去受生死。假設永斷盡諸漏,就能利益群生,令一切衆生都得到利益的好處。

趣向菩提心清淨 功德廣大不可說

為利衆生故稱述 汝等諸賢應善聽

常常趣向菩提道,心中就會清淨。發菩提心這種功德是廣大無邊而不可說的。既然說不出來,那麼,為什麼又要說呢?因為想令衆生同發菩提心,同成無上道,所以在不可說中,又說這種功德,你們(指華嚴法會大衆)各位賢人,應該注意來聽我所說的道理。

無量世界盡為塵 一一塵中無量剎

其中諸佛皆無量 悉能明見無所取

譬如把無量無邊的世界,都磨碎成為一粒一粒的微塵。在每粒微塵中,又現出無量無邊諸佛刹土。在每個刹土中,又有無量無邊諸佛,在那裏教化衆生。可是初發心的菩薩,對於這個廣大的數目,分析得非常清楚,而不執著這個數目,所以說悉能明見無所取。

善知衆生無生想 善知言語無語想

於諸世界心無礙 悉善了知無所著

菩薩因為有他心通的緣故,所以善於知道衆生心中所想的事,他用善巧方便法來教化衆生,但是沒有教化衆生的執著。菩薩對一切語言,完全明瞭,不但會說,而且會寫,無論那類衆生的語言,他都能無師自通。所以用種種語言來教化種種衆生,可是沒有語言的執著。對於一切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明白了,心無罣礙。無論是世間法或出世法,統統明瞭,因之,而沒有執著。

其心廣大如虛空 於三世事悉明達

一切疑惑皆除滅 正觀佛法無所取

菩薩的思想和行為,廣大無邊,猶如虛空。對於三世的事理,完全明瞭,通達無礙。所有一切的無明和迷惑,都消除滅盡,雖然修持一切佛法,但是不執著一切法。

十方無量諸國土 一念往詣心無著

了達世間衆苦法 悉住無生眞實際

十方有無量無邊諸佛國土,菩薩能在一念之中,皆往十方諸佛國土去供養諸佛,去教化一切衆生。無論到了那個國土,其心不執著。明瞭通達世間一切樂,便是衆苦的因,所謂「衆苦交煎,衆魔充滿」。他常住在實相理體上,眞實寂滅法上。

無量難思諸佛所 悉往彼會而覲謁

常為上首問如來 菩薩所修諸願行

有不可心思、不可言議那樣多的諸佛所。菩薩一一悉往諸佛道場法會中,禮拜諸佛、瞻仰諸佛,作為上首,代表大衆向佛請法,這是菩薩所修行一切的願,和一切的行。

心常憶念十方佛 而無所依無所取

恒勸衆生種善根 莊嚴國土令清淨

菩薩發菩提心 ,上求佛道,下化衆生。所以心中常憶念十方諸佛。雖然憶念,但不依賴,也無所取。為什麼?因為菩薩知道佛是已經成的佛,衆生是未成的佛,自己是當成的佛,所以無所執著。菩薩常用方便法門,種種語言來勸說一切衆生,多種善根,栽培善根,令其增長,令其成熟,得到解脫。他又莊嚴十方諸佛國土,令其清淨。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衆生三有處 以無礙眼咸觀察

所有習性諸根解 無量無邊悉明見

一切衆生,趣向生到三有的地方,菩薩以無礙智慧眼來觀察一切衆生的因緣,衆生所有種種的習氣、根性、知解有無量無邊那樣多,可是菩薩能完全明見。

衆生心樂悉了知 如是隨宜為說法

於諸染淨皆通達 令彼修治入於道

衆生有種種的心樂,菩薩悉瞭解知道。因為菩薩明白衆生的根性和欲樂,所以為衆生而說善巧方便之法。菩薩對於染汚法和清淨法,都通達無礙,明白瞭解。令一切衆生依法修行,對治一切習氣毛病,使令入於無上道。

無量無數諸三昧 菩薩一念皆能入

於中想智及所緣 悉善了知得自在

無量無數那樣多的三昧解脫,菩薩能在一念之中,都能趣入。在三昧中的妄想,智慧,攀緣等一切的一切,都明瞭清清楚楚,知道詳詳細細,得到眞正清淨的自在。

菩薩獲此廣大智 疾向菩提無所礙

為欲利益諸群生 處處宣揚大人法

初發菩提心的菩薩,獲得這種廣大的智慧,明瞭一切的境界,疾向菩提覺道上走,一點障礙也沒有。菩薩想為利益一切諸衆生,所以到處宣揚大人的法,大人法是八大人覺經所說的八種覺法:①世間無常覺。②多欲為苦覺。③心無厭足覺。④懈怠墮落覺。⑤愚癡生死覺。⑥貧苦多怨覺。⑦五欲過患覺。⑧生死熾然,苦惱無量覺。這八種事,是諸佛菩薩大人所覺悟的法。

在遺教經(涅槃經)上也說八種法。

①少欲:就是沒有好名的欲,也沒有好利的欲,沒有作領袖的欲,也沒有好諍論的欲。總而言之,沒有一切的欲。

②知足:就是無貪心。所謂「知足常樂,能忍自安」。能知足的人,常常是快樂的;不知足的人,常常是苦惱的,所謂「貪心不足蛇吞象」。在一切時一切處,常常知足,便無煩惱。

③寂靜:離開煩惱為寂,斷絕苦患為靜。就是沒有一切的喧嘩聲。大人所覺的法,好寂靜無聲。

④精進:就是勤學,勇猛精進,所謂「業精於勤」。修道人,用一分功,便有一分的代價。修道人的時間,非常寳貴,可以說一寸光陰一寸金。沒有時間去打閒岔,影響他人修道。要身精進、心精進,晝夜六時常精進,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⑤正念:就是正當清淨的念,而不是邪念。正念就是清淨心,邪念就是染汚法。

⑥正定:不徧不邪為正,不思不想為定。也就是不動心的表現。修道人,要有擇法眼,修正定不修邪定。

⑦正慧:就是眞正的智慧,辨是非,明善惡,分析事理,十分正確。不可有世智辯聰那種小聰明,那是邪智慧。

⑧不戲論:佛菩薩是不說笑話,所說都是眞實的,沒有戲論法。這八種法,是大人所修的法。

善知世間長短劫 一月半月及晝夜

國土各別性平等 常勤觀察不放逸

菩薩能觀察八萬大劫以外的因緣,阿羅漢只能觀察八萬大劫以內的因緣。這位菩薩不但能觀察八萬大劫的事情,就是最長的劫和最短的劫,都可以知道得清清楚楚。每個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個中劫,為一個劫。一個中劫有二十個小劫。換言之,在這個長劫中,有無數成住壞空四個劫那樣長的時間。在短劫中,有幕幕一個月或半個月,甚至一晝夜那樣短的時間。國土雖然不同,但是國土性是平等的。菩薩是常勤學習種種智慧,觀察世界成住壞空的因緣,時時刻刻在精進,而不放逸,也不懈怠。

普詣十方諸世界 而於方處無所取

嚴淨國土悉無餘 亦不曾生淨分別

菩薩普徧往十方諸世界,去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所到之世界而無執著,也沒有分別心。他只知要到十方去親近諸佛,去莊嚴清淨所有的諸佛國土。雖然嚴淨國土,但是不生清淨莊嚴國土的分別想。

衆生是處若非處 及以諸業感報別

隨順思惟入佛力 於此一切悉了知

菩薩不管衆生在天堂也好,在地獄也好,和三業感報的分別。他都隨機說法,也就是觀機逗教。換言之,因人說法,應病予藥。隨順思惟,用種種諸佛方便的力量,對於一切衆生應用什麼法來教化,菩薩都明瞭知道。

一切世間種種性 種種所行住三有

利根及與中下根 如是一切咸觀察

一切世間所有的衆生,有種種的根性,因為衆生有種種所行所作的業,所以住在三有中,輪轉不息,不論是利根,或是中根,或是下根,像這樣的根性,菩薩都觀察得非常清楚。

淨與不淨種種解 勝劣及中悉明見

一切衆生至處行 三有相續皆能說

衆生的根性,或者是清淨,或者是不清淨,這種種的情形,菩薩都能瞭解,或者是勝根,或者是劣根,或者是中根,或者是下根,菩薩能完全明見。一切衆生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修什麼法門,成就什麼果位。一切都是自己修成的。衆生為什麼在三有輪廻中流轉生死?又相繼連續不斷絕?菩薩有慈悲的心腸,為衆生詳詳細細來解釋說明,令衆生知道生死的根源。

禪定解脫諸三昧 染淨因起各不同

及以先世苦樂殊 淨修佛力咸能見

禪定有九次第定。就是四禪、四空處、滅受想定,這是止息一切心識的定。解脫有八解脫,就是①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②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③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④空無邊處解脫。⑤識無邊處解脫。⑥無所有處解脫。⑦非想非非想處解脫。⑧滅受想定身作證具足住。三昧譯為定。止心於一境,不令其散動,這叫做定。三昧有多種,例如念佛三昧、法華三昧、海印三昧、唯心三昧、安般三昧、遊戲三昧等等,也就是一切的定。如果種染汚的因,便不容易得定。若是種清淨的因,就容易得定,也容易得到解脫。所以說染淨因起各不同。或者前生受苦多,或者享樂多,皆因所種之因不同故,所以菩薩清淨修習佛的十力,對於這一切的因緣,都清楚能見到。

衆生業惑續諸趣 斷此諸趣得寂滅

種種漏法永不生 並其習種悉了知

衆生為什麼輪廻在六道中?因為業惑相續的緣故。所謂「起惑、造業、受報」,所以相續不斷。如果斷了六道輪廻,就得到寂滅,就出離三有。若能斷習氣毛病,無明煩惱等等,就永不生起,並且其習性種子,菩薩也都明瞭知道。

如來煩惱皆除盡 大智光明照於世

菩薩於佛十力中 雖未證得亦無疑

佛把一切煩惱都除盡,所以本有的智慧現前。這種大智慧光明,普徧照耀於世間。菩薩在佛的十種智慧力中,雖然未能證得佛的十力,但是也毫不懷疑。

菩薩於一毛孔中 普現十方無量剎

或有雜染或清淨 種種業作皆能了

菩薩有神通妙用,可以在一根毛孔中,普徧現出十方無量諸佛國土。或者有雜染的刹土,或者有清淨的刹土。衆生造種種的業,受種種的報,菩薩都能明瞭知道。

一微塵中無量剎 無量諸佛及佛子

諸剎各別無雜亂 如一一切悉明見

在一粒微塵中,能現出無量諸佛刹土。在無量諸佛刹土中,又有無量諸佛在那裏演說妙法。在每位佛的道場中,又有無量大菩薩在那裏聆聽佛演說妙法。在一粒微塵中或一根毫毛端,所現的無量佛刹,有條不紊,互不雜亂。菩薩能見到每一個佛刹,乃至所有的佛刹,都能明見。

於一毛孔見十方 盡虛空界諸世間

無有一處空無佛 如是佛剎悉清淨

菩薩能在一根毛孔中,看見十方所有的世界。盡虛空徧法界那樣多的世間,完全看得見。而無一處沒有佛在那裏轉大法輪,教化一切衆生。在每根毛孔中,都現出十方世界,每個世界中,有無量諸佛在演說妙法,那些佛刹,都是清淨莊嚴。

於毛孔中見佛剎 復見一切諸衆生

三世六趣各不同 晝夜月時有縛解

菩薩能在每根毛孔中,見到十方諸佛刹土。不但見到十方諸佛刹土,而且又見到一切衆生。在三世六趣中,各有不同的業報。在晝夜月時各不相同,或者有的被業所繫縛,或者有的得到解脫。

如是大智諸菩薩 專心趣向法王位

於佛所住順思惟 而獲無邊大歡喜

這樣有大智慧的諸菩薩,專心一致趣向法王的果位。就是修六度萬行的法,才能在佛所住。他隨順佛的思惟,而獲得無邊大歡喜。

菩薩分身無量億 供養一切諸如來

神通變現勝無比 佛所行處皆能住

發菩提心的菩薩,能分身成為無量億那樣多,徧往十方佛處所,去供養一切諸佛。菩薩的神通變現是最殊勝,沒有可比的。凡是有佛教化衆生的地方,菩薩都去供養。因為菩薩廣修供養的法門。

無量佛所皆鑽仰 所有法藏悉耽味

見佛聞法勤修行 如飲甘露心歡喜

菩薩在無量諸佛處所中,鑽研窮究諸佛所說法的義理,仰慕佛法,用功學習。所有佛的法藏,菩薩俱在其中尋找法味。見到佛,聞到法,就勤加修行,研究法理。好像飲甘露水那般的甜美。把乾渴已解除了,把貪瞋癡也消除了,所以心生大歡喜。

已獲如來勝三昧 善入諸法智增長

信心不動如須彌 普作群生功德藏

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已經獲得諸佛殊勝定。善能入諸法,演說諸法,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信心一天比一天堅固,絕不動搖,猶如須彌山一樣。普徧作為一切衆生的功德藏。

慈心廣大徧衆生 悉願疾成一切智

而恒無著無依處 離諸煩惱得自在

菩薩的慈悲心,是廣大無邊際。能普徧救護一切衆生,願衆生很快成就一切智慧,雖然得到智慧,但不執著,也無依處,離開一切煩惱,而得到自在。

衆生為什麼盡做衆生?就因為沒有離開一切煩惱。如果把煩惱離開,就得到解脫、得到自在。菩薩為什麼作菩薩?因為沒有煩惱。無論什麼事情,都是替衆生著想,沒有半點自私自利的心。只要對衆生有利益,他甘願犧牲自己的性命來為衆生服務,這種精神是多麼的偉大!

哀愍 衆生廣大智        普攝一切同於己

知空無相無眞實 而行其心不懈退

菩薩有廣大的智慧,哀愍 可憐一切衆生,所以普徧攝受一切衆生,如同攝受自己一樣。菩薩知道諸法皆空,沒有眞實性。但是行菩薩道的心願,永不懈怠、永不退轉。

菩薩發心功德量 億劫稱揚不可盡

以出一切諸如來 獨覺聲聞安樂故

菩薩初發心的功德量,用億劫那樣長的時間,來稱揚讚歎也說不盡。十方諸佛在往昔時,都是行菩薩道,這是令聲聞和獨覺都得到安樂的緣故。

十方國土諸衆生 皆悉施安無量劫

勸持五戒及十善 四禪四等諸定處

菩薩在十方國土中,常行布施,令一切衆生得到安樂,經過無量劫的時間。又勸說指導一切衆生持五戒修十善,再修四禪定和四等定。四等就是四空定,滅受想定等,這是諸定處。

復於多劫施安樂 令斷諸惑成羅漢

彼諸福聚雖無量 不與發心功德比

菩薩又在多生多劫中,布施給衆生一切的安樂,令一切衆生斷惑證眞,成就阿羅漢果位。這個福德雖然無量無邊,可是不能和初發心的功德來比較。

又教億衆成緣覺 獲無諍行微妙道

以彼而校菩提心 算數譬諭無能及

菩薩又教百千萬億衆生,成就緣覺道。獲得無諍三昧,行微妙不可思議的道。這種功德是無量無邊。可是和初發心的功德來比較,就用算術和譬喩來形容,也不能及。

一念能過塵數剎 如是經於無量劫

此諸剎數尚可量 發心功德不可知

在一念之中,能經過微塵數那樣多的佛刹。像這樣的境界,再經過無量劫那樣長的時間,其佛刹數也無法可知。就算能知道其數量,但是初發心的功德,無人能知道有多少。

過去未來及現在 所有劫數無邊量

此諸劫數猶可知 發心功德無能測

過去劫、未來劫、現在劫,所有的劫數是無量無邊,不知有多少。這種劫數還可以能知道。可是發菩提心的功德,無人可以揣測出來,究竟有多少。

以菩提心徧十方 所有分別靡不知

一念三世悉明達 利益無量衆生故

用廣大菩提心,徧滿十方世界。所有衆生的根性和知解,沒有不知道的。在一念之中,三世的時間,都通達無礙。菩薩發菩提心,為利益無量衆生的緣故,令衆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

十方世界諸衆生 欲解方便意所行

及以虛空際可測 發心功德難知量

十方世界所有的衆生,菩薩皆欲明白方便智慧以及他們的意趣和行為。縱使虛空的邊際還可以測量,但菩薩初發心的功德是難以計算的。

菩薩志願等十方 慈心普洽諸群生

悉使修成佛功德 是故其力無邊際

初發心的菩薩,他的志願徧滿十方。用慈悲心,普度衆生,令其反迷歸覺,修行成佛的功德。菩薩因為這種緣故,所以初發心的功德力是無有邊際。

衆生欲解心所樂 諸根方便行各別

於一念中悉了知 一切智智心同等

衆生的欲,衆生的解,衆生的心所樂,衆生的諸根和所行的方便法門,各有分別,而不相同。雖然很複雜,可是菩薩能在一念之中,都可以知道。因為一切智和一切種智心是同等的沒有分別。

一切衆生諸惑業 三有相續無暫斷

此諸邊際尚可知 發心功德難思議

一切衆生,起惑、造業、受報,這是因果定律。所以在三有中,相續不斷,沒有暫時停止的時候,這種諸邊際尚可知道,可是初發心菩提心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發心能離業煩惱 供養一切諸如來

