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静然

净空法师:禅宗密宗都是佛传下来的,千万不要毁谤三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化法师说:

现在有无知识的人,尤其是一知半解的佛教徒,人云亦云。对佛法的真理,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甚至根本一窍不通,或者不研究佛法的所以然处。假如见有人显神通,乃大惊小怪的说:「在末法时代,人不可以有神通 ! 」 说出这种话,多么的幼稚简直是地狱的种子,对佛法一点也不懂。各位注意!无论对什么事情,在没有彻底明白之前,不可随便乱批评,更不可随便下断语。错了因果,要堕拔舌地狱的。

菩萨有了神通之后,是不是不应该显现神通?不是的。如果菩萨有神通,而不示现神通,那么,有神通又有什么用呢?好像有个人,他有一颗宝珠,把它藏在衣服内,不知它是无价之宝。自己穷得一文不名,没有饭吃,没有衣穿,没有屋住,尚不知将宝珠换钱来使用。若有神通而不用神通,也是这样的情形。

菩萨有神通,可以显神通,为什么人不可以显神通?这种谬论,简直不可理喻。批评者别有用心,欲使佛教正法不存在,以及使得出类拔萃的佛教徒不存在。
  
现在有些无智慧的佛教徒,到处宣传,在末法时代,不应该显神通,也不可能有神通。为什么要这样的宣传?因为他愚痴,不肯用功修行,嫉妒心在作崇。他自己没有神通,便认为旁人也不会有神通。他不但没有神通,就是有神通的人,他也见不到。为什么?因为有神通的人,知道他有邪知邪见,所以他见到有神通的人也不认识,所谓「当面错过,交臂失之」。菩萨遇到有正知正见的佛教徒,在必须时,才肯显神通,令其增信心,努力修道,得到解脱。
   
各位善知识,不论那一位有神通,我都欢迎你们显神通。如果有罪的话,由我一人来承当,就是堕地狱,我甘愿去受罪,和你们没有关系,不要害怕。只怕你们没有神通,显不出神通,如果有神通,尽量显现神通,我绝对支持你们,援助你们。

在末法时代,需要真心修道的人,需要开悟的人,需要证果的人。证果之后,再回头接引有缘的朋友,出离三界,到常寂光净土去,这是我对你们的期望。没有神通,想用神通,那是办不到的。等于缘木求鱼、痴人说梦一样的可笑。但假如有神通,则可以尽量用神通。教化众生,利用神通,有立竿见影之效。令众生增强信仰之心,收事半功倍之效。这是善巧方便之法门。

------

综上,有些神通不一定代表成就,但有些就是圣者的无漏神通,佛陀当年显现神异的也不过是这样。此外,要说能把人自在超度到净土还不是成就,那就更加有点说不过去了。


、【即身成佛问题】


(1)●太虚大师前期不熟悉密宗时批驳即身成佛说,后期则加以认同
真言宗  此即密宗,以持咒为法门谓一切显教,皆系菩萨他受用身应化世间,随顺众生根机巧施言说,录成文字,实非真法独此宗大日等经及诸咒语乃为佛果上之真法,其中名句文身教义行修而成功德一一俱真,故名真言又诸咒所说乃佛自证自觉之真法,非天人二乘菩萨之所知,以不知故谓之为密,实则非密,若能持诵观想至成佛即能自知。咒文之最流通者为大悲咒,余不详载。咒之所以不能解者,即佛果上自证之功德法性,但以梵音表之耳。持咒之要在三业相应,如身手之形式必与口诵一一符合(如大悲咒等各有法印);而且心观梵字(如唵字等)谓之观想。印、言、字,与身、口、意、三者一致,则能受佛加持,即身成佛而宣演真理矣”(《佛乘宗要论》)
   
(2)汉传密教关于一生成佛也有不少论述:
如《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阿阇黎成佛品第六》云:佛说此真言已,应时即为遍照如来顶戴金刚五佛宝冠,重说即身成佛大海印,亦名三昧耶印。若诸佛子欲得即身成佛,当修此观,能使凡夫父母所生身即成佛身。
《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云:一持秘密咒,生生而加护,持念我者不可至疑心,何况世间诸障哉。唯有二种:一者内障,谓从自心生,其类甚多不可说;二者外障,从外事生,其类亦多。此真言皆能摧灭辟除,令身无垢清净,依说即身成佛,是深秘之中极密教也”   
  
(3)智敏上师开示:
◎問:一般而言,釋迦佛後一尊佛是彌勒佛,那其中間出現那麼多「即身成佛」者,如何理解?
敏公上师答:即身成佛是指本人三身功德成就。衹有得法流三摩地者能見三十二相。
若示現八相成佛,必然在眾生緣熟之時才能見到。如《法華經》載龍女即身成佛,而在他方世界示現。
  
◎问:贤劫下一尊佛爲弥勒尊佛,其间没有佛出世(通常说法),密宗的即身成佛与其是否有所区别?


敏公上师答:即身成佛,指本身成就,在众生分上,见不到三十二相、八相成佛等。
所以即身成佛和见性成佛都不是虚妄,只是不示现或说世人无法看见。佛说的贤劫下一尊佛弥勒佛是现示的。两者并不矛盾。
  
我们说即身成佛,并不是说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样子的应化的佛,就是说我们本身把佛的法报化三身功德全部修成了,那就是即身成佛了,在众生分上我们对他们的缘还不够,他们看到的还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相成道的佛,这个要众生的机缘成熟才能看到

   
这个大家都理解嘛,佛在我们面前,现在释迦牟尼佛他到处都在应化,我们能看到的是什么,不一定是佛的身体。要佛世的时候,那些福报够了才能看到三十二相。   


5、释迦牟尼佛对莲花生大士的授记
  《文殊大幻网续》中说︰“祥瑞佛陀莲花生,持有遍知智慧库,此王还持大幻术,以及佛陀五种姓。”
在《河水游舞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在他涅槃之后八年,当有莲花生大师出世弘扬密法。
《无垢称天女经》中说:“十方三世一切佛,事业归为一体相,殊胜稀有之佛子,生于邬金西北隅。”
《诸佛未来授记经》等佛经中也都有对莲师的授记。
汉传经典哪里来的,印度!藏传经典哪里来的,印度!稍微有些理智的人,是不会盲目否定藏传佛经的。藏经的很多梵文原版都保留着呢,如果要毁谤那就直接毁谤梵文经比较直接了当一点!   



2、四皈依有明确佛经依据

-  
慧律法师、离欲上人、昌臻法师、印光大师、太虚大师\本焕长老、净空法师、广钦法师、妙祥法师、济群法师、学诚法师……支持密宗!佛法精湛、有修有证的大德基本都来了 !   

来看看支持西藏密宗的本焕长老都修到什么境界了!这个就叫做底气!
羊城晚报:本老102岁了,怎么看待生死?
本焕长老:我不想走,谁也拿我没办法;我想走,谁也拦不住。
羊城晚报:什么意思呢?印顺法师:意思是他可以来去自由。
羊城晚报:来去自由,就是说他已经修行到了这个境界?
印顺法师:是。他还有一句话:“我八年没有打过一个妄想。”

  
      
那么毁谤的密宗的人又都是什么人呢?基督教外道,附佛外道,别有用心的人,一些狂妄无知的初学者!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谤密的人惯会断章取义,执此非彼,混淆了义不了义法。   
         
《宝积经·卷五十二》说:“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是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差别,是名了义。”《大集经·卷二十九》说:“了义经者,生死涅槃一相无二。”可见,只有宣说“生死涅槃无二”甚深见地的佛经才是了义的佛经,如《大般若经》、《金刚经》、《心经》等等。佛在《涅槃经》中明确嘱托:“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因为只有了义的经典才是真正抒佛本怀;不了义的经典只是佛陀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根性众生的方便开示。如果抓住不了义经典的只言片语,作为放之四海皆准的极则,则等同于谤佛。
           
   
比如佛在某经中说吃肉者非佛弟子,有些人就死执吃肉的人绝对不是佛子,甚至因此把没有全素的藏传僧人定性为外道,似乎凡是吃肉的人不管在家出家凡夫圣者他都有权拿来骂。却不知佛在其他经典里边明确讲了有修证境界的人特定情况下可以吃肉的教义,甚至还讲了吃肉无过失的真言。斥食肉者绝对非佛弟子的人,就是没有搞清楚,这个只是不了义的教法,是有一定的说法对象和条件的。如果对济公一样的圣者显现吃肉的行为也大加诋毁,就是自找倒霉,自取堕落。我本人也不吃肉,这里不是要为吃肉找理由,只是有些人对此看法有偏差,因此谤法谤僧,于心不忍才作一厘清。   
      
又比如佛在一种经中讲了三皈依,在另一种经典中对其他根器的弟子却讲了四皈依两者没有矛盾,是层次不同的应机施教,适合不同根器的众生,也属于不了义法。有些一知半解、门户之见高耸的人,就认定三皈依是绝对真理标尺,美滋滋地拿三皈依去否定佛说的四皈依,好把密宗一棍子打死,似乎四皈依就肯定是外道,而死执三皈依的他就是正法标兵似的。
讽刺的是,无数修四皈依的人,偏偏生死自在自由穿梭净土,现量证得佛菩萨果位。只是不知道这些打着佛法旗号破坏佛法的人,等着他们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场!  

