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71|回复: 1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8 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
弟子阮贵良摘录整理
此篇文章之【前言】、【无量寿经译本】、【阿弥陀佛本生】三节是根据(一)净空法师‘弥陀四十八愿’一九九0年讲于高雄国军英雄馆。(二)净空法师‘净宗朝暮课诵讲记’一九九四年讲于美国加州迪安萨学院。两篇文章所整理。【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乙节,则全部摘录自‘无量寿经讲记’第六品—净空法师一九九0年讲于华藏图书馆,刘承符居士一九九六年整理。
【前言】
这些年来,净宗在各处都有良好的发展。为什么在大乘许多宗派中,我们特别提倡净宗?
我们知道,佛法是佛陀对于一切众生究竟圆满的教育,他为我们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唯有明了真相,才能够正确解决一切问题,包括我们眼前生活的问题,与将来归属的问题。而佛在一切经里跟我们讲到最究竟、最圆满的原理与境界,在中国佛教,我们都知道《华严经》是根本法轮,可以说是任何一个宗派都肯定的。
大家公认的,在大乘经典里面只有三部经是讲‘一乘圆教’,就是:华严、法华、梵网经,所以《华严经》是一乘圆教。但古德曾经说过:如果将一切经做个比较,《华严》第一; 但《华严经》要跟《无量寿经》比一比呢?《无量寿经》第一,这就把《华严》也比下去了。古德甚至于还说:《华严》、《法华》只是《无量寿经》的导引而已,这就好像是我们将经典判为三分其中的‘序分’。《华严》、《法华》是佛陀说法的‘序分’,那‘正宗分’是什么呢?正宗分就是《无量寿经》。这种说法出自于古代净宗大德之口,他们这样说法有没有过分?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有没有门户之见呢?修净土的特别赞叹净土,学禅的特别赞叹禅宗,这是后来的佛教都免不了有自赞毁他的弊病。古来净宗的大德有没有犯这个毛病?这是我们要认真去思惟的。如何认定?那只有费相当的时间来深入经藏,不能够深入经藏,我们就没有法子肯定古大德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我从民国六十年在台北开始讲华严经,在这里面体悟到,净宗大德所讲的话没错,一点也没错!这部经、这法门确确实实是世尊主要要说的一部经典,正所谓是‘如来正说’。而我在华严里面研究,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们学的是什么法门?善财童子学的是什么法门?仔细在经典里面一看,原来他们都是念佛求生净土!所以,我得到印证了。一切经最后归到《华严》,《华严经》最后归到净土,尤其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才知道:这部经典、这法门,是整个大藏经的归宿。尤其《华严》明白地告诉我们: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一切大乘法门的归宿在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之后,见到文殊、普贤,普贤菩萨会劝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时候,你智慧大开,才真正能够体会到如来的真实义,开始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谓‘十地菩萨始终’,始是初地,终是十地,再加等觉,总共十一地,这些菩萨们没有一个不是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我在华严经里面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我就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专讲净宗经典,为什么呢?因为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是华严经的略本,是华严经的精华。蕅益大师说得对,他说这部经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一切菩萨之司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不是以这部经普度一切众生。《华严》、《法华》虽然是了义一乘,但并不能够普摄一切众生的根性,佛说《华严经》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中下根性没份;《法华》亦复如此。换句话说,虽然是‘圆教一乘’,还是有遗憾,遗憾的是不能够普度一切业障的众生。唯独这一部经,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可以度文殊、普贤的圆教等觉菩萨,下可以度地狱众生。造作五逆十恶、极重之罪,立刻就要堕地狱了,佛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所谓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真能做的到,凭什么呢?就凭这部经典,就凭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因此,净宗法门的好处是确实能涵盖一切众生;上至等觉菩萨,我们在华严会上看到文殊、普贤,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最后都念佛归净土;下至三途地狱众生,一念、十念都得往生。所以净土法门才是真正普度一切众生。
净土法门,《阿弥陀经》以及《无量寿经》,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赞叹的。一切佛既然赞叹,一切佛当然为众生宣讲,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普遍劝导大众念佛求生净土。因此修学净土法门,读诵净宗经典,称念佛号的人,都蒙一切诸佛的加持。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教我们一定要顺从诸佛真实的教诲;净土法门是诸佛真实教诲,要决定不疑,要认真努力修学。因此我们净宗早课,就选《无量寿经》第六品四十八愿;晚课选第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目的是希望我们每一个修学的同修,心要像佛的心,愿要同佛之愿,我们的解、行,样样遵照佛的教诲。能够如此,经中所说的殊胜利益,必定在现前就会得到。
【无量寿经译本】
无量寿经来到中国很早,在佛教传到中国的初期—后汉—就来到中国,相传安世高大师有翻译,可惜这个译本失传了。所以,从汉到宋总共有十二次的翻译,可惜的是,其中有七种已经失传了,现在流传在我们世间还有五种。这五种译本为:
1.《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东汉支娄迦谶译。
2.《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东吴支谦译。
3.《佛说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
4.《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唐菩提流志译。
5.《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北宋法贤译。
如果我们只看一种本子,就不能够了解其余译本里面,佛还有很多精粹的开示,因此,后人就感觉到有会集的必要了。如果五种本子都读,在古时候印刷术不发达,经本不容易得到,就以宋朝王龙舒居士来说,他要会集无量寿经,只看到四种本子,其中唐译的‘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他没有见到。由此可知,古时候要想都得到、看到五种译本,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现代印刷术发达了,我们得到经书比从前是方便太多了。但是,会集确实是有必要,王龙舒是第一个会集的人,以后有彭际清的节校本、魏默深的会集本;很可惜,古德会集里面都有瑕疵,虽然后人也很佩服,总还有一些地方令人不满意,所以流通就不广了。我们今天选的这个本子,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这本子,是律航老法师从大陆上带来的,当时带来的时候,交给台中瑞成书局,印了二千本,台湾才有这个本子流通。李炳南老居士在民国三十九年,在台中曾经讲过一遍,我们现在采用的本子,就是李老师当年讲经自己用的经本,本子上有他的注解,他亲笔所写的,用毛笔写的,写的相当的整齐。虽然注的很简单,但是已把经文的要义,统统给提示出来了,非常难得的一个好注解。
夏老居士在民国二十一年发愿重新会集,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写成稿本,到民国二十五年印制完成初版;又经过了几次修改,才成为定本。慈舟老法师,曾经在济南讲过这本经,而且制定有科判,我们曾将此科判印制出版过。而慈舟老法师有二个学生在台湾,都是我们佛教界所尊敬的,第一位就是道源老法师,已经圆寂了,第二位就是忏云法师,相信台湾同修对二位法师的师父—慈舟法师的科判,应该更有一种亲切之感,有助于弘扬这个会集本。以上是对于这会集本的简单介绍。
【阿弥陀佛本生】
本经第四、五品是阿弥陀佛的传记、本生故事。他在因地是一个国王,名为世饶王,因为听佛(世间自在王如来)讲经说法,非常的感动,觉悟了,自己发愿舍弃王位,发心出家修行,并在老师面前,说明他的志趣。他的愿力不可思议,慈悲不可思议。他自己成就了,还想帮助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在一生中,得到圆满的成就。他的成就不是偶然的,是接受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广博的教导与威神加持。在第四品跟第五品,可以看到他求学的经过。
我们在《六祖坛经》里看到,慧能拜见五祖弘忍大师的时候,忍和尚问他,你来想求什么?他告诉忍和尚说:我想作佛。这样的口气,非常稀有。诸位同修想想,我们为什么想出家?是不是为了想作佛?世饶王发愿出家,不但要作佛,他还要超过诸佛。这个愿比六祖就高了,六祖只说作佛,没有说要超过诸佛。法藏比丘发的愿:我要作佛,还要超过诸佛。实在讲,他真的做到了。法藏比丘向老师要求,为他说法,佛也就真的答应,为他宣说二百一十亿佛国土依正庄严。‘二百一十亿佛国土’,诸位要知道,二百一十亿,这不是一个数字,是表法的意思,在密宗里面代表大圆满。换句话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一个也没有漏掉,全部都宣说;不只宣说,而且以神力展现在他面前,让他统统看到,使他对于整个法界,诸佛刹土里面因果善恶,完全通达明了,法藏比丘才发愿的。
老师以威神力将十方一切诸佛的刹土,展现在他的面前,让他仔细去参观。就像我们现在所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四十八愿不是一次发的,是不断地累积圆满的大愿。圆满这四十八愿,是在接受老师的教导,参访十方诸佛刹土,有感而发的。所以他这种修学的历程,是非常合乎我们现代所讲的科学,不是盲从,不是感情冲动。他见到许多的世界,有六道轮回、三恶道,有善的、也有恶的。于是他发心,取人之长,舍人之短,建立一个完全没有缺陷的世界。避免一切不善的,采取所有诸佛刹土里面好的、善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变成了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最美好的世界,为什么呢?所有十方世界里面不好的,西方世界没有,找不到;一切诸佛世界,美好的地方,它统统都有;换句话说,法藏比丘所建立的极乐世界,就是集一切诸佛国土美好的大成,非常符合今天科学的理念。所以极乐世界,不是凭空想像的,也不是什么神力变现出来的,是参考许多诸佛刹土而建造的。让我们看到非常欢喜,也非常敬佩。
极乐世界建好之后,他向老师报告,第六品就是他的报告,全文把极乐世界一切状况为我们详细说明。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讲了许多经典,我们仔细观察,确实没有一句违背四十八愿。可以说,所有一切净宗经典,都是四十八愿的详细说明。可见得这一品就是净宗的根本、净宗的根源,非常重要。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经】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法藏在世间自在王佛的会下闻经修行,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将这样殊胜的成果供养老师。老师听了之后非常欢喜,赞叹他,教他把西方净土介绍给同参道友,希望同参道友听闻之后也能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世间自在王佛要他提出报告的意义。
下面这段文是我们通常讲的‘四十八愿’,就是阿弥陀佛对老师提出的报告,具体的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是谁为我们介绍?是阿弥陀佛亲自介绍,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的。这一品经文是全经最重要的部分。
在五种原译本里,汉译的是二十四愿,唐译的是四十八愿,宋译的是三十六愿;译经者所译之愿文条目不一样。虽然数目不相同,仔细观察,内容是一样的。把四十八的好几愿合成一愿,就变成二十四;二十四展开就变成四十八或者三十六。由此可知,此乃译述开合不同,内容并没有两样。
夏居士会集这一品,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而且慧明老和尚与梅光羲居士都贡献了意见,等于是三个人合起来会集这一品经文,可见态度非常慎重。他们决定以二十四为纲(全文共分二十四段),以四十八为目(就是小字注在每一段的下面)。四十八愿的条目,非常完整。实际上是以二十四大愿为正,因为《往生论》里也提到愿有二十四章,可见古时候是以二十四为主。中国人习惯说四十八愿,连赞佛偈里都说‘四十八愿度众生’。顺应大多数同修的习惯,所以把四十八目列出来,会集得非常好。
【经】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
这一段文是总说,包括了全部的愿文。向下二十四章就是详细的介绍。法藏说:“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这是说他修行成佛,他确实已经成佛。世尊告诉我们,法藏在西方示现成佛,到现在已经十劫。既然成佛,他的每一个愿都实现了,没有一愿是空愿。
“所居佛刹”,指他所居住的报土,“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这与他往昔所发的愿相应。他的愿确实圆满,超胜诸佛国土。这是说他的国土具足不可思议的庄严,无量的庄严。不可思议的功德是什么?是十念必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退成佛,这是不可思议功德。所以,这一句包含依报跟正报。不可思议功德是正报,无量庄严是依报。依正果报都超过一切诸佛刹土。
我们要问,怎样不可思议,怎样超胜?下面就一桩一桩为我们介绍。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不只是二十四条,四十八条也太少,实在是无量无边,说之不尽!这四十八条不过是概略的介绍而已。从这四十八条里,我们就能想像西方世界跟他方国土确实是不相同的。
【经】无有地狱。饿鬼。禽兽。□飞蠕动之类。
这是第一愿(四十八愿的‘国无恶道愿’)。极乐世界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说明没有三恶道。十方诸佛国土都跟释迦牟尼佛的国土差不多。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这就是他在修学考察的时候,看到诸佛国土的恶道众生太苦了,所以在他建立的国土里没有三恶道。三恶道是果。怎样才没有果?必须把‘因、缘’消灭掉,才不会有果报。如果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三恶道的因缘,怎么可能没有果报?佛也没有能力灭众生的定业。‘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力量是相等的。如果佛有力量,释迦牟尼佛应当把我们现前的三恶道消灭才对,他做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做得到?说老实话,它是新兴的世界,他的世界到现在才十劫。我们这个世界无量劫了,是古老的国家,我们的旧传统丢都丢不掉。而它是新建立的,新建立的好办事,那个应该要、那个不要。他在那里建立一个国土,欢迎十方世界的众生移民到那里去。移民的条件限制得很严,不够资格就不准去,当然他的素质就很整齐,是这么一回事。所以,真正明了事实的真相,才晓得西方净土非常符合现代人的科学精神。像新加坡是新国家,好办!一切制度是新建立的,没有传统。西方极乐世界是新建立的,非常年轻,到今天只有十劫。
西方世界,决定没有一个人造上品十恶业,才没有地狱;地狱的因没有。饿鬼道是造中品十恶业,畜生道是造下品十恶业。所以,去他那里的人都是修十善业往生的,诸位应当理解。
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韦提希夫人见到西方极乐世界,非常向往,要求释迦牟尼佛教她求往生的方法。释迦牟尼佛在没有讲方法之前,先教她修三种福,这非常要紧。为什么?三种福是你修净土的基础。你连福都没有,你还修什么净业。三种福里,第一种就有‘修十善业’。为什么要修十善业?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这应该很清楚。念‘阿弥陀佛’,还造十恶,想想看,你能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不能!为什么不能?你跟他的愿不相应,你还造十恶,口是心非,去不了。所以,念佛的人很多,从前李老师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的也不过两个三个。往生的这么少,就是他没把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况搞清楚,以为念这句‘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其实,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严格讲,没有前面这种福,你决定得不到三皈。
很多同修来求受三皈,我们都给他做一个形式上的三皈,称为‘结缘三皈’。是不是真的三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三皈五戒是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修十善才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才有资格接受三皈。如果连十善业都做不到,来求受三皈,授受三皈是有名无实,五戒就更不必说了。好像盖房子,三福是基础,是地基。
三福之一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基础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不行。次是‘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基础的第二层。三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基础坚实,然后念这句‘阿弥陀佛’,一念相应一念佛,才能往生!所以一句佛号是在这个基础上念的。从这个基础,建立‘信、愿、行’三资粮,才能稳稳当当往生。大家千万不能疏忽,以为我信、我愿,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家里不孝顺父母,不能尊敬师长,违背佛陀的教诫。好比盖大楼没打地基,盖了就倒下来,那是念佛不能往生的原因。
我们看佛的心愿,再想想自己的作为,跟佛在经上讲的教训一对照,就晓得我们应该怎么修,佛号应该怎么念。不用说,你也明白。你要晓得用什么样的心去念佛,什么态度去念佛。讲实话,念佛就是生活,就是你用什么样的心态过日子,用什么样的心态与大家相处。处世、待人、接物,归纳起来就这一句佛号。无量觉,觉而不迷,要这样念!
【经】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
这是第二‘不堕恶趣愿’。从这里我们很明显的看出来,阿弥陀佛的本心是念念愿一切众生同成佛道,这是弥陀的心愿。我们今天把这四十八愿作为我们每天的早课,天天读诵,目的在那里?是希望以弥陀本愿引发我们自己的愿望,使我们的心愿跟阿弥陀佛的心愿相同,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有把握,一点怀疑都没有。想想我们自己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像不像阿弥陀佛?对一切人还钩心斗角,那里像是佛,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还要打架,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拒绝你,不让你去。你念得再好也不行,一天念十万声,也没有用。要念到你的心、你的愿,跟那边人是一致的、相同的。那边是六和的僧团,决定没有吵嘴打架。
此愿是说恶道众生,“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焰摩罗’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阎罗王。阎罗王是管地狱的,这是讲地狱众生,十法界中最苦的一界。
“三恶道中,来生我刹”,通指恶道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受不受恶道的苦?不受了。“受我法化”,接受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的教化,在西方世界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正等正觉’是菩萨;‘无上正等正觉’是成佛。地狱道的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生成佛,其他的则不必说了。
“不复更堕恶趣”。在净土修学一直到成佛的过程中,绝对不会再堕恶道,这是不可思议功德。他方世界,任何佛国土修行都是进进退退。你有恶道的因,遇到缘,那有不堕恶道的道理,所以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你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三大阿僧祇劫,这个人要转多少世,实在是数不清!西方极乐世界则不需要,一生成就。为什么一生成就?他们皆是无量寿,寿命长,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就圆满,就成就。成佛之后,然后再到十方世界教化众生,那是示现。应以地狱身得度者,他就现地狱身为他说法。
地藏菩萨就是现地狱身。我们今天塑的地藏菩萨像,看起来很庄严,面貌很丰满,很好看!其实地狱里的地藏王菩萨相貌不是这样,非常恐怖,是地狱相。菩萨在饿鬼道,度饿鬼要现饿鬼身。你看放焰口时,焰口台对面扎一个纸的鬼王焦面大士,青面瘹牙,看来恐怖,那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饿鬼道示现鬼王身。所以,在那一道就要化那一道身。化身自在,不是真的受苦,他清凉自在。为了接引那一道的众生,若不现同类身相,则无法跟众生接触,所以度畜生就要现畜生身。他是真正得自在,所以决定不会再堕恶道,一生圆满成佛。
后文总结两愿,“得是愿,乃作佛”。这两愿一定圆满,他才成佛。这两愿要不圆满,他就不作佛。不作佛就作菩萨,菩萨还在修因。他现在已经成佛,他修因圆满了。
“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无上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一愿是看到十方世界苦难的众生非常苦,他建立的国土不要有苦难。看到十方世界恶道众生,出离恶道之后修行,遇到恶缘又退转、又堕落,也很苦。阿弥陀佛看到了,他的国土没有恶道,也无退堕。所以,愿不是在家里凭空想像而发的,是十方世界的这些事相,他看到了,他希望这些恶相在西方极乐世界永远见不到。
【经】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端正净洁。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这一段文包括四十八愿中的三愿。法藏见到十方一切诸佛刹土的众生不平等。‘不平等’是许多罪恶的根源。人为什么会造罪业?不平!环境好的骄慢,环境差一点的抱怨,怨天尤人,就会起冲突。阿弥陀佛看清楚了,要想众生不造业,必须要平等。首先是身相平等,相貌平等。我们每个人的相貌都不一样,相貌长得好的傲慢,自以为很了不起;长得丑陋起自卑感,觉得不如人,心就不平。阿弥陀佛看出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人相貌完全一样。最好的相貌,最庄严殊胜的相貌,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满具足。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这一句把我们娑婆世界众生都包括在里面,所以我们人人都有分。“令生我刹”,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具”就是每一个人都具足,都是“紫磨真金色身”。我们赞叹阿弥陀佛身金色,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是身金色,这个不可思议。前面第一句‘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真的不可思议,找遍十方诸佛刹土无有此事。十方诸佛刹土里的佛,跟众生相貌不一样。西方世界的众生,相貌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如果比阿弥陀佛差一点,那就不平等。个子高矮,形状胖瘦,都一样,都相同,这是第三‘身悉金色愿’。
“三十二种,大丈夫相”,这是第四‘三十二相愿’。其实,这是释迦牟尼佛转说的时候略说而已,要是说出真实的状况,世间人不能接受,也无法想像。三十二相是此世间认为最好的相,相书里讲的贵相。三十二种贵相,他都具足,一样也不缺少。实在讲,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岂只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佛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的劣应身。佛是怎么样的相好,往生到净土,众生跟佛相同,所以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
我们没有往生之前要修平等心,以平等心处世待人接物,才能往生,这样才是真正念佛人。念‘阿弥陀佛’就是心平等,就是心清净。念这一句佛号,心不平等、不清净,口念,心不相应,这样不能往生。心与口要相应!阿弥陀佛就是清净平等觉。我在介绍经题时已跟诸位说明,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我心清净、平等、觉而不迷,这才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与什么相应?与清净心相应、平等心相应、觉心相应。此理此事不可不知!
“端正净洁”,端正是讲容貌,心净身洁。“悉同一类”,佛与众生完全相同。“若形貌差别”,假如形状容貌有差别,“有好丑”,阿弥陀佛决定不成佛。
有人说他到过西方极乐世界,还写了一本小册子,我在香港,畅怀法师拿来给我看,他非常怀疑,来问我这本小册子靠得住吗?我说,我不要看,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晓得是假的?我只翻开来看了一句,西方极乐世界还有男女,这是假的。有男女就有差别;有差别阿弥陀佛就不能成佛。西方世界没有差别,经上讲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女人,女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转男身,都成佛,那有形貌差别?有形貌差别,是他搞错了,他不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他到那里去了,回来胡说八道!现在人不相信佛经,依人不依法,痴迷,如何得了!佛一再嘱咐我们‘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经上没有这种说法,所以真的、假的,我们一听就明了,就清楚。各位把这部经念得很熟,绝对不会受人欺骗。
唯有平等,社会才真正祥和,修行才能一帆风顺。一切烦恼、妄想、执著才容易放下,容易舍弃。我们这个世间,大家也晓得为什么放不下,就是不平等,心里有怨恨不平,这才放不下。结果是自己吃大亏,不是别人吃亏。自己造业,自己要受果报,你说多冤枉!这是值得我们警觉的。这个世间为什么不平等?说老实话,就是心不平等。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假如你看到两个人相貌完全相同,他们举止行动也相同,他们不是双胞胎,你也就可以断定,他们两个思想见解也相同,祸福也相同,因为他们的业报非常相似。这样的人,世间有,但是不太容易遇到。
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跟我不同班有一位姓张的同学,个子矮矮的,很顽皮,是隔壁教室的,我们常在一起玩。抗战胜利之后我在南京念书,同班有一位同学,长的相貌跟他一样,走路的样子也非常相像。我说出他的毛病个性,他吓一跳。他说,你怎么会看相,看得这么准?我说,我不是会看相,是从前有位同学相貌跟你一样,走路样子一样,我想你们两人个性会相同。果然不错,完全一样。所以,人心都在相貌上。心之好丑骗不了人!可以骗一般愚人,真正读古书,有学问的人就骗不了。他看你相貌,听你说话的音声,看你的动态,就知道你的性格,就能判断你一生的吉凶祸福、富贵穷通。他不是从命理、相书上断定的。所以,你能骗谁?骗愚人。有学问的人、有道德的人,骗不了。有道德、学问的人都骗不了,你还能骗得了佛菩萨吗?没有这个道理。念念想求生净土,而所作所为与西方净土阿弥陀佛的愿望完全相违背,能去得了吗?没分!将来在六道里,该怎么样轮回还是怎么轮回,该受什么果报还是受什么果报,一点都没有法子。同修们于此事理,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这一品经要仔细听。我们早课念这一品,才能真正做到反省检点的效果。自己有没有做到,修行是不是真的相应,能不能往生,还用得著问别人吗?实在讲,要自在往生,不要害病,害病就靠不住。真正往生不生病,坐著走、站著走、预知时至,晓得什么时候佛来接引,才是决定往生。我们今天要求这个,能求得到吗?决定求得到。只要你把经典中的教训都做到,没有一个求不到的,这是真的。
【经】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
我们要注意经文,“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跟‘十方世界所有众生’是一样的意思。所以,我们都包括在弥陀大愿之中。问题就是我们能不能照他的教训来修学。四十八大愿,广摄虚空法界,一个众生都不漏。
【经】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这一段是第六‘宿命通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能力恢复了,就是常讲的神通—六通。六通是六根的本具能力的恢复。昨天晚上我请演培法师讲开示,我希望他对我们修学方面有一点勉励,请他讲这一方面。没想到他把我们当作佛学院的学生上了一课,讲十八界,也不错,温习《百法明门》。我在很久以前讲过,可能还有录音带在,把唯识温习了一遍。真正要紧的是修行,要怎样把佛的教训做到。唯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六根的本能都恢复。这不可思议,也就是前面所讲的,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这是不可思议功德庄严,因为十方诸佛世界都没有这种事情,最低限度,要证到圆教初住菩萨,你的六种神通才能恢复。西方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他的能力之大,超过圆教初住,几乎跟阿弥陀佛相等,这是得到弥陀本愿的加持,确实是难信之法。所以,一般教下听到此事,摇头不能相信,以为是释迦牟尼佛勉励那些愚人好好的念佛,这恐怕不是真的,因为在所有经典里,找不到理论依据。实在讲,他有没有理论?有!理论太深,即使等觉菩萨得不到佛力的加持,他也搞不清楚。
愿文里明白的告诉我们,他是‘自知无量劫时宿命’。阿罗汉得宿命通,知五百世。此处说‘生我国者’,没有说‘上品上生有这能力,中品以下没有’。换句话说,只要下下品往生,也自知无量劫时宿命。一般讲这是七地以上的菩萨才有的能力,何况他是‘真正的无量’,不是‘有量的无量’。讲无量的无量,七地菩萨还做不到,往生的人超过了。像这些地方,我们要很冷静、细细去想想。自己在无量劫中,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恶,自己都晓得,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全部照见,不要作意‘过去生,再过去一生:::’,不必想。阿罗汉要想,要作意,不想他不知道。想过去世,他知道;想再过去世,他也知道。他只能想五百世,五百世再过去,他想也想不出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的神力不可思议,不必想,都在面前照见。这是四十八愿的第六愿。
“皆能洞视”,这一句是第七‘天眼通愿’,天眼不可思议。‘皆’是没有范围,没有障碍。一般阿罗汉的天眼,只能见一个小千世界。阿罗汉里天眼第一是阿那律陀,他的天眼是修来的,也只能见一个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外,他就见不到了。宇宙中大千世界无量无边,无量无边诸佛国土,他只能见一个佛国土,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娑婆国土之外,他就没有能力见到。菩萨能见两个大千世界、三个大千世界,十个、百个、千个,要看菩萨的阶位。‘皆能洞视’就是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一个都不漏,那是阿弥陀佛才能见到。所以,这样的经文给别人看,谁能相信?菩萨看到都摇头不相信,这有什么法子。我们听了能相信,那就奇怪了,这是怪事。你怎么会相信?要不是经上讲,我们实在想不出道理。
经上讲,你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种植的善根深厚,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现前蒙诸佛冥冥中加持,你听了生欢喜心,不怀疑,肯相信。是这么一个原因。听了不能相信,那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足为奇。因为他没有这么深厚的善根,佛虽然想加持也加不上,他有业障障碍住。所以,的确有大福德的人才肯念佛,福德不够的人不会念佛。这是“皆能洞视”。
“彻听”是第八‘天耳通愿’。‘彻’跟‘洞’是一样的意思,没有范围,没有障碍。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他都看见,再微细的音声,他都听见。所以,不信的人也有福,有什么福?他不怕。相信的人念到这里都寒毛直竖,因为我一举一动,西方世界所有大众都看见,我跟人说悄悄话,他们都听到。所以,念此经文怎能不寒毛直竖!不相信的人无所谓,是假的,不是真的。相信的人要警觉了。下句是总括起来说。
“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去’是过去世,‘来’是未来世,‘现在’是现在世。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一切众生,他都看到,都听到。所以,念佛人要记住,你起心动念、一举一动,有多少人在看你。不要以为没有人看到,要是以为没有人看到,那你对这部经就不相信。果然相信,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能不注意。
净业是怎样培养成的?黄念祖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里讲,极乐世界众生(就是往生的大众)的神通能力,超过世尊在其他经论中所讲的,或是禅定得、果报得,都超越了,超越得太多。禅定能得世间四禅八定,可以得五通,所以神通是从定中得来的。真正有禅定功夫的人有神通,但是没有漏尽通。证得阿罗汉果,见思烦恼断了,才能得漏尽通。阿罗汉是修定中最上乘的人,能力也不过知过去未来五百世。五百世是多久?我们中国人常讲三十年是一世,五百乘三十,这是他知道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他就不知道。此处讲的是无量劫,没有界限,没有边际。小乘人证得须陀洹果,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好不容易才证得阿罗汉。
念佛人,念三年五载就往生,似乎是太容易,太便宜了,那有这种好处?他凭什么有这么大的能力?黄念祖居士告诉我们,完全是仗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神通愿力加持,所以他得的是大乘不共的通力,权教小乘怎么比也比不上。这是报得,不是修得,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好像一个人,投胎到帝王家,生下来就是太子,将来就是皇位继承人,那没有话讲,他是报得。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如此。
【经】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刹。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第九‘他心通愿’,读这一段就更害怕,前面还有言语、动作,这里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他们都知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国土,大本、小本都讲得很清楚。《华严经》里讲二十重华藏世界,娑婆跟极乐同在第十三层。好像二十层的大楼,娑婆世界跟西方世界同在一层,距离很近。此地说“亿那由他百千佛刹”,我们才十万亿佛刹,算什么!我们在这里起心动念,你想想看,他们都知道。
净业要怎么修法?‘心净则土净’。心不清净不能往生!身不清净不要紧,不碍事,往生不是身去,是心去!但是我要告诉各位,身清净,心不一定清净;心清净,身一定清净,为什么?依报随著正报转,那有不清净的道理。心要怎样才清净?有妄想就不清净。什么是妄想?我在此地老老实实、明明白白的告诉诸位同修,不想阿弥陀佛就全是妄想,如何能清净。
为什么不肯念佛,要打妄想?这就是业障。知道业障重,天天希望消除业障,我们要问怎么消?念佛就消掉,不念佛,业障又现行。
《观经直指》是《观无量寿佛经》的注解,慈云灌顶法师作的。他是清朝乾隆时代的人,在佛教史上也是很了不起的一位大德。他在著作里说,‘所有一切经论法门都消灭不了的业障,这句“阿弥陀佛”能消’。这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古德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这一句佛号就是自己的本觉,能念之心是始觉,念佛即是始觉合本觉,觉就不迷。障是迷,所以我们才真正明白,真正搞清楚什么是正念,‘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是正念,‘阿弥陀佛’这一句是正语。离开‘阿弥陀佛’,就是妄想,就是业障。不但业障起现行,还要继续不断再造业,这怎么得了。你果然能把这句佛号老老实实抓住、抓紧,许多人念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佛来接引。三年时间不长,那样往生品位决定不低。品位低,怎么能不生病,预知时至,站著走,决定不是中下辈往生,至少中上品往生。三年就成功,怎么成功的?业障都消了。
我们今天虽然念佛、念经,还是钩心斗角,还是张家长、李家短,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这是造业。西方世界人看见了,你不能往生!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在念,都去不了。什么原因?就是口里念佛,心里计较,一桩也放不下。这是你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的原因。等来生再说。来生是不是能得人身,是不是能再遇到念佛法缘?不太可靠,不晓得要到那一生再得人身,再遇到像今天一样的善缘。我们过去生中像这样的机会,不知道错过多少次。要是没有错过,早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了,那里还会坐在此地?这是生生世世把机会错过。怎么错过的?就是念佛还打妄想,生活中还有是非人我。
我们读到这一愿,要有警觉心。自己起心动念没有一个人不知道。瞒世间愚人容易,瞒鬼神都不容易。现在再看西方极乐世界有多少人,算不清!经上讲,这么多人都在看著你、听你的,你起心动念他们都知道。所以‘一念相应’,这‘相应’两个字,你就晓得多难。我们打个妄想,有是非,就不相应。心地真正清净,真正平等,除这句‘阿弥陀佛’之外,别无二念,这才相应。所以,与清净心相应,与平等心相应,与觉而不迷相应,西方世界十方诸佛菩萨看到听到,他们都明了我们跟他们相应。这些诸佛菩萨个个都是一念不生,都是觉正净。念到相应才是念佛人。绝对不是天天拿著念珠,口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不一定是念佛人,那是念佛的样子。佛者觉也,若还是迷而不觉,他怎么是念佛人?念佛是念念觉而不迷,不容易!很难。
【经】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罗蜜多。
这一段是第十‘神足通愿’。经文前面完全相同,真是愿愿度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是弥陀愿海所摄,一个都不舍。我们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轻慢一个念佛人,侮辱一个念佛人,障碍一个念佛人,都是跟阿弥陀佛作对头,作冤家。为什么?阿弥陀佛要度这个人,你还跟他作对,你能跟阿弥陀佛相应吗?不能!从经文上仔细反省检点,我们一身都是毛病,一身都是罪业,从今天起要痛改前非,这样才能与弥陀大愿相应。
我们的期望,心同阿弥陀佛的心,愿同阿弥陀佛的愿,解同阿弥陀佛的解,行同阿弥陀佛的行,这是我们修学的标准、目标。我们念念还要跟阿弥陀佛作冤家,作对头,怎么能同?一样也不同,这个罪业就造重了。这一生拼命念佛,来生到那里去?到阿鼻地狱去。为什么去的?跟阿弥陀佛作对头,造此重罪,念佛念到阿鼻地狱。我过去听到这话,吓一大跳,怎么想也想不通。我去问李老师,老师说:‘这个问题严重,我不跟你一个人讲,我在讲经的时候跟大众宣布。’
我是从《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慈云灌顶法师的《注解》后面看到,念佛的一百种果报,第一种就是念佛堕阿鼻地狱。我看了很不服,念佛念得再不好,也不应该堕到阿鼻地狱,所以我才跑去找李老师。此说我很难接受,我不明了。他以后跟大家讲解,什么原因?你跟阿弥陀佛作对头。你念阿弥陀佛,破坏别人的法身慧命,障碍别人这一生不能成佛,这个罪过不得了,比杀人的罪过还重。杀人是断人身命,断人身命的罪过轻,断人法身慧命的罪过重。身命断了,过四十九天就投胎,他又得生,又来了!慧命断了,不知道那一生那一劫,才再遇到这个机会。所以,一般人障碍人学佛,特别是障碍人念佛求生净土,这个罪过非常重,没法子讲,讲了那些人也不相信。
黄念祖老居士在《注解》里说得很清楚,把这个果报特别提出来,他是引《十往生经》上所说的,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每天在造罪,造最重的罪业,自己不晓得,以为自己在修行,还修得不错,结果修到阿鼻地狱。我要不讲这部经,你来问我,我也想不出来,我也不会跟你说这些事。所以,诸位时时体会‘相应’这两个字。我们虽然念,念得不相应,就没有效果,念到相应才有效果。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罗蜜多”是神足通愿。因为有这一愿,所以西方世界的众生,才有能力每一天去拜访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供养佛的福报很大,他有能力天天去拜佛,天天去供佛。同时,这一愿我们凡夫听了很欢喜,因为我们娑婆世界有很多家亲眷属,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才知道我真有能力照顾他们,不管他们在那一道,自己都知道,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只要他们机缘成熟,我们就能伸出援手。什么是缘熟?肯相信念佛法门,肯接受念佛法门,就是缘熟了。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必定来度化那些家亲眷属,帮助他们一生成就。所以,你要想照顾你的家亲眷属,说老实话,不往生决定没有能力照顾,这是真的。即使他堕在地狱,在第一、第二愿,我们看到,地狱众生只要能相信,回心转意,接受念佛法门,也能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神足通,就是神通变化。应以什么身得度,就能示现什么身去度他,上供诸佛,下度众生。‘波罗蜜多’是圆满的意思,印度文是‘彼岸到’,就是中国人常讲的到家。功夫到家,也就是圆满的意思。
【经】于一念顷。
一念顷是很短的时间。
【经】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
这一段文是第十一‘遍供诸佛愿’。极乐菩萨能力广大,上供诸佛,下度众生。他所游历的刹土之多,不可思议;所供养承事的诸佛如来,不可思议。念到这个地方,现在有很多人要到大陆去朝拜四大名山,你们想想有没有必要?说老实话,不但一尊佛见不到,连一个小乘须陀洹也遇不到。看得太多,是非就多,烦恼就多,不如在家里老实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去游历。等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观光旅游,现在一心一意的修西方净土,这就对了。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是正确的选择。自己有能力,要多帮助别人修学净土。
听说这一次有一批人到欧洲去观光,一个人都要花十几万元。十几万元,印送《无量寿经》,做《无量寿经》的录音带结缘,可以做很多,你可以帮助很多很多人,这钱花得有意义。玩得一身烦恼,与阿弥陀佛不相应。
【经】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四十八愿,我们要细心观察、体会,才知道他确实‘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这一句话是在大愿的前面说的,也是大愿的总纲领,说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超胜一切诸佛国土。超胜在什么地方?这四十八条为我们指示出来,它跟一切诸佛刹土不相同的地方,确实佛在一切经里未曾说过。十方诸佛刹土里,我们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是真实的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明白之后,才真正了解西方世界的殊胜,法门的殊胜。我们信心、愿心真正能生得起来,执持名号才能达到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前面三段,从第六愿到第十一愿,都是细说本能的恢复。恢复得这么快,这么圆满,的确叫人无法想像; 当然是真实,不是虚妄。这一段是第十二‘定成正觉愿’。‘定’是决定,‘定成正觉’也就是决定成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成佛。
愿文说得很明白,“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所有众生,当然包括我们在内,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并没有说上品上生,或者是中品以上。没有这个字样,换句话说,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包括在其中。
“远离分别”就是唯识家所讲的‘转识成智’。识就是分别,八识都有分别的作用,所以称作‘识’。八识有集起的作用,所以又称作‘心’,称为‘八心王’。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立刻就转八识成四智,不再分别一切事物。不再分别,对于一切万物事理,怎么能知道?就像《心经》介绍观世音菩萨一样,是‘照见’。他不用分别,不用思考,六根接触境界就通达明了,不要用‘思惟’。思惟是第六意识。妄想、分别、执著都不用,所以是转八识成四智。通常我们讲这是七地以上菩萨的境界。此地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们就得到,这是超胜!