業惑既離相續斷 普於三世得解脫

發菩提心能遠離一切業煩惱,而能廣修供養一切諸佛。衆生所造的業和迷惑,都已斷絕。生死的果也斷絕,再不相續。普於三世,都得到解脫。

一念供養無邊佛 亦供無數諸衆生

悉以香華及妙鬘 寳幢旙蓋上衣服

菩薩以神通的力量,能在一念之中,供養十方無數諸佛,也供養無數諸衆生。用什麼來供養?用種種妙香和妙鬘,以及寳幢、寳旙、寳蓋,上等衣服等等。


 楼主| 发表于 2018-5-14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食珍座經行處 種種宮殿悉嚴好

毘盧遮那妙寳珠 如意摩尼發光耀

菩薩用色香味俱全的飲食,最珍貴的師子座來供養佛,以及經行處,都用七寳來莊嚴。又用種種宮殿來供養諸佛及一切衆生,都是莊嚴妙好。毗盧遮那佛的妙寳珠、如意珠、摩尼寳珠,發出光輝,照耀十方世界。

念念如是持供養 經無量劫不可說

其人福聚雖復多 不及發心功德大

在念念中,用種種七寳來供養諸佛及一切衆生,經過無量劫不可說那樣長的時間,這個人的福報雖然很多,可是不及初發心功德大。

所說種種衆譬喩 無有能及菩提心

以諸三世人中尊 皆從發心而得生

任何的譬喩,都沒有初發菩提心的功德那樣大。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從發菩提心而生出來。誰發菩提心,誰就是佛。

發心無礙無齊限 欲求其量不可得

一切智智誓必成 所有衆生皆永度

發菩提心的功德,沒有一定的齊限,是圓融無礙的。要想知道初發心的功德有多少,那是不可得,無法能揣測出來。至於一切智,一切種智,菩薩也發誓願,必得到成就。菩薩發心,是永遠度脫所有的衆生,令其出離三界,得到涅槃快樂。

發心廣大等虛空 生諸功德同法界

所行普徧如無異 永離衆著佛平等

菩薩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發廣大菩提心,等於虛空。發這種菩提心,所生的功德,同法界平等。菩薩所行,雖然普徧法界,但是永遠離開一切執著,和諸佛的解脫是平等的,沒有差別。

一切法門無不入 一切國土悉能往

一切智境咸通達 一切功德皆成就

所有八萬四千法門,菩薩沒有不得入,十方一切諸佛國土,菩薩都去供養諸佛。諸佛的一切智慧的境界,菩薩能通達無礙。所有諸佛的一切功德,菩薩皆能成就。

一切能捨恒相續 淨諸戒品無所著

具足無上大功德 常勤精進不退轉

菩薩有難捨的慈悲心腸,所以恒常布施,相續不斷。菩薩不但修布施法門,而且也修持戒法門。修持一切清淨的戒品,而沒有執著。因此,具足無上大功德,菩薩勤修忍辱法門和精進法門,永不退轉。

入深禪定恒思惟 廣大智慧共相應

此是菩薩最勝地 出生一切普賢道

菩薩勤修深禪定,也就是思惟修,就和廣大智慧共相應。換言之,智慧是從禪定中生出來,坐禪坐到一念不生的時候,大智慧自然現前,也就是超人的智慧。往淺顯來講,就是神通,知人不知的事,見人不見的物。這六度是菩薩最勝的行門,由發菩提心的關係,而生出一切普賢菩薩所修的道。

三世一切諸如來 靡不護念初發心

悉以三昧陀羅尼 神通變化共莊嚴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位佛不護念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十方諸佛用種種三昧力量來加持初發心菩薩,又用種種陀羅尼(總持)和神通變化,共同來莊嚴。

十方衆生無有量 世界虛空亦如是

發心無量過於彼 是故能生一切佛

十方世界的衆生,有無量無邊那樣多。世界也無量,虛空也無量。發菩提心也是無量,可是能超過衆生、世界、虛空種種無量。為什麼?因為發菩提心,能生一切佛。

菩提心是十力本 亦為四辯無畏本

十八不共亦復然 莫不皆從發心得

菩提心是一切諸佛之母,所以生出一切諸佛。又是佛十力的根本,又是四無礙辯的根本,又是四無所畏的根本,又是十八不共法的根本。總而言之,一切諸法都是從初發菩提心中所證得的。

諸佛色相莊嚴身 及以平等妙法身

智慧無著所應供 悉以發心而得有

十方諸佛的色相莊嚴身,也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平等身、智慧身、妙法身、無著身、應供身,都是從發菩提心中而得到這種種身。

一切獨覺聲聞乘 色界諸禪三昧樂

及無色界諸三昧 悉以發心作其本

一切獨覺乘和聲聞乘,在色界得到四禪三昧的快樂。所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在無色界得到四空三昧的快樂。這種無法可形容的快樂,都是從初發心中證得的,所以初發心作為諸禪三昧的基礎。

一切人天自在樂 及以諸趣種種樂

進定根力等衆樂 靡不皆由初發心

所有人間的人和天上的人,所得自在的快樂,以及諸趣中種種快樂。信進念定慧五根的快樂,和信進念定慧五力的快樂(五根能生五種力量)。這種種的快樂,都是從初發心中得來的。

以因發起廣大心 則能修行六種度

勸諸衆生行正行 於三界中受安樂

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在因地的時候,就發廣大的心願。願一切衆生斷一切煩惱,願一切衆生學一切佛法,願一切衆生成無上佛道。因為發廣大的誓願,所以才能修行六度的行門。菩薩的工作,就是勸說一切衆生修行菩提正行,在三界中常得受安樂。

住佛無礙實義智 所有妙業咸開闡

能令無量諸衆生 悉斷惑業向涅槃

菩薩能住在諸佛圓融無礙眞實義理的智慧上,所有微妙業,都能來為衆生開演闡揚妙法,能使令無量諸衆生,把粗惑細惑、見惑思惑,以及塵沙惑和無明惑,統統斷盡,而趣向涅槃。

智慧光明如淨日 衆行具足猶滿月

功德常盈譬巨海 無垢無礙同虛空

菩薩的智慧光明,猶如清淨的太陽,所修六度的行門,都具足圓滿,猶如清淨的滿月,所修的功德也盈滿,猶如大海,大海是不擇細流,無論大江小河的水,都收納容藏。也沒有染汚,也沒有障礙,如同虛空一樣的清淨而無邊際。

普發無邊功德願 悉與一切衆生樂

盡未來際依願行 常勤修習度衆生

菩薩普徧發廣大無邊的功德願,願給一切衆生快樂,願生生世世盡未來際,依照自己所發的願去修行,常勤學修習廣度衆生的法門。

無量大願難思議 願令衆生悉清淨

空無相願無依處 以願力故皆明顯

菩薩所發無量的大願,是不可心思、不可言議,他願令一切衆生都得到清淨法,而無染汚的思想。菩薩所修的行門,沒有執著。為什麼?因為一切法都是空的,沒有一個實相。雖然發願度衆生,但不執著於願。也不依賴一切處。因為發願力的緣故,所以一切的一切,很明顯的現出來。

了法自性如虛空 一切寂滅悉平等

法門無數不可說 為衆生說無所著

菩薩明瞭一切諸法自性,猶如虛空。法的本體是寂滅的,這種寂滅法是平等的。法門有無量不右說那樣多。為教化衆生,在不可說之中,還要說這個法。雖然為衆生說法,但無所執著。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方世界諸如來 悉共讚歎初發心

**此身無量德所嚴 能到彼岸同於佛

**在十方世界所有諸佛,他們共同來讚歎初發菩提心的功德。這種菩提心是無量功德所莊嚴。能達到涅槃彼岸,便和佛同體。

**如衆生數爾許劫 說其功德不可盡

**以住如來廣大家 三界諸法無能喩

**縱使用好像衆生數量這樣多的大劫的時間,來說菩薩初發菩提心的功德。也不可能說窮盡。已經住在佛廣大的家中,就用三界中一切諸法來譬喩初發心的功德,也不可能譬喩出來。

**欲知一切諸佛法 宜應速發菩提心

**此心功德中最勝 必得如來無礙智

**想要知道十方諸佛所說的法,那麼,就應該快點發菩提心。菩提心的功德,在功德中最殊勝,必定能得到諸佛無所障礙的智慧。

**衆生心行可數知 國土微塵亦復然

**虛空邊際乍可量 發心功德無能測

**衆生的心念和行為,可以數知有多少。每個國土中所有的微塵,也可以數知有多少。虛空的邊際,也可以度量有多大。可是菩薩初發心的功德,無法可以揣測。

**出生三世一切佛 成就世間一切樂

**增長一切勝功德 永斷一切諸疑惑

**菩提心能生三世一切佛,菩提心能成就世間一切的快樂,菩提心能增長一切殊勝的功德,菩提心能永斷一切疑惑的業障,問言之,發菩提心,才能成佛道。

**開示一切妙境界 盡除一切諸障礙

**成就一切清淨剎 出生一切如來智

**菩提心的功德,能開示一切妙境界,能盡除一切諸障礙,能成就一切剎土,能莊嚴一切刹土,能清淨一切刹土,能生出一切佛的智慧。

**欲見十方一切佛 欲施無盡功德藏

**欲滅衆生諸苦惱 宜應速發菩提心

**欲想見十方三世諸佛嗎?那麼,就要發菩提心。想要成就無窮盡的功德藏嗎?那麼,就要發菩提心。想要滅除衆生一切諸煩惱嗎?那麼,就要發菩提心。應該急速的發菩提心,才能達到所求的目的地——究竟涅槃。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卷第十八 明法品第十八明法品第十八

什麼是明法?明就是明白,法就是佛法。要明白佛法的眞理。明有種種的明,法有種種的法。明白一種法,不明白多種法,這不能謂之明。要把一切法都能明白,這才謂之明。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皆要通達無礙,要明白法的究竟本體是什麼,也就是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所以叫明法品。這一品是華嚴經第十八品。

華嚴經的義理,一品比一品精,一品比一品深奧,一品比一品殊勝,眞是妙不可言。我們研究華嚴經,要明白諸法實相的道理。要瞭解一眞法界的義理。

爾時,精進慧菩薩白法慧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初發求一切智心。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在這個時候,有位精進慧大菩薩,他勤修精進;息滅貪瞋癡,這是心精進。這位大菩薩,他對法慧大菩薩說:「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在初發求一切智慧心的時候,行菩薩道,這種心能成就在前邊所說無量的功德。」

具大莊嚴。升一切智乘。入菩薩正位。捨諸世間法。得佛出世法。去來現在諸佛攝受。決定至於無上菩提究竟之處。

他具足廣大的莊嚴。升到一切智慧的乘門。入到眞正菩薩的果位。捨離世間的有為法。不貪世間的名,也不著世間的利。就是「財色名食睡」這五欲之樂,都不貪求;「色聲香味觸」這五塵之境,都能捨離。又得到佛的出世法,也就是三十七道品的法門。什麼是三十七道品?①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②四正勤: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長,未生惡禁生,已生惡令斷。③四如意足:欲、念、進、慧。④五根:信、進、念、定、慧。⑤五力:五根發生五種力。⑥七覺分:擇法、精進、喜、除、捨、定、念。⑦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命、正業、正精進、正念、正定。這七項合為三十七道品。尚有聲聞乘所修的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緣覺乘所觀的十二因緣法,就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菩薩乘所行的六度法,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就是無為法。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一切諸佛,都用智慧光明來攝受初發菩提心的大菩薩,決定能達到目的無上正等正覺究竟的果位上。

彼諸菩薩,於佛教中,云何修習。令諸如來,皆生歡喜。入諸菩薩所住之處。一切大行,皆得清淨。所有大願,悉使滿足。獲諸菩薩廣大之藏。隨所應化常為說法。而恒不捨波羅蜜行。所念衆生,咸令得度。紹三寳種,使不斷絕。善根方便,皆悉不虛。

精進慧菩薩又問法慧菩薩十個問題:初發菩提心大菩薩,在佛所教化中,是怎樣的修習?①怎能使令十方諸佛皆生大歡喜?②怎能入到諸菩薩所應住的地位?③怎能修一切大行門皆得清淨?④怎能令所發的大願完全滿足?⑤怎能獲得一切菩薩所成就的廣大功德藏?⑥怎能隨順應教化衆生而為說法?所謂「因人施教,應病予藥。」⑦怎能常本著波羅蜜行去修行?⑧怎能令所念一切衆生都得到度脫?⑨怎能紹隆三寳種子繼續不斷絕?⑩怎能令衆生所有的善根和方便法門都恰到好處,皆悉不虛?

佛子。彼諸菩薩,以何方便,能令此法,當得圓滿。願垂哀愍 ,為我宣說。此諸大會,靡不樂聞。

精進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初發菩提心的菩薩,用什麼方便法門來修行,能使令種種法即刻得到圓滿而成就。希望大德你(法慧菩薩)慈悲哀愍,為我(精進慧菩薩)宣說怎樣修行的法門,不但我要聽這個法,就是在華嚴法會中所有大衆,都歡喜聆聽你說的妙法,沒有一位不是樂聞洗耳恭聽。

復次,如諸菩薩摩訶薩,常勤修習。滅除一切無明黑暗。降伏魔怨,制諸外道。永滌一切煩惱心垢。悉能成就一切善根。永出一切惡趣諸難。淨治一切大智境界。成就一切菩薩諸地,諸波羅蜜、總持、三昧、六通、三明、四無所畏,清淨功德。

又再說一遍。好像發菩提心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們常常勤加修習。能滅除一切無明黑暗,得到智慧光明。能降伏一切障道的天魔和仇恨的怨家,能制止一切外道的謬論,能永遠洗清心中的煩惱垢,能完全成就一切善根,能永遠出離三惡道和諸災難,能清淨修治一切大智慧,令其現前。能成就菩薩的十地位,就是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燄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能成就十種波羅蜜的法門,也就是到彼岸。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能成就總持(陀羅尼),就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能成就三昧,就是正定正受。能成就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能成就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能成就四無所畏,就是總持無所畏、知根無所畏、決疑無所畏、答難無所畏。這是菩薩的四無所畏,而不是佛的四無所畏。菩薩能成就這七種清淨的功德。

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及諸相好,身語心行,成就滿足。善知一切諸佛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一切智智所行境界。為欲成熟一切衆生,隨其心樂而取佛土。隨根隨時,如應說法。種種無量廣大佛事。

菩薩能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又能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又能令身語意三業清淨,成就滿足一切菩提道,又能善於知道一切諸佛的十力,就是知覺處非處智力、知三世業報智力、知諸禪定解脫三昧智力、知諸根勝劣智力、知種種解智力、知種種界智力、知一切至處道智力、知天眼無礙智力、知宿命無礙智力、知永斷習氣智力。又能善於知道一切諸佛的四無所畏。就是一切智無所畏、漏盡無所畏、說障道無所畏、說盡苦道無所畏。又能善於知道一切諸佛的十八不共法,就是身無失、口無失、念無失、無異想、無不定心、無不知己捨、欲無滅、精進無滅、念無滅、慧無滅、解脫無滅、解脫知見無滅、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智慧知過去世無礙、智慧知未來世無礙、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一切智和一切種智,所修行種種智慧的境界。菩薩因為想要成熟一切衆生的願,所以隨順衆生心中所歡喜而成就自己的佛土。隨一切衆生的根性,隨一切衆生的時機,來說應說的法。也就是應以何法得度,就說何法而度之。用種種無量無邊廣大佛事,來教化衆生,來成就衆生。

及餘無量諸功德法,諸行諸道及諸境界,皆悉圓滿。疾與如來功德平等。

菩薩所修無量的一切功德法,所修一切行門,所修一切道,所修得一切境界。這些問題,都具足圓滿,很快就和佛的功德平等,沒有分別。

於諸如來應正等覺,百千阿僧祇劫,修菩薩行時,所集法藏,悉能守護,開示演說。諸魔外道,無能沮壞。攝持正法,無有窮盡。於一切世界演說法時,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脩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王、梵王、如來法王,皆悉守護。

在十方諸佛應成正等正覺,經過百千阿僧祇劫那樣長的時間,來修菩薩行,利益一切衆生的時候,所集聚一切法的功德藏,完全能守護而不破壞。能開示演說一切佛法,一切天魔外道是無法阻礙,無法破壞。

魔有多種,最厲害的魔,就是心魔。他能令你不修行。你想修行,他就來搗亂,令你生妄想。他會這樣對你說:「不要修行啦!修行是一種很苦的事。你要吃多一點,要穿多一點,要睡多一點,把身體保養好一點。那才是對的,不要太愚癡!」這個自心魔常來破壞自己的修道心。

什麼是外道?就是心外求法的修行人,不明白一切法不離自心的道理,跑出心外邊去找法。外道有三千旁門,九十六種外道(當時印度有六大論師,所主張的理論,都是撥無因果。每人有十五個弟子,成為九十。另加六師,共為九十六,所以有九十六種外道)。

菩薩修行正法、攝持正法、保護正法,天魔外道無能阻止障礙。菩薩做這些事情沒有窮盡的時候。在一切世界演說妙法的時候,會有天龍八部及十王來保護。十王就是天王,有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龍王有八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婆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婆王、摩那斯龍王、優缽羅龍王。夜叉王:就是捷疾鬼王。乾闥婆王:就是香神王。阿脩羅王:就是無端正王。迦樓羅王:就是金翅鳥王。緊那羅王:就是樂神王。人王:就是皇帝,人間的王。梵王:就是大梵天,天上的王。如來法王就是佛。這十位王都來守護發菩提心的菩薩。

