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演程居士

[佛教经藏]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7浅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忍严三昧,也就是忍辱三昧。以忍辱来庄严清净法身,这种光明,能觉悟一切有瞋恚心的众生,也就是有很重无明的众生。无明是造业的根,所谓“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罪孽根。”老虎本来就够厉害,它如果成神,更加厉害!比方人一旦发起脾气来,就什么也不怕,连老虎也不怕了。发脾气就有烦恼,所以我们修道人,最要紧就是不发脾气。古人说:“千日打柴一火焚。”辛辛苦苦打了一千天的柴,被一根火柴就全都烧光了。也就是说,修行三年的功夫,一旦发了一次脾气,就把所修的功德烧尽了。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就是指无明之火,烧尽功德林。我们为什么要发脾气?就因为有无明。如何能破无明?就要修忍辱的法门。如有人来骂你、来打你、来诽谤你、来侮辱你,要无动于衷,反省这是报应。时时刻刻回光返照,反求诸己。这样就能把无明火压下去,逐渐减少,到灰中无火的程度,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这种光明,能令有瞋恚心的众生,修忍辱波罗蜜法门,能消除瞋恚,能离开我慢。常生快乐而能忍辱,性情就变得柔和。你们看,牙齿是刚强的,舌头是柔和的;人到老的时候,牙齿掉光了,舌头仍然存在。这就是柔能克刚的道理,所以忍辱是最上的法门。
  众生暴恶难可忍 为菩提故心不动
  常乐称扬忍功德 是故得成此光明
  遇到暴躁而不讲道理的恶人,是很难忍受的,但是也要忍受,所谓“难忍能忍,才是真忍。”也就是忍为高,和为贵。为什么要忍?因为要证菩提的缘故,所以心不动。不动就是忍,忍就是定。禅定就是修身不动、心不动。才能得到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境界。
  要常常称扬忍辱的功德,什么是功德?就是人家不能忍的你能忍,人家不能受的你能受,人家不能修的你能修,人家不能行的你能行,这就是功德。有人说:金山寺太苦啦!一天吃一餐,早上也饿,晚上也饿,真受不了。又打禅七,早晨二时三十分开始坐香,夜间十二点钟休息,实在忍受不了。这就是不能忍受的表现。如果能忍受,就得到忍辱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勇猛 此光觉悟懒惰者
  令彼常于三宝中 恭敬供养无疲厌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勇猛三昧,也就是精进三昧。这种光明,能令懒惰的众生觉悟,生出勇猛精进心,勤修佛道。对三宝常起恭敬心和供养心,没有疲倦和厌烦的时候。
  学佛法的人,一天要比一天精进,不可有懒惰心,也不可懈怠,更不可放逸。要时时刻刻守规矩,昼夜六时恒精进。我们今生为什么受苦?就因为前生不修行的缘故。今生再不修行,来生更要受苦,这是佛教最基本的道理,希望大家注意!赶紧修行!
  若彼常于三宝中 恭敬供养无疲厌
  则能超出四魔境 速成无上佛菩提
  假设能常在三宝中,生恭敬心和供养心,没有疲倦的思想和行为,那么,就能超出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这四种魔障的境界,很快能成就无上的佛菩提道果。
  修道人,要有慈悲心,有人我一体的思想。换言之,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人家好就是自己好,人家坏就是自己坏。希望人人得到利益,人人都能成佛。人人都要比自己强、比自己好,这才是修道人的胸怀,出家人的抱负。如果没有嫉妒障碍心,很快便会成道业。要有半点嫉妒障碍心,离佛道尚有十万八千里,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劝化众生令进策 常勤供养于三宝
  法欲灭时专守护 是故得成此光明
  劝导善化有疲厌的众生,令他精进、令他警策。好像在打禅七时间,如有睡觉或犯规者,一定要打香板。被打者不但没有瞋恨心,反而更加精进修行,这就是警策。所以在香板上写“警策”二字。打你是警策你,教你守规矩。无论什么人,来到道场中,都要守规矩。是龙要盘起来,是虎要卧下来,不能随随便便不守规矩。
  还要常殷勤来供养三宝,发愿在末法时代,要专诚守护三宝、拥挤三宝,令法不灭。佛法刚刚来到美国,怎能使佛法消灭了!所以大家要努力来守护佛法。因为这个缘故,才得成勇猛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寂静 此光能觉乱意者
  令其远离贪恚痴 心不动摇而正定
  又放出一种光明,名叫寂静三昧,也就是禅定三昧。禅定是对治散乱的毛病。这种光明,能令意乱情迷的众生得到觉悟,远离贪瞋痴三毒,也就是令有欲念、有无明、有脾气的众生,遇到境界的引诱,而不动心。这是得到正定的功夫,也就能转境界。
  舍离一切恶知识 无义谈说杂染行
  赞叹禅定阿兰若 是故得成此光明
  有了正定,就能认识善知识。什么是善知识?就是没有一切执着心,没有贪心,不自私、不自利、不嫉妒、不障碍、不贡高、不我慢。一切为人着想,不但独善其身,而且兼善天下,令一切众生,皆了解佛法真实义,具足正知正见。
  有了定力,就能舍离恶知识。什么是恶知识?就是自私自利,嫉妒障碍,贡高我慢的人,一切只为自己打算,而不替他人着想,有利必争,无利必让。没有道德心,也没有同情心。所知所见都是邪知邪见,令人生染污的思想,使心不清净。
  善知识不说无义的法,不谈杂染的行,更不论一切邪法;只赞叹禅定是开悟的妙法门,阿兰若(清净)是修行的好地方。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得成寂静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慧严 此光觉悟愚迷者
  令其证谛解缘起 诸根智慧悉通达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慧严三昧,也就是智慧三昧,用智慧来庄严。这种光明,能觉悟一切愚痴的众生,令其证得四谛法的真理,又使其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令六根智慧互相通达无碍,这就是六根互用的境界。
  若能证谛解缘起 诸根智慧悉通达
  则得日灯三昧法 智慧光明成佛果
  假设能证得四谛法,了解十二因缘法,那么,六根智慧就通达无碍,就能得成日灯三昧法,来普照一切众生。有了智慧光明,不久即可成就佛的果位。
  国财及己皆能舍 为菩提故求正法
  闻已专勤为众说 是故得成此光明
  在没有成佛以前,要行菩萨道,将国和家的财产,和自己的身心性命,都要施舍给众生。为什么?因为求菩提正法的缘故,将自己所闻的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六度万行法,专一勤为众生演说,因为这样,而得成慧严三昧的光明。以上是放出六度三昧的大光明。
  又放光明名佛慧 此光觉悟诸含识
  令见无量无边佛 各各坐宝莲华上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佛慧三昧,也就是佛的智慧。这种光明,能觉悟一切众生。令其在佛慧光明普照之下,能见到无量无边诸佛,所有的诸佛,结双跏趺坐于大宝莲华之座上。
  赞佛威德及解脱 说佛自在无有量
  显示佛力及神通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赞叹诸佛的威德和解脱道的微妙,广说诸佛自在神力和解脱无上道,都是无量无边。在光中又显示佛的种种方便力和种种神通妙用。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得成佛慧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无畏 此光照触恐怖者
  非人所持诸毒害 一切皆令疾除灭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无畏三昧。这种光明,能照触有恐怖的众生,使其没有诸毒害。这种光明,能将没有人性而害人的恶人,所持杀人的武器或害人的毒药,都很快地消除灭尽。
  能于众生施无畏 遇有恼害皆劝止
  拯济厄难孤穷者 以是得成此光明
  能令众生广施无畏法,遇到有人想要恼乱伤害众生时,便劝导他停止这种行为,要拯救援助孤苦、伶仃,艰难贫穷的人。因为这种缘故,才得到成就无畏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安隐 此光能照疾病者
  令除一切诸苦痛 悉得正定三昧乐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安隐三昧,这种光明能照破众生一切的疾病,令其消除一切痛苦,都得到正定正受的快乐。
  施以良药救众患 妙宝延命香涂体
  酥油乳蜜充饮食 以是得成此光明
  假使能布施种种良药,来救种种的病患,对症下药,解除痛苦,便是妙宝,可以延长寿命。或用末香涂身,或用酥油点灯,或用香蜜作饮食。这样,才能得成安隐三昧的光明。
  众生的病患,就是贪瞋痴慢疑五种热毒病。用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的法药来对治,一定药到病除,所谓“对症下药。”譬如热症的病,要吃凉性的药;寒症的病,要吃热性的药。

 楼主| 发表于 2018-2-13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放光明名见佛 此光觉悟将没者
  令随忆念见如来 命终得生其净国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见佛三昧。在光中能见到十方一切诸佛。这种光明,能觉悟将要命终的众生,令其随时忆念阿弥陀佛,而念佛号。只要一心不乱念十声佛号,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
  见有临终劝念佛 又示尊像令瞻敬
  俾于佛所深归仰 是故得成此光明
  如果见到临终的众生,劝导念佛,使他可以往生西方世界或东方世界。
  有人说:“那么,我们平时不要念佛,等到临命终时,再念佛不是可以吗?”不可以的。因为“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那是来不及的。人在最后的时候,被牵肠挂肚的事所困扰,或儿女之情所留恋,就忘了念佛。所以在平时多念佛,使心清净,烦恼净尽,一切放下,无所执着。等到临命终时,心净无烦恼,一心一意求生西方,那时,定得西方三圣持金台来接引。
  人在命终时,神志不清,不能念佛。或请僧人来助念,或请善知识来助念,或请道友来助念,或请亲友助念以及家人助念。这样,能令命终人生出菩提心,在一念之间,获得无量的功用,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或者在病房恭立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圣像,令临终人来瞻仰来恭敬,命终也会往生西方净土。令病人到佛所去皈依佛,恭敬礼拜,这样修行,能得到见佛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乐法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于正法常欣乐 听闻演说及书写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乐法三昧。这种光明,能觉悟一切众生,令闻正法者常生欢喜心,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境界。这种光明又能令众生欢喜佛法,无论在什么地方有人讲经说法,都设法去参加。要知听经有妙不可言的好处,听完之后,就要演说,就要书写。
  法欲尽时能演说 令求法者意充满
  于法爱乐勤修行 是故得成此光明
  等到末法时代,能将所听到的正法,演说给众生听,或书写给众生看,令闻见的众生,得到满意的法益。对于法生起爱乐之心,勤加修行。修行要贯彻始终,不可“一曝十寒”,就是一日曝之,十日寒之,这样修行,无有是处。因为愿意闻法、演说、修行、书写等,而得成法乐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妙音 此光开悟诸菩萨
  能令三界所有声 闻者皆是如来音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妙音三昧。世间一切音声,都变成妙音。在宋朝苏东坡曾经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小溪流水声,都是在演说妙音;青山一切色,都是清净的妙身,这种光明,能使一切菩萨开悟。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见到这种光明,就能得到辩才无碍的智慧。这种光明,又能令三界所有一切的音声,令众生闻之,皆是如来的妙音。
  以大音声称赞佛 及施铃铎诸音乐
  普使世间闻佛音 是故得成此光明
  菩萨在因地修六度万行的时候,常用大音声来称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功德。和布施宝铃宝铎以及一切音乐,普遍令世间一切众生,闻到佛的妙音。因为在因地修行种种行门,所以得成妙音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名施甘露 此光开悟一切众
  令舍一切放逸行 具足修习诸功德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施甘露三昧。这种光明,能开悟一切众生,能解除饥渴和烦恼,又能舍离一切放逸(不守规矩)的行为,而依教奉行。不放逸,就能精进。精进就具足修习一切功德。修道人,不能随着贪瞋痴去做颠倒的事,一定要争先恐后向佛道勇猛精进。
  说有为法非安隐 无量苦恼悉充遍
  恒乐称扬寂灭乐 是故得成此光明
  为众生演说有为法,说这不是安隐法。为什么?因为这种法,是虚妄不实的。例如功名富贵,都是暂时性。好像镜中花,水中月一样的虚妄不真实。不要被虚妄的功名富贵所摇动,应该认识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苦、空、无我。所有的有为法,都有无量的苦恼。大而国,小而家,都有苦恼。人人有苦恼,例如,做官有做官的苦恼。做生意有做生意的苦恼。读书有读书的苦恼。总而言之,找不到一个人没有苦恼,所以无量苦恼悉充满。要常快乐而欢喜称赞寂灭为乐的法,这就是禅定的快乐,非人间能找到的,也无法可形容。因为称扬赞叹寂灭之乐,所以得到成就施甘露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最胜 此光开悟一切众
  令于佛所普听闻 戒定智慧增上法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最胜三昧。这种光明,能开悟一切众生。令有贪心的众生,能生布施心。令有瞋心的众生,能生慈悲心。令有痴心的众生,能生智慧。这种光明,能改变众生的思想,使贪而不贪,瞋而不瞋,痴而不痴。一切都能反迷归觉,舍恶行善,它有这种的功用。令众生皆发菩提心,在佛道场中,普闻一切法,修习戒、定、慧三无漏学。这是增上法,能增长善根。
  常乐称扬一切佛 胜戒胜定殊胜慧
  如是为求无上道 是故得成此光明
  要恒常的快乐,称扬赞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殊胜三无漏学。什么是戒?就是止恶防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什么是定?就是不动心。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不被外物所摇动,认识本有自性。什么是慧?就是般若智慧。分别善恶,辨明是非。不为颠倒所迷,不被外境所惑。换言之,不做糊涂事,尽做明白事,这就是求无上道的方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得成最胜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宝严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得宝藏无穷尽 以此供养诸如来
  又能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宝严三昧,这种光明能觉悟一切众生,令得宝藏没有穷尽,并用此宝藏来供养诸如来。所谓“今生富贵是何因?前生舍财装佛金。今生贫践是何因?前生不肯济穷人。今生端正是何因?前生香灯供佛尊。今生丑陋是何因?前生污身佛前行。今生愚痴是何因?前生奸巧欺善人。今生智慧是何因?前生印送诸经文。”这都是前因后果的报应和感招。
  我曾作一首偈颂:“今生不笼鸟,来生不坐监。今生不钓鱼,来生不讨饭。”有人说:“呃!出家人托钵乞食,原来在前生是钓鱼人。”你们要知道,出家人为什么要乞食?因为是给众生有种福田的机会,并不是因为没有饭吃而去乞食。这一点要弄清楚,不可混为一谈。
  现在讲一个吝啬成性的公案:从前有位守财奴,一毛不拔,对人非常吝啬,不肯布施。他的名字叫都要。什么都要,要黄金、老二叫白银、老三叫钻石、老四叫孽障。三个儿子都受大学教育。老大获得博士学位,老二获得硕士学位,老三获得学士学位,都结婚生子,事业有所成就。唯独小四,只受小学教育,没有结婚,没有职业。为什么?因为他爸爸不喜欢他,于是受种种虐待。可是小四很孝顺,很听爸爸的话,其他三个哥哥,虽然有学问,但是不听爸爸的话。
  这位“都要”先生,到年老多病时,自知病入膏肓,没有希望了。在奄奄一息的时候,觉得自己一人到冥府去太孤单,想带一个儿子去作伴。于是乎,就和大儿子商量。“黄金!我们父子的感情很好,你可愿意陪我一同去死?”大儿子一听,觉得莫名其妙,岂有此理,乃不客气的说:“你死和我有什么关系!我的荣华富贵还没有享受完,我不去!”大富翁很伤心,于是来找二儿子商量。乃对白银说:“我就要死了,你可以陪伴爸爸去死吗?”不料白银一瞪眼睛的说:“你真是老糊涂,我年纪还轻,怎能陪您老人家一起去死呢!我要快乐的活下去。”这个大富翁,唉声叹气,没有办法。心想再和钻石商量商量,看他肯不肯同我一块去死。于是对三儿子说:“钻石!你是爸爸最心爱的儿子(他学经济学),能不能到阴府去作爸爸的经济顾问?”老三一听,大惊失色的说:“爸爸,不可以的!我虽学经济学,但是所学尚未发挥,我想在世间再深造,得到博士学位,大展鸿图,成为世界大资本家,执世界经济市场的牛耳,对不起,现在我还不能陪您老人家,恕孩儿不孝。”大富翁很失望,自讨没趣。在一筹莫展之时、无可奈何的来问小儿子。出乎意料之外,小儿子很愿意,满口答应爸爸的要求,大富翁这时喜极而泣的说:“孽障!爸爸实在对不起你,没有让你读大学,也没有给你成家立业,爸爸对你太苛薄了。希望你要原谅爸爸的偏心。”说完就空手而去,只有孽障随他同去。所谓“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人死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唯独业障跟着走。生前作善业,就有善的业障;生前作恶业,就有恶的业障。黄金、白银、钻石都不去,这个小孽障鬼却欢天喜地跟着去受报。
  人生在世上,一切如幻如化,虚妄不实,所以一切不要太认真。太认真的话,糊涂就多。不认真,明白就多。明白多,糊涂少,就不会做出颠倒梦想的事。
  我们修道人,修什么?就是修无贪瞋痴的心。不要贪五欲之乐,不要发脾气,一切要忍耐。修行人不能忍耐,没有忍辱的功夫,一切法门,无论修行到如何的程度,也不会成就,同时更会变得愚痴。
  以诸种种上妙宝 奉施于佛及佛塔
  亦以惠施诸贫乏 是故得成此光明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一切种种无上的妙宝,来供养于佛,以及建筑佛塔。又用一切宝贝来布施于贫乏人,来帮助一切穷苦人,令他们得到大利益。因为这个缘故,而得成就宝严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香严 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其闻者悦可意 决定当成佛功德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香严三昧。这种光明,能觉悟一切的众生,令众生闻到这种香味,心生喜悦,可以称心满意,决定当成就佛的功德。
  人天妙香以涂地 供养一切最胜主
  亦以造塔及佛像 是故得成此光明
  人间的人,天上的人,用妙香来涂地。为什么?因为庄严其所,来供养一切最胜王,也就是佛。也造庄严的佛像,来供养佛。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得到成就香严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名杂庄严 宝幢幡盖无央数
  焚香散华奏众乐 城邑内外皆充满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杂庄严三昧。有宝幢、宝幡、宝盖,有不知数量之多。又焚烧种种的妙香,又散布种种的宝华,又演奏种种的音乐,来供养于佛、来庄严于佛。在大城小邑的里边和外边,都充满这种众宝的严饰。
  本以微妙妓乐音 众香妙华幢盖等
  种种庄严供养佛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用种种微妙不可思议的伎乐音,种种妙香、妙华、宝幢、宝盖等,种种庄严来供养于佛。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得到成就杂庄严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严洁 令地平坦犹如掌