  
如果到现在还掂量不清楚,那你也是命该有此一劫,该着和他们共享这无尽地狱果报!!!
-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作狮子吼:西藏密宗是正法,切莫佛门内斗!】
----
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什么两样?释迦牟尼佛叫你攻击人吗?连一个简单的我执都没办法降伏:我执就是对立啊,法执就是对立啊,连这个基本上的对立都没办法放下。就算你很有修行,也不能讲啊,慢慢的去感化别人,不是很好吗?
      
对立法不是佛法,佛法是绝对的智慧,绝对的解脱,绝对的自在,绝对的平等,佛法是要把我们训练变成一个解脱的人;佛法不是要把我们训练变成一个很奇怪的人、精灵古怪的人,脾气古怪、性格很奇怪的人,要明心见性,要先改个性。这个统统是法执!
         
八大宗派共一个佛心:南传、北传、藏传,共一个佛祖,你离开佛心,你是佛弟子吗?那你承认你是佛弟子,你可以离开佛的心修行吗?不行!
统统是共一个佛心,那你在争什么?我常常看到法师与法师之间的误解,或者道场与道场之间的一些误会,或者怎么样,其实这个都是人为的因素,不是佛陀所讲的真理,是人为的因素,人为的因素,使我们对伟大佛陀的真理,产生了扭曲的观念。因此法师的行为举止、在家居士的行为举止,代表佛陀。所以,佛弟子是洁身自爱,身口意摄受,进入佛的清净的领域,这是佛弟子所肩负着感化的一个表相的动作,很是重要!非常的重要。
        
八大宗派共一个佛心,南传、北传、藏传,共一个佛祖,学佛不可以把自己变成极端份子,学会攻击人,佛陀什么时候叫你这样做?学会了毁谤别人,不惜造成对立,学佛把自己变成恐怖分子专门伤害众生说:我是行菩萨道!佛法讲:这个叫做愚痴。学佛是学佛陀的中道思想,要学佛陀的忍辱;要学佛陀的包容;要学佛陀的平等;要学佛陀的尊重;要学佛陀的解脱;要学佛陀的自在;要学佛陀的安详;要学佛陀的超越;要学佛陀的无相,究竟平等,量同沙界,等如虚空。
   
法执也是空,所有的执着其实是妄,其实是不需要的,我们纵然很有修行,一天念几万声的佛,我们自己受益,默默地承受这个喜悦,讲出来的,就变成微细的执着在里面,那一种观念是看不到的对立,只要赞叹自己,微细的赞叹自己,而不觉知,这个就是微细的法执,你有一天存在,法执就是没有除掉;一分一秒没有放下,一分一秒统统是法执。
法执几乎普遍存在在每一个修行人,整个佛教不和谐,问题就是处在对法上的执着我看过,有的修行了五十年,法执仍然放不下;我讲这一句是互相勉励,包括我自己,也必需这样互相勉励。就算我们对佛教没有贡献,也不可以把自己变成佛教的罪人因为法执,会互相排挤,会互相攻击,就像刚刚师父所举得那个例子:贴药膏,法执的药膏没有拿掉,会继续烂,我自己对法上执着,那一块就是法执的药膏贴在心灵,那会烂掉的!
……
佛法尊重每一个人,同时解脱自我小乘不可以毁谤大乘,说:大乘非佛说;大乘也不可以批评小乘,说是焦芽败种
不要这样子,佛法并没有大小乘之分,是因人而异而已,法无大小,因人而异,哪来大小?大小乘是方便说。不可因为皈依某一位法师,而去毁谤另外一个法师;不可以依止某一个道场,而去攻击另外一个道场,南传、北传、藏传,本来就是一家人。更不可以因为自己修某一个宗派,执着为最殊胜,便全盘否定别的宗派;若执着我这个宗派一定对,一定是最好,别人一定错,这个是恶知见、邪见,非佛的正见。佛的正见,绝不立任何的知见;因为立任何的知见,叫做清净心上头上安头,非佛弟子!
  
不可以到处用不具名的黑函,报章杂志攻击对方、丑化对方、扭曲别人,不可以这样子,非常损自己的德,对方不好,对方自己负因果。收到了有伤害佛教的信件、报章杂志,诸位!拿掉、销毁,从此销掉!为什么?对我们的、三宝一点帮助都没有。
     
我们必需再一次强调:南传、北传、藏传,共一个佛祖、共一个世尊,八大宗教共一个佛心,我们佛教没有理由不团结,你说是吧!佛门内斗,水火不容,只会给外道轻视、瞧不起,无量众生,将失去对三宝的信心,刚好中了有心人之计。

——以上摘录自《慧律法师2008年马来西亚弘法:正信的佛教和解脱》

离欲上人为何认为显密圆融,显宗和密宗都是释迦佛祖所传的法门?

答:到过报国寺的人都知道,离老是不排斥密教和小乘教派的,而且在寺里的流通处,不仅有显宗法师的论著,还有密宗法师的论著,其中,密宗法师的论著有益西堪布的《因果明镜录》,有《修心八颂》,有索达吉堪布讲解的《金刚经》。
  
在下曾经对此很疑惑,虽然在下接触过密宗,但在下觉得显密毕竟有差别,对此,离老认为,显密都是佛祖所传的佛法,佛法是圆融不二的,而认为佛法不是圆融的,都是人的分别心和智慧不够的原因,显密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成就佛果,都是必须具备菩提心和大悲心,显宗和密宗只是根据不同人的根基,修行的方法不同而已。

印光大师 赞叹 班禅喇嘛:宿受佛嘱,乘愿示生!


印光大师:普陀山普济寺班禅设千僧斋上堂法语(代了信和尚撰)

法王法道遍尘寰,受嘱宏法随宿缘。
藏地双操政教柄,为礼普门到海南。

兹有西藏大喇嘛班禅活 佛,宿受佛嘱,乘愿示生。作藏地之表率,宏如来之大教。显密双持,真俗圆融。据法王之正位,施治安之鸿猷。仰普门大士之慈悲,来补怛洛迦而礼谒。又欲普结法缘,等供大众。本拟自己升座,普为大众宣扬。但以语言不通,故令山僧代说。

大众当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由迷悖故,枉作众生。活佛云者,乃由多生多劫之修持而成。绝无天生弥勒,地长释迦,不加修持,便成正觉之事。今特示一捷径法门。当于一切时处,见色闻声,触机遇境时,反观此见闻觉知,毕竟是承谁之力,谁之所使。观之久久,则见闻觉知,了不可得。自然灵光独耀,彻证真常矣。虽然如是,因斋庆赞一句,又作么生。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作狮子吼:西藏密宗是正法,切莫佛门内斗!】
----
我修净土宗,专心念佛,一门深入,只有这个能了生死,其他是魔,其他经典不能看!不惜诽谤、攻击其他不同的宗派,这个跟迷惑的众生有什么两样?释迦牟尼佛叫你攻击人吗?连一个简单的我执都没办法降伏:我执就是对立啊,法执就是对立啊,连这个基本上的对立都没办法放下。就算你很有修行,也不能讲啊,慢慢的去感化别人,不是很好吗?
      
对立法不是佛法,佛法是绝对的智慧,绝对的解脱,绝对的自在,绝对的平等,佛法是要把我们训练变成一个解脱的人;佛法不是要把我们训练变成一个很奇怪的人、精灵古怪的人,脾气古怪、性格很奇怪的人,要明心见性,要先改个性。这个统统是法执!
         
八大宗派共一个佛心:南传、北传、藏传,共一个佛祖,你离开佛心,你是佛弟子吗?那你承认你是佛弟子,你可以离开佛的心修行吗?不行!
统统是共一个佛心,那你在争什么?我常常看到法师与法师之间的误解,或者道场与道场之间的一些误会,或者怎么样,其实这个都是人为的因素,不是佛陀所讲的真理,是人为的因素,人为的因素,使我们对伟大佛陀的真理,产生了扭曲的观念。因此法师的行为举止、在家居士的行为举止,代表佛陀。所以,佛弟子是洁身自爱,身口意摄受,进入佛的清净的领域,这是佛弟子所肩负着感化的一个表相的动作,很是重要!非常的重要。
        
八大宗派共一个佛心,南传、北传、藏传,共一个佛祖,学佛不可以把自己变成极端份子,学会攻击人,佛陀什么时候叫你这样做?学会了毁谤别人,不惜造成对立,学佛把自己变成恐怖分子专门伤害众生说:我是行菩萨道!佛法讲:这个叫做愚痴。学佛是学佛陀的中道思想,要学佛陀的忍辱;要学佛陀的包容;要学佛陀的平等;要学佛陀的尊重;要学佛陀的解脱;要学佛陀的自在;要学佛陀的安详;要学佛陀的超越;要学佛陀的无相,究竟平等,量同沙界,等如虚空。
   
法执也是空,所有的执着其实是妄,其实是不需要的,我们纵然很有修行,一天念几万声的佛,我们自己受益,默默地承受这个喜悦,讲出来的,就变成微细的执着在里面,那一种观念是看不到的对立,只要赞叹自己,微细的赞叹自己,而不觉知,这个就是微细的法执,你有一天存在,法执就是没有除掉;一分一秒没有放下,一分一秒统统是法执。
法执几乎普遍存在在每一个修行人,整个佛教不和谐,问题就是处在对法上的执着我看过,有的修行了五十年,法执仍然放不下;我讲这一句是互相勉励,包括我自己,也必需这样互相勉励。就算我们对佛教没有贡献,也不可以把自己变成佛教的罪人因为法执,会互相排挤,会互相攻击,就像刚刚师父所举得那个例子:贴药膏,法执的药膏没有拿掉,会继续烂,我自己对法上执着,那一块就是法执的药膏贴在心灵,那会烂掉的!
……
佛法尊重每一个人,同时解脱自我小乘不可以毁谤大乘,说:大乘非佛说;大乘也不可以批评小乘,说是焦芽败种
不要这样子,佛法并没有大小乘之分,是因人而异而已,法无大小,因人而异,哪来大小?大小乘是方便说。不可因为皈依某一位法师,而去毁谤另外一个法师;不可以依止某一个道场,而去攻击另外一个道场,南传、北传、藏传,本来就是一家人。更不可以因为自己修某一个宗派,执着为最殊胜,便全盘否定别的宗派;若执着我这个宗派一定对,一定是最好,别人一定错,这个是恶知见、邪见,非佛的正见。佛的正见,绝不立任何的知见;因为立任何的知见,叫做清净心上头上安头,非佛弟子!
  
