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34|回复: 1

[佛经摘录] 推我本空(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前章说明,外在的世界是虚幻无常的,本章接著再推究,连我们的身体,也没有一个实在的‘我’存在,本来就是空的、无常的。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应该常常忆念,记得:我们的身体,完全是由四种元素和合所组成的。

  这四种元素,就是地、水、火、风,称为四大。它们的性质都不一样,地的性质是坚固的,属于固体方面的。例如我们的毛发、齿爪、骨骼等坚固的东西,就是地大。水的性质是潮湿的,属于液体方面的,我们的血液、津唾、眼泪、汗水,甚至大小便等,许多含有水分的分泌物,就是水大。火的性质是暖性的,好像我们的体温,平常以摄氏三十七度为标准,要是超过了,升高到三十九、四十度,就会发高烧,生病了,这是火大。风的性质是流动的,属于气体方面的。我们的呼吸,也是流动的,就是风大。要是感冒了,鼻塞不通,就会觉得呼吸很困难,就是风大不调。当我们一口气转不过来,没有办法把空气吸进体内,缺少了氧气,就会翘辫子。可以说,四大的调和,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我们身体上的四大,佛学上称为内四大,这点比较少人注意到,不过,在《圆觉经》中,对它有详细的说明,大家如果有兴趣研究,不访可以找来参考。

  另外还有外四大,是指山河大地等,一切外界的现象而说的,大家在生活中都接触到、感受得到的,我们这里就不再多讨论了。

  四大和我们的身体息息相关,因此,佛讲‘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我们应当记住,我们的身体,是由四大元素和合构成的,而且各有各的名称。

  ‘都无我者’,平常每一个人都说这是‘我’,但是假如详细地去研究一下,究竟‘我’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把身体分析到最后,都离不开这四大,实在没有一个独立的‘我’存在。换句话说,我们这个身体,也是缘起的,由四大因缘聚集而成,当四大不调时,身体上种种毛病就出现了,可见身体也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当然是‘无我’,没有实体的‘我’存在了。

  ‘我既都无,其如幻耳’,既然找不到一个真正实在的‘我’,我们这个暂时所组成的臭皮囊,根本不会永远存在的,就好像变魔术一样,临时幻化出来的,还有什么好执著的呢?

  讲到‘无我’,在经典里面,有好多譬喻和故事,现在,我就从《大智度论》中,引一个有趣的,鬼的故事。说明‘无我’的道理。

  这故事是离婆多尊者刚刚发心学佛的时候所发生的。

  离婆多本来是位商人,好像现在的‘亚兴智’(推销员),经常出远门去推销货物。

  有一天,他走到荒郊野外,已经是傍晚了,看不到一户人家,更别说有旅店了,晚上到那里歇脚呢?他心中未免感到著急。忽然,他看到远远的地方有一座屋子,真是喜出望外,于是三步拼成两步地向那地方跑去。原来是座破庙,但总比露宿在旷野好,就决定在那里住一夜。由于他走了一天,双腿早就酸软,也的确是太累了,顾不得吃干粮,马上倒卧在地上,就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他在朦胧当中,看见一个很高大的身影冲了进来,而且还拖著一具死尸,用力把他摔到地上。

  他仔细一看,这一定是鬼,这个鬼的身体虽然非常大,但是头颅却很小,那种怪相,实在让人看到就发抖。不过,境界既然已经当前,怕也怕不了,只好听随事情的自然发展。我们姑且把这个鬼叫做小头鬼吧。

  不久,又来了一个身体更大,而且头也非常大的鬼,我们就叫他是大头鬼吧!