  庄严佛塔及其处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严洁三昧。这种光明所照耀的地方,能令其地平坦如手掌,没有崎岖之处,能建筑宝塔和佛的道场,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得成严洁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大云 能起香云雨香水
  以水洒塔及庭院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大云三昧。这种光明,能生起香云,而降香水的雨。用香水来洒宝塔及寺院。因为有这种功德,所以得成大云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严具 令裸形者得上服
  严身妙物而为施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严具三昧。这种光明,能令裸体没有衣服的众生,得到上等的衣服。用种种庄严其身的妙物,而施予众生。因为行这种布施,所以得成严具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上味 能令饥者获美食
  种种珍馔而为施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上味三昧。这种光明,能令饥渴的众生,获得美食。又用种种珍贵的饮食供养三宝,布施众生。因为这样,所以得成上味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明名大财 令贫乏者获宝藏
  以无尽物施三宝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大财三昧。这种光明,能令贫乏的众生获得宝藏。用无尽的财物来供养三宝,布施众生。因为这样,所以得成大财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名眼清净 能令盲者见众色
  以灯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眼睛净三昧。这种光明,能令盲目的众生,看见种种的色相。因为然灯供养于佛及佛塔,所以得到这种大光明。
  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天眼通阿 楼陀尊者,是佛的堂弟,他出家之后,因为懒惰,所以常睡觉。有一天,佛在说法,他在呼呼大睡。所以被佛呵责:“咄咄胡为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他顿生大惭愧心,发誓不睡觉。于是勇猛精进,七天七夜不睡觉,以至双目失明。虽然看不见,但因为精进,所以证得另外一只天眼,被称为天眼第一。
  我们每个人,全身有八万四千根毛孔,在每根毛孔中,都有眼睛。在手掌中也有眼睛。可惜不能睁开。为什么?因为不修行,如果能认真修行,因缘成熟,便能睁开,看见一切物。
  又放光名耳清净 能令聋者悉善听
  鼓乐娱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耳清净三昧。这种光明,能令聋人清清楚楚地听到一切音声,用鼓的音乐来娱兴于佛和佛的宝塔。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得到成就耳清净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名鼻清净 昔未闻香皆得闻
  以香施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耳清净三昧。这种光明,能令从前没有闻到香味的众生,都能闻到香味,用香来供养于佛和供养佛塔。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得到成就鼻清净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名舌清净 能以美音称赞佛
  永除粗恶不善语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耳清净三昧。这种光明,能令美妙的音声,来称赞诸佛的功德。因为永远消除粗言恶语和不善的语业,所以得到成就舌清净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名身清净 诸根缺者令具足
  以身礼佛及佛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身清净三昧。这种光明,能令六根不全的众生,都能具足,没有缺陷。因为以身礼佛,或礼佛塔,有此功德,所以得成身清净三昧的光明。
  又放光名意清净 令失心者得正念
  修行三昧悉自在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意清净三昧。这种光明,能令发狂的众生,得到正念,不再胡思乱想或精神恍惚。因为修行正定正念,完全都自在了,所以得成意清净三昧的光明。
  以上六首偈颂,是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以下六首偈颂,是说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清净。在颠倒的时候,乃因为六根对六尘发生作用。在觉悟的时候,也是因为六根对六尘不起作用。换句话来说,会用六根六尘,就能觉悟;不会用六根六尘,就是迷惑。所谓“觉悟是佛,迷惑是众生。”如果不被六尘所转,而能转六尘,就是六根清净,这样就得到六根互用的境界,这种境界,
  真
  是妙不可言!眼睛能说话,耳朵能看物,鼻子能听声,其他舌身意三根也具足六根作用。怎样能有六根互用的境界,首先要令六根清净,不为六尘所转,自然就会互用。但是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有成就。
  又放光名色清净 令见难思诸佛色
  以众妙色庄严塔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色清净三昧。这种光明,能令一切众生见到不可思议诸佛的色相。用众妙色来庄严佛塔。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成就色清净三昧的光明,来教化众生。
  又放光名声清净 令知声性本空寂
  观声缘起如谷响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声清净三昧。这种光明,能令一切众生知道声的自性,本来是空寂的,而不要沉迷在声尘中,陶醉在靡靡之音中,应该晓得声是由因缘而生。譬如空谷传声的道理,在山谷这一边,大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在山谷那一边,也反应出“南无阿弥陀佛”的音声,这是音波折回的应声。因为明白这种道理,所以成就声清净三昧的光明,来教化众生。
  又放光名香清净 令诸臭秽悉香洁
  香水洗塔菩提树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香清净三昧。这种光明,能令一切臭秽的地方,都变成芬香而清洁。用香水来洗佛像和佛塔,来喷洒菩提树。因为有这样的功德,所以得到成就香清净三昧的光明,来教化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18-2-21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放光名味清净 能除一切味中毒
  恒供佛僧及父母 是故得成此光明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味清净三昧。这种光明,能消除一切味中的毒素,使其变为甘露味;又甜又香,不但无毒,而有营养,食之可以开智慧。常常用上味的饮食来供养三宝和父母。因为有这种功德,所以得到成就三昧的光明,来教化众生。
  又放光名触清净 能令恶触皆柔软
  戈鋋剑戟从空雨 皆令变作妙华鬘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触清净三昧。这种光明,能令恶触的众生,把所喜爱所执着的都放下了,那么,就得到柔软。恶触能变为杀人的利器;善触能变为柔软的香华。所以贪触尘是很危险的,如同戈矛刺身,剑戟伤身一般的厉害而痛苦。这种戈、鋋(大的箭矢)、剑、戟(枪头有叉)从空而降,好像下雨一般。可是这种光明,能令害人的兵器变化为妙华鬘。不但不能伤害人,反而作为装饰品。
  古时,作战是用矛盾作武器。矛是攻,刺人的兵刃。盾是守,挡矛的工具。造矛人的心理,想把矛造得十分锐利,无论什么盾也挡不住。造盾人的心理,想把盾造得非常坚硬,无论什么矛也刺不透。造矛要杀害于人,造盾要保护于人。孟子说:“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这是说造箭的人,只怕所造的箭不够锐利,不能伤人。造盔甲的人,唯恐所造的盔甲不够坚硬,而使人受到伤害。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因为执着在触尘上。甚至男女之间,最容易发生触尘的关系。在顺境下发生情爱,在逆境下发生干戈。如果不执着触尘,一切放下,就化干戈为玉帛。
  古时有个卖兵器的人,到处宣扬他所卖的矛,如何的锐利,无论什么盾也挡不住。又宣扬他所卖的盾,如何的坚硬,无论什么矛也刺不透。这时,有人问他:“用子之矛,攻子之盾;用子之盾,挡子之矛,应为如何?”其人不能自圆其说,这是“矛盾”的典故。
  以昔曾于道路中 涂香散华布衣服
  迎送如来令蹈上 是故今获光如是
  怎能令触尘清净?因为在往昔生中,曾经修桥建路,令行人得其方便。或在道路中,涂香、散华、布衣服,欢迎诸佛蹈其上而过。为什么?因为深恐佛的足被污泥所染。因为有这种功德,所以得成触清净三昧的光明,来教化众生。
  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为摩纳仙人的时候,专修苦行。有一天,看见然灯佛(现老比丘相)从前边走来。释迦牟尼佛见前面的道路上有泥水,恐怕老比丘的足被染污,乃走到泥水的地方躺下来,用自己的衣服和头发铺在泥水中,请老比丘蹈之。想不到这位老比丘,就是然灯佛,就从他的衣和发处走过去。然灯佛便说:“善哉!善哉!尔如是,吾亦如是。”意思是:“好得很!好得好!你修苦行,我也修苦行。大家都修人所不能修的苦行。”于是给释迦牟尼佛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为释迦牟尼佛。”这是布发染泥的公案。
  又放光名法清净 能令一切诸毛孔
  悉演妙法不思议 众生听者咸欣悟
  又放出一种大光明,名叫法清净三昧。这种光明,能令一切诸毛孔中,都转大*轮,演说无上妙法。这种妙法是不可思议的,所有的众生,听到这种妙法,都欣悦而开悟。
  因缘所生无有生 诸佛法身非是身
  法性常住如虚空 以说其义光如是
  马胜比丘说:“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因为诸法不生不灭,所以因缘所生的法,都是空寂。在中论上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故说因缘所生无有生。
  诸佛的法身也是无相,不要以有相来见佛的法身。在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因为法身是无相,既然无相,怎会有身体呢?所以法身是无在无不在。故说诸佛法身非是身。
  法的本性是不生不灭而常住,如同虚空一样。虽然法性如虚空,但是恒常演说妙法的道理,虚空的妙义,所以得到的光明就是这样。
  如是等比光明门 如恒河沙无限数
  悉从大仙毛孔出 一一作业各差别
  像前边所讲种种的比如三昧光明门,好像恒河沙数那样之多,没有一个限量之数。虽然说不完,可是都从大仙(佛)的毛孔中放出,所有一切所作的业也各有不同。
  如一毛孔所放光 无量无数如恒沙
  一切毛孔悉亦然 此是大仙三昧力
  譬如从一根毛孔中,所放出一切的光明,其数是无量无边,好像恒河沙数那样多。不但一根毛孔能这样放光,就是所有一切毛孔都是这样,能放出种种的光明,各不相同。这种妙境界,是佛的三昧力量所加持,令菩萨放出种种光明,来教化种种众生。
  如其本行所得光 随彼宿缘同行者
  今放光明故如是 此是大仙智自在
  在前边所说菩萨放出种种的光明,用种种的三昧力量,来教化众生。在诸佛的毛孔中,又放出无量无边的光明,来觉悟众生。这种光明,有的众生能见到,有的众生见不到。为什么?因为有宿缘或现因的关系。故有智慧的众生能见到佛光,愚痴的众生就不能见到佛光。
  宿缘有四种:①昔同业②爱其行③能随喜④但见所作。略释如下:
  ①昔同业:在往昔的时候,和佛在一起,作同样的工作,所以今生得见佛光。
  ②爱其行:佛在因地的时候,修行种种苦行。自己虽然不能修行,可是爱好而赞叹,有了这种宿缘的缘故,而能见到佛光。
  ③能随喜:能随喜作功德。例如有人造庙,便出钱出力,帮助造庙。有人建道场,便尽其所能,来援助完成,这才能见佛光。
  ④但见所作:在往昔见到诸佛菩萨在因地所修的行门时,虽然没有同业,没有爱其行,没有随喜,可是也没有反对。这样的情形,也有机会见到佛光。
  现因有三种:①修广福②供多佛③求佛果。略释如下:
  ①修广福:就是修广大的福田,供养三宝,救济众生。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能修福田,就能见到佛光。
  ②供多佛:要恭敬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有此功德,也能见到佛光。
  ③求佛果:修道的目的,不是求人天的福报,而是为求无上的佛果。这样,也能见到佛光。
  有这七种远缘近因,才能见到诸佛的光明。如果不具足这七种因缘,那是不会见到佛光。不见佛光有三种因,是那三种因呢?
  ①凡愚:凡庸愚痴的人,是没有机会见到佛的光明。为什么?因为没有智慧,所以不认识佛光。
  ②邪信外道:因为相信外道的邪知邪见谬论。这种人,是见不到佛光。
  ③劣解二乘:声闻和缘觉,虽然修行佛法,但是不了解佛法真实义,所以也不见佛光。
  这三种人,好像无目的的盲人,不知佛光是什么的样子。我们就是这三种人之中的一份子,所以见不到佛光。要想见佛光的话,虽然没有宿缘,但修现因,也可以见到佛光。
  佛现在所放的光明,有人见到,有人见不到,能见到的就因为有这种因缘,这是得到圆满大觉金仙的智慧自在,及神通妙用所表现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8-2-27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或于余方入正定 而于余方从定出
  如是入出遍十方 是名菩萨三昧力
  或者在其余方入正定,又在其余方而从定出。像这样入定出定不可思议的境界,遍满十方。因为这是菩萨的方网三昧力量,所以才能有这样的境界。
  尽于东方诸国土 所有如来无数量
  悉现其前普亲近 住于三昧寂不动
  在东方有无量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诸佛国土,在每一个佛国土中,便有一位佛,所以佛的数量,也是无量恒河沙数那样多。菩萨在定中,悉现诸佛面前,普遍来东方亲近一切无量诸佛,但还是坐在那里入定,住在三昧中,本位寂然不动,这种境界,真是不可思议!
  而于西方诸世界 一切诸佛如来所
  皆现从于三昧起 广修无量诸供养
  就在西方所有一切的世界,一切诸佛的道场中,菩萨皆示现从三昧出定,广修供养诸佛、供养诸法、供养诸僧。
  尽于西方诸国土 所有如来无数量
  悉现其前普亲近 住于三昧寂不动
  菩萨能尽在西方一切诸佛国土,所有佛也是无数无量,也能现于诸佛道场前边,来亲近诸佛、供养诸佛。虽然如此,菩萨仍是住在三昧中,寂然不动。
  而于东方诸世界 一切诸佛如来所
  皆现从于三昧起 广修无量诸供养
  就在东方所有一切诸佛世界,一切诸佛道场里,菩萨皆现出从三昧中出定,广修供养,供养无数无量三宝。
  如是十方诸世界 菩萨悉入无有余
  或现三昧寂不动 或现恭敬供养佛
  在这样的十方世界,都是循环无端的互相供养,菩萨在入定中,供养诸佛,在出定中,也是供养诸佛,所以说菩萨悉入无有余。或者现出三昧而寂然不动的样子。或者现出恭敬诸佛、供养诸佛的礼仪。
  于眼根中入正定 于色尘中从定出
  示现色性不思议 一切天人莫能知
  有定力的人,能转境界,而不为境界所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门头,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境界,在中间又能生出六识,可是这六识有分别作用,而能作乱造反。但是帮助修道人,行菩萨道,证菩提果,也是这六根和六尘的作用。
  菩萨修方网三昧法,在眼根中入正定,不被色尘所转。所谓“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的境界。又是“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的境界。不被眼根所转,不被色尘所转,这就是在眼根中入正定,在色尘中从定出来,入定出定,不被境界所转,常在坚固定中,没有不定时。能示现色性,有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诸天人和世间人,都不能知道色尘的所以然处。
  于色尘中入正定 于眼起定心不乱
  说眼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在色尘中从定出来,又能在色尘中入正定。这是根尘无碍,互相圆融,所以能在眼根出正定,而心不杂乱。也就是不被境界转,而能转境界,说眼根本来是无所生,也无有起灭,因为性空寂灭,所以没有作用。
  于耳根中入正定 于声尘中从定出
  分别一切语言音 诸天世人莫能知
  菩萨能在耳根中入正定,又能在声尘中从定出来,能分别一切语言的音声,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所有诸天人和世间人,都不能知道声尘的所以然处。
  于声尘中入正定 于耳起定心不乱
  说耳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从声尘中入正定,在耳根中出正定,而心不离乱,还在定中。说耳根本来无所生,也无有起灭,因为性空寂灭,所以没有作用。
  于鼻根中入正定 于香尘中从定出
  普得一切上妙香 诸天世人莫能知
  菩萨能在鼻根中入正定,又能在香尘中从定出来,普遍得到一切无上的妙香,所有诸天人和世间人,都不能知道香尘的所以然处。
  于香尘中入正定 于鼻起定心不乱
  说鼻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在香尘中入正定,在鼻根中出正定,而心不杂乱,还在定中。说鼻根本来是无所生,也没有起灭,因为性空寂灭,所以没有作用。
  于舌根中入正定 于味尘中从定出
  普得一切诸上味 诸天世人莫能知
  菩萨能在舌根中入正定,又能在味尘中从定出来,普遍得到一切无上的妙味,所有诸天人和世间人,都不能知道味尘的所以然处。
  于味尘中入正定 于舌起定心不乱
  说舌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在味尘中入正定,在舌根中出正定,而心不杂乱,还在定中。说舌根本来是无所生,也没有起灭,因为性空寂灭,所以没有作用。
  于身根中入正定 于触尘中从定出
  善能分别一切触 诸天世人莫能知
  菩萨能在身根中入正定,又能在触尘中从定出来,善能分别一切触性,所有诸天人和世间人,都不能知道触尘的所以然处。
  于触尘中入正定 于身起定心不乱
  说身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在触尘中入正定,在身根中出正定,而心不杂乱,还在定中。说身本来是无所生,也没有起灭,因为性空寂灭,所以没有作用。
  于意根中入正定 于法尘中从定出
  分别一切诸法相 诸天世人莫能知
  菩萨能在意根中入正定,又能在法尘中从定出来,能分别一切诸法相,所有诸天人和世间人,都不能知道法尘的所以然处。
  于法尘中入正定 从意起定心不乱
  说意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在法尘中入正定,在意根中出正定,而心不杂乱,还在定中。说意根本来是无所生,也没有起灭,因为性空寂灭,所以没有作用。
  以上是说诸根诸尘无所障碍,互相圆融。入三昧正定,依报无碍,正报无碍,依正二报,互相无碍的境界。
  童子身中入正定 壮年身中从定出
  壮年身中入正定 老年身中从定出
  菩萨能在一切处入正定、一切时入正定、一切境界入正定,这是彼此无碍,互相圆融的境界,所谓“一入一切入,一切入一入。”在童男身或童女身入正定,在壮年身中从定出来。在壮年身中入正定,在老年身中从定出来。这是彼此无碍,人我无碍,依正无碍的境界。
  老年身中入正定 善女身中从定出
  善女身中入正定 善男身中从定出
  菩萨在老年身中入正定,在善女身中从定出来。在善女身中入正定,在善男身中从定出来。
  善男身中入正定 比丘尼身从定出
  比丘尼身入正定 比丘身中从定出
  菩萨在善男身中入正定,在比丘尼身中从定出来。在比丘尼身中入正定,在比丘身中从定出来。
  比丘身中入正定 学无学身从定出
  学无学身入正定 辟支佛身从定出
  菩萨在比丘身中入正定,在有学无学身中从定出来。在有学无学身中入正定,在辟支佛身中从定出来。
  阿罗汉分为四个果位:初果罗汉为见道位,二果和三果罗汉为证道位,以上是有学位,四果罗汉是无学位。有学位,就是还有所学、有所修。无学位,就是无所学、无所修。这时候,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或于余方入正定 而于余方从定出
  如是入出遍十方 是名菩萨三昧力
  或者在其余方入正定,又在其余方而从定出。像这样入定出定不可思议的境界,遍满十方。因为这是菩萨的方网三昧力量,所以才能有这样的境界。
  尽于东方诸国土 所有如来无数量
  悉现其前普亲近 住于三昧寂不动
  在东方有无量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诸佛国土,在每一个佛国土中,便有一位佛,所以佛的数量,也是无量恒河沙数那样多。菩萨在定中,悉现诸佛面前,普遍来东方亲近一切无量诸佛,但还是坐在那里入定,住在三昧中,本位寂然不动,这种境界,真是不可思议!