一切世間,恭敬供養。同灌其頂,常為諸佛之所護念。一切菩薩,亦皆愛敬。得善根力,增長白法。開演如來甚深法藏。攝持正法以自莊嚴。一切菩薩,所行次第,願皆演說。

發菩提心的菩薩,應受一切世間的衆生,來恭敬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來灌頂來護念。一切菩薩也皆愛護敬仰。發菩提心的菩薩,得到種種善根的力量,增長清淨法,也就是沒有無明。有了大智慧,便能開闡演說佛的甚深諸法之藏,攝持正法來莊嚴自己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一切菩薩所修行的次第行門,都願一一演說。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唐于闐國沙門實叉難陀譯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卷第十八 明法品第十八明法品第十八

什麼是明法?明就是明白,法就是佛法。要明白佛法的眞理。明有種種的明,法有種種的法。明白一種法,不明白多種法,這不能謂之明。要把一切法都能明白,這才謂之明。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皆要通達無礙,要明白法的究竟本體是什麼,也就是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所以叫明法品。這一品是華嚴經第十八品。

華嚴經的義理,一品比一品精,一品比一品深奧,一品比一品殊勝,眞是妙不可言。我們研究華嚴經,要明白諸法實相的道理。要瞭解一眞法界的義理。

爾時,精進慧菩薩白法慧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初發求一切智心。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在這個時候,有位精進慧大菩薩,他勤修精進;息滅貪瞋癡,這是心精進。這位大菩薩,他對法慧大菩薩說:「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在初發求一切智慧心的時候,行菩薩道,這種心能成就在前邊所說無量的功德。」

具大莊嚴。升一切智乘。入菩薩正位。捨諸世間法。得佛出世法。去來現在諸佛攝受。決定至於無上菩提究竟之處。

他具足廣大的莊嚴。升到一切智慧的乘門。入到眞正菩薩的果位。捨離世間的有為法。不貪世間的名,也不著世間的利。就是「財色名食睡」這五欲之樂,都不貪求;「色聲香味觸」這五塵之境,都能捨離。又得到佛的出世法,也就是三十七道品的法門。什麼是三十七道品?①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②四正勤: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長,未生惡禁生,已生惡令斷。③四如意足:欲、念、進、慧。④五根:信、進、念、定、慧。⑤五力:五根發生五種力。⑥七覺分:擇法、精進、喜、除、捨、定、念。⑦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命、正業、正精進、正念、正定。這七項合為三十七道品。尚有聲聞乘所修的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緣覺乘所觀的十二因緣法,就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菩薩乘所行的六度法,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就是無為法。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一切諸佛,都用智慧光明來攝受初發菩提心的大菩薩,決定能達到目的無上正等正覺究竟的果位上。

彼諸菩薩,於佛教中,云何修習。令諸如來,皆生歡喜。入諸菩薩所住之處。一切大行,皆得清淨。所有大願,悉使滿足。獲諸菩薩廣大之藏。隨所應化常為說法。而恒不捨波羅蜜行。所念衆生,咸令得度。紹三寳種,使不斷絕。善根方便,皆悉不虛。

精進慧菩薩又問法慧菩薩十個問題:初發菩提心大菩薩,在佛所教化中,是怎樣的修習?①怎能使令十方諸佛皆生大歡喜?②怎能入到諸菩薩所應住的地位?③怎能修一切大行門皆得清淨?④怎能令所發的大願完全滿足?⑤怎能獲得一切菩薩所成就的廣大功德藏?⑥怎能隨順應教化衆生而為說法?所謂「因人施教,應病予藥。」⑦怎能常本著波羅蜜行去修行?⑧怎能令所念一切衆生都得到度脫?⑨怎能紹隆三寳種子繼續不斷絕?⑩怎能令衆生所有的善根和方便法門都恰到好處,皆悉不虛?

佛子。彼諸菩薩,以何方便,能令此法,當得圓滿。願垂哀愍 ,為我宣說。此諸大會,靡不樂聞。

精進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初發菩提心的菩薩,用什麼方便法門來修行,能使令種種法即刻得到圓滿而成就。希望大德你(法慧菩薩)慈悲哀愍,為我(精進慧菩薩)宣說怎樣修行的法門,不但我要聽這個法,就是在華嚴法會中所有大衆,都歡喜聆聽你說的妙法,沒有一位不是樂聞洗耳恭聽。

復次,如諸菩薩摩訶薩,常勤修習。滅除一切無明黑暗。降伏魔怨,制諸外道。永滌一切煩惱心垢。悉能成就一切善根。永出一切惡趣諸難。淨治一切大智境界。成就一切菩薩諸地,諸波羅蜜、總持、三昧、六通、三明、四無所畏,清淨功德。

又再說一遍。好像發菩提心菩薩中的大菩薩,他們常常勤加修習。能滅除一切無明黑暗,得到智慧光明。能降伏一切障道的天魔和仇恨的怨家,能制止一切外道的謬論,能永遠洗清心中的煩惱垢,能完全成就一切善根,能永遠出離三惡道和諸災難,能清淨修治一切大智慧,令其現前。能成就菩薩的十地位,就是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燄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能成就十種波羅蜜的法門,也就是到彼岸。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能成就總持(陀羅尼),就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能成就三昧,就是正定正受。能成就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能成就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能成就四無所畏,就是總持無所畏、知根無所畏、決疑無所畏、答難無所畏。這是菩薩的四無所畏,而不是佛的四無所畏。菩薩能成就這七種清淨的功德。

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及諸相好,身語心行,成就滿足。善知一切諸佛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一切智智所行境界。為欲成熟一切衆生,隨其心樂而取佛土。隨根隨時,如應說法。種種無量廣大佛事。

菩薩能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又能莊嚴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又能令身語意三業清淨,成就滿足一切菩提道,又能善於知道一切諸佛的十力,就是知覺處非處智力、知三世業報智力、知諸禪定解脫三昧智力、知諸根勝劣智力、知種種解智力、知種種界智力、知一切至處道智力、知天眼無礙智力、知宿命無礙智力、知永斷習氣智力。又能善於知道一切諸佛的四無所畏。就是一切智無所畏、漏盡無所畏、說障道無所畏、說盡苦道無所畏。又能善於知道一切諸佛的十八不共法,就是身無失、口無失、念無失、無異想、無不定心、無不知己捨、欲無滅、精進無滅、念無滅、慧無滅、解脫無滅、解脫知見無滅、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智慧知過去世無礙、智慧知未來世無礙、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一切智和一切種智,所修行種種智慧的境界。菩薩因為想要成熟一切衆生的願,所以隨順衆生心中所歡喜而成就自己的佛土。隨一切衆生的根性,隨一切衆生的時機,來說應說的法。也就是應以何法得度,就說何法而度之。用種種無量無邊廣大佛事,來教化衆生,來成就衆生。

及餘無量諸功德法,諸行諸道及諸境界,皆悉圓滿。疾與如來功德平等。

菩薩所修無量的一切功德法,所修一切行門,所修一切道,所修得一切境界。這些問題,都具足圓滿,很快就和佛的功德平等,沒有分別。

於諸如來應正等覺,百千阿僧祇劫,修菩薩行時,所集法藏,悉能守護,開示演說。諸魔外道,無能沮壞。攝持正法,無有窮盡。於一切世界演說法時,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脩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王、梵王、如來法王,皆悉守護。

在十方諸佛應成正等正覺,經過百千阿僧祇劫那樣長的時間,來修菩薩行,利益一切衆生的時候,所集聚一切法的功德藏,完全能守護而不破壞。能開示演說一切佛法,一切天魔外道是無法阻礙,無法破壞。

魔有多種,最厲害的魔,就是心魔。他能令你不修行。你想修行,他就來搗亂,令你生妄想。他會這樣對你說:「不要修行啦!修行是一種很苦的事。你要吃多一點,要穿多一點,要睡多一點,把身體保養好一點。那才是對的,不要太愚癡!」這個自心魔常來破壞自己的修道心。

什麼是外道?就是心外求法的修行人,不明白一切法不離自心的道理,跑出心外邊去找法。外道有三千旁門,九十六種外道(當時印度有六大論師,所主張的理論,都是撥無因果。每人有十五個弟子,成為九十。另加六師,共為九十六,所以有九十六種外道)。

菩薩修行正法、攝持正法、保護正法,天魔外道無能阻止障礙。菩薩做這些事情沒有窮盡的時候。在一切世界演說妙法的時候,會有天龍八部及十王來保護。十王就是天王,有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龍王有八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婆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婆王、摩那斯龍王、優缽羅龍王。夜叉王:就是捷疾鬼王。乾闥婆王:就是香神王。阿脩羅王:就是無端正王。迦樓羅王:就是金翅鳥王。緊那羅王:就是樂神王。人王:就是皇帝,人間的王。梵王:就是大梵天,天上的王。如來法王就是佛。這十位王都來守護發菩提心的菩薩。

