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随佛愿

[善导大师] 愿行相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法然上人开示: ”虽同念佛,应起深信而厌秽土欣净土也。必须留心思惟此理,一向至其信心而念佛。“

注意:必须留心思惟此理,一向至其信心而念佛。“
发表于 2018-12-10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佛愿 发表于 2018-12-10 08:17
有至诚发愿者,自不必论。谈生信发愿是针对多数没有真切信愿之人,或者信愿不坚固者。

世尊。我得菩提 ...

南无阿弥陀佛!随喜师兄宣说善导法义

末学讨论意见,论在修持中(这里不论修持前如何生发信愿),引用诸师大德强调信愿往生念佛的法语很好,因为净土三经也是劝信众生应当发愿往生净土的。不过宣说善导大师净土思想时应当体现这一思想体系的特色,疏论中说到愿行相扶所为皆克时,该段完整意思并没有说完,此时也和诸师大德提倡信愿称名没有什么不同,这种说法使得听众多少会在念佛时考虑或间杂我有没有真信切愿的念头。善导大师在通说愿行相扶后,该段结尾是如何说的呢?就是把愿行相扶的理论落实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上,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这样直接果断干脆的说法,是善导大师净土思想所特有的,持此六字名号,信愿自在其中,又不违诸师愿行相扶的法义。也给念佛行人提供了更为安心的行持。末学认为这才是宣说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意义所在。
疏:问曰.云何起行而言不得往生。答曰.若欲往生者.要须行愿具足方可得生.今此论中.但言发愿不论有行。问曰.何故不论。答曰.乃至一念曾未措心.是故不论。问曰.愿行之义有何差别。答曰.如经中说.但有其行.行即孤亦无所至.但有其愿.愿即虚亦无所至.要须愿行相扶所为皆克。是故今此论中.直言发愿不论有行.是故未即得生.与远生作因者.其义实也。问曰.愿意云何.乃言不生。答曰.闻他说言西方快乐不可思议.即作愿言.我亦愿生.此语已更不相续.故名愿也。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点评

莲友您好,这段话其实并不是不完整,而是要善会。有行信愿自在其中的前提是“”上尽一形,一向专念“”。而不是简单说你现在开始每天念佛了就是信愿具足(三心即信愿行的完整体现)。故无论是本土的祖师,还是东瀛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4:4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8-12-10 21:27
南无阿弥陀佛!随喜师兄宣说善导法义

末学讨论意见,论在修持中(这里不论修持前如何生发信愿 ...

莲友您好,这段话其实并不是不完整,而是要善会。有行信愿自在其中的前提是“”上尽一形,一向专念“”。而不是简单说你现在开始每天念佛了就是信愿具足(三心即信愿行的完整体现)。故无论是本土的祖师,还是东瀛的祖师,在注重行持的前提下,都会强调信愿,因为信愿是前导,行是后鞭。如果说强调信愿使得有人会怀疑自己信愿不坚定,头上安头。那么不强调信愿,但论行中囊括信愿,同样会导致有人忽视信愿,只重视行持。信愿行即一即三,非一非三。故不能免去强调信愿,就像不能只谈信愿,不重行持一样。否则就是唯愿无相续行(导祖判为别时意)。

以是义故,印祖言“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或专崇行持,而不尚信愿,则执事废理,仍属自力法门。与专以自性唯心,而不仗佛力之执理废事,同一过失。所以蕅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笃哉斯论,不可不知。”

善导大师云:“自非发金刚之志。永绝生死之元。若不亲从慈尊。何能勉斯长叹。”

大师于《观经四帖疏》释三心,谈“就人立信,就行立信”,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让念佛人能够具足三心,因为少一心,必不得生净土。岂大师不虑有人以疑自是否具足信愿而成障也?

点评

具足三心的体现最终还不是落实在南无阿弥陀佛上吗?咋的又回过头去论三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5:31
发表于 2018-12-11 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佛愿 发表于 2018-12-11 04:43
莲友您好,这段话其实并不是不完整,而是要善会。有行信愿自在其中的前提是“”上尽一形,一向专念“”。 ...
大师于《观经四帖疏》释三心,谈“就人立信,就行立信”,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让念佛人能够具足三心,因为少一心,必不得生净土。岂大师不虑有人以疑自是否具足信愿而成障也?

具足三心的体现最终还不是落实在南无阿弥陀佛上吗?咋的又回过头去论三心。

点评

三心落实于行不假。但能否坚定不移地落实,取决于信愿是否坚固。故善导大师也好,印祖也好,无不在落实于行的同时,让大家注重信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5:4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8-12-11 05:31
具足三心的体现最终还不是落实在南无阿弥陀佛上吗?咋的又回过头去论三心。

三心落实于行不假。但能否坚定不移地落实,取决于信愿是否坚固。故善导大师也好,印祖也好,无不在落实于行的同时,让大家注重信愿

点评

为什么认为南无阿弥陀佛信愿落不实呢?大约不随佛愿的缘故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7:0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换句话说,因为诸祖于精进念佛之余强调信愿,故我亦强调。如果念佛人忌讳强调信愿,那么说明心有偏执,是真宗法,非善导大师教法。

点评

引用“如果念佛人忌讳强调信愿,那么说明心有偏执,是真宗法,非善导大师教法” 南无阿弥陀佛,师兄劲儿不小,忌讳之心可得谨慎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6:42
发表于 2018-12-11 06: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佛愿 发表于 2018-12-11 05:54
换句话说,因为诸祖于精进念佛之余强调信愿,故我亦强调。如果念佛人忌讳强调信愿,那么说明心有偏执,是真 ...