  而于西方诸世界 一切诸佛如来所
  皆现从于三昧起 广修无量诸供养
  就在西方所有一切的世界,一切诸佛的道场中,菩萨皆示现从三昧出定,广修供养诸佛、供养诸法、供养诸僧。
  尽于西方诸国土 所有如来无数量
  悉现其前普亲近 住于三昧寂不动
  菩萨能尽在西方一切诸佛国土,所有佛也是无数无量,也能现于诸佛道场前边,来亲近诸佛、供养诸佛。虽然如此,菩萨仍是住在三昧中,寂然不动。
  而于东方诸世界 一切诸佛如来所
  皆现从于三昧起 广修无量诸供养
  就在东方所有一切诸佛世界,一切诸佛道场里,菩萨皆现出从三昧中出定,广修供养,供养无数无量三宝。
  如是十方诸世界 菩萨悉入无有余
  或现三昧寂不动 或现恭敬供养佛
  在这样的十方世界,都是循环无端的互相供养,菩萨在入定中,供养诸佛,在出定中,也是供养诸佛,所以说菩萨悉入无有余。或者现出三昧而寂然不动的样子。或者现出恭敬诸佛、供养诸佛的礼仪。
  于眼根中入正定 于色尘中从定出
  示现色性不思议 一切天人莫能知
  有定力的人,能转境界,而不为境界所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门头,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境界,在中间又能生出六识,可是这六识有分别作用,而能作乱造反。但是帮助修道人,行菩萨道,证菩提果,也是这六根和六尘的作用。
  菩萨修方网三昧法,在眼根中入正定,不被色尘所转。所谓“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的境界。又是“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的境界。不被眼根所转,不被色尘所转,这就是在眼根中入正定,在色尘中从定出来,入定出定,不被境界所转,常在坚固定中,没有不定时。能示现色性,有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诸天人和世间人,都不能知道色尘的所以然处。
  于色尘中入正定 于眼起定心不乱
  说眼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在色尘中从定出来,又能在色尘中入正定。这是根尘无碍,互相圆融,所以能在眼根出正定,而心不杂乱。也就是不被境界转,而能转境界,说眼根本来是无所生,也无有起灭,因为性空寂灭,所以没有作用。
  于耳根中入正定 于声尘中从定出
  分别一切语言音 诸天世人莫能知
  菩萨能在耳根中入正定,又能在声尘中从定出来,能分别一切语言的音声,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所有诸天人和世间人,都不能知道声尘的所以然处。
  于声尘中入正定 于耳起定心不乱
  说耳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从声尘中入正定,在耳根中出正定,而心不离乱,还在定中。说耳根本来无所生,也无有起灭,因为性空寂灭,所以没有作用。
  于鼻根中入正定 于香尘中从定出
  普得一切上妙香 诸天世人莫能知
  菩萨能在鼻根中入正定,又能在香尘中从定出来,普遍得到一切无上的妙香,所有诸天人和世间人,都不能知道香尘的所以然处。
  于香尘中入正定 于鼻起定心不乱
  说鼻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在香尘中入正定,在鼻根中出正定,而心不杂乱,还在定中。说鼻根本来是无所生,也没有起灭,因为性空寂灭,所以没有作用。
  于舌根中入正定 于味尘中从定出
  普得一切诸上味 诸天世人莫能知
  菩萨能在舌根中入正定,又能在味尘中从定出来,普遍得到一切无上的妙味,所有诸天人和世间人,都不能知道味尘的所以然处。
  于味尘中入正定 于舌起定心不乱
  说舌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在味尘中入正定,在舌根中出正定,而心不杂乱,还在定中。说舌根本来是无所生,也没有起灭,因为性空寂灭,所以没有作用。
  于身根中入正定 于触尘中从定出
  善能分别一切触 诸天世人莫能知
  菩萨能在身根中入正定,又能在触尘中从定出来,善能分别一切触性,所有诸天人和世间人,都不能知道触尘的所以然处。
  于触尘中入正定 于身起定心不乱
  说身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在触尘中入正定,在身根中出正定,而心不杂乱,还在定中。说身本来是无所生,也没有起灭,因为性空寂灭,所以没有作用。
  于意根中入正定 于法尘中从定出
  分别一切诸法相 诸天世人莫能知
  菩萨能在意根中入正定,又能在法尘中从定出来,能分别一切诸法相,所有诸天人和世间人,都不能知道法尘的所以然处。
  于法尘中入正定 从意起定心不乱
  说意无生无有起 性空寂灭无所作
  在法尘中入正定,在意根中出正定,而心不杂乱,还在定中。说意根本来是无所生,也没有起灭,因为性空寂灭,所以没有作用。
  以上是说诸根诸尘无所障碍,互相圆融。入三昧正定,依报无碍,正报无碍,依正二报,互相无碍的境界。
  童子身中入正定 壮年身中从定出
  壮年身中入正定 老年身中从定出
  菩萨能在一切处入正定、一切时入正定、一切境界入正定,这是彼此无碍,互相圆融的境界,所谓“一入一切入,一切入一入。”在童男身或童女身入正定,在壮年身中从定出来。在壮年身中入正定,在老年身中从定出来。这是彼此无碍,人我无碍,依正无碍的境界。
  老年身中入正定 善女身中从定出
  善女身中入正定 善男身中从定出
  菩萨在老年身中入正定,在善女身中从定出来。在善女身中入正定,在善男身中从定出来。
  善男身中入正定 比丘尼身从定出
  比丘尼身入正定 比丘身中从定出
  菩萨在善男身中入正定,在比丘尼身中从定出来。在比丘尼身中入正定,在比丘身中从定出来。
  比丘身中入正定 学无学身从定出
  学无学身入正定 辟支佛身从定出

 楼主| 发表于 2018-2-28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在比丘身中入正定,在有学无学身中从定出来。在有学无学身中入正定,在辟支佛身中从定出来。
  阿罗汉分为四个果位:初果罗汉为见道位,二果和三果罗汉为证道位,以上是有学位,四果罗汉是无学位。有学位,就是还有所学、有所修。无学位,就是无所学、无所修。这时候,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辟支佛译为缘觉,有佛出世,而悟道者,为缘觉,因为修十二因缘法而觉悟的。无佛出世而悟道者,为独觉,因为在深山穹谷中,自己修行,“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观察生生灭灭,一切都是无常,而觉悟的。
  辟支佛身入正定 现如来身从定出
  于如来身入正定 诸天身中从定出
  菩萨在辟支佛身中入正定,现出如来身从定出来。在佛身中入正定,在诸天身中从定出来。这种境界,不是诸天和凡夫所能明白的。
  诸天身中入正定 大龙身中从定出
  大龙身中入正定 夜叉身中从定出
  菩萨在诸天身中入正定,在大龙身中从定出来。大龙身中入正定,在夜叉身中从定出来,天龙和夜叉是互相无碍、互相圆融,这种境界是微妙不可思议的。
  夜叉身中入正定 鬼神身中从定出
  鬼神身中入正定 一毛孔中从定出
  菩萨在夜叉身中入正定,在鬼神身中从定出来。在鬼神身中入正定,在一根毛孔中从定出来。
  一毛孔中入正定 一切毛孔从定出
  一切毛孔入正定 一毛端头从定出
  菩萨在一根毛孔中入正定,能在一切毛孔中从定出来。在一切毛孔中入正定,能在一毛端头从定出来。这是“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轮”的境界。
  一毛端头入正定 一微尘中从定出
  一微尘中入正定 一切尘中从定出
  菩萨在一毛端头入正定,在一粒微尘中从定出来。在一粒微尘中入正定,在一切微尘中从定出来。这是依正二报无碍的境界。一毛端是正报,一微尘是依报。
  一切尘中入正定 金刚地中从定出
  金刚地中入正定 摩尼树上从定出
  菩萨在一切微尘中入正定,在金刚地中从定出来。在金刚地中入正定,在摩尼宝树上从定出来。
  摩尼树上入正定 佛光明中从定出
  佛光明中入正定 于河海中从定出
  菩萨在摩尼宝树上入正定,在佛光明中从定出来。在佛光明中入正定,在河海中从定出来。
  于河海中入正定 于火大中从定出
  于火大中入正定 于风起定心不乱
  菩萨在河海中入正定,在火大中从定出来。在火大中入正定,在风大中出正定,而心不杂乱,如如不动,了了常明。
  于风大中入正定 于地大中从定出
  于地大中入正定 于天宫殿从定出
  菩萨在风大中入正定,在地大中从定出来。在地大中入正定,在天宫殿从定出来。
  于天宫殿入正定 于空起定心不乱
  菩萨在天宫中入正定,在空出正定,而心不杂乱,这都是依正二报互相无碍的境界。
  是名无量功德者 三昧自在难思议
  十方一切诸如来 于无量劫说不尽
  这都是作无量功德而成就的三昧。这些三昧,都是自在无碍,不可思议的境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共同演说此法,在无量劫中也说不尽。
  一切如来咸共说 众生业报难思议
  诸龙变化佛自在 菩萨神力亦难思
  十方一切诸佛,都说这种法,众生的因果业报是不可思议的。诸龙的变化有佛神通的自在力,也是不可思议的。
  龙有神通力,能变化大身,遍满虚空;能变化小身,如一粒微尘。忽现忽隐,变化无穷。龙在因地时,修行是“乘急戒缓。”很急切修大乘法,非常精进,而求得神通。但因为不注意戒律,不认真严守戒律,所以堕落畜生道,作为龙身。
  欲以譬喻而显示 终无有喻能喻此
  然诸智慧聪达人 因于譬故解其义
  这两种神力,想用譬喻来显示说明白,始终没有那个譬喻能来譬喻这种神通变化的境界。可是有智慧聪明通达的人,因为用譬喻的缘故,所以能了解这种义理。
  声闻心住八解脱 所有变现皆自在
  能以一身现多身 复以多身为一身
  声闻执着八解脱,就是解脱其系缚的八种禅定,所有变化示现也很自在,能用一身而现出多身,又能将多身变为一身。千变万化,不能穷尽,这种境界不可思议。
  八解脱:①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②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③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④空无边处解脱⑤识无边处解脱⑥无所有处解脱⑦非想非非想处解脱⑧灭受想定身作证具住。
  于虚空中入火定 行住坐卧悉在空
  身上出水身下火 身上出火身下水
  罗汉在虚空中能入火定,行住坐卧都在虚空中,现出十八变。身上出水,身下出火;或者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这种变化,真是不可思议!
  如是皆于一念中 种种自在无边量
  彼不具足大慈悲 不为众生求佛道
  像这样十八变的神通,在一念之中,都能现出来。而有种种自在神通力,无量无边那样的多。因为罗汉不具足大慈悲心,他们是自了汉,只知道为自己求解脱,不肯为众生说求佛道的法。
  尚能现此难思事 况大饶益自在力
  罗汉尚且能现出这种难思议的境界,何况发大菩提心,而来饶益一切众生的菩萨,更有大自在神通的力量,更是不可思议。
  譬如日月游虚空 影像普遍于十方
  泉池陂泽器中水 众宝河海靡不现
  菩萨时时刻刻发大悲心,利益众生。好像日月在虚空,它的影像,能普遍于十方世界。凡是有泉、池、陂(蓄水的地方)、泽、器等,有水的地方,或在众宝中,或在河海中,都能现出日月的影像,所谓“千潭有水千潭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总而言之,什么地方有水,就现出日月的影像,没有不现的情形。我们的心若是清净,佛菩萨的影像也会现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18-3-3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色像亦复然 十方普现不思议
  此皆三昧自在法 唯有如来能证了
  菩萨的色像,和日月的影光一样,在十方世界中,能普遍现出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就是菩萨所得到的三昧自在法。诸天和凡夫是不能晓得这种境界,唯有佛才能证知了解这种境界。
  如净水中四兵像 各各别异无交杂
  剑戟弧矢类甚多 铠胄车舆非一种
  好像在净水中,显现出象、马、车、兵四种的影像。虽然各有不相同的形相,但是清清楚楚,没有夹杂。这四种兵,有的手持宝剑,有的手持方天化戟,有的手持弓箭,有的手持矛盾,种类甚多,而不相同。有的身穿铠甲,头戴钢盔,这是保护身体。有的站立在战车上,一车有四兵卒,面向四方,抵抗敌人。远者用箭射,近者用剑刺。在吊古战场文说:“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触兮生死决。”这是形容战争的残酷。
  随其所有相差别 莫不皆于水中现
  而水本自无分别 菩萨三昧亦如是
  这四种兵像,随其所有相形,而有差别,无不是都在水中现出来。可是在水的本体是没有分别的。因为水是无心,所以不分别这是像兵,那是马兵等,菩萨所现的三昧,也是这种道理。
  海中有神名善音 其音普顺海众生
  所有语言皆辩了 令彼一切悉欢悦
  在大海中有位海神,名叫善音,他的音声,能普遍随顺海里的众生。像大海那样多的众生,所有的音声语言,他都能辨别清楚,而能了解其意。令一切众生,都生出欢悦之心。
  彼神具有贪恚痴 犹能善解一切音
  况复总持自在力 而不能令众欢喜
  这位海神,并没有断尽贪瞋痴的心,尚且还能了解一切音声和语言。何况有总持自在神通力的菩萨,怎能不令一切众生生出欢喜心呢?行菩萨道的菩萨,处处都令众生欢喜。
  有一妇人名辩才 父母求天而得生
  若有离恶乐真实 入彼身中生妙辩
  有一位妇人,名叫辩才。她善于辩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有辩才无碍的天才。不但她自己善于辩论,而且也教他人也能辩才无碍。她的父母,乃是乞求梵天而生出她的。
  假设有人想要离开三恶道,欢喜乐求真实法者,向她学习,一定能生出微妙的辩才。也就是令愚痴的人,会生出智慧。这就是说法利生,令众生得利益。
  彼有贪欲瞋恚痴 犹能随行与辩才
  何况菩萨具智慧 而不能与众生益
  这位辩才妇人,她是普通的凡夫,而非圣人。根本没有断除贪欲、瞋恚、愚痴;她还有贪欲之念,恨人之心,无明之火,可是她有辩才无碍的本领。谁能随她同行,或接近她,谁就得到她所传授辩才无碍的法。何况行菩萨道的菩萨?一切都是利益众生;菩萨已经断了贪瞋痴,又具足大智慧、大悲心,怎能不给众生利益呢?菩萨一定会给众生利益,菩萨是为人不为己,一切为众生着想,没有半点的企图。
  譬如幻师知幻法 能现种种无量事
  须臾示作日月岁 城邑丰饶大安乐
  譬如魔术师,他善知道魔术的法,虽然虚妄不实,可是一般人见之,却信以为实。这位魔术师能变化出种种不可思议的事情。能使一刹那间变为很长的时间。例如,他用催眠术,令你睡觉,就在一两秒钟的时间,你觉得已过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像在梦中,发大财,富有四海,得到大安乐。
  幻师具有贪恚痴 犹能幻力悦世间
  况复禅定解脱力 而不能令众欢喜
  这位幻术师,他是凡夫,仍有贪瞋痴三毒的心。可是他尚能用幻术的力量,来令世间人生欢喜心。何况菩萨又有禅定解脱的力量,怎能不令众生生欢喜心呢?行菩萨道的菩萨,处处为利益众生,一定会令众生得到欢喜。
  天阿修罗斗战时 修罗败衄而退走
  兵仗车舆及徒旅 一时窜匿莫得见
  阿修罗有四种生:化生是天界的阿修罗;胎生是人间的阿修罗;卵生是畜生的阿修罗;湿生是饿鬼的阿修罗。阿修罗有时属于三善道(天、人、阿修罗),有时属于四恶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之中,处处都有阿修罗的存在。
  什么是阿修罗?一言以蔽之,凡是爱好斗争者,就是阿修罗。好像军队中的官兵,常常作战,这是善性阿修罗。好像强盗中的土匪,用暴力去抢夺人家的财物,这是恶性的阿修罗。在天上的阿修罗,常和帝释天斗争。为什么?因为阿修罗王欲统理诸天(三十三天),所以想推翻帝释天,取而代之,来作天主。可是多数是失败而退走。阿修罗能将所有的兵器,如车与辇等,以及一切军旅,在一时之间,隐藏起来,窜匿无踪,使帝释天无法能找得到。
  彼有贪欲瞋恚痴 尚能变化不思议
  况住神通无畏法 云何不能现自在
  天上的阿修罗,还有贪瞋痴的心,没有完全断除;虽然生到天上,还有斗争心。他们尚且还有变化不可思议的境界,何况住在神通无所畏法的菩萨,怎能说他们不能现出自在神通呢?菩萨一定会现出自在神通妙用的力量。
  释提桓因有象王 彼知天主欲行时
  自化作头三十三 一一六牙皆具足
  释提桓因,就是帝释天。他有一只大象王。它虽然是象,可是有神通,能知释提桓因想到什么地方去,这时候,便自动来到其面前。这只象王,能变化作三十二个头,每个头有六牙,都具足无缺。
  一一牙上七池水 清净香洁湛然满
  一一清净池水中 各七莲华妙严饰<, /B,>
  在象头每一颗牙上,都有七个大池水。其水清净而香洁,其味芬芳,湛然而满。在每个清净池中的水,各有七朵大宝莲华,来庄严修饰这个宝池。
  彼诸严饰莲华上 各各有七天玉女
  悉善技艺奏众乐 而与帝释相娱乐
  在池水中诸庄严修饰的妙莲华,在每朵莲华的上面,都有七个天上的玉女,在那莲华上表演种种技艺,或演奏种种音乐,来和帝释天共同娱乐,令帝释天生欢喜心。
  彼象或复舍本形 自化其身同诸天
  威仪进止悉齐等 有此变现神通力
  这只象王,或者又舍本来的形相,自化其身,和诸天一样,威仪进止,也和诸天相等。它有这种变化神通的力量。
  彼有贪欲瞋恚痴 尚能现此诸神通
  何况具足方便智 而于诸定不自在
  这只象王,它也有贪欲瞋恚愚痴,尚且能现出这种神通变化,何况具足方便智的菩萨,怎能在诸定中不自在呢?一定会得到游戏三昧,一切都在自在之中。
  如阿修罗变作身 蹈金刚际海中立
  海水至深仅其半 首共须弥正齐等
  阿修罗也有神通。所变化的身体,脚能蹈在金刚际海中而站立;海水虽深,仅到他的半身。他的头与须弥山相齐,一样的高。
  彼有贪欲瞋恚痴 尚能现此大神通
  况伏魔怨照世灯 而无自在威神力
  阿修罗的贪瞋痴完全没有破除,又有很重的淫欲心。因为往昔修大乘法,所以有大神通。何况能降伏一切天魔外道,又能消除一切怨仇,而能成为照耀世间的明灯,令黑暗的世界现出光明的菩萨,那能没有自在大威神力呢?他们一定会有这种大威神力的。
  天阿修罗共战时 帝释神力难思议
  随阿修罗军众数 现身等彼而与敌
  帝释天和阿修罗作战的时候,帝释天的神通力量是不可思议的。随着阿修罗军队的数量有多少,他就是现出多少身来和阿修罗军队作战,最后将阿修罗兵战败,弃甲而逃。
  阿修罗为什么常和帝释天作战?因为帝释天在往昔时,想把反对他的人,完全消灭,所以常与人斗争,因此之故,就有阿修罗来找他的麻烦,来斗争他。他在往昔修种种功德,所以有神通,他认为冤仇宜解不宜结,是和平的真谛,因此他和阿修罗王女儿结婚。这样,就能化干戈为玉帛,所以古时,皇帝都是采取和亲政策。
  诸阿修罗发是念 释提桓因来向我
  必取我身五种缚 由是彼众悉忧悴
  有很多的阿修罗,生出这种的念头:释提桓因向我来作战,一定要勇猛作战,如果战败,释提桓因必取我身上的五种缚,那么,就是贪瞋痴慢疑五种基本烦恼的绳子被解开了。因为阿修罗就是用这五种力量来作战,如果没有这五种缚,那么,就没有力量来作战,所以他们不愿意解脱。
  又有一个讲法,战败者必定投降,那么,战胜的释提桓因必令我们受五戒,就是杀盗淫妄酒,这样以来,就被五戒的绳子所缚,而不得自由,因为这种关系,所以在作战到底;否则,变失去不守规矩的自由。如果犯戒,要受惩罚。所以阿修罗众,都忧心如焚,面目憔悴。
  帝释现身有千眼 手持金刚出火焰
  被甲持杖极威严 修罗望见咸退伏
  帝释天和阿修罗兵战争时,现出千眼的形相身,手持金刚宝杵,在宝杵放出火焰,身披铠甲,头戴钢盔,而持军杖,极有威严。阿修罗兵一见帝释天这种大威武的法相,就生出畏惧心,临阵脱逃,而被降伏了。
  彼以微小福德力 犹能摧破大怨敌
  何况救度一切者 具足功德不自在
  释提桓因的福德力很微小,可是也能摧破最大敌人阿修罗的侵犯。何况能救度一切众生的菩萨,已具足圆满所有的功德,怎能得不到自在三昧呢?菩萨的功德是最伟大的,一定会得到大自在。

 楼主| 发表于 2018-3-3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忉利天中有天鼓 从天业报而生得
  知诸天众放逸时 空中自然出此音
  忉利天译为三十三天。在东方有八天,在南方有八天,在西方有八天,在北方有八天,在中央有一天,合计为三十三天,在三十三天中有一个无形无相的天鼓,只闻其声,不见其形,这是天人的业报所感,才生出这个天鼓。天人常在禅定中,时时是静而无杂念,如有放逸时,天鼓便不击自鸣,从虚空中自然发生警告的音声,而说:“修行人,不可有妄想!”
