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佛住在俱睒弥国的瞿师罗园时,阿难尊者也住在这里。某日,一位婆罗门来到阿难尊者的处所,彼此问讯后,退坐一旁。婆罗门问阿难尊者:‘请问你为何会在瞿昙沙门(释迦牟尼佛)处修习梵行呢?’
阿难尊者回答:‘为了要断除的缘故。’
婆罗门又问:‘尊者要断除什么呢?’
尊者回答:‘断除爱欲。’
又问:‘阿难尊者!你是依循什么而得以断除爱欲呢?’
答言:‘婆罗门!我是依心中的欲望来断除爱欲的。’
复问:‘阿难尊者!如此一来,不就没有尽头?没有边际吗?’
答言:‘婆罗门!并不是没有尽头、没有边际。是有边际、有尽头的!怎么会没有边际呢?’
婆罗门复问阿难尊者,此理何在?阿难答言:‘婆罗门!我现在问你,请你依自己的意思来回答我。在你来精舍之前,是不是先有“想要”来精舍的欲求呢?’婆罗门答言:‘是的,阿难尊者!’
尊者问:‘你来到精舍后,先前的欲望是否已止息呢?’婆罗门回答:‘是的,已息灭了!就是因为这个欲望,我发起精进之心,并用心筹量,运用各种方法,终于来到精舍。’
尊者又问:‘当你来到精舍后,你因欲望而生起的精进努力,运用各种方法及思量的心是否已止息了呢?’答言:‘是的,已经止息了!’
尊者表示:‘婆罗门!就是如此。如来、应、等正觉,以其所知所见,为众生开示四如意足,以一乘之教法,令众生息灭苦恼,断除忧悲,得到清净。所谓‘四如意足’,就是欲如意足、进如意足、念如意足及慧如意足。‘欲’是欲求、愿欲,先起希望得到禅定的欲求;‘进’是勇猛精勤而不止息;‘念’是心念专注,住于正理;‘慧(思惟)’是观照、择法,心不散乱。
圣弟子当修‘欲’定断行,增强渴望断除烦恼的希求,成就如意足。若圣弟子成就欲如意足,即能远离五欲、恶与不善之法,就能够断除欲贪,进而出离生死,乃至趋于寂灭、不着一法,以至于究竟断爱。爱既断已,则此欲心亦息。
进而修‘进’定、‘念’定、‘慧’定断行,透过对善法的乐欲,生起勤行不息的精进,并摄心专一,得心一境。若圣弟子修持此殊胜之行,能增强断除烦恼的力量,当这些力量生起之后,一切的善法愿欲都能得到满足,成就如意足。若成就如意足,则能远离五欲、恶与不善之法,就能够断除欲贪,进而出离生死,乃至趋于寂灭、不着一法,以至于究竟断爱。爱既灭尽,则‘进’、‘念’、‘慧’亦息。婆罗门!这不就是有边际吗?’
婆罗门言:‘阿难尊者!是的,是有边际,而不是没有边际。’尔时,婆罗门闻尊者阿难所说,法喜充满,从座而起,欢喜离去。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二十一》
省思:
‘三十七助道品’中,四念处是修智慧,四正勤是修正精进;精进能使智慧增长,再进一步,以欲、进、念、慧四如意足,摄心于定达到定慧等持。佛陀以四如意足教导弟子趣向寂灭之法,行者先在心中对善法生起坚定之欲求,因此勇猛精进,专注深入。透过专一的殊胜心行,持续不断地用功,便能断除一切烦恼,令一切善法皆能如意满足,趋向寂灭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