一切世間,恭敬供養。同灌其頂,常為諸佛之所護念。一切菩薩,亦皆愛敬。得善根力,增長白法。開演如來甚深法藏。攝持正法以自莊嚴。一切菩薩,所行次第,願皆演說。

發菩提心的菩薩,應受一切世間的衆生,來恭敬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來灌頂來護念。一切菩薩也皆愛護敬仰。發菩提心的菩薩,得到種種善根的力量,增長清淨法,也就是沒有無明。有了大智慧,便能開闡演說佛的甚深諸法之藏,攝持正法來莊嚴自己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一切菩薩所修行的次第行門,都願一一演說。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精进慧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精进慧菩萨,他愿意将前边长行的道理,用偈颂再说一次。令在华严法会中的大众,对这种义理有更深刻的认识。菩萨都有这种慈悲的心怀,所以说菩萨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圣人。
大名称者善能演 菩萨所成功德法
深入无边广大行 具足清净无师智
有大名称的人,善于演说诸法的妙义。菩萨所修成种种功德的法,能深入无量无边广大的行门,能具足清净的智慧。所谓「无师自通」的智慧,也就是生而知之,不需要善知识来教导,自然就明白。
若有菩萨初发心 成就福德智慧乘
入离生位超世间 普获正等菩提法
假设有菩萨,在初发心的时候,所成就的福德和智慧是不可思议,已经证入出离生死的地位。他已超出世间人所有的功德,普徧获得正等正念的菩提心。
彼复云何佛教中 坚固勤修转增胜
令诸如来悉欢喜 佛所住地速当入
这位初发心的菩萨,他在佛教中是怎样的情形,他的菩提心,一天比一天坚固。勤修一切的行门,而获得殊胜的神通。能令十方诸佛皆大欢喜,来讚叹守护。佛所住的地方,初发心的菩萨,很快就能入佛的果位。
所行清净愿皆满 及得广大智慧藏
常能说法度众生 而心无依无所著
初发菩提心的菩萨,所修行的清净愿,很快就圆满。又得到广大的智慧,常能说法来教化众生。虽然能度脱一切众生,但无度脱众生的执着。因为心离一切执着,所以无所依。
菩萨一切波罗蜜 悉善修行无缺减
所念众生咸救度 常持佛种使不绝
菩萨修行一切波罗蜜(到彼岸)的法门,先由一种波罗蜜法门开始修行。如果一种波罗蜜法门修行成就,一切波罗蜜法门都会成就。为什么?因为一修一切修,一成一切成。不然的话,波罗蜜的法门有那样多,人的生命有限,怎能修完?菩萨修行波罗蜜法,只有增加,没有缺减。凡是所忆念的众生,都能救出苦海,度到彼岸。所谓「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涅槃)。」菩萨的责任,是绍隆佛种、法种、僧种,令三寳常住于世,不令三寳断绝。这是出家人的任务,也是在家人的义务。总而言之,凡是佛教徒,都有这种责任,绍隆三寳,续佛慧命。
所作坚固不唐捐 一切功成得出离
如诸胜者所修行 彼清净道愿宣说
现在金山寺又打禅七(一九七六年一月),凡是参加禅七的人,就是初发菩提心的菩萨。你们大家在禅堂打坐,就是修波罗蜜。如果不杀盗淫,就是身清净。不讲话,就是口清净。不打妄想,就是意清净。身口意三业清净,就是修波罗蜜法。这是初发心菩萨的根本行门。现在把最重要的法门,告诉大家,就是要修禅定波罗蜜。我们出家修道为什么?就是求智慧,了生死。智慧是从禅定中得来的。有了智慧,就能了生死。怎样修呢?大家注意听!坐禅的姿势,要合乎标準,否则不会有所成就。打坐时身体要端端正正,笔直一般,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可左歪、不可右斜,更不可入睡觉三昧。如果端然正坐,身不犯杀、盗、淫三恶。口不犯忘言、绮语、恶口、两舌四恶。意不犯贪、瞋、痴三恶。这三业清净之后,就能捨弃攀缘心,这是布施;能守禅堂的规矩,这是持戒;能忍受腰痠腿疼的苦,这是忍辱;有始有终,不生退转心,精进不懈怠,这是精进;静坐心不动,一念不生,就是禅定;功夫到炉火纯青的时候,智慧自然现前。这六种波罗蜜有连带的关係。
各位要注意!参禅打坐要认眞,不可马虎,不可随便。要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去修,不可投机取巧,不要想找捷径,既省力又方便,即刻开悟,不费时间。觉得这个法门好,就修这个法门吧!其实,没有那个法门是捷径,那个法门不是捷径,都是平等的。只要认眞去修,就是捷径;不认眞修,就不是捷径。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修行不可贪图方便,不可企图侥倖。修行讲眞实的功夫,用一分功,便有一分果实;用十分功,便有十分果实。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无论什么法门,越苦越好,越辛劳越好,越费力越好。从古至今,开悟的境界,都是从苦中得来的。修行不是赌钱。赌钱是希望捨一图得万报的思想,所以孤注一掷,倾家荡产。修行只是捨一,而图得万报。所谓「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所行所作无有企图,没有虚妄。我的本份就应该这样修行(坐禅),至于成不成道?不要管它。应该有这种思想。有人说:「我一天念一百零八遍大悲咒,又念一部法华经,那是不是眞修行?」那不算修行。且看过去诸佛菩萨,他们为修行,曾捨身命;为求佛道,粉身碎骨,在所不惜。要有这种牺牲的精神,才是眞正的佛弟子,才能得到眞正坚固定。
要种坚固的因,才能结坚固的果。有了坚固的果,就能出离三界,了生脱死。想出欲界吗?那么,首先要断欲,就是断财、色、名、食、睡五欲。或断色、声、香、味、触五境。能断就清净,不断就染汚。清净能出欲界,染汚能堕六道。欲断出欲界,色断出色界,如能不着相,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或者「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或者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或者「内空其心,外空其形,远空其物。」如果能到这种境界,那就超出色界。到了无色界,不但没有形色,连心识也没有了。这时,便能出离三界。
菩萨所行所作的功德,非常坚固,无能破坏。所以说所作坚固不唐捐。也就是所行所作,一定会成就,不会白费工夫。好像一切菩萨所修成的殊胜行(六度万行),所证得的功德,无法可形容。菩萨所修行的清净道(没有欲念),愿为众生来宣说,令众生也修清净道。换言之,就是断欲去爱。把身体看破,把执着放下。否则,执着这个,执着那个,就不是清净道,而是染汚道。清净道就是本来面目,也就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境界。
永破一切无明暗 降伏众魔及外道
所有垢秽悉涤除 得近如来大智慧
每个人,都有种种的无明。因为有种种无明,所以就有种种烦恼。有了种种烦恼,便生出种种苦,这是自然的道理。无明就是遇到境界来临时,便认识不清楚。无论是是顺境、或是逆境,都被境界所转变,或者所摇动。一摇动便产生烦恼。有了烦恼,便有痛苦。清净道是永远破除无明的黑暗。把一切无明烦恼破了,便能生出智慧。有了智慧,便放光明。这种光明能降伏众魔。魔有四种,就是五阴魔、烦恼魔、天魔、死魔。又可以说有天魔、地魔、神魔、鬼魔、人魔、心魔、病魔等等,总之,都叫妖魔。一切魔被降伏了,就变成护法善神。例如天龙八部,就是先为魔,后为护法神。
讲到这里,我想起从前在家乡降伏如意魔女的往事。她是魔中最厉害的魔。她害死不知有多少人?谁要见她,都会毛骨悚然,不寒而慄。凡是遇到她的人,轻者大病一场,重者鸣呼哀哉,可是她遇到我,就失去威力,法术不灵了。当我见到她时,就晓得她很厉害。可是我要教她改恶向善,弃邪归正,皈依三寳,重新做人。如果她不皈依三寳,将来不知又有多少人受灾殃?所以我发了三个愿:第一愿:愿救这位魔女,令她守戒律,安分修行,将来不堕三恶道。第二愿:愿救所有众生,不受其害。也可以说直接救魔女,间接救众生。第三愿:愿救皈依我的弟子,早离病苦恢复健康,因为她使我的弟子有病,如果我不想办法降伏她见死不救,所以非管不可。不能让魔女把我的弟子摄去。于是为这个魔女说法,用四十二手眼的咒降伏了她,令她皈依三寳。令她暂往吉林省蛟河县,磊法山万圣玲珑洞,潜修道果,并命名为「金刚如意女」。魔退之后,病者即刻恢复健康。
清净的智慧光,又能降伏一切外道。外道并不一定愿意修习外道法,而是因为找不到正道,所以才认为外道法是对的。好像舍利弗和目犍连二位尊者,当初是散惹耶毗罗梨子(印度六大论师之一)的弟子,后来,因缘成熟,才皈依释迦牟尼佛,成为智慧第一和神通第一。所以用正法来教化外道,令外道改邪归正,弃暗投明。
要把尘垢骯脏的思想,统统洗乾净。清净无染,智慧现前,就近于佛的智慧,也就是大光明藏,也就是大圆镜智。
永离恶趣诸险难 净治大智殊胜境
获妙道力隣上尊 一切功德皆成就
永远离开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四恶趣。在这四恶趣中,有很多的险难。若堕落在地狱中,万劫不复生。若堕落在饿鬼中,常被饥火所焚。若堕落在畜生中,为无明所覆,常为愚痴。若堕落在阿修罗中,好勇斗狠,斗争坚固。修行就是要离开一切险难,可是要用对治的方法。什么方法?就是用戒定慧三无漏学来根治贪瞋痴慢疑五毒。消灭五毒之后,便得大智慧。有了大智慧,就得到一切神通的殊胜境界。获得不可思议神通妙用的力量,就和诸佛为邻居,所修行的功德,都会有所成就。
证得如来最胜智 住于无量诸国土
随众生心而说法 及作广大诸佛事
菩萨证得佛最殊胜的智慧,住在无量无边诸佛国土中,八根成道,百劫作佛,来教化众生。随顺众生的心念,而为说法,令众生反迷归觉,离苦得乐,而做广大一切佛事。
云何而得诸妙道 开演如来正法藏
常能受持诸佛法 无能超胜无与等
怎样才能得到一切不可思议的道果呢?就要常常讲经说法,开演佛的正法藏,而得到一切诸妙道。若常依照诸佛所说的法去修行,就能得到一切诸妙道。这是没有能超胜过佛法的。
云何无畏如师子 所行清净如满月
云何修习佛功德 犹如莲华不着水
怎样能修到四无所畏的境界?好像师子一吼,百兽闻之,而胆破脑裂。所行要清净,持戒要清净,好像十五夜的月亮,既圆且明。怎样修习诸佛的功德?好像莲华虽然出生于污泥,但是清净不染,不着于泥,也不着于水,一尘不染,万念皆空。达到这种境界,就证得诸佛的功德。
尔时,法慧菩萨告精进慧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乐,多所惠利。哀愍世间诸天及人。问于如是菩萨所修清净之行。
在精进慧菩萨说完诸法偈颂的时候,法慧菩萨又告诉精进慧菩萨说:善哉!善哉!佛的弟子!你现在所问初发菩提心的功德,不是为自己而问,乃是为众生而问。你想令法界所有的众生,都得到益处,又得到永远的安乐,又得到惠利。你有这种的慈悲心,哀愍 可怜世间诸天众和人类。代表他们来问关于菩萨所修的清净法门。令众生能返本还原,恢复到本然清净。
佛子。汝住实法。发大精进。增长不退。已得解脱。能作是问。同于如来。
法慧菩萨称一声佛的弟子!你已经住在实相法中,发心精进,身也精进,心也精进;昼也精进,夜也精进。你已经得到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你已经证得眞正的解脱,已经到了无拘无束,无罣无碍的境界。你所问这种法,不久将来就和佛的境界相同了。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承佛威神之力,为汝于中说其少分。
法慧菩萨又说:请你审谛来听!注意来听。请你记之、思之、
念之。我现在仰承十方诸佛的大威神力,为你说这种法。不过,只能说无量无边中之少分而已。
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发一切智心。应离痴暗。精勤守护,无令放逸。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已经发一切智慧的菩提心。应该远离一切愚痴和黑暗(无明)。怎样能离开痴暗?要修禅定波罗蜜的法门。有了智慧光明,就把无明破灭。又要修精进波罗蜜法门,在最微细的地方,也要谨慎小心,勤加守护一切戒律。不准自己的身心放逸。放逸就是不守规矩,就是破坏道场。
出家人不守出家的戒律,在家人不守在家的戒律,那成什么体统?把本有的地位都失去了。既然皈依三寳,就要恭敬三寳、供养三寳,不可诽谤三寳,不可破坏三寳。在道场中要守规矩,不可令他人生烦恼。就是一擧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合乎戒律,不可放逸。
1 ...  67891011121314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十种法,名不放逸。何者为十。一者护持众戒。二者远离愚痴,净菩提心。三者心乐质直,离诸谄诳。四者勤修善根,无有退转。五者恒善思惟,自所发心。六者不乐亲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七者修诸善业,而不愿求世间果报。八者永离二乘,行菩萨道。九者乐修众善,令不断绝。十者恒善观察、自相续力。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应该常修习这十种法。就是念兹在兹,来注意这十种法,时时刻刻不忘了它。这就是住十种法,名为不放逸。
是那十种法?就是①护持众戒:佛所说的戒品,要严持净戒,谨慎护持,不可丝毫违犯,不可任意放肆。就好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的重要。②远离愚痴,净菩提心:若有无明烦恼,就是愚痴。所以要永远离开愚痴,便有智慧。又要有清净菩提心,上求诸佛无上道,下度众生出苦海。③心乐质直,离诸谄诳:菩萨的心是正直,所谓「直心是道场。」众生的心是弯曲,见到有钱有势的人,便献出恭维的样子,说些违心谄媚的话。好像狗见到主人一样,摇尾乞怜。还有一种人,专说欺骗人的诳语,无论对谁也不说眞实话。这种行为,是最愚痴的行为。但菩萨是远离一切谄诳的。④勤修善根,无有退转:善根要勤修,才能增长,否则就枯萎了。发菩提心,就是增长善根,好像用水灌溉一样。令它欣欣向荣,发菩提心,只有精进,没有退转。宁可死不退转,要有这种坚忍不拔的意志。⑤恒善思惟,自所发心:要常思惟自己所发的菩提心,是否在精进或是退转?要审查一番,如果有精进,则勉之;如果有退转,则改之。反省一下,自己为什么要造业?为什么要放逸?为什么要破坏道场?这些问题,是违背自己所发菩提心的初衷。⑥不乐亲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菩萨已经是圣人,所以不乐亲近在家的凡夫或出家的凡夫。什么是凡夫?就是平凡的人,没有智慧的人,不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凡是有烦恼的人,思想不清净的人,都是凡夫。⑦修诸善业,而不愿求世间果报:菩萨愿作种种善业,但不求人天的果报。就是不希望做大富大贵的人,也不能希望生在诸天享天福。⑧永离二乘,行菩萨道:菩萨有慈悲的心肠,所行所作,都是利益众生为前题,所以永远离开二乘法,专修六度万行法,以行菩萨道为宗旨。这就是菩萨的精神。⑨乐修众善,令不断绝:菩萨常做善事,为利益众生,没有为自己打算。这种思想,永不断绝。⑩恒善观察,自相续力:菩萨常常廻光返照,检讨自己是不是发无明火?是不是不认眞修行?是不是没有行菩萨道?是不是没有种善根?这些问题,每天都要反省一次。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要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是否有罪过。不然的话,纵修到未来际也不会修成功。
修行人要行菩萨道,对人好,不是教人对自己好。我常对你们说:要能利益他人,就是被骂也好。不能利益他人,就是有人向你叩头,也没有意思。所以修行人,一定要利人,才合乎本师释迦牟尼佛当初说法的目的。因之,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行菩萨道的力量,是否相续不断?
佛子。若诸菩萨行此十法。是则名为住不放逸。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所有一切菩萨,若能认眞修行这十种法,就住在不放逸的境界,所以名为住不放逸。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不放逸,得十种清净。何者为十。一者如说而行。二者念智成就。三者住于深定,不沉不擧。四者乐求佛法,无有懈息。五者随所闻法,如理观察。具足出生巧妙智慧。六者入深禅定,得佛神通。七者其心平等,无有高下。八者于诸众生,上中下类,心无障碍。犹如大地,等作利益。九者若见众生,乃至一发菩提之心,尊重承事,犹如和尚。十者于授戒和尚,及阿闍梨,一切菩萨,诸善知识,法师之所,常生尊重,承事供养。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修行居住在不放逸之后,便得十种清净。是那十种清净?就是①如说而行:菩萨无论修什么法门,都是依法修行,不会背道而驰。也就是绝不放逸,无违教法。②念智成就:在最初发菩提心这一念,就成就一切种智。③住于深定,不沉不擧:清净无染,常在定中。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如果能常住定中,也不昏沉,也不掉擧。也不贪执着,也不打妄想。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心清如水,平静似镜。这就是深定的境界。法界就是我,我就是法界,我和法界合而为一,这是入深定。到了这种程度的时候,在法界以内的事情,自然都知道了。④乐求佛法,无有懈息:菩萨欢喜求一切佛法,精进再精进,学习再学习,永不懈怠,永不休息。⑤随所闻法,如理观察,具足生出巧妙智慧:菩萨无论在什么地方闻法,都用理智来观察来分析。理智好像明镜,无论是什么东西,都清清楚楚照现出来。所谓「物来影现,物去影息。」能完全具足生出不可思议的妙智慧。⑥入深禅定,得佛神通:静坐到极点,智光则通达。也就是入深禅定。这时候,行者的脉搏停止(证到第一禅的境界),或者呼吸停止(证到第二禅的境界),或者念力停止(证到第三禅的境界),或者心识停止(证到第四禅的境界)。这是入深禅定的现象。在这境界里,好像死人一样,但是不会死。证到四禅境界,还是凡夫,并不是证果的圣人。这一点大家要注意,不可误解。要勇猛精进,继续入禅定。外道则入无想天。正道则入五不还天。这时,才是初果罗汉,或十住菩萨。到了这种境界,便得到佛的神通。⑦其心平等,无有高下:菩萨的清净心,非常平等,一切的一切,也不分高下。⑧于诸众生,上中下类,心无障碍。犹如大地,等作利益:菩萨对于众生或者是上根利智,或者是中根普智,或者是下根钝智,三根平等,没有障碍之心。犹如大地一样,能生万物,平等利益。大地能负载四种重担:一为大海、二为诸山、三为草木、四为众生。⑨若见众生,乃至一发菩提之心,尊重承事,犹如和尚:若能见到初发菩提心的众生,就应该尊敬他、承事他。犹如尊重承事和尚一样。和尚是最高尚最尊敬的出家人。⑩于授戒和尚,及阿闍梨,一切菩萨,诸善知识,法师之所,常生尊重,承事供养:对于授戒和尚、规范师、一切菩萨、一切善知识、一切法师,要常到他们的处所去、亲近、尊重、承事、供养。不可懈怠、不可我慢。要报师恩,师恩如同父母恩。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是名菩萨住不放逸十种清净。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居住在不放逸的境界上,得到这种清净,故为此名。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不放逸。发大精进,起于正念。生胜欲乐,所行不息。于一切法,心无依处。于甚深法,能勤修习。入无诤门,增广大心。佛法无边,能顺了知。令诸如来,皆悉欢喜。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循规蹈矩,常不放逸。发大精进心,只向前进,不向后退。常起正念,不生邪念。常生殊胜的欲乐,就是求菩萨道,圆满觉果。常修行不休息。对于一切佛法,心无半点执着。对于一切般若法门,能勤加修习,而不懈怠。能入无诤之门,不和人诤辩论,有忍耐的修养。能增加广大的菩提心。佛法无边,菩萨能顺着佛法的道理去研究,了知一切的理论。能令一切诸佛,都生欢喜,而来讚叹。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十法,能令一切诸佛欢喜。何等为十。一者精进不退。二者不惜身命。三者于诸利养,无有希求。四者知一切法,皆如虚空。五者善能观察,普入法界。六者知诸法印,心无倚着。七者常发大愿。八者成就清净、忍智光明。九者观自善法,心无增减。十者依无作门,修诸净行。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又有十种法,能感动十方诸佛的欢喜而讚叹。是什么十种法?就是①精进不退:菩萨修行是昼夜六时恒精进,永不退转。②不惜身命:为法忘躯这才是菩萨的精神。③于诸利养,无有希求:菩萨对于所供养的四事(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一切资养身体的东西,不希望多求,随缘应供,不起分别心。④知一切法,皆如虚空:菩萨明白一切法,是由因缘而生,由因缘而灭,一切皆空,犹如虚空,没有实在的体,所以不执着我,也不执着法。所谓「我法二空。」⑤善能观察,普入法界:菩萨善能观察一切法,普徧入法界一切门。⑥知诸法印,心无倚着:菩萨知道以心印心这种法。虽然知道诸法之印,印证这个法是眞的。但是心不倚赖法印,不执着法印。⑦常发大愿:菩萨常发大智大行,大愿大悲,所谓「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这四位大菩萨,代表菩萨的四大行愿。所以修道人,都要发大愿,愿就是法船。想从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之中流,达到涅槃的彼岸。必须坐大法船,渡过生死海,才能平安抵达佛境。修行不发愿,好像开花不结果的树一样,是无用处。⑧成就清净、忍智光明:要成就清净的心,非得修忍耐的法门。就是忍饥忍渴、忍寒忍暑、忍风忍雨。总之,一切的一切,都要忍受。所谓「能忍自安」,能忍就有智慧,有智慧就有光明。⑨观自善法,心无增减:要观察自己所修的善法,于心不增不灭。对于善法或恶法,心不执着,也不增减。⑩依无作门,修诸净行:依着无作门,来修一切清净行。
什么是无作门?就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的境界。换言之,无论修那种行门,不要执着那种行门。不执着就自在,这就是修而无修,无修而修的道理。不是造作,一点勉强的成份都不存在,完全是自然而然的。
修行就是修行。不要有这种的思想:「我为什么要修行?」什么也不为!就是修行。不想求什么而修行,无有所求。也不求开悟,也不求证果,就是修行。这就是无求修行。要为无求而修行,要为无作而修行,要为无贪而修行。不是说:「我修行为成佛。」如有这种思想,便是有作。
无作就是说我应该修行,我什么也不求。所谓「到无求处便无忧。」到无所求的时候,便没有一切的忧虑了。为什么有忧虑?因为还有所求。为什么有所求?因为没有满足。如果满足,还求个什么?譬如,想行菩萨道,在没有行菩萨道的时候,觉得要行菩萨道。已经行菩萨道的时候,这便叫无作门。
我们佛教徒的责任,就是教化众生、利益众生、保护众生。我们的责任,就是讲经说法。我们的责任,就是听经闻法。因为我们不明白佛法的道理,所以要来听经,不管明白不明白,都来听经,这是无作听法。听经要自然,而无贪求。明白我也来听经,不明白我也来听经,这样就是无作,不勉强,很自然,要修行一切清净的行门。
佛子。是为菩萨住十种法。能令一切如来欢喜。
佛的弟子!这是菩萨所住的十种法。使令十方诸佛生大欢喜心,而来讚叹:善哉!善哉!善男子!你眞是佛子呀!
佛子。复有十法,能令一切诸佛欢喜。何者为十。所谓安住不放逸。安住无生忍。安住大慈。安住大悲。安住满足诸波罗蜜。安住诸行。安住大愿。安住巧方便。安住勇猛力。安住智慧,观一切法。皆无所住,犹如虚空。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又有十种清净法,可以使令十方诸佛生大欢喜心。是那十种法?就是所说的①安住不放逸:就是安住在无生法忍上。什么叫无生法忍?就是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忍可于心。②安住无生忍:③安住大慈:慈能给众生一切的快乐,所谓「无缘大慈」。④安住大悲:悲能拔众生一切的痛苦,所谓「同体大悲」。⑤安住满足诸波罗蜜:所修的六度或十度,都能满足无缺。⑥安住诸行:菩萨所修六度万行,都有成就。⑦安住大愿:菩萨守护自己所发的大愿。⑧安住巧方便:就是善巧方便的法门。⑨安住勇猛力:就是勇猛精进的力量。⑩安住智慧:安住在一切智慧上,观察一切法,不着一切法,犹如虚空,一无所有。
佛子。若诸菩萨住此十法,能令一切诸佛欢喜。
佛的弟子!若有一切诸菩萨,能安住在这十种法上,就能使令十方诸佛,皆生大欢喜心。来讚叹、来灌顶,成就法王子。
佛子。有十种法,令诸菩萨速入诸地。何等为十。一者善巧圆满福智二行。二者能大庄严波罗蜜道。三者智慧明达,不随他语。四者承事善友,恒不捨离。五者常行精进,无有懈怠。六者善能安住如来神力。七者修诸善根,不生疲倦。八者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庄严。九者于地地法门,心无所住。十者与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体性。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又有十种法,可以令一切菩萨速入十地位。是什么十种法?就是所说的①善巧圆满,福智二行:就是福慧双修,福也圆满,智也圆满。福慧双足,就是佛,所谓「两足尊」。②能大庄严,波罗蜜道:就是躬行实践,身体力行,去修到彼岸的法门。③智慧明达,不随他语:能修般若的法门,就能获得智慧光明,通达无碍。有了智慧,不会随顺他人不正确的语言而转动。所谓「八风吹不动」。④承事善友,恒不捨离:要承事善知识、亲近善知识、供养善知识。要听善知识的教化,听善知识的指导。不可贡高我慢,不可嫉妬障碍。种种不良的习气,种种最坏的毛病,统统要刬除清洁。把它连根拔出,永不复生。要恒常不捨离善知识,善知识是导师,能教导如何离开贪瞋痴,如何能依法修行。⑤常行精进,无有懈怠:研究佛法,常行精进,不可懈怠,只有向前,没有退后。⑥善能安住,如来神力:能听善知识的教化,才能精进不懈怠,才能安住在诸佛神通力量上。⑦修诸善根,不生疲倦:修行一切善根,贯彻始终,不生疲倦心,不生懒惰心。⑧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庄严:用深般若的大乘法,来庄严自己。也就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⑨于地地法门,心无所住:在十地中每一地的法门,心不住于法。⑩与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体性: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善根方便,都是共同一个体性。
佛子。此十种法,令诸菩萨速入诸地。
佛的弟子!在前边所说的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诸菩萨很快进入十地的地位,乃至等觉和妙觉的果位。
复次。佛子。诸菩萨初住地时。应善观察,随其所有一切法门。随其所有甚深智慧。随所修因。随所得果。随其境界。随其力用。随其示现。随其分别。随其所得。悉善观察。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无所著。如是知已,入菩萨地,能善安住。
再说一遍。佛的弟子!一切菩萨初住十地的时候,应该善于观察一切的境界。要随顺所有八万四千法门,又要随顺十方诸佛所有的甚深智慧,又要随顺十方诸佛所修的因,又要随顺十方诸佛所证的果,又要随顺十方诸佛所得的境界,又要随顺十方诸佛所得的力用,又要随顺十方诸佛的示现,又要随顺十方诸佛的分别,又要随顺十方诸佛的所得,完全善于观察,知道所有一切法,不离自心。因为不离自心,所以就不执着。菩萨能这样知道诸法实相之后,就能证得十地,能安住在十地的地位。
佛子。彼诸菩萨作是思惟,我等宜应速入诸地。何以故。我等若于地地中住。成就如是广大功德。具功德已。渐入佛地。住佛地已。能作无边广大佛事。是故宜应常勤修习。无有休息。无有疲厌。以大功德而自庄严。入菩萨地。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这些大菩萨,他们都作这样的思惟:「我们应该很快地证入十地的地位。为什么缘故?因为我们若能在各地中住,能成就诸佛广大功德。具足功德之后,渐渐便能进入佛地的果位。住在佛地之后,就能做无边广大的佛事。因为这种原因,所以我们应该常勤学习,不可休息、不可疲倦。用诸佛大功德而作自己的庄严,就入到菩萨的地位。」
佛子。有十种法。令诸菩萨所行清净。何等为十。一者悉捨资财,满众生意。二者持戒清净,无所毁犯。三者柔和忍辱,无有穷尽。四者勤修诸行,永不退转。五者以正念力,心无迷乱。六者分别了知,无量诸法。七者修一切行,而无所著。八者其心不动,犹如山王。九者广度众生,犹如桥梁。十者知一切众生,与诸如来,同一体性。
1 ...  789101112131415...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又有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菩萨所修的行门,都得到清净。是那十种法?①悉捨资财,满众生意:菩萨把所有一切资生的财产,都能布施于众生,甚至内财的头目脑髓,或外财的国城妻子等,统统布施。要行菩萨道,就是牺牲一切,满足众生的意愿,能这样就得到清净。②持戒清净,无所毁犯:菩萨所受的戒,一定要严持,永不毁犯。依戒修行,才能三业清净。③柔和忍辱,无有穷尽:菩萨修忍辱的法门,能忍辱就柔和,对众生不会发脾气。修柔和忍辱,没有穷尽的时候。柔是柔輭,和是和气,所谓「柔能克刚,弱能胜强。」以柔和的慈悲来感化刚强的众生,令众生反迷归觉。忍是忍耐,辱是侮辱。要忍耐人为的侮辱。好像有人骂你,或者有人打你,都要忍受,所谓「逆来顺受」。甚至有人诽谤你,破坏你的名誉,都要修忍辱波罗蜜,认为是善知识。作这种想,则可处之泰然。④勤修诸行,永不退转:菩萨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勤加修习种种行门,精进又精进,永远也不退转。⑤以正念力,心无迷乱:菩萨修禅定(正念力)的法门。有了定力,心不颠倒,也不迷乱。遇到境界,分析清楚,不被境界所转,而能转境界。这就是正念力的功能。⑥分别了知,无量诸法:菩萨修般若法门。以般若智慧来分别来了知一切诸法实相的道理。以上是六度的法门,修行清净,就得到波罗蜜(到彼岸)的境界。⑦修一切行,而无所著:菩萨修行一切行门,也不着住在所有的行门上。如果在心中想,我修的是什么行门?那就有所执着。有所执着,就不能解脱。⑧其心不动,犹如山王:菩萨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犹如须弥山王一样,其心不会被境界所摇动。⑨广度众生,犹如桥梁:菩萨所修行的清净法,就是要广度众生,离苦得乐。好像桥梁一样,利益人行,从生死河的此岸,走到涅槃的彼岸。⑩知一切众生,与诸如来,同一体性:菩萨知道众生和诸佛是一体。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因为众生一念无明,就迷惑了,在轮廻中旋转,而不停息。佛是不迷惑的圣人,所以出离三界,不生不灭,法身永在。所谓「悟者是佛,迷是众生。」这十种法,是修行人必修的行门,人人修成功,人人就是佛。
佛子。是为十法,令诸菩萨所行清净。
佛的弟子!这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菩萨所修行,都得到清净。
菩萨既得行清净已。复获十种增胜法。何等为十。一者他方诸佛,皆悉护念。二者善根增胜,超诸等列。三者善能领受,佛加持力。四者常得善人,为所依怙。五者安住精进,恒不放逸。六者知一切法,平等无异。七者心恒安住,无上大悲。八者如实观法,出生妙慧。九者能善修行,巧妙方便。十者能知如来,方便之力。
发菩提心的菩萨,既然得到清净行之后,又获得十种增加殊胜的法。什么是十种增胜法?①他方诸佛,皆悉护念:十方诸佛,都护念加持这位发菩提心的菩萨。②善根增胜,超诸等列: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得到清净之后,善根就会增长。不但增长,而且又殊胜,乃至超过其他菩萨所有的地位。所谓「初发菩提心,便成正觉」。③善能领受,佛加持力:菩萨得到增胜法,善于能领受诸佛的加持力。也就是心中不动不摇、不欢不喜、不悲不哀,以三昧定力来接受诸佛所加持的神力。
我们学佛人,或者在打坐、或者在念佛、或者在诵经、或者在持咒,在这时候,觉得自己的头髮好像被风所吹动。或者觉得头上似有虫子在爬动,若有这种的感觉,那就是诸佛用手来摩你的头顶,令你出离三界。总而言之,修行的功夫到极点,就能蒙十方诸佛菩萨来加持,赐予一种力量,而得到超人的智慧
④常得善人,为所依怙:菩萨能常常得到善知识作为依靠,作为怙恃。好像小孩依靠父母的保护,得到安全感。⑤安住精进,恒不放逸:菩萨是严守戒律,绝对不犯规矩。他安住在精进中,身精进、心精进,不会懒惰、不会放逸。⑥知一切法,平等无异:菩萨知道一切法,虽然不同。但是本体平等,没有两样。一切法都是教化众生了生脱死,证入涅槃的法。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⑦心恒安住无上大悲:菩萨的心,常安住在无上大悲,来拔出一切众生的苦,所谓「同体大悲」。菩萨有这种思想,众生在受苦,等于自己在受苦一样感受。⑧如实观法,出生妙慧:菩萨常思惟常观察诸法实相的道理,所以能生出微妙的智慧。⑨能善修行,巧妙方便:菩萨有种种增胜的力量,又能善于修行,修行善巧方便的妙法。⑩能知如来方便之力:菩萨能知道诸佛所有方便的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是为菩萨十种增胜法。
佛的弟子!这就是菩萨十种的增胜法。有行净的因,就得胜法的果。就是他力胜、自善胜、深定胜、同行胜、助道胜、眞智胜、意乐胜、观慧胜、修行胜、增进胜这十种增胜法。
佛子。菩萨有十种清净愿。何等为十。一愿成熟众生,无有疲倦。二愿具行众善,净诸世界。三愿承事如来,常生尊重。四愿护持正法,不惜躯命。五愿以智观察,入诸佛土。六愿与诸菩萨,同一体性。七愿入如来门,了一切法。八愿见者生信,无不获益。九愿神力住世,尽未来劫。十愿具普贤行,净治一切种智之门。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行菩萨道的菩萨,应该发这十种清净大愿。这十种清净愿,不但菩萨要发,就是我们也要发。如果圆满这十种清净愿,就是成就菩萨的果位。
所有的众生,要发这十种清净愿,觉得对心意,就可以发愿。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要讲经、要听经、要诵经、要习经。如果只发愿,不去修行,是没有用处的。不要这样想:这是菩萨所发的愿,和我们没有关係。那么,我们大可不必讲经、不必听经、不须诵经、不须习经了。为什么?反正经典和我们没有关係。这思想是大错而特错!因为菩萨的愿,人人应该发的,人人应该行的,所以我们要讲经、要听经、要诵持经典、要研究经典,才能明白经典的道理,然后依法修行,才能得到自在解脱。所以,我们也要发这十种清净愿,才能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圣人。
是那十种清净愿:①愿成熟众生,无有疲倦:发愿度脱众生,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令善根成熟的众生,成就无上菩提。这种工作,虽然困难,但是菩萨也不疲倦。所谓「任劳任怨」,不觉得是件辛苦事。②愿具行众善,净诸世界:发愿做种种善事,用清净的善功德,来庄严其他世界,令一切世界也清净。③愿承事如来,常生尊重:发愿承事诸佛、亲近诸佛、供养诸佛。时时刻刻对诸佛生尊重之心。④愿护持正法,不惜躯命:发愿要护持一切正法,凡是有人弘扬佛法,我们都去护持。为护持正法,就是牺牲身命,也在所不惜。所谓「为法忘躯」,这种精神多么伟大!我们应该效法。⑤愿以智观察,入诸佛土:发愿用智慧来观察十方诸佛国土。观察应该去那个国土助佛教化众生,就到那个国土去。⑥愿与诸菩萨,同一体性:发愿和十方诸菩萨,同一愿、同一心、同一体、同一性。也就是同一法身。⑦愿入如来门,了一切法:发愿入如来家,穿如来衣,坐如来座,明了如来法,修行如来道。⑧愿见者生信,无不获益:发愿凡是见到菩萨的众生,都生信仰,发菩提心。没有一个众生不获得利益。什么利益?就是断烦恼证菩提的利益。⑨愿神力住世,尽未来劫:发愿要有神通力,常住世间,教化众生。尽未来际,保护众生。用神通力令众生背尘合觉,出离苦海,得到安乐。⑩愿具普贤行,净治一切种智之门:发愿具足普贤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讚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廻向。修行清净行,来对治一切烦恼,成就一切种智之门。
佛子。是为菩萨十种清净愿。
佛的弟子!前边所说的十愿:就是一为成熟众生的愿、二为清净诸佛国土的愿、三为供养诸佛的愿、四为护持正法的愿、五为承事诸佛的愿、六为与菩萨同善根的愿、七为摄法为上首的愿、八为三业不空的愿、九为具修万行的愿、十为现成正觉的愿。这是菩萨所发的十种清净愿。我们现在听了这十种愿,也要发这十种愿。所谓「如是愿,如是果」。菩萨修清净的行,发清净的愿,成就清净的果。我们要向菩萨看齐,所谓「见贤思齐」,专心去学习菩萨的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萨住十种法,令诸大愿,皆得圆满。何等为十。一者心无疲厌。二者具大庄严。三者念诸菩萨,殊胜愿力。四者闻诸佛土,悉愿往生。五者深心长久,尽未来劫。六者愿悉成就,一切众生。七者住一切劫,不以为劳。八者受一切苦,不生厌离。九者于一切乐,心无贪着。十者常勤守护,无上法门。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发菩提心的菩萨,要常住在这十种法,才能使令所发的清净愿,皆得到圆满。什么是十种法?就是①心无疲厌:菩萨的心,是勇猛精进。对一切法不生疲倦、不生厌烦。佛法虽广大如海,但次第修行,循序渐进,功到自然成。不可一曝十寒,不可见异思迁。这两种思想是修行人的绊脚石,若有这种思想,永久也不会有所成就。
现在有人在打妄想: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什么时候才能修完?这念头一生,便对佛法生疲厌。学佛人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有了智慧,一通一切通。不可以为佛法如海,而生退转,那不是修行人的行为。不要有这种的思想:「我学佛多年,天天研究佛法,天天听经闻法,可是没有得到好处!」你已经得到五种好处了,而你自己还不知道哩。第一种好处:你在金山寺学习佛法,不会到外边去杀人放火。在犯罪名单中没有你的名字,这不是好处吗?第二种好处:你在金山寺研究佛法,不会到外边去打劫偷盗,在犯罪名单中没有你的名字,这不是好处吗?第三种好处:你在金山寺参禅打坐,不会到外边去行淫欲,或者强姦,在犯罪名单中没有你的名字,这不是好处吗?第四种好处:你在金山寺念佛拜佛,不会到外边去打妄语、欺骗人,在犯罪名单中没有你的名字,这不是好处吗?第五种好处:你在金山寺翻译经典或整理经典,不会到外边去喝酒或吸毒,在犯罪名单中没有你的名字,这不是好处吗?你的身业也清净,你的口业也清净。如果不贪、不瞋、不痴,意业也清净。三业清净,这不是学佛的好处吗?但如果不学习佛法,那么,身就容易犯杀盗淫三恶;口就容易犯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四恶;意就容易犯贪瞋痴三恶。三业若不清净,轻者则家庭不和睦,重者则社会不安宁,犯了十恶罪,被法院判为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关在监狱中,受无尽的苦。那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学习佛法,严守五戒,起码这些灾难都没有了,这不是好处吗?
②具大庄严:学佛法的人,以诸佛庄严而自庄严,以菩萨庄严而自庄严,以罗汉庄严而自庄严。我们庄严和圣人庄严,久而久之,成为同等无异,所以说具足广大的庄严。③念诸菩萨殊胜愿力:不要忘记诸菩萨所发的殊胜愿力。那么,你的愿力也会圆满。菩萨所发的愿:愿度一切众生,愿成佛道。愿为众生受苦,愿受众生的骂,愿接受众生的诽谤,这是菩萨的殊胜愿力。菩萨是过去发菩提心的众生。我们是现在发菩提心的菩萨。未来的众生,能发菩提心者,都是菩萨。总而言之,过去众生发菩提心者是菩萨,现在众生发菩提心者是菩萨,未来发菩提心者是菩萨,所以人人都可作菩萨。菩萨所愿意的事,凡夫都不愿意。为什么?因为菩萨的思想是利他,凡夫的思想是利己,所以恰好相反。凡夫是贪,菩萨不贪;凡夫是瞋,菩萨不瞋;凡夫是痴,菩萨不痴。菩萨把贪瞋痴三毒消灭了,把戒定慧三无漏学修行圆满而成就,所以这是菩萨殊胜的愿力。
菩萨的愿力,愿意代替众生受苦。我们众生那个能这样,肯为众生受苦?谁有这种牺牲的精神,可以说「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菩萨是最笨的众生。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有为人不为己的精神,处处吃亏,不想佔便宜。这是不自私不自利的表现。菩萨愿意捨己为人,从来不为自己打算。由此观之,众生和菩萨的分水岭,就是在发菩提心的关键上。浅言之,发菩提心是菩萨,发起业心是众生。
④闻诸佛土,悉愿往生:若想圆满一切愿,必须听闻十方诸佛的国土,完全愿去往生,为什么?因为菩萨想亲近诸佛,学习诸佛所说的法,增长智慧,将来为教化众生,作为精神食粮.⑤深心长久,尽未来劫:要发深信佛法的心,并且经过长久的时间,尽未来劫也不退心.用深信和大愿来学习佛法.⑥愿悉成就一切众生:众生有所求菩萨都满其愿.众生求富贵得富贵,求寿考得寿考,求男女得男女,凡是一切众生有所求,菩萨一定能满众生的心愿。这就是菩萨的慈悲心肠。⑦住一切劫,不以为劳:菩萨为满足众生所求的愿,而住在一切劫中,经过无数量劫那样长的时间,他也不以为辛苦,所谓「任劳任怨」。为使众生得到快乐,就是赴汤蹈火,菩萨也是心甘情愿,在所不辞。⑧受一切苦,不生厌离:菩萨愿意代替众生受苦。为什么?因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苦要受才能了,如果不受,则永远存在。如有福报,儘量享受,这是消福。等福报享尽了,就要去受苦。所以菩萨的思想和众生的思想,正好相反。菩萨代众生受苦等于替自己受苦,所以不生厌离的心。⑨于一切乐,心无贪着:发菩提心的菩萨,对于所有一切快乐的境界,心中不贪着舒服,把一切快乐廻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各位想一想!菩萨发心,一切是帮助众生,忘了自己。虽然帮助他人,而无有企图。各位!谁肯去帮助他人,而忘了自己,这就是慈悲的菩萨。若是忘不了自己,不肯去帮助他人,这就是自私的众生。自己问问自己,是菩萨?还是众生?自己反省一下,就知道了。浅言之,对一切苦不厌离,就堪称为菩萨。⑩常勤守护,无上法门:菩萨的责任,就是护持佛法僧三寳,常常勤加守护无上的法门。
佛子。菩萨满足如是愿时,即得十种无尽藏。何等为十。所谓普见诸佛无尽藏、总持不忘无尽藏、决了诸法无尽藏、大悲救护无尽藏、种种三昧无尽藏、满众生心广大福德无尽藏、演一切法甚深智慧无尽藏、报得神通无尽藏、住无量劫无尽藏、入无边世界无尽藏。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住十种法,能满足所发十种清净大愿的时候,即得到十种无尽藏,就是没有穷尽的寳藏;也就是智慧没有穷尽,光明没有穷尽。所谓「德广无穷为无尽,包含无尽之德为藏」,「智慧广大,包含诸法为藏」。总之,经典能包含蕴积文义为藏。什么是十种无尽藏?就是①普见诸佛无尽藏:普徧能见到一切诸佛,见完这位佛,又见那位佛,常常见佛,常常闻法,而无穷尽。②总持不忘无尽藏:陀罗尼译为总持,也就是眞言(咒语)。总持一切法,持无量义,这是法总持。所谓「总身口意三业清净,持戒定慧三学圆明」。不忘就是学习一切佛法,能受持,能读诵,永远不会忘记诸佛所说的无量法藏。③决了诸法无尽藏:决定了解一切诸法,无论有多少法门,都能明白。④大悲救护无尽藏:明白一切诸法,要有大悲心,来救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令一切众生了生脱死。⑤种种三昧无尽藏:三昧就是定。定有九次第定,即是四禅、四空、灭受想定(将受想二蕴灭尽)。三昧有无量无边之多,所以说无尽藏。⑥满众生心,广大福德无尽藏:众生的心很难满足,因为贪而无厌。所谓「诸佛和菩萨,难满众生愿」。菩萨用广大的福德来满足众生心,令众生遂心满愿,满足一切所希望的事。⑦演一切法,甚深智慧无尽藏:演说十方诸佛所说的法,能将一个义理演为无量义理;又将无量义理归还一个义理。有甚深的智慧,有无碍的辩才。⑧报得神通无尽藏:神通有的是今生修行得来的,有的是前世修行得来的。修得神通就是在今生精进修行,久而久之,得到神通。报得神通就是在前生所修行还没有忘失,今生因缘成熟而得到神通。这两种神通,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所有的人,要眞心来修行(参禅),都会得到神通,开大智慧。我们为什么没有神通?因为妄想太多,心不专一,所以修不成神通。⑨住无量劫无尽藏:菩萨在无量劫中,住在世界上,来教化众生,度脱众生,不觉得时间太长,所以得到这种无尽藏。⑩入无边世界无尽藏:菩萨发大愿,愿到所有的世界去,供养诸佛,教化众生。只要有众生的地方,菩萨都去度脱他们出离三界。因为众生在苦海中浮沉,需要诸佛菩萨慈悲来救护,所以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来到娑婆世界,救受苦受难的众生。
佛子。是为菩萨十无尽藏。
佛的弟子!这是菩萨的十种无尽藏。在本经第二十二品,功德林菩萨所说的十无尽藏,是信藏、戒藏、惭藏、愧藏、闻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辩藏。和这十种无尽藏是不相同的。
菩萨得是十种藏已。福德具足。智慧清净。于诸众生,随其所应,而为说法。
行菩萨道的菩萨,得到这十种无尽藏之后,福和德皆具足而庄严,得到最上清净的智慧。对于一切众生,随顺众生所应化而为说法。就是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应以罗汉身得度者,即现罗汉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或比丘尼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或比丘尼身而为说法;应以优婆塞(男居士)或优婆夷(女居士)身得度者,即现优婆塞或优婆夷身而为说法。换言之,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1 ...8910111213141516... 18 / 18 页