  一切五欲悉无常 如水聚沫性虚伪
  诸有如梦如阳焰 亦如浮云水中月
  所有一切财色名食睡的五欲,都是无常的,好像水上所积聚的泡沫一样,都是虚伪不实的东西,根本没有实体。一切有为法,好像梦幻泡影,又好像大地的阳焰,也好像空中的浮云,又好像水中的月亮;都是虚妄的,不可贪恋。
  放逸为怨为苦恼 非甘露道生死径
  若有作诸放逸行 入于死灭大鱼口
  放逸就是不守规矩。修行人,行住坐卧四大威仪,都要守规矩。例如,打坐时,必定要端然正坐。或向前俯,或向后仰,都是放逸。不能摄收身心,妄想重重,也是放逸。所以普贤菩萨说:“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放逸就是怨贼,也是苦恼根,这不是修甘露的道场,也不是修生死的途径。换言之,不是了生脱死甘露法门的道场,假设有人作种种放逸的行为,将来会被海中大鱼所吞,或被无常鬼所擒。
  世间所有众苦本 一切圣人皆厌患
  五欲功德灭坏性 汝应爱乐真实法
  从天鼓所发出的音声,是演说世间所有一切的根本,就是由五欲(也可以说是色声香味触五尘)而生出来。所以一切圣人(证得道业者),都不欢喜五欲之乐,而生厌离。五欲是功德的灭坏性。一有点功德,就被它破坏了,你们大家要注意!应该爱乐真实的法,不要贪求五欲之乐。
  三十三天闻此音 悉共来升善法堂
  帝释为说微妙法 咸令顺寂除贪爱
  在三十三天的天众,听到天鼓自然说法的音声,大家便自动都来到释提桓因说法的道场——善法堂,聆听帝释天演说甚深微妙法,使令诸天众都依法修行,除去贪爱之欲。
  彼音无形不可见 犹能利益诸天众
  况随心乐现色身 而不济度诸群生
  诸天众虽然能听见天鼓自然发出的音声,可是看不见天鼓的形相。天鼓犹能利益诸天众,何况能随其心乐而现色身的菩萨,岂能不救济度脱诸群生呢?那些行菩萨道的菩萨,一定会发大慈大悲的心,来普度众生、广济众生,绝对没有问题。菩萨的工作,就是救众生离苦得乐,了生脱死,令众生得到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
  天阿修罗共斗时 诸天福德殊胜力
  天鼓出音告其众 汝等宜应勿忧怖
  好勇斗狠的阿修罗,常和帝释天斗争,正在作战时,因为诸天有殊胜的福德力,所以天鼓便发出一种自然的音声,告诉诸天众说:“你们大家,要沉着应战,不要生忧怖心,你们一定会胜利的,阿修罗一定会失败的。”天鼓常常给天兵天将打气加油,令他们勇敢作战,而得到最后胜利。
  诸天闻此所告音 悉除忧畏增益力
  时阿修罗心震惧 所将兵众咸退走
  一切诸天众,听见天鼓所说的音声,便解除忧畏心,而增强作战的力量,勇气百倍,向前杀敌。这时,阿修罗兵听到天鼓声,反而受震惊,而生出恐惧心,所有的阿修罗将兵众,统统退缩而逃。所谓“弃甲曳兵”,也就是丢盔掉甲,战败而逃走。
  甘露妙定如天鼓 恒出降魔寂静音
  大悲哀愍救一切 普使众生灭烦恼
  修甘露妙定的菩萨,好像天鼓鼓一样,恒常放出降魔的寂静音声。有大悲心的菩萨,有哀湣救护众生心,能普遍令所有的众生,完全把无明烦恼消灭除尽,身心清净。
  在经文上,处处教我们断烦恼,可是我们处处找烦恼,正和经义恰好相反,背道而驰,越跑离家越远,不知回头,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什么时候知道回头,就到返本还原的境界,也就是童真入道,证果在望。年老修道,是可望而不可即。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差不多是这种情形,所以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
  帝释普应诸天女 九十有二那由他
  令彼各各心自谓 天王独与我娱乐
  帝释天普遍应诸天女的要求,和她们在一起娱乐。天女有多少?有九十二那由他那样之多。帝释天有神通力,由一身变化九十二那由他身,令那些天女各各在心中这样的想:帝释天单独和我一人共同娱乐。
  如天女中身普应 善法堂内亦如是
  能于一念现神通 悉至其前为说法
  帝释天应现九十二那由他身,和九十二那由他天女在一起娱乐,令她们生欢喜心,帝释天在善法堂演说妙法,也像这样,能令一切众生感觉只为他一人说法,而生喜悦心。帝释天能在一念之中,现出大神通,变化无量身,到所有天人面前,为他说妙法。
  帝释具有贪恚痴 能令眷属悉欢喜
  况大方便神通力 而不能令一切悦
  帝释天尚具足贪欲、瞋恚、愚痴的心,可是他能令所有天女眷属都生欢喜,何况有大方便大神通力量的菩萨,怎能不会令一切众生都欢悦呢?菩萨有慈悲心肠,一定能令众生得到快乐。
  他化自在六天王 于欲界中得自在
  以业惑苦为罥网 系缚一切诸凡夫
  他化自在天王,是住在欲界天顶,也就是第六层天。他在欲界中得到自在,可是他的思想不清净,有淫欲的念头。他利用众生起惑造业受报这种业惑苦的因果,来作为罥网。把一切愚痴的凡夫,统统系缚在生死网中,而不得解脱。
  彼有贪欲瞋恚痴 犹于众生得自在
  况具十种自在力 而不能令众同行
  他化自在天王,他不但有淫欲心,而且还有三毒心,可是他却有神通,能把凡夫网在业惑苦的网中。何况具足十种自在力的菩萨,怎能不令一切众生同他在一起修行呢?一定会的!
  三千世界大梵王 一切梵天所住处
  悉能现身于彼坐 演畅微妙梵音声
  管理三千大千世界的大梵王,他能在一切梵天所住的地方,在一念之间,能现身于所有梵天众坐前,演畅一切微妙不可思议的梵音声,为他们转大*轮,教化他们精进修禅定。
  彼住世间梵道中 禅定神通尚如意
  况出世间无有上 于禅解脱不自在
  大梵天王,他在色界中修行清净道,他的禅定功夫和神通妙用,尚且能称心如意,何况修行出世法的菩萨,对禅定解脱,那有不自在的道理?一定会自在的。
  摩醯首罗智自在 大海龙王降雨时
  悉能分别数其滴 于一念中皆辨了
  摩醯首罗就是大自在天的天王,他住在色界的顶天,也就是色究竟天。他的智慧很自在,遂心如意,变化无穷。在大海龙王降雨的时候, 所降的雨滴有多少,他在作意(定中)时,完全能分别清楚,也就是在一念之中,就辨明了知了。
  无量亿劫勤修学 得是无上菩提智
  云何不于一念中 普知一切众生心
  行菩萨道的菩萨,在无量劫中,就勤修学习佛法,得到无上菩提的智慧。怎能说不能在一念之中,而普遍知道一切众生的心呢?
  众生业报不思议 为大风力起世间
  巨海诸山天宫殿 众宝光明万物种
  众生因为起惑造业受报的缘故,所以在六道轮回中转来转去,永不休止。这种业报是不可思议的。以大业风的力量,生出世间一切法。有巨大的海,又有巨大的山,及一切天宫殿,众宝光明,万物种等,都是由业风所成就。
  亦能兴云降大雨 亦能散灭诸云气
  亦能成熟一切谷 亦能安乐诸群生
  这种大业风的力量,也能兴起一切大云,而降一切大雨。也能把一切云气散灭,也能成熟一切五谷杂粮,也能教一切众生得到安乐,发菩提心,勤修佛道,广度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不能学波罗蜜 亦不学佛诸功德
  犹成不可思议事 何况具足诸愿者
  这种业风力,虽然能成就世间的万事万物,但是不能学习波罗蜜的法门,也不能学习佛所行的一切功德。可是它能成就这种不可思议的事物,何况具足一切大愿的菩萨?他们发四大宏誓愿,以及其他一切诸愿,这种菩萨,更能成就不可思议的事。
  男子女人种种声 一切鸟兽诸音声
  大海川流雷震声 皆能称悦众生意
  男人有男人的声音,女人有女人的声音,老人有老人的声音,儿童有儿童的声音。种种的声音,都可以分别清楚。一切飞禽走兽的声音,各不相同。大海的声音,河川的声音,也是不同。雷震的声音,有的是大声,有的是小声,也不相同。可是每一种音声,都能令众生出生喜悦快乐的心。
  况复知声性如响 逮得无碍妙辩才
  普应众生而说法 而不能令世间喜
  行菩萨道的菩萨,况且又知道声性如响,已经得到无碍三昧的妙辩才,普遍应一切众生的机缘,而演说一切妙法,来教化众生,他怎不能令世间一切众生欢喜呢?一定会皆大欢喜的!
  海有希奇殊特法 能为一切平等印
  众生宝物及川流 普悉包容无所拒
  大海虽然是无情众生,但是有希奇殊胜的妙法。它能海印发光,作为一切平等印,所有一切万物的境界,俱平等印在海中。就是一切众生和一切宝物都印在大海中,以及一切大川小流,都流入大海中。而大海都能包容,永不拒绝。
  无尽禅定解脱者 为平等印亦如是
  福德智慧诸妙行 一切普修无厌足
  得到无尽禅定智慧和解脱三昧的菩萨,能平等教化一切众生,而没有分别心,好像大海不拒细流一样。修菩萨道的菩萨,修一切福德,修一切智慧。所谓“福慧双修。”修福是利于人,修慧是利于己。如果只知利人,而不知利己,就是有福无慧;如果只知利己,而不知利人,就是有慧无福。怎为利益自己而修慧?就是研究一切经典,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怎为利益他人而修福?就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量去做。凡是对众生有利益的事,尽力而为之,而不计较报酬,或另有企图。总而言之,只知弘法利生,而不存名闻利养之心。
  菩萨勤修一切般若智慧,六度万行。八万四千法门,每一门都修圆满,没有讨厌和知足的时候,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大海龙王游戏时 普于诸处得自在
  兴云充遍四天下 其云种种庄严色
  大海中的龙王,能在游戏神通的时候,普遍于一切处都得到自在。所兴起的云,能充满于一四天下,也就是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这四天下所兴起的云,有种种庄严的妙色,非常的美丽。
  第六他化自在天 于彼云色如真金
  化乐天上赤珠色 兜率陀天霜雪色
  在欲界第六天,名叫他化自在天,在此天所兴起的云色,好像真金色一样。在化乐天所兴起的云色,好像赤珠色一样。在兜率天所兴起的云色,好像霜雪色一样。
  夜摩天上琉璃色 三十三天码瑙色
  四王天上玻璃色 大海水上金刚色
  在欲界第三层夜摩天,所兴起的云色,好像琉璃色一样。在三十三天上所兴起的云色,好像码瑙色一样。在四王天上所兴起云色,好像玻璃色一样。在大海水上所兴起的云色,好像金刚色一样。
  紧那罗中妙香色 诸龙住处莲华色
  夜叉住处白鹅色 阿修罗中山石色
  在紧那罗所住的地方,所兴起的云色,好像妙香色一样。在诸龙所住的地方,所兴起的云色,好像莲华色一样。在夜叉所住的地方,所兴起的云色,好像白鹅色一样。在阿修罗所住的地方,所兴起的云色,好像山石色一样。
  郁单越处金焰色 阎浮提中青宝色
  余二天下杂庄严 随众所乐而应之
  在北俱卢洲的地方,所兴起的云色,好像金焰色一样。在南赡部洲的地方,所兴起的云色,好像青宝色一样。在东胜神洲和西牛贺洲,这两个地方所兴起的云色,是杂庄严色。这都是随顺众生所喜乐,而应现各种的云色。
  又复他化自在天 云中电耀如日光
  化乐天上如月光 兜率天上阎浮金
  大海的龙王,他神通广大,到处兴起大云,云的颜色各不相同,又能到处现出大光明。在他化自在天的云中,所闪耀的电光,好像太阳光一样。在化乐天的云中,所闪耀的电光,好像月光一样。在兜率天的云中,所闪耀的电光,好像阎浮金光一样。
  夜摩天上珂雪色 三十三天金焰色
  四王天上众宝色 大海之中赤珠色
  在夜摩天上的云中,所闪耀的电光,好像珂雪色一样。在三十三天上的云中,所闪耀的电光,好像金焰色一样。在四王天上的云中,所闪耀的电光,好像众宝色一样。在大海之中的云,所闪耀的电光,好像赤珠色一样。
  紧那罗界琉璃色 龙王住处宝藏色
  夜叉所住玻璃色 阿修罗中码瑙色
  在紧那罗所住的地方,云中的电光,是琉璃色。在龙王所住的地方,云中的电光,是宝藏色。在夜叉所住的地方,云中的电光,是玻璃色。在阿修罗所住的地方,云中的电光,是码瑙色。
  郁单越境火珠色 阎浮提中帝青色
  余二天下杂庄严 如云色相电亦然
  在北俱卢洲的地方,云中的电光,是火珠色。在南赡部洲的地方,云中的电光,是帝青色。在东胜神洲和西牛贺洲,这两个地方的云中,闪耀的电光,是杂色庄严。好像云色一样,随顺众生心所喜乐,而应现各种的电光色。
  他化雷震如梵音 化乐天中大鼓音
  兜率天上歌唱音 夜摩天上天女音
  大海龙王所兴起的云色,闪耀的电光色,乃至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所以在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演说妙法。说人为什么做人?狗为什么做狗的因果。人因为在过去生中,尽做人事,所以做人。狗因为在过去生中,尽做狗事,所以做狗。其余种类,都是这种道理。
  我们修行人,要明白因果,不可错因果。一定要相信因果报应是千真万确的事,丝毫不爽。切记!不可随便乱讲是非的话,或者不守规矩,这是错因果,将来一定会堕地狱无疑。
  在他化自在天的雷声,好像清净的梵音。在化乐天的雷声,好像大鼓的音声。在兜率天的雷声,好像唱歌的声音。在夜摩天的雷声,好像天女的音声。
  于彼三十三天上 如紧那罗种种音
  护世四王诸天所 如乾闼婆所出音
  在忉利天上的音声,好像紧那罗所奏出种种庄严的法乐。这种音声,能令众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在四王天上的音声,好像乾闼婆所奏出种种的音乐,能令闻者生喜悦心。
  海中两山相击声 紧那罗中箫笛声
  诸龙城中频伽声 夜叉住处龙女声
  在大海中的音声,好像两山同相撞的声音。在紧那罗中的音声,好像箫笛的声音。在诸龙城中的音声,好像频伽鸟鸣的声音。在夜叉所住处的音声,好像龙女唱歌的声音。
  阿修罗中天鼓声 于人道中海潮声
  在阿修罗中的音声,好像天鼓的声音。在人道中的音声,好像海潮的声音。一样的雷震声,所闻各有不同。这是众生的业报,不同的缘故,所以各有各的音声。
  他化自在雨妙香 种种杂华为庄严
  化乐天雨多罗华 曼陀罗华及泽香
  在他化自在天上,常雨妙香及种种杂华,来为庄严。在化乐天上,常雨多罗华、曼陀罗华、泽香华来作庄严。
  兜率天上雨摩尼 具足种种宝庄严
  髻中宝珠如月光 上妙衣服真金色
  在兜率天上,常雨摩尼,具足种种宝来为庄严,在发髻中有宝珠,放出光明,如同月光,有最上等的妙衣服,是真金的颜色,灿烂夺目,十分美丽。
  夜摩中雨幢幡盖
  华鬘涂香妙严具
  赤真珠色上好衣 及以种种众伎乐
  在夜摩天上,常雨宝幢、宝幡、宝盖等,又有种种的华鬘,又有种种的涂香,又有种种微妙庄严的器具,又有种种赤真珠色的上等好衣,又有种种的伎乐,来庄严夜摩天的境界。
  三十三天如意珠 坚黑沉水栴檀香
  郁金鸡罗多摩等 妙华香水相杂雨
  在忉利天上,常雨如意珠,又有坚固黑色的沉水栴檀香,又有郁金香、鸡罗香、多摩香等,又有妙华和香水,在虚空中,常相杂雨,来庄严忉利天的境界。
  护世城中雨美膳 色香味具增长力
  亦雨难思众妙宝 悉是龙王之所作
  在四王天的城中,常雨美膳,色香味具足,引诱多食,可以增长体力,这种美膳,既有营养,又有香味。我们虽然吃不到,可是现在听到这段经文,应该觉得很饱。为什么?因为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缘故。也雨种种不可思议的妙宝,这种境界,都是大海龙王神通变化之所作。
  又复于彼大海中 霔雨不断如车轴
  复雨无尽大宝藏 亦雨种种庄严宝
  又在大海中,常霔雨不断,好像车轴一样,转来转去,终不停止,又雨无尽大宝藏,也雨种种庄严宝,好像下雨一般,从空而落,其数如雨滴之多。
  紧那罗界雨璎珞 众色莲华衣及宝
  婆利师迦末利香 种种乐音皆具足
  在紧那罗的世界,常雨璎珞,又有种种颜色的莲华衣和妙宝,又有婆利师迦华香及茉莉华香,又有种种音乐的声音,一切都具足,而且又圆满。
  诸龙城中雨赤珠 夜叉城内光摩尼
  阿修罗中雨兵仗 催伏一切诸怨敌
  在诸龙的城中,常雨赤珠。在夜叉的城中,常雨摩尼宝。在阿修罗中,常雨兵仗,能催伏一切的怨恨敌人。
  郁单越中雨璎珞 亦雨无量上妙华
  弗婆瞿耶二天下 悉雨种种庄严具
  在北俱卢洲的空中,常雨妙璎珞,也雨无量上等的妙华。在东胜神洲和西牛贺洲,常雨种种妙庄严具。
  阎浮提雨清净水 微细悦泽常应时
  长养众华及果药 成熟一切诸苗稼
  在南赡部洲的空中,常雨清净水,很微细的雨水,及时而降,令人喜悦。这种细雨,能长养一切华、果、药,及五谷草树等,成熟一切所有的苗稼。
  在什么地方就雨什么宝,这是众生的业感所成就,才有这种的境界。
  我们研究佛法,要相信义理。义理圆满,就是佛说;义理不圆满,就是魔说,这是最好的选择法,不要研究那句经文是佛说的,那句经文是弟子说的。孟子曾经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在书经上的记戴:“武王伐纣,血流漂杵。”武王伐纣,是智人伐不智人,那有血流漂杵这种事!所以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可以这样说:“尽信经,则不如无经。”每部经典中,最重要的义理,只有一点点。能把重要的义理记在脑海里,就够用了。无论那部经典,都有它的价值,它的重要性,只要知道重要性,那是最要紧的,不可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俗语说:“贪多嚼不烂”,食古不化,无有用处。
  佛将入涅槃的时候,有弟子问佛:“世尊,你说那些经典,怎么办呢?”佛说:“我连一个字也没有说过,从什么地方来的经典?”佛说法四十九年,有三百余会,怎能说没有说一个字呢?那么,佛是不是在打妄语?不是的!这个意思,就是教人不要执着在经典上,告诉人要扫一切法,要离一切相,不着一切相。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是无量妙庄严 种种云电及雷雨
  龙王自在悉能作 而身不动无分别
  像在前边所说无量的妙庄严,都是庄严佛土的表现,有种种的云、电、雨等,这都是大海龙王的自在神通所变化,这些境界,都能做到,而本身不动,又无分别,就能成就这种微妙而庄严的境界。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演说妙法,所谓“水流花间,风吹行树”都在演法音,若是认识,就是妙法。一切众物,表里精粗,都在说法,若是不明白这种妙法,就是佛说出的法,也不认识。古德说:“青青翠竹,总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就是无情说法。
  我常说:“谁讲的法有道理,我就相信谁;谁讲的法没有道理,我就不相信谁。我是信真理,不信文字的,文字仅是显理的工具。”
  彼于世界海中住 尚能现此难思力
  况入法海具功德 而不能为大神变
  龙王在世界海中住,尚且能现出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而有这种的力量,何况行菩萨道的菩萨,能深入经藏,得到如海的智慧,已进入法海中,又具足诸佛的功德,怎不能为大神通变化呢?一定会有这种的神通妙用。
  彼诸菩萨解脱门 一切譬喻无能显
  我今以此诸譬喻 略说于其自在力
  一切菩萨所修的解脱门,用一切所有的比喻,也不能把它显露明白,也不能将它说尽。贤首菩萨说:“我现在用这种种的比喻,不过是略略说明自在神通力而已。”
  第一智慧广大慧 真实智慧无边慧
  胜慧及以殊胜慧 如是法门今已说
  有第一智慧或广大智慧的菩萨,才能明白这种道理;有真实智慧或无边智慧的人,才能相信这种道理。有特胜智慧或殊胜智慧的菩萨,才能了解这种道理,像前边所说种种智慧的法门,我现在已经说完了。
  此法希有甚奇特 若人闻已能忍可
  能信能受能赞说 如是所作甚为难
  这种法,是稀有的法,也是奇特的法。假设有人听到这种法,能忍可于心,悟无生法忍。没有丝毫的怀疑心,就能相信这种法、接受这种法、赞叹这种法。若能这样去做,是一件很难为稀有的事。
  世间一切诸凡夫 信是法者甚难得
  若有勤修清净福 以昔因力乃能信
  世间一切愚夫愚妇,若能相信这种微妙法,则甚为难得。假设有人能勤修清净福,皆是往昔所修的因力和功德,所以才能相信这种妙法。
  一切世界诸群生 少有欲求声闻乘
  求独觉者转复少 趣大乘者甚难遇
  所有一切世界的诸群生,很少有人想求声闻乘。求独觉的人更为少。趣向大乘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甚为难遭遇。
  趣大乘者犹为易 能信此法倍更难
  况复持诵为人说 如法修行真实解
  趣向大乘的人,难遭难遇,就算很容易,可是相信贤首菩萨所说的妙法,是加倍的困难。相信就不容易,况且又能持诵,又能为人解脱,那更不容易了。又依法修行,且真实去了解,那么比前边所说的更是不容易了!