不可以到处用不具名的黑函,报章杂志攻击对方、丑化对方、扭曲别人,不可以这样子,非常损自己的德,对方不好,对方自己负因果。收到了有伤害佛教的信件、报章杂志,诸位!拿掉、销毁,从此销掉!为什么?对我们的、三宝一点帮助都没有。
     
我们必需再一次强调:南传、北传、藏传,共一个佛祖、共一个世尊,八大宗教共一个佛心,我们佛教没有理由不团结,你说是吧!佛门内斗,水火不容,只会给外道轻视、瞧不起,无量众生,将失去对三宝的信心,刚好中了有心人之计。

——以上摘录自《慧律法师2008年马来西亚弘法:正信的佛教和解脱》

离欲上人为何认为显密圆融,显宗和密宗都是释迦佛祖所传的法门?

答:到过报国寺的人都知道,离老是不排斥密教和小乘教派的,而且在寺里的流通处,不仅有显宗法师的论著,还有密宗法师的论著,其中,密宗法师的论著有益西堪布的《因果明镜录》,有《修心八颂》,有索达吉堪布讲解的《金刚经》。
  
在下曾经对此很疑惑,虽然在下接触过密宗,但在下觉得显密毕竟有差别,对此,离老认为,显密都是佛祖所传的佛法,佛法是圆融不二的,而认为佛法不是圆融的,都是人的分别心和智慧不够的原因,显密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成就佛果,都是必须具备菩提心和大悲心,显宗和密宗只是根据不同人的根基,修行的方法不同而已。

印光大师 赞叹 班禅喇嘛:宿受佛嘱,乘愿示生!


印光大师:普陀山普济寺班禅设千僧斋上堂法语(代了信和尚撰)

法王法道遍尘寰,受嘱宏法随宿缘。
藏地双操政教柄,为礼普门到海南。

兹有西藏大喇嘛班禅活 佛,宿受佛嘱,乘愿示生。作藏地之表率,宏如来之大教。显密双持,真俗圆融。据法王之正位,施治安之鸿猷。仰普门大士之慈悲,来补怛洛迦而礼谒。又欲普结法缘,等供大众。本拟自己升座,普为大众宣扬。但以语言不通,故令山僧代说。

大众当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由迷悖故,枉作众生。活佛云者,乃由多生多劫之修持而成。绝无天生弥勒,地长释迦,不加修持,便成正觉之事。今特示一捷径法门。当于一切时处,见色闻声,触机遇境时,反观此见闻觉知,毕竟是承谁之力,谁之所使。观之久久,则见闻觉知,了不可得。自然灵光独耀,彻证真常矣。虽然如是,因斋庆赞一句,又作么生。


发表于 2012-7-27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礼敬诸佛 于 2012-7-27 23:00 编辑

据了解恰恰这个莲花生被密宗奉为最高成就者。这个最高成就者也是男女双修的践行者。
修密宗的谁也不敢说他半个不字。又是地狱,又是护法神,把个慈悲平等普度众生的伟大真理搞的谁也不敢质疑的迷信宗教了。
这与大乘经典的平等精神相去甚远。
在大涅槃经,楞严经里,迦叶菩萨,阿难尊者向世尊提问了许多问题。世尊一一解答。
佛法探讨应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反复,深入进行。
还是请师兄拿出来双修的佛经依据来,才有说服力。
本人已经引证了大佛顶首楞严经关于淫欲问题的佛陀为阿难的开示。
1男女双修
2吃肉
其他不存在问题,也不需要探讨。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看到这里,说明你对密宗不了解,不了解,就不要发表言论批评别人了,难道你读的楞严咒不属于“密”吗?吃肉和双修,对决大多数人是绝对不允许的,那么对待像济公-降龙罗汉,他怎么吃肉呢?他有自己的原因及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8-13 12:48
发表于 2012-7-27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礼敬诸佛 于 2012-7-27 22:52 编辑

   
   



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楞严经·卷六》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磐。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诱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热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


  
   
  ------------------------------------------------------------------------------   



   
发表于 2012-7-2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抓住不了义经典的只言片语,作为放之四海皆准的极则,则等同于谤佛。


大佛顶首楞严经是了义经典。
发表于 2012-7-2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礼敬诸佛 于 2012-7-27 23:22 编辑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己二别示四重以彰无漏分二。庚初牒征



此牒前科所开示之三无漏学中先征戒无漏学之名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绩。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庚二详示分四、辛初淫戒



诸世界约秽土,秽土众多曰诸。六道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是以缠缚生死;若然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以淫是因,生死是果,苦因不生,苦果自灭。尘劳,指内界见思二惑,汝修耳根三昧,本想超出尘劳,了生脱死,但淫心不除,不特尘不可出,且因淫故,堕为魔类,纵使有博学多智,善说诸法,或于世间禅定,善入住出;如不断淫,皆为魔业,必落魔道。上品堕为魔王,中品堕为魔民,下品堕为魔女。上中下品,视其福业厚薄,以及所修世间禅境深浅而定。彼等诸魔,包括魔王,魔民及魔女。亦各各有其徒众,且各各皆自谓已成无上菩提。此乃我慢成习,非果计果,大妄语成,为堕落因,天福享尽,必堕地狱。我灭度后,是释尊自称,灭五住,度生死,谓之灭度。亦即入灭,释尊入灭后,正像法过,于末法中,去圣时远,魔强法弱,故曰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此辈皆以广行贪欲习淫,以为善知识,使人生前受其惑,死后沦为魔眷。落爱见坑,爱是思惑,见是见惑,以淫欲为教化之法,故堕爱见坑,而不能出离,因而失却菩提正道。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此佛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学三摩提者,亦即修习耳门圆通者,必须先断淫心,不但身不行淫,心亦不起淫念。果能如是,方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如来乃今佛,先佛乃古佛,古今诸佛之法,皆以先除淫心,为第一重清净修学之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



此借喻明淫心之害。蒸喻修禅,沙石如淫心,热沙如烦恼,饭喻无上菩提。淫心不除,而修禅定,欲成菩提,则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纵经尘劫,终不可得。以沙非饭本,因果不契,徙自疲劳,益增苦恼而已。必须先断淫心,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方契无上菩提,不生灭性。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此以法合喻,初二句合蒸沙石,欲其成饭,次合经百千劫,只名热沙。皆是淫根等四句,合此非饭本,沙石成故。因其有淫欲之种子,触处便发,谓之根本成淫,由此恶业,必堕三涂,不能得出。然则人身尚不可得,况欲修证佛果,故曰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合以沙石,决难成饭。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机者发动之由,身之淫机,由心而发;心之淫机由邪念至,必须一念不生,身心淫机,方可断除。倘若淫断之性犹存,则所断之缘仍在,终非杜绝。必使断性亦无,入菩萨正位,所谓:‘空性圆明,成法解脱。’果能如此,于佛菩提,方可希冀。
身断淫是律仪戒;心断淫是定共戒;断性亦无,是道共戒。
梵语波旬,译云极恶,是欲界天魔,居欲界顶,能伤人法身,害人慧命者。
末法时代,邪说乱正,魔佛难分,故佛以四根本戒,以辨邪正真伪,令末法修学,有所龟鉴。故曰:如我所说,修三摩地,先断淫心,则名为佛说,应当从之。不如此说,或谓淫行不碍真修,即波旬说,应该绝之。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辛二戒杀



断他身命谓之杀,杀是所妨之恶法,戒是能防之善法,能所并称,名曰杀戒。杀戒重于心,非但身不杀生,甚至心中亦不起杀念,是名真正持戒。经云:‘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故杀业亦生死根本,若身心俱不杀,命债既无,生死可了,故曰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以下,显杀业之过患。三昧又名三摩地,译云正定。佛以智破昏,以定破散,故智中有定,定中有智;因名止观,果名定慧。定慧能破烦恼,出生死。今因杀心不除,故尘不可出。即使有多智禅定现前,若杀心不除,必定堕落鬼神之道。此中多智,是世间世智辩聪,禅定指世间有漏禅,今以智禅助杀,必定堕落,鬼神之道。若禅智胜于杀业,神通大福德胜,故为大力鬼王,统领一切鬼神,宫殿楼阁,享用自在。若禅智与杀业相等,是中品之人,神通福德又次于前者,则为飞行夜叉,诸鬼神之帅。夜叉译云捷疾,又名勇健,势力次于鬼王,为诸鬼神之统帅。若禅智劣于杀业,神通力微,福德又簿,则为地行罗刹,译云可畏鬼,
以众生血肉为食,势力次于鬼帅,即鬼兵之类。此等鬼神,各有徒众,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故各各自谓,已成无上道。佛云我灭度后,正像法中,众生虽不见佛,善根尚厚;然末法时代,则世道衰微,邪魔恶鬼,盛行世间,自言食肉,亦得菩提之道。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来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



