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28|回复: 0

[法师开示] 印光大师开示—— 永明延寿禅师<四料简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1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印光大师开示—— 永明延寿禅师<四料简偈>




印光大师
佛教大纲,不外五宗。五宗者,即律·教·禅·密·净是。

律为佛法根本,严持净戒,以期三业清净,一性圆明,五蕴皆空,诸苦皆度;

教乃依教修观,离指见月,彻悟当人本具佛性,见性成佛。

然此但指其见自性天真之佛,为成佛,非即成证菩提道之佛也。

印光大师开示—— 永明延寿禅师<四料简偈>

密以三密加持,转识成智,名为即身成佛。

此亦但取即身了生死为成佛,非成福慧圆满之佛也。

此三宗,均可摄之于禅,以其气分相同故。

以是佛法修持之要,实仅禅净二门。

禅则专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实益。

净则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皆可带业往生。其间难易,相去天渊。

宋初永明延寿禅师,以古佛身,示生世间,彻悟一心,

圆修万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

深恐后世学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简偈,俾知所趋。其偈曰: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它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此八十字,乃如来一代时教之纲要,学者即生了脱之玄谟。

学者先需详知何者为禅,何者为净土,何者为有禅,何者为有净土。

禅与净土,乃约理,约教,而言。

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而论。理教,则二法了无异致。机修,则二法大相悬殊。

语虽相似,意大不同。

极需注意,方不负永明之一片婆心也。

何谓禅,

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宗门语不说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言如此。

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

净土者,

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惟心净土,自性弥陀而言。

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

有净土者,即实行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事也。

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

倘念佛偏执惟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亲切,皆不得名为有净土。

至于虽修净土,心念尘劳,或求人天福报,或求来生出家为僧,

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佛法,教化众生者,皆不得名为修净土人。

以其不肯依佛法净土经教,妄以普通教义为准。

则来生能不迷,而了脱者,万难一二。

被福所迷,从迷入迷者,实繁有徒矣。

果能深悉此义,方是修净土人。

不知真旨者,每谓参禅便为有禅,念佛便为有净土,自误误人,害岂有极。

此已说明禅净有无。

今再将偈语,逐段剖析,方知此八十字,犹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易。

其第一偈云: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

盖以其人既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

而于诸法之中,又复惟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自他之通途正行。

观经上品上生所言之读诵大乘,解第一义,即此是也。

犹如戴角虎者,以其人禅净双修,有大智慧,有大禅定,有大辩才,

邪魔外道,闻名丧胆。如虎之戴角,威猛无比。

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

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

无论上中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

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

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

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

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其第二偈云: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

以其人虽未明心见性,然却决志求生西方。

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

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

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

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至一声,直下命终,

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

然此虽念佛无几,因彼极其猛烈,故能获此捷效,不得以攸攸泛泛者较其难易也。

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

然已高与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

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再言。

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其第三偈云: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它去者。

以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

直需历缘锻炼,令其净尽无余,而后分段生死,乃可出离。

一毫未断者固弗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亦依旧难逃。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

大悟之人,十人之中八九如是。

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担搁也。

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

此境一现,眨眼之间,即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往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主。

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

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青,复作鲁公,此犹为其上焉者。

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它去也。

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之盖覆,真性不能再显现也。

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未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妄说耳。

岂有大彻大悟之辈,尚十有九人,错走路头,谬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耶。

夫著魔发狂者,乃不知教理,不明自心,盲修瞎炼之增上慢辈耳。

何不识好坏,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

所关甚大,不可不辨。

其第四偈云: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

有人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之人,此亦大错。

夫法门无量,惟禅与净,最为当机。

若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攸攸泛泛,修余法门。

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缘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

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必随福转,酖逐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

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

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

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亦无从获益。


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照四料简说来,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

就是通宗通教的,亦要念。虽通没有证,总要念佛了脱生死。

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大慈大悲,开化众生。



以上十六句四料简偈真是慈航。望大家注意些呢!

要明白这四料简的意思,先要明白怎么叫做禅?

怎么叫净?怎么叫做有?怎么叫做无?

拿这禅净有无四个字看清楚,就明白四料简的意思。

所以将禅有无。略为抉择一下。

所谓禅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教中明。

大开圆解,澈证一念灵智,本觉理体也。

所以要亲见本来面目,方能算有禅。否则不能算有。

所谓净者,是净土三经深信切愿求生净土的法门。

要信得真,愿得切,行得精进勇猛。

所以须有决定不疑的信心,至诚垦切的发愿,

且有一定不移的行持,才算有净土。

否则不能算有。

世人每以为枯坐看看死话头,就算有禅,悠悠扬的念几句佛,就算有净。

乃是大错而特错了。

总而言之,有禅,乃是有明心见性的功夫。有净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

这是最要紧的道路。

然而明心见性,只是开悟。还没有证。总不能了生死。

‘悟得就无生死。’非门内语。

当知悟是开眼,悟后才有真修实证的径路。

不悟者未免盲修瞎练,堕坑落坎,因是之故,先须开悟。

这是初步功夫。若论要证到家,正须火上添油,加功进步呢。



四料简第一句有禅有净土者。

既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功夫,更能真信切愿,求生西方。

大彻大悟,力猛如虎。再有念佛了生死的把握,岂非如虎生角么?

曰:‘犹如戴角虎。’

以自己所悟的,自己所行的,拿出来教化众生。开众生眼目,做人天师范。

故曰:‘现世为人师。’

以明心见性人,念佛求生,临命终时,上品上生。

一弹指顷,花开见佛,便证圆教初住位。

百佛世界,分身作佛,随类应现,化度众生。

故曰:‘将来作佛祖。’



第二偈料简者,

谓未曾大彻大悟,仗自己的力量,难望了生死。

所以发愿求佛接引,修行净土法门。故曰:‘无禅有净土。’

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

故曰:‘万修万人去。’

若有不懂道理的人,念佛只想求富贵,求生天。此等之人,不能算有净土。

其不得生西方,只怪自己不发愿,不能怪弥陀慈父不接引。

若能发愿求生。总是能去的。既得往生,亲见弥陀,听受妙法,一生便证阿鞞跋致,不退转位。

故曰:‘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从此看起来,净土法门,真是再好没有的了。



第三偈料简

谓虽能大彻大悟,若不发愿求生净土,因未证道,不得安身立命的受用。

故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夫所谓十人九蹉路者,谓虽能开悟,而未能实证。故云蹉路。

或云:‘十人九错路’者,错路二字误也。

岂有大彻大悟之禅家,而错路者乎?

大彻大悟的人,未有安身立命的真地位。

恐怕生死关头,未必确能作主。临命终时,循业流转,随多生之善恶业而受生去。

可惧可畏!诚不如求佛接引,为最稳当,最靠得住也。

故曰:‘阴境若现前,督尔随他去。’

此阴境指无始以来善恶业境,非指五阴魔境,



第四偈无禅无净土者,

谓一般不知修持的人,既无明心见性的功夫,又无发愿念佛的行持,乃是真正可危。

罪报难逃,地狱难免。万劫轮回,谁为依靠?

(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8: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