  有以三千大千界 顶戴一劫身不动
  彼之所作未为难 信是法者乃为难
  假设有一个人,能把三千大千世界,顶戴头上,经过一个劫的时间,而身体不动,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这样做也不算是难,可是能相信这种法的人,乃是最难,因为贤首菩萨所说华严经的道理太微妙了,所以令人不能相信。
  有以手擎十佛刹 尽于一劫空中住
  彼之所作未为难 能信此法乃为难
  假设有一个人,用手来擎住十个佛刹那样多的世界,穷尽一个劫的时间,站在虚空中,而身体不会摇动。这是根本不可能,无人能办得到的事情,可是,这样做尚不算是难。但是相信这种法最难,因为这种是不可思议的妙法,它的境界太玄太妙了,非一般凡夫的智慧力所能达到,所以不会相信。
  十刹尘数众生所 悉施乐具经一劫
  彼之福德未为胜 信此法者为最胜
  假设有一个人,能在十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众生面前,每人布施所喜乐的资生之具,经过一个劫的时间,这种福德是无量,可是还不算最殊胜的。相信这种妙法的福德才是最殊胜的。换言之,相信这种法比布施的福德,要胜过千百万亿倍。
  十刹尘数如来所 悉皆承事尽一劫
  若于此品能诵持 其福最胜过于彼
  假设有一个人,能在十佛刹微尘数如来面前,在每位佛供养四事:①饮食②衣服③卧具④汤药,来承事于佛、恭敬于佛、亲近于佛。如是者经过一个劫的时间,已经种了很多的福报。但若有人能诵持贤首品的偈颂,所得的福德最为殊胜,超过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福德。
  时贤首菩萨说此偈已。十方世界六反震动。魔宫隐蔽。恶道休息。十方诸佛普现其前。各以右手而摩其顶。同声赞言。善哉善哉。快说此法,我等一切悉皆随喜。
  在这个时候,贤首菩萨说完前边三百五十九半首偈颂之后。在十方世界的大地,有六反震动。就是震、吼、击,这是属于声。动、涌、起,这是属于形。这六种现象,表示庄严。这时候,魔王的宫殿也隐蔽起来了。三恶道也休息了,停止工作。十方诸佛,一起普现于贤首菩萨面前。每位佛都举起金色的右臂,伸手摩贤首菩萨的头顶,异口同声来赞叹:“善哉!善哉!快说此法,我们大家都来随喜。”

 楼主| 发表于 2018-3-9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十六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
  须弥山在四大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的中间。它以金刚作为基础。在海里有八万四千由旬。在须弥山的外边,是香水海。在香水海的外边,是金山围绕。有七重香水海旋流,有七重金山围绕。在第七重的金山外边,有咸水海。在咸水海的外边,有铁围山。
  须弥山有四层,每一层的面积比下一层要少一倍。在最下层的面积,有一万六千由旬。第二层的面积,有八千由旬。第三层的面积,有四千由旬。第四层面积,有二千由旬。又有四种颜色,就是金色、银色、金刚色、琉璃色。
  四天王在须弥山的半山腰。忉利天在须弥山顶。此山顶都是天人和圣人所居住的地方。因为还没有离垢地,所以叫地居天。
  须弥译为妙高。由妙高二字来看,这座山是可有可无的。看见时,不见其顶;不见时,其山仍在。为什么?因为妙高嘛!这山顶,除非仙人和圣人以神通力才能登达,一般凡夫是到不了的。因为它有妙不可言的境界,所以叫妙高山。
  释迦牟尼佛,从普光明殿升到须弥山顶,为天众宣说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妙法。可是他不动本座,仍然坐在菩提树下入定。在定中放光,加被诸大菩萨,代为宣说。升须弥山顶品,属于第十三。
  尔时,如来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于树下,各有菩萨承佛神力,而演说法。靡不自谓恒对于佛。
  说完第二会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现出大威神力的缘故。在十方有无量无边的世界(一个须弥山,一个日月,一四天下,合称为一个世界)。在每一个四天下(四大洲)的南阎浮提(南赡部洲)中,十方世界众生,都见到佛坐在菩提树下成正等正觉。在每位佛的身边,各有无量无边菩萨,承仗佛的大威神力,来演说一切诸法。每位菩萨和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说:“佛常面对着我来说法。”这好比月光:东南西北的众生,都说月光是照着他自己。
  譬如在大海中所航行的船。向东方航行的船,觉得月光跟他走,来照耀他。向西方航行的船,觉得月亮跟他走,来照耀他。没有航行的船,觉得月亮停在空中,来照耀他。在南阎浮提的众生,觉得佛是在他面前为他说法。十方世界所有南阎浮提的众生,都是这样的想法。
  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不离开一切菩提树下,还是俨然入定的样子。佛的法身,以法界为体相,能遍一切处。所以不动本座,而能上升须弥山顶。向帝释天(释提桓因)所住的宫殿而去。
  时天帝释在妙胜殿前,遥见佛来。即以神力,庄严此殿。置普光明藏师子之座。其座悉以妙宝所成。
  在这个时候,帝释天在妙胜殿的前边,远望释迦牟尼佛向胜妙殿而来,乃用神通力量,来庄严修饰妙胜殿。安置普光明藏师子之座。这座是用一切稀有妙宝所造成的。
  十千层级,迥极庄严。十千金网,弥覆其上。十千种帐,十千种盖,周回间列。十千缯绮,以为垂带。十千珠璎,周遍交络。十千衣服,敷布座上。十千天子,十千梵王,前后围绕。十千光明,而为照耀。
  “十”是无量数的开始,表示重重无尽的意思。华严经的境界,就是重重无尽,无尽重重,妙不可言的境界。这个师子座有十千重重无尽的层级,是很特别而殊胜的庄严。又有十千重重无尽的金网,来弥漫覆盖在师子座的上边。又有十千种宝帐,又有十千种宝盖,在四周旋回的陈列。又有十千种丝绸所作的穗带,向下而垂着,为装饰品。又有十千重重无尽的珠宝璎珞,在四周互相交络。又有十千种衣服,敷在宝座的上边而陈列着。又有十千位诸天的天子,和十千位梵王,在佛的前后围绕。又有十千重重无尽众宝所放的光明,来照耀于师子之座。
  尔时,帝释奉为如来敷置座已,曲躬合掌,恭敬向佛,而作是言。善来世尊,善来善逝,善来如来应正等觉。唯愿哀愍。处此宫殿。
  在这个时候,帝释天为释迦牟尼佛敷置师子座完毕之后,便曲躬合掌,表示身恭敬。面带笑容,恭恭敬敬,恳恳切切的向佛,这表示意恭敬。而作是言,这表示口恭敬。身口意三业都清净了,而对佛说:“世尊!来的正是时候,正是应来的时候,正是最好的时候,善逝(佛)就来了,恰在这个时候,如来就来了。我现在乞求应正等觉(佛)哀愍,发大慈悲心,在妙胜殿来为诸天众宣说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妙法。”
  尔时世尊,即受其请。入妙胜殿。十方一切诸世界中,悉亦如是。
  在这个时候,佛看帝释天非常诚恳请求他住妙胜殿,乃即刻接受帝释天的请求,到妙胜殿升师子之座。在十方所有的世界,在每个南阎浮提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佛,都同时升到须弥山顶,应帝释天之请,入妙胜殿。
  尔时,帝释以佛神力,诸宫殿中,所有乐音,自然止息。即自忆念过去佛所,种诸善根。而说颂言。
  这个时候,帝释天仰承佛的大威神力,将所有宫殿中,一切音乐的音声,自然停止。这时帝释天回忆往昔的因缘,曾经在过去于诸佛道场中,所种一切的善根,乃用偈颂来说明宿世的因缘。
  迦叶如来具大悲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迦叶译为饮光,因为他能遮蔽一切光。所有的光明,都没有他的光明强烈;这是他的身光。又能隐蔽一切邪光,这是他的悲光。这位佛,具足大悲光明,在一切吉祥事中,最为无上的吉祥。这位迦叶佛,在过去曾经来到妙胜殿为诸天众说华严大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妙胜殿是最吉祥的道场。
  拘那牟尼见无碍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拘那牟尼译为金寂;金有光明,寂是无碍。这位佛所见无有障碍。在一切吉祥事中,最为无上的吉祥。这位拘那牟尼佛,在过去曾经来到妙胜殿为诸天众说华严经。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妙胜殿是最吉祥的道场。
  迦罗鸠驮如金山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迦罗鸠驮译为应断已断,就是把烦恼已经断了。这位佛的身体,犹如金山一般;金是清净,山是不动。在一切吉祥事中,最为无上的吉祥。这位迦罗鸠驮佛,在过去曾经来到妙胜殿为诸天众说华严经。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妙胜殿为最吉祥的道场。
  毗舍浮佛无三垢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毗舍浮译为遍一切自在。这位佛没有三垢。三垢就是现在的业,过去的种子,往昔的习气。也可以说是身口意三业清净,没有一点的染垢。这位毗舍浮佛,在过去曾经来到妙胜殿为诸天众演说华严大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妙胜殿为最吉祥的道场。

 楼主| 发表于 2018-3-9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尸弃如来离分别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尸弃译为持髻。这位佛犹如髻中明珠,离开一切分别,具足大智慧,照了诸法实相。他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吉祥。这位尸弃如来,在过去曾经来到妙胜殿为诸天众演说华严大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妙胜殿是最吉祥的道场。
  毗婆尸佛如满月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毗婆尸有四个意思:净观、胜观、胜见、遍见。好像月圆智满,这是遍见。魄尽惑亡,这是净观。既圆且净,这是胜观胜见。这位佛如十五夜的满月,遍照一切。他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吉祥。这位毗婆尸佛,在过去曾经来到妙胜殿为诸天众演说华严妙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妙胜殿是最吉祥的道场。
  弗沙明达第一义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弗沙译为增盛,也就是殊胜的义理。这位佛明白通达第一义的道理。第一义,就是在一念未生之前。若是有一念,就不是第一义。有一天,文殊菩萨问维摩居士:“什么是第一义?”维摩居士闭口不言。所谓“不二法门休开口,第一义谛莫妄谈。”一旦说出来就是第二。第一义谛是一句话也没有。在一切吉祥事中,为最无上吉祥。这位弗沙佛,在过去曾经来到妙胜殿为诸天众演说华严妙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妙胜殿是最吉祥的道场。
  提舍如来辩无碍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提舍译为度脱。要度脱一切众生,必须说法演教。这位佛善于说法,所以辩才无碍。在一切吉祥事中,为最无上的吉祥,这位提舍如来,在过去曾经来到妙胜殿为诸天众演说华严妙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妙胜殿为最吉祥的道场。
  波头摩佛净无垢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波头摩译为赤莲华,这位佛的身心,好像莲华一般的清净,没有染垢。在一切吉祥事中,为最无上的吉祥,这位波头摩佛,在过去曾经来到妙胜殿为诸天众演说华严妙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妙胜殿是最吉祥的道场。
  然灯如来大光明 诸吉祥中最无上
  彼佛曾来入此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然灯如来在初发心时,身放光明,如同然灯。以后生生世世,修福修慧。修菩萨行时,勤修六度,广行万行,在每一生中,身放大光明,所以为然灯如来。这位佛,不但有大光明,而且还具足大智慧。他是贤劫第三位佛,他曾经为释迦牟尼佛授记。在一切吉祥事中,为最无上的吉祥,这位然灯如来,在过去曾经来到妙胜殿为诸天众演说华严妙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妙胜殿是最吉祥的道场。
  佛多数以德立名。好像释迦牟尼佛,译为能仁寂默。能仁就是动,寂默就是静。能仁,普遍教化一切众生,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寂默,就是常乐我净涅槃四德。
  如此世界中,忉利天王,以如来神力故。偈赞十佛所有功德。十方世界,诸释天王,悉亦如是,赞佛功德。
  在娑婆世界中,忉利天(三十三天)的天王,也就是帝释天,他仰承佛的大威神力的缘故,用偈颂来称扬赞叹这十位佛所有的功德。在十方世界所有的忉利天王,都像娑婆世界帝释天一样,用偈颂来赞叹十位佛的功德。
  尔时,世尊入妙胜殿,结跏趺坐。此殿忽然广博宽容。如其天众诸所住处。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进入妙胜殿,在普光明藏众宝所成的师子座上,结双跏趺坐。这时,妙胜殿忽然广博宽大,能容纳所有诸天众,来聆听释迦牟尼佛演说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妙法。在十方世界中,所有的忉利天妙胜殿,也都是这样。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卷第十六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这一品,是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妙胜殿宣说十住法门,列为第十四品,所以称为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佛刹微尘数菩萨俱。从百佛刹微尘数国土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
  在说完升须弥山顶品之后,这时候,因为佛显现大神通力的缘故,所以十方世界,各有一位大菩萨。这是表法,以来表十住法。大菩萨是菩萨中的上首,是为领袖。每位大菩萨,都率领有佛刹微尘数那样多的菩萨,一起来到忉利天妙胜殿。他们是从百佛刹微尘数国土以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亲近释迦牟尼佛。
  其名曰。法慧菩萨、一切慧菩萨、胜慧菩萨、功德慧菩萨、精进慧菩萨、善慧菩萨、智慧菩萨、真实慧菩萨、无上慧菩萨、坚固慧菩萨。
  佛在妙胜殿说法时,有十方十位大菩萨来到道场,随喜随喜功德,赞叹佛功德,帮助佛弘扬佛法。这十方十位大菩萨的名号:①东方是法慧菩萨。他明白佛法,开大智慧。②南方是一切慧菩萨。他了解一切佛法,证得一切智慧。③西方是胜慧菩萨。他有殊胜的智慧。④北方是功德慧菩萨。他有种种功德,而得真实智慧。⑤东北方是精进慧菩萨。他专修精进法门,得到大智慧。⑥东南方是善慧菩萨。他尽做善事,而开智慧。⑦西南方是智慧菩萨。他专修般若法门,而得到大智慧。⑧西北方是真实慧菩萨。他的智慧是从戒律中得到的,不打妄语,就得到真实的智慧。⑨下方是无上慧菩萨。他的智慧是无上,无人能比他再高上。⑩上方是坚固慧菩萨。他的智慧,犹如金刚一般的坚固、光明、锐利。
  所从来土,所谓因陀罗华世界、波头摩华世界、宝华世界、优钵罗华世界、金刚华世界、妙香华世界、悦意华世界、阿卢那华世界、那罗陀华世界、虚空华世界。
  这十位大菩萨,是从什么国土而来?①有的从因陀罗(帝释)华世界来的。②有的从波头摩(赤莲)华世界来的。③有的从宝华世界来的。④有的从优钵罗(青莲)华世界来的。⑤有的从金刚华世界来的。⑥有的从妙香华世界来的。⑦有的从悦意华世界来的。⑧有的从阿卢那(日出)华世界来的。⑨有的从那罗陀(人持)华世界来的。⑩有的从虚空华世界来的。这也就是十方世界。
  各于佛所,净修梵行。所谓殊特月佛、无尽月佛、不动月佛、风月佛、水月佛、解脱月佛、无上月佛、星宿月佛、清净月佛、明了月佛。
  这十位大菩萨,各在佛的道场,修清净的梵行。他们亲近于十位佛。这十位佛的名号,以月字为代表。为什么?这表示智德圆融,福慧无碍。智慧和福德都圆满了,所以犹如满月。
  所说的十们佛:①殊特月佛,以十难得法,可谓殊特。②无尽月佛,发十大心,不可穷尽。③不动月佛,观于空等,不可倾动。④风月佛,了知业行,生死涅槃,如风不住。⑤水月佛,饶益安乐一切众生,如水普润。⑥解脱月佛,闻十种法,心定不动。⑦无上月佛,闻十不退,可谓无上。⑧星宿月佛,三业无失,如星明净。⑨清净月佛,善知烦恼、习气,故得清净。⑩明了月佛,观察众生根欲,完全明了。
  是诸菩萨,至佛所已。顶礼佛足。随所来方,各化作毗卢遮那藏师子之座。于其座上结跏趺坐。
  这十位大菩萨,所率领的眷属诸菩萨,来到妙胜殿佛所住的处所之后,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随着他们所来的方向,各变化作毗卢遮那藏师子之座,在其上边,结跏趺坐,聆听佛说华严大法。
  如此世界中,须弥顶上,菩萨来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彼诸菩萨,所有名字,世界佛号,悉等无别。
  在这个娑婆世界中,须弥山顶上,菩萨都来集会。在十方世界中,所有的须弥山顶上,都是这样,所有菩萨也来集会了。那十位大菩萨的名号、十个世界的名字、十位佛的名号,都完全相同,没有分别。
  尔时,世尊从两足指,放百千亿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须弥顶上,帝释宫中,佛及大众,靡不皆现。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从两足指放出百千亿种的妙色光明,普遍照耀十方一切世界中的须弥山顶上,帝释天的妙胜殿中。
  此世界、他世界,此国土、他国土、无量诸佛国土,在每一个世界中,都有佛和大众,没有不现出来这种境界。换言之,娑婆世界佛说法的情形,在十方一切世界中,都是这样的情形。

 楼主| 发表于 2018-3-11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性本空寂 无取亦无见
  性空即是佛 不可得思量
  法的本性,是不生不灭,本来是空寂,不能拿来,也不能看见,所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嗅之无味。”若能证得法性寂灭的境界,那么,一切都空了。这就是真佛现前,是不可思量的境界。如果思量,就变为第二义。第一义谛就是没有可想、没有可思、没有可量。
  若知一切法 体性皆如是
  斯人则不为 烦恼所染着
  假设能知道一切法的本性和自性,都是不生不灭,这个人便不会被一切烦恼所染污和执着。如果知道一切法本来不生,本来不灭,那就把烦恼变成菩提。这时,没有染污,只有清净,也就是清净本源,妙真如性。一切的本体,也没有染着了。
  凡夫见诸法 但随于相转
  不了法无相 以是不见佛
  博地凡夫见有,二乘人见空,菩萨见中道本体。凡夫见一切诸法,就是一切有为法,而着住于一切法相上。二乘人见一切诸法都是空的,但是未见中道。菩萨修中道了义法门,不偏于空,不落于有。凡夫见诸法,就随其相转,不明白法是离一切相的道理,所以不能见到本圆自性天真佛。
  牟尼离三世 诸相悉具足
  住于无所住 普遍而不动
  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离开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诸相完全圆满。佛住在无所住处,也就是无在而无不在。所谓“尽虚空,遍法界”这都是佛的法身。佛能不动一处,而遍一切处。虽在一切处,而不离一处。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说“普遍而不动。”
  我观一切法 皆悉得明了
  今见于如来 决定无有疑
  一切慧菩萨说:“我现在观察一切诸法的因缘,无论是空观、假观、中观,都完全明白了解。现在见到释迦牟尼佛,一切一切的法,都决定明白,没有疑惑了。”
  法慧先已说 如来真实性
  我从彼了知 菩提难思议
  赞叹如来的功德,法慧菩萨已经先说过了。一切诸佛实相妙理,和无相功能。我从法慧菩萨所说的偈颂,已经明了知道菩提的妙理,是不可心思、不可言议的微妙法。
  尔时,胜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西方胜慧大菩萨,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普遍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而用偈颂来赞叹佛功德。
