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74|回复: 48

[善导大师] 愿行相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4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善导大师:问曰.愿行之义有何差别。答曰.如经中说.但有其行.行即孤亦无所至.但有其愿.愿即虚亦无所至.要须愿行相扶所为皆克。---《观经四帖疏》
发表于 2018-3-7 06:4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3-7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3-7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盼望师兄常来本论坛,弘扬净土思想。

点评

感谢莲友相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9 14:24
发表于 2018-6-5 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疏】问曰:愿意云何,乃言不生?答曰:闻他说言西方快乐不可思议,即作愿言我亦愿生;道此语已,更不相续,故名愿也。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发表于 2018-6-5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往生念佛要称南无?南无即归命发愿义,愿往即在称念南无中体现。现在多有不称南无者,也不知解其义否。
发表于 2018-6-5 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要信愿相扶,其对象多是指只称阿弥陀佛而不称难无者。



补充内容 (2018-6-5 06:07):
当然明白其义愿往生的只称阿弥陀佛也无妨。
发表于 2018-6-5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论》(真谛译摄大乘论卷中意)中,称多宝佛,为求佛果,即是正报。下唯发愿求生净土,即是依报。一正一依,岂得相似。然正报难期,一行虽精未克;依报易求,所以一愿之心未入。虽然,譬如边方,投化即易,为主即难。今时愿往生者,并是一切投化众生,岂非易也。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斯乃不可以言定义,取信之者怀疑。要引圣教来明,欲使闻之者,方能遣惑。
【注释】

一、《摄大乘论》中称多宝佛,是为求佛果,得正报之果。现在只发愿求生净土是求依报庄严。然而正报佛果难证,仅只精修念佛一行,很难证佛果。而只求依报即生佛净土就比较容易。但只有一愿也还不能得生。比如当兵容易,当主帅很难。大家信愿念佛,由佛接引到极乐净土作一名大海会众很容易。善导大师说:“但能上尽一形(即直至命终都在念佛),下至十念(能称念十句乃至一句佛号为内因),以佛愿力(以佛本愿力为强外缘),莫不皆往(没有一个人不往生极乐净土的。)”要让怀疑之人取得信心,就要引用佛的圣教经文来证明,才能使听闻者去除疑虑。
发表于 2018-6-5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所释,当此一贴范围而论,只称佛号不称南无,表征的是求正报佛果。所以说很难。而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表征的是求往生佛的依报庄严佛土。所以说容易。
发表于 2018-6-5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称念一句南无(归命)阿弥陀佛,即是已含信愿,念念相续,便是念念有信愿。信愿行乃是一体,六字包含信愿,信愿即在称念六字中已经体现。
发表于 2018-6-5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吾秀  16:40:38
师父 我还真有一点疑惑了。
愿意往生念佛就能往生。那八哥也没有愿啊
智随法师  16:42:03
无不愿亦是愿,随顺身然,自然之所牵,往生安乐国。法尔自然!
智随法师16:42:17
随顺自然
吾秀  16:42:27
那人要是没有愿 能往生么
吾秀  16:42:35
就是根本就不知道极乐世界
智随法师  16:43:18
佛来迎接不拒即可,知不知都无碍,只要随顺佛迎。
吾秀  16:44:35
有点 不理解了
智随法师i  16:45:26
没有愿而念佛,佛来迎时,只要随顺即可
智随法师  16:46:18
不过不知道的人难免会有拒绝之心,所以知道为好
吾秀  16:46:43
如果是有分别心  念佛求世福 这样 就不行了吧
吾秀  16:47:31
师父你一说 真是 更简单了 。
智随法师 16:48:09
求世福而不愿往生,则比较难。若求世福的同时也不拒绝往生,亦可往生。
吾秀  16:48:27
老多地方师兄都在 信愿这里 抹不开 。不过我以前还是觉得 要愿意去 ,哪怕知道那个地方啊 。
吾秀  16:48:59
能念佛 决定往生
吾秀  16:49:33
有时这些事情 想起来吧  就抹不开 其实念佛的同时 ,就有加持了 。
智随法师  16:49:40
愿有明理而发的,亦有冥合的,如八哥类。
吾秀  16:55:07
师父 那就是说 假如 自力念佛人 ,靠念佛压妄想 ,也是专念  ,临终佛也来么  
智随法师  16:55:26
会来
吾秀  16:55:55
拿回来 也应该往生啊
智随法师 16:56:37
专念者,会往生。
智随法师 16:56:56
除非不想去
吾秀  16:57:26
只要想去 不管拿念佛用来做啥  只要专念 就会往生
智随法师16:58:21
是的,心中没有自设障碍即无事
吾秀  16:58:45
再一次感到佛太慈悲了
吾秀  17:00:00
在善导大师的思想里  实在是 凡夫知见啊 。
呵呵 不怕师父笑话 忽然 感动的流泪了 。
吾秀  17:01:42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

