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34|回复: 2

[学佛交流] 修行人如何真实的利益父母子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9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敦珠父母仁波切开示:
    常常有弟子问我“我学佛修行以来出离心日益增强,对亲人的执着少了,对家庭的责任感轻了,明白了不修行的人们行为是多么的颠倒愚痴,自己不愿意违背因果以造业的方式去满足他们贪嗔痴的习气,虽然对众生的慈悲心日益增强,然而外相上看来对亲人眷属确实是越来越冷漠,令家人升起了极大的烦恼,甚至对佛法起邪见,自己也很困惑,眼睁睁的看着至亲的父母,子女伤心难过,我这样做是对了吗,放下对亲人的贪执,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吗?”这样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特别是在家居士,虽然真正的修行人应该从心里对轮回升起舍离之心,对外境的一切显现无有任何贪执,然而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家庭,面对社会的诸多问题。现在我们就以此为契机,谈谈在这个颠倒迷乱的时代,修行人应该如何真实的利益自己的父母,子女。

一、是爱还是害---世间父母爱子女的方式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的关爱就如影随形的伴随着我们的成长,竭尽所能的为我们提供最好的环境,挖空心思的为我们创造最优越的条件,几十年如一日的操劳,耗尽了青春,蹉跎了年华,无怨无悔的奉献了一生。只要看着我们一天天快乐健康的成长,付出再多的心血,做出再大的牺牲,即使是赴汤蹈火也心甘情愿。无论是身居高位的权贵,还是市井平民,乃至恶贯满盈之徒,在面对自己儿女的时候都是显得那么的脉脉温情。儿女遭遇痛苦与不幸,父母肝肠寸断恨不能代受;儿女出门在外,父母牵肠挂肚、惴惴不安;儿女有一点点要求,父母挖空心思,千方百计满足,甚至在修行中最难以发出的“自轻他重,自他相换”的心,如果以儿女为对境,就会自然而然勇猛无畏的流露。
     父母对儿女的恩德实在是难以言说,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谱写了无数动人的作品讴歌父母之爱。就连佛陀在《父母恩重难报经》里也一一列举了父母的十大恩德: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干就湿恩;第六,哺乳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悯恩。
     既然父母的恩德如此巨大,似乎做子女的理所应当孝顺父母,生病时,端水送药,需要陪伴时,承欢膝下,无条件的随顺父母的心意,全力以赴的满足他们对子女各种各样的期待,仿佛这样做天经地义,符合自古以来提倡的孝道。千百年时代的变迁,今人在对待父母的心态和行为上和古人又有了很大的区别。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从因果的角度,古今对比,再结合当前社会的状况来看,父母之爱是否真的如千百年来讴歌的那么伟大与无私,父母对我们永无止境的付出到底是爱还是害?我们对父母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般的孝顺到底是温情还是牵绊?

1 父母养育子女的误区
   杀生取命
    在养育子女方面,不明因果不修佛法的世俗人一般的做法是怎么样的?在怀孕期,为了供给胎儿健康发育的营养;在哺乳期,为了提供婴儿赖以生存的乳汁,母亲毫不吝惜的以杀生吃肉的方式进补。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为了我们身体健康,又以杀生取命的方式喂养我们,回顾我们成长的道路,只看见众生的累累白骨。经论有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业中果报最为惨重的就是杀生,佛陀在多本经典中都有开示,“若杀一有情,需偿五百世”;《正法念处经》云“设使并杀害一有情,一中劫住于地狱。”;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噉”。父母为了养育我们伤害的不计其数的生命,欠下的累累命债要不知要多少世才偿还的尽,累积的恶业要在地狱的痛苦中不知煎熬多少个劫才能消尽。
     作为子女,身不由己的受用了父母用如此惨烈的代价换来的血肉,又能否让父母如愿的健康成长呢?恐怕只是适得其反,佛陀在《佛说善恶因果经》里面开示的清清楚楚“今生健康长寿,前世慈心不杀;今生短命多病,前世好杀生”,所以我们要明白,今生色身的好坏,健康还是衰弱,长寿还是早夭,仰仗的是福德资粮,是多生累劫善业恶业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吃肉抑或补充营养就能扭转。为了养育子女而杀生,此肉食就已经是非“三净肉”,子女虽然没有亲手杀,然而食用的过失却与杀生无异,果报同样的惨烈,懵懵懂懂的小孩在完全不知情的状态下就被动的种下了恶因,并且在父母行为的潜移默化下,将造恶视为正常,本自具有的慈悲心也被深深的掩盖,想来真是可悲,可怜。

邪命养活
   为了满足我们在成长中的各种需要,父母不得不拼命工作,获取赖以生存的钱财,然而在这个颠倒的时代,众生福报浅薄,生存异常艰难,挣钱实在不易,无论从事那一个行业都无一例外的充斥着贪嗔痴,似乎不靠阿谀奉承就很难在职场立足,不用欺诈谎言就很难获取财富,想从事完全不造作恶业的工作几乎不可能。一心为了儿女能有好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父母不得不咬紧牙关打拼,用造作恶业的方式换回微薄的钱财,如此辛苦以邪命养活的方式积累起来的财富,父母花在儿女身上却毫不吝惜。在爱子之心的驱动下,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儿女吃好穿好用好,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儿女的一切要求。以为这就是爱就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可是这样真的对儿女好吗?
