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神瑛侍者06

佛教的世界有爱情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5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二章经》里,佛陀关于要断欲割爱的经文就有不少,这些号称学佛研究佛学的人,对这部最早进入中国的佛经,总不会不知道吧,对于这些明明白白的经文,却故意选择性无视,而去找些经文来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这跟火山不想素食去说素食者下地狱是一样的,不是无知而是为了私欲而选择故意谤法
以下经文皆为《四十二章经》中经文,

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

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人怀爱欲,不见道者,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

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点评

前面已经说过了,这篇文章主要给俗家弟子看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5 11:58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杰 发表于 2018-3-15 11:08
《四十二章经》里,佛陀关于要断欲割爱的经文就有不少,这些号称学佛研究佛学的人,对这部最早进入中国的佛 ...

前面已经说过了,这篇文章主要给俗家弟子看的.

点评

《四十二章经》是针对所有佛弟子的,并不是专门给出家众看的,出家众自有比丘比丘尼的戒律来约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5 13:09
发表于 2018-3-15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06 发表于 2018-3-15 11:58
前面已经说过了,这篇文章主要给俗家弟子看的.

《四十二章经》是针对所有佛弟子的,并不是专门给出家众看的,出家众自有比丘比丘尼的戒律来约束

点评

你既然知道出家人的戒律,那你应知在家居士的戒律。 俗家弟子的戒律是不能邪淫,没说要戒淫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5 17:07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杰 发表于 2018-3-15 13:09
《四十二章经》是针对所有佛弟子的,并不是专门给出家众看的,出家众自有比丘比丘尼的戒律来约束

你既然知道出家人的戒律,那你应知在家居士的戒律。
俗家弟子的戒律是不能邪淫,没说要戒淫吧?

点评

二种出家 摘自:佛学大词典 出家之类别有二,即:(一)身出家,仅形体出离在家之生活。(二)心出家,虽处居家,而心于诸境不生耽染,如大乘之菩萨居士,维摩、贤护即是。景德传灯录卷一优波鞠多章(大五一·二○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5 20:45
发表于 2018-3-15 20: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06 发表于 2018-3-15 09:29
或曰人类的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灵与肉的结合。作为在有发达文化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男女情爱、夫妻之爱,因 ...

楼主转:或曰人类的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灵与肉的结合。作为在有发达文化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男女情爱、夫妻之爱,因为具有了复杂的社会、文化内容,性质也颇复杂,一般既是朋友、亲人,又是情侣,其爱情不仅是纯粹的性爱,其中往往包含南传《法句》212-216偈中列出的五种爱中的朋友之间之友爱(pema),乃至类似于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之间的亲情之爱(peya)、父母对子女的慈爱(sneha)。这几种爱,经论中一般不列为染污爱或贪。
……
摘自 法句经:
      212、
      由爱生忧患,由爱生怖畏,
      离所爱无忧,何处有怖畏?
      213、
      由爱执生忧,由爱生怖畏,
      离爱执无忧,何处有怖畏?
      214、
      由贪执生忧,由贪生怖畏,
      离贪执无忧,何处有怖畏?
      215、
      由爱欲生忧,由欲生怖畏,
      离爱欲无忧,何处有怖畏?
      216、
      由渴爱生忧,由爱生怖畏,
      离渴爱无忧,何处有怖畏?
……

摘自:佛学大词典

(一)梵语tr!s!n!a^, tos!ayati, priya,巴利语piya 之意译。又作爱支。十二因缘之一。意为贪恋执着于一切事物。基督教向来被视为爱的宗教,佛教中则以‘慈悲’为中心,而不直言‘爱’字。佛陀曾喻示有关爱者,增支部经典即谓:‘爱可生爱,亦可生憎;憎能生爱,亦能生憎。’故佛教言爱言憎,恰若手心、手背,为一体之两面。爱之愈深,则憎怨之可能愈大。
 于南传之法句经二一二偈中有言:‘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继于同偈之中,又从‘爱’转变,而依次列出亲爱(巴pema )、欲乐(巴rati )、爱欲(巴ka^ma )、渴爱(巴tan!ha^ )等四种。
……
法句经行中,这五种爱,会  生忧  生怖畏,当然是染污的。
经文中说要离开这五种爱。
……
奉劝楼主,一定要亲自找佛经来看,不要道听途说!慎之!慎之!
……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不放逸是无死之道,放逸则是死亡之道!