(转者注:动物八哥嘴巴念佛虽不知道什么是信、什么是愿,也不知道什么是菩提心,也不知道什么大乘经典。只要念佛,六字名号里面就有信愿,故临终就感得阿弥陀佛现前,只要不抗拒,往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发表于 2018-6-5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信、愿、行三者的关系怎么判?又说动物往生没有信没有愿,又说信愿很重要,“没有信没有愿,念佛怎么能往生呢?”而且《观经》说“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第十八愿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所以,这里就把它们的关系定下来:信愿最终归到念佛之行,信愿是行的前方便。

  如果能够一向专念,信愿自在其中,不再特别强调信愿;除非他还没有一向专念,才要强调信愿,让他归入一向专念。所以,强调信愿是讲场合、讲对象的。

  打个比喻。比如水,洒在桌面上,它会四面扩散;如果把它放到自来水管当中,它会自然按照水管的方向到达目的地。

  又比如蛇,蛇如果在地面上,它会弯弯曲曲到处爬,方向是不定的;如果把它放到竹筒里,它只能往前窜,所以《往生论注》说“蛇性虽曲,入竹筒则直”。

  蛇和水就代表我们的心,竹筒和自来水管就代表六字名号。在归入专修念佛之前,强调一定要有信愿,就像把水灌到自来水管当中一样。一旦专修念佛之后,就直接奔向西方极乐世界,信愿自在其中。也像蛇一样,只有一个方向前进。

  对什么样的众生要强调信愿呢?对有分别念、有自我意识的一般人。对于这样的人,不讲信、不讲愿,他可能求人天福报,不想求往生,这样就一定要讲信讲愿,把他归拢到往生的目标上来。

  通过信愿,就像把水装到自来水管里,就像把蛇塞到竹筒里。一旦一向专念之后,就不再谈信愿,信愿自在其中。------净宗法师
发表于 2018-6-6 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谛老法师自己说的:他在头陀寺做方丈和尚,常住作息的规矩早立了。 每天早饭、晚饭之后,大众都一起念佛,绕佛三匝,然后回寮房休息。 那时候寺里没有钟表,只有大公鸡报晓,到时候大公鸡一叫,大众就都起来了。 去上殿,吃饭时过斋堂,那大公鸡一定要去。 人们掉在地上的饭粒它都吃了。 吃完了,在座上念完佛,该走了,那大公鸡就走在众人最后面,人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这大公鸡在后头嘎叭嘎叭的叫着,仿佛也跟着念佛。 你看稀奇不稀奇? 这是谛闲老法师说的。 它还跟着大众绕佛,人们绕出大殿,它也出来了。
        有一天,人们绕念都出来了,大公鸡它不肯走。 香灯师说:「你怎么还不走!念完佛要锁门了。」大殿锁上怕有人来给弄乱了。 鸡站在那不动,就站在佛桌前面,仰着脖子,嘎叭嘎叭高叫三声,死了! 站着死的。 你看看! 它念的什么? 「南无阿弥陀佛」它说不上来,人们一念佛它就随着念,随着转。 你看多通灵性! 这是谛闲老法师在温州头陀寺当方丈时的事。 我说这话,是给畜生念佛往生做个证明,做个证据。 (倓虚老法师佛七开示)
发表于 2018-6-6 11:1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的救度是普遍的,救度人,也救度动物。人念佛能往生,动物念佛也能往生。大公鸡当然念不出完整的六个字,但是它只要听到佛号,成为习惯,自然而然顺着名号的功能往生极乐。这只大公鸡有没有愿生心,我们不知道。你说它有信有愿吗?就是缘分,我们也讲不清楚它到底是有信愿,还是没信愿。可能有人赞成说“你怎么知道它没有信愿?”也许有人说“大公鸡可能没有信愿。”就要吵嘴,但是我们不这样说。总之,它有缘,是不是?它跟这个寺院有缘分,它跟念佛有缘分,有缘就行啊!只要有缘分,没有信愿也往生。有信愿还不是为了建立一个缘分吗?什么叫信愿呢?信愿是建立缘分的,因为不信不愿可能建立不了缘分,信愿是让我们建立缘分的一个前方便,如果已经建立这个缘分了,也就不需要谈有信愿无信愿了。如果对初次见面的人,那我们就要讲“你要相信我啊!”我跟你结缘呐,我跟你拉关系、搞感情啊,目的不是要结一个缘分吗?如果他生来做你儿子,你们两个本来就有这个缘分,你会跟他讲:“儿啊,你要相信我。”你会讲这个话吗?不会的。所以,缘分比所谓的信愿更加稳固。外人,才要跟他这样去搞,目的还是要建立一个缘分,他们的缘分再亲,也比不上父子、母子的缘亲,是不是?其他宗教都说博爱、仁爱,然而这个博爱还是很有限度的。动物都是有性灵的,都是有性命的。它们被宰杀的时候,都非常恐慌啊!所以佛教的慈悲真是慈悲一切,阿弥陀佛的慈悲是慈悲于一切,动物跟人平等,动物闻佛、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何况人,怎么能不往生呢?——净宗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动物往生净土,必籍宿世深厚善根,故不可以篇盖全。而且有无信愿,不在于此人是持六字还是四字,而在于有无真切的愿生心。善导大师于《往生礼赞》中开示地清楚:

