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58|回复: 0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二四八】如何生四空天-----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7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6-27 07:32 编辑

I3四空(分五)
J1标歧除圣 J2正列四天 J3圣凡出坠 J4通分凡圣 J5结属无色
今J1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这一些天,都叫“有顶天”。在这色界的边际中,这其中又有两种的歧路。若于舍心发明智慧,慧光圆通:若对于这舍心上面,他发明出一种智慧,这种智慧的光圆通了,而无障碍,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这就可以出去这三界,成就阿罗汉果,入到这菩萨乘里边。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像这样子,这一类的众生,就叫“回心的大阿罗汉”。什么叫“回心”呢?就是“回小向大”,回小乘而向大乘。
J2正列四天(分四)
K1空无边处天 K2识无边处天 K3无所有处天 K4非非想处天
今K1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若在舍心:前边讲四禅,现在讲这个四空处。假设这天人对于舍弃苦乐二心,舍厌成就:他厌苦舍乐,乐也都舍了。觉身为碍:自己知道有色身,这是有障碍的,销碍入空:于是就不愿意有所障碍,想观自己的身等于虚空一样,把这障碍没有了。如是一类,名为空处:这一类的天,就叫“空无边处天”。
K2识无边处天 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前边这四禅天,再往上升,觉得身是一种障碍,所以就销碍入空了。现在诸碍既销,无碍无灭:这一切的障碍都没有了,归到这无色界上来,也没有障碍,也没有所灭了。
其中唯留阿赖耶识:这时候就没有身了,只有个识,就是“阿赖耶识”,这是第八识。“阿赖耶”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藏识”。这个“藏识”,就是“如来藏性”那个“藏”;不过现在它没有完全归到如来藏性上,所以只叫一个“藏识”。
藏识,无论你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你一天所遭所遇,这所有一切,都收到这藏识里边来。这个藏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末那”是第七识,叫“末那识”,又叫染污识;这个染污,就由它这个地方生了变化。本来这第八识虽然说是生出一种无明,可是这儿很接近如来藏性,还没有什么染污;到了这第七识上,就染污了。这个末那识,有“半分”的“微细”,还有那么一点点微细微细的染污。如是一类,名为识处:这一类的众生,生在这一个天上,就叫“识无边处天”。这种天人只有一个识,没有身体的。
K3无所有处天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现在到这个地方,什么都没有了,这时候叫“家破人亡口难开”,什么都没有了,你说,这回完了!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空也没有了,色也亡了,所以这叫“家破人亡”了,家也没有了,人也没有了。前边那个还有个识,现在这识心都没有了,都空了,这“口难开”了!连个识都没有,你怎么说话?根本没有可讲的了。
十方寂然,迥无攸往:这时候,十方世界、整个法界,什么东西都没有了,都是静寂起来了,没有去的地方,就是哪个地方也不能去。“迥”,也就是这个样子,没有。“攸”,当个“所”字讲,就是去的地方。那么没有去的地方,来的地方有没有呢?也没有,来的地方也没有了,这无来无去,叫“迥无攸往”。
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像这一类的天上的人,这个地方就叫“无所有处”,就是什么都没有了。但是什么都没有了,可是他这性还是存在的,因为性和虚空是一样的,所以在这无所有处的天人,他还有寿命。有多少寿命呢?六万大劫。以前从这六欲天以后,这人的寿命和身量高度,我都没有讲,因为讲起来这数目太大了!我预备到最后讲一个大数目就得了,中间那些个,你若想要知道,可以自己查去。这是最后的第二个,在那个天上,他寿命是活六万大劫。在那个地方虽然说有寿命,他那只是一个定,在那定里头有六万大劫。等到六万大劫满的时候,他那定也破了;破了,又会有了;有了,又变,转去哪一道里轮回,又不一定了。
K4非非想处天 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前边那是无所有处天,现在这是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天上最高的,活到八万大劫,享八万大劫的天福,然后还堕落。 识性不动:在那个识无边处天,那个识它有的时候还有一种作用;现在这个无所有处天,就是识也不动了。这识性既然不动了,以灭穷研:什么都灭了,你研究、你怎么样想要知道都没有了。
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在什么都没有这里边,又发宣这个无尽的无尽,没有穷尽的这种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发宣这种性怎么样呢?就好像有,又好像没有;好像尽了,又不是尽。如是一类:像这一类的天人,就叫什么呢?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就叫“非想”,没有想的;“非非想”,又不是没有想,所以还有一点点,有一点点在那个地方,它不发生作用,在那个地方定着。定多久呢?定八万大劫。这天人的寿命,最长的是八万大劫的天福。