“诸根寂静”是很深的禅定,诸根是指六根,六根寂静。六根包括眼、耳、鼻、舌、身、意。‘意根’是末那识。这一句话就是说八识都不起作用,这是七地以上的境界。在佛门里,像《楞严经》讲的‘首楞严大定’,《华严经》说的‘狮子奋迅三昧’,在念佛法门里所讲的‘理一心不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
“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往生决定成佛,正显示弥陀本心,弥陀的弘愿,唯以一乘大法,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帮助众生一直契入究竟涅槃,这是指圆教佛果。照天台家的讲法,有四种佛:藏、通、别、圆。这是圆教的佛果,一生成佛。看这一愿,我们就肯定,古来祖师大德所讲的话没错,确实有根据。往生不退成佛,一生中就圆满,就办到,根据就在这里。
【经】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
这是第十三‘光明无量愿’。此处可与下文合讲。
【经】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十四‘触光安乐愿’。光明指智慧,也是指愿力所及之处。弥陀的智慧、德能、弘愿,是尽虚空法界,没有限量的。世尊在其他经论里告诉我们,一般讲,一尊佛的教化区域是一个大千世界,佛经中常讲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为什么讲三千大千世界?三千是说这个世界的结构。一个单位世界,就像我们现在讲的太阳系,过去一般讲经的法师都是这样讲。
可是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后面,他提出一个新的说法。他说单位世界不是太阳系,应当是银河系。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那就太不可思议。像这样一千个的单位世界,是一个小千世界。像黄居士所说,就是一千个银河系,才是佛经上讲的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集合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然后再以中千世界为单位,集合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这是一尊佛的教化区,也就是这一尊佛的光明所及之处。在我们看来已经不可思议,不要说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就是一个太阳系也不得了。
一个大千世界有多少个单位世界?有一百亿个(注:古人以千万为亿。照今人以万万为亿计算,应为十亿个)。如果以太阳系算一个单位世界,就是一百亿个太阳系,这是一般的说法。黄念老对于天文很有研究,他的说法,银河系才像,那就更大,大到无法想像。我们今天科技很发达,用最高倍天文望远镜,还探测不到小千世界的边缘,中千、大千就更不必说。阿弥陀佛的光明,愿力、德能没有界限,没有边际。
“光明无量,普照十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都是弥陀的教区,我们能信吗?诸位要知道,除了这部经、这个法门之外,其他法门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教区范围之内的。诸位应该能体会,这部经、这个法门,是释迦牟尼佛代替阿弥陀佛在此界招生的,把众生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留学的,所以不一样,味道完全不相同。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劝众生求生净土。因为在释迦牟尼佛自己的教区,想修行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要无量劫,时间太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留学,很快就成就,我们在这里看出来。所以,佛的光明无量,“绝胜诸佛”,‘胜’是超胜,“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
底下两句是比喻,我们这个世间光明最大的是太阳、月亮,这是形容弥陀的智慧光明,远远的超过日月之明,千万亿倍。
第十四愿说“若有众生,见我光明”,就是见光。弥陀的光明,这样的殊胜伟大,我们为什么见不到?其实不是佛光不照我们,佛光注照从来没有间断,我们见不到是因为自己有障碍。譬如,白天阳光普照,我们偏偏打著伞不让它照,有什么法子!我们自己有障碍,不是它不照。我们要问,为什么我们自己有障碍,障碍是什么?这一定要弄清楚,真正把障碍找出来,再把障碍消除,我们就接触到,就见到佛光。这些事实,我在讲席中常常提示,真正留意听经的人,我一提起,你们就应该明了。如果自己还是不明白,换句话说,这么多年的经都白听了。
佛光确实普照十方,不仅是眼能接触到,耳、鼻、舌、身、意都接触到,六根六尘六识没有一样接触不到。如果我们讲西方世界,六尘说法,情与无情同宣妙法,这个大家有印象,能有几分体会。如果讲我们现前的世界,情与无情跟西方世界一样同宣妙法,你懂不懂?你承不承认?同样的,确实没有两样。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能觉察得到,我们觉察不到?原因还是他们那边的人,人心远离分别,诸根寂静,就能见得到,像《楞严经》讲的‘净极光通达’。人心在清净之极的时候,极微细的音声都听得见,极微弱的光明都看得见。我们讲微弱,很难形容,因为有许多光波,我们肉眼见不到。肉眼的能力很有限,只能见到眼前这些波长,比这个波长的见不到,比这个波短的也见不到。我们现在利用科学的仪器,探测到部分不同光波的光线,发现x光,紫外线。其实比这个光波长的、短的,有无量无边,我们科学仪器还没有办法探测到。假如我们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我们的能力恢复,无量无边不同波长的光波都见到,这个世界就不是这个样子,立刻就变了。
佛门常说,六道里人鬼杂居,人道跟鬼道住在一起,人见不到鬼,鬼也见不到人。为什么见不到?就是波度不相同,音波、光波频率不相同(时空的维次也是这个现象),他们见不到我们,我们见不到他们,实际上是住在一起,彼此互相重叠,各个不相妨碍。这也证明物质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是真实的,决定不能重叠。是假的,不是真实的,所以不互相妨碍(事事无碍)。从这些科学发现的层面来观察,佛经讲的不无道理。如果再讲得粗浅一点,经典所在之处,经典放光,我们见不到,它确实放光!读诵的时候,我们能听到,就是这个光波的现象比较接近我们的频率。讲解就更接近,我们听了之后,启发心地光明。
由此可知,此地所讲的光不仅仅是肉眼见到的,六根所接触的都用这一个字来作代表。换句话说,凡是启发我们心智的,都称为佛光。眼所看的、耳所听的、身所接触的、意所想的,触动宿根,破迷开悟,都是光波。所以,禅宗参禅的人看到飞花落叶,他能开悟,就是佛光(光波)触动他的宿缘。听人唱歌也能开悟,那是耳接触佛光(音波)。希望诸位从这些地方去体会,这就是“见我光明,照触其身”。在本经,实在是好讲得多了,克实而论,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光明,愿愿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快速成佛。
“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此是接触佛光现前所得的利益。所以,人家问学佛有什么好处?你们说不出来,怎么能劝人学佛。学佛的好处在那里?将来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将来的事情,他没见到,谁相信!他想你们是迷信。若现在就得好处,他就得向你请教。现在得什么好处?快乐!他们生活得很苦,我们生活得很快乐,这就不一样。学佛就是离苦得乐。没有学佛,心不安;学佛之后,心安了。
禅宗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的时候,慧可禅师就是学佛学了多年,心尚不安。听说印度来了一位高僧,就去向他请教。冬天下雪,他站在雪地致敬,看到大师不理会他,最后拿刀把自己的手臂砍了一只下来,去供养达摩祖师。达摩看到这个样子就问,‘你何苦来?’你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心不安,求大师为我安心。’心不安很苦!虽然很苦,凡夫还没有觉察到,还不想求安心。慧可很了不起,慧可知道心不安很苦,他去求怎么安心。这一点就比我们高明。我们心不安,还不知道怎么求安心。达摩祖师一伸手,‘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现在很多地方塑造达摩祖师像,眼睛瞪著,手伸著,就是叫慧可‘你拿心来,我替你安’,这就是佛光普照。
慧可大师闻说回光返照,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说:‘与汝安心竟!’我替你安心安好了。他在这一句话中大澈大悟,心安了。心在那里都找不到,还有什么安不安?可见天天觉得心不安,那是妄想执著。这一下觅心了不可得,妄想断了,心就安了。所以,学佛求的是心安。道理明白,心就安,‘心安理得,理得心安’。
‘理’是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是自己的生活,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搞清楚了,不再胡思乱想,心定、心安。安了就快乐!所以‘安乐’,安是因,乐就是果。你心不安,那来的快乐?可是我们得要追究一下,我们希望得到快乐,晓得乐是从安得来的,安从那里得来的?我们今天确实不安,怎么样才能得到安?‘安’之因是‘平’,平安!此心不平,不平怎么能安?怎样才心平?‘平’之因是‘和’,和平!大家不和怎么会平?现在人天天打架,没有法子。不和就不平,不平就不安,不安就没乐。上一个字是因,下一个字是果。
佛教我们修六和敬,修六和,心就平。平,才能得身心安乐。这是学佛的好处,真实的受用,特别是在《无量寿经》中。《无量寿经》的好处是性、相、事、理,面面都讲到,简单扼要,经文把真相都说透了。从此之后,他的生活,处世、待人、接物、工作,一定是‘慈心作善’,他的心清净、平等、慈悲,思想、见解、作为一定是利益众生的,这是善。
佛法讲的善恶,凡是利益自己的都是恶,利益别人才是善。为什么说利益自己是恶?众生之所以不能作佛,有两大障碍,障碍你不能成佛,障碍你不能明心见性,甚至于障碍你不能开悟。再说得粗浅一点,障碍你的正觉,一天到晚迷惑颠倒。第一个大障碍‘我执’;第二个大障碍‘法执’。起心动念都想著自己的利益,我执天天增长,怎么能成就?不但成佛没有分,证阿罗汉也没分。为什么称‘阿罗汉’?就是我执断了,才证阿罗汉果。法执断了,就成佛。所以,佛法没有别的,破执著而已!因此佛教我们的方法是起心动念想别人,不要想自己,不知不觉自己就没有了,我执就破了,这就是觉,就是善。念念都想到自己,我执增长。说老实话,不但阿罗汉没有办法证得,须陀洹果都没法子得到,因为须陀洹要破‘身见’。
三界八十八品见惑,第一个就是身见。念念执著身是自己,身见破不了,所以小乘初果都不能证得,多可怜!回过头来想想自己,我们决不是这一生才修行。依照《无量寿经》所说,每一位同修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行,都是修行人。生生世世修行,为什么修到今天还变成这个样子?说老实话,病根就在起心动念都想著「我’。我执没有破,虽然生生世世修行,从来没有证到过小乘初果。也就是说,天天念书,好像很勤奋,考试从来都没有及格过。我们的成绩不过如此而已。这一生又遇到佛法,假如这一生我执、身见不能断的话,能不能成就?还是不能成就!
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不要为自己想!为自己想的是愚人,替自己想的是迷惑颠倒,这是决定真实。要念念为众生!我们修净土的,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师。他发四十八愿,那一愿是为自己?他的心量大,念念为法界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弥陀的心愿是圆满的。
我们学阿弥陀佛,要在这个地方学,学他的心量,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包。见到众生的善,就是我的善;见到众生的恶,就是我的恶,这就对了。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自己要断恶修善,要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自他不二!这才真正学佛。“慈心作善”,这一句是讲现前的利益。
我们在娑婆世界,现在得人身,人有生、老、病、死,总有死的一天。绝对不是说,死了就完了。如果死了就完了,我们也不需要学佛,学佛有什么意思。死了还是没完没了,这个事情麻烦。《地藏本愿经》上讲,四十九天之后又去搞轮回。所以,愿望是“来生我国”。
我常在讲席中告诉诸位,除了往生极乐世界,都免不了生死。如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恭喜你,你跟那些证得如来报身的差不多,有生无灭。我们这一生真的有生,有没有死?没有死,生死了了。为什么说没死?因为你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是活著去的。虽然有些病得很重,佛来接引,他见到,想跟你们说,但没有力气说不出来。嘴巴在动,没有声音,不晓得他说什么。也许他说,看到佛了,佛来接引我,我跟他去了。他向大家辞行,但是说不出音声来。
中国人讲‘五福’。五福里最重要的,就是好死,死的时候清楚、明白,不迷惑、不颠倒。好死必定是好生!一个人临终神智清楚,你想他会去到三恶道变畜生、变饿鬼,堕地狱?决不可能!凡是投胎到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是糊里糊涂去的,迷惑颠倒去的。头脑清楚的人决定不去。所以,修福很重要。有福报的人走得很好,即使不能往生,人天两道决定是靠得住的,不会堕三恶道。念佛有福报的人,临终的时候清楚。福报大的人不生病,自己知道那一天走,预知时至,还可以开个往生大会,这是真实不虚。
从前台北市的李济华老居士往生,等于开往生大会。龙江街莲友念佛团的创办人李老居士,往生的时候已经八十多岁,他一个多月之前就晓得自己那一天走,所以先去跟他的亲戚朋友辞行,见最后一面。他的儿女都在外国,在台湾就是老夫妻两个。走的那一天是念佛团定期共修,他去参加共修会。那天夫妇二人坐三轮车,到念佛团的路上,他跟太太讲,‘我要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一个人会不会感觉寂寞?’他太太并不知道他当天往生,满口答应。‘你能往生就太好了,不必牵挂我。’这是他太太同意了。到了念佛团参加念佛会,念佛的当中有开示,老居士们轮流讲,那一天是轮到魏老(我也认识),他跟魏老商量,‘我跟你换一换,今天我讲’。当然魏老尊重他,就跟他换了。通常开示都是半小时,他老人家一上台,滔滔不绝的讲了一个半小时,讲完之后跟大家说,‘我要回家了!’大众以为他八十多岁讲一个半钟点很累,要回家休息。那里晓得他下了讲台,讲台旁边有个小客厅,他在沙发上一坐就往生了。你们想想看,走之前音声宏亮,讲一个半钟点;是活著走的,不是死了走的,清清楚楚,预知时至。现在旧金山的甘老太太、徐醒民老居士当时都在现场,亲眼看见的。
念佛往生是不死的法门。不但不死,我常常跟诸位同修说,在现前,念佛法门使你不老、不病、不死。这些好处,你要不要?外国人听我讲这些好处,他们都大声说,‘我们都要!’要,就得好好的来学,认真的来学。
我跟李炳南老居士时,老居士七十多岁,看起来也不过像四十来岁的样子。九十多岁时还是耳聪目明,手脚灵活。到九十五岁,他都不需要人照顾。最后的两年,因为吃东西中毒,身体衰弱。说实在,他吃东西中毒很冤枉,他老人家晓得东西有毒。人家做面条来供养他,面条放的时间很久,尤其是干面条,防腐剂本来就很多,放久了就有毒。他本人知道,但是他向来有一个习惯,人家做东西给他吃,他一定当著人家面吃,让做的人心里欢喜,就是这一点害了自己。那次他也是当著人家面吃,吃完之后回来就用解药。他是很高明的中医,第一次用解药,很有效的化解掉了。这是他老人家告诉我的。过了几个月之后,又碰到一次同样情形,没有法子,也吃!吃了之后再用解药,但是来不及了,毒散得太快,这样一病就病了三个月。
我到台中去看他,他第一句话就说,‘不要上馆子吃东西,吃东西要小心!’他是这么中毒的,他知道。第三次是喝甘蔗水,不晓得是甘蔗坏了,还是有什么毛病,毒也没能化解。所以,他是食物中毒,抵抗力衰弱。他九十七岁往生,往生的前两个星期还照常讲经。他往生前讲经只缺席两次,他走了!
确实真正如法的修行,念佛法门实在的效果、好处、利益,就是不老、不病、不死,“来生我国”。这个法门是当生成就的佛法,就看你们要不要。要的话,就要认真依照经典的教训来做,绝对不是每天念几遍,念了没有用处。念了没做到,口虽然念,心不像阿弥陀佛,愿也不像阿弥陀佛,行也不像阿弥陀佛,念得不相应。务必使我们的心、愿、解、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是什么样子?《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依照经中所讲的来修正自己,把经典的教训圆圆满满的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你要是做到了,我恭喜你,你不但往生,你成了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这才是真正学佛。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是总结上面的两愿。如果这两愿没有实现,法藏决定不成佛。我们知道法藏已经成佛十劫。由此可知,此愿是圆满了。
【经】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十五‘寿命无量愿’。这一愿可以说是四十八愿的重心,是无量义里的第一义。诸位想想,如果这个世界再美好、再庄严,寿命短促,这种殊胜庄严对他有什么意义?没有意义!无量的殊胜庄严要有寿命去享受,那才有意义,所以一切无量中寿命第一。
古大德讲这一愿是净土第一德,殊胜的功德这是第一:寿命无量。法藏说“我作佛时,寿命无量”,是他的寿命无量,还是大家寿命都无量?两个意思都讲得通,两个意思都圆满。佛寿无量,下句是补充说明,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寿命跟佛相同,也是无量。
“国中声闻天人无数”,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里的声闻天人数不清。我们在前面曾经读过,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菩萨,怎么此地出现声闻天人?好在后面经文里,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释,才断除这个疑问。经文很长,要费很多时间才讲到,我在这里略略的提一提。
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是十法界。十法界里有佛、菩萨、声闻、缘觉,有六道凡夫。西方极乐世界是一法界,没有十法界,所以称为一真。只有一才是真的,十是应化的。极乐世界纯是菩萨法界,而且都是普贤菩萨法界,这不可思议。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过,如果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换句话说,无上正等正觉,他不能证得,一定要修普贤行,才能证得。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都修‘普贤大士之德’,我们在本经第二品就看到,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纯一普贤菩萨的法界,都是普贤菩萨。照大乘经典讲,普贤菩萨有五十一个等级,好像我们念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有五十一年级。到五十二年级就成佛,所以菩萨只有五十一个阶级,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再上面就成佛。像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年级的普贤菩萨,是最低位的。虽然是一年级,但是福报之大,几乎跟等觉没有什么差别,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
此地讲‘声闻天人’有两个意思:第一、是往生者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的身分。像经上所讲的,世间自在王如来,他的声闻弟子听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样殊胜,发愿念阿弥陀佛往生。这一类的人,我们称他为声闻。像我们念佛去往生,我们在六道里是人道,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称为人,是没到西方世界以前的身分。这也说明十方世界声闻众往生的、人天众往生的,不计其数。第二、是讲在西方极乐世界断烦恼的品类多少而区分的。像我们是带业往生,我在前面讲得很详细,往生的条件是伏烦恼,烦恼没断。这一句佛号念得得力,也就是一天到晚,心里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佛号得力,虽然有妄想分别执著,但不起作用。烦恼伏住了,并没有断,因为只要不念佛,妄想又起来,可见我们妄想没断。在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的人断证功夫等于他方世界的人天,他的烦恼没断,只是伏住而已。可是诸位要晓得,西方世界每一个人,最低限度都有能力伏烦恼,所以那边没有打架的,没有吵嘴的。为什么?有烦恼,没错,都被念力功夫伏住了,不起现行。假如见思烦恼断了,就等于他方世界的阿罗汉。这又是一个说法。两个说法的意义都讲得通。西方世界有声闻、有天人,是这么一回事情。不是真的有声闻、有天人。
此地有双重意思,一是数量之多,没有法子计算;二是讲寿量之长,跟阿弥陀佛一样。我们晓得,西方世界的无量寿并不是真的无量,还是有限量,因为经上讲过,阿弥陀佛法缘终了的时候,示现入般涅槃,观音菩萨示现成佛。可见阿弥陀佛寿命是有量的无量,但是他的寿量太大、太长了,我们说不出来,也计算不出来,所以就称无量。不但一般人算不出来,恐怕最进步的电子计算机也算不出来,怎么晓得?下文说:
“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有多少?如果照黄老居士的说法,那还得了!这个地方讲的众生并不专指人,而是六道众生:天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饿鬼、地狱。你晓得这里面有多少众生!假设这么多众生都成了‘缘觉’,缘觉还在阿罗汉之上,他们的智慧、神通,我们看起来不可思议。人数之多!智慧能力之强!
“于百千劫”是讲时间之长,时间是以劫来论的。一劫到底是多长的时间,诸位能算得出来。经上通常讲,一增一减叫一个劫。什么是增减?佛讲人的寿命,最长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以后每隔一百年减一岁,一直减到十岁。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又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此处是说大劫,百千大劫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人,智慧能力这么强,共同来计算。
“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西方极乐世界有多少人,他们不晓得,算不出来。西方世界人寿之长,他们也算不出来。你就晓得寿命虽然是有量的无量,也可以说是真的无量,算不出来!
在这一段里,我们看到西方世界真正的殊胜庄严。也明确显示极乐世界,极乐的根本,也就在这一愿。没有这样长的寿命,还有什么好乐的?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牢牢的记住。有一些研讨过教理的同修,也许会提出疑问,阿弥陀佛已经成佛,而且是究竟圆满佛,又超越一切诸佛,他怎么还有涅槃?佛身常住,众生就有依靠。阿弥陀佛是报身佛,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换句话说,决定有生无灭,是真正的无量。为什么说他是有量的?有量之说是讲弥陀的应化身。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成立到今天才不过十劫,这个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应化土。虽然是应化土,是佛的应身,就如同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一样。佛是应身,应身有生有灭;报身有生无灭;法身是理体,不生不灭。真的殊胜!
