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染心不净

[佛法知识] 谷米草木,不是众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20 14:0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不净 发表于 2018-3-20 13:47
确实没有懂。
我还认为单存说小乘第六识呢。其实小乘的第六识包含有第七第八识。


那是窥基大师的观点。出自《解深密经》,佛密意说有第八识。我记得,无著菩萨摩诃萨在《摄大乘论》之中,当时的“小乘”经典,有“喜阿赖耶”“有分识”等等,无著菩萨摩诃萨就论证了,这些不同部派的“小乘”典籍之中,就是佛在隐说“第八识”。
窥基大师的观点,传承自无著菩萨摩诃萨《摄大乘论》。当然,或者来着《瑜伽师地论》。我听说,这样的观点,在《瑜伽师地论》有原文,可惜,我不知道。

点评

复次何故声闻乘中。不说此心名阿赖耶识。名阿陀那识。由此深细境所摄故。所以者何。由诸声闻不于一切境智处转。是故于彼虽离此说然智得成。解脱成就故不为说。若诸菩萨定于一切境智处转。是故为说。若离此智不易证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14:14
发表于 2018-3-20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不净 发表于 2018-3-20 12:43
佛经摆在这里,你爱信不信:

“佛允许吃五种牛味以及油蜜。憍奢耶衣革屣等物。除此之外,如果有人说允 ...

南无阿弥陀佛!
从这段经文来说,说是魔说是对的。我在此对我在第26楼说的““一切种子悉听贮畜。草木之属皆有寿命。”这断语是对的。因此说他是魔说有偏颇。”理解错误道歉。如果为此而误导师兄们,则说声“对不起”了。
不过,我们回到原来的话题。这段经文与“草木类是否是众生”并不相关,是另一个话题。
阿弥陀佛!

点评

这牵扯到名相定义问题。看你怎么定义。 同是因缘聚合,我们把六趣含灵定义为有情,也就是众生。我们把山河大地草木定义为无情。 也有把六趣含灵定义为有情众生,把山河草木定意为无情众生。 有情众生有佛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14:57
发表于 2018-3-20 14: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见 发表于 2018-3-20 14:00
那是窥基大师的观点。出自《解深密经》,佛密意说有第八识。我记得,无著菩萨摩诃萨在《摄大乘论》之中, ...

复次何故声闻乘中。不说此心名阿赖耶识。名阿陀那识。由此深细境所摄故。所以者何。由诸声闻不于一切境智处转。是故于彼虽离此说然智得成。解脱成就故不为说。若诸菩萨定于一切境智处转。是故为说。若离此智不易证得一切智智

复次声闻乘中。亦以异门密意已说阿赖耶识。

如彼增壹阿笈摩说。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为断如是阿赖耶故。说正法时恭敬摄耳。住求解心法随法行。如来出世如是甚奇。希有正法出现世间。于声闻乘如来出现。四德经中由此异门密意已显阿赖耶识。

于大众部阿笈摩中。亦以异门密意说此名根本识。如树依根。化地部中亦以异门密意说此名穷生死蕴。有处有时见色心断。非阿赖耶识中彼种有断。阿赖耶如是所知依。说阿赖耶识为性。阿陀那识为性。心为性。阿赖耶为性。根本识为性。穷生死蕴为性等。由此异门阿赖耶识成大王路。复有一类。谓心意识义一文异。是义不成意识两义差别可得。当知心义亦应有异复有一类。谓薄伽梵所说。众生爱阿赖耶。乃至广说。此中五取蕴说名阿赖耶。有余复谓。贪俱乐受名阿赖耶。有余复谓。萨迦耶见名阿赖耶。此等诸师由教及证愚于藏识故。作此执如是安立。阿赖耶名随声闻乘安立。道理亦不相应。若不愚者取此藏识安立。彼说阿赖耶名。如是安立则为最胜。云何最胜。若五取蕴名阿赖耶。生恶趣中一向苦处最可厌逆。众生一向不起爱乐。于中执藏不应道理。以彼常求速舍离故。若贪俱乐受名阿赖耶。第四静虑以上无有具。彼有情常有厌逆。于中执藏亦不应理。若萨迦耶见名阿赖耶。于此正法中信解无我者恒有厌逆。于中执藏亦不应理。阿赖耶识内我性摄。虽生恶趣一向苦处。求离苦蕴。然于藏识我爱随缚未尝求离。虽生第四静虑以上。于贪俱乐恒有厌逆。然于藏识我爱随缚。虽于此正法信解无我者厌逆我见。然于藏识我爱随缚。是故安立阿赖耶识。名阿赖耶成就最胜。如是已说阿赖耶识安立异门。安立此相云何可见。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者安立果相。此中安立阿赖耶识自相者。谓依一切杂染品法。所有薰习为彼生因。由能摄持种子相应。此中安立阿赖耶识因相者。谓即如是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于一切时与彼杂染品类诸法现前为因。此中安立阿赖耶识果相者。谓即依彼杂染品法无始时来所有薰习。阿赖耶识相续而生