点评

我也奉劝你一句,不要以出家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在家弟子的生活。 一个宗教是不是正教要看它是对世界对世界上的人们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而一个佛教的理论思想是不是属于佛教的,要看它是不是有真正智慧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5 21:26
发表于 2018-3-15 20: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06 发表于 2018-3-15 17:07
你既然知道出家人的戒律,那你应知在家居士的戒律。
俗家弟子的戒律是不能邪淫,没说要戒淫吧?

二种出家
摘自:佛学大词典

出家之类别有二,即:(一)身出家,仅形体出离在家之生活。(二)心出家,虽处居家,而心于诸境不生耽染,如大乘之菩萨居士,维摩、贤护即是。景德传灯录卷一优波鞠多章(大五一·二○七中):‘尊者问曰:“汝身出家?心出家?”’
……
若有淫心,就是心的放逸,心放逸是死亡之道,法句经上说的。
当然佛陀对于地狱众生也是慈悲的。请放心!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不放逸是无死之道,放逸则是死亡之道!


点评

你到网上去搜一篇《学佛十年,我终于放弃了佛教》这篇文章吧!这位作者就是因为错误的理解了佛法,结果在生活上一无是处…… 我对这种情况理解是,一是世上有许多伪经在误导众学佛者,二是一些学佛者错误的理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5 21:54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随缘精进 发表于 2018-3-15 20:26
楼主转:或曰人类的爱情是性爱与情爱、灵与肉的结合。作为在有发达文化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男女情爱、夫妻 ...

我也奉劝你一句,不要以出家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在家弟子的生活。
一个宗教是不是正教要看它是对世界对世界上的人们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而一个佛教的理论思想是不是属于佛教的,要看它是不是有真正智慧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随缘精进 发表于 2018-3-15 20:45
二种出家
摘自:佛学大词典

  你到网上去搜一篇《学佛十年,我终于放弃了佛教》这篇文章吧!这位作者就是因为错误的理解了佛法,结果在生活上一无是处……
  我对这种情况理解是,一是世上有许多伪经在误导众学佛者,二是一些学佛者错误的理解了佛法,把一些针对出家人的佛法用在居家修行者身上。
(佛教的修行方式有俩种,一种是大家熟知的出世修行,一种是入世修行。而有关入世修行的佛法大家所知甚少。为了让佛法为更多的人接受,也为了世人能够正确的把佛法运用到生活上去,我找到的许多文章都是为信仰佛法的在家弟子找来的。)

点评

《学佛十年,我终于放弃了佛教》 那些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就剩下等死的,应该找谁说理去? 骨灰盒才是你永远的家! ……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不放逸是无死之道,放逸则是死亡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6 00:23
发表于 2018-3-15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上有许多伪经在误导众学佛者


在首次对贴谈及弥陀救度对象时,末学引用《观经》一段经文,你当时就已表露出不屑的言辞。

我找到的许多文章都是为信仰佛法的在家弟子找来的。


你又忍耐不住了。

点评

这位佛友 你说对过我的贴 我找了一下 没有 你是不是找错人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6 04:12
发表于 2018-3-16 00: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06 发表于 2018-3-15 21:54
你到网上去搜一篇《学佛十年,我终于放弃了佛教》这篇文章吧!这位作者就是因为错误的理解了佛法,结果 ...

《学佛十年,我终于放弃了佛教》
那些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就剩下等死的,应该找谁说理去?
骨灰盒才是你永远的家!
……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不放逸是无死之道,放逸则是死亡之道!