释迦牟尼佛的应身住世八十年,世尊八十岁示现入般涅槃。弥陀的应身无量寿,所以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人不是一生圆成佛道,成的是究竟圆满佛。这个事实,我们要清楚,要明了,才不至于怀疑。若以为阿弥陀佛将来还入灭,西方净土不究竟,万万不要去,那你就大错特错。所以,这部经要多念,要细心去体会,才知道诸佛所赞叹的依正庄严、无量不可思议功德,真的一点都不假。
【经】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十七‘诸佛称叹愿’,对我们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一愿,西方极乐世界再好,我们也不知道。谁告诉我们?诸佛来告诉我们。告诉就是‘称叹’。我们从这一愿里才真正看清楚,弥陀的教区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一个佛国土,决定不是一个西方极乐世界,而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一愿显示,“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换句话说,一个世界不漏,一尊佛也不漏,没有一个世界,没有一尊佛不称赞阿弥陀佛,不赞叹西方极乐世界。怎么赞叹?“名”是名号功德。“国土之善”,就是讲解《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佛为我们讲解这一部经,就是赞叹阿弥陀佛国土依正庄严,不可思议功德之利。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称叹,为我们宣说,为我们推荐介绍。十方诸佛世界没有一尊佛不对他所教导的众生,宣讲这一部经,赞叹阿弥陀佛,劝大家信愿持名,往生不退成佛。你们诸位能不能体会这个意义?若能稍微体会一点,你就明了这部经才是‘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华严》、《法华》,十方无量刹中无数诸佛,未必宣讲,只有这一部经是一切诸佛共同宣讲的。你应该知道这部经的重要性,没有一尊佛不讲,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念佛往生。
我们要怎样才做到‘礼敬诸佛’?十大愿王,第一礼敬诸佛。诸佛劝导我们的话,我们不听,怎么是礼敬?念佛人跟阿弥陀佛作对头,跟诸佛菩萨作冤家,你们怎么能往生!‘礼敬诸佛’,绝对不是天天趴在那里磕头作揖。佛劝告我们的,我们记在心里,依教奉行,这是礼敬。不只是释迦牟尼佛劝告我们、介绍给我们,十方一切诸佛异口同声地,都这样子劝导我们,为我们宣说。
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有几个人知道?正因为不明了名号的功德,所以念佛的信心不清净,愿力不坚固,念的时候有夹杂,有间断,还有怀疑,念的功夫不得力。前面所讲的‘安乐、慈心作善’,现前的利益,你得不到。不是经讲的不灵,是你自己修行的不如法。果然如理如法的修行,经上所讲的效果立刻就应验,我们现前就得到。这一句就是说明,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没有一尊佛不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的。
弥陀要想普度一切众生,决定不能没有这一愿。这一愿就是十方一切诸佛都要为他介绍。‘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虚空法界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例外。‘称名’,就是念阿弥陀佛。换句话说,没有一尊佛不念阿弥陀佛。“说我功德国土之善”就是讲经。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这三经都称赞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有了这一愿,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才有得度的因缘,可见这一愿比什么都重要。这一愿就是流通的大愿,也说明了弥陀教化的区域是尽虚空遍法界,决不只限一个极乐世界。一切诸佛刹土都变成弥陀的教区,这是我们应当要特别注意的。
下段经文就是第十八‘十念必生愿’。自古以来许多祖师大德,都公认这一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一切诸佛为什么赞叹阿弥陀佛?就在这一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没有说娑婆世界除外,换句话说,我们娑婆世界包括在这一句中。这里讲的众生,包括我们本人在内。
【经】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是十念必生的大愿。净宗修学的宗旨,就定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修学宗旨就从这一愿来的。这一愿讲一向专念。第十九愿讲发菩提心。我们将在后面经文读到,‘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是净业正因。有很多人,好像也发了菩提心,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没有往生?是不是这部经有问题?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看清楚,才不至于产生误会,才不至于耽误自己这一生的修行。这一段经文我们要仔细看,一个字都不能疏忽。
第一、“闻我名号”。此地的‘闻’不是普通听闻,普通之闻不起作用。因为这是大乘经,不但是大乘,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每一个字的标准,决定不是泛泛者。这里是讲菩萨的闻慧。换句话说,这一个字就包括了闻、思、修三慧。底下经文都说出来,闻是缘分,这个缘分决定不是偶然的。正如世尊在本经开示说,‘善男子、善女人’,能在一生中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经论,那真的是善男子、善女人,不是假的。‘善’是无量劫来所种的深厚善根,跟其他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不一样,这个善根比那些深厚得太多了,你才有缘分听到这部经典,听了之后一定欢喜。
“至心信乐”。‘至心’是真心,是诚心,决定没有虚妄的心。这一点就不容易!此地讲的至心,跟《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完全相同。这就是能不能往生的关键所在。我们今天听了弥陀名号,还有二心、三心,无量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没有达到一心。‘至心’就是‘一心’。从今而后,我们尽形寿,现前这一生,要做到念兹在兹,心里念念都是阿弥陀佛,一句一句不可以间断。间断就产生两个现象:一是打妄想,起心动念,胡思乱想;一是无明。没有妄想,就堕到无明,所以众生不是堕在妄想,就是堕在无明,这多可怕。堕在妄想那一边,就是贪嗔;堕在无明这一边就是愚痴。搞贪嗔痴!不念佛号就念贪嗔痴,这事我们不知道,佛祖提醒我们,我们自己冷静想一想,一点都不错。佛号断了,就是贪嗔痴,就是造六道三途业,这一句佛号是净业,教我们永脱轮回,往生不退成佛,一生中就可以把这件事办得圆圆满满。所以,‘至心’是关键的字眼。
‘乐’是爱好,欢喜爱好。人生中第一喜欢的,就是这一件事,其他任何事都不能取代,才是“至心信乐”。我们有没有做到?一句‘阿弥陀佛’是从这样的心生出来的,念出来的,这才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人不能不知道。如果你不知道,你念一辈子佛,到最后不能往生。实在讲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念佛,虽念佛,不晓得这个道理,没有把这四个字抓住。所以只跟弥陀结个法缘而已,还得搞轮回。这一生又遇到了,这一生的缘很殊胜,能把《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讲清楚,这个缘不多!一定要把握住,不能放过,决定在这一生往生。这跟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说的‘净念相继’,是一个意思,‘至心信乐’,就是‘净念相继’。如果不是净念相继,那就不是至心信乐。你在这个世间还有其他喜欢的事情,还有其他放不下的事情,你就不是至心信乐。所以,这句话非常重要。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前面是讲专念。在我们没有往生之前,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群,离不开一切众生。弥陀世尊和本师释迦牟尼佛,两位导师在经典里的教训,我们一定要依照经训做到。总而言之,这些教训都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两句都包括尽了,就是你所修的种种善根。修积这些善根,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愿望,就是求生净土。这样一个目标、一个愿望就是‘心心回向’,一切善根功德都回向求生西方。
前面讲的‘至心信乐’、‘专念’是正修,‘善根回向’是助修,正助双修。正修偏重在慧,助修偏重在福。有福报的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如入禅定。临终没有病苦,这是福报!有病苦的就是福报不具足。
病是果报,能不能把它扭转?生死轮回都有办法扭转,小小的疾病还转不了吗?当然可以转得了。怎么转法?努力修善。你看看《了凡四训》、《感应篇》,和《阴骘文》里所讲的,真心为善,许多业障罪报不知不觉中都转了,你就不必受报。我们希望一生长寿,长寿要健康,长寿不健康就苦了,所以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第一幸福是身体健康,绝对不是财富地位,那些没有用。身体不健康,再多的人伺候你,也是苦不堪言。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认真去修学。
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法总离不开因缘,连佛说法度生也是因缘。因缘底下是果报。世出世法既然是因缘果报,你造善因善缘自然得的是好果报;你造恶因恶缘当然得恶报。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改变的,佛也不能转定业。因缘自己造,果报就得自己受,佛加持我们,保佑我们,用什么保佑?就是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让我们从今之后起心动念,晓得我要造善因善缘,远离恶因恶缘,果报就自然殊胜。
我从今天起再不造罪,从前所造的罪业,业因虽在,业缘断了。因没有缘不会结果,所以应当受的恶报也不会现前。过去还有一点善根,现在拼命造善缘,善的果报本来这一生不能成熟,来生来世才成熟的,因为你断恶修善,善缘的力量加强,恶缘断了,微细的善因也提前受报。这是佛加持我们的,我们今天要的就是这个。说实话,世间的名闻利养、一切财富,聪明人都不要。要健康长寿,要自己不生病。死的时候不生病,在佛门很多。往生的时候,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走之前还跟人谈笑风生,谈完之后对大家说,‘我要走了,你们念佛送我’,念不到十分钟、十五分钟就走了,多自在!要靠什么?就是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西方。把一切善根都回向求生西方,在世间求一个健康长寿,其他的什么都不要。下一句就是核心中的核心。
“乃至十念”。十念是最少的!临命终时,十念一念都能往生,历史上有例子,不是假的。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观无量寿佛经》里讲,五逆十恶,临终遇到胜缘,也能往生。五逆罪不是不能往生,可见这里‘五逆’是陪衬的一句话,重要的是末后这一句‘诽谤’。诽谤的人根本不信,那怎么能往生?换句话说,如果不诽谤,能信受,五逆罪也能往生。善导大师说,此地讲的‘十念’即是十句佛号,不是普通讲的十念法(尽一口气是一念),这里是十句佛号。临终十念,是这个人一生中从来没有听过佛号,甚至从来没有学过佛,直到临命终时才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劝他求生净土,他一听就相信,就接受,就真的发心。自听到佛法一直到往生,‘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完全符合经典所讲的标准,他怎么不往生?当然往生!不过念的时间短而已,当然时间愈长愈好。
讲到念佛,善导大师说得很清楚,上根之人是尽形寿,一生念佛。像这样临终十念的人,算是下下根,一生没有缘分遇到佛法,到临命终时才遇到。各位要晓得,临命终时遇到,最低限度要具足三个条件才能往生。
第一个条件是临终时神智清楚。如果临终病得人事不醒,则一点机会都没有。你念一生的佛,临终害一场大病,往生都不可靠,这要记住。所以,人不能不修福!修福就在现前,到临终的时候想修福来不及了。要认真修福,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要求临终的时候,清楚明白。这是第一个条件。
在这关键的时刻,来了一位善知识劝你念佛。如果在关键时候,没有人提醒,往生也不可能。所以,第二个条件是在关键的时刻,遇到真正的善友,提醒你念佛。
第三个条件是你一听,立刻就信受奉行。如果不立刻信受,你快要断气了,还来得及吗?来不及!要快,不能犹豫,丝毫的犹豫都没有,马上就信受,立刻就念佛发愿求生。
像唐代的张善和往生,是中国历史上人所众知的,他是临终十念往生的。这样往生的人,万万人中难得有一二个。三个条件都具足,缺一不可,所以这绝对不是侥幸的事。临终十念,到底他的品位怎样,是不是就是下下品往生?不然!善导大师跟我们讲,‘通于三辈,摄于九品,莫不往生’。这话使我们非常惊讶,真正是不可思议。
我们平常人往生,品位高下,是看念佛功夫的浅深,是以净业程度的浅深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不同。五逆之人,他的往生是在临终那一刹那,忏悔力量的浅深,决定他的品位。如果他是至诚心忏悔,彻底忏悔,他的品位一下就提升到上上品。你不要认为他一生不相信佛,造作罪业,临终念几句佛号往生,说不定他是上上品往生。《观无量寿佛经》里,阿阇世王杀父、害母、破和合僧,和提婆达多合作出佛身血,造作五逆罪。《大藏经》里有《阿阇世王经》,就是阿阇世王的传记。他临死的时候忏悔,念佛往生,佛说他是上品中生。因忏悔的力量强,知道过去真正做错了,一念悔改之心,真的从地狱一下就超到上品中生,真的不可思议。因此,我们对于造作罪业的人绝对不能轻视,说不定他在临命终往生,品位比我们高,我们还不如他。所以,一是念佛功夫浅深往生;一是忏罪浅深往生。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学佛要想符合经上的标准,就要一心专念,要‘专’。专礼阿弥陀佛,每天拜佛,特别是中年以上的人,拜佛是很好的运动。现代人运动量少。我们跟大陆人比,不一样。大陆人比我们健康,他们生活水准不如我们,运动量多过我们。他们出门没有车,要走路;离开都市,他们没有自来水要挑水。他们的劳动量超过我们,身体比我们健康,比我们长寿。衣食住行种种条件不如我们,为什么他们会健康长寿?我们在富裕的社会环境里生活,学佛的人除了拜佛之外,也很少运动。拜佛,实在讲,拜得愈多愈好,至少一天要拜一百拜,当然能拜三百拜是最好的。三百拜需要一个半小时,分三次拜,早晨拜一百拜,中午拜一百拜,晚上拜一百拜,对于你的身体健康一定有好处。
身专拜阿弥陀佛,口专念阿弥陀佛,心专想阿弥陀佛。我在这里常常提醒同修,务必使我们的心、我们的愿、我们的解、我们的行,一一同佛无二。佛的心、愿、解、行,我们怎么知道?这一部《无量寿经》所讲的,就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的见解、阿弥陀佛的行持,全在这部经上。
这一部经好!分量不多,很容易受持。要把它做到,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行持,这样才是修行。这种修行法就是古大德所说的‘万修万人去’。所以,经不是叫你念给佛听的,佛就欢喜,那是自己欺骗自己。佛还要听这个东西?佛不要听!是要念给自己受用,提醒自己依照经典的教训去做,这样修行就是《观经》所讲的‘是心作佛’。这就是作佛,具体实践佛的心行。在一切修行法门中是最极玄妙,只在平常老老实实、绵绵密密,一句佛号接一句佛号,不要中断,自然就相应。如同古德所说的‘暗合道妙’,就是相应的意思,自然相应。‘道’就是‘是心是佛’;‘妙’就是‘是心作佛’。我们这样做就是‘是心作佛’。‘是心作佛’自然就是‘是心是佛’。《观经》上讲的这两句是非常重要的经句。我们做到了,功夫念得好的,念得纯熟的,念念离念,功夫成片,就是古人所讲‘以凡夫心入诸法实相’。在其他法门、其他宗派里,这是非常不容易达到的境界,唯有念佛法门最容易。
‘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是善导大师讲的。佛出现在世间,就是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介绍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因为众生业障太重,跟他讲念佛作佛他不相信,所以才讲他能相信的法门,才说出无量无边法门,那是对不能相信念佛法门的众生所说的。能相信这个法门的,是第一善根。就像经上讲,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才能相信。
四十八愿从第十二愿到第十八愿,是整个大愿里最重要的部分,我们要特别留意。如果没有十念必生,就不能普度法界一切众生。
我初学佛的时候,常常有个念头,找不到答案。经上常常赞叹佛是万德万能。既然万德万能,我就想,如果这个人必堕阿鼻地狱,佛能不能使他立刻成佛?如果他能使地狱众生立刻成佛,佛即是万德万能,我们可以相信。若说地狱众生这样重的罪,不可能叫他立刻成佛,要他慢慢修,修上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这有什么希奇!我曾为此事请教过很多法师;法师们都说不可能,修行要经三大阿僧祇劫,不可能立刻成佛。所以,我对于佛的敬仰,打了很大的折扣,认为经上赞叹佛,是夸张的,不是真的。以后念《无量寿经》,念到这一段经文,才恍然大悟,佛的德能是真的。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十念皆得往生不退成佛,这不就是立刻成佛吗!这才回想到古人讲的话,一点都没有夸张,句句都是实在的,叫人不能不佩服。佛法确实不同于世间法,正像《金刚经》上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祖师大德跟佛都做到了,言语句句真实,我们不能不佩服,事实确实是如此。
众生所以不能立刻成佛,不是佛没有方法,而是众生不肯接受,那有什么法子?你要肯接受,真的不难。《阿弥陀经》跟本经所讲的,都是若一日到七日。你需要修多久?少的一天,多的七天就成佛。这不假,历史上确实有这样的人物。我们今天修了这么多年,还没成佛,为什么不成佛?没有认真修。修是修了,展开经典看一看、比对一下,不合标准,毛病就出在这里。对于这个世间还留恋,还舍不得,怎么能去得了。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看到,宋朝的莹珂法师,念佛三天往生,证明了经上讲的一日到七日没错。他是一位出家人,不守清规,破戒造作罪业。但他有一个好处,深信因果报应,想想自己一生所作所为,必堕地狱,就生大恐怖,请教同参道友,有没有救。同参道友给他一本《往生传》,他看了痛哭流涕,有很深的感动。《往生传》看完之后,他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他把寮房关起来,不睡觉、不吃饭、不喝水,一句佛号念到底。他拼命念了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好好的修行,到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莹珂法师很难得,他就向阿弥陀佛要求说,我的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诱惑,这十年,我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受诱惑又不晓得造多少罪业,恐怕将来往生靠不住,十年寿命我不要了,现在我就跟您走。阿弥陀佛听了他的话,也就点头同意说,‘好!那我三天以后来接你好不好?’莹珂就答应了。
他把寮房门打开,兴高采烈向全寺大众宣布,三天之后阿弥陀佛接引我往生。寺里的人都认为他发神经,这样一个恶人,怎么可能三天往生?好在三天的时间不长,大家等著瞧!到第三天,他洗了澡,换了新衣服,早课的时候,要求大众不照平常的早课,念《阿弥陀经》、念佛,送他往生。他没有生病,跟大众一起课诵,经念完了,佛号再念了十几声,他就告诉大众,阿弥陀佛来接引我,我现在要跟他去了。说完,他就走了。没有病,三天!是历史上记载宋朝的事。我们看了、听了也许不相信,恐怕是古人编造的。
前年(一九八八)在美国首都华府,有位周广大先生,也是在临终前三天念佛往生的。他得的病是血癌,医生放弃治疗,这时他的家人慌了。他家里没有一个是信仰宗教的,一家人在华府开一间面包店。此时家人才到处求神求佛,希望有奇迹出现。也算他运气好,因缘殊胜,遇到华府佛教会的一位龚振华居士。龚居士是念佛最虔诚的人,他专修净土,讲话心直口快,容易得罪人。周先生碰到这么一个人。龚居士一看,他的病不可能好,所以直截了当劝他不要求病好。他说,人在世间太苦,你好了之后还不是一样更苦,有什么意义?不如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里去作佛、作菩萨,回来再度你的家亲眷属,这多好!周广大一听很有道理,立刻就相信,就接受,要求他的太太儿女都帮助他念佛,求往生净土,不求病好。这一个决心下得正确!
佛教会的同修也有几位前去帮他助念,三天三夜佛号没有停止。念到第二天,见到地藏菩萨来了,他说出菩萨的样子,大家听他讲的样子,是地藏菩萨。龚居士很难得,立刻提醒他,不管什么样的佛菩萨、什么人,你见到了都不能跟他去,一句弥陀念到底,不见到阿弥陀佛决定不可以去。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他回过来专心念‘阿弥陀佛’,念了没多久,地藏菩萨不见了。念到第三天,他说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从云端下来接引他往生。这是现代人,还是在美国,真正是希有的因缘。周先生一生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教,临终才遇到龚居士,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真的往生,绝对不是假的。
念佛法门是实在希有殊胜,经上所讲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决定不能看作劝善的善书,那你就错过了此一希有机缘。
西方世界第一殊胜是寿命无量,这是极乐的根本,就在第十五愿。如果没有‘诸佛称叹’(十七愿)这一愿,我们那里有机会听到这个法门?所以十方诸佛都在周遍法界弘传,这种恩德实在是太大了。因为他们到处宣扬,我们才有机会听到、接触到。
善导大师在《注解》里说,‘定成正觉’、‘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诸佛称叹’与‘十念必生’,这五愿是真实慧。经上讲‘住真实慧’,大师这样一说,用现代话讲,真正落实住真实慧!所以这五愿是四十八愿的精华,是四十八愿的精要。可见‘光明无量’一愿是弥陀弘誓的心髓。我在前面跟大家说过,经典所在之处、佛号音声所扬之处、经典宣说讨论之处,就是弥陀佛光注照之处。弥陀的心愿,希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快快成佛,为了这一个愿望,才有十念必生的殊胜大愿。众生念佛往生,没有一个不是当生成佛的。第十八、第十九愿合起来,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古德较量诸经,认为这是真实中的真实。这个比较法,我们也曾经说过,隋唐时候的大德都公认,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最圆满的是《华严经》,所以大家公认《华严》是经中之王,一切经是《华严》眷属,称它为根本法轮。这个比较,把第一找到了。《华严经》跟《无量寿经》比,《无量寿经》又是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古德说得很好,《华严》、《法华》不过是此经之导引而已。大经是引导我们入这部经的。那两部经好比是大门;这部经是殿堂,登堂入室。门外虽很壮观,这部经才是登堂入室。我们才晓得这是如来正说第一经。
这一部经一共有四十八品,那一品是第一?当然是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那一愿第一?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四十八愿虽好,去不了极乐世界,一点用也没有,所以释迦牟尼佛,甚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讲经说法就是讲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展开来,就是无量无边的经卷。无量无边经卷浓缩,就是第十八愿。一句都讲完了,讲尽了。这样一比较,你才晓得此经经文真正是尖峰,佛法的最高峰,没有比这个更殊妙。希望我们在此处留意,要特别用心去体会。
【经】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
这是第十九‘闻名发心愿’。“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菩提是梵语,译成中文是‘觉’。经论上常常把佛法修学的宗旨目标,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话是梵语音译。‘三’翻作‘正’,菩提是觉,‘三菩提’翻作‘正觉’,真正觉悟!觉悟就不迷惑,迷惑就不觉悟。发菩提心就是从今而后觉而不迷,真正觉悟。什么才是觉悟?觉悟的标准在那里?你搞六道轮回就是迷,就是不觉。你出六道轮回,就觉悟了。所以,阿罗汉称为正觉,他们超越六道轮回。阿罗汉以上才称为正觉,阿罗汉以下都是迷。觉则称为圣人,有四圣法界。菩萨是正等正觉,佛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罗汉虽然是正觉,大乘佛法说,他还没有发菩提心,可见菩提心比阿罗汉的正觉还要高,阿罗汉、辟支佛都还没有。所以,不但不再搞六道,‘发决定成佛之心’才称为菩提心。阿罗汉没有成佛的意愿,他比我们觉,但是比菩萨还迷,因为没有发成佛的心。
菩提心不但是觉,是究竟圆满的觉。换句话说,一定要发作佛的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一切发心作佛的人,我们都称他为菩萨,因为他发了菩提心,他发心作佛。我这样讲,大家容易懂。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跟我们讲,凡是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的,就是‘发无上菩提心’。这话对不对?对!因为求生净土就是一生成佛。发愿求生净土,就是发愿一生成佛,那怎么不是菩提心?不但是菩提心,一生成佛是无上菩提心,跟一般大乘菩萨不一样。大乘菩萨还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无量劫,才能成佛,这人一生就成佛,比起那些菩萨,殊胜得太多。
‘菩提心’,佛在《观经》上讲得很清楚。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就是我们前面第十八愿讲的至心、真心、诚心,真实不虚!真诚心起作用,分为两类,一是对自己,一是对别人。对自己是‘深心’,在一般大乘讲,深心是好善、好德。善与德是有标准的,最高的标准,‘明心见性’才是善,才是德。‘一心不乱’是德,‘大开圆解’是善;断烦恼是德,开智慧是善,这是高标准。对待别人是‘发愿回向’,发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展开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归纳不外乎四弘誓愿。所以,四弘誓愿是一切诸佛菩萨,在因地所发无量大愿的总归纳。
第一要发愿度众生。要帮助众生,协助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如果我破坏众生,障碍众生,嫉妒众生,阻挠众生,这是造作阿鼻地狱的业。因为这不但没有发菩提心,跟菩提心恰恰相反,那是迷惑颠倒,这种人决定不能成就,三宝再慈悲也加持不上。谁能加持他?妖魔鬼怪,因为妖魔鬼怪的心行都是这样的,嫉妒人,障碍别人,陷害别人。你的心愿跟他的心愿完全相应,所以妖魔鬼怪都加持你,使你的罪业愈造愈大,愈造愈深,将来地狱果报愈堕愈下。非常可怕!
读到这里必要觉悟,我们尽心帮助别人,决定不吃亏,对自己决定没有损失。看到别人有困难,尽心尽力帮助他,明天自己没饭吃,不去考虑。不要帮助别人,自己还留一手;这样虽然帮助别人,不圆满,不究竟,不彻底。是觉,但觉里带著迷,不是完全觉,一半觉一半迷。真正觉悟的人,决定不会替自己留一点,那才是真正觉悟,彻底、究竟、圆满的觉悟。所以,要发心度众生,要想究竟圆满的帮助别人,可以帮助现在不如我们的人。跟我们程度差不多的,比我们高的,我们帮不上。所以,一定要自己成佛,成了佛可以帮助等觉菩萨,这样度众生才圆满。九界有情众生都得度,我都有能力帮助他们,就要自己圆成佛道。
自己成佛从那里做起?从先断烦恼做起。四弘誓愿就是教我们修行的次第,这四句话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总纲领。《华严经》的内容就讲这四句,先断烦恼,烦恼断了之后,再学法门。你要不按这个顺序去学,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
我们今天这一代人,几乎没有成就的。最近黄念祖居士告诉陶居士说,台湾的佛教是形式的,表面兴盛,是假的,不是真的; 台湾没有真正修行人。他一语道破,真正有修行人,这个地方还会遭劫难吗?不会!没有真修行人,不是不发心修行,他真发心,他修行的程序颠倒了,他不断烦恼就要学法门。换句话说,四弘誓愿,他只要后面两愿,前面两愿不要。他要度自己,不度众生。对众生,想尽方法障碍、破坏。他不断烦恼,所以四弘誓愿他只要‘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好像盖四层大楼,底下两层他不要,他要三楼四楼,这样永远不能成就。大错特错!这是真正迷惑颠倒,真是佛法常讲的可怜愍者。
四愿一定要按顺序。心量不大、不慈悲,烦恼断不了。因为起心动念都想自利,烦恼怎么会断?烦恼能断的人是念念想众生,念念希望别人好,不希望自己好。你们都好,我最不好,这就好了。你们都有福,我没有福,这才好!常怀怜愍众生之心,先人后己,才能断烦恼。这种人才有资格修行,才有资格入佛门。念念只想自己,其次再想别人,不管你怎样精进努力去修学,始终皆在佛门之外,决定进不了门槛。我在此地真诚奉劝诸位同修,要想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天天念四弘誓愿,念没有用处,念得很好听,不管用,要认真去做。先要把自己的心量拓开,要像佛的心量一样,心要同佛!佛有广大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没有这个心量,怎么能作佛?
尤其是净宗,法门广大无边,不是普通的法门。一定先要把心量拓开,要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去爱护别人,关怀帮助别人,成就别人,这个人有资格入佛门,有资格修上上乘。这一部经典、这个法门是无上的法门,你才有资格修学。
入佛门,第一步功夫就是断烦恼。教你念经,教你念佛,一句接一句,是断烦恼。你不念佛,刚才讲过,不是堕在邪见,就是堕在无明,都是烦恼。这一句佛号既破邪见,又断无明,这一念是正念。正念现前就是这一句佛号,一句接一句,二六时中不间断,这就是断烦恼。心里就没有妄念,也没有无明,就是定慧等学。心里妄念不生,是定;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不堕无明是慧,不起妄念是定。我们凡夫最大的病根,就是心乱、心杂、心染污。被什么染污?被贪嗔痴慢疑染污,被五欲六尘染污,被是非人我染污。把这些都去掉,恢复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真心。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要达到清净、平等、觉。
第十九愿‘发菩提心’,与下面经文‘三辈往生’前后照顾,完全相应。三辈往生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专念是第十八愿,发菩提心是第十九愿,所以古人说这两愿是真实中的真实,是四十八愿的核心。因此,我们修学净土,终极的目标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愿望究竟能不能在这一生达到,有没有决定的把握,关键就是在这两愿,所以这两愿,我们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
‘发菩提心’,我略略的跟诸位提过,通常是以四弘誓愿来解释发心。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具体的表现,不仅一定要发心,在修学次第上来说,也决定不能违背,诸位同修必须记住的。四弘誓愿的第一愿简单的讲,就是拓开心量,愿文‘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想想,凡夫跟佛到底差别在那里?佛的心量大,大乘经里常常赞叹,‘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古人形容作大官的肚量大,说‘宰相肚里可撑船’。撑船需要多大的地方?小小的河流就可以了。
佛的心量周遍恒沙世界,恒河沙数无量无边的世界都能容纳,那样大的心量。所以,心量大就是觉,心量小就是迷。凡夫起心动念,都想到自己切身的利害得失,他就是凡夫。他为什么是凡夫,佛为什么会成佛,道理在此。这是大乘佛法,不是小乘。换句话说,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修学大乘?就是心量要大;心量不大,决定入不了大乘法门。
心量不大的人,虽然天天在这里听大乘法,他所得到的还是小乘。甚至于比小乘还要小,就是人天乘;甚至于比人天乘还小,小到饿鬼、畜生、地狱去了。你看小得多可怜!小到连一个人都不能容纳。我们学佛同修不能不知道,否则自己辛辛苦苦学了一生,念了一辈子佛,到最后不能往生,还要怪佛菩萨不灵,怪经典胡造谣言,那就罪上加罪,谤佛谤法,罪过就更重。实在是你虽然读经,并没有解其义。经的意思明明白白摆在眼前,你看不出来,误会了。所以,入大乘先要学大心量。在佛法表法里,此意也明显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佛教都是大乘法,寺院道场,一进山门,第一眼看到天王殿,弥勒菩萨坐在中央,面对著大门。意思就是说,要像他那个样子,才有资格入佛门,入大乘之门。弥勒菩萨满面笑容,肚皮很大。肚皮大就代表肚量大能包容,要有大肚量,满面笑容接待一切众生,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入大乘之门。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
旁边四大天王是护法神,提示我们要护自己,也是表法的意思。东方持国天王代表‘负责尽职’。每一个人皆能尽自己本分的职责,前途一定光明,家庭一定兴旺,国家必然富强。只要人人站在自己的本位,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南方增长天王代表‘精进’。‘日新又新’,不断的求进步,不进则退。由此可知,大乘佛法永远走在时代尖端,永远领导时代,岂是落伍?
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代表方法。要用什么方法达到负责尽职、日新又新?西方天王教你多看,北方天王教你多听,正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就真实的学问,然后才能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所以大乘佛法里,一切佛菩萨的名号、塑像,都代表教学的意义,完全是用来表法的。我们现在把他们当作鬼神来看待,这很冤枉!