这是《摄大乘论》原文。依无著菩萨摩诃萨的观点,佛密意说第八识。

点评

谢谢师兄法布施,一时理解不了,存起来慢慢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14:58
发表于 2018-3-20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不净 发表于 2018-3-20 13:18
你这种说法在相宗来讲当然是理当如此。 相宗,就是靠第六识在法相上下功夫,熏习成种,善缘增上。

但 ...
靠的就是第七识第八识的自证分,发露现量(舍识用根)。

这个说法的出处?

点评

补充一下,宗门参禅,自证分起用,是为有禅,第六识起用,就还是口头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17:05
宗性法师那里听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15:08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14: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 发表于 2018-3-20 14:09
南无阿弥陀佛!
从这段经文来说,说是魔说是对的。我在此对我在第26楼说的““一切种子悉听贮畜。草木之 ...

这牵扯到名相定义问题。看你怎么定义。
同是因缘聚合,我们把六趣含灵定义为有情,也就是众生。我们把山河大地草木定义为无情。

也有把六趣含灵定义为有情众生,把山河草木定意为无情众生。

有情众生有佛性。无情有法性。

点评

打住,不说了。 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15:02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14: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初见 发表于 2018-3-20 14:14
复次何故声闻乘中。不说此心名阿赖耶识。名阿陀那识。由此深细境所摄故。所以者何。由诸声闻不于一切境智 ...

谢谢师兄法布施,一时理解不了,存起来慢慢看。
发表于 2018-3-20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不净 发表于 2018-3-20 14:57
这牵扯到名相定义问题。看你怎么定义。
同是因缘聚合,我们把六趣含灵定义为有情,也就是众生。我们把山 ...

打住,不说了。
阿弥陀佛!

点评

你的观点同慧剑师兄一致。 各是其是好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15:11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15: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明7 发表于 2018-3-20 14:50
这个说法的出处?

宗性法师那里听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15: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翠竹 发表于 2018-3-20 15:02
打住,不说了。
阿弥陀佛!

你的观点同慧剑师兄一致。

各是其是好了。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 其实,我也不是“各是其是好了”的意思,虽然我从不想说服其他人相信我的观点。 我要前天(18日)在回复一个师兄的帖子时说过,我对《大涅槃经》是否佛说存疑,你昨天(19日)就贴了这张帖子,我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16:07
发表于 2018-3-20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不净 发表于 2018-3-20 15:11
你的观点同慧剑师兄一致。

各是其是好了。

南无阿弥陀佛!
其实,我也不是“各是其是好了”的意思,虽然我从不想说服其他人相信我的观点。
我要前天(18日)在回复一个师兄的帖子时说过,我对《大涅槃经》是否佛说存疑,你昨天(19日)就贴了这张帖子,我一高兴,就多说了二句。
今天高兴期一过,就觉得没多少意思,再加上我又错解那部分经文,心中有愧,更觉得没意思了。
我可能与大多数师兄学习佛经的过程不同,我没有上师,也没有昄依。我读佛经是一个字一个字去读的,因此我读过的佛经很少,全盘读过的佛经只有几部。《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等。全面看过的经书有:《普贤行愿品》、《佛说无量寿经》等,部分看过的经书有:《阿含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西藏生死书》、《楞严经》、《楞伽经》等。
因此,我也没有多少时间在论坛中“打口水战”。
阿弥陀佛!

