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58|回复: 7

禅修时应如何达到五根平衡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0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玛欣德尊者《八城经》讲义

-------------------------------------------

什么是正确的禅修心态呢?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中道——不极端、不偏。
再具体地说,就是修行的时候五根要平衡,七觉支要平衡。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在禅修的高级阶段,五根平衡都是很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禅修时应如何达到五根平衡呢?

五根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念根
第二组是信根慧根
第三组是精进根定根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念根是独立的一组。
念根即正念,把心沉入对象。
例如修习入出息念,呼吸是我们禅修的对象,也叫做业处,业处就是心工作的地方
如果把心沉入呼吸,好像石头沉入水里一样,叫做正念。
正念是修任何业处都需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者,信根与慧根要平衡,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感性和理性要达到平衡

精进根与定根也要达到平衡
精进根是动的,定根是静的。禅修时心过于动容易浮躁,心过于静容易沉过度感性容易落于迷信;过度理性、慧根太强,容易批判、喜欢批评,这对禅修是两个极端。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如何应用到实际禅修上呢?

不同的阶段,信根与慧根的侧重点也略有不同。
《清净道论》提到:在修止业处——培育定力的阶段,信根稍强一点是恰当的;
在修观——培育智慧的阶段,慧根强一点是恰当的。


除了已经修到维巴沙那(vipassanà)阶段的禅修者之外,
其他人只要还在培育定力,都可以运用下面这些技巧。

在专注呼吸的时候,提升信根就是把心贴近呼吸,或者说用感情去感觉、去爱我们的呼吸。
若你真的能够爱你的呼吸,对呼吸有感情,你的心自然对呼吸有兴趣,自然能够紧贴呼吸,你的心和呼吸就达到相应。这就是所说的“在培育定力的时候,信根稍强一点是适当的。”
无论是修止、修观,还是平时日常生活,我们和外界只有一种关系——心和对象的关系。
无论修行的方法如何变化,也只有一种关系,即心和对象的关系。如果修入出息念,就是心如何面对呼吸;如果修四界差别,就是心如何面对四界——地、水、火、风;如果修慈爱,就是心如何面对一切众生,把慈爱散播出去。除了这种关系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关系。
修行就是要调整这种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修入出息念时,一旦心和呼吸的关系调整好了,你的定力必定能够培育起来,禅修自然会进步。

如果我们用感情去面对呼吸,心就会贴紧、融进呼吸。这时,心和对象——呼吸就相应了。如果心和呼吸相应,心就能维持在呼吸上。如果心维持在呼吸上,定力还能不提升吗?

为什么说修定时慧根可以稍弱一点呢?慧根偏于理性。理性是面对所缘时,心要和对象保持一段距离,也就是心不会太投入对象,太投入了怕看不清楚。
慧根就是心要和对象保持一段距离,然后分析它、评判它、判断它。

为什么在修观时慧根要强一点呢?
因为修观的目的是要把心从种种对象(诸行法)中抽离出来才能够解脱。
我们必须客观、理性、有智慧地观照诸行法的无常、苦、无我,这叫做修观。
但是修止与修观不同,我们不要把修观的方法用在修止上,也不要把修止的方法用在修观上,否则会搞错。

一旦搞错了,就调整不好心和对象的关系,禅修就不能上去。

对于修止,在培育定力的阶段不要太理性,不要太多的分析,不要经常让心抽离对象。有些人在修入出息念时喜欢评判自己的呼吸:
现在我的呼吸会不会太快了?会不会太微弱了?现在是不是有光了?禅相出来了没有?

太多的评判对培育定力不是很好。

你们应当把心打开,投进呼吸,去爱你的呼吸,完全地把你的心融入呼吸,你的定力一定能够提升!在“阿毗达摩”里,定叫做“心一境性”(ekaggatà)。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心一境性”呢?
“境”是对象,“性”是状态;心保持只有一个对象的状态叫做定。
任何的禅那必定有“心一境性”这个禅支。
禅支的意思是这种心所的作用已经很强了。

如果我们的心持续地维持在一个对象上,只有一个固定的对象,没有其他对象,这种状态就叫做定。

如果想要让心持续地维持在一个对象上,必须让心与对象相应,达到同一个水平。

如何达到同一个水平呢?
如果心对于对象没有感觉、没有兴趣,心慢慢会昏沉,或者心可能会去找其他有兴趣的东西,变成妄想。禅修者在禅修过程中会出现这些现象,多数是由于心对呼吸没有兴趣,所以心表现为无力或者到处乱跑。在培育定力的时候,心对呼吸要有感情。心对呼吸越有感情,越能够贴近呼吸;当心贴近呼吸维持到一定的状态时,定力就培育起来了。

这就是信根与慧根平衡的具体运用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16-9-20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另外一组是精进根与定根也要平衡,这对禅修者来说也很重要。
如何平衡精进根与定根呢?
就是要平衡动与静的关系。

在禅修的时候,我们对大家说不要太努力、不要太用力。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要大家懒洋洋,懒洋洋又偏到另外一边去了。
我们要大家尽自己的能力,能够专注几分就算几分,而不是拼。
我们不鼓励大家拼,只是要你把精力投入到禅修就可以了。
呼吸本身是很柔和、轻盈的,如果心一定要去抓呼吸,去用力呼吸,用僵硬的心对待轻柔的呼吸,心和呼吸能相应吗?
呼吸是轻盈、柔和的,我们的心也要保持平静、单纯,要这样才对。

修行态度不正确或修行不当容易产生禅病。什么是禅病呢?
有些人一专注就感觉头晕、气胀、肌肉绷紧,甚至身体变得僵硬,这就是禅病。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精进力过度,或者用力过度导致的。
在禅修的时候,心过度平静不行,这样心没有力,禅坐会昏昏欲睡、点头哈腰。就像一潭死水,水不流动容易长青苔,容易变肮脏。
心过度动、过度用力也不行,会产生许多没必要的问题。
我们来这里禅修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想带着一大堆禅病回家。

我们对禅修不应抱有过多的期望。有一句话叫“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我并不是想在没正式禅修之前就先泼大家冷水。
但是,如果你对这次禅修营抱有过高的期待,那我就真的不客气对你说:“我要泼你冷水,因为你带着一颗贪求的心来这里禅修,你的心态已经错了。”
修行是为了离贪,为了去除烦恼。
假如你抱着一大堆烦恼,抱着贪求的心、有所得的心、想要证得什么境界的心前来,你的修行有进步才怪呢!你没有染上禅病回去就算不错了。
修行是能够做到几分就做几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4 04: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