寺院的建筑,是学校与博物馆融合在一起的结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艺术教学’。世间法里,学校与博物馆是分开的;佛教教育与博物馆是结合在一起的。近代大家才讲求教学艺术,殊不知佛法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落实了艺术的教学。佛教的一切设施,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即使是房舍的建造图样、结构,都含著启发的教育。这才晓得佛陀教育真的是尽善尽美。
度尽众生愿,诸位想想,重不重要?我们今天有没有做到?我们是不是起心动念,念念都为众生著想、念念为社会著想、念念为国家著想,而绝对不想自己?一想自己,就错了,这一点诸位要特别细心去体会。为什么想自己就错了?因为想自己就增长我执。
佛法是教人破我执。破我执,才能出三界;破我执,念佛才能得一心不乱。我执是轮回烦恼的根源,有一个我,烦恼就断不掉。所以,大乘佛法妙极了,教你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不知不觉就把我执断了。不像小乘人刻意去破我执,证得须陀洹果之后,尚需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才能把我执破掉。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这七次往返,要多少岁月,这是天文数字。
大乘比小乘高明,用的方法巧妙,就是念念不想自己,念念都想众生,‘我’自自然然的淡忘了,这个法子非常高明。大乘法里,念佛法门尤其殊胜,尤其巧妙。他教我们念念想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的心愿,想阿弥陀佛的行持。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普度法界一切众生,心量之广无量无边,确实不是其他大乘菩萨能相比的。我们完全依阿弥陀佛作标准,先要发心,不发心不能入门。入了门之后怎么修法?断烦恼,破我、法二执,就是用这句佛号,一向专念就行了。
这一句佛号从什么心生起?从真实平等广大心生。因此,句句佛号就与广大心相应。广大心即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一天到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个不可思议!这个事实真相知道的人不多。
为什么我念这句佛号就是普度一切众生?因为你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一样,阿弥陀佛普度众生,你把阿弥陀佛普度众生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自他不二。自己的心愿跟阿弥陀佛的心愿无二无别,佛的功德就是自己的功德。这个事实,蕅益大师在《要解》里为我们讲得很清楚,念佛法门无比的殊胜。佛门做晚课的时候蒙山施食,只要用七粒米,用观想的方法就能遍十方。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用观想的方法,也度了法界一切众生,心量是这样扩大的。要把这个大心量用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世、待人、接物之处。不要在念佛的时候就观想跟佛相应,不念佛时,还是小心眼,还是搞是非人我,那就大错特错,这样念佛不能往生。佛教我们用一心,不可以用二心。对佛用一个心,对众生又是一个心,这错了,这不是一心。所以,能不能往生,关键在这个地方。
至于第三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必须前面两愿做到了,才能认真去学法门。前面两愿没做到,不能学法门。我劝同修们多想一想,我不骗你,为什么?好像盖大楼,前面两愿是地基,地基还没有做好,就往上面盖楼房,不要几天就垮了,永远不能成就。你就晓得基础愈坚固愈结实,将来这楼盖得愈高愈大。何必要著急去盖楼房,为什么不回过头来打地基?我们这一生当中,地基都打不好,因此暂时把后两愿保留,留到西方极乐世界再修,这样才好!我今天在这世间只修两条:发大心,断烦恼。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那时我已经是无量寿,再学无量法门,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修学环境,决定成就。法门修学圆满,圆成佛道,四愿一生都办妥了。从初发心到成佛,一生办妥。
这一种心态,这一种见解,这样的思想,就是发菩提心。菩提是觉而不迷。现在我看到别人讲经,我也发心讲经,我也拼命去研究各种经典,那是逞能、好强,好高骛远,不自量力。费了几十年时间去研究经典,结果是什么?清凉大师讲的‘增长邪见’。为什么增长邪见?因为你烦恼没断,心量太小,纵然说法天花乱坠,心里还是是非人我、贪嗔痴慢,你那些见解全是邪知邪见,不是正知正见,与佛决定不相应。
学佛一定要按照顺序,善财童子在《华严经》上,给我们做一个最好的榜样。一部《华严经》的内容就是四弘誓愿,特别在《四十华严》里显示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四十华严》分为本末二会,本会文殊菩萨。善财童子跟文殊菩萨时,就是修前面的两愿,在文殊菩萨会中发无上心,断了烦恼,成就戒定慧三学,老师再让他出去参学。五十三参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参访到最后一位善知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即是‘佛道无上誓愿成’,他一生圆满了。诸位要把四弘誓愿,把菩提心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讲这个。
“修诸功德”。功德是戒定慧;功德真正是自利利他。自利的是戒定慧,即是菩提心;利他的是一切善行,尽心尽力帮助别人,成人之美,这是功德。下句是功德的具体说明。
“奉行六波罗蜜”,这是修行人一生日常生活行为之总纲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一切众生接触,应该要怎样做,佛教我们六大纲领,我们要遵守,要照做。菩萨无量无边的行门,归纳起来就是这六大类,每一类的细行都是无量无边。
第一、布施。布施就是真正的放下,也就是舍。要舍,要放下。佛为什么教我们舍,教我们放下?你要不肯舍,不肯放下,就是贪,贪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佛说无量无边烦恼,归纳为一百零八类—百八烦恼。我们的念珠一百零八颗,念佛就是要断百八烦恼,对治百八烦恼,是这个意思。一百零八类讲起来很麻烦,所以在《百法》里,天亲菩萨再归纳成二十六类: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二十六个还麻烦,一般讲经只讲六个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这六条还可以归纳,变成三个:贪、嗔、痴,称之为三毒。三个还可以归纳成一个,就是‘贪’。所以,无量无边的烦恼,确是从贪生出来的。佛知道这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所以菩萨行门第一是布施。
布施就是对治贪烦恼的,这一帖药是针对贪欲的,你就晓得布施的重要。布施不是别人占我便宜,是把自己的贪烦恼断掉,一定要认真去做。事上不做没有关系,心上断就好了。理论上讲没错,是不是真的能断得掉,不能自欺欺人!所以在事上真正要舍,真正要放下,目的在恢复自性清净。
布施的功德很多,不要害怕布施财富,明天生活怎么办?所以佛教我们布施,我们总衡量衡量,自己有多余的,才布施一点,还得储蓄一点。这都是放不下,做得不够彻底。换句话说,贪毒断不干净,只是去了一点点,余毒还在。如果根本没有除去,那就坏了。所以真正聪明人,真正有善根福德的人,定要把贪毒连根拔除。对于世间功名富贵、名闻利养,舍得干干净净,丝毫也不沾染。生活所需,生到这个世界就有一分福报,这个福报是你与生俱来的。你命里不该饿死,决定饿不死;命里该饿死的,给你一座大金山,还是会饿死。
我常常教人学佛,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为什么?相信因果报应。命里有的,决定有,丢都丢不掉。命里有一百万,今天这一百万我布施了,明天它又来了,来的时候总会带一点利息,会多一点。这个我很有经验。我二十六岁学佛,章嘉大师传授我这个方法,我就如法奉行,我不怀疑。现在来的福报愈来愈大,动个念头,事情就能圆满,就能成就。现在世间人常讲的‘心想事成’,我的确心里一想,事情就成了。实实在在讲,原本我是没有福报的,我二十六岁开始学佛,照中国的算法,今年四十年了。在这四十年中修的,跟《了凡四训》所讲的是一样!愈修愈有信心,愈有信心愈敢舍,舍得干干净净不在乎,不怕。诸位一定要明理,明理就理得心安。道理明白,心就安,就敢做。
财布施,财用决定不缺乏。法布施,决定增长聪明智慧。无畏布施一定得健康长寿。你不求也必定得到的。你种什么因,一定得什么果报。财富、智慧、健康长寿,是每个人希求的。想求而不肯种因,那里会来这些果报?求佛菩萨,想利用佛菩萨保佑,贿赂佛菩萨,每天多供养些,那是假的,没有用。要真正懂得因果,修因得果,这是佛教我们的。你真正能依照佛的教训修行,你家里不供佛像、不烧香、不供香花水果,都没有关系。你修因一样得果报,决定得到。
你家里供的佛堂再庄严,每天上供都不缺乏,你的心行不能依照佛教的去做,你什么也得不到,所得的还是一身罪业。所以,佛法不重形式。说老实话,你供养的这些,佛菩萨看到这些供品都有农药、都有染污,不要说吃,就连闻都不闻一下。这是表我们一点敬意,但是真正的敬意是依教修行,真正敬意不在形式,同修们不可以不知道。
布施一定要做,要认真的去做,尽心尽力的去做,决定有好处。布施,说实在的,也不是很容易的。所以种福,种子要种在土里,它才会长,才会生根发芽。如果种在一块石头上,种子会烂掉,什么收获也没有。你要有智慧,要认识福田。到那里去种福,这是个大问题,不能不留意,否则拿钱财布施最容易造业。如果是正法,那你真正种到无上的福田。如果你去供养邪师邪法,帮助他造罪业,他堕地狱,你将来也免不了跟他一道去,那就错了。
现在这个世间到底那个是真正的善知识、是好老师?好老师决定不会在外面宣传‘我是善知识,我是好老师’,不可能的。我们既然没有慧眼,不能辨别那一个是真善知识,也不要紧。我常常劝大家,我也不能辨别;不能辨别,咱们找古人。
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不敢以老师的身分自居。他非常谦虚,他教我学印光大师,以印光大师为老师。印光大师已经不在了,但有《印光大师文钞》在。天天读《文钞》,就是接受大师对我们开示,听大师的教训依教奉行,做印光大师的学生。他是印光大师的学生,叫我们都做印光大师的学生,他跟我们是同学,这样的谦虚。
今天我劝诸位同修,我们以阿弥陀佛作老师,这还能错得了吗?阿弥陀佛没在此地,《无量寿经》在面前,经就是佛。佛的心、佛的愿、佛的见解、佛的思想、佛的行持都在这一部经典之中。我们读诵、受持、依教奉行,就是阿弥陀佛的学生。这个不会错!我做阿弥陀佛的学生,大家都做阿弥陀佛的学生,我们也是同学。希望大家冷静的去想想。
我们这个道场,实在讲,还是很有感应。我这一次从香港回来,诸位看到佛像后面换了一副对联,这一副对联是印光大师亲笔写的,不是复印的。民国二十八年大师七十九岁时写的,第二年大师就往生圆寂了。对联,我们已经做复制品,印刷厂过几天会送来,每位同修都可以请回家去供养,这是非常希有而难得。还有大师写的四副《大势至菩萨圆通章》,也是亲笔写的,我们也得到了,也把它做成复制品。这不可以说不是感应。所以,布施要认真做。
真的说布施,必须把妄想布施掉,把分别、执著布施,把烦恼布施,把忧虑布施,把牵挂布施,那就自在。你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常常放在心里,都是病根,全都抛掉,身心清净自在无比。何必把这些拉拉杂杂的东西装在心里,不肯舍掉。这些东西都是毒素,都是污染,应该彻底把它清洗。这就是念佛堂主七师父常常讲的‘放下身心世界’,都布施掉,‘提起正念’。正念就是一句佛号—清净平等觉,这是真的。
第二、持戒。戒律,佛说得很多,古大德把佛对于戒律的教导归纳起来,特别成立了《律藏》。佛讲这么多,可见得他对此非常重视。我们学佛如果要去研究戒律,也需要用毕生的精力,甚至于一生都研究不完,因此我们只要把握纲领,就得受用。纲领只有两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换句话说,断恶修善,是戒律的精神。诸恶莫作是小乘戒,小乘戒是讲自律,就是独善其身。众善奉行是属于大乘戒。大乘戒是与大众在一起相处,我们念念要利益大众,所以凡是自私自利都是恶,凡是利益别人都是善。所以,修学大乘的人起心动念,都要想到怎样去帮助别人,怎样去成就别人,这是大乘菩萨处众的心态。
用现代话来讲,‘持戒’就是‘守法’。因此,戒律又分三大类。佛说的,经典有记载的称‘律仪戒’,这是有条文的。除此之外,凡是符合于戒律精神所要求的,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经里没有的,佛也承认是戒律,我们要遵守。所以律仪戒之外,有‘饶益有情戒’及‘摄善法戒’,就是对一切有情众生有利的,或为善法,戒条上所没有的。不能说,没有,我们就不要做,那就错了。戒本中虽然没有,于众生有利就要做,可见戒律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呆板的。因此,戒律实际上包括国家的宪法、国家的法律,乃至于风俗习惯、社会道德,我们都必须遵守。
古人所谓‘入境随俗’,俗就是风俗习惯,也在戒律范围之中。在外国守外国的法律,遵守外国的道德风俗习惯,才能与当地一切有情众生和睦相处,这是持戒。所以,不要把持戒看得死呆板,佛讲的五戒、十戒要守,把人拘束到动弹不得,那就错了。世间法令规章,每隔数年要修订一次,因为时代在变化,生活方式在变化,意识形态在变化,几年前订的条文,现在不适用了。但是不管条文怎么修正,精神不变,懂得这个原则才能谈持戒。
持戒是守法,学佛的人一定要守法。佛讲的四弘誓愿是法,你不遵守,修学就不能成就,一定要遵守四弘誓愿的次第。我们看到许多学佛的现代人,他不要前面两愿,心量很小,烦恼很重。他一开始就要广学多闻,他想成佛道,当然成不了。四弘誓愿的三条都不要,只要一条,那里能成功?决定不能成就!这就是不知守法。
佛教你持戒,你有没有做到?团体生活,佛制订的基本戒条是‘六和敬’,我们做到没有?假如这是佛教团体,做不到这六条,就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的果报在阿鼻地狱。天天破和合僧,天天造阿鼻地狱业,你不堕地狱,谁堕地狱?西方世界很美好,你没有分!所以学佛的同修头脑要冷静,你才能把事实真相观察得清清楚楚,利害得失就摆在面前,这些皆是持戒。
第三、忍辱。忍辱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忍耐、坚毅,你才能有成就。学佛是大福德,虽然念佛法门是易行法,若没有耐心,一样不能成就。尤其我们现在这个环境,‘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处,物质的环境要忍耐,生活应当过得清苦一点,不要太奢侈,不要太舒适。为什么?奢侈舒适,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很好,西方极乐世界不想去。因此,生活苦一点好,念念有出离之心。纵然有多余的财富,还是过清苦一点,生活节俭下来一点,去帮助别人,这样增上修福就对了。
在中国历史上,印光大师最佩服的范仲淹。在《文钞》里,大师常常提到,中国自古至今,在历史上有三位了不起的人物。第一是孔夫子,一生积功累德之厚,他的子孙一直到今天都还受到社会广泛的尊敬,此是祖宗之德。孔德成先生到美国,美国人听说是孔夫子的后代,特别礼遇他,他沾祖宗的光。
第二位就是范仲淹先生。你读范仲淹的传记,或《古文观止》里的《义田记》,看看他一生行持,丰功伟业,出将入相。国家动乱的时候,他是大将军,统帅;回到朝廷里,他是宰相。国家给他的俸禄丰厚,他自己省吃俭用,将自己的俸禄养活三百多家,兴办义学。看到贫穷人家的子弟有可以造就的,都找来念书,供给他们,替国家培养人才,不为自己,所以果报殊胜。他有五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官做到宰相,有一个做到御史大夫;相当于现在的行政院长,监察院长。他死的时候买不起棺材,钱到那里去了?都做好事,布施了。所以,范家一直到民国初年,八百多年,家道不衰。
第三位是清初的叶状元,也是世代积功累德,一直到清朝末年,三百年家道不衰。修福没有别的,自己真正能刻苦,能忍耐,把多余的力量全部贡献出来,利益社会大众,这是我们民族的典范。
学佛人,尤其是出家人,如果连范先生的标准都做不到,实在讲,不像出家人。我过去在台中跟李老师的时候,他规定我一个月生活费用一百五十元。他说,你花费超过一百五十元,就不像出家人。生活过得很清苦,他对我说这句话,因为他是榜样。我一天吃饭要三块钱,他老人家一天只要两块钱,所以他说的,我心服口服,我没有法子跟他辩。他所有的收入都拿来做佛教事业,他身上穿的是三四十年的旧衣服,内衣袜子补了再补。你们到台中,应该到李老师纪念馆去看看,他的衣服大大小小补钉一个又一个。他不是没有钱,不是买不起,他的待遇相当丰厚。他没有家眷,就一个人。实在讲,他生活过得比谁都自在。这是真正的修道人,能忍,过一种清苦的生活,苦行僧的生活,他能真正把贪心断掉。修学更要忍耐,这样的法门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老师教我们修学,教我们念一部经要念五年,培养耐心,没有耐心做不到。老师这种教诫,有他的苦心,有他的用意,我们学生不明了,有的时候还埋怨,还不服。其实老师的教学,正是循著四弘誓愿的次第,是教我们先断烦恼。每天念一部经,想一部经,把你的妄想杂念慢慢的除掉,所以念经并不是求解,是修定,著重在修定。定至三年五载,心渐渐清净了,烦恼轻,智慧长,才能学法门。
学法门要与自己的善根相应,也就是与过去生中的宿根有关联。过去生中善根深厚,修学起来就很容易;过去世没有深培善根,学习就很困难。所以,不管过去善根厚薄,都要从修定下手,先把心定下来。没有耐心决定不能得定,所以忍辱是禅定的基础。在我们净宗,禅定就是一心不乱。由此可知,忍辱是得一心的基础。凡事不能忍,你怎么能得一心?不能得一心,修净宗就没有成就,所以一定要修忍辱。
第四、精进。进是讲进步。佛教我们求进步,要求精,要纯,不能杂。我们看到一些同修,每天很努力,很勤奋,他学的东西很多很杂,所以他是杂进,他是乱进,他不是精进。这样辛苦了多年多月,没有收获,没有成就,原因在不晓得专精。法门虽然很多,只能学一样;经典很多,只能学一部。要怎样学?‘读诵’。诸位要晓得,读诵就是精进,不要求解。为什么不要求解?因为你见思烦恼没断,所解的不是如来真实义,所解的皆是自己的胡思乱想,跟佛的意思差得太远了。几时得清净心,你的心跟佛心一样,那你解的就跟佛一样。大家要能体会这个意思,就晓得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所以,学习不在讲解,要心地清净。你的心、愿像不像佛?心、愿果然像佛,佛说出来的,就是你自心流露的。自心流露,那有不懂的道理。佛佛道同,可见要紧的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愿,我们的行为像不像佛。这才是修行。会不会讲经没有关系。
中国学佛的同修,大概很少没有看过《六祖坛经》。六祖大师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坛经》是他说的,别人帮他记下来的。你看看六祖说的有没有道理?他说的跟佛经上讲的,有没有两样?他没念过书,没有读过经,也没有听过讲经,他才真正解如来真实义,他真的了解。再回过头来看看中国各宗的祖师大德,他们的著作有多少,拿去跟《六祖坛经》比一比,比不上,还是六祖大师讲得圆满。他没学过,是什么原因?他的心、愿、行持跟佛一样,所以说出来,自自然然就相同。实在讲,《坛经》是语录,我们特别尊称为经,把它提升到跟佛所讲的经地位一样,是对他特别尊敬。
这种尊敬,也不是中国人有意去捧中国人。仔细观察内容,跟大乘经典比一比,一点都不逊色。这就说明,行比解重要。行而后解,才是正解,正知正见。‘解’没有在行里历练过,其解还有很多疑问,因为没有经过实验,到底有几分真实,还很难讲。为什么不认真修行?行而后求解,决定正确,这是真精进。纵然不解,也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再求解也不迟,何必急在这一生去浪费时间,浪费精神体力。一个真正聪明人,真正觉悟的人,决定不干这个傻事情。所以,现前要想求解,最低限度要有闻一而知二三的能力,这是最起码的。不能真正做到闻一知十,也得闻一知二三,这样的秉赋可以学讲经。闻一,连一都不知道,怎么能讲?
跟诸位同学说,我学佛时,从来不敢动‘学讲经’的念头,把这个事看得很难。我讲经是李老师鼓励的,大概李老师看到我有点能力,他讲的东西,我都能记得住。我听他讲一小时,我可以复讲五十五分钟,我有这个能力。我没有讲稿,也没有笔记,我听了之后能复讲,讲得出来,所以他要我出来学讲经。他所编的讲稿都是用表解,很多同修们都见过。我拿到他的表解,我讲出来跟他自己讲的,可能有百分之九十相同。所以同学问我:‘你是怎么学来的?’我告诉同学说,我在老师会下最初的一年三个月,我不是学他讲解,不是学他讲经,我所学的跟别人学的不一样,我是在观察他怎么讲出来的。我要学他的思想体系,学他的存心、用心,了解他的方法,知道他的看法、想法,所以他的稿子我拿来完全能用。我学的是活的,我不是学他怎么讲,记下来重讲。这也就是闻一可知二三,有这个能力。
今天同学们要学讲经,我这一个半钟头讲完了,明天早晨你讲一遍给我听;你有能力讲一个钟头,就算不错,就及格了。这是秉赋,说实在话,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是讲经,绝对不是一生学得来的,勉强学不来的。一生中有成就的,是自己真正修定功,依照佛教导的方法、次第去修学,一生可以成就。
在历史上有很多例子,原理、原则还是一样的。心要像佛,愿要像佛,解要像佛,行要像佛,这才行。所以,读经、念佛、依教修行,依照经典的教训,修正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如是修行,自自然然开智慧。智慧开了,看一切经,意义皆能自见,这是我教给大家真实的方法。不要去看注解,注解没什么意思,充其量,给自己做个参考而已,绝对不能照那个讲,照那个讲就错了。就好像大夫给病人开药方,药方先开好,那有这种道理?药方没错,你没有照我的药方害病。你们到外边去讲经,先把讲稿预备好,就等于大夫先把药方开好,再去为大家治病一样。
佛无有定法可说,讲台上也无有定法可说。话从那里来的?看看你们的眼睛、动态,话就引出来了,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无量寿经》我讲过很多遍,遍遍不一样。讲完之后,你们问我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是真的不知道,不是假的。我这次在讲堂讲经,他们录音前面漏了十分钟,简居士要我补出前十分钟那一段,放在我这里一个多月了,我没有办法补,我不知道我讲的是什么。他今天打电话告诉我,说有一位同修带了录音机,那一段他那里有。好吧!拿来给我听听,看我讲些什么,我再补出来。你要不给我听一下,我确实不知道讲什么。我讲东西,从来没有准备,也没有笔记,什么都没有。
学习的方法,我跟大家都说过了,要精!注意‘精’。精就是进,杂乱不是‘进’,退步不是进,所以进步上面一定要加精纯,才是真正进步。今天世间法里,科技进步也是精纯,不是杂乱。世出世法没有两样。
精进而后才能得禅定,心就定了,正是所谓理得心安。心定了,自然就开智慧。所以,不管是在顺境、逆境,心里都要清净。定就是绝对不会被外境动摇,不会被外境所转。不为外境所动,就有智慧。世间法讲理智,不再感情用事,处世、待人、接物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是清净的,不是染污的,这就是智慧。
‘波罗蜜’是梵语,译成中文是‘圆满’的意思。也就是上面讲的六条纲领,每条都做到圆满,就是波罗蜜。如果做得不圆满,即不是波罗蜜。佛举出这六大纲领,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依此六条来过日子,依此六个原则处世待人接物,这就是菩萨行。前面发菩提心,是菩萨心、菩萨愿;这六条是菩萨行。要坚固不退才行!
修行之因殊胜,果报就殊胜。这一愿是因,后面一愿是果。修因证果,果报是往生不退成佛,所以一心专注,绝不攀缘。诚敬,才是一心,这才是修诸功德。可见念佛法门,并不是叫我们把日常生活一切世缘都舍弃,不是的。而是在一切境缘中,活用此六条纲领,以广大心、清净心去做,就是修净业,就是修无上的菩萨法门。在具体行持中,菩提心、修诸功德、六度万行,都在这一句名号之中。所以,这句名号是提醒我们,佛在经典上所讲的一切教训,念这一句佛号就完全相应,真正有功德。
【经】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这一段是第二十‘临终接引愿’。看了这一段,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心就安了,丝毫疑惑忧虑都没有。虚空这么大,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此事不必我们操心,到时候阿弥陀佛来带你去!说老实话,方向都不必辨认,佛带你去,佛来接你,大可以安心,不要再胡思乱想,要紧的是一心念佛。
佛在经上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理是深到极处,不但凡夫没有法子体会得到,就是等觉菩萨也不能彻底明了。事相的繁杂,跟理之深广是相同的,所以虚空里面无量无边的世界,无量无边的事物,也不是我们能搞得清楚。我们不要谈别的星球,就是这个地球,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动物,能不能搞得清楚?现在科学家还是搞不清楚,可见不容易。大海里的生物究竟有多少种?再说得贴近一点,一个人身上有多少细胞?我们头上有多少根头发?可见万事万法广大无边,跟理一样的深广无边。一定要把烦恼障碍都断尽,本性的智慧德能完全恢复,才能明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那就是他的业障,所以他不能究竟明了,就是有这个障碍。到如来果地,这一品生相无明也断了,才能究竟明了。
因此,凡是经论上跟我们说这些事理,我们知道就好,不能去想像,不可思议。你去想,想是思;你去说,说是议。告诉你不可思不可议,你偏偏要去想,偏偏要去议。想是胡思乱想,议是胡说八道,这怎么可能是事实?不可能与事实相应。可是这些事,我们非明白不可。明白了,就是作佛,就成佛。为什么要学佛成佛?就是要彻底明了事实真相。怎么成佛?这一段经文明白的教我们,‘发菩提心’、‘十念必生’。菩提心最要紧的就是‘真正发愿,求生净土’,此是蕅益大师所说的‘无上菩提心’,没有比这更上、更殊胜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样样圆满。在这一愿里,我们看到佛教我们怎么样求往生。前面是发菩提心念佛,具足信愿;这一愿的前一半是讲修行。
“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什么是善根,不可以不知道。因为佛在经上一再跟我们说‘善男子、善女人’,必须要有善根的男子女人,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大家不可疏忽。你要是把这一句话疏忽了,虽然念佛也不能往生。什么是善根?佛在大小乘经典里常常跟我们说,世间法三善根必须要具足,三善根是‘无贪、无嗔、无痴’。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贪、不嗔、不痴,这才具足三善根。
在《观无量寿佛经》里,佛为我们开示修净业的基础是‘三福’。《观经》讲的三福,第一福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后面的三条,意善就是无贪、无嗔、无痴,就是三善根。所以,三善根也在三福中,你就知道很重要。没有三善根,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就没有分。可见这个重要,一定要认真的修学。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贪;于一切逆境决定没有嗔恚心。对于一切事理,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即不愚痴,不会被人蒙骗。被人蒙骗是愚痴。清楚而不贪不嗔,顺境里没有贪爱,逆境里没有嗔恚。顺逆境界中,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自己的平等心,修自己一心念佛,就对了。这是世间的善根。
出世间法的善根只有一条,在三福里的第三条,讲大乘菩萨的善根,是‘精进’。佛教我们,菩萨福有四句,‘发菩提心(第十九愿),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精进’。‘三福’就涵盖世出世间的善根,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从这个善根而生,换句话说,都从三福而生。世出世间的福报,就是这十一句,我们把它做到,福报就现前,所以称为‘三福’。
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想想看多么重要,决定不能疏忽。如果我们疏忽了,念佛念得再好,就像蕅益大师讲的,念到如铜墙铁壁一般,风吹不入,雨打不透,也不能往生。只能说跟西方世界结一个缘而已,这一生不能往生。就像盖房子,没有打地基,你盖不上去,它会垮掉,会倒掉,不能成功的。所以,三福要特别认真的修学。实在讲,这部经论所说的就是十一句的展开而已;归纳起来,不会超过这十一句。
“愿生我国”,‘我’是阿弥陀佛自称,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国土。
“一心念我,昼夜不断”,这两句是指持名念佛。念佛要紧的是‘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心无二念。心里若有一个杂念,就不是一心。一心是专志,心不缘任何事,这才是一心。心里绝对不攀缘其他的事,只缘这一句佛号,只缘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换句话说,你想,想阿弥陀佛;你念,念阿弥陀佛;你拜,拜阿弥陀佛,才称‘一心称念’。就依照这个方法,先从事修。我们讲的浅显一点,念佛人心要清净,清净到什么程度?‘不怀疑,不夹杂’。从早到晚要保持清净心,这当然不是一桩容易事。要晓得这是从凡夫一生作佛,那有那么简单,那么容易?但比起其他法门,念佛法门最容易,实在也不是很容易。难与易,在乎自己有没有这个认识,有没有决心,果然认识清楚,下定决心,事情就不难,所谓‘万修万人去’。
如果还常常被外境动摇,那真的要忏悔,要在佛菩萨面前痛哭流涕,磕头求忏悔。为什么还会被境界所转?顺境起了贪心,起贪爱;逆境生嫉妒,生嗔恚,这就是心被外面境界转。有这样的现象,自己就要知道,是自己业障太重,决定障碍这一生往生。你要是不往生的话,业障决定牵引你堕三途。现在是人身,再过几年就要到三恶道去,你说这多可怜!所以要把这个事实真相认清楚,真正提高警觉,这就是开悟。果然觉悟了,不再搞贪嗔痴,不再造三途六道业,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老实念佛,念佛功德才真正能消业障。
“昼夜不断”就是‘不间断’。为什么教你昼夜不断?因为一断,你就夹杂,一断就会胡思乱想。换句话说,佛号断了就造业,这个问题很严重,这是真实的问题。我们自己冷静去想一想,佛号断了是不是胡思乱想,是不是又去搞贪嗔痴慢?搞贪嗔痴慢就是造三恶道业,造三途业。如何教我们从今之后不再造三途业?只有一个方法,佛号不间断。
我们这一生,究竟是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要去作饿鬼、变畜生、堕地狱?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由我们自己选择。如果要选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这一句佛号就不能间断。
诸位要晓得,打佛七是日夜念一句佛号不间断。绝对不是白天念佛,晚上可以睡觉,一支香下来之后可以聊聊天,杂心闲话,这没有用。印光大师在灵岩山的道场,是一支香接著一支香念佛,当中没有休息的。不像我们现在念一支香,休息二十分钟,让你去造三途业。佛七当中,佛号日夜不间断的。念累了,只能在旁边坐著休息一下,衣袍不能脱掉,稍微休息一下,精神振作起来,赶紧接著念。大家轮流休息,使念佛堂佛号不间断,是这么念佛的。
真正念佛堂,这一句佛号决定不间断。常年累月怎么念?分班,有值班的。值班的要出声;不值班的,看你的精神体力,如果精神体力好,跟著大家一齐念。夜晚也是分班。所以,念佛堂无论什么时候,一年到头,一句佛号不中断地。现在真正修行的道场没有了,真正修行的人也没有了。绝对不是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修行人,那靠不住。只可以说,是修行的样子,是不是真修行?不一定。装模作样有人!真修行,要断贪嗔痴;真修行,这句佛号日夜不断,这是精进。于世出世间法还有一丝毫贪念,就不是真正修行人。这是把念佛的要领为我们说出来了。
当然在初学的时候有难关,念著念著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头昏脑胀,身体支持不下去,就是业障。业障现前,怎么办?要拼命,要克服过去。克服过去就得自在,精神就振作起来。大概每一位念佛同修都会遇到这种障碍。障碍现前,一定要克服,不能因循,不能妥协。累了,我就躺一下,休息一下,这样你的业障不容易克服。一定要拼命,要抱定决心,要突破困境,前面就是一片光明。
前天有一位同修来告诉我,他有一个朋友也是念佛的,很精进、很用功,念了没多久,中风非常严重。家人、朋友都叫他去看医生,他不肯,坚持拼命念,决定不看医生。念了一两个星期,病完全好了,这是不可思议的感应。就怕你不肯拼命,你真拼命就有感应,不肯拼命就妥协。所以,难关一定有,无始劫来我们造作的罪业太多,怎么没有障碍?有障碍不要害怕,对于这句佛号要有坚定的信心。我得了重病,我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不要看医生,也不要吃药,我不想病好,只想早日往生净土。要有这样的决心、毅力,这个人才能成功。不贪生怕死,不贪图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只有求生西方一念,愈早愈好,愈快愈好。要有这个心,才是真正发愿,愿生彼国。
“临寿终时”。临终时佛来接引,你不必忧虑西方极乐世界到底在那里。西方那么大,到底那一个星球是极乐世界?你这样一怀疑,问题就来了,你就去不了。你有怀疑、有夹杂,功夫间断,就去不了!决定不要怀疑,念到水到渠成,佛自然现前,佛来接引你去。
“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那些菩萨?当然有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他们一定会来。因为你常常念他,你常常想他,他跟你有缘。除他们之外,还有不少菩萨跟三圣一起来迎接你。一起来的菩萨与你都有关系的,与你没有关系、没有缘分,他不会来的。是什么关系?皆是多生多劫中你的同修、你的眷属。他们早就往生了,现在看到你念佛缘熟,他们很欢喜,跟著阿弥陀佛一道来接引。
诸位要晓得,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寂寞,熟人很多。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不知道有多少同参道友,他们精进念佛成功,已经往生了。我们不肯精进,还打闲岔,堕落到现在这个样子。今天缘熟,他们会跟佛一道来。我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像前面所说的,天眼、天耳、宿命、他心通,能力都恢复了。于是一看就晓得,从前在那个世界、那一生、那一劫,我们是好朋友。老同参见面叙旧,你说西方极乐世界多殊胜,多热闹,不寂寞。换句话说,离开西方极乐世界,真正是孤单寂寞,一轮回一转世,因为你没有神通,你的家亲眷属都记不得,面对面都不认识。所以,你要知道什么人孤单寂寞?六道里孤单寂寞!往生西方世界,不孤单、不寂寞。
我们在《往生传》上,看到初祖慧远大师往生的记载。他往生时候,看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还有莲社先往生的那些人,都跟阿弥陀佛一同来接引他。他只说出莲社已经往生的,都见面,都来了。多生多劫以前的就不必说,说了我们也不知道。
“经须臾间,即生我刹”,这是讲往生速度之快。不要认为当中距离遥远,十万亿个大千世界,其实只须一刹那,一念之间就到了。底下这句话重要,这是四十八愿里说的,这种殊胜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到了,就“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梵语,‘阿’译作无,‘惟越致’译作退转,无退转就是‘不退转’。‘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三不退的菩萨,圆教初住就证得了,但是不称‘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的通称。换句话说,我们凡夫一品烦恼没有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居然跟七地以上的菩萨平等,这是不可思议,难信之法。
一般研教的大德们不能接受,不能相信。那有这样的人,什么功夫也没有,平平白白一下就升到七地,这还得了!这是圆教。你想想看,七地之下,十信、十住、十行,三十个位次,初地、二地、三地,一下到七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下就超过这么高,怎么能令人相信、令人心服?所以教下的人不但不相信,也不服气。他们修行要修到这个境界,按照佛经一般讲,要修两个阿僧祇劫。第一个阿僧祇劫,修到三贤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祇劫只能修七个位次,初地到七地。八、九、十地三个位次,是第三个阿僧祇劫才修满。所以,阶位愈往上就愈难修。
往生西方,就等于超越修满两个阿僧祇劫,进入第三个阿僧祇劫,这个品位可真高,所以念佛法门才被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赞叹。没有比这个更快的,更稳当的,更容易的,也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一生圆满成佛。
蕅益大师赞叹,称之为‘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勋是功勋,持名的功德不可思议),‘弥陀之大愿’。这三个力量,使你一下就超到七地。这三个条件,只有第一个是自己的,自己真诚的本性。是用真心来发愿持名,不是妄心,是至诚心,所以超越得这么高、这么快。念佛绝对不是儿戏,要用真心。真心就是一心—清净心,平等心。不能用妄心,所以念佛人不能虚妄分别,不可以搞是非人我,更不能搞贪嗔痴慢,那是不能往生的。蕅益大师给我们说出这样殊胜成就的三个原因。另外两个原因是属于佛的: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弥陀本愿不可思议。
弥陀的本愿就是这一愿。他发此大愿,凡夫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萨。愿文并没有说上上品才作阿惟越致菩萨,中下品没有分,不是这样的。既然没有这些字样,则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作阿惟越致菩萨。所以,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佛用平等法来度一切不平等的众生,一切众生以平等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平等成佛。实在讲,这桩事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没有的,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世界第一殊胜。
【经】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
这一段在整个愿文里承先启后,可以看作是第十二愿到第二十愿的总结,特别增强我们的信愿。“十方众生”,自然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闻我名号”是信解,“系念我国”是愿行。
我们在前面曾经跟各位谈过,念佛的人很多,但是对于名号功德知道的人不多。要怎样才知道名号功德?这一本《大乘无量寿经》就是名号功德的注解,你把这一部经彻底明了了,才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对于持名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才真正有信心,所以信是从解来的。如果没有解就信,这是迷信。因为对于事理完全不知道,就相信,但是迷信里也附带条件—佛不妄语。我相信佛的人格,佛说话我相信,这样的信是有条件,还不算迷。
虽然理事不知道,我相信佛的人格,佛教我们不妄语,他一定不欺骗我们,这样的信是‘正信’。正信是信佛,但是理事还没清楚。理事搞清楚之后,即是‘真信’,比正信还要进一步,真的相信。如果在行持里真正体验到这个境界,那是真正的真信,是证明了佛所说的。由此可知,三福里‘读诵大乘’多么重要,不能轻视。
我念这句‘阿弥陀佛’就好了,何必还要读经,何必还要听讲?如果不听经,不听讲,你学老太婆、老阿公那种方式,死心塌地念到底,那是正信,没有问题,能成就。如果做不到,你还有怀疑,还有业障,还会被外面境界动摇,换句话说,非读诵大乘不可。
不需要读诵大乘的,佛法里讲,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上上根人不需要,因为他们闻佛说法,就大澈大悟,一点问题都没有。一种是下愚,他不想理解,佛说的他相信,绝对不怀疑,他不需要听道理,他不要麻烦,简简单单一句弥陀念到底就好。这两种人决定成就。难在既非上根又非下愚,这种人难办,所以佛四十九年苦口婆心都是为这种人。上智跟下愚好度,几句话就解决了,他们就成就了。佛讲千经万论都是为中根人说的,这就说明读诵大乘非常重要,你才真正体会到名号功德。唯有理事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死心塌地发愿念佛,这才是‘系念我国’。现代人讲的知识分子,如果不把真相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很难相信,很难接受。
我自己本人就是所谓的知识分子。我算是很幸运,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我搞了三十多年才搞清楚,真不容易。还有许多人搞一生都没有把事实搞清楚,换句话说,对念佛半信半疑,这一生就很可惜。
“发菩提心,坚固不退”,一心一意求生净土,除求生净土之外,决定没有第二念,这才是坚固不退。“植众德本”,德本是什么?就是一心念佛。一心念佛是万德之本。种植是比喻,就是前面所讲的昼夜不断。‘一心念我,昼夜不断’,就是植众德本。“至心回向”,这是真心,真诚之心,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欲生极乐,无不遂者”,没有一个不满愿,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往生,一千个人修一千个人往生,万修万人去。要用这样的心态来修行,才是万修万人去,这要搞清楚。如果不是用这样的心态念佛,就不能去。你可不能怪佛,佛在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不能把他的意思曲解了。
因此,大家在一起共修,一定要明了,我们要成就自己,要成就大众,这就是无量功德。决定不可存一个念头,破坏自己,又破坏别人,你存这样的心,决定堕阿鼻地狱。这是个念佛道场,净宗道场,你到这儿来干什么?你是到这儿来成佛的,还是到这儿来准备堕地狱的,先要搞清楚。
同修多了,龙蛇混杂。真修的人多,福报大,只有少数害群之马,多数还不会受大伤害。如果真修的人少,问题就严重。这种脆弱的道场,一定会被扰乱,被破坏,罪过就无量无边!所以我跟道场同修们说,我们道场很小,有时候有人想到我们这里来挂单住几天,住两三天还可以,如果是住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万万不可。原因在那里?他在外面带了这些习气,时间久了,我们这边信心不坚固的同修会受他影响;信心坚定的同修,不会受他影响。这绝对不是不慈悲,是要保护大众的清净心。
古时候的道场,每一处都有他的学风、道风,就是专修专学。如果你跟他们不是志同道合,决定不能入他们的道场,入他们道场是破坏道场。譬如,这里是念佛道场,你是学禅的、学密的,你要进来,在这里劝人学禅,又劝人学密,这就不得了。
我们图书馆在前些年,男众有好几位。忏云法师有一个徒弟也在此地,以后广定法师送了一个徒弟来。广定法师是学密的,他把这个徒弟送来,叫他来跟我学显教,十年之后再回去学密。有这么多年轻人来了,而且都相当优秀,所以馆长就发心,计划办个小型佛学院来成就他们。那晓得广定法师的徒弟来了之后,不到一个星期,劝大家念咒,劝大家参禅,一下子把我们道场就搞乱了,我们很为难。大概是护法龙天显圣,不到一个星期,三个人都走了。
正法道场必蒙诸佛护念,龙天保佑。你只要在这里起一个恶念,想破坏道场,自然有护法神迁单,这是真的。护法神迁单,你在这里住不下去,你住在这个地方混身不舒服。三个都走了,道场恢复太平。所以,每一个道场有它独特的道风与学风。
我们加入一个道场,一定是我们的目标相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志愿相同,弘扬净宗,劝人念佛,帮助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是和合僧团。我们中国古来的祖师大德勉励出家人,内养五德,外修六和。内是个人要修五德,这是自身的庄严;外面是跟大众相处,要修六和敬。这个僧团才是福田,才有护法神保佑,诸佛菩萨护念。这样的道场非常希有,非常难得。因为难得,所以黄念老就告诉我们,同修贵精不贵多。精是真正志同道合,两三个人、五六个人不少!觉明妙行菩萨的道场只有十二人,慧远初祖的道场也只有一百二十三人。
四个人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僧团,不要多!绝对不可以让与我们的见解、思想、愿望、修行目标不相同的人加入,决定不能共处。他修禅的,找几个参禅的同修,我们尽心尽力财供养、法供养布施给他,帮助他,但是决定不能在一起共修。帮他建立道场,是很大的功德。他修密,我们帮助他建密宗的道场,因为所有宗派都是佛说的,都是正法,都不是邪法。我们彼此互相赞叹,互相帮助,可是修行一定是几个人共同修学一个法门,决定不能扰乱。就像一所学校,有许多科系,都是一个学校的学生,科系不相同。你在这个科系念书,决定不可能舍弃这个科系,去听别的科系的课程,这是不许可的,决定是扰乱,决定不能成就。你是学土木工程,他是学医,你劝他不要学医,也学土木,这成什么话,这就把学校搞乱。世间法尚且不许,何况佛法?
