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415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1-10-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3-3-31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惠能大师到五祖的会下以后,他还要再进一步的去证明,他在未见五祖以前就开悟了。怎样证明呢?禅宗不是讲经方式,他是上堂说法,大家有问题可以出来请问。他看人家请问的仪式,他也学会了。有一天他出来在法堂的中间叩头顶礼,就跪下来请问问题,五祖要开口问他,一看之下才发现这年轻人不是出家人,还是个在家居士而已,就问惠能:‘你从那儿来?’,惠能说:‘我住在岭南。’这时湖北是中国的最内部,文化水准算是很高的地方,岭南是个文化落后的地方,是獠族所住。‘獠’字是一个不尊敬的名字。五祖为了要试探他的根机就故意说:‘原来是个獠子。’下面的答话,就证明六祖他已先开悟了。他一听‘原来是个獠子’这句话,是含有轻视他的话,他答得很锐利,马上答覆五祖,他说‘请问和尚,人有南北,佛性有南北吗?’,意思是说我住在岭南,我是獠族,我人住在南方,你五祖住在湖北,你是北方人,人有南有北,佛性有南有北吗?哗!这一句是惊天动地的话,六祖惠能这一问,问得五祖弘忍大师答辩不出来。这时五祖心中有数,这个年轻人不是简单的人,不是普通的根器,就说:‘看你还是有一点善根,你要来跟我学佛,你要是能够吃苦,从今天起到舂米房里去为大众舂米修福。’,然后就派他到舂米房去。因为常住所收的都是谷子,谷子得自己舂,舂米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快八个月了。有一天五祖就向大家宣布一件事说:我年纪已老了,不太能再弘法了,你们那一位要是已经明心见性了,就可以接我这个祖师位。叫你们自己说出来,你们可能不肯,那么你们可以写个偈子给我看看,我就会知道,你如果明心见性了,我就把我祖师位传给你。要传祖师位给人是佛门中一件大事。这时五祖会下没有一个明心见性的,大家都异口同声说:我们不要瞎忙了,不要冤枉多费力气,我们的教授神秀和尚比我们这些人高明得太多,五祖不上堂,就是教授和尚代理上堂,他时常替五祖说法,我们这些人那一个还能超过教授和尚呢,我们大家就等著他去接祖师位吧!别人都不敢去做偈子,就是他们都还未明心见性。可是神秀大师自己就考虑了,我是五祖座下第一首座和尚,我不作是不行的,而且自己又是大众的教授和尚,考虑之后还是作了。这偈子是:‘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偈是做好了,自己没有把握,想拿去给五祖看又不敢拿,他不是开过悟的人,只是依文解义,凭著他多年来深入佛法所了解出来的道理,作了个偈而已,根本就没有开悟。于是他想来想去不敢拿去见五祖,他想了一个办法,我把这首偈子贴在走廊墙壁上,有人看见了就会去告诉五祖,五祖一定会鉴定的,五祖如果说作得不好,那就算了,如果他说作得好,明心见性了,我就出来承当,想妥了以后,半夜里起来,就把这张写好的偈子贴到走廊墙壁上。到了第二天果然有人发现了,就去告诉五祖,五祖一看,就开口赞叹说:这偈子作得很好,依著这个偈子修行,将来一定可以开悟。五祖的意思并不是指现在开悟,而是将来会开悟。经五祖亲口这么一印证,大家都去念诵这个偈子,甚至有人对著那个偈子叩头礼拜,越来越热闹,于是摆出了香案烧香献花,哄动全寺院。外面来的香客与信徒,也都围著去念诵去观看。有一小沙弥半念半唱,一边走一边念,经过舂米房,惠能大师正在舂米,就问小沙弥说:‘你念的是什么?’那个小沙弥就跟他寻开心说:‘一个獠子懂啥?你舂米好了。’惠能就说:‘我就是因为不懂才请教小师父的。’小沙弥说:‘不知是那位大德作了个偈子贴在走廊墙壁上,五祖看了就向大众说,只要依这个偈子修行,将来一定明心见性,你把他念熟了就有无量功德,你要是能去烧香叩头礼拜那样也可以得大福报。’惠能就问:‘这偈子在那里?请你带我去看看,也让我种点善根,培点福报。’小沙弥答应了以后,就带著惠能走到偈子的地方。惠能此时还未出家,他姓卢,叫卢行者,不是叫做惠能,他看到大家都在那里高声朗诵,惠能越听越不是味道,头一直摇。很多来参拜五祖的人听说走廊出现了微妙偈子的事,大家都先来看看,有一位江州刺史也正好到这个庙来,他也去看,看了以后他赞叹这首偈的确很好,此时他发现旁边有一个人,直摇头好像不赞成的样子。