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67|回复: 0

[学佛交流] 漫说《杂阿含》(弃舍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3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陀在本经中,开门见山地对弟子们说:“非汝有者,当尽弃舍;舍彼法已,长夜安乐。”就是说,如果不是归我们所有的,就应该统统将它们舍弃。为什么要舍弃?因为世间的万事万物,根本不是为我们所左右,比如说金银财宝、名誉地位等等,归根结底都不是为我们所有,而更多的时候,其表现为与我们甚至毫不相干。

**我们在前面的经典中曾经看到,佛陀曾以祇园中的树木为喻,指出树木非我们所有,我们不必去执着树的所有权。在本经中佛陀便就这个问题,说得更为直白:“诸比丘!于意云何?于此祇桓中,诸草木枝叶,有人持去,汝等颇有念言:此诸物是我所,彼人何故辄持去?”如果此时我们产生了“此诸物(草木枝叶)是我所”的想法,说明我们还没有做到真正的“放下”,离“尽弃舍”还有相当的距离。面对佛陀的提问,在座的弟子们都很爽快地答道“不也,世尊”,让人感觉到他们的思想觉悟真是很高——不过反过来说,这似乎有点不过于高妙。举个不恰当的比方:某人家中富有殷实,经常为盗贼所惦记。有一天深夜,有个小偷光顾此富宅,蹑手蹑脚地走至富者家的卧室。而此富者此时早有察觉,但是他对于小偷的光顾故作全然不知,鼾声依旧。直至盗贼将值钱的家当悉数席卷而去,他躺于床榻仍是纹丝不动,第二天一大早还是该干嘛便干嘛。天明时家人见钱物被偷,便质问他昨晚怎么睡得如此死沉?倘若此时他淡定自若,慨而言之:“此乃身外之物,要之何用?再说,这些钱财根本就不归我所有,我为何那么在意?”若佛弟子有此胸襟,便乃真佛子也!然而现实情形似乎又远非如此。

**我们常将“舍得”二字置于嘴畔,并诠释得八面玲珑,所谓“有舍才有得”、“有舍必有得”,“舍此而得彼”、“舍小而得大”、“舍妄得真”、“舍凡得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舍得”二字是否真如此解尚需考究,然所谓舍“此”而得“彼”,还是有所企求、有所期盼。佛陀真实的教法是:天下万物皆非我所有,即无一物为我所有;既无一物,又有何物可“舍”?因此世尊说,我们需要深入的观察,“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此这般才能做到“于诸世间都无所取”,这便是佛法真诠所在。所谓“舍得”之说,囊概权释也。---2014-4-16 07:58        |作者: 界定法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9 07: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