所以修道的人,在修行的时候,最要紧的,不要生念头,不要起心动念的。你一起心动念,将来就会招果报,就要去受报的。
以前有一个老修行,他在海边修道,就修这个“非非想处定”。他想修这个定,生非非想处天。正想要入这非非想处定,水里这鱼就来打他闲岔了。打闲岔,这是禅堂的口头语,“你真打闲岔!”“你这个哩啦腔!”这好讲话的人,叫“哩啦腔”。你尽好说话、好和人家去搭搭咯咯谈话的,这叫“打闲岔”,英文叫give me trouble,你若给人家 trouble,这就叫“打闲岔”。
那么这个老修行在这儿修行,这鱼来打他闲岔。他一要入定,这鱼在水里,“噗通”这么一跳,他就入不了定了。入不了定,他就生了一种瞋恨心,他说:“你这鱼真是讨厌!我想要入定,你这来给我麻烦,你不叫我入定。啊,我现在没有神通,等我有神通的时候,我变成一只飞狸,专门吃你这个鱼!把你都吃了,不再叫你来妨碍我修行!”那么这样,他生这一念的瞋恨心,这鱼也害怕了,不敢和他开玩笑了,以后再也不敢来麻烦他了,所以他修这无想定就修成了。他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把这八万大劫的天福享完了。享完了之后,你说怎么样?他这一念瞋恨心的果报也成熟了,他堕落到人间来,果然就变了一只飞狸——吃鱼那种雀鸟,天天在那海上吃鱼。吃来吃去,等释迦牟尼佛出世,到那儿给它说法,他这才把飞狸的身脱了,又去做人,后来又出家修行,才证阿罗汉果。
所以修道千万不要生瞋恨心,不论谁对你好不好,你都要生一种爱惜人的心、慈悲爱护人的心;对任何人都不要有一种瞋恨,有一种不满意。你若不满意,你修成了,固然是没有问题了;如果不超出三界去,将来都是要受果报的。中国又有一句话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那千江水是很多了,我把它摇动起来没关系,但我不动修道人的心。修道人这心,你一动他,他若一生瞋恨心,那不得了,将来就有因果了。
J3圣凡出坠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在前边色究竟天后边,不说有两种歧路?第一种歧路就是到“回心大阿罗汉”。现在这是“不回心阿罗汉”,他没有穷尽这空理,没有从这五不还天穷这个圣道—这修行的道路,他修行还没有真明白,没有真正的智慧。
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像这样子一类的,他对这圣道没有修,没有智慧,他不回小向大,所以叫“不回心的钝阿罗汉”,就是愚痴、愚钝的一个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若是从这无想天,或者这诸外道天,穷空不归:他只知道着到这空理上,而不知道回来修这菩提的道路。迷漏无闻,便入轮转:于是他就入了外道去,又会入轮回的。所以修行,时时刻刻都要检点,不要走错路。
J4通分凡圣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地,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阿难啊!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这所有的天上,每一个天人都是凡夫。你不要以为他们是修行成了,他们都是凡夫,都没有证圣果的!业果酬答,答尽入轮:这不过是酬答他所造的善业,到时候还要入轮回去还报,去还他的宿债。
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地,渐次增进:可是每一个天的天王是菩萨的化身,他们到那个地方去修他们的定力,一点一点地往上增加。回向圣伦所修行路:他能回向这菩提觉道,而证圣果,与圣人为伦。他们所修行的道路,和圣人所修的道路是一样的。
J5结属无色 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 阿难!是四空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这叫四空天。身心灭尽:他也没有身、也没有心,就只有一个识还不动了。
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他这种定性现前,他也没有业,也没有一种的果,也没有一种色相,什么都没有的。从此逮终,名无色界:从“空无边处”这个地方到终了“非想非非想处”,这四空处叫无色界天,这是最后的一个天。
H2通前总结
此皆不了妙觉明心,积妄发生,妄有三界,中间妄随七趣沉溺,补特伽罗,各从其类。 此皆不了妙觉明心:在前边所说这三界,他们都是没有智慧,没有能明了这个妙觉明心。
所以就积妄发生,妄有三界:由依真起妄,在这妙真如性上,生出无明。所以由虚妄造出来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都是由众生的妄想所造成的。中间妄随:所以在这中间,就妄随七趣沉溺:怎么叫七趣呢?
本来是六道轮回,现在有一个仙趣,前边不讲十种仙吗?所以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六趣,再加上一个仙趣,这叫“七趣”。在这七趣里边头出头没的,忽然上天,忽然又堕地狱了,忽然做人,忽然又做饿鬼,所以这叫“沉溺”。
补特伽罗,各从其类:“补特伽罗”这是梵语,翻到中文叫“有情”,就是所谓有情的众生。这些有知觉的众生,造什么业就受什么果报。仙类就跑到仙类一起去,天上的天人就和天人一起、阿修罗和阿修罗在一起,人和人在一起,地狱众生就和地狱众生在一起,饿鬼和饿鬼在一起,畜生也就和畜生在一起,所以说“各从其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07: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