此防问难,食肉既将堕鬼道,何以如来许比丘食五净肉。五净肉谓,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及自死,鸟残。佛告阿难,此五净肉,皆我神力所化,本无命根,即无识暖息三种连持色心以为命根。汝婆罗门下,防问难,既如来神力所化,何不化五谷蔬菜之类,而化五净肉,使后世食肉者得以借口,故佛释之曰:汝婆罗门国,地多蒸湿,此约印度沙漠地方,天气酷热,草菜不生,人皆牧羊,以食羊肉、饮羊乳为生,若不化五净肉,而化五谷蔬菜,则事出反常,人皆怪之,有违俗谛。因以大悲神力,化成五净肉,实无生命。因大慈悲故,假名为肉,令汝等弟子,暂得其味,聊养身色。奈何如来灭后,有食肉众生,名为释子。此佛叹惜末世弟子,颠倒可怜,实则肉食有伤慈悲。本经及楞伽经,皆制断不得食肉,涅槃经亦云:‘善男子,从今日始,不听食肉;应观是食如子肉想,夫食肉者,断大悲种。’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此令知食肉必堕,即使修学禅定暂得心开,亦不过相似三摩地而已,终非真实三昧。因其杀贪不除,现生皆类大罗刹,报尽寿终,必沉生死苦海,永为鬼类,非佛弟子。如是食肉之人,互相杀害,互相吞噬,互相食啖,命债未还,云何可得出越三界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佛敕阿难转教末世之人,欲从耳根方便,入三摩地,先持淫戒,次断杀生;因淫能障定,杀则违慈,故应断杀。此是古今诸拂第二种决定清净修学之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此以喻明,修禅定者,若不断杀,无由解脱。譬如有人,即带杀修禅之人,自塞其耳,喻修禅定;高声大叫,如杀生食肉;求人不闻,如食肉以为无罪。如欲无罪,必须断杀,今不断杀,而欲无罪,无异于欲人不闻,反而高声大叫,正是欲盖弥彰。修禅定者,欲求解脱,如人欲隐,但杀生食肉,难出三界,如是弥露。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酩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



此显持杀戒,不但要戒杀因,且还要戒杀缘,方名清净,而得解脱。清净比丘,是小乘行者;及诸菩萨,是大乘行人,无论大小乘,凡持戒清净者,皆应本乎慈悲,于歧路行,尚不以脚踏有生命之草,何况手拔?更何况称为大慈大悲之释子,岂可杀取众生血肉,以充滋养,任意食啖,故佛弟子,必须戒杀。出家二众尚且不应服东方丝绵绢帛,印度指中国为东方,丝由蚕出,不算杀生,但养蚕人,恐蚕咬茧而出,故以沸水烫之而成杀生取丝。此土指印度,靴履用牛皮制,裘是兽皮,毳为马毛,如鹤茸被等。乳酪醍醐,皆出自牛身,虽非杀生,然食之与其有缘,难得解脱。故诸比丘,欲求真解脱,除不杀生外,亦应不服用丝绵绢帛,靴履裘毳等物,不与众生结生死缘,无穷酬还宿债,自可不再来三界受生。或有人云:乳从牛出,骆驼之毛,天然自脱,本非杀生,何不许用。故佛释之曰:何故不许服用,乳酪裘毳等物?因乳酪裘毳等,虽非众生肉,然亦彼等众生身中之一分,用之食之,皆与彼等结下不解之缘,犹如劫初之人,因食地肥,不能轻举,后食地中百谷,故足不离地。物理论云:粱者,黍稷之总名;稻者,粳糯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名;三谷各各二十合为六十,蔬果之实各二十,合为百谷。



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谓持杀戒之人,必须使其身心,于诸众生,不起杀害,以及饮食服用之想。若身,谓众生之肌肉骨髓;身分,是裘毳乳酪等。身心二涂,不服不食,谓不但身于众生身及身分,不服不食,即使心亦不于众生身及身分,而起贪求服食之想,身心二涂俱断杀因杀缘,既不负命,无需还债,则三界生缘自断,故佛说此人,是真解脱。如我此说等四句,是判决邪正。如我此说,修三摩提,次断杀生者,是名佛所说正法。否则,岂独违背佛之慈悲,亦令人杀生堕落,流转生死,故同魔说。
海仁法师
发表于 2012-7-27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礼敬诸佛 于 2012-7-27 23:59 编辑

  寅二  开释四重  分四    卯初  断淫   二  断杀    三  断盗    四  断妄  卯初分二    辰初  曲分损益之相    二  判决邪正之说  辰初分三    巳初  首陈持犯利害    二  预辨魔佛教仪    三  确定菩提成否  巳初分二    午初  持则必出生死    二  犯则必落魔道    今初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心为戒本,若摄之则名持戒,若放之则为破戒,故以摄心,名为戒也。



  此明戒为三学之首。以初卷至四卷半,皆明生信开解,即是慧学。自举喻华屋,请示修门,至此乃是定学。以故向下为根机稍下者,正明戒学。则知此经,俱诠三学。然唯说四重,以是大小二乘,共具之根本戒也。温陵曰:诸经戒杀居首,谓设化以慈悲为先;此经淫戒居首,为真修以离欲为本。盖欲气粗浊,染污妙明,欲习狂迷,易失正受,续生死丧真常,莫甚于此,故须首戒也。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是以缠缚生死。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者:而于淫欲一事,非但不动身口,亦不生一念思想之心,方为不犯,方与摄心为戒相应。余三仿此,既心戒清净,则树倒根断,枝叶不生,自不随其生死相续。如后干慧地文云:‘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可证斯义。

  午二  犯则必落魔道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汝修耳根三昧,本思出离尘劳,尘劳即界内见思二惑。淫心不除,尘劳必不能出,淫欲为尘劳上首故。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此承上文,带淫修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者:世智辩聪,善说诸法。禅定现前者:世间禅定,善入住出,而得现前。纵有二字,双贯多智、禅定二种。如不断淫者:于修三昧时,不舍绝淫念,皆为魔业,必落魔道,魔乐欲境。今既不断淫欲,上品则堕魔王,以魔界欲胜、福强、心灵,非禅智不能便生;今以禅智而助淫心,使淫增炽。如阴魔中,行空禅者,却留尘劳,广化七珍,多增宝媛是也。设无世智禅定,则直堕地狱无疑矣!中品则堕魔民,下品则堕魔女,上、中、下三品,则随福厚薄,以为阶降耳。

  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彼等诸魔,其徒实繁;以淫欲为传法,递相传授,令不断绝,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慢成习,非果计果。如受魔文云:其人亦不觉知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是也。初首陈持犯利害竟。

  巳二  预辨魔佛教仪  分二    午初  贪淫化世即魔教    二  教人断淫即佛诲    今初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我者佛自称。灭五住烦恼,度二种生死,即去世之别称也。正像已过,末法之中;去圣时遥,魔强法弱,故云多此魔民,炽盛世间。此多魔教,生受其惑,死为魔眷;如后受魔文云:‘命终之后,必为魔民’是也。如火炽然盛发,世间尽受其焚;如后想魔文云:‘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总成魔眷’是也。  广行贪淫者:即先世带淫修禅之辈,来为教师,现通现慧,密教行淫,以为佛事,递相传授。为善知识者:自以为善知行淫之事,善识行淫之理;如后想魔文云:‘赞叹行淫,不毁粗行,将诸猥媟,以为传法’是也。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爱即思惑,见即见惑,而以淫欲,为教化之端,则堕爱坑;而以淫欲,为真修之法,则堕见坑;不能自出,而失菩提正路矣!

  午二  众人断淫即佛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此嘱阿难,转教末世。初心修三摩地者:即耳根圆通。淫欲为大定冤贼,不唯身不行淫事,且要心不起淫念方可。此正防微杜渐,临深履薄之诫。果能如是,方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如来指今佛,先佛世尊,指过去诸佛,今昔之佛,皆作是说,定可信从也。第一者,居四重之首,决定断除心淫,清净修学,究竟明诲也。

  巳三  确定菩提成否  分二    午初  喻不断无成    二  劝深断方成    今初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沙石成故。

  此承上是佛教断淫之故。阿难!若不断淫心,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祗名热沙,此非饭本。而以禅定薰修,喻之以蒸;以不生灭心,为本修因,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喻如蒸米成饭。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设汝不断淫欲,是以淫身,求佛所证妙觉极果;此因果不孚,如蒸沙成饭相似。纵得妙悟者:谓纵经多劫修习,得开妙悟,合上经百千劫,只名热沙;经劫修习如蒸,得开妙悟如热相。皆是淫根五句:合上此非饭本,沙石成故。根本成淫者:有淫欲种子,触处便发,由此恶业日臻,必至轮转三途,必不能出;人身尚不可得,况欲修佛果耶?如来涅槃者:佛所证之如如理;何路修证者:沙石成故,决难成饭也。