问曰.今欲劝人往生者.未知若为安心起行作业.定得往生彼国土也。

答曰.必欲生彼国土者.如观经说者.具三心必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所谓身业礼拜彼佛.口业赞叹称扬彼佛.意业专念观察彼佛.凡起三业必须真实.故名至诚心。二者深心.即是真实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流转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愿往生.故名回向发愿心
。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如观经具说.应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号中确实含纳弥陀果地上的一切善业功德,当然也包括信愿行。但业障凡夫不生信发愿,佛也无可奈何。道绰大师在解释虽专念佛但没有往生的原因时这样阐述:由不如实修行,与名义不相应故也。所以者何?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复有三种不相应,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谓无决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续,谓余念间故,迭相收摄。若能相续,则是一心。但能一心,即是淳心。具此三心,若不生者,无有是处。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4: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戒律 发表于 2018-3-7 13:12
盼望师兄常来本论坛,弘扬净土思想。

感谢莲友相邀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4:2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绰,善导,法然等祖师无不从信愿入受,以策励后学。印光大师开示: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  法然上人开示: ”虽同念佛,应起深信而厌秽土欣净土也。必须留心思惟此理,一向至其信心而念佛。“  净土门中,以愿为最,凡有愿者,终必能满。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自致成佛,而我所发之愿,正合佛摄生之愿。此则直以发愿便可往生。佛既慈悲一切众生,岂独不慈悲我乎?佛既满一切众生之愿,岂独不满我之愿乎?大慈悲心,无有拣择。是以真能发愿,则信在其中。信愿既真,行门不期起而自起,是故信愿行三种资粮,唯一愿字尽之。--十二祖彻悟大师
发表于 2018-12-10 07: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至诚心相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随佛愿,已随佛愿了,怎么还要回过头来谈信愿?

点评

有至诚发愿者,自不必论。谈生信发愿是针对多数没有真切信愿之人,或者信愿不坚固者。 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众生求生我刹。念吾名号发志诚心坚固不退。彼命终时。我令无数苾刍现前围绕来迎彼人。经须臾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0 08: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guanru 发表于 2018-12-10 07:50
以至诚心相续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随佛愿,已随佛愿了,怎么还要回过头来谈信愿?

有至诚发愿者,自不必论。谈生信发愿是针对多数没有真切信愿之人,或者信愿不坚固者。

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众生求生我刹。念吾名号发志诚心坚固不退。彼命终时。我令无数苾刍现前围绕来迎彼人。经须臾间得生我刹。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乾隆大藏经》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858部

点评

南无阿弥陀佛!随喜师兄宣说善导法义 末学讨论意见,在修持中(这里不论修持前如何生发信愿),引用诸师大德强调信愿往生念佛的法语很好,因为净土三经也是劝信众生应当发愿往生净土的。不过宣说善导大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2-10 21:2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5 16: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