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93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1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7-9-1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有哪五种稀有的珍宝?
如来、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出现是世上稀有的;
能够依照如来所教,教导戒律与佛法的人是世上稀有的;
能够了解佛法的人是世上稀有的;
能够了解佛法与戒律,又能够依法而行的人是世上稀有的;
有感恩心的人是世上稀有的。
第二讲 比丘之皈依处
今天的讲题是“比丘戒”。有听众问:应该如何供养食物给比丘?这一次我们先概括地讨论戒律,然后再讨论相关的戒条。
比丘戒由佛陀所制,拥有许许多多戒条(南传佛教有227条,汉传佛教有250条)。如果要了解什么是比丘戒,我们必须要了解成立僧团的原因。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禅修,到破晓时证悟了真理——四圣谛,成为阿罗汉、正等正觉。然后他去找与他一同修苦行的五沙门,向他们开示《转法轮经》,这是佛陀的第一次开示。开示结束时,五沙门之一的憍陈如证悟了法。他向佛陀请求出家,佛陀说:“善来,比丘,法已善说,善修梵行以灭尽一切苦。”(律藏的《大品·五比丘论》)
憍陈如尊者是第一位比丘,当其他四位沙门都出家为比丘之后,就有了僧团。至此,佛法僧都具足了。
当五比丘成阿罗汉时,一共就有了六位阿罗汉(注:南传佛教将佛有时也称为阿罗汉,汉传佛教的律藏中将佛也称为阿罗汉,但称为大阿罗汉,以区别于其他阿罗汉。又,佛十号中的“应供”,亦即阿罗汉的德号。)接下来成为阿罗汉的是年轻人耶舍,他也出家成为比丘。当他的五十四位朋友也出家为比丘且成为阿罗汉时,一共就有了六十一位阿罗汉。那时候,佛陀对拥有六十位阿罗汉比丘的僧团说了以下的话:
“诸比丘,我已经解脱包括天界及世间的一切束缚,而你们也已经解脱一切束缚。诸比丘,为了大众的幸福和快乐,为了天神与人的利益,基于对世间的悲悯,你们应该四处游方(弘法),不要两个人走在一起。诸比丘,弘法吧!此法之始甚善,此法之中甚善,此法之末甚善。”随后,佛陀便把僧团遣至四方弘法。
从佛陀的话语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与他对话的对象,不是一般的比丘,而是阿罗汉——应做已做的比丘。佛陀形容阿罗汉时,他说阿罗汉“生已灭尽,梵行已立。应做已做,再无后有。”(注:汉传佛教的经典一般将此翻译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由于他们已经履行了比丘应尽的责任,佛陀才向他们讲这些激励的话。
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皈依佛、法、僧三宝,许多男子都想为了证悟涅槃而出家。他们去找佛陀,接受剃度。但这么做很不方便,因为有些人必须走很远的路,而且可能遭遇危险。所以不久后,佛陀决定,让分布在四方教化的比丘们为人剃度,因此制定了剃度的程序:剃度者必须剃掉头发与胡须,穿上袈裟,以上衣覆盖左肩,再顶礼比丘众之足。然后跪着,于额头合十,念三遍三皈依: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我皈依佛);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我皈依法);
Savgham saranam gacchami(我皈依僧)。
每当佛教徒念诵这些神圣的句子时,就是在向自己及世界宣布:我们以佛陀为师,我们以佛陀所发现的真理为教法,我们以佛陀成立的圣僧团为模范。这即是当人们舍弃在家生活,出家为比丘时应做的。从那一刻(时)起,这程序就一直沿用至今,所有的佛教徒都要经过这个仪式而皈依佛法僧三宝。
权威的巴利圣典之一《小诵经》解释,皈依三宝就是深信佛陀之证悟、深信法的助益、深信僧团为无上福田。它说具备如此信心者会想:“这是我的皈依,这是我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这就好像佛陀在《法句经》(第192首偈子)里所说的:
这(三宝)的确是平安的皈依处,
是最上的皈依处。
依此皈依处,
人们得以解脱一切苦。
这种对佛法僧的信心,是出家的必备条件。事实上,必须对三宝拥有异乎寻常的信心,人才会想要出家。袈裟又被称为“阿罗汉的标志”。当某人身披袈裟、手持比丘的钵、拥有剃得光光的比丘头时,他就是佛法僧的象征。由于袈裟、钵及光头,人们说:“他是比丘。”由于相信他是比丘,施主们供养他衣、食、住、药四种必需品。
有一次佛陀对诸比丘说:“当被问到‘你们是什么人’时,你们回答自己是沙门。由于你们被称为沙门,而且也宣称自己是沙门,便应该如此思惟:‘我们将会依照适合沙门的方式来修行,以使我们的名称是真实的,我们对自己的宣称是真实的,令施主的布施会带给他们极大的果报及利益,以便我们的出家不会白费,而是有用、有成果的。’”
佛陀说不是单靠袈裟、钵及光头就能成为比丘的,而是通过修行,才能令人成为真正的比丘,真正的沙门。
当佛陀剃度第一位比丘憍陈如时,他说:“善来,比丘,法已善说,善修梵行以灭尽一切苦。”
梵行(Brahmacariya)就是比丘的生活,如佛陀所说,过这种生活是为了灭尽一切苦。在《中部·大心材喻经》里,佛陀说:“此不可动摇的心解脱,是梵行的目标、心材与终点。”
佛陀所说的“心材”是指“精华”。梵行的目标、精华与终点是证悟涅槃。佛陀说,如果比丘不这么想,那就是说该比丘把嫩枝与叶子、或外皮、或内皮、或软木视为心材。
出家程序里也提到寻找心材。想出家的人,必须向一位长老比丘请求出家。他向该长老比丘请求:“为了解脱一切轮回之苦,证悟涅槃,尊者,我请求出家。”
比丘僧团接受他出家,是令他能够证悟涅槃,也就是灭尽一切苦。这就是为何成立僧团以及僧团剃度人的原因。僧团先为男人而成立,后来再为女人而成立,令他们能够通过修行佛法而证悟涅槃,灭尽一切苦。如何才能够证悟涅槃?那就是通过修行八圣道分。佛陀在《相应部?第二沙门经》里说:
“诸比丘,我要教你们沙门的生活及它的目的。谛听,诸比丘,什么是沙门的生活?它就是八圣道分,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及正定,这称为沙门的生活。诸比丘,什么是沙门生活的目的?灭贪、灭嗔、灭痴,是沙门生活的目的。”
佛陀所说的“灭贪、灭嗔、灭痴”,当然是指涅槃。佛陀所说的八圣道分拥有八道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