  午二  劝深断方成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机者,发动之由,如弩牙也。谓身之淫机,由心使作,心之淫机,由念弛放,必使一念不生,身心二途,方得俱断。若使能断之性犹存,而所断缘影仍在,终非杜绝,必使断性亦无,方称药病双除,始为无病人也。正如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矣!即此无幻之性,方合于佛果菩提,菩提佛所证之如如智,斯可希冀矣!此与上科涅槃,乃理智一如,互影说故。《宝镜疏》云:身断淫,律仪戒也;心断淫,定共戒也;断性亦无,道共戒也。初曲分损益之相竟。

  辰二  判决邪正之说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此判决邪正。以当机深防,未来邪说乱正,魔佛难辨,而求说辨魔规则,佛则以四根本戒,以辨验之,令末世修学,永为龟鉴。如我此说,修三摩地,先断心淫者,是则名为佛说,急宜从之。不如此说,或行淫不碍真修,是即波旬说,速当绝之。波旬讹也,正云波卑夜,此云恶者。能伤法身,而害慧命者也,此释迦出世,魔王名也。魔字从石,梁武帝谓,此恼害于人,易之为鬼,今从梁易也。初断淫竟。

  卯二  断杀  分二    辰初  曲分损益之相    二  判决邪正之说  辰初分三    巳初  首陈持犯利害   二  预辨魔佛教仪    三  确定解脱得否  巳初分二    午初  持则心出生死    二  犯则必落神道    今初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此杀戒,亦注重在心,非但身不行杀,乃至其心,亦不起杀念。杀念尚且不起,何况身临杀事!是则可为真持戒者,可以真修三昧也。其心苟无杀念,则不负他命,不欠他债,自然不随其生死相续。何以故?如本经云: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今命债既无,生死自离矣!

  午二  犯则必落神道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

  汝修三昧本来求出尘劳生死;如若杀心不能除去,则与众生结怨连祸,尘劳不可出矣!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

  《指掌疏》云:恐谬辨云,多智之人,了知杀性本空,禅定得力,杀过纵使现前,似无关于尘劳;聪明长者,作家居士,吃得肉已饱,来寻僧说禅者,类多此计,故如来以纵有多智等防之。有多智,指多世智辩聪;禅定,谓有漏禅定;现前,谓智能通达,善说诸法,禅能出入三昧境界。今以禅智助杀,必定堕落神道。鬼神福报,虽分胜劣,均为恶趣;故从人道而入者,谓之堕落也。上品之人,禅智胜于杀业,神通既大,福德又胜,故为大力之鬼;应是天行夜叉,及诸鬼主,如川岳等;人间尊奉,称帝称天者。中品之人,禅智与杀业正等,神通福德,既次于上,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应是空行夜叉,如山林城隍等。下品之人,禅智劣于杀业,神通既微,福德亦劣,则为地行罗刹,啖人精气,亦如大海边,罗刹鬼国是也。

  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未证谓证,未得谓得,各各自己谬称成无上道。初首陈持犯利害竟。

  巳二  预辨魔佛教仪  分二    午初 食肉化世即鬼教    二  教人断杀即佛诲    今初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此言灭后,末法之中,世衰道微,邪魔恶鬼,盛行世间;倡言食肉,当得菩提正路。乃云:‘酒肉穿肠过,佛在心头坐。’真鬼语也。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

  此预防问难。食肉既是鬼教,佛应严戒,何故如来亦许比丘食五净肉耶?故呼阿难而告之曰:我令比丘食五净肉者: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及自死、鸟残,此为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之所化生,本无命根:命根者,识、暖、息三,连持色心者,以为命根。下又访问难,既是如来神力,何不化谷菜,而乃化净肉,反令后之食肉者,得以借口,岂慈悲者之所为耶?乃曰:汝婆罗门国,地多蒸湿,过炕谓之蒸,过润谓之湿,加以沙石,不唯不产五谷,且草菜亦不能生;设若不化五净肉,而化稻梁蔬菜,事出反常,人以为怪,我以大悲神力所加,愍其饥虚,而化成五种净肉。因大慈悲,假名为肉,令汝暂得其味,聊以支身,非有心性命根之真肉也。奈何如来灭后,有实食众生肉者,而更欲名为释子耶?西域四姓出家,同称释子。《涅槃经》云:‘善男子!从今日始,不听食肉,应观是食,如子肉想,夫食肉者,断大悲种。’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此令知必堕。汝等当知者:欲其将如来语,传示末法,急为救正也。当以智知,是食肉人,纵使修学,暂得心开,亦不过相似三摩地,终非真实三昧也。夫杀贪不除,现生皆大罗刹,报尽寿终,必沉生死苦海,永为鬼类,非佛弟子。如是之人,命债不了,互相杀害,互相吞嗜,互相食啖,未有已时,无由解脱,云何得出三界?

  午二  教人断杀即佛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此佛敕转教末世之人。修三摩地,即耳根圆通。次断杀生者:对淫能障定,杀乃违慈,故次断之。是名先佛世尊,第二种决定,清净修学之明诲也。

  巳三  确定解脱得否  分二    午初  喻不断难脱    二  劝深断方脱    今初

 。
圆瑛大师
发表于 2012-7-27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礼敬诸佛 于 2012-7-27 23:54 编辑

午二 教人断杀即佛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此佛敕转教末世之人。修三摩地,即耳根圆通。次断杀生者:对淫能障定,杀乃违慈,故次断之。是名先佛世尊,第二种决定,清净修学之明诲也。

  巳三  确定解脱得否  分二    午初  喻不断难脱    二  劝深断方脱    今初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此承上是佛教断杀之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不得解脱。譬如有人,喻带杀修禅之人。自塞其耳者:谓以手塞耳,避人听闻,而复高声大叫,谓杀生食肉,无有罪报,求人不闻者,此正欲隐而弥露也。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首二句,指二乘持戒人。歧路者,分歧小路也。生草易长,清净二乘之众经行,足倘不蹋,况以手拔耶?仁慈之心,犹及草木,云何大悲,取众生血肉,以充滋养,任意食啖耶?

  午二  劝深断方脱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

  此劝断杀,必须深断,方可脱离生死。若诸比丘六句,明服有二种:一服用,如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二服食,如乳、酪、醍醐。然虽此中,一概遮止,唯经律论所明,不无轻重。如丝绵绢帛,则大小乘,并皆严禁,以其害多命也。靴履裘毳,小乘一向听许,大乘亦不全遮,以其非专为此而害命也。乳、酪、醍醐,大小并许。今云不服者,以能不服,则弥善耳。如是比丘,子缚已断,于诸世间,真得解脱;然果缚尚存,不过酬还宿债而已。现前残质既尽,无复续生,故不再游三界。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何以故,于世真脱?服众生身分,指丝绵等。虽非身肉,然亦是彼身之一分,用之皆为彼结不离之缘。如劫初之人,体有飞光,足有蹑云,因食地肥,不能轻举,然后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百谷者,《物理论》云:粱者黍稷之总名,稻者粳糯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名,三谷各二十,合为六十;蔬果之实,各二十种,为百谷也。  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必使身心,指比丘之身心;于诸众生,指有情众生;若身,谓肌肉骨髓;身分,谓裘毳乳酪等。身心二途,不服不食者:谓非但身之于众生身,及身分,不服不食;而心亦无一念贪求服食而已,是身心二途俱断。我说是人,真解脱者:既无负命索债,则三界之生缘断绝,故说是人,真解脱者。初曲分损益之相竟。

  辰二  判决邪正之说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如我此说,修三摩提,次断杀生者,是则名为佛说,急宜从之。不如此说,食肉不碍菩提,是即波旬说,速当远之。卯二断杀竟。

  卯三  断盗  分二    辰初  曲分损益之相    二  判决邪正之说  辰初分三    巳初  首陈持犯利害    二  须辨妖佛教仪    三  确定三昧得否  巳初分二    午初  持则必出生死    二  犯则必落邪道    今初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此断偷盗。非但盗人财物,乃至言行诈异,炫惑无识,恐令失心,以及一念,希取利养者,皆是也。不唯身无偷盗,要且心无偷盗之念,方为真持戒者,可以修三昧也。此中不言身不偷盗者,以心且不动,何况身耶?不断,则往复征偿,续诸生死,断故不随也。

  午二  犯则必落邪道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

  《正脉》云:‘厌尘者,方可以出尘;贪世者,岂能以越世?’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

  此防谬云:多智之人,了知尘劳本空,禅定现前,弹指可超无学,虽不断偷,尘劳莫系,时节既至,要出便出,何言不可出耶?无耻禅流,往往以此饰非,故以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警之。谓纵有世智辩聪,有漏禅定现前,如若不断偷心,必定落于邪道。

  《指掌疏》云:邪道潜取,以偷心为堕缘,邪通炫世,非禅智不能发,今以禅智助偷,必当堕落。其类上品精灵者:盗日月之精华,窃天地之灵秀,附山托水,惑人祭祀者,是也。中品妖魅者:盗人物之津液,窃山林之气润,为魍为魉,伺便作孽者是也。下品邪人者:赋性险曲,居心邪僻。诸魅所著者:为精灵之所附,被妖魅之所迷,妄言欺世,诡异惑俗之类。此等亦由禅智盗业,互相胜劣,而感上、中、下异。

  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此指带偷修禅,其类不一,故曰彼等群邪。亦有徒众,成慢不归,邪知邪见,不自觉知,端坐受供,居然如佛,故云各各自谓,成无上道;亦非果计果矣!初首陈持犯利害竟。