佛法修学的要领没有别的,不管你依那一部经、依那一部论、依那个宗派法门,要专,要精,这就对了,你才会有成就,这才真正值得赞叹。这些都是‘植众德本’,众是众多。这是总结,应有这样的心态、行持来修西方净土,决定成就。
【经】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
我们这一生所造的,过去生生世世所造的,都是“宿恶”。从这一段文,我们能看到名号灭罪功德不可思议。
清朝乾隆时候,有一位慈云灌顶大师,著作很多,收在《□续藏经》里。他有《观无量寿佛经》的注解,题为《观经直指》。民国初年也有一位慈云法师,这一幅对联就是印光大师送慈云法师的,上款落的有名字。是不是那位慈云又来了,我们不晓得。慈云灌顶大师在《观经直指》里明白的开示我们,‘所有一切经法消灭不了的业障,这一句名号悉能消除’。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闻我名字,即自悔过”,注意‘即’。换句话说,什么是忏悔、悔过?念佛就是忏悔。不必在佛菩萨面前祷告,我过去做了什么坏事,什么错事。你祷告一遍,就又作一遍,阿赖耶识里又落印象,又造一次。不要再造了,念佛就好。所以,过去所造一切罪业,不要去想它,‘想佛’、‘念佛’,‘即自悔过’。念佛就是悔过,不要再搞别的。这个道理很圆满,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唯心所造。大乘佛法决定不主张后悔,后悔一次就又造一次,再悔一次又造一次,这怎么得了。你何必再去造,你造阿弥陀佛多好。念念想阿弥陀佛,念念作阿弥陀佛,这样好!所有一切业障都消除掉,这个法门妙不可言。这就是念佛灭罪,念佛消灾,念佛是真忏悔。实在讲,知道的人也不多。
从今之后,“为道作善”。‘为道’,就是自行化他;‘作善’是帮助一切众生学佛,帮助够条件的同修弘法。这人想发心出家,我们看看他确实因地很纯正,有条件,我们要帮助他。看看他没有条件,他出家会害佛门,害团体,我们就劝他不必出家,在家好好的修行。这都是作善,所以要有智慧观机,恰如其分。出家之后,当然以弘法利生为我们一生的事业,可是不见得人人有这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的就退下来,做好内护,帮助道场。我们这个团体有一、两个讲经说法的,就成功了。大家护持他,帮助他。如果人人都想出来弘法利生,结果一个都不能成功。为什么不能成功?弘扬佛法,讲经说法要有上讲台练习的机会,每个人都把时间占去了。他虽有条件,因为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练习,有条件的人不能成就;没有条件的,怎么练也练不出来,结果这个道场一个人才都出不来。所以,自己应该怎么做,心里要明白。明白就是觉而不迷,不能迷惑颠倒。
讲台上讲经跟台下服务,功德完全相等,这是平等法。所以,护持的人对于讲经的同学不嫉妒;讲经的同学对于护持的同学绝不傲慢,绝不敢轻视。这种傲慢、嫉妒是人之常情,这是大烦恼,没有法子避免的。真正明理,心开意解,才能把这个烦恼伏住。我们看《六祖坛经》,五祖传法给六祖,寺里的大众没有一个心服的,要想方法把衣钵抢回来,把惠能害死。嫉妒障碍,人之常情!我们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当中,说实在话,大众在一块儿相处,没有嫉妒,到那里去找,找不到!决定有嫉妒,决定有妨碍。这就是天天要讲经,天天说法,天天劝导,使他自己明了,觉悟,知道嫉妒障碍是堕地狱的业因,不要在这个道场住了几年,最后往生到地狱去了。
如果我不讲清楚,不讲明白,将来你堕地狱会埋怨我,你为什么当时不讲清楚,搞得现在这个样子。我今天都讲清楚了,你将来纵然堕到地狱,你对我没话可说。我说清楚了,你没有听,没有做,不能怪我。我样样讲清楚,讲明白,甚至于再三的讲。我们道场同修发心护持的,对于发心讲经的人,要看作自己的儿女,用这样的心态去照顾他。发心讲经的人,对于护持的常住工作人员,看作父兄,要尊敬。这个团体才能和睦,才能成就,才是六和敬的僧团。
‘为道作善’,我们只有一个目标,自己求生西方世界,团体弘法利生,把念佛法门、‘净土五经’发扬光大。纵然在这个道场里烧饭、扫地、抹桌子,也是这一个目标,所以功德是相同的。在讲台上讲的也是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方向,这才是道场。如其不然,这个地方就不是道场。诸位同修们要知道,要记住!
“便持经戒”,就是读诵劝进。天天要念经,念经有两个目的:一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经不求解义,只是一句接一句的念,使妄想、分别、执著渗透不进来,就是把妄想、执著念掉,跟念佛号目标完全相同。为什么对初学者提倡念经?因为你一打妄想,经就念错,马上就把妄想找出来。念佛号不容易,一面念佛号一面打妄想,你的佛号不得力。所以叫你先念经,念到心地清净,念到功夫成片,才专念佛号。那个时候念佛号,一念相应一念佛。所以,这是过渡时期接引的方法。念经第二个目标是依教修行。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作法,到底那些是善的,那些是恶的,经典为我们说出来。经上讲那些是善法,劝我们要做;那些是恶法,劝我们不能做。经念得很熟,一遇到事情,你就能立刻判断是善是恶。是善就做,是恶就止,这就是修行的依靠。
修行在那里?在起心动念之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经教要是不熟,你依什么修行?依自己的妄想修行,靠不住!你以为是善的,说不定是恶; 你以为是恶的,说不定是善。你把是非善恶都搞颠倒了,所以要依经典上的教训,来修正我们的见解、思想、行持。读经是这两个目标。这是‘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所以‘便持经戒’一句,包括三福末后的两句。
【经】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
这一句是这一愿的主旨,命终之后,绝对不会再堕三恶道。这话必须加以解释,因为前面曾说‘愿生我刹’,他已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怎么会再堕三恶道?这是说,通常一个罪业深重之人,必定堕恶道;因为他念佛,依照《无量寿经》的方法来修行,发愿求生净土,虽然造很重的罪业,照《观经》上讲,造五逆十恶这样重的罪,都不堕三恶道,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前面第十八愿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主要的一句是在‘诽谤正法’。你对这个法门不相信,当然要堕。如果你对这个法门深信不疑,再重的罪业,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所以,一定要在修学的过程中,彻底了解明白,知道自己要怎样修,这才是真正要紧之处。
【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如果这一愿不能圆满的话,阿弥陀佛誓不成佛。他现在在西方世界成佛已经十劫,可见这一愿也兑现了。这是四十八愿里的第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在此处,我还有几句话要补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两种方式:一种是积功累德,依教奉行的;一种是临命终时念佛忏悔往生的。把这一愿与第十八愿合起来看,是临终忏悔往生的。这有两种情形:一是他有宿恶,在临终时候才闻名;一是在平常作恶业的时候闻名。平常造作很多恶业,现在听到阿弥陀佛,能够信受奉行,改过自新,这是这一愿包括的。平常造作恶业,没有机会闻到佛法,到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劝导他,他才闻到,立刻就能相信,发愿求生,一心执持名号,也是悔过,为道作善往生的,即是十八愿所说的。所以,包括的境界非常之广。
总而言之,一个人要天天都能觉察自己的过失,才是觉悟,佛门称为开悟。今天一天都没有过失,这是愚昧,是糊涂!怎么会没有过失?只有成了佛才没有过失,等觉菩萨每天都还有过失,我们怎么会没有过失?知道过失是开悟,把过失改正过来是修行,是功夫。你要想有功夫,当然知过才能改; 过失都不知道,从那里改起?所以,我们做早晚课,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我们晚课念《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一面念,一面要依照经文随文作观,依照经文检点自己的身心有没有犯过,有过要改正,希望明天不要再犯。马上就能改,这是修行。所以,念经念佛都还不是修行,改过自新才是修行。
修行是从内心做起,形式是其次。《华严经》上不重视形式,重视在内心,这是大乘法跟小乘法不一样。小乘重视在形式,论事不论心,所以小乘人不能明心见性。大乘人论心不论事,心地真正清净光明,断恶修善。
【经】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段包括三愿,第二十二‘国无女人愿’,第二十三‘厌女转男愿’,第二十四‘莲华化生愿’。这一品经从第十八愿到第廿四愿,都是说闻名得益,而且得最殊胜的利益。
第二十二愿在经文里只有一句:“我作佛时,国无妇女”。极乐世界没有女人,我们现在看见有人画极乐世界图有女人,这跟经义不相符,就不可靠。图中画的阿弥陀佛特别大,观音菩萨小一点,往生的人就更小了,这跟经义也不相符。经上讲,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跟阿弥陀佛身相完全相同,面貌身材都一样。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我们看到变相图里画的不平等,但是佛教我们依法不依人,一定要以经典作依准。
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妇女?我们想,一定是阿弥陀佛在修因的时候,看到许多世界有男生、有女生,闹了许多不愉快的纠纷,就决定他的国土不收女生,都是男生,就省掉很多的麻烦。必定是这个道理,因为他参观考察了许多刹土。实在讲,这个世间因为男女纠纷所造成的困扰,所造的业障,所造的果报,是任何造作都不能相比的,这是事实。我们展开报纸,打开电视,天天广播全世界的动乱,决定离不开男女关系,这是很严重的问题。阿弥陀佛有智慧,如果西方极乐世界有男生有女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会安宁,也不会清净。我们要知道,这绝对不是轻视妇女。
佛门十大宗派,有一个专修持戒的律宗,创立这个宗派的祖师是唐朝道宣律师,他住在终南山,这是佛门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他曾经引经说,‘十方世界,有女人处即有地狱’,但是引那一部经他没有说明,我们就不知道他引的是什么经。道宣律师是持戒很精严的人,决定不会妄语。经典在中国译得多,当然大多数都流传下来,还有少数经典散失、失传了。譬如《无量寿经》总共有十二种译本,流传到今天只有五种,七种失传。唐朝译经还非常之盛。道宣跟玄奘大师是同时代的人,那时佛教在中国是最兴盛的时代,他看到经上有这么一句话。
现在是末法时代,末法时代样样都颠倒。有一些出家的女众,对于我讲经讲到末法事实真相,她们很反感,说我不应该贬低出家人,抬高在家人,她们很不服气。我收到好几封这样的信,也无可奈何,我就没有回答她们。实在讲,这是事实。
在正法、像法的时候,学佛男众多过女众,当然与社会背景、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中国跟古印度,自古以来确实是重男轻女,男众受教育的机会多,女众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特别在政治上,男子参政,女人几乎没有参政的机会,这些都是事实。佛教是非常深广的教育,没有相当好的学说根基,没有办法入门。所以,佛法传到中国来,接受佛法的是士大夫阶级,就是知识分子。从前知识分子,没有现在这么普遍,他们对于社会有很大的影响力。中国自古以来对读书人非常尊重。士、农、工、商,在社会上,读书人的地位最高,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力。由于读书人学佛,国家社会一般大众普遍跟著学习,所以是男众多,女众很少。释迦牟尼佛在世,他的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里没有女众,最后他的姨母出家,才收比丘尼,很小心、很谨慎,收了五百比丘尼。有些经典里讲,因为收了五百比丘尼,所以佛的正法打了对折,本来有一千年,结果只有五百年,可见确实是有障碍。
到今天末法时期,都颠倒了。黄念祖居士讲的,我同意,我也承认。实在说,大家都看到这个事实,也不得不承认。已往学佛成就的排列顺序,是出家男众第一,出家女众第二,在家男众第三,在家女众最少,排在最末的。现在这个时代,恰恰颠倒。学佛的人数之多,态度之虔诚,学佛真正有成就,是在家女众第一。你要不相信,看看我们现在讲堂的听众,证明就摆在眼前!这是事实。你看看在家女众多少,还用得著辩吗?第二多的是在家男众,第三多的是出家女众,最末尾的是出家男众,没几个!所以末法整个颠倒。在家女众成就的,确实占第一位。你要不相信,你看看《往生传》,大陆上最近也出了一本《念佛往生见闻录》,女生非常多。所以,女众读了佛经不要灰心,也不要叹气,末法女生实在很幸运,现在是女生第一。在家的女生第一,成就之殊胜不可思议。
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佛不收女子,其中有很深的道理。一般说来,古今中外,女生由于生理上的关系,比较重感情。‘情’是地狱之根,情要不断,出不了三界,所以情是迷情。只要是情就迷,情愈重,迷得就愈深,它跟理智恰恰相反。佛法教我们要有理性,有智慧,把感情化成理智就对了。智是觉、是悟,情是迷、是惑。
第二十三‘厌女转男愿’,经文是“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这几句的经文都不难懂。‘发菩提心,愿生我国’,前面已经讲过。只有一句‘得清净信’,前面没有看过。什么是‘清净信’?
第一、决定没有怀疑,第二、决定没有染污,信心才是清净。‘怀疑’好懂。什么是染污?染污很可怕。今天在社会,所接触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接触之后,你心里落印象,就是染污。你接触的愈多,换句话说,你心里落的印象就多,就杂,洗都洗不干净。所以,中国古来的教学,都是以孔孟为教学的主流。从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小学的阶段。小学老师教你什么?教你洒扫应对,完全著重在生活、德行的教育。这是很有道理的,使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从小就养成尊重道德习惯,知道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怎样对待父母,怎样对待兄弟,怎样对待朋友,这是教育,要从小养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著重在品德上的修养。
除此之外,读书不著重讲解,就是教他熟读。读的时候计算遍数,老师只教句读,一句一句教清楚,每一个字的音念正确,不讲解的。教你念,教你背,会背了还要背一百遍,两百遍,一天的时间就打发过去。因为小朋友背经就不会胡思乱想。还要背得大声,老师要听得见;如果老师听不见,小朋友又在胡思乱想。小朋友就想玩,他也会胡思乱想。
小学教育,就是佛家讲的‘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从小就教他修‘定’,所以到十二、三岁就很有威仪,像一个成年人一样,一举一动都有规矩。中国从前的教育,好像比不上西洋教育。西洋教育,小孩很活泼、很可爱。中国的是少年老成,年纪轻轻就像老头子一样稳重,但是社会的长治久安,全靠这种教育。虽然西洋教育小孩很活泼,一切动乱的根源都从这里发生的。所以,中国人看得深,看得远,从小修戒定慧三学。利用年幼的时候,记忆力最好,所有的东西教你背过,你永远不会忘记。到了八十、九十,无论应付什么事情,写文章引经据典,随手拈来不要去查书。这是我们现代人没有想到的。
从前教育方法非常之好!佛法教学也是用这个方法,这是真正的教育。小学完成了,就入大学,跟佛门里参学的意思相同。大学是著重于讲解、研究、讨论。这个时候学生智慧开了,有能力辨别是非,辨别邪正,辨别善恶,可以参加研究讨论。老师讲解,讲完之后,学生提出意见,研究讨论,教学相长,这是完全著重后得智的圆满成就。
智慧的教学跟现代学校不一样。现代教育彻底失败,才招致社会动乱不安。我们过得这么辛苦,想想还是从前的教育方式好。现在把伦理道德完全舍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知道,这怎么得了!再高的科技也不会带来幸福。个人、家庭、社会都没有幸福可言。现在人与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利害’。这太可怕!今天有利,互相利用。明天无利可图,就是冤家,就是敌对。这是什么社会?实在讲,连畜生道都不如!老虎、狮子吃饱了,小动物在它面前走,它理都不理会!它没得吃才抓一个来吃。我们人吃饱,穿暖了,没事还要制造动乱,这怎么得了!所以连豺狼虎豹都不如,这是真的,原因就是心身备受染污。
从前教育不让你染污,不准你胡思乱想,绝对远离一切邪知邪见。言论出版由国家管理,你要是说邪法,违背伦理道德,你的言论是犯法的,国家会判刑的,最重的是死刑。写出的文字也要国家审查,决定不能违背人伦道德,不能有邪知邪见,染污一般人的心性。国家政府有责任来监督,保护国民的身心清净。所以,我不喜欢民主,民主,实是自由过分。
现在邪知邪见到处都是,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这不得了!今天我们头脑里,阿赖耶识八识田中,染污的毒素不知道有多少种,真的是洗都洗不干净。这是一切罪孽、一切动乱、一切苦报的根源。人生真正的幸福是身心清净。对于诸佛菩萨圣贤人的教诲,我们要学,因为他们的心清净,言清净,思想清净,见解清净,文章也清净。我们读他们的书,净化自己的心理,净化身心。对圣教不怀疑,绝对不夹杂其他的知见。
我要求诸位学一本经,才真正能达到清净,我们思想见解上的染污,逐渐逐渐把它洗掉。佛经也是如此,你要学十部八部就不清净。因为佛的经典是对各种不同的人说的,都不一样,我们只能在一切经里选一两种,一门深入,这样才对。经典的目的就是恢复我们的清净心,心地清净,世出世间一切法,自然就通达。为什么会通达?因为一切法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恢复自性的本能,就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才艺,无量的德能。佛法没有别的,恢复自己本能而已。
本能从那里恢复起?从清净心恢复起。一切唯心造,心是主,先要恢复它。这部经的经题好,我们所求的‘无量’,寿命是无量的一种。无量的智慧、才艺、德能、福报、财富,样样都无量。一切无量之中寿命第一,如果没有寿命,那些无量谁享受?还不是落空。所以,一切无量里,寿命是最重要的。有‘无量寿’才能享受一切的无量,这是我们所求的。‘庄严’是美好到极处,没有丝毫缺陷。从那里求?‘清净’里求,‘平等’里求,‘觉’里求,从‘清净平等觉’里求。清净平等觉就是自己的本心,真心本性。你的心性原来是清净的,原来是平等的,原来是觉而不迷的。佛这样教导我们,这才是清净信。所以,一门深入才能得清净信。
善导大师说过,有阿弥陀佛本愿力故,‘本愿力’就是此地经文上所讲的,是弥陀的本愿力。所以,女人称佛名号,临命终时一定化为男子。男身变成女身,在六道轮回里很容易,女身再想转变成男身就不容易。可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时候就转成男人,弥陀接引,受菩萨身,随佛往生。
“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这是第二十四‘莲华化生愿’。清净受生,没有生苦。不像我们这个世界是胎生,胎生之苦,苦不堪言。我们每个人都受过了,但很健忘,都忘得干干净净。佛在经典里形容,神识去投胎是跟父母前世有缘,所以他才找到。
‘缘’很复杂,约归四大类:
第一、报恩。儿女是来报恩的,天性就很好,孝子贤孙,对父母照顾得很周到、很孝顺。
第二、过去世的冤家对头,他来报怨的。这个小孩长大之后会搞得家破人亡。
第三、来讨债的,有债务上的纠纷。如果父母欠他的少,大概三岁、五岁就死了;债讨完,他就走了。如果欠得多的,可能到十几岁、二十岁大学毕业,博士学位刚刚拿到,他就走了。这么多年的培养,债还清了,他走了。这类的儿女大都是很可爱的,也很听话,父母很喜欢,他讨完就走了。
第四、还债的,他前世欠父母的。这种人对父母没有恭敬心,但是对父母的物质生活他会照顾到,每个月会送生活费用给你。他对父母欠得多,物质生活,他供养得很周到,很丰足。如果欠得少的,每个月日子过得去就算了,不会给你多的。纵然他发大财,他大富,每个月给父母的还是有限,因为他欠得少。所以,缘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四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子、兄弟、亲戚朋友,都是这个关系。亲戚朋友的缘分比较淡一点,能成为一家人是深的缘分、也很复杂。此事阿弥陀佛看得清楚。西方极乐世界不用胎生,莲华化生,这才没有家亲眷属感情的负担。这种构想设计非常巧妙,把世俗的情爱、爱欲,都用这个方法化解。西方才是一个清净的世界,我们在经上看的九品莲华,无不清净。古德告诉我们,‘举体皆是最胜秘密吉祥’。‘体’是莲花,莲花是七宝。这个‘秘密’是讲深密,理与事都很深,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这是‘莲华化生愿’。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一句总结前面三愿,也都圆满成就。
【经】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这一段文是第二十五愿‘天人礼敬愿’。
【经】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
这是第二十六‘闻名得福愿’。
【经】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句是第二十七‘修殊胜行愿’。这一段经文共有三愿,也是说闻名功德,但是比不上前面殊胜。前面闻名皆往生极乐世界,此之闻名,还没打算生极乐世界,没有求生净土的意念。换句话说,他不想往生。不想往生的念佛人,得这些果报。由此可知,闻名一定要发大心。大心就是菩提心,求生佛国,不退成佛,这是无上菩提心。这一段经文所说一类闻名的人,修学净宗没有发往生的大心,或者虽发大心,他不是专修。听说禅不错,去参几天禅,打个禅七;学密也不错,去念几天咒,这就不行,这是杂修。虽然对净土不怀疑,但是修杂了,也不能往生。什么原因?净宗的往生,一定要心清净。心净则土净,心不清净不能往生。念佛不求往生,只能得此处所讲的三种福。现在一段一段来研究。
愿文讲“十方众生”,这个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我们在内。我们念佛若往生,这些福报是一定可以得到的。如果这些福报得不到,佛不就是妄语吗?阿弥陀佛也不能成佛。念佛人即使不能往生,也得福报,这是应当晓得的。
“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名字包括‘净土三经’,或者我们现在讲的‘五经一论’,‘名字’都代表了。因为名字是题目,像作文章一样,五经一论是内容。如果不深入研究,五经一论的名字功德你不知道。明了之后,真正生起欢喜心。‘信乐’,乐是爱好。对于经论,对于修持的方法,相信而不怀疑,很喜欢。
“礼拜归命”。‘归命’即是以身命尽形寿皈依,皈依阿弥陀佛。最近这几年来,同修们发心在此地受皈依,都是皈依阿弥陀佛,皈依三宝。理上的三宝,自性三宝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自性三宝。住持三宝,就形象上说,我们的‘佛宝’是阿弥陀佛,‘法宝’是《无量寿经》,‘僧宝’是以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两位菩萨作代表。如果再多一些,就是《无量寿经》与《阿弥陀经》序分里面所列的诸菩萨众、诸声闻众,都是属于僧宝。形式上的三宝是我们修学的榜样。
我们要发愿以阿弥陀佛作榜样,跟他学,学得跟他一模一样。所以,我们供养阿弥陀佛,看到阿弥陀佛,我要照他那个样子来修,他就是一个模型,照他那个模型来塑造自己,把自己塑造得跟阿弥陀佛一样。从那里修起?从《无量寿经》修起。
《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的全体、全身、全心、全愿、全行,经典就是介绍他。修学的方法,第一个阶段是熟读经文,了解经义;第二个阶段是如说修行。每一句经文我们都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怎样把它做到,使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行持,跟经上讲的一模一样。这样学阿弥陀佛,你就成了阿弥陀佛。所以,要依照经典修正自己的身、语、意三业行为,此经就是‘法宝’,这是真正皈依法。经典里的教训没有做到,不算皈依,所以要把它做到。
‘僧’,僧宝所表的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要学大势至菩萨的理智,一门深入,永不变易;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普度,用理智来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不是用感情。用感情帮助人,会生烦恼。用理智,心地清净光明,帮助别人不生烦恼,是自在的。
我们今天皈依的三宝,跟一般人讲的不相同。我们的法名是释迦牟尼佛说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这个样子,娑婆世界的众生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将来在西方世界作佛,到他方世界去度化众生,都称妙音如来,‘同名妙音如来’。所以,我们皈依都用‘妙音’的法名,现在你是‘妙音居士’,将来你是‘妙音如来’,因果相应。这个法名是从《无量寿经》上来的。这确实跟一般传授皈依不相同,这样的皈依是真正皈依,确实晓得从那里回头,要依靠什么来修学。依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清净平等的慈悲心。用清净平等的慈悲心来修菩萨行,菩萨行就是自己的日常生活,处世、待人、接物。菩萨行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我们成立净宗学会,为诸位同修提供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是具体的菩萨行。要从三福做起,‘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第一福,人天福报。要真做才行,不真做的话,这里讲的‘诸天世人’不会恭敬你,一样瞧不起你。为什么?你只会念经,一样也没做到,所以鬼神瞧不起你。不能说我天天在念经,天天拜佛,也受了三皈依,为什么天人鬼神还瞧不起我?是因为你没有如教修行,只念经文没用处。
这方面我讲得很多,早课是提醒自己,我这一天要依照佛的教训去做。晚课是反省,想想看我这一天那些做到了,那些还没做到,没有做到的要改过来,要努力去做。这样做早晚功课就真正有利益,有功德。绝对不是早晨把这部经念一遍念给佛菩萨听,晚上再念一遍念给他听,早晚课诵就做好了,一天都没有缺。其实不但没有好处,还有罪过。念经还有罪过吗?念经没有罪过,但你的存心有罪过。你想想看,早晨在佛菩萨面前骗他一次,晚上又打妄语骗他一次,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骗佛菩萨,这是否有罪过,你还有什么功德!所以鬼神瞧不起你。要知道,念了要照做,诸天世人才会尊敬你。
这五个科目是不能再少,一定要做到,才是修菩萨行。更具体的,更圆满的,就是本经所讲的,讲得很多,更具体、更圆满,五科只是纲目而已。现前所得的利益,天龙鬼神尊重你,一切邪魔鬼怪决定不会侵犯你。念佛的人著魔,你们想想,是怎么回事?妖魔鬼怪沾到身上。诸天善神远离你,妖魔鬼怪接近你,控制你,我们说著魔了。你的修学与佛所说的完全相违背,天天念的是佛经,心里想的是歪歪曲曲,你的思想、见解、所作所为,全是邪知邪见,损人利己。佛菩萨讲的话,你一句也没听进去,一句也没做到,念经欺骗诸佛菩萨,还自以为有功德,还想得福报,那有这回事!学佛的同修要明了,绝对不是经典上的话不灵,是自己误会,错解了。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前面得福是这一生的福报,广得他人的礼遇尊敬是福报。此(第二十六)愿是说来生的福报。学佛的同修眼光总比别人看得远,要看到来生。这一生很短暂,几十年寒暑一刹那就过去了,过去之后尚有来生。来生怎么办?这个问题严重。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当然选择西方净土,这是最有智慧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十方诸佛都赞叹,因为你选择的太殊胜、太好了,没有比这更好的。还不想往生西方世界,觉得人生还不错,人天两道也很好。你不愿意升天,来生再来人道,‘生尊贵家’。这个尊贵绝对不是他的父母地位很高,家里有很多财富。假如没有道德,生到他家里去,还没长大,家里就发生变故,那不是福。福报第一是德行。祖宗父母积德,这个家庭才是尊贵之家。生在好善积德的家庭里,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薰陶,一生不会有灾难,这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诸位要晓得,财富不一定是福报。
佛经上讲的‘财为五家共有’,你没有福德,财富保不住,不过眼前给你看看而已。我们同修虽然天天在这里听经,天天在这里念阿弥陀佛,但是心不在西方极乐世界,也不在阿弥陀佛;他的心在股票上。还有几个很坦白的告诉我,做了好几年,赚了四五千万,可是去年一年赔光了。四五年的光阴空过,一片空白,所以钱是给你看看的。四五千万太少,没有我多。如果钱财看看就算是自己的,那银行的钞票我去看看,也就算是我自己的,这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往年在香港讲经,有一位居士的金银珠宝很多,放在银行保险箱里,我说,‘你就只有这么一点点?’他心里就很不痛快。他有那么多的金银珠宝,这些珠宝不敢拿回家,拿回家怕小偷,不敢戴在手上,怕人抢劫,只有放在银行保险柜,一个星期去打开看一下。我说,‘如果这样算是自己的,那香港所有银楼都是我的。’为什么?我到那里,叫人拿出来给我看看、摸摸,好,收起来,给我保管好。这有什么两样?和他没有两样!也不敢戴,也不敢放在家里,怎能算是自己的。人迷惑颠倒,愚痴到这种程度,有什么法子。不开窍!如果钞票看看就是自己的,银行的钞票就是自己的,我比他多得太多,五千万算什么!愚痴可怜,不开窍。虽然念佛,心里还挂念股票,你说糟糕不糟糕!这样的人,诸佛菩萨、龙天善神不会向他致敬的。
学佛就是要头脑清楚,这些事实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财富有没有?我跟你说真话,每一个人连一文都没有。你们想想对不对?你们晚上睡熟了,人家把你身体抬走,你都不晓得,那一样是你的?不要说死了以后才一样带不去,睡觉的时候都没有。每天晚上都要死一次,还不警觉。要警觉没有一样是自己的。佛在《金刚经》中说得很好,三心不可得;万法缘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能所皆空,唯独因果不空,此是世出世法的真相。有福的人就是有得用,要用的时候样样都有,这就很自在。佛教人离相、离念,修一切善法,就是这个道理。
我常常讲,我们要有使用权,不要有所有权。金银财宝,我能使用,我不必拥有,这多自在,这多快乐。需要用的时候,一点都不欠缺;不需要的时候,让银行去保存,何必要自己保存。你才会真正得到身心自在,快乐无比!
