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99|回复: 10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0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N2别彰胜义

陀那微细识 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这个法,释迦牟尼佛好少讲的,“我常不开演”,我平常都不演说这个法。你想一想,释迦牟尼佛对着那些个大阿罗汉、大菩萨、大比丘,这种法,都很少讲的。我们现在,你说多便宜,在这儿,就这么随随便便,就闻见释迦牟尼佛所说这样的妙法。
陀那微细识:“陀那”是一种微细的识,比八识又细一层,它又叫“净识”,又叫“白净识”,就是一个净的种子。这个净识,它是非常微细微细的。习气成暴流:我们的生死,都是由这地方来的。在这微细识,依真起妄,就生了一念的无明──习气就是无明;这个无明一生出来,就好像暴流似的。什么叫“暴流”呢?水流得太急了,什么也挡不住,这叫暴流。那什么又叫暴流呢?就是我们这个“生死”,我们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又做人、又做畜生,又生天、又堕地狱,转来转去的,没有停止的时候,就好像暴流的水一样的,所以这叫“习气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真”,这个真法;为什么我不说这个真正微妙的法呢?我为什么不赶快把它说出来呢?“恐迷”,我就恐怕人认真作妄,将妄又认作真了。好像那个“觉”上,他一定要加个“明”,弄得就迷上加迷,做一个迷中辈人。所以我常不开演:我时时都不讲“真”这种的妙法。我给你们小乘人只讲小乘的道理,真正大乘的妙法我从来就不讲的。为什么不讲?就因为你们这一班的小乘人,还都不够程度,没有回小向大呢!所以我向来都不讲的。
自心取自心:怎么叫自心取自心呢?众生不明白见分和相分都是唯心所现。“三界为识,万法唯心”,他不明白万法唯心的这个道理,就着住到见、相二分。见分,就是自己能见的这个见,是八识里头的。相分,是外边这种尘所生出来的一种相。这个相分和见分本来都是虚妄的,都是由自心生出来的。那么一般人不晓得回光返照,而向外驰求,着住在这些尘的境界上,这叫“迷真逐妄”,把真的迷了,跟着妄的跑。你要是知道万法唯心,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明白这见相二分都是由自心生出来的。你若明白自己这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就不会向外跑,就回来了。若“自心取自心”就非幻成幻法:因为众生迷真逐妄,本来不是虚幻的,而生了一种迷惑,变成虚幻了。
不取无非幻:你若能以“不取”,不取什么呢?不取虚妄的相。这个“不取”,很要紧的。我们一般人为什么被六根、六尘所迷呢?就因为取见、相二分,执着到这上头,认为我所见的这“见分”和外边那“相分”都是实有的;而不知道这是虚妄的,应该不取。你若不取,就没有幻了;连非幻都没有了。非幻尚不生:这种虚幻不实在的(非幻),尚且根本就没有地方生了;没有地方生,幻法云何立:怎么会又有这虚妄的幻法呢?就没有了!
是名妙莲华 金刚王宝觉 如幻三摩提 弹指超无学
此阿毗达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门
是名妙莲华:这有个名字,叫什么呢?叫“妙莲华”。“妙”,就是微妙。莲华是出污泥而不染,虽然在淤泥里生出来,可是它清净没有污染;它又华果同时,所以“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金刚是一种最坚最硬的,这就表示我们人的智慧;这个“智慧”,是真正的智慧,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破的。“王”,就是以“自在”为义,他很自在的。什么叫“宝觉”呢?就是我们的真心。这个名字,也叫“金刚王宝觉”。就前边,你若能以不取见、相二分,返本还原,回到如来藏性上,转识成智──这个识一转过来,就变成智慧。所以现在转过来了,变成妙莲华,也变成金刚王宝觉。
这又有一个名字,叫如幻三摩提:这“三摩提”,也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等持”。等,是平等;持,是执持;言其他平等执持这个定力和慧力。有智慧才能解这六结,有定力才能不生这六结;所以“如幻三摩提”,叫“如幻的等持”。弹指超无学:怎么叫“弹指”呢?你看见了没有?(上人弹指)。一弹指顷,是一弹指的时间,言其很快的。在这一弹指的时间,就超过有学位,而到无学位。什么叫“无学位”呢?就是四果阿罗汉。初果、二果、三果,这都叫“有学位”。这是说在弹指这么短的时间,就超过到无学的果位上,证四果阿罗汉了。
此阿毗达磨:“阿毗达磨”就是“法”。就是这个方法、这种法。十方薄伽梵:什么叫“薄伽梵”呢?在〈楞严咒〉上,也有这个“薄伽梵”。“婆伽梵。萨怛多般怛啰。南无粹都帝。阿悉多那啰剌迦。波啰婆悉普吒。毗迦萨怛多钵帝唎。”那个“婆伽梵”也就是这个“薄伽梵”。薄伽梵,是在咒里头佛的一个名字。佛的名字,这为什么不叫“佛”,叫“薄伽梵”?这是佛和鬼神用的。你一说“佛”,或者这个鬼还不知道;你若说“薄伽梵”,他知道了,这是佛。为什么不把它翻译过来呢?就因为这“薄伽梵”有六种的意思,没有法子翻;若翻成中文,只有一种意思。六种的意思是什么呢?
(一)自在:言其观自在菩萨是个自在菩萨,这是个自在佛。
(二)炽盛:言其佛的光很炽盛的;佛的这个性是自在的,佛的光是炽盛的,周遍法界,所以叫炽盛。
(三)端严:佛时时都是很端严的,不懈怠、不懒惰。我们每一个人听经,都要端端严严的,不要那么懒懒惰惰、懈懈怠怠的。懈怠,就是很懒的,怠惰自甘,那就不勤力。
还有讲到“端严”,我们听经时,一定要坐得正当一点。不要这么样坐着,也不要这样子,也不要这样子(上人做各种姿势)。这听经,必须要毕恭毕敬。要怎么样子呢?就像对着佛,佛来亲口对我们说法呢!佛到这个地方来给我们做见证,我们信佛,对着佛就应该恭敬佛;不应该对着佛,还这么很懒惰的。听经不可以睡觉的,不可以躺那个地方的;你就看经,也不可以躺着看的。
我以前不讲过?你躺那儿看经,来生会变蛇的。为什么?那个蛇尽躺着走路,总在那地方躺着,它站不起来的。你看佛经,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坐在那儿;或者书放到桌子上,恭恭敬敬地看。你有一分恭敬的心,就增加你一分的智慧;你有十分的恭敬心,就增加你十分的智慧;你若是有百千万分的恭敬心,那增加你百千万分的智慧,增加你的善根。对佛经一定要恭恭敬敬地,《金刚经》上不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那经典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有佛的。你若是生出一种恭敬心,就有感应;你没有恭敬心,就没有感应。
好像我有一个皈依弟子,他也没有见过我,就对着我那一本书的相片,就天天念“南无度轮法师”。念到七十多天,他就看见那张相片公然就有个人走出来,给他摩顶,他从此以后病就好了。这是什么呢?这也叫“感应道交”,他有一种真诚的心,感应得那一张死相片都变成一个活人了!这就是由于他有恭敬心的关系。所以我们人看经,你不是说你不开智慧?“啊,我看了好多经,没开智慧!我学好多佛法,也还这么蠢呢!记忆力也不好,念〈楞严咒〉,念一遍也记不住,念两遍忘得更快了!我没念的时候,还记得几句;念完一遍,都忘了!”什么道理呢?就因为你没有恭敬心。
你躺那地方,就看经、念咒,将来一定都会变蛇的。为什么?说:“喔,这佛法怎么还害人的呢!佛法是叫人生善根,增长福慧的,怎么还令人去堕蛇身呢?”因为你对佛法不恭敬。你第一、要生一种信心,第二、要有一种恭敬心。我们现在听经,以前我不管,以后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要端然正坐,要坐好一点;也不要讲话,也不要东张西望的,要毕恭毕敬地这么听经。就像释迦牟尼佛在这儿给我讲经,阿难尊者也在旁边,同我坐到一起。不但阿难尊者,诸大菩萨、阿罗汉都在这儿,我就像在灵山的法会一样的。你有这种心,那你就不愁不开悟了!
说:“阿难尊者听那么多,还没开悟呢!我现在听,就会开悟了?”哈,你怎么知道阿难尊者没开悟?或者他故意这么装出来没开悟,好让佛说这部经典给我们现在人听。所以阿难尊者早就已成佛了,不要说开悟,不过他示现做当机众,好像他不明白似的。实际上,阿难尊者,对佛所说的法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佛说的道理,他怎么会不明白呢?他一定明白!但是他就为你、我现在愚痴众生来请法,来做个模范,做个榜样。你不要以为:“啊,我比阿难或者会聪明些!”不是的。
这个“薄伽梵”,我方才讲到几个意义上呢?讲到“端严”上了。
(四)名称:就是这个名, 人人称赞的、人人都恭敬的。
(五)吉祥:very lucky、lucky。
(六)尊贵:非常尊贵,很高贵的。
“薄伽梵”有这六种意思,所以就没翻过来。这是“五不翻”之中的“多含不翻”。
一路涅槃门:这个法门,是十方的佛都是从这路上成佛的,都是从这条路去的。一路涅槃门,这是到涅槃的那一个门径。
**K3叙悟性