  巳二  预辨妖佛教仪  分二    午初  潜匿炫惑即妖教    二  教人断偷即佛诲    今初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炫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此预言灭后末法之中,佛教陵夷,妖邪得便,故言其多。炽盛世间,潜匿奸欺者:炽然惑众,盛行世间,潜踪诡秘,匿诈藏奸,欺世盗名。如想魔文云: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灾祥变异,即潜匿奸欺也。信其教化,摇荡其心,妖言妖行,或现妖通,诈称得道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者:上人即是菩萨,以居声闻上故。此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各谓自己,已得菩萨法,此邪师自负也。炫惑无识,恐令失心者:吓诈诱乱,世间无识者,恐令其人,失于本心,亡其知见。如想魔文云: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即炫惑无识之事。所过之处,其家耗散者:闻某处佛出,则求其接引,闻劫火刀兵,则望其救济,倾家奉之,所至之处,令其家财耗散无余。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此先以己教相形显。循者顺也,方者处也,我教比丘,循顺地方处所,而行乞食之法,趣得支身,不妄求不多求,令其舍贪,为菩提道。贪为烦恼根本,根本既舍,枝末自枯,烦恼离而菩提可成。岂同妖邪,炫异惑众,贪他利养,造生死业耶!诸比丘等下,释出舍贪之故。我教比丘,不自炊爨熟食者:令其知身是幻,悟世无常,不过寄居于此,以了残生而已。旅泊三界者:陆宿曰旋,水宿曰泊;无非借此三界,为旅店客船,以示一度往还,自此已去,无复再返,如此行持,方为佛子。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云何是痛斥语,贼人谓内心窃取利养,外貌假借僧仪。稗贩如来者:稗者助也,贩即贩卖。谓著如来衣服,以助贩卖也。良以不著佛衣,不能取信于人,贩法为难故。造种种业,皆言佛法者:谓非法说法也;诡言异行,炫惑人心,造种种业,无所不至,皆言是最上一佛乘之正法。  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者:谓法说非法也,若以前乞食,正教责之,彼必自是他非。却乃毁谤真实出家,具戒比丘,正修行人,为小乘道;反自妄称,我是大乘菩萨之行。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者:由是法说非法之故,疑惑无量众生。以正教为小乘道。而从妄谤,由是非法说法之故,赚误无量众生,以业因为真佛法,而遵妄行,一盲引众盲,皆堕五种无间地狱,则妖邪之害,可胜言哉?初潜匿炫惑即妖教竟。

  午二  教人断偷即佛诲  分二    未初  先出白己诲    二  转教先佛诲    今初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

  此教舍身微因。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大乘心,决定弃捐诸有为相,修三摩提,即耳根圆通,如幻三摩提也。此句下义含虑有宿生盗业,为障胜修,故教修如是微因。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者:为供养佛故,亦为仗承佛力,销宿障故,又为求佛证明,除现执故。然灯烧指,及爇香炷,此为舍行,一切难舍,无过己身,今则难舍能舍,信其定消宿业也。

  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

  我说是然灯烧指,及爇香炷之人,无始宿业盗债,一时酬毕。何以舍身微因,即获如是善果耶!盗者,取他身外之财物,利养此身,今则舍难舍之自身,供养于佛。一念舍心,即是大智慧光明,无始宿债,即是黑暗,明能破暗,理固然也。  长揖即永辞也,世间即有漏三界。永脱诸漏者:谓永远脱离,见思诸漏,而出生死。无上觉路者:正谓无上妙觉,菩提之路,即五十五位圆通已后事,此人虽未即明圆通法门,信知必得,决知无有疑心也。

  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设若不为此舍身酬债微因,以求忏悔灭罪,则纵成佛,虽得无漏无为,必定还来生于人间,酬其宿债,以其宿业未尽故。如我在毗兰邑中食马麦之报,无有异也。  按《兴起经》:昔舍卫国毗兰邑,阿耆达王,请佛与五百比丘,三月供斋,时有魔惑王心,入宫耽荒五欲,供六日止。又值邑内饥馑,乞食不得。时有马师,减马麦半,供佛及僧,至九十日,王乃醒悟,向佛求忏。舍利询问因缘,佛言:过去毗婆尸佛时,有王请佛及僧,佛僧食已,为病比丘请,一分食。过梵志山,梵志闻香,诟曰:此髡头沙门,应食马麦,何与甘馔,所教五百童子,亦如是说。尔时梵志者,今我身是,五百童子者,今五百罗汉是。然此但因宿诟佛僧,尚不免报,何况盗他财物,侵彼身分,自应酬债。要知化佛不属业生,真佛离诸根量,唤谁受报,盖为造业众生,示有果报,令生恐惧,故今引之,以证宿债必酬,抑亦因此,以见舍行之不可不修也。

  未二  转教先佛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此敕转教末世之人,修三摩地,即耳根圆通。后断偷盗者:对淫能障定,杀乃违慈,理应先断故,此居后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种决定,清净修学之明诲也。

  巳三  确定三昧得否  分二    午初  喻不断难得    二  劝深断方得    今初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此承上是佛教断偷之故。阿难!若不断除偷盗之心,修禅定者,譬如有人,带偷修禅人;卮是酒器,漏卮喻带偷之心;水喻定慧,注水入于带偷心中,望其成就圆通,如以水灌漏卮,欲求其满,随灌随漏,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午二  劝其深断方得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蓄,乞食余分,施饿众生。

  若诸末世,清净比丘,三衣一钵之外,分寸不许蓄积,此止持不贪也。循方乞食,趣得支身,设有余分,尽施饥饿众生,此作持不悭吝也。合之,则断贪吝心。

  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

  上句断慢心,于大集会之中,合掌礼拜四众;以必观实相平等,见人是佛故。下二句断嗔心,有人嫌其烦渎,捶打骂詈,欢喜领受,同于称赞;以必观怨亲一相,荣辱无关故。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上二句断痴心,必使若身若心二者,俱能捐舍,则断我、法二执,即断痴心。下二句,转贪、嗔、痴、慢,而成同体大悲。身肉骨血,俱皆可舍,则身心宁复有遗哉?以必观此苦、空、无常、无我、不净之物,施作佛事耳。此皆成就无偷之心,以上则于依正二报,断除偷心矣!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此于佛法上,亦除去偷心。不了义说,如《阿含》云:蓄物可以资身进道;如《婆多》论,许百物各可蓄一,但禁余二者是也。不将如来权乘不了义说,以此回护过犯,以为自己解释。因其自己,不能奉行大乘,反曲引权小教中,不了义事,以自误误人,皆偷心不死之故。果能如是,偷心尽绝,一念纯真,即证圆通体。以是而修,名真三昧,佛印是人即得者,良有以也。初曲分损益之相竟。

  辰二  判决邪正之说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圆瑛大师

  

点评

礼敬诸佛 师兄 望你三思而行 不可用自己见识来判断密宗,读解佛经更不可断章取义。如汝头像,要时刻不忘忏悔。人几乎都是报身,各有各的罪因,而今听闻佛法,当忏悔往昔罪业,抓住做人的机会,皈依礼敬佛法僧。本人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7-31 14:18
发表于 2012-7-30 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两位师兄的辩论十分精彩,网上为何会有对密宗的一些见解争论呢?第一密宗不被人了解,也有误传的人。第二大多数人原本自己没有证悟,所以产生知见。第三密宗本身是严格的,先要十二年脱产专学显教经论,全部时间学十二年,对于佛说的道理有基本的了解,知道了许多佛说的话,人们称为圣言量,依据圣言量,才能衡量,鉴别其他人的言论行动是否如法,才能分别一个人是邪是正。然后修四加行,一般约三年,然后才能修本尊仪轨。如果自己真正有很根器,又遇见明师,又依法修持,成就确实很快。黄念祖老居士的先师虚云老法师,曾亲口告诉黄念祖老居士:密法确实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节略)  以上只供参考 文字只是表像。

点评

据末学了解所知,黄念祖老居士是梅光曦老居士的外孙。 南梅北夏,南梅指梅光曦老居士,北夏指夏莲居老居士。 都是修念佛法门的。梅老居士自认夏老居士为师。修学无量寿经汇集本。 虚云法师是禅宗泰斗,与黄念祖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7-31 14:53
发表于 2012-7-31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礼敬诸佛 师兄 望你三思而行 不可用自己见识来判断密宗,读解佛经更不可断章取意。如汝头像,要时刻不忘忏悔。人几乎都是报身,各有各的罪因,而今听闻佛法,当忏悔往昔罪业,抓住做人的机会,皈依礼敬佛法僧。本人初学,,没有资格谈论佛法,但不忍礼敬诸佛师兄于此迷误,故而回复,望三思而后言行。如有疑问可以参阅诸善知识,悉听明辨,不为障法而惑。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师兄即是初学更要谨言慎行。 圆瑛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任佛教协会会长,一生研究楞严经。 师兄看仔细了。那是楞严经原文。圆瑛大师讲解的。 大佛顶诸佛密因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成佛作祖之正印。 那是阿难尊者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7-31 14:40
发表于 2012-7-31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觉 发表于 2012-7-31 14:18
礼敬诸佛 师兄 望你三思而行 不可用自己见识来判断密宗,读解佛经更不可断章取意。如汝头像,要时刻不忘忏 ...