    被誉为佛教入门教材的《了凡四训》告诉了我们因果的基本道理,作为善恶因缘聚合构成的业报之身,从降生开始“命运”就已经注定,体型相貌、成长环境、财富受用、兴趣情感,世间事业就已成定数,今生该吃多少米,该用多少水,该有什么样的境遇就已木已成舟。即使是父母积累的财富,心甘情愿让儿女享用,但是损耗的也是儿女自身的福报。投生于污浊的末法时代,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的福报非常浅薄,过度的奢侈浪费只是在加速消耗本身就很微薄的福报,就像一个人存款不多,连维持基本生活都很困难,却偏偏拿去购买奢侈品。福报消耗过快却不懂积累,只出不进,最终结局只能是早早的福尽人亡,或者前半生风光,后半生坎坷;前半生享受,后半生潦倒。仔细观察,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
    与过去的时代对比,古代社会经济不发达,物质普遍匮乏,小孩子从小被教育要惜福,积福,历代的圣贤教育也提倡十分的福气只享受三分。而现代社会,物质条件飞速发展,五毒妙欲登峰造极,在业力的牵引下,人们盲目而狂热的追求物质的享受,小孩也被爱子心切的父母强行灌输金钱至上享受至上的理论,五毒习气在孩子的相续中蔓延滋长,仅有的一点善根也被深深掩埋。即使以后有幸遇到了佛法,要想放下对五欲的贪执也是难上加难。
    父母为了养育子女,辛苦的造作恶业,犹如如盲龟值木轭般得来的宝贵人身,却用来种下堕落之因。全心全意的希望儿女幸福美满,却亲手将拼尽全力一心呵护的挚爱推向痛苦的深渊。轮回的悲剧就这样一再上演,令人不胜唏嘘。
2、父母培育子女的误区
    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得不说是一个颠倒迷乱、礼坏乐崩的时代,佛陀的教法已经如落日般趋于湮没,浊世众生的相续充斥着贪嗔痴慢疑,人们的价值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古代,人们尊崇忠孝仁爱,重义轻利,被尊为圣人的孔子曾说道“君子寓于义,小人喻于利”。政府在选拨人才的时候,将道德和人格的评判作为先决条件,高风亮节之人在社会上拥有很高的地位,卑鄙奸诈之徒饱受诟病,即使攀上了权利的顶峰,却依然为主流社会所不齿,就连“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也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而终其一生不敢称帝。在这样以忠孝仁义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里,人们相续中五毒习气轻微,造业的机会少,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无非也就是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如今,在这个只以财富名利地位论成败的现代社会却把这一切的价值观完全颠覆,对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礼义廉耻”不屑一顾,善良忠正的人稀有如凤毛麟角。只要能够爬上权利利益的高峰,不管使用什么样卑劣的手段,都有无数的人为之歌功颂德。人们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消耗着所剩无几的福报,生存在这个迷乱颠倒的时代,别说修行了,连做一个不违背良心的好人都困难重重。

   然而,在这个苦不堪言的时代,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社会其实是病态的,不但自己迷失在虚拟的快乐之中无法自拔,对造作恶业乐此不疲,而且将这样的贪执延续到了对儿女的期望上来,为了让儿女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立足,父母处心积虑为其谋划未来,铺平道路,从各方面对其进行培养,当前时下最流行的要算是“情商”的培养。