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67|回复: 1

[法师开示] 【重磅观察】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献疑(三二):世间贪心嗔心,实是真正觉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6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重磅观察】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献疑(三二):世间贪心嗔心,实是真正觉悟
2016-10-03 作者:禅心三无 石观音寺


昨天学完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第十六课的前半部分。

今天继续学习索达吉堪布《六祖坛经释》第十六课的剩余部分。

【经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1、索文:
他这里说,只有我们自己驱除了非心,也就是刚才不认识外面真相的心,这个时候所有的烦恼,分别念全部都已经打破掉了。如果我们一旦真正妄想执着分别,像这些执著一并遣除的话,那所有的妄想分别根源——贪嗔痴烦恼也是没有的。如果这些没有的话,那么贪嗔痴引起来的对敌人的憎恨心,对亲朋好友的爱心,这些统统都是没有的。

那个时候确实真正的修行人,你坐也可以,卧也可以,跳金刚舞也可以,唱金刚歌也可以,怎么样都是可以的。很多瑜伽行者修行人,也是这样的,无垢光尊者的应该最后一品,大圆满《法界宝藏论》里面说:有些大鹏在他的蛋壳里面,慢慢它的双翼丰满,当他蛋壳一打开,一破开的时候,可以翱翔空中。同样的道理,有些瑜伽士表面上看来好像他束缚在能取所取的执著分别的网当中,但慢慢通过修行,他的身体的蛋壳,或者能取所取的蛋壳一敲开,马上翱翔于持明行列的瑜伽行列当中,无垢光尊者《法界宝藏论》里面有很多的这些比喻。所以在这里也是讲,我们这种执著分别妄念,一旦认识了它心的本性的时候,不管是空性也好,光明也好,那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过得很洒脱,很自在。我都经常这样想,上师如意宝以前,因为老人家是真正的证悟大圆满的瑜伽士,经常坐着,经常躺着念咒语这么都行的话,我们一般的一个小乘威仪非常精进的人,怎么样比喻的话,从表面上看来,我们经常拜见上师的时候,有时候躺着,有时候卧着,但是怎么样的话,这种心光明境界是无二无别的。

我们刚刚受戒的,刚刚进入皈依的人,特别有一种束缚,很注意的,两个眼睛都是不动的,一直这样,表面上看来好像我们很如法的,但实际上我们以能取所取各种分别妄念来已经内紧外缚,什么都是这样的。所以真正的证悟空性的修行人,跟我们一般行为上做头陀行的这些人也好,一般其他的一些人,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当你真正所有的非心全部都驱除之后,一切憎爱、一切全部都没有的。当年寂天菩萨也是在证悟空性的时候,他说:“故于诸空法,何有得与失。”他已经得到空性的境界的时候,得失什么都没有。“谁人恭敬我,谁复轻蔑我。”谁对我恭敬,谁对我轻毁,一切都是空性,空性当中没有什么得的,没有什么舍的,这个时候你的行为可以得自在。我们有时候看到济公和尚,真正他的本来面目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很多他拍的电影、电视,实际上是一种假象,但他确实有一种……有些词,我们特别适合大圆满和禅宗真正的本来面目,得也好、失也好、我也好,包括他的内心的破也好,外在的破也好,一切一切的话,一种非常自在的境界当中。

所以在这里并不是我们不能翻译的,“噢,六祖大师没有憎恨心,没有爱,他经常把脚伸起来,然后卧着、躺着,同学们知道了吧!”有些人讲《六祖坛经》还是可以噢!同学们知道了吧,当时禅宗的六祖在世的时候公元多少多少年啊,我观察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啊。当时的社会背景,六祖把脚伸出来,卧着的。

【评】
将近一千二百字。大部分都在说密宗!

“刚才真的是六祖两只脚伸着,整天都是在这里一直躺着啊”“噢,六祖大师没有憎恨心,没有爱,他经常把脚伸起来,然后卧着、躺着,同学们知道了吧!”“当时的社会背景,六祖把脚伸出来,卧着的。”

堪布这样很不尊重!乱讲经,乱安在六祖上,也不尊重自己!更不尊重法座!不尊重法!最后一段,堪布重复前面对“长伸两脚卧”的戏笑。顺便达成对虚构讲《坛经》者的取笑。自娱自乐可以,但坐在法座上,讲经说法时,拿祖师、经文和虚构讲经者及其内容来娱乐,就离缺德不远了。

“放下这个是非、恩怨的心,烦恼就破了。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不关心,即无关于清净自性。落入爱恨就离开了清净自性,清净自性没有爱恨这种东西。长伸两脚卧,表示妄想歇灭、攀缘心息。两腿伸长,表示自在、放下、休息。凡夫就是休息不了,停不下来,一定要搞出有形有相的东西。学这个,学那个……不是说学那个错,而是不究竟。众生嘛,一定要拿一种东西依靠,而依靠的东西刚好错,因为依靠的是生灭法,我们修行人依靠的是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见慧律法师《六祖坛经讲义》)

【经文】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2、索文:
他这里讲到,如果自己真的已经这样的证悟空性,或者证悟禅宗的境界的时候,他会示现种种利益众生的行为。其实我们学佛,我们参禅,闻思,包括一些考试等等,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一个是遣除自相续的烦恼,第二个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这个是非常重要,我们很多佛教徒,先必须要把目标搞清楚,否则的话,我们现在的教育,真的是说实在的,中国很多教育改革不成功的,这一点是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包括北大清华很多老教授他们也是非常了解这些情况,在不同的场合当中也经常说。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我们从小,最后到大学博士毕业之间,很多人的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养活自己,或者说他根本没有一个利他的理念,这个是最大的一种缺憾。如果我们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这么多年当中,所受的所有的这些教育,就是为了养活自己,怎么竞争啊,怎么样给别人有一种勾心斗角的行为来进行挑战的话,那实际上这个是从价值观方面来讲,确实是不利的。正因为这样,现在包括我们社会上很多的食品也好,还有药物也好,没有安全感,这个谁都没有安全感,还是跟我们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不能说百分之百,但是跟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我们佛教徒也是,如果整个所有的佛教徒的心声,最多是一种自我的解脱,很多都是自私的,一种迷信的、迷茫的,这样的行为,那我们的团体,存在这个世界上,其实价值也并不是非常显著,没有体现大乘佛教真正他的价值观。