 楼主| 发表于 2018-5-29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菩萨云何,于诸众生,随其所应,而为说法。所谓知其所作。知其因缘。知其心行。知其欲乐。
法慧菩萨又对精进慧菩萨,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怎样对于一切众生随其所应化而为说法,他应知众生所造的业,要受什么果报。然后对众生的机,为众生说法。他应知道众生的前因后果,一切因缘成熟或是没有成熟,应知众生心中所想的所行的是什么,应知众生心中所欢喜的所愿意的是什么,明白这四种情形,对众生说法,才有事半功倍之效果。也就是明了众生的心理,才容易引起信心。所谓「观机逗教」,也就是因人说法,因地说法,因时说法。随时随地都是说法的机会。不过,要有选择的智慧,对利根人,说般若法;对钝根人,说因缘法。
贪欲多者,为说不净。瞋恚多者,为说大慈。愚痴多者,教勤观察。三毒等者,为说成就胜智法门。乐生死者,为说三苦。若着处所,说处空寂。心懈怠者,说大精进。怀我慢者,说法平等。多谄诳者,为说菩萨其心质直。乐寂静者,广为说法,令其成就。菩萨如是随其所应,而为说法。
菩萨随顺众生的应感时机,而说出这十种法:
①对贪欲多的众生,为他说不净观的法。观自身不净:一为死想、二为胀想、三为青瘀想、四为脓烂想、五为坏想、六为血涂想、七为虫噉想、八为骨锁想、九为多散想,这是九想不净。或者常观九孔常流不净。再观他身不净:一为种子不净、二为住处不净、三为自相不净、四为自体不净、五为究竟不净。能修此观,便没有贪欲之心,这是五停心观之一。(五停心观就是一为不净观、二为慈悲观、三为因缘观、四为界分别观、五为数息观。不净观对治贪欲多的病,慈悲观对治瞋恚多的病,因缘观对治愚痴多的病,界分别观对治我见多的病,数息观对治散乱多的病)。
②对瞋恚多的众生,为其说慈悲观的法。观众生可怜相,而停止瞋恚,发起大悲心,便无瞋恨心了。
③对愚痴多的众生,为其说因缘的法。观十二因缘,修行因果报应的法门。除无明,则了生死。
④对贪瞋痴同等多的众生,为其说成就胜智的法,即是怎样修殊胜智慧的法门。
⑤对贪恋生死的众生,为其说三苦的法。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穷人的苦,坏苦是富人的苦,行苦是人人的苦。
⑥对执着处所的众生,为他说处空寂的法。处所本来是空的,不要执着。
⑦对心懈怠的众生,为他说大精进的法。令其发奋用功,勤加修行。
⑧对贡高我慢的众生,为他说法平等。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不应有我慢的思想和行为。
⑨对谄媚和诳语的众生,为他说菩萨的心,是耿直的,没有弯曲的法。
⑩对欢喜寂静的众生,为他广说一切法,令他成就三昧。菩萨应该像这样为众生说法。
为说法时,文相连属,义无舛谬。观法先后,以智分别。是非审定,不违法印。次第建立,无边行门。令诸众生,断一切疑。善知诸根,入如来教。证眞实际,知法平等。断诸法爱,除一切执。常念诸佛,心无暂捨。了知音声,体性平等。于诸言说,心无所著。巧说譬谕,无相违反。悉令得悟,一切诸佛,随应普现,平等智身。
菩萨为众生说法时,经文前后的义理,互相贯通,而不违背。所讲的道理,没有舛谬。观察法的先后,以智慧来分别。或对或不对,要审定,不可违诸法印实相。一步一步建立无边修行的法门,令一切众生一点一点把疑惑断除。善于知道众生的诸根。用某种善巧方便法门来教化,令入如来教海中,证得眞正实际的理体。知道一切法是平等,不应分别高下。断除一切法爱,消除一切执着。要常常忆念一切诸佛,心中时刻不忘诸佛。明了知道一切音声,它的理性也是平等。对于一切言说,心无所执着。善巧说种种譬喩,而和经文的义理不违反。完全使令一切众生,都能悟得一切诸佛是随顺众生的因缘,而普徧示现平等智慧身。