  如来大智慧 希有无等伦
  一切诸世间 思惟莫能及
  佛的智慧也圆满,福德也圆满,所谓“福慧两足。”佛的大智慧是稀有的、无可比的。所有一切世间的众生、一切诸天的众生,纵使用心来思惟,也是不能知道。为什么?因为众生的心量小,故达不到这种境界。
  凡夫妄观察 取相不如理
  佛离一切相 非彼所能见
  凡夫用妄想来观察佛的境界,取著于相,就不会契合佛的妙理。佛是无相,离开一切有为的相,不是凡夫所能见到的境界。
  迷惑无知者 妄取五蕴相
  不了彼真性 是人不见佛
  颠倒的众生,因为没有智慧,就被无明所遮盖。便以妄为真,而取五蕴(色、受、想、行、识)相。无知识的人,认为五蕴是真的,所以迷惑在五蕴相上,不明了佛的真性,这种人是见不到佛的。
  了知一切法 自性无所有
  如是解法性 则见卢舍那
  若能了解知道一切法(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法、无为法)的自性,本来是无所有,能这样不执著于法,而明了法性,当下就见到卢舍那,就能明白佛的境界。
  前边所讲的五蕴,是向内求,取相就见不到佛。现在把相空了,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就是本地风光。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文字相。真佛的境界,是离一切相及一切法。
  因前五蕴故 后蕴相续起
  于此性了知 见佛难思议
  在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五蕴都是空的。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其余四蕴,也都和色蕴是一样,虚幻而无实际的。
  前五蕴生中五蕴,中五蕴生后五蕴,相续不断。虽然相续不断,但是前五蕴不至中五蕴,中五蕴不至后五蕴。犹如波浪一样,互相生起。可是前边的波浪不会到后边去,后边的波浪也不到它的后边去。这前五蕴,中五蕴,后五蕴,相续生而互不相着。好像种子,它会生芽,但是种子不会到芽的地方去。又好像蜡印印泥,可是后边五蕴不会到前边五蕴去,也就是前边的波浪不到后边的波浪去。若能明白五蕴法是空的,就能常见到佛,明白佛不可思议的境界。
  譬如暗中宝 无灯不可见
  佛法无人说 虽慧莫能了
  佛法是不可思议的。譬如暗室里边的七宝,若是没有灯,是看不见的。暗中宝就是佛性,在无明里含藏着,因为无明,所以把佛性真宝遮住了。灯是智慧,有了智慧,才能明白自性的真宝。没有智慧,好像衣里藏珠一样,因为没有人告诉你,所以你就不会知道。无明遮盖了光明的佛性,所以就没有智慧。
  佛法必须要有善知识来讲说,才能明白。如果没有善知识来讲说,就是你的智慧再高,也不会明白了解的。换句话说,你虽有智慧,可是还要有人来点起你的智慧灯,你才能明白佛法。
  有四句:“一、有眼无灯不见。二、无眼有灯不见。三、无眼无灯不见。四、有眼有灯则见。”有眼无灯不能见此宝,单单有灯无眼也看不见此宝。如果业障太重的人,智慧灯是点不起来的。好像二乘人,在华严法会中,若聋若瞽,所谓“有眼不见卢舍那,有耳不闻圆顿教。”钝性的二乘人,好像盲人一样,见不到本有的智慧。没有眼睛没有灯,更是看不见自性法宝了,必须要有眼睛又有灯,才能见到自性法宝。
  自己有智慧灯,又有善知识来指导,这是有眼有灯见法宝。我们各人都有自性法宝——佛性。但是自己不知道。好像是丢了,其实还在,不过不会用它而已。
  亦如目有翳 不见净妙色
  如是不净心 不见诸佛法
  譬如眼睛生翳,看物成两个。因为眼中有毛病,所以不能见佛的清净妙色身。心中若起贪瞋痴三毒心、染污心、障碍心、嫉妒心、自私心、自利心贪瞋痴这都是不净心,就不能明白诸佛的妙法。
  又如明净日 瞽者莫能见
  无有智慧心 终不见诸佛
  譬如光明清净的太阳,可是是是看不见的。本有的智慧,若不现出来,始终是看不到诸佛的清净法身。
  若能除眼翳 舍离于色想
  不见于诸法 则得见如来
  假设能把眼中的翳除去,把心中的翳也除去,也就是把贪瞋痴慢疑一切烦恼都除尽。若能把五蕴中的色法和想阴舍离。把五蕴一切法都空了,而不为五蕴所遮盖,就能见到如来的法身。
  一切慧先说 诸佛菩提法
  我从于彼闻 得见卢舍那
  一切慧菩萨听到法慧菩萨所说的法,他便明白很多佛法的道理。胜慧菩萨又说:他从一切慧菩萨那里学得很多佛法。这是菩萨互相谦让的美德。
  一切慧菩萨已经先说空、假、中三观的道理。他说三世诸佛演说菩提法,我听到这种妙法之后,才得见卢舍那佛的清净圆满身。
  菩萨没有贡高我慢心,绝对不说我比其他菩萨有智慧,我所说出的偈颂,比其他菩萨高明。他们都是彬彬有礼,互相尊敬。我们学佛法,要真真实实领受菩萨的心、诸佛的心,他们所行所作,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要依法修行,学菩萨的谦让、慈悲,这才是学佛人的本色。
 楼主| 发表于 2018-3-14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功德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北方功德慧大菩萨,仰承佛的大威神力的加持。普遍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而用偈颂来赞叹诸佛功德。
  诸法无真实 妄取真实相
  是故诸凡夫 轮回生死狱
  诸法就是百法。百法是色法十一个,心法八个,心所法五十一个,不相应法二十四个,无为法六个,合为百法。一切诸法,都是空寂,没有真实的体。不要在没有真实法上来找真实。这就好像在龟身上来找毛,在兔头上来找角,不永远也找不到的。用妄心来取真实相,想在头上安头,脚上安脚,这是多余的。凡夫就是做这种颠倒事,在不真实法上找真实。因为这样的执着,所以在六道轮回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永不休息。好像一粒微尘,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没有一个真实处所。
  言词所说法 小智妄分别
  是故生障碍 不了于自心
  凡是言词所说的法,小智慧的二乘人,虽然破了我执,但是还没有破法执。只证得人空,而未证得法空。所以还执着在言辞上的一切法,用小智小慧来分别一切诸法。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生出种种障碍。不明白说出的法,是不离自心。所谓“佛说一切法,应生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以一切法不离自心。若是在心外求法,这就是外道。所谓“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明白自心,就没有分别的法执。
  不能了自心 云何知正道
  彼由颠倒慧 增长一切恶
  二乘人不明白万法唯心的道理,所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若是不明了自心,又怎能知道正道?小智小慧的二乘人,生出分别心。有了分别心,就有障碍,就有颠倒,颠倒就是“是非”认识不清楚,因为是非不清楚,所以用颠倒慧。这也可以说是世智辩聪,没有道理而讲出道理来,即所谓的“强词夺理”。这就是不讲道理,我见甚深,我相打不破。有了分别心,就增长一切恶业。
  不见诸法空 恒受生死苦
  斯人未能有 清净法眼故
  人空是没有我执,法空是没有法执。我法二执是不容易破的。一般凡夫,都有我执,我怎么样,我是第一,我比谁都好。天天为这个我,辛辛苦苦,也不觉得辛苦。其实人的身体,各有其名,可是找不到一个我的存在。因为看不空,所以才说有个我。我相有了,人相也有了,众生相也有了,寿者相也有了。因为四相不能空,所以就有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不了,常常打妄想、起分别。一切物质没有得到前,时常设法想得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当没有这个妄想,便生出那个妄想。这好像用绳子把自己捆住,得不到解脱,所以说我执不容易破。若破了我执,就没有我见我相。但是又有个法执,对一切法生出种种执着,种种分别,所以说“不见诸法空”。不能悟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道理。若是执著有为法,那就不能超出三界,常在六道轮回中受生死之苦。
  这样的人,不能见一切法空。为什么?因为没有得到清净法眼的缘故。如果得到法眼清净,就见到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所谓“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得到清净法眼,就能明了诸法空相的道理。
  我昔受众苦 由我不见佛
  故当净法眼 观其所应见
  功德慧菩萨说:“我在往昔的时候,不知修行,所以受种种的苦。为什么要受苦?因为我没有见到佛,为什么没有见到佛?因为有个我。我见我相执着太深,所以对面不见佛、不见菩萨。因为不见佛菩萨,所以就要修行,才能得到清净法眼,而能看见所应该看见的佛。”我们为什么不见佛?就因为妄想太多的缘故。
  若得见于佛 其心无所取
  此人则能见 如佛所知法
  假设有人见到佛,而不着住,就是如如不动,也就是不取于相。在金刚经上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就是取著于相。如果能见而未见,闻而未闻,所谓“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见到佛而心不动,就是不取于相。若本有的智慧现前。要想和佛在一起,就要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要想和鬼在一起,就是如如常动,了了不明。这两条路,要自己去选择。
  有定力的人,见到好的境界,如如不动。就是见到不好的境界,也是如如不动,如果如如不动,就能了了常明。若能了了常明,就能升如来座、入如来室、穿如来衣,和佛同体,住在一起。
  若见佛真法 则名大智者
  斯人有净眼 能观察世间
  假设见到佛的真法,便是个大智慧的人。要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这个人得到清净法眼,能观察全世界一切的因缘。
  一切人,都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但因为不修行,所以不现前,若修行圆满了就是佛。
  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清净遍满一切处。凡夫的法身,因为被无明所遮盖,所以现不出来。化身有千百亿之多,可是凡夫不会用它,只有个报身。报身就是众生现在的身体,是受果报的身。佛的报身是圆满的。我们有了大智慧,才能见到佛的三身。
  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成所作智是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就是说所应该做的事情,都会成就。妙观察智是得到五眼,才能有微妙观察的智慧。平等性智是一切众生皆平等,诸佛也是平等。这种智慧,在诸佛上也不增加一点,在众生上也不减少一点,都是平等。可是凡夫被无明所遮住,没有证得平等性的智慧。大圆镜智是清净光明的智慧,如同大圆镜,一尘不染。物来则映,物去则净,不留痕迹。
  五眼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佛眼如千日一般的光明,遍照无量世界。法眼观察一切法。例如在读华严经,能照了一切经卷,一部八十卷华严经,在一分钟便读完。慧眼具足一切智慧,明了一切事理。天眼能见天人的行动。肉眼(不是凡夫的肉眼,是另一个肉眼)能见人鬼神,能见有形有色的相。佛眼在额的中央,法眼和慧眼在额的两边。天眼和肉眼在太阳穴处。鬼也具足这五眼,但是不光明。
  六通这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修行人修到相当程度的时候,就有天眼通,能清楚的看见天人的一举一动。又有天耳通,不但见到天人的行动,而且天人说话,也听得清清楚楚。有了他心通,就知道对方心里要说的话和要做的事。宿命通,能观察众生在往昔所行所作的因果。有神足通,可以在空中行走,来去自如,不受一切的限制。有漏尽通,就能扫除一切烦恼,没有一切妄想,即成佛果。
  无见即是见 能见一切法
  于法若有见 此则无所见
  无见就是没有凡夫那种分别识的见。这就是圣人本有智慧的见。有分别的识,是一切有为法;无分别的智,是一切无为法。圣人的智慧,能明白世出世间一切法,也就是了达诸法实相,而没有法的执着,才能见到一切法。在法上若有凡夫分别那种知见,就永远不会明白一切法的本体。无论什么时候,也不会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如果把法执破了,才能明白一切法;即是本地风光,本有家乡,本有面目,就是返本还原,也就是不生不灭的法体。
  一切诸法性 无生亦无灭
  奇哉大导师 自觉能觉他
  一切诸法的性,既没有生,也没有灭,是寂然不动。很奇特的大导师(佛)!他自己所觉悟一切法的道理,又令其他人也觉悟一切法的道理。这是三觉圆满,万德俱备的佛。
  胜慧先已说 如来所悟法
  我等从彼闻 能知佛真性
  功德慧菩萨说:“我听胜慧菩萨所说的偈颂之后,得到法益,明白佛所觉悟的一切法,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没有一切执着。我们从胜慧菩萨听到妙法,所以明了佛的真如自性。世间一切的一切,都是无常。”


 楼主| 发表于 2018-3-17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精进慧菩萨,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东北方精进慧大菩萨,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普遍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用偈颂来赞叹佛功德。
  若住于分别 则坏清净眼
  愚痴邪见增 永不见诸佛
  假设住在分别上,纵使面对佛菩萨和善知识也不会认识。为什么?因为把清净眼破坏了,所以一天比一天愚痴,邪见增加。要知道愚痴就是畜生,邪见就是饿鬼。这样,当面不认识佛法僧三宝,永远见不到十方诸佛。六祖大师说:“相信我,就是在十万八千里之外,也好像在我身边。不相信我,虽在我身边,如同在十万八千里之外。”这是用来解释本偈最好的注脚。
  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转识成智,才能得到清净法眼。这种清净眼,并不是从外边得来的,而是从内心证得的。若是没有人我、是非、善恶的分别心。这时候,对一切法都没有执着,智慧便现前,照见了世出世间法。
  我们学佛法,如果有分别心,那么,佛菩萨和善知识就算在你的面前,你也不认识。若能没有分别心,佛菩萨和善知识现前,就能了了分明历历得见。
  若能了邪法 如实不颠倒
  知妄本自真 见佛则清净
  假设能了解邪法,就是明白正法。也就是明白真如实相的理体,不会做出颠倒的事。颠倒就是不应该做而做,应做而不做。不颠倒就是应做而做,不应做而不做。要知道妄是从真如实相那里生出来。要知道妄的根本是真的,把妄除尽,真就现出来,只要把分别的识心除去,本有智慧就现前。这样,就具足清净眼,才能见到佛。
  人们为什么不了解正法?因为无明在作祟,起贪心,有欲心,故邪正不分。如果把无明破了,没有贪心、没有欲心,就明白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
  我们本来和佛是一样的,自性光明能照耀三千大千世界,因为动一念无明,就来到娑婆世界。或到其他世界去托生做人。所以修行可以成佛,不修行便要做鬼。
  我们只要返本还原,回复到本有的智慧上,就没有分别心,就能明白一切。所谓“善恶两条路,修的修,造的造。”修福修慧就是佛;造罪造孽就是鬼。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鬼看一切众生都是鬼,这是一切唯心造。在本经上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一切性,都是从心里造出来。
  有见则为垢 此则未为见
  远离于诸见 如是乃见佛
  若是有见,就是妄想。有分别就有尘垢。若是没有凡夫的妄想分别见,就能远离一切分别心、一切见解心。这样就能见到佛。可是想要见佛,也是妄想。要没有这个妄想,无见无不见,也没有想见,也没有不想见。到了这种境界上,就能常见佛。
  凡夫的见,是有想有念有分别;圣人的见,是无想无念无分别。所谓“禅到无心便是道。”“无心无念福无边,私欲杂念是罪愆。”这是说没有分别心就是福,有分别心就是罪。
  世间言语法 众生妄分别
  知世皆无生 乃是见世间
  世间的众生,有种种的言语。以人类的言语来说,就有很多种。一国有一国的语言,一族有一族的语言,一方有一方的语言,五花八门,种类不同。众生用妄想来分别言语法。其实世间一切的言语法,一切分别相,都没有一个实体。因为没有实体,所以一切没有生,也没有灭。要能这样领悟这种道理,才是真正明白世间法。
  若见见世间 见则世间相
  如实等无异 此名真见者
  假设能真明白一切世间法,这种明白,就是世间相常住。可是它无生无灭,和实相理体是一样的。若能见到这种理上,就是了达本源。六祖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也就是说这个道理。这才能真正了解世间法和出世法的道理。
  若见等无异 于物不分别
  是见离诸惑 无漏得自在
  假设明白实相的道理,在一切一切物不生分别心,就了达一切物的本体,也就是实相无相而无不相这种根本道理,若无分别,则了达诸法实相。世间法即是出世法,烦恼即菩提。烦恼转过来,就是菩提。这种见就是没有分别。离开一切诸惑,就得到根本的智慧。如果没有分别心,就是无漏。漏就是有一切习气毛病。无漏境界,就是不用识来分别,而得到自在,所以说无漏得自在。自在就是解脱,无拘无束,无忧无虑,逍遥自在。我们学佛法,就是学身自在心自在的法门。如果身心自在,便有成就。
  诸佛所开示 一切分别法
  是悉不可得 彼性清净故
  诸佛所开示一切法,是对众生的机而说一切法,所谓“佛说一切法,应生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因为要针对众生的机,一切要有分别,所以才说一切分别法,说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种种的分别法。有大乘法、小乘法、四谛法、十二因缘法、六度万行种种的法,这是应病予药。给众生一种药吃,等到病好了,就不需要再吃药了。好像过河,需要船才能渡到彼岸;但到达彼岸后,就应将船舍弃。如果背船走路,便成为累赘。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到了开悟,得到真正根本智慧,一切法都要放下,不要有法执,所以才说是悉不可得。为什么说不可得呢?因为法的理体是不生不灭,本来是清净的。既然清净,又有个什么可得呢?在心经上说:“无智亦无得”。就是把一切法看空,明白一切法空相。佛说的法,本性都是清净无相。但纯粹是为度一切众生而说法。众生度尽,法也尽其所用了。
  法性本清净 如空无有相
  一切无能说 智者如是观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真正的法是说不出来的。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口欲言而词丧,心欲缘而虑亡”,是不可说,不可说的,一经说出来的都是方便法。
  法的本性是清净的,好像虚空一样,没有一个形相。既然没有形相,又有什么可说的?用比量来说,用现量来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为方便教化众生,不能说也要说,不可说也要说。好像虚空,虽然没有虚空相,但是在虚空中,小而微尘,大而山河,都在虚空里包括着,也不出虚空之外。这就是真空现妙有,妙有现真空的道理。所谓“真空不空,不碍妙有。妙有非有,不碍真空。”妙有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所以才说如空无有相。
  法的本体是清净的,没有什么可说的。所说的法,都是方便法。但是在众生没有开悟之前,不能不给众生说个方便法。等到开悟之后,就一切法都不要了,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所谓“迷时千卷少,悟后一字多。”众生在迷惑的时候,看了一千卷经,念了一千卷经,拜了一千卷经,这还算少的。等到开悟以后,连一字也没有了,看无字真经,念无字真经,拜无字真经。这是有智慧的人,能这样来观察。
  远离于法想 不乐一切法
  此亦无所修 能见大牟尼
  若能远离一切法想,就没有思想,没有分别。不想就是真如,就是法体。不好乐一切法,就是破了法执。好像我们现在研究一切法,讲说一切法。因为没有明白,所以还要讲说。等到明白时,根本不需要讲说。讲什么经,说什么法,这都是多余的。