师兄即是初学更要谨言慎行。
圆瑛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任佛教协会会长,一生研究楞严经。
师兄看仔细了。那是楞严经原文。圆瑛大师讲解的。
大佛顶诸佛密因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成佛作祖之正印。
那是阿难尊者知道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请佛开示的。
佛法是真理,是可以探讨的。
不能用地狱,护法来吓人的。
那里是佛经与法师的解释,难道在一个楞严道场里不能贴楞严经的讲法?
有理讲理。佛法是依法不以人的。
对错与否要相信佛弟子应该分得清楚。
有人倡导男女双修,本人没见过这部佛经,当然应该允许质疑。
经不起质疑,如何糊里糊涂的盲从?
佛早就预见到了这种末法时期的情况,为我们指出来了。
应该如何修证佛法,不误入歧途。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

点评

【来看看支持西藏密宗的本焕长老都修到什么境界了!这个就叫做底气! 羊城晚报:本老102岁了,怎么看待生死? 本焕长老:我不想走,谁也拿我没办法;我想走,谁也拦不住。 羊城晚报:什么意思呢?印顺法师: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7-31 15:03
发表于 2012-7-31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觉 发表于 2012-7-30 03:47
南无阿弥陀佛 两位师兄的辩论十分精彩,网上为何会有对密宗的一些见解争论呢?第一密宗不被人了解,也有误传 ...

据末学了解所知,黄念祖老居士是梅光曦老居士的外孙。
南梅北夏,南梅指梅光曦老居士,北夏指夏莲居老居士。
都是修念佛法门的。梅老居士自认夏老居士为师。修学无量寿经汇集本。
虚云法师是禅宗泰斗,与黄念祖老居士法门不同。应该没有师承关系。
虚云法师是一个具有正见的高僧大德。
本人不想把更多的大德扯进来。
一部楞严经就够了。
谁愿意学什么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但是在论坛里发帖子就要认真,严肃对待,不能误导同修。对同修的法身慧命负责。
因果是逃不掉的。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历史上的开悟祖师们没有排斥密宗呀!莲池大师、太虚大师、本焕长老、净空法师、妙祥法师等高僧大德都支持密宗!是高僧大德们都瞎了眼不辨正邪呢,还是有些人自身着魔了呢?!如此一意孤行、铤而走险、全不顾念体恤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7-31 15:50
发表于 2012-7-3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觉 于 2012-7-31 15:05 编辑
礼敬诸佛 发表于 2012-7-31 14:40
师兄即是初学更要谨言慎行。
圆瑛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任佛教协会会长,一生研究楞严经。
师兄看仔细了。那 ...

【来看看支持西藏密宗的本焕长老都修到什么境界了!这个就叫做底气!
羊城晚报:本老102岁了,怎么看待生死?
本焕长老:我不想走,谁也拿我没办法;我想走,谁也拦不住。
羊城晚报:什么意思呢?印顺法师:意思是他可以来去自--由。
羊城晚报:来去自--由,就是说他已经修行到了这个境界?
印顺法师:是。他还有一句话:“我八年没有打过一个妄想。”】   
   
那么毁谤的密宗的人又都是什么人呢?基督教外道,附佛外道,别有用心的人,以及一些别说修证连皈依都没有的狂妄无知的初学者!   

  

有些谤密的人惯会断章取义,执此非彼,混淆了义不了义法。   
         
《宝积经·卷五十二》说:“若诸经中,有所宣说:厌背生死,欣乐涅槃,是不了义。若有宣说生死涅槃二无差别,是名了义。”《大集经·卷二十九》说:“了义经者,生死涅槃一相无二。”可见,只有宣说“生死涅槃无二”甚深见地的佛经才是了义的佛经,如《大般若经》、《金刚经》、《心经》等等。佛在《涅槃经》中明确嘱托:“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因为只有了义的经典才是真正抒佛本怀;不了义的经典只是佛陀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根性众生的方便开示。如果抓住不了义经典的只言片语,作为放之四海皆准的极则,则等同于谤佛。
               
我就不再回复了,不想辩论,还是脚踏实地为好。
发表于 2012-7-31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礼敬诸佛 于 2012-7-31 15:11 编辑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题为全经之总,经乃一题之别;全经要义,萃于一题,欲识经中别义,须解法题总纲。凡释题者,当知经家,既以题目冠列经前,而释题者,自应据经而取其义。如密因、了义等,即当说是何等法,经中何文即是,未可儱侗拈弄,而与经文毫不相涉。若陡事论量文体,不依解释文体,安能令文义双畅乎?此题,乃佛自命五名中,结集者,拣择重要,略取十九字,合成一题。前三字,分取第一题;中八字,全取第三题;后八字,分取第五题。名异诸经,故谓之别题。经之一字,凡是经藏,诸部同名为经,故谓之通题。今先约别题,依古判定,后合通别,逐句分释:

  一切诸经,别名无量,按古德所判,不出七种立题:以人、法、喻三字,单字三种,双字三种,具足一种。一单人:如《佛说阿弥陀》;二单法:如《大涅槃》;三单喻:如《梵网》;四人、法:如《地藏菩萨本愿》,五人、喻:如《如来师子吼》;六法、喻:如《妙法莲华》:七人、法、喻:如《大方广佛华严》。此经以人、法为题。如来是果人,菩萨是因人,密因是理法,了义是教法,万行是行法,首楞严是果法:故以人、法为题,亦可略兼于喻。以佛顶二字,非举相似之物,比类发明,乃举直称法体之佛顶,以表胜妙,故曰略兼于喻。此依古判定,下逐句分释:

  大佛顶三字,为能赞能表,下之四法,为所赞所表。大者,称赞之词,赞下四法,犹言大矣哉是经也!则知密因为大因,得成菩提故;了义为大义,称实理说故;万行为大行,如实修行故;楞严为大定,王三昧故:具此诸大,是为大经。首标大者,意令受持是经者,当依大教解大理;称大理起大行;满大行证大果,故以赞之。佛顶表显之义。佛顶,则佛肉髻相上,无见顶相也,乃三十二相之第一相。肉髻在青螺绀发正中,周围红色,状如春山吐日。佛初生时,岚毗尼林神,为佛乳母,棒持谛观,不见其顶;又佛成道后,游化波罗奈国,东方应持菩萨,欲穷佛顶,上历恒沙佛土,终不能见。此不属于有,而能放光化佛,又不属于无,双离有无,是之谓妙;表下四法,犹言妙矣哉是教也!则知密因为妙因,因心果觉,二不别故;了义为妙义,一门深入,六根清净故;万行为妙行,称真如理,中中流入故;楞严为妙定,自性本具不假修成故;具此诸妙,是谓妙法。表以佛顶者,意令受持是经者,当依发妙耳门之妙教,悟如来藏性之妙理;从妙理起妙行;满妙行证妙果即妙觉极果,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故以表之。结集者,取此三字,冠于经题之首,令知所赞所表,必非权渐教也。

  如来密因:如来,是诸佛通号。佛有十号,如来为第一号,乃仿同先德号;以佛佛道同,后佛如先佛之再来,故曰如来,此约普通解释。今按本经,终实教意,如为本觉,来为始觉。依本觉,不生灭之理性,起始觉,回光返照之观智,依妙智证妙理,始觉与本觉合一,名究竟觉,方成佛道,方称如来。更约三身释之:身者,积聚之义。一、法身如来: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此积聚理法以为身;真如妙理,犹若虚空,遍一切处。经云:‘常住妙明,不动周圆。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即法身义。二、报身如来: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此积聚智慧以为身;诸惑皆净,智慧圆满。经云:‘明极即如来,’即报身义。三、应身如来:千百亿化身,随机应现,此积聚机缘以为身;如有可度机缘,即现八相成道。经云:‘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即应身义。今连下密因二字,当属报、应二身如来。

  密因,拣非事相修行,显因可见者。而曰如来密因,即是十方如来,得成果觉,所依之因心;亦即一切众生,所具之根性,为菩提涅槃,本元清净之体;可为修证果觉之因地心。十方如来,皆依此不生不灭为本修因,然后圆成果地修证;众生人人本具,迷而不觉,未能依之修证,故诣之密。又,此不特是因性,亦即是果性。以如来虽证极果,不离正因,所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问:‘既即果性,何复名因?’答:‘须见此不生不灭之根性后,方是究竟果觉之因,更须依此圆湛不生灭性,成为因地心,称性起修,始获究竟果觉,即此一性,而能通因彻果,故如来破识显根,即显此密因也。’

  又,密因二字,遣五种人过。密之一字,遣凡夫、外道、权教、小乘四种人过。以彼不达,密具不生灭之根性,即是成佛真因,反认意识为心,错乱修习,尘劫劬劳,终无实果。第一卷文云:‘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佛欲令人舍妄本,而依真本也。因之一字,遣利根狂慧人过。以彼未明所具不生灭之根性,但是正因佛性,须假了、缘二因,正因方显。遂乃自恃天真,本来是佛,顿捐修证,不依方便进修,终无得证。如矿虽是金,不假锻炼,终久是矿,不能成金。

  然此密因,即二种根本中真本。经云:‘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众生在迷,非失说失,实则人人本具,所应取为本修因者。十方如来,得成菩提,靡不依此因心,而成果觉。此之密因,即是寂常心性,奢摩他体;十番显见,显此密因,非惟近具根中,实则远该万法。会四科惟是本真,融七大无非藏性,明三种生续之因,示五大圆融之故,全彰三藏,不离一心;如来密因之旨,显发无遗矣。题中此一句,经中占三卷半之文,即答阿难所请三名中,妙奢摩他。第一卷阿难求示真心,文云:‘开示我等,奢摩他路。’此三如来臧性,即自性本定,而能开解照了于此者,即奢摩他微密观照也。