‘尊贵之家’是好善好德,积善之家。“诸根无缺”,六根聪利,是来生的果报。“常修殊胜梵行”。‘梵’是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译成中文是清净的意思。梵行就是清净行。心清净、身清净、生活环境清净,这是真正有福报。‘梵’在我们三界,就是梵天。梵天属于初禅,在三界里并不很高。初禅有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经上常讲大梵天王,就是初禅天的天主。要想生到初禅,也就是往生梵天,要修清净行,要修梵行。
清净的标准是什么?最低限度要断五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这五样,心里要是执有一样,就没有资格生梵天,你就晓得生梵天不容易。生初禅,五欲要断掉。此事,自己要很冷静的去想一想,能不能断得掉,有没有能力修禅?我自己想了很久,没有能力断财色名食睡,修禅不能成就,这才回头专修净土。净土不需要断,可以带业往生,我可以办得到。五欲要断掉,不是形式上断掉,要在心里放下。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还会起心动念,色界天去不了。可见你修得再好,真正得定也是欲界定,生欲界六层天。欲界上四层: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是修禅定,五欲没有断干净。五欲断干净就不在欲界,超越欲界到色界。梵天是色界。
要修殊胜的梵行。殊胜的梵行,就不是世间的四禅八定。四禅八定是三界之内的,虽然是梵行,并不殊胜。殊胜的梵行是大乘佛法,目的是超越三界,永脱轮回,了生死,成佛道。念佛人这一生,没有决定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得人天果报,因念佛善根还会遇到佛法,遇到了你真能把握住,发愿就能往生。如果还不想往生,那就再等来生!大家不要笑,我们每个人就是这样的,过去世中生生世世都遇到这个法门,因为不想往生,所以混到这个样子。你要想往生,早就成佛菩萨,还会到这里来轮回,来受苦难吗?这个事实就是说自己,不是说别人。
这一生我们又遇到了,遇到这殊胜梵行,就是指这部经,念佛法门。问问我们要不要把握住?你能把握住,这一生就生净土;不能把握住,来生继续轮回。可是来生能不能得人身?此地是讲念佛有相当功夫的人,念到身心清净,当然得人身。身心清净,要发愿求生净土,决定往生。有往生的资格不愿意往生,当然得人身,这没有话说的。真正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愿不愿意出三界,就在你一念之间。所以,五欲障碍梵天,何况菩萨!这要觉悟。
我常讲,学佛的人有四大魔障:财、色、名、利。我跟经上讲的不一样,我讲的比较清楚。财色名利四大魔障,这四样你不能远离,佛念得再好,不要说一天《无量寿经》念十二遍,念二十四遍也没有用处,也不能往生,决定要远离。利害得失这个帐,要算得很清楚。我把财、色、名、利舍一舍,忍一忍,咬紧牙根也不过是几十年,成了佛之后得大自在,得永恒的快乐,是值得的。眼前这一点小小的,世间人认为是乐,不晓得那是苦。他以为是乐,为什么佛说是苦?后头是苦,佛在经上譬喻‘刀头舐蜜’。非常锋利的刀刃上面涂了一点蜜要你去舔,是满甜的,舌头一舔,已经被它割断。财色名利的甜头,就像锋利刀刃上那一点点蜜一样。你想想,那一个聪明人会干这傻事情?迷惑颠倒的糊涂人才干,聪明人不干。念佛虽然把这些舍弃,好像是苦,其实里面有真乐,世间人没有法子体会。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舍弃,得心地清净,清净是真乐。世出世间一切法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大乐。
你不入这个境界,这样的真乐你享受不到。换句话说,这种乐趣你从来没有享受过,你那里知道?你晓得刀头舐蜜那一点甜头,你没有尝到纯净的蜜,那是真甜,后面没有祸害。真正修行人才知道,他才能得到。
‘闻我名字’这一句是贯穿这一段的三愿,皆是‘闻我名字’。第二愿就是‘闻名得福’。第三愿是省略了,“常修殊胜梵行”,也是‘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常修殊胜梵行’。须知文字有省略,意思是圆满的。‘闻’,一定兼‘信、受’。如果没有信受,不能叫闻。换句话说,一定要真正做到,如果没有做到,闻等于不闻。一定要做到,才能得现前的福报、来生的福报、后世的福报。如果真正发无上心,必得究竟圆满的福报。所以在这一段里,我特别提醒诸位同修,一定要远离妖魔鬼怪。
‘魔’,跟诸位讲了四种。什么是妖怪?现在在街头到处都是,只是你们不认识,我认识。《左传》把妖怪的样子很清楚、很明白的告诉我们,‘人弃常则妖兴’,人把常道舍弃了,就是妖魔鬼怪。‘常’是什么?‘五常:仁、义、礼、智、信’。不仁、不义、不讲礼、不讲信用,就是妖魔鬼怪。你们看看社会上、街道上、巷弄上,妖魔鬼怪有多少,到处都是。妖兴,妖就兴旺,兴盛了。妖魔鬼怪兴盛,这个社会还能好吗?在佛法里,不守五戒十善,就是妖魔鬼怪。你说这多可怕!所以现在社会上妖魔鬼怪多。
世界要乱,妖魔鬼怪势力大,人众多,影响力很大。所以,现在善良的大众迷惑在这个境界里,邪正不能不辨别!为什么?‘信正’的人少,大众看到人少,心想这事大概靠不住。‘信邪’的人多,大众看到人多,总以为有点道理,于是都跟去了。这就是我常说的,现在的人信邪不信正,听骗不听劝。劝他,他不相信;骗他,他很容易就信。
我们要多从这些地方反省。在这个时代,遇到正法修正行,实在是非常难得。心正、行正,诸佛护念,龙天善神尊敬。弥陀大愿,决定不虚,我们要深信不疑。
【经】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这一段里共有四愿,从第二十八到第三十一愿。第二十八是‘国无不善愿’。我们在《阿弥陀经》里也看到‘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跟这一愿完全相应。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没有恶趣,恶趣的名字都听不到,所以称为极乐世界。从这些地方,我们能体会到一些。
从第二十八愿至三十八愿,说明西方世界众生之缘,显示极乐世界的众生,无量功德,自在受用,成就极乐名号所含的真实义。下文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
“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这里没有差别,无量无边的世界,九法界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皆是平等的成就。这是极乐世界第一功德,“皆同一心,住于定聚”。什么是‘定聚’?佛在经上把一切众生,常用分类的方法来解释,所谓‘四圣六凡’,这是分类的方法。二乘、三乘也是分类的方法。《仁王经》把菩萨分为五忍,亦是分类的方法。《华严》将菩萨分为五十一个阶级,也是分类的方法。佛在经上也有将一切众生从修行成果上分为三类:一是‘正定聚’,一是‘邪定聚’,一是‘不定聚’。这也把九法界的众生,包括尽了。什么是正定?正定就是他修学得如理如法,方法与理论相应,必定证果,决定有成就,就是‘正定聚’。
我们念佛要像大势至菩萨一样,‘净念相继’。中国祖师常讲老实念佛,老实的标准就是净念相继。什么是‘净’?你有怀疑就不净,有疑心、有夹杂就不净;必须做到不怀疑、不夹杂。相继是不间断。这一句佛号,果然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才是正定聚。因为你决定成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就看你念佛的功夫,你真正能断多少烦恼;但是决定伏烦恼,决定往生。一个人起心动念,一个念头接著一个,念头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决定伏住烦恼,所以往生凡圣同居土,决定可靠,没有怀疑。功夫深一点的人,见思烦恼断了,就生方便有余土。功夫再深一等的人,能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生实报庄严土。所以,西方世界四土、三辈、九品,要看你功夫的浅深。这是正定聚,决定证果。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只要依照这个理论方法修学,都能得到结果。但是任何一个法门,原则都是‘专’,专精而不能夹杂,夹杂就错。果然不夹杂,那真是《华严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个法门就是无量法门,无量法门就是一个法门。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这一个法门就是无量法门。
如果你参禅、参话头,或者观心,这一个法门,也是无量法门,决定是圆融含摄的。因为他得到清净心,清净心中一念不生,所有法门都放下。心里若起一个分别心,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都掌握不到,都抓不到,所以最忌讳的是妄想、分别、执著。《华严经》上,佛把众生的病根说出来,‘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谓‘证得’就是指清净心。所以,你要想真正证得,一定要正定聚,把心定在一门上,定在一个法上,就正确。不管那一宗,那一派,不管你学什么样的经论,只要把心定在一门,决定成就。这个原理通一切宗派,通一切法门,决定不能怀疑。
第二、‘邪定聚’。邪定聚指修行决定不能成就。他有没有定?他也有定。定里有掺杂,或者有疑虑。虽有定,还有妄想、执著。像世间的四禅八定,出世间的九次第定,都有妄想、执著。如果没有妄想、执著,阿罗汉、辟支佛怎么不能明心见性?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二乘人、权教菩萨,我执虽亡,法执犹存。你就晓得法执,还是属于妄想、执著。比起凡夫,他们执著轻,我们凡夫的妄想、执著重,可是他还是没有办法明心见性,道理在此。这是邪定聚。所以在楞严会上,佛看二乘人都是外道,邪知邪见。这一种称为‘门内外’,是佛门以内的外道。
我们在唯识经论里讲的‘同生性、异生性’,同生性是正定聚,异生性就是邪定聚,或是不定聚。什么是同生性?转八识成四智,用四智而不用八识,这是同生性。跟诸佛相同,用的是真心,不是妄心。以本经经题来讲,所用的是清净平等觉。异生性是用妄心,不是真心。他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跟佛用心不一样,称为异生性,决定不能成正果。证果的标准,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圆教是初住菩萨以上,别教是初地菩萨以上,这是正果。邪定决不能成正果。
第三、‘不定聚’。说他不定,就看他遇缘。他要遇到缘殊胜,遇到正定的缘,他就学正定;他遇到邪定的缘,他就学邪定。有胜缘,他会开悟,会证果;没有胜缘他就不能开悟,也不能证果。善知识是缘,我们今天讲老师。遇到真正高明的老师,这是第一胜缘。第二胜缘要有真正的同参道友,对我们有利益的同参道友,而不是损害修道的缘。第三种缘就是修学的环境。小的环境是道场,大的环境是我们居住的地区。社会环境也要殊胜,没有障碍,这样才能成就,才容易成就。佛讲这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也把一切众生都包括了。
在此地看到,西方极乐世界全是正定聚,因为决定一生圆成佛道。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即使是下下品往生,也圆证三不退,这就是说明‘正定’,决定圆满证得三不退。这一愿,也可以说是很具体的显示出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退的密意。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是主要原因。同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最低限度,你自己已经修得‘一心’。我们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不容易得到。我们今天果然死心塌地一门深入,将这一句佛号贯彻到底,就是一心。我不想再学其他的法门,我就这一门深入,这就是一心。一心称念弥陀名号。经文上,“皆同一心”,一心是没有二念。有二念就不是一心,心里起个念头就不是一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阿弥陀佛,那是观世音菩萨,已经是二心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名号,形象完全平等,就是让你在那个世界,一天到晚、一年到头,一念都不生。下四句是第三十‘乐如漏尽愿’。
“永离热恼,心得清凉”。前句是离苦,后句是得乐。怎样才能离烦恼?热恼就是烦恼。人在烦恼的时候,火气就往上升;心无染著,就离一切烦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佛在《金刚经》上教须菩提尊者,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弘法利生,去帮助别人。‘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释迦牟尼佛传给须菩提尊者,也是传给所有的弟子们。你们要发心弘法利生,必须要接触大众,乃至日常生活、工作、对人、对事、对物,点点滴滴皆须遵依‘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你就不会生烦恼,而常生智慧了。
佛在经上曾讲过一个小故事,舍利弗是小乘人,有一天他发了大乘心要学普度众生,要行菩萨道。□利天人知道了,就变化成一个人,在路旁边哭。舍利弗行菩萨道,找到了对象,没有想到这位天人是来考他的。舍利弗就问他,‘你为什么哭?’他说,‘我家里有人生病,药都齐了,就是缺少药引子,病是没有救了!’‘你要什么样的药引?’他说,‘需要阿罗汉的眼睛作药引。’他听了之后,心想自己正是阿罗汉,没错,是找到对象,要行菩萨道!怎么办?他就把眼睛挖一个布施给他。结果那个人就说,你是好心阿罗汉,但是你错了,我要的是右眼,你挖的是左眼,这没有用处。舍利弗想想,还是得修学,再把右眼挖给他。那人接过去闻了一闻,说,‘这眼睛太腥太臭了!’往地下一丢就走了。舍利弗于是就退心,叹菩萨道难行!
难行在那里?外著相,内动心,佛不是明明教你‘外不著相,内不动心’。所以,这是装不来的,勉强学,学不来,要真正的功夫,才能永离热恼。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要怎么样做?难行能行,慢慢的学,逐步逐步放下,一下子放下做不到。先从那里放下?先从身外之物练习放下。身外之物包括钱财、珍宝、产业:::。能放下你所爱好的身外之物,逐渐逐渐的放下。
过去章嘉大师教我学布施,最初怎么布施?把自己用不著的,多余的物品送给人。原来没有学佛的时候,不喜欢的物品也不会轻易送给人的。以后更进一步,不喜欢的自己可以留著用,喜欢的送给人;新的送给人,旧的自己用。从前是新的自己用,用旧了才送给人,此时就进了一大步。再进一步,这东西我只有一样,心爱的也能割爱,也不吝啬。逐渐逐渐的去学,要认真去学,要一年比一年进步。可是单单修施舍,若不学看破,施舍是很难过的。看破是智慧,所以智慧要天天增长,这样施舍之后心里会有法喜,会很欢喜,不会舍得很难过,很后悔。这就是永离热恼的秘诀。
你们想把烦恼都舍掉,不认真的学,你的烦恼舍不掉。要知道,烦恼是非常可怕的,它是六道轮回的根本。只要有烦恼存在,就有六道的事实,反之,就没有六道。你要想了生死出三界,非断烦恼不行。“心得清凉”。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就清凉。
现在这个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地区都在谈环保,如何保护一个干净的环境。佛陀在三千年前就讲究环保,不过没有用现在这个名词罢了。整个佛法就是保护心地的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环境是依报。‘依报随著正报转’,所以保护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非常重要。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永离烦恼,心得清凉。这种清凉快乐,我们说不出来,也没有法子体会,佛经上常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不去尝一尝,怎么晓得它的冷暖?你今天用温度计去量,量多少度,每个人冷暖的感受不一样。佛法讲的境界,必需自己去体会,去亲证。
‘漏尽比丘’就是阿罗汉,见思烦恼断尽了。此地所讲的漏尽比丘,是不是小乘阿罗汉、辟支佛?决定不是。因为本经不是小乘,就要用大乘的标准。大乘漏尽,是法云地的菩萨,是一般经上讲的大乘阿罗汉,或者称为大阿罗汉,不但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无明也将要断尽了。十地上面就是等觉,就圆满成佛。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称为大阿罗汉。此处的漏尽比丘,就是法云地的菩萨。这个说法才真正是极乐境界。如果讲小乘阿罗汉,西方极乐世界所受的快乐,是很平常的,一点都不希奇,不值得十方诸佛赞叹。如果说所有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像法云地菩萨,那是不可思议,无比的殊胜。这与经义才能相应,与极乐才相应。
“若起想念,贪计身者”,这两句是第三十一‘不贪计身愿’。“不取正觉”是四愿的总结。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想念’是心法;‘计身’是色法。心法与色法,皆是有为法。有为法都不是真实的,都是虚妄的,所以《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事实真相如是!佛才教我们要永离二执:我执、法执。起想念是法执;贪计身是我执。两种执著,西方极乐世界永远不会有;我们这个世间有。这两种执著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的习气,不知不觉自然就起来了,没有办法控制得住。我执不破,就出不了三界;法执不破,就不能见性。
我们冷静的思惟,有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能力能破二执?不要说破二执,破法执的人决定破我执,破我执的人不见得破法执。有什么能力破我执?如果没有能力破我执,不管你修什么法门,都出不了三界。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在一切法门里,念佛法门显得特别殊胜。殊胜在那里?这个法门不破我执也行,所谓带业往生,横超三界。它的条件就是‘信、愿、行’,就是‘老实念’,这个容易!虽容易,我们偏偏不肯做。很想做,又做不来,总是间断、夹杂、怀疑。何以怀疑,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认为已经不怀疑,可是在言谈里,在思想里,在表态上,常常还想著禅宗、密宗、持戒、持咒,或者世间名利,这些都是怀疑的现象。如果不怀疑,脑子里那里还有这些妄念。疑心没断,心不清净。
《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什么?老实念就是实相。大势至菩萨讲的‘净念相继’,就是实相。我们最近在《疏钞演义》里所读的四种念佛,持名与实相,彻前彻后!由此可知,不用念佛法门,你就要破我执。破不了我执,能出三界了生死的,只有老实念佛这一条路,没有第二条路。所以,念佛法门能普度九界一切罪障深重的众生,平等得度,平等成佛。因此,念佛法门才被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赞叹,有它的道理。我们晓得,真正两种执著都断尽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
末后一句‘不取正觉’是总结四愿。四愿都圆满实现,阿弥陀佛在西方世界示现成佛。
【经】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愿。末后一句是总结。第三十二是‘那罗延身愿’。‘那罗延’是金刚神的名号,经上常常也说他为金刚力士。在此地是形容他的身体永远不坏,像经上所讲的‘清虚之身,无极之体’,金刚不坏身。这一愿,我们要整个合起来看,才晓得金刚不坏身是怎么成就的。
愿文开端,“生我国者”,可见净土是真正的平等。无论从那一道,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不管是那一土,不管是什么样的品位,都一样的。“善根无量”,说明凡是往生的人,都是善心坚固,不怀疑不夹杂,这样的人才能往生。无论在什么环境之下,特别是遭遇挫折,遇到大的苦难,决定不退心;念佛求生的心,反而愈来愈坚固,这是善心。
一切善心中第一善心,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比这更善。因为这个心决定成佛,成佛之后普度众生,你想想看,那有比这个心更善的!这是因,因为这个因,才得金刚不坏身的果报。
“坚固之力”是讲身体起用,身殊胜。古德在注解里跟我们说,金刚那罗延就是金刚萨埵。金刚萨埵是密宗创教的教主。密宗是龙树菩萨开铁塔,见到金刚萨埵菩萨,他把密教法门传授给龙树,龙树传到人间,密宗是从这里来的。金刚萨埵就是普贤菩萨的化身。由此可知,一个人要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密宗里所说的成就大圆满法身。在那里究竟圆满?到西方极乐世界才圆满,这才能得究竟圆满。古德这个说法非常好,黄念祖老居士《注解》里也有引用。
第三十三‘光明慧辩愿’。“身顶皆有光明照耀”。佛顶上有圆光,全身都有光,有常光、有放光。我们想想,往生的人有没有?如果没有,那就不平等,跟阿弥陀佛的本愿就不相应。佛光、众生光,主伴不二,生佛不二,皆以此光宣扬妙法。法即是光,光即是法,不离此光而说此法,这就是“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正智圆满的成就。
辩才,佛在经上归纳为四大类,称‘四无碍辩才’。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不是能学得来的。学得来的,称世智辩聪。这四类就是一般经上所讲的‘法、义、辞、乐说’。前面三种属于智慧,后面一种属于慈悲。有智慧,没有慈悲,他就不说。有慈悲,没有智慧,他就乱说,那也不行,必须悲智双运。可见得说法实在不容易,一定要开智慧。智慧从那里开?智慧从清净心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要想自己本性里般若智慧现前,最好的方法是少打妄想,也就是说凡事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因为你用的都是妄心。不用妄想,不胡思乱想,让心定下来,那是真正的定。外面境界不是不明了,外面境界要是不明了,那是无明,不是定。外面境界明了,胡思乱想,那是邪见,是病。外面境界清清楚楚,里面的心如如不动,这是正定。
如果不会修,你就念佛,一句佛号接著一句佛号,就是念佛三昧。这就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而不迷。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就是圆满的戒定慧,三无漏学。‘戒学’是清净,‘定学’是平等,‘慧学’是觉而不迷,都在经题上。这部经的好处,很容易就看出来。你依照这个方法修,准没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著一句,就是清净平等觉。我们平常生活总有许多事要做,要学著做事不妨碍念佛;一面念佛一面做事,一面做事一面念佛,必要熟练。
以清净心应付外面的境界,心地清净到相当的程度,即是照见,智慧就现前。智慧现前,不怕你没有辩才,决定有辩才,因为辩才是性德,智慧也是性德,性德流露。由此可知,学佛,不管你学那个法门、那个宗派,修定非常重要。念佛或者是用《无量寿经》,用《阿弥陀经》,或者是用佛号,修一心不乱。《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本经讲的就是修‘清净平等觉’。
凡是让我们的心不清净,不平等,都是魔障现前。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生欢喜心,欢喜魔来了;不高兴的时候,烦恼魔来了,贪魔来了,嗔魔来了,嫉妒魔来了,都是魔王。魔境一现前,一句佛号,魔就远离。只要佛号一提起,魔就没有了。佛号要不提起,魔愈来愈厉害,愈来愈凶,力量愈来愈大!你就免不了要造业,免不了受果报。
古德常说,修行人‘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妄念。妄念起来不怕,要觉。妄念起来了,第二念就觉。什么是觉?‘阿弥陀佛’。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把妄念伏住,把妄念打断。这是功夫,这是佛号念得得力。佛号如果控制不了妄念,就没有用处,念得再多也没有用,古人所谓的‘喊破喉咙也枉然’。功夫得力,佛号能把妄念打掉,所以清净心现前,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就有‘辩才’。
学佛一定先断烦恼,断烦恼是定;再学法门,学法门是开智慧。我常常听到同修来讲真心话,就是自觉罪业太重,这一生有没有能力消除都没有把握。晓得事实真相,念佛决定消罪业,就要认真去念,要好好的去念。至于学法门就不必著急。这一生念佛的功夫成就了,利益得到了,烦恼轻,智慧长,可以学一点法门。如果妄想执著还是伏不住,就干脆死了学法门的心,现在不学,等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学。这一生只要这一句佛号把烦恼伏住就好,这是真智慧。妄想执著不断,你念一辈子佛,怕的是临命终时妄念又现前,往生就没有把握,那就非常可惜。不如把学法门的念头打断,往生见佛之后再学,这是好主意!
“善谈诸法秘要”,这是三十四‘善谈法要愿’。秘是深秘,凡夫、二乘、权教不容易体会的。‘要’是扼要,是精要。诸法秘要是指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不容易!难信之法。难信之法,你能说得让人相信,这是‘善谈诸法秘要’。不是别的,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秘中之秘,禅中之禅,真中之真,圆中之圆。这都是隋唐时代的大德们所说的,此话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说经行道”。说经是言教,行道是身教。求生西方,不是光说,真的依教奉行,把经里所讲的都做到。
“语如钟声”,此是形容,这句含义非常深广。钟声传播得很远,能警惕人心,所以佛门的暮鼓晨钟,能提起人的警觉。这还是接著前面这一句来的,也就是说,无论你是说法、念佛,一一声中皆含无量的妙义,就像钟声远闻,听到声音的人,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
唐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的寒山寺钟声,看起来很容易懂,真正的意思,懂的人不多。所以中国诗词含蓄,含义很深。实在讲,也是无量义。欢喜的人读了,是一种喜悦的感受;有忧虑、有烦恼的人听到,触起他的愁肠,每个人感受不一样。所以你问他,这首诗有没有意思?它真的没有意思,但它又有无量义,每一个人看了,感受都不相同,就像清晨听钟声一样,每一个众生听到感受都不一样。这个地方是以此形容,佛经与佛号含无量义,能普遍觉悟九法界一切有情众生。
以上三愿也圆满成就,所以阿弥陀佛示现成佛。这三愿是总说,下面的愿文是别说。别说就是细说。
【经】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段文有两愿,三十五是‘一生补处愿’,三十六是‘教化随意愿’。这两愿非常重要,紧接著前面所讲的‘光明慧辩、善谈法要’。“所有众生”是说所有众生,生到极乐世界都是菩萨。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菩萨,而且都是普贤菩萨,初信位的普贤菩萨、二信位的普贤菩萨,一直到等觉普贤菩萨。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平等法界,他们个个都圆解圆修,一地一切地。初信位就是等觉—彻后,等觉就是初信—彻前,彻前彻后才平等。否则怎么平等?因此,身皆不退,顿超阶次。菩萨阶位有没有?有!虽有,它是圆融的。《华严经》说,‘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是次第,从初信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像楼梯一样,它确实有阶梯。虽有,它是圆融的。好像坐电梯一样,阶梯一步也没有踏,他就上来了。有没有经过?都经过,一级也没有漏掉。西方极乐世界修行,就像坐电梯;其他世界修行,要爬楼梯。我们要好好的想一想,因此它能顿超圆证,这就是圆证。
“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究竟必至’四字是保证成佛。我常常跟同修们说,我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很多人问我,你怎么说得这么肯定,你有什么把握?我说,我已经拿到‘保证书’,阿弥陀佛发给我保证书了,我当然肯定。保证书在那里?就是‘究竟必至’,这是给你保证。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决定证得一生补处。一生补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菩萨,跟他们平等,你一定可以证得。一生证得,这就是‘一生补处愿’。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成佛的,这是当生成佛的法门,直捷稳当!怎么能怀疑?下文是第三十六愿‘教化随意’。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我们晓得,每一个人的意愿都不相同,这就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不容易相处。虽然同在一个道场,还是钩心斗角,还打架、争吵,意见不相同。菩萨的意愿也不相同,有的菩萨要赶快成佛,成了佛再度众生;有的菩萨说,‘众生太苦了,我先度众生,自己慢慢再成佛’。前一愿就是自己先赶快成佛,再度众生。这一愿就是先要度众生,然后再成佛,像地藏菩萨一样。地藏菩萨代表的就是先度众生,再成佛道。不能说那个好,那个不好。都好!可是,如果没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发愿先度众生再成佛,恐怕是众生度你,你永远度不了众生。所以,一定要先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见个面,说明我要先去度众生,然后再成佛道;阿弥陀佛点点头,这一愿就圆满了。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太快了!
“被弘誓铠”,这是比喻。‘弘誓’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就像铠甲一样。就像打仗,装甲部队冲锋陷阵,‘铠甲’就是现在的装甲,可以冲锋陷阵,不畏敌人的炮火,取这个意思。就是说他很勇敢,可以到六道、到三途度众生,教化一切有情。这就是‘教化随意愿’。一切有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九界有情都包含在这一句之中。假如我们往生,又急著要度众生,所以见到阿弥陀佛,打个转就回来,我们的见思烦恼没有断,居然就从极乐世界回来,这也是倒驾慈航。因为阿弥陀佛这一愿并没有说,你到极乐世界至少要居留多少时间才可以出去。没有这么说,所以跟阿弥陀佛打个招呼,马上就走也行!也不违背经文。这样度凡夫可以,度阿罗汉怎么办?阿罗汉、辟支佛这些大菩萨们,你怎么度?能!你也有本事,前面讲过‘善谈诸法秘要’。何况后面经文明白的开导,许多菩萨想听这个法门,没有机会,听不到。我们的烦恼虽然没断,比不上阿罗汉,可是我们会念佛。阿罗汉还不知道念佛法门,你劝他念佛,就是度他。
十方世界有许多等觉菩萨,还没有遇到这个法门,不能圆成佛道。你能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推荐给他,你就度他了。所以,其他的法门你讲不过他们,这个法门他讲不过你。这就是“教化一切有情”。‘一切’是九界众生,包括菩萨在内。你真有这种本事,到那个时候,你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大菩萨,你心里一点怀疑都没有。因为你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过再回来的,一点都不假。那些大菩萨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过,你已经去过再回来,决定不假。所以,极乐世界打个转,你就有本事度九法界一切有情众生。你们想想,这样度众生的能力,其他菩萨比不上!这也是极乐世界第一殊胜之处,不能为比的。
此是极乐菩萨倒驾慈航度众生的目标。最浅的目标是信,“皆发信心”。实在讲,菩萨有能力教九界一切有情对这个法门产生信心,当然第一是众生根熟,第二是弥陀威神加持,我们才有能力教他们听了之后生起信心,绝对不是自己有能力。即使听法相信了的这个人,也是他自己的善根成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威神加持,他相信。由此可知,这里是无量因缘,无量功德,不可思议,不是单纯的事情,所以功德无不圆满。更进一步就是“修菩提行”。不但真信,真正发心,真正一心称念,求生净土,这就是修菩提行。正像经上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前面‘皆发信心’,可以说跟西方极乐世界结了善缘,金刚种子种在他阿赖耶识里,永远不坏。这是第二步功夫,修菩提行,他就决定往生,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第三个层次最高,“行普贤道”。这还得了!普贤道是十大愿王,念佛人能修十大愿王,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是上上品往生。要研究《华严经》,要听听《普贤行愿品》,才知道十大愿王怎么修法。所以,极乐菩萨倒驾慈航教化一切有情,有三个目标,第一是令信,第二是令行,第三是最殊胜的,令行普贤道。
“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这是阿弥陀佛愿力加持。我们现在要问,假如我发愿要到地狱里去度众生,地狱我还要不要去?还是一样去。去怎么样?永离恶趣。虽去,没有恶受,就是‘永离’。在地狱没有苦受,在饿鬼、在畜生也没有苦受,‘身心俱不受’就是永离。离是真的,是真离,否则三恶道不就没有菩萨。三恶道一样有佛菩萨,凡夫在里面有苦受,佛菩萨在里面没有苦受。诸佛菩萨在人间,没有人间这些苦受。我们凡夫在人道里,很苦!尤其是现在,作人相当苦。菩萨在人道教化众生不苦,这是永离。所以,诸位千万不要错会了意思,以为三恶道里决定没有佛菩萨,因为他们都不去的,‘永离’。这是依文解义,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错会了。所以,恶道里的佛菩萨很多。
他们在恶道里示现,或者是“说法”。无论是出家的身分,或者是在家的身分,甚至于外道的身分,应以什么身分说法,他就示现什么身分,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
“或乐听法”。这是示现作影响众。菩萨示现说法,没有人听,就不能度化众生。众生看这个人说法,听的人很多,他就来听。如果听的人寥寥无几,他从那里经过,心想大概没什么!所以有许多菩萨要示现作影响众,也就是来捧场的。一个是示现说法的,还有示现来捧场的。所以,我们听众之中也有许多是菩萨再来的,来捧场的。
“或现神足”。现神足是在必要的时候,通常很少示现神通的,非必要的时候,决定不用。古时候,现神通都是对国王大臣。菩萨对他们现神通,只要他们信服,一个命令、一个政策,就教全国人民都来学佛,提倡佛教。他有很大的影响力。如果对没有影响力的人,决定不用这个方法。所以,示现神通是在很特殊的状况才用。如果佛菩萨对我们凡夫都示现神通,这决定不是正法。
“随意修习”。无论示现修学什么样的法门,他的目的都是为了接引众生,诱导众生,念佛求生净土。“无不圆满”。众生接受佛菩萨的教导,都能用真诚之心,信乐求生,发心念佛,这才是真正圆满。即使用其他的法门,佛门常讲‘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先用其他的方法来诱导你,到最后把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介绍给你,让你专修专学,往生不退成佛,才达到真正圆满。
【经】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段文包括第三十七、三十八两愿。三十七是‘衣食自至愿’。特别在娑婆世界,无论古今中外,我们都感觉到生活相当的辛苦,衣食不容易。佛法里常说‘法轮未转食轮先’,如果生活不安定,对于修行会有很大的障碍。凡夫毕竟是凡夫,如果明天没得吃,要是说情绪心理毫不受影响,那是相当有功夫的人,普通人决定做不到。佛陀在世的时候,生活方式是乞食。当时在家的信徒、社会大众,对于出家修行人都非常尊敬,知道供养。虽然如此,还有托不到饭,托空钵回来的。这是从前的生活方式。
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跟印度不相同。中国人把‘乞食’看得很低、很贱。尤其是中国的帝王,派遣特使到印度、西域,礼请法师到中国来弘法,怎么能让法师到外面托钵乞食?在中国习惯上,这是决定行不通的。那有帝王的老师上街去要饭,皇帝不被人骂死!所以佛教传到中国之后,这一种制度就废除了,法师们接受国家的供养,由当时帝王大臣们供养。以后佛教正式传入中国,而且在中国发扬光大,多数的道场都是国家建立的,也有一部分是大富长者们奉献的,所以寺院都有寺产。寺院有田地、有山林,田地租给农夫去种植,寺院收租。因此,出家人的生活非常安定。即使这个寺院住几百人、几千人,生活都相当安定,他们才能专心修道。
我们看看现代的台湾,少数几十年、几百年以前的古道场有产业,这种道场现在几乎没有了。新建的道场,当然更不必说。没有恒产,寺院的经济要靠信徒。寺院没有固定的收入,所以法会、经忏佛事很多。诸位想想,这些事必定耽误修学。如果寺院经济制度不健全,对于修学会产生很大的妨碍,这就是‘法轮未转食轮先’的道理。
西方极乐世界,大概阿弥陀佛参观考察十方诸佛刹土,修行人都有这样的忧虑,所以他对于物质生活的供养,设想得非常周到,修行人所需要的“饮食、衣服、种种供具”,物质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随意即至”,都具足。这是助道之缘殊胜,没有欠缺。“无不满愿”。你所需要的东西,西方极乐世界都有,随念现前,思衣得衣,思食得食。
也许有同修看到这段经文,就产生疑问,西方极乐世界还有饮食?饮食是五欲之一。财、色、名、食、睡,有五欲还比不上色界天,西方世界有什么殊胜之处?好在经文后面,释迦牟尼佛有详细的说明。饮食的需要,大概是刚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没几天的众生,因为他有这个习气,只要这个念头一动,饭菜就摆在面前。他们见到、闻到,又想到我现在已是菩萨,不需要了,立刻就没有了。这是欲界众生初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习气未断,还有这些事情。实在讲,决定不需要。我们这个世间初禅天人就不需要饮食,禅悦为食!何况西方极乐世界?这就说明你的习气带到那边,只要一起念,自然就都能现相,何况其他,我们心中所需求的,那有不现前的道理。
“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这是第三十八愿。说到‘十方’,就是普供。我们在这个世界遇佛不容易。别说遇到佛、遇到罗汉,在今天甚至于遇到一位真正修道的人都非常希有,都很难得。所谓可遇不可求,那里能供养到真佛?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都有能力、都有机会普供十方诸佛,一尊佛都不会漏掉。
供佛当然会闻佛说法,这是一定的道理。供佛必然得到佛的加持。实在说,佛为我们说法,佛护念我们,就是加持。或者是自己功德圆满,深深显示生佛不二,感应道交。供佛一定会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佛一定摄受。大乘经上常说,‘顿修、顿证,因果同时’。愿文明白的告诉我们,‘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这是修学第一殊胜的因缘。若不是弥陀弘愿的加持,我们怎么能做得到?十方世界菩萨、声闻看在眼中,实在是羡慕到了极处。他们做不到,极乐世界的菩萨能做到,显示出极乐无比的殊胜。
【经】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这是三十九‘庄严无尽愿’。从此愿到第四十三愿是摄佛土功德愿,内容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报庄严。经上没有‘一切众生’这种字样,是纯粹为我们介绍西方世界。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国中’指极乐世界。‘万物’是总说,我们讲依报,就是居住环境,修学环境,生活环境。“严净”是从体上说的。我们这个世间的物质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居住在这个世界的众生心不清净。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缘起,环境属于依报,‘依报随著正报转’。西方极乐世界佛心清净,凡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地也非常清净,心不清净不能往生。这一句佛号要会念,不会念的,虽念不能往生。怎样是会念?要把妄想、分别、执著都念掉,心就清净,这是会念。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那是不会念,念了也不能往生。所以,念佛的功夫是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念到一心不乱,就成功。
佛在本经讲‘一心称念’,‘一心’、‘一向’,都是心地清净才能做到。我们有疑惑,心就不清净;我们有杂念,心也不清净;有妄想,心也不清净,都不能在今生往生。所以,往生西方有一定的水准,极乐世界彻上彻下,心地都清净、平等、觉,也就是本经的经题。经题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标准都显示出来。所以,我们的心要清净,要平等,要不迷惑。不迷就是觉,什么是不迷?不为世间五欲六尘所迷,不为世间财色名利所迷。不迷就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往生,同修们不可以不知道。
这句‘阿弥陀佛’一定要念到心清净,心平等,觉而不迷,我们就很有把握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清净,感得的依报环境,无比的庄严洁净。像经上告诉我们的,西方世界的地,不像此界是沙土,它是琉璃地。琉璃,我们没见过,只是听说而已。佛怎么形容,我们也无法体会,没有见过!跟我们这个世界绿色的玉比较接近,当然我们的玉远远比不上西方世界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翡翠’,绿色透明,很希有,大家都看得很名贵。西方世界的地质就是琉璃地,透明的,地下面都看得清清楚楚;黄金是铺路面的。我们这里黄金也看得很宝贵,多少首饰都用黄金做的。极乐世界的黄金相当于我们的柏油,铺马路用的。
西方世界是七宝世界,居住的房屋建筑材料都是七宝,的确是珍宝宫殿,所以庄严。庄严就是美好,我们今天讲美丽、洁净、一尘不染。真的是心清净,身心境界都清净。不需要打扫、不需要整理,永远是那么样的整齐干净。
“光丽”。‘光’是光明,因为一切都是珍宝所成。我们这个世间的珍宝不会放光,光照到它,它有反射的光,自己本身不放光。西方极乐世界的珍宝,本身放光,宝是红色的就放红光,是蓝色的就放蓝光。它不但放光,还有香气,这很奇妙。而且它是柔软的,不像我们世间的珍宝是坚硬的,黄金有相当的硬度。西方极乐世界的黄金,薄得就像丝绸一样,可以做衣服穿的。七宝之体,都非常柔软。这是我们很难想像的光明、美丽、华丽。
“形色”,‘形’是形状;‘色’是色彩。形状与色彩种类繁杂,不可称量。“殊特”,‘殊’是殊胜;‘特’是很特别。不是这个世间所有的,也不是我们思惟想像能想得出来的。
“穷微极妙”,就是微妙到极处。这是前面经文所讲实际理体,相即不二,完全是性德变现的作用。
“无能称量”,‘称’是称说,‘量’是衡量、度量。不但我们凡夫没有能力称量,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的神通道力,我们在经上看到几乎都是七地菩萨以上,这种智慧能力绝对不是声闻、缘觉可以相比的),他们也无能称量。
“其诸众生”,指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具足七地以上的智慧与能力。
“虽具天眼”,他们的天眼洞视,尽虚空遍法界都没有障碍。如果有障碍,怎么能去供养十方诸佛?像前面愿文所说,他们具足天眼洞视、天耳彻听的能力。
“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这就说明七地以上的菩萨,都没有能力完全了解、完全明白。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到底有多少种、有多少数量、有多少形状、有多少光彩,说不出的。阿弥陀佛说,要是有人能说得出来,他就不成佛。现在他成佛了,说明七地以上的菩萨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西方世界的确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即使是等觉菩萨也不能完全彻底了解。
我们常常讲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到底庄严到什么程度,诸位读了这一段文就可以了解。这也给我们具体说明,像蕅益大师在《要解》里所说,这个法门、这个经典,只有十方诸佛才有能力宣扬流通,只有诸佛才彻底明了。九界有情,如果不是蒙弥陀威神加持,不但你不能说,也不能理解。我们今天能稍稍明白一点点,都是蒙弥陀威神、十方诸佛的加持。
【经】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这一段是四十‘无量色树愿’。我们从这一愿来看,大概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的众生,对于树木花草都有喜爱之心,像我们一样。此事可以从弥陀本愿里去体会。他看了许多诸佛世界,看到大家都喜欢树木,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树木花草,比起其他世界显得格外庄严。
他说“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这是讲树的高度。‘由旬’是长度的单位,古印度的‘由旬’有三种讲法,在古德注疏里说,一大由旬合中国八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小由旬四十里。一小由旬就不得了,树有四十里高,大由旬八十里还得了,现在的飞机还不可能飞这样的高度。
树有多高?百千由旬。百由旬、千由旬,恐怕从我们地球到月亮还不止。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树,要是拿一棵来,可以从地球架一座桥到月亮,这不可思议。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西方极乐世界,土地面积大到不可思议。它是很大、很特殊的星球,绝对不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星球。或许有人要问,这么高的树,未免太大了。实在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人身高大,比例中这么高的树不算太大,跟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看到几千年的神木差不多。阿弥陀佛的身相有多大?经上不是讲,‘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阿弥陀佛面孔上,眉心里有两根毫毛卷在一起,像一个珠子一样,就有五座须弥山那么大。不晓得须弥山有多大,如果像喜马拉雅山,要是有五倍喜马拉雅山那么大,阿弥陀佛的面孔比地球大得太多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树在西方极乐世界,连最小草的高度都不够。人身大,若没有这么大的树,那就不成比例。
阿弥陀佛身相这么大,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跟阿弥陀佛身相都一样。你就能想像到极乐世界有多大!实在不可思议。我们的小世界(太阳系)里最大的星球就是太阳,太阳比地球大一百三十万倍,比起西方极乐世界差得太远。这些事实,现在科学家们相信。太阳在太空中不是一个大星球,是个中小型的星球。比太阳大的星球,现在发现很多。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星球,现在科学家还没发现,距离我们太远,有十万亿个佛国土。
一个佛国土假设是一个银河系,十万亿个银河系,现在科学家探测不到,距离太远。虽然这么远,在一刹那之间就可以到达,一弹指就可以到达,是乃奇妙不可思议!所以念佛人功夫成就,弥陀来接引他,不需要费很多时间就到达。一弹指顷,从这个世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诸位听了这个距离不要以为太远,实在讲,比你家里到此地道场近得多。
“道场树高,四百万里”。道场就是阿弥陀佛说法的讲堂。讲堂周边的大树,比普通的树更高,更庄严,有四百万里。
“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诸菩萨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即使善根最劣,像下下品往生,见思烦恼一品也没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对这些树木的庄严,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这在西方世界是小事一桩!不要说别的,我们这个地球上,到底树木有多少种,我们不知道。如果我们院子里栽了几棵树,那当然很清楚,你天天看它!所以说善根劣者,也能清楚。
西方极乐世界的树很奇特,世尊在经上给我们介绍,这些树广博普照,因为树也是七宝所成。有一宝成就的,所以金树的根、干、枝叶、花果,都是金的。有二宝所成,有三四宝所成,有无量宝所成。‘七’是代表无量的意思,不是一个数字,有无量珍宝所成。树放光,也有香气,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称‘香光庄严’。所有一切物质都放光,人身体也放光,它不需要靠日月灯,它是光明世界,没有黑暗,大地都放光。这也就是世尊说的‘光无不照,香无不熏’,香光庄严,形色微妙。不但如此,一切万物都能随众生心,如众生之意。你怎么看美,它就现美的形状给你看,当然树也不例外。我喜欢看树是直的,他喜欢看弯曲的,树可以随众生心,自然生起变化。
不仅如此,树还出法音,随人所好,你喜欢听什么音声,就能听到树上有音声,天乐鸣空。音乐不希奇,树还说法。我们想听《无量寿经》,树就讲经说法,你在树下听得清清楚楚是讲《无量寿经》。你想听《华严经》,你所听的就是《华严经》。法音能随众生心,这些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西方世界众鸟说法,那些鸟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变的是有情众生,为大家说法。树木是无情众生,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由此可知,弥陀身是报身,树也是报身树,也是应化树。我们体会到这一层,就会连想到,原来整个极乐世界,无不是阿弥陀佛变化之土,也就是阿弥陀佛变化之身,‘身土不二’,对这句话于是才有稍稍体会。从前常听到‘身土不二’,总是解不开,不晓得什么是身土不二。现在明了了,一一庄严都是阿弥陀佛为了教化众生,善巧方便变化所作,真正不可思议。
众生见树闻香,听到法音,自然就开悟,自然就证果。这样的树,他方世界找不到。这边高大的树林,我们游览在森林中,确实悦目怡心,其他的利益就得不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宝树,能令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西方极乐世界还有苦吗?我们生到西方世界时,见思烦恼没断,尘沙烦恼未断,无明没有断尽,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有断尽。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很快很容易就把这些烦恼断尽了。烦恼断尽,就能证得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你仔细看看,确实在那里成佛容易,修行方便,十方诸佛世界无能为比。
【经】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
这是四十一‘树现佛刹愿’。下两句是总结。
【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段愿文尤其不可思议。世尊在当年为大家讲经说法的时候,本经里也说过,佛用神力把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显现出来给与会的大众们看。佛灭度以后,后世的弟子、高僧大德们,有这样能力的就不多。隋唐的时候还有,宋以后就很少。这样不可思议的境界,现在科学发达,我们能体会到一些。像我们在家里,打开电视机,距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地方发生的事,画面我们也都看得清清楚楚。西方极乐世界这些宝树,就像电视机一样。电视机所收的范围很有限,地球上一般地区能收得到,别的星球就收不到。
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树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都见得到。若有人要想看看台北景美华藏图书馆,现在讲经的场面,他们也能从树里行间看得清清楚楚,都现在树的画面上。过去、现在、未来都能展现,这不是此间电视机能做得到的。因此,你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挂念你的家亲眷属,他们现在生活状况怎么样,你时时刻刻都看得到。即使他在六道轮转,他不认识你,你也认识他。他到那一道,眼前状况怎样,什么时候机缘成熟(就是你给他说法,他听得入耳,他能相信),你就可以随时化身为他说法,去度他。所以,真正想帮助家亲眷属,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这个能力。一般人只是有这个愿,但是空愿,做不到。要想真正做到,决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种能力就具备。
不但我们今生父母眷属,我们还有过去世,还有过去世的过去世,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父母、家亲眷属,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都明了。他们在那个世界,在那一道,全部都看到。西方极乐世界要不要去,应不应该去,值不值得去?如果不去,在这个世界修行,即使修成了地上菩萨,也未必有这样圆满殊胜的能力。这是事实!
