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957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4-3-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敦珠父母仁波切开示:
常常有弟子问我“我学佛修行以来出离心日益增强,对亲人的执着少了,对家庭的责任感轻了,明白了不修行的人们行为是多么的颠倒愚痴,自己不愿意违背因果以造业的方式去满足他们贪嗔痴的习气,虽然对众生的慈悲心日益增强,然而外相上看来对亲人眷属确实是越来越冷漠,令家人升起了极大的烦恼,甚至对佛法起邪见,自己也很困惑,眼睁睁的看着至亲的父母,子女伤心难过,我这样做是对了吗,放下对亲人的贪执,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吗?”这样的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特别是在家居士,虽然真正的修行人应该从心里对轮回升起舍离之心,对外境的一切显现无有任何贪执,然而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家庭,面对社会的诸多问题。现在我们就以此为契机,谈谈在这个颠倒迷乱的时代,修行人应该如何真实的利益自己的父母,子女。
一、是爱还是害---世间父母爱子女的方式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的关爱就如影随形的伴随着我们的成长,竭尽所能的为我们提供最好的环境,挖空心思的为我们创造最优越的条件,几十年如一日的操劳,耗尽了青春,蹉跎了年华,无怨无悔的奉献了一生。只要看着我们一天天快乐健康的成长,付出再多的心血,做出再大的牺牲,即使是赴汤蹈火也心甘情愿。无论是身居高位的权贵,还是市井平民,乃至恶贯满盈之徒,在面对自己儿女的时候都是显得那么的脉脉温情。儿女遭遇痛苦与不幸,父母肝肠寸断恨不能代受;儿女出门在外,父母牵肠挂肚、惴惴不安;儿女有一点点要求,父母挖空心思,千方百计满足,甚至在修行中最难以发出的“自轻他重,自他相换”的心,如果以儿女为对境,就会自然而然勇猛无畏的流露。
父母对儿女的恩德实在是难以言说,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谱写了无数动人的作品讴歌父母之爱。就连佛陀在《父母恩重难报经》里也一一列举了父母的十大恩德:第一怀胎守护恩;第二,临产受苦恩;第三,生子忘忧恩;第四,咽苦吐甘恩;第五,回干就湿恩;第六,哺乳养育恩;第七,洗濯不净恩;第八,远行忆念恩;第九,深加体恤恩;第十,究竟怜悯恩。
既然父母的恩德如此巨大,似乎做子女的理所应当孝顺父母,生病时,端水送药,需要陪伴时,承欢膝下,无条件的随顺父母的心意,全力以赴的满足他们对子女各种各样的期待,仿佛这样做天经地义,符合自古以来提倡的孝道。千百年时代的变迁,今人在对待父母的心态和行为上和古人又有了很大的区别。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从因果的角度,古今对比,再结合当前社会的状况来看,父母之爱是否真的如千百年来讴歌的那么伟大与无私,父母对我们永无止境的付出到底是爱还是害?我们对父母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般的孝顺到底是温情还是牵绊?
1 父母养育子女的误区
杀生取命
在养育子女方面,不明因果不修佛法的世俗人一般的做法是怎么样的?在怀孕期,为了供给胎儿健康发育的营养;在哺乳期,为了提供婴儿赖以生存的乳汁,母亲毫不吝惜的以杀生吃肉的方式进补。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为了我们身体健康,又以杀生取命的方式喂养我们,回顾我们成长的道路,只看见众生的累累白骨。经论有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业中果报最为惨重的就是杀生,佛陀在多本经典中都有开示,“若杀一有情,需偿五百世”;《正法念处经》云“设使并杀害一有情,一中劫住于地狱。”;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噉”。父母为了养育我们伤害的不计其数的生命,欠下的累累命债要不知要多少世才偿还的尽,累积的恶业要在地狱的痛苦中不知煎熬多少个劫才能消尽。
作为子女,身不由己的受用了父母用如此惨烈的代价换来的血肉,又能否让父母如愿的健康成长呢?恐怕只是适得其反,佛陀在《佛说善恶因果经》里面开示的清清楚楚“今生健康长寿,前世慈心不杀;今生短命多病,前世好杀生”,所以我们要明白,今生色身的好坏,健康还是衰弱,长寿还是早夭,仰仗的是福德资粮,是多生累劫善业恶业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吃肉抑或补充营养就能扭转。为了养育子女而杀生,此肉食就已经是非“三净肉”,子女虽然没有亲手杀,然而食用的过失却与杀生无异,果报同样的惨烈,懵懵懂懂的小孩在完全不知情的状态下就被动的种下了恶因,并且在父母行为的潜移默化下,将造恶视为正常,本自具有的慈悲心也被深深的掩盖,想来真是可悲,可怜。
邪命养活
为了满足我们在成长中的各种需要,父母不得不拼命工作,获取赖以生存的钱财,然而在这个颠倒的时代,众生福报浅薄,生存异常艰难,挣钱实在不易,无论从事那一个行业都无一例外的充斥着贪嗔痴,似乎不靠阿谀奉承就很难在职场立足,不用欺诈谎言就很难获取财富,想从事完全不造作恶业的工作几乎不可能。一心为了儿女能有好的生活环境、教育条件,父母不得不咬紧牙关打拼,用造作恶业的方式换回微薄的钱财,如此辛苦以邪命养活的方式积累起来的财富,父母花在儿女身上却毫不吝惜。在爱子之心的驱动下,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儿女吃好穿好用好,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儿女的一切要求。以为这就是爱就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可是这样真的对儿女好吗?