他是当官的人,相当有学问也懂佛法,特地来亲近五祖。他一看这个人不太赞成,就问他,你对这首偈子是不是不满意?如果认为他不满你的意,你可以做一首比他更好的偈子来。惠能就说,我是能作偈子,但是我不认识字。刺史官一听就说你不认识字,怎样会作偈子呢!真是稀奇!惠能便说:‘作偈子不在乎认识字不认识字。’一听之下,这个长官马上发现这青年人所说的话,蕴含著高深奥妙的道理在里面,就不敢再轻视他,就对他说你作偈子我马上替你写上。惠能说,那太好了。马上作了四句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子一作出来,就把神秀所作的偈子完全给驳掉了。刺史官一听这年轻的行者所作的偈子,太高深微妙,于是用笔把他抄在纸上,给他贴在神秀偈子旁边,大家一念,似懂非懂。有人就去告诉五祖说,卢行者也作了一首偈,偈子的长短与前面所贴的一样,五祖一听马上出来看个究竟。看过之后,知道卢行者简直是了不得的人,当初一见面就知道他悟性很高,现在是真正明心见性的一个人了。现在很多人都想这个祖师位,如果此时一印证,对惠能可能很不利,五祖一考虑之下,马上把惠能所作的偈子撕下,说这个没用,你们依旧念前面所贴的那个偈子,念那个将来就可以开悟。在五祖机智的处理之下,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等到晚上天快黑的时候,五祖到舂米房去探望卢行者,二人所对答的话都是禅机,五祖说:‘米熟也未?’,惠能答说:‘米熟久矣!犹欠筛在。’前者是问你这个米舂好了没有?后者答说我这个米老早舂好了,只要过篮子筛一筛就好了。意思就是说,我老早就开悟了,就差了祖师给我印证一下而已。二个人在那里打禅话,外行人听不懂,五祖听了不再讲话,把手上拿的竹杖在地上敲了三下。惠能会意五祖的意思,因为那时候没有时钟,是靠著打更来计时,意思是叫惠能半夜三更天的时候到五祖那里去。到了三更惠能准时来了,五祖就在半夜三更传衣钵给惠能为第六祖。拿金刚经来印心,四祖到五祖,五祖传到六祖惠能大师,都是用金刚经印心的。初祖,二祖,三祖,四祖都是用楞伽经印心的。你说你已经明心见性开悟了,但是还要经过真正的善知识拿经典来给你印证才行,如果发现不合经义,与佛经不相对,那就表示你不是真正开悟的人。例如五祖拿金刚经来给六祖印心,知道六祖所悟的与经典相符,完全是一点都没有偏差,于是五祖才传衣钵给六祖。五祖把初祖达摩祖师所传下来的衣钵给了六祖惠能大师以后,就从后门把他送出去,对他说:你弘法的因缘还未成熟,你先隐藏一个时期,等因缘成熟了再出来,现在很多人想要得到祖师的衣钵,你在这里对你很不利,你现在就马上偷偷的离开这里,好好的珍重。因此惠能大师就从此离开了五祖的会下,一直往南方走去,因为他是岭南人,南方的人情风俗他熟悉得多一点。六祖离去以后,五祖就不上堂了。五祖二、三天都不上堂说法,大家就问五祖的侍者说:五祖是否病了?侍者回答:不是。大家就再问:前天和尚说过,要是有人明心见性,他要把祖位传给他,这样五祖就可以休息,可以不用再说法。大家都在猜想五祖是不是会把祖师位传给教授和尚,但是教授和尚到现在为止,手中并没有祖师的衣钵呀!于是大家就怀疑卢行者所作的那首偈子,可能与这个传祖师位有关系,很可能是这个人得到了。而且这二、三天都没有见到卢行者,决定是五祖已把祖师位传给他了,他偷跑了。这下子大家就要去追卢行者,把衣钵夺回来,因为谁有这个衣钵,谁就能当祖师。大家就这么地去追赶卢行者,在大众中有一个人名叫惠明他会武艺,因为他有武术在身,所以走得比别人快,眼看著就要追上六祖惠能大师了,六祖一看后面有人追赶他,他心里知道这个人是为追赶衣钵而来的。他就把衣钵摆在路中心,他自己藏到芦苇丛里面去。后面追赶他的人看得很清楚,跑到了衣钵的地方,一手想要把衣钵提著就走,没想到手一拿,却拿不动,这衣钵的份量是很轻的,而且他又是会武术的人,拿这个衣钵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奇怪为什会拿不动呢?’他这么想,他算是一个有善根的人,心里一回光返照,心中马上生起惭愧心,用心一想,这衣钵是历代祖师传下来的法宝信物,不是用武力就可强夺的。生了惭愧心以后,就开口大声说;‘卢行者啊!我叫惠明,我是为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卢行者听了就从芦苇中走出来,就说:既然你明上座是为法而来,我就说法开示接引你,因为你跑得很急,心中一定还很慌乱,你先把心静下来,我才向你开示说法。