引用“如果念佛人忌讳强调信愿,那么说明心有偏执,是真宗法,非善导大师教法”

南无阿弥陀佛,师兄劲儿不小,忌讳之心可得谨慎那!

点评

佛法是圆融无碍的。故祖师强调信愿,强调行皆悉无碍。只恐行人心生偏执,或重行而废信愿,或重信愿而废行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6:4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8-12-11 06:42
引用“如果念佛人忌讳强调信愿,那么说明心有偏执,是真宗法,非善导大师教法”

南无阿弥陀佛,师兄劲 ...

佛法是圆融无碍的。故祖师强调信愿,强调行皆悉无碍。只恐行人心生偏执,或重行而废信愿,或重信愿而废行持。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 末学在22楼已说引用诸师强调信愿很好,但这不是善导净土思想的特色,善导大师的特色之处在于把信愿体落实在“南无”中。为什么认为“南无”就有偏执的嫌疑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7:11
发表于 2018-12-11 07:0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佛愿 发表于 2018-12-11 05:43
三心落实于行不假。但能否坚定不移地落实,取决于信愿是否坚固。故善导大师也好,印祖也好,无不在落实于 ...

为什么认为南无阿弥陀佛信愿落不实呢?大约不随佛愿的缘故吧。

点评

正如前引道绰大师所言:“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所以者何?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复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谓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谓余念间故,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7:0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8-12-11 07:01
为什么认为南无阿弥陀佛信愿落不实呢?大约不随佛愿的缘故吧。

正如前引道绰大师所言:“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所以者何?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复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谓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谓余念间故,迭相收摄。若能相续,则是一心。但能一心,即是淳心。具此三心,若不生者,无有是处。"

如果这样就是不随佛愿了。或者偏激割裂(信愿行)等佛法,也是不随佛愿。

点评

又回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7:13
发表于 2018-12-11 07: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佛愿 发表于 2018-12-11 06:49
佛法是圆融无碍的。故祖师强调信愿,强调行皆悉无碍。只恐行人心生偏执,或重行而废信愿,或重信愿而废行 ...

南无阿弥陀佛!
末学在22楼已说引用诸师强调信愿很好,但这不是善导净土思想的特色,善导大师的特色之处在于把信愿体落实在“南无”中。为什么认为“南无”就有偏执的嫌疑呢?

点评

以行统摄信愿是善导大师教,于行之外强调信愿同样是善导大师教法。对机不同而已。 执此破彼,即堕偏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7:14
发表于 2018-12-11 07: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佛愿 发表于 2018-12-11 07:05
正如前引道绰大师所言:“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所以者何?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复 ...

又回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8-12-11 07:11
南无阿弥陀佛!
末学在22楼已说引用诸师强调信愿很好,但这不是善导净土思想的特色,善导大师的特色之处 ...

以行统摄信愿是善导大师教,于行之外强调信愿同样是善导大师教法。对机不同而已。

执此破彼,即堕偏执。

点评

引用“执此破彼,即堕偏执。”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圆摄一切,没有彼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7:19
发表于 2018-12-11 07:1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为什么“南无”具足三心有问题?

点评

口称南无和具三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心口统一,才是真南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7:1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8-12-11 07:15
又为什么“南无”具足三心有问题?

口称南无和具三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心口统一,才是真南无

点评

口称是您说的,俺随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7:21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莲友如果明白道绰祖这段开示,断不至于有此一问。
发表于 2018-12-11 07:1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佛愿 发表于 2018-12-11 07:14
以行统摄信愿是善导大师教,于行之外强调信愿同样是善导大师教法。对机不同而已。

执此破彼,即堕偏执 ...

引用“执此破彼,即堕偏执。”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圆摄一切,没有彼此。

点评

莲友不许于念佛之外别倡信愿,认为不是善导大师的特色,已经在”分彼此“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7:22
发表于 2018-12-11 07:2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佛愿 发表于 2018-12-11 07:16
口称南无和具三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心口统一,才是真南无

口称是您带出来的,俺随喜!

点评

口称是祖师说的。但不是有口无信愿之口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7:2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8-12-11 07:19
引用“执此破彼,即堕偏执。”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圆摄一切,没有彼此。

莲友不许于念佛之外别倡信愿,认为不是善导大师的特色,已经在”分彼此“

点评

师兄在哪里找到的不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7:25
发表于 2018-12-11 07: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随佛愿 发表于 2018-12-11 07:22
莲友不许于念佛之外别倡信愿,认为不是善导大师的特色,已经在”分彼此“

师兄在哪里找到的不许?

点评

因为你说:”这不是善导大师思想特色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1 07: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16: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