所谓的情商,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忍耐、坚强的意志,善良、诚恳的优良品质,而是指如何在各种利益冲突中立于不败,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左右逢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时下书店里最畅销的成功学,电视里最流行的宫斗剧,无不充斥着如何迎合上级心理,如何打压竞争对手,如何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如何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其本质是贪嗔痴的集合体。从小在这样的熏修下,在这样洗脑教育下,孩子单纯善良真诚的本性完全转成了奸诈狡猾自私,长大以后明显缺乏信任感、安全感,对社会产生恐惧抵触情绪,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往往将自己隔离起来,戴着假面具生存。即使以后有幸遇到了佛法,由于习气串习根深蒂固的缘故,似乎也很难在上师三宝面前卸下伪装,无法单纯而坦白的将自己完全交付给上师,无法完全敞开心扉接受全然的加持,必然难以成为具格的法器。
    为了让孩子在这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拥有生存下去的本领,父母不惜支付昂贵的学费,让孩子进名校,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各种各样价格昂贵的补习班、特长班似乎成了孩子的标配,徨顾孩子真正的兴趣,强制他们学各种技能,美其名曰培养爱好,修身养性。古代的艺术家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完成一幅画,雕刻一件作品,成为流传千古的精品,即使一生穷困也乐在其中。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以急功近利如吃快餐般的心态来从事艺术,学音乐也好,学舞蹈也好,都要进行考级,通过不断攀升的等级来证明自己的艺术修养,成为高考额外加分或者获取利益的手段,所谓的艺术变成了获取名利地位的工具,成为了提升竞争力,抬高自己打压对手的资本,那里还有什么修身养性的功能,不但给孩子的成长增加重重负担,还滋养了攀比心,嫉妒心,嗔恨心,傲慢心,成为了增长恶业习气之因,每一样习气都将成为堕落恶道的根源。
     当然,其中也不乏的确有的孩子在某方面有特别的天赋,对音乐、绘画、书法之类的技艺有特别的爱好,家长们好像不予培养就是在浪费孩子的潜力,扼杀孩子的未来,但是明白了天赋的来源以及实质,修行人一定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天赋,就是指在某一方面有超越常人的能力。对世间的父母来说,得到一个天赋优于他人的小孩是一件多么让人快乐和自豪的事情,然而从因果的角度来看,天赋不过是我们多生累劫流转轮回中习气的串习而已,是过去生的执着在今生的体现。过去生痴迷的东西,在同行等流果的作用下,今生也会显现相同的喜好,并且由于前世不断串习的缘故,在相续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今生在显现上就明显的超越其他人,这就是天赋的来源。虽然天赋爱好从本质上讲是无善无恶的,甚至可能对今生生活的质量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好比书法绘画能培养个性的沉静温和,体育运动能增强个人的体质,种花养草诗词歌赋能让人身心愉悦,但是作为修行人,应该透过貌似无害的现象看清其有害的本质,认清天赋爱好其实是最为深重的执着,对解脱有极大的障碍。首先要明白无论世间的才华是多么的出众,充其量成为一个人人敬仰的艺术家,与解脱成就没有任何关系,轮回的痛苦并不会因此消减一分一毫。其次天赋带来的超越他人的优越感往往会滋养傲慢心,此傲慢心即是障道的根本;更可怕的是被从爱好中得到的感官上的快乐所迷惑,认为轮回中还有可眷恋的东西,难以产生彻底的厌离与出离,并且为之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不仅浪费了好不容易得来的短暂易逝的人身,而且今生继续不断串习加重的习气也让后世的修行解脱变的更为艰难。