  修证了义:即称密因,所起之修证也。由阿难闻佛极显密因,天然本具,顿悟藏性,圆满周遍,喻如天王,赐与华屋,求门而入。而如来为答三摩提,妙修行路,分门以定二义:一、决定以因同果,澄浊顿入涅槃义。二、决定从根解结,脱缠顿证圆通义。击钟,验闻性真常不灭;现佛,证涅槃生死无他;绾巾,以示结解伦次;冥授,以选此方本根。盖必一门深入,逆彼无始,织妄业流,解六结而越三空,方为了义之修;获二胜而发三用,方为了义之证。

  了义复含二意,与通常之解不同:一、用根不用识;用识,则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经云:‘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等,故非了义。用根,则依不生灭,圆湛性成,然后圆成,果地修证。经云:‘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根尘识心,应时销落,乃至‘云何不成,无上知觉’,故为了义。又特选耳根圆通,文殊白佛言:‘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更是了义中之了义耳。以其超诸圣而独妙,为三世之通轨。经中佛告富楼那云:‘如来今日,普为此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令汝会中,定性声闻,及诸一切,未得二空,回向上乘,阿罗汉等,皆获一乘,寂灭场地,真阿练若,正修行处。’当知胜义,即修证之了义,耳根圆通,乃了义中真了义耳。

  二、称性不著相。著相之修,为事相之染修,著相之证,为新成之实证,未悟圆理,均非了义。称性之修,乃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但向一门深入,而得六根解脱,修则无修;称性之证,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乃发现其本有家珍,证亦无证;‘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方为了义。至若道场定慧,神咒利益,无非修证圆通加行,亦即了义也。题中此一句,经中占三卷半之文,即答阿难所请三名中妙三摩之问。第四卷佛云:‘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决定义,亦即了义。依此了义,修证自性本定,得耳根圆通,所谓‘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而修证了义之旨,吏无余蕴矣。

  诸菩萨万行:菩萨,梵认具云菩提萨埵,此方人有好略之习惯,简称菩萨。菩提译云觉,萨埵译云有情,乃大道心众生之称。今作三义释之:一、已经觉悟我、法二空之有情;二、能觉法界,无量诸有情;三、智悲并运,自他两利,运智,上求佛觉以自利;运悲,下度有情以利他。修诸波罗密,乃如来道前之号,自觉觉他,以求大圆满觉。而言诸者,通指五十五位也。

  万行,即称圆通体,所起之无作妙行也。如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双蹑前奢摩他,即定之慧;三摩,即慧之定;定慧圆融,中中流入萨婆若海。如十信,全根力而植佛种;十住,生佛家而为佛子;十行,广六度而行佛事;十回向,回佛事而向佛心;四加行,泯心佛而灭数量;十地,契真如而覆涅槃;等觉,齐佛际而破生相。其行应有无量,今言万者,但明其多,非局定数也。要之,此行根柢于三如来藏性,归极于四无碍法界,请详十行,后五行自知。问:‘五十五位诸菩萨,应是证位,今以位为行,岂不屈证为修耶?’答:‘诸位正是因行未满,深入真修之行位也。不是极果之位,若是修终,只有佛位。’

  问:‘此位为行则圆通了义之修,应不具万行。’答:‘理具而非事造也。虽圆融胜解,念念具足诸度,以初心贵在精专,但反闻自性,不兼万行,故但称了义。’问:‘了义之证,不摄诸位耶?’答:‘此有二义:一、但证圆通体,初发二胜用,是故不摄;二、圆人所修,一证一切证,一位即摄一切位,初心、究竟,二不别故。’

  又前言修证,推重圆通,此分阶级,对治狂慧,令知理虽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究竟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碍圆融。题中此一句,经中占半卷之文,即答阿难所请三名中妙禅那之问。第八卷结经名后,阿难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证圣位,显是住持自性本定,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蹄无所得。安定经文,问答相应,已尽正说全经,历收大定别目,故结经名,至七趣五魔,五阴妄想,自是经外余意,别详初心紧要,以戒慧助定而已。

  首楞严者,大定之总名也。圆含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三种别名,而成一定全体,迥不同于常途,工夫引起之定,亦不同于起心对境之定,此自性定耳。《涅槃经》佛自释首楞严为‘一切事究竟坚固’。而古德即明其为彻法底源,无动无坏。经中自显见起,至四卷半,圆彰藏性止,极明一切事,究竟坚固之理;会四科即性常住,融七大,即性周遍,即所谓彻法底源,无动无坏也。

  今释此定,二义料拣:一、此是圆定:不但独取自心不动,乃统万法,悉皆本来不动,为一定体。即所谓‘日月经天而不动,江河竞注而不流’,故称为圆。经云:‘常住妙明,不动周圆。’不然,何以为一切事,究竞坚固之定哉!据此凡不兼万有,独制一心者,皆非圆定也。二、此是妙定:正以性本自具,大然不动,不假修成,纵在迷位,其体如故,即所谓‘长安虽闹,我国安然。’故称为妙。经中飞光亲验,双离动静,不然,何以为彻法底源,无动无坏之定哉!据此凡不即性,而别取工夫者,皆非妙定也。

 
发表于 2012-7-31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合此圆妙二义,故为首楞严王三昧。自发解起行,直至历位成佛,从始洎终,中间永无诸委曲相,亦无出退,非常途之定,有入、住、出。入之则有,出之则无,在定纵经多劫,必以静而碍动;出定略涉须臾,必以动而碍静,皆非圆妙大定也。此经前自请定,后至结名,乃为正说。经中前半全谈藏性,所以开发圆通;后半全说圆通,所以修证藏性,始终不出一定耳。当知三定,不出三因佛性。奢摩他,全收四卷半前,所显正因佛性,略兼了因为定体;了因慧心开发,当机承教解悟,朗然照体现前,即此照体,为了因佛性,名著摩他微密观照。然解从性发,乃即定之慧也。三摩,亦取所显正因佛性,略兼缘因为定体;缘因善心开发,选根直入,从闻、思、修人三摩地,乃为出世善法,即缘因佛性,然行依解起,乃即慧之定也。

  禅那,全取正因佛性,双兼了缘二因为定体;寂照双行,不浮不沈,不昏不散,即定慧均等;中中流入,妙庄严果海也。今合三定别名,成一大定总名;复摄大定总别,为一全部经题,共十九字,是别题,属所诠之法。

  经之一字是通题,为能诠之文,即诠上四种实法。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上契诸佛所说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又此方圣教称经,今译契经,显是西域圣教,具贯、摄、常、法四义。贯、则贯串所应知之义,令不散失故;摄、则摄受所应度之机,令得解脱故;常、则尽未来际,万古不能易其说;法、则极十方界,众生所应遵其轨。此经亦具四义:贯串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所应知之义,摄受亲因,度脱阿难,及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常、法二义,如圆通法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十方三世,共遵不易,岂非法、常义耶?余义避繁不录。卷第一,古来经书,多取轴之制度,舒之可能读诵,卷之以便供奉,后人易制,未易其名,故仍称卷。而第一者,数之始也,十卷玄文,次序居首。一总释名题竟
发表于 2012-7-31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觉 于 2012-7-31 15:52 编辑
礼敬诸佛 发表于 2012-7-31 14:53
据末学了解所知,黄念祖老居士是梅光曦老居士的外孙。
南梅北夏,南梅指梅光曦老居士,北夏指夏莲居老居 ...

历史上的开悟祖师们没有排斥密宗呀!莲池大师、太虚大师、本焕长老、净空法师、妙祥法师等高僧大德都支持密宗!是高僧大德们都瞎了眼不辨正邪呢,还是有些人自身着魔了呢?!如此一意孤行、铤而走险、全不顾念体恤自己即将置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也只能用“魔所摄持”来解释了。   

黄念祖老居士的资料请礼敬诸佛师兄自己查看吧,还有再次提醒别用大德的开示来断章取意。今天话多了,我借此悔过,请师兄原谅。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黄念祖老居士的传承是净空法师讲法时说的。比网络的东西更可信。 本人就是看净空法师,黄念祖居士的讲法入佛门的。 本人不想问题复杂化,不想把更多的大德扯进来。 南无阿弥陀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7-31 16:50
发表于 2012-7-31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搞清楚是密宗弟子皈依了本焕长老,而不是本焕长老皈依了密宗。
你不能解释拿出男女双修的佛经依据,吃肉的佛经依据。
反而指责别人魔所摄持。
谁是正法,谁是非法楞严经说的如此明确。
偏偏有人倡导,维护男女双修,吃肉喝酒的法门岂非咄咄怪事。
请拿出佛经依据来嘛。
佛告诉我们------依法不依人。
发表于 2012-7-31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觉 发表于 2012-7-31 15:50
历史上的开悟祖师们没有排斥密宗呀!莲池大师、太虚大师、本焕长老、净空法师、妙祥法师等高僧大德都支持 ...

黄念祖老居士的传承是净空法师讲法时说的。比网络的东西更可信。
本人就是看净空法师,黄念祖居士的讲法入佛门的。
本人不想问题复杂化,不想把更多的大德扯进来。
南无阿弥陀佛

点评

黄念祖老居士论密 - [黄念祖全集]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http://huangnianzu.blogbus.com/logs/39544213.html 我初学密,受黄念祖老居士影响甚大,黄老居士集科学家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7-31 17:2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12: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