愿文里说,“欲见诸佛净国庄严”。诸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在宝树间都能见到。愿文讲的简单,世尊在经文里介绍得详细。‘树现佛刹’,就像《观无量寿佛经》,佛一共给我们讲十六观,第四观是宝树观。《观经》我们过去也讲过,第四观的经文有一段叙说得很清楚,他说‘此诸宝树,生诸妙华,涌生诸果’。由此可知,极乐世界的宝树,不但枝叶茂盛,有花有果。因为它是众宝所成,所以它有大光明。光明中化现出幢幡宝盖。幢幡宝盖数量很多,也是没有法子能算得清楚的。宝盖中就现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国土,亦于中现。这里有两个意思,先讲‘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佛事是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状况,都从宝盖光明中显现出来。后面两句又是一个意思,是‘十方佛国,亦于中现’,范围就广了。
十方诸佛的刹土,每一尊佛的刹土都有十法界。极乐世界特别,它没有十法界,它只有一真法界,是纯菩萨的法界。其他诸佛刹土,跟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大致相同,有十法界,有六道、有三途,在宝树幢幡罗网光明中都可以见到。不但能见到,我们记住前面的愿文,见到是属于天眼,你也能听到诸佛讲经说法,听得清清楚楚。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不但能看到,也听到声音。不但能听到佛菩萨为众生说法的法音,一切众生苦乐的音声,你也能听到。像人天的欢乐,三途的痛苦,都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由此可见,极乐世界确实含摄一切佛刹,相即相入,不可思议,这是西方世界无比的庄严。所以才说,生西方净土,就是生一切诸佛刹土;见阿弥陀佛,就是见十方一切诸佛。在这个地方,我们又得到一次证实。何况西方世界的大众,他们的神通道力能随意遍至诸佛国土。这里是讲在宝树间见到的;真正诸佛刹土是想到就到。
有许多同修向往弥勒净土,因为弥勒菩萨是下一尊佛。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了,将来弥勒菩萨要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示现成佛,就有很多人希望弥勒菩萨将来成佛的时候,作他的大弟子,像释迦牟尼佛会中的舍利弗、目□连一样。不少人有这种愿望,因此他们一心一意求生弥勒净土,而忽略了西方净土。弥勒净土容不容易往生?相当不容易,要想往生弥勒净土必要修定,经上讲,要修‘唯心识定’。因为弥勒菩萨是唯识专家,他是法相唯识宗的始祖。唯心识定要修‘五重唯识观’,就是这个定有五个层次,由浅而深,你能修成了才有资格往生兜率内院。如果修不成,就去不了。
从前师子觉菩萨、无著、天亲,是非常好的同参道友,都是修弥勒净土的。三个人有一个约定,那一个人先往生,生到那边去,回来报个信。师子觉先往生,去了很多年音讯都没有,没回来报讯。以后天亲菩萨往生,过了三年,回来给无著菩萨报个讯,他生到兜率内院。无著菩萨就问他:‘你怎么去了三年才回来报讯,怎么这么久?’他说天上的时间长,我不过到弥勒菩萨面前打个转就回来,那里晓得这个世间就三年了。在他那里才几分钟而已,很快就回来报讯。他就问师子觉到那里去了?天亲说:‘他生到兜率天,在外院遇到许多天女,他已经被迷了,没到内院去,在外院享乐。’诸位想想看,以师子觉的修行功夫,从外院到内院,在外院就堕落,可见不容易!没有往生净土稳当。这就是说,你有没有能力经得起诱惑。我们人间的美女不算美,天女可了不得,你有能力不受迷惑吗?一受迷惑又搞三途六道,这多可怕!
西方极乐世界殊胜,到底殊胜在那里,只要仔细去想想,你就会明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既然就是生一切诸佛刹土,难道兜率内院弥勒菩萨还除外吗?当然也在其中。何况这一部经后半部是弥勒菩萨当机,弥勒与西方净土的关系,从这一部经上,我们可以清楚明白的看出来。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法,弥勒菩萨天天去听讲,从来不缺席的。你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到弥勒菩萨跟你坐在一排,你跟他说,下课后我到你那里去玩玩吧!弥勒菩萨一定很欢迎,就带你去兜率内院参观游览;你跟他是同学。如果你求生兜率内院,你是他的学生,他是你老师。你看,他的辈分高你一辈。所以,要想见弥勒菩萨、亲近弥勒佛,要想参访兜率内院,有近路,你们晓不晓得,近路就是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这是近路,不必修唯心识定,那很麻烦,不太容易修成功。就是修成了,要是通过外院,如果像师子觉那样就完了,这多可怕!
诸位要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对于西方世界的殊胜庄严,要了解它殊胜在那里。庄严并不仅仅是依报正报的庄严,有能力遍供诸佛,有能力度一切众生,这才是真正的庄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如果存著一个享乐的心理—西方极乐世界太好了,七宝宫殿,琉璃世界,黄金为地,真是享乐!有这样的心态,不能往生。要晓得,西方世界是一所佛教大学,是十方诸佛菩萨共同办的学校,不过是请阿弥陀佛当校长而已。里面的主办人,董事会的成员,就是十方诸佛如来。所以,没有一尊佛不介绍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那个世界,你的道业才能在一生中圆满成就,比你自己在他方世界修学要稳当得多,要快速得多。道理在此。
这一部经、念佛法门,乃是十方一切诸佛普遍为一切众生宣扬的经典,普遍劝勉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法门。我们果然能相信,能依教奉行,不仅是世尊第一弟子(这是本经上所讲的),也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的第一弟子。这个事实真相,正是夏莲老所说的‘万亿人中一二知’。几个人晓得?你今天知道,明白了,你才晓得自己是多么幸运!万亿人中一二知,我居然就是那一二之数,所以要珍惜,决定不能自暴自弃,要把握这一生最好的机缘,决定成就圆满菩提。决定成就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就是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一生中,我什么都不要,就要西方极乐世界,什么都不求,只求见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
怎样修?就是专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决定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像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一句佛号,贯彻始终,这就成功了。印光大师是我们净宗最近一代的祖师,传说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我们仔细想想他一生的行持,真的很像大势至菩萨。他老人家亲自写了一幅《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经文,常常看看,常常念念。这一章经文,就是净宗的心经。不但是净宗的心经,我也曾经说过,它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四十九年所说的心经,也就是《大藏经》的心经,真正不可思议。《般若心经》是般若部的心经,不是整个《大藏经》的心经。净宗的心经,等于是《大藏经》的心经,也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门的心经。印祖亲笔所写的《圆通章》的原本,也在我们道场。这因缘非常的希有,希望同修们多多读诵,依教奉行。
【经】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四十二‘彻照十方愿’。前面从第十八愿到第二十七愿,都是说他方众生闻阿弥陀佛的名号,所得到的种种利益。此处说明见到西方世界依报的庄严,道心自然而生,比前面说的更殊胜。所以,四十八愿确实是后后胜于前前。前一句说明阿弥陀佛国土的广大。广大到什么程度,诸位看了前面的三十九愿就明了。三十九愿里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形色、光相、名数,极乐的菩萨都不能完全明了,也没有办法宣说,只说极乐世界的一部分。此地是讲全体。部分已经不可思议,何况全体!所以我们能想像得到,它确实不可思议。
‘广’是广大,‘严’是庄严,‘净’是洁净。广大庄严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美好’。那个环境里,丝毫的缺陷都找不出来,是尽善尽美。在我们这个世界,尽善尽美是我们向往的,它是理想中的,其实没有办法做到。不但我们地球上没有,就是佛经讲的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缺陷很多,庄严当然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
洁净是指没有染污。染污不仅仅是环境,更重要的是心理。我们今天讲的是精神。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一般人常常疏忽了。我们被严重染污,但是自己不能觉察。环境上的染污很容易觉察,心地染污不容易觉察。正如同我们脸上肮脏,照照镜子马上晓得,把它洗得干干净净。心理的肮脏,不知道去洗它,是同样的道理。
染污之深,染污之广,染污之严重,佛要不说出,我们确实想不到。读了佛经,才知道我们染污的严重。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在心理上,在环境上,决定没有染污。我们能相信吗?佛说的这些话是真的吗?我们没有去过极乐世界,只听释迦牟尼佛这样讲。当然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不会打妄语,这就是今天所讲的‘人格保证’。佛法里讲,我们信‘圣言量’。释迦牟尼佛是圣人,不是凡夫,他教我们不妄语,他自己决定不会欺骗人。我们的信心是从这里建立的。这样的信心够不够?实在讲,不够!所以我们听到其他的说法会动心,就证明我们的信心是不够的。如果你在一个很单纯的环境里,行!因为没有听到异端,你一直信下去。如果听到别人有另外一个讲法,讲得也很有道理,你的信心就动摇,就改变主意,舍弃念佛法门。这样的事自古以来就很多,所谓退心,改修他法。
怎样才能真正建立信心?特别是我们初学,必须要有理论作基础,这比单单信佛要殊胜一些。这也很难讲,有些人对于圣人非常尊敬,一点不怀疑,善根福德深厚。一般凡夫对圣人都打问号。今天有很多出家人,甚至于老法师,都不承认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是圆满的,德能是圆满的。称佛‘万德万能’,不过是称赞之词而已,未必是真的,这就是依凡夫心测度圣人境界。现在这一种心态被认为是符合科学的精神,所以很难讲。如果有理论支持,就比较容易让人相信。理论是什么?大经上常讲‘心净则土净’,这是它最基本,最值得我们相信的。
净土是清净心变现出来的。什么人的清净心?是自己的清净心,自己的真性变现出来的。我们从这一部经仔细观察、体会。阿弥陀佛在因地修清净心,果地上成就清净国土,又接引十方身心清净的众生。这个原则,他决定不能变更。因此我们晓得,极乐世界的众生无论依报、正报都是清净的,没有染浊的,我们才能信得过。修净土的人,什么条件往生?经上讲得很清楚,无论贤愚、无论老少、无论凡圣,只要你心清净,就能往生。一念清净,就一念生;念念清净,就念念生。经上说得很清楚,临命终时一念、十念皆得往生。
那一念是怎么个念法?‘清净念’,这一念里什么妄念都没有,就符合这个标准,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里没有染缘,想染也染不起来。污染的缘断了,人心是清净的,环境是清净的。极乐世界的殊胜就在此。读净宗的书要没有把事实搞清楚,就很可惜。因此,修净土的人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修清净心,正是《华严经》所说的‘历事炼心’。
一部《华严经》,清凉大师把它分为四科,就是四大段。这四大段他用四个字,信、解、行、证来判定。前十一卷半所讲的,是毗卢遮那佛果地上的依正庄严。我们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美好的状况,如果想多知道一点,就念《华严经》前十一卷半。毗卢遮那佛的果地依正庄严,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可以说是极乐世界庄严的具体说明。说很多,说得详细,是让我们相信这样的依正庄严,是自性清净心显露出来的。
第二大段是‘解分’,就是前面第一分的详细说明。你完全理解,明白了,这个时候的信才是‘真信’。断疑生信,疑虑没有了,你才会发愿真正的学习,那就是行。‘行’是修行。修什么?修清净心。这一点诸位特别要记住。用什么方法修?《华严经》上开了两千多个法门,方法、手段尽可以不同,目标、方向一定是相同的,都修清净心。一般讲,都修禅定。无量无边的法门,也就是无量无边的方法。‘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中国人讲门道。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用什么门道,修的都是‘定’。
尤其在净宗,经题上就是清净心,就修这个。心到真正清净,就生智慧。智慧不是外面来的,是你本有的。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德能,无量无边的才艺,正如六祖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一样都不缺,是你自性里本来具足的。从什么地方显现?从清净心显现,所以才晓得清净心重要。《金刚经》上说得很明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什么?‘实相’就是智慧、德能。般若智慧,万德万能。只要循著这一个原则去修行,这是真正的佛法。离开这个原理原则,离开这个方向目标,就不是佛法;无论你用什么功夫,都不是佛法。所以,一进佛门,就把修学的纲领‘三皈依’传授给你。三皈依是传授你修学的纲领‘觉、正、净’。这是一体的三面,一而三,三而一。你得到一个,另外两个必定同时得到。我在讲席中常常劝勉同修,抉择法门一定要知道修学的纲领。
在中国,禅宗是走‘觉门’,觉而不迷。他真正觉悟了,自然正知正见,自然六根清净,所以正跟净都得到。教下一般是走‘正知正见’,也就是我们所说纯正的思想、纯正的见解,对于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正确,教下一般走这个路。一旦大开圆解,他觉而不迷,他心也清净,净而不染。可见一个得到,另两个也得到。净宗跟密宗是修‘净门’,完全修清净心,心地清净。像净宗讲的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到理一心不乱,觉、正都得到了,所以是一而三,三而一。你要能把修学的纲领掌握住,你的修行就不会走错路。
一生认定这一个方向,这一个目标,或是修‘觉’,或是修‘正’,或是修‘净’。三个都学,难!因为用心不专。三个当中选一个,你决定成功。譬如,一个讲堂有三个门进来,你同时想从三个门进来,是进不来的。两个门也进不来,你才晓得一门深入,一门进来之后,另外两个门同时就得到。这个浅显的比喻,大家都知道。所以,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选择适合自己根性,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法门。因为喜欢修,容易成就;不喜欢修,就比较困难。为什么?不喜欢就会排斥,不能接受。喜欢就乐于接受,修学起来就方便多了。
由此可知,你入佛门,三皈依就把修学的原则、方向、目标、纲领都告诉你,佛法就是修这个。至于用什么方法修觉正净,就任凭选择。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你喜欢修那个法门都可以,但是要记住‘一门深入’。因为一门才容易得定,二门就差一点,三门、四门得定的机会愈来愈渺茫。只要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定。定心没有分别,没有界限,所以广大无边。佛心、菩萨心就是没有分别执著,所以心和尽虚空遍法界相应。我们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所以心量很小,不能容忍。我们很不容易觉察自己的过失,别人的过失很容易看出来。自己的看不出来,原因在什么地方?处处六根往外面跑,不晓得往内,总觉得别人的不是,没有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回光返照,这个人就是觉悟的人。
别人不能接受我,不能容纳我,好像人家都瞧不起我,贡高我慢。殊不知回光一返照,原来自己跟他没有两样,但是并不觉得自己没有把别人看在眼里,反而说人家没把我看在眼里。诸位要冷静去想想,你就会知道。所以会修行的人,像《华严经》的末会(末会是证,行之后就是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怎么样学习?拿六尘境界当一面镜子照自己,所以他一生圆满成功。看别人想自己,看外面境界想自己,回光返照,照自己!他没有别的本事,本事就在此。
我们的心往外跑,不知道回来。一部《楞严经》教我们修行的秘诀,就是回头。所以,佛门一般寺院的山门,背后常常写著「回头是岸’。几个人肯回头?那一句话的用意很深!在那里回头?念念回头。眼从色尘回头,耳从声尘回头,鼻从香尘回头,舌从味尘回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知道回头,不可以随尘流转,那就麻烦,就是凡夫。
圣人没有别的能力,就是知道回头,念念回头。这一回头,楞严二十五圆通虽然末后特别强调‘观世音菩萨返闻闻自性’,你仔细看看,那一位菩萨不是用这个原理原则,只是用的方法不一样。返闻寻根,要转过来!转过来,心就清净,转过来就得定。
信心清净,庄严佛土。回向偈里‘庄严佛净土’,用什么庄严?香花不能庄严,幢幡不能庄严,那都是假的。清净心庄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如是!所以经上讲的,我们能信得过。不是普通条件去的,一念清净,一念净信,只要这一念就行了。要在什么时候?在往生的时候,那一念非常可贵,就好像我们开保险柜对号码锁一样,一下对中了就打开,那是相应。在临命终那一刹那,一下相应,就得往生。
因为在临命终那一念,我们没有把握会不会相应,会不会清净,所以平时要训练。平时念佛就是训练,训练到平时也清净,这个人就有把握。一生训练没有修到心定,没有修到清净,那就真的要看缘分。临命终时,头脑很清楚,有同修道友帮你助念。助念是提醒你,所以助念的功德利益最大。关键的时候提醒他,他一下觉悟过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一念相应,他就往生。
人在临命终时,最好家亲眷属都隔离,不要让他看见。看见了,亲情难舍。一念舍不得,那个亲人我还没看见,就难了。心不清净,就不能往生,念一辈子佛也不能往生,因为临终那一念不清净。这是关键的时候。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可以相信。从理上来推想不是虚妄的,但是它的清净纯度,我们无法想像。
“光莹如镜”,这一句是形容它清净的纯度,清净像一面镜子一样。这是讲依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山河大地。一切万物放光,光明“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这个光明照得太远。这一句我们也能相信。在今天科学的领域之中,太阳的光很强,但它确实是有距离的。太阳系里面,从海王星、冥王星看到的太阳,只像一颗比较亮的星星一样,因为距离太远了。极乐世界一切万物的光明,都能遍照十方世界。说老实话,科学家不信,因为找不到证据,特别是在物理学上找不到。没有依据,大概是赞叹的吧!科学家当然找不到,因为它不是物质,在物理上找不到。它是什么?心性的光明,这是科学家没有办法探测到的本性光明。本性是遍法界的,性德之光当然也是遍法界的。
怎么晓得西方世界是性德之光?佛在大经上跟我们说过,‘依报随著正报转’。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是正报,心地清净。清净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以他居住的环境,也是性德变现。这个理论,我们在大乘经里常常读到,是有理论、事实作根据的,所以光明遍照法界。
法界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不但照,还‘彻照’。彻照是没有障碍。太阳光虽然照,是普照,不是彻照。我们盖房子,在房子里就照不到了,所以不是彻照。这是指依报光明之德用,也就是自性的德用。
“诸佛世界,众生睹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里的所有众生,只要见到佛光,就“生希有心”。‘希有心’简单的说就是‘道心’。如果说得更具体一点,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生起向往之心、羡慕之心。换句话说,启发他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这是佛用光明来接引。
西方世界的光明不可思议,经上常常读的‘光中化佛无数亿’,佛又说法。这些说法者是不是极乐世界的‘光中化佛’?当然是的。依中现正,正中现依,是事事无碍的境界。像前面讲的行树,在《观无量寿佛经》讲得很详细。宝树放光,光中现佛刹,刹中又现佛菩萨,佛菩萨说法,佛说法,菩萨围绕,是光中所现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是不是这光中所现的?世尊给我们说的这些经典,是不是光中所现的?不可以说不是,因为理上讲完全能符合,所以诸佛的光明,有缘的人就见到。
缘深的人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的确是光中化佛。不但在中国历代有人见到,我们在传记里看到,像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一生就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历代念佛人,在家、出家,见到这个瑞相的很多。今人也有不少见到的,有人见到阿弥陀佛,有人见到宝树莲花,都是同修来告诉我,绝对不是妄语。见到之后信心增长,这是善根。我们没见到,并不是佛光没有彻照我们的身心。佛光的确彻照,可惜我们自己本身有障碍,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所以心不清净。心清净就见到,感应道交。见到了怎么样?你也不要喜欢,一喜欢就著魔了,要‘见如不见,若无其事’。知道这是事实,增长信心,努力念佛就对了,不必到处去宣扬。到处宣扬,你已经著魔。这是一类。
第二类,佛的形像就是光明。我们供养阿弥陀佛,供养观音菩萨,无论是铸造的像,雕刻的像,彩画的像,也都是光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净土五经,乃至于古德对于净宗经典阐扬的文字,也是佛光。像现在录音带、录影带的流通,也不例外。这些都是西方世界依正光明彻照十方。众生有缘,遇到佛像,遇到经典,遇到讲席(像讲经,你听了之后心里能生欢喜),都是佛光彻照。接触之后,‘生希有心’。
要不读《华严》,很难体会西方净土,因为它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境界,与《华严经》上所说的‘大小相容,广狭自在,一毛一尘(‘毛’是正报最小的,譬如身上寒毛;微尘是依报最小的),悉皆彻照十方’,是一样的不思议境界。所以,众生真正见到了,善恶业缘无不消除。
过去灌顶法师说,众生的业习障重,所有一切法门消不了的重罪,念这句‘阿弥陀佛’能消。我们相不相信?你要把《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莲池、蕅益大师的注疏,细细去念念,就相信了。因为‘一念相应一念佛’,佛心那里还会有业障?‘一念相应一念生’,净土里没有业障,没有染污,关键是要念得相应。我们就要问,什么是相应?这也讲得很多,最简单的是与清净心相应,与清净愿相应,与清净行相应。自己的心,就是信心,信愿行都清净,也就是说,信、愿、行里都没有夹杂,没有疑惑。这是跟大家讲得最简单,最扼要。这样念佛,这样修行,功夫就得力了,这才是‘生希有心’。心里就包括了愿行。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这一愿也圆满实现了。
【经】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四十三‘宝香普熏愿’。合上面的一愿,就是香光普摄十方众生,跟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念佛圆通章》上讲的完全相同,所以念佛人居住的精舍,常常用‘香光庄严’。你看到‘香光庄严’,就知道一定是念佛修净土的。香光是从这一愿说,也是从《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来的。前面说‘光摄’十方众生,这里是‘香摄’。在佛门,我们供佛决定少不了香、光。
我们供养佛像,供养灯烛,这是光;燃香是香。说实在话,‘念佛法门’确实古德讲得没错,无量法门殊途同归,最后都归净土。因为香光天天在摄受一切众生。浅而言之,‘光’代表心地正大光明,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能牺牲自己,令别人得到帮助。特别像油灯、蜡烛,放光照别人,烧到最后,自身就烧尽了。这是教我们学习舍己为人,表这个意思。现在用电灯,当然电还在消耗,不太容易看见。最容易看见的是蜡烛,因为它烧的时间短。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学佛的人应该如此,要能牺牲自己。
光代表慧,香代表信,代表戒,所以是戒定真香。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讲‘五分法身香’,香代表戒、代表定、代表慧、代表解脱、代表解脱知见。它表这么多法。
我们燃香或者闻到香,就要想到我们修行人修什么?修五分法身,就是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因此你要知道,燃灯、烧香不是照佛菩萨的,也不是给他们闻的,是提醒我们自己修学,就怕忘掉。中断了,你的功夫就不能相续。时时刻刻用种种方法来提醒自己。因此佛门里所有一切设施,就是一个单纯的目标,提醒自己不要迷、不要邪、不要染污。作用在此。
这段是讲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所有一切物质都放光,因为它是性德,它还有香气。我们这个世间的珍宝,金、银、おか、玛瑙,宝物有光彩,但是光彩不是自己发的,是由光照到它反射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众宝,本身放光。我们这边的宝没有香气;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放香气,真正不可思议。光是性德,香也是性德。
我们自己三天不洗澡,身上放臭气。臭气怎么来的?臭气是业障,是贪、嗔、痴的味道。你们都不晓得贪、嗔、痴、慢、疑是烦恼。烦恼是什么味道?你有几天不洗澡,闻闻,烦恼的味道就闻到了。所以,香气是本性觉悟所放的。臭气是本性迷了以后,香的变成臭气。其实香臭不二,怎么转变的?就是迷悟转变的。那么极乐世界的环境,我们就能理解。
“下从地际”是从地层的里面,不是地面。这就说得很深,因为西方世界,地是透明的琉璃之地,地下面都看得清清楚楚。
“上至虚空、宫殿”。宫殿有在地面上的,有在虚空中的,《观经》像这些事讲得很详细,讲得很多。“楼观、池流”,七宝池、八功德水,“华树”更不必说,这是列举几种。
“国土所有一切万物”,这一句总括所有的依报物象。
“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刚才说过了,这是性德宝香,“其香普熏十方世界”。如同前面光明一样,光明彻照,宝香也普熏,这是弥陀本愿所现的。本愿在那里?就是这一愿。他发愿,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不取正觉。他现在成佛,这一愿兑现、圆满了。虽然是愿,实在讲,只是个缘而已,他的正因是真如本性的性德,藉弥陀之愿显现出来。这种香有没有人闻过?在我想像当中,我们在座的同修,一定就有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验。特别是在初学,你对这个法门似信未信,常常会有一些奇怪的香气闻到。我自己就有这个经验。
那时候刚刚接触佛教,看佛经。民国四十二年的台湾社会跟现在不一样,没有这么多人,也没有这么多房子。我居住的房子,距离一般人家至少一里路以外。人家家里烧香,一里之外会闻到,不太可能。我在读经的时候,会闻到异香,有的时候闻到檀香。我自己没有烧香,附近没有人烧香。在最初两年中,这样的现象至少有十次以上,不是偶然的,而且时间都很长,有好几分钟。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就觉得很奇怪,怎么看佛经有这事情发生,看别的东西都没有这事。以后跟忏云法师,忏云法师问我,‘你学佛这么久,有没有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我一想,这事情很奇怪,就告诉他。他告诉我,一般的说法,是你在读经或者在看经的时候,有天人从这个地方经过,他看到很喜欢,合掌停住;他要不停,你闻不到他身上的香气。他在这里停了一下,你就闻到香气。当时忏云法师这样解释,现在我们明了,那是一种可能。
根据经上所讲的弥陀本愿,极乐世界的宝香感应比见光的感应容易,因为鼻根的范围比眼根广大。眼睛看前面不能看后面。鼻子是闻前面也闻后面;后面有什么气味,也闻得到。所以讲圆通,鼻根要比眼根圆满。《楞严经》上讲眼根的功德只有八百,鼻根的功德有一千二百,是圆满的。眼只能看这一面,顶多侧面看一点,后面就看不到。因此,闻到宝香的机会,一定就比见佛光的机会多。这是我自己的经历,也有不少同修,有这种经历。
几年前在美国,我在别州讲经,达拉斯有几位同修,晚上在陈大川居士家中院子里谈佛法。院子很大,院子里种了很多花,也种了很多菜,也有很多瓜果。夜很深,大概将近十一点(美国夏天日落很晚,九点钟天还是亮的,所以晚上都睡得晚,都在十一点钟以后),忽然大家都闻到有一股异香,不知道是什么香,闻所未闻。隔了两天他们打电话告诉我,说出这回事,当时在座的人皆闻到,而且时间很长。
宝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香光庄严极显事事无碍的法界,这是对于修学,帮助我们增长信心。当然一是弥陀本愿,我们在此看到的。除弥陀本愿之外,还有十方诸佛的愿力,诸佛冥冥之中加持为你作助缘,再就是自己的善根福德。如果自己善根福德不能现前,弥陀的愿力、诸佛的加持也达不到,所以本身的善根、福德很重要。善根、福德不是一生修的,是生生世世修积的。我们读这部经才真正明了,照本经所讲的,一个念佛人是无量劫来所修积的善根,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在经上明白的看出来,阿阇王子与五百长者,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对这个法门还不相信,听到之后还不能立即发愿求生净土。由此可知,你今天听到这个法门,欢喜信受,发愿往生,你的善根福德决定超过阿阇王子。阿阇王子听了此经,只发了一个愿,希望自己将来成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并没有求往生。因此,真正发愿求生净土的人,我们的确要尊敬他,不能轻视。即使他这一生再愚痴,甚至造作再重的业障,都不敢轻视,可能他往生成佛在我之前。
信心增长,愿心增长,当然就‘修佛行’。要特别注意这三个字‘修佛行’。为什么叫大家注意这三个字?十法界除佛之外,九界有情众生,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称为‘行为’。九界众生的差别是怎么来的?行上有差别,所以才有九法界。自性里没有差别。一切众生造作的身、语、意三业,差别不同。此处不能细说,实在讲,一部《大藏经》也不过就是说明这桩事而已。我们只能在十法界,采取‘心行’最重要的,也就是成佛第一个因素是什么,我们先求了解此事。
其实每一个法界,‘心行’都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中那一个最重要?譬如,前面我们讲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译作‘无量’,无量里那一个最重要?‘无量寿’顶重要。若没有寿命,所有一切无量岂不都落空了!我们找到一个最重要的,然后看十法界,才晓得怎么取舍。