被誉为佛教入门教材的《了凡四训》告诉了我们因果的基本道理,作为善恶因缘聚合构成的业报之身,从降生开始“命运”就已经注定,体型相貌、成长环境、财富受用、兴趣情感,世间事业就已成定数,今生该吃多少米,该用多少水,该有什么样的境遇就已木已成舟。即使是父母积累的财富,心甘情愿让儿女享用,但是损耗的也是儿女自身的福报。投生于污浊的末法时代,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的福报非常浅薄,过度的奢侈浪费只是在加速消耗本身就很微薄的福报,就像一个人存款不多,连维持基本生活都很困难,却偏偏拿去购买奢侈品。福报消耗过快却不懂积累,只出不进,最终结局只能是早早的福尽人亡,或者前半生风光,后半生坎坷;前半生享受,后半生潦倒。仔细观察,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
与过去的时代对比,古代社会经济不发达,物质普遍匮乏,小孩子从小被教育要惜福,积福,历代的圣贤教育也提倡十分的福气只享受三分。而现代社会,物质条件飞速发展,五毒妙欲登峰造极,在业力的牵引下,人们盲目而狂热的追求物质的享受,小孩也被爱子心切的父母强行灌输金钱至上享受至上的理论,五毒习气在孩子的相续中蔓延滋长,仅有的一点善根也被深深掩埋。即使以后有幸遇到了佛法,要想放下对五欲的贪执也是难上加难。
父母为了养育子女,辛苦的造作恶业,犹如如盲龟值木轭般得来的宝贵人身,却用来种下堕落之因。全心全意的希望儿女幸福美满,却亲手将拼尽全力一心呵护的挚爱推向痛苦的深渊。轮回的悲剧就这样一再上演,令人不胜唏嘘。
2、父母培育子女的误区
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得不说是一个颠倒迷乱、礼坏乐崩的时代,佛陀的教法已经如落日般趋于湮没,浊世众生的相续充斥着贪嗔痴慢疑,人们的价值观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古代,人们尊崇忠孝仁爱,重义轻利,被尊为圣人的孔子曾说道“君子寓于义,小人喻于利”。政府在选拨人才的时候,将道德和人格的评判作为先决条件,高风亮节之人在社会上拥有很高的地位,卑鄙奸诈之徒饱受诟病,即使攀上了权利的顶峰,却依然为主流社会所不齿,就连“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也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而终其一生不敢称帝。在这样以忠孝仁义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里,人们相续中五毒习气轻微,造业的机会少,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无非也就是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如今,在这个只以财富名利地位论成败的现代社会却把这一切的价值观完全颠覆,对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礼义廉耻”不屑一顾,善良忠正的人稀有如凤毛麟角。只要能够爬上权利利益的高峰,不管使用什么样卑劣的手段,都有无数的人为之歌功颂德。人们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消耗着所剩无几的福报,生存在这个迷乱颠倒的时代,别说修行了,连做一个不违背良心的好人都困难重重。
然而,在这个苦不堪言的时代,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社会其实是病态的,不但自己迷失在虚拟的快乐之中无法自拔,对造作恶业乐此不疲,而且将这样的贪执延续到了对儿女的期望上来,为了让儿女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立足,父母处心积虑为其谋划未来,铺平道路,从各方面对其进行培养,当前时下最流行的要算是“情商”的培养。所谓的情商,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忍耐、坚强的意志,善良、诚恳的优良品质,而是指如何在各种利益冲突中立于不败,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左右逢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时下书店里最畅销的成功学,电视里最流行的宫斗剧,无不充斥着如何迎合上级心理,如何打压竞争对手,如何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如何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其本质是贪嗔痴的集合体。