补充内容 (2018-3-20 16:08):
(修改)我是前天(18日)在回复一个师兄的帖子时说过,

补充内容 (2018-3-20 16:14):
说错了,《西藏生死书》不是佛经。

补充内容 (2018-3-20 16:15):
还有,我对《大涅槃经》也部分看过。
发表于 2018-3-20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钰花源 发表于 2018-3-20 09:47
师兄,末学不知“以轲为跋"(此处逗号)望赐教,不听受是不听不接受的意思吗?

这里佛提到了比丘,所以这段话是针对比丘和比丘尼说的,不包括在家和信众,有情。
不听受著缯綵衣服、以轲为跋,
这里有一个著字,后面连带的是衣服,所以应该是在说比丘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以及不能穿什么样的衣服。
以轲为跋
这几个字,末学也不是很理解,这应该属于比丘戒的范畴,所以末学从来没有研究过。
发表于 2018-3-2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钰花源 发表于 2018-3-20 09:36
师兄,这段经文以两个“若说"成两片,取其中重复字为点读意,不知是否妥当?!
一,若说“佛听……悉听… ...

上下两段是严格对应的,比如上一段说:断五种味。
下一段就说:听服五种。
也就是说,佛在用下面一段话,全面否定上面一段话。

点评

师兄,末学现在的凝惑在73楼,感觉三个帖读出来的意思不同,不是同一段经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20:1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17:0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明7 发表于 2018-3-20 14:50
这个说法的出处?

补充一下,宗门参禅,自证分起用,是为有禅,第六识起用,就还是口头禅。

点评

识是心王,般若智慧属于五十一位心所中的“慧”心所,八识心王在转智以后都具此般若慧心所,迷悟单纯论第几识是不符教理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17:37
发表于 2018-3-20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不净 发表于 2018-3-20 17:05
补充一下,宗门参禅,自证分起用,是为有禅,第六识起用,就还是口头禅。

识是心王,般若智慧属于五十一位心所中的“慧”心所,八识心王在转智以后都具此般若慧心所,迷悟单纯论第几识是不符教理的

点评

师兄恐怕理解有误,慧心所还是末那识我见所缘。转平等性智后,哪里还有慧心所? 有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是般若,识属染,智属净,染有生死,智无诸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20:25
发表于 2018-3-20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参禅也好,止观也好,都是用意识的见分观修,其余七识及内二分不具备观修功用的

补充内容 (2018-3-20 18:29):
包括六根也无法用之观修。楞严25种法门,是以所观境(十八界七大)划分的,能观的都是意识。所以舍识用根的提法在教理上是不成立的

点评

师兄这话绝对了,见分缘相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我见。而观,是对见分发起观照,也就是传说中的反闻闻自性(舍识用根)。这是第六识的见分所不能够的做到的。这个是自证分的功能。。 何为禅?离相为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18:27
发表于 2018-3-20 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五十阴魔,识阴第四