大乘佛教真正的价值观是什么呢,就是要度化众生,那度化众生的方便方法非常多的,他这里也讲了,如果你要想度化众生的话,那必须要有一种大乘里面所讲到的善巧方便。什么样的善巧方便,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说话也好,做人也好,什么样的事情,都需要一种世间和出世间的智慧,没有智慧的人,所做的很多行为其实是不如法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比如说讲经说法,然后经常有一些相关的许多的这些有价值的经典和论典去进行学习等等,需要有善巧方便的。那么这些善巧方便让所度化的这些众生,一定要遣除疑惑,不要你讲的越来越多,最后下面的人,越来越产生怀疑,越来越产生邪见,越来越多的最后心里面各种各样的一种烦恼、痛苦,到最后的时候,谁都没有开悟,而且相续当中的烦恼更加增多的话,那修行,他的度化不成功的。那么我们这里是什么呢?一定要有一种善巧方法来让别人的这种疑惑全部尽量地灭掉,其实不能完全灭掉的话,要通过真正的真理来打消他人的分别念,这样之后,真正的菩提自现,自然而然显现,这就是我们通过转法轮,这里也是发现得到。

大家都知道,度化众生禅宗也是这样的,并不是禅宗自己已经开悟了,刚才真的是六祖两只脚伸着,整天都是在这里一直躺着啊,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有些人天天都是什么时候已经有了一点点境界,有了一点的时候,独自修行啊,永远都是这样。当然对个别人来讲,可能确实没办法面对社会的话,也只有这样的。但是最重要的我们还是要有一种发心,哪怕是有一口气,把真理传递给别人,传递的过程当中,也要一种就像我们现在的时代是比较特殊的时代,为什么说特殊的时代呢?我们现在我是这样想的,我们传播弘扬佛法有两种途径,一个是以个人行为、一个是以团体行为,有两种方式。如果是以个人行为的话,当然你可能要有一种神通神变,有一种了不起的话,很多人都可能接受,否则的话,你所传播的范围不一定很广的。如果是我们以团体的方式的话,那么团体必须要有一种正规的培训,如果没有培训的话,因为现在我们社会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一种团体的这种组织性的文化,这种文化人们都特别善巧,他们很有智慧的。我都有时候想,看到世间人,东西方的一些很多企业组织的管理,企业的一些培训,企业的一些精神和理念,包括他们的一些品牌文化,我们觉得我们佛经还是很落后的,可以说我们从……本来我们佛教自己有一个,包括《毗奈耶经》和很多经典当中我们有,应该完全都是可以超过现在的这些企业文化,可是我们佛教徒没有把他利用上。所以我们为什么很多佛教徒从企业文化,从其他的一些管理当中来自己先学习,然后要推广的原因呢,因为我们以前自己没有利用佛教当中很多的精神,这也是有一定的原因。所以我们现在要有善巧方便的话,可能要自己付出,如果没有付出的话,光是我口头上要度化众生、度化众生,你念一百遍也是不一定所有的众生都能度到的。一定要想怎么样这些所度化的众生,到底是什么类群的人,这些是通过什么样的文化,或者团体来度化他们,要度化的方式方法是什么样,这个结果是什么样,需要多少年,这样的话,我们用佛法的真理来教育他们,他们最后也会真正感悟佛的这种智慧。在智慧方面的话,我们都是不需要担心,只要是我们能推出的话,那就根本不担忧,比如说我们有个很好的产品,这个产品,质量上肯定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这个是我们怎么样推出去,这个方式方法上面我们佛教徒是比较自私的,很多人都是跟其他的宗教相比起来,跟其他的组织比较起来的话,我们很多修行人比较自私,而且比较迷茫。说实在的,现在很多人没有利他心,利他心刚刚有些是正在启蒙当中,有些人还在沉睡当中、酣睡当中,所以说大家也要看看,到底真正要度化,所以六祖最后在这里,开悟之后这里也讲了。

【评】
话更多了。这个偈颂竟解说了近两千一百字!!

堪布说“大乘佛教真正的价值观是什么呢,就是要度化众生”。就此提两个问题供读者们深思,第一、什么是度?第二、拿什么度?至少,度化众生,不是事业广大和拉人头,关键在“度”,和有没有“得度”?堪布弘法事业广大,团队广大,组织广大,自家网络上介绍,堪布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淘宝上热卖、堪布课堂上推销的很多著作,古人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堪布这里讲两千多字,不管说了什么,说了多少;不管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只想把这颂拿来简单对照,“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多的不想谈,只问堪布“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篡改《法华经》《中论》《金刚经》等,令汉藏四众弟子疑虑丛生,就此难以消弭的巨大疑云、疑团,堪布说再多,都是分别念,而非“自性现”!弘扬佛法,何必这多虚伪的套路?且讲坛经,何不向自性觅?

“拟,就是准备。准备要度化众生,记得要善巧方便。不让对方有所怀疑,要善巧方便,这就是清净自性的显现。”(见慧律法师《六祖坛经讲义》)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2 21: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