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释迦牟尼佛讲过以上的经文后,又叫了一声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有前面所说的救七难、解三毒的种种威神力量,他还有很多很多饶益众生的神通妙用,所以众生心里应该常常念观世音菩萨。’在这里大家都要特别注意呀!‘常应心念’:不是口头上念而心不念。若能心念口不念亦可。总之要念玆在兹,永远记得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若有女人设欲求男’:假如有这样一个女人,她想要求一个儿子。怎样求法才能如愿?就依照法华经上所说的法门,即是要礼拜,并以香花水果等,供养观世音菩萨,自然会得到一个福德智慧具足的男孩。若求女孩子,就会生一个相貌端正,鼻子长得像鼻子,眼晴长得像眼晴,耳朵像耳朵,嘴巴像嘴巴的女孩。那么说难道眼晴还有不像眼晴的道理吗?若不信,试看有的三角眼,更有的鹰钩鼻、小耳朵、大嘴巴,甚至有的鼻子、眼晴、嘴巴、耳朵都长在一起。你说像这种相貌丑怪,教人见了都骇怕,这就叫不端正。‘宿植德本,众入爱敬’:为什么会生端正、庄严好看的相呢?这都是因为在前生,或者买过香花,用种种庄严具供养诸佛菩萨。由于往昔供佛积聚功德,故感生生相貌圆满,庄严好看,人见人爱。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昔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释迦牟尼佛讲完观世音菩萨以上的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之后,现在又说:‘无尽意!这位观世音菩萨有如以上所说的力量。若有众生能以恭敬观世音菩萨,发心礼拜观世音菩萨,他的福报,一定会存在的,不会空过。因为这个缘故,所有众生都应该受持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你若能心里常常持念观世音菩萨,所得福报功德是不可思议,微妙难测的。 佛再叫一声:‘无尽意!假使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里的沙数,那么多的菩萨的名字。不只念诵,又能尽形寿以香、花、灯、果,或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四事供养三宝。在无尽意你的意思认为怎样?这一位善男子、善女人,他所得到的功德多不多呢?’ 佛问完后,无尽意菩萨就回答说:‘这个功德是很多的。’佛听了无尽意菩萨回答后,又说:‘设有另外这样一个人,能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不要说他尽形寿供养,就是能在最少的一段时间里,来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这两个人的福报是一样的。在于百千万亿劫,这种福报也不可穷尽。’ 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释迦牟尼佛叫了一声无尽意菩萨说:‘你能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能得到像前面所说的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那么多的福德之利。’无尽意菩萨听佛这样说,于是又向佛请问:‘世尊!这位观世音菩萨,他是怎样教化娑婆世界的众生?怎样为众生说法?他教化众生的方便因缘、方便力量,其事情是怎样呢?’ 什么叫做‘娑婆世界’?‘娑婆’是印度文,翻为中文意思是‘堪忍’,也就是堪能忍受。言其这世界是最苦的,不容易忍受。 释迦牟尼佛听见无尽意菩萨这样问,回答说:‘善男子!假使在这三千大千世界内的国土中,有这样一个众生,应该以佛身来度他,才可以成佛。观世音菩萨在这个时候就示现佛身,来为这个众生说法。’ 讲到这里有人问:‘观世音菩萨他是菩萨,没有成佛,怎可以现佛身而为众生说法呢?岂不是冒充佛吗?’不是的。因为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早已经成佛,佛号为正法明如来。成佛之后,因为不忘众生,所以他再次来此世界,把佛身隐起而现出菩萨身相来救护众生,这叫隐大示小。罗汉是回小向大;观世音菩萨是回大向小。他由佛身又倒驾慈航,这有如世人所说的:开倒车往回走似的,目的为了接引我们这一切苦恼众生。所以观世音菩萨虽然外现菩萨身,其实是内秘诸佛行。秘里是诸佛之行愿、诸佛之行为。这是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能现化佛身为众生说法的缘故,并非是冒充佛来欺骗众生。 接著释迦牟尼佛又说:‘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辟支佛在梵语原叫‘辟支迦罗’,中文的义译是‘缘觉’。‘缘觉’又分有两种:生在有佛出世的时候叫做‘缘觉’。生在无佛出世的时候叫做‘独觉’。在有佛出世时是修十二因缘而悟道,他观察怎样会有无明?无明又怎样会有了行?又怎样有识?又有名色?有六入?怎样又会有了触?然后有受?受然后又有爱?有爱就有取?因为有个‘有’,也就有‘生’?有了来生,也就有老死?就整天如是来回反覆去观察这十二因缘,知道一切无非是苦、空、无常、无我的,所以把一切都放下,也就开悟了。因为观十二因缘而悟道,故叫‘缘觉’。生在无佛的时候也是修这十二因缘,并且春天观看百花齐开,秋天万物凋零,观察种种自然的变化状态,所以就觉悟到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种种情形无一不是无常的,也就因此而觉悟了,这叫‘独觉’。缘觉和独觉之分别,是在有佛与无佛出世的时候,故有不同的命名。 观世音菩萨因有天眼照见、天耳遥闻,知道某一个众生是应以辟支佛身得度,就现出辟支佛身来为他说法:‘你不知道无明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吗?就是从你一念不觉那儿来的。因一念不觉,故在你的如来藏性中就生出了无明。有了无明,接著就生出“行”来,.....’就这样对这位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说法,令他开悟觉道。然后再启示他发菩萨心,回小向大。 ‘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什么叫做‘声闻’?声闻也是罗汉之一,缘觉也是罗汉之一,这是二乘人。声闻者,声是声音,闻是听见,也就是听见佛的声音而悟道。佛说的什么声音?说的四谛法,闻此声音而悟道,故叫‘声闻’。什么又叫做四谛法?就是苦、集、灭、道。释迦牟尼佛当初为五比丘三转四谛法錀。当时憍陈如还未出家,佛为他说法后,才出家做比丘。佛到鹿野苑对他说:‘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灭可证性。此是道可修性。’ ‘此是苦逼迫性’:说这个苦是有强烈逼迫性的,令人受不了。苦,有苦苦、坏苦、行苦。又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等八种。所有的这些苦把人逼迫得动弹不得,喘不过气,令人终日烦烦恼恼。一切问题都由苦生出来,故说苦是逼迫性的。 ‘此是集招感性’:集,是集聚累积。什么集聚在一起呢?烦恼集聚在一起。为什么会有烦恼?就因为有个‘苦’。先有苦,被苦压迫受不了时,就生出烦恼,就大发脾气。所以说这烦恼是一种招感性,是由集聚而成的。也就是从‘苦’而有‘集’。 ‘此是灭可证性’:灭,就是寂灭,寂灭烦恼无明,这种寂灭的快乐,涅槃的妙果,是可以证得的。 ‘此是道可修性’:这个道是人人都可以修的,没有一个人说是不可以修道的。任何人都可以修道,任何人都打以证到涅槃的理体。这是第一转法錀。 释迦牟尼佛只是现身说法,为这五比丘讲此四谛法,接著又说第二转:‘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此是灭汝应证。此是道汝应修。’说是‘这个苦,不是单单我成佛才知道,你也应该知道这个苦。你也应该断除集谛,应该求证涅槃之妙果,也应该修行这种菩提觉道。’ 佛说第三转法錀:‘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断。此是灭我已证。此是道我已修。’这个苦我已经知道了,这个集我已经断了,我知道这个苦就不会再被苦所迷。我把烦恼断尽,也就没有集谛了。这个灭我已经证得了,我已得到真正的寂灭之乐。这个道我已经修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