 楼主| 发表于 2018-5-29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如是为诸众生,而演说法。则自修习,增长义利。不捨诸度。具足庄严波罗蜜道。
发菩提心的菩萨,为众生说应说的法,就是对贪欲多的众生,教修不净观。对瞋恚多的众生,教修慈悲观。对愚痴多的众生,教修因缘观。用种种善巧方便法门来为众生说法,用种种譬喩来为众生说法。令众生明白法的道理,依法修行。因之,菩萨为众生演说妙法。菩萨是自度度他,不但为众生说法,而且自己也修习,才能增长义理,得到智慧和利益。菩萨不是讲口头禅,教人修行,自己不修行。菩萨不捨弃六度万行的法门。不是教人修六度,自己不修六度。教人布施给自己,可是自己不布施给人。菩萨自己修布施,也教他人修布施,乃至自己修般若,也教他人修般若。这样,福慧具足,福慧庄严,而成为两种尊的佛。菩萨躬行实践,身体力行,来修波罗蜜,也就是到彼岸的法门。
是时,菩萨为令众生心满足故。内外悉捨而无所著。是则能净檀波罗蜜。
在这个时候,这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菩萨,为使令众生心满意足的缘故。众生的愿是满足自己,菩萨的愿是利益众生。众生有自私自利的思想,菩萨有大公无私的思想。菩萨和众生不同的关键,就在这儿。菩萨明白众生的心理,所谓「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钩牵」。譬如众生众生没有饭吃,就送给他一碗饭。众生没有衣穿,就送给他一件衣。这个众生感激你的恩德,便对你生好感,与你作为良友,成为恩人。你来金山寺听华严经,他会受你的影响,也来金山寺听华严经。听来听去,感觉佛法是救世的寳筏,是黑暗的明灯,是迷途的标誌,而发菩提心,皈依三寳,成为佛子。这也是满众生愿的一部份。
菩萨能内捨头目脑髓、外捨国城妻子。内外都能捨,一点执着也没有。所谓「能捨才能得,不捨不能得」。所以不能捨也要捨,这样修成就清净圆满布施到彼岸的法门。
具持众戒而无所著。永离我慢。是则能净尸波罗蜜。
菩萨能具持一切戒,而无所执着。所谓「持而无持,戒而无戒」。行所无事,无为而无不为。要永离开贡高我慢的思想和行为,不可懈怠、不可放逸。要严守戒律,合乎威仪。才能修行成就清净圆满持戒到彼岸的法门。
悉能忍受一切诸恶。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无有动摇。譬如大地,能持一切。是则能净忍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就是教你忍不了也要忍。好像打禅七,就是要耐一切的苦痛,腰痠要忍受,腿痛要忍受,绝对不向痠疼投降。要奋闘到底,最后胜利是属于你的,这样就是忍受一切诸恶。对于一切众生,其心要平等。无论是顺或是逆,都不被境界所动摇。好像大地,能载持一切万物。这样就能修成清净圆满忍辱到彼岸的法门。
普发众业,常修靡懈。诸有所作,恒不退转。勇猛势力,无能制伏。于诸功德,不取不捨。而能满足一切智门。是则能净精进波罗蜜。
普徧发起一切众善业。常修行福慧,而不懈怠。所作的一切善业,只有精进,没有后退。勇猛精进的势力,无法能制止降伏。对一切所得的功德,不取为己有,也不捨弃而能满足一切智慧之门。这样就能修成清净圆满精进到彼岸的法门。
于五欲境,无所贪着。诸次第定,悉能成就。常正思惟,不住不出。而能销灭一切烦恼。出生无量诸三昧门。成就无边大神通力。逆顺次第,入诸三昧。于一三昧门。入无边三昧门,悉知一切三昧境界,与一切三昧三摩鉢底。智印不相违背。能速入于一切智地。是则能净禅波罗蜜。
菩萨对于五欲(财色名食睡或者色声香味触)的境界,不生贪着心。如果生贪着心,就有麻烦了。贪色:就追逐美色,着住在色尘的境界上。贪声:就追逐美声,着住在声尘的境界上。贪香:就追逐美香,着住在香尘的境界上。贪味:就追逐美味,着住在味尘的境界上。贪触:就追逐美触,着住在触尘的境界上。菩萨修九次第定,就是四禅定、四空定、灭受想定。如果不贪五欲之乐,都能修习成就。菩萨常思惟修(修禅),要有正思惟,不可有邪思惟。在定中没有入定,也没有出定。也就是常在思惟修定中,而能消灭一切烦恼。我们打坐不能入定,因为有烦恼的缘故,所以有无明烦恼障碍智慧之门。没有无明、没有烦恼,智慧就会开朗,智慧就会现前。我们的自性,好像一盆清水,烦恼好像尘土的渣滓。如果水中掺有尘土,清水就浑浊了,就生出染汚。没有烦恼,自性清净,智慧现前。若能断尽烦恼,就生出无量三昧门,在定中能成就无边大神通。这种神通力,是天魔外道所无能破坏的。或者依次第而入,或者不依次第而入三昧。在一个三昧门中,能入无量三昧门。所谓「入一三昧,即入一切三昧;入一切三昧,未离一三昧。」这种境界是妙不可言。菩萨完全知道一切三昧的境界,和所有的定,以及三摩鉢底(禅定之一种,译为等至),与观照的智慧却不相违背,能很快进入一切智慧之地。这种修行,能成就清净圆满禅那到彼岸的法门。