    父母耗尽心血、钱财一心想要儿女幸福安康,却亲手断送了自己和儿女的安乐之因。因果轮回就是这么的不可理喻,以为奉上的是甜美的甘露,不曾想却是饮鸩止渴的毒酒;拼命想要保护的挚爱,却亲手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轮回的规则就是这么的不近人情,付出的越多,伤害的反而越重,看似高尚的父母之爱竟然是让自他堕落的恶业之因。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9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3、无私还是自私的父母之爱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父母之爱对于儿女是否真的如文人墨客千百年来所赞颂的那么崇高与无私?恐怕不然,在父母为儿女付出的同时却难以避免的夹杂着需要回报的贪心。学生时代,父母希望儿女以优异的成绩作为回报,走向社会,父母又希望儿女以蓬勃的事业作为回报,当父母老去,希望得到儿女无微不至照顾陪伴作为回报。父母在世间有什么愿望没有实现,或者没有得到想要的财富,没有获得理想的地位,总之自己的贪欲没有得到满足,就顺理成章的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强行将自己的所谓的理想抱负灌注到子女的身上,如是总总现象表明,父母其实是将子女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以自己的意志为导向强行介入儿女的成长过程,就算声称只求儿女幸福美满,不求任何回报的父母,也不过是希望儿女以自己认可的方式来幸福,将自己贪执的东西,比如金钱、房子、家庭的束缚强加于儿女的身上。当子女做出违背他们的意志,偏离了他们预设的轨道,让他们感到不可理喻的事情时,父母往往将自己当作至高无上的权威一般指手画脚,强行干预,这就是为什么当修行人升起了真正的出离心想出家修行,父母便如同剜心割肉般不舍,竭尽全力的阻止,平日里号称一心为了儿女的快乐,此时却全然不顾儿女内心的想法。由此可见,父母之于儿女,表面看似无私的付出,其本质仍然是无休止的索取以及占有。因此佛陀将亲人之间的爱称之为“饿鬼爱”,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二、孝还是不孝--子女对待父母的方式
    我们再来看看子女是如何对待父母的?自古以来中国就被号称为礼仪之邦,提倡忠孝仁义,然而这样优秀的传统在现代社会却普遍的淡漠了,取而代之的是金钱至上的理念,子女不愿履行赡养的义务,年迈的父母流落街头;为了提前获得遗产子女残杀父母;为了些许微薄的利益手足对簿公堂,如是等等让人闻之心寒的新闻屡见报端,现代社会道德的沦丧已经到了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当然,从因果的角度可以这样理解,五浊恶世,人们相续中五毒习气太重,善业如芝麻,恶业似须弥,因业力而感召的子女大部分都是冤亲债主投胎转世,所以生出报怨讨债的后代也并不稀奇。
    然而,就算如中大奖一般的善缘聚合,遇到了报恩的子女,极尽孝顺又怎么样呢?佛陀曾经开示,孝亲之道有三等:一、父母健在时,供养其丰富的饮食,死后如礼安葬,能够尽到生养死葬之责,是谓小孝。二、除了以物质供养之外,自己能有一番丰功伟业,光耀门楣,荣宗耀祖,是谓中孝。三、接引父母学佛,让他们来生免于轮回之苦,是为大孝。不信佛法的世人,无论怎样的孝顺,充其量只能做到头两条,的确也可以因孝亲得到很多的人天福报,然而始终还是辗转在六道轮回之中,福报享尽必然堕落恶趣,与解脱成就没有任何关系,并且由于不明因果的缘故,常常以造作恶业的方式孝养父母,不但无法回报父母的深恩,反而彼此增长五毒习气,种下轮回之因。