我们从底下看,众生怎么会堕地狱?因素当然很多,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嗔恚。嗔恚堕地狱。嗔恚是堕地狱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你要是没有嗔恚心,造再多的恶业不会堕地狱。悭贪堕饿鬼。‘悭’是吝啬。贪欲、吝啬是饿鬼道的第一个因素。愚痴堕畜生。愚痴是什么?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分不清楚,都搞颠倒,这就是愚痴,堕畜生道。
持五戒得人身,生人道。得人身第一个因素是守五戒。在儒家讲,就是五常:‘仁、义、礼、智、信’。修这五条得人身;修十善升天。二十八层天里面,最重要的是十善业。十善业里有上中下三品,你所修学的,决定升天层次的高低。修十善是升天。证得阿罗汉,修行第一个因素是修‘四谛法’。辟支佛的因素是‘十二因缘’;修十二因缘证辟支佛果位。菩萨的第一个因是修‘六度’。
佛是什么?佛是‘清净平等’。所以,本经经题‘清净平等觉’是‘佛行’。你要是能在日常生活中,处世待人接物,起心动念处修清净,修平等,修觉而不迷,这是修佛行,于是就明白这一愿讲的是什么。
十方众生见到佛光,闻到宝香,修什么?依照《无量寿经》,发愿求生净土。经上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是修佛行。可是你要晓得这一句‘阿弥陀佛’,要怎样念法?要用清净平等觉心去念,念成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就对了,就决定往生。换句话说,你把弥陀在经典上所讲的教训都学到了,你与阿弥陀佛信、愿、解、行都相应,那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皆修佛行’这一句,我们要特别重视。
说老实话,我们今天也见到光,也闻到香,但是你是不是真的闻到。我为什么说这话?闻到之后还不修,闻也等于没有闻。闻到之后自己真正觉悟,觉悟就是真修。三恶道我们不想去,决定不造贪嗔痴;人天不值得留恋。想来想去,十法界还是成佛好,要直接修成佛之行。成佛之行就在这一部经;这一部经就是教我们成佛之行。
后面五愿是对十方菩萨说的。十方菩萨在各处度化众生,他们应该如何修这个法门,帮助他们顺利度化众生,可见弥陀四十八愿实在是圆满周到。到这个地方,四十三愿完全是佛度六道众生,是以度我们凡夫为主。末后五愿,才是度十方菩萨的。所以,度六道讲了四十三愿,度菩萨只讲五愿。你就晓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以什么为主?是以度六道众生为主。我们六道凡夫,不能辜负阿弥陀佛。
【经】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四十五‘定中供佛愿’。前面四十三愿是阿弥陀佛在因地里,为普度十方六道众生而发的。从四十四以后到四十八这五愿,是弥陀为普度十方一切菩萨所发之愿。往昔历代祖师有说,这一法门摄化的范围,上自等觉菩萨,下至恶道众生。末后五愿就是上自等觉菩萨。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这一句把尽虚空遍法界所有诸佛刹土的菩萨,无论是权教、实教,初信位到等觉位的菩萨,全部都包括。我们才能体会到,他的愿力广大不可思议。弥陀摄化众生,是用平等的法门,决不是对凡夫要我们信、愿、持名,对菩萨另外用一种修学方法,不是的。
我们在愿文里看到,跟度凡夫完全相同。愿文说“闻我名已”,跟前面所说的完全相同。‘闻’是菩萨三慧的闻慧;闻底下接著就有思,就有修。凡夫尚且如此,何况菩萨。菩萨修学这个法门还是信、愿、持名。下文说他所得的利益。当然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修因,因圆果就满。
唯独信、愿、持名这个因是圆满的,所以果报就殊胜。如果他不是圆满的修因,等觉菩萨、法身大士何必还要修学。怎么晓得包括等觉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是最好的代表,他们在华严会上发愿求生净土。所以,此地‘十方佛刹,诸菩萨众’,包括文殊、普贤等。这个地方,我们要重视的就是修因。因此,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在讲席中常常提醒同修的。
名号功德究竟有多大?我们要想真正理解,至少你须熟读《无量寿经》,熟读净土五经。单单熟读还不够,必须要看古大德的注疏,才能稍稍体会名号功德,但是也只能体会少分;要想多知道一点,就要去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因为《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换句话说,是《华严经》的精华、《华严经》的浓缩,详细的都在《八十华严》、《四十华严》之中。这样对于名号功德,才能认清楚一些,但是并不圆满。
在我们这个世界讲圆满,必须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贯通,才晓得原来弥陀名号,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中心,所说的总题目。我们今天把经典的总题目称为《大藏经》,这是当初中国人编辑佛经时取的名题。当然,编辑的人也不知道名号功德。如果晓得名号功德,整个《大藏经》就称作《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就是全部《大藏经》。你才晓得弥陀名号不可思议。
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就是讲一句‘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无量众生讲经说法,也不过是讲一句‘阿弥陀佛’而已。这事几个人知道?就是夏莲居居士所讲的‘万亿人中一、二知’。这个万亿人不是普通人,是万亿学佛的人,而且是对于佛教修学都相当有成就的人。像我们这样学佛都不算数。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六道众生能听到这个法门,是希有的因缘;十方菩萨有机会听到这个法门,跟我们一样的修,也希有。经上世尊明白的告诉我们,许许多多的菩萨想听这个法门,没有缘分,听不到。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法门?是‘一生圆满成佛的法门’。你什么时候听到,就什么时候成佛。我们今天凡夫位听到,我们凡夫身就成佛;初住菩萨听到,初住位就成佛;十地菩萨听到,十地位就成佛;等觉位听到,等觉位就成佛。换句话说,不听到这个法门,等觉菩萨也成不了佛道。等觉菩萨不听到这个法门能成佛道,文殊、普贤何必求生净土?没有这个必要。这样仔细去观察,仔细去较量,对于名号功德才能稍稍体会少分。
我们果然明白了,自然就死心塌地去念。今天我们念佛不能死心塌地,一面念佛还一面打妄想,什么原因?不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不知道这个法门之宝贵。说实在话,假如跟你讲,你每天到某地方去,一天可以赚一百万。你决定不会学佛,学佛不值钱!一天可以赚一百万,就拼命去赚。谁能放著一天赚一百万不要,跑到这里来念阿弥陀佛?像这样念阿弥陀佛,怎么会念得成功?外面境界风一吹,你心就动。实在讲,念佛不能成功,就是对名号功德不能够彻底理解。下面讲他殊胜的果报。
“皆悉逮得清净”,就是说从初发心的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六道从非想非非想天,下到阿鼻地狱,一个法门度尽了,都得到清净。清净就离一切染浊。这是我们今天每一个人都关心的事情,因为环境的污染太严重。
我们有没有想到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比环境染污还要严重,还要可怕!环境染污只是伤害我们的生命。生命死了,不要紧,四十九天又投胎,这有什么关系。真正觉悟的人,生死舍身受身,就跟我们穿衣服一样。衣服脏了,马上脱掉再换一件干净的,就像这样。可是,思想、见解、心理、精神上的染污,伤害我们的法身慧命,这个问题严重!
一般世间人迷惑颠倒,把生命看得很重,法身慧命看得轻,这是迷惑。生命不重要,慧命重要。菩萨求法能为半偈而舍全身,这就是重慧命,不重生命。这里‘得清净’一句,在今天这个时代,看这句经文,我们的感受非常非常的深刻。这一句‘阿弥陀佛’,恢复我们身心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真有这个效果吗?真有!你自己没有去念;你去念就得清净心。这两三年来,有不少同修念《无量寿经》,来告诉我,念得很有受用。我问他有什么受用?他说烦恼少,心清净。没错,这就是经文上讲的,这就相应。
念、要知道念的方法,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样一味的念下去,我想三个月到半年,你自己就有感受,决定跟从前不一样。得清净心之后,你的信心应当增长,应当继续不断的努力,念到更清净,就得一心不乱。
通常我们讲‘功夫成片’,是最浅的一心不乱,这是初步的受用,就不是我们能想像得到的。以我们凡夫来讲,念到这个境界,你的内心会生法喜,不可能有忧虑、不可能有烦恼,你的生活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所谓法喜充满,这是刚刚得事一心,并不是很深的功夫。这样的程度就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因为世间一切法,你已经不动心,不被它迷惑,不被它所动,一切放下了,二六时中就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这是功夫成就。诸位同修,最低也要念到这个程度,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真正有把握,真正能去。所以,‘清净’重要!
由此可知,凡是妨害我们清净心的,就是魔障。‘魔’是折磨,‘障’是障碍,折磨我们、障碍我们。折磨什么?障碍什么?就是清净心。凡是对心地清净有障碍,有折磨的,都是魔境现前。魔不在外。外面的境界无论是顺逆,如果我不动心,外面境界都是佛境界;如果自己起心动念,外面境界都是魔境界。这个诸位要知道,不要以为外面那些恶人、冤家债主天天来找我麻烦,欺侮我、污辱我,这是我的魔障。殊不知除这些之外,一切顺境里,你欢喜的、爱慕的,还是魔障。
念佛人见到佛现前,见到莲花,欢喜得不得了,那是著魔,因为清净心没有了,平等心没有了。所以,经题上用三个名词,这三个名词显示出圆满的修德。什么是清净?平等是清净; 什么是平等?觉就平等;什么是觉?清净就是觉。‘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那就是佛境。我们念佛要念到这个标准,才能往生西方,证无量寿。无量寿是我们所求的果报。所以,要离一切染浊,从心地里念。外境无论是顺境、逆境,我们要随缘。历事炼心!顺境里不起贪爱之心,逆境里不起嗔恚之心,就在境界里炼清净心,炼平等心。
清净、平等、觉,在那里修?在一切人事环境里修学。用什么方法修学?用这一句佛号,当境界现前,我们起心动念的时候,一个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平等。不管顺境逆境,第一个念头起来是妄念,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就恢复到‘阿弥陀佛’。这就好了!古德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无始劫的烦恼习气,当然有。如果没有,你就成佛了,你还修什么!我们是凡夫,所以起心动念是必然,一点都不奇怪。修行人就是念头转得快,第二个念头就转成‘阿弥陀佛’,第三是‘阿弥陀佛’,第四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念念相续,不能让烦恼的念头念念相续,这要知道。
学佛相当不容易,一定要有真正的智慧。智慧跟世间聪明不一样,不可以把世智辩聪当作智慧,那就认错了。智慧是什么?真正认识这个法门,真正能辨别利害得失,十法界里,利益最殊胜的是成佛,害最深的是三恶道。你能认清楚,就能避免三恶道。在这一生中,有机会教你作佛、作菩萨,你在这事上,下了决定,这是智慧。千万不能有个妄念:‘我知道成佛之道,我让你们去修习,我帮助你们。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话说得很好听,我要作地藏菩萨,地藏菩萨那么容易作吗?地藏是诸佛的老师,他不是凡夫。佛陀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六群比丘(你们到经上去看《提婆达多品》)皆是古佛再来示现的,不是真的。
‘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释迦牟尼佛要唱这一台戏,当然有人唱忠臣,也有人唱奸臣,这是一定的道理。到后台去看看,唱奸臣的是他的老师;他的师父不是普通人,我们学不来的。我们要知道,所以要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才能有最妥善的取舍。这是智慧,不是世智辩聪所能做得到的。
什么是‘解脱’?我们今天常常讲,不自由、不自在。大家天天打旗号要争自由,要争民主。今天社会这样混乱,就是大家对于自由民主的概念搞不清楚,以为民主了,我当然可以作主,你也可以作主,不打架怎么行?当然要打架。打架是很正常的事情,打到最后还是不民主。因为弱的要听强的话,还是强权作主。这些就像许许多多的绳索捆绑我们,真的不自在、不自由。佛把这些归纳成两大类。
第一、是烦恼。第二、有所知。这两条绳子把你捆起来,你不自在。解脱是把这两条绳子解开,你就脱离了。解开的是你错误的思想见解,贪、嗔、痴、慢、烦恼,把这些东西解开。脱的是什么?永脱生死轮回。六道生死轮回从那里来的?就是这些东西造成的。所以,见思烦恼一断,见惑就是见解错误,思惑就是思想错误,这些东西解开,六道就没有,永远脱离了。‘解脱’是这个意思。佛门里常说的‘了生死,出三界,脱轮回’,就是这个意思。
这一句在此地,也许同修们要问,菩萨不是已经脱离生死轮回,还有这些果报吗?有,大小菩萨都有。系缚有界内、界外。界内是讲六道,是对于小菩萨而言,经上常讲权教菩萨。权教菩萨没有离开六道,换句话说,他还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实教是真实的,他们超越了。实教虽然超越六道轮回,他还没有证得圆满法身,所以他还有微细的系缚。这个微细的系缚就是四十一品无明。要把四十一品无明破尽,他就圆成佛道,证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这个结是慢慢的解,也慢慢的破。到等觉菩萨把最后一品无明解脱,圆满成佛,再没系缚可解了。我们要知道,这个果德也贯彻到无上菩提。
“普等三昧”。菩萨在十方世界,他发的心比我们一般人发的心要大。凡夫能动念度自己就很难得,菩萨发愿不但要度自己,还要普度一切众生。如果菩萨发愿,我要普度众生,不度自己,给各位说,那是魔发的愿,不是菩萨。菩萨跟魔从这个地方能区别。菩萨一定自利利他,利他即是自利。必须要辨别清楚,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很可怕!菩萨度众生,有没有误众生?有的,或是初发心的菩萨,道行功力都不够,所以菩萨常常退转。因此,他也免不了误众生。
像医生治病,有的时候把人害死;法官判案子,有的时候也冤枉好人。这是难免!总是愈小心、愈慎重愈好。自古至今,一个法官在一生判案中没有冤枉一个人的,没有人敢讲。大夫给人治病,一生当中所治的病人,完全都没有过失,也没有一个大夫敢说这话。菩萨度众生,亦复如是。到什么时候才不会疑误众生?见性就不会。明心见性的菩萨,就不是权教,称为‘实教菩萨’。见性的菩萨,即是圆教初住以上,别教初地以上,这样的菩萨不会害人,不会把佛法讲错。圆初住、别初地以下的菩萨,就总免不了随自己的见解,随自己的知见来说法,这很可怕!所以佛在经里,一再跟我们提示,虽然提示,我们没有看重。
佛在《遗教三经》里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没有证得阿罗汉之前,你的知见纯属凡夫知见,错误决定不免。证得阿罗汉,才是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才得一个正觉。虽然不是正等正觉,他是正觉,不会害人。好像大夫治病,用药用错了,但是这个错误不会太重,顶多令你的病多害几天。本来一个月可以康复,现在拖一个半月,是他用药用错了,对你没有大的伤害。如果是正等正觉,就决定没有害处,决定没有错误。
菩萨发大弘誓度化众生,佛以神力加持他,使他得到‘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普遍平等。普等三昧究竟是什么?什么三昧能普遍平等?普遍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有情众生都能修。平等就是等觉菩萨、我们、地狱众生也能同样修这个法门,能得同样成就。你想想看,这个‘普等三昧’是什么?是‘念佛三昧’,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
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普等三昧。除了这个法门之外,还有那个法门能平等成佛?禅,你去看看《六祖坛经》,六祖只接上上根人,中下没分,不平等,不能普遍。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就是净宗。十方菩萨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接触到净宗经典,才知道有‘普等三昧’。以这个方法来普遍度化一切众生,就跟如来度众生无二无别,决定没有过失。虽然自己的境界还没有成佛,还没有成大菩萨,你开的药方、用的药,是与如来开的完全一样,还会错吗?
“诸深总持”。‘总持’是指法门。梵语‘陀罗尼’,译成中文是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普等三昧’是指名号,执持名号就是‘诸深总持’,就是指这一部《无量寿经》,指念佛成佛的法门。
有很多同修来问我,你过去讲过很多大乘经典,现在都不讲,就专讲《无量寿经》,是什么意思?过去我讲过十几年的《华严经》,现在我还是讲《华严经》。我讲《华严经》的总持法门,我没有把《华严经》舍掉。古人讲这部经是中本《华严》,我从前讲的是大本。大本时间太长,听一遍很不容易;中本文字少,讲说的时间短,大家修学起来方便。
本经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总持,也就是整个《大藏经》的总持。‘诸深’是指一切甚深的大乘经典。这一部经是一切大乘经典的总持法门。你想想看,如果菩萨遇不到这个法门,怎能成佛?遇到,也是弥陀神力的加持。
“住三摩地,至于成佛”。三摩地就是念佛三昧,安住定中,得成正觉。我们完全定在西方极乐世界,定在这一句佛号之中,二六时中,一定要做到。大势至菩萨讲‘净念相继’,整个修行的功夫,就这一句‘净念相继’。‘净’,怀疑就不净,夹杂也不净;‘相继’是不中断,一句接一句,就成功了。这个法门的确简单容易,人人都能修,人人都应当修,就怕自己不肯干,那就没法子!不肯干,是不知道这个法门之好,不晓得这个法门利益之大。利益在那里,你立刻就享受到。如果说这个利益要到来生,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享受到,这一生得不到;说老实话,我就不愿意学。我要学的是现前就得利益,我才愿意学。如果学了现前得不到利益,等来生来世,我就不容易接受。这个法门确实能让你立刻得利益,前面讲的清净解脱,是真正可以得到的。
身心清净,烦恼少,智慧增长。智慧怎么会增长?你接触一切人、一切事,你的见解、看法、想法跟从前不一样,就是智慧增长。从前迷,现在不迷;以前看不清楚,现在看得清清楚楚;从前不知道怎么处理好,现在处理得头头是道,有条不紊。智慧现前,什么样繁杂的问题,到你面前都没有了,真正的解脱,学了马上就有用。一直到成佛,这个方法都不能改变。实在讲,这就是《大势至菩萨圆通章》所讲的这两句经文。
我在李老师那里主修《楞严》,《楞严》我至少讲了七、八遍。《大势至圆通章》也讲过很多遍,也都马马虎虎含糊笼统讲过去,因为不认识。以后看到印光大师把《大势至圆通章》单独提出来,附在净土四经后面,成为净土五经,才引起我的注意,才发现这一章经是整个《楞严》的精华。《楞严》的精华不是《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而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我发现它是净宗的心经(《般若心经》是般若部的心经)。不但是净宗的心经,乃是一大藏教的心经,于是这个新观点又从这一愿里得到证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就凭这一句佛号,就凭这一部《无量寿经》,这是根本经。所以古德说,《华严》、《法华》皆是此经之引导,这句话我完全同意,一点都没错。《华严》、《法华》既然是本经的引导,那么整个《大藏经》不必说了,因为整个《大藏经》都是《华严》的眷属、《华严》的枝叶。这才晓得此经是一切经的中心,是大总持法门。所以,一部经、一句佛号,一直到成佛,这是大势至菩萨所修的。
夏莲居居士的《净修捷要》里讲,净宗初祖是大势至菩萨。我过去没有听人说过,也想不出来。这是他见地高明之处。我看到他这一句话,我承认、同意。我立刻就想,我可以做个注解:大势至菩萨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净宗初祖。我过去学《华严》,在《华严》下了很大的功夫,我相信念佛法门是从《华严经》得来的。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提倡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净宗初祖。在中国第一个提倡专修专弘的是慧远大师,慧远大师是中国的初祖。从前讲初祖,我们都想到慧远大师。现在讲初祖,我要问你讲那一位初祖?有法界初祖,娑婆初祖,中国初祖。这是我给夏老居士加的注解,就很清楚、很明白。
这一愿‘普等三昧愿’,实在就是《大势至菩萨圆通章》的浓缩精华,愈来愈精。我们才晓得那部经的分量。将来有机会,我好好的再讲一遍《圆通章》,因为过去都没讲好,意思没讲出来。不是我吝法,是当时我的程度、水平不到。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这是四十五‘定中供佛愿’。弥陀威神加持这些菩萨,令他们在定中,在三昧之中,能供养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上供诸佛,下化众生,这是一定的道理。这一种殊胜的利益,只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才有。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怎么也有?是弥陀威神加持他们。所以,菩萨虽然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念《无量寿经》,执持弥陀名号,以这个方法教化众生;他在任何地方入定,‘定中’都能像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样,可以‘遍供十方诸佛,不失定意’。这确实是普贤菩萨的境界。这就是不往生,也得到与往生相同的利益。这是对十方菩萨说的,不是对普通人说的。
【经】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
这一段文跟前面的意思相同。前面说‘十方佛刹,诸菩萨众’;此处说“他方世界诸菩萨众”。‘他方’指极乐世界以外,与前面讲的完全相同,也是有这个缘分。‘缘’,很难、很珍贵,希望同修们要珍惜。因为人生很短暂,人与人相处,一生能见几次面,何必要作冤家,作对头。有什么了不起的事要过意不去?所以不要跟任何一个人结怨,我们在菩提道上才得一帆风顺,没有障碍。别人阻碍我,大概是我前生阻碍他,帐就结了。所以,真正学佛的人决定没有怨恨的心,心才会清净,才会平等。
【经】证离生法。获陀罗尼。
这两句就是四十六‘获陀罗尼愿’。‘离生’就是永远离开三界的生死,也就是永脱轮回。菩萨在六道度众生,即世间,离世间。并不是真的不到这个世间来,他跟我们在一起。在一起怎么是离世间?我们有业力,有生死轮回;他没有,他是愿力来的。他喜欢来就来,喜欢去就去,自己完全作得了主,所以他是乘愿再来。我们是业力再来,无可奈何,不来也不行。他要不来就不来,要来就来,他是大自在,这是“证离生法”。所以六道里,那一道他都可以去;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示现什么身。真的得大自在!
“获陀罗尼”。‘陀罗尼’就是总持法门。这里是说‘心得安住义’。像达摩到中国来的时候,慧可是一个修行人,心不安,求达摩祖师为他安心。‘获陀罗尼’,心就安了,真正得到安身立命之处。我们没遇到达摩,我们所得安身立命处,比达摩还殊胜。我们的心安住在西方极乐世界,安住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西方世界依正庄严,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处,这是‘获陀罗尼’的意义。
陀罗尼也译作‘总持’。总持有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咒陀罗尼、忍陀罗尼,在此地不必细说。像这样的名词术语,诸位可以看注解,看《佛学辞典》、《教乘法数》,都注得很详细。
【经】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
这是四十七‘闻名得忍愿’。“清净欢喜”,容易懂,身心清净,法喜充满。“得平等住”,这也是经题上的‘平等’,心要平等。平等是诸佛的体相。前面说过十法界的因行,佛法界就是平等,菩萨法界是六度。菩萨修六度,佛修平等觉。‘得平等住’。他们是菩萨,居然跟佛平等,跟佛没有两样!所以十方众生,如果于弥陀如来见相闻名,或者是有机缘遇到这个法门,听到这个法门,真正明了,欢喜,发愿修学,都可以说是入如来家,得毕竟平等三昧。如果这一点我们得不到,实在讲,这一种殊胜的机缘,我们真的当面错过。
因此,我们用功夫,要以平等心来念平等觉;阿弥陀佛就是平等觉。经文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佛问阿难,你要不要见平等觉?他说‘我要见’。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要用平等心来念《无量寿经》,用平等心来持这一句名号,这就是‘得平等住’的意义。由此可知,菩萨可以修的,我们也能修。前面跟诸位解释得很多,这一句名号就是实相,就是法界全体,就是诸法平等的体性。只要能念,念念相续,一直念下去,不夹杂、不间断,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就‘得平等住’,跟十方菩萨无二无别。这样的心行就是菩萨行。
‘行’是生活行为。生活行为,凡夫跟菩萨有什么不一样?凡夫穿衣吃饭,菩萨也穿衣吃饭,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世间也穿衣吃饭,每一天也要做工作,也要接待客人,没有两样!所以从形象看不出来。不一样在那里?心不一样。他的心清净、平等,觉而不迷,所以称他佛,称他菩萨。我们的心不清净、不平等,迷惑颠倒,所以是凡夫。除此之外,没有什么两样。由此可知,‘平等’这一句是非常的重要。
清净跟平等是相辅相成的。怎样才能得到平等心?先要修清净心。如何令心清净?一定先令心平等。两者相辅相成。平等就是在一切境缘之中不要分别执著。不分别,我们心才会清净。实在讲,就是《楞严经正脉》上,交光大师所倡导的‘舍识用根’。舍识用根就是平等住、菩萨行。‘根’指六根根性,在眼是见性,在耳是闻性。六根的根性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见外面的境界相是平等的。不是外面境界相平等,是他的心平等。
没有一切分别执著,于一切境界中不起心、不动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楚、明了就是‘觉’。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清净’。不分别、不执著就是‘平等’。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不但现前的事情明了,过去的事,未来的事都明了,因为他心平等,过去、现在、未来都照见。我们不能理解,是因为我们的心不平等,有分别、有执著,所以过去未来一无所知。我们至此才晓得,什么是得平等住,什么是修菩萨行。
“具足德本”,德本就是以这一部经典,以这一个法门自行化他。“应时不获一二三忍”,这是非常不思议的果报。一二三忍,经文后面有注解。本经讲三种忍:第一‘音响忍’,第二‘柔顺忍’,第三‘无生法忍’。即使我们对于前面两个名词陌生,但是对于第三个熟悉,也就能理解。
三种忍都在一句名号之中。这桩事谁知道?这三种忍不是一般菩萨能得到的,细说在本经第十五品,以后自然会讲到。三忍在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之中,的确不可思议!《仁王经》中讲五忍,把菩萨分为五大类,都用忍来说,你就晓得‘忍’是多么重要。不能忍,不行!无论什么境界都要忍,不受它的干扰。对顺境,心里起欢喜心、贪爱心,我要忍;逆境中,看到这个人不顺眼,看到这个事不痛快,也要忍,这是修行。真正讲修行,功夫都在此。不能忍就不能成就,《金刚经》说‘一切法得成于忍’。那是讲世出世间一切法,能忍的人能成功;不能忍的人注定失败,世出世法没有例外。所以,《仁王经》将菩萨五十一个位次用五种忍来标示表明。
第一是‘伏忍’。伏是伏住,压住。忍不住也得要忍,要勉强的忍,这是初步功夫。再进一步,第二个阶段是‘信忍’。理论逐渐通达明白了,相信佛菩萨圣贤人的教训,能忍。再进一步功夫深了,能‘顺忍’,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第三阶段。第四阶段是‘无生法忍’。最后、最高的是如来果地上‘寂灭忍’。初地、二地、三地属于‘信忍’。由此可知,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是‘伏忍’。到登地,初地、二地、三地是‘信忍’,四、五、六地是‘顺忍’,七、八、九地是‘无生法忍’,十地、等觉、如来果地称‘寂灭忍’。
若从此义看,第三忍决定是‘无生法忍’。换句话说,‘柔顺忍’相当于《仁王经》讲的‘顺忍’。柔顺忍、顺忍,意思很接近。‘音响忍’相当于《仁王经》上的‘信忍’。那么菩萨的果位,我们就晓得,皆是登地大菩萨!真正不可思议。三贤位的菩萨闻得这部经典,依照这个法门修学,自行化他,虽然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由于弥陀威神加持,能使他们立刻登初地到十地,立刻就提升到地上菩萨。这是弥陀弘愿,对十方诸菩萨所发的大愿,给予菩萨们真实的利益。
【经】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就是末后一愿‘现证不退愿’。如《楞严经》上所说的‘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证得圆满的心性。自性的体相、德用,他们皆能现前亲证。末后一句是总结,“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不取正觉’一句是总结。四十八愿到此讲圆满。
这一品,我们一共讲了十次。这一部经过去讲了几遍,也以这一次讲得详细,讲得透彻。如果没有时间读全经、听全经,能够念这一段、听这一段,也有很大的好处。能启发同修们的信心,帮助你发愿,认真的修学净土法门。
(完)
莲池大师曰: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犹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
胜持往生咒者:
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
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胜持其他诸咒:
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灵不测,大神咒也。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无上咒也。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
念佛胜余功德者:
六度万行,法门无量;专持名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
愿净业弟子,专其信愿,不二其心。古德多有原修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况原修念佛人,岂敢变其所守,而复他尚乎!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3-2-8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赞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2 22: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