 楼主| 发表于 2018-5-2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诸佛所,闻法受持。近善知识,承事不倦。常乐闻法,心无厌足。随所听受,如理思惟。入眞三昧,离诸僻见。善观诸法,得实相印。了知如来,无功用道。乘普门慧,入于一切智智之门。永得休息。是则能净般若波罗蜜。
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道场中,听见一切诸佛所说的法,就会依法修行,躬行实践,受持不忘。能常亲近、供养、承事善知识,永不疲倦。常欢喜闻诸佛所说的法,而没有厌烦和知足的时候。随时随地将所闻的佛法,领受的道理,依理思惟,得到眞正的定慧。以定生慧,以慧助定,定慧圆明,这是入眞三昧。又能离开一切不正当的见解。能善于观察一切诸法,得到实相之印。一切诸法以实相为印。能了解实相无相,无所不相的道理,就能明了诸佛的无功用道。无功用道就是不加造作,很自然作用的道,也就是很自然契合眞性之智。乘普门(一门之中摄一切法)的智慧,入一切智的智慧之门,这个时候,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可以说是无为而无不为而永得休息。这样就能修成清净圆满般若到彼岸的法门。
示现一切世间作业。教化众生,而不厌倦。随其心乐,而为现身。一切所行,皆无染着。或现凡夫、或现圣人,所行之行。或现生死,或现涅槃,善能观察一切所作。示现一切诸庄严事,而不贪着。徧入诸趣,度脱众生。是则能净方便波罗蜜。
菩萨示现一切世间所有的作业,教化九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中的一切众生,没有厌恶和疲倦的思想。随顺众生的心乐,而为现身说法。菩萨所修一切的行门,都离开染汚法,而没有执着。或者示现凡夫身来教化众生,或者示现圣人身来教化众生。用凡夫所做的事情和圣人所做的事情,来影响众生发菩提心。有时示现生死来教化众生,有时示现涅槃来教化众生。菩萨善于观察一切众生所行所作,能示现一切诸佛国土庄严道场的事。虽然能庄严,而不贪着。又能普徧到诸趣中去,度脱一切众生,令其离苦得乐。这样能修成清净圆满方便到彼岸的法门。
尽成就一切众生。尽庄严一切世界。尽供养一切诸佛。尽通达无障碍法。尽修行遍法界行。身恒住尽未来劫智。尽知一切心念。尽觉悟流转还灭。尽示现一切国土。尽证得如来智慧。是则能净愿波罗蜜。
菩萨能尽成就一切众生得到解脱,又能尽庄严一切世界得清净圆满,又能尽供养十方诸佛,又能尽通达无障碍一切法藏,又能尽修行徧法界的行门,身又能常住无量劫乃至未来劫中教化众生。菩萨的智慧是广大的,能尽知一切众生的心念所想些什么。又能尽觉悟生死的流转门和涅槃的还灭门。流转门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是十二因缘生死的法则。还灭门就是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老灭。所, 以修, 道人,要灭除无明。若无明则无生死,乃出离三界。菩萨能尽示现一切诸佛国土。又能尽证得佛的智慧。这样能修成清净圆满愿到彼岸的法门。
具深心力,无有杂染故。具深信力,无能摧伏故。具大悲力,不生疲厌故。具大慈力,所行平等故。具总持力,能以方便持一切义故。具辩才力,令一切众生欢喜满足故。具波罗蜜力,庄严大乘故。具大愿力,永不断绝故。具神通力,出生无量故。具加持力,令信解领受故。是则能净力波罗蜜。
菩萨修行,能具足清净心,没有染汚心。清净心就有智慧,染汚心就有愚痴。愚痴是从无明那里来的。凡是具足深信力,就没有一切杂染的思想。又能具足深信心的力量,无论遇到谁来诽谤佛法或破坏佛教,也不会被其摧伏。又能具足大悲心的力量,教化众生,不生疲厌。又能能具足大慈心的力量,对众生所行所作,一律平等。又具足总持的力量,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能以方便说一切法的道理。又能具足辩才的力量,能令一切众生皆大欢喜而满足求智欲。又能具足大十种波罗蜜的力量,能庄严大乘一切的佛法。又能具足大愿的力量,永远不断绝自己所发的大愿。又能具足神通的力量,出生无量的神通。又能具足加持的力量,令一切众生都能信解而领受佛法的义理。这样能修成清净圆满力到彼岸的法门。
知贪欲行者、知瞋恚行者、知愚痴行者、知等分行者、知修学地行者。一念中,知无边众生行、知无边众生心、知一切法眞实、知一切如来力。普觉悟法界门。是则能净智波罗蜜。
菩萨知道对于贪求淫欲的众生,应用不净观法门来教化他,令他清净其心。对于有瞋恚心的众生,令他生慈悲心,对人不发脾气,修忍辱法门,成就有涵养的功夫。对于愚痴的众生,应该用因缘法门来教化他。因为众生做错事而不知,所以要由善知识来教导,才能改过自新,依法修行。对于等分(贪瞋痴三毒具足)的众生,要用善巧方便法门来教化他。令他知道贪能堕地狱,瞋能做饿鬼,痴能转畜生。知道众生所修所学地是那种法门,是那种根性,要有这种智慧,才能对机说法,来教化众生,行菩萨道的菩萨,能在一念之中,便知无边众生所行所作是那一行业,又知道众生心中所打什么妄想,又知道一切法的本体是眞实的,又知道佛的十力。普徧觉悟法界所有的法门。这样而修成清净圆满智慧到彼岸的法门。
这十种波罗蜜法门修行成就了,就证入十地的地位。成就檀波罗蜜,证入欢喜地。成就尸波罗蜜,证入离垢地。成就忍辱波罗蜜,证入发光地。成就精进波罗蜜,证入燄慧地。成就禅那波罗蜜,证入难胜地。成就般若波罗蜜,证入现前地。成就方便波罗蜜,证入远行地。成就愿波罗蜜,证入不动地。成就力波罗蜜,证入善慧地。成就智波罗蜜,证入法云地。
佛子。菩萨如是清净诸波罗蜜时。圆满诸波罗蜜时。不捨诸波罗蜜时。住大庄严菩萨乘中。随其所念一切众生,皆为说法。令增净业,而得度脱。
法慧菩萨对精进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行菩萨道的大菩萨,修行成就清净这十种波罗蜜法的时候,圆满这十种波罗蜜法的时候,不捨这十种波罗蜜法的时候,住在大庄严菩萨乘中,随其所念的一切众生,皆为他们说法。令众生增加清净业,圆满菩提心,而得度脱三界之苦。
堕恶道者,教使发心。在难中者,令勤精进。多贪众生,示无贪法。多瞋众生,令行平等。着见众生,为说缘起。欲界众生,教离欲恚恶不善法。色界众生,为其宣说毘鉢舍那。无色界众生,为其宣说微妙智慧。二乘之人,教寂静行。乐大乘者,为说十力广大庄严。
无论是谁,如果不修行,就会堕落在三恶道中。凡是堕落在三恶道中的众生,令他们发菩提心,才能出离。什么是三恶道?就是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在一切灾难中的众生,令他修精进波罗蜜法,用功修习,便有智慧,而能消灾免难。对多贪的众生,示现不贪的法门。不贪财,这是清廉。不贪色,这是清净。不贪名,这是清高。也不贪食,也不贪睡。菩萨往往以身作则,为其示范。对多瞋的众生,令修慈悲观,行平等法,人我一体。对执着邪见的众生,为说种种因缘生起的法门。对欲界的众生,教他们远离淫欲心、瞋恚心、一切诸恶不善的法。对色界的众生,为说止观的法门,令离开颠倒法。对无色界的众生,为说微妙智慧的法门。对声闻缘觉二乘人,教他们寂静的行门。对大乘菩萨,为说佛的十力广大庄严的法门。
如其往昔初发心时,见无量众生,堕诸恶道。大师子吼。作如是言,我当以种种法门,随其所应,而度脱之。菩萨具足如是智慧,广能度脱一切众生。
好像菩萨在往昔初发菩提心的时候,见到无量无边的众生,堕落在三恶道中,曾经作大师子吼这样说:「我现在已发菩提心,应当用种种法门,随顺众生的因缘,而度脱众生出离三恶道。」菩萨具足这种智慧,普徧广度受苦的众生,令得解脱。
佛子。菩萨具足如是智慧。令三寳种永不断绝。
佛的弟子!菩萨具足这种大智慧,能使令佛法僧三寳的种子,永远相续,而不断绝。
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教诸众生发菩提心,是故能令佛种不断。常为众生开阐法藏,是故能令法种不断。善持教法无所乖违。是故能令僧种不断。
1 ...  91011121314151617...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6-1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能令三寳种子不断绝?菩萨中的大菩萨,常教化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能令一切佛种不断。菩萨常为一切众生开演阐明一切法藏的道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能令一切法种不断。菩萨善于教化一切众生不违背佛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使令一切僧种不断。
复次,悉能称讚一切大愿,是故能令佛种不断。分别演说因缘之门,是故能令法种不断。常勤修习六和敬法,是故能令僧种不断。
再说一遍,菩萨能称扬讚叹一切诸佛所发的大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能令佛种不断绝。菩萨能分别演说请法因缘的道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能令法种不断绝。菩萨常修习六和敬法,就是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令僧种不断。
复次,于众生田中,下佛种子,是故能令佛种不断。护持正法不惜身命,是故能令法种不断。统理大众无有疲倦,是故能令僧种不断。
再说一遍,佛是从众生田中出生。在众生的田地中种下佛的种子(发菩提心),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能令佛种不断。菩萨用智慧和神通力来护持正法,甚至牺牲身命,也不可惜,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能令法种不断。僧团之中,要有住持人,才有规矩、才有秩序,否则便杂乱无章。菩萨统理大众没有疲倦,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僧种不断。
复次,于去来今佛所说之法,所制之戒,皆悉奉持,心不捨离。是故能令佛法僧种。永不断绝。
再说一遍,在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所说一切法、所制一切律,菩萨皆悉奉持,而心不捨弃不离开,因为这个缘故,故能令佛的种子、法的种子、僧的种子,永远相续不断绝。
菩萨如是绍隆三寳。一切所行无有过失。随有所作,皆以廻向一切智门。是故三业皆无瑕玷。无瑕玷故。所作众善,所行诸行,教化众生,随应说法。乃至一念,无有错谬。皆与方便智慧相应。悉以向于一切智智,无空过者。
菩萨这样发菩提心,绍隆三寳,令佛法僧种子相续不断绝。菩萨所行所作,没有一切的过失。随其所作,统统廻向给一切智慧之门,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身口意三业清净;没有瑕玷的缘故,所以所作众善、所修诸行,教化一切众生,随应说法而说法。乃至在一念之中,也不会错谬。菩萨所行所作,都合乎佛法,所以和方便法智慧门相应。并且皆廻向一切智和一切种智,没有空空而过去。
菩萨如是修习善法,念念具足十种庄严。何者为十。所谓身庄严,随诸众生。所应调伏,而为示现故。语庄严,断一切疑。皆令欢喜故。心庄严,于一念中,入诸三昧故。佛剎庄严,一切清净,离诸烦恼故。光明庄严,放无边光,普照众生故。众会庄严,普摄众会,皆令欢喜故。神通庄严,随众生心,自在示现故。正教庄严,能摄一切聪慧人故。涅槃地庄严,于一处成道,周徧十方悉无余故。巧说庄严,随处随时,随其根器为说法故。
菩萨这样修习一切善法,在念念之中,都能具足这十种庄严法门。是那十种庄严?所说的①身庄严:菩萨以身庄严,随顺一切众生的机缘,应以何身得度者,而示现何身调伏之,这种缘故。②语(口)庄严:菩萨所说的言语,也是庄严。能断除一切众生的怀疑,用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令一切众生皆生大欢喜的缘故。③心(意)庄严:菩萨能够在一念之中,入一切三昧的缘故。④佛剎庄严:菩萨能令一切诸佛国土清净,能令一切众生离开烦恼的缘故。⑤光明庄严:菩萨能放无量智慧的光明,徧照一切众生,令其得到光明的缘故。⑥众会庄严:菩萨参加一切法会,令众法会庄严,普徧摄持众法会中的众生,令其得欢喜的缘故。⑦神通庄严:菩萨又用神通妙用来教化众生,随顺众生的心意,自在示现的缘故。⑧正教庄严:菩萨具足正教的庄严,能度脱一切有智慧聪明人的缘故。⑨涅槃地庄严:菩萨具足不生不灭这种庄严。在一个地方成就道业,而能在处处地方成就道业。所谓「一处成,处处成。」所以能周徧十方,没有一处不成道业的缘故。⑩巧说庄严:菩萨具足善巧方便说法的庄严,随时随地,随众生的根器,为众生说法的缘故。
 楼主| 发表于 2018-6-1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成就如是庄严。于念念中,身语意业,皆无空过。悉以廻向一切智门。
菩萨能成就这十种庄严,在念念之中,身语意三业,都不空过。菩萨把这十种庄严,统统廻向一切智慧之门。
若有众生,见此菩萨,当知亦复无空过者。以必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若闻名,若供养、若同住、若忆念、若随出家、若闻说法、若随喜善根、若遥生钦敬、乃至称扬讚叹名字,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假设有众生能见到这位菩萨,应当知道这个众生也不会空过,一定得到应有的功德。必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或者闻到这位菩萨的名号,或者供养,或者同住,或者忆念,或者随其出家修行,或者闻讲经说法,或者随喜其所种的善根,或者在遥远的地方,生出钦佩恭敬的心,乃至称扬讚叹这位菩萨的名字,都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
佛子。譬如有药,名为善见。众生见者,众毒悉除。菩萨如是成就此法。众生若见。诸烦恼毒,皆得除灭,善法增长。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譬如有一种药材,名叫善见。所有的众生,见到这种药材之后,就把其所有的毒病,完全消除了。菩萨修行十种庄严,而成就这种法。同理,如有众生见到这位菩萨,就把贪瞋痴慢疑五毒的病,统统清除消灭。所行的善法,皆能增长、成熟、解脱。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法中,勤加修习。以智慧明,灭诸痴暗。以慈悲力,摧伏魔军。以大智慧及福德力,制诸外道。以金刚定,灭除一切心垢烦恼。以精进力,集诸善根。以净佛土诸善根力,远离一切恶道诸难。以无所著力,净智境界。以方便智慧力,出生一切菩萨诸地、诸波罗蜜,及诸三昧、六通、三明、四无所畏,悉令清净。
法慧菩萨对精进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位在这种善法之中,勤努力而修习。用 用的光明,来消灭愚痴的黑暗。用大慈大悲的力量,摧伏十大魔军,就是五蕴魔、烦恼魔、业魔、死魔、天魔、善根魔(执着自身所得的善根)、三昧魔(执着自身所得的禅定)、善知识魔(悭吝于法,不肯教化人)、菩提法智魔(对于菩提法,而起智慧的执着)。总而言之,一切恶事,妨碍佛法,障蔽正道,侵害慧命,都叫魔军。菩萨用大智慧的力量,用大福德的力量,能制伏一切外道。外道有十一宗:数论师,计冥谛生。卫世师,计六句生。涂灰外道,计自在天生万物。围陀论师,计那罗延天生四姓。安茶论师,计本际生。时散外道,计物从时生。方论师,计方生人,人生天地。顺世外道,计色心法,皆极微作。口力论师,计虚空为万物因。宿作论师,计苦随业。无因论师,计自然生。(此十一外道在华严经疏钞第六门宗趣通别中有详细说明)。但菩萨用金刚坚固定,能消灭清除一切心中一切的尘垢和烦恼。用精进的力量,集聚一切善根。用清净诸佛国土和一切善根的力量,能远离一切恶道和一切灾难。用无所执着的力量,来清净智慧的境界。用善巧方便智慧的力量,出生一切菩萨的诸地:就是十地的地位。出生诸波罗蜜:就是十度到彼岸的法门。出生诸三昧:就是一切正定正受。出生六神通:就是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六种神通,这种神通,乃是从禅定中得来的。出生三明,就是天眼明:能知自身和他身三世的生死相。宿命明:能知自身和他身往昔的因缘。漏尽明:能明白一切苦相,能断绝一切烦恼。出生四无所畏(在前边已说明),而完全令其清净。
以一切善法力,成满一切诸佛净土,无边相好,身语及心,具足庄严。以智自在观察力,知一切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悉皆平等。以广大智慧力,了知一切智智境界。以往昔誓愿力,随所应化,现佛国土,转大*轮,度脱无量无边众生。
菩萨能用一切善法的力量,成就圆满一切诸佛净土。成就圆满无边相好,就是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成就圆满身口意三业清净,皆具足和庄严。用智慧自在观察的力量(妙观察智),知道诸佛的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法本来皆是平等。在金刚经上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用广大智慧的力量,能明了知道一切智和一切种智的境界。用在往昔所发誓愿的力量,随时随地为应该教化的众生而示现诸佛国土,转大*轮,广度解脱无量无边的众生,令他们离苦得 乐。
佛子。菩萨摩诃萨,勤修此法。次第成就诸菩萨行。乃至得与诸佛平等。于无边世界中,为大法师,护持正法。一切诸佛之所护念。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勤加修习前边所说的法,一步一步的成就菩萨行,乃至达到和诸佛一样的平等。能在无量无边的世界中,作为大法师,护持一切正法,得到诸佛的加持和护念。
 楼主| 发表于 2018-6-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守护受持广大法藏。获无碍辩。深入法门。于无边世界大众之中,随类不同,普现其身。色相具足,最胜无比。以无碍辩,巧说深法。其音圆满,善巧分布故。能令闻者,入于无尽智慧之门。
菩萨能守护和受持广大无边法藏的缘故,所以获得法无碍辩、辞无碍辩、义无碍辩、乐说无碍辩。能深入一切法门,在无量无边世界中,随顺众生的种类不同,普徧示现其身,而为说法。换言之,遇到那类众生应度者,就示现那类众生身而度之。可是所示现的色相,都是具大威德,殊胜无比的德相。用辩才无碍的智慧,善巧方便来演说无上甚深微妙法,其音声是圆满无障碍。无论那类众生,闻到这种音声,便自动发大菩提心。因为善巧分布的缘故,能令闻到这种妙音的众生,都入无尽的智慧门之中。
知诸众生心行烦恼,而为说法。所出言音,具足清净故。一音演畅,能令一切皆生欢喜。其身端正,有大威力故。处于众会,无能过者。
菩萨因为有无尽的智慧,所以能知道众生心中所想的是什么,身体所行的是什么,所有什么烦恼,所有什么妄想,而按照这种因缘来为说法。菩萨说法的音声,非常宏亮,而且又清净,可令远近的众生皆能闻到,而生大欢喜心。为什么有的人说话清净?有的人说话不清净?因为持戒清净或不清净的缘故。若想说话清净,赶紧严守戒律,不可放逸。菩萨用一种音声来演畅说法,一切众生, 随类各得其解、各得其益、各得其乐。菩萨的身相非常端正庄严,因为有大威德力的缘故,所以在大众法会中,无有人能胜过他。所以受人恭敬,称为大菩萨。
善知众心故,能普现身。善巧说法故,音声无碍。得心自在故,巧说大法,无能沮坏。得无所畏故,心无怯弱。于法自在故,无能过者。于智自在故,无能胜者。般若波罗蜜自在故,所说法相,不相违背。辩才自在故,随乐说法,相续不断。陀罗尼自在故,决定开示,诸法实相。辩才自在故,随所演说,能开种种譬谕之门。大悲自在故,勤诲众生,心无懈息。大慈自在故,放光明网,悦可众心。
菩萨善于知道一切众生心的缘故,所以能普徧示现其身,来为说法。菩萨善巧说法的缘故,所以其音声没有障碍,非常清净。菩萨得到心自在的缘故,所以能善巧方便说一切大法,一切魔王无法破坏、无法阻止。菩萨得到四无所畏(总持无畏、知根无畏、决疑无畏、答难无畏)的缘故,所以心不怯弱,也不骇怕。菩萨对于诸法得到自在的缘故,所以没有人能超过他。菩萨对于智慧得到自在的缘故,所以没有人能胜过他。菩萨对于般若波罗蜜得到自在的缘故,所以说的法相,互相不违背原理。横说竖说,怎说怎有道理。菩萨得到辩才自在的缘故,所以能随其心乐而为说法,相续不断绝。菩萨对于陀罗尼有自在的缘故,能决定开示诸法实相的法印。菩萨对辩才有自在的缘故,在任何时和任何处,能演说妙法,能开种种譬喩之门,来解说诸法实相的义理。菩萨因有大悲心自在的缘故,能勤加教诲众生,心中没有懈怠和休息的想法。菩萨因有大慈心自在的缘故,能勤放光明智慧网,来普照众生,令生欢喜心。菩萨用这十种自在力,来令众生种善根,增长清净法。
菩萨如是处于高广师子之座,演说大法。唯除如来及胜愿智诸大菩萨。其余众生无能胜者。无见顶者。无映夺者。欲以难问,令其退屈,无有是处。
菩萨如是坐在高广师子之座,演说实相大法,他所说的法,除诸佛及殊胜愿殊胜智诸菩萨之外,其余的众生,无能胜过他。也没有其他的众生比他再高上、再光明的。假设有众生想来问难,令菩萨无法解答、令菩萨屈服投降,这是办不到的,所以说无有是处。
佛子。菩萨摩诃萨,得如是自在力已。假使有不可说世界量,广大道场,满中众生。一一众生,威德色相,皆如三千大千世界主。菩萨于此,纔现其身。悉能映蔽如是大众。以大慈悲安其怯弱。以深智慧察其欲乐。以无畏辩为其说法。能令一切皆生欢喜。何以故?
法慧菩萨对精进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得到前边十种自在力之后,假使有不可说那样多的世界量,在广大的道场中所有的众生,每个众生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的庄严身,威德的色相,和三千大千世界主一样。菩萨能在这个地方,若显示其身,其光明能映蔽三千大千世界的大众。菩萨用大慈大悲的心,来安慰胆怯的众生,令其不生恐惧心。菩萨用般若深智慧来观察众生心中所欲乐是什么,菩萨用无畏的辩才来为众生说法。使令一切众生心生欢喜,接受佛法,依法修行。为什么缘故,菩萨能有这样大的威德势力呢?在下边说明。
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无量智慧轮故。成就无量巧分别故。成就广大正念力故。成就无尽善巧慧故。成就决了诸法实相陀罗尼故。成就无边际菩提心故。成就无错谬妙辩才故。成就得一切佛加持深信解故。成就普入三世诸佛众会道场智慧力故。成就知三世诸佛同一体性清净心故。成就三世一切如来智,一切菩萨大愿智,能作大法师,开阐诸佛正法藏及护持故。
法慧菩萨又称一声佛的弟子!菩萨中的大菩萨,因为能发菩提心,所以能成就无量的智慧轮故,能成就无量巧分别故,能成就广大正知正见的正念力故,能成就无尽善巧智慧故,能成就决定了知诸法实相的道理,证得总持三昧故。能成就无边际菩提心故,能成就无错谬的妙辩才三昧故,能成就得到一切诸佛来加持,就是用甘露水来灌顶,或者诸佛用手来摩顶,或者诸佛放光普照来加被,令生深信解故。能成就普入三世诸佛众会道场中,有大智力故,所以能接受诸佛所说的法。能成就知道三世诸佛同一体性,也就是同一法身是平等,因为清净心故。能成就三世诸佛的智慧,成就一切菩萨大愿大智故。能作大法师,开阐一切诸佛的正法眼藏(清净法眼),并且也能护持诸佛的正法眼藏故。
尔时,法慧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神力,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法慧菩萨很慈悲,深恐在华严法会中的大众,听长行中所说的道理,还有不大了解之处,所以愿意再详细重宣说一遍。乃仰承十方诸佛大威神力的加持。用偈颂来说明这种道理,希望大家注意聆听,这是千载难遇的机会,不可错过。
心住菩提集众福 常不放逸植坚慧
正念其意恒不忘 十方诸佛皆欢喜
菩萨发菩提心,修菩提行。修行才能福慧双足。福足才有大威德,慧足才有大光明,所以说心住菩提,集聚一切福。菩萨认眞修行,时刻不放逸,严持戒律,种植栽培坚固的慧力。菩萨的正念,就是念佛念法念僧,时刻不忘记三寳的功德。因为又修福又修慧,又亲近三寳又供养三寳,所以十方诸佛皆大欢喜。
念欲坚固自勤励 于世无依无退怯
以无诤行入深法 十方诸佛皆欢喜
菩萨修行的心念和志愿,非常坚固。勤加修习,勉励自己、鼓励自己。在这世界上,他无所依赖,也不生退怯的心。用无诤论的行门,入佛的法藏中。若能这样修行,十方诸佛一定生大欢喜。
佛欢喜已坚精进 修行福智助道法
入于诸地净众行 满足如来所说愿
诸佛既然欢喜,菩萨更要用坚固心来勇猛精进修菩提道。修福修智,这是助道的法。修三十七道品,修四谛十二因缘法,修六度万行法。能入诸地清净的行门,能满足诸佛所说一切大愿。
如是而修获妙法 既得法已施群生
随其心乐及根性 悉顺其宜为开演
这样来修种种法门,能获得一切妙法。既然得到妙法之后,又把所得的妙法,再施教一切众生,令众生也得到这种妙法。这才是菩萨的精神。不要学周利盘陀伽尊者,是佛的弟子,十六大罗汉之一。他在往昔是大善知识,有五百弟子。可是他对法悭吝,不肯为弟子说法,所以转生为周利盘陀伽尊者时,非常愚痴。谁要得法不说法,将来一定是最笨的人,为什么?因为不修慧嘛!所以要随顺众生的心乐和其根性,完全顺从众生的相宜,为其开阐演说妙法。
菩萨为他演说法 不捨自己诸度行
波罗蜜道既已成 常于有海济群生
菩萨自己得到妙法,然后为众生演说妙法。菩萨仍然继续努力精进,不捨弃自己所修的六度万行的法门。虽然到彼岸的法,他已修成功了,但是常在三界诸有大海中,救济度脱一切受苦的众生,令他们也出离苦海。所谓「苦海无边,囘头是岸」。我们众生是背道而驰,走错路途,越走离家越远。如果囘头走,一定会囘到本来的家乡——诸佛净土。
1 ...  101112131415161718