    在古代的历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孝亲故事,千百年来为后人赞颂效仿,比如二十四孝中《埋儿奉母》的故事,晋人郭巨家贫为了侍奉母亲,不惜活埋亲生的儿子。《卧冰求鲤》的故事,母亲天寒地冻之时想吃鲤鱼,王祥解开衣服卧于冰上,以体温融化冰雪,最后捉到鱼供养给母亲。从故事的结局来看,孝顺的人终究得到了善报,埋儿奉母的郭巨得到了天赐的黄金,卧冰求鲤的王祥得到了功名。表面上看来这样的事迹似乎是感天动地,然而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所谓的孝子却依然是以非理造业,以伤害其他众生的生命为代价来供养双亲,本质上是极度自私的,果报还要由父母儿女双方共同承担。目光短浅的世人只看到其现世得到的善报,却无从了知其恶业成熟后的悲惨。
     退一步说,即使子女使用无有一丝恶业的方法供奉父母,无有任何贪心的尽心侍奉,努力满足父母情感上的一切需求,想法设法令父母心生欢喜,于子女来说的确是可以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但是没有丝毫解脱的功德,从本质上讲对父母也是毫无益处的,一方面增加了父母对儿女的贪执,对世间五欲的贪执,令他们产生轮回中还是有快乐与温暖的假象,对轮回产生了眷恋,就难以生出离心,难以对解脱之法生信心;另一方面年老体衰之时,本来就是福报即将耗尽之日,真正的孝顺应该尽力为父母消除业障、培植福报。而世间的孝顺往往就是让父母生活上吃好玩好,生病了有先进的医疗条件,特别是父母的寿宴大操大办,杀生无数。父母本来就如日薄西山一般微弱的福报哪里还经的起这样的折损,就像给病入膏肓的病人以沉重的一击,加速其死亡的进程。   
    因此从究竟来说,没有佛法的指导,无论我们怎样的孝顺,不但无法回报父母的深恩,反而无一例外的将父母推向了堕落的深渊。
     《楞严经》中说,父母子女夫妻的关系,本质上就是“汝负我命,我还汝债”,是生生世世业力的纠缠。 表面看来这句话似乎异乎寻常的残酷,冤亲债主这个词实在难以和慈祥的父母,可爱的儿女联系起来,然而因果轮回的铁律就是这么的不近人情,父母为了子女世间所谓的幸福安康,所谓的前途命运,断送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子女在父母的影响下,身不由己的造业,为了所谓的孝顺,实质是满足父母的贪欲,在轮回中沉沦,形成恶性循环,双方生生世世在六道中纠缠,不断的串习着习气,业力束缚的越来越紧,像滚雪球一样以惊人的速度积累着恶业,所谓的亲情从本质上讲,不过是将双方捆绑在一起在轮回中互相牵扯着往下堕落的绳索,这一世,你用一生的辛劳还我的债,下一世,我用一生的痛苦偿你的债,永无止息的在轮回中互为冤亲债主。因此,佛陀在《未曾有说因缘经》中说道:“母子恩爱,欢乐须臾,死堕地狱,母之与子,各不相知,窈窈冥冥,永相离别,受苦万端,后悔无及”,这真是轮回悲剧最真实的写照。     这样的亲情,这样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到底是爱还是害,想必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了。

三、修行人应该怎么对待父母、子女
    作为大乘行人,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儿女呢?如何用亘古不变的真理--佛法来帮助此生中与自己最具因缘的众生?佛陀在经典中讲的已经很清楚了,“子女将父母扛在双肩上转绕大地承侍也难以回报父母的恩德,若使父母趋入正法,则能回报恩德”。真正对父母子女有益的,除了佛法别无他法。
1、认清亲情的本质,断除对亲眷的贪执
    首先要认清世间亲情的本质,明白世间对亲人的关爱和佛法上对亲人的关爱是不一样的。世间的关爱是对特定对象的一种彼此眷恋的贪心,并且常常由贪生痴,由痴生嗔,引发出一系列世间习气。造无边轮回的罪业,是一种颠倒的爱。即使真的没有一点私心,不求回报的付出,种下的也只是人天福报,根本不可能断除相续中的烦恼业障,彼此都无法解脱。而佛法的关爱就广大深沉的多,就如同佛陀所说“我视独子罗睺罗如一切众生,我视一切众生如独子罗睺罗”,对亲人的爱是基于一种无有偏私的众生平等的舍无量心,视众生为无量劫以来所有的亲人眷属,为了他们得到究竟的解脱而发愿精进修行,发自内心的愿所有众生能够得到具德善知识的摄受,远离痛苦及痛苦之因,获得安乐及安乐之因,并不局限于今生今世的亲人,也不需要任何回报,这是对世人最深沉最究竟的爱。