从小在这样的熏修下,在这样洗脑教育下,孩子单纯善良真诚的本性完全转成了奸诈狡猾自私,长大以后明显缺乏信任感、安全感,对社会产生恐惧抵触情绪,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往往将自己隔离起来,戴着假面具生存。即使以后有幸遇到了佛法,由于习气串习根深蒂固的缘故,似乎也很难在上师三宝面前卸下伪装,无法单纯而坦白的将自己完全交付给上师,无法完全敞开心扉接受全然的加持,必然难以成为具格的法器。
为了让孩子在这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拥有生存下去的本领,父母不惜支付昂贵的学费,让孩子进名校,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各种各样价格昂贵的补习班、特长班似乎成了孩子的标配,徨顾孩子真正的兴趣,强制他们学各种技能,美其名曰培养爱好,修身养性。古代的艺术家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完成一幅画,雕刻一件作品,成为流传千古的精品,即使一生穷困也乐在其中。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以急功近利如吃快餐般的心态来从事艺术,学音乐也好,学舞蹈也好,都要进行考级,通过不断攀升的等级来证明自己的艺术修养,成为高考额外加分或者获取利益的手段,所谓的艺术变成了获取名利地位的工具,成为了提升竞争力,抬高自己打压对手的资本,那里还有什么修身养性的功能,不但给孩子的成长增加重重负担,还滋养了攀比心,嫉妒心,嗔恨心,傲慢心,成为了增长恶业习气之因,每一样习气都将成为堕落恶道的根源。
当然,其中也不乏的确有的孩子在某方面有特别的天赋,对音乐、绘画、书法之类的技艺有特别的爱好,家长们好像不予培养就是在浪费孩子的潜力,扼杀孩子的未来,但是明白了天赋的来源以及实质,修行人一定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天赋,就是指在某一方面有超越常人的能力。对世间的父母来说,得到一个天赋优于他人的小孩是一件多么让人快乐和自豪的事情,然而从因果的角度来看,天赋不过是我们多生累劫流转轮回中习气的串习而已,是过去生的执着在今生的体现。过去生痴迷的东西,在同行等流果的作用下,今生也会显现相同的喜好,并且由于前世不断串习的缘故,在相续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今生在显现上就明显的超越其他人,这就是天赋的来源。虽然天赋爱好从本质上讲是无善无恶的,甚至可能对今生生活的质量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好比书法绘画能培养个性的沉静温和,体育运动能增强个人的体质,种花养草诗词歌赋能让人身心愉悦,但是作为修行人,应该透过貌似无害的现象看清其有害的本质,认清天赋爱好其实是最为深重的执着,对解脱有极大的障碍。首先要明白无论世间的才华是多么的出众,充其量成为一个人人敬仰的艺术家,与解脱成就没有任何关系,轮回的痛苦并不会因此消减一分一毫。其次天赋带来的超越他人的优越感往往会滋养傲慢心,此傲慢心即是障道的根本;更可怕的是被从爱好中得到的感官上的快乐所迷惑,认为轮回中还有可眷恋的东西,难以产生彻底的厌离与出离,并且为之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不仅浪费了好不容易得来的短暂易逝的人身,而且今生继续不断串习加重的习气也让后世的修行解脱变的更为艰难。
父母耗尽心血、钱财一心想要儿女幸福安康,却亲手断送了自己和儿女的安乐之因。因果轮回就是这么的不可理喻,以为奉上的是甜美的甘露,不曾想却是饮鸩止渴的毒酒;拼命想要保护的挚爱,却亲手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轮回的规则就是这么的不近人情,付出的越多,伤害的反而越重,看似高尚的父母之爱竟然是让自他堕落的恶业之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