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642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苏东坡的前生后世新书摘览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这是北宋文学大家苏轼的诗句,他以毫无戏谑的语气说:我苏东坡本是佛门中的修行人,连续三世都在努力修行积累功德,只是由于中间一念过错闪失,而谴谪受得此百年之业报人身。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科考。应试中,他所作《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事实正如欧阳修所言,日后的苏东坡,果然佳作不断,名满华夏,并成为中国文坛翘楚。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亦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自当推(苏轼)为第一”;他工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
苏东坡的一生,不仅与书卷结缘,更与佛教、僧人因缘颇深。早在二十岁时,便结交成都大圣慈寺的惟度、惟简法师。嘉枯年间,又在京城与大觉怀琏结识。他还曾结识兴国寺德香、惠汉,眉山正信和尚,秀州僧本莹等。他初到杭州,先拜访惠勤、惠思二僧,后又与慧辩、辩才、道潜、法云善本、云知和尚等结交。在苏东坡众多的僧友当中,与他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佛印禅师,佛印禅师是当时禅宗阐法之大将,广开法席,为僧俗七众之所敬慕。宋神宗因钦仰他的德风,赐高丽之磨钠、金钵,并赐“佛印禅师”之号。
苏东坡虽然聪明过人,既善诗文,又在朝为官,但世间多苦,业因果报,千古铁律,任你是何人,也是在劫难逃。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这时,佛印禅师给了他许多慰藉,所以彼此感情深厚。在四年贬居生活中,苏东坡到金山寺,与佛印饮茶、吟诗、谈道,留下了许多佳话。
可以说,禅宗思想对苏东坡的文学创作影响极深,甚至还有人把苏轼的文学天才归功于他的前身戒禅师:“东坡盖五祖戒禅师之后身,以其理通,故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而成文。盖非语言文字也,皆理故也。自非从般若中来,其何以臻此?”
关于苏东坡由戒禅师转世而来的相关佚事,《冷斋夜话》《禅林僧宝传》《净土圣贤录》等书中,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大意如此:
元丰七年,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曾与云庵禅师、聪禅师同游高安。一天夜里,苏辙梦见自己出城迎接戒禅师,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两位禅师也都说做了同样的梦。更加令人惊诧的是,第二天,苏辙便收到了苏东坡的来信,“已到奉新”,说他正在前往高安的路上。三人大喜,把苏东坡迎到建山寺,并把梦境说给他听。苏东坡若有所思的说道:“我八九岁时曾梦见自己是个出家人,往来于陕佑地区。母亲怀孕时也曾梦见一个僧人前来托梦,那僧人风采俊朗,却瞎了一只眼。”云庵禅师说道:“戒禅师正是陕佑人,也瞎了一只眼,曾游化于高安,圆寂于大愚,算来已有五十年了。东坡先生今年恰好四十九岁,定是戒禅师后身无疑!”
苏东坡在杭州时,曾与僧友参寥一起到西湖边上的寿星寺游历。他对参寥说:“我生平从没有来过这里,但眼前所见好像都曾经亲身经历过似的,从这里到忏堂,应有九十二级台阶。”叫人数后,果真如他所说。他对参寥说道:“我前世是山中的僧人,曾经就在这所寺院中修行。”此后,苏东坡便经常到这所寺院盘桓小憩。
由此可知,苏东坡的前身是一个僧人的传说,早在他在世的时候便已经流传十分广泛。不但佛教界内外旁人广传,苏东坡本人也对此深信无疑。这点从开头的那首诗也可知道。
那么作为苏东坡前身的戒禅师又是何许人呢?戒禅师俗姓金,法号为戒,西京洛阳人。自幼聪明,举笔成文,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他形容古怪,左边瞽一目,身不满五尺。戒禅师出家后,专修禅宗,而且颇有修为。相传五祖戒禅师当年因破戒,羞愧之下,双腿一盘,坐化而去。
对于有修为的一位大禅师却没有在当生了脱生死而继续流转的这段公案,历来大德都颇为之叹息。宋代王龙舒居士,在《龙舒净土文》中说,戒禅师是苏东坡的前身,因为前世修行的缘故,所以生来聪明过人,但三毒习气未除,这一世才会与诗文结缘。意外遭此劫难,实在是大错特错。如果戒禅师在前世为僧时,能够在参禅的同时兼修西方净土,则一定会得生净土,不必来此世间,受尽苦恼。
印光大师更是经常引此劝诫净土行人,说五祖戒悟处虽高,尚未证得初果之道,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不济事。又说末法众生,不遇净土法门,纵能明心见性,深通教观。谁能不断烦惑,了生脱死!
中年后,苏东坡恬淡无求,后来参禅,为东林常总禅师的法嗣。他亦念佛求往生,每到一处,必随身携带一轴阿弥陀佛圣像,并说:“这是我往生西方的公据。”
晚年,因新党执政,苏东坡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而在他临终时,呼吸微弱,惟琳长老前来提醒他提起一句佛号,往生西方净土。他却无奈地答道:“我也知道西方极乐,可是用不上劲啊。”友人也鼓励他:“先生一生都在为此努力,此时更须着力啊!”苏东坡应声道:“着力即差。”说完,奄然而逝,世寿六十六岁。如此看来,苏东坡虽然也愿意求生西方,却不懂得往生是靠佛力,因而感觉自己使不上力,亦难以改变他参究的习气,临终之际都不舍机锋转语。
后据传说,苏东坡转世为明朝湖北省公安县的袁宏道。许是宿世习气不减,袁宏道又是文采斐然,且袁家兄弟三人都中了进士,精于诗文,史称“三袁”,是晚明文学界“公安派”的开创者和领袖之一。
袁宏道一生,悟性锐利,才华不凡,修行沉稳,埋头办道,少了苏东坡的锋芒毕露。因习禅无所获后,开始由禅入净。袁宏道著有《西方合论》一书。该书气势澎湃,融摄华严、天台诸宗妙行,归趣净土,受到了莲池大师的高度赞赏,又被蕅益大师收入《净土十要》之中,成为净土宗的传世论著。
袁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两年,就使该县大治,百姓大悦。后来官至郎中。四十三岁那年因病归乡,数日后,在寺院里无疾而终。他为官清廉,去世后,连棺材钱和眷属回乡的路费都是朋友们捐助和卖尽他的书画几砚凑的。据说后来他的弟弟袁中道在定中遇到了哥哥,哥哥告诉他,自己已往生极乐世界。
至此,一代大文豪方才结束了他漫漫生死跋涉之路,回归到西方故乡自在安憩!
宗道法师 宗清法师 佛取 黄打铁
节选自《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