    作为修行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在显现上好像对亲人特别冷漠,不会刻意的去拉近关系,培养感情,也不会以造业的方式去满足亲人的贪欲,随顺他们的习气,看见他们迷乱颠倒造作恶业还会示现愤怒相对其进行呵斥。外相上看来似乎同正常人格格不入,不近人情,特别是如果发心出家,面对父母的呼天抢地,痛不欲生,还要保持如如不动,实在显得太过残酷,有违孝道。但是换一个角度想,如果我们此生能够彻底斩断对亲人眷属的贪执,放下一切修行成就了,那么我们七世的父母都可以得到解脱,往生清净刹土,而且我们成就了就可以度化生生世世无量无边的众生父母,短暂的痛苦换来的是永恒的安乐,这是多么划算的事情啊。
    作为修行人心地要善良,但是心肠要硬,心地善良就容易升起慈悲心,修行的方向才不会错误;心肠硬才会恨下心来挣脱父母亲人用脉脉温情编织的轮回迷网,遇到再大的违缘障碍也不会影响希求解脱的金刚菩提心,完全的断除对今生亲人眷属的贪执。“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以其在轮回中苦苦痴缠,在无边无际的痛苦泥沼中越陷越深,不如彼此放手,给自己给对方一条生路。明白这个道理,真正的智者会像快刀斩乱麻一样迅速断除对亲人的一切贪执,用短暂的痛楚换取自他永久的安乐。
    黄蘖禅师度母生极乐的故事就能给我们以最大的启发。禅师出家后,30多年不曾回过家。母亲由于思子心切日夜哭泣直至哭瞎了双眼。为了能再见到儿子,她在村口每天接待过往的僧人,除礼敬外还给每个僧人洗脚!希望有一天能摸到儿子左脚上的那颗大痣.....黄蘖禅师强忍住泪水,脱下右脚的僧鞋,请母亲为他洗脚,边洗边为母亲讲述佛陀出家的故事,想借此方便度化母亲。
    之后,黄蘖禅师恭敬的向母亲礼拜后毅然的离去!就在禅师走后不久,一旁的乡亲怜悯母亲,告诉她刚才给您讲佛陀出家的那个僧人就是你的儿子,期盼已久的母亲跌跌撞撞的向河边渡口方向跑去,等她来到渡口黄蘖禅师的船已开,她高呼:我儿等母我儿等母......跌入河中溺水而亡!黄蘖禅师看到母亲为自己竟不慎溺水,顿时悲从心来他面对苍天大哭到“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
   

点评

随后,黄蘖禅师返回为母治丧,并在火葬母亲时说偈:“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花开菩提林,当来三会若相值,归命大悲观世音”!在黄蘖禅师说偈的时候乡人都看到他的母亲从火焰中升空向着西方极乐世界而去。黄蘖禅师用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2-29 22:1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9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化身为海 发表于 2016-12-29 22:18
3、无私还是自私的父母之爱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父母之爱对于儿女是否真的如文人墨客千百年来所赞颂的那 ...

随后,黄蘖禅师返回为母治丧,并在火葬母亲时说偈:“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花开菩提林,当来三会若相值,归命大悲观世音”!在黄蘖禅师说偈的时候乡人都看到他的母亲从火焰中升空向着西方极乐世界而去。黄蘖禅师用坚如磐石一样的心,用大慈悲大智慧,勇断一切轮回之因,最终将母亲安置于解脱之道,这才是真正的孝顺。以之对比,佛教中还提到了一则公案:祇夜多尊者一时心软不出家,流浪生死九十一劫,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祇夜多尊者转生为一富家子,少年时欲出家学道,无奈遭父母阻扰,被迫结婚生子,儿子七岁时,尊者再度要求出家,又遭到孩子以死相逼的阻拦,一时心软打消了出家的念头,从此流浪在生死轮回中,遭受各种的剧苦。当年阻止尊者出家的孩子也以留难出家人的深重罪业命终堕入恶道。九十一劫以后,尊者成道运用神通观察,才头一次见到已堕成乌鸦身的儿子。