坐了一会儿的时刻,惠能大师就开示说:‘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如何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六祖称呼他为‘上座’,是因为尊敬他是老前辈。‘本来面目’就是在没有流转生死以前的那个面目,那就是我们的真如妙性,也可称为佛性。现在我们这个心叫妄想心,妄想心思虑不停,不是思想善,就是思念恶,你这个时候放下思虑善恶的念头,用你明明了了的智慧回光返照一下,如何是你的本来面目。这位惠明上座就依著六祖这个话头一参,突然间大彻大悟,明白过来,就站起来万分诚恳的礼谢惠能大师的接引。在卢行者惠能大师还没有出家以前,就先开了一个参话头的法门,以后禅宗的‘参话头’,参‘如何是我本来面目’的话头,也就是从这个地方起的。所以我们中国顿教禅宗不叫‘坐禅’,叫‘参禅’。坐禅是渐宗的禅,你想学禅,要先学打坐,这叫‘坐禅’。顿教的禅宗,不执著‘坐’只要‘参’,‘六祖坛经’上有一个偈子呵斥坐的,他说:‘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处立功过。’意思是说:你活的时候,白天你打坐,晚上你也打坐,不卧著睡觉,这叫做‘不倒单’,睡觉时你也不卧下去睡,这叫‘生来坐不卧’;可是有朝一日,你命终了,你两脚一伸直,又卧下去了,这时再叫你打坐,你也不会坐了,这叫‘死去卧不坐’。无论是你活的时候在那里坐,或是死了伸直脚在那里卧,都是‘一具臭骨头’。‘何处立功过’,功过在那里立呢?还是叫你‘参’,所以古来大德才说:参禅是全凭心地用功的。为什么中国禅宗叫‘参禅’不叫‘坐禅’呢?你要是内行人,你就会了解这个‘参禅’的因缘,是从六祖惠能大师当初在接引惠明上座所用的法门,即这一句‘不思善,不思恶,正那个时候,你回光返照一下,如何是你本来面目。’从这句话头开始,才会有‘参禅’法门的流通。这句话头的重心点就是要你自己去明白,如何是自己的真如佛性,你找到了真如佛性,就是明心见性了,依金刚经来说,应该是‘如何是我的实相般若?’,你在‘参’的时候,就是‘观照般若’,你在念这几句词的时候,就叫做‘文字般若’。后来禅宗又换了一句话头,‘父母未生我以前,如何是我本来的面目。’,意即父母生我以后,才有我这个人,父母未生我以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这个话头也是从六祖的这个因缘而来的。 六祖接引惠明上座分别离开以后,六祖就躲入猎人队里有十五年之久,时常随缘给猎人讲说佛法。后来到了广东,才正式出家,正式受戒,从出家以后,他才开始大转法錀,把禅宗大兴于中国。中国顿教禅宗就是从六祖这里大兴,六祖的开悟是从五祖那里印证出来的,他才传承了祖师的衣钵。没有见五祖以前,六祖就开悟了,他在那里开悟?就是卖柴时听那一位居士念金刚经,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经文,当下就大彻大悟。金刚经的经文有一段说:‘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由这一段的经文,我们更能证明,金刚经接引众生明心见性,是真实不虚的。六祖惠能大师,就是从这经文的八个字,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的。所以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八个字是金刚经的经眼,是金刚经的经心。
我们依文解义懂了,还要再去深究,怎样才能生出‘应无所住’的这个心。生了心还是无所住,这是什么心?这就是经上所说的‘生清净心’。你有所住,就会住于六尘,会被六尘把你染污。你有住著,你说你证入最高深境界,还是个法尘,总而言之,你离不开六尘。心一有住著,就被六尘污染,就不能生清净心,这叫‘但有一些些,便有一些些。’,所以要‘应无所住’。心无所住著,这个心就是清净心。这是推广无住的道理,推广那里呢?就是推广前面第四分‘妙行无住’的这一分里面,‘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虽然心无所住,你还是要去行六度万行,庄严因地,那个布施包括六度在内,不教你住著色来行六度,应该无所住著而行六度,由这地方把它推广开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