  大头鬼一进来,马上要抢死尸,可是尸首是小头鬼拉进来的,怎么肯让他不劳而获,享受现成的呢?所以,两个鬼为了尸首而争执不下。这时候,看见离婆多躺在地上,就请他评理,看看这具尸体是谁拖来的。

  这无异是给离婆多出了一个难题,尸首明明是小头鬼拉来的,他要是依据事实说的话,恐怕那大头鬼不会放过他,说不定要把他害死;要是叫他昧著良心讲话,未免违背事实,而且也于心不安,使他非常踌躇,思量了一下,他决定依照事实来讲。

  ‘这是小头的仁兄拖得来的。’

  大头鬼一听,马上大发雷霆:‘你这个人真可恶,尸体根本就是我的,你反而帮他说话!好,我就吃你吧!’

  就这样,好生气地硬把离婆多的手臂用力拉断,掷在地上。

  小头鬼看到了,知道是为他而遭殃,心中很难受,于是,马上把死尸的一只手安到离婆多的身上去。

  大头鬼看见,更愤怒,又用力把离婆多的大腿扯断,摔在地上。小头鬼接著又把尸体上的大腿为他安上。就这样,一个扯,一个安,离婆多的手脚、头,全部更换上尸体的,仍然完好如初,而且天衣无缝。

  这个时候,大头鬼对小头鬼说:‘好吧,我们一起来用餐吧!’

  于是,把离婆多鲜血淋淋、肢离骨碎的肉体,当成了美餐,津津有味地啖著,不久,就吃完了,把嘴巴一抹,扬长而去了。

  天亮后,离婆多如梦初醒,怀著疑惧的心情走出破庙,逢人便问:

  ‘这个身体是不是我的呢?我的身体在那儿?’

  谁也没有办法为他解答这个问题。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比丘,立刻就告诉他:

  ‘你问你的身体那里去了?你这个身体到底是真或是假的呢?我告诉你,本来就是假的,是各种因缘条件和合而成的。’

  离婆多听了这个道理,若有所悟,也就出家了,再修持,终于证了四果,成为阿罗汉,出离三界了,因此,称他为尊者。

  佛说这个故事,目的是要让我们知道,身体是四大假合而成的,没有一个实在的‘我’。

  佛为什么要强调‘无我’呢?因为佛知道,我们每一个凡夫,都执著有一个真实的‘我’,什么东西都是‘我的’,为了满足‘我’的欲望,不择任何手段,造作了好多烦恼、罪恶的事,以期达到‘我的’一切都能够实现的目的。也因为有‘我’的执著,我们才在六道中不断地生死轮回

  因此,本章讲‘推我本空’,推究这个‘我’,本来是四大缘起的,是空的,没有实性的。‘我’,连自己都作不了主,碰到身体四大不调时,我不能叫自己不要生病;遇到寒暑不同的季节,随著就会有不同的冷热感受,我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不增减衣服,让自己的身体对自然界保持固定的觉受。‘我’既然不能自主,为何不放下‘我执’呢?


发表于 2016-11-1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hixiu.org/thread-168613-1-1.html

节选自《大方广佛华严经》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为我解说,不饮酒、不食肉者,得几所福?

  佛告迦叶:

  假使有人,象马牛羊、琉璃珍宝璎珞、国城,持用布施,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人百千两金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持用布施,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能铸金为人数百,持用布施,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作幡华宝盖,遍满三千大千世界,

  犹亦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复置是事,假使有人造大浮图宝塔,檐檐相次,如稻麻竹苇,上至梵天,不如有人能断酒肉,百千万分不如其一。

————————————————————————————————————————————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赠。

       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于被人发现,而在于自己知道;

       行善之可嘉,不在于别人夸赞,而在于自己安详。
—————————————————————————————————————————————
戒除邪淫得清凉

佛经选摘

1.《菩萨诃色欲经》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着,不能自拔;

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

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

行者,既得舍之,若复顾念,是为,从狱得出,还复思入,从狂得正,而复乐之。

2.《华严经》:菩萨若离女色,即得亲近,诸善知识,复令众生,因此离欲,皆住最胜,解脱法门。

3.《法华经·普门品》:"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4.《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

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

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

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

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秖名热沙。

何以故,此非饭本,石沙成故。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

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

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5 20: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