    两个公案的对比,相信大家明白了我们对亲人的贪执到底是爱还是害,怎样才是真正的对家人慈悲。当然也并非一定要用出家来断除对亲人的贪执,众生因缘各不相同,并非每个修行人都有出家的因缘与福报,但是即使在家,要想修行有所成就也必须认清亲情的本质,即使面对朝夕相处感情深厚的亲人,也必须发自内心的舍离对他们的一切贪执,就像一句诗里描述的“万花从中过,片页不沾身”。
    再来看看吾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是如何用佛法利益亲人眷属的?独子罗睺罗出生当天,佛陀放下王位,舍弃优越的生活,离开年幼的儿子,美貌的妻子悄悄的离开了皇宫开始追寻离苦得乐的真理。佛陀出走的行为给家人的世间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父亲净饭王失去了唯一的儿子,王位的继承人,心有不甘的他派出了王子的老师和大臣多年苦苦的寻找;妻子耶输陀罗失去了挚爱的丈夫,从此拒绝美食华服、高广大床,效仿佛陀的苦行;小小的罗睺罗在没有父爱的陪伴下孤独的长大。看起来真是异乎寻常的残忍与极端的不负责任,然而佛陀成道以后,拥有了度化众生的能力,即以出世间永久的安乐作为对亲人的回报。父亲临终之时,佛陀为其最后一次宣讲佛法,净饭王即证阿罗汉果,了脱了生死;妻子耶输陀罗出家修行,现大神通,证得声闻乘最高果位。幼子罗睺罗七岁之时佛陀度化其出家修行,十大弟子中被誉为密行第一。一时的放下是为了以后更有力量的拿起,一时的悲伤,是为了生生世世永恒的快乐。
2、用佛法利益今生亲人眷属
    虽然从心理上摆脱了亲情的缠缚,但是作为在家人在行为上还是要努力的用佛法来利益亲人,无论是善缘还是恶缘的聚合,毕竟今生他们是我们最具因缘的众生。遵循因果的法则,如理如法的孝敬父母、教育子女,不要为了得到一个好名声而随顺他们世间的习气,不要为了满足他们暂时的快乐让他们沉迷轮回再添新业,最好能想方设法将其引入佛门,如果暂时的因缘不具足,也要为他们念经回向,培植福报,善巧方便的让他们与上师与佛法结上缘,种下解脱的种子。
    在养育儿女方面,从小要培养他们善良坚强的优良品质,教育他们行善积德,珍惜福报,不要奢侈浪费,不要无条件的满足他们的要求,不需要子女上名校,穿名牌,将省下的钱做上供下施,替他们积累福报,清净业障习气,这才是一本万利的投资。不要对他们有任何世间名利财富的期待,须知轮回中一切皆是虚妄,唯有修行解脱成就才是唯一的正道。
    对于父母,在生之时,尽力侍奉,不要为了博得一个孝子之名以违背因果的方式去随顺他们造业。父母往生,尽力为他们做佛事,念经超度,将他们永恒的置于解脱之道,此为真正的孝顺。佛经中这类例子比比皆是,《地藏经》中光目女为救拔母亲发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佛说盂兰盆经》中目犍连尊者以供斋之力超度已堕入恶鬼道母亲。
3、发菩提大愿
    作为发菩提心的修行人,我们还要将心量扩大,认识到无量劫以来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做过我的父母,子女,做我父母的时候,将我捧在手心无微不至的呵护,做我子女的时候,被我视若珍宝般宠爱。虽然轮回的障蔽我们忘记了彼此曾经相亲相爱的岁月,各自随业力的驱使在轮回中无数次相遇又相离,然而今生我值遇了殊胜的佛法,有了跳出轮回脱离苦海的方法,因此我真诚的发愿,祈祷上师三宝猛烈加持,愿这些与我最具因缘的众生福慧增长,业障消除,早日从轮回的迷梦中醒来,以此前世今生相聚的因缘,未来我若有所成就必亲手将他们解脱出轮回的苦海,以回报今生乃至生生世世他们对我真诚的关爱。愿力越是强大,悲心越是猛烈,必能得到上师三宝最大的加持,刹那间摧毁业障,熄灭彼此的贪爱之情,彻底斩断轮回及轮回之因。自然而然的断除对今生亲人狭隘的贪执,本来因业力因善恶因缘成熟聚集到一起的亲人眷属,都会转化成清净的菩提眷属,如是,才是真正的利益父母、儿女之道。  转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7 08: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