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 观境上之本经相对位置──耳根者 案曰:出世定慧皆成于观。能观之智,初必属于意识相应之慧心所为主。但于初心所观之境,则可种种择取不一。大乘经论择取初心观境之显而易见者:若起信论之取一心二门为所观境;成唯识论之取一切法唯识为所观境;中论之取一切法毕竟空为所观境;摩诃止观之取意识心王为所观境;皆择定所观境体之有异,非能观智体之有异。或者混能所智境之不辨,争执本经破识取根等义,皆失之矣。今谓若论本经之择观境,虽直可谓之“唯六根论”,所谓十八界摄一切法尽。六尘是六根之影,六识是六尘之影,识发乎尘,尘出乎根,故六根摄一切法尽。摄论尝论正脉疏最得此一门之意。 论曰:戊、本经始终唯令选入耳根……此亦方便之方便欤! 案曰:依是、可见本经所择取观境,先择诸法中之六根,次择六根中之耳门,较诸经论择之独审,愿同人研究之者五。 己 修门上之本经相对位置──奢摩它者 论曰:乙、本经始终唯令修证如来禅……回为己解,疑误后学耳! 论曰:癸、本经始终唯令必入解行相应地……盖有非言辞可论量者矣! 案曰:观此可知若论本经修进门路,不唯如来藏心、圆通法门,皆是修禅之门,所悬示之菩提圣位,所分析之阴妄魔境,亦依禅那之增进相为说,故直可谓之禅那波罗密经也。禅那、华言静虑,乃寂静心中微密观察义。蒙钞咨决疑义第四克示方便一章,所云寂静观照,只一奢摩他可了之。憨山大师通议,谓本经始终皆不外乎破五蕴之妄,显一心之真。咸可参证。本经为修大乘上上禅之方便门也,憨山大师答武昌段幻然给谏书,尤为透露;愿同人研究之者六。 案曰:出此六义,亦有次第。首知此经属于密教,密教为大乘教。进论此经为何种大乘教,于是次知属大乘教之普为乘。然普为乘应机施设,化法不一,乃进论此经为智增上之化法。因之更审定乎行人之宜苾刍,观境之为六根中之耳根,修门之为如来奢摩它禅(观境、修门有异,若此经之选择耳根是择观境,而于此观境上宜专用止、或专用观、或用兼修,则为修门)。而本经于佛法中之位置,乃庶能较得其真;从之研究,亦较有可范也。昔尝著论,颇有不同,录之以供比对研究。 论曰:问曰:本经自度震旦……观之不妨互异,六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