  可是现在我们尚且不明白一切法,就想不要一切法,这是不对的。譬如想过海,这不过是说说而已。如果说我已经过海了,其实还没有过去。必须过海之后,才可说我已经过海了。在没有证果以前,没有证得自性真如理体之前,就说我不要一切法,这是自欺欺人。好像掩耳盗铃一样,是欺骗自己而已。
  在没有证果之前,必须学习一切法。如果真的离开一切诸想,到了“一念不生全体现”的境界,那么,一切法都在自性里边。也不要修,也不要学,所以才说此亦无所修,所谓“过河不需舟。”证得四果阿罗汉时,修而无修,无修而修,那是无学位。没有证得四果阿罗汉时,还要学习,还要修行。到无所修的时候,才能见到本师释迦牟尼佛。
  如德慧所说 此名见佛者
  所有一切行 体性皆寂灭
  精进慧菩萨说:“好像功德慧菩萨所说的道理,要能明白一切佛法,就是见佛的人。所有一切行,本有物体性,都是寂灭的。要能了悟到这种境界上,就明白法的自性。”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进慧菩萨说:“好像功德慧菩萨所说的道理,要能明白一切佛法,就是见佛的人。所有一切行,本有物体性,都是寂灭的。要能了悟到这种境界上,就明白法的自性。”
  尔时,善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东南方善慧大菩萨,仰承佛大威神力所加持。普遍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用偈颂来赞叹佛功德。
  希有大勇健 无量诸如来
  离垢心解脱 自度能度彼
  我们修行,要勇猛精进,勤修佛道,勇猛精进就是用假的躯壳来修真正的佛法。我们这个分段生死的身体,每个人有一分,每个人有一段。因为有一分有一段的缘故,所以就有执着。执着这是我的,执着那是我所有的。为了这个臭皮囊,整天颠颠倒倒,自私自利,贪名贪利。因为这样,假的身体把真的慧命遮住,就不能勇猛精进。贪图睡眠、饮食、男女、名利等等,种种执着都生出来。执着生出来之后,就懈怠而不精进,好逸恶劳,终致一无所成。
  在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有这样的记载:药王菩萨为求佛道,把自己的身体,用香油和棉花缠绕,常作灯点,来供养于佛。为求法把身体布施于佛,这才是真精进、真供养。这样的虔诚,才能速成佛道。
  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为救众生,曾舍无量性命,所以说在三千大千世界上,没有一粒微尘那样小的地方,不是十方诸佛舍生命处。所以才说希有大勇健。在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就是刚强健康的意思。能常常自强不息,就是勇健。无量诸如来,都是希有大勇健。在过去诸佛,都是自强不息,勤修精进,不惜性命,来求佛道。
  离开一切尘垢,也就是离开二障。什么是二障?就是有两种执着、障碍而不能成佛道。一为烦恼障,二为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我执,所知障就是法执。没有我执,就把烦恼障破了;没有法执,就把所知障破了。说是容易,行却困难。能离开烦恼障和所知障,心得到解脱。能把二障破了,就是自度,也要度他。凡是行菩萨道的人,应该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凡是受菩萨戒的人,要赶紧修行,向这三大目标进行,成为地上菩萨。
  我见世间灯 如实不颠倒
  如于无量劫 积智者所见
  佛是世间灯,为三界作明灯,照破三界的黑暗,令三界众生都得到光明。我(善慧菩萨)见到佛真如实相的理体,不会颠倒。佛如如不动的境界,时时自在,在无量劫中,常是寂然不动。这是广修智慧方便的人,所能明白这种道理。
  一切凡夫行 莫不速归尽
  其性如虚空 故说无有尽
  所谓“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悟彻本来体,一通一切通。”凡夫也好,圣人也好,都是具足佛性。佛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自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自性。因为这样,我们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佛性是什么样子?就和虚空一样。在真空中有妙有,在妙有中有真空。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所以在佛性中,有真有妄。要明白本来自性和虚空一样,一样明白了,样样就都可明白,所谓“得一万事毕”。如果得到一,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大事已毕。所以说一通一切通。把一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因为佛性如虚空,虚空是无穷尽。所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因为这样,人人都有作佛的资格,但是要修行、要用功修行,才能成佛。
  修行人,不容易遇到佛菩萨、证果阿罗汉、一切善知识。有时候,也许会遇到,可是不认识。等过去了,认识也晚了。这就是当面错过,交臂失之。
  我在中国东北吉林省蛟河县北发山的时候,听到山上一个老修行讲这样一个故事:在从前有个游山的人,他走到山里,遇到两位白胡老人,慈眉善目,童颜鹤发,令人肃然起敬。二人在洞中聚精会神地在下棋。这个人在洞外观看多时,心想进洞看个究竟,是谁胜谁败?刚要举步时,只听洞中老人说:“你是凡夫,不可以进洞里来!”说完用手一指,石洞的门,自动合起来。这个人,才知道这两位老人,一定是神仙。这个人很诚心的跪在洞外,终致死在洞门之外。后来被人发现其尸首,乃埋在洞旁。这个故事,说明求道是不容易。这个人跪死在那里,洞门始终也没有开。
  智者说无尽 此亦无所说
  自性无尽故 得有难思尽
  虚空没有个尽,也没有一个不尽。没有一个了,也没有一个不了。才说智者说无尽,有智慧的人,才说虚空是无尽。无尽就是说妙有。虚空里边有妙有,真空里边有妙有。在有尽没有尽这种境界上,说不出什么,说它是有又不是有,说它是空又不是空。说它有是看不见的,因为它是妙有。说它是空又不空,因为有个妙有。妙有又看不见,又是个真空。在无尽无不尽的境界上,亦无所说。在这个时候,是不立文字,说不出来的。因为自性在虚空,就是妙有。为什么在真空里边有妙有?就是有佛性。佛性是无尽的。因为这个原因,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无尽。说它是常,也不是常。说它是断,也不是断。不是常不是断,不落二边的偏见,也说是中道了义。
  所说无尽中 无众生可得
  知众生性尔 则见大名称
  无尽就是所说的虚空,无尽无不尽。不能说一个有尽,一个无尽。若说有尽,虚空怎会有尽?若说无尽,虚空怎会有个无尽?所以中道理体,是不断不常。按照这个道理来讲,没有尽?若说无尽,虚空怎会有个无尽?所以中道理体,是不断不常。按照这个道理来讲,没有一个众生可得。怎说无众生可得?因为是虚空嘛!要知道众生的性,本来也是空的,没有一个众生可得。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到本来佛性的理体上。这就能常见到佛,而时刻不离佛。
  无见说为见 无生说众生
  若见若众生 了知无体性
  在真如实相不可说不可说的境界上,无见也没有不见。按一般凡夫的知见,说是有这个见,其实也没有众生可得,都是像虚空。这种理论,或者说见,或者说众生。若是真正明了一切的一切,都是犹如虚空,那么,就没有可说的了。
  能见及所见 见者悉除遣
  不坏于真法 此人了知佛
  能见的性,所见的物,这种的见解都没有了。如果没有能见和所见,就是如如不动法的本体。所以把能见和所见这种见,都去除舍离,便现出如如理体。把能见所见都空了,有为法和无为法也都空了,有漏和无漏也都空了。把一切执着没有了——这才是真正法界的理体。
  我们为什么不能达到法的本体?证到实相无相的道理?就因为有能见和所见这种执着,于是不能契合真实理体,也不能见到佛。若能契合本来真法性,这个人就明了佛的境界,就知道佛法的道理。
  若人了知佛 及佛所说法
  则能照世间 如佛卢舍那
  假设有人明白佛这种境界,和佛所说的方便法门,也就是八万四千种法门。这个人,他的智慧光明,才能把世间一切黑暗照破除。好像释迦牟尼佛的圆满报身千丈卢舍那佛一样,光耀遍照。
  正觉善开示 一法清净道
  精进慧大士 演说无量法
  佛是无上正等正觉,佛善于用权巧方便法来演说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习气毛病。佛到最后才演说一乘佛道。本来一法也不立,就是清净本源,妙真如性。精进慧菩萨他已经演说出无量的方便法门。
  若有若无有 彼想皆除灭
  如是能见佛 安住于实际
  或者是有尽,或者是无尽;或者是有漏,或者是无漏;或者是有为法,或者是无为法,一切的想念都灭除了。返本还原,现出清净本原,妙真如性,若能一念妄想也不生,这时一念不生全体现,就能见到佛,能常常安住在常寂光净土中,真实的境界。这时证得实相理体,明白没有少法生,没有少法灭,即是一生灭法。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智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西南方智慧大菩萨,仰承佛大威神力所加被,普遍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用偈颂来表达所要说的法。
  智慧就是般若,般若有三种:①文字般若②照破般若③实相般若。由文字来起观照般若,由观照般若契悟实相般若,这位大菩萨所说的偈颂,就是这种道理。
  我闻最胜教 即生智慧光
  普照十方界 悉见一切佛
  智慧菩萨说:“我闻到最胜胜的佛教(教以文字为教体),即生出智慧的光明(起了观照般若,就契合实相般若)。这种实相般若,它是照天照地,普照十方法界一切万物,和十方三世一切佛合而为一,所以能见到一切佛的法身。”
  此中无少物 但有假名字
  若计有我人 则为入险道
  在这个世界上,本来是空的。因为众生的执着,才有这种有为法。六祖大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就是说这个道理。
  什么也没有,只有个假名而已。假设一定要说有人、我、众生、寿者四相,那么,一天就比一天迷惑了。就在六道轮回中转来转去,这是很危险的歧路!
  在没有真实的地方,执为真实、计为真实,这就是众生的颠倒相。因为颠倒,所以入险道,不容易出离三界,不能了生脱死。
  诸取着凡夫 计身为实有
  如来非所取 彼终不得见
  凡是没有证果的人,都叫凡夫。为什么不证果?因为有所执着、有所贪求。为什么有执着?因为有个身体。这个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和合而成。等到四大分张的时候,这身体就化为无有。可是凡夫不明白这个道理,为这个身体,生出种种的执着,以为这个身体是我的。其实这个身体不是我的。若是我的,为什么它又会死?人人都不愿意死,但是身体终有一天要死,自己做不得主。到老的时候,四大要退休,各归其位。眼睛也花了,想叫它不花也办不到;耳朵也聋了,牙齿也掉了,皮肤好像鸡皮,头发好像白鹤毛。找遍整个身体,究竟那个是“我”?是找不出来的。身体是由四大假和合而成,只可以说这是我的身体,不可以说身体是我。为什么?因为身体中有真如自性,那才是主人翁。
  譬如住在房子里,不能说房子是我,只能说这房子是我所住的。这个身体是我所住的。那真如自性,才是我的。这个真如自性住在身体里边,等死的时候,它就搬家,搬到新的身体中住。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不要执着身体是实有的,其实都是虚妄的。
  佛是没有执着,但凡夫有所执着,所以不能见到佛。若无所执着,才能见到佛。取着的凡夫,始终见不到如来的真面目。
  此人无慧眼 不能得见佛
  于无量劫中 流转生死海
  取着的凡夫,没有智慧眼,不能见到佛的真身。这种人,在无量大劫中,于生死海里,流转不息。在六道轮回中,忽然而天,忽然而地,忽然而畜生,忽然而饿鬼,永不脱离生死轮回之苦。为什么?因为有执着取相,所以迷于生死。
  我们修道人,要注意!注意什么?注意这个“○”字,能返本还原,到“○”字,就能得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是什么?什么也没有。无始无终,无内无外,无大无小。把这个“○”字破开,就变成一字,此乃数目的开始。有了一字,再加上零字,愿意加多或加少都可以的,这个数目能演变无穷无尽。
  这个“○”字,无是无非、无你无我、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什么也没有了,虽然没有,可是一切都在“○”中包括着。如果把它放开,成为一字,这个一字很重要,天为什么清?因为有这个一字。地为什么宁?因为有这个一字。人为什么能做圣人?因为得到这个一字。一字是什么?就是返本还原。○字是什么?就是法界本体,佛性的本原。
  在道德经上说:“天得一则清,地得一则宁,人得一则圣。”这个一字是万物之母,所谓“得一万事毕”。没有得到一的时候,东找这个,西找那个,颠颠倒倒。等到找到一了,什么事情都完了。换言之,得到一之后,什么执着都没有了,把一切都放下了。这就是返本还原,了生脱死,不再流转流转生死海。
  有诤说生死 无诤即涅槃
  生死及涅槃 二俱不可得
  有烦恼就有诤,无烦恼就无诤。所谓“诤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云何得三昧?”诤是胜负心,争强论胜,总想我比人强。有了这种好胜心,就是贪。有贪就有烦恼;有了烦恼,就有胜负。所以我们修道人,不和人争强论胜,好事给人,坏事与己,不能存有胜负的心。有人说:“那么,修道不要修了,修就有个贪心。”修道是向佛道上走,到本来应住的地方去。我们想成佛,那不是贪,就是想回老家。因为我们跑离家太久了,所以要回家。
  因为有所诤,就生出四相心。有了四相心,就有斗争。有了斗争,就有生死。如果得到无诤三昧,就没有烦恼,没有斗争,就是清净涅槃,也就是如如的理。
  怎会有生死,就因为有涅槃。怎会有涅槃?也就因为有生死。没有生死,不能说有涅槃。没有涅槃,不能说有生死。到真如自性的理体上,这个生死和涅槃都没有了。因为有生死,才有涅槃;有涅槃,才有生死。悟彻这个道理,就到达本有自性的大光明藏里。
  若逐假名字 取着此二法
  此人不如实 不知圣妙道
  假设追逐这个假名字,尽在假上用功夫,而不在真上用功夫,是始终也得不到圣妙道的。舍不得放下生死和涅槃,执着假名字,若不在真上用功夫,怎会得到真呢?尽在假上用功夫,始终都是假的。这个人,不明白真如实相的道理,也不知道真空妙有的道理,更不晓得○字的道理。这个○字,就是圣妙道。
  这个○字是妙不可言的。你们各位要仔细研究一番。这个○字,就是真空妙有,就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统统在○字中包括着。如果尽在假上用功夫,真的道理始终不会明白。
  佛菩萨圣人所得到的妙道,凡夫是不会了解的。研究经典,在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这个妙圣道,就是返本还原,回到本有的境界上,并无所得。在心经上说:“无智亦无得”,就是这个道理。
  凡夫是不是把圣妙道丢了?没有丢!一般凡夫,都具足圣妙道。不过,不知怎样去使用?怎样去修行?好像电脑,读过电脑课程的人,才知道怎样使用。没有学过电脑的人,当然不会使用。就是有电脑,也成死物。
  妙圣道就是电脑,会用才有功能。修道人,要明白本有的智慧——大圆镜智——这就是全能的电脑。如果修得有成就,大圆镜智现前,那就有不可思议的境界。
  不但生死和涅槃是假名字,世界上一切都是假名字,譬如小孩子一生出来,没有名字,就叫小孩子。等他父母给他起个名字,他就着住在这个名字上,有人称赞他,就高兴不得了;有人批评他,就放不下,甚至发起脾气来。有了名字,抱住不放手,我在没有出家之前,名字叫白中一,后来在母亲墓前守孝三年,一般人称为白孝子。出家的名字,叫安慈,以后又叫度轮,现在又叫宣化,这都是假的,各位!不要执着假名字,有人骂你,有人打你,无所谓,甚至有人杀你,也不动心,要有定力,不被境界所转,这才是修道的真功夫。
  若生如是想 此佛此最胜
  颠倒非实义 不能见正觉
  假设要是这样的想,某某佛是最殊胜的,这就是颠倒执着。还未能了解十方三世诸佛,是共同一个法身,是平等的,没有那一位佛是最劣,都是一样,没有分别。如果分胜分劣,那是颠倒,不是实相的道理。佛佛道同,不过所发的愿不同,和众生的缘也就不一样,譬如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来接引众生。其他的佛,没有发此四十八愿来接引众生,但不能说阿弥陀佛是最胜,其他的佛是最劣。佛是平等,法是平等,十方贤圣僧,也是平等,不能在虚妄上用功夫,否则,始终不会得到正知正见的智慧。
  我们不要在假的上用功夫,要在真如实相上用功夫;不要在死物上用功夫,要在活物上用功夫,如果能在活物上用功夫,就证得正等正觉的果位,就见到无上正等正觉如来。
  能知此实体 寂灭真如相
  则见正觉尊 超出语言道
  能知道真实的理体,也就是实相无相,无所不相的理体,又是真空妙有。这种真实理体,虽然寂然不动,可是感而遂通,若能悟得真如实相的道理,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就没有烦恼,又到什么地方去求菩提呢?若能明白这种境界,就能见到十方佛。可是这种妙处,不是语言可说出来的,是要离文字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总之,离一切相及一切法,明了这种道,便常得睹十方诸佛。
  言语说诸法 不能显实相
  平等乃能见 如法佛亦然
  世界上一切万事万物,都在演说妙法。各类众生演说各类的法:天演天法,人演人法,畜生演畜生法,饿鬼演饿鬼法,阿修罗演阿修罗法,地狱演地狱法。十法界都在说法,每个法界,用他们所明白的言语来演说诸法。
  声闻演声闻法,缘觉演缘觉法,菩萨演菩萨法,佛演佛法。法有八万四千种,是对治众生的习气毛病。众生有了这种毛病,佛就用这种方便法来对治。等众生习气毛病没有了,这一切法也应该放下。合乎法尚且要放下,不合乎法的,更应该放下。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言语只是说权巧方便法,来教化众生。实相的理体,真如自性,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用言语文字是显不出来实相的道理。那么要怎样呢?要学诸佛平等,证得本来平等性的智慧,才能明白实相的道理。若能平等,才能返本还原。若不平等,就不能明白真如实相的道理。
  正觉过去世 未来及现在
  永断分别根 是故说名佛
  佛是无上正等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二乘是正觉。这里所说的正觉,是指佛而言。佛在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永远断绝分别根,也就是识。佛已经转八识成四智,把分别的识心已完全断除,只存有智慧。智慧能照见一切诸法实相。佛是大觉者,福慧双足而圆满,所以称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十个名号。
  尔时,真实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西北方真实慧大菩萨,仰承佛大威神力所加被,普遍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用偈颂来表达所要说的法。
  宁受地狱苦 得闻诸佛名
  不受无量乐 而不闻佛名
  我宁愿受地狱种种的痛苦,而能常闻到诸佛的名号。但不愿享受无量的快乐,而闻不到诸佛的名号。换言之,宁可受苦,愿闻佛名。不愿受乐,不闻佛名。
  我们生在八难中的佛前佛后难,虽然生在佛后难,但是还能闻法,听到佛名。有的人一生不闻佛名。好像北俱卢洲的人,寿命很长,能活一千岁,生活很快乐,但是不见佛、不闻法、不睹僧,永远闻不到佛名,也是八难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于往昔 无数劫受苦
  流转生死中 不闻佛名故
  因为不闻佛名,所以往昔在无量劫中流转,受尽诸苦,在生死海中颠沛流离,如果能闻到佛名,依法修行,就能出离三界,再不受诸苦了。
  于法不颠倒 如实而现证
  离诸和合相 是名无上觉
  若能不用欲心去做事,就于法不颠倒,若能一念不生,就能证得真如实相,若能离开一切假和合的相,这就叫无上觉道。
  在地藏经上说:“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那么,有人做善事,也有业,也有罪吗?不错,有业有罪,可是做善事要是无心,才是真善,要是有心,便是罪恶。古人说:“有心为善,虽善不偿,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故意去做善事,而希望得到好果报,这就是罪业,为什么?因为得到好果报,又会造恶业,譬如穷人,一文不名,不会赌钱,更不会吸鸦片烟。有钱的人,可以赌钱,可以吸毒,为什么?因为有钱哪!