 楼主| 发表于 2018-6-3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昼夜勤修无懈倦 令三寳种不断绝
所行一切白净法 悉以廻向如来地
菩萨在昼夜六时,勤加修习诸法,没有懈怠,没有疲倦。使令佛法僧的种子,永不断绝。所行一切清净的善法,完全廻向清净庄严十方诸佛国土。
菩萨所修众善行 普为成就诸群生
令其破闇灭烦恼 降伏魔军成正觉
菩萨所修行的一切行门,普徧为成就一切切众生,令他们把无明黑暗破除,把烦恼执着消灭,要降伏魔军制诸外道,然后成无上正等正觉。
如是修行得佛智 深入如来正法藏
为大法师演妙法 譬如甘露悉霑洒
菩萨这样的修行,才能圆满成就十方诸佛的智慧,深入诸佛的正法眼藏。能在十方世界成为大法师,能演说一切妙法。譬如甘露一样,来为众生灌顶,令众生得到滋润。
慈悲哀愍徧一切 众生心行靡不知
如其所乐为开阐 无量无边诸佛法
菩萨有慈悲的愿力,哀愍 可怜一切众生,所以不辞辛劳,而徧满十方一切世界去教化众生。众生所有的心念,众生所有的行为,菩萨皆清清楚楚地知道。菩萨随顺众生心所乐,而为开阐演说无量无边诸佛所说的妙法。
进止安徐如象王 勇猛无畏犹师子
不动如山智如海 亦如大雨除众热
菩萨的行动,或者前进、或者停止、或者安稳步行、或者缓慢的走路,好像大象王一样。到前进的时候,就向前走。到后退的时候,就向后走。为什么?因为时刻要照顾象群的安全。菩萨修行六度万行,不会发生困难。他好像狮子一般的勇猛。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无畏和无惧。菩萨如如不动,好像须弥山。智慧广大,好像香水海,也好像大雨一般,能消除一切众生的热烦恼,使其得到清凉。
时法慧菩萨,说此颂已。如来欢喜,大众奉行。
在这个时候,这位法慧菩萨说完偈颂之后,释迦牟尼佛听完法慧菩萨所说的法,生大欢喜。在华严法会中的大众,也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楼主| 发表于 2018-6-3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十九 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
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
释迦牟尼佛不离菩提树下,而升到夜摩天宫寳庄严殿为天众说十行法。佛不但到娑婆世界的夜摩天宫去,又同时普徧升到十方所有世界的夜摩天宫去。所谓「不动于本座,而升一切处。」这种境界是不可思议的,是一多无碍,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圆融无碍。也就是虽升一切处,而还是在一处的境界。
夜摩天译为「时分」,就是时候的分别。这层天是欲界第三层天,因为离开须弥山,所以称为空居天之首。此天没有日月之光,以莲华开为昼,莲华合为夜。此天的天众,从身上放光,照天照地。又因为这种光明常存,所以不分昼夜。又有一说,此天以赤莲开为昼,以白莲开为夜。总之,此天永远放光明。这一品,是本经第十九品,所以称为昇夜摩天宫品第十九。
尔时,如来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南阎浮提,及须弥顶上,皆见如来处于众会。彼诸菩萨,悉以佛神力故,而演说法。莫不自谓恒对于佛。
在佛说完明法品之后。这个时候,佛以大威神力的缘故。在十方一切世界,所有一一四天下(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部洲、北俱卢洲。这四大部洲围绕着须弥山。一个须弥山一个四大部洲,名为一四天下)。就是无量须弥山和无量四大部洲。在每一四天下的南阎浮提(南赡部洲)和须弥山顶,都能见到释迦牟尼佛处于众会中。换言之,在菩提树下和须弥山顶,都有盛大的法会。在众会中有影响众(诸大菩萨)。这些大菩萨们,仰仗释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的缘故,故能对华严法会大众演说妙法。对每位菩萨,每个众生,他们都是这样说:「自己恒常面对本师释迦牟尼佛。」
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及须弥山顶,而向于彼夜摩天宫寳庄严殿。
在这个时候,本师释迦牟尼佛,并没有离开一切菩提树下,也没有离开一切须弥山顶,而用神通的力量,升到夜摩天宫寳庄严殿来为天众说十行的妙法。
时夜摩天王,遥见佛来。即以神力,于其殿内,化作寳莲华藏师子之座。
在这个时候,夜摩天的天王,遥见佛从远处而来,乃即刻用神通力量,在寳庄严殿中,化作寳莲华藏师子之法座。
百万层级,以为庄严。百万金网,以为交络。百万华帐、百万鬘帐、百万香帐、百万寳帐,弥覆其上。
这寳莲华藏师子之座,有百万层的阶级,作为庄严。又有百万金网,悬覆在师子座之上,互相交络,作为严饰。又有百万的华帐、鬘帐、香帐、寳帐等,弥漫覆盖在寳庄严殿的上面,非常美丽而壮观。
华盖、鬘盖、香盖、寳盖,各亦百万,周迴布列。百万光明,而为照耀。
又有百万的华盖、鬘盖、香盖、寳盖等,各式各样的种类,在虚空中周迴布列来庄严道场。又有百万光明,来照耀道场。这种境界,是妙不可言!
百万夜摩天王,恭敬顶礼。百万梵王,踊跃欢喜。百万菩萨,称扬讚叹。百万天乐,各奏百万种法音,相续不断。百万种华云、百万种鬘云、百万种庄严具云、百万种衣云,周帀弥覆。百万种摩尼云,光明照耀。
又有百万夜摩天王,恭恭敬敬向佛顶礼。又有百万大梵天王,非常踊跃而来参加法会,欢天喜地聆听佛说十行妙法。又有百万大菩萨,来到道场,作为影响众,称扬于佛、讚叹于佛、歌颂于佛。又有百万的天乐,各奏出百万种法音,相续不断,令闻者生出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又有百万种的华云、鬘云、庄严具云、衣云等,在虚空中周帀而弥覆。又有百万种摩尼云,光明普徧照耀华严法会的道场。
从百万种善根所生。百万诸佛之所护持。百万种福德之所增长。百万种深心,百万种誓愿之所严净。百万种行之所生起。百万种法之所建立。百万种神通之所变现。恒出百万种言音,显示诸法。
从百万种的善根所生出来,有百万诸佛来护持道场,又有百万种福德所增长,又有百万种深心,深心能契理。又有百万誓愿来庄严清净夜摩天宫,又有百万种行门而生起,又有百万种法之所建立,这是百万种神通之所变现出来的境界。常常演出百万种言音,显示诸法不可思议的境界。
时彼天王,敷置座已。向佛世尊,曲躬合掌。恭敬尊重,而白佛言。善来世尊。善来善逝。善来如来,应正等觉。唯愿哀愍,处此宫殿。
在这个时候,夜摩天王把寳莲佛藏师子之座,安设布置完毕之后,对着本师释迦牟尼佛曲躬合掌(打问讯),表示身业恭敬。恭恭敬敬的尊重,这表示意业恭敬。而白佛言,这表示口业恭敬。夜摩天王用三业恭敬而对佛说:「世尊!你来的正是好时候,善来善去。正在这个时候,世尊你来夜摩天宫,应正等正觉。我愿请佛慈悲,哀愍 一切天众和一切众生,住在寳庄严殿,来为说法。」
时佛受请,即昇寳殿。一切十方,悉亦如是。
夜摩天王请法之后。在这个时候,佛接受他的殷勤请法而答应了。便即刻升座寳庄严殿师子之座。在娑婆世界夜摩天宫是这种情形,在十方所有的世界夜摩天宫,都是这样子,都有夜摩天王在请法,也有佛在那里说法。这种境界妙不可言。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了解。
尔时天王,即自忆念过去佛所,所种善根。承佛威力,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夜摩天王,他回忆往昔在诸佛所的时候,所种的一切善根。仰承着释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而用偈颂来表达在过去这种因缘。
名称如来闻十方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曾入此摩尼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夜摩天王说:「我记得在过去曾经有十位佛(十代表无量数)来到寳庄严殿为天众说法。」有位佛,名号为名称如来。他的名号在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若能闻到,就能消灾延寿,得到最无上的吉祥。这位名称佛,是一切吉祥中最无上的吉祥者,他曾经来过摩尼寳殿。因为这种缘故,所以这所摩尼寳庄严殿是最吉祥说法的道场。
寳王如来世间灯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曾入此清净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又有位佛,名号为寳王如来。他犹如世间明灯,能照破众生的痴暗。这位寳王佛,是一切吉祥中最无上的吉祥者,他曾经来过清净殿。因为这种缘故,所以这所清净寳庄严殿是最吉祥说法的道场。
喜目如来见无碍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曾入此庄严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又有位佛,名号为喜目如来。谁能见到他,就能得到一切无碍的喜悦。这位喜目佛,是一切吉祥中最无上的吉祥者。他也曾经来过庄严殿,所以这所寳庄严殿是最吉祥说法的道场。
然灯如来照世间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曾入此殊胜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又有位佛,名号为然灯如来。他的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世间,能令众生反迷归眞,背尘合觉。这位然灯佛,是一切吉祥中最无上的吉祥者,他也曾经来过殊胜殿。因为这种缘故,所以这所殊胜寳庄严殿是最吉祥说法的道场。
饶益如来利世间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曾入此无垢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又有位佛,名号为饶益如来,他能利益世间一切众生,令众生离苦得乐,证得涅槃。这位饶益佛,是一切吉祥中最无上的吉祥者。他也曾经来过无垢殿,因为这种缘故,所以这所无垢寳庄严殿是最吉祥说法的道场。
善觉如来无有师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曾入此寳香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又有位佛,名号为善觉如来。他善于觉悟,乃是无师自悟。这位善觉佛,他是一切吉祥中最无上的吉祥者。一切众生若闻到这位佛名号的音声,也得到吉祥。他也曾经来过寳香殿的缘故,所以这所寳庄严殿是最吉祥说法的道场。
胜天如来世中灯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曾入此妙香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又有位佛,名号为胜天如来。他是世间的明灯。寳灯的光明,能普徧照破一切黑暗。令众生得到智慧的光明,能出离三界,永得解脱。这位胜天佛,他是一切吉祥中最无上的吉祥者。他也曾经来过妙香殿,因为这种缘故,所以这所妙香寳庄严殿是最吉祥说法的道场。
无去如来论中雄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曾入此普眼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又有位佛,名号为无去如来。他有辩才无碍,在辩论中是大英雄。这位无去佛,他是一切吉祥中最无上的吉祥者,他也曾经来过普眼殿。因为这种缘故,所以这所普眼寳庄严殿是最吉祥说法的道场。
无胜如来具众德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曾入此善严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又有位佛,名号为无胜如来。他具足一切德行,这位无胜佛,他是一切吉祥中最无上的吉祥者。也曾经来过善严殿。因为这种缘故,所以这所善严寳庄严殿是最吉祥说法的道场。
苦行如来利世间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曾入此普严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又有位佛,名号为苦行如来。他在往昔时,专修苦行,来利益一切世间的众生。这位苦行佛,他是一切吉祥中最无上的吉祥者。也曾经来过普严殿。因为这种缘故,所以这所普严寳庄严殿是最吉祥说法的道场。
如此世界中夜摩天王,承佛神力,忆念往昔诸佛功德,称扬讚叹。十方世界夜摩天王,悉亦如是叹佛功德。
像这个娑婆世界中的夜摩天王,仰承着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的加被,能囘忆往昔一切诸佛的功德,所以能称扬诸佛、讚叹诸佛。在十方世界中所有的夜摩天王,亦是这样,称扬讚叹诸佛的功德。
尔时,世尊入摩尼庄严殿,于寳莲华藏师子座上,结跏趺坐。
在这个时候,本师释迦牟尼佛进入寳庄严殿,在寳莲华藏师子之座上,结双跏趺坐,而为诸天众演说华严经十行的妙法。
此殿忽然广博宽容,如其天众诸所住处。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这所摩尼庄严殿,忽然之间,就是大起来,其面积又博又宽,能容纳所有夜摩诸天众,及一切所住的处所。十方世界的夜摩天宫中摩尼庄严殿,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28 0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