点评

不说理 要佛教干什么 你在佛坛上开骂 已违出家人戒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6 04:09
发表于 2018-3-16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06 发表于 2018-3-15 21:26
我也奉劝你一句,不要以出家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在家弟子的生活。
一个宗教是不是正教要看它是对世界对世界 ...

你也别怨要随缘精进和净杰两位用出家人的思维方式,没瞧见他俩头像刚好都用的比丘造型么!

点评

其实 有不少佛经都是专门针对一些人的一些时期的修行,一些人却错误的理解了。(如像一些人的理解,每一学佛人都要 永远的出家或心灵出家,甚至不惜抛妻离子。跟你说,我看佛教还没成长多少,就要被世人灭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18 10:28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随缘精进 发表于 2018-3-16 00:23
《学佛十年,我终于放弃了佛教》
那些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就剩下等死的,应该找谁说理去?
骨灰盒才是 ...

不说理 要佛教干什么
你在佛坛上开骂 已违出家人戒律!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静观如 发表于 2018-3-15 22:52
在首次对贴谈及弥陀救度对象时,末学引用《观经》一段经文,你当时就已表露出不屑的言辞。

这位佛友 你说对过我的贴 我找了一下 没有 你是不是找错人了……

点评

不好意思,忘了提醒你,末学guanru.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6 04:22
发表于 2018-3-16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06 发表于 2018-3-15 11:58
前面已经说过了,这篇文章主要给俗家弟子看的.

精确点说,这篇文章不是针对广泛的一般俗众,而是针对早年现代禅的弟子。
佛教俗众全心投入修行的其实不多,传统佛教对俗众的要求仅在于五戒十善,不涉及禅修。
而现代禅当年实行了一套社区计画,众门徒举家搬进同一社区,与导师毗邻,以便共修砥砺。
虽然没出家,修行热诚却在寻常僧侣之上,却也因为全是白衣,不是寺院,所以必须在修行与两性问题上谋求妥协之道,因此需要这样一封既可遣除门内犹疑,也试图纾解教界批判的说帖。
发表于 2018-3-16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06 发表于 2018-3-16 04:12
这位佛友 你说对过我的贴 我找了一下 没有 你是不是找错人了……

不好意思,忘了提醒你,末学guanru.

点评

这还要提醒啊,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7 00:01
这位佛友,你还没有真正领悟佛法。 许多学佛者都知道一些有关出家修行的法门,请问你对入世修行怎么看?佛教教导俗家弟子的处世方式应是消极避世无为的,还是一种积极向上能解决世上任何难题世人任何烦恼的呢?请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6 08:22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静观如 发表于 2018-3-16 04:22
不好意思,忘了提醒你,末学guanru.

这位佛友,你还没有真正领悟佛法。
许多学佛者都知道一些有关出家修行的法门,请问你对入世修行怎么看?佛教教导俗家弟子的处世方式应是消极避世无为的,还是一种积极向上能解决世上任何难题世人任何烦恼的呢?请先回答这个问题吧。

点评

这问题问得好,我也很想听听各位的意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7 00:03
嘿嘿,应该是被伪经误导了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6 09:34
发表于 2018-3-1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瑛侍者06 发表于 2018-3-16 08:22
这位佛友,你还没有真正领悟佛法。
许多学佛者都知道一些有关出家修行的法门,请问你对入世修行怎么看? ...
你还没有真正领悟佛法。


嘿嘿,应该是被伪经误导了吧。
发表于 2018-3-16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发表于 2018-3-16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点评

同一个问题 佛陀主张几种思维方式解决几种心态面对 出家人是一种 在家修行人是一种 且看看网上一文 有情的生命,如果通过修行变成了无情的草木石头,那毫无疑问,这是错误的见解错误的修行。修行上的“无情"境界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7 05:17
发表于 2018-3-17 00: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精静观如 发表于 2018-3-16 04:22
不好意思,忘了提醒你,末学guanru.

这还要提醒啊,呵呵~

点评

明里装孙子,暗里损念佛。提醒的是这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3-17 06: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09: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