 楼主| 发表于 2017-5-20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K3叙悟性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衹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在释迦牟尼佛讲“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这个重颂之后,阿难和一切的大众,闻佛如来:听见释迦牟尼佛这无上慈诲:再没有比这个再高上的慈悲教诲。
衹夜伽陀:“衹夜”,是梵语,此云“重颂”。前边那个文,一趟一趟、一行一行的,这叫“长行”;现在这叫“重颂”,它是有一定的字句,或者五个字、或者六个字、或者七个字、或者四个字。好像《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也是颂。这经上前边那一段文都是重颂;“重颂”,就是长行意思还没有说完全,再用偈颂重说一遍。“伽陀”,就是“孤起颂”。怎么叫“孤起颂”呢?它就和前边的文也不相合,和后边的文也不太相合,它孤然间就起来了,这叫“孤起颂”。杂糅精莹:“杂糅”,也就是掺杂;“精莹”,这个法说得又精妙、又莹洁。妙理清彻:这种微妙的理,说得非常彻底。
心目开明:阿难和大众心里都比以前明白得多了,心和目都开明了;就是心也比以前明白得多了,眼睛看得也比以前明朗得多了。言他这个心和目,比以前增加他的智慧了。这个“目”,也就是“智慧眼”,开智慧眼了。叹未曾有:大家都非常的感叹:“啊,这个法这么妙啊!从来都没有的。”

发表于 2017-5-22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6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06: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11:5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12-14 10:4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3-15 10: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3-15 10: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6-1 21: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9-9 14:2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7 05: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