I4知无知执(分三)
J1行尽识现 J2谬解成咎 J3出名警觉
今J1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又这善男子,他穷究这个诸行已空了。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他已经灭除了生灭的这种性,但是对于这个寂灭乐,他精妙未圆,还没有圆满。
**J2谬解成咎
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吒、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
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假设于他所知的,他说这个“知”就是遍圆的。因为这个知,他就立了一个见解。立什么见解呢?他这个见解,你是想不到的,我也想不到的。什么见解呢?他说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中国人有一句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么足证明草木是无情的。可是现在他生出这么一种的见解,他说十方的草木都是有情的,和人没有两样的,它也有生命。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草木可以做人;人若死了,又去变十方的草和树木。
无择遍知:他没有智慧来选择这个遍知一切。生胜解者:在这个时候,他又自己标异现奇,生出来一种邪胜解法。是人则堕:这个人就会堕落知无知执:他说他知道这个道理,其实他是无知,他是不知道的,但是他执着说他知道。
婆吒、霰尼执一切觉:这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有一种外道,“婆吒、霰尼”,这是两个人。“婆吒”是梵语,中文的意思就是“避去”。他怎么叫这么个名字呢?他以前是个牧童,是个放牛的,或者放猪、放羊的一个童子。那么在毗舍离王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也在外边玩,玩哪,就拿婆吒当床铺,在他身上睡觉。他就很不高兴的,回去对他母亲讲:“这个毗舍离他拿我当床,睡在我的身上。”他母亲知道这是个未来的皇帝,也不敢怎么样,因为他有势力,就说:“那你以后不要和他在一起,你避去,离他远一点,避开他。”于是他的名字就叫“避去”。“霰尼”也是梵语,翻成中文就叫“有军”。大约他就欢喜去当军人,他有军人这种的气概,所以叫这个名字。这两个外道“执一切觉”,他们自以为什么都知道。这个修行人就成其伴侣:成为他们的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他也迷惑于佛这个菩提觉性上,失去他的正知正见。
**J3出名警觉
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种。
是名第四:前边所说这种的情形是第四种的执着,执着什么呢?计圆知心:他说他什么都知道,无所不知,其实他是一种执着,他对于一切都不知道。成虚谬果:他就是成,也成个虚谬的果,就是没有这么回事。“谬”,是错误;虚谬,就是没有这么回事。
违远圆通:也与耳根圆通这个法门相违背而离得太远了。背涅槃城:也违背涅槃城这种不生不灭的道理。生倒知种:他生出一种倒知的种。“倒”就是颠倒,颠倒这个知。就好像草木,任何人也都不能把它算计到有情里头;而他把草木都算到有情里头,说“人就是草木,草木也可以做人”。那么有的人就说:“有的树木有灵啊,那它岂不是有知吗?”那不是的,因为那是有一个精灵附到那棵树上了,并不是那棵树本身有知,是一种有情。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18:2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明7 发表于 2018-3-20 17:50
不论参禅也好,止观也好,都是用意识的见分观修,其余七识及内二分不具备观修功用的

师兄这话绝对了,见分缘相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我见。而观,是对见分发起观照,也就是传说中的反闻闻自性(舍识用根)。这是第六识的见分所不能够的做到的。这个是自证分的功能。。


何为禅?离相为禅。

点评

道听途说要不得。四分都是依他起,不是遍计所执。根本智、后得智都是以见分缘真如,而且后得智还是把真如变成相分而缘。以上说法出自《成唯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18:38
发表于 2018-3-20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不净 发表于 2018-3-20 18:27
师兄这话绝对了,见分缘相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我见。而观,是对见分发起观照,也就是传说中的反闻闻自 ...

道听途说要不得。四分都是依他起,不是遍计所执。根本智、后得智都是以见分缘真如,而且后得智还是把真如变成相分而缘。以上说法出自《成唯识论》

点评

染心师兄, 末学觉得明明师兄的这几点说法很有道理啊。看到此, 进来插一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22:54
师兄,你这个观点不是出自成唯识论,你这是真谛法师的唯识二分,不是护贤,玄奘法师所传的唯识四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19:11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19: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明7 发表于 2018-3-20 18:38
道听途说要不得。四分都是依他起,不是遍计所执。根本智、后得智都是以见分缘真如,而且后得智还是把真如 ...


师兄,你这个观点不是出自成唯识论,你这是真谛法师的唯识二分,不是护贤,玄奘法师所传的唯识四分。不能说你说的就错,因为你的见分里已经含了自证分和证自证分。
自证分与证自证分互为所缘,发露现量。

点评

识论我反反复复读过很多遍了,不会弄错的。我想识论这一部分你还没读过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19:28
发表于 2018-3-20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染心不净 发表于 2018-3-20 19:11
师兄,你这个观点不是出自成唯识论,你这是真谛法师的唯识二分,不是护贤,玄奘法师所传的唯识四分。不 ...

识论我反反复复读过很多遍了,不会弄错的。我想识论这一部分你还没读过吧?

点评

见分缘真如,你确定是识论的观点?师兄贴出来我看看,感恩师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20 19:3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9 2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