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46|回复: 0

[佛教经藏]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七十】众生迷于藏性,闷于无明,但见七大之相,不见七大之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7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11-9 10:37 编辑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结其相陵灭义?观性元真,惟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辛二法合。壬初正合上喻
若但举喻,而无法合,则喻难明。故前说迷人翳眼之喻以后,即举“十方如来亦复如是”之法以合于喻。其次说金矿木灰之喻后,亦云“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据此,今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之后,亦应举法以合;故观相元妄,至不相容者此段,应在无可凭据之下。文句亦谓,此文错拣,谅必当时译后抄写之误。真妙觉明,体非七大,而不碍七大发挥;亦如虚空,体非群相,不拒诸相发挥。空随日等心缘故;有明暗等心相出现;妙觉真明,其体非七大,而有随缘之用,故能循业发现,七大之相。故曰:“真妙觉明,亦复如是。”
汝字似独指满慈,实则概括九法界众生。明乃循业之意。众生循发明空之业,即有空现,循发明地水火风之业,即有地水火风现。地水火风空五大之发现,或不同时,或不同处,或时处俱同。九界众生,各循其染净不同之业,而发现九界染净四大,不同之果。如菩萨循净空之业,即现虚空身;阿罗汉循无漏空业,而证偏空涅槃之果;凡夫循染空之业,即现无边太虚空等。又以地明;菩萨循净色之业,发现实报庄严土;凡夫循染色之业,发现有漏秽土;阿罗汉循即染而净色之业,发现方便有余土。又阿罗汉,循无漏业,而发现神通妙用之水火风等。菩萨循亦有漏亦无漏之业,而发现慈悲风,智慧水,三昧火等。凡夫循有漏之业,则发现飓风,以及水、火等灾。故曰:各各发明,则各各现。又天人见水,如琉璃宝、为可履行之地;人道见水,为可饮食之料;饿鬼见水,则是猛火,为彼所烧。此皆各循其业,同于一时处,俱现七大之相。故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以藏性体非七大,但有随缘之用;故循九界众生染净之业,各于不同时,不同处各现七大之相,或于同时同处俱现七大之相。此合前虚空,体非群相,不碍诸相发挥之喻。
云何俱现以下,是引日影之喻,以明俱现之义。水谓河水或湖水,凡有水处,皆有日影,两人同观水中日影,原本是一,但因东西各行,则各有日影相随而去。同观之时,日影是一,不能说二;各行之时,一东一西,各有日影相随,宛然是二,不可说一,故曰先无准的。不应难言以下,是释宛转虚妄。故佛先嘱满慈等不应据此难言,水中日影是一,云何东西各行,各有日影相随;既各有日影相随,则日影显然成双,云何水中惟现一日影。说一不可,说二亦非;总显日影,虚妄无体,故曰宛转虚妄,无可凭据。水喻如如理,日喻如如智,日影喻七大,两人喻众生;两人同观日影,则有二日随去,若千百人同观日影,千百人各行,亦将有千百日影相随。喻一人发现七大,则一七大现,若多人发明,乃至九界众生发明七大,即有九界众生七大俱现。总之循众生心,应所知量,随业发现。此七大之相,或各明各现,或俱明俱现,无非循业发现而已,似有非真;如日影随人,又如翳眼所见空华;水中无日,空中无华,既无凭据,更不可指陈。今有人竟欲,邀待空中之华,结成空果,岂非迷中倍人?然则又岂可诘问,空中之果,互相陵灭?此佛责满慈所问不当,七大之相,虚妄不实,本无实体,何来互相陵灭,互相不容。然七大之性,同一妙觉明体,惟妙觉明,更无他物。此妙觉明心,即如来藏性,原非水火诸大,但有随缘之用,故循众生之业而现七大之相而已。犹如明镜,体非群像,而能现众像;又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又岂可复问,互相陵灭,水火不相容乎?故曰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壬二重明理性分三。初明不变随缘用
汝指满慈,实括九界众生。汝以色空,望下文,“我以妙明。”此中应云:“汝以无明。”一切众生,因一念无明妄动,晦昧为空,结暗成色,因此,但见色空,七大等相,互相倾夺,彼此障碍,互不相容。于如来藏,若望下文“合如来藏,”此中应是“背如来藏。”众生迷背藏性,故藏性随众生染缘,而现色空等七大之相,周遍法界,时间空间,无不皆有七大之相。是故于如来藏性之中,但见风是摇动,空是澄寂,日是光明,云屯则暗,土瓮成塞,火焚水润,空通非障等现象差别。众生迷于藏性,闷于无明,但见七大之相,不见七大之性。遂于本觉妙明之体,非背而背;于虚妄之相,不合而合。由于背觉合尘,造作诸业,发生三烦恼等尘劳,故有三土世间相续之相。此约藏性,随染缘而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30 15: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