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94|回复: 2

[祖师大德] 念佛法门,全在了他即自 【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4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佛教常兴 于 2012-11-14 19:03 编辑

    大安法师辑录
      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又悉檀四益⑴,后三益事不孤起。倘不从世界深发庆信,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何况悟入理佛?唯即事持达理持,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尽思度量,愈推愈远,又不若愚夫妇老实念佛者,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蕅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
      【注释】
      ⑴悉檀四益:悉是华言,檀是梵语。悉是遍意,檀为施意。佛以四法,遍施众生,故名悉檀。世界悉檀顺应世间众生之机,予欢喜益;为人悉檀启发众生善根,生善益;对治悉檀针对众生烦恼加以对治,破恶益;第一义悉檀直指心性本元,入理益。
      【译文】
      念佛往生的法门,全在了达他力即自力。如果忌讳谈他佛,则是他见未能忘怀;如果只是偏重自性佛,却成了我见颠倒。又佛说法普施的四种法益,后三种益(生善益、破恶益、入理益)之事不会无缘孤立而起。如果不随顺世谛,而说世界之法,令闻者深切地生起庆喜信心,则欣求极乐(生善)、厌离娑婆(破恶)二种利益尚且不能生起,何况证悟入理即佛呢?只有通过事相的修持才能达到理观的修持,所以阿弥陀佛与诸圣众齐现念佛人眼前,即是本性的彰显(自性弥陀)。往生安养净土,见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即是成就法身慧命,本自具足,不由他悟。这个念佛往生法门深邃奥妙,摧破一切戏论,斩尽一切知见,唯有马鸣、龙树诸菩萨,智者、永明诸祖师等上根利智者,才能当下担荷得去。其他世智辩聪的学者、自认通达儒学者以及浮光掠影的禅客,绞尽脑汁去思惟揣测念佛法门的义理,则越推究偏离越远,又不如那些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能潜通阿弥陀佛的智慧,暗合实相的奥妙。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念祖老居士】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

 以下四句说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这四句表理事无碍法界。《要解》这一小段,具有《华严》所说的四种法界。一念心性是理体,所以文中的一念,表理法界。西方的依正是事,表事法界。现在这四句中,第一句就是,全事即理,事就是理,彼此不相妨碍,故表理事无碍法界。凡夫看来,事理是对立的。若论理,则平等不二,同一体性;若论事,则万象森罗,千差万别。于是误以理为空,事为有,空有对立,事理隔绝,于是便有碍了。殊不知理事相即,本来无碍。这四句下面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等三句表事事无碍法界,奥妙精深乃华严所独有。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称为四法界。

  为什么可以说全事即理呢?道理很深,不是凡夫的情见所能推测。所以需要通过譬喻,来做一点粗浅的说明。先可用金子的器皿来做譬喻,例如在故宫珍宝馆中,我们可以看到金塔、金佛、金盆、金碗等等,金代表本体,代表理,塔等就是事相。这样说也只是打个极粗浅的比方,若论实际,金子也是事相。世间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用来譬喻理体。正如南岳让禅师的话说似一物即不中现在只是勉强才利用金来表示理体,便于理解。可见佛法微妙,不是世间一切事物,所能比类。我们现在因为塔佛盆碗等物的本体都是金,所以说金是理,塔等是事。例如金面盆,这个面盆全体都是金子,也就是说整个面盘是金,金是理,面盆是事,所以说全事即理再进一步看,事有生灭,金盆放在熔炉里便熔化了。面盆没有了,即是灭了。金子如旧,并不新生。这就表明事相有生灭,本体无生灭。面盆全体是金,表全事即理金子熔成面盆,表理体成事。理事交彻,彼此无碍。又事相是有差别的,塔佛盆碗,种种不同是差别。理体则是无差别的。塔佛盆碗的本体全是金,金无差别表示理无差别。有差别与无差别是一对矛盾,凡夫认为是对立,即是有碍的。可是利用金与器的譬喻,我们从现象说善佛盆碗都不同,从本质说,塔佛盆碗都一样。于是有差别与无差别同时成立,这就是无碍。

  再可以打个譬喻,如水与波。潭澄无风,则水中能现月影,风吹水动,水面生波,水中便不现月影。水代表本体,波即是事相。波的大小,小如皱纹,大如山岳,波小时可以载舟,波大时可以翻船。波有千差,水只一体。若问波是什么?波全部是水,所以说全事即理。再者自心是理,万象是物,事即是理,物即是心。所以佛教中,心物是不二的。(当前亚原子时代的欧美科学家们对于心与物,也正在螺旋上升为一元论。)

  至于全妄即真呢?妄者虚妄,指妄心、妄想,从妄想而出现种种妄境。真者真实,指真心和真如。为什么说妄即是真?这又有一个譬喻。例如水与冰。水表真如,冰表虚妄。冰是从水冻结而成的,表示妄也是依真而起。水可任意倒入种种形状的器皿,都相适应,毫无妨碍。一旦成冰就不行了,就处处有碍。冰与水有什么分别呢?冰只是多了点寒气;凝冻成冰了。消除了寒气,冰仍旧是水,可见妄即是真,本来不二。

  全修即性者,修指修行,性指自性;又修指修德,性指性德。本来是佛,这是性德,乃自性本具之德,亦即《观经》是心是佛。但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观经》又说是心作佛。《观经》这八个字应一气读,不宜分割。既然作佛,便是修。但作佛之心,本来是佛,即是性,所以说性修不二。再者修德属始觉智。凡夫是不觉,修行人发菩提心自觉觉他,这是始觉。始觉若合本觉,便趋向究竟觉,性德是本觉理,修德是始觉智。这里又有一个譬喻。理如镜,智如镜上所生之光。镜光生于镜体,智光正是生于理体。但以本心之镜,久被无明垢染遮掩,故应修持,使镜重光。但是光即是镜,并非他物。故始觉智即本觉理,所以说全修即性

  第四句是全他即自。自指自性,他指佛与众生,包括一切器世间与有情世间。一切世界的正报与依报都是他,前已说明也都是我自心所现。所以说全他即自。《华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自他不二。

  以上这四句表理事无碍法界。大乘经典均有同样开示。例如《金刚经》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终日度生是事,终日无度是理。度而无度,无度而度,故理事无碍。暑期中五台山通愿法师开示学院一学僧说:无众生,也正是这个道理。从事相看,众生如波,有生灭。若透过现象看本质,只是水,并没有波,所以说没有众生。


  此下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显事事无碍法界,其理更深。当年华严会上大罗汉亦不能明白。事事无碍,指事相与事相,称性融通,亦皆彼此无碍。一事与多事也彼此无碍。一多相即,大小互容,重重无尽。多中含一,一中含多,这就叫一多无碍。这都十分难懂。例如说全体包括局部,这毫无疑问,但如说局部包含全体,大家便不理解了。因为这是凡夫的情见所不能接受的,所以还要作个壁喻,再以波同水为例:波是事,水代表理。多波摄每一个波,这是常情,现在加上一句,每一个波摄多波,这就费解。其道理就在一个波的本体是水。此水包摄一切波,于是这一波就含有多波了。这就是一多无碍的浅说。


  《要解》又以灯光为喻说: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就像现在我们这佛殿之内,悬挂了许多盏电灯,佛前还供着明烛,所有这些发光之物,所发的光都遍照全室,这也就像佛的心、众生的心、诸位的心、我的心都遍满全法界。彼此没有妨碍,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并且室内千灯之光,每一灯光遍入于一切灯光,每一灯光含摄一切灯光。一遍于多,多遍于一。多中摄一,一中摄多,互相遍满,重重摄入。相融无碍,不可思议。这就是《华严》十玄门中一多无碍法门的浅说。


                 ---摘自黄念祖老居士《净土资粮》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网络: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得很好,他说念佛法门全在‘了他即自’。‘了’是明了。连线连上了。我们没有什么智慧,没有什么福报。阿弥陀佛是第一智慧,第一福报。世尊在经上赞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跟他连上了,便宜占大了。把他的智慧变成我们的智慧,把他的福德变成我们的福德。实在讲,是用他的智慧、他的福德,把我们自性里的智慧福德引发出来,融成一片。不要去分别他佛,不要去执著,自他不二则自性现前。有执著,我们的心就不清净。怎么不清净?六祖说得好,‘自佛、他佛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一念不生’就是佛法。一念是妄念。我们一天到晚念这句‘阿弥陀佛’,是正念。我想阿弥陀佛,我、佛交融合为一体。忆念阿弥陀佛,也不分别他,也不分别自,就是正念现前。这很重要,这样才能破除妄想,才能破除颠倒。所以,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心里的确没有一个妄念,没有想到此界他方,没有想到能念所念,也没有想到自佛他佛。一动分别就是妄想,就是执著。所以,用这句佛号把妄想、执著念掉,就对了。这时候,魔当然不能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8 04: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