  有人在想,我去赌钱,将所赢来的钱,造一所大庙,这种思想,就是恶,你所造的庙是不清净的,恐怕没有人去修行。或者有人在想,我造庙是求福报,将来得到好果报,这也是罪业,那么怎样才有功德?要行所无事,没有企图,造庙建塔,是尽我的责任,不应该希求有什么果报,不要动念头,动念就是颠倒,不动念去做,没有分别心去做,没有妄想去做,这就是不颠倒法。若是有心有念去做事,希望得到好的果报,那是贪心。譬如有人拜佛,想求取儿女。有人拜佛,想求发财,或求万事如意,一切吉祥。如果佛是那样,岂不是成为贪污受贿的佛?
  我们拜佛叩头,是恭敬佛。因为佛是万德圆融,应该恭恭敬敬的顶礼,不计果报,不求果报,这才是不颠倒。如生一念,就是颠倒,未能远离颠倒梦想。
  我们修行,不要想开悟,越想反而越不开悟。为什么?因为想开悟,就是妄想。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到耕种的时候,就去耕种,不管收获怎样?尽心耕耘、灌溉、施肥。有一分的耕耘,便有一分的收获。不要动念,动念就有妄想。所谓“有心是妄想,无心是感应。”自己问问自己,一天有多长的时间一念不生?我们心猿意马,无有暂歇,不是东看,就是西望,这就是打妄想,也就是颠倒。什么是颠倒?就是应做而不做,不应做而做。若能不打妄想,就是于法不颠倒。
  现在非和合 去来亦复然
  一切法无相 是则佛真体
  众缘假和合而成的相,叫和合相。譬如一粒微尘,集多而成山丘。佛的实际理体,不是和合而成的。不但现在不是,就是过去和未来也不是。为什么?因为一切诸法没有一个体相。没有体相,才是佛的本来面目,实际理体。
  若能如是观 诸法甚深义
  则见一切佛 法身真实相
  一切虚妄和合相,不要执着它。假设能这样的观察,就能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一念不生,万物皆备于我,这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的真实义,也就是真如实相,就是一念不生。也没有善念,也没有恶念。六祖大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在不思善不思恶,这个时候,还有个什么?就是每个人的本来面目。这种境界,说是容易,做时很难,若能在五分钟内,不生一念,其功德已胜过恒沙七宝塔,所谓“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因为把法身慧命栽培、灌溉、施肥、耕耘,所以功德最大,就是诸法甚深义的境界。
  假设能这样,那么,就能看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什么?因为明白了佛的法身真如实相的道理;这样,佛会常和你在一起。
  我们为什么不能返本还原?就因为有所执着,有所颠倒。在地藏经说:“一切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一般人看三恶道的众生,所行所做,都是颠倒,都不合法。可是天上的人,看人间的人,无论是善事或恶事,也都是颠倒,而不合法。我们自己觉得所行所做,都是善事。我们修行、吃斋、念佛、诵经、拜忏,以为是用功修行,可是在天人看来,都是颠倒梦想。为什么?因为有所企图。吃斋想得好果报,念佛想得好果报,诵经想得好果报,拜忏想得好果报。希望将来当官、发财、健康、长寿。其实,这都是颠倒!有念就有苦,无求才是福。有所念就有所求,无所念就无所求。所谓“无心无念福无边,私欲杂念是罪愆。”凡是有所求有所念,都是颠倒。求做善事,也是颠倒。为什么?因为做善事,得好果报。等到得好果报的时候,又迷惑了。所谓“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穷人教他布施,是很困难的,因为没有钱。有钱人教他修行,是很困难的,因为要享受五欲之乐。不能修行,而造种种罪业,将来就堕落而受苦。在贫穷的时候,想布施做善事,可是到了富贵的时候,反而做些不合法的事,就堕落受苦。这岂不是颠倒相?
  我们修行人,不求来生好果报,不求生天的果报,为什么?因为天福享尽时,也要受苦。要学无念、无求、无贪,这才是真富贵,所谓“无贪真富贵,知足小神仙。”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便可出离三界,了生脱死,这才是真自在。
  于实见真实 非实见不实
  如是究竟解 是故名为佛
  佛是究竟觉,离开一切颠倒、执着、分别、妄想,所以在真如实相体上,证得真如实相的境界。一切颠倒执着,分别妄想,都是虚妄,没有真实的体性。什么是究竟解?就是于实见真实。能在真如实相的理体,证得这种境界,便明白这个道理。这种如如的理,以如如的智来契合。因为这个,所以名为佛。
  佛法不可觉 了此名觉法
  诸佛如是修 一法不可得
  佛说一切法,是破众生的执着。众生的执着没有了,佛法也没有用处了。我们要能没有一切执着,那么,一念不生,就是返本还原,回到本有的家乡。如果还有一分执着,便要以一分法来对治、来控制它。
  佛法都是如如,没有一个知或不知,都到本有的境界上。我们达不到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境界上,所以要修要学。到究竟时,一法不立,万法皆空。能说出来的都不是,能觉察到的也不是,所以说佛法不可觉。不可用思想去觉察它、发现它。若能明白真如实相的理,没有一个觉,也没有一个不觉。明白这个道理,就明白佛法。
  诸佛修道,都是修而无修,证而无证,无修无证。把贪瞋痴疑慢心都清净了,到一法不立,万法皆空的如如理体上,什么也没有了,所以说一法不可得。
  <, P, align="left">知以一故众 知以众故一
  诸法无所依 但从和合起
  要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一集聚而成多,又要知道多是由很多的一而成就的。在前边所讲的○字,那是超出数外,所谓“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所有的人,都在五行中,每人的相貌,都具足五行。脸瘦身高,属于木形。头尖下巴宽,属于火形。面方色黄,属于土形。面白属于金形。面黑而肥,属于水形。有人是木火土,有人是木火金。有的人本身金木相克,自己和自己斗争。水形和火形在一起,常发生斗争。但零字就超出这些数目之外。
  一般人认为命运有一定的安排,所谓“命有八尺,难求一丈。”不错!但这是指平常人而言。若是修道人,就不在此数中。修道人,不要问易经,那是一般凡夫俗子所用的。修道人的生死尚且能了,何况其他的数呢?更应该超出去,所以不要信之。讲五行不过明白其理而已,其实认真去修行,什么道理自然而然就会明白。这个零字是最要紧的法门!各位要对零字用功夫,仔细研究一番,将来一定会有办法,因为它不在数中。数目一开始,就有个一,可是零字,连一也没有了。
  知道一多了,就是众多。知道众多是由一成就。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为什么有无量?因为有一,为什么有一?因为有无量。若是一生出来,就有很多麻烦事,从一生出二三四,乃至八九十,无穷无尽的数目跟着来了,若是一没有人,多当然也空了。所以说“一为空处众为空,众为空处一为空。”一粒微尘没有了,一切微尘也没有了;众多微尘空了,一粒微尘也没有了。
  诸法没有一个自性,所以无所依赖,但是从互相假和合,而成就一切方便法。
  无能作所作 唯从业想生
  云何知如是 异此无有故
  天地间一切万事万物,有些人说在冥冥中有个主宰操纵!这是能作。一切万事万物,这是所作。有个主宰,祂能作一切万事万物,一切万事万物是祂所作出来的;一般宗教,都是这样说法。可是往真实来讲,没有那个人能主宰一切万事万物,所以才说无能作所作,没有一个能作者,也没有所作的事。那是怎样呢?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起惑、造业、受报。业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是从妄想所造出来。在最初是不觉,不觉就是无明,因为无明,就生出迷惑。要是没有无明,就没有迷惑。有了迷惑,就生出妄想。有了妄想,这造出种种的业。
  所造的业,是种善因,就有善的果报。是种恶因,就有恶的果报。是种不善不恶因,就有不善不恶的果报。所以众生所遭遇,无非是自己所造的,没有人来支配所造的;乃至在轮回中转来转去,不能出离,随业而受果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不离开生死。怎能知道是这样呢?要是离开这种道理,就没有其他道理可讲的。
  有的宗教,主张世间一切是受神的支配,既然是受神的支配,那么,造善造恶与自己就没有关系。但到时候受果报,还是要自己去受,神帮不了忙,这是不合理的道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是从自己的业想生出来。好像有人,主使一个人去杀人。杀人者虽然犯罪,可是主使人也有罪。如果神来支配我们,一切一切都由神来做主,那么,我们所造的业,神应该分一半罪业,才合情理。如果不是这样,神教我们所做的事情,罪业是我们的,有功德是祂的,这就不平等、不合理了!
  自己所造的罪业,与他人无关。所做是善事,就得善的果报;所做是恶事,就得恶的果报,这是很合理的因果。所以我们一举一动,并不受任何人来支配。如果真是受神支配的话,就不应该教我们做种种恶,只应该做种种善,这样才对。因为神不愿意人做恶事,希望人做善事。如果神没有这个能力,那么,我们做恶,还是自己受报。做功德是祂的,做恶是自己承当的,这太不合逻辑学了!
  一切法无住 定处不可得
  诸佛住于此 究竟不动摇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法,乃是对治众生的贪瞋痴。所以说一切法的本体是无所住。不住于有,也不住于空。因之,没有一定的处所。法无实体,都是因缘所生,所以是空。既然是空,还有什么地方可以住呢?诸佛就住在非空非有的中道理体。佛的法身是无相,无在无不在;佛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所以究竟不动摇。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尔时,无上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这位下方无上慧大菩萨,仰承佛的大威神力所加被。普遍观察十方众生的因缘和根性,用偈颂来说他想要说的法。
  无上摩诃萨 远离众生想
  无有能过者 故号为无上
  这位无上慧大菩萨,他的智慧、修行、愿力、神通等,都是无上。他所说的法,也是无上。他不但是位大菩萨,而且还是菩萨中的上首。领导一切菩萨,来到佛所,到妙胜殿聆听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
  这位无上慧大菩萨,他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已达到极点,没有人能超过他的一切,所以称为无上摩诃萨。
  菩萨是半梵语,具足是菩提萨埵。菩提译为觉,萨埵译为有情。也就是觉有情,又叫有情觉,意思是一样,没有分别。
  什么叫“觉有情”?菩萨本来也是众生,因为修六度万行,所以成菩萨,乃是有情中的一位觉悟者。不但菩萨是众生,就是十方诸佛,也是由众生觉悟而成佛的。
  凡是有知觉、有气血都是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佛菩萨在过去,和你我他都是一样,不过佛菩萨勤修六度万行,所以成佛成菩萨;我们懒惰,不肯修行,所以还是众生。
  我们现在虽然修行,但是不精进,好像发愿修行,等明天再修行,明天又等明天,一日复一日,等到老了,也不修行,也没有成就。有人说,我年纪还轻,等我长大再修。可是长大之后,就被世间网所缚,不肯修行。到年纪老时,更没有时间来修行。等到死时,更不可能去修行,就因有这种思想,从无量劫以来,不发菩提心、不行菩萨道、不修六度万行,怎能了生脱死?因此在轮回中生生死死,流转不已。如果我们不懒惰,像诸佛,菩萨,阿罗汉那样勇猛精进,早就会成佛成菩萨成罗汉,而成为有情中的觉悟者。
  菩萨又译为大道心,因为道心特别大,不怕一切苦,不怕一切难,精进修佛法,尽力行菩萨道。又称为大士,大人之士,是位大丈夫。所谓“南海大士”,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别名;又叫开士,开明之士,没有自私、我见、我相。不嫉妒其他的人,也不障碍其他的人。
  菩萨远离一切众生所有的妄想。众生所想的,都是为自己作打算,怎样才能利益自己。菩萨所有的妄想,都是想我要利益一切众生,我要教化一切众生,我要救度一切众生——这是菩萨舍己为人的思想。
  菩萨的思想和众生的思想,恰好相反。众生想自利,菩萨想利他。有人说:“我现在行菩萨道,我也是菩萨”,不错,你是菩萨,可是,是初发心的菩萨,而不是老菩萨。老菩萨是无量劫以来,修行六度万行。你才是刚刚往菩萨路上开步走,是个初发心菩萨而已。所谓“鱼子奈摩罗,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如期结果少。”一鱼虽然产卵很多,可是成鱼很少。奈摩罗树开花很多,可是结果很少。初发心的菩萨,不知有多少?所谓“发心容易满愿难。”真正能行菩萨道,成就菩萨果者很少。这三种事,在因地很多,在果地很少。我们既然是初发心的菩萨,应该发永远的菩萨心,不要发五分钟的菩萨心,过了五分钟的热度,就退失菩萨心,这一点是很要紧的,希望大家注意,要有始有终,贯彻到底。
  诸佛所得处 无作无分别
  粗者无所有 微细亦复然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又可以说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得到的涅槃,而无所得。为什么?因为本觉是自然的,不需要任何造作,或加功夫来得到这个涅槃,也就是本有的觉悟,所以说无作无分别。因为不造作,不可以用识来分别。没有这个识了,就得到本有的智慧。不但六粗相完全没有了,就是三细相也没有了。这是佛内证德,自己所内证这种德性。这样的偈颂有六首,后边有二首偈颂是赞外化德,是教化一切众生的德性。内证德、外化德是佛所特有的一种德行。
  什么是三细相?就是①业相②能见相③境界相。又说是业相、现相、转相。这种细相, 是很微细,不容易觉察、不容易明白、不容易知道的相。
  ①业相:怎样造的业?就是依不觉。无明生出三细相,所谓“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又说“无明为因生三细,境界为缘生六粗。”我们为什么来做人?因为造了做人的业,所以来做人。猫造了猫的业,狗造了狗的业,所以来做猫狗,这是自作自受。所以我们因为一念无明而来做人,因为无明而心动,这就是业。有业就有苦,所造的业,要受果报。造善业受善报,造恶业受恶报。
  业相就是因为一念无明而起。简言之,无明就是爱的生死根本。在十二因缘中的无明,就是指男女相见,生出喜悦心而相爱。有了情情爱爱,就有了行为。我们生死根本,就从这里来的。
  ②能见相:有了业相,就生出能见之相。既有动作,就能见;如不动作,就不能见。
  ③境界相:有了见相,就生出境界之相。有见就有境界,无见就无境界。
  无明心动,动就有苦。因为果不离因,造什么因就受什么果。有动就有见相生出,没有动就没有见相,所谓“念起百事有,念止万事无。”动就有个见相,就有个境界相,即是所见到现出来的境界。
  什么是六粗相?就是①智相②相续相③执取相④计名字相⑤起业相⑥业系苦相。境界为助缘,又生出这六种粗相来。由根本无明生出三细相,由枝末无明生出六粗相。
  ①智相:有了境界,就知道这个境界,便生出一个爱的心或不爱的心。这两种心,生生不息,妄生分别。
  ②相续相:依智慧的分别,生出两种心,爱和不爱,又生出苦和乐两种思想。或爱或不爱,或苦或乐,这种思想,相续不断。
  ③执取相:因为相续不断的缘故,就生出执取相,执着苦乐的境界。不知这是虚妄不实,反而深生执取之念。
  ④计名字相:执取境界,就计量这个是什么名字?那是个什么名字?就执着虚妄不实的名字,而生出分别的烦恼。
  ⑤起业相:执着虚妄不实的境界,又生出苦业、乐业、善业、恶业种种的相。依名字而取着,造出种种染净诸业。
  ⑥业系苦相:这种相生出之后,被业系缠,而不自在,无法摆脱。好像教人修行,他说环境不许可,家中无人照料,总之,有种种理由,这就是缠缚不脱的业系苦相。
  诸佛所行境 于中无有数
  正觉远离数 此是佛真法
  诸佛教化众生这种境界,超出一切数目之外,因为佛已经远离一切数。众生还在数里边,有数就有言语可说,有思想可想。佛已超出言语道思想路。要能了解这种境界,这就是佛真正的方便法门。
  学佛法的人,要没有我相、我见。如果有我相就有所执着,有我见还是有所执着。有所执着,就不能明白空理。若想明白空理,就要破一切执着。不为我自己做打算,而为众生的利益着想。不要忧虑,一切放下,所谓“放下身心佛自成。”我们为什么不自在,就因为身心放不下。我们对衣食住不要有贪欲心。衣服能遮寒就可以,不要穿漂亮的衣服。吃饭能饱肚就可以,不要吃太有营养的东西。房子能遮风避雨就可以,不要住豪华大厦。不要为身体发愁,愁白了头发。到时候,它不说明你,要退休,且逃之夭夭。既然是这样无情无义,何必为这个假